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数第三人称

2024-06-14

单数第三人称(共13篇)

单数第三人称 篇1

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构成

1.一般直接在词尾加 s,如:want-wants like-likes read-reads play-plays eat-eats 2.以s,x,ch ,sh等结尾的单词加 es , 如: watch-watches teach-teaches miss-misses fix-fixes 4.以辅音字母加o结尾的单词,加 es 如: go-goes do-does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单词,变y为i加 es , 如: fly-flies 附加:have--has 动词三单形式的练习

1.根据括号里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She _____(be)a writer.2.It _____(look)like a monkey.3.We_____(go)to the park.4.He _____(go)to school.5.Amy_____(like)eating fruits.6.Hebei_____(be)next to Shandong.7.Our teacher _____(be)talking with John.8.Whose book _____(be)this ? 9.Dogs _____(be)our friends.10.That blackboard _____(be)clean.11.The desk _____(be)Tom’s.12.Somebody _____(do)her homework.13.Everybody _____(is)ok!14.Nobody _____(be)in the park.15.There _____(be)someone in the classroom.16.Uncle wang _____(watch)TV at home.17.Bob _____(read)book in the bookshop.18.He_____(eat)breakfast in the morning.19.Ken _____(have)math class on tuesday.20.“4” _____(be)a bad number in China.1.动词过去式变化规则

1.一般在动词末尾加-ed,如:pull-pulled, cook-cooked 2.结尾是e加d,如:taste-tasted 3.末尾只有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字母的重读闭音节,应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d,如:stop-stopped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变y为i,再加-ed,如:study-studied 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isam_______ fly_______ plant_______ are_______drink_______ play_______ go_______ make_______does_______

dance_______

worry________

ask_______taste_______ eat_______ draw________ put_______ throw_______ kick_______ pass_______ do_______

一、用be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I _______ at school just now.2.He ________ at the camp last week.3.We ________ students two years ago.4.They ________ on the farm a moment ago.5.Yang Ling _____ eleven years old last year.6.There ______ an apple on the plate yesterday.7.There ________ some milk in the fridge on Sunday.8.The mobile phone _______ on the sofa yesterday evening.2、用be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I _______ an English teacher now.2.She _______ happy yesterday.3.They _______ glad to see each other last month.4.Helen and Nancy _______ good friends.5.The little dog _______ two years old this year.6.Look, there _______ lots of grapes here.7.There _______ a sign on the chair on Monday..8.Today _______ the second of June.Yesterday _______ the first of June.It _______ Children’s Day.All the students _______ very excited.3、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e ________(live)in Wuxi two years ago.2.The cat _______(eat)a bird last night.3.We _______(have)a party last Halloween.4.Nancy ________(pick)up oranges on the farm last week.5.I ________(make)a model ship with Mike yesterday.6.They _______(play)chess in the classroom last PE lesson.7.My mother _______(cook)a nice food last Spring Festival.8.The girls _______(sing)and _______(dance)at the party.

单数第三人称 篇2

其实我第一先应该佩服提案的人!在现在大家已经“采用”“他、她、牠”的时候, 他才从容不迫地提出了这件议案, 真可算得老成持重, “不敢为天下先”, 确遵老子遗训的了。在我们礼义之邦, 无论何处, 时间先生总是要先请一步的;所以这件议案不因为他的从容而被忽视, 反因为他的从容而被尊崇, 这就是所谓“让德”。且看当日之情形, 谁不兴高而采烈?便可见该议案的号召之力了。本来呢, “新文学”里的第三人称代名词也太纷歧了!既“她”“伊”之互用, 又“她”“它”之不同, 更有“佢”“彼”之流, 窜跳其间。于是乎乌烟瘴气, 一塌糊涂!提案人虽只为辨“性”起见, 但指定的三字, 皆属于也字系统, 俨然有正名之意。将来“也”字系统若竟成为正统, 那开创之功一定要归于提案人的。提案人有如彼的力量, 如此的见解, 怎不教人佩服?

讨论的中心点是在女人, 就是在“她”字。“人”让他站着, “牛”也让它站着;所饶不过的是“女”人, 就是“她”字旁边立着的那“女”人!于是辩论开始了。一位教师说:“据我的‘经验’, 女学生总不喜欢‘她’字——男人的‘他’, 只标一个‘人’字旁, 女子的‘她’, 却特别标一个‘女’字旁, 表明是个女人;这是她们所不平的!我发出的讲义, 上面的‘他’字, 她们常常要将‘人’字旁改成‘男’字旁, 可以见她们报复的意思了。”大家听了, 都微微笑着, 像很有味似的。另一位却起来驳道:“我也在女学堂教书, 却没有这种情形!”海格尔的定律不错, 调和派来了, 他说:“这本来有两派:用文言的欢喜用‘伊’字, 如周作人先生便是;用白话的欢喜用‘她’字, ‘伊’字用的少些;其实两个字都是一样的。”“用文言的欢喜用‘伊’字”, 这句话却有意思!文言里间或有“伊”字看见, 这是真理;但若说那些“伊”都是女人, 那却不免委屈了许多男人!周作人先生提倡用“伊”字也是实, 但只是用在白话里;我可保证, 他决不曾有什么“用文言”的话!而且若是主张“伊”字用于文言, 那和主张人有两只手一样, 何必周先生来提倡呢?于是又冤枉了周先生!——调和终于无效, 一位女教师立起来了。大家都倾耳以待, 因为这是她们的切身问题, 必有一番精当之论!她说话快极了, 我听到的警句只是, “历来加‘女’字旁的字都是不好的字;‘她’字是用不得的!”一位“他”立刻驳道, “‘好’字岂不是‘女’字旁么?”大家都大笑了, 在这大笑之中, 忽有苍老的声音:“我看‘他’字譬如我们普通人坐三等车;‘她’字加了‘女’字旁, 是请她们坐二等车, 有什么不好呢?”这回真哄堂了, 有几个人笑得眼睛亮晶晶的, 眼泪几乎要出来;真是所谓“笑中有泪”了。后来的情形可有些模糊, 大约便在谈笑中收了场;于是乎一幕喜剧告成。“二等车”, “三等车”这一个比喻, 真是新鲜, 足为修辞学开一崭新的局面, 使我有永远的趣味。从前贾宝玉说男人的骨头是泥做的, 女人的骨头是水做的, 至今传为佳话;现在我们的辩士又发明了这个“二三等车”的比喻, 真是媲美前修, 启迪来学了。但这个“二三等之别”究竟也有例外, 我离开南京那一晚, 明明在三等车上看见三个“她”!我想:“她”“她”“她”何以不坐二等车呢?难道客气不成?——那位辩士的话应该是不错的!

何为第三人称单数主语? 篇3

一、 人称代词 he, she, it。例如: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他喜欢踢足球。

She is a good girl. 她是个好姑娘。

It looks like a ball. 它看起来像只球。

二、 单独用作主语的一个人名或称呼语,如 Jim, Kate, Miss Wang, Uncle Li, Father 等。例如:

Jim comes from England. 吉姆来自英国。

Miss Wang teaches us English. 王老师教我们英语。

Father often has lunch at home. 爸爸经常在家吃午饭。

三、 单独作主语的一个地名或物体名称,如 China, Hong Kong, Macao, English, coffee 等。例如:

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English isn’t easy to learn. 英语不容易学。

Coffee is my favourite drink. 咖啡是我最喜欢的饮料。

四、 可数名词的单数作主语。例如:

A boy often sits at the boor. 一个男孩经常坐在门口。

The book is mine. 这本书是我的。

五、 不可数名词作主语。例如:

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玻璃杯里有些牛奶。

The bread is on the table. 面包在桌子上。

六、 指示代词 this, that 作主语。例如:

This is a computer. 这是一台电脑。

Whose bike is that? 那是谁的自行车?

七、 某年、某月、星期、日期、节假日名称等作主语。例如:

Sun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星期日是一周的第一天。

June is the sixth month of the year. 六月份是一年的第六个月。

September 10 is Teachers’ Day.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

八、 everyone, something, anything 等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Is everyone here today? 今天大家都来了吗?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your bike. 你的自行车有毛病。

九、 one或one of + 复数名词/代词作主语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One of the students comes from Australia. 其中的一个学生来自澳大利亚。

She has two daughters. One is a teacher,the other is a doctor. 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医生。

十、 单个的数字、字母、单词或算式作主语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8” is a good number in China. 在中国“8”是个吉祥数字。

“B” is between “A” and “C”. “B”在“A”和“C”之间。

“You” is a pronoun. “You”是一个代词。

Two plus three is five. 二加三等于五。

十一、 当 and 连接的两个名词在意义上指同一个人或物时,视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

The teacher and writer is coming to our school tomorrow. 那位教師兼作家明天要到我们学校来。

breathe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4

他吐出一串烟圈。

2. The article breathes the spirit of the age.

这篇文章反映出时代精神.

3. The letter breathes despair.

这封信表现出绝望的情绪.

4. He breathes the sweet - laden night air and smells the earth.

他吸了一口芳香飘溢的夜晚的空气,闻到了泥土的气息.

5. Warming the air that Joe breathes is also quite a task.

给乔呼吸的空气加温,的确也是一项任务.

6. Normally, he breathes about 16 times a minutea pint of air each time.

正常情况下, 他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每次呼吸1品脱空气.

7. Every morning Jane flings the windows open and breathes in the fresh air deeply.

简每天早晨推开窗户,深深吸一口新鲜空气.

8. You know that garrison swears to immolate the first who breathes a proposition of surrender.

你们知道守卫部队誓称要处死第一个说出投降二字的人.

9. And he breathes out fast, like a king banishing a servant.

他呼气则非常迅速, 像一个国王驱逐自己的奴仆.

10. Soil is an organism. It is alive. It breathes.

土壤是有机体. 它是活着的. 它会呼吸.

11. The city of Florence eats, sleeps and breathes art.

在佛罗伦萨这个城市里,吃的 、 睡的、呼吸的都是艺术.

12. The iron, as it were, breathes air as we do.

铁好像人一样也能呼吸空气.

13. One sign of it is a wheezing sound breathes.

它的一个症状是呼吸时有喘息声.

14. The bay, mom just breathes with you here, sleep together, think together.

宝贝, 妈妈就在这,在和你一起呼吸, 一起睡觉, 一起思考.

15. Our new synthetic fabric breathes and is perfect for summer wear.

break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5

break的用法:

break的用法1:break是一个常用词,基本意思是突然地施加一个力(压力或拉力等)使之“破”或“碎”(从一个裂纹到七零八落)。引申可指事物部分地或全部破坏、瓦解、崩溃。

break的用法2:break有时只表示“冲破”“开创”等过程意义,但更多的是强调了其破坏的物或事物的完整性、统一性或连续性。

break的用法3:break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可表示物体“破”,用于人,则可指身体或精神“垮”“崩溃”。

bury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6

bury的用法:

bury的用法1:bury的基本意思是“埋葬”“掩藏”,作“埋葬(尸体)”解时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 作“掩藏”解时,指用某物(如土壤、石块、树叶等)遮盖或在某物中隐没下来或把该物作为隐匿处而隐藏起来。引申则可表示“搁置”或“埋头于…”等。

bury的用法2:bury是及物动词,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可用于被动结构。

单数第三人称 篇7

无明示先行项的回指是指回指词的所指在上下文语境之外。这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语言中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尤其是汉语这种高语境语言中。《红楼梦》中这个类型体现也较为明显, 如:

例1.He walked ahead of her through the back gate to the compound where Mrs.Zhou could be found.“That is where she lives, ”the boy said, and then he called“Auntie Zhou!Here is granny asking you.” (英译版《红楼梦》第五回)

此句中she并没有明示出真正的人物是谁, 不过, 通过文中小伙子说的话这个语境来看, 周围的任何人都知道这个she所指代的是谁。再来看下面中文版本的例子。

例2.贾琏见他娇俏动情, 便搂着求欢, 被平儿夺手跑了, 急得贾琏弯着腰恨透:“死促狭小淫妇!一定浪上人的火来, 他又跑了。”平儿在窗外笑道:“我浪我的, 谁叫你动火了?难道图你受用一会, 叫他知道了, 又不待见我。”贾琏道:“你不用怕他, 等我性子上来, 把这醋罐打个稀烂, 他才认得我……”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例子中平儿所说的“他”的所指——王熙凤在对话中并没有明示出来。贾琏惧内, 也用“他”来指王熙凤。虽然英语是低语境语言, 但无明示先行项的回指在英汉口语中都很常见, 尤其表现在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上。

二、歧义回指

歧义回指是指语言语境中回指词在语篇中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先行项。

例一:Magic Jade had never read such books and tomes before.He believed that he had discovered a new world of treasures.“Don’t take them into the garden.”the servant wanted him.“If they were found there I’d be in real troubles.” (英译版《红楼梦》第十三回)

此句中后面的“them”回指指代的是先行项books和tomes。

例2:这刘姥姥身心方安, 便说道:“我今日带来你侄儿, 不为别的, 只因为爹娘在家里连吃的东西也没有, 天气又冷了, 只得带了侄儿奔了你老来。” (《红楼梦》第六回) “爹娘”字面上的意思可能是指刘姥姥的爹娘, 也可能是指侄儿的爹娘。

歧义回指的特点是它更依赖变元 (回指词) 与述位间的语义选择限制关系。所以在代词存在不止一个可能的先行词的情况下, 听话者可以根据有关人物在话语中所承担的“角色”来解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例3:老张有个女儿, 很骄傲。 (报刊) 此句在这个说话的语境里可能有两种意思, 一是老张的女儿很骄傲, 一是老张很骄傲。进而读者在读取一个文章或是语篇的时候, 要注意在某种语境存在的情况下来理解此类话语的意义。

三、《红楼梦》第三人称代词在回指中的多角度分析

1、避免重复原则的角度

避免重复原则, 又称经济原则, 此原则表现在言语结构形式上就是大量的回指或省略现象的出现。在言语交际中,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遵循着“经济原则”。第三人称代词回指中先行与可能有状态的变化, 尽管这样, 我们仍然用回指语而不用一系列复杂的表述, 就是因为说话者想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实现听话者最大程度上的理解。此处举一个英语的例子。如:

例1:The man who gives his paycheck to his wife is wiser than the man who gives it to his mistress.英汉在这个原则上面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红楼梦》这部名著当中, “经济原则”的运用也有出现。

例2: (1) 令其入部习学, 如今现己升了员外郎了。

(2) 雨村道:“我如何晓得?”衙役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就是葫芦庙旁的甄士隐老爷的女儿, 小名英莲。”

两个例子中, 巧妙地省略了第三人称代词“他”, 从而达到简洁易懂的艺术效果。

2、就近理解原则的角度

在理解语篇时, 如《红楼梦》, 语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使用中, 我们也需要借助就近理解的原则来理解回指语与先行词的关系, 虽然在回指过程中先行语自身状态特征发生了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在就近理解的语境内, 如英汉译本《红楼梦》其中的一个例子:

例1:“I never heard of such a thing!”retorted Aroma.“Even in the Palace hall, law is the lord of all.A bond is a bond.When a person’s term of service is over, you have to let them go.No one can force a person to stay as a slave forever, so how can you?” (英译版《红楼梦》第十回)

例子中划线的第三人代词随着当时说话的语境, 文中的“them”和“她”的存在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都是从最初的样子改变成现如今的状态, 要理解这些。就要通过就近理解的原则来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 由此可见, 借助就近理解原则能够有效的帮助读者理解第三人称回指中先行语的这种状态变化现象。

3、认知语境的角度

一般来说, 任何句子和语言都要处在一定的语境中, 才能真正体现它所要表达的意思。《红楼梦》这部著作在中英版本中同样也运用了第三人称代词的语境观, 使其内容更加准确及简洁。一些学者认为认知语境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百科信息、词语信息。笔者认为认识语境的建构基础是交际话语的物理环境、交际者的知识以及个人的认知能力。要理解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语篇解读者需依靠语篇的物理环境, 经验知识及其认知能力来构造恰如其分的认知语境, 动态的进行分析。

例1:周瑞家的忙跪下央求。赖嬷嬷忙道:“什么事?说给我评评。”凤姐儿道:“前儿我的生日, 里头还没喝酒, 他小子先醉了。老娘那边送了礼来, 他不在外头张罗, 倒坐着骂人, 礼也不送进来。”赖嬷嬷道:“我当什么事情, 原来为这个。奶奶听我说:他有不是, 打他骂他, 叫他改过就是了;凤姐儿听了, 便向赖大家的说道:既这么着, 明儿叫了他来, 打他四十棍, 以后不许他喝酒。”赖大家的答应了。周瑞家的才磕头起来, 又要给赖嬷嬷磕头, 赖大家的拉着方罢。然后他三人去了。 (《红楼梦》)

根据此例子中所给的语境, 我们不难找出文中的“他”所指的真正对象, 赖嬷嬷、凤姐等人的对话, 制造出了他们所要表达的语境, 并且在这个语境下他们能够共同理解相互要表达并且提及的人物。第三人称代词的回指在这里表现的较为明了。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红楼梦》中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语篇解读者需依靠语篇的物理环境, 经验知识及其认知能力来构造恰如其分的认知语境。并借助就近理解原则能够有效的帮助读者理解第三人称回指中先行语的这种状态变化现象。

单数第三人称 篇8

上古没有用法完备的第三人称代词。到了南北朝,随着佛经的翻译,白话文学的兴起,第三人称代词用法不完备便不能适应汉语交际和汉语语法逐渐严密化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渠”、“伊”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第三人称的“他”是从上古的无定代词“他”发展而来的。但是“他”何时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各家众说不一。潘允中先生认为,《左传》中出现了“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最早最可信的例子,南北朝以后“他”用得更为普遍了。高名凯先生认为,“他”字用作第三人称代词“是汉以后的事情了”。杨树达先生认为,“他”字用作人称代名词,“始于晋宋间”。吕叔湘先生认为,“他”字作人称代词是从六朝开始的,到唐代真正意义上的第三身代词“他”就比较常见了。冯春田认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形成,当不晚于初唐。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也都认为“他”起源于唐代。

笔者经过考察认为,“他”字在上古文献中大多用作无定代词,加在名词的前面,当“别的”、“其他”讲。如果指称的对象是人,通常作“他人”。潘允中先生认为“公室四分,民食于他”(《左传·昭公五年》)这一句里的“他”是最早最可信的第三人称代词,笔者认为是不妥的。笔者赞同吕叔湘先生对于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认定: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必须是专指的,不是泛指的,必须是有定的,而不能是无定的。考察汉代文献《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他”没有一例用来指称人的,但是却常常出现“他人”。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搜神记》、《世说新语》、《百喻经》,这三部文献中“他”字出现的次数分别是16,8,41,“他”没有一例可以用为第三人称代词,但是有个别“他”的用例一直为许多学者所争论。如:

(1)颜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顾。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颜唯拜之。南边坐者语曰:“适来饮他酒脯,宁无情乎?”(《搜神记》)

(2)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百喻经》)

这两个例子中的“他”吕叔湘先生认为是第三人称代词,郭锡良先生认为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笔者认为这两例都不是第三人称代词“他”。《搜神记》中的这一例据江蓝生先生的考证,是唐代人的作品,所以作为唐以前的例子是不合适的。而第二个例子,“他”应当为“别人”这个意思,因为这里的“他”是无定的,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所以笔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应该是“他”字由无定代词经由旁称代词向第三人称代词的过渡的时期。俞理明先生通过对汉魏六朝佛经中的“他”的详细分析,得出当时还未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这更有利地证明了笔者的观点。真正意义上的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他”,应该是在唐代出现的。如:

(3)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高适《渔父歌》)

(4)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寒山子《诗三百三首》)

(5)无事风声彻他耳,教人气满自填心。(《游仙窟》)

在初、盛唐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发展并不是很迅猛,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晚唐直到宋代第三人称代词“他”迅速发展了起来。请看下表1:

他(总数/第三人称代词)

《敦煌变文集》是北方的说唱文学,《祖堂集》是成书于闽南的禅家语录,但是在上表中明显可以看出,第三人称代词“他”在这两部书中使用的比例还是很高的。这有可能说明,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他”在当时已经是通语中的词,而且《祖堂集》并非完全是用方言来记录的,也用通语词。宋以后,“他”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直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他”还依然使用。

“渠”作第三人称代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赵达》:“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而除了这一例外,《三国志》再未发现有其他的用例。南朝在庾信的作品中也有两例“他”作第三人称代词。

(1)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秋夜望单飞雁》)

(2)无事交渠更相失,不及从来莫作双。(《代人伤往》)

对于“渠”作第三人称代词的来源问题,也存在着可讨论的一些问题。有人认为“渠”是从“其”演变而来的,还有人认为“渠”本身就是方言词。从“其”和“渠”的语音关系来看,“渠”很有可能是由“其”发展而来的。因为,“其”和“渠”在上古都是群母字,前者属之部,后者属鱼部。六朝时“其”的白读音和来自鱼部的“渠”的读音相近,它们有可能是同源词。单从语音的角度可以说的通,但是怎样解释“渠”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用例多出现在当时的吴语中呢?从方言词的角度也是可以讲的通的。“渠”的最早用例是出现在《三国志·吴书·赵达》中,赵达是吴人,陈寿是蜀人。陈寿作《三国志》可能根据吴国材料,把当时的语言直接移用过来。还有,庾信作品中的两个“渠”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例子,也应该认为是当时语言的直接移用。庾信生活的地域是在南朝建康,南朝都城建康最早的城址为春秋末年越国灭吴后建的越城,东晋、宋、齐、梁、陈,共有六朝建都于此,也应该属于吴地。同样,唐代《寒山子诗集》中作第三人称代词的“渠”共出现了13例,考察诗人寒山子的生活地域,又可以发现他是在浙江天台生活,应该也属于吴地,那么在他的作品中有第三人称代词“渠”,应该也是反应了方言的特点吧。如果上述的论述可靠的话,那么应该说“渠”是一个具有吴方言色彩的词了。《敦煌变文集》是北方的说唱文学,“渠”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例子是1个,说明在北方方言中很少用“渠”作第三人称代词;《祖堂集》是成书于闽南的禅家语录,“渠”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例子是29个,远远多于《敦煌变文集》,这说明“渠”可能又是一个反映闽南方言的词(现代汉语闽南方言第三人称代词用“渠”为此提供了佐证)。至于《古尊宿语要》、《五灯会元》都是唐宋时期的禅宗语录,禅僧生活的地域不同反映的语言特点也有不同,所以在这两本书中既出现共同语的“他”,也有方言词的“渠”。笔者相对来说比较支持“渠”本身就是方言词这种说法。唐刘知己《史通·杂说·北齐书》:“或曰:‘王劭《齐志》多记当时鄙言,为是乎?为非乎?对曰:‘渠们底个,江左彼此之词;乃若君卿,中朝汝我之义。”可见,当时文章如果记录这种活的语言,迂者便会认为是“鄙”。《集韵·鱼韵》:“ ,吴人呼彼称,通作渠。”这样看来,“渠”应该是当时就已有的方言词汇。从现代汉语方言来看,“渠”的说法见于赣、客、粤诸方言和吴、闽方言的部分地区,这为笔者的观点提供了现有的活的语言事实。对于《游仙窟》、《杜甫全集》中“渠”,无法从地域的角度进行解释,但是“从代表南北方言的著作都使用‘伊、‘渠可知,它们曾经进入了通语的书面语。”也许,在《游仙窟》、《杜甫全集》中的“渠”就是这种情况。参见下表2:

渠伊

三国志10

世说新语015

游仙窟190

寒山子诗集137

李太白全集00

杜甫全集60

祖堂集2938

敦煌变文142

古尊宿语要1763

五灯会元58162

宋代以后,“渠”虽然也可见到,但是数量极少,而且明显具有方言色彩。如:

(3)(皮匠道)先生借重对渠话话,若再来张看,我定要打渠。(《型世言》27回)

(4)皮匠道:“……虽是不曾到手,也吃渠亲了两个嘴,定要打杀!”钱公布道:“罢,饶了渠,等渠再陪老兄礼吧!”(《同上》)

这里的皮匠是山阴县人,即今浙江绍兴一带,属于吴语区,应为第三人称代词无疑。到现代汉语中,“渠”在共同语中指代第三人称已经完全消失了。

“伊”作第三人称代词的用例出现在《世说新语》中,而且在这部书中很常见,共有15例。它是由上古汉语指示代词“伊”发展而来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方正》)

(2)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同上《汰侈》)

(3)谁能共伊语,令教莫此居。(寒山子《诗三百三首》)

(4)打伊又不得,骂伊又不著。(同上)

唐宋以后,“伊”用为第三人称代词还在使用着,《祖堂集》、《敦煌变文》、《古尊宿语要》、《五灯会元》中都有不少的用例(见上表2)。人称代词“伊”在金元曲文里也很常见,但是一般都是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使用的。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伊”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已经消失了,但是在吴方言和闽方言的部分地区还在使用着。

笔者认为“伊”本身也是带有吴语色彩的词。它和“渠”、“他”在汉语史上并存过一段时间。“他”是共同语当中的词,而“伊”、“渠”是进入共同语书面语的方言词,这两个方言词至今还在赣、客、粤、吴、闽诸方言区使用。唐宋时期,在书面语中,南方人既用自己的方言词“伊”、“渠”,也用共同语“他”,北方人同样既用共同语中的“他”,也用进入共同语书面语中的“伊”、“渠”,这样就造成了“他”、“渠”、“伊”长期共存的局面,这种表现可以在下表3中得到证实。“他”、“渠”、“伊”长期共存,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他”由弱而强,用例不断增多,在晚唐以后一下跃升为第三人称代词,尤其在《古尊宿语要》和《五灯会元》中,“他”与“渠”、“伊”相比较占有绝对优势。而“渠”、“伊”受到“他”的挤压,逐渐与“他”的距离拉大,到宋以后在书面语上衰落下去,最终退出了共同语书面语的领域,直到现在,也只是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出现。

参考文献:

[1] 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 蒋绍愚先生《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卢烈红《<古尊宿语要>代词助词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4] 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4.

[5] 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

[6] 王 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1.

resign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9

他带着一副事已至此 、 无可奈何的样子走了出去.

2. Sir Joh Bjelke - Petersen resigns as Premier of Queensland after 19 Years.

1987年,乔·波杰克 - 彼德森在就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后辞职.

3. Reporter: What is the reason that you feel king thunder thunder resigns?

记者: 您觉得王雷雷辞职的原因是什么?

4. White resigns ( Black wins )

白方负 ( 黑方胜 )

5. Black resigns ( White wins )

黑方负 ( 白方胜 )

6. At the year of twenty, will resigns at thirty the wit at forty, the judgement.

在你二十岁的时候, 意志起决定性作用;三十岁时,智慧;四十岁时, 是判断.

7. The committee will let the CEO off the hook if he resigns his post.

return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10

return的用法:

return的用法1:return的基本意思是“回到原来的位置或状态”,可指人、物回到某处,也可指某人把某物送还,归还给某人,还可指病痛、情绪等的复发、状态的恢复、季节的再次来临等。

return的用法2:return的现在进行时可表示按计划或安排将要发生的动作,此时须有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或特定的上下文。

return的用法3:return用作及物动词时,可接名词、代词或that从句作宾语,还可接双宾语,其间接宾语可转化为介词to的宾语。

return的用法4:return还可用作系动词,意思是“恢复”“回来”,后可接名词或形容词作表语。

delay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11

几次延误都是由新的高科技行李传送系统造成的。

2. We were not able to meet the deadline because of manufacturing delays.

因为制造方面的延误,我们没能赶上最后期限。

3. They consummated their passion only after many hesitations and delays.

他们几经踌躇和拖延后才尽情宣泄了激情。

4. Diplomats believe that bureaucratic delays are inevitable.

外交官们认为繁文缛节造成的延迟是在所难免的。

5. Commuters will face long delays on the roads today.

路远乘车上下班的人今天要在路上耽误很多时间了。

6. Things were working well when we were brought up against unexpected delays.

事情本来进行得很顺利,不料我们遇到了耽搁.

7. The whole shooting match is being computerised, which sh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delays.

各个环节都实现了电脑化, 这样应该能大大地減少拖延.

8. Owing to various delays en route, we arrived two days behind schedule.

由于路上的种种耽搁, 我们比原计划迟到了两天.

9. I found the delays intensely frustrating.

我觉得这些延误极其令人沮丧.

10. The delays maddened him.

一再拖延使他大发脾气.

11. The chair of the committee did not appear chagrined by the compromises and delays.

委员会主席对于这些妥协和拖延似乎并不显得懊恼。

12. He has criticised the government for inefficiency and delays in correcting past mistakes.

他批评政府在纠正过去的错误问题上效率低下,并且拖拖拉拉。

13. Many holidaymakers had avoided the worst of the delays by consulting tourist offices.

许多度假者通过咨询旅游局避免了那些最严重的延误情况。

14. The strike is expected to cause delays and disruption to flights from Britain.

预计罢工将导致英国航班的延误和中断。

15. The journey usually takes six weeks but you should allow for delays caused by bad weather.

speed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12

在这些区域内,交通限速是20英里/小时。

2. Using the option to display only text speeds things up a lot.

选用纯文本显示可以使速度大幅提升。

3. They travel at speeds of up to 30 knots.

他们以高达30节的速度行进。

4. At speeds above 50mph, serious injuries dramatically increase.

时速超过50英里,重伤率会大大增加。

5. Wind speeds reached force five.

风速达到5级。

6. Mansell will race at average speeds approaching 200mph.

曼塞尔将以接近每小时200英里的平均车速参赛。

7. A catalyst is a substance which speeds up a chemical reaction.

催化剂是一种能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

8. The cheetah can attain speeds of up to 97 kph.

猎豹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97公里.

9. The spring wind speeds the greening of the plants.

春风催绿.

10. These planes travel at supersonic speeds.

这些飞机以超音速的速度飞行.

11. The hot air permitted higher speeds before the critical Mach number was exceeded.

热空气可使之在超过临界马赫数之前达到更快的速度。

12. The yacht swayed in 40-knot winds, clocking speeds of 17 knots at times.

游艇在风速为40节的大风中摇摆前行,有时航速能达到17节。

13. Her truck is a very large pickup which she drives at hair-raising speeds.

她开一辆大货,开起来时速度快得吓人。

14. Travelling at speeds of up to thirty five knots, these hovercraft can easily outpace most boats.

这些气垫船行驶速度最高可达35节,能够轻易地超过大多数船只。

15. At any given instant the distribution of molecular speeds is always constan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suffer的第三人称单数 篇13

他们的医疗体系有很多不足:要排队等候,资源短缺,设备陈旧。

2. Manchester still suffers from urban blight and unacceptable poverty.

曼彻斯特仍然受到城区脏乱和严重贫困问题的困扰。

3. The text is good in parts, but suffers from discontinuity.

文章分开看还好,但是问题在于不连贯。

4. There are times when the book suffers from excessive authorial control.

该书曾几次受到作者过多的制约。

5. British industry suffers through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research.

研究投入不足让英国工业深受其害。

6. She suffers from bronchial asthma.

她患有支气管哮喘。

7. He suffers from a lack of self-regard.

他缺乏自尊。

8. She suffers from brain concussion.

她得了脑震荡.

9. He suffers from acute depression.

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

10. He suffers from backache.

他忍受背痛.

11. The old man suffers from respiratory diseases.

那位老人患呼吸道疾病.

12. The bank suffers while its officers benefit.

银行遭受损失,而它的高级职员们却得到好处.

13. She suffers from epileptic fits.

她有癫痫的毛病.

14. Japan often suffers from earthquakes.

日本时常遭受地震之苦.

15. The child suffers from measles.

上一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论文下一篇:简历上期望薪资怎么填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