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演出惠民大舞台

2024-10-11

小剧场演出惠民大舞台(共3篇)

小剧场演出惠民大舞台 篇1

辽宁铁岭“小剧场”演出惠民大舞台

2014-7-1李庆禹

近日,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举办“二人转”小剧场演出。舞台上二人转演员以古典名著《西游记》为背景,依托唐僧师徒取经故事大胆创新,在以“二人转”传统唱腔、说口基础上,融入现代表演、模仿秀、流行歌曲等表演形式,节目演出形式新颖、情节引人入胜,节目内容既贴近群众,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达到了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效果。新编“二人转”节目《大话西游》为夏日里的铁岭观众带来一缕“快乐新风”,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次“二人转”小剧场的演出,主要是为促进铁岭市新城区旅游业的发展,凝聚新城区人气指数,丰富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利民促发展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小剧场后续演出活动将定期举办,届时将有更多铁岭市民及省内外旅游团体观看演出。(来源:辽宁省文化厅)

小剧场演出惠民大舞台 篇2

一、小剧场话剧的产生

小剧场话剧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 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当时一些具有独特个性和意识的戏剧艺术家们, 为反抗大剧场戏剧的日益体制化、专业化和商业化倾向, 力求通过探讨小型剧场的演出形式, 打破日益僵化的演出模式, 为戏剧的发展寻求新的道路。此后, 小剧场运动风起云涌, 大有席卷全球之势。真正的小剧场话剧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八十年代以前, 话剧是现实主义, 甚至是写实主义的天下, 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这一风格, 八十年代以后, 在规模较小的剧场内开始出现了各种流派戏剧、探索话剧、实验话剧等, 这些话剧不同于以前的传统话剧, 开始用现代派、表现主义、荒诞派、超现实主义之类的表现手法, 打破写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这些话剧后来被笼统的称为“先锋话剧”。摆脱了传统话剧中“三一律”、“第四堵墙”等形式的束缚, 在艺术手法上追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此同时, 舞台灯光及音响也伴随着这些流派在剧场中运用开来。

二、小剧场中灯具位置设计

灯光是舞台的灵魂。有了灯光观众才能看到舞台上的一切。无论多美的舞台装置, 多艳丽的服装, 没有灯光的照射就无法彰显其绚丽的色彩。

舞台灯光是重要的舞台元素之一。灯具位置的摆放也有它的规律所寻。小剧场不同于大剧场, 小剧场话剧的表演空间小, 舞台和观众席具有可变性, 可根据剧情需要伸缩延展, 变成三面观众, 甚至是多视点观看的剧场。舞台灯具的位置灯光无需考虑观众的固定角度。小剧场话剧的表演有时还采用不规整的演出场所, 如工厂厂房、医院的病房、学校的教室、剧院的排练厅、酒吧、咖啡馆、舞厅、客厅、休息室, 甚至是用废弃的车间等处进行戏剧的演出。因此, 小剧场一般没有固定灯位的局限性, 可以无拘无束的选用任何正常的灯具吊装在暴露的剧场空间里。这是小剧场开放性、前卫性的表演形态决定的。除特殊的创作需要外, 小剧场的灯具、灯位选择主要考虑的是投射距离、亮度、功率大小等因素。由于灯位可以任意选择, 投射角度已不再是布光的难点, 掌握不同灯具才是至关重要的。鉴于小剧场空间小, 台上景物集中, 在灯具方面多选用成像灯、PAR灯、小型聚光灯等轻便、体积小、节能控制光影较强的灯具。特别是成像灯, 它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任意切割光斑大小、有光束集中等诸多优点, 它是小剧场灯光中常见的“主角”。根据剧情需要, 有时还要用高功率、高亮度的特殊灯具, 如回光灯、投影灯等。主要用于气氛光或强化主题人物的造型, 不宜用于演区正面照明, 正面照明往往采用面光与追光。

三、小剧场中灯光的作用

舞台灯光是在演员和舞台内创造联系舞台的环境, 灯光的表现力最初只是用于照明,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逐渐认识到, 灯光还可以用来创造环境、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解释剧情。而以上灯光的作用在小剧场中更为突出。灯光除了有凸显室内外的环境特点, 渲染气氛, 揭示人物紧张、纷乱、痛苦、恐惧的心情等作用如在《雷雨》第三幕中, 四凤劝走了妈妈, 关好门, 回到桌前, 将油灯捻小, 这时室内光暗了下来, 借助灯光的余光, 可以看见人影, 但光的色调仍然显出暖意, 以衬托出四凤焦躁的心情。忽然, 周萍的口哨声在屋外响起, 四凤惊喜, 把油灯捻亮, 举到窗前。此时, 一个霹雷而降, 打断了她会见周萍的念头, 急忙把手缩了回来, 又把油灯捻暗。室内光线更加暗淡。灯的色调由此改为冷色, 用来衬托四凤的矛盾心理。接着突出用闪电灯, 夹杂着轰轰雷声, 造成紧张而恐惧的气氛, 渲染周萍跳入室内与四凤相见时二人慌乱的心情。以及蘩漪出现在窗口时, 狂风骤起, 窗外的树梢不停的摇动, 一道闪电划空而过, 蓝森森的闪光照亮了全室, 紧接着又是一声霹雷, 周萍紧紧的搂紧四凤站在屋角, 蘩漪停立在雷电交加的窗口。这时灯光的节奏变化, 随着戏的情节进展, 达到全剧的高潮。随后, 万籁俱寂, 场上灯光重新恢复到较暗的氛围中去;除此之外, 灯光还具有评价和解释人物的行动的作用。在《桑树坪纪事》演出中的强烈艺术表现力, 很大程度上来自灯光和色彩的运用。在“围猎”、“杀牛”等几场戏里, 以大片蓝红光的强烈对比和明暗转换, 突现出村民们的热烈与冷酷、愚昧与凶残, 而导演的愤怒与悲哀、思考与评判, 也借着光与色尽情的流淌在舞台的布景道具上。这种包含着艺术家的生命体验, 能够引起观众对光的思考, 促进着灯光在小剧场演出中的广泛运用。在小剧场里, 观演距离相对比较近, 因此应该处理好照明基础光与景物空间环境的气氛光之间的关系。在表现空间环境气氛光时, 小剧场话剧多考虑的是布光的综合效果与照明的亮度对比。小剧场话剧中演员与贴近舞台的观众交流时, 亮度是不难解决的, 照明光应蕴涵在气氛光的光亮、光色及光影的对比中, 两者相互借用、相互补充, 有亮有暗、有深有浅, 有层次、有对比。小剧场的布光处理围绕“小”而下功夫, “小”意味着少而精炼, 在布光上讲究以少胜多、以简代繁。

伴随小剧场话剧发展而来的舞台灯光, 是不可缺少的舞台元素之一, 在小话剧舞台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小剧场话剧在中国当今戏剧舞台上已呈现出争奇斗艳、硕果累累的可喜景象。舞台灯光在小剧场话剧创作中, 也越来越闪烁出亮丽的光彩。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越来越广泛的渗入艺术演出领域, 舞台灯光艺术创作越来越深层次的融合, 光与色的巧妙运用, 多种形式的灯具的不断涌现, 创造出更加繁荣的小剧场话剧。小剧场话剧表演形式的创新性, 舞台灯光的创造空间和表现形式一定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舞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表演艺术中不可分割的创作体现元素, 光、音等各种先进技术的组合在小剧场话剧舞台中的运用已经独树一帜, 它们越来越广泛的渗入艺术创作表演领域, 使之在表演手段、体现效果、演出质量插上腾飞的翅膀, 起到了质的飞跃, 使观众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胡妙胜.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M].知识出版社, 1985:285.

[2]董建, 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19.

[3]宋宝珍.世界艺术史戏剧卷[M].东方出版社, 2003:320.

惠民乐民大舞台 篇3

夕阳西落,晚霞初显。吃过晚饭的扶余市弓棚子镇弓棚子社区农民朋友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社区中心小广场。有的扭起秧歌,有的跳起健身舞,有的打着篮球,还有的滑着旱冰,孩子们在一边玩着游戏,更多的人或是在这里观看、学舞,或是三两成群地唠着自己关心的事……人们在这里告别一天的劳累,回味一天的快乐。

广场不大舞台大,投入不大效益大,活动不大意义大——这是包括弓棚子社区在内的松原数百个农村文化小广场最真实的写照。该市从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建设村级文化小广场,把文化惠民乐民工作做到了农民群众的心坎上。

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认识高、动作快、办法实、成效显

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在多次农村文化调研后表示,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是充分解放和发展新农村生产力、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可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突破口选在哪里?

“抓好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高福平坚定地说,这样就可以使农民群众文化活动有平台、有阵地。

松原市委、市政府把“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作为构筑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百姓精神家园的奠基工程,写进了《松原市委五届四次全会报告》,列入了《松原市“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和《松原市“民生行动计划”》,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文化小广场行政村全覆盖。今年计划建设村级文化小广场260个。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在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抓总、督促协调下,各地积极响应、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规划引领。前郭县在文化小广场建设上制定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长山、王府、乌兰图嘎等重点镇为支撑,以行政村为基点的广场建设体系,提出了因村制宜、大小结合,先易后难的建设思路。目前,全县233个行政村建成硬化文化小广场165个,占全部行政村总数的71%。

着力降低成本。扶余市在广场建设中实行面向社会进行统一招标,简化立项招标程序,统一施工,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图纸,有效降低了工程整体造价,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场建设量需求。今年计划投入资金780万元,建设110个农村文化小广场,平均每个广场造价预算仅7.1万,成本比各村散建几乎降一半。

坚持资源整合。乾安县在广场建设上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整合利用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村屯整治、道路工程等项目,弥补农村文化阵地资源的不足。该县安字镇东夏村是市农委、市国土、油田等单位的联系点,在多家单位的联合帮扶下,投资70多万元,建起了3000平方米高标准的文化休闲广场,由健身广场、溜冰场、景观长廊组成,体育设施、景观灯、休闲座椅等一应俱全。农闲时节,广场上每晚灯火通明,唱唱跳跳的男女老少,挤满了整个广场。

规定“统一标准”,订制“完美套餐”——同标准、同设计、同功能、同推进

松原文化小广场建设工程遵循“统筹规划、统一工程,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工程要求,在选址、规划、标准的设计上,都要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工程由各县(市、区)财政统一投资,每个小广场按照15~20万元的标准进行建设,全市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目前,全市已经投资2800万元,今年的文化小广场建设任务已经全部落实,现在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8月底完工。

完善配套设施,文化小广场建设按照“六有”标准(有面积为500~1500平方米的硬化场地,有广场照明灯、音响等设备,有文化宣传长廊,有健身娱乐器材,有专门管理人员,有文化队伍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进行,同时,坚持实际、实用、适度,尊重群众意愿和需求,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强化管理使用,注重活动质量——常指导、强培训、办活动、激活力

在加快广场建设的同时,千方百计完善配套功能,积极引导群众参加活动。利用相关补贴资金,统一为每个行政村购置了文化活动装备,包括音响、锣鼓钹、秧歌服、扇子等,以此固化了一批文娱活动骨干,成为广场活动带头人。

宁江区不断加大文化带头人、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建立乡镇文化站、村文艺队“二位一体”培训网络,全区82个行政村全部培训到位,大大增强了广场活动组织能力。

上一篇:销售员拜访客户的细节下一篇:新年茶话会致辞与新当选乡镇纪委书记讲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