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拼音

2024-06-16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拼音(精选6篇)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拼音 篇1

Shén guī suī shòu ,yóu yu jìng shí.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Téng shé chéng wù,zhōng wéi t huī.

滕蛇乘雾终为土灰。

Lo jì fú lì,zhì zaì qiān l.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Yíng suō zhī qī,bú dàn zài tiān.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yng yí zhī fú,kê dé yng nián.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xìng shèn zhì zaī,gē y yng zhì.幸甚至宰,歌以咏志。

《龟虽寿》注释

1.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螣音同“腾”

5.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

6.已:停止。

7.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11.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龟虽寿原文赏析与注释翻译 篇2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龟虽寿(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该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3.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4.“螣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腾云驾雾。螣音同“腾”

5.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

6.已:停止。

7.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8.盈缩:原指人的寿星的长短变化,现指人寿命的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9.但:仅,只。

10.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11.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12.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的,讲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龟虽寿》教学实录 篇3

《龟虽寿》是我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诗作,对曹操的诗歌学生并不陌生,上学期就曾经学过他的《观沧海》。对这首诗歌,学生借助书本上的注释应该完全能读通能理解好,一则我们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好,另外单纯从字面上来解读也确实很简单,但曹操的诗歌如果深入地体味,那可以咀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我的角度来说,曹操是我最喜欢的古代作家之一,而且当时在学习《观沧海》时我就非常详尽地介绍了曹操其人,其诗歌在中国文学的杰出地位,其大体的诗歌风格等,如果本堂课再来炒一下陈旧的知识,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也不能从课堂中多有获益。

因此我考虑从另外的角度、以全新的方法来进行本课的教学。

设计理念:

怎么上这堂课?我想到了学校在初二阶段开展得轰轰烈烈的研究性学习,初一的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开展这一工作,但参与观摩了初二年级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课题的选择、开题报告会等,对研究性学习也很感兴趣,心向往之。我就设想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打消“研究”的神秘感,感受“研究”“发现”的乐趣,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也为以后正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的认识。

这样的考虑也具备一些前提条件:首先就是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良好氛围,初一学生一直耳濡目染,对研究性学习也是跃跃欲试;其次,我校的校园网络设施较好,加上学生中的有不少电脑高手,上网检索、PowerPoint幻灯制作、演示都非常容易上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利用每天的晚读课时间,将毛泽东诗词全部介绍给了学生,并且学生都能背诵,而我设想中的研究重点正是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风格比较研究。最后,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改革、实验、操作,我是个新手,我也想通过这样的尝试将平时学习的一些理论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老实说,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尝试心中还是有点底的,我从来不小看学生的能力。我还想:只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初步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哪怕失败了也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教训,那这样的尝试实验就是有意义的。我更深信“下个世纪,受教育着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彼得?克莱恩《每日天才》中早就说过:“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律时,他们学得。”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再现诗歌的动人情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2.深入研读,比较阅读,探讨曹操诗歌与毛泽东诗词的异同。

教学过程:

1.入题: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2.(幻灯展示书法作品《龟虽寿》,学生欣赏)

高声示范朗读诗歌;再全体学生齐读,要求投入情感,读准节奏。

3.教师:去年我们学过了一首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有同学能背诵吗?(请一学生背诵)

提问:这首诗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情感呢?

回答、明确:表达了作者统一天下,吞吐日月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4.一学生小组简介曹操其人其作:(这一环节由学生课后通过网上及图书馆的资料查询,用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曹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重要特点。钟嵘《诗品》谓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我们看到的幻灯片上的曹操是一副帝王之像,说实话和我们脑海中的曹操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我的头脑中曹操应该是个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慷慨悲歌的曹操,因为他一生都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抱负。

[解析:学生能够分析到这么多,其实可以说对诗歌主题思想已经完全理解了,特别是对曹操形象的认识很有意思,也很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

5.全体学生再次高声朗读全诗。

研究文章主题的小组上台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首先把握了本首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四句话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人生,他想让自己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

中间四句:写诗时诗人已经53岁,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但仍然有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不会消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息。

后四句回到了一种哲理的思辩。虽然人总是要死的,但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不能全凭上天安排,如果善于保养身心,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揭示主题: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解析:依靠网络资源和每个人手头可能都会有的这样那样的参考资料,得到这些分析难度并不大,但这一研究小组在语言的组织和任务的分工上还是很花了一番工夫,动了一些脑筋的。]

6.再次高声朗读。

7.教师讲解:读曹操的诗歌,不但可以体会他悲凉苍茫的风格,还可体会他直抒胸臆,博大雄伟的特点。我们这学期给大家介绍了毛泽东的诗词,大家都能很好地背诵,很多同学觉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有很多可比之处,因此他们做了一些研究,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满江红?和郭沫若》《清平乐?六盘山》等毛泽东手书的书法作品幻灯片,大家或朗诵或背诵,初步感受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A.教师:有同学认为毛泽东和曹操诗歌风格上有很多的相似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

景白云小组上台交流研究成果。

B.教师: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曹操给人的印象总是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但毛泽东在生活中却对曹操其人和其诗歌推崇倍至。

糜天衢小组上台交流:《毛泽东生活中的曹操》

C.教师:还有同学在比较两人的作品时发现毛泽东就有一首诗歌直接点评了曹操并在文章中运用到了曹操的诗句。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发现。

周阳阳小组交流他们的发现: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对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抒怀,发表了感慨,可以感受到他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还是褒扬得多一些,也可从这首词当中感受到曹操诗歌的那中慷慨悲壮。

D.教师:刚才看到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大家都惊呼起来,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你们能从毛泽东的书法上看出毛泽东可能有的诗词风格吗

许铭炜小组交流研究成果。

E.周春梅小组上台谈如何对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歌进行朗读处理。

[解析:因为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多,因此我略掉了很多他们的研究成果,但学生在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才能每每令我感佩不已,学生们谈到的很多知识是教师所第一次听到,其中当然有一些现成的资料,但都带上了他们自己的思考,很多研究成果我认为他们完全是在较好地把握了两位诗人的诗词风格的基础上做出的,此诚可喜可贺]

龟虽寿教学反思 篇4

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课前准备:上网搜查曹操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曹操的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曹操的《龟虽寿》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

二、学生展示课前搜查到的.曹操生平及写作背景:

明确: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迁顿丘令。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凯旋归来,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一组诗。当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而又任重道远,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虽然他时值暮年,还是老当益壮、壮志雄心。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

三、诵读诗歌

1、初读,读准字词和节奏

2、再读,感受作者的心情

提示:作者虽已人到暮年,但一心统一天下,野心勃勃,踌躇满志。怎样读才能将诗人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3、范读,优秀学生范读,并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四、理解诗歌

根据注释谈谈诗歌大意。

五、赏析诗歌

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教师作点拨: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2、哪些诗句最能引起你的感慨和共鸣?为什么?

五、齐读诗歌,概括主旨: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人们应不断积极进取、建立功业。表现了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六、背诵大比拼(检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背诵情况)。

六、拓展思考:

提示:这首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你能列举出哪些深受曹操精神影响的英雄志士?并说说理由。

1、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有关英雄志士。

短歌行、龟虽寿、白马篇赏析 篇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面对着美酒与歌舞慨叹,人生是多么短暂。

人生好比晨露,转瞬即逝,为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而苦恼。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饮酒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指贤才),你们令我思慕悠长。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沉思吟咏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明月喻贤才),什么时候才可以得到.我心中的忧愁哟,没有停顿过。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很多圈没有停顿,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

归向我。

【点评】

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功业未就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而苦恼,暗示要抓紧时间建立功业。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全诗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引用了一些典故,寓理于情,以情感人。语言质朴自然,立意深远,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诚如钟嵘《诗品》所说:“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本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白马篇(1)

曹植

白马饰金羁(2),连翩(3)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4)。少小去乡邑(5),扬声(6)沙漠垂。宿昔秉良弓(7),楛矢何参差(8)。

控弦破左的(9),右发摧月支(10)。仰手接飞猱(11),俯身散马蹄(12)。狡捷过猴猿(13),勇剽若豹螭(14)。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15)。羽檄从北来(16),厉马登高堤(17)。长驱蹈匈奴(18),左顾陵鲜卑(19)。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20)?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21),不得中顾私(22)。捐躯赴国难(23),视死忽如归(24)。

【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2)羁:马笼头。

(3)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4)幽并:古代两个州名。幽州,今河北北部一带。并州,今山西、陕西北部一带。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疆。(7)宿昔:向来。秉:持。(8)楛(hù):树木名,可制作箭杆。

(9)控弦:拉弓。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的:箭靶。(10)摧:射穿。月支:又名素支,一种箭靶。

(11)接:迎射飞驰而来的东西。猱(náo):猿类动物,善攀树木,动作敏捷。(12)散:射碎。马蹄:一种箭靶。(13)狡捷:灵活敏捷。

(14)剽(piāo):行动轻捷。螭(chī):相传为一种似龙的凶猛动物,能攀树木,动作轻捷。

(15)虏骑(jì):指鲜卑、匈奴的骑兵。一作“胡虏”。数(shuî):屡次。迁移:指流动骚扰。

(16)羽檄(xí):紧急征召的文书。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

(17)厉马:策马疾驰。

(18)蹈:奔赴。匈奴: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19)左顾:回看。陵:击溃。鲜卑: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20)怀:顾惜。

(21)在:一作“编”。籍:簿籍,指登记人名的册子。(22)中顾私:中:心中。顾:顾及,考虑。心中考虑私事。(23)捐躯:献身。(24)忽:轻忽。

【译文】

白马装饰上金色的羁头,马儿急速向西北飞驰;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便远离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扬名在边陲。向来楛木箭和强弓不离身,箭桶里箭很多,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左右射击,一箭箭都射中目标.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

俯身就能射碎箭靶.比树上的猿类还敏捷,比林中的豹螭更勇悍轻捷;

听说边境告急,虏骑多次骚扰我们,征召的檄文从北方来,游侠儿策马登上高坡;

长驱直入打败匈奴,再回师向西攻打,击溃鲜卑。

我们既置身流血的事业,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字被记在壮士名册中,不能顾及私人!

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我们视死如归!

【点评】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早期的代表作品,堪称英雄少年的“理想之歌”。

诗人从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角度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大量铺陈的笔法,综合运用比喻、对偶、借代、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结构上层层铺叙(名望高、武艺高、功劳高、品德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人的爱国壮士的形象。“诗言志,歌咏言”,这是诗人心声的坦露,也是作者壮志的表达。全诗笼罩着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豪迈气氛。

拓展:

龟虽寿

曹操

神龟(1)虽寿,犹有竟时。腾蛇(2)乘雾,终为土灰。老骥(3)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4),壮心不已。盈缩(5)之期,不但(6)在天; 养怡(7)之福,可得永(8)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9)。

【注释】

(1)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尽,完。(2)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3)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4)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5)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6)但:仅,只。(7)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8)永:长久。

(9)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了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点评】

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首诗。这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开篇四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托物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老骥伏枥”以下四句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盈缩之期”四句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天命所决定的,还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质上的保养,又有适当的精神调养,那就可以自己调养好身心,益寿延年。诗人在此好像讲养生之道,其实另有哲理,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这表达了一种不服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篇6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古诗,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原文的翻译。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带拼音以供大家阅读。

《观沧海》原文:

guān cāng hǎi

观 沧海

cáo cāo

曹操

dōng lín jié shí,yǐ guān cāng hǎi。

东 临 碣 石,以 观

沧 海。

shuǐ hé dàn dàn,shān dǎo sǒng zhì。

水 何 澹 澹,山 岛

竦 峙。

shù mù cóng shēng,bǎi cǎo fēng mào。

树 木 丛 生,百 草

丰 茂。

qiū fēng xiāo sè,hóng bō yǒng qǐ。

萧 瑟,洪 波 涌 起。

rì yuè zhī xíng,ruò chū qí zhōng;

日 月 之

行,若 出 其

中;

xīng hàn càn làn,ruò chū qí lǐ。

星 汉 灿 烂,若 出 其 里。

xìng shèn zhì zāi,gē yǐ yǒng zhì。

甚 至 哉,歌 以 咏 志。

《观沧海》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观沧海》赏析: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这是很精当的。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和乐时加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看了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带拼音的人还看:

1.观沧海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上一篇:白朗县教育局学前教育工作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错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