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武的《马太效应》读后感

2024-06-04

西武的《马太效应》读后感(精选6篇)

西武的《马太效应》读后感 篇1

翻开西武编著的《马太效应》这本书,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富人和他三个仆人的故事,而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正是由此故事归纳出了“马太效应”。他认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当我再三品味这个故事、品味“马太效应”之后,竟从中感受到了一番别样滋味。我觉得这个故事其实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不行动,就永远也不会“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因此也绝不会有后来的“积累优势”,更遑论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只有行动才是一切价值的真正证明,只有行动才会使“马太效应”成为现实。那么,到底怎样“行动”才能把我们送达成功的彼岸呢?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必须是个性化的、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这就需要与自己“沟通”,即明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究竟想要什么,25岁前想要什么,30岁前想要什么,35岁前想要什么------当想明白这一切后,就可以确立自己行动的目标,它应该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它的作用是,保证我们的行动有明确的指向性,使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始终保持清醒。

在明确了目标之后,我们还要具体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了完成这个目标的条件,即是否拥有足以完成既定目标的知识和技能。作者西武在书告诉我们:“如果你能够比别人更专业,就会取得决定性的优势,并利用优势取得发展机会,从而使优势不断扩大。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专业化的进程。”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今的世界是个万花筒,诱惑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与其这山望着那山高,“还不如看准一项适合自己的重要事业,集中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埋头苦干,肯定可以取得杰出成绩”。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即根据自己的既定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为成功夯实基础。

当我们具备了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后,最重要的“下一步”就是“行动”。无数事实证明,任何空想都是没有用的:无论多么优秀的天赋,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显示其优越性,无论多么完美的计划,只有通过行动才能使其成为现实。而行动的实质就是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用辛勤的汗水才能培育出成功的果实。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样的例证我们俯拾即是:司马迁的《史记》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他不辞辛劳几易其稿的结晶;袁隆平获得“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的原因,就写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就刻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上;刘翔如旋风般冲过终点、将成功定格在12秒9的那一刻,世人不会忘记,这一个12秒9是从无数个12秒9中诞生的------请读者朋友原谅,在有限的篇幅里实在无法用我的拙笔一一列举出数不胜数的事实,我只能再说一遍:行动的实质就是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用辛勤的汗水才能培育出成功的果实。

毫无疑问,莫顿的“马太效应”使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看到了希望,而《马太效应》的编著者使我进一步找到了实现这希望的路,那就是行动的三部曲:确定目标——分析条件——付诸行动。我把这样的行动称为“清醒的行动”。我深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人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更激烈的竞争。面对这种态势,坐而论道是无济于事的,唯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有“获得成功和进步”的可能。而只有清醒的行动,才是成功的保障,才能把我们送达成功的彼岸——这就是我读《马太效应》的最大收获。

西武的《马太效应》读后感 篇2

一个主人远行时, 分别交给三个仆人数量不同的塔伦特 (古罗马的货币单位) , 并吩咐道:你们拿这些塔伦特去做生意, 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主人回来时, 第一个仆人报告说:“主人, 你给我的10个塔伦特, 我已赚了10个”。于是, 主人就把他赚的10个塔伦特全部奖给他。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 你给我的5个塔伦特, 我已赚了5个”。于是, 主人就将他赚的5个塔伦特也全部奖给他。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 你给我的1个塔伦特, 我怕丢失, 一直包在手帕里没有拿出来。”于是, 主人就将他的1个塔伦特没收, 奖给第一个仆人。并说:“凡是多的就要奖赏他, 让他多多益善, 更加富足;凡是少的, 连他已有的也要夺走。”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起码有三点:

其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过去是、现在也是、将来仍旧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法则。

其二, 强势企业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或强势, 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企业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 甚或成为某个领域的规则制定者时, 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 也能获得比弱小同行更大的收益。

马太效应,应该的 篇3

当富人引用“马太效应”时也许带有一种心满意足的神情:我们得到了我们应得的,你看,早在两千年前《圣经》中就有预言。这样事实判断就转变成了价值判断:穷者应该越来越穷,富者应该越来越富。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芸芸众生可能与富人的看法恰恰相反,本文只想追根溯源:《圣经·新约》中“马太效应”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马太效应”出自《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其主题是“按才干受责任”。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两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两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两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两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一千的也来了,说:‘主啊,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子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由此可知,“马太效应”原始的版本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主人的价值判断,他所想表达的是:应该让有才干的越来越富,没才干的越来越穷。然而细加探究,引文与主题中有一些不一致之处:其一,主人按照才干分别给甲、乙、丙五千、两千、一千两银子,当然,才干的判定可以从主人的长期观察得到,主人并没有作出说明,而是先入为主地将三人的才干区别并分别给予数额不等的银子,但结果并不表明他们的才干差别真是如此。首先,丙并没有进入市场,他只不过是“又恶又懒”,因为品质和努力并不能算作才干;其次,即使将丙缺乏判断力算作没有才干,仍不能说明主人是按才干分配财富的,因为甲赚五千,乙赚两千,尽管甲多,但分别相对于他们的资本都是一比一,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甲拿两千不一定能赚两千,乙拿五千也可能赚六千,甚至可以说,即使甲拿五千赚了六千,乙拿两千只赚了一千也不能说明甲比乙更有能力,因为他们的起点不平等,也就无法比较他们的才干,在这种情况下,主人将丙的一千两银子给甲是没有道理的。其二,该段的主题是“按才干分配责任”,但主人对甲和乙都说,“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然并没有按才干的差别(如主人所认定的)在责任上作区别对待,从内容上看却是所谓“按才干分配财富,并且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主题与内容不一致。

所以《马太福音》所说的仅是“让富者更富,让穷者更穷”,至于最初富者是怎么富的,穷者又是为什么穷的,《马太福音》强调是按才干,但按我们的分析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主题“按才干分配责任”与实际内容“按才干分配财富”不一致。

事实上,“按才干分配责任”可以从稍后成书的《新约·路加福音》中一段相似的文字中得到,其主题是:交银与十仆的比喻。

“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说: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银子(“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说:‘你们去做生意,直等我回来。’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做我们的王。’他既得国回来,就吩咐叫那领银子的仆人来,要知道他们做生意赚了多少。头一个上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第二个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五锭。’主人说:‘你也可以管五座城。’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它包在手巾里存着。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做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这里有几点与《马太福音》不同,第一,起点平等,主人不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他们的才干差别,而是都给一锭银子来比较仆人才干的差别;第二,三仆人的能力差别非常明显,没有含糊性;第三,主人尽管依才干加给甲一锭银子,更重要的是依才干授予责任:甲、乙分别管理十座城和五座城;第四,财富差别主要是仆人的才干作用于市场得到,而《马太福音》中主要是主人的分配所致。

所以,《路加福音》中是真正的“按才干分配财富”和“按才干分配责任”。前者是主人的分配,后者则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并且这里更强调主人的分配责任。按照一个人的才干或努力分配财富,不管是市场还是主人,无论是以公平准则还是其他准则衡量,都会为大众所普遍赞同,因为这种所得是“应得的”。但将丙的一锭银子补加给甲恐怕赞同者极少。那么“按才干分配责任”合理吗?我想一般人会接受,因为它会使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得越大。接着要问的是:管理城市的人对城市有所有权、产权或受益权吗?完全是义务劳动恐怕很难行得通,只要有受益权,那么“按才干分配责任”最终还是“按才干分配财富”。

“按才干分配财富”在实施市场经济的国家成为现实,同时它符合大众的正义观念;“按才干分配财富,并且使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在现代社会也已成为事实。在《马太福音》中是主人制造了这一事实。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德深入研究了个人财富所得的来源后发现:在自由市场制度下必然会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但这并不符合社会正义观念,现代西方民主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福利制度就是其证明。那么,即使当“马太效应”已成为事实时,《新约》倡导“富者应该越来越富,穷者应该越来越穷”吗?答案正好相反,《马太福音》对此多有论述:“依靠钱财的人进上帝的国是何等的难啊,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耶稣说,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马太福音》第十九章)这种道德说教在《新约》的其他篇章中也比比皆是,例如《提摩全书》里就忠告:“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依靠无定的钱财,只要依靠那厚赐万物给我们的上帝。只要嘱咐他们行善……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未来。”

英语教学与马太负效应 篇4

英语教学与马太负效应

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英语教学中马太效应的.产生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作为英语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度和具有耐心是避免马太负效应的具体措施.

作 者:刘俊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公共外语课部,湖北,黄石,435002 刊 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7 20(12) 分类号:H319 关键词:马太效应   英语教学   个体差异   教师的作用  

浅谈“马太效应”对大学生的影响 篇5

关键词:马太效应,影响

近期一则有关歌坛小天后蔡依林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注意, 在人们对该则新闻惊叹羡慕的同时, 也引发了对该一现象的深思。该则新闻报道了歌坛小天后蔡依林涉猎各个领域, 她不仅是唱跳兼备、歌声甜美的华语歌坛天后;她还是专业的翻糖蛋糕师, 曾经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银奖;此外, 她还是服装设计师, 有自己的个人工作室。蔡依林可以称作是人生大赢家了。娱乐圈中明星艺人身兼多职, 跨界发展的现象层出不穷, 这也恰恰印证了“马太效应”这一理论, 即处于优势地位的人, 他的发展境遇、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而处于劣势地位的人, 其发展境遇、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差。纵观文献资料, 对“马太效应”的探讨涉及各个领域, 其所产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在此仅对其在大学生这个特定人群中产生的影响作以简单研究。

一、“马太效应”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由于“马太效应”所具有的特点:1. 马太效应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是无性的。2. 马太效应是对社会现象的普遍真实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社会整体发展的某种规律。3. 马太效应具有优势叠加的功能。4. 马太效应强调稀缺因素的重要性。【1】可以彰显“马太效应”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马太效应”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每个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关键武器, 是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吸引人力资源总监的最大亮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不单指成绩, 它是超出成绩之外的, 它更多的是强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等”【2】而“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太效应”理论在指导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上, 告诉我们要培养、创造自己的“稀缺要素”, 即能够使自己脱颖而出的能力, 基础就是要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深刻地把握个体特征, 有助于激励大学生奋斗进取, 不断努力, 充分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 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涉及很多方面, 如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以及特有才艺等。因此,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一方面, 学校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 如交流生计划、各种学术交流讲座等, 去鼓励大学生参加, 通过这些来激发大学生内在的潜力, 发现大学生在某一方面独特的能力。学校应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另一方面, 大学生自身不应该被动的去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 应该主动参加各种社会或社团活动, 以及各种比赛, 主动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如参加模拟招聘会、参加边远农村支教活动等。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马太效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事物都是普遍具有两面性的, “马太效应”亦是如此, 其对大学生也存在着消极影响。由于其“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的理念, 对大学生学习、成长、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大学生身心成长, 以及个性发展。主要会产生的消极影响如下:

1) 可能使大学生形成“成绩至上”的价值观。马太效应可能使大学生们唯成绩马首是瞻, 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 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差, 道德衰退, 不通人情世故等。近年来, 大学生跳楼事件屡见不鲜, 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成绩问题, 如奖学金申请失败、保研名额丧失和考研失败等。在“成绩至上”的价值观引导下, 一旦考试失利, 则会对大学生产生沉重的打击, 以致于自杀。

2) 有可能会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消磨殆尽。“马太效应”容易在大学生教育中滋生“肥马饱了也喂草, 不顾瘦马饿着跑”的不合理现象。成绩优秀的同学, 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较多的资源, 会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动力。而成绩不好的差等生, 不仅得不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和鼓励, 还不得到那些有助于自己的学习资源, 容易使他们形成“破罐子破摔”的观念, 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3) 容易造成师生之间及大学生之间的隔阂、分化和对立。将大学生进行等级划分, 给予不同学生不平等的待遇。这种区别对待往往使得师生间感情淡漠, 甚至潜藏某种敌意, 而学生群体间的关系日趋不和谐。

三、“马太效应”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针对“马太效应”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自身都应行动起来, 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去应对。

1)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 要求高校把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育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之上, 由大学生群体发挥主体作用。教育工作者应鼓励所有受教育者, 调动和促使所有大学生不断积极进取, 并为之设立相应的奖项和评价机制。“马太效应”要求学校学生管理部门, 应该以鼓励所有受教育者, 调动和促使所有学生不断积极进取为出发点, 设立相应的奖项。

2) 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 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能力素养大学生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能力素养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 应该充分发挥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在校期间, 首先应该学好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其次, 可以有选择性的考取与职业发展相关的资历证书, 为以后成功就业增加筹码。最后, 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 积累经验, 学会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 为以后踏入社会, 更好地融入社会做铺垫。此外, 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利用“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 努力在大学期间成为出众和拔尖的人才, 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企业和社会的注意力, 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王耕.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成因及防范对策.《高等教育》2012年第七期.

[2]盛沛峰.楼文军.“马太效应”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经济师》2008年第六期.

正视“马太效应” 篇6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而在知识产权领域,“马太效应”体现得更为明显。以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布为例:2011年,国内发明人被授权的专利总量为11万多件,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拥有量高达9800多件,约占总量的9%;中兴通讯一家的3178件就占了全国总量的2.8%;我国拥有1700多家上市企业,23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企业总数更高达一千多万家,企业知识产权拥有量两级分化的现象可见一斑。 多数民众对知名知识产权企业的偏爱态度也体现着“马太效应”。每当知识产权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发生竞争或冲突时,社会各方多倾向于强势一方,使得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分化愈加明显。对iPad商标案件,社会大众更多倾向于拥有众多知识产权的苹果公司。 “马太效应”作为一种普遍显现的现象,本身不具有是非与可褒贬性,在知识产权和企业创新领域的体现更无可厚非,但其有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知识产权的过度集中,意味着垄断性技术和标准的过度集中,而这种集中很有可能显现为各别企业对市场的绝对垄断,不利于我国整体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解决和应对“马太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后果,需要全面的分析与解决。减小企业间知识产权贫富差距,不是靠一两个鼓励政策就可以做到的,而必须从构建长期稳定的公平市场机制出发,努力减少企业不合理负担,让企业拥有长期发展的信心和目标。科学而有效的全局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而当下我们首先就是要正视“马太效应”,只有正视,才有可能从容而合理的应对。

【西武的《马太效应》读后感】推荐阅读:

关于马太效应的06-15

马太效应06-22

马太效应科学07-20

房企马太效应:业绩“贫富分化”加剧09-10

上一篇:赴省发改委跟班学习情况总结汇报下一篇:为师亦有道读后感8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