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2024-09-30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精选8篇)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1

交通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我校关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精神要求,并按照《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考核及奖励补充办法》中列出的各项指标,逐项逐条对照,我系就业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完善,队伍建设完整

1、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 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为做好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系特成立了交通工程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由魏宝兵书记担任组长,李少华主任担任副组长,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为领导小组成员,我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课老师为指导教师。并对领导小组人员做了明确的分工:魏书记负责统揽就业工作全局;李主任负责对外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张勇老师负责制定和督促就业方案的实施以及毕业生就业思想的教育,以及负责用人单位的接待和小型招聘会的安排,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负责就业信息的搜集和传达以及具体的就业指导,负责各自所带班级毕业生的个别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推荐;教学秘书负责毕业生学习成绩的统核等。

2、我系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我系工作重点。为方便就业工作开展,并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我院制定了就业工作计划(附件2),并及时开好毕业生就业经验总结交流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附件3)。为明确各自分工,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院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和各自的任务,并制定了相关奖惩规定。在每周的辅导员班主任例会上多次将就业问题提出进行讨论,并在全系的大会上,也多次向全体老师通报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全国的就业形势,鼓动所有老师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会议材料见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记录)。同时我系还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交通系发展总体规划,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工作设想。魏书记书记经常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系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全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提出我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达到90%的就业目标,明确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并实施奖惩办法。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分明,群策群力,层层落实。在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课老师共同努力下,我系顺利、成功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3、人员、设备:我系在领导小组基础上下设就业指导服务小组,在系学生会新增就业部,在毕业班班委会中增设就业委员负责本班就业工作事宜,就业部和毕业年级的学生干部构成小组成员,主要负责为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同学,了解毕业生动态,协助系部完成毕业工作相关事宜,向同学及时传达学校及系部工作。团总支书记张勇老师作为我系的专门就业指导人员负责日常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配有专门的电话,邮箱等方便就业工作人员使用,有一台专用电脑供毕业生查询信息使用,并登录毕业生就业情况(附件4)。

4、我系专业带头人积极联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荐毕业生就业。公司 招收专业及人数 联系教师 河北路捷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公路、道桥 12人 王蓉蓉 廊坊市政一公司 公路 5人 翟国静 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市政、道桥5人翟国静 廊坊圣丰道桥集团有限公司 市政10人 及凤云(佐证材料详见交通工程系毕业生就业统计表)

二、我系职业指导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工作成效显著

1、我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辅导员、班主任都是从事多年就业工作的教师,对就业政策理解透彻,对政策能够运用准确,并能将政策及时灌输给毕业生。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院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通过召开全系毕业生动员大会、主题班会、毕业生座谈会以及和毕业生一对一谈话的形式加强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截至目前,系领导和辅导员与就业困难学生谈话已达120多人次。根据谈话情况对就业状况摸底,了解毕业生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并实施跟踪信息了解。

2、就业指导:根据我系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聘请系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使毕业生顺利就业。自2010年至今共举办了11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并且常年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好评。成立年级毕业服务小组,充分利用QQ、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建立了以辅导员、年级毕业服务小组成员、班级信息员为主线的信息传递网,主要负责把收集来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见附件

5、附件6)3、2011年6月我系开展了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系领导、辅导员加强值班,深入宿舍,掌握了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做到了无酗酒滋事,无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确保了学校稳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完成了零事故的目标。(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详见附件

7、附件8)

三、我系积极对就业市场进行开拓,并及时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

1、我系积极针对我系各专业特点、培养规格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我系切实可行的就业市场开拓方案(附件9),我系近年新增就业单位比例30%以上(新增用人单位详见用人单位联系方式)。

2、我系在学校招聘会基础上,积极联系就业单位,组织专场招聘会,对来校单位热情接待,积极推荐毕业生。我系组织的单位有:

保定腾达工程测试有限公司2010年11月20日来校 廊坊燕青集团 2010年11月21日来校 廊坊圣丰道桥集团 2010年11月25日来校 天津金磊滨海公司 2010年11月25日来校 华夏新城廊坊分公司 2010年11月27日来校 天津鑫北供热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9日来校 廊坊永红市政公司 2010年12月9日来校 河北广通路桥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10日来校 河北恒信柴油机配件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3日来校 邯郸众信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20日来校(公司资料及联系人资料详见用人单位联系方式)

3、积极做好用人单位信息登记工作,建立交通系用人单位信息库。(公司资料及联系人资料详见用人单位联系方式)

4、为贯彻我校关于毕业生回访的精神,交通工程系主任李少华教授带领公路监理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带头翟国静、王学民、及凤云和张培成4位同志分别于2011年1月23日和26日到廊坊市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和高碑店市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进行毕业生回访,在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参加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有来自河北大庆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廊坊市政一公司、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盛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道桥与市政行业的专家和我校毕业生40多人;在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参加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有我校在该公司的毕业生和该公司的领导、项目总监。(附件10)。

四、我系以人为本,认真执行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

1、公平公正做好毕业生综合测评和服务工作,认真出具毕业生推荐材料,杜绝弄虚作假。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管理规范、严谨,正确指导毕业签订就业协议。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中,严格按照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落实评选标准,执行政务公开,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申报材料无一缺漏或不符合评选要求。

2、能够掌握毕业生求职意向,坚持以学生个人所需为基础,以各班小组目标为重点,以与学生谈心交流为支撑,在08级毕业生自愿组合基础上形成升本、就业不同学习小组,逐步增强就业意识和实现成功就业,成效明显。

3、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入伍预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能够按规定时间统计上报我系毕业生就业数据和协议书,资料完整。(详见毕业生就业统计)

五、加分项目

1、创新项目:根据我系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聘请系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使毕业生顺利就业。自2010年至今共举办了11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并且常年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好评。成立年级毕业服务小组,充分利用QQ、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建立了以辅导员、年级毕业服务小组成员、班级信息员为主线的信息传递网,主要负责把收集来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信息管理方面,认真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统计,做好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核对和毕业生推荐。毕业生辅导员作为专职就业推荐员,负责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登记,整理以及公布,并组织了各家单位共约10余场次的小型招聘会。就业市场: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公开发布就业信息,积极组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2、2011年5月27日,我系在一教C302教室成功举办了交通工程系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并推荐两名选手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在比赛中,选手积极努力,双双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附件11)

通过自查自评,我们感到在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心的指导和关心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结合自查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我系发展、稳定的大局,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及发展,切实落实国家、省有关毕业生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坚持全员参与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交通工程系 2011年7月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2

一、问卷调查基本内容

(一)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一方面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毕业生有关就业态度和就业意向,另一方面,由于本学期新疆医科大学首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为今后课程内容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包括毕业生基本信息、毕业生就业意向和态度、毕业生对学校、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及对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评价和意见四部分内容,共27道题目。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题目,用于征集毕业生对新疆医科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或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

(二)调查方法

为了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信性,选取了新疆医科大学大四学生共302人,其中,男生80人,约占总人数的26.4%,女生214人,约占总人数的73.6%。少数民族学生约为37.8%,汉族学生约为62.2%,涉及英语、汉语言、中药学、药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八个专业。样本在性别、民族和专业上都普遍代表了新疆医科大学毕业生情况。

(三)关于问卷的统计

1. 问卷中,有些题目没有明确学生只能选择一个答案,但有少数学生做了多项的选择,在统计时以最前面的选项为答案进行数据录入。

2. 还有的题目为多选题,但少数学生只选了一个,在统计时没有进行修正。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就业心态

主要从学生目前就业心态、择业目标的明确性、选择单位影响因素、择业决策的主要影响者以及对毕业后工资水平的预期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 目前就业心态。

在调查的样本中,37.3%的学生自信能够找到满意工作,并积极准备。20.7%的学生很茫然,10.5%的学生目前很焦虑,20.5%的学生还没有考虑太多,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进一步的差异检验表明少数名族学生相对汉族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和择业表现的更为焦虑,汉族学生则表现出更多的茫然和无所谓心理,忧患意识不强。

2. 择业目标的明确性。

49.5%的学生有明确的择业目标,47.8%的学生择业目标不明确,只有2.8%的学生目前还没有择业目标。从统计结果看,近一半的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有明确的择业目标,但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没有目标。

3. 选择单位的影响因素。

针对“选择单位时,您认为以下哪个因素最重要?”这一问题,在给出的7个影响因素中,首要影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是“工作地点”,占到29.8%,其次是“工作岗位”,占18.3%。次要影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是“薪水和福利”,占26.0%。综合来看,影响新疆医科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前三个因素分别为:工作地点、薪水和福利、单位的发展前景。

4. 择业决策主要影响者。

毕业生在作出就业决策时,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自己的意愿,占59.4%,其次是家长的意见,占25.2%。说明毕业生自主意识普遍较强,对于择业这样的大事,大多能自己作出判断和决策。

5. 毕业后工作薪酬的预期。

47.9%的学生希望转正后工资在2000-3000元/月,25.3%的学生期望在3000-4000元/月,13%的学生期望在4000元/月以上,只有13.7%的学生期望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通过近一步的差异检验发现,男生、女生在薪酬预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对未来工作的薪酬期望普遍高于女生(P=0.002)。根据MYCOS调查,2009届全国医学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工资为2124元/月,而新疆地处边疆,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内地,所以,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对薪酬的期待将普遍高于工作后实际工资水平。

(二)就业意向与就业定位

针从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就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理想就业区域和是否愿意下基层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 毕业后的去向。

44.7%的学生打算直接求职,35.7%的学生打算专心考研究生,13.7%的学生做求职和考研两手准备,毕业生中有考研打算的占到一半左右。另有0.8%和1.6%的学生有出国、创业打算。在进一步调查学生是否有自主创业打算中,37.9%的学生有创业打算,这与之前毕业后去向的调查数据有出入,可能这37.9%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但是面对其他就业选择如求职、考研时,大多数人还是放弃了目前就创业的想法。此外,差异检验表明,少数名族学生相对汉族学生愿意创业的比例更高(P=0.008)。

2. 就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相关度。

11.4%的学生明确表示只愿意从事本专业工作,57.6%的学生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30.3%的学生表示可以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制度的改革,很多医学生开始转变观念,不再仅盯着医疗卫生单位,其他跟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相关的行业也开始受到毕业生关注,有的则可能完全脱离卫生行业。

3. 理想就业区域。

44.3%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乌鲁木齐,37.5%的学生希望回到生源地,13.7%的学生希望能去沿海发达地区,如京津沪、广州、深圳等地。只有4.5%的学生希望到基层就业。进一步的差异检验发现,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名族学生更希望去沿海发达地区(P=0.004),也更想留在乌鲁木齐(P=0.01);南疆学生相比于非南疆学生更期望去基层(P=0.012)。

4. 是否愿意下基层。

针对“如果有工作机会,您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这一问题,57.5%的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就业,41.3%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到基层就业。虽然之前调查显示,只有很少数量的学生期望到基层工作(4.5%),但很多学生在了解到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鼓励基层就业政策后,也愿意到基层工作。进一步的差异检验发现,在是否愿意下基层问题上,没有民族、性别和生源地的差别,也就是说,不同民族、性别和生源地学生在是否愿意去基层的想法上没有差异。这与我们最初设想即“少数名族学生相对汉族学生可能更愿意下基层”不同。

(三)就业途径

主要考察学生获得就业流程相关信息和就业信息的渠道。学生获得签约流程、签定时间和就业政策信息主要来自院系就业指导老师处(47.9%),其次通过学校就业网(22.1%)、校友和同学(18.2%)。11.5%的学生会直接询问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对于就业信息来源,排在前三位的来源分别是:各种招聘会(47.8%)、就业网站(39.9%)、学校就业指导中心(38.6%)。这说明学校是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就业信息获得的重要渠道,这与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单位较固定和集中有很大关系。同时反映出新疆医科大学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不善于利用亲朋好友及其他服务机构。

(四)对学校、学院就业工作的看法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52.6%)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工作对其求职有一定作用,31.7%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工作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这对我们的就业工作有积极鼓舞作用。但仍有约15.4%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工作没有太大作用或说不清楚。进一步的差异检验表明,少数名族学生相对汉族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更为满意一些(P=0.03)。而对学院就业工作的看法中,45.0%的学生认为所在院系“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但对就业作用不大”。40.5%的学生认为院系“能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工作”。另有,10.0%的学生认为所在学院“只是被动完成学校下达的就业工作”。4.5%的学生认为学院“就业工作对学生毫无作用”。从整体上来看,学院还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其就业工作的认可度。83.4%的学生知道院系举办过就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活动,但大部分(61.7%)认为效果一般,只有32.5%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近一步的差异检验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对学院就业工作持更肯定的态度,认为学院能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而更多汉族学生的觉得学院虽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但对于其就业的作用帮助不大,即汉族学生对学院的就业工作更不满意。

(五)对就业课程的看法

在针对学校开设的五个就业课程模块的满意度调查上,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简历制作、求职礼仪和面试技巧(42.8%);就业形式与就业政策(25.3%);求职心理调适和职业适应(24%);就业流程(21.6%)。因为发放问卷时,老师还没有讲授“创业相关知识”模块,所以对其的评价最终没有进入分析结果。总体来看,学生喜欢实用性更强的课程模块,这与临近毕业学生有实用主义思想相关。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专门题目用于了解具体模块的上课效果。比如针对就业形式与就业政策模块,学生对“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政策了解最多(68.9%),其次是“自主创业”政策(45.7%)、“助学贷款代偿”政策(27.3%),其他政策如“应征入伍”、“就业失业登记”、“企业吸纳毕业生”大约各占20%左右的比例。学生对每种政策的了解程度,与老师上课的授课详略相当。今后,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关注点和政策实用性有选择、有侧重地备课、授课。

(六)希望获得哪些指导

这一问题从学生希望获得哪些方面就业指导,目前困扰学生求职的因素和期望的培训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学生“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就业指导”问题上,学生最希望获取的是“应聘技巧”(75.4%),其次是“用人单位的信息”(60.8%)。而目前困扰新疆医科大学学生求职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信息量少(53.2%)、对岗位和专业知识缺乏了解(50.9%)、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46.4%)。在提供的六种学生希望培训方式中,最受学生青睐的是模拟训练,占到总人数的46.6%,其次是个体咨询(38.6%)和室内面授(33.1%)。通过最后三道题目,我们了解到目前学生缺乏对用人单位和岗位必要的、客观的了解,同时,在求职和应聘技巧上也相当缺乏,这些内容往往也是目前我们就业工作做的不足的地方。为我们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应对策略

(一)紧抓新疆发展机遇,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

当前新疆正步入跨越式发展时期,新一轮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为新疆带来了包括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支持。在“十二五”期间,对口援疆的19省市计划援助资金650亿元,而这些资金的绝大部分将用于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投资重点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南疆。【2】此外,根据新疆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社区医院和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投入领域和项目。【3】新疆的社区和基层医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例如伊犁州某些县级医院2012年通过高级人才直引计划和可观的待遇吸引了大批医学毕业生。

但是,从调查分析来看,目前新疆医科大学很多毕业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机遇,看重眼前利益,毕业后不愿下基层,不愿去社区医院和基层医院。学校应向毕业生呈现学校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就业地区、工资水平等,分析目前毕业生面临的机遇,尤其是基层发展机会,让学生对就业市场有客观的认识,调整不合理的预期,抓住机遇,引导毕业生尤其是南疆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工作。

(二)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平台

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及时掌握就业信息,意味着拥有更多就业机会,能更快更好的就业,而缺乏信息或有了信息却不知如何充分利用,则会错失良机。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就业信息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学生的择业,这里的就业信息不仅包括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还包括用人单位的情况、岗位条件和发展前景等。由于专业和地域发展的缘故,学校和院系是新疆医科大学学生就业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院系就业指导老师应更多收集相关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努力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的就业信息。学校还应重视就业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并全面的发布用人单位情况和需求信息,虽然目前新疆境内的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对网络信息平台的重视度和利用率都不很高,但信息数字化必将成为将来求职就业的主渠道。同时,毕业生也应培养信息意识,利用多种渠道,例如实习、招聘会、家人、校友和朋友等处获得就业信息。

(三)重视学生实习,提高学生基本功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生临床实践——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它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是巩固和丰富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用人单位在招聘医学生时,除了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还很看重学生的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导师等。新疆医科大学本科生至少有半年到一年的实习时间,学校应提高对毕业生实习的重视程度。实习前,对毕业生进行有关实习意义、实习注意事项和方法等培训。实习中,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建立互访、互助、互学的良好关系,派具有带教能力的教师到实习医院带教,加强实习管理、监督和指导作用。实习后,完善实习考核和鉴定,通过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实习报告、实习鉴定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毕业生进行考核。【4】加强顶岗实习制度,实行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习后可进行双向选择,择优录取。

(四)调整授课模块,提高学生应聘技能

所谓求职技能是指“找”工作的能力,如找工作的策略、渠道、方法和应聘技巧等。新疆医科大学的办学规模和质量在疆内医学类院校中首屈一指,其毕业生向来受到疆内医疗卫生机构的青睐,但近些年来,随着一些兄弟院校的崛起和内地毕业生对疆内就业市场的竞争,新疆医科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直以来,新疆医科大学没有系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毕业生的求职技能有待提高。虽然首次开设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总体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求职技能的内容还是相对不足,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就业指导课本身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今后我们的课程需增加实用性内容,如如何找工作、求职礼仪、应聘技巧等内容,通过模拟求职情景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切实提高学生的应聘素质。【5】由于受课时的限制,仅依靠就业指导课本身授课,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求职技能的理想效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专业更多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求职技能培训。新疆医科大学处于西北少数名族地区,少数名族学生和女生各占毕业生近一半之多,而这两类群体又是求职相对困难的群体,因此,加强对少数名族学生和女生的就业技能培训也将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代颖,董珍文等.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J].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009,8(3):60-63.

[2]斳薇.关于援疆问题的调研报告[J].科学社会主义,2012,(4):118-12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1(12).

[4]姜丽杰,李士臣等.论提高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对策与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39-40.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3

【摘要】本案例介绍了一位因面试紧张、焦虑而产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大三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由于其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的程度不是很强烈.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内容没有泛化。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帮助他改变认知方式,引导求助者重新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现实,树立自信心。经过3周治疗,求助者认知方式有了明显改变,对自我发展有了明确的定位。

【关键词】毕业生面试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案基本资料

李某,男,漢族,21岁,某高职学校大三年级学生,身高170 cm左右,五官端正,形体匀称。自入学以来,成绩下滑,平时较少人际交往,由于参加面试遭受淘汰,感到自己焦虑、紧张、无用。最近失眠,一想到就业就很焦虑,而且手脚冰凉,老感觉头有点痛,肚子也不舒服。因此,内心感到非常烦恼和痛苦,自己主动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二、主诉及他人反映

(一)求助者主诉我父亲是村里的风水先生,很少有人与自己家来往,父母亲的性格是那种默默忍受、寡言少语的,我从小在班级里就因为这样受到大家的歧视而逐渐不与大家交往。但小时候自己很享受自己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不觉得痛苦,小时候觉得自己总是喜欢没有目的地走路,走累了才找回家的路,但觉得每次这样很开心,可以想自己很多未来的东西。后来渐渐长大,家庭经济压力更大,觉得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才是对自己,对这个家根本的出路。自己最欣赏自己的是虽然一个人独处惯了,但觉得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很积极乐观的,而且一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进人大学后,学习成绩下滑,临近毕业,感觉就业压力大,自己又缺乏社会交往,最近失眠,一想到就业就很焦虑,而且手脚冰凉,老感觉头有点痛,肚子也不舒服。

(二)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说话谨慎,精神不振,面容痛苦,说话不敢抬头,腼腆羞涩。说话声音很小。交谈之初,求助者目光基本不与咨询师接触,且语速慢。整个交谈过程,求助者思维清晰,逻辑性较强。

家庭情况:独生子。生活史:(1)从小在班级里就因为这样受到大家的歧视而逐渐不与大家交往。(2)到了高中开始出现强烈的自卑和对未来生活的焦虑感。(3)现在面临毕业,觉得就业压力大,面试中遭淘汰,焦虑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性格:内向、敏感。

三、病因分析

对该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一是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二是社会原因。父亲是村里的风水先生,很少有人与自己家来往,父母亲的性格也是内向的。求助者从小在班级里就因为这样受到同学的歧视而逐渐不与同学交往。家庭经济条件差,觉得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才是对自己,对这个家根本的出路,这使他下决心通过努力改变家中的状况。三是心理原因:(1)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在面试中失利,是自己没有能力;主观推断自己以后面试还会紧张,难以想象将来就业中的面试。(2)情绪方面,受到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的困扰。(3)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缓解面试中的一些紧张压力。(4)求助者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缺乏自信心。

四、诊断

对该求助者诊断的依据如下:首先。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次,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紧张、失眠、烦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很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面试或当众回答问题的范围内,逻辑思维正常,没有泛化.社会功能没有严重受损。从病程看,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如下:首先,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无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而可以排除精神病。其次,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而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最后,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情绪,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而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求助者共同协商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初步确定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包括:第一,帮助其认识自己当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其不合理的错误观念,使其能正确对待面试及当众发言;使求助者认识到过度焦虑对学习的不良影响,适度降低焦虑水平;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接纳自我。第二,改善低落的情绪,在自信基础上增强社会交往的技能。二是终极目标与长远目标:使求助者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面试,帮助其自我成长,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本案例将使用系统脱敏发、认知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入学后,想给自己锻炼机会进入各种社团,但是在面试中遭遇到了淘汰,而泛化到课堂上,不敢发言是在遇到了学习困难后表现出的认知上的偏差,觉得目前学不懂是自己专业学习能力存在问题,这样学下去是不会有前途的——存在明显的认识错误;加之其社会原因中,来自他最为亲近的亲戚压力以及周围同学的言行影响,使他产生了要回去复读才能改变一切的信念,进而受到情绪困扰。因此,及时采取目标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进行矫正,将会给求助者带来明显帮助。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

1求助者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料;有权利了解咨

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则;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良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受训的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和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三)咨询时间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四)指导方针

心理咨询,一周一次,每次50分钟。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目前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让求助者正确认识专业,正确对待外界评价,客观分析现状,明確自己的选择;其次,辅导求助者了解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异,学会合理归因,分析其目前学习方法的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最后,帮助求助者学会设定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培养学习信心。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咨询阶段包括: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来访一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引导其进行自我思考。

方法:会谈。

过程:第一步,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收集、核实相关资料.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第二步,确定咨询目标,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第三步,与求助者交谈,了解其有关资料,探索其心理现状。第四步,布置家庭作业,请求助者分析自我能力、性格;同时请求助者在经过仔细考虑后,详细列出导致想复读和不复读的原因及种种可能结果和后果。

来访二

目的:通过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及共情技术,加深咨询双方关系;调整求助者认知。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过程:第一步,向求助者反馈家庭作业,与求助者共同逐条分析造成心理冲突的种种原因,并帮助其进行个人、家庭和社会原因的归类分析。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探索心理矛盾的现象原因和深层原因,澄清不合理信念。第三步,求助者领悟:遇到学习困难而没有老师主动给予自己指导,加之亲戚态度转变和同学言行刺激是诱发自己产生复读信念的事件。但是引起矛盾心理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因为在他遭遇了这些事件后产生了一个信念:我就应该非医不读。于是联想到当初是由父母帮助自己作出的专业选择,觉得有点不甘心,于是想通过复读证明自己。第四步,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正确、客观看待亲戚及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决定。第五步,布置咨询作业—-通过回顾与咨询师的谈话,理清自己的想法,调节迷茫的情绪。

来访三目的:让求助者学会合理归因;帮助求助者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信心。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过程:第一步,反馈咨询作业,与之讨论并给予支持和肯定。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正确看待现阶段的学习困难,学会做出合理归因。第三步,指导求助者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帮助其发现现阶段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第四步,指导求助者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鼓励其多向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请教。第五步,布置咨询作业——制定学习目标及发展计划。

来访四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探讨学习策略及个人发展目标;提高自信与自控力;结束咨询。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过程:第一步,反馈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第二步,指导求助者调整制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八、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我评估:失眠、头痛的症状已经消除,这几天已经不再想着回去复读了,目前非常明确自己的决定,有信心和决心把现在的专业学好。

求助者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评估:不再像之前那样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逐步开始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这是之前所没有出现的现象。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4

(招生就业办)

根据我校关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精神要求,并按照《贵阳市大中专(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标准表(试行)》中列出的各项指标,逐项逐条对照,我校就业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贵阳经济技术学校创建于90年代初,是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从事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职能的中等专业学校,已培养、安置各类人才30000余名,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该校多次被中央、省、市电视台、报刊等各大新闻媒体作为先进单位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教育先进单位,荣获各种荣誉,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深受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好评和信赖。贵阳经济技术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是莘莘学子学习及成才的好地方。现有在校生3000余人,面向全省招生。

近年来,我校能积极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优质服务,在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坚持一切为了毕业生的工作理念,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克服了毕业生大幅度增加所带来巨大压力,使近几年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都达95%以上,在抓全面就业的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质量,在推荐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基本实现了行业归口,专业对口,工作中做到让毕业生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经过历年来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校就业工作已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管理科学、制度健全、机构完善、队伍专业、经费充裕的良好局面。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组织机构完善,队伍建设完整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为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特成立了贵阳经济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张东阳书记担任组长,黄平主任担任副组长,招就办王春和杜红芹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招生就业办公室,我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课老师为指导教师。并对领导小组人员做了明确的分工:张东阳书记负责统揽就业工作全局;黄平负责对外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王春与杜红芹老师负责制定和督促就业方案的实施以及毕业生就业思想的教育,以及负责用人单位的接待和小型招聘会的安排,就业指导教师负责就业信息的搜集和传达以及具体的就业指导,负责各自所带班级毕业生的个别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推荐;教务处负责毕业生学习成绩的统核等。

2、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我校工作重点。为方便就业工作开展,并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我校制定了就业工作计划,并及时开好毕业生就业经验总结交流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为明确各自分工,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和各自的任务,并

制定了相关奖惩规定。在每周的班主任例会上多次将就业问题提出进行讨论,并在全校的大会上,也多次向全体老师通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全国的就业形势,鼓动所有老师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同时我校还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贵阳经济技术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就业工作设想。张东阳书记经常召集小组成员讨论、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校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全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提出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达到95%的就业目标,明确专业教师和指导老师的工作责任,并实施奖惩办法。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分明,群策群力,层层落实。在校领导、指导老师和专业课老师共同努力下,我校顺利、成功的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3、人员、设备方面。在领导小组基础上下设招生就业办公室三间,主要负责为毕业生搜集就业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同学,了解毕业生动态,协助学校完成毕业工作相关事宜,向同学及时传达学校工作。王春老师作为我校的专门就业指导人员,负责日常毕业生就业咨询工作,并配有专门的电话,邮箱等方便就业工作人员使用,有一台专用电脑供毕业生查询信息使用,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齐全,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4、我校招生就业办积极联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荐毕业生就业。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在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我校实行校企合作和订单式的委培模式,与省内知名大型企业:

如贵州海尔、贵州海信、南方汇通等,以及沿海的理光、康佳、长虹、TCL、三星、索尼、诺基亚、创维、北大方正、华硕电脑、联想、比亚迪、浙江椒光、东风汽配等多家大型企业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杭州、苏州、温州、青岛等城市劳动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委培关系,并每年四月份邀请、事业单位、股份制、外资企业及委培厂家等数十家单位来校举办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和校企合作洽谈会。每年输送人才1000余人,学生就业达百分之九十五,彻底解决了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我系职业指导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工作成效显著。

1、我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指导老师、专业老师都是从事多年就业工作的教师,对就业政策理解透彻,对政策能够运用准确,并能将政策及时灌输给毕业生。在毕业生思想教育方面,我校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重点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创业教育。通过召开全校毕业生动员大会、主题班会、毕业生座谈会以及和毕业生一对一谈话的形式加强教育,多方面、多层次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校领导和指导老师与就业困难学生谈话,根据谈话情况对就业状况摸底,了解毕业生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并实施跟踪信息了解。

2、就业指导:根据我校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聘请校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使毕业生顺

利就业。自2009年至今共举办了11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并且常年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好评。充分利用QQ、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建立了以指导老师为主线的信息传递网,主要负责把收集来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3、2011年6月我校开展了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校领导、辅导员加强值班,深入宿舍,掌握了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做到了无酗酒滋事,无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确保了学校稳定和毕业生文明离校,完成了零事故的目标。

三、我校以人为本,认真执行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

1、公平公正做好毕业生综合测评和服务工作,认真出具毕业生推荐材料,杜绝弄虚作假。毕业生推荐表、管理规范、严谨,归档材料上报及时、完整、规范,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工作中,严格按照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落实评选标准,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

2、能够掌握毕业生意向,坚持以学生个人所需为基础,以各班小组目标为重点,以与学生谈心交流为支撑,在学校毕业生自愿组合基础上分流,在就业的同时组建高补班(中职升高职)、组织学生参加高考深造,成效明显。

3、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毕业生入伍预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任务。

4、能够按规定时间统计上报我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和协议书,资料完整。

四、中职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大多数中职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认识到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同学们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之后都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再次,学生对所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电子、数控、计算机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择业更加商品化、功利化、务实化,导致他们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

2、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职学生就业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学生在择业时也十分重视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实现。可是,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太娇气,没有上进心,特别是城镇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他们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现实中不愿到艰苦的地方、生产第一线。学生们想走捷径,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风顺,想一举成名。他们虽然也愿为国家繁荣富强作贡献,但却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产生恐惧和彷徨,形成强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自身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和提高

就业制度的改革,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公开、平等的竞争环境,但是这种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中职学生对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大多数中职生所缺乏的。

五、我们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热爱班集体,有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因此,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说,我们要力争做到以下四点:

1、更新就业观念,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我们仍有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却往往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片面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是不可能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因此我们要帮助毕业生调整目标,进一步转变观念,摒弃干部身份的概念,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即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 8

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使毕业生抓住机会,顺利就业。

2、毕业生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具备某项职业所要求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竞争。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标。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3、中职生要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

有的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他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挫折的。关键是遇到挫折后要分析失败的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虽然失败和挫折是伴随人生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9

择业是人生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利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今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在学校努力学习,到单位刻苦磨练,谦虚紧慎。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就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5、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了,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6、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我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困难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7、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职业指导教育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系统地、全面地组织开展。按教育部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三年制中专必须两年在校完成学业,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两年在校期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职业概念形成期,指从第一学期起,针对学生所关心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及今后就业去向等问题进行专业思想、职业发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一进校就明白所学专业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找准职业的切人点,给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如:使教育学生处理好“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之间的关系,明确将来要在某个职业领域中求得发展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应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第二时期为职业意识萌动期,从第二学期开始,在学生对专业与职业发展情况有所认识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巩固、产业变化、行业发展、岗位要求和就业形势的教育,培养学生敬业和进取精神,使他们按未来职业的目标去塑造自己。第三时期为职业求知启动期。从第三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对已有的职业生涯计划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确定更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使学生认识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所必

备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就业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实习、技能竞赛和工厂化实习训练等活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第四时期为职业选择期。从第四学期始,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择业技巧、就业方法与策略和创业指导的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立志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思想,指导学生确定适宜的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自信心,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对于就业难题,我们要有充分的预见和心理准备,既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又要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密一些。虽然国家正在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教育部门出台多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企业也正在想方设法解困,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竞争永远不会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的还是拥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之才。因此,无论有无经济危机,大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充电,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而不是抱怨或沮丧。

六、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发展项目

1、创新项目:根据我校教学计划安排,在毕业班开设专题就业指导课程,聘请校领导、就业指导老师讲授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政策的理解,求职技能的介绍以及就业思想的教育,使毕业生顺利就业。自2009年至今共举办了11场就业专题指导讲座,通过就业案例、简历制作和自我介绍模拟会等等给予毕业生详细指导。并且常

年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好评。成立招生就业办,充分利用QQ、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就业服务,主要负责把收集来的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个毕业生。信息管理方面,认真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统计,做好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核对和毕业生推荐。

2、就业市场: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重视就业市场的开拓,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向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公开发布就业信息,积极组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

通过自查自评,我们感到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关心下,在招就办的努力下,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结合自查中存在的不足,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我校发展、稳定的大局,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及发展,切实落实国家、省有关毕业生面向基层的就业政策,坚持全员参与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贵阳经济技术学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5

根据教务处下发的毕业设计工作安排,我院于2015年3月23日-4月12日组织了2011级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检查的主要项目有:毕业设计的题目、开题报告、周志、学生论文初稿。每位指导教师书写了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并查阅了学生上交的相关材料,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2011级毕业设计工作正按计划稳步进行,总体情况良好。具体表现如下:

1、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学院在上学期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通过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最终确定指导教师,制定了2011级毕业设计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在本学期的开学初完成了开题任务,为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2、各教研室工作积极。在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中,他们以学生为本,避开学生求职、就业、考研、考公务员时间,在指导时间上把握得体;设计标准范文,建立毕业论文的模板放在群共享的文件中,方便学生查看,节省了学生时间,减少了学生在排版和格式上出错的问题;为毕业生设立QQ群,方便指导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讨论、沟通,及时发布信息给学生;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指导意见详细、全面,及时与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沟通。针对目前已经就业的学生,让学生安心工作,在工作之余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3、指导教师认真负责。指导教师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力度,都想方设法取得与自己指导学生的联系方式,及时通过面谈、电子邮件、QQ等各种方式加强指导,并按照学校要求及时通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有关的论文资料,保证了毕业论文检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大多数指导教师认真对待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对学生提出了详细、中肯,具有实际性、操作性的指导意见。

4、学生进度正常。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按照进度正常进行,能够遵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开题报告中的进度安排完成任务,填写《开题报告》认真仔细,内容详备,态度端正,完成质量较好,中期进展也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一稿(个别学生还没有给指导教师上交初稿),还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了二稿。

二、存在的问题

论文工作尽管进度正常,论文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个别同学与指导老师联系较少。有些学生不经常与指导老师联系,导致写作时间短暂、紧张,资料收齐不全面,毕业论文质量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2、个别学生的开题报告有些内容填写不准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书写的不够细致,对研究的主要内容填写不详细。

3、部分学生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合理,论文的内容需要修改。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对论文的整体安排欠合理。

4、学生排版不规范。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了解的不够深入,存在一些排版不规范的情况。

5、学生对论文“摘要”和“结论”理解有误。对这部分的内容书写的需要修改。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部分学生自我要求不严格。部分学生不能处理好工作与毕业设计的矛盾,精力投入不足,不重视,很少与指导教师主动联系,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及时与学生联系。同时,他们通过邮件发送的论文内容不全,排版混乱,没有认真按照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等。

2、多数学生都不在学校,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不能当面指导。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需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指导,但有时存在的问题学生还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四、改进意见

1、加强学院制度管理。明确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重点检查开题时间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缓慢的学生,加强监督和指导,保证写作时间和写作质量。

2、严格要求指导老师。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把质量关,增加指导次数。由于部分学生受到工作的影响,放松对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主动与学生多联系,及时检查进度和完成质量,一定要首先检查是否存在抄袭现象,督促学生重视论文的写作,合理安排好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我院规定所有学生在答辩前上交的论文,需要提供论文检测的报告。

3、及时进行整改。对于论文的撰写存在比较严重的学生,老师要针对论文工作严重滞后的情况进行整改,对尚未完成论文工作的学生应抓紧指导和落实。

我院将根据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做好后续的论文指导工作,为做好2011级毕业设计的答辩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6

“七五”普法工作自查报告 七五普法自查报告

自 2xx 年“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处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 xx 市委印传授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 党发﹝2xx﹞45 号)和《xx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x 人常发﹝2xx﹞27 号)。按照《关于开展“七五”普法工作中期督导检查的通知》(x普法办﹝2xx﹞7 号)文件要求,我处认真组织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相关法律的学习宣传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

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宣传宪法至上、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大力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处按要求开展“1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和宪法主题实践活动。2xx 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 xx 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提高我处干部职工宪法法律意识,以“1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制定了《xxxxx 区管理处 2xx 年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有力推进我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2xx 年,继续推进宪法的学习宣传,着重学习宣传 2xx 年 3 月 1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并了解历年宪法修正案的修正情况。其中,我处于 4 月 16 日下午由副主任张艺明带领全员集中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强全员学宪意识。按照市普法办文件要求,从我处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定 2xx 年学习宣传宪法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确保全年学宪,多形式学宪。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相关法律

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管理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依法而行。切实加强《中共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定》等与管理处工作实际及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形成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七五”普法以来我处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培训,提高员工学法守法依法的能力,通过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来学习宣传与我处文保旅游业务、景区环境需要等密切相关的《文物保护法》、《旅游法》、《消防法》。2xx 年 6 月 6 日,在玉皇阁北广场进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展示了 xxx 申遗进展,发放《文物保护法》、《xxx 保护条例》、xxx 旅游宣传册等资料,宣传解答 xxx 便民服务政策。2xx 年 1 月 22 日,联合 xx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xx 市气象局、xx 市规划局组织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助力 xxx 申遗,通过实地参观陵区遗址向其宣传解说绍 xxx 土遗址保护历程、《文物保护法》《xxx 保护条例》、《旅游法》。2xx 年12 月 2 日,前往北关社区进行《文物保护法》、《旅游法》的宣传。2xx 年 3 月 21 日、11 月 1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邀请专业讲师宣讲《消防法》,并进行消防演练。2xx 年 4 月 26日邀请专业讲师进行专业法制教育讲座。2xx 年 5 月 18 日在皇阁北广场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宣传发放《博物馆条例》、《文物保护法》、《xxx 保护条例》等资料 3 余份。2xx 年 4月 18 日,我处组织开展 18 国际古迹遗址日宣传活动,通过展示 24 块宣传展板、198 张宣传图片,LED 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发放《xx 市 xxx 文物保护条例》、《xxx 申遗知识百问百答》各 5 份等方式向游客、北方民族大学历史系 7 位学生宣传展示 xxx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文物古迹遗址保持现状,进一步增强大家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领导干部和职工学法用法情况

(一)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管理处全年学习任务中,通过参加专题讲座、集中学习、自学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 1 次。督促领导干部进行 xx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的网上学习,深化法治素养,提高依法决策的能力。

(二)督促职工学法用法考法

1、建立健全管理处各岗位工作人员日常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制定学习计划,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法律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积极参加全市举办的普法培训班,邀请专业讲师给全体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2xx 年,我处举办法治专题讲座 4 期,组织职工学习宪法、旅游、文物保护及道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训人数达到 213 人次。

2、开展网上学法用法和无纸化考试工作,推动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法工作。2xx 年,我处共有 27 位在职人员参与普法在线学习,参学率 1%,考试合格率 1%。2xx 年,我处有 21 位人员参与普法在线学习,完成 5 项公共考试(《宪法》、《民法总则》、《党内基本法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物权法》)和 1 项行业考试,参学率 1%,考试合格率 1%。2xx 年,我处积极迁入去年新调任人员普法在线学习账号,共有 24 位人员参与到网上学法用法和无纸化考试当中,目前已完成 2xx 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律知识网络答题考试,合格率 1%。

三、“法律十进”活动开展情况

(一)继续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

1、继续开展法律进景区活动,xxx 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职责是文物保护和旅游接待,依据《中共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管理处在开展好文物保护、旅游接待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单位的专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学习,积极参加区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法治宣传工作,并运用不同时间节点在景区内开展各项法治宣传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贯穿于日常工作中。2xx 年在景区设置 3 个志愿者服务站,配备发放《文物保护法》、《xxx 保护条例》等。

2、细化法律进景区活动,开展“法律到岗位”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细化到各科室岗位,针对各科室、各岗位的特点和职能,由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保证有学法计划、有学法资料和读物、有法律学习场所、有考核制度,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能力。

(二)积极联络结对社区,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积极联络我处结对社区玉皇阁北街办事处北关社区,以 xxx 志愿队为宣传主体,结合 xxx工作实际开展《旅游法》、《文物保护法》、《xxx 保护条例》等普法宣传,并分次组织北关社区来 xxx 实地参观,管理处派专人向其介绍 xxx 文物保护事业的现状和进展,旅游接待的优惠便民政策等。

四、法治文化建设情况

(一)加强景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结合管理处实际,积极利用景区现有资源,依托景区文化特色,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搭建法治文化交流和共享平台,提高景区全体员工的法制意识。

(二)完善规章制度,景区各项业务依法而行。我处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守法诚信建设的宗旨和目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景区各项目的收费、讲解、游客遗失物的窜访领取、自主语音导览器的租用都形成制度,接受监督。我处在景区售票窗口、博物馆门口等显眼位置公开公布投诉电话等维权渠道。在票务中心、游客中心等放置游客意见本,重视并积极回应游客诉求。专人负责我处 12345 政民互动平台,积极查看工单派发并联络投诉人,用心回复投诉建议,并做好回访办结工作。

(三)加强公益普法工作力度。“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处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公告栏等各类窗口面向游客和干部职工经常性地宣传普及行业法规,介绍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到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四)推行“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普法模式。利用管理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网络媒介发布信息,大力宣传法治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扩大旅游行业法治建设工作的宣传。

(五)推动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深度融合。积极参加宣传部门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治精神融入干部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

五、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

管理处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将全年普法宣传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科室,由科室负责人根据各科室工作职能组织,利用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的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工作,切实做到部署、措施、监督、总结“四落实”,营造学法守法、知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形成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良

好风尚。

2xx 年,依据本单位工作实际,研究印发《2xx 年 xxxxx 区管理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银西发[2xx]2 号),请各科室、馆、文投公司遵照执行。2xx 年,研究制定《2xx 年 xxxxx区管理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银西发[2xx]28 号)并上报市司法局,接受监督。2xx 年,制定《关于贯彻落实“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工作措施》(银西发[2xx]11号),自查自纠是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xxxxxx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xx 市 xxx 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2xx 年,管理处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2xx 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以正式文件《xxxxx 区管理处 2xx 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银西发﹝2xx﹞131 号)将 2xx 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上报到市普法办。2xx 年,我处积极上报《xxxxx 区管理处2xx 年普法责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银西发﹝2xx﹞21 号)和《关于印发<2xx>的通知》(银西发﹝2xx﹞29 号),继续开展依法普法工作。

六、以案释法开展情况

我处对具有重大典型教育意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案件和视频资料,组织全员学习观看,以提高法律意识强化学法普法效果。

通过组织学习盗掘红山文化遗址案,坚定理想信念,秉持职业操守,认真学习掌握《文物保护法》,每个人对我处遗址、馆藏藏品等文物都有着保护的责任。组织学习“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敲警钟,正作风,借此宣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时时遵法守法意识。在学习宣传《消防法》方面,通过放映大量真实发生的火灾案件来向大家详细讲述火灾发生的原因,如何自救等知识点,如此带入感强,能有效提升普法效果。

七、创新宣传形式及普法效果等内容

一是充分运用管理处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普法宣传。二是编发相关法律的内容信息发送至我处办公微信群,使学法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在管理处宣传栏、办公区域、景区游览区域公示、张贴相关法律的文件、宣传海报等,营造良好普法氛围。四是利用景区 LED 显示屏滚动播放相关法律,进行普法宣传。五是旅游旺季在景区设立志愿者服务站,通过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进行公益普法。

通过普法学法,达到守法用法的效果,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依法进行。我处依法建立和规范事业法人和员工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 1%签合同,足额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充分发挥工会在建立管理处内部和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职工权益的保护工作,构建事业法人与员工之间的诚信环境。严格遵守工程招投标程序,公开透明开展各项招投标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公开率达 1%。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和多次合约签订中及时提供法律支持。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在政府门户网站、xxx 官方网站公开发布工作动态,接受社会监督考核,依照法律阳光透明的开展各项工作。

八、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和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管理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行责任分工,确保普法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我处成立了由管理处主任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将任务细化到个人,形成有安排、有监督、有落实的依法治理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并将依法普法治理工作纳入管理处重点工作安排,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坚持年初有方案、活动有落实,年终有总结。

文物科、博物馆、人保科作为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消防日的责任宣传科室负责策划并落实每年的宣传活动。办公室负责宣传所需资料、展板的印制和车辆的派遣等宣传保障工作。党支部主要负责《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团支部的文保志愿者在志愿活动和日常旅游接待中,承担起向广大游客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xxx 保护条例》、《旅游法》、xxx申遗动态进展及世界文化遗产等内容的解答和宣传。旅游宣传科以各种推介促销活动为契机对外宣传 xxx,更新 xxx 对外宣传册等纸质宣传资料,运用多种宣传媒介做好宪法、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宣传。

我处普法宣传活动力争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管理处研究制发普法工作要点,各科室之间协力合作,保证普法宣传工作的具体贯彻落实,并保证普法宣传资料档案图文并茂、真实完整。

“七五”普法工作自查报告 七五普法自查报告

我乡对“七五”普法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全面启动普法工作,及时落实责任

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把“七五”普法要求融入到分管业务中,定期汇报履行“七五”普法工作责任的情况。及时制定制定《XX 乡“七五”普法规划》,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落实了专门的普法经费;迅速召开“七五”普法启动会,落实普法任务、人员、责任;建立普法动态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二、积极开展普法工作

积极开展党委学法、干部职工专题学法活动,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完善学法考勤、学法档案,邀请乡法律顾问为进行乡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1 次,进一步提高干部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

对外,积极组织开展 “三月法治宣传月”“五月禁毒宣传”集中宣传活动;配合上级部门开展 “2 月食品药品法治宣传周”“3·8 妇女节”“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 国家安全日”“五四青年节”宣传活动,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氛围。

三、提升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水平

严格落实《雅安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一是扩展信息公开途径。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微信群等渠道,依法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丰富信息公开平台内容。二是完善政务公开内容。按照省、市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依法按时按量向社会公开政务信息。

五、存在问题

在荥经县“七五”普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乡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单位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学矛盾突出,由于单位人少事多,导致学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等。

六、2xx 年工作思路

继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严格执行乡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国、执政为民的观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继续抓好单位职工的学法活动

利用支部学习日开展学法活动,组织大家学习《宪法》、《公务员法》、《经济建设法》以及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全年学时不少于 4 次,并由办公室负责做好相关记录。

(三)继续强化考核各项工作落实

把“七五”普法、依法行政、法制宣传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考核。

“七五”普法工作自查报告 七五普法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2 年)》精神,按照《**县“七五”普法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普法工作情况督查的通知》的具体要求,我局对本单位依法治理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就我单位依法治理情况总结如下

自“七五“普法工作规划实施以来,我局结合自己行业的工作实际,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认真开展“七五“普法活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加大普法、学法、用法力度,特别是把手上的工作与普法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成绩。狠抓普法教育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确了普法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了我局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机制健全,领导重视

(一)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法制学习培训任务落实。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局领导带头参加法制讲座。坚持领导于部法制学习制度,积极选派干部参加省发展改革委或市、县组织的依法行政学习班。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确定自学知识点、适时开展集中学习讨论、按季度进行督促检查等方法,保证自学和集中学习时间。进一步强化法制学习培训效果的检查考核,建立健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做到年终有检查、阶段有测试,并将法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作为干部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七五“普法规划,在局领导干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七五”普法工作规划方案》和《**县发展和改革局 217 年普法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细化“七五”普法工作的各项职责和任务,使每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能有新内容、新起色。

二、明确目标,认真学法用法

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是在党的十八大五中、六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意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七五”普法具有新的时代内容,为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开辟了更宽的领域。

(一)继续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现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局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中心学习组成员实行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自觉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定期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二)继续推进干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一是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法,请领导、骨干、专家讲课,实行引导学;二是以“七五“普法读本为范文,原原本本的学,实行干部职工自觉的学;三是学《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管理暂行办法》、《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湖北省价格管理条例》,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出台的一系列价格法规、政策。同时,认真学习《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保密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44 号)、《湖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省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湖北省 217 年本)的通知》等,实行有真对性的学,并形成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三)继续推进社会管理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在抓好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时,利用干部职工居住分散的特点,以及开展普法活动的优势,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带进社区、带进家庭,实现全方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而真真收到实效。

(四)突出重点对象,分层次开展法制培训。积极参加省发展改革委举办的依法行政学习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针对新颁布的与发展改革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法律法规顺利贯彻实施。对履行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核准、资金分配等职能的重点行政执法人员加强专题法制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学矛盾,丰富培训内容。

三、深入实践,创新宣传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注重教育与治理相结合,认真开展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以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单位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六进”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时、因事、因地组织策划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抓好“1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专题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以及重大任务、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局营造持续、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二)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传统法制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的优势作用,扩大法制宣传的声势和影响;注重运用手机短信、网站等现代媒体手段开辟法制宣传新阵地,完善互联网宣传平台,增强法制宣传的生动性、互动性和时效性,提升法制宣传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我局“七五“普法规划正在逐步落实,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普法宣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由于各种条件和人员所限,在宣传方式、宣传工具、宣传途径上虽说有部分创新,但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学习和宣传方式上。在思想上,也还存在实用主义的认识,与自己有关的法多学,与自己无关的法少学或者不学。

我们在今后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将进一步挖掘潜力,利用、渗透各种现代传媒资源,更好的开展后期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五、下步工作计划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我局将认真总结经验,找准差距,补齐短板,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七五“普法工作。

(一)强化法制文化建设。充分运用好年轻干部这一活力点和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法治征文、法治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以此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普法工作全面深入。

(二)深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专项治理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加大服务对象宣传指导,加快普法阵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依法信访宣传工作,通过普法宣传教育推动企业重视质量建设,助力质量强县工作。

(三)继续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全面落实无纸化学法考法,促进全体干部学法用法、依法履职。做好执法证件的取证换证工作,确保持证上岗、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7

时间很快就到了2008年, 小孙的师妹, 2008届毕业生小周面对发出去上百封简历大都石沉大海的现状深感焦虑:“考研结果还未知, 但即使考上了也只是暂缓就业的退路而已。招聘会上满眼全是找工作的人, 学了四年, 到最后连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这种滋味真不好受。”

小孙和小周的境遇反映了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心态的变化。2001年到2007年, 正是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七年。七年间, “市场化”、“大众化”、“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普通劳动者”等词汇相继进入人们耳畔, 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学生的精英身份被彻底颠覆。

2001年、2004年、2007年, 本刊编辑部分别进行了三轮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 以期了解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发展动向。从精英心态, 到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的激烈冲突, 再到基本接受大众化的现实, 三次调查结果, 反映了七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给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带来的深刻影响。

2007年底, 针对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调查结果出炉, 与前两次调查相比, 2008届毕业生在就业心态上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他们已然接受了大众化就业的现实, 在他们的身上, 以往“高人一等”的精英就业意识越来越少见, 求职的务实性显著增强。然而接受现实并不意味着无奈和妥协, 他们已经学会主动地适应社会, 拉近自身与社会的距离, 以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主动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内”与“外”的此消彼涨

华为、IBM、中国移动、中国石化……首选企业反映的是大学生对众多公司的就业选择中记忆最为深刻的, 即心理占有率。2 0 0 8届毕业生依然衷情于这些知名的大公司大企业, 然而变化显而易见:2001年调查结果中, 涉外企业与国内企业的比例为27:25, 在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当中, 国内企业仅有海尔、华为和联想三家;2004年这个比例为24:21, 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 国内企业数目上升至五家。而在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中, 前五十位首选企业中国内企业占了3 1个, 数目首次大幅超过外企, 前十位企业中国内企业数目继续上升至6家。可以说, 到外企就业进一步淡化。

数字的变化反映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改变, 而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记得我刚进大学时, 师兄师姐对我最大的告诫就是好好学英语, 找工作的时候就有机会去外企。”1998年上大学的张女士回忆当年的情形。那个时候, 对于就业的学生, 外企可以说是唯一让人瞩目的明星、焦点。“进入外企意味着拥有了广阔的发展机会、丰厚的收入、优越的工作环境, 以及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但只有身为精英的大本科毕业论文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外企工作, 外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分精英与普通人就业的标志。成为一名外企白领更是很多女生梦寐以求的。而反观当时的国内企业, 民营企业发展不足, 国有企业“老态尽显”, 论资排辈的用人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成为阻碍人才进入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数据显示, 2004年我国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82%, 广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66%左右, 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高出全社会0.5个百分点左右。涌现出一批民营明星企业, 民企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而此时的大学生, 精英就业观念正在受到严峻挑战。2003年, 高等教育扩招之后的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他们反馈回校园的信息并不乐观, 大学生就业首次遭遇寒流。在此形势下, 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求职期望值逐渐降低, 处于精英情结与大众化就业转折的阵痛中, 很多人开始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大众化就业的现实。2004年的调查显示, 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过程很难和较难, 只有不到20%的大学生认为求职过程较容易和很容易。在对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评价中, 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一般, 这与以往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的“精英”定位已经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 这几年国有企业也逐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国企的用工环境和用人机制正在逐渐得到改善。一些大型国企经历了市场经济的考验而立足于市场, 不仅在经济效益上获得发展, 在企业的用人、薪酬和管理等各种机制上也逐渐成熟, 更多地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此外, 国企的高福利以及相对稳定的特点更是成为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日渐看重的东西。相比之下, 由于本土化程度加深以及竞争压力, 外企在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方面与国企的差距逐渐缩小。2008届毕业生小卢早在年前已经得到一家外资企业的offer, 但每晚在灯火阑珊之时才从公司下班的他却向往一份既稳定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外企虽然收入高, 但工作强度太大, 没有自己的空间, 并不适合我。”

事实上, 正如调查所示, 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到来, 很多毕业生在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选择的天平正在逐渐倾斜。以往想去外企更多出于一种精英情结, 从事业发展的角度, 选择之间尽显理想色彩和英雄气概, 而经历几年就业难的磨砺和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的熏陶, 很多人褪去了理想化色彩, 选择更为理性和务实, 显然, 大众化就业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

另一个调查结果——企业吸引力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2001年, 企业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发展潜力、国际化趋势和知名度, 然后是薪酬与福利、激励机制、培训机会, 而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依然将个人发展机会放在首位, 其次为薪酬福利、培训机会, 而国际化程度和名气与2001年相比名次明显下降。这正说明如今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务实性越来越强, 精英意识、理想色彩越来越弱。

此外, 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得更多大学生选择的机会大为减少, 少了选择底气的他们更加青睐稳定的饭碗。与前两次调查不同的是, 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首次在行业调查中加入了政府机关 (公务员) 一项, 调查显示, 7%的大学生选择了此项, 而在行业吸引力分析中, 选择“稳定”一项的大学生比例为9%。在日益丧失选择权而处于被选择境地下的大学生, 变得越来越务实和功利。

“大”与“小”的艰难选择

毕业之后去哪里工作?对此, 三次调查结果大同小异。2001年首选就业地区调查中, 32.37%的大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 北京 (2 7.67%) 和深圳 (12.13%) 紧跟其后。2004年, 上海、北京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地区, 而经济发展快速的东部沿海地区超过广州、深圳, 位列第三。在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中, 北京成为第一就业首选地区,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升至第二位。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吸引正逐步加大。

然而仔细观察和分析三次调查结果却也不难找到存在于“大同”中间的“小异”, 而这些“小异”恰恰反映了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微妙变化。

2004年和2007年的调查中, 增加了求职次选地区一项。东部沿海地区是毕业生在求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型城市遇阻时, 最佳的备选地。而在2007年的调查中, 中部大中城市在次选地区中的排名明显靠前。这说明今天的大学生在地域选择上更为多元化, 这也更符合就业实际。

“现在的学生回家乡去找工作的比过去多多了。”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说。“当年我们班一共就三个同学没留北京, 就是家在上海、杭州和广州的。”2002届毕业生张女士告诉记者。张女士的中学同学大部分在家乡工作, 每次回家她总是感慨不少:“你看他们, 生活真的比我滋润多了。我也就是图个好听, 在北京工作, 但其实真的很累, 上班地点又远, 房子又贵。”言语间大有悔不当初之意。“我也想明白了, 对于像我这样的女孩来说, 没必要非在北京工作, 回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也不错。”2008届毕业生小赵说。

尽管是少数, 但这些声音的出现正是大学生在这几年就业困难形势下的新选择, 反映了他们就业心态的转变。与过去“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相比,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把留在所在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回家乡的省会城市就业当成自己的选择。尽管依然选择城市, 但大与小之间的距离毕竟有所缩小。

而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 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 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变化。2004年, 只有少部分大学生乐于接受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 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只有在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被迫接受, 而3 0%的大学生坚决不能接受。而到了2007年, 8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到小城镇及乡镇单位就业, 坚决不能接受的比例下降为20%。这一方面说明, 基层就业已经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 面对大众化就业形势, 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调整心态, 基层就业必将会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对于少部分坚决不接受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 政府和社会更多的责任在于引导, 更重要的则是需要逐步完善基层就业的相关配套政策, 让基层能够成为有极大吸引力的就业点。

“多”与“少”的博弈

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 三次调查的企业吸引力分析, 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2001年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的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 2004年为2390.38。在对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中, 67%的大学生选择范围在4000元-1500元之间, 54%的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下, 但能够接受1500-800元的大学生还是少数。调查显示, 1500元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由于性别不同, 在薪酬期望方面, 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出女生。

从期望工资的各个区间段分布可以看出, 这几年大学生在薪酬的期望上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反而略有上升, 这似乎与周遭一片大学生“贬值”的声音相矛盾, 有人或许因此批评大学生不切实际的求职期望。然而我们认为大学生对于薪酬的期望仅是一个方面, 不能简单地作纵向对比, 毕竟社会在发展, 经济在发展。不能要求现在的大学生薪酬期望一定要比过去低, 才说明他们比较理性, 而应该将大学生的期望值与社会实际水平进行对比。

2001年到2007年的七年间,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七年间全国的房价上升“神速”, 物价水平显著上升, 与生活成本的上升相比, 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并不见显著提升。以上海为例, 据媒体测算, 2007年一个无房大学生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每月开销大薪酬概需要2000元左右, 还不包括偶尔打打牙祭、医疗费用、娱乐等费用, 而在上海安家置业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2007年某人力资源网站公布了全国应届毕业生当年税前现金收入市场平均水平:2005年, 28011元;2006年, 26758元;2007年, 24852元。由此可见, 结合社会实际水平和企业薪酬水平,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调查表明, 许多大学生确定薪酬的标准正是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人才市场的行情和用人单位的实力。这反映随着市场化、大众化进程加快, 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真正走向市场化, 薪水由市场决定是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有利于加快家长、大学生和整个社会接受市场化就业理念, 摒除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调查显示, 面对求职的竞争压力, 研究生的薪酬期望与本科生的差距已经不大。30%的毕业研究生选择了1500元以下的薪酬期望, 这个比例甚至高于全部调查人群的整体比例。而在2001年前后, “如果一个研究生在求职时, 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5000元起薪就达成协议, 他首先要被他的同学瞧不起。”研究生与本科生薪酬期望差距的缩小无疑进一步反映出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

多元与理性的选择

多年来, 处在“精英”与“大众”转折过程中的大学生, 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从2000年开始启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车, 使中国在短短三四年间, 适龄青年的大学毛入学率达到约15%, 在统计意义上提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但学生的就业标准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要实现大众化并不是一僦而就的事, 一些大学生试图通过考研来摆脱大众化给就业带来的阴影, 用高学历继续自己头上的精英光环。

2001年, 中国研究生扩招第一年, 此后几乎每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均以20%的速度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显示, 大学生毕业去向中就业求职与继续读研读博 (包括出国深造) 的比例均为49%。相比之下, 2007年的调查数据则显示, 考研热已经趋冷,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直接就业。这一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相吻合:教育部2008年1月公布, 相比去年的128.2万人, 今年全国共有120万人报考研究生, 首次出现大幅下滑。上海、北京、湖北、山东、河北等省市报考硕士生的人数都比上年减少, 其中北京降幅9.5%。

考研热的降温与研究生就业压力的增加有着直接关系, 同时也更有力地证明, 在大众化的就业形势下, 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毕业去向时越来越理性。调查同时显示, 除了深造与就业, 在毕业出路的选择上, 创业也已经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 尽管人数并不多, 但这一苗头无疑也证明了今天的大学生开始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他们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 2007年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职业回报方面, 除了看重现实利益, 同时也较有长远的规划, 他们对于获取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更为重视, 而这些方面正是目前职场比较看重的。这无疑反映了今天的大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拉近自己与社会与职场的距离。在企业印象来源渠道方面, 2001年的调查表明:“相关报道”、“各类媒体广告”和“产品本身”明显高出其它渠道。而2004年的调查中增加了企业的促销活动一项。到2007年,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产品本身成为大学生获得企业印象的主要来源, 同时校园活动、企业的员工、公益活动也会使大学生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印象。这更进一步表明了与过去相比, 今天的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

毕业生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篇8

【关键词】音乐毕业生    就业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现状

笔者曾制作了一份针对音乐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师大音乐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因各项因素的干扰,回馈数量并不大,但根据已回收的调查统计可略见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已将近3年,在反馈的数据中有一半的人在做着和自己原本专业不符的工作;对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程度一项有一半人数认为基本结合,认为结合很好的仅14.29%;而选择结合较差的同学比例达到了35.71%。对现任工作的满意程度一项不满意者占到了1/4,其他则为基本满意,在对未来的打算一项中决定做好现任工作的比例为42.85%,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占比次之的则为寻找工作机会或更换工作,这部分人的比例为35.71%,如果加上决定自主创业的人数,有意或决意更换工作的人数比例则将达到57.14%;而在收入水平一项中意外地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即月收入为4000~5000元之间的人数甚少,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近总人数的1/4,四千元以下的占比超过了总人数的3/4,而3000元以下收入人群又占到了绝大多数,就连2000元以下的人数也占了相当比重。即便是在如此不利的收入水平或不尽满意的职业岗位上,还是有近3/4的人对现任工作表示基本满意,笔者仅能凭猜测领会这其中的无奈。

二、探因

(一)高校扩招

自1999年国家教育部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以来,全国各大高校扩招人数逐年递增,新开设的各类学科专业也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音乐专业这门学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扩大招生力度,吸纳生源,大部分学校同时期开设许多新学科课程,然而这必然增长了学校师资的需求量,加之新成立的学科和学院教学资历尚且年轻,给教学质量造成了实质性的压力。这一方面影响了教师行业的整体水准,另一方面对于学校针对扩招后的课程改革和调整以及人员管理甚至相应教学条件设施的更新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考验。高校扩招不仅仅带来万千学子争相考学的压力,也直接造成庞大毕业生规模的就业压力。

(二)市场需求

湖南作为艺术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艺考生每年络绎不绝。但随着每年毕业人数的不断增长造成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就业环境,尤其高投入的音乐教育培养与相对低回报的就业收入和就业质量,终于冷却了人们的热情,音乐专业并不算宽泛的择业面也为人们所看清。

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具有一定的择业范围,但大多数都是倾向于音乐教师和艺术团体演员这两种职业,这是绝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认可的就业方向。上文提到的调查问卷中一项“毕业时理想就业单位”选择的统计数据的结果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但随着近几年艺术团体的不断整合、缩编、改制,民间存在的大型艺术团体数量大大缩减,其要求的专业化水平也相应苛刻,这对于比起专业素质更注重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已不存在向艺术团体进发的优势了,加之艺术团体现行的“合同制”不能给予毕业生以“安定感”,进入艺术团体做演员只能成为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最初的“理想”。而音乐教师的情形也同样不让人乐观,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音乐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岗位都不多,而音乐专业毕业生数量又庞大,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需求量早已趋于饱和。湖南省各区每年都要上演省内省外大批应届、往届音乐毕业生为少许几个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职位使出浑身解数备战迎考的激烈场面。如此路不通,很多毕业生便不得不面临“转行”的境遇。

三、对策

音乐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困境,依笔者之见,主要是由于学校方面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的需求不尽一致。如上文所述,现今的音乐教师岗位和艺术团体因种种原因趋于饱和,不再适合作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吸纳源。但是市场上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并不少,很多看似与音乐专业毫无关联的企业,其实都因其企业形象的需要或企业文化的培养、宣传都需要音乐专业人才来组织策划,而基层社区也因为日益丰富的文娱活动,如合唱队的排演、文娱歌舞的创编等也都需要音乐人才的组织参与,等等。所以,高校需要做的就是进行适度的课程改革,明确和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出市场需要的能组织能策划、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新型音乐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要端正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引导学生放宽视野,鼓励毕业生“下基层”“进社区”“入企业”等,打开除了中小学和文艺团体之外新的就业环境,以拓宽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四、总结

湖南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包含高校扩招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下滑、音乐专业本身相对较窄的就业面以及传统择业方向上需求量的饱和等因素。究其本源,笔者认为是由于高校培养音乐专业毕业生的传统理念已和现今社会需求、市场走向不相符合,属于供需关系的脱节。解决之法必然是依市场所需,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调整甚至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红,许晖.高校扩招后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9(3).

[2]朱佳宇.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

上一篇:准确把握新时代职责下一篇:关于开展物业租赁服务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