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听弹琴》 赏析

2024-12-17

刘长卿《听弹琴》 赏析(精选3篇)

细品刘长卿之《听弹琴》 篇1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 释

泠泠(líng):形容声音清越。

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关于刘长卿

刘长卿(709-约780) 唐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官终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文笔简淡,意趣闲远,形成冲淡洗炼之风格。长于五言,自诩“五言长城”。所著有《刘随州诗集》。

▌译 文

七弦琴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静静地听着风吹入松林的凄清的声音。即使我是那么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已经不再弹唱了。

▌赏 析

七弦在诗里,泛指古琴。作者听的琴,也许是七弦琴。“泠泠”二字,表琴声的`清越,而“松风寒”三字,又以风入松林的形象,表琴声之凄清。这两句,很能使读者想到伯牙与子期的故事,高山流水,风入松林,都只有知音才能领会。唐朝有《风入松》曲,作者在此一语双关,其意妙极。后面的两句,是作者对时事的感叹,又是个一语双关。唐朝时期,“燕乐”渐起,西来的琵琶替代了古琴,成为世人喜爱的新乐,因为,琵琶能表达世俗的欢乐。高雅的古琴,则显得曲高和寡,没有多少人能欣赏了。作者借此,表达对自己思想情感不和时宜而遭贬谪的感谓。

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其诗虽无生僻字词和深奥的用典,犹如白话,但意境优雅,读来耐人寻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刘长卿《谪仙怨》赏析 篇2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唐代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赏析

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梁耿的情景。

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

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伫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

这时只见野地平阔,春草绵延,暮归的飞鸟在旷野上忽远忽近地飞旋。鸟儿归飞,既是所见,亦是触物起兴,引起送别伤情——鸟儿尚能自由飞翔,傍晚聚归,而人却在这薄暮中随着流水漂移而各分东西了。

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

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

“白云”“明月”两句写思情的绵长悠远,自己常望着云和月怀想梁耿。“千里万里”状关山之阻隔难越,“前溪后溪”状自己所处之境地——苕溪有东苕溪与西苕溪之分。放眼能见的只是飘浮在万里长空的白云,而友人在何方呢?白云是否也能把自己的思念带给天边的.友人呢?皎洁的月光照着溪流,它也该同样照着随流水远去的友人。

谢庄《月赋》云:“隔千里兮共明月”。望月怀人,明月也似有情,把自己的思念捎向远方。对月望云,云和月在这里都是切切思情的寄托物。

最后两句抒写自己与友人被贬谪的悲恨,进一步点露别情之深长是由于两人有共同的命运。“长沙谪去”,用西汉贾谊因遭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一事(贾谊因此被后人称为“贾长沙”),表达了郁结于心头的怅恨。这“恨”既为梁耿被谪而发,亦交织着作者自己遭贬的痛苦。对梁耿的深切思念,正是基于这被谪的共同遭遇,谪中的别恨愈见深沉,令人心碎。

在这次友人聚于苕溪的宴集上,独不见梁耿,此“恨”更长。这因谪而加浓的思情可视为贯穿此词的感情主线,这句也可视为点明离别的感情内容的“词眼”所在。这种关于送别的回忆及别后的思念,不是一般的儿女别离之意、亲人分隔之情,而恰恰是谪客之别情。谪中之别,愈见悲恨相续。

刘长卿新年作原文及赏析 篇3

刘长卿新年作原文及赏析1

原文:

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赏析: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诗人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伤心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毗陵集》)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这与“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异曲同工之处。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老至”句承“独潸然”,“春归”句承“新岁切”,脉络细致,情意深沉。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悲愤郁积,不能自己,因此连续以四句伤情语抒发。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引发怨苦,以此属引凄厉之声度入诗中,与北方呜咽陇水同是感伤的声态意象,都令人怀悲而思归。刘长卿的仕历活动主要在南方,其诗中有很多表现猿啼的句子:“梦寐猿啼吟”、“万里猿啼断”、“猿啼万里客”。而这里犹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时时在耳,起哀伤,动归思,进而把“乡心切”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新岁元日的惆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远望,江流岸柳不但没有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相反,风烟一空,濛濛笼罩,倒给诗人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愁雾。

在抑郁、失落的.情绪中诗人发出了长长的慨叹:“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刘长卿新年作原文及赏析2

古诗新年作刘长卿带拼音版

xīn nián zuò

新年作

liú cháng qīng

刘长卿

xiāng xīn xīn suì qiē,tiān pàn dú shān rán。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lǎo zhì jū rén xià,chūn guī zài kè xiān。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lǐng yuán tóng dàn mù,jiāng liǔ gòng fēng yān。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yǐ sì cháng shā fù,cóng jīn yòu jī nián。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古诗新年作刘长卿翻译

新年来临的时刻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像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古诗新年作刘长卿赏析

上一篇:信息采集流程图下一篇:gkh 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