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

2024-10-30

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精选6篇)

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 篇1

肖复兴《我教儿子学作文》

摘要与概述

一、兴趣是把钥匙

1.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孩子识字同步。

2.学生识字不多时,可借助录音机(现在可以是复读机、电脑),让孩子说话。3.要把写作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有兴趣。

二、学走路第一步

1.写作文,不能把事情从头到尾都写,要写最有用的,也就是你印象最深的,最难忘的。2.对于孩子,感性永远重要于理性,要明白必须多实践。3.最初的练习,大人必须帮孩子一把。4.只有说明白了,才会写清楚。

5.孩子最初写作文,要简单,一多就乱。

三、写自己有意思的

1.作文起步,关键使训练孩子懂得作文是有的可写的,就写自己最有意思的事情。

四、珍惜第一次

1.第一次总是难忘的。让孩子抓住他人生第一次的体验来写作文,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

2.别让孩子轻易放过人生难得的第一次。

3.让孩子写出第一次感受的独特性,是作文成败的关键。4.所有的独特性都融于具体性之中。

五、联想是作文的一个帮手

1.光是看到了,还不够,还要再深一步联想一下。

六、爱好是作文的另一个帮手

1.要让孩子喜欢作文,一定要和孩子的爱好联系起来。

七、小动物是作文的有一个帮手

1.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小动物,孩子在和比他还要弱小的小动物的接触过程中,常常能够表现出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另一种态度。

2.没有情感,没有交流,作文就无从写起。

3.孩子在最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写与小动物的交流,要比写和人的交流容易得多。4.要写好作文,就必须时时常常做有心人,比别人多一双眼镜和一颗心。

八、模仿是必要的

1.模仿是必要的基本功训练,是作文必须经过的一级台阶。

2.关键是大人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口味有益于他们吸收的短小篇章,让孩子觉得学有榜样,能够立竿见影。

3.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由此及彼,从中学习变换一些写法,写自己的想法和语言。

九、注意身边的事例

1、孩子拿过作文题目,心里首先想起的往往是老师或者作文参考书上讲过的范文,恰恰容易忽略自己身边的事例。这就“骑着驴找驴”

十、想像力从哪里来

1.孩子的想像力一般比承认都强,而且会充满童真。

2.只要我们能从孩子这种喜好的心理出发,以一双童话的眼睛看待周围的生活,便会启发孩子。

3.想象力原来并不是凭空瞎想,而是你平常读过的通话、看过的事物,与眼前的事情的交织。

十一、观察力的培养

1.观察力强不强十作文是否写得好的重要因素。

2.从玩中学观察,从孩子最喜爱的事物中学观察,效果万网事半功倍。3.观察人不能只看外表。人是活动的,必须看到内心和性格。4.要抓住人的特点,不怕以偏概全,就拍面面俱到。

十二、不要失去情趣

1.孩子学写作文,构思、结构等要素固然重要,但不要因此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失去

孩子的天然纯真的情趣。

十三、不要瞎编

1.孩子初学作文,不怕不完整,缺头少尾好办,意义也不是凭空安上去的,光注意意 义了,反倒缺少了真情实感。

2.一切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写出来比瞎编的就自然亲切。

3.虚构不可取,会让作文失去真诚,也就失去作文最重要的血肉和生命。4.写作的真实和真诚,是作文的灵魂。

十四、先要讲清楚

1.要让孩子写清楚,首先要让他把这件事活这个人讲清楚。讲得不好、不清楚、不生 动,啰嗦,这些毛病肯定会在写的时候变现出来。

2.讲,是一种直接的交流,通过讲,会让孩子从对方的反应中明白哪些是生动的、吸

引人的,哪些则让人不怎么爱听,写时就会有所侧重。十五、七个不简单的音符

1、从音乐中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2、对于一个陌生的、不可知世界的探寻,往往会使孩子比面对熟悉的天地更有兴趣。

3、要激发孩子对是生活的热爱,让孩子懂得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情是值得去追求去学习的。爱好广泛,才会对生活有激情,才会触类旁通,才会把思路拓宽。

十六、风景不是无情物

1.景物描写,是作文必有的一课。

2.一般孩子写作文,要不忽略景物描写;要不一味膨胀描写,为写景而写景。3.景物描写不是单单为衬托心情的,它本身就是具体内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十七、写人写什么 1.写人写什么最主要

2、写人切忌只写外貌,写他干过什么事。要使人物有血有肉,就要写出人物的感情和 内心。这就需要细节。

3.人物的精神靠什么来写?——细节。

十八、玩中的有心人

1.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东西,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2.让孩子在玩中有心,并不是要求孩子处处从玩中寻求某种乐趣。玩就是玩,玩中的 乐趣,洋溢着只有孩子独具的天真,本身就是浑然天成的作文。

十九、善于捕捉生活

1.生活中含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这种素材,就会觉得作文可 以一篇篇写下去。这需要在平时多一份心,多一双眼睛。2.形象永远比抽象来得要快。3.小事见精神,事越小越好下笔。

4、不要忽略细小,事情可以小,但小并不等于简单。善于捕捉生活的孩子,就要 善于细致入微捕捉这些看似小却内涵深的事情。

5.善于捕捉生活,不尽要善于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还要善于看到生活的表面之外更 深更更多的动心。

6.善于捕捉生活的眼睛,还需要锻炼,越练就会越敏锐,就会透过一般常看到的事物 看到新的东西。

7、作文,首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捕捉到的,发现到的。

二十、什么叫具体

1.必须聚焦一样,找一个特写镜头才会具体,也容易具体。

2、么?怎样改?一定让孩子清楚,他才会改得具体。

3.具体并不难,都是自己身边发生的、经历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想的事情。二

十一、什么叫形象?

1.写作的一个问题是:观察到了,怎样将眼中的事物形象化,而不是一般的陈述? 2.拟人,是孩子把事物形象化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

十二、什么叫生动?

1.写生动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观察得要仔细;其次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有联 想。

2.任何事物,要想写生动它,关键是要让它活在你自己的心中,要先在你自己的眼睛 里生动活跃起来。丰富的联想,便是走向生动的一条捷径。二

十三、心情是什么?

1.写心情不一定非得都写心情如何,那太抽象。用行动来写心情,就是一个很好的方 法。

2.心情描写,同人物的行动、语言以及景物描写等,都是作文重要的组成部分。3.心情描写不难,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切忌只用现成的形容词。4.动来心情,有时候可能事半功倍。二

十五、情感怎么表达

1.作文就是情感。问题是如何在作文中表达情感。

2.孩子心目中的大事和大人眼睛里的大事是不一样的,情感自然和大人也是不一样的。3.对比——情感表达因为有了对比更能够显得感人。二

十六、从哪儿能够找到比喻

1.孩子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最重视的是比喻句,最容易学的也是比喻句,最容易写得 雷同化,也是比喻句。

2.新鲜,是比喻句子好的要素之一。3.贴切,是好的比喻句子的另一个要素。二

十七、怎样选择材料

1.把没有用的材料砍下去,留下那些有用的材料,就是作文了。2.选材料的方法四要点:(1)你觉得什么最重要,留着。(2)你觉得什么最生动,留着。

(3)你觉得什么事情彼此有些联系,就留着。(4)最后,千万别贪多,最多别超过三四件。二

十八、戏剧小品的启示

1.写片段和演小品一样,片段练熟了,写任何作文都不用发愁。2.片段练习也要有所侧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3.片段不要写那么复杂,这要讲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有意思的记下来就行了。二

十九、感受比观察更重要

1.写作要重视对于生活的感受。只有真实而细致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写出细腻动 人的情境。

2.什么是感受?就是你对人和事在具体的一刹那从心底涌出的感触和情感。3.文贵乎情。能打动人的是真情实感。三

十、掐头去尾留中断

1.记述一件事或一个人,是不是有必要把事情的全过程、把人的一生都写出来?这万 网吃力不讨好。

2.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也是删出来的。

3.什么都想说,或者写出来不知道如何选择,往往是作文的大敌。4.简练集中就是美。三

十一、日记就是作文

1.当什么时候不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而是确实从心 底涌出来不写不快,那么,作文就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2.除了平常有意锻炼外,坚持记日记就一种督促自己觉、培养自己的好办法。3 记日记一定要记自己最想记的,同时一定要具体、生动。

4.不能要求孩子的每篇日记都要记成完整的作文,但要养成坚持记日记的习惯。没有 量变,谈不上质变。

5.有时,作文就是日记,不用拿腔拿调,放松一些,轻松一些。三

十一、回忆是财富 1.写作需要沉淀。

2.凡是回忆以往的人和事,能记忆犹新的,一定是感动过我们的,或者深刻得让我们 难以忘怀的。写出这样的人和事,有时候比写眼前发生过的更加容易更加生动。3.的事情,能让一个默默的人闪光。三十二、一口咬着馅

1.孩子的作文写开头,最好开门见山,要让人一下子就知道你要讲什么。2.开头冗长是一个常见的毛病。三

十三、戛然而止

1.好的作文结尾和开头一样,都应该是自然的,同样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2.作文结尾,孩子最容易犯的毛病,一是把话说满,没有了一点余地;一是游离作文 主题之外;更多的则是为了首尾呼应而加上一两句可有可无的话。

3.好的结尾,还有其他的作用。但孩子初学作文,这些宁可先做不到,先必须做到的 则是干净。

十四、朴素是最好的语言

1.好的作文,是从心灵到心灵的一种触动和沟通。2.好的语言,往往是朴素的。

3、学会运用这样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才是最难的。

我教儿子学作文 篇2

出版:广东教育出版社

书评

在写作中教育孩子

张中平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进而会觉得你瞧不起他,矛盾容易出现,沟通会越来越艰难。而如果你积极地选择与孩子同步成长,那么你对问题的处理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修正,与孩子的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孩子不必要长得非常的“顺溜”,如果谁的话都听,唯独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孩子,不思考,长大后,能力上就有欠缺。当然,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允许孩子反驳,是指孩子反驳得对的,家长要尊重;要是反驳得错的,家长要坚持自己,并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坚持。在一次次矛盾的解决中,增强了与孩子的互动,更能不断发现孩子、了解孩子,让孩子的成长拥有更多的笑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必须要珍惜参与孩子成长的教育阶段。其实作为一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大体说来,到初中就结束了,等到初中以后,孩子已经定型下来,你再怎么想改变,都很难了。所以,小学与初一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环节。作为家长,不管多忙,都应该尽可能地陪孩子,引导孩子,与孩子互相促进。《我教儿子写作文》一书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对写作有兴趣,有兴趣才能动笔去写;二是要写有意思的才好写。孩子爱玩是天性,强调有意思的,其实更能发挥他们参与写作的兴趣。

我教奶奶学电脑作文 篇3

第一天

我把奶奶领到电脑机前,准备先教教奶奶开电源。我指着开机的按钮叫奶奶按一下,电脑就打开了,奶奶说:“开机真简单。”我竖起大拇指说:“奶奶真聪明!”

第二天

我带着奶奶来到电脑前。“这是鼠标,是用来点击用的”;“这是键盘,打字时用的”;“这是‘modom’,平常习惯把它叫成‘猫’,可以连接上互联网。”“这是摄像镜头,可以把图像传送给对方”……我有板有眼地教。带着老花镜的奶奶,丝毫不敢怠慢,口里念念有词:“这是鼠标……这是键盘……这是‘猫’……”十足一个规矩的.小学生。瞧奶奶那副认真劲,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第三天

我们教奶奶认识了键盘后,告诉她字母所在的位置,如果需要大写,就按caps lock键,如果想要把这个字删除,就按baskspace键,然后手把手地教奶奶输入网址……

……

我教孙女学作文(贾志敏) 篇4

孙女读三年级。前年,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她写的《会动的门牙》一文获小学组首名。全家为她高兴,我更感到一丝欣慰。

她获奖以后,同行同事、亲戚朋友纷纷询问我是怎样调教她的。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要求她做什么、不做什么,只是留给她一个快乐的空间,由她快快活活地玩。让她在学中玩,玩中学。她爱听故事,我便讲故事给她听,讲完了,让她复述,一遍,两遍„„当她讲得通了,讲得顺了,便让她用文字记录下来,再读给我听。久而久之,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便能写上好几百字的作文了。

当她具有能组织文字的本领之后,我就教她去独立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生活中寻觅作文的材料。

生活中处处都是作文的材料。我见她高兴得手舞足蹈时,便提示: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我见她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时,便对她说,把这记下来,别人一定爱看。有一次,她来探望我,我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眼镜还架在鼻梁上,手中还捏着报纸。她没有吵醒我,只是吻了一下我的额头,便端坐在一边看起书来。我知道了,便让她把这一生活情景描述下来。没花多大工夫,她就写下了《深深的吻》。

她的父亲整日地忙,天南地北地跑,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父女俩只能通过电话聊上几句。她埋怨道:“我的爸爸在电话里。”我听了,感到这是一个好题材,我就让她写了《电话里的爸爸》。习作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我让她每天写日记,把一天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日子长了,养成了习惯,记日记成了她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像她所说:“作文就像玩一样。”对孩子来说,作文是一种游戏;对青少年来说,作文则是一种需要。每个人仅有一个短暂的童年,抓住了,什么都有了;抓不住,则可能会铸成“千古恨”。

她还是个孩子,还需要教育与关爱。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这个当爷爷的。附:

深深的吻 贾立歆

放暑假了,很少休息在家的爷爷打电话要我去玩,我高兴极了。

虽说,爷爷在金苹果学校教书,我也在金苹果学校念书,但是我俩见不上几次面,说不上几句话。吃过午饭,妈妈带着我,急急忙忙到爷爷家去。

是奶奶开的门,我问:“爷爷呢?”奶奶连忙把手指往嘴上一竖,说:“小声点,爷爷睡着了。”我轻手轻脚地来到爷爷的房间,只见爷爷正躺在床上,手里拿着报纸,鼻梁上的眼镜也没摘下来,眼睛紧紧地闭着,显然他刚刚还在看报。“啊,爷爷太累了!不要叫醒他,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吧!”

我教妈妈学乘法四年级作文 篇5

我有一个美丽而又能干的妈妈,她开了一个女装精品店。大家都很喜欢,因为里面的衣服即漂亮又时尚。但是妈妈做了一件事,让我对她很失望。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明媚。我到妈妈店里玩,进来了一个着装漂亮的阿姨,她看中了店里围巾 问:“多少元一条 ?”妈妈回答:“9元一条。”“那我买三条。”“好的。”妈妈并没有立即收钱,而是在抽屉里翻来翻去,我问妈妈:“妈妈你在干嘛?”“我在找计算机。”原来是被隔壁超市的老板娘借去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妈妈的前面,不理妈妈。回到家,我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下午在店里,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乘法都不会?”妈妈的脸红了,难为情地说:“孩子,我没有上过学啊!”我好奇地问:“那你怎么会发信息呀?”妈妈说:“我是看书自己学会的.!”我惊讶地说:“啊,妈妈,为什么你没上学啊?”“说来话长,那时,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有多,加上你外公外婆重男轻女,只让你舅舅上学。我和你两个姨姨都没有上学。我还记得,我8岁那年。清晨,我看到许多童年的伙伴都背着书包上学,而我,正赶着一群白鹅,去河边;有一次,我正在帮爸爸种田,突然,耳边传来前方学校朗朗的读书声,我好羡慕、好想上学;我14岁那年,就进厂工作了,通过努力,领导要提拔我当干部,因为妈妈没有文化,才没有当上,我当时伤心了好几天。孩子,你现在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我听完了妈妈的这一番话,眼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吃完晚饭,我对妈妈说:“妈妈,既然你可以自学文字,也可以学乘法口诀呀!妈妈我来教你吧!妈妈兴奋地说:“好啊!”

我马上进房间,拿来一年级的乘法口诀,“妈妈,我们开始吧!你先把口诀读熟,在慢慢背,“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妈妈说:“老师,我已经读的很熟了。”“那我来考考你吧?”“四七”“二十八”“七七”“七七....七七”“妈妈,你平时一直叫我考第一,这下你可知道学习有多难了吧!”“你这个小调皮,时候也不早了,快去睡觉吧!”

深夜,我模糊的听见隔壁房间传出妈妈的读书声,妈妈可是真认真啊!

我教儿子知疼善爱 篇6

我教的高中生曾写过关于爱的话题作文,不少学生对家长的爱不理解,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写出这样的句子:父母爱我,但总是按照他们的意愿和方式爱我。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爱我,也根本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爱我,我也不想得到他们的爱。

可见,如何让孩子知道珍惜父母的爱,知道疼爱父母、报答父母的教育迫在眉睫。如何能让自己的孩子疼爱父母呢?我给大家讲讲我的经验和体会。

一位老人的警示

“望子成龙”的心态,几乎每个家长都有,我也是这样。儿子还没出生,我就给他起名“李树”,意思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他长大以后学业有成,出人头地。

孩子两岁多,我买来一本西方教育家写的关于测智商的书。测的方法很简单:在一块纸板上,挖许多形状不同的孔,根据纸板上孔的形状,选择适当的积木放入。没想到,我儿子把半圆形、圆形,长方形的积木,统统从一个长方形的孔里塞了进去,因为它们在某个侧面上的形状是一样的。我哭笑不得,不知道这孩子是聪明还是傻。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彻底改变了“望子成龙”的心态。

那天我父亲和他的同事在家聊天,谈着谈着,父亲的同事忽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起来:儿子不孝顺。上学,他给钱;娶媳妇,他给钱;找工作,他掏钱走后门;买房,他给钱;如今孩子要买摩托车,又跟他要钱。他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月不足600元的退休金,老伴又瘫在床上多年,哪来的钱!孩子指着他的鼻梁说:“你养不起我,就不应该生我。生了我,就得养,拿钱来!”

最后,老人伤心地说:“真是上辈子作了孽,养了这么个孽种。”

我听了很生气,细想起来,又很害怕。如果我的儿子将来成了这副模样,可怎么办?老人给了我警示:与其期待孩子成“龙”,不如教会他知疼善爱。

和儿子算“亲情账”

一天,我在学校碰到一位邻居,他的孩子该考大学了。他对我说:“今天,我是来给孩子投资的。”“怎么个投资法?”我问。“租了间房子,有空调、冰箱,房东管洗衣做饭,一天100多元。”他说得很得意,我听了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父母只管对儿女投资,可儿女知道父母的付出有多大,有多少吗?

第二天,我送儿子上学,就想起问他一个问题:“你知道爸爸妈妈送你上学,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要陪你走多少路吗?”孩子说不知道,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算过。我说,那咱们算一下。结果是:我们要走上万里。儿子惊讶地喊道:“我以为只有红军才走万里长征,没想到我的爸爸妈妈也陪我走了个万里长征啊。”

晚上吃饭的时候,孩子的爸爸在饭桌上说,邻居的孩子不好好读书,他爸爸是个瓦工,就把孩子叫到工地上和泥搬砖。干了几天,孩子叫苦不迭,又跑回学校读书去了。我不失时机地让李树算算,要把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大概需要支付15万元的培养费,那这孩子的父亲得砌多少块砖?瓦工一个小时可以砌3000块砖,一个工时的报酬是20元,那么这位父亲得砌2175万块砖。当时,李树感慨地说:“想不到他的爸爸是个活愚公。”

我和丈夫把这种计算叫做“亲情计算”。有意识地和孩子算算“亲情账”,让他知道父母的付出是多么的惊人,这也是一种“德育渗透”。

李树写作文,曾用过“母爱如海,父爱如山”的句子,但其中的真正含义未必懂得;后来再写父母,他就说“爸爸妈妈手上茧子,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是岁月的留痕”;再后来,他写道:“爸爸妈妈手上的茧子,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都是爱的涌现,是爱流淌留下的印记。”

用身边的事感动他

我老家在贫困山区,为了脱贫,县里开发了个旅游景点,我带孩子去了一趟。当时正是旅游淡季,游客不多。我们走到一个叫“珍珠瀑”的地方,坐下来休息。我拿出一瓶可乐给李树喝。这时,一个当地的男孩盯着我们看。我们没多想,休息片刻就起身走了。我们走,他也走,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走了大约十多里路,我嫌背包里的东西太多,就让李树把可乐瓶子给扔了。这时,那个孩子几步赶上来,从草丛里拣起可乐瓶子,像宝贝一样端详着,眼里露出喜悦的光芒。原来,他一直跟着我们,就为了拣这个瓶子。一个可乐瓶子卖不了一毛钱,我对李树说:“看见了吧,和他相比,我们多幸福啊!他家里贫穷,不幸福,但你看他拣到瓶子的样子,又是那么快乐,因为他为他的父母、他的家庭做了尽可能的努力。”

幸福的含义不言而明。明白幸福,才能感激,才能报答。虽然有时我们家长讲了许多道理,可孩子对幸福仍然熟视无睹,不以为然。家长忆苦思甜,孩子就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说这些!”但是亲眼看到一个孩子步行十多里路拣一个瓶子,还能没有感悟吗?用孩子身边的事情感动孩子,少了说教味,添了人情味,增加了说服力。

爱才能呼唤爱

李树3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在家玩皮球,邻居的孩子也想玩,他就是不给,怕他拿走。邻居的孩子说:“小树,到我家玩吧。我家有火车,很大,会跑。”一会儿,李树抱回一个“大火车”,家里人就夸他“这孩子有心眼”。这一夸,我发现了问题,孩子只索取不付出的自私,都是这么“夸”出来的。儿子小的时候,我给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大了,我希望他能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

东南亚海啸,我想把自己的稿费捐给灾区。捐款之前,我征求儿子的意见。他说:“捐给灾区的孤儿吧。"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念高中在外租房子住的时候,房东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知道给他擀面条吃。后来,他考上大学,房东却患病去世了,留下那个叫琪琪的孩子。我照儿子的话做了。儿子知道我写作不易,熬一个晚上,也就是几十元稿费,孩子戏称“一只皮鞋”。得了稿费,我给儿子发短信说“收到一只皮鞋”。

遇到一个善良的人是多么的幸运,他的点点滴滴可以当灯,照亮灵魂。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在善良的照耀下健康成长。

走好自己的路

我哥哥的儿子上了大学,哥哥引以为荣。可是,孩子刚念完大一,就挂了6门“红灯”。哥哥在电话里批评儿子,他儿子顶嘴:“我再也不能为你的自尊心卖命了,我不能再成为你们头上的闪耀的光环了。”哥哥气得大骂:“你给我滚回来。”孩子不接受父母的爱,一方面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另一方面是父母没有让孩子明白他学习是为了谁。

我在北京的一所私立学校教过书,那里有许多外教。其中一个叫詹姆斯的美国教师是我的好朋友。为了帮孩子学好外语,我常常带儿子找詹姆斯。有一次,儿子看詹姆斯判卷。学生考得不好,詹姆斯给的分数就很低。我儿子问:“你给学生打这么低的分数,就不怕学生反感你?就不怕学校领导说你教得不好?”詹姆斯在一张纸上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会不得不返回学校,重新学习。这张纸,我儿子至今保留着。

这就是说,孩子的学习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他自己。

以前,我认为自己是最合格、最温柔、最有爱心的母亲。有一次,我对孩子夸耀:“妈妈从来没有打过你、骂过你、讽刺挖苦过你,甚至连一个指头都没戳过你。”谁知,孩子反驳我:“你骂过我是‘窝囊废’。”“什么时候?”“我小时候丢了铅笔盒的时候。”我孩子从不说假话,那肯定是我忘了。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醒悟到再好的父母也有过失。我对孩子说:“我小时候,你爷爷说我聪明,想让我当文学家、作家。我没当成。但是,我向你保证,妈妈绝对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你的头上,也不希望你成为妈妈头上的光环,你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行。”

逆境中,要比

以往倾注更多的爱

我听过这样一个心酸的故事:一对夫妇失业在家,生活艰难,他们到菜市场偷猪肉时被抓获。警察得知他们的困境后,不仅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还给他们买了几斤猪肉。谁知第二天,这一家三口把面粉掺上毒药,包了饺子吃。

这件事引起我思考的是:家庭出现了危机,该怎么办?是把毁灭交给儿女,还是把希望交给儿女?我母亲用她的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1957年,我的父亲被打成了右派,去北大荒劳改。我母亲的领导劝她离婚,我母亲没离;父亲来到山西,我母亲打了九次报告,才调到山西;“十年动乱”中,父亲再次被斗被关,母亲再次支撑起这个家。现在,我们几个孩子都大学毕业了,生活幸福。我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真是一场梦。我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可要好好孝顺你妈,没有她,就没有咱们这个家。

逆境中,不要忘却爱,像我母亲那样的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明,是光明中的一片白云,这是我学到的。

我和孩子的爸爸也碰到了这样的逆境。当时我们两人的单位都发不下来工资,一家人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我们只能背井离乡到北京打工,孩子留在家乡读中学。我们拼命打工挣钱,而且利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北京,让他和我们生活一段时间。当时,我在一家报社做临时校对员,负责四个广告版,全是比小米粒还小的5号字,错误率不能超过万分之三。出错,处罚严厉,扣工资奖金。你想,每月600元的工资,能禁得住扣吗?

日子是艰难的,但我毫不掩饰。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带着儿子一起上下班,一起校对。有一次,他对我说:“妈妈,校对完了,我看天花板,墙上,桌子上,还有人的脸上都有密密麻麻的苍蝇在爬。”

有一次,我校错了一则广告,地址多加了一个“0”。一个大款带着“小蜜”前来问罪:“你给我的广告打错了,多了一个零,100米变成了1000米,顾客都掉到护城河里去了,怎么办吧?”那种尴尬的情景,孩子看得一清二楚。错在自己,有什么可说的。我只好低声下气地给人家说好话,最后幸亏同事帮忙重新做了一个广告,领导罚了我100块钱。我丈夫不让我和孩子再去校对。孩子本来就近视,这种工作对眼睛尤其不好。可孩子执意要去,因为他亲眼目睹和体验了这种艰难,知道了一个人身处逆境该怎样,知道了爱对维系一个家庭的重要。

一位伟人说:“苦难可以酿出蜜来。”为什么说苦难能酿出蜜来呢?这就是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爱。爱是什么呢?不同的人回答不同,感受不同。

我曾把一个高考状元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庭困难,养了一头小猪,指望用它卖钱,改善生活,供他读书。可是小猪掉进了粪坑,他的母亲奋不顾身地跳进粪坑,救起了小猪。

讲到母亲跳进粪坑,有些同学大笑起来,而我的孩子泪如泉涌,他下定决心,要像那位母亲一样“奋不顾身”地学习。

今年寒假,上了大一的儿子回来,我发现他正在看一本诗集,折页上的诗是:妈妈,我在你的膝上长大,像挂在茂密枝叶下的果实,你的膝上仍留着我的身体的形状,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使他消失,你把他抱在怀里,成了习惯,当我下地奔跑的时候,你呆在走廊上,仿佛由于失去我的重量而惆怅……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好家风 代代传”下一篇:《东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