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2024-07-11

争鸣(精选10篇)

争鸣 篇1

百家争鸣

一、课题:百家争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然后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 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教授新课:百家争鸣

1、概念:首先讲解百家争鸣的概念,简单介绍一下百家都有哪几家。概念就是:众多学派地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发表不同的看法,见解,形成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1)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2)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

3、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2)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3)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二、讲述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

(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 A:孔子——创始人

1.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 2.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 3.主张与成就(1)思想主张:

①:“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 运用材料讲解的方法,学生阅读并思考分析,总结。材料

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

材料

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克己复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

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材料四

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评价:

a、包括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b、对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 c、“爱人”然是有阶级性的。

“礼”的学说:实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2)教育方面:

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 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3)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 B:孟子——继承发展

1.生平及地位: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很高,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2.思想主张 材料: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1)政治主张:

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2)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C.荀子——丰富完善

1.生平: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50岁到齐国游学,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2.主张: 材料: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2.“制天命而用之”

3.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4.“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1)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2)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3)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3.评价:

(1)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2)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

(二)道家:老庄之学

1.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道学的奠基:——老子

(1)生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经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收藏文化典籍。孔子曾经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方面的知识。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通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2)基本思想主张:

(1)万物起源和演变: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①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他用自然的和社会的变动来论证这一命题,提出“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可相互转化。

②他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3)消极悲观的态度:“无为”和“小国寡民”思想

思考: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材料二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材料一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事物总是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3.道学的形成——庄子

(1)生平: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

(2)基本思想主张:

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②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4.对古文化的影响:

(三)法家思想

1.法家的出现及其在各国推行的变法(自主阅读)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

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主要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等,其中商鞅变法最为有名。

2、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1)战国时期法家的不同流派: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法”、重“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人主的权势)的不同学派。重难疑点解析

1.法家的“法“术”“势”的理解

“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废黜,称职的、有能力的奖励和提升。

“势”主要是指“权重住尊”的权势、威势。韩非等认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了权势也要造势,形成威严、威势。秦始皇为自己正名,后世皇帝都要人们喊万岁、万万岁,等等,都是要造势。

(2)韩非的思想主张:

①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②战国之世,各种思想流派纷争不息。韩非用“自相矛盾”的寓言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他还提出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知识的真伪,对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影响

①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②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了其局限性

③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D、墨家的主张 1.墨家的风气

①组织纪律严密②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③讲求实际功利

2.墨家的基本主张

①“兼相爱、交相利”,这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 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三.百家争鸣的意义及影响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课堂小结:

完成知识整理表格。回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结课设计:运用易中天的一段话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易中天

九、作业布置: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B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2.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B 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

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3.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D A、《诗》

B、《春秋》C、《书》D、《尚书》

4.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C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孔子的“仁”的学说与孟子的“仁政”观点在内涵上是一致的。B、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是针锋相对的。C、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D、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由战国商鞅所著。

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二.问答题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突出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答案:突出特征:体现了历史变革时期最富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学术空前活跃的特点。社会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形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提示:该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

十、板书设计:

争鸣 篇2

一、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争鸣的理论依据

1.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来看, 语文本身既是一门学科, 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因而人们又称它是“基础工具”或“工具的工具”。语文学科的这种工具性特点, 决定了人们不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 绝大部分都要凭借语言, 即语文这一工具来实现。人们的思维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始终是结合在一起, 密切不可分割的。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课堂争鸣能力, 不仅直接有助于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以及知识面的开拓、各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 更能产生积极影响。

2. 语文教材的审美性特点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各类文体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阅读语文教材, 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壮丽秀美的山河。巍峨的泰山、雄壮的雁荡、妩媚的西湖、秀丽的漓江……无不在语文课本中呼之欲出。阅读语文教材, 我们可以发掘到语文课本中所揭示的社会美:崇高伟大的精神、助人为乐的风尚、美丽纯洁的情操等, 都在语文课本中得到了形象感人的反映。“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作品中不乏积极的人生观与思想情怀,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高尚的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爱自然、爱人生的美好情感, 这些作品中丰富的社会美无不在陶冶着无数后来人的美好心灵, 激励着人们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信念与明天。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挖掘、体验和渲染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美, 并展开积极的课堂争鸣活动, 培养学生发现感受与体验创造美的能力, 就能使学生不断获取高层次的美的享受和追求, 实现自己的美好的人生价值。

3. 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性特点

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迁移与优化为目标。与其他学科一样, 语文学科的教学同样是师生间的双边的共同性活动, 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显得非常重要。围绕语文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个问题,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争鸣活动, 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有益的课堂争鸣将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并在友好的争鸣氛围下, 加深对作品艺术和思想价值的正确理解, 提高其判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心理的开放性特点

由于我们国家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 使得广大中小学生在个人心理上越来越呈现开放的特征, 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主动适应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和社会。如果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 而是坚持“一言堂”, 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这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反感, 不但使课堂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对语文学习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 甚至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创造性的沦丧。

二、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争鸣的途径与方法

1. 鼓励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 大胆提出与教师相异的观点

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 要使语文课上得生动、丰富, 并且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真正的提高, 其思想得到健康发展, 语文教师就应致力于充分保持学生思想的自由, 鼓励学生直抒己见, 并大胆地提出异议。当师生之间的探讨成了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佳境也就自然达到了。

2. 鼓励学生向课本、学习参考资料质疑

学贵有疑,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发现疑问, 意味着其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加深, 在此基础上深入钻研思考下去, 就能使语文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一篇主题非常深刻、非常值得学生玩味欣赏的小说。笔者发现同学们预习时, 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两句, 感到理解上有困难。围绕这样的问题, 我就积极鼓励学生借助有关阅读辅助资料, 大胆地从课文的疑问处深挖开去, 进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孔乙己》中塑造人物的匠心和主题的深邃。

3. 鼓励学生摆设擂台, 对垒论辩

在课堂教学中, 围绕一定的问题, 借鉴模拟电视节目中有关正反方开展论辩的做法, 让班级中的学生自由选择正反论辩方, 并以正反方两个小组为单位, 相互展开热烈的论辩与研讨,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争鸣环境。这种争鸣氛围可以说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从而在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对垒论辩中逐步拓宽思路, 澄清模糊认识, 进而加深对课文内涵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三、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争鸣活动中教师作用的体现与发挥

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课堂争鸣同样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积极组织、引导以及对课堂争鸣的调控。面对学生对教师、教材及学生相互间的质疑辩论, 教师应在学生争鸣的基础上, 及时作出评价性反应, 或对争鸣辩论的过程加以调控, 当出现课堂争鸣的情况时, 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意见。对学生有价值的质疑和正确的答案, 教师不能哼哼哈哈, 不置可否, 而要及时评价和鼓励, 这样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摘要:鼓励课堂争鸣与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实现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及迁移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正确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下, 语文教师大胆地将争鸣氛围引进课堂, 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并不断优化语文学科的教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争鸣

参考文献

[1]李小伟.辩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引擎[J].江苏教育研究, 2008 (20) .

争鸣背后的反思 篇3

重新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糖尿病?

各种方法,各种理念,各种药品……我们在应接不暇之余,也许需要暂停下来反思一个最传统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治疗糖尿病?如果糖尿病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我们根本不会这么积极地采取治疗的方式。大多数人一开始就知道糖尿病不可能被治愈,那么接受治疗,更多的是希望尽量减少致残致死的并发症,保持和健康人差不多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和生存寿命。如果因为治疗,使患者承担了过大的经济负担,给身体和精神都造成很大的伤害和痛苦,加重了疾病造成的损伤,降低了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这大概是所有的患者都不能接受的。这样的治疗已经偏离了治疗的本意,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不惜一切代价达到正常人的参考数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否必须呢?患者可以得到多少好处,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目前还没有人可以给出肯定的回答。有人说,很多患者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这话虽然不免偏颇,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度强化治疗,使情绪始终处于紧张应激状态,确实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并无太多好处。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应该好好思考这样的问题,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而不要一味地追着生化指标跑。毕竟,人不是单纯地依靠各种指标活着的。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它可能包含了身体的一系列代谢紊乱,高血糖只是其中一个表现。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单纯地控制血糖,治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冯凭教授强调,目前被视为“金标准”的糖化血红蛋白,也应该客观对待,治疗和评价不能仅仅盯着这一个数值看。糖化血红蛋白值反映的是血糖在3个月内的一个均值,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糖具体的波动情况可能是更应该被关注的。同时,也要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充分考虑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除了血糖也要参照别的指标,在降糖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减轻体重、控制血压、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一般认为,综合治疗比单纯地控制血糖收到的效果会更明显。

让我们再一次温习“五驾马车”,这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①教育和心理治疗:让糖尿病患者真正懂得糖尿病,正确对待和处理糖尿病;②饮食治疗:科学合理的饮食奠定治疗的基础;③运动治疗:长期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协助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体其他部分功能良好;④药物治疗: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同时,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降压、调脂的药物;⑤监测病情:定期看病,定期检查血、尿,监测血糖和尿蛋白情况,定期做心电图及眼底检查,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对治疗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让人遗憾的是,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是医生和患者往往过分依赖药物,而忽视了真正落实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教育也存在不足。事实上,单靠医生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的,而这种局限又会反过来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在医生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患者的自觉和自我约束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期待进一步的观察结果

糖尿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于影响微血管病变的因素相对比较单一,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但影响大血管病变的因素相对复杂,试图通过简单激进的治疗方法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收益,现在看起来不太可能,时间越长越可能显示出差别来。无论是ACCORD还是ADVANCE,3.5年和5年的平均试验观察时间相对于可能的病程来说还是太短。

已有的试验观察发现,在强化治疗的初期,确实会出现加重神经病变、增加视网膜病变出血可能性的情况,但这些都是非致死性的,因此强化血糖治疗被坚持了下来。人们经过长时间观察后发现,强化血糖治疗确实会有利于相关并发症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在观察研究中,并没有发现强化血糖治疗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后续的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流行病学(EDIC)研究则显示,6年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也许就像中国的一句老话所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因此期待更长期的观察研究。

争鸣学社工作总结 篇4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争鸣学社是在院团委的领导和院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以及学院图书馆的支持下成立的学生组织,是架起图书馆与学生间的桥梁。学社长期致力于为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平台,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自招新以来,争鸣学社主要紧紧围绕开学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活动大致分为两大类。常规活动和具体活动。下面我就根据这两大项情况对本工作进行总结。

一、常规活动

1、每周一次的交流会,该活动由争鸣学社学术部牵头,对全

体社员进行组织于每周五晚交流。学术部会每周提前给大

家一个话题,大家紧紧围绕这个话题来谈论自己的想法和

见解,这个话题可以是有关历史、文化、经济等等。争鸣

学社是一个思想文化类的社团,全体社员可以通过这个平

台,在思想语言上进行充分的争鸣,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

说出来,从而达到争鸣这个目的。

2、社团内部文化建设,本月争鸣学社举行了一次大例会,两

次素质拓展,各部门每两周会开部门例会。本学期我们在社团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取部门独立管理和逐级

管理模式。争鸣学社内部一共分成五个部门,分别是组织

部、学术部、编辑部、外联部、办公室每个部门设一个部

3、二、1、2、3、长和一个副部长,由老会员担任。自从内部改革以来,不仅整个社团内部凝聚力有所增加,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社刊前期准备和编辑工作,根据本学期初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在明年上半年出版发行我们的社刊,在11月份由争鸣学社编辑部牵头,对好的文章进行整理分类和电脑排版,为社刊的发行提前好做准备。具体活动 社员辩论赛,该活动由争鸣学社组织部组织,争鸣学社内部五个部门分成四个小组打循环赛,11月份我们已进行四场辩论赛,辩题分别是“大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能力为主”、“网络发展对文学的利与弊”、“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与弊”、“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 我们所选的辩题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社员内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风气。该活动的举办不仅仅是锻炼了社员的口才,而且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新社员见面会,该活动由争鸣学社组织部组织。全体社员都参加,通过此次活动让新社员们尽快熟悉,从而更好在社团学习生活。此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社员们纷纷展示自我,为社团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好的基础。争鸣学社与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春笋文学社联合举办了联谊活动,该活动首先由争鸣学社学术部部长任伟和春笋文学

社外联部部长熊子豪简单介绍了争鸣学社与春笋文学社,然后大家在一起进行了素质拓展活动并深入沟通与交流,最后由争鸣学社社员带领春笋文学社社员参观了湖北工业

大学商贸学院校园,此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不仅让两社社

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而且对争鸣学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争鸣讲坛的创立,根据本学期初的工作计划,我社将在11

月底12初举办第一期争鸣讲坛。在12月9日我社成功举

办了第一期争鸣讲坛活动,我社邀请了附近五所高校的文

学社代表,第一期主题为三家分晋,讲述春秋与战国划分

标志事件,由我社陈洋萍副社长主讲。该活动的成功举办

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充实广大学

生的精神生活,引领商贸学子互相交流学习。

上半年所有活动开展的还算是比较顺利,但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1、有的时候工作准备不充分,没有真正调动起会员的积极性。

2、由于经验不充分,导致有些活动没有留下精彩永恒的瞬间和活动记录。

3、活动开展过程中任然存在混乱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真分析后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争取把我们的活动做的更精、更好、更大。

争鸣学社是商贸学院唯一一个文学性质的社团,肩负着引领商贸学院全体学生思想的重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前面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有很多事要做。

古语有云:“万事开头难”上半年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

百家争鸣的对子 篇5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三、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四、尽管我国是在近几年才开始重视中小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但大量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目前已是百家争鸣。

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六、集群现象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集群理论已是丰富多彩,百家争鸣,但关于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八、学术研究要百家争鸣,更何况人家不无道理,但我在指导意见中告诉他,你的观点是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不了的,有可能通不过。

九、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观点,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十、教学方法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十一、学术上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入主出奴会妨碍学术发展。

十二、在国内百家争鸣的博客圈中,该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十三、第四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十四、70年代的“滞胀”打破了这一稳定,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应运而起,这种百家争鸣的景象一直持续到今天。

十五、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开始和不断扩大,“百家争鸣”变为“两家争鸣”。

十六、荀子在百家争鸣中确立的性恶论成为其礼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十七、自古以来,风水学界的著述,汗牛充栋,浩若烟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派别林立,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

十八、是一个创造思潮澎湃、百家争鸣的社会,科技发明日新月异,人们的学术、文化艺术素养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十九、这并不难,首先需要统一思想,圣门虽然是百家争鸣,但在遭受压制排挤的今天,只要求同存异,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对此我已有全盘的计划。

百家争鸣的教育思想 篇6

1、至圣先师——孔子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郡望昌黎——韩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

3、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4、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5、古希腊著名教育家——亚里士多德

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6、儒学集大成者——亚圣 孟子

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有恒心;因材施教。

7、古希腊教育思想家——蒙田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忌事事处处包办代替。蒙田要求教师有时候给学生“开条路”,有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开路”。他说:“我不希望导师独自去发明,只是他一个人讲话,而应该容许学生有讲话的机会”。

8、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9、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他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德育应当尽早进行。

10、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

倡导“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提出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省察克治的道德教育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他主张给儿童以“诗歌”、“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11、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是昆体良教学艺术中极有价值的遗产。他认为,“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测验学生的判断能力。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学生的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听而不闻。”

12、学界泰斗——蔡元培

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13、英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洛克

主张智育应以智力发展为重,要求教师记住: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要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14、象山先生——陆九渊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懂得为人的道理。教育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认识自己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教育学生做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是要保持住人品的尊严,保持住道德精神上的尊严。

15、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卢梭

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16、中国近现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

将教育与劳动结合,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1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其“要素教育”主张: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18、中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

主张教育应该培养的是“新民”,即能自立、自治、自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的新民。主要具备进取冒险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独立的人格。

19、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

从方法的角度把教学分为单纯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主张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即使是单纯提示的教学方法,也可有各种各样的变式:“我们希望教师在纯粹的提示教学中具有灵活的态度与观察的精神,而不拘泥于各种规则。

20、文学巨匠——鲁迅

主张重视教育对象;教者和受者应是平等关系;教者对受者要循循善诱。还主张以文化科学知识武装青少年们,使他们明辨事理,成为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人。

21、“进步教育之父”——帕克

从批判传统的课程与方法出发,帕克尝试在一些来自于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原理基础上采用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他强调说:“儿童必须是教育经验的中心,所教的每件事都必须对儿童有意义。”

22、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

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

23、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他认为,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24、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

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使儿童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其个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2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反对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式目标。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26、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

认为学校教育要使每个人有丰满的内在精神世界,能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具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且使每个人遵守神圣的、不容争议的、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

27、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争鸣 篇7

一、精“心”准备

论坛话题的知识储备和精心准备是撰写好论坛总结的基础。博客圈管理员在广泛征集各位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后, 会精心挑选大家关注的体育教学话题, 安排专门时间组织研讨, 并会选定主持人和主持嘉宾。对此, 参与教师要结合争鸣话题的内容设置以及自己在教学中所任教的学段、讲授的内容、自身的特长等多方面进行精心准备, 做到有的放矢、有言可发、有题可议。

二、诚“心”参与

诚心参与话题讨论是撰写话题总结的关键。根据论坛的交流时间, 参与者应把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等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大家一起探讨。在话题交流中, 部分教师克服了网络速度慢、工作忙等各种客观因素及时将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与大家交流, 这种精神令人称赞, 同时也是参与讨论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同时, 如果在发帖过程中遇到问题, 要及时与管理员等联系, 以确保参与讨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细“心”研究

细心研究是沉淀、积累, 是写好话题总结的重要一环。参与教师提供的观点都是教学一线的经验、感悟和反思。在撰写总结之前, 撰写者要将各条点滴经验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细心研究, 用心感受。如, 笔者参与了“体育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体育教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体育教师如何对学生有效实施学业评价”等三期话题, 对论坛中教师们集中交流的重点问题及解决策略做了近30万字的详实记录, 并上传至博客中, 这样不仅可供自己细读、精研, 也可以给其他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参加论坛交流的教师和参与了话题讨论的教师以共同学习机会。在统计整理的过程中, 笔者也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学习体会, 并在教学中认真实践、反思, 为撰写论坛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写作资源, 奠定了良好的总结基础。

四、静“心”撰写

第一, 要根据论坛中教师们的交流和自己的感悟, 按照自己设定的总结框架, 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不同侧面总结论坛话题。

第二, 要做到教学经验与话题内容相结合, 不泛泛而论, 力争做实做细;要将自己的观点与论坛中教师们的意见相结合, 在“点”上多思考。

第三, 要使问题解决与问题策略相结合, 结合教学实际, 充分挖掘论坛话题的内涵与外延, 在“研”上下苦功, 在“究”上出实效, 在“实”上勤动脑, 在学中做、做中研、研中写。

五、耐“心”修改

《争鸣》:西方左派的衰落? 篇8

在2009年10月号上,意大利学者哈法勒·西蒙尼首先提出:在2009年欧洲各国的选举中,左派几乎全面败退。从而引发了一个疑问:左派在欧洲还有未来吗?看上去,左派已经度过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半世纪,而没有得到期待的成果,欧洲如同世界一样在向右转。尽管若干国家的左派政党也取得了选举胜利,但这些小小的胜利并不足以让人们信服:左派作为一种期望、传统和建议,重新获得了千百万民众的信仰。看上去,左派的理想正在衰落。

谁该为这场衰落负责?西蒙尼认为至少有几个因素:历史上不适当的政体形式和宣传手段、领导人的选任方式、一连串的决策错误(事隔几十年后才承认),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乃是领导集团在智识上的平庸化。左派一点一滴地放弃了最初的救世企图,滑向了没有原则、价值、伦理的政治实用主义。结果,在“先磨合后融合”的口号下,当初的左派今天沦为内部彼此分立甚至相互冲突的集合体。相反,“新右派”却已然成型,作者以“超资本主义”为之命名,并总结了后者的十个特征。

左派为何失去了它在工人中的影响力?西蒙尼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工人阶级已经完成了一场关键的政治和文化转变,以消费者形象出现,更加向资产阶级靠拢,另一方面,左派放弃了将工人作为政治上的首要依靠者,忽略了他们的苦难。作者援引托克维尔的预言称,新右派塑造的文化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上的主权者,成了一个“温和的妖怪”,吞噬着工人阶级。

西蒙尼的论断,得到了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驻巴黎代表厄恩斯特·希尔布兰德的呼应,后者再次强调,左派最严重的疏忽之一,或许就是不再试图把享乐资本主义中的“消费者”同民主社会中的“公民”区分开来。而巴黎政治学院教授马克·拉扎尔则认为,西蒙尼对现象的解释中有一部分值得商榷。前苏联体制的确同压迫、集体化和经济灾难不可分割,但这也遮蔽了左派思想中的一些有价值的概念,如平等、集体行动等等。更重要的是,西蒙尼忽视了左派的某些积极的社会和文化遗产,例如社会民主党和欧洲共同身份.在此意义上右派也已经“左派化”了。他还提醒说,不能把意大利的特有问题普遍化为欧洲的问题,但是总体而言,右派目前看上去一帆风顺,而左派的确陷入了根本性的危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题 篇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题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背景不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B.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部分知识分子受到压抑 D.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已经不存在

2.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A.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B.出现了《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出色作品

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D.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4.“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界呈现出哪些繁荣的景象()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② 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生动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风貌 ④ 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家和作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邓小平说:“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这段话的背景是()

①“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②党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③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下图表现的是1957年2月5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B.文革时期样板戏一枝独秀 C.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D.“文革”结束后,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7.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8.“双百”方针是指()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 D.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9.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10.“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共同纲领》提出发展人民的文艺事业 B、“文革”的爆发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

11.“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12.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对此过程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A.正确的科技文化政策可以推动其发展

B.要想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必须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C.学术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当作政治问题来对待 D.社会安定、政治经济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史学园地 13.“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与其不符的是()A.它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B.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C.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D.不仅影响到国内,还深刻的改变了世界

14.(2009·海南)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15.(2008·广东)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16.(2002·全国)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17.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方针。其目的是()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 C.繁荣文学艺术

D.繁荣科技事业

18.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其中“百家争鸣”的含义是()

A.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讨论

B.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C.鼓励各种戏剧流派的创新发展 D.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19.“双百”方针提出后,在话剧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艾青《蝉的歌》

B.郭沫若《蔡文姬》 C.杨沫《青春之歌》

D.老舍《茶馆》 20.“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左”倾错误的影响

B.“文革”的开展

C.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21.20世纪80年代,为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我国设立了()

A.全国作家协会

B.茅盾文学奖

百家争鸣” C.冰心文学奖

D.巴金文学奖

22.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的关系不包括()

A.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B.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C.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D.贯彻“双百”方针的关系 23.新中国成立至今,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所提出的方针不包括()

A.“科教兴国”方针

B.“双百”方针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二为”方针

24.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文化领域贯彻“双百”方针的主要依据是()

①社会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 ②宪法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 ③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1956年为繁荣文艺,党和政府提出的方针是()

历史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篇10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①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避免因矛盾处理不当而引发对抗的基本思路。

②从国内来看,三大改造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毛泽东作出了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论断,要求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样,发掘和动员建设资源,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当时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评价的变化以及文艺政策的逐渐松动,是“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2、“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3、“双百”方针的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很好的会议。“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话剧、电影、文学作品、文艺期刊等等。建议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多幅照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体裁、风格、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

二、曲折的年代

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之后,进一步提问: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期间国内电影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1)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2)在长期的战争年代,党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3)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偏差,“左”倾思想日益严重。(4)60年代,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致使此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

由此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在电影事业上,还表现在: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科苑荒芜。

三、文艺的春天

学生阅读课文,解决这一子目的两个问题。

1、春天来临的原因

①“”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

2、春天的表现

①出现了反映“”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本课小结】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变化: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原因:政治环境的变化;“双百”方针能否贯彻; 认识(实质、目的、教训):

上一篇: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场曲目试听下一篇:当好一线带兵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