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共11篇)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1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论新自由主义思潮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总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史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反应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想要繁荣稳定的长久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从社会思潮的内容上说,呈现出多样的形态:正确的与错误的彼此交织,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激荡。既有进步向上的思想,又有反动落后的思想;既有正确科学的思想,又有偏颇谬误的思想;既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又有消极腐朽的思想;既有高尚文明的思想,又有低级庸俗的思想。从社会思想的性质上说,呈现出多元的格局:既有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既有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也有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还有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尤为突出和活跃。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因此,能够合理的辨别正确的思潮,引导积极向上的思潮,自觉排斥负面的思潮,揭露消极腐朽的思潮,对于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在各种负面思潮中,最为危险影响最深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来自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以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础,在经济上主张市场万能、彻底私有化、全球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在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鼓吹多党制。具体讲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价值观上主张“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权利尤其是个人的自由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利益诉求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不能在众多个人利益诉求之间按照某一种标准分出孰优孰劣。每个人都有设定自身追求目标、采取措施实现目标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在新自由主义看来,个人权利成为判断一切社会行为得失成败问题的尺度,个人利益成为解释一切历史事件的动因。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新自由主义认为个体的实在性决定个人优于社会,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个体的性格决定整个社会的性质。国家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国家和社会同样是由单个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国家和社会没有特殊的额外的权利。由此,新自由主义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在经济领域要尽量运用自发力量,尽量避免外在强制,让个体在自由竞争中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二,经济上推行“三化”,反对公有制。在经济理论上,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将之“发扬光大”为“三化”:即绝对自由化、彻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场化。
第三,政治上实施所谓“民主”,反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通过掌握生产资料,运用计划组织生产,就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就必然导致在政治上的集权主义。他们以此抨击、反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宣扬西方宪政民主。他们将西方的政党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等政治制度超历史化、普世化,将西方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人人平等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化”,有意掩盖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阶级性、历史性和意识形态性。
第四,国际战略上推销“全球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开始在全球传播,积极谋求建立全球秩序,实现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向国际垄断发展。可以说,新自由主义代表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级利益,它主张建立全球秩序并不是为了维护不同国家利益,也不可能照顾到不同国家经济政治现有水平。它所主张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就是为了将整个世界纳入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资本增值的世界。尤其是在经济政策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资本在全球的增值,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他们通过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制定一系列行业规则,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纳入到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实行美国模式的世界经济一体化。
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极其危险的。对待新自由主义,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我们不仅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更要从其实践结果中认清它的严重危害。
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些国家以“华盛顿共识”为经济转型指南,运用“休克疗法”,掀起了一场迅速、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之路,这一“灵丹妙药”使苏联迅速瓦解,被俄罗斯人视为一场“俄罗斯的悲剧”。尤其是2008年美国爆发了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经济衰退。随之,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其中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转型国家受害最深,相继出现本国货币飞速贬值、大量国际资本外逃、国内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实体经济不断衰退,宏观经济动荡不安,经济负增长。这些转型国家建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内在因素。首先,转型国家实行爆发式的全面市场化,使投机资本迅速猖獗,结果市场主体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能够迅速获利的虚拟经济中,投机行为盛行,这不仅造成了金融业虚假繁荣的泡沫,而且增加了整个经济的风险成本;其次,过分依赖外资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转型国家经济独立性大大降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外资本纷纷逃离,转型国家外向型生产不得不停滞,并陷入债务危机;最后,转型国家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去除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在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时,作为交换条件已经将部分国家主权让渡出来。缺乏必要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由于本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在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时,就显得更加手足无措,难以采取有效的政策来应对。
因此,面对以新自由主义思潮为代表的一些负面消极思潮的传播和影响,我们尤其要保持清醒,增强坚持中国道路的自觉和自信,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局限性,自觉抵制、防范和排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渗透和干扰。更加坚定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该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40年的巨大成就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党领导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2
一、苏共长期的教条主义错误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是苏联解体的路线根源。苏联在自斯大林去世之后的六、七十年里, 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苏联的实际和时代的特征相结合, 而是把斯大林模式变成僵化的教条, 长期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尚不稳固的先天不足没有得到及时补救, 最终使历史的发展走向了难以回头的反面。苏共没有认识到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建立起来的, 与马克思基于发达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设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而是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当作最完善的制度, 思想长期受教条主义束缚, 对社会主义需要改革这个问题长期缺乏自觉性, 失败是必然的。恩格斯说,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应把它看成跟任何社会一样处于不断变化的改革的社会。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我们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而不是用一些教条来束缚实践, 阻碍理论的发展。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在发展中都要经过不断的改革才能不断取得成就和得到完善, 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二、苏联失衡的经济结构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畸形的社会经济结构, 是苏联走向亡国的经济根源。首先, 苏联始终坚持斯大林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 轻视轻工业和农业发展,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到上世纪80年代初, 苏联每产生1个单位的国民收入, 电力消耗比美国高20%, 钢材用量多90%, 石油用量多100%, 水泥用量多80%, 发展模式极端粗放。其次, 冷战期间, 苏联将每年财政预算的1/4用来壮大军力, 当时的苏联要与美国保持平起平坐已经力不从心, 却还要争取战略上的优势, 与美国搞军备竞赛, 最终使经济不堪重负。尽管军力是构成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 但大国地位的取得和维持, 需要在军力与经济能力之间保持适度平衡。再次, 苏联长期脱离本国社会实际, 一味追求一大二公, 实行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相结合的绝对公有制, 否定私有制的存在, 否认商品、货币等基本的经济生活方式, 把经济规律完全政治化、意识形态化, 背离了苏联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 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因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坚持工业、商业、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东部与西部平衡发展、富国与强军同步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朝气和活力。
三、苏联社会主义的盛衰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 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苏联国家社会主义的失败, 符合人类社会历史螺旋式前进、波浪式发展的客观规律, 并没有中断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 更没有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二战后, 斯大林和苏共违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思想, 坚持“两个平行市场”理论, 自己封闭起来, 脱离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苏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的以高度集权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 适应了当时的战时状态, 但的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条件下, 苏联共产党没有认识到自身体制模式, 已经僵化到成为解放和发展苏联社会生产力的禁锢和枷锁, 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新挑战。因此, 我们必须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 进一步坚持和扩大改革开放, 引入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努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苏共脱离群众的教训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 让群众受到尊重, 得到实惠。
脱离群众是苏联解体的社会根源。苏联一直没有解决好知识分子问题, 长期用行政命令甚至是镇压的方式进行控制。对劳动群众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回报。著名的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创造了采煤最高记录 (相当于普通采煤工的22倍) 后, 成为苏联工业化精神偶像, 但所得到的只是多发一个月的工资, 一个家庭疗养证和分到一套有电话的房子。苏共的宣传工作完全脱离实践, 脱离人民群众的思想情况, 失信与人, 降低党的威信。苏联尽管仅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二战结束后的十年时间, 就变成了社会主义强国, 但由于苏联共产党没有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福利给予足够的重视, 使得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特别是广大的农民更是长期面临严重的物资匮乏, 民众对苏共强烈不满、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社会建设的重点,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让全体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从而更加发自内心地拥护党、拥护改革、拥护社会主义。
五、苏共的倒台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决维护党的执政地位。
失去了对军队的领导, 是苏共退出历史舞台的军事根源。在第比利斯、阿拉木图等地发生骚乱期间, 苏军曾根据苏共领导人命令实行严厉镇压, 但事后苏联最高领导人却拒绝承担责任。此后, 苏军再也不愿在维护稳定方面担负责任, 因此, 在“8·19”事件决定苏联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时刻, 苏军, 或按兵不动、或阳奉阴违, 部分高层军官甚至在关键时刻倒戈投向叶利钦, 就不足为奇了。当前, 我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和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各种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 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担负的使命任务、官兵成分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历史事实没有变、我军是党实现解放全人类目标重要手段的历史地位没有变、共产主义革命处在起步阶段的历史进程没有变, 牢记“忠诚与党”是军人的第一核心价值观, 要从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实现民族复兴,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高度, 教育引导官兵坚定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强军之魂,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和平演变的得逞启示我们,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打破, 必须时刻牢记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执政能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篇3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致力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次体现在,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统一。一种思想、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广泛的价值合理性,要看它所追求的是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阶级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的特殊历史地位,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就是用自由人的联合体代替阶级对立的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正因为这样,作为代表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表达人民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被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所确证。正如实践所昭示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義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被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理性基础和历史逻辑。
二、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这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事实上,与时俱进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世界观,“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曾经讽刺那种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都要到马克思那里去找根据的人,简直同盲人依靠马竿走路一样可怜。
我们党历来强调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就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从那时起,我们党就找到了实事求是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条重要经验。
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我们党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面对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的问题,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分析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找到了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面对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巨大威力,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为巩固。
三、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之所以要加强理论建设,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没有因被写入宪法和法律而变得一劳永逸,也并没有因为“历史曾经证明”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高枕无忧,对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要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就要坚持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理论建设说到底是为了指导实践,而理论只有掌握了人,才能转化为推动实践的物质力量。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就是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要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个宗旨,深入回答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导群众、动员群众。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内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信念追求,才能转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推动力量。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直面现实热点和社会关切,积极回应群众意见和社会诉求;要高度关注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着力回答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引导人们辨明理论是非、划清重大界限;要创新理论宣传的方式方法,切实改进文风,增强理论宣传的效果;要善于运用大众传媒做好理论宣传,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热点,掌握网上思想理论的话语权和宣传教育的主动权。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4
五、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等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使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就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十八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不推进改革开放,不仅不能取得新的成就,而且已经取得的成就也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支持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正确分析形势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通过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发展活力。
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连载
要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在流动中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要着力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实行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要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要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把总结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外的有益做法结合起来,把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要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要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统筹好改革涉及的各项工作,形成共同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要通过经济领域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不断为我们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奠定物质基础。同时,要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改革。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连载
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及时研究和解决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增强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求实的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既锲而不舍又积极稳妥地把改革向前推进。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必须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对外经贸活动既符合我国利益,又符合合作对象的利益,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要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出口主要依靠低成本、数量扩展的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国战略性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增大,存在相当大的风险。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使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转变。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
要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组织好国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改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
要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搞好境外投资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完善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协调和监管。重点支持能源资源企业走出去,努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资源供给保障。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要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平衡有序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5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研究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经验
5、坚持共产党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6、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关系
6、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7、坚持共产党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关系
8、法律既是人民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9、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依法治国的路径和基本经验
1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与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关系
1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13、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从中国实际出发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关系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研究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3、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
4、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5、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研究:
(1)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研究(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研究(4)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研究
(5)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研究(6)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研究(7)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8)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研究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研究
1、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2、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3、健全依法行政的决策程序、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4、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5、加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制度建设
6、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7、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8、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9、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10、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11、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12、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研究
1、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2、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3、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4、推进严格司法与改革
5、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6、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7、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8、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责任追究制度
9、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10、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11、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研究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3、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4、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5、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6、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7、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
8、健全和完善依法维权制度和化解纠纷法治机制
9、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建设立法、执法、司法等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2、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3、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
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5、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6、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研究
1、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
2、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4、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5、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篇6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7
演讲稿
《坚持梦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句话,从幼时开始就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新闻中、甚至成为一个特定的语言符号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它可以是任何严肃场合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这是原本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但是自从我加入了民盟才真正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从开始接触民盟到成为民盟的一份子,也经历了2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在民盟领导和老盟员的帮助下,逐渐了解到做为民盟的一份子肩上承载的责任是很重的。回顾往事,多少的民盟先贤为了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而鞠躬尽瘁,他们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培育了那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多少丰功伟业。他们成为了我精神上的导师,他们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让我找到了发展的方向。
凭着自小对艺术的热爱我毅然决然的将流行音乐做为了我终生发展的事业并创建了自己的文化公司,这条路一走的就十几年,其中的过程是五味杂陈。
青岛是一个音乐之都,从第一把国产的小提琴在青岛诞生开始,青岛就画上了音乐的符号。解放以来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从青岛走向了世界,有中国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潭抒真教授、合唱指挥家吴灵芬教授、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青岛也是一个流行音乐人辈出的城市,但是成名成家的却是凤毛麟角。那么原因在哪呢?那是因为,流行音乐不单单是通过音乐“本体”来发展,而且要明确地反映在系列的商业化操作的行为之中。而发展这些必须要有的就是一个市场。从青岛的演艺市场来讲,观念落后是最大的弊病。青岛的老百姓可以到啤酒屋喝一晚上的啤酒却很难走进音乐厅去听一场演唱会,喜欢给孩子听一些广场舞的音乐,却不知如何给他们提高音乐修养;即便想去看一场演唱会也要到处打听是否有赠票,而不是给那些为你的身心带来愉悦的艺术家们相应的回报。如此这般,导致了许多高质量的演出就避开了青岛市场。许多优秀的本土音乐人不得不离开青岛到外地发展,真正的好作品得不到展示。这就不断的印证了那句话:青岛是个出人才而不养人才的地方。青岛没有给流行音乐一个发展的土壤,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的我们也是在艰难的前行。
所以自2012年开始,我和我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岛城演艺圈的氛围培养与资源整合。我们把青岛优秀的音乐人才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的前提下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和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同时也积极的为他们创建更高的展现平台,让青岛的音乐人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协作发展,取长补短使他们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市场培养的方面,我们在这两年自行举办了各类音乐节、摇滚春晚等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让本土音乐人逐渐被青岛的市民所认知和喜爱。努力让青岛的演艺事业走上一个良性的循环,也逐步提高了民众的欣赏品味。
在今年6月22日举办了我个人“留住这时光-孙俊青岛演唱会”,在这样入不敷出和各方的质疑情况下,是民盟给予了我强大的支持和鼓励,做为我坚强的后盾,让我跨过极高的入场门槛,成为首位在青岛大剧院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本土音乐人。同时也向众人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并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做为民盟的一份子,我也逐步明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走方向。那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为行业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无论前方的路布满荆棘,只要义无反顾的向前走哪怕是遍体鳞伤,也要为后辈趟开一条平坦的发展道路。等到将来青岛演艺花开遍地的时候,会有人记得这是一批70、80后的前辈为之不懈的坚守和努力过的成果。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8
2014年3月1日,我有幸听了党校提高班的课程,对老师所讲内容,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在这里进行阐述。
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统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在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有三部分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三者之间的内涵与关系是我们应该认真体会和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与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号角: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简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官当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彰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之一的理想认识和清醒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途径: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强调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历史回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复兴。这个振兴之路、复兴之路,不同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同与苏联高度集中、高度集体的计划经济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行动的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包括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创造公平公正的机会。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9
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民革中央关于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民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民革广东省委会决定2014至2017年在全省范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切实有效开展,制订本方案。
一、加强领导,把握方向
(一)根据民革中央要求,为保证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民革省委会决定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周天鸿
副组长:沙振权、李崴、刘纪显、程萍、黎智明、于欣伟、李希
秘书长:黎智明(兼)
副秘书长:董桂英、张翠娥、刘萍、刘欣梅、郭伟雄 办公室主任:刘萍(兼)
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设在省委会宣传处。
省委会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并制定实施方案(已完成)。各市委会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全面规划和部署,并督导基层支部开展活动。省直属各支部也要制订具体规划和方案,推进活动全面开展。
(二)民革各级领导既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者,也是学习者、实践者。市委会、支部领导要积极带头学习,主动深入基层,加强理论学习,亲自撰写文章。
(三)民革省委会主委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督导,各副主委联系的市委会和省直属支部如下:
沙振权:深圳、惠州、梅州、华工、华农、科技 李 崴:江门、汕头、河源、暨大、广外、南油 刘纪显:佛山、茂名、阳江、三支、华师、有色金属 程 萍:珠海、东莞、湛江、四支、省歌、仲恺
黎智明:潮州、清远、清新、一支、五支、电研所、轻工、技师、航海 于欣伟:广州、韶关、汕尾、中大南、中大北、广财大 李 希:中山、肇庆、罗定、二支、省参、文史馆
二、注重引导,把握动态
(一)各级组织要及时掌握广大党员的思想动态,每年根据当年形势任务、民革工作实际和地区发展情况,确定年度学习实践活动重点。现阶段,要把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民革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
(二)省委会根据民革中央下发的主题学习资料开展学习,并组织力量编写相关学习材料。
(三)组织好在新闻媒体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报道工作,着重做好省委会及各级组织典型事例的报道,弘扬正能量,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引导。
三、认真学习,深入实践
(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民革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推动民革全党,把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为实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作用。
(二)各级组织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在参政议政的水平和成果上,紧紧围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深入调研,根据本组织具体情况确定参政议政重点工作领域,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言献策。
四、精心组织,抓好载体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撰写相关理论文章。各级组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终身学习和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省委会和地市级组织每年举办的报告会、培训班、研讨会等学习活动累计不少于10次。每个市级组织每年撰写的理论文章不少于2篇,每个省直属支部撰写理论文章不少于1篇,并及时向省委会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这些理论文章将提交民革中央,并分别在《广东民革》报、广东民革网站上发表。
(二)各级组织按照《决定》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尤其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三)各级组织积极开展“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努力探索民革组织开展社会服务和扶贫帮困工作的有效形式。
(四)加强各专委会研究工作。各级组织按照《决定》要求,整合党内外研究力量,选取民革自身建设和参政议政中的重要理论课题,组织开展调研。
(五)大力推进我省民革前辈史料收集工作,让民革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六)省委会对本省获得国家级表彰的民革党员和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且参政议政工作成绩突出的民革党员进行深度报道(篇幅应不少于1万字,每年报送文章不少于2篇),并报送中央;同时对获得省级表彰的民革党员和任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且参政议政工作成绩突出的民革党员进行报道,将民革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风采充分展示出来。
(七)协助民革中央举办县处级以上政府实职干部专题研讨班,对民革党员中的县处级以上政府实职干部进行思想理论培训和反腐倡廉教育。协助民革中央举办省级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培训班。
(八)省委会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党员培训体系,全力推进地市级主委班、新党员学习班、参政议政骨干培训班及专干培训班等工作。
(九)《广东民革》报、广东民革网站和各级组织的报刊、网站要开设专栏,做好组织、发表理论研究和宣传报道文章的工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搭建一个加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五、狠抓落实,做好总结
(一)各级组织每年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形成书面材料,于每年11月10日前报送民革省委会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二)省委会根据上报的总结材料,选取部分进行调研督导,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省推广,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三)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省委会每年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2017年底召开全面总结表彰会。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10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地寻找着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統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肆意掠夺,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事实证明,不触动日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严谨的制度安排、明确的价值取向、有效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任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者相互取代的主张和做法,都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性质、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当前的重点任务,就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是关系全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革命。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如果政治定力不足、政治自信不够,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入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囹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各民族长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高中政治知识点:征税和纳税
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2)目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
(3)手段:凭借政治权力
(4)依据:税法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国家通过税收位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 篇11
中共凤庆县委党校 唐纯国
[摘 要]:边疆民族地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由于存在语言多样、信仰多样、习俗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较大挑战。必须坚定党的民族理论自信、党的民族政策自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形式和载体;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普及的组织基础;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的时效性,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信度和感召力。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 思考
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世所罕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尤为重要,先进的理论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所理解、所接受,才能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处理好民族关系,关键是要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边疆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临沧是“世界佤乡”,是典型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地方为民族直过区,社会发育程度低。他们“一夜之间”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直接跨越数个社会发展阶段,实现其他民族近千年才达成的目标。而在这一进程中,“直过民族”群体经历着生产方式、文化习俗、生活观念的碰撞与激变,有嬗变欣喜,也有磨砺艰辛。在这样的环境区域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面临很大的困难与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注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不断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1、理论渊源。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30—40年代,当时影响广泛,遍及欧洲并波及美洲。托马斯·莫尔等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集大成者。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空想学说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丰富资料和思想启示,从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
2、历史渊源。习总书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初步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翻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崭新一页,经过30多年的接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世界社会主义从苏东剧变的阴影中走出来,焕发出新的夺目光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献里面对资本主义状态下的种种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激励的批判。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是发展,二是公正。邓小平同志讲,不发展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慢了也不是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可以说,不公正不是社会主义,不能把公正的状态保持下去,不断趋向于更加公正的社会理想,也不是社会主义。
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五百年,经历了无数考验和挑战,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跨越发展,在斗争中成长,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创立,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它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破除了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各样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同时又抵制了偏离 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走老路走新路,不走邪路走正路”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
二、边疆民族地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作为一名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对于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有着异乎寻常的深刻体察。他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边疆民族地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较大挑战。
1、社会阶层结构,交往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面临的挑战
第一,人民群众的阶层结构出现了新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广大群众由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若干不同层次的群体。不同社会群体从市场经济中得到的利益的差异、获取利益的途径与方式的差异以及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利益发展在多种利益分配方式下呈现出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弱势群体的“仇富仇官”心理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尖锐化,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第二,人民群众的交往交流方式出现新变化。一方面,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可以方便地获取和迅即地传播。另一方面,执政党能否及时、公正、客观地回应社会关切就显得更迫切、更突出。如果不能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会使本来没有事的地方发生事情,会使小问题衍生成大问题。
第三,人民群众价值观念出现新变化。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同时产生了社会价值的失范,对人们价值观的整合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带来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混乱和行为的失范,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2、党和人民群众关系发生新变化面临的挑战
一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从一致到多样。计划经济条件下是以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为特征的利益关系,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占主导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利益的一致性,逐渐转变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具体利益的多元化。
二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接纽带发生了变化,从政治整合到社会整合。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以政治目标和政治利益为核心、以政治关系和思想意识形态整合为纽带,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联系逐渐转变为以代表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以党对社会的利益整合为纽带。三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渠道发生了变化,从刚性到弹性。以往是以计划和命令为主的、封闭型的、具有刚性特点行政型联系渠道,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转变为市场和利益为导向的、开放型的、具有弹性特点的社会型联系渠道。
四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生了变化,从单向到互动。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群之间是带有“权威与服从”型特点的单向作用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为“共生与互动”型双向作用机制。
3、党群关系和作用方式变化对群众工作理念和服务方法提出了挑战。
第一,人民群众既要生存,又要发展。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之后,那么更高层次的需求会自动地涌现出来。
第二,人民群众既要表达,又要参与。表达是一种情绪和愿望要求的展现,另一方面还要把这种表达变成一种身体力行的参与行为,不管是政治参与、经济参与,还是社会参与,包括文化参与,而这些方面就给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第三,人民群众既要权益,又要权利。权益是一种满足意义上的权益,具有相当的被动的含义,但是权利是一种能动的概念,人民群众不但要享受权益而且还要拥有权利。
第四,人民群众既要温饱,又要环保。温饱是初级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的要求都大体上得到了满足。温饱满足之后,还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总书记非常敏锐,也非常能够懂得老百姓的心理,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因此,对群众工作理念和服务方法要与时俱进,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尽力满足他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更高期盼和要求。
三、对边疆民族地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民族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整套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边疆民族政策,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总体上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
一要坚定党的民族理论自信。党的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深刻阐述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规律,以及解决当代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个民族工作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征程 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
二要坚定党的民族政策自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和手段。民族政策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原则,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全面准确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的民族工作的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各族群众的权益福祉,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对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否则就会乱了根本、伤了元气。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三要坚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照搬外国、不因循守旧作出的重大历史决策。蕴含着我国千百年来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政治传统和历史经验,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的高度政治智慧和深远胆识,体现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我们党的衷心拥护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归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我们要坚决反对搞民族分裂、民族自决的邪路,也不走取消民族区域自治的错路。同时,要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四要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形式和载体。我们党历来重视借助各种媒介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当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借鉴以往的有效传播形式的同时,应当努力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一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向群众学习语言,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群众明白易懂的语言。二是不仅要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展开理论宣传和进行理论阐释,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可信性,而且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推出一批通俗且具有时代感的理论读本、文章、歌曲、影视作品,创造出具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口号。三是要广泛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博客等新型媒体引导舆论,增强理论宣传效果。四是用民族干部宣传党的科学理论、用民族语言讲解党的科学理论、用民族文字阐述党的科学理论、用民族节庆展示党的科学理论、用民族文化体现党的科学理论。通过组织懂民族语言、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党员干部理论宣传队,深入少数民族村寨用民族语言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传;组织民族专家学者,用傣、佤、景颇、傈僳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党建理论知识读本、编写教材、制作电视宣传片,阐释党的科学理论;报社出版民族文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开设民族语言频道,传播党的科学理论;在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创作和表演民族歌舞节目,用民族文化体现党的科学理论。
五要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普及的组织基础。一是实施农村党员发展工程,发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二是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学校和农村党校“两校进村”活动,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致富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三是实施农村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大“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社干部”的工作力度,带领群众致富。四是实施农民服务站建设工程,构建服务群众网络体系,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为民排忧解难中促进社会和谐。五是实施“红旗飘飘”工程,重点在边境沿线乡镇、村寨、农户、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开展升挂国旗、党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和边境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国民、国防、国门、国土意识,激发热爱伟大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热情。
六要以致富奔小康为基础,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普及的时效性和感召力。一是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以党支部为龙头,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把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支部十协会+企业十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得实惠,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普及的时效性和感召力。二是打造非公诚信党组织。使党建工作与促进市场诚信经营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党建品牌,树立非公党员诚实守信良好形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认真处理群众投诉,面对困难与问题,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工作的主动权,要克服简单粗暴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实践证明,任何一种脱离群众需要的、孤立封闭的理论都将被大众所抛弃。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要被群众接受,关键是党员干部要真正关心群众的需要,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困难问题。只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信度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 徐光春《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2] 黄相怀《从“四个全面”把握治国理政新思路》
[3]《中华民族报》《牢牢把握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十八大报告》
[5]廖和平《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6]《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16页 [7] 李广艳 《红旗文稿 》
【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荐阅读:
为什么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08-19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06-07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09-08
坚持人民币汇率不动摇09-15
第三课 第六框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07-31
转正申请书_直接用,转正毫不费力11-20
七一建党节演讲稿,坚定信仰不动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