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总结(精选6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总结 篇1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相关内容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词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
【解释】: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共二首,第二首尤为著名,全文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将晴、雨不同气候下的西湖比喻作不同妆饰的西子(西施),取譬生动自然,广为后人传诵。
相关内容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上早夏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初夏戏题 徐夤
长养薰风拂晓吹,渐开荷芰落蔷薇。
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
初夏 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淮安道中 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早夏 钱起 详细内容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花萼败春多寂寞,叶阴迎夏已清和。
鹂黄好鸟摇深树,细白佳人著紫罗。
军旅阅诗裁不得,可怜风景遣如何。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_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总结 篇2
师:现代诗人艾青曾经写道:月宫里的明镜, 不幸失落人间。同学们, 你们猜, 诗人笔下那不小心落于人间的明镜是什么?
生:是西湖。
师:又曾有一位诗人周起渭这样写道:若把西湖比明月, 湖心亭似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成什么了?
生:明月。
师:是啊, 西湖又成了他心中的那轮明月。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 那位即将离开杭州的白居易, 他挥笔写下:湖上春来似图画, 乱峰围绕水平铺。此时, 他眼中的西湖就像———
生:一幅画。
师:几千年来, 人们用自己心中的笔描绘着西湖。而在九百多年前, 有一位名叫苏轼的诗人, 他对西湖更是醉心。你听说过苏轼吗?
生:苏堤就是为苏轼而建的, 而且…… (太激动, 一下子说不出来了)
师:苏堤是苏轼建造的哦。
生:我知道苏轼还有一个名字叫苏东坡, 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师:同学们吃过东坡肉吗? (一阵哄笑)
生:我还知道有一个纪念馆。
师:是的, 苏东坡纪念馆, 去过吗?
生:去过。
生:我还知道苏轼写了《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 来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又像是什么呢?
二、印象西湖
师:《饮湖上初晴后雨》, 老师写诗题, 请同学们举起手来, 和老师一块儿写, 好吗? (边板书边说) “饮”是前鼻音, 我们一同读一读。 (生边读边书空)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在西湖上一开始是晴天, 后来下起雨了。
生:我知道他们在西湖上。
生:他们还在饮酒。
师: (指着板书) 是啊, 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 赏着美景, 起初是晴的, 后来下起了雨, 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大家读读这首诗, 自由读、反复读, 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读, 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一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很温柔, 真好听。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 谁也来读读?
(随机请三位学生读, 再齐读)
师:这个“妆”是个翘舌音, 谁能来读? (请生读)
师:你读得可真投入, 读诗啊就要这样, 不仅要读出节奏, 更要读出它的味道,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读, 行吗?老师读一、三句, 你们读二、四句, 可以吗?
(师生按要求合作读)
师:那我们换换读读好吗?你们读一、三句, 我读二、四句, 行吗? (师生再次合作读)
师:同学们, 苏轼笔下的西湖, 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是第三句。
师:哦, 是那“西子”, 是吗? (生点头)
生:山色空蒙。
师:你觉得“山色空蒙”很妙, 是吗? (生点头)
生:老师, 我喜欢“淡妆浓抹”。
师:觉得这看上去就非常舒服, 是吗?
三、走近西子
师:西湖给每个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 还记得吗, 有人说西湖像一面———
生:镜子。
师:有人说西湖就像一轮亮晶晶的———
生:明月。
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
生:图画。
师: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呢?
生:西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哦!诗中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西湖比西子) 你知道西子吗?
生: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书上写着。
师:啊, 书上看到的。同学们, 从这册开始, 你们的书上就出现了注释 (和学生一起看语文书) , 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生:她的名字又叫“西拖”。 (学生笑声一片, 教师马上帮他更正———西施)
师:你们都知道了, 西子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要听吗?
生:要听!
师: (缓缓地) 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而且是之首。传说每次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洗纱, 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的惊艳容貌, 都不好意思地沉入江底。西施美吗?太美了, 西湖真的如西子那样美? (板书:?) 那就让我们坐着画舫, 一同去欣赏西湖吧!
四、晴雨西湖
生 (齐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纷纷举手)
生:老师, 什么叫“潋滟”?
师:让我们一同来猜猜, “潋滟”两个字, 它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跟水有关, 因为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
生:水波一荡一荡。
生:肯定是很美丽的, 因为有个“艳”字。
师:是啊, 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 “潋滟”让我们看到了水波荡漾的样子, 你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画面?
生:西湖上。
生:在我家边上的池塘里。
师:嗯, 不过西湖比这池塘可要大很多倍哦!
生:在上午, 阳光照着西湖时, 我看到了像水晶一样的湖面。
师:像水晶一样, 那是怎样的漂亮啊!
(师点击课件, 生发出赞叹)
师:同学们, 阳光照耀着水面, 你觉得这水面像什么?
生:像明晃晃的镜子。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撒了一湖面的水晶宝石。
生:像银河落九天。
师:同学们, 这水光潋滟的景色够美吧, 难怪苏轼会说———
生: (接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冯老师在读的时候, 查了查字典, 发现“方”在字典里有七种解释, 我选择了三种, 你们看看“方”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
生:第二种———正好, 恰恰。
师:啊, 晴天的西湖正好显得是那样的美好, 你能给“方”换个词吗?
生:晴正好。
生:晴刚好。
生:晴恰好。
师:大家真能干, 不过你们读读, 会发现这些词读起来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水面那么美丽多姿, 你能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
师: (生朗读诗的第一句) 好深情的一位苏轼啊!
师: (生慢慢地读第一句) 嗯, 一字一顿!
师: (生摇头晃脑地读) 好投入的苏轼啊!
师: (生充满深情地读) 老师的眼前真的觉得阳光明媚啊!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一句)
师:再深情一点。 (生再次齐读第一句)
师:西湖真会打扮自己啊, 在阳光下, 她是那样婀娜多姿。正当苏轼陶醉其中时, 忽然, 雨雾迷蒙, 眼前的西湖又变成了另外一幅景象。 (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生接读诗的第二句)
师:你眼前的山是怎样的?
生:像被雾气笼罩了。
生:像披上了一层轻纱。
师:好浪漫哦!
生:感觉朦朦胧胧的。
师:哦, 那是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是吗?雨中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来, 看看吧! (播放课件, 随着音乐, 教师轻声描绘) 瞧!山变了———房子变了———树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如果此时, 你就是苏轼, 喝着杯中的酒, 赏着西湖的美景,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西湖上雾蒙蒙。
生:好模糊, 就像摄影时对焦没对准。 (笑声)
师:呵呵, 这么专业的术语都出来了。
生:看到了柳树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
师:嗯, 好诗意啊。
生:房子朦胧了。
师:是啊, 房子朦胧了, 眼前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轻纱, 像走进了———
生:像走进了仙境一样。
师:你就是那位仙人! (笑声)
生:像是走进了神秘的世界。
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雨中吧, 谁愿意把这种朦胧、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生自由读)
师: (生朗读第二句, “山色”读音有误) 太激动、太深情了, 是“山色”。
师: (生朗读第二句) 好温柔。
师: (生大声朗读第二句) 雨细细地下着, 周围是这么安静, 你忍心大声地去惊扰西湖吗? (生重读, 声音马上轻了下来)
(男女生各读一遍后全班齐读)
师:刚才还是水光潋滟, 现在却是———
生:山色空蒙。
师:一天之中, 就让我们看到如此不同的西湖, 同学们, 此时老师觉得这短短的14个字, 仿佛汇成了一幅画, 画中这位名叫西湖的女子是那么美, 那么妙。愿意读一读吗, 看看谁能把这晴雨的变化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 (生朗读诗的一、二两句) 感觉是那么柔柔的, 要是第一句再读响亮一点, 会让别人觉得阳光更灿烂!……
(全班齐读)
师:来, 让我们再一同来回味这曼妙的西湖吧!我看, 水光潋滟是景———
生: (愣了一小会儿, 接说) 我看, 山色空蒙也是景。
师:我看, 晴是景。
生 (接说) :我看, 雨也是景。
师:我看, 晴方好。
生 (接说) :我看, 雨亦奇。
师:我看, 水光潋滟晴方好。
生 (接说) :我看,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西子西湖
师: (自言自语) 晴天的西湖是那样娇媚, 雨天的西湖又是那样温柔, 像谁呢?
生: (小声) 西子。
师: (继续自言自语) 像谁呢?
生: (齐答) 西子。
师: (作恍然大悟状) 欲把西湖比———
生:西子。
师生 (齐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 都那么美丽, 西湖也是———
生: (齐读)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西湖, 看看谁在为西湖化妆? (播放课件, 教师随着音乐讲述) 柳枝儿为西湖化着妆。看,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生接背) 。下雪啦, 一片银装素裹。美吗?难怪说, 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 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
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师:如果说, 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
生:夏天 (秋天) 的西湖是浓抹。
师:如果说, 月亮为西湖化淡妆, 那么———
生:太阳为西湖化浓妆。
师:如果说, 荷花为西湖化浓妆;那么———
生:荷叶 (柳叶、枫叶) 为西湖化淡妆。
师:如果说, 这“淡妆浓抹”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 那就用你的笔, 描绘出你心中的西湖吧!
(生练笔, 教师随机指导)
生:我说, 雨天的西湖是淡妆, 看!所有的景物都披上了一层轻纱;我还想说, 夏天的西湖是浓妆, 看!荷花在西湖里怒放呢。
师:好一个“怒放”, 让我们看到了夏天是那么娇艳。
生:我说, 春天的柳树为西湖化淡妆, 看!柳树在春风里随风舞动着;我还想说, 秋天的枫树为西湖抹浓彩, 看!她为西湖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
师:多别致的外衣啊!
生:我说, 柳树为西湖化淡妆, 看!柳枝在春风的陪伴下随风飘动;我还想说, 湖水为西湖抹浓彩, 看!湖水清澈见底, 里面的小鱼游得多开心啊。
师:同学们, 让我们为这位未来的女诗人鼓鼓掌吧!
(学生们手越举越高, 欲罢不能)
师:看来同学们很想展示自己的作品, 那就同桌互相欣赏吧! (同桌互读)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师:能和西子去比吗?
生:能!
师: (将“?”擦去, 改成“!”) 难怪苏轼会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
生: (接读)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情系西湖
师:苏轼像我们一样, 就这么看着, 从早到晚, 从日出到黄昏, 从春到冬。在杭州的这三年里, 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 心更在西湖。他很想为西湖做点什么, 来, 一同看看! (出示拓展资料: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其间, 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 并筑堤防洪, 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 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师: (朗读拓展资料) 看到这, 你有什么想对苏轼说的吗?
生:苏轼, 你真是杭州的功臣啊!
师:过奖!过奖!那是鄙人应该做的。
生:谢谢你, 苏轼!要不是你, 我们也看不到这么美丽的西湖景色了。
师:惭愧!惭愧!为杭州做得实在是太少啊!
生:老师, 建造“三潭印月”怎么是在保护西湖呢?
师:你真会思考!当年有很多渔民喜欢在西湖里打鱼、挖莲藕, 破坏了生态, 于是苏轼就想出了一举两得的办法, 建造了“三潭印月”, 既防止有人破坏生态, 又美化西湖。同学们, 苏轼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西湖、想着西湖。看, 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就这样诞生了!
(全班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好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美, 的确是美, 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 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艾青的眼中, 月宫里的明镜———
生: (接读) 不幸失落人间。
师:在周起渭的眼中, 若把西湖比明月———
生: (接读) 湖心亭似广寒宫。
师:在白居易的眼中, 湖上春来似图画———
生: (接读) 乱峰围绕水平铺。
师: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
生: (齐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二) 篇3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离开汴京到杭州任通判。这是因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但又不愿陷入变法和反变法的斗争旋涡而主动要求出任地方官的。到了杭州,苏轼在政治上赈济灾民,监督捕蝗,关心民生,颇有建树。另一方面,西湖和钱塘江的美景也使他流连忘返。充实的生活改变了他在汴京二三年创作贫乏的局面,写下许多反映民生疾苦或描摹杭州美景的小诗。尤其后一类诗,更是佳作迭出。苏轼自谓“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二)便是传诵不绝的好诗。
这是首作于熙宁六年的纪实之作。诗人饮于湖上,开始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只见湖水漫漫,涟漪阵阵,粼粼波光,赏心悦目。不久,阴云四起,雨丝纷纷,雨雾青山,袅娜多姿。诗人巧用比喻把晴雨变化中的两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得到历代文化者的称颂。“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文浩《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陈衍《宋诗精华录》中说:“后两句逐成西湖定评”。从此以后,西子湖成为西湖的别名。
诗的一、二句写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西湖景色。晴时近观西湖,波光闪烁,雨中远眺群峰,迷蒙隐约。“晴方好”和“雨亦奇”互文,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水光山色。阳光照耀下青山一碧,很美;雨丝飘飘中湖水盈盈,也很美。面对如此动人的景色,诗人悠然神会,写下了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两句诗为什么称颂不绝?首先是比喻的新奇。人们常常以物比人。曹植在《洛神赋》中形容宓妃“翩若惊鸿,婉如游龙”。平时我们说“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苏轼别出新裁,以人比物,用西施比西湖,表现西湖令人心醉的旖旎风光。
比喻是通过人们熟悉的事物描摹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西施是历史上著名的绝色美女,为人们所熟知。苏轼以此作比,正是发挥了修辞手段的积极作用。西施的美谁也不能作具体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她是不确定的理想化的美的象征,就此而言,人们又是陌生的。以既熟悉又陌生的西施形象作比喻,调动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你觉得西湖的山水有多美就有多美,正像你心目中的西施一样。这样的比喻,既新鲜,又巧妙,极富艺术魅力。
诗人以西施比西湖,也表现出精细的艺术构思。一二句写水光山色,实际已经显示出与美人的联系。古代作品中传统的描写是“眉若青山,眼如秋水”,现在也有成语“望穿秋水”。苏轼反其意而用之,由盈盈湖水和叠叠青山联想到美人的眼和眉。为什么用西施为喻呢?这是因为西湖在越地,西施是越人,属同一地区;加之都有共同的“西”字,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是非常自然的。另外,西湖既然“晴方好”、“雨亦奇”,无时不美,这与传说中西施平时光彩照人,即使因病捧心,愁而皱眉也引得东施效颦岂不刚好相似?诗人浮想联翩,巧妙构思,才写出如此动人的诗句,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4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是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教棍儿、音乐播放器:《春江花月夜》(可惜没有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
说说你眼中的西湖。自古以来,西湖以它秀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西湖有十大胜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白蛇和许仙的神话故事就与断桥有关)等。西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人观光游览,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赞美西湖这一人间仙境。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就为世人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二、理解诗的题目
生读题目,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
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和朋友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三、走近作者
同学们,你搜集了那些有关苏轼的材料,请展示一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
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呆了三年多,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苏轼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当初苏轼被贬,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东坡肉”。将来大家有机会去杭州旅游时,可以亲自品尝一下东坡肉这道美味。
四、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你通过朗读这首诗,认为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当苏轼和朋友正在饮酒时,到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
1、重点指导难读字。
潋滟、蒙(多音字,本课读二声)亦(人云亦云、不亦乐乎)、欲、妆
自由试读,指名读,组词。
2、七言诗如何加停顿?试着加上,读一读。
指名试,生齐读。
3、大家会正确读诗了,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意思?
怎样理解诗意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看下面的注释;问老师;查资料;多读几遍,其义自见。)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苏轼饮酒的画面;太阳高照,波光粼粼;有山有水;西湖;雨;雾气升腾;)
你从哪句诗里读出来的?
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太阳照在水面上,水面像金子般闪动。)想象湖水很美的画面。
为什么会这么美啊?
(因为是晴天。湖面好像是一块翡翠,像金子般耀眼。)师板书:晴方好。
师:穿越水面,你还看到什么?
生:小鱼在晒太阳。
生:青蛙在唱歌。
师: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句中,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也来试。
师:晴天的西湖这么美,苏轼跟朋友们一起饮酒作诗,多么开心!可是,忽然之间,变天了!
师范读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也来试着读一读这一句。
师:雨天的西湖的景色有何特点?
(想象画面:雨下到西湖里,像珍珠一样。)
师:怪不得,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二句。板书:雨亦奇
读了这句诗,你认为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受到下雨的影响?(还是很开心)
出示挂图,欣赏雨中的西湖美景。
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再读诗歌前两句。(前两句是写景)
诗人泛舟西湖,一天之中饱览了西湖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心情无比激动,写下了这千古绝句。
再读读后两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诗人把西湖和西施相比。
你了解西施吗?(她是越国的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有沉鱼之美)
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比作明亮的镜子;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因为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跟西施一样都是天生丽质,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把西湖比作西施,给西湖增加了动感和活力。板书:总相宜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流下了永恒的画卷。自古以来,苏轼的这首诗成为人们赞美西湖美景的典范之作,是对西湖美景的最全面的评价。咱们一起来试着背诵吧!
个人背,齐背。
五、加深理解,拓展
1、师:此时此刻,加入咱们正乘坐画舫在西湖上游览,你最想说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丽的画面)
晴天的西湖,太阳高照,水面波光粼粼,正好展示着西湖的美丽;下雨了,山中云雾迷蒙,景致也很奇妙。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2、其实,还有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小黑板)大家来试读一下:(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伴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总共5首,其一咱们背过: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师:你还能引用哪首诗来抒发自己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
咱们曾经背过的一首古诗就是写西湖荷花的,还记得吗?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六:布置作业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篇5
1、这位诗人是谁?
板书:苏轼
2、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师:重要的文学常识一定要常记心间,老师这里对苏轼的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大家一起来读读。
3、苏轼写了不只一首赞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一首——(书空)与老师一起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读两遍题目)
三、诵读古诗,读出节奏
1、放声自读,读通顺,读准确。
a、认读生字:亦:也的意思 妆:右边女字,因为女人爱化妆。扩词
b、指名读,正音。
2、读节奏
四、讲读古诗,读韵味。
师:读准了,也读出节奏了,可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怎么样就能读出西湖的美,读出诗的神韵了呢?
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这首诗,从题目开始。
1、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默读,讨论:那作者会如何描写这晴、雨两种不同的景呢?
板书:晴、雨
3、晴、雨天的西湖美在哪里呢?作者喜欢这两种风景吗?
相机板书:水光潋滟 方好
山色空蒙 亦奇
相机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潋滟”、“空蒙”并适时指导感情读。
4、不论晴、雨,西湖都是那样的美丽动人,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家书空,与老师一起把这两句诗写下来好吗?
a、作者把西湖比作什么?
b、西子是谁?为什么这样比喻呢?
西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后我们不断读课外书,还可以认识唐朝的`贵妃杨玉环,西汉的王昭君以及汉末,《三国演义》里出现过的美女貂婵。想要了解她们,就去看书吧,书会告诉你一切的!
对照图片了解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如此凝练的语言,简单的四句话,却生动地写出了西湖之美,怎一个妙字了得。
c、如此美的西湖,如此妙的诗歌,当然要用最动听的声音读出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读好为止)
五、背诵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2、有的孩子在上课之前就已经能把诗背下来了,会主动学习,及时积累,真是好样的!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妙的诗来呢?
师:是啊,正因为作者爱西湖,爱大自然,才能把西湖写得如此美,如果我们也能用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诗歌分享给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篇6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
师:都去过了哪里呢? 生:„„
师:1.哇,这个地方听说风景优美,董老师也好想去啊!你真幸福!2.这个地方,董老师也去过了,那里的确值得一去啊!3.哇,这个地方,我今年就计划要去啦!
看到这么多同学想说,老师也很激动,也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去过的地方。我攀登过巍峨的黄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北海公园,但是最让我留恋的,却是那杭州的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的就是那名扬中外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春天,桥边垂柳飘拂,桥下碧波荡漾 柳浪闻莺:这里柳丝飘舞,莺声婉转清丽。
曲院风荷:夏天,荷叶田田,花映人面,花、人两相恋。花港观鱼:这里五色鱼在水中嬉戏,游人频频光顾。南屏晚钟:这里晨钟暮鼓,余音绕梁。
平湖秋月:傍晚这里景色宜人,人们常常在此泛舟赏月。
双峰插云:这里南高峰与北高峰遥相对峙,插入云霄,气势非凡。断桥残雪:冬天的时候,西湖银装素裹,这是人们赏雪的最佳去处。雷峰夕照:夕阳西下,雷峰塔与湖面交相辉映,分外妖娆。
三潭映月:“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这成了西湖著名的标志。师:同学们,美吧?古往今来,多少游人在这留恋忘返,多少诗人在这如痴如醉,从而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课件)
2.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
师:你读的很准确,但是如果注意节奏就更好了。这个题目的节奏是一二二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谁再来读读? 生:„„
师:哇,你读的真好!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读出节奏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生:„„
师:读的真好!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师:哦,你知道了诗人在湖上,这湖就是杭州西湖。生:开始是晴朗的天气,后来下起了蒙蒙细雨。师:哦,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初晴后雨。
师:那“初”就是开始的意思,“后”就是后来的意思,对吧? 生:对
师:诗人在湖上干什么呢? 生:欣赏风景。
师:除了欣赏风景,诗人还在干什么?课题中有一个字作了回答,哪个字? 生:饮。
师:是啊!诗人在湖上一边“饮”,一边欣赏风景。我们平时说的饮用水是用来喝的,饮水,饮茶,就是喝水、喝茶。那这里的“饮”,也是喝的意思,我们可以说是饮茶,更可以说是饮酒。因为饮酒赋诗正是古代诗人们在欣赏美景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刚才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诗人在西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杭州晴天时的西湖和雨天时的西湖,那这位诗人到底是谁呀? 生:苏轼
师:老师来跟大家一起认识苏轼吧。(出示课件)
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法家,大画家。他博学多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和西湖有着很深的渊源,他曾担任过杭州的通判。任职期间,苏轼经常游历西湖,先后写了大量赞美西湖的诗作。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苏轼走进西湖。
自由读诗,看自读小贴士,看看有哪些词语不懂的,哪些词比较难读,多读几遍,同时注意前后鼻音。
师:出示潋滟-水光潋滟 亦-雨亦奇 妆-淡妆浓抹 生读
师:谁能说说,水光潋滟是什么样的景色?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生: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学生:波光闪闪 学生:银光闪闪 学生:亮亮晶晶
师:出示妆。——淡妆浓抹 你们知道妆怎么组词吗? 生:化妆。
师:什么在化妆? 生:人
师:化妆的时候,有时候是淡妆,有时候要求是浓妆。所以我们说淡妆浓抹。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苏轼笔下的西湖吧。指名读诗,然后全班读诗。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整齐,真流利,如果能注意一下节奏,那就更好听了。现在,老师已经帮你们把这首诗标上了节奏,谁来根据节奏读一读?指名读 生:„„
师:读。全班一起来跟着节奏,随着音乐读一遍吧。(播放音乐)生:„„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放佛看到了什么?(3个回答)生:„„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宋朝诗人苏轼一起去欣赏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播放音乐)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西湖的山是怎样的山,西湖的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大家跟着音乐轻轻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说说,哪些诗句写了初晴?哪些又写了后雨呢? 生:„„ 师: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晴天的西湖,谁来读? 生:„„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晴天的西湖啊? 生:晴方好。师:
板书:晴方好。方有三种解释,你们知道这里的“方”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方的解释: 生:刚刚,恰好
师:你还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水面,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老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学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噢,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波光粼粼 师:多好的词啊 生:银光闪烁 生:晶莹剔透
师: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对吗? 生:对
师:你们积累的词可真不少啊。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碧空万里的西湖边,放眼望去,你除了看到水光潋滟,还会看见哪些美景?
学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学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学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学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学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学生:一个乌龟壳在水面浮着
师:湖面清得让你都能看见乌龟壳啦
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苏轼深深地陶醉了,他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念道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画面(投影出示波光粼粼画面)。让这些画面带着我们走进西湖。阳光下,西湖美景尽收眼底。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强调了“好”字)
师:当阳光普照的时候,西湖水面波光荡漾,你想说„„(继续指名读、齐读)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当夕阳西下,湖面半江瑟瑟半江红,你想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听得出,你们陶醉在这片水光之中了。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吟诵„„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当你沉醉在水光潋滟中时,不知不觉,湖面上飘起了蒙蒙细雨。你跟着苏轼看到了雨中的西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我们听到了,苏轼面对雨中西湖的山山水水,轻吟一句——(生接)生:山色空蒙雨亦奇(反复)
师:空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蒙蒙细雨不停地飞扬着,湖面上烟雨迷茫。(出示空蒙)
当雨丝轻落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们听到了,苏轼在吟诵: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放眼远眺,远处的山在雨中笼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空蒙飘缈,若隐若现,我们不禁要和苏轼一起吟诵: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是啊,一切变得空蒙起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人心扉的美丽呢?谁再来读读雨中西湖的美景?(生反复读)
师:听你们刚才的朗读,我再次感到西湖雨景也是奇妙得很哪!我们将两行连起来,感受西湖的晴晴雨雨吧!(生读,齐读。)
师:西湖时晴时雨的美景让诗人的心都醉了,他触景生情,这使作者联想到住在西湖附近的西子。你知道“西子”吗? 生:西子就是西施
生: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师:诗人为何会把西湖比作西施呢?西施到底有多美呢? 生:(齐读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是呀,西施天生丽质,婀娜多姿。这是浓妆的西施(出示画面)。这是淡妆的西施。
不管是素面朝天,还是浓妆艳抹,总是那么的美。(出示总相宜:总是相适宜的)而西湖呢?晴天美的恰如其分,雨天美的奇妙。所以,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齐读三、四句。
师:正因为这个美丽的比喻,西湖从此又有了西子湖的美称。让我们发出赞美吧!
生:读三四句。出示课件。
师:你们已经把自己对西湖的理解融入了诵读之中了。现在我们试着背背看。让我们趴在桌面上,会背的闭上眼睛,不会背的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赞美这时晴时雨的西湖吧。生:背诵
第五部分:知识拓展。
师:苏轼赞誉西湖的诗不仅仅只这一首,我们再来读读他的另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件,诗作)全班齐读。
师: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集一些,完成今天的课后作业。第六部分:课后作业。
1、搜集两到三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用今天学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并背诵下来。
2、搜集相关风光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图片集或手抄报。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诗解读05-29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09-02
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读09-14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课稿10-22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05-09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赏析07-08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05-13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题11-03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设计课程11-16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