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与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自查报告

2025-04-0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与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自查报告(共10篇)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与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自查报告 篇1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就业专项资金检查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各项就业补贴政策落实到实处,我局对近两年来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及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就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

(一)20**年就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

1.收入:20**年收入2493.11万元,其中:就业补助收入1896.28万元,小额贷款贴息587万元(其中妇女贷款贴息568万元),小额贷款奖励金6.2万元,小额贷款担保基金2万元,其他收入(利息)1.63万元。

2.支出:20**年支出2910.30万元,其中:基层平台建设支出67.14万元;培训补贴支出29.51万元;社保补贴支出802.40万元(其中固定就业社保补贴支出651.69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出150.71万元);岗位补贴支出890.39万元;宣传费等其他支出20.03万元;小贷贴息支出1096.71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52.77万元,妇女贷款贴息支出1043.94万元);小贷奖励金支出3.82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支出0.3万元。

20**年就业专项资金当年收支结余-417.19万元。

(二)20**年1-9月就业专项资金收支情况

1.收入:20**年1-9月收入2500.42万元,其中:就业补助收入1771万元(第一批中、省资金1752万元,区级财政配套19万元),小额贷款贴息728.9万元;其他收入(利息)0.52万元。

2.支出:20**年1-9月支出2037.24万元,其中:基层平台建设支出48.88万元;培训补贴支出33.74万元;社保补贴支出461.13万元(其中固定就业社保补贴支出460.63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支出0.5万元);岗位补贴支出635.9万元;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其他支出19万元;小贷 贴息支出835.29万元(其中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39.82万元,妇女贷款贴息支出795.47万元);就业见习补贴支出3.3万元。

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明显

两年来,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努力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得到了有效保障。一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就业,以4050人员、残疾人和低保家庭人员为安置重点,20**年和20**4年1-9月公益性岗位分别安置了就业困难人员1089人和937人,主要安置在城市管理、乡镇场镇保洁、敬老院、学校宿管和食堂、社区协理和工勤等岗位,实现了就业工作和社会事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继续执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援助政策,20**年为469名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0.71万元,并于当年12月份全部兑现到位。20**年该项工作已经启动正在有序开展。三是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多渠道收集就业岗位并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全力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用工和就业平台。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市区联合招聘会”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吸纳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努力促进就业。

(二)职业技能培训在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上成效明显。20**年和20**年1-9月分别投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资金29.51万元和33.74万元,分别对548名和521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办公自动化、机械加工、服务类等7个专业,极大提升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就业及自主创业能力。

(三)基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日趋完善。一是全区15个 乡镇街道、34个社区均建有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服务站,配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办公场所、服务窗口,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基础台帐,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20**年投资47万元为乡镇街道、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配置了电脑、一体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建立和完善了区、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网络,基本实现了就业申报审核管理信息和就业服务资源共享,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功能向基层延伸,提高了服务效率。

(四)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可喜局面。一是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20**年为107名失业人员发放贷款301万元,5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20**年1-9月为72名失业人员发放贷款229万元,2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贷款400万元。通过资金扶持,促进了个体民营经济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二是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创业。帮助创业者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员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情况

(一)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制度。立足实际工作,认真梳理岗位职责,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将就业专项资金经办、管理、监督等风险等级较高的岗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并以廉政讲坛、现身说法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从思想上筑牢抵御腐蚀的道德防线。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资金运行安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南财发〔20**〕55号),明确了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申报程序和支付管理。制定实施了《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六项制度》,从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监督、拨付公示、资金支出结果报告、监督和跟踪反馈等方面对资金进行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的通知》及《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就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对象范围、认定程序、可享受的政策待遇(补贴范围、标准、期限等)、监督管理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明确,从而确保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及安置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二)加强信息化管理,夯实资金管理基础。对各类补贴的申报办理实行台帐化管理,要求申报单位对各类资料实行专业归档,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了招聘求职信息库,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等各类动态数据库。在规范纸质台帐的同时,还全面推行信息化、电子化管理,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保补贴的拨付方面,全面实行台帐管理,做到纸质和电子两套台帐同步。建立了完善的资金使用基础台帐,资金财务帐簿、凭证做到了合法、真实,帐表相符、帐证相符、帐实相符。

(三)强化责任,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严格监管,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建立了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采取内部与外部检查相结合的多种检查方式,确保了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二是实行“一表一帐一单”管理,申报单位严格将就业专项资金各类补贴申请表、申请台帐、清单作为该项目检查考核验收和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的依据,落实审核签字制度,“谁审批,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

四、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专项资金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我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失地农民逐年多,就业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从20**年的647人增加到20**年的1089人,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支出从20**年的605.91万元增加到20**年的1542.08万元,20**年预计支出1575万元,是全市安置人数最多的区县之一,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支出压力非常大。

(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一是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特别是把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和在职职工技能提升 培训作为重点。二是加大宣传,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落实社保补贴和见习生活补助费。三是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管理,严格控制公益性岗位人数的增长幅度。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抓住区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搬迁之机,打造标准化的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二是加强基层平台示范点的建设,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和本级财政投入。

(三)恳请上级继续加大对我区就业专项资金的补助力度。我区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较多,补贴标准较高,并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调整而逐年增加,为了不影响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恳请上级继续加大对我区就业专项资金的补助力度。

就业创业安排情况报告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乡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情况,根据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调查摸底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截至年春节前,我乡有1925名农民工返乡,其中拥有在本地再就业和创业意愿的300多人。根据这一情况,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采取积极行动,努力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现将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创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与驻乡企业联系,帮助返乡农民工本地安置就业。我乡是北乃至全省重要的钙业基地,拥有各类非煤矿山及钙化物加工企业22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用工短缺的现象。根据这一情况,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积极与驻乡企业进行沟通,为企业提供返乡农民工基本信息资料,同时向返乡农民工提供企业的用工信息,并召开用工单位与返乡农民工面对面的洽谈,使企业与有再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双向选择,提供返乡农民工实现本地就业岗位数近100个。

二、组织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春节过后,我县召开了大规模的春季现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达百余家。获知此信息后,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迅速通知各村返乡农民工,并组织安排了5辆招聘专用车集中免费运送了100多名返乡农民工到达招聘会场参加招聘,并帮助返乡农民工设计应聘简历的内容,有相当数量的返乡农民工在这场招聘会中实现了再就业。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的了解其他企业用工招聘信息,并及时通知各村,努力实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三、为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提供便利。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年后仍计划外出就业,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加便利,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积极搜集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形势信息,为返乡农民工介绍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引导返乡农民工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外出务工。同时帮助返乡农民工联系外出长途车辆,为计划外出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出行提供便利。截至目前,返乡农民工中,已有近1700人重新回到原工作单位范岗就业或到东、南及沿海发达城市实现再就业。

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培训信息。在返乡农民工中有很大一部分学历低、技能少,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行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容易被用工单位淘汰。因此解决这一困境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增强他们的技能。我县今年为返乡农民工开办了多个免费技能培训班,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得到这一信息后,主动宣传,将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的相关信息传达到返乡农民工手中,并告知报名登记所需的手续和需携带的相关证件。

五、为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相应的帮助。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在为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的相关信息的同时,还积极为他们办理各项手续。有些返乡创业人员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还会积极指导他们如何申请小额贷款和告知所需的证明材料和担保方式,帮助他们在合法、合理的的前提下顺利获得贷款。目前我乡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中已有部分成功创业

县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篇2

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市环保局、市财政局:

为加强我县环保专项资金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x环保〔2011〕144号文件要求,我县对2009年以来环保专项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环保专项资金有关情况

2009年我县环保专项资金共17万元,具体为:1.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有4个村庄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并通过验收。项目总计拨付资金4万元,每个生态村补助资金1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庄的环境治理、绿化、排水管网建设等工作;2.畜禽养殖企业治理,有8家养殖企业开展畜禽养殖一般治理,1家养殖企业开展畜禽养殖示范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项目总计拨付资金13万元,其中示范工程5万元,一般治理企业每家1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二、2010年环保专项资金有关情况

2010年我县环保专项资金共16万元,具体为:1.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有2个村庄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并通过验收。项目总计拨付资金2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村庄的环境治理、绿化、排水管网建设等工作;2.畜禽养殖企业治理,有3家养殖由企业开展畜禽养殖一般治理,1家养殖企业开展畜禽养殖示范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项目总计拨付资金8万元,其中示范工程5万元,一般治理企业每家1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3.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我县有2个乡镇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目前已全部通过验收。项目总计拨付资金6万元,每个乡镇3万元,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规划的编制、环境治理、绿化等工作。

总之,我县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面上能够严格执行《XX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实施,用好管好各项专项资金。但是,还存在资金兑付不太及时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改进,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为全县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民生资金自查情况报告 篇3

报 告

县教育局:

XXX中心小学距离XX县城30公里,现有11个教学班,23名教职工,361个学生。

为了开展好2015年民生资金自查自纠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XXX为组长,党支部书记、XXX吴扬生为副组长,其它行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民生资金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民生资金的收入和使用情况作了全面自查,特报告如下:

一、学校收费合计:2759元。(一)、春季收费合计: 元: 1、1——2年级学生共计97人,每人收取本子费7元,合计679元; 2、3——6年级学生共计260人,每人收取本子费8元,合计2080元。

(二)、秋季收费合计:2759元: 1、1——2年级学生共计97人,每人收取本子费7元,合计679元; 2、3——6年级学生共计260人,每人收取本子费8元,合计2080元。

二、寄宿贫困生补助费:45000元。

春季教育局下拨我校寄宿贫困生补助费45000元,申请名额为90人,每生500元已按时按要求全部现金发放到学生及家长,同时已接受2015年的民生资金专项检查。

三、教师营养餐费:XXX元。

学校根据上级相关部门规定每天要求两名教师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培餐付费工作,学校严格按照要求每天安排两名以上教师参与培餐并支付费用。2015年共计上交培餐费用XXX元(其中春季上交XXX元,秋季上交XXX元)。

四、营养改善计划费用收入及支出情况:

(一)、2015年收入:XXX元。1、2015年春季收入:XXX元。2、2015年秋季收入:XXX元。

(二)、2015年支出:XXX元。1、2015年春季支出:XXX元。2、2015年秋季支出:XXX元。

(二)、2015年结余:XXX元。

总之,2015年我校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坚持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县级领导部门的相关要求,严格收费,严格把关,认真落实各项民生资金政策。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2015年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结余多,原因在于:一是管理营养餐的管理人员的更换,工作不熟悉,怕钱不够用,期间没有安排好资金的使用;二是上级下拨的营养改善资金的天数和学生实际上学用餐的天数不合,下拨资金的天数大于实际学生上学用餐的天数。学校为了更好更合理开展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一是强化管理员和相关领导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在2016年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餐标,把结余的资金全额用于学生的营养改善方面。

校长签字: 报账员签字: 自查小组成员签字:

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篇4

我镇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严格按照区民政局、财政局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人负责、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和安全,做到俩个坚持:

(一)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原则

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和任何手法挤占和挪用。

一是救灾救济资金分配。以保障灾民基本生活为依据,根据灾害大小、损失程度、自救能力,突出重点,不搞特殊化,不搞平均主义,无挪用、坐支、截留等违纪行为。在发放过程中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公开发放的程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坚持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审核,手续完备,程序合规,无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挤占、挪用、虚报等情况,坚持客观、公平、合理,实行动态管理。坚持按季度发放制度,实行银行打卡发放,无擅自扣留低保金现象,确保贫困家庭保障金的足额发放,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农村医疗救助金按照农村医疗救助政策严格审批程序,做到对象明确、资料齐全、手续完备、救助科学,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坚持情况反馈、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和经常性的检查,确保专项资金真正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一是坚持层层公开制度。结合村务公开工作,将各项民政事业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纳入公开内容,从村、小组层层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坚持逐级反馈制度。资金的分配情况,逐级反馈上报,切实加强监督。三是定期进行检查。每年镇财政所都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深入到各村入户核对检查看是否落实到户到人,是否使用得当,是否存在优亲厚友等现象和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认真处理,强化管理,有效杜绝了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过程中的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

二、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一)粮食补。xx年共下拨粮食补638494.80元。

(二)汽车下乡补。xx年6月至xx年5月区财政下拨汽车下乡补助426402.25元,我镇共下发418440.40元,余额7961.85元。

(三)水库移民补。xx年至xx年3月,我镇共计对水库移民补助5100元。

(四)教育补贴助学资金。xx年区财政拨款727200元,实际发放727200元。xx年区财政拨款666350元,实际发放666350元。两年共计发放1393550元。

(五)新农合医疗资金。

三、自查情况

三年来,我镇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的发放,无截留、挪用、擅自扩大或缩小资金使用范围、改变补助标准的行为,各专项资金按规定报帐制,严格管理,会计核算真实规范。

关于专项资金自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5

一、收到的专项资金情况

1、网点补助资金

2、政府奖励补贴资金 20XX年7月101号凭证,县财政局拨付政府奖励资金10.00万元,做补贴收入。

3、专卖罚没款返还资金 20XX年收到财政返还款3.28万元,20XX年收到财政返还款9.53万元,20XX年收到县财政返还款3.53万元,全部做补贴收入。

4、省局、分局拨付专卖打假经费 20XX年省局下拨专卖打假经费20.00万元。20XX年分局下拨打假经费30.00万元,20XX年分局下拨打假经费0.85万元,全部做补贴收入。

二、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20XX年财政返还专卖罚没资金3.28万元(此返还款为20XX年上缴财政专卖罚没收入4.1万元,县财政按照80%的比率进行返还)。2、20XX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3、20XX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4、20XX年并账前专卖罚没收缴情况 20XX年并账前收缴专卖罚没款0.808万元,涉及专卖打假案件2起,20XX年5月份全部上缴财政,县财政当年年底全额返还。

三、专卖打假经费收支情况 20XX年省局、分局拨付专卖打假经费共计50万元;20XX年共查获假冒卷烟1837条(36.74万支),支付专卖打假经费/举报费1.14万元。

四、制度建设的完整性 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严厉打击烟草违法行为,我局严格依照有关烟草专卖管理实施条例及《烟草打假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建立健全各项专卖管理制度,对上级部门拨付的各项专项资金严格依据相关制度进行收支,打假经费的开支按照分局下发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但对于打假成果的补贴标准或打假经费的分配使用标准,还未制定相关行之有效的使用标准,相应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账务处理的合规性

1、专卖罚没收入账务处理的不合规性 多年来,在专卖收购卷烟与罚没收入账务处理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 收支两条线 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我们在实际账务处理中将应付收购烟款直接抵顶罚没款,使罚没收入不能存入收入账户,具体账务处理方式:借方:应付账款/专卖收购烟,贷方:其他应付款/罚没收入、贷方:现金(银行存款)。

2、罚没收入收缴的不合规性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与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自查报告 篇6

自查报告

根据贵州省扶贫办2013年4月7日办公会议纪要(办[2013]2号)、《关于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大检查的通知》(黔南扶贫〔2013〕14号)文件的要求和安排,我市联合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2010--2012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省州批复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一)2010

2010,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分别以黔南扶贫【2010】42号、黔南财农【2010】36号,黔南扶贫【2010】124号、黔南财农【2010】193号等文件共批复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0项,项目总投资511.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42.3万元。其中:种植业项目9项、财政扶贫资金237万元(含产业化扶贫项目6项200万元);培训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71.2万元(含雨露计划项目2项66.2万元);贴息类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98万元;项目管理3项、财政扶贫资金14.1万元,道路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项、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

项目分别为:在2个乡镇7个贫困村实施的“迷迭香种植”25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00亩、蔬菜种植1400亩等种植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7万元;在全市各乡镇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初级工150人、产业化培训7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18人、“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培训”培训

第 1 页

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50人等培训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1.2万元;实施“迁移并扩大商品蛋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年产10亿粒中药胶囊生产线扩建工程项目贷款贴息”、“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等贴息类项目3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8万元;实施“扶贫到户贴息贷款运作经费”及“项目管理费”等管理类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14.1万元;实施沙寨乡新蒙村、河阳乡各里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项,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

上级下达我市项目资金442.3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到2011年4月30日,我市共拨付到项目实施乡镇及单位442.3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

(二)2011

2011,州扶贫局、州财政局分别以黔南扶贫【2011】1号、黔南财农【2011】3号,黔南财农【2011】11号、黔南财农【2011】324号等文件共批复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9项,项目总投资1427.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781.5万元,其中:种植业项目17项、财政扶贫资金630万元;养殖业项目1项、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培训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29.4万元;贴息类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91万元;项目管理5项、财政扶贫资金21.1万元。

项目分别为:在我市3个乡镇10个村及都匀开发区2个乡镇4个村实施产业化项目“何首乌种植”3500亩、“桔梗种植”6000亩、猕猴桃种植250亩、高粱种植300亩、鱼腥草种植50亩等17个种植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30万元;实施林下养鸡8000只养殖类项目1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在全市各乡镇实施“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技能培训5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

第 2 页

助农村贫困学生36人、“贫困地区干部培训”50人等培训类项目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4万元;实施“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补助”、“贷款贴息”贴息类项目3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1万元;实施“小额贷款运作经费”、“两项制度”、“基期调查”及“项目管理费”等管理类项目5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1万元。

黔南州财政局、州扶贫局共下达项目资金781.5万元到我市并拨付到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到位率100%。到2012年5月30日,我市共拨付到项目实施乡镇及单位资金共计781.5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

(三)2012

2012,州扶贫局、州财政局分别以黔南财农【2012】21号、黔南财农【2012】29号、黔南财农【2012】136、黔南财农【2012】247号等文件共批复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5项,项目总投资1641.53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025.8万元(不含雨露计划·圆梦行动1项、资金27.6万元),其中:种植业项目10项、财政扶贫资金726万元;养殖业项目1项、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培训项目3项、财政扶贫资金34.5万元(其中三位一体培训资金20万元实到19.5万元);贴息类项目4项、财政扶贫资金59万元;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项、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旅游类项目1项、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项目管理5项、财政扶贫资金36.3万元。

项目分别为:在我市4个乡镇10个村实施“桔梗种植”5012亩、“红提子种植”1000亩等产业化项目及“桔梗种植”250亩、“桂花种植”80亩等10个种植类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26万元;实施“大鲵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购大鲵幼苗350尾、每尾补助200元及技术

第 3 页

培训150人等养殖业项目1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实施“蛋鸡养殖扶贫项目”、“茶叶种植”、“六万头优质商品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精乌胶囊产业化开发”等4项贷款贴息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9万元;在全市各乡镇实施“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技能培训1000人、“企业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培训650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20人等培训类项目3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4.5万元;实施寨门建设1处、串户路硬化26公里、农家乐接待改造30户、旅游标牌建设1处的“民族风情生态旅游”旅游类项目1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实施沙寨乡新蒙村道路硬化2250平方米等基础设施建设1项,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实施“省两项制度”、“扶贫对象监测”、“项目管理费”等管理类项目5项,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3万元。

黔南州财政局、州扶贫局共下达项目资金781.5万元到我市并拨付到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到位率100%。到2012年5月30日,我市共行文拨付到项目实施乡镇及单位资金共计781.5万元,占计划资金的100%。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2010

共完成:“迷迭香种植”2500亩、“脱毒马铃薯种植”100亩、辣椒种植600亩、黑西红柿种植400亩、西瓜300亩、紫心红薯100亩;完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初级工150人、产业化培训7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18人、“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培训”培训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50人;实施“迁移并扩大商品蛋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贷款贴息”、“年产10亿粒中药胶囊生产线扩建工程项目贷款贴息”、“扶贫到户贷款贴息”等项

第 4 页

目贴息;完成沙寨乡新蒙村尧花-摆客道路建设2公里、河阳乡各里村村寨道路硬化6660平方米及项目管理各项工作。

(二)2011

共完成:“何首乌种植”3500亩、“桔梗种植”6000亩、猕猴桃种植250亩、高粱种植300亩、鱼腥草种植50亩,林下养鸡8000只及核桃种植100亩;实施“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技能培训500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36人、“贫困地区干部培训”50人;完成了“精乌胶囊产业化开发”、“养鸡蛋禽生产”贴息项目的贴息工作,项目管理各项工作。

(三)2012

2012项目正在实施中,其中已完成的项目为:“六万头优质商品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等4个贴息项目、“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等3个培训项目及“道路硬化”等个项目。“桔梗种植”等产业化项目已完成项目公示、招投标、土地整理等工作,正在进行播种,项目进度为50%;“红提子种植”项目进度为70%。

三、项目效益情况

(一)2010

通过脱毒马铃薯种植100亩、迷迭香中药材种植2500亩及辣椒种植600亩、黑西红柿种植400亩、西瓜种植300亩、紫心红薯种植100亩等种植业项目,使项目区贫困群众人均增加收入1900余元;通过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800人,转移786人,每人每年平均为家庭增收5000余元;“雨露计划”圆梦行动项目共资助我市18名农村贫困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贷款贴息资金40万元整合社会资金800万元的到户贷款贴息项目,为11个乡镇25个村187户农户开展种养殖业提供了发展资金,使群众人

第 5 页

均增加收入200余元;企业贷款贴息项目,使扶贫龙头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生产,通过招募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使就业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通过“重点村村支两委干部培训”,提高了村支两委干部的素质,拓宽了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路子;通过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解决了贫困乡村群众行路难问题。

(二)2011

通过何首乌种植3500亩、桔梗种植6000亩、猕猴桃种植250亩、高粱种植300亩、鱼腥草种植50亩等种植业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贫困群众人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林下养鸡”示范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促进农户人均增收200余元;通过“雨露计划”扶贫产业化技能培训,提高了贫困群众劳动技能,每人平均为家庭增收800余元;“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培训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及农村致富带头人50人,提高了村支两委干部的素质,拓宽了干部及农村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路子,增强了带动作用;通过贷款贴息资金40万元整合社会资金800万元的到户贷款贴息项目,为11个乡镇25个村219户农户开展种养殖业提供了发展资金,使群众人均增加收入300余元;企业贷款贴息项目,使扶贫龙头企业提高生产能力,通过招募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使就业农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三、自查情况

由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扶贫局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检查组以省、州扶贫办、财政厅(局)下达的2010年、2011年、2012年3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为依据,通过抽查项目账目、第 6 页

现场检查、走访项目农户等方式对我市2010-2012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认为:都匀市2010-2012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符合《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扶贫及修建乡村道路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项目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对数额较大的购买性支出实行了政府采购,采取了招投标方式;资金管理上,在市财政局实行了专帐专户,在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了专帐管理,做到了封闭运行,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进行了报账制;资金拨付上,在省、州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批复后及时拨付到位;项目实施均按照省、州批复的资金和项目明细实施项目,未有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地点、内容现象。在项目实施中无截留、挤占、挪用、滞留等违纪违法行为。

都匀市扶贫局

2013年4月10日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与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自查报告 篇7

根据自治区5月10日视频会议的要求,我局成立了检查小组,成员由预算、国库、财监、乡财、行政政法、农业、社保、经建科等组成,对全市17个乡镇及村集体经济资金安全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各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各项惠农补贴资金落实情况、村级收支情况、账务处理情况。主要检查是否存在收入不上缴,坐收坐支、白条抵账、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是否存在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现象。通过检查,可以看出乡镇财政作为基层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在深化乡镇体制改革,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监管,纵深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

1、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使用不规范,个别乡镇将其他部门,如:科技局拨付的科技三项费做其他收入,有的乡镇作为暂存款,未做专款收入和支出。

2、小额工程支出如:修缮维护类等,只有发票,缺少合同、验收等其他附件。

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有部分财政所拨付到村集体资金账户核算,有个别财政所做了专项支出,资金管理、拨付程序不规范。

4、上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大多数乡镇做额度结转,截止目前仍然未支付。原因是部分乡镇工程有损毁,在保修期内。

(二)应缴预算款

检查中发现,大多乡镇在“应缴预算款”贷方反映余额,数额较大,表明其未上缴数,但实际情况是乡镇已上缴非税户,而未见非税票,导致挂账,无法冲减应缴预算款。

(三)乡镇政府等单位财务管理情况

1、部分乡镇法院强制执行的欠款,相关执行手续及票据缺失,乡镇在无依据情况下做记账凭证支出。

2、国库直接支付给个人或其他经销商的支付回单缺失,部分乡镇记账凭证附件无此单据,无法确认收款人是否收到款项。

3、个别乡镇采购办公桌椅、办公设备未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4、个别乡镇提取现金情况存在,数额较大。原因:由于乡镇债务负担沉重,按约定无法按时偿还债务,由此法院冻结账户,为维持运转,提取现金用于正常办公开支。

5、个别乡镇公务卡使用不规范,资金支付到某一人公务卡中。

6、个别乡镇购置办公用品,只有发票,缺少购置清单。

(四)村级财务管理情况

我市自全面实行“村账乡管”改革,村级资金由财政所监管,村级账务由各乡镇农经员代管,各村设一名报账员。但由于乡镇农经员同时肩负着乡镇其他中心工作,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导致有关财务手续不全,产生账务处理不及时等。存在的问题如下:

1、备用金提取数额过大。村级资金到帐后,由村级报帐员以备用金的形式提取,金额多在几千元不等,超过备用金提取限额,由于村级报账员事务繁杂,不能及时将原始单据传递给农经站记账会计手中,直接导致了部分村报账、记账不及时,不能真实、准确、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

2、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部分村支出以白条顶账现象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如某人今年出工顶往年的欠款,张三欠账顶给李四等。各村虽设有村民理财小组,但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不到位。大多仍以事后监督为主,事前、事中监督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益,制约了乡村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3、部分村发给村干部电话补助、交通补助,无正规票据。

4、部分村级账务核算会计科目运用不规范,尤其是现金科目在使用过程中问题较多。

5、个别村级记账凭证未按要求及时装订,总账、明细账账本未打印装订。

造成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乡村两级财务人员短缺,大多数工作人员是公益性岗位和临时聘用人员,缺乏财务财会知识,业务素质不高,流动性很大,导致乡镇财会业务人员“断档”,业务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开展困难。

二、整改措施

1、规范财务管理。除零星支出外,其它支出一律采用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2、加快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对账务处理不当,科目使用有误的单位,限期5日内整改。

4、规范票据管理,严格审核票据的开具、领用。严禁乱收费。

5、缺非税票的乡镇,限期5日到有关科室开具非税票,及时冲往来,将“应缴预算款”余额冲销。

6、原始票据不全的乡镇,限期5日补充完整。

7、未办理政府采购手续的,责令今后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办理,严禁此类事件发生。

8、未打印村集体经济账本的,限期10日内打印完毕。

三、今后工作的重点

1、近期举办一期乡镇、村级财务人员的培训。重点培训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基础管理、惠农补贴等各项政策。

2、实行定期进行抽查巡查,形成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握关键环节,理顺关系,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使监管监管工作更为有效。

4、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针对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村级资金的监管,村级资金的支付,由乡镇财政所审核后原则上也采用直接支付的方式支出。

通过此次检查,未发现挪用专项资金、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现象,未发现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情况。

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篇8

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市定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县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我县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按照晋人社明电[2009]15号文件精神,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就业促进法》实施一年多来,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积极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本着“帮企业、促就业”的原则,大力推进职业培训、组织进行创业培训、支持帮助困难群体等成效明显,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有关文件:关于实行《再就业优惠证》制度的通知(保劳就字

[2004]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通知(保编办[2008]11号),关于王琦、韩瑞东等同志任职的通知(保劳社局发[2008]9号)等。文件的出台,对加快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新增城镇就业855人,享受社会补贴人数为779人,使用就业资金80.5万元;享受岗-1-

位补贴人数为627人,使用就业资金171.19万元。组织创业培训420人,成功创业71人,提供就业岗位431个,实现自谋职业233人。

3,就业资金筹集、支出及结余情况。2008年筹集合计467.37万元,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462万元和利息收入5.37万元构成。2009年1至9月份资金筹集324.72万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323万元和利息收入1.72万元两部分组成。2008年资金支出合计314.97万元,包括职业培训补贴支出

1.4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支出272.57万元,岗位补贴支出41万元,滚存结余953.45万元。2009年1至9月份,本资金支出251.69万元,包括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支出80.05万元,岗位补贴支出171.19万元,滚存结余1026.48万元。

4,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明确全省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职责的通知》(晋劳社厅[2007]108号)等文件要求,我们于去年10月份,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所,配备了36名工作人员,并统一制作了印章,落实了机构、编制、场所、人员、经费、工作六到位。今年6月份,全体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任职、发证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目前各乡镇劳动保障

所工作正常,运转良好,为我县全面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着力加强职业培训。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职业培训382人,职业介绍4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内。劳动法律法规岗前培训16002人次,再就业培训382人,实现再就业855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完成530人,技能鉴定完成201人。

6,做好小额贷款启动工作。根据中央、省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协调小组,做到了组织健全,办事机构人员落实。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县直接扶持了73人自主创业,并带动了430人实现就业。

7,做好困难就业群体救助工作。仅去年一年,我们开发了就业岗位信息3000余个,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3人,其中“4050”困难就业人员250人,并为他们免费提供职业介绍、登记、指导服务。几年来,我们共帮助510名各类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对从事个体经营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229户企业减免收费350多万元。今年又开发公益性岗位90个,用于安臵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转变择业观念是促进就业是实现再就业的前提。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人的观念落后,眼高手低,存在着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送到就业困难群体的手中。

2,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大。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存在着“担保难、还款难”的问题,亟需解决。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与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自查报告 篇9

情况自查报告

呼伦贝尔市民政局:

根据呼伦贝尔市《关于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督查的通知》(呼民政发【2012】57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我局下发了文件,印发了表格,并在各苏木、镇进行自查的基础上,采取“查帐目、查手续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全旗2011年冬季以来的救灾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冬季以来救灾款的收支情况

(一)救灾款的收入情况

2011年冬季以来共收到上级拨付救灾款 万元。其中:呼财社[2011] 号拨

2011年冬令款 万元,呼财社[2011]2 号拨2011年春荒款 万元;市本级救灾2011年冬令和2011年春荒配套资金 万元。

(二)救灾款的支付情况

全市财政共计下拨救灾资金2200万元,具体情况: 万元。市社会福利厂100万元用于加工救灾衣被。另,市财政直拨400万元(永和100万元、吉县3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部分用于7月份风雹、洪涝灾灾民生活救助。

二、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情况

我旗所辖7苏木、镇2011年冬季以来救灾资金全部及时下拨各苏木镇,用于灾民救助。在救灾款的使用上,我们以春荒冬令灾民救助工作为重点,采取发放现金、面粉、衣被等形式,使灾民得到及时救助,采取保障了灾民越冬所需。在救灾款物的使用管理过程中:一是严格程序,规范发放,始终坚持“户报、嘎查评、苏木审、旗定”和“以户计灾,以户救灾,民主公开”的原则。基层发放救灾款时,不论是发放现金还是实物,都将数额公开。二是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被救助对象普遍使用了《灾民救助卡》。三是专款专用、及时发放。救灾款是用于安排灾民生活的专项款、救急款,是灾民的救命钱。为了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提高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率,各级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兑现落实到灾民手中,做到不拖、不欠、不截留、不挪用。四是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民政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是对灾民的受灾程度、受灾人数、自救能力等底数掌握还不够准确细致,因此在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生活保障方面,措施还不够十分有力。

二是救灾款物的发放上还存在着平均分配的现象,发放救灾款物时标准不够具体明确。即什么程度的灾害应该发放多少救灾款粮才能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没有相应的标准,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三是个别苏木镇市灾民救助卡的发放、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是苏木镇民政助理员将灾民救助与特困救助混淆,填写日期和发放人不具体,担心灾民无休止的持卡要求救助。

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与就业促进民生工程自查报告 篇10

根据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自查的通知》(湘人社函[2012]91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此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自查活动,按照省厅的要求将工作布臵到个县级人社部门。并成立了以杨晓荣局长任组长,邱丹副局长任副组长,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等相关部门科室成员任组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统一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自查工作,统筹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下面就全市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怀化市共有高校3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高专(高职)院校2所,现有在校学生29804人,其中:本科生15023人,专科(高职)学生14781人。2011年怀化市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352人。其中,本科毕业生数为3116人,专科(高职)毕业生生数为4236人。截至2011年12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为90.1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5.13%,专科(高职)生就业率为95.17%。目前尚有723名高校毕业生未能落实单位,其中本科未就业人数有528人,专科毕业生有195人。

二、2011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1、毕业生就业期望然普遍有所降低,但是还有相当毕业生过于注重对地区的选择和对酬薪的追求,导致求职过程中各种困难增加,职业搜寻过程延长,求职费用加大。

2、更加开放的择业观使毕业生普遍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做法,接受了打零工等灵活就业方式。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人数900人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占毕业生总数的12.3%。

3、学历层次和就业率成反比。截至2011年9月1日,专科生比本科生的就业率高出近10个百分点。在专科层次上,高职院校专科生就业率高出高专院校专科生5个百分点。

4、各学科间的就业情况有较大差异。本科毕业生计算机、数学、经济学、工商、物信专业就业率最高,政法、艺术设计、化工、音乐、生科专业就业率最低。专科毕业生针灸推拿、医疗美容技术、医药营销、涉外护理、药学专业就业率最高,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方向专业就业率最低。高职毕业生农村行政与经济管理、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服装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就业率最高,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工商企业管理、兽医专业就业率最低。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企及灵活就业等。各类企业是接收毕业生的主体,占46.3%。

5、专业技能适应性越强,专业程度高的,就业越容易。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6、用人单位用人方式更为多样化且要求有所提高。今年不少医院实行合同工、临时工方式用人;用人单位的用人与对专业素质要求相比,更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1、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发16号文件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话会议精神,怀化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通知》、《怀化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并将这些政策积极的落实到位。

2、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2009年,怀化市委组织部牵头选聘1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招考170名“选调生”到乡镇(街道)工作;市人事局牵头招聘150名“三支一扶”毕业生;市教育局牵头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市财政局按照国家和省里政策落实上述项目的大学生有关生活、交通补贴等经费。

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2011年11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积极的支持下建立怀化市大学生创业园,吸纳企业20余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100余人。

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税务部门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实行优惠政策,积极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4、对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为他们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5、建立待就业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制度。怀化市就业服务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推行“双证”制度。在怀化市职院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点,开展待就业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6、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怀化市人力资源网”网站建设,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做到了在网上进行供需信息交流、网上递交和发布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活动信息。受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7、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报送制度。凡是需要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必须进行用人信息登记。做到需求信息公开,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公平就业环境。

8、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一步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难掌握。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没有及时当地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进行登记。

2、今年根据怀化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政策,认定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吸纳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将见习补贴落实到位。

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外国人居留许可新政策下一篇:房屋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