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强制执行申请书

2024-09-18

欠款强制执行申请书(共15篇)

欠款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

强制执行申请书

申请人:XXX,男,汉族,1960年1月1日出生,住XXXXXX 被执行人:XXX,男,汉族,1960年1月1日出生,住XXXXXX 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因借贷合同纠纷一案,经XX区人民法院审理于2016年2月1日作出(XXX)黑XXX民初字第XXX号民事XX书。现被执行人拒不遵照该调解书内容履行,为此,特申请贵院给予强制执行。

请求事项

请求依法执行被执行人XXX给付申请人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计XXX元。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民间借贷纠纷,诉至贵院,要求被申请人偿还欠款。该案经贵院审理,于2016年2月1日作出(XXX)黑XXX民初字第XXX号民事XX书。判决被执行人XX给付欠款本息共计XX元。

现该调解书已发生法律效力,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文书所确认的法律义务,故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36条之规定,依法向贵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致 XX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2016年2月14日

欠款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2

时效的法律意义

时效是个法律概念。所谓时效, 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制度体现出时间在法律上的效力, 它为许多法律部门所使用。我国刑法.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对此都有明确规定。诉讼时效, 是指权利人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言之, 指权利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的有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权利人就丧失胜诉权, 即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也不再受司法保护。

与申请强制执行相关的时效规定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 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法条字面上理解, 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即行政相对人在收到药品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后15日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作出行政处罚的机关即可申请人们法院强制执行。但从药品监督行政执法的实践看, 这种理解未免有失偏颇。《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供除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 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的, 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届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同时地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 行政相对人向作出行政处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时效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远远长于15日。

《行政诉讼法》地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或者依法强制执行。”为避免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与当事人行使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相冲突,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3月作出了《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 该《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 应当自被执行人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 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们法院不予受理”可见, 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 必须充分注意行政相对人享有的诉权期间, 只有在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处罚, 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时, 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时效的正确运用。

在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中, 一方面要注意在行政规定相对人享有诉讼权期间, 药监部门尚不享有司法请求的规定, 防止滥用强制执行申请权;同时也必须防止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 甚至在被执行人法定起诉期限届满后仍久拖不决, 失去司法请求权, 贻误战机。那么;如何正确掌握申请人民发法院强制执行的有效期限, 争取最佳的申请强制执行结果呢?笔者认为应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区别对待:

1行政相对人在收到行政处罚书决定后, 既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书送达当事人次日起三个月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时限内申请行政复议, 但复议决定做出后当事人在15日内未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复议决定送达当事人的次日起180日内向人民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机关应当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生效后次日起180日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欠款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3

我与丈夫张某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几年后感情便出了问题,另有所爱的丈夫提出了离婚。维持没有感情的婚姻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同意离婚。我们协商,孩子归我,他出抚养费;房子归我,他搬出去。协商好后,我们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然而,写在离婚协议里的条款,张某一项都不执行。离婚半年了,张某一分钱的抚养费都没给过。请问:这种情况下,我能请法院强制执行离婚协议吗?

答:

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法律对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仅限于以下几类: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仲裁机构的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据行政法规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内容的决定。凡不在前述列举范围内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都无权介入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4

申请执行人:姓名,民族,生日,住(身份证上地址即可),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被执行人:姓名,民族,生日,住(身份证上地址即可),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申请执行依据:**省**市**区人民法院(***)**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

申请事项:

一、强制被执行人****向申请执行人支付********元及利息(利息损失自起诉之日起至清偿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同期同类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二、强制被执行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三、强制被执行人支付案件受理费****元;

四、强制被申请人承担本案执行费。事实与理由:

申请执行人诉被执行人*******纠纷一案,贵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并于*年*月*日作出了(****)**民一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确定:

一、被执行人*****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给付申请执行人*****元及利息损失(自起诉之日起至清偿之日止,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计算);

二、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

三、案件受理费****元,由被执行人负担。

现在该判决书已经生效,被执行人未能按该判决书履行义务,为此申请执行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申请贵院强制执行。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5

申请人:xx,男,汉族,xx年x月xx日出生,住址:xx市xx路xx号,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

被申请人:xx市烹饪专科培训学校,地址:xx市xx路x号,代表人:xx,该学校校长。联系电话:xxxxxxxx。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劳动争议一案,经xx省xx市中级法院(2011)xx市中法民一终字第xxx号民事判决书已审理终结,现本判决给双方当事均已送达,并发生法律效力,但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现依法请求强制执行。

执行请求

一、依法强制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双倍工资xxxxx元;

二、依法强制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会费xxxx元;

三、依法强制被申请人为申请人补交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x日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具体缴费办法和数额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四、依法强制被申请人支付本案的受理费10元。

此致

xx市xx区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

2012年2月x日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6

申请人:XX分行,住所地:。负责人:XX,分行行长。

被申请人:XXX,男,汉族,19XX年XX月XX日出生,住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联系电话:XXXX。

被申请人:XXXX,女,汉族,19XX年XX月XXX日出生,住XXXX,身份证号码:XXXX。联系电话:XXXX。

申请事项:

一、依法强制二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共同偿付借款本金XXX元,截止2016年1月18日的利息、罚息、复利总和为XXX元,逾期利息(以本金XXX元为基数,从2016年1月19日起按月利率2%计算至判决确定的履行之日止);

二、依法强制二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共同赔付律师代理费损失XXX元;

三、依法强制二被申请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二被申请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贵院已于2016年XX月XX日作出(2016)XXXX号民事判决,判决内容如下: 一、二被申请人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共同偿付申请人借款本金XXX元、截止2016年1月18日的利息、罚息、复利总和为XXX元、逾期利息(以本金XXX元为基数,从2016年1月19日起按月利率2%计算至判决确定的履行之日止);

二、二被申请人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

十日内共同赔付申请人律师代理费损失XXX元;

三、驳回申请人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3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案件受理费XXXX元,减半收取XXXX元,由二被申请人负担。

上述判决书,贵院已依法向双方送达,双方均未上诉。因此,上述判决书已生效,且履行期限已届满,但二被申请人却并未按期履行付款等义务。因此,申请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特向贵院申请强制执行。

此致 XXXX人民法院

浅谈强制执行公证的实务办理 篇7

一、认真审查是基础

(一) 对当事人身份的审查

一是对自然人的身份进行确认, 特别是债务人的身份, 防止其以虚假身份骗取借款。在核实人的身份与关系时, 应认真核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的信息。如发生不能确认的情况, 必要时可以到当事人居住地或其工作单位进行实地调查。二是对企业身份的审查, 在审查企业营业执照时, 应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核实, 防止与营业执照上记载的内容不符或主体不存在。

(二) 对当事人履约能力的审查

一是对出借方的资金来源进行审查。具体做法为要求出借方提供收入证明或资金来源证明, 若公证标的额较小, 如5万元以下, 只需提供收入证明, 如标的额较大, 则需提供资金来源证明。二是对借款方及担保方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审查, 如其确无实际还款和代偿能力, 则表明借款风险极大, 可以拒绝办理;此外, 若借款是用于赌博、诈骗等违法活动, 也可拒绝办理。

(三) 对借款合同的审查

首先对合同内容的严谨性进行审查, 防止因表述不明而产生争议。例如, 是“年息”还是“月息”, 是“收条”还是“借条”, 是“今借到”还是“今借”, 是“违约”还是“悔约”等都应明确。二是对合同内容所涉及的文字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例如, 对于收入证明, 应审查出具单位的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印章的有效性;而对于银行转账凭证, 可由银行协助核实。三是对合同中的借款利率进行审查。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 超出部分法律不予保护。四是对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查。主要是对双方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条件、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利息条款、违约事由、执行条件等条款予以审查。对不完整、不准确的内容及语句及时予以完善、变更。五是对合同生效的条件进行审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自提供借款时生效, 所以不能约定为“订立协议时”或者“公证后”生效。

二、严格办理公证

在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后, 才可正式受理公证。

(一) 要认真制作告知书及谈话笔录

例如, 对于诉讼时效、执行期限及抵押、质押相关登记手续的办理等可能涉及今后债权实现的事项, 应予以明确告知, 避免事实上的无法执行;而对于利息较高或者数额较大的合同, 可以分开做笔录以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二) 谨慎处理双方的约定

合同自由是有限制的, 对于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 或与法理明显不符的, 当事人应当修改。例如, 合同中约定借款方不能还款时, 抵押物直接归债权人所有的, 此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办理公证时应建议当事人修改。

(三) 注意区别法律问题与司法政策、沟通协调问题

例如, 非金融企业间的直接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司法政策) 是不予支持的。又如, 关于抵押合同能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公证界的意见不一。有的认为, 抵押合同为债权合同, 因为债权合同属于债权文书, 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所以抵押合同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而有的却认为, 抵押合同是物权合同, 而物权合同不能赋予强制执行, 所以抵押合同不能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但如果对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观点或案例仔细研读, 就会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人民法院早有解释 (司法政策) , 公证员需要就此与人民法院沟通协调。此外, 对于构成非法集资罪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公布了相关的司法解释, 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解释中对“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及人数、数额的认定方式, 公证员可以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沟通, 主动报送信息, 在发现确有非法集资嫌疑时, 应当向政法委等部门报告, 以避免公证风险。

三、谨慎出具公证书

(一) 公证书的制作

公证书应载明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重要事项, 对双方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条件、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利息条款、执行条件、违约事由等条款予以列明。避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时, 因公证书表述不清而无法执行。

(二) 公证风险的提示与告知

公证员在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时应当保持中立, 将此项公证业务中涉及的风险全面地告知当事人, 尤其应对借款方进行重点的风险提示与告知交流。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率的限制、借款担保、合同的生效、本金实际数额的确定、出具执行证书的条件及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效力等。除对合同涉及的风险进行提示告知外, 公证员还可根据对合同双方信息的详细了解, 提示双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只有在合同双方对相关法律知识及风险全面了解之后所达成的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意思表示才真实有效, 之后实现起来受到的阻力才最小。

参考文献

[1]吴存根, 吴剑平.破解公证债权文书在强制执行中的困惑[J].中国公证, 2010.3.

[2]肖文.关于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公证, 2010:11.

[3]付庆海.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法学, 2001.7.

[4]吴剑飞.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司法, 2009.3.

试析股权的强制执行 篇8

股权强制执行的条件有两类:

一、股权强制执行的实体条件

第一,作为被执行人的股东必须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包括没有股息、红利、存款,或是其他财产虽经执行却仍不足以清偿债务。《执行规定》第55条规定,“对被执行人在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投资权益或股权,在征得合资或合作他方的同意和对外经济贸易主管机关的批准后,可以对冻结的投资权益或股权予以转让。如果被执行人除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的股权以外别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其他股东又不同意转让的,可以直接强制转让被执行人的股权,但应当保护合资他方的优先购买权。”该规定第8条,“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如果股权持有人或者所有权人在限期内提供了方便执行的其他财产,应当首先执行其他财产。其他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方可执行股权……”。从前述规定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被执行人股权的前提之一是被执行人别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但如果涉及执行被执行人在其独资开办的法人企业中的股权时则不受本原则的限制。

第二,强制执行股权必须保证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从公司法的原理出发,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因素,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之间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公司法》第73条对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转让)被执行人的股权前,应尽量满足其他股东的意愿,对其他股东因身份而享有的优先购买权予以保障,以利于公司发展和股东构成的稳定。

第三,强制执行股权不能破坏资本维持原则。该原则是公司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公司应当维持与资本总额相当的财产,在公司存续期间不允许公司股东把已缴付的出资资本收回。作为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公司法》第36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按照公司法的一般法理,公司登记成立后,公司的财产即独立于股东个人的财产而存在,股东的个人债务不等于公司的债务。所以,实践中出现的对有限公司自有财产的执行或要求公司交出被执行人的出资的做法,明显违背了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应予禁止。

二、股权强制执行的程序条件

因股权强制执行引起的股权转让,除应符合一般股权转让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或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要有强制执行的依据。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依据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以及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等,上列执行依据应当具有给付内容,否则不应作为强制执行股权的依据。

2、应履行通知义务。保护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只有其他股东依法放弃了优先购买权时,才可将股权强制转让给案外第三方。

3、股权强制执行的范围应限于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数额及执行费用,当股权价值大于执行债权时,仅能执行相应的部分股权,而不能就全部股权予以强制执行转让,原股东仍然享有剩余股权。

4、股权执行必须进行价值评估。股权转让时的价值与股东原出资额之间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公平保护案件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处理时一定要按照《执行规定》第47条、最高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和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以下简称《拍卖规定》)第4条处理,即对拟拍卖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对于财产价值较低或者价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确定的,可以不进行评估。对被执行人的股权进行评估时,人民法院可以责令有关企业提供会计报表等资料;有关企业拒不提供的,可以强制提取。

5、首选拍卖的方式处理股权。拍卖是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法院通过拍卖的方式处置股权,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债权人金钱受偿的意愿。《执行规定》第4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被执行人财产进行变价时,应当委托拍卖机构进行拍卖”。最高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第3款“人民法院执行股权,必须进行拍卖”和《拍卖规定》第2条“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采取拍卖的方式,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都对股权变价的方式作了明确规定,故拍卖是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股权的首选方式。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9

委托代理申请书格式人: 律师事务所律师骆名贵,程凌。

被申请人:伍 ,男,申请书格式1963年8月1日出生,汉族,无申请书的正确格式图片职业,住 县 镇 路35号。

申请事项:

1、请求依法强制执行(20 ) 民一初字第 号《申请书贫困补助民事调解书》;

2、依法由被申请执行人承担本案全部申请执行费用。

申请理由:

申请执行人与被申请人因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经 省 县人民法院(20 )阳民一初字第88号《民事调解书》调解,被申请人应申请书于20 年12月30日前偿还申请人50000元。该调解已于7月9日作出,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对(20 )阳民一初字第申请书怎么写88号《民事调解书》均一致同意并签名捺印,该一审民事调解已发生法律效力。现生效调解规定的偿还日期已过,但被申请执行人至今仍未主动履行该生效调解所规定的义务。

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民法院判决的严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特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此致

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曹

关于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的探讨 篇10

【关键词】强制执行公证;问题;债权

一、强制执行公证的简述

我国《公证法》在第37条规定就对公证内容有说明,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当债务人不愿执行或执行不恰当的,债权人有权依法向相关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要求强制执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中也有相同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强制执行公证也就指的是有关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债权文书,只要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公证承诺就可以进行强制执行,或者在纠纷时可以省去诉讼步骤,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债权文书必须是经过公证并且赋予了强制执行效力的,都需要公证机关对公证的对象进行详细具体的审查与核实,并在确定其真实性与合法性之后才可予以公证,因此它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当然,除去一些被人民法院已经裁定过的事件公证处是不予实行强制执行的以外,都可以直接作为司法诉讼活动中的证据证明材料,不需要司法机关在对其展开调查、进行诉讼或者是仲裁等程序。从而简便快捷的实现了债权,使司法资源得到了有效的节约。

二、强制执行公证的法理基础

诉权的可放弃性、公证书推定的证据力以及效率与公平的法律价值平衡这三方面是强制执行公证法理基础的主要内容。公证书的内容主要是三种效力,它们具体是公证书的执行效力、法定公证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在这三种效力中,公证书的证明效力是其他两者的效力实施的基础。诉权主要指的是对民事相关的法律关系争议进行的诉讼,以便于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与执行。权利的主体可以对诉讼权进行选择也可以将其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强制执行公证打下了基础。此外,强制公证的另一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效率与公平的法律价值平衡,因为其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强制公证的成本效益,有助于实现民事诉讼追求公平公正的目标。

三、强制执行公证体制的含义以及局限性

虽然强制执行公证的体制拥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而且相对于公证制度来说也有着有一定的含义,但是其自身也同样有着局限性,使其受到限制。

(一)含义

强制执行公证体制的含义主要都集中在约束债务人的身上,目的是监督和督促债务人履行其义务;减少不必要的诉讼环节,从而节省时间,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还可有助于案件的减少,以便于帮助法院和其他一些仲裁机构减轻相关系列的负担等。一旦债权文书经过强制执行效力,并且取得债务人的同意后,债务人也就从此失去了诉讼的权利,如果此时,债务人还是不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义务,就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其财产可直接进行查封,以达到督促其履行义务的目的。强制执行公证体制的最主要意义便在于它的效益和效率,因为债权文书只要被强制公证制度进行公证后,就与裁决书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如果纠纷发生就可以直接执行,省却了很多相关复杂繁琐的环节。此外,由于整个社会的司法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仲裁机构和法院的运载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强制执行公证制度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对社会的司法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不但使其资源得到了节约,还有助于法院和仲裁机构减轻了负担。

(二)局限性的体现

强制执行公证制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限制了债务人表达和抗辩的机会,并且对公证机构的权限审查方式以及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强制执行公证制度与诉讼有所差别,在进行诉讼时,债务人可以通过解答、辩解、反驳、等方式来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而在进行强制执行公证时,债务人的相关权利及辩解都已经毫无意义。而且,公证机构的权限并不是无限的,只有明确债权债务间的关系、债务人所需履行的义务等,债权文书才可以发挥其真正的强制执行效力。而且,它自身是不具备有裁判权的,需要在公证中依据债务人的意愿等来进行固定。

四 、强制执行公证中的问题分析

1.担保的债权能否可以拥有强制执行效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担保债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它是使债务按照相关的合约规定履行并使其得到保证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法定的担保方式多种多样,但债权人手中主要掌握的担保方式分别是质押、留置以及定金担保这三类,而债务人基本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债务到期以前很难主动的获得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于此类的担保债权能否可以被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在目前所拥有的现行制度中并没有给予相关明确的规定,因此,就使得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就容易产生一定的问题,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所以,要尽可能的快速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并修整,使其应尽快的拥有自己独立的制度。

2.第三人担保的抵押合同是否可以实施强制执行。公证的内容除了包括担保合同外还包括抵押合同,那么抵押合同是否可以实施强制公证呢,我们还有待解决。抵押权指的是把财产当作债权的一部分,若债务人不能及时的履行义务时,债务人可以选择将财产折价或者直接拍卖商品补偿债务。在进行抵押合同时,抵押人可以是第三人的身份也可以是债务人的身份,抵押合同属于物权合同。在其中,不同的抵押人身份,在进行强制公证时争议也不同。

3.经过公证后债权文书的非诉讼问题。在2008年公证法就对债权文书进行了规整,要求经过强制公证的债权文书不可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正义如此,使得公证的公信力大大得到了提升,而且其影响力也随之上升。但经过公证的债权文书不能再进行诉讼这一规定是否真的合理科学呢,其实合理的说法应是经过公证过的文书不可以直接的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是不能。对某些的确需要诉讼的债权文书可间接的联系法院,但如果发现债权、债务人是进行的恶意公证,使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或者公证机构对其的公证存在不科学合理地方的,又或者提交的诉讼证据不足以推翻之前债权文书的,人民法院都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断是否给予评判。

五、结语

强制执行公证制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公证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尽管如此,其还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现在的社会形式,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改正,对现有的公证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努力创建一套科学完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证制度。

参考文献:

[1]肖文. 关于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公证,2010,11:43-46.

[2]吴剑飞. 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司法,2009,03:67-70.

[3]黄祎. 关于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国司法,2008,10:75-79.

[4]焦永生. 关于强制执行公证若干法律问题的分析[J]. 邮政研究,2013,02:41-43.

强制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偏差与对策 篇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可执行的财产包括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以及执行财产豁免的范围。住房公积金属于缴存职工个人所有已在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中作了明确规定, 且住房公积金明显不属于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费用、更不是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 因此住房公积金财产权不属于执行财产豁免的范围。按现行法律法规, 住房公积金完全可以作为强制执行标的物。但为什么人民法院在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 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时会引发争议呢?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部分人民法院在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偏差, 不仅适用法律不当, 扩大了协助执行义务人的协助义务, 而且通过执行改变了住房公积金的财产属性, 其执行结果与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法规形成了冲突。

一、当前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与冲突

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 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先制作民事裁定书, 然后要求相关公积金中心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协助执行的法律依据基本上都为《民事诉讼法》第218条、第219条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执行若干规定》) 第36条。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

1. 适用法律不当, 错误指定协助执行的主体

《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人民法院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这一规定的协助义务人为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4条、第10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储蓄机构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批准, 各银行、信用合作社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以及邮政企业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储蓄机构的设置,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批准, 并申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而公积金中心是根据《条例》设立的直属城市人民政府、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 公积金中心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是委托银行办理的, 显然不属于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 因而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18条适用的对象。

《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执行若干规定》第36条规定“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的收入尚未支取的, 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向该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由其协助扣留或提取”。这些规定的协助义务人为被执行人所在单位或为被执行人发放收入的单位, 公积金中心既不是被执行人所在单位也不为被执行人发放收入, 因此也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19条和《执行若干规定》第36条适用的对象。

2. 扩大了协助执行单位的协助义务, 住房公积金提取的行政审批权被忽视

审批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是公积金中心的职责之一。《条例》第25条规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 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准予提取的, 由受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因此, 审批住房公积金提取是《条例》赋予公积金中心独立行使的行政审批行为。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执行若干规定》中关于协助执行单位应该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规定, 都是要求协助执行义务人冻结、扣留、移交被执行人的金钱或财物以及转移被执行人的财产所有权, 没有要求协助义务人在协助执行时附加其他行为。人民法院执行住房公积金时要求公积金中心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实质上是要求公积金中心在协助执行时增加了审批住房公积金提取的行政行为, 这种擅自扩大协助执行义务的行为显然没有法律依据。

3. 把住房公积金等同于普通存款, 使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司法行为变成“强制挪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强制推行的由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各按职工工资一定比例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具有长期性、互助性、专用性、保障性的性质和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存款, 只有在经过公积金中心审批, 准予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在办理支付手续后才变成现金或储蓄存款。准予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在办理支付手续后已不再具备住房公积金特有的属性, 也就不再属于住房公积金。

从当前关于协助执行单位应该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 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要求协助执行义务人在协助执行时改变执行财产性质的规定。但部分人民法院在执行住房公积金时, 把住房公积金简单地理解为普通存款, 要求公积金中心划拨等额的金钱来给付, 显然改变了住房公积金的财产属性。这就如同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登记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国债或有价证券时, 只能要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协助冻结、扣押、转移过户一样, 执行法院不能也不会要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根据国债或有价证券的面值用金钱或其他形式进行给付。

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的住房消费, 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只有在具备《条例》规定的提取条件, 经公积金中心审批后才能以现金形式提取并使用。但人民法院在执行住房公积金时, 很多并不是因为购建住房而产生的经济纠纷, 绝大部分被执行人也不符合《条例》规定的提取条件, 而执行法院又要求公积金中心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这样势必造成了强制执行与《条例》的冲突。由于部分基层人民法院和公积金中心在对住房公积金的财产属性和应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执行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的司法行为非常容易, 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虚构的债权债务关系, 骗取法院裁定强制执行提取住房公积金, 一些不法中介机构甚至把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住房公积金作为代办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一项中介业务来收取高额中介费用, 严重扰乱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秩序。

二、矫正住房公积金执行偏差必须准确把握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法律关系

要矫正当前强制执行住房公积金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与冲突, 只有在准确把握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法律关系和住房公积金法律属性的基础上, 才能根据不同的诉讼请求以及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具体情况正确适用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

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可以概述为:

1. 公积金中心是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登记管理机构

《条例》第13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 记载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情况。”第14条、第15条、第36条分别对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解散、破产和单位录用职工、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等情形下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变更登记、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转移、封存手续以及职工对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有异议的复核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 《条例》明确了公积金中心是职工住房公积金登记管理机构。

2. 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债权债务关系

《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公积金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归还, 第22条还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有效凭证”。为职工出具有效凭证, 目的就是将其与职工的债权债务关系加以确定。因此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存在事实上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 且属于附条件 (如购买住房等) 或附期限 (如退休等) 的债的法律关系。这种债只有在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具有《条例》第24条规定的情形时才能兑付。

当然, 公积金中心也是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的行政审批机构, 是职工与所在单位因住房公积金缴存引发争议的行政救济机构。

三、人民法院正确行使执行住房公积金的有效途径

《执行若干规定》第38条规定“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的, 人民法院有权裁定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措施。”这实际是规定了强制执行的顺序。法律文书确定给付金钱的, 首先应执行金钱;只有当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时, 人民法院才能裁定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如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进行执行。因此, 在已确认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后, 可以分情况按不同的执行措施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

1. 强制转移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财产权

如果在强制执行住房公积金的过程中能通过在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转移住房公积金的财产权属, 继续保持其长期性、互助性、专用性、保障性的法律属性, 执行结果就不会与《条例》产生冲突。

《婚姻法解释二》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共同所有的财产, 在离婚时, 应按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同时第15条规定“夫妻双方分割共同财产中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时, 协商不成或者按市价分配有困难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分配。”这些规定实质上是对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公积金按存储余额进行分配, 也就是为相互转移住房公积金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第24条也规定,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 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这其实也是住房公积金财产权转移的一种。因此, 住房公积金作为被执行人的一种特定财产权, 如果申请执行人表示同意, 可以采取转移住房公积金所有权的方法执行。

在具体案件执行中可分两种情况实施:一是在公积金中心已办理缴存登记、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申请执行人只要愿意,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财产权的转移手续。人民法院应按《民事诉讼法》第227条“在执行中, 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 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有关单位必须办理”的规定, 向公积金中心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公积金中心按法院通知要求办理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之间的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二是对没有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申请执行人, 也可按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 (建金管[2005]5号) 第一条“有条件的地方, 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规定, 先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 然后再申请法院转移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

2. 代位执行

对因住房消费类债权债务纠纷和已经具备《条例》规定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情形的被执行人, 申请执行人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 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 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 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 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的规定,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人民法院代位执行时, 应按《执行若干规定》第63条至69条的规定, 向公积金中心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公积金中心在履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而又不履行的, 执行法院有权裁定对其强制执行。

3. 冻结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法院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2

执行申请人:XXXXXXXX有限公司

住所地:XXXXXXXXXXXXXXX

法定代表人:XXX电话:XXXXXXXXXXX

被申请人: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住所地:XXXXXXXXXXXXXXX号

法定代表人:XXXXX电话:XXXXXXXXXXXXXX 申请事项:

1、请求强制执行(20XX)X民初字第XXXXXX号民事判决书即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货款XXXXXX元人民币,承担诉讼费XXXXX人民币,违约金以未付货款XXXXX元人民币,XXXXXX年XX月XX月至货款付清之日止,以上共计XXXXXX元人民币(至执行立案时)。

2、被申请人加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事实与理由:

执行申请人诉被申请人XXXX纠纷一案,XX年XXX月XXX日XXXXXX人民法院做出(XXXXX)XX民初字第XXXX号民事判决,确定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XXXXXX元人民币,承担诉讼费XXXXX元人民币,违约金以未付货款XXX元人民币,自20XX年XX月XX月至货款付清之日止,至执行立案时违约金XXXXX元人民币。现在该民事判决已经生效。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判决,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申请贵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此致

XXXXXX人民法院

恢复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3

申请人:库尔班·海比布,男,1971年3月8日出生,维吾尔族,大学学历,乌鲁木齐铁路局职工,居住本市新市区河南东路14号锦盛苑小区。

被申请执行人:周向军,男,1974年1月1日出生,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汉族,初中文化,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60户乡大梁村7队农民,住大梁村7-45号宅。申请事项:

恢复(2009)水刑初字第109号,附带民事诉讼案判决书的强制执行,被申请人应付款项为22086.88元,及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两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从2008年9月5日开始计算)。

事实和理由:

被告人周向军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库尔班·海比布经济损失款22086.88元,贵院主持调解其款项按月分为12个月支付,被申请人一直没有履行,至使贵院无法执行裁定,现我病情加重,生活困难,经多方得知,被申请人周向军有田地、房屋属于大梁村7-45宅并一直在驾驶亲哥的出租车新A-T0053(属出租一分公司),后驾驶李宝安的新AA6222汽车,刘敏的新A2M253汽车,其完全有能力支付判决书之款项,故由如上所请,望人民法院能依法强制执行为盼!此致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欠款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4

关键词:强制执行条件,执行览围,担保人责任,执行证书

强制执行效力有助于公证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促进公证工作的执行。而被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不仅是社会功能的最好展示,也是确保债权人权利的有利武器,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进而降低债权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债权债务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赋予强制执行公证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处理相关的债权债务问题。

一、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适用条件

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指的是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与国家赋予的权利,由当事人申请,公证机关对追偿债务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审查,确认其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一种文书。由此可知,债权人已通过公证的合法途径获取了执行依据———债权债务关系已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证机关应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审查追偿债款或物品的债权文书,在确认其符合强制执行条件后,可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

由《联合通知》相关规定可知,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应将给付货币、有价证券和物品等作为公证债权文书的合理标准;二是应明确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三是应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明确承诺;四是应确认双方当事人对债权文书有关内容无疑义。

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范围

《联合通知》第2条规定,债权文书的主要范围有:一是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二是借款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以及借用合同;三是还款协议;四是以给付赔偿金、赡养费、抚育费以及学费等为内容的协议;五是各种借据、欠单;六是其他债权文书。最典型的债务关系就是银行贷款,其借贷实体为货币,而债权文书又有抵押、质押合同等。通过对其范围分析可知,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范围不包括股权、知识产权和劳务债权等内容。债权人和债务人在签订合约时,双方在债权债务方面就产生了请求设定的约定,待合约正式生效,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就具在法律上得以正式确定。若债务人出现不履行的情况,抵押人可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代为清偿债务。因此抵押、质押合同也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但是,在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时,应正确处理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确保债权文书的有效施行。

三、担保人应承担的责任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若存在担保人,且该担保人也一同到公证机构办理该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公证,表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则该强制执行效力及于该担保人。所谓保证,指的是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债务时,按照相关约定,可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第三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独立民事主体。依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其中,一般保证是指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第三人应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指的是按照相关的合同或法律规定,当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或履行不当时,由债务人与第三人共同承担保证责任。因此,连带责任保证方式更为严格。比如在债务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方式时,应采用连带责任保证方式;在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责任范围或约定不明确时,第三人应承担全部债务责任。因此,在选用连带责任保证方式时,若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当,除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外,债权人还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在出具执行证书时,执行人应由债务人与担保人共同承担。但是,与连带责任保证不同,一般保证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第三人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四、债权文书的审查

当债务人对债权文书相关规定产生疑义时,公证机关应在审查原债权文书后,再决定是否签发执行证书。对于该方面的问题,《联合通知》也有规定,公正机关在审查时应注意:一是确实发生不履行或完全不履行事实;二是依据债权文书的相关规定,债务人是否已部分履行义务与责任;三是债务人对于履行义务是否存在疑义。若债务人表示无疑义后,则说明债务人接受了强制执行公证。通常当债权人提出申请时,多是因为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或履行部分债务。因此,在审查过程中,公证机关只需对债务人对其义务是否存在疑义进行再次确认就可以了。若债务人有疑义,则需提供有疑义的证据;若无疑义或者没有提供有疑义的证据,公证机关可直接签发执行证书。此外,即使执行证书已签发,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若债务人依然有疑义,为保障债务人的利益,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在这一审查过程中,只需审查原债权文书中债务人有无承诺接受强制执行的意思,就可做出判决。

五、执行证书的送达

在签发执行证书时,公证机关应将申请执行的期限、执行标的期限和被执行人等明确注写。应注意在签发证书前,若债务人已偿还部分债务,公证机关在签发执行证书中应将已履行的部分予以扣除。对于债务人因到期没有履行债务而出现滞纳金、违约金利息的,应将其列为执行标的。应注意只有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债务人出现没有履行债务的行为,债权人才可申请强制执行。因此,为减少债务人出现异议,公证机关应将执行证书及时送达给被执行人,提高债务人对执行期限与执行标的全面了解与掌握。

六、强制执行效力能够避免诉权的发生

在公证机关出具债权文书后,债权人就获得了强制执行效力的执行依据。双方当事人不能另起诉讼的条件有:一是该项文书不存在错误,二是法院裁定公证债权文书可以执行。此外,在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内,债权人若没有适时地向公证机关申请强制执行证书,则说明债权人已放弃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因此,债权人的权利已不具有法律效力,在申请执行期满后,债权人不得再提起民事诉讼。

七、目前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问题

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人可以拍卖、变卖或抵押财产折价的价款优先受偿,此规定同样适用于当事人约定的相关情形。据《物权法》第170条规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或发生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时,担保物权人依法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多数情况下,企业抵押贷款、商品房抵押贷款、企业质押贷款等有物的担保债权文书在公证债权文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只有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可向公证机构申请执行证书。显然,这与《物权法》的上述规定是存在冲突的。因此,应适当放宽对《公证法》第37条的解释。

总之,在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时,公证机关总会遇到多样化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债权文书又在解决债务关系问题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进行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应不断的进行研究探讨,进而更好的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锦双.论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若干法律问题[J].企业导报,2013,04:155-158.

[2]王硕萍.试述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其范围是否应包括担保债权[J].法制与社会,2014,05:86-87.

欠款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5

关键词: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强制执行;执行标的;执行程序

各人民法院与土地管理部门对国有划拨土地能否成为强制执行的标的、现行规则下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强制执行的程序如何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现有法律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也尚未统一且存在不合理之处。

一、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概述

(一)法律定位

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人通过行政划拨,赋予土地使用者,“在缴纳补贴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或无偿取得的”①土地使用权,划拨应出于公益目的。[1]目前我国法律对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定义的界定②,并没有指出其公益目的性。

(二)实际现状

我国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实际现状错综复杂,与其法律上应有的定位相去甚远。[2]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出让土地与划拨土地并存的局面在改革开放后才出现。同时,由于现行法律没有强调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公益目的且采概括性定义,新的划拨土地中充斥着大量经营性土地。[3]因此,现存划拨土地使用权包含了经营性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公益性划拨土地使用权。

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强制执行的实践情况

“强制执行是指国家机关依债权人的申请,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活动”。[4]纵观我国当前的执行实践,我国法院对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执行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有些法院认为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当事人责任财产或属于执行豁免的范围,对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不予执行或土地管理部门以此为由拒绝协助执行。

第二种是法院对划拨土地使用权既未被设定抵押,也不是因为执行地上建筑物、附着物而涉及执行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在经人民政府批准或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依法对其强制执行。或着土地管理部门以未经其同意或未经人民政府审批为由拒绝协助执行。

第三种是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已被抵押的,或其地上房屋已被抵押的,且抵押权人申请执行的,法院直接强制执行,土地管理部门予以协助执行。

第四种是法院经人民政府批准或土地管理部门同意,执行地上建筑物、附属物占用土地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

执行情况不同是因法院、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之间在两个基本问题的看法上存在争议:一个是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强制执行范围如何划定;另一个是现有规则下如何执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下文笔者将重点围绕这两个争议焦点问题展开探讨。

三、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强制执行的范围划定

(一)划拨土地使用权属于当事人责任财产

执行实践中,有些土地管理部门常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法院裁定转移土地使用权问题对最高法院[1997]18号函的复函》第四条(简称国土复函)以及《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第一条(简称破产批复)为由拒绝协助执行。

笔者认为,《国土复函》认定对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定性不正确。一方面,复函认为其“不属于当事人的自有财产”,不符合我国的物权理论。划拨土地使用权与出让土地使用权都是用益物权[5],仅是取得方式不同,我们不能因为划拨土地使用权取得的非完全对价性,就认为其不是当事人的责任财产。这在理论逻辑上是不严谨的。另一方面,其与《土地管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对土地使用权的法律保护相冲突。法院强制执行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须“补交”“土地出让金”,表明《土地管理法》与《暂行条例》对划拨土地使用权认定为使用权人财产的态度。根据法律效力位阶,《土地管理法》与《暂行条例》的效力远高于《国土复函》的效力,应采上位法。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不同的司法程序有不同的适用规则,未经合理论证,是不能直接运用其他司法程序中的规则的。《破产批复》虽然指出了划拨土地使用权是破产财产,但这是破产程序中适用的规则,批复在未经合理解释的情况下,不能强行将其扩大适用到强制执行程序中。因此,把划拨土地所有权全部排除在强制执行范围外,也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二)经营性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强制执行的标的

“执行标的是指执行行为所指向的、用以实现债权人实体请求权及法院收取相关费用的物、权益或行为”。[6]责任财产属于执行标的一种。[7]债务人所有的财产,除依法律规定不得对其执行或在性质上不适于强制执行的以外。通常情况下,公有物、公用物、禁止物、专属性权利等财产不能强制执行。[8]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当事人责任财产,但其公益性部分依其性质不适于强制执行,因为该部分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限制流转物,所以说只有经营性划拨土地使用权可强制执行。

经营性的判断,依笔者看来,根据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具有资本积累效果来把握。[9]我国现行《划拨土地目录》并未完全限定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公益性目的,不能作为完全的参照标准。

四、现有规则下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执行程序

(一)执行前置程序

1.财产审查工作

法院强制执行划拨土地适用权需要做好执行前的财产审查工作,审查其是否属于经营性划拨土地使用权,审查土地使用用权和房屋的相关财产状况,以明晰其进入强制执行的前置条件:

(1)经营性划拨土地使用权已被有效抵押的,或其对应土地上的房屋已被有效抵押的,法院可依据抵押权人的申请直接强制执行。一方面,最高法院和国土资源部在此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最高法《关于能否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折价抵偿给抵押权人问题的批复》规定办理了抵押登记的国有土地划拨使用权的,法院可直接强制执行。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此持赞同态度。另一方面,根据《担保法》和《暂行条例》的规定,“已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2)经营性划拨土地上的建筑物、附着物已纳入法院强制执行标的范围的,人民法院经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可强制执行该划拨土地使用权。其主要法律依据有二:其一是《国土复函》第四条的规定;其二是最高法院对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复函([2005]执他字第15号)可知,最高法认为,法院强制执行地上建筑物的,经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可强制执行相应的划拨土地使用权。③

(3)对于经营性划拨土地使用权未设立抵押的,也不是因为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抵押、处分导致法院执行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须经土地管理部门同意。

曾有部分学者和法院的执行人员提出,法院对经营性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可直接强制执行,无须经土地管理部门同意或人民政府批准。[10]这种观点并不妥当,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来看,太过于激进,不够审慎,且有扩大法院职权的嫌疑。因为我国法律法规赋予了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的利用类型进行规划的职权,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不可突破土地利用规划。另外,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依据我国法律受到限制,并非自由流通,法院在执行时更应该小心审慎。若法院可不经土地管理部门同意直接强制执行划拨土地使用权,将会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的絮乱。另外,由最高法[2005]执他字第十五号和《国土复函》等相关法律文件也可以推知,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须与国土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后,才可强制执行划拨土地使用权。

(4)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以经营性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债的合意时,其性质是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因此,法院执行前应审查其是否经过土地管理部门同意或人民政府批准,不能仅仅因为双方当事人已达成合意就予以执行。

2.沟通工作

法院要做好与土地管理部门执行前的沟通工作。一方面,就特定执行案件所涉及的特定土地使用权能否强制执行的问题需要进行协商;另一方面,就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问题需要进行配合,即因法院强制执行而处分划拨土地所有权的,法院应要求受让人遵守土地利用规划。

(二)执行协调程序

特定划拨土地使用权被法院强制执行后,在性质上转变为出让土地使用权。这就要求法院做好与人民政府或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另外,对于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的,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应严格根据《土地管理法条例》处理其使用权的转移。[11]笔者认为,法院可与土地管理部门协商相互分工负责,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拍卖,法院则负责对拍卖款的强制执行。土地管理部门可自行承办,也可授权下属单位承办或委托中介机构承办。

(三)执行后续程序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保障土地收益或土地出让金的补交,也就是对受让人附加《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五条的限制性规定。

五、结语

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强制执行,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诸多不合理及矛盾之处。这也导致了各地法院的实践情况错综复杂。为破解该执行难题,人民法院首先需要明确经营性国有划拨土地的执行条件;其次需要做好执行前财产审查工作及与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沟通工作;再次需要在执行中做好与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分工协调工作,最后还需保障执行后的案款先用于补交土地收益或土地出让金。

注释:

①《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2条作了相关规定。

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③参见武锋:《关于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几点思考》,载《房地产评估》,2004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梁慧星.陈华斌.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67.

[2]刘俊.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法律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01):147.

[3]杨沛川.论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2004(06):19.

[4]周建华.浅谈司法强制执行申请实务与工作流程[J].浙江国土资源,2013(04):11.

[5]刘诚.论划拨土地使用权[D].厦门:厦门大学,2008:18.

[6]谭秋桂.民事执行原理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211.

[7]肖建国.民事执行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97.

[8]卫芷言.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之规整[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3:79.

[9]李岩,周姣娇.划拨土地使用权强制执行问题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52.

[10]范向阳,尹宏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可执行性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9-11-27(006).

[11]王志.对划拨土地使用权执行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19: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学生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下一篇:大陆学生不愿赴台读书 原因:工作无太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