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

2024-07-09

扶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通用15篇)

扶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

强制执行申请书

执行申请人:XXX,女,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住XXXXX,身份证号:XXXXX。

被申请人:XXX,男,X年X月X日出生,汉族,住XXXXX,身份证号:XXXXX。

申请事项:

1、请求强制执行(XXX)X中刑一初字第25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即被申请人赔偿申请人扶养费XXXX元人民币及延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即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付的银行利息的双倍(自2011年7月28日至执行完毕当日)

2、被申请人承担本案执行费用。

事实与理由:

2011年6月28日XX中级人民法院做出(XXX)X中刑一初字第25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确定被申请人XXX酒后情绪失控,为泄愤故意杀害被害人XXX,手段残忍,情节恶劣,依法判决XXX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赔偿申请人XXX抚养费23456.67元,并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履行。现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已生效,但因被申请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家属拒不配合履行判决,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申请贵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此致

XX市中级人民法院

执行申请人:

年月日

附: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两份

扶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2

时效的法律意义

时效是个法律概念。所谓时效, 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制度体现出时间在法律上的效力, 它为许多法律部门所使用。我国刑法.民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对此都有明确规定。诉讼时效, 是指权利人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言之, 指权利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的有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权利人就丧失胜诉权, 即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也不再受司法保护。

与申请强制执行相关的时效规定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 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从法条字面上理解, 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即行政相对人在收到药品行政执法机关行政处罚决定书后15日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作出行政处罚的机关即可申请人们法院强制执行。但从药品监督行政执法的实践看, 这种理解未免有失偏颇。《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供除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 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的, 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届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除外。同时地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 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 行政相对人向作出行政处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时效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远远长于15日。

《行政诉讼法》地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或者依法强制执行。”为避免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与当事人行使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相冲突,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3月作出了《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 该《解释》第八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 应当自被执行人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 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人们法院不予受理”可见, 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 必须充分注意行政相对人享有的诉权期间, 只有在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处罚, 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时, 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时效的正确运用。

在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中, 一方面要注意在行政规定相对人享有诉讼权期间, 药监部门尚不享有司法请求的规定, 防止滥用强制执行申请权;同时也必须防止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 甚至在被执行人法定起诉期限届满后仍久拖不决, 失去司法请求权, 贻误战机。那么;如何正确掌握申请人民发法院强制执行的有效期限, 争取最佳的申请强制执行结果呢?笔者认为应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区别对待:

1行政相对人在收到行政处罚书决定后, 既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书送达当事人次日起三个月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时限内申请行政复议, 但复议决定做出后当事人在15日内未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复议决定送达当事人的次日起180日内向人民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 行政机关应当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生效后次日起180日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追索赡养费可申请先予执行 篇3

我年已七旬,年老体弱,但儿子却不承担赡养义务,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前不久,我又因病住院,为治病借了些钱,生活更陷入了困境之中。为此,我准备通过打官司的途径,要求有承担能力的儿子付给我赡养费,可是我现在身无分文,每日的生活费都靠其他亲友救济。所以,希望在法院判决前的生活费也能得到着落,不知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请予指点。

谢某

谢先生:

根据你目前情况,在提起诉讼的同时,可以申请法院裁定先予执行,要求你儿子在法院判决前先付给一定的赡养费。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急需,依法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义务的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二)追索劳动报酬的;(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同时,《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还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依照以上法律规定,你符合申请先予执行的条件,可以通过申请先予执行,解决好你目前的生活所需。

此外,你为追索赡养费需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应支付相应费用。但是你因经济拮据,难以承受,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抚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本 篇4

被申请人:c,男,××岁,×族,××省××县人,××县××厂工人,现住××县××路××号。

请求事项: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因增加抚养费一案业经××县人民法院于××年××月××日作出(19××)×字第××号民事判决,被申请人拒不遵照判决履行给付义务。为此,特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事实与理由:(应祥述,此略。)

为维护申请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6条第1款之规定,特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强制被申请人c每月继续给付申请人a子女抚养费××元。

此致

××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

法定代理人:

××年××月××日

附:××县人民法院(20222)×字第××号民事判决书1份。

相关文章推荐:

1.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本

2.借贷强制执行申请书

3.交通事故强制执行申请书

4.个人强制执行申请书

5.行政强制执行申请书范文3篇

6.怎样写强制执行申请书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5

申请执行人:

被执行人:

申请执行根据:

(**)民字第**号民事调解书

申请执行事项:

一、请求被执行人给付本息合计**元;

二、从*年*月*日起加倍支付迟延履行金;

三、诉讼费*元和申请执行费由被执行人承担。

申请执行理由:

**人民法院(**)泰民初字第**号民事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律义务,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因此要求法院强制执行,保护我的合法权益。

此致

**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

年月日

此致

泰安市泰山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6

申请人(单位):************,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该局局长)。

被申请人:***,男,汉族,1966年5月6日生,花名省平安县人,原平安县啤酒厂职工,住平安县东街89号。

请求事项:

1、请依法对平安县人民法院(2012)平行初字第*号行政判决书及八度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八中行终字第*号行政判决书予以强制执行,即立即对被申请人位于原平安县啤酒厂的非法建筑物予以强制拆除。

2、本案执行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事实和理由:

申请单位*****局与被申请人**因**行政处罚一案,业经平安县人民法院作出(2012)平行初字第3号行政判决书,判令被申请人于1997年在原啤酒厂所修建的建筑物属非法建筑,应予拆除。后因被申请人不服一审判决,向八度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八度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作出(2012)八中行终字第6号行政判决书,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平安县人民法院重审后作出(2012)平行初字第5号行政判决书。被申请人不服,向八度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1-

八度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2年7月18日公开开庭审理后作出(2012)八中行终字第7号终审行政判决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该判决现已生效,但被申请人仍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无奈,申请单位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4条、第236条之规定,对被申请人位于原平安县啤酒厂的非法建筑物予以强制拆除。

此致

八度县人民法院

申请单位:八度县***局

法定代表人:***

二〇一二年*月*日

附:

1、八度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八中行终字第7号裁决书复印件一份

浅谈强制执行公证的实务办理 篇7

一、认真审查是基础

(一) 对当事人身份的审查

一是对自然人的身份进行确认, 特别是债务人的身份, 防止其以虚假身份骗取借款。在核实人的身份与关系时, 应认真核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的信息。如发生不能确认的情况, 必要时可以到当事人居住地或其工作单位进行实地调查。二是对企业身份的审查, 在审查企业营业执照时, 应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核实, 防止与营业执照上记载的内容不符或主体不存在。

(二) 对当事人履约能力的审查

一是对出借方的资金来源进行审查。具体做法为要求出借方提供收入证明或资金来源证明, 若公证标的额较小, 如5万元以下, 只需提供收入证明, 如标的额较大, 则需提供资金来源证明。二是对借款方及担保方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审查, 如其确无实际还款和代偿能力, 则表明借款风险极大, 可以拒绝办理;此外, 若借款是用于赌博、诈骗等违法活动, 也可拒绝办理。

(三) 对借款合同的审查

首先对合同内容的严谨性进行审查, 防止因表述不明而产生争议。例如, 是“年息”还是“月息”, 是“收条”还是“借条”, 是“今借到”还是“今借”, 是“违约”还是“悔约”等都应明确。二是对合同内容所涉及的文字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例如, 对于收入证明, 应审查出具单位的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印章的有效性;而对于银行转账凭证, 可由银行协助核实。三是对合同中的借款利率进行审查。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 超出部分法律不予保护。四是对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查。主要是对双方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条件、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利息条款、违约事由、执行条件等条款予以审查。对不完整、不准确的内容及语句及时予以完善、变更。五是对合同生效的条件进行审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自提供借款时生效, 所以不能约定为“订立协议时”或者“公证后”生效。

二、严格办理公证

在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后, 才可正式受理公证。

(一) 要认真制作告知书及谈话笔录

例如, 对于诉讼时效、执行期限及抵押、质押相关登记手续的办理等可能涉及今后债权实现的事项, 应予以明确告知, 避免事实上的无法执行;而对于利息较高或者数额较大的合同, 可以分开做笔录以保障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二) 谨慎处理双方的约定

合同自由是有限制的, 对于明显违反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 或与法理明显不符的, 当事人应当修改。例如, 合同中约定借款方不能还款时, 抵押物直接归债权人所有的, 此约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办理公证时应建议当事人修改。

(三) 注意区别法律问题与司法政策、沟通协调问题

例如, 非金融企业间的直接借贷,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司法政策) 是不予支持的。又如, 关于抵押合同能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公证界的意见不一。有的认为, 抵押合同为债权合同, 因为债权合同属于债权文书, 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 所以抵押合同可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而有的却认为, 抵押合同是物权合同, 而物权合同不能赋予强制执行, 所以抵押合同不能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但如果对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观点或案例仔细研读, 就会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人民法院早有解释 (司法政策) , 公证员需要就此与人民法院沟通协调。此外, 对于构成非法集资罪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公布了相关的司法解释, 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该解释中对“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及人数、数额的认定方式, 公证员可以同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沟通, 主动报送信息, 在发现确有非法集资嫌疑时, 应当向政法委等部门报告, 以避免公证风险。

三、谨慎出具公证书

(一) 公证书的制作

公证书应载明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重要事项, 对双方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条件、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利息条款、执行条件、违约事由等条款予以列明。避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时, 因公证书表述不清而无法执行。

(二) 公证风险的提示与告知

公证员在办理强制执行公证时应当保持中立, 将此项公证业务中涉及的风险全面地告知当事人, 尤其应对借款方进行重点的风险提示与告知交流。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率的限制、借款担保、合同的生效、本金实际数额的确定、出具执行证书的条件及强制执行公证的法律效力等。除对合同涉及的风险进行提示告知外, 公证员还可根据对合同双方信息的详细了解, 提示双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只有在合同双方对相关法律知识及风险全面了解之后所达成的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意思表示才真实有效, 之后实现起来受到的阻力才最小。

参考文献

[1]吴存根, 吴剑平.破解公证债权文书在强制执行中的困惑[J].中国公证, 2010.3.

[2]肖文.关于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公证, 2010:11.

[3]付庆海.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法学, 2001.7.

[4]吴剑飞.强制执行公证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司法, 2009.3.

浅议扶养纠纷案件的谦抑执行 篇8

关键词:抚养纠纷案件;谦抑执行;执行效果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82-01

一、案情

近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法院通过谦抑执行的方式执结一起抚养纠纷案件。该案的执行历时近8个月,经过执行法官与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以及被执行人的父母多达7次谈话(包含两次组织各方当事人到一起协商),最终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和解,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撤销执行申请,该案依法终结。

原来,申请执行人小雪和被执行人晓军都是80后,双方于2012年2月14日登记结婚。婚后因双方年轻气盛,不善于经营家庭生活,最终在2013年7月,在两人的婚生子波波才2个月大时,双方就协议离婚,其中婚生子波波协议由小雪抚养。2013年9月,晓军将波波从小雪处带走,带至自己的父母家,由其父母抚养。小雪在两个多月后,将晓军诉至法院,要求婚生子波波由其抚养。法院经审理确认了上述事实,并作出判决,判决婚生子波波由小雪抚养。案件经二审维持原判。判决生效后,晓军未履行义务,小雪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收案后,执行法官对案件十分重视。在执行中,先依法向晓军发出责令履行指定行为通知书。随后,分别找小雪和晓军分别谈话,了解各自的请求及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经过法官耐心细致的工作,晓军终于打开心扉,向承办法官告知因为孩子从出生一直由自己的父母抚养,现在父母和孩子间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要想解决本案,最关键的是要给其父母做工作。而随后晓军的父母来到法院,告知法官,他们舍不得孩子,从四个多月带到至今,而且小雪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又一个人,由己方抚养孩子,也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希望能和小雪协商解决。执行法官随后多次给小雪做工作。最终,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小雪、晓军及晓军的父母坐在一起,最终协商婚生子波波仍由晓军的父母抚养,小雪可以随时探望孩子,也可在将来根据经济情况向晓军的父母支付一定的抚养费。小雪随即向法院申请撤销案件的执行申请。双方的纠纷得到圆满的解决。

二、分析

执行也可称强制执行,广义的执行可以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执行;狭义的仅指民事执行。民事执行是指国家执行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予以公力救济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人民法院是法定的民事执行机关。所谓谦抑执行,就是要求人民法院为了实现执行的目的,实现申请人债权或权益,在采取手段时必须要适度,必须符合理性,必须在目的和手段之间保持一定比例关系,或者要保持均衡。换言之,就是尽量采取和缓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和其他民事纠纷案件的执行相比,扶养纠纷案件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案件涉及人身性质,尤其是涉及到未成年人,执行方式上不能过于机械,即法院不能在执行中将孩子简单的强行抱走,来达到执行的目的。二、双方当事人往往积怨较深,处理不当,易引发两方家庭之间的其他矛盾。三、抚养纠纷案件往往与抚养费、探视权以及双方之间情感冲突等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具有复杂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363.7万对,粗离婚率为2.7‰,连续12年攀升。与之相应的,法院受理的各类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数也水涨船高,其中抚养纠纷的案件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有关抚养权纠纷的执行案件逐年增加。对于这类案件的执行应坚持“谦抑执行”,尽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措施

鉴于抚养权纠纷案件的特殊性,执行中尤其要注意执行方式方法,可以说谦抑执行方式特别适合抚养权纠纷案件。谦抑执行会涉及我国强制执行制度二重价值的冲突协调问题。“效率优先兼顾公正”是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抚养权纠纷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快速的将孩子强行交到申请执行人,势必造成执行的粗线条,容易激发当事人的矛盾。反之,过分的强调公正,会造成生效的法律文书难以执行,致使案件长期不能执结,甚至会错失案件执行的最佳机会。因此,具体到个案,执行法院应考虑采取最合适的措施,避免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

谦抑执行的理念应贯彻抚养权纠纷执行的全过程。首先,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应避免因执行而导致双方当事人矛盾激化,进而做出过激行为伤害到未成年人的成长。承办法官在思想上树立谦抑执行的观念,手段上要尽量平和。

其次,孩子的抚养权不仅仅是双方当事人还是双方家庭的事情,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尽可能采取说服教育等和缓的执行手段,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找出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订执行预案。

再次,要力促和解。在执行中,抚养权纠纷往往涉及抚养费、探视权以及双方之间情感冲突等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和解的过程中,对于这些问题,当事人双方另行约定的,应告知双方履行约定,如不履行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最后,对拒不履行义务的,慎用罚款、拘留等措施,避免激化矛盾,造成被执行人的家人将孩子隐藏进而导致执行不能的不利后果。

通过本案的最终顺利执行可以看出,抚养纠纷案件尽量采取谦抑执行原则,既符合法理又兼顾情理,又达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既有利于法院判决的圆满执行,又有利于化解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9

申请人: xxx,男,汉族,生于196x年5月20日,身份证号码:510221xxxxxxxxxx现住址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xx村xx组134号附1号,联系电话:xxxxxxxx(江禹洪律师转)。

被申请人1: xxx,男,汉族,生于1xx3年4月14日,身份证号码:5102xxxxxxxxxx,住重庆市渝北区花卉园xx路xx号3单元3—2,联系地址:重庆市江北区xxxxx xxxxxx,联系人:xx:

被申请人2:周x,女,汉族,生于xxxx年12月27日,身份证号码:5102271xxxxxxxxx,住重庆市渝北区xxxxx路38号3单元3—2,工作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铁xxxxxxxxxx,联系地址、联系人同上。

执行申请依据: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20xx)渝01xxx民初第xxxx号《民事判决书》。

执行请求:

1.请求强制二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劳务费xxxxx元及垫付的诉讼费7724元;

2.请求强制二被申请人支付资金占用利息,以xxxx0元为基数,从2016年5月5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标准计算,直至付清为止;

3.请求强制二被申请人支付因未按期履行给付金钱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3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的债务利息。

/ 2

4.本案执行费由二被申请人承担。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诉被申请人xxx,xxx民间劳务合同纠纷一案,已由贵院审理完结,并下达了(2016)渝0xx民初第xxxx0号《民事判决书》,(2016)渝0xx民初第xxxx0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二被申请人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申请人375000元人民币及垫付的诉讼费7724元,并以375000元为基数,从2016年5月5日起,按年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标准支付资金占用利息,直至付清为止;如未按期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3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的债务利息。

本案《民事判决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到期后,被申请人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支付义务,为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申请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此致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二〇一六年 月 日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0

息人口计生征告知字[]第号

申请执行人: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职务住址:被申请执行人:、住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被申请执行人因违反《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条、三十一条的规定,申请人于年月日作出息人口计生征决字[]第号《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决定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万仟佰拾元,并于年月日送达被申请执行人。现征收决定已发生法律效力,被申请人拒不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和《贵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六条之规定,特申请你院依法强制执行。

此致

息烽县人民法院

申请执行人:息烽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盖章)

法定代表人:(盖章)年月日 附:

1、申请书副本份,2、有关材料份页

强制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偏差与对策 篇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可执行的财产包括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以及执行财产豁免的范围。住房公积金属于缴存职工个人所有已在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中作了明确规定, 且住房公积金明显不属于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费用、更不是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 因此住房公积金财产权不属于执行财产豁免的范围。按现行法律法规, 住房公积金完全可以作为强制执行标的物。但为什么人民法院在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公积金中心) 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时会引发争议呢?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部分人民法院在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偏差, 不仅适用法律不当, 扩大了协助执行义务人的协助义务, 而且通过执行改变了住房公积金的财产属性, 其执行结果与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法规形成了冲突。

一、当前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与冲突

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 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先制作民事裁定书, 然后要求相关公积金中心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协助执行的法律依据基本上都为《民事诉讼法》第218条、第219条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执行若干规定》) 第36条。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

1. 适用法律不当, 错误指定协助执行的主体

《民事诉讼法》第218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人民法院有权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这一规定的协助义务人为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4条、第10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储蓄机构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批准, 各银行、信用合作社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以及邮政企业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储蓄机构的设置,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批准, 并申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而公积金中心是根据《条例》设立的直属城市人民政府、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 公积金中心的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是委托银行办理的, 显然不属于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 因而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18条适用的对象。

《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执行若干规定》第36条规定“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的收入尚未支取的, 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向该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由其协助扣留或提取”。这些规定的协助义务人为被执行人所在单位或为被执行人发放收入的单位, 公积金中心既不是被执行人所在单位也不为被执行人发放收入, 因此也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219条和《执行若干规定》第36条适用的对象。

2. 扩大了协助执行单位的协助义务, 住房公积金提取的行政审批权被忽视

审批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是公积金中心的职责之一。《条例》第25条规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 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准予提取的, 由受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因此, 审批住房公积金提取是《条例》赋予公积金中心独立行使的行政审批行为。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执行若干规定》中关于协助执行单位应该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规定, 都是要求协助执行义务人冻结、扣留、移交被执行人的金钱或财物以及转移被执行人的财产所有权, 没有要求协助义务人在协助执行时附加其他行为。人民法院执行住房公积金时要求公积金中心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实质上是要求公积金中心在协助执行时增加了审批住房公积金提取的行政行为, 这种擅自扩大协助执行义务的行为显然没有法律依据。

3. 把住房公积金等同于普通存款, 使执行住房公积金的司法行为变成“强制挪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

住房公积金是国家强制推行的由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各按职工工资一定比例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 具有长期性、互助性、专用性、保障性的性质和特点。它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存款, 只有在经过公积金中心审批, 准予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在办理支付手续后才变成现金或储蓄存款。准予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在办理支付手续后已不再具备住房公积金特有的属性, 也就不再属于住房公积金。

从当前关于协助执行单位应该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 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要求协助执行义务人在协助执行时改变执行财产性质的规定。但部分人民法院在执行住房公积金时, 把住房公积金简单地理解为普通存款, 要求公积金中心划拨等额的金钱来给付, 显然改变了住房公积金的财产属性。这就如同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登记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国债或有价证券时, 只能要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协助冻结、扣押、转移过户一样, 执行法院不能也不会要求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根据国债或有价证券的面值用金钱或其他形式进行给付。

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的住房消费, 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只有在具备《条例》规定的提取条件, 经公积金中心审批后才能以现金形式提取并使用。但人民法院在执行住房公积金时, 很多并不是因为购建住房而产生的经济纠纷, 绝大部分被执行人也不符合《条例》规定的提取条件, 而执行法院又要求公积金中心协助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这样势必造成了强制执行与《条例》的冲突。由于部分基层人民法院和公积金中心在对住房公积金的财产属性和应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执行提取、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存储余额的司法行为非常容易, 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虚构的债权债务关系, 骗取法院裁定强制执行提取住房公积金, 一些不法中介机构甚至把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住房公积金作为代办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一项中介业务来收取高额中介费用, 严重扰乱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秩序。

二、矫正住房公积金执行偏差必须准确把握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法律关系

要矫正当前强制执行住房公积金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与冲突, 只有在准确把握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的法律关系和住房公积金法律属性的基础上, 才能根据不同的诉讼请求以及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具体情况正确适用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

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可以概述为:

1. 公积金中心是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登记管理机构

《条例》第13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 记载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情况。”第14条、第15条、第36条分别对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解散、破产和单位录用职工、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等情形下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变更登记、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转移、封存手续以及职工对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有异议的复核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 《条例》明确了公积金中心是职工住房公积金登记管理机构。

2. 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债权债务关系

《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公积金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和归还, 第22条还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有效凭证”。为职工出具有效凭证, 目的就是将其与职工的债权债务关系加以确定。因此公积金中心与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存在事实上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 且属于附条件 (如购买住房等) 或附期限 (如退休等) 的债的法律关系。这种债只有在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具有《条例》第24条规定的情形时才能兑付。

当然, 公积金中心也是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的行政审批机构, 是职工与所在单位因住房公积金缴存引发争议的行政救济机构。

三、人民法院正确行使执行住房公积金的有效途径

《执行若干规定》第38条规定“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的, 人民法院有权裁定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措施。”这实际是规定了强制执行的顺序。法律文书确定给付金钱的, 首先应执行金钱;只有当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时, 人民法院才能裁定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如动产、不动产及其他财产权进行执行。因此, 在已确认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后, 可以分情况按不同的执行措施强制执行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

1. 强制转移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财产权

如果在强制执行住房公积金的过程中能通过在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转移住房公积金的财产权属, 继续保持其长期性、互助性、专用性、保障性的法律属性, 执行结果就不会与《条例》产生冲突。

《婚姻法解释二》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公积金属于共同所有的财产, 在离婚时, 应按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同时第15条规定“夫妻双方分割共同财产中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以及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时, 协商不成或者按市价分配有困难的,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数量按比例分配。”这些规定实质上是对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公积金按存储余额进行分配, 也就是为相互转移住房公积金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第24条也规定,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 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这其实也是住房公积金财产权转移的一种。因此, 住房公积金作为被执行人的一种特定财产权, 如果申请执行人表示同意, 可以采取转移住房公积金所有权的方法执行。

在具体案件执行中可分两种情况实施:一是在公积金中心已办理缴存登记、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申请执行人只要愿意,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财产权的转移手续。人民法院应按《民事诉讼法》第227条“在执行中, 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 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有关单位必须办理”的规定, 向公积金中心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公积金中心按法院通知要求办理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之间的住房公积金转移手续。二是对没有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设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申请执行人, 也可按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 (建金管[2005]5号) 第一条“有条件的地方, 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规定, 先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 然后再申请法院转移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

2. 代位执行

对因住房消费类债权债务纠纷和已经具备《条例》规定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存储余额情形的被执行人, 申请执行人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0条“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 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 人民法院可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 通知该第三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在通知指定的期限内不履行的, 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的规定,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人民法院代位执行时, 应按《执行若干规定》第63条至69条的规定, 向公积金中心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公积金中心在履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而又不履行的, 执行法院有权裁定对其强制执行。

3. 冻结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

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2

地址:

法定代表人:职务:

委托代理人: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职务:

请求事项: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因纠纷一案,经市人民法院(20xx)朝经初字第号民事判决书,判决被申请人给付申请人货款人民币元二。但被申请人至今拒不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特申请你院依法予以强制执行。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签定协议书,协议约定,被申请人作为申请人在北京西部区域内的分销商负责申请人的销售。6月至11月期间,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提供了价值人民币万元的洗涤用品,被申请人收货后于1月9日、17日、18日退给申请人元的货物,12月2日,被申请人支付货款五万元。另外,申请人向被申请人返利六万七千六百零一元九角四分、支付被申请人代垫陈列费三万八千八百三十元、扣除残损七万六千一百三十元三角七分,被申请人实欠申请人货款二十一万五千八百一十四元二角五分。故申请人起诉至你院,经你院判决:被申请人给付申请人货款人民币二十一万五千八百一十四元二角五分。但被申请人至今拒不执行。

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提出上述请求,请予以支持。

此致

申请人:

xxxx年xx月xx日

扶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3

关键词:强制执行条件,执行览围,担保人责任,执行证书

强制执行效力有助于公证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促进公证工作的执行。而被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不仅是社会功能的最好展示,也是确保债权人权利的有利武器,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进而降低债权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债权债务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对赋予强制执行公证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处理相关的债权债务问题。

一、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适用条件

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指的是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与国家赋予的权利,由当事人申请,公证机关对追偿债务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审查,确认其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一种文书。由此可知,债权人已通过公证的合法途径获取了执行依据———债权债务关系已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证机关应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审查追偿债款或物品的债权文书,在确认其符合强制执行条件后,可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

由《联合通知》相关规定可知,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应将给付货币、有价证券和物品等作为公证债权文书的合理标准;二是应明确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三是应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明确承诺;四是应确认双方当事人对债权文书有关内容无疑义。

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范围

《联合通知》第2条规定,债权文书的主要范围有:一是赊欠货物的债权文书;二是借款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以及借用合同;三是还款协议;四是以给付赔偿金、赡养费、抚育费以及学费等为内容的协议;五是各种借据、欠单;六是其他债权文书。最典型的债务关系就是银行贷款,其借贷实体为货币,而债权文书又有抵押、质押合同等。通过对其范围分析可知,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范围不包括股权、知识产权和劳务债权等内容。债权人和债务人在签订合约时,双方在债权债务方面就产生了请求设定的约定,待合约正式生效,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就具在法律上得以正式确定。若债务人出现不履行的情况,抵押人可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代为清偿债务。因此抵押、质押合同也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但是,在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时,应正确处理担保人的责任问题,以确保债权文书的有效施行。

三、担保人应承担的责任

在债权债务关系中若存在担保人,且该担保人也一同到公证机构办理该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公证,表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的承诺,则该强制执行效力及于该担保人。所谓保证,指的是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债务时,按照相关约定,可由第三人履行债务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第三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独立民事主体。依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其中,一般保证是指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第三人应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指的是按照相关的合同或法律规定,当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或履行不当时,由债务人与第三人共同承担保证责任。因此,连带责任保证方式更为严格。比如在债务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方式时,应采用连带责任保证方式;在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责任范围或约定不明确时,第三人应承担全部债务责任。因此,在选用连带责任保证方式时,若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当,除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外,债权人还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在出具执行证书时,执行人应由债务人与担保人共同承担。但是,与连带责任保证不同,一般保证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第三人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四、债权文书的审查

当债务人对债权文书相关规定产生疑义时,公证机关应在审查原债权文书后,再决定是否签发执行证书。对于该方面的问题,《联合通知》也有规定,公正机关在审查时应注意:一是确实发生不履行或完全不履行事实;二是依据债权文书的相关规定,债务人是否已部分履行义务与责任;三是债务人对于履行义务是否存在疑义。若债务人表示无疑义后,则说明债务人接受了强制执行公证。通常当债权人提出申请时,多是因为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或履行部分债务。因此,在审查过程中,公证机关只需对债务人对其义务是否存在疑义进行再次确认就可以了。若债务人有疑义,则需提供有疑义的证据;若无疑义或者没有提供有疑义的证据,公证机关可直接签发执行证书。此外,即使执行证书已签发,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若债务人依然有疑义,为保障债务人的利益,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在这一审查过程中,只需审查原债权文书中债务人有无承诺接受强制执行的意思,就可做出判决。

五、执行证书的送达

在签发执行证书时,公证机关应将申请执行的期限、执行标的期限和被执行人等明确注写。应注意在签发证书前,若债务人已偿还部分债务,公证机关在签发执行证书中应将已履行的部分予以扣除。对于债务人因到期没有履行债务而出现滞纳金、违约金利息的,应将其列为执行标的。应注意只有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债务人出现没有履行债务的行为,债权人才可申请强制执行。因此,为减少债务人出现异议,公证机关应将执行证书及时送达给被执行人,提高债务人对执行期限与执行标的全面了解与掌握。

六、强制执行效力能够避免诉权的发生

在公证机关出具债权文书后,债权人就获得了强制执行效力的执行依据。双方当事人不能另起诉讼的条件有:一是该项文书不存在错误,二是法院裁定公证债权文书可以执行。此外,在法定申请执行期限内,债权人若没有适时地向公证机关申请强制执行证书,则说明债权人已放弃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因此,债权人的权利已不具有法律效力,在申请执行期满后,债权人不得再提起民事诉讼。

七、目前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问题

据《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人可以拍卖、变卖或抵押财产折价的价款优先受偿,此规定同样适用于当事人约定的相关情形。据《物权法》第170条规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或发生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时,担保物权人依法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多数情况下,企业抵押贷款、商品房抵押贷款、企业质押贷款等有物的担保债权文书在公证债权文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只有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可向公证机构申请执行证书。显然,这与《物权法》的上述规定是存在冲突的。因此,应适当放宽对《公证法》第37条的解释。

总之,在办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时,公证机关总会遇到多样化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债权文书又在解决债务关系问题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进行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应不断的进行研究探讨,进而更好的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锦双.论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若干法律问题[J].企业导报,2013,04:155-158.

[2]王硕萍.试述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其范围是否应包括担保债权[J].法制与社会,2014,05:86-87.

恢复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4

申请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行

住所地:芒市目瑙纵歌路号

负责人:,系该分行行长

被申请人:云南开发有限公司

住所地:芒市法帕

法定代表人:,系该公司经理

申请事项:

请求恢复执行贵院做出的(2012)德民二初字第18号民事判决书。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贵院已于2012年9月依法做出生效判决。在申请人向贵院申请执行期间,被申请人以其资金短缺为由申请将本案延长执行至2013年6月30日执行。贵院为此做出民事裁定书裁定中止执行(2012)德民二初字第18号民事判决书,现被申请人申请中止的期限已届满。故申请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特向贵院申请恢复强制执行。此致

德宏州中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扶养费强制执行申请书 篇15

关键词: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法律救济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界定

自1986年杨雪萍女士在《亟须制定行政强制执行法》一文中最早提出行政强制执行这一概念以来, [1]学者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和讨论, 至今仍是观点不一, 众说纷纭。但根据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模式不同, 大体上可以把其概念归为两派。其中一派代表的观点有:“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时, 由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采取强制的手段, 迫使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行为。”[2]“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 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3]《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行政强制执行, 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可见, 上述定义都主张行政机关和法院均可作为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另一派代表的观点有:“行政强制执行是指个人、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行政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4]“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 有关行政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迫使行政相对方履行义务或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执行行为。”[5]这些学者是以行政机关作为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来定义的。笔者也是从后者出发, 认为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概念包括下面几层含义:1.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法律规定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主体;2.行政强制执行发动的前提, 一般为被执行的生效的行政决定 (基础行为) 已具有“不可争议性”或称“法律上的形式确定性”, 而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该决定中的义务;3.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使得相对人负有的行政处理决定所确定的义务得到履行或达到与义务履行相同状态, 即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4.行政强制执行要依法进行,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的取向分析

(一)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的现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6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的规定,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7条“法律、法规没有赋予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的,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法律、法规规定既可以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的补充规定, 可以看出, 当前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采取的是行政机关和法院并存的双轨模式。这种模式在《行政强制法》中得到明确, 依该法规定, 可将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特征概括为: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行政机关由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 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作为强制执行的请求者, 由法院确认并强制执行。

然而, 上述行政机关自身强制执行和申请法院司法强制执行的双轨制并未在行政法学界得到一致首肯, 行政机关和法院在强制执行体制中的地位谁主谁辅也存在异议 (例如:是行政主体主导模式还是司法主体主导模式)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 应实行建立相对独立的行政执行机构实施强制执行行为的体制, 即由行政机关作为单一执行主体。笔者也赞同改革现行的双轨制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 建构单一主体模式。

(二)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的建构

1. 确立以行政机关为行政强制执行唯一主体模式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用一个“乱”字概括。首先是大量行政机关可以作为执行主体,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 往往一般性法律规范性文件甚至于非法律规范文件都赋予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 如税务、质监、公安、海关等, 各部门手段不一、程序不一;其次是人民法院;再次, 一些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也可实施强制执行。笔者认为, 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实践来看,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都应当排除法院, 而将行政机关设置为唯一的执行主体。原因之一, 由行政机关作为唯一执行主体体现了行政强制执行的行政性, 实属法理选择。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强制的具体类型, 行使的是行政权, 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而不可能是法院。若由法院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进行行政强制执行, 试问, 作为委托方的行政机关无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权呢?还是因为属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呢?答案是显然的。可见, 行政机关委托法院强制执行缺乏法理基础。其二, 排除法院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资格, 可以避免产生因执行主体的不同而导致的执行权划分不清的问题, 也有利于厘清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 避免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不恰当替代与干预。其三, 选择以行政机关为唯一执行主体的模式, 体现了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特征, 更利于实现和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借助于在行政强制执行过程中合法合理的执行程序又保障了公平的实现, 使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得到有机统一。尽管法院作为执行主体也能实现公平但却难以体现效率, 有时由于法院与行政机关关于执行权限的分配问题导致难以执行, 最终连公平都无法实现。最后, 选择以行政机关为执行主体的模式反映了我国以行政行为作为行政法理论精髓的这一传统。

2. 以行政机关为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的具体设计

尽管《行政强制法》确认了由法院与行政机关共享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双轨制主体模式, 但由于上述原因, 笔者坚持认为, 应排除法院的行政强制执行, 探索一条既能实现行政管理目的又能切实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 符合我国国情的路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立法例, 例如:德国自17、18世纪至今一直是由行政机关自身实施强制执行 (除不动产为执行标的的由法院执行外) ;奥地利《行政强制执行法通则》规定, 行政强制执行原则上由行政机关行使, 具体由县级国家行政官署负责强制执行, 并明确了行政强制执行的范围。[6]立法时可参照《行政许可法》关于行政许可实施机关的规定。具体模式设计如下: (1) 行政强制执行由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在法定授权范围内, 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3)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4) 经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可以设立专门的行政执行机关, 该机关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执行技术的人员组成, 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名义专司行政强制执行。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救济

行政强制执行是一种给行政相对人权益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 其体现的公权力的强制性比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尤为突出。我国《行政强制法》虽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中对于实施行政强制的违法情形以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但却没有明确赋予行政相对人寻求救济的法律途径。笔者认为, 行政强制执行应构建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相结合的救济制度, 以切实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一) 申诉

《宪法》第41条规定,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公民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行为有向作出强制执行决定的机关或其监督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 这是宪法赋予相对人的基本权利。接受申诉申请的机关应受理申请并认真复核, 认为申诉合理的, 应依法作出撤销或变更强制执行的决定, 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 应当给予国家赔偿。

(二)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第6条关于行政复议范围的规定, 尽管没有明确列举行政强制执行属于可以提请复议的事项, 但笔者认为从立法本意来看, 该条“ (二)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规定应该适用于行政强制执行。再者, 该条“ (十一) 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的概括式规定, 也使得相对人不服行政强制执行这一具体行政行为, 有权依法向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认真审查被申请的行政强制执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并依法作出复议决定。

(三) 行政诉讼

司法救济是保障公民、法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最后一条法定途径。如果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而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可以说行政强制救济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但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对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 与《行政复议法》一样, 也没有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该条“ (二) 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规定, 笔者认为也应理解为适用于行政强制执行案件。正因为立法没有规范这一行为, 导致在学界对于该行为是否可以提起复议或诉讼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 行政强制执行不过是将已生效的行政处理决定中的内容付诸实施, 未给相对人设定新的权利和义务内容, 所以不可诉。但笔者认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已是没有疑议, 再加上该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有一系列可以划分的步骤, 如督促催告、制作和送达强制执行决定书、强制执行等, 假若在这些环节中给相对人造成合法权益损害且不可诉, 相对人的权益将如何得到保障呢?所以, 相对人不服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 有权依法以行政强制执行主体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 行政赔偿

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强制执行过程中, 因其违法或不当的行为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法向造成损害的机关请求国家赔偿。

《行政强制法》的颁布与施行,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为, 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但在实践中违法实施行政强制的现象屡有发生, 只有更加完善行政强制体制, 落实行政强制制度, 才能真正合法公平公正地行使行政职权, 进而推动行政法治。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胡建淼.行政强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97.

[2]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7.

[3]胡锦光, 刘飞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96.

[4]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198页.

[5]崔卓兰.行政法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251.

上一篇:授课的邀请函下一篇:15机电1班班规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