校园文化特点总结

2024-06-13

校园文化特点总结(精选8篇)

校园文化特点总结 篇1

“2008昭明小学校园文化”观后感

——方 颖

今天利用综合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再一次观看了校园文化记录片。虽然自己也曾参与到纪录片的制作录音中,但再次观看,仍感慨万千。首先是重温了我们这所百年名校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光辉过去,作为一名昭明人,让我深感自豪。自豪这105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自豪这105年多少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自豪这105年来代代教育者提炼出来的昭明文化、自豪自己也是这优秀团队中的一员。

接着是感动现代昭明人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中队团结紧密,积极向上。在学习了解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提炼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并集体动手打造特色班级、布置个性教室。让校园每一个教室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班级都有着特别的个性。让每一位来到昭明小学的家长、领导们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让在昭明小学学习工作的老师、同学们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目不暇接。让每一位离开校园的朋友们都有一种流连忘返的不舍。

是的,正如记录片里所说,如今的昭明小学在“博爱、博闻、崇理、崇真”的八字校训指引下,正以崭新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去开创素质教育改革的新篇章,“新”字开头,以“新”立校,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学校前列。萧统、萧楚女的活动轨迹使昭明小学获得了丰富的历史财富,他们的治学精神和革命意志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昭明人前进、再前进„„

校园文化特点总结 篇2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 (申请者) 与社会力量 (合作者, 包括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 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近年来, 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 独立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二、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学生, 发生在校园内, 包括学校各级领导和教职员工,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形象树立意识和科学体质建设等, 丰富学生生活, 提高学生爱校意识的一类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的主体:青年学生群体独有的文化理念、典型的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学生关注的热点信息等;学生校园生活中任何形式的文化活动, 例如舞蹈、声乐、器乐、礼仪、主持等学生社团。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体系, 是一个学校学风、校风, 甚至校园精神的体现。而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学生爱校互助的最有效手段。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载体做基础, 其中良好的基础设计, 是校园文化建设上水平、上高度的有力保障和发展前提。二是思想意识建设, 文化工作, 重在思想。把握意识思想的正确方向, 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以正确的、科学的思想为指导, 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校园文化氛围, 变被动营造转化为主动引导。形成良性循环。

四、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除了对的学生日常管理,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巩固和发展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名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

在高校辅导员中, 除极少数专职校园文化干部。大部分辅导员在日常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与学生接触过程中, 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骨干, 这些“小抓手”能有效的辅助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 使辅导员能有余力从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排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淤积的压力和“负能量”。又巩固了校园和谐发展, 学生健康向上的学生管理工作成果。

五、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受众群体 (学生) 的特殊性

由于独立学院设置的特殊性, 其招收的学生群体, 较其他批次录取的本科学生, 也具有普遍的特殊性。

1、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学生成长背景安逸、富足, 容易养成娇惯、松懈、过分自我的个性特点。

2、学生社会见闻广博, 了解的知识和信息较其他批次录取学生更新奇, 更广泛。

3、学生精力旺盛, 对课外知识、技能、团体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学生占有和能动的社会资源较多, 在从事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能获得更多的便利条件。

5、精力过于分散, 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善于思考和总结, 常常无所适从, 或盲目投入, 往往浪费资源, 虚度光阴。

6、由于成长背景较好, 学生家长也比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中藏龙卧虎, 多才多艺。

六、如何更好地完成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探索

1、以科学的思想健全完善校园文化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高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所谓“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完善的制度的, 精准的实施体制, 求真务实的管理理念都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都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凝聚几代人的智慧和努力, 特别是在独立学院学生中, 建立制度不仅需要付出辛苦, 还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式, 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文化制度体系。独立学院学生, 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包括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各种最新的社会资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为了加强其对校园文化制度的接受程度, 保障其顺利执行, 应及时的对校园文化制度体系进行科学分析, 修改或废除其中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 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新制度, 保障独立学院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执行。

主动加强科学的服务意识。独立学院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各职能部门中, 大部分的主要职能都是服务学生, 这是由高校教育特质决定的, 自独立学院创立之初, 各学校在规章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多有待改进之处。其中对学生的奖惩、管理、约束的比重都多于服务学生的内容。因此,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学校制度的接受程度, 进而有意识的远离学校对其正确的引导, 不利于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各高校在设立各种规章规范的阶段就应该将服务学生的意识贯穿其中, 服务学生, 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良好的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专业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水平,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品牌活动

品牌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体现, 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凝练和浓缩。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包括歌舞、书画、诗词、影音、校园音乐剧等形式。具有突出特点或紧跟时代步伐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关注甚至投身其中, 亲身参与, 别被动的受中群体为主动的参与者, 其能容容易被学生接受, 最终, 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引导作用。

建设校园文化品牌, 需要以学校发展背景为依据, 以学校专业特点为蓝本, 以学校发展方向为目标。科学的总结归纳, 降低资源浪费, 追求特色化、个性化, 通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3、校园文化活动上高度、上水平。

由于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的新生事物, 校园文化底蕴不足, 校园文化传承欠缺祭奠, 校园文艺骨干队伍实力有待提高。所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上水平难度较大。

首先, 文化活动艺术性和观赏性实现统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过去的一段时间, 我们普遍存在误区, 认为校园文化活动首先强调其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围绕这一理念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 势必观赏性较低, 不被学生认可, 缺乏学生市场。

然而, 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拥有学生自主创办的学生社团, 部分学生社团由于其只注重观赏性, 一味的迎合学生的喜好, 又由于其创办者是学生本身, 对学生关注的各种流行话题接受和吸收的速度较快, 其主办的活动往往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但容易形式流于表面, 内容低俗浅显。

为了更好的引导独立学院校园文化上水平, 必须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是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基础。是校园文化活动教育性和思想性传播的保障。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品味的前提条件。

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并最终达到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期新人才, 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坚持思想意识教育, 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不断摸索, 探索新的科学理念, 结合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举办各类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 寓教于乐。

校园文化活动要紧密联系学校的办学特点, 注重探究和实践, 开展各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时政敏感性的活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成果的需求。

结语:

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点之我见 篇3

军校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军校的“校园文化”是军营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寓于军营文化之中的特殊文化,就它的作用和特点来讲,校园文化应是部队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和普及区,对部队文化工作有辐射、示范、带头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适应部队建设发展的根本需要。

一、军校是“育人基地”,“校园文化”应突出其文化育人,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特点:

军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校园文化”不仅是娱乐文化,而且是育人的文化。文化育人是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是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表现出来的,它贯穿于教学、训练、学习、生活始终,要使这一特点充分地展示,必须做到以下二点:

一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军校有一支素质好、业务强、水平高的文化教员队伍。他们是部队文化工作的宣传者,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和领头雁,是提高学员素质教育和促进学员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发挥好这支人才队伍,既可以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也是文化育人的关键环节。因为教员课上、课下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员的身心发展。为此,就要充分调动教员的积极性,在保证自身是文化骨干的基础上,还要在培养“校园文化”活动骨干方面做贡献。

二是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要以育人和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学员在校的时间长短、个人爱好,组建适合本军校特色的文体表演队。比如:建立一支军乐队,合唱队,各种体育队等等。第一、特色文体队能够使学员广泛参加文化活动,是普遍提高学员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第二、特色文体队能使学员在文体活动中技能上的培养。第三、为学校开展文化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骨干,有了依托。第四、特色文体队能够使学校文化活动开展保持经常性和连续性。第五、特色文体队对学校的建设,扩大对外影响,提升学校知名度、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军校是“军官摇篮”,“校园文化”应突出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军味”浓重的特点:

“校园文化”是反映时代的主流文化,是代表部队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是走在部队前列的领衔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校建设为出发点,以部队的需要为着眼点,以学员的需求为立足点,培养适应部队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是以思想性文化需求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文化水平的不同,对文化的追求也有所不同;对同一文化现象,从不同角度的审视、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思想性文化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以技能性文化需求为先导,提高学员的文化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才施教,因人施教。学校要根据学员的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办适应部队需要的技能培训班。

三是以娱乐性文化需求为突破口,提高学员的组织能力。娱乐性文化是吸引学员参与文化活动的一个“引力源”,也是充分展示学员自身文化活动组织能力的突破口,为此,军校要不失时机地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机,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开展相适应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使学员在实践中做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亲身经历,了解活动的组织方式、方法和程序。

三、军校是“人才方阵”,“校园文化”应突出其品位高,多样性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封建的腐朽的文化乘隙而入。各种宗教迷信组织也打着强身健体的旗号走向社会,迷惑官兵。歌舞厅、游戏厅、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越来越多,这些场所,既有健康的,也有藏污纳秽的,“校园文化”要经受住这种冲击和挑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以品位高的“校园文化”来引导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军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就是要突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因此学校要开展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员文化趋向和文化价值观,增强学员的审美意识,提高学员的鉴赏能力。

二是以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来吸引人。随着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的需求也相应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与时俱进。首先从硬件上入手,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学校文化活动条件,增添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更新陈旧的文化活动设备和器才。其次从软件入手,充分发挥人才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挖掘人才潜力,做到文化的多元性与文化多样性相结合,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相结合,推陈出新,使“校园文化”更具有吸引力。

三是做到“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与高品位相统一。“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是素质教育普及的基础,是提高文化品位的前提,没有素质教育就没有品位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四、军校是“学员之家”,“校园文化”应突出其学员唱主角,注重群众性的特点:

文化本身就是群众创造的,“校园文化”也是如此,它是广大学员探索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主体就是学员。只有学员唱主角,才能发挥群众的创造性。

一是让学员唱主角,给学员一个探索实践的机会。“校园文化”没有学员的积极参与,就会出现“上边热”、“下边冷”或是少数人忙碌,多数人闲着“曲高合寡”的状况,“校园文化”要让学员唱主角,各级领导都要积极地创造各种机会,给学员搭起各种展示他们的舞台。充分挖掘学员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让我们“校园文化”充满青春的朝气。

二是让学员唱主角,牢牢占领“校园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作战平台,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是争群众、争枪杆子的战斗。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员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学员的凝聚力、战斗力。

中国公司文化特点 篇4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特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也有人认为,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认识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戏规则,所以始终会以“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

2.企业文化是被大家认为有效的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并自觉维护的;

3.企业文化是习得的4.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

5.企业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关键价值。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企业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依然是存在的。

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偏差。第一,外在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几个词,不是内在本质内容的全部;第二,企业文化中实际存在的糟粕是肯定不会出现在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第三,外在表现形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频繁更改,企业文化的本质内容却因各种因素的时刻变化而处在时刻变化之中。

企业文化在与员工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要地位,一个人被一家企业录用而成为这家企业的新员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代表着是大多数老员工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与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其结果自然是新员工被同化。至于小概率事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不说也罢。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一个由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构成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根据企业文化的系统结构特点,柏明顿咨询给出了企业文化构建的HOME(History-Oneness-Membership-Exchange)模型。

企业文化,或者确切的说是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sational Culture)用国际君友会给的概念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广义说来,大至联合国、一个国家、民族、地方政府、政党、工会、学生会、小至家庭、朋友等,其实都称为“组织”。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个概念应用于形容企业,或各种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形象。

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企业文化概念的不同表述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同心动力专业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对企业文化的12条观点:

1、价值观在管理实践中的体现,是企业文化分析和管理的重 同心动力认为“分析企业文化并不只是了解领导人期望的、向外宣布的那些价值观,而是看经过管理实践,有多少价值观被所有成员接受,并体现在工作中”(国际跨文化管理权威霍夫施泰德)。所以企业文化的梳理和定位要详尽分析企业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序列等各种亚文化与“倡导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反映在实际管理行为中的价值导向的异同。只有详尽的科学调研才能定位,所以所谓的“企业文化策划”是一种CIS的形象异化,对企业的文化变革没有实质的意义。

2、企业文化是继承性的 同心动力认为企业文化是继承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管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所以对企业文化发展历史的梳理、对企业文化个性形成历史的梳理是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文化历史梳理的结果能清晰地向员工阐述“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我们的文化为什么是这样”,是对现有文化体系的强有力的支撑。

3、价值的持续增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同心动力认为价值的持续健康增长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总结成功基因,清晰核心价值,理顺价值差异,统一管理思想,澄清共同语言和准则,通过对内的整合达到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塑造整体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健康增长。而业绩的持续增长是衡量企业管理能力和工作价值的几乎无法代替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文化在管理中的渗透和深植(内部整合与外部适应)比文化体系本身更重要。

4、“深植力差”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同心动力认为“深植力差”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造成深植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体系本身无可操作性和没有科学的操作规划,而体系本身没有可深植性是问题的主要根源。

5、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

6、科学的企业文化体系是清晰、实用的7、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是企业文化体系形成的基础

8、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和共享

9、企业文化的清晰解读是外部与内部的互动结果

10、企业文化不是CIS(理念识别系统MIS + 行为识别系统BIS + 视觉识别系统VIS)

11、企业文化基于企业家文化

秦汉文化特点是什么 篇5

-秦汉文化特点是什么

[ 标签:秦汉文化,特点 ]解决时间:2009-07-29 15:32

满意答案好评率:25%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语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化统一持续发展。儒学独尊加强了秦汉文化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发达的农业文明,统一成熟的伦理制度、价值观念,民族凝聚力加强,促进了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形成。这一成就是秦汉时期完成的。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在统一的前提下秦汉文化呈现多样性。秦汉文化这一特点也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说明秦汉文化已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中外交流取得重大突破,是秦汉时期的一大贡献,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的第一阶段。中外交流促进秦汉文化的传播发展。丝绸、冶铸技术等的输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及其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成就都充分说明秦汉文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祖先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求科学的大脑和科学的精神,今天的青年应当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为当代中国的科技领先发挥聪明才智。

4.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秦汉的文化成就少有玄虚空谈,都与现实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科技成就是这样,哲学、宗教也如此。无论是董仲舒还是王充,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的思想观点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密切相关。汉赋有较强的现实感,乐府诗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丰富现实生活更是在雕塑绘画上有全面反映。各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天人感应”说使天象与王朝政治有了系统的关联,因此天文学研究受到政府重视,从而促进天文仪器的更新,促进天文学研究发展。

5.气势恢弘,奋发向上。

宋文化的精雅特点 篇6

4.211宋朝普通妇女服装:上襦下裙

宋代上衣大多为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

襦裙的样式衣襟不拘规则,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上襦多为大襟半臂,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宋宫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细密,称为千褶裙。

裙子上的纹饰更是丰富多彩,有彩绘的,有染缬的,有作销金刺绣的,有缀珍珠的„„ 4.212贵族妇女礼服

原宋代大袖衫、长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是一种礼服。虽然宋代,连宫中服装也以窄袖为主,但宽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的标志。《宋史·舆服志》:”其常服,后妃大袖。”《朱子家礼》:”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褙子代大袖。”。4.213普通妇女便服:褙子

最常见的宋代服装是”褙子”。褙子的款式,以直领对襟为主,两襟离异不缝合,亦不施襻纽,袖子可宽可窄; 衣服的长度,有的在膝上、有的齐膝、有的到小腿、有的长及脚踝;衣服两侧开衩,或从衣襟下摆至腰部,或一直高到腋下,也有索性不开衩的款式。

宋时女子穿褙子的有皇室的后妃、公主,也有朝廷命妇; 有寻常人家的女子,也有教坊、街巷的歌舞伎,褙子是宋代妇女的常服。

《瑶台步月图》中,穿着褙子的女子尽显文静优雅。宋朝男子也穿褙子。

褙子的广泛穿着,与宋代的文化密不可分。比较起来,唐人的服装更加张扬,而宋人的服装显得含蓄、内敛。4.214宋代服饰特点: 宋装继承唐装遗制,女服仍以衫、襦、袄、背子、裙、袍、褂、深衣为主,都是命妇之服。

宋代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发展到了极致,从建筑,家具,陶瓷到绘画等都要体现神韵之美。宋代服饰风格素雅,褙子是以简胜繁的杰作,人们着装追求素雅洁净的自然之美,不求新颖。从褙子这种特有的服式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对宋代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南宋女人讲究打扮,贫民也能穿上华贵的衣服。”两浙妇人皆事服饰口腹,而耻营生。”(《鸡肋编》南宋:庄绰),”都民土女,罗绮如云,盖无夕不然也。”(《武林旧事》南宋:周密),”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都人以碾玉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宋史五行志》)南宋女人佩带首饰比起唐朝有更多花样,装束常变幻,更多新奇妙美。相比于唐朝,宋代是广大贫民都能穿上华美衣服,而唐代的华美仅限于宫廷。

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较大,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4.3宋代文学

主要包含自北宋以来的宋词、诗歌、散文作品等,纳入民间艺术品以丰富内容和层次感。

1)豪放词。代表人物有:

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陆游等。

代表作有: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豪放派词到苏轼始成,多表现深沉的人生感慨,气象恢弘雄放,善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不拘音律,北宋黄庭坚、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宋时期,由于山河残半,词人在词中表现强烈的爱国热情,呈现出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豪放词风至此蔚然成风,以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更把宋文化推到顶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婉约词。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

婉约派为词侧重表现儿女风情。抒情细腻,情绪灵动流畅,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自有一种柔美。但内容比较单一。婉约词一直被认为词的正宗,也长期支配词坛,一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直至词文学衰微。

3)代表诗歌。宋初诗歌前承唐末之风,后宋代诗家开拓出新的诗风,注重内容反对浮华,开始呈现议论化、散文化倾向,到王安石、苏轼时期,宋诗的特点更加鲜明,并推至高峰,王的代表作有《明妃曲》、《乌江亭》等,苏轼长于以文为诗,代表作为《题西林壁》等,北宋主要诗人还有黄庭坚,陈师道等。南宋时期,涌现出大量的爱国诗人,在这方面大大超越了前代,其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为代表,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尽抒爱国情怀,表现下层民众的生活,语言呈口语化倾向。后文天祥的《正气歌》为宋代诗坛划出最后的闪光。4)散文。

“自秦以来,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了六位,宋代散文呈现三多局面,数量多,佳作多,风格流派多。涌现出柳开、范仲淹、周敦颐、欧阳修、苏轼、曾巩、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等,其中有以欧阳修、苏轼的成就最高,的名家将宋代散文推向顶峰,也把中国古代散文推向最高峰。

4.4宋代书画

宋代的书法打破了前人的法度,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北宋时期,主要代表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这个时期,书法各体具备,对后世很大,除四大家外还有薛绍、蔡京、赵佶、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书法成就也相当高;南宋时期,以行书成就最高,代表人物是赵构、陆游、范成大、赵孟坚等。宋代书法受禅宗影响较大,尚意之风几乎贯穿整个宋代书法界,加上宋代诗词高度发达,书法开始注入个人的情感,成为抒情的一种方式,所以宋代书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中国书法艺术步向一个高峰。

宋朝绘画在承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300年的演进,内容、艺术风格和类别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现,极大的丰富了绘画艺术,把中国的绘画艺术推向一个高峰。

宋初100余年间,大体遵循五代绘画传统。涌现出众多画家,院体花鸟画以黄家富贵体为规范,道释画中以吴家样影响最大,山水画以院外画家成就最高,也以山水画派影响最大,但此时有很多画家开始注意身处的生活环境,这些画家酝酿着北宋绘画风貌的新变化。熙宁和元丰之际,出现李公麟、郭熙、崔白等杰出画家,在内容及艺术上呈现出新的气象,技巧趋于精湛。文人画在此时也形成了流行之势,文人画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绪,对宋代画风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人物是苏轼、文同、米芾等。到了徽宗、高宗时期,宫廷画院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其中画院画家不少来自民间。此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气象,可谓群星荟萃,出现了马贲、李唐、张择端、王希孟、韩若拙、孟应之、薛志、苏汉臣、宋徽宗、刘益、富燮等名家,他们画艺精湛,风格独特。到了南宋的光宗、宁宗时期,山水画的画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开始向局部、微观方向发展,画中常留大片空白,给人含蓄凝练之感,意境由开阔转向优美。此时的历史故事画及风俗画都有所发展,这类画以李蒿为代表。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转折,前承盛唐的开阔大气之风,后则开了元明写意之气。

4.5宋代日常生活 宋代人比现代人还现代,他们不仅普遍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很小资、世俗,因此,宋代的娱乐业非常发达,从酒楼茶肆到大街上的奇能异术,从繁华夜市到闲庭柳岸,世俗生活异常丰富。4.51人文俗世。军功社会向人文社会的转变。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论及宋代文化时,说道”天水一朝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宋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顶峰。的确,宋代的文明高度是现代大多数国家都无法达到的。

汉唐社会给人开阔与雄壮之感,他们”强调英勇豪迈,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是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到了宋代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宋的政治文化充满了人文精神。社会价值观显得更为多元。

在功名人士中,他们获得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待遇。绝不存在清代臣子身上随处可见的奴婢意识。宋代党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政见之争、理念之争和学术之争,而不是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之争,把实现人民大众的利益作为人生的价值皈依,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然是一个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反映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但也正好反映了另一个事实,就是宋代的价值观分化了,有人以科举功名作为人生的目标,有人以隐居,做学问,办教育,经商,搞科研为人生目标,不再仅仅是“学而优则仕”了。

宋代有很多的知识分子是终身不仕的,他们过着类似于隐居的生活,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隐居,宋代隐士懂得自律,往往成为乡人的道德楷模,甚至获得朝廷的赞赏,这意味着这些人的价值观得到了主流社会的尊重,而他们代表的仅是人对自由独立的生存理想的追求。

另外,宋代很多知识分子经商、搞科研,同样被主流社会所认可。4.52雅致。生活的诗化。

华夏的精神质地就是诗性的信仰,而将这个信仰变为社会生活的是宋代。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诗意的栖居”,主张将生活诗化,在诗化的生活中获得巅峰的存在体验,然而,海德格尔的思想只是一个梦,或者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魏晋时期,那些风流绝代的才子们也曾经有过如此浪漫而高至的生活,但终究是少数人的昙花一现,不能生活得游刃有余。

宋代无疑是异样的,宋代人挣脱想象的牵绊,却又不拒绝想象,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的生活,并培育出了诗性的眼光,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

宋代的”诗意生活”表现为生活的诗化和诗的生活化,在生活与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诗化生活,变得游刃有余,轻松自然,形成了整个宋代最具魅力的文化特征。宋代生活的诗化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和细节,无论是建筑、日常用品和工艺品等都注入了浓厚的诗的意味,整个社会都弥漫着诗词的神韵。

当诗成为一个社会的氛围的时候,诗化的生活就得到完善的保障,宋人更能按照他自己的性情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在他们眼里,触眼皆是诗篇,皆是拨动心弦的景致和声音,宋代因此而变成一个随处是美的世界。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成为天堂,大概也是宋人开始造就的,或许对现当代人来讲,宋代就是天堂了。4.53浪漫与风雅。

词文学反映出宋人骨子里的浪漫,是宋人诗化生活的外显。宋词多是浅吟低唱,表现个人生活中的闲情逸趣。人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就是浪漫的开始,浪漫不是贬义词,浪漫往往就是发现自我后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只有两种状态下能产生浪漫,一是无忧无虑的孩提时,一是在自我感觉富足时,宋人的浪漫属于后者,在宋词的表现无处不在,如苏轼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虽有深沉的人生感慨,却仍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浪漫。就连辛弃疾也有”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语,更无论那些婉约词派的人物了。

俗世的浪漫反映出宋人无处不在的烂漫情怀。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年年都要举办赏花钓鱼和诗赋集会,这种浪漫的基调自上而下的影响到社会各阶层。苏东坡”老来沾花不自羞”,”李清照每天吃完晚饭都要煮上一壶茶,然后和丈夫互相出题,答上一题,消受一盏,下雪了,夫妻手拉着手去踏雪觅诗”。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时期,普通市民到酒楼或茶楼喝茶,都会看楼的挂画有没有品味,所用器具是否高档,只有达到自己心中的要求,才愿意坐下来喝茶饮酒。如此看来,南宋的普通市民生活都已经高度风雅了。4.54自由。人身自由,结社自由,学术自由。

宋代政治文化和道德文化都非常自由宽松,主要表现为人身自由、结社自由、学术自由,当时在大城市里到处都有结社,如同文社、蹋弩社、雄辩社、梳剃社、奇花社、锦绣社、斗宝社、翠锦社等,他们通过交谈、喝酒品茶、游玩、辩论、游戏和比赛等方式相互交流心得,事前不用申报。自由的环境使得宋代市民阶层文化修养普遍较高,宋代工匠技术和科技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极大限度的提高。

校园文化特点总结 篇7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1.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统合, 并融汇了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结构, 是高职院校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 是高职院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以及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

一般来讲, 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高职院校中具有明显文化蕴味的硬件设施, 主要包括具有高职特色的实验实训设施、图书馆、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园环境等。物质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基础, 是高职院校“形文化”的一部分。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 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制度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它是一种“法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是高职院校全体人员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 体现了高职院校独特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校训、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高职校园精神。高职校园文化是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融合。

2. 高职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 其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一般特征, 然而, 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 其校园文化必然具有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所没有的显著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导向性特征。高职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性的定向教育。高职教育“职业性”的本质特点, 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职业导向性的职业文化。为此, 从职业岗位出发, 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加强职业价值导向, 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2) 高职校园文化的企业化特征。高职校园文化的企业化特征, 是指高职校园文化在内涵上带有鲜明的企业文化的特质, 具体表现在高职校园文化培养和塑造“企业人”的价值追求上。

(3) 高职校园文化的技术应用性特征。高职校园文化的技术应用性特征, 主要是强调高职校园文化应是一种“技术文化”和“实践文化”, 与普通综合性大学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同。

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策略

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并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科学规划, 精心设计, 创建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物质文化建设既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础载体。要创建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大力加强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实践基地等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充分的物质支撑。

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和学术素养方面, 而是体现在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因此, 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把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摆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 把实训大楼或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实验、实训场所建设应遵循“现场性、真实性或仿真性、模拟性”的建设原则, 环境布置要尽可能与行业企业第一线的工作环境相一致。通过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与生产一体化、教学与技术研发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场所, 从而为培养学生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创造坚实的物质载体。

(2) 狠抓细节, 精雕细琢, 使校园的一楼一馆一草一木都充分发挥传承和展现文化内涵的功能, 为陶冶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创设积极向上育人意蕴。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 可将校内的建筑、园林、道路、湖泊、桥梁、广场等物质实体赋予具有丰富思想文化内涵的名称。例如, 把实训大楼命名为“致用楼”、“崇技楼”, 把校园主干道命名为“明德路”、“尚能路”, 把校园广场命名为“强技广场”、“立业广场”、把学生公寓命名为“弘德公寓”、“有为公寓”, 把主要园林及湖泊命为“学思林”及“思齐湖”, 等等。其次, 在校园显眼的地方用花草种成校训、校徽等文字和图案, 还可在校园景点中增加刻有能表达行业企业精神的石雕、碑文, 甚至可在广场上树立有关行业、职业的杰出榜样的雕塑。例如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为主的学校可在校园内树立南丁格尔的雕像, 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为主的学校可在校园内树立徐霞客的雕像, 等等。第三, 在教学楼、实训基地、产学合作中心可悬挂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和规章制度。总之, 要赋予学校一楼一馆、一草一木丰富的文化气息与内涵。

2. 以人为本, 建章立制, 构建规范、协调、高效的高职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1) 立足校情, 建章立制, 为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畅顺运行, 提供组织与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也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但是, 如果校企合作没有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 则会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软肋。为此, 各高职院校必须把建立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体系作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首先, 各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 负责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如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 等等。其次, 要制定出校企合作的各种基础性文件。例如,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工作条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践教学企业考核制度》、《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的实施细则》、《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等等。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和强化制度建设, 为建立长久、稳固、高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 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 充分发挥校园制度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发展功能。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以人为本”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 努力创建“人本化”的校园制度文化。

在创建“人本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制度的心理认同度。为此, 各高职院校在制定出台各种校园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要充分尊重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参与权和质询权, 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广大师生员工主动参与到各项学校制度的制定, 特别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制定的全过程。通过认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不但可以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校园制度文化的主人翁精神, 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对各项管理制度的认知理解和心理认同, 并有利于把各种外在的管理规范内化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二是强化学校制度文化的激励功能。评判一所高校的制度文化是否成熟和有效, 核心标准之一就是看其有没有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师生激励机制。为此, 各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从“引导人、激励人、凝聚人和发展人”的根本目标出发, 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师生激励机制。例如, 建立公平合理的学生评优评先和表彰奖励制度, 制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人事分配制度等等。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引导激励机制, 激发师生在学业上的进取精神和事业上的不懈追求。

3. 注重内涵, 潜心培育, 凝炼个性凸显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

培育和弘扬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精神, 充分发挥高职校园精神对广大师生的导向、激励、熏陶和塑造功能, 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笔者认为关键是抓好以下几点:

(1) 培养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指职业人在对本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深刻认识、严格遵循的基础上, 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 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和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良好的职业精神是职业技能人才的一项核心素质。以培养“职业人”作为办学目标的高职院校, 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作为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各高职院校在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还要充分利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实践性和体验性较强的教育方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2) 弘扬技术精神。技术精神是指对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的崇尚、重视和追求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技术精神的本质是强调“实践”和“应用”, 强调“做”的方法和技巧。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把弘扬技术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核心价值取向。为此, 各高职院校应该在广大师生中广泛灌输和强化“技术立身、技术创业、技术兴企、技术强国”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全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突出实践教学, 切实加强各种职业技能的实操训练,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意识。全体学生要把全面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各种技术、技能和技巧作为提高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3) 熔炼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是指组织成员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自愿并主动与其他成员积极协作、共同努力奋斗的意愿和作风。由于现代工业社会的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密, 一件工业产品的成功制作或某项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往往依赖于多个员工、多个部门甚至多家企业的通力合作。换句话说, 协作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必要的工作形式。因此, 众多用人单位都不约而同地把团队协作精神作为选聘员工的核心素质。所以, 各高职院校必须把塑造和熔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汪长星.解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定义及内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 .

数学中文化特点 篇8

一、为什么说数学是一种文化

首先,数学作为一种量化模式,显然是描述客观世界的,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它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在肯定数学对象的这种“客观性”的基础上,我们确认,数学研究的对象终究不是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它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规则系统。为了描绘世界,数学家总是在发明新的描述形式,数学家实则是发明家。同时,数学家发明的量化模式,除了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外,同样还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比如通常人们所说的数学观念,如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數学审美意识等)。因此从以上两方面的意义上来说,数学就是一种文化。

其次,由于研究数学的人群逐渐形成了一个“数学共同体”,按照郑毓信先生现代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数学的确是一种文化。

再次,由于数学从思维和技术等多角度地为人类文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技术性手段,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因此说数学是人类文化有机的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诚如齐民友先生所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不同角度对数学的文化性进行的分析,我们没有理由不说数学是一种文化。

二、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特殊性

1.数学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植根于人类丰富思想的沃土之中,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数学史家的研究表明,古代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内的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的数学交流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化传播的影响。由于数学语言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统一相一致的趋势,数学逐步成为一种世界语言。这一特点使数学文化超越某些文化的局限性,达到广泛和直接传播的效果。

2.数学语言是一种高级形式的语言

语言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符号体系,它在明确和传递主观意义上的能力比任何其他符号体系都要强。数学语言源于人类自然语言,但随着数学抽象性和严密性的发展,逐步演变成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数学语言符号化,精确化程度高,它能区别日常用语中常引起的混乱与歧义。同时数学语言又是简洁的,解析几何的创立者笛卡儿认为,代数使数学机械化了,因而使思考和运算步骤变得简单了。数学文化中使用的数学语言具有绘画与音乐那种全球性,甚至有人猜测它可能具有超越地球文化的广度,所以在探索是否有外星人存在时,发往宇宙的呼唤信息当中,就有意发出了数学符号和公式,企图求得知音。由于数学是表述宇宙的语言,若真有外星人,或许他们能听懂这种数学语言。因此,它是人类所创造语言的高级形式。

3.数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由于数学文化是一种延续的积极的、不断进步的整体,因而其基本成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具有相对不变的意义。数学有其特殊的价值标准和发展规律,相对于整个文化环境而言,数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数学文化一经产生,便获得了其相对独立于人的意志的生命力。尽管战争、灾害等因素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它的进程,但却无法改变它的方向。而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有效的科学组织却能加速其发展。应该看到数学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在总体上的一致性与和谐性。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

4.数学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数学文化的渗透性具有内在和外显两种方式。其内在方式表现在数学的理性精神对人类思维的深刻渗透力。凭借着这种精神,人们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的有关问题。数学中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给予人类思想丰富的启迪。如非欧几何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欧氏几何来自于人类先验综合判断的固有观念,其外显方式表现为数学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特别是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给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来,开辟了许多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数学文化发展的无限性体现在尽管有些数学家不时地宣称,他们的课题已经近乎“彻底解决了”,所有基本的结果都已得到,剩下的工作只是填补细节的问题,但事实正相反,数学问题的解决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数学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子系统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某些普通特征外,还有以上独有的特征,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主要方面,也是对其本质的进一步揭示。

上一篇:三八妇女节发言稿:我是乡村女教师下一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