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普希金诗选》有感

2024-10-06

读《普希金诗选》有感(共9篇)

读《普希金诗选》有感 篇1

读《普希金诗选》有感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城歌唱?

是什么,悄悄地来,又轻轻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里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了,在沉寂的大地上纺出洁白的梦想?

《普希金诗选》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他既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该表,又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早期写了大量政治抒情诗,揭露和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大胆地歌颂自由和解放。1817年的《自由颂》是诗人政治性最强的诗作之一,诗人在诗中严正地指出,专制暴君决无好下场,他和他的子孙必将灭亡: 你这独断专行的恶魔!我憎恨你和你的宝座,我带着残忍的喜悦看见,你的死亡和你儿女的覆没。

而其1819年所作的另一首著名政治诗《乡村》,则愤怒地鞭挞了用“强暴的鞭条”把“耕作者的劳动、财产和时间据为己有”的“不讲法律、没有心肝的野蛮的老爷”,对“受尽折磨的奴隶”深表同情。

与政治诗相媲美,诗人同期创作的抒情诗和自由诗则让大众记住了他。比如1818年的《致恰达耶夫》堪称典范。诗人不把它献给少年时代的密友、进步军官恰达耶夫。这首抒情诗篇幅不长,但内涵极其丰富。

作品中主人公不再迷恋青春时代的嬉戏,不再眷恋享乐而舒适的生活,自愿放弃“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热情追求“神圣的自由”,渴望为祖国的自由而献身,并对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中写道: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会升起;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 俄罗斯会从睡梦之中惊醒;

并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当时先进贵族青年渴望改变现状的思想情绪,展示了革命的一代人的精神世界,无情地抨击了俄国的专制制度,展望了俄罗斯美好的未来。这首诗作虽然在形式上属于赠答体,但内容却并非一人一事,具有极大的概括性。此外,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客观上超出了诗人的政治观点,它鼓舞了几代人与沙皇专制制度作顽强的斗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800余首抒情诗。《普希金诗选》虽然只收录了200余首,但是这是普希金诗歌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上代表了普希金抒情诗的风格和特点,读来感人肺腑,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普希金的抒情诗歌颂自由、赞美纯洁的人性、讴歌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和对人民不幸命运的密切关注。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诗歌,唤醒沉睡着俄罗斯人民,鼓励他们为自由而战斗。

表达爱国主题是普希金抒情诗的主要内容。早在皇村学校时期,少年普希金就写了著名诗篇《皇村回忆》,满怀深情地歌颂1812年反拿破仑侵略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歌颂战火中的莫斯科城:

莫斯科啊,亲爱的家乡,当我的年华像早霞初升,就曾在这里虚掷了宝贵时光,不知道什么叫悲痛和不幸,如今你看到了我们祖国的敌人,你被大火吞没,被鲜血染红,而我却未能为你报仇而捐躯,只是空自怒火填膺!莫斯科啊,你的美,故城的姿色如今在哪儿? 从前展露在眼前的富丽的京城,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莫斯科啊,你凄惨的景象真怕人!„„

普希金朗诵完这首诗,在座的所有的人都百感交集,连大诗人杰尔查文等也热泪盈眶,连连拍手叫好。

普希金非常重视爱情诗的创作。他的爱情诗写得朴实无华,读起来琅琅上口,就想丛林中清澈见底的一条条小溪,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爱情诗在普希金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认为,高尚纯洁的爱情可以使精神复苏,能够使灵感得到升华。他的爱情诗清新自然,优美动人,激情盎然,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给人以奋发上进的力量。

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虚怀若谷,反对自我欣赏和他人的恭维;二是具有超前意识,对未来有预见能力。前者是他高尚品德的体现,后者是他作为天才诗人所特具的灵感和才华的自然流露。

普希金的诗并没有任何自我夸耀的成分,这是他对自己的公允评价,事实证明,普希金是一位天才的诗人,更是一位善良而谦逊的普通人。正如赫尔岑所言“只有普希金嘹亮而悠扬的歌声,响彻于奴役和苦难的峪谷之中。这歌声继承了过去的年代,又以雄壮的音符充实了现在,并且唱向遥远的未来”。他和他的诗歌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激励着我们为自由、为人类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读《艾青诗选》有感 篇2

53篇诗歌,53个故事。艾青的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爱国。他像无数战士一样爱国。他以笔为武器,写出对国人的呐喊,对列强的憎恶。艾青用他的诗,带着我们向前冲,冲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春》是艾青于1937年4月,为经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把烈士的牺牲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表现出作者对于反动派的愤怒和仇恨,还表现一种坚定的信念:烈士们所付出的鲜血代价,是为了迎来更加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我相信,没有永久的黑暗,只有未到的黎明!

初中艾青诗选读后感800字

《艾青诗选》用了两天时间就翻完了,抄录了几首诗。整体感觉他的诗歌本身与人们对他的评价(或者说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二者之间是非常不相称的,他的大多数诗歌都不是非常出色,只有少数的一些还不错。说他不应该在诗歌史上占那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诗歌的个人特色不够鲜明,他的诗的风格是那种非常多见、一般的诗,他没有为中国的新诗提供多少新的东西,所以贡献也就有限。

我看完穆旦的诗后说他的诗与杜甫的相类似,可以说是“诗史”,那么与艾青的诗比较起来,艾青的诗更应该享有“诗史”这个名词,他的诗的特色之可以说是题材非常广泛,但相对又集中,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写出了那个年代贫穷落后中国土地上的欢乐与痛苦,他从国统区到大后方,从农村至前线,从树林到旷野,一一都在他的笔下得到展现,所以说他记录下了那样一个时代是不过分的。但遗憾的是他的记录缺少个性,或者说诗性还不太足,至少在许多诗歌那里是如此,所以这些诗的认识价值、历史价值是不低的,但诗的价值却相对较低。即使是他的《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等有名的长诗,在我看来也并非特别出色。

艾青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喜欢用程度副词,“那么”、“非常”等,而在对事物进行描绘时,声、色、形俱全,从各个方面进行描绘,列举东西时同样如此,所以这就造成他的诗歌的第三个特点,铺张。他喜用排比句,有时甚至是六七个相同的句式,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但是他的描绘、比喻有个缺点,就是新颖的不多,常常采用的是一些大家经常很熟悉的东西,这样就使得他的诗缺少个人的东西,但这也许正是他的诗广泛传播的原因,因为这样的诗是大众化的,不是贵族的,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欣赏,也更容易得到官方的认可。

不可否认,艾青的有些诗是非常优秀的,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写道,“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多么动人的形象!

读《艾青诗选》有感 篇3

有人望着太阳、尝试用自己,视角为人们书写岁月与时空中那最美的诗篇。用最简单的诗文去诠释自己心间的细腻。满目的世界里,光线和尘埃里,雨雪过去和未来里只有艾青专注于那层白霜里所隐现的太阳和希望。“阳光在沙漠的远处”一望无际的平湖中暗船在河上奔驰。放空双目是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人心“可阳光却在人脸上嬉戏,挂着笑脸。透过诗间里的是诗人在苏伊士河上的苦闷、沉重对眼前景色的惆怅。“阳光在远处”它在人人脸上洋溢,前面是光是希望,是艾青眼对光明的渴望……

黑夜浓稠似墨砚,眼前一片迷茫。雨后的雾气氤氲在眼前,若隐若现。没有星河灿烂,长月当空,更没有明月高悬。但是不远处的路灯正好透过稀稀拉拉的树梢打在了我的身上照着脸上的笑容。人们总说:黑暗从时光的一端辗转到另一端、即便现在奋斗,却仍有可能失败,到一无所有时再次回忆过去。在学校里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旧生活三年又三年几个春秋流逝在光阴中。我们的生活没有黑暗,但也没有太多的光。而艾青告诉我们“阳光不在远处,希望就在眼前,”希望可以刺前途的雾霾,抵消所有疲劳。“不远处的光可以是少年在未来所发出的光芒,是风吹的心动,是空中洒下希望。”艾青的希望与阳光带着少年们在青春年华中不断向阳生。黑暗过去后最早迎来的是黎明的希望,艾青一直在黑暗中去期待待光明。眼前这个男人他会为了黎明的到来战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边而来的少女。”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吗?新阳推开了阴霾,黎明前的那道光终于冲破了黑暗。”在漫漫路上即使艾青被黎明所抛弃,可怜凝视着东方却也还是会用手按住温热胸膛,急迫心跳等着黎明一“黎明怎么还不来?”这是艾青对“恋人”对“母亲”对希望"最强烈的召未唤,当诗人扑进母亲拥抱的那一刻又是多么地幸福,快乐!在那个年代的艾青,解放前无论处境如何,心中总有对光明的憧憬和向往。

如今相国壮丽,一天比一天强大。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人们眼前伫立。我们身边是希望和光芒。诗人艾青的愿望,被祖国的壮丽富强所实现。在那个年代诗人对阳光的不懈追求和执着的坚持、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动力和希望。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诗人在诗篇的每一处都打上了光的烙印,淋漓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再次读完艾青诗选后,我也想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仰望祖国的美景,仰望曙光下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太阳照亮了所有的黑暗。《艾青诗选》用最简单的意象让我们记住黎明前的黑暗,却也没有忘记期待黎明前的曙光。“阳光不在远处,希望就在眼前!”

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感 篇4

很早以前就知道了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时就觉得这句话很神奇,感觉是那样的朗朗上口,念一遍就记住了。但当时对他的认识到这里也就打止了。后来曾买过他的一本诗选,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可那个翻译实在是太烂了,使得普希金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然后对于普希金的印象讲究只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偶然间在书店里看到了这本普希金的诗集,一下子就被它精致的封面的设计给吸引了,而书名也正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当时毫不犹豫的就将它买了下来。

回到家中,轻轻地翻开书页,一股细水长流似的俄罗斯花园式的气息就扑鼻而来。在《致A。P克恩》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这不应只是普希金的瞬间。普希金总是会用心的去观察一些细小的事物。他的世界很安静,而这个世界很浮躁。我们无法在一块丝帕,一只发结,一个抬手,一个转身,一抹笑意和一瞥妩媚的眼光里去发现什么,而他可以;已经没有人真正地去感悟一朵小花的生命,但普希金却会这么做。

在眨眼间,会有千万人相遇,错过,重逢和诀别。当激情随着岁月而流逝时,当青春不复存在时,当那些曾经熟识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逝时,是否还会有人记得当初那一“美妙的瞬间”。

普希金的情诗都很美(比《致大海》要美一万倍),他不像大多数诗人,总要将感情掩埋得很深很深,非要让我们这些后人绞尽脑汁的去挖掘那些可恶的中心思想,还要联系背景啊之类之类的。他把感情宣泄得很彻底,这样后人也无法随便的对他的诗妄加评论了。尽管如此,读他的诗时,还是会感到他被爱情缠绕时的困扰。想说但又说不出口,只能熬夜用笔将自己的感情吐露出来。如同他的诗一样纯粹,记得曾有人说过:“诗人是最纯粹的,不纯粹的话就无法当一名诗人。”当所有人都为权位而不停算计时,普希金却为爱情弄得焦头烂额。

如今所谓的爱情都短得让人措手不及,无非是从一个怀抱到另一个怀抱,没有了吟唱,没有了赞歌,从相遇到离开,都来不及分清彼此的气味。而普希金却将其赞颂到如此极至,甚至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来真实的演绎它。在这久远,空阔的时空里,孜孜不倦地构建着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抒写着无限的爱意。即使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普希金的声音,我们仍能听得一清二楚。

读《艾青诗选》有感:生死谈 篇5

——读《艾青诗选》有感

原创: 灵溪一中胡墨涵 黄正泛

“即使我们是一只蜡烛

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

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艾青《光的赞歌》

初读这一诗节时颇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不就是劝人要有用,要尽己之力做一份贡献吗,见得多了。再读时目光却落在了前一节诗句“我们在自己的时代/应该像节日的焰火……”眼前忽一亮,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最是精妙绝伦的比喻,此时那已然烂熟的道理也多了一丝新鲜的趣味。

臧克家言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其中蕴含的道理,与艾青是不谋而合的了。

一个人活着,除了饮食男女,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即发挥他的真正作用。只有这样,对社会来说,这个人的生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已经长眠于地下,但是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却熠熠发光,鼓舞着人们,激励着后代,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名垂青史。像周恩来总理,献身革命五十载,南征北战,运筹帷幄,他虽然离开了我们,没有坟墓,甚至没有留下骨灰,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他的功绩长留于人民心中,被津津乐道着,被口耳相传着。又如可亲可敬的雷锋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的美德和精神将光照千古。

相反地,徒有人的躯壳而无人的思想和精神,即使他还在苟延残喘,那也只是一具活的僵尸——行尸走肉而已。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人们记得他,却是因了他的贪婪、狡猾,以出卖师长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他是遗臭万年的。可悲的是,在人类社会中这样的人不仅不少,反而很多,他们以碌碌无为、自欺欺人为己任,不做对社会有益之事,而只是徒增害虫之数。

“当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就是为什么刘胡兰能够无畏赴铡刀,董存瑞敢于舍身炸碉堡,而保尔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以笔为武器,终其一生为革命作斗争。他们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生命的价值重于泰山。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 篇6

冯振

白居易诗很多都在小学及中学课本中学过,很多耳熟能详,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花费时间不多,看过之后感觉有四。

一、浅显易懂。传说他写的诗都是能让不识字的老太太听懂的。感觉很有道理,以我不高的古文水平,能不看译文和注释就能轻松读懂,验证了这一传说的正确性。白居易的诗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很多有如白话。感觉邓小平文选具有类似的特点,文章短小精悍,思想鞭辟入里,“短、实、新”。

二、思想性强。白居易出身小官僚家庭,27岁考中第4名进士。但他对社会弊病和民生疾苦都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在《观刈麦》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深刻的体现了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的仁爱情怀,有此情怀,就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庸官、一个贪官。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与此有异曲同工之趣。不是常说,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尚能有如此的觉悟,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但是实际上就有人做不到。

三、艺术性高。并非用典及高深文字才能体现作者水平。简简单单几个字,经大师排列之后,效果绝然不同。如“枯藤老树昏鸦、秋风古道瘦马”。作者17岁,相当于高二学生时写出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即成千古名句。其求教于的诗人顾况,因此事反而留名。此外作者笔落惊风雨,如《轻肥》,前面极力渲染内臣的奢靡生活,末句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有一落千丈之势,读来颇为震撼。

四、纪实性真。如初中时学的《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忠实记录了“宫市”的无赖行径。《新丰折臂翁》通过折臂翁年轻时为逃避服兵役自残的事迹,反映了唐玄宗征讨南诏的历史及人民的悲惨命运。此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上写帝王将相,下至贩夫娼妓,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把诗歌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使其具有社会职能,发挥了政治作用。

读《普希金诗选》有感 篇7

——读《泰戈尔诗选》有感

不知为何,在缓缓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的时候,淡淡的愁绪又一次毫无预警地涌上心头。

就仿佛,有一种说不出来挥之不去的,无法被我理解的感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淡淡地出现了。

又一次合上书,细细读出封皮上的宋体字:《泰戈尔诗选》。当时或许仅仅是好奇,现在却完全不是了。

只是觉得,泰戈尔的诗,不论是哪一首,都有着轻轻的忧。爱情诗也许叙说了精神枷锁的残酷,旅途继续或许道出了对人间的感悟与伤痛„„

一点一滴地,悄悄地,在我没有发觉的时候,驻进了我的心房。

其实,泰戈尔的每一首诗好似都是一个独立体,但若你细细地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连在一起的。

也许上一首还说的是女子对丈夫归来的期盼,而下一首,就说的是初恋男女互相的猜疑。其实,“爱情”永远是所有人所不明白的思考题。

再往下看,在一个陌生地方急切想与人相处、在旅途的思考、在街头对朋友的话。浅浅的,却又有一种别样味道的诗一点点地展现出它们的魅力。

泰戈尔的一生,是属于自己的。出身于名门望族,却从不想要荣华富贵,忿然之下离家出走,最后照自己的意愿,在旅途中永远地去了„„而这一生,又在那手下的笔与纸之间的痕迹中,在斗转星移中,留下了多少令人赞不绝口又难以忘怀的文字。

也许对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爱国思想遭到拒绝的悲伤。而诗中,给人以最深印象的,也许就是那一句最简单,却又最深不可测的一句

“Traveller, must you go?”

而这开始,他也放弃了世俗生活,改为精神修炼。

也许正如他所说的,尘世和精神,这两个世界中间隔的,仅仅是一条河。你可曾来到那尘世的渡口?

而后,他却矛盾了:尘缘,该断绝吗? 也许这就是亮点。

生活中,自己也曾矛盾过,和父母,朋友有不愉快的时候,随手翻翻这书,也许突然能看见和自己遇到同样问题的泰戈尔所留下的语句。随后豁然开朗。

若是翻不到,也会缓缓沉浸在这轻轻悠悠的世界里。再次抬起头来时,已忘却了该忘却的,懂得了该懂得的。

又一次翻开这本书,看到好似还在昨天的,自己用红色笔做的标记。可以想象,那时的自己在阳光沐浴下的剪影。是诗,将自己带到了泰戈尔所给予的漩涡中。想再看一遍,前所未有地想再看一遍这一本书。埋头,再次看向书中的文字。

读《普希金诗选》有感 篇8

《吹号者》,是我在这本书中看到最有感触的一篇文章。

吹号者,比起那些打仗的士兵更辛苦。从艾青的诗中: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

看出他们是被黎明最早惊醒的人。天还在黑暗之中,他们就用浸濡着血迹的铜号吹响带着新希望的黎明。

他没有任何怨言,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他看着山,呼吸新鲜空气,便吹响了铜号,可是谁又能知道在这响亮的号声背后却是吹号者的痛苦。

“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飞出来……”

艾青也是一位不惜生命的吹号者,他不惧痛苦和劳累,为当时社会的新希望奋斗着,吹号者的脸常常是苍黄的,刚开始我觉得有些夸张,可在后面的阅读中慢慢认为这是对于他们而言在正常不过了。他们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最先惊醒。

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他吹着最热烈的号声,激励着热血奋战的战士。在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胸膛时,他缓缓的躺下了,却没有人发现。

在这首诗里,他为我们在中国历史的广场上塑立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濡着血迹的铜号的形象,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也展现了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的诗歌让人荡气回肠。

2019《艾青诗选》阅读心得

早就听说爱情是著名的诗,阅读这本《艾青诗选》时还猜想,他的诗像毛泽东一样豪迈?还是像徐志摩的一样委婉?都无从得知。这次就以一种未知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心中不惊奇琪艺朵朵涟漪。

爱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喜欢乐观话得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从中提炼出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是在记忆里永存。

读完《艾青诗选》这一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这首诗时正难国内当头,这首诗写出了艾青的忧郁。他的忧郁源自于农民的苦难,这里有浓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的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也要像爱情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爱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现在生活的思考,会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会努力盼望我以后的理想生活。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艾青诗选》阅读体会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历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进取,反对黑暗歌颂光明;建国后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在“五四”战斗之前,艾青写出来的诗歌一般是描写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病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建国后艾青的诗还在歌颂人民的劳动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徐悲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画画,19徐悲鸿到巴黎深造在那时中国落后留学生备受欺凌。后来徐悲鸿憋足了学习的劲儿,势为祖国争光。徐悲鸿在1924年画展引起了轰动,使整个美术界震惊。

鲁迅从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证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解放事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中”为传颂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逝世后,全国人民给他献上了“民族魂”的大旗,这正是人民对他中肯贴切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与徐悲鸿的爱国之心,而我们从他们的品质中我们可以学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希望全在我们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2019《艾青诗选》阅读有感

夏日里,午后的太阳逐渐炎热,听着蝉鸣,闻着花香,静静的倚靠在大树下,树荫遮去了骄艳的阳光,捧着一本好书,趁着微风正好,细细品读……

《艾青诗选》共集结了四辑,53篇,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同时还引起了诗坛的注目。每一篇都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极为真实的反映历史,蕴含着诗人最深沉的情感。

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被封锁的中国都显得特别寂静;每一场初冬的飘雪,大街小巷就被铺上一层崭新的棉被;每一位受压迫的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艰辛困苦中度过。诗人强烈的呼吁着,希望人们能够站起来,在这严重的压迫中直起身板,而此时在囹圄充积的监狱中,有多少哀求着能够被释放的无辜百姓,同时漫天大雪也勾起了诗人艾青对家乡的的思念,对祖国的依恋,对中华千万同胞的无数期望。在想象中那“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马车的老农显得格外亲切又熟悉;那“蓬头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无数的土地垦殖者”都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那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又能否给中国带来一些光明呢;那被黑夜所笼罩的中国又该如何找到前方的道路呢?

打开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看这黎明,是多么真实呀;在街边,各色各样的人在阳光照耀的大路上不停地忙碌着;忆昨天,曾狂奔在阴暗的天幕下,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纪;看日出,温暖的阳光照出了海平面最美丽的日出。追着太阳奔跑,

把昨日的伤痛和迎接今日黎明的欢喜交织在一起,虽然昨夜的创伤在身上仍然隐隐作痛,但心中的那股热流,在黎明时分顿时变得豁然开朗,使心灵得到了一次解放。这次最美的日出是最爱的祖国的日出,就仿佛他第一次看到黎明时的光辉似的。那袒露着心胸迎向日出,追逐着太阳的脚步。

暖春,你是第一个给人们送来温暖和笑容,呼唤着人们赶忙春播的;初夏,你率领着雷雨来到了农田,锻炼着在八月即将成熟的水稻;金秋,你帮助人们整理麦场,催促人们更换屋脊上的茅草,因为你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更坏的日子还在后头;寒冬,你穿过旷野,越过山岭,不禁在山岩上啜泣。诗人就犹如四季的风,在不同的季节里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把现实与想象完美的结合起来,赞美风的精神和洒脱,愿像这风一样能够到达每一个角落去安抚每一个受伤的心灵。

每一辑,都有着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哪怕渺小成一片雪花,一缕阳光,一阵清风,也想为国家做出些贡献,表达自己最美好的感受。

黄昏慢慢到来,阳光也变得柔和,伴着微风,夹杂着花香,手拿着一本好书,准备起身回家了……

2019《艾青诗选》阅读感想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在记忆的隧道里永存。

读着《北方》,仿佛已经置身于苍茫的北地,厚重黄土地给我带来的一种浓烈的沉重感,我站在那无垠的荒漠上,望着远处从塞外吹来的无情的沙漠风肆虐地蹂躏着北方的生命,十月的寒风并不刺骨,却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冰凉,远处的村庄,上坡,河岸,颓垣等都在呻吟,感叹着这个时代的悲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北方人民脸上的无奈,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悲痛和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作者的笔尖带我见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见到了在敌军铁骑的践踏下奄奄一息的民众,也让我看见了他的浓郁的爱国情,尽管这片北地上到处都是抱怨与痛苦,可是这是我们祖先经过五千年的时间的历练给我们留下的,这片土地上不仅有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且有他们那无私的博大的爱,“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啊,这国土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虽然只是简短的文字,可却也深深震撼着我,这片土地为我所爱,因为它承载的是中国千万民众的信念,承载的远方的未知的却一定会出现的曙光。

读《艾青诗选》700字读后感 篇9

——题记

找一个温暖的午后,坐在窗边沐浴阳光,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温柔,手持《艾青诗选》。一书,一角落,一下午,一世界。

有人曾这样评价艾青:“艾青,就正是这样的一个诗人:他的诗外表自然是积极分子式的,但他的本质和力量却建筑在农村青年式的真挚、深沉和爱的固执上,艾青的根是深深的植在土地上的。”

的确,在艾青的诗歌中,主要的意象就是“土地”与“太阳”。艾青讴歌光芒,也赞颂土地。他向往着光明,找寻着自己生命的意义。他痛恨一切黑暗、战争。有人害怕光,有人对光满怀仇恨,因为光所发出的光芒,刺痛了他们自私的眼睛。可艾青的诗让我们明白了光芒从不廉价,它是世间共享的,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最纯洁的希望。它告诉我们,光芒是最伟大的存在,只知放射,却不求回报。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光,照在中国的大地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他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他的诗是如此,他自己亦是如此。

在《黎明的通知》中,正是他感受到战争胜利的曙光后,对革命的颂歌。诗中“我”化身成为了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去了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而黎明的通知已经由“我”传递给人民,所有人都期盼着,所有人都成为了光。艾青在遭受困难时,并没有放弃希望,他选择成为一道曙光,用一支笔来武装自己,成为最锋利的武器,用文字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来抨击残暴的侵略者,试图唤醒中华人民奋起反抗。艾青是一道光,他用文字来激励人民勇往直前,照亮了前行的路。

上一篇:寻找黑骑士读书笔记下一篇:我动手我快乐初中1年级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