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女孩》教学反思

2024-10-05

《了不起的女孩》教学反思(共13篇)

《了不起的女孩》教学反思 篇1

3.了不起的女孩3

3I.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2.指导写简单的读后感。

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指导写简单的读后感。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词语听写。

2.指导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1)复习。

前面学的两篇课文,我们是怎样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

(在课题前后添加时、地、人,起因,经过,结果。)

(2)这个添加内容的思路适合于记事类文章(或写入的文章),这是一篇介绍人物的文章,写的事比较多,怎样借助课题添加内容?可以依据课题中心词,联系课文内容提几个问题。围绕中心词“了不起”试提问——综合归纳板书:

谁了不起?怎样了不起?在什么活动中谁因为什么表彰她了不起?怎么表彰她了不起?

(3)逐项回答提出的问题。

(4)综合语言完整归纳主要内容。(李欢身患绝症,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疾病和学习上的困难,成绩优秀。1992年5月应邀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国际慈善活动。临行前,她用无力的小手剪了一幅象征中国儿童热爱世界和平的剪纸送给活动组织者。组织者命令在儿童村升起中国国旗表彰李欢。)

(5)完成作业本第5题,课堂交流并评价语言综合。

3.总结。写简短的读后感。

(1)说说你从李欢身上学到了什么?

(2)小结,指导写读后感。

李欢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归根结底是她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写读后感就要紧扣这一点,简要引用课文一二个事实,展开议沦,赞美、颂扬新中国少年儿童的风貌。也可以联系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际,寻找差距。(防止写成检讨。)

(3)课堂写作一交流、评价。

4作业。

(1)联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c

①妈妈铁着心没上前扶她一把。().

②被邀请者必须是身患绝症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

①老亨利无法相信这件精巧的礼物,竟然出自一位几乎瘫痪的儿童之手。....

()()

(2)缩句。

①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儿童村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五十多个孩子。②这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国女孩送给他的礼物。

③儿童村的工作人员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都赞叹不已。

(3)选择作业。

照样子写词。例:出神入化(一对反义词夹在其中。)..

《了不起的女孩》教学反思 篇2

一、加强“读”,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的先辈们多么的智慧, 一语中的, 道破了阅读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需要长时间的阅读积累, 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 才能逐步加深对词义、 句义的理解, 才能了解各种修辞的妙处, 才能进入文字背后的语境, 才能真正感受文章的美感, 最终做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语言文字运用。

在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 笔者安排了多次的阅读, 这几处阅读都是有针对性且有层次的。教学伊始, 让孩子们分享自己预习读书时有没有遇到自己一不留神就读错的字词, 并把正确的词语、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这个阅读过程是为了让学生们知道, 在平时预习课文时, 除了了解掌握文中生字词读音外, 也要注意那些多音字、易读错词等, 进而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读书初步要求。这样的阅读设计, 对于那些认真预习的孩子是一种鼓励和自豪感的油然而生, 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醒和孩子们预习要细致认真。接着请八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是为了展示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本篇课文中爱因斯坦的外貌刻画是入木三分的,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不同的朗读, 一是“找一找、读一读”, 二是“读一读, 填一填”, 三是“演一演, 记一记”。不同要求的朗读, 让学生对于“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这样的外貌描写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 学生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 无形中学习了用语言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 是非常必要的。

二、解除“惑”, 柳暗花明

常言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认真了解并解答学生的疑惑, 因为“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疑了, 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我想, 一是把握文章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

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 老师不必插手太多, 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预习课文后, 你对爱因斯坦有了哪些了解?请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了解的一个方面。”学生有一说一, 要充分相信孩子们课外阅读、收集的能力, 只在他们了解有误或不完整时, 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即可。二是“认识了生字, 说说哪些字比较难记? 你怎么记住的?”此时就是让学生结合平时所学和生活经验来分析掌握, 由学生自己解惑, 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妙处。

但是, 由于学生知识面窄, 生活经验贫乏, 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 有些疑惑还是需要老师帮助引导解答的。“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七嘴八舌, 答案往往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此时, 我明白要切忌武断, 更不能讥讽嘲笑, 在教学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 并循序渐进的诱导。我顺势告知学生“读了课文,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认识, 可见预习的很认真。老师都给你们的积极思考点个赞。”“同学们, 其实很多课文中, 作者都会用一句话概括整个故事, 仔细再读一读, 相信你会找到的。”这样诱导式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掌握学习方法, 我想会更好地保护他们乐于思考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与“导”, 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 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 便于他们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引导“仿”, 为我所用

朱熹曾说:“模拟者, 古人用功之法也!”古今中外, 很多作家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写作可以模仿!如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 而写出了名诗《登金陵凤凰台》。鲁迅的《狂人日记》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对于小学生而言, 语文的学习正是打基础的时候, 作为教师,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 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 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学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 爱因斯坦外貌描写的教学是作为重点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 外貌描写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模仿掌握写作方式。 “同学们, 你们见过爱因斯坦吗?是呀, 爱因斯坦已经逝世61年了, 我们不可能见到他。但是, 作者对他进行了详细的外貌描写。大家可以找一找。”“你记住爱因斯坦的外貌了吗?如果你记住了, 填空你肯定会做!”“这样邋遢的人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小女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爸爸。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演一演吧, 小女孩会怎样介绍爱因斯坦呢?我就当爸爸吧。谁愿意和我一起演?”“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吧。名字叫作‘你写我猜’。我对大家不是很熟悉, 你们能不能通过对一个同学的外貌描写, 让老师找到那位同学?看看你们是否观察仔细, 描写贴切。”从“找一找”“读一读”到“填一填”“演一演”让学生记住了爱因斯坦的外貌, 而“写一写”就实现了从单纯的阅读理解晋升到模仿写作, 掌握方法。在课堂上, 带领学生充分感悟外貌描写的重要性, 然后给学生留下课外作业, 模仿外貌描写句段, 把同学的形象写得更具体。诚然, 模仿仅是写作道路上的起点, 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本训练。我们在模仿的基础上, 还要努力把人家的写作技巧化为自己的写作本领。

迷恋考试的女孩“伤”不起 篇3

刘涛今年40岁,是郑州市一家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妻子于瑞芹在郑州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女儿刘倩今年15岁,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刘涛兄弟两人,哥哥刘江华官至厅级,嫂子也是郑州某区国税部门的负责人。由于刘涛结婚早,哥哥的儿子刘磊比女儿刘倩仅大两个月。

刘涛的父亲刘根成是位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出身贫困的他靠着努力考入一所名牌理工科大学,毕业后凭着业务专长成了桥梁方面的专家,他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名言体会很深。

刘倩、刘磊这对堂兄妹一起入学后,刘根成对两个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为了激发两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刘根成“出台了”具体的奖励制度。期中、期末考试,单科得满分,可获奖金200元;取得班级前三名,奖励价值300元以上的玩具一件;获得年级前三名,奖励学习机一部。如果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还可以获得和爷爷一起旅游的奖励。

刘根成的奖励制度颁布后,刘倩学习更用功了。刘磊还是像以前那样该玩就玩,学习仍是不好不坏。2004年春节前,刘倩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拿了3个满分,获得年级第一名,刘磊3科都是90分左右。这一回合,刘倩赢得毫无悬念。于是,在春节期间的全家聚会上,刘根成兑现承诺,当着全家人把价值近2000元的学习机奖给了孙女刘倩,把刘倩高兴得合不拢嘴。

女儿争气,刘涛和妻子更高兴。哥嫂身居要职,家境优裕,自己虽然比不上他们,但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只要女儿将来足够优秀,他们面对哥嫂时,才有足够的底气。于是,夫妻俩平时经常鼓励女儿努力学习,并承诺除了爷爷对她的奖励外,考得好了,爸妈也有奖品赠送。这样一来,刘倩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与堂妹相比,刘磊仍是那个玩心很野的傻小子。

小学后半段,刘倩的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三名。而刘磊每次都是“中不溜”。因此,刘倩深得爷爷的喜爱。

为了得到爷爷和爸妈的物质奖励,刘倩从小学开始,就喜欢上了考试,学习也一如既往地努力。2007年6月,刘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一所重点初中,刘磊靠着父母过硬的关系,也一同跨入这所学校。

这年暑假,为了奖赏孙女,刘根成和老伴带着刘倩到香港游玩,还特意带刘倩到迪斯尼乐园玩了整整一天。从香港回来后,刘根成给孙女借来初一的课本,让她笨鸟先飞,提前预习将要学的知识,刘倩学得非常认真主动。

她成了同学眼中的“考试超人”

升入初中后,一向疼爱刘倩的爷爷突发脑溢血去世。爷爷的离去,让刘倩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航向。刘涛和妻子对女儿承诺,爷爷走了,但爸妈会比以前更爱你,只要你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仍会像爷爷那样奖励你,父母的表态让刘倩心里宽慰了许多。

2007年国庆节前,班里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吹拉弹唱,各显神通,刘倩小学阶段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才艺方面却没有涉及。当老师让她给大家表演节目时,她满脸涨红地摆手拒绝了。看着同学们潇洒自如地上台表演,出尽了风头,刘倩心里充满了失落。

2008年元旦过后,刘倩代表学校参加了一次全国性数学竞赛,并荣获初中组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她在全校同学面前,从校长手里接过获奖证书后,全场掌声雷动,刘倩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久违的快乐又回来了。刘涛和妻子更是高兴,带女儿吃了顿西餐,还给她买了辆“阿米尼”山地车作为奖励。

春节期间,刘涛带着妻女和哥哥一家聚餐,刘磊和刘倩这对堂兄妹坐到了一起。刘磊进入初中后,爱好广泛,街舞、轮滑、吉他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学习仍然处在中游。让刘涛引以为傲的仍是女儿优异的学习成绩,在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刘倩夺得了年级第一名。刘涛还给哥嫂说,因为疏忽,刘倩数学少考了5分,为此,她在家哭了整整一天。

刘江华听了侄女的事情,摇着头说:“别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很重要!”刘涛却和哥哥意见相左:“其他方面再好,成绩上不去,连大学都考不上,将来怎么能行?”

回到家里,刘涛鼓励女儿说:“爷爷当年家里很穷,要不是考上大学,他怎么能当上工程师?知识改变命运,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女儿,你还能更出色!”为了激励女儿,刘涛给女儿买了部MP4,让她学习累了,听听歌曲放松一下。

到了初二,刘倩发现男生个子猛蹿,女生变得婷婷玉立,唯独自己还是那么瘦小,在俊男靓女的班里不显山不露水,而只有考试才能让她变成同学们眼中的白天鹅。

初二下学期期终考试,刘倩数学、英语拿了满分,考试成绩再度蝉联全年级第一名。数学、英语老师课堂上对刘倩大加褒奖,有调皮的男生给刘倩取了个“考试超人”的绰号。刘倩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喜滋滋的。刘涛夫妻听了女儿的讲述,更是喜笑颜开,他们第二天给女儿买了套名牌运动服作为奖励。考试既能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赏,又能得到父母的礼物,使得刘倩迷恋上了考试。如果有一个月没有考试,她就觉得过得很没劲儿。

考试成瘾背后有诱因

2010年9月初,刘倩升入了郑州市一所重点高中。在这个新集体里,同学们都比较优秀,刘倩感受到了竞争和压力,她学习更加努力了。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刘倩和同学们迎来了高一上学年期末考试。很快,考试结果揭晓了,刘倩的综合成绩在班里排第三名,在年级排到了10名开外。

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刘倩很不满意。在她的心里,只有第一名才能享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为此,刘倩难过得在床上躺了两天,要不是爸妈好言相劝,她连饭都不想吃一口。

2011年寒假过后,刘倩投入到了正常的学习中去。与轻松愉快的初中学习生活不同,刘涛渐渐有了一种焦躁情绪。一方面她想用好成绩征服同学和老师,另一方面又觉得优秀同学很多,自己实現目标有很大压力。

6月底,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揭晓,刘倩考试成绩排在班里第五名,比上次又退步了两名,在年级排在前三十名,这个结果把刘倩给击蒙了。当晚,爸爸又带回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在另一所重点高中读书的刘磊竟考入年级前三名。要知道,刘磊平时滑冰、打篮球玩得不亦乐乎,成绩却突飞猛进,让刘倩心理压力更大。

刘倩那天晚上难过得饭也没吃,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刘涛和妻子想劝劝她,却被赶了出来。

此后3天,刘倩都郁郁寡欢。妻子心细,发现女儿大热天执意穿着长袖,袖口处竟有笔尖刺伤的痕迹,她趁女儿不备,猛地撸起刘倩的袖子,顿时惊呆了:只见女儿手臂上弯弯曲曲爬满了划痕,有的是小刀划的,有的是钢笔尖戳的,看上去触目惊心。

得知刘倩的情况后,刘涛觉得女儿心理出了问题,于是,他带着女儿找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学会的洪硕副会长。

洪老师听了刘倩的情况以及她的成长经历,断定这孩子患上了“嗜考症”,也就是通常说的考试成瘾。

洪老师说,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得孩子们考试压力很大,对此产生厌倦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相反,如果迷恋上考试,把考试当做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来源,这是非常可怕的心理状态。刘倩从小受爷爷成绩至上的影响,从爷爷的物质奖励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父母接力继续对她进行物质奖励,使得刘倩对考试产生了精神依赖,继而考试成瘾,患上了“嗜考症”。

洪老师对刘涛说,考试成瘾需要心理干预,不然孩子会出现人格障碍。另外,让孩子多做家务,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她从多种活动中找到乐趣,从而把她从单一的乐趣中解放出来,她的心智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了不起的女孩》读后感 篇4

小李欢虽然身患绝症却有着这样顽强的毅力,她摔倒了,父母不来扶她,她不但没哭,还懂事地点点头,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来说,这样的行为实在有一点“残酷”。要是我的话,不是哭就是闹,直到父母来扶我为止。她很体谅父母,知道父母这是为她好。

李欢在学习上,每年都是三好学生,这是用她的拼搏得来的,她身患绝症却不要求老师和家长对她特殊照顾,坚持要做完作业,而且每门功课不低于95分,这是连我们常人也难以做到的,就连生病也要学习的人,要是我的话,生了病这么虚弱了,作业也不做了,就算做了,也肯定会做错。李欢真正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绩十分优异离不开她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李欢给我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刻,我才深切地了解到其中的含意。

在临行前三天,李欢用自己无力的小手剪出一分这么精致的礼物送给活动的发起人,就连我也赞叹不已,惊呆了,真正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发起人要用一根旗杆专挂中国国旗来表彰她,她同时也为祖国争了光,我打心眼里佩服她,佩服她这种坚强的精神,这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啊!

《了不起的女孩》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尝试猜想,能帮助小乌龟想办法,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继续对轮子发生兴趣,了解轮子会滚的本领,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轮子。

3、愿意参加玩轮子的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乌龟头饰(配班教师),滑板;

(2)图片——玩具汽车、溜冰鞋、自行车、摩托车、火车;其他各种车的图片;

(3)故事磁带:《了不起的轮子》;

(4)大小不同的轮胎若干(汽车、助动车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讨论:

1、用故事情境引出主题

(配班教师装扮成小乌龟,事先等在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走进活动室,看到小乌龟)

师:这不是小乌龟吗?它好象不太高兴,怎么回事啊,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

(幼儿自由猜想)

师:我们来问问它吧?

幼儿(1名):小乌龟你为什么不开心了?

小乌龟(讲述自己的困难):小兔子要和我比赛跑步,可是它跑得这么快,我这么慢,怎么办呀?

2、引导幼儿讨论为小乌龟想办法

师: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小乌龟吗?

(幼儿思考讨论,自由的发表自己想出的好主意。)

3、由快乐的轮子引出滑板,初步引起幼儿对轮子作用的感知。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好朋友“快乐的轮子”也想来帮助小乌龟,想一想,轮子可以怎样帮助小乌龟?

(幼儿猜想并尝试讲讲轮子帮助乌龟的办法)

师:原来轮子请来了更多的兄弟,和木板做了好朋友,就变成一块滑板,滑板会不会帮助小乌龟跑得快?我们来试试看吧。

(请幼儿把小乌龟放在滑板上观察)

小乌龟:有了这块滑板,我一定会跑得很快,谢谢小朋友和快乐的轮子。

二、倾听阅读,感知交流

1、倾听故事《了不起的轮子》,进一步感知轮子的作用

师:轮子的本领真大,它除了可以帮助小乌龟,还可以帮助很多其他好朋友跑得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轮子自己的故事,看看它是怎样帮助朋友们的。

(幼儿倾听故事,了解哪些地方都需要轮子)

2、观看图片,引发幼儿讨论交流

师:哪些地方都需要轮子呢?

(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师:原来有这么多的地方都需要轮子的帮助,轮子真是了不起。你们还看见过哪些东西也有了不起的轮子?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分享,自由讲述)

三、探索操作,感受体验:

1、请个别幼儿探索让轮子滚动起来。

师:轮子真了不起,你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我们来和它一起做游戏吧。

(带领幼儿到室外操场)

师:哪个小朋友能想办法让快乐的轮子滚起来?

(请1—2名幼儿尝试将轮子滚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如果自己不行,可以请朋友帮忙。)

2、幼儿探索让各种各样的轮子滚动起来,体验玩轮子的乐趣。

师:这里还有很多轮子,我们一起去和它们做游戏好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可以让轮子滚得快?

(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轮胎,想办法将轮胎推起来、滚起来,看看谁的轮胎滚得快、滚得远。)

附:

《了不起的轮子》

我是了不起的轮子,你瞧,玩具汽车上有圆圆的轮子,“嘟嘟嘟嘟”地转着,溜冰鞋上有圆圆的轮子,“擦擦擦擦”地转着,自行车上有圆圆的轮子,“叮铃铃铃”地转着,摩托车上有圆圆的轮子,“突突突突”地转着。它们都因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火车的轮子很多很多,“轰隆轰隆”地转着,把大家带到想去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活动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调动起了幼儿学习兴趣,用滑板帮助乌龟解决问题、探索轮子的滚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尝试猜想,能帮助小乌龟想办法并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对幼儿一种情感态度及意愿的考虑;“喜欢参加玩轮子的游戏”其实又是对幼儿身体运动需要的一种考虑。所以抓住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点,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性强,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但对于不同的幼儿做为教师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如针对A级的幼儿应采取及时表扬和鼓励,进一步让他们感知轮子转动的难点;B级的幼儿应做到及时引导,让幼儿更加主动的参与论子分类的操作和交流;针对C级的幼儿我们应做到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只要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才能为每一位幼儿进一步探索知识创设积极的学习意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6

古零中心小学卢红梅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小女孩通过擦燃的五次火柴产生的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与她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的同情和残酷社会的不满与憎恨,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有人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歌曲,再以教师动情的语言叙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采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注重朗读教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更好地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在读中让学生寻找结局,确定研究主题。为突出课文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时直接把研究主题确定在了课文的最后几段——也就是故事的结局部分,让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能点明小女孩最后命运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我设置了三个“读”的环节: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燃火柴,在每次擦燃火柴中分别看到了什么?

2、再次精读课文,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标画出来,全班讨论。读完后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3、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读,读给同桌听。通过“读”,让学生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在感情朗读中深化孩子的认识,勾起情感深处的同情,激起对残酷社会现实的不满。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三、注重学生小组的交流合作。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主、合作、探究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小女孩的五次擦燃火柴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女孩

为什么在五次擦燃火柴看到这些幻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共鸣,我通过课后的阅读链

接,配着低沉、凄凉的音乐让全班同学朗读《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在读完《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之后,我还设置了让学生写一

写:“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的问题。因为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有了很深的感受,此时让他们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出来,这样既能进一步升华学生情感,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了不起的女孩》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主动; 二次开发; 以学定教;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60-002

一、对教材的认识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写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童心。

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着力刻画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以读促讲,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感受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体会他在平凡中的伟大。

二、对学情的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内部的含义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可是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教师应围绕这一中心,由易而难设置坡度,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

三、对课堂的把握

1.扣题导入,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谈谈对爱因斯坦的了解,老师进行介绍,学生对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贡献伟大”上,认识是极其肤浅的。通过课题中两个反差极大的人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引发学生的疑问,为后面的学习铺垫,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思考:他们初次见面,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视野碰撞,把握形象

初读课文后,直接引入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两段话,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体会在初次交往中,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是一个衣衫不整、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人。从而设下疑问: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关注细节,揣摩人物

爱因斯坦的伟大恰是体现在他与小女孩的交往之中,这是学生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因此应从他们的第二次交往,即课文的重点段落入手,让学生默读课文4—6自然段,画出有关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并进行思考: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

4.回归原点,提升认识

在学生体会到了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诚恳、富有童趣、潜心研究的人之后,返回初始: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呢?先让学生分组群学内化,再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认识到,爱因斯坦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贡献,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对伟大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四、对教学的反思

1.主动参与,营造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应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

例如在辩论爱因斯坦是否伟大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其实这里含有思维定势。有个别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老师一下子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与少数学生同为一个阵营,参与辩论之中,平等地全班同学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因此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能创设“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自由飞翔。

2.“二次开发”,挖掘合理的教材教学资源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中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因为教师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挑战智慧。

文章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教学时不必面面俱到,而应选取第一次交往中,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第二次交往中,对爱因斯坦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组织课堂互动。而第三次交往,则一带而过。这样的“长文短教”则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以学定教”,创设生成的有效课堂教学

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才是适合的教育;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才能增强教与学的协同度;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及时捕捉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才是生成和灵动的课堂。

如果在教学一开始,就探讨“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学生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混乱。只有抓住学生心理需求和教材重点,引导探讨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画出有关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进行思考,才能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在质疑问难和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4.善待差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学生学业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教育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学生,每位学生都会被过早地贴上标签。多元智能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他们学习过程中微小进步,让每位学生在激励中超越自我,获得身心发展的增值。

在教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进行由易到难的设置,让学生像登山一样,靠自己的努力登上山顶。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个学生就有收获;老师认真倾听,就能及时发现生成性资源,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8

1、强调精读细说: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卖火柴”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结合具体语句、段落相互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擦火柴”这部分,让学生自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

2、读议结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篇9

引而不发,并非故弄玄虚,卖关子,而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假设、发问、质疑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从而激起学生新的思维兴奋度。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结课时,如果问:“小女孩为什么会死?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显得呆板,僵化,使课堂教学大为减色。于是我这样发问:“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学生略一沉思后又活跃起来,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背着书包来上学,而不用去卖火柴。”有的说:“她要是生活在我们中间,她会和我们一样在下雪的大年夜快快乐乐地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合家团圆吃年夜饭。”有个学生忍不住说:“我真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快到我们家来,做我的小妹妹吧,我有的,你也会有!”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引,同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但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任其大胆想象,自由发挥,积极创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

生:我觉得小女孩非常寒冷,因为寒冬腊月她竟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生:我也觉得她非常寒冷,你看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

生:小女孩非常饥饿,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上一点东西。

生:小女孩非常痛苦,富人家都在忙着过年,可她直到天黑了还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街上走着。

生:我觉得她非常孤独,富人不把她放在眼里,连小孩也欺负她,卖不掉火柴她爸爸还要打她。

师:是啊,小女孩是多么寒冷,多么饥饿,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在现实生活中,她连起码的温饱也得不到。夜幕已经降临,她本该回家,可她却蜷缩一团,靠在墙角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呢?

生:我需要的是温暖,因为我太冷了。

生:我需要的是食物和快乐,因为我非常饥饿和痛苦。

生:我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疼爱,因为街上的人都欺负我。

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什么,对她说什么?

生:我会给她送上我的棉衣,并对她说:“你太冷了,快把衣服穿上吧。”

生:我会对她说:“小女孩啊!你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快上我家去吧,我让我妈给你做好吃的!”(其他同学发言略)

评析:

这是这课时的前奏,是新旧内容之间的过渡,在教学中,较好地应用了“假设导读”

一是运用“假设”,感受人物命运。在教学中,运用“假设”,把学生带到风雪交加的大街上,面对小孩谈自己的感受,这不仅使学生对她“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悲惨命运有了整体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为下面的阅读作好了情感的准备。

二是运用“假设”,揣摩人物希望。运用“假设”让学生充当角色,变换角度,叙谈希望,从而缩小了学生与小女孩的情感差和心理差。为感受她擦燃火柴后的画面奠定了基础。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教学反思 篇10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4课,本文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案中,我能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下面摘录一段教学片段并附上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反思。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片段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如何度过每年的大年夜呢?

学生:我们家啊,一家人在一起,有鱼有肉,有酒,非常热闹。

学生:我们家除了吃丰盛的年夜饭以外,爸爸还要放好多好多五彩缤纷的烟火,过大年夜真是开心极了。

学生:我们家也是这样,还要请来不少亲朋好友,大家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菜嘛,不要说是烤鹅了,天上飞的.,河里游的,应有尽有,怎么也吃不完。

学生:我们家是边吃丰盛的年夜饭边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爷爷奶奶和亲戚门还要给我送红包呢!

老师:同学们家里过大年夜可真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啊!可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学生: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这一切,只能是小女孩不可实现的幻想罢了。小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她和我们比起来可真是天壤之别啊!

学生:她光着脚流落在街头,没有温暖的火炉来取暖,享受不到喷香的烤鹅,没有圣诞树带来的快乐,更不可能拥有奶奶的慈爱。

老师: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多么可怜啊!同学们,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机会来到我们中国,来到你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为她做些什么呢?

学生:我想说,小女孩,我要为你做的第一件事是帮你做一双精致的小皮鞋,不再让你受冻;我要真诚地邀请你住在我家。

学生:小女孩,你虽然失去了你的奶奶,不过别忘了,还有我的奶奶呀,她会像爱我一样去爱你的。

学生:我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小女孩,不要伤心,不要难过,虽然你失去了最疼爱你的奶奶,可是,你还有我们大家呀!你放心,在我们中国这个人与人相爱的大家庭中,大家都会帮助你,给你吃,给你穿,你会和我们一样快乐的。

学生:小女孩,我想请你去我家住,我的妈妈是一个老师,她一定会收养你做义女的,她还会给你补习功课,凭着你的勤奋和聪明,将来你一定会是个出色的大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从你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你们一颗颗火热、真挚的心。我想: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听到这些话,她也一定会被你们的真情所感动。

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在撰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时,设计了上面那个教学片段的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从而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

最后顺着课文延伸想象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的情形,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形成高潮,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了学生同情他人、关怀他人的美好情感。这又一开放性的说话练习,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更适时有效地对他们渗透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了不起的女孩》教学反思 篇11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第5~第10自然段)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四次幻景,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准备这部分的教学时,我原计划找找童话录像,做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但很遗憾,童话录像找不到,课件制作又很费时。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在教完第一大段后,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细读课文第5~第10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加以联想,画4张幻想图,第二天带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看。

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大段,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什么并不难,所以没有必要一句一句地进行繁琐的情节分析。基于这样的理解,次日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默读第一次幻景部分,在头脑中再一次形成图像。读完后,让他们对照自己的画,试讲解自己的图画。准备后,我指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图画作品。讲解后,由学生评定,再对照课文修改。最后,请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给自己的图画写上一段文字,概括画面内容。以后三次幻景的教学均按以上方法,从扶到放地进行。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看是否引导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是否能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

对不起,那个小女孩小学作文 篇12

人生中,有笑有泪,有苦恼也有忧伤,就在前年我过生日的那一天,爷爷送我一件粉色的衣服,非常漂亮。现在,但我看见这件衣服,我就想到那年我真不该把事情闹大!

那天爷爷送完我衣服我就穿上了,好看极了,像一只粉色的蝴蝶,我高高兴兴的对爷爷说:“爷爷,谢谢您。”“哈哈。”我高兴地笑了。

下午,我就穿着衣服出去玩儿。正当我玩儿的高兴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儿手里拿着的.巧克力冰淇淋一下子弄到我身上了,衣服上顿时弄得脏兮兮的。我恼羞成怒,就对她大吼:“你怎么这样啊,把冰淇淋弄到我身上,不想吃就扔了,弄到我身上算什么本事?”“呜呜呜呜呜。”我坐在地上伤心地哭了。那个小女孩也不知所措,愣在了那里。有几个人围了上来,问清事实经过,边说那个小女孩边给我擦眼泪。这是那个小女孩也哭了,我想:是不是我做的太过分了?是不是我不应该这样对待那个小女孩?会不会给那个小女孩留下一个阴影?多种疑问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着。我站起来,一口气跑回了家。

说声对不起 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果断地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课堂成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平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及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将这些问题变成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

一、注重自悟

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是将学生的问题变成课堂资源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提出问题,我并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而是给予学生充分“悟”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使学生从不同侧面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悟,变“要我说”为“我要说”,最终“老师为什么要让陈刚向陆叶道歉”这个问题便在学生的层层分析中迎刃而解了。

二、情趣引导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对于学生的问题:“‘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意思来理解,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练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看到学生没能读出陈刚“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时,我并不急于范读,而是用戏剧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促俄生读书感悟。结果学生不仅把陈刚“支支吾吾”说话的语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来,还把他窘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看来激qing、激趣与鼓励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催化剂。

上一篇:新生儿用不用绑腿呢下一篇: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