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女初长成

2024-10-19

吾家有女初长成(精选11篇)

吾家有女初长成 篇1

《吾家有女初长成》

《吾家有女初长成》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3.体会作者从女儿身上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近来的见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也要给予指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著名女作家程乃珊的《吾家有女初长成》,写的是自已逐渐长大、成熟的女儿,事情很简单,写得却很情致。小时候,女儿曾一度让自己失望,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种淑女,不愿看书,不愿弹钢琴,作文不及格还振振有词,还有绘声绘色的“女儿经”。但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她写的信生动有形,她已经能弹出很好的曲子,而且读书范围之广已令“我”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女儿成了我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女儿,作者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呢?同学们是否也有同作者的女儿相同的经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检查预习。

幻灯显示:

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①才华出众--②天生丽质--

③面目全非--④稚拙--

⑤大言不惭--(6)七窍生烟--

(7)振振有词--(8)抱怨--

(9)绘声绘色--(10)亦师亦友--

(11)有条不紊--(12)有灵犀一点通--

(13)声情并茂--(14)刮目相看--

⒂娴熟

四、指名(2-3人)朗读课文。

五、讨论以下问题,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作者的女儿有哪些特点?明确:有属于少年人的纯洁、坦荡、率真。

2.作者说“我一度对女儿很失望”,为什么?后来她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长大了”有哪些表现呢?作者通过女儿的成长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明确:因为她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淑女,没有按作者所设计的道路走下去。

没有人强迫,反而爱看书了,爱弹钢琴了,写的东西也很令人满意了。

不要早早地为自己的子女设计他应该走的路,应该让他自由长成,只要生命是健康的又是向上的,就是美好的。

3.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看法。

明确:“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健康而向上的,就是美的。”

第二问是开放性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口才和思辩能

力。

4.讨论并完成课后练习三。

下边是从课文中摘出的“我”和女儿的几个观点,可选择本班学生喜欢的一两个,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看法。

①“我”认为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弹得一手好钢琴……

②作文不及格,女儿还振振有词。

③女儿评价“我”写的《女儿经》:“没劲。……?”

④当代影坛歌坛的明星,女儿“永远比我娴熟。”

明确:本题是开放性练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5、学生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目标2)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语在句子当中的含义。

①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②如果一定说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她的为人。

朴素,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不虚假。

③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

文文静静的女孩子。

④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懂得包涵。

替别人掩饰,原谅别人。

⑤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

提供材料、信息。

六、总结全文。(目标3)

这篇文章有相当强的现实意义,作者女儿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代表性。作者从女儿身上得到的启示,不仅能引起我们家长的深思,对同学们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A)

2.完成补充练习。(B)

①下列词语写得有误的一组是( )

A.稚绌 大言不渐 七窍生烟 振振有词

B.抱怨 绘声绘色 声情并茂 刮目相看

C.娴熟 有条不紊 天生丽质 才华出众

D.资讯 面目全非 亦师亦友 心有灵犀一点通

②下列加点的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

B.她就绘声绘色地开始把构思讲给我。

 

吾家有女初长成 篇2

我和她母亲分手后, 她母亲去了远方, 女儿平素只能和她的外婆呆在家里, 我很难照料她了。我一直想多为女儿实实在在的做点什么, 努力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我能做的就是打打电话, 生活上嘘寒问暖;在学习方面, 我跟她说, 我希望读到她这一学期来写得最好的一篇作文, 并承诺推荐发表。她毫不犹豫地给我一篇《随手关门》的文章。

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女儿, 她长大了。我想她一定是用心写的, 我也是用心读的;她一定是流着泪写的, 我似乎看到浸透字里行间她的泪水, 我是流着泪读完文章的。

也许过多的自责无济于事。何况她已经独自走出沼泽, 学会了坚强, 也学会了关心他人, 这是一笔她终身受用的财富。更欣慰的是她没有自闭, 而是打开了一扇门——心灵之门。我想对女儿说:打开门, 别关上!读过女儿这篇《随手关门》, 我把它推荐给在中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学时代》杂志。编辑第二天就回信说决定刊用, 随后便发表在2008年第10期的《中学时代》杂志上。我总算为女儿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 内疚的心也释然了。

[作品链接]

随手关门

妈妈不在家。

她去深圳出公差, 原本说好是一个礼拜, 没想到直到第十天的深夜, 就在我刚关了床头灯, 正准备钻进被子的时候, 才听到那熟悉的开门声和关门声。

妈妈有个习惯, 每次回家后第一件事, 就是检查每扇门是不是关严实了。

而我家, 有五道门。

第一道, 便是回家的门。

六年前的那一天, 我记得也是如今天一样的深夜, 也是在我即将失望地熄灯上床时, 听到了门外传来了几声极轻微的声音。

那是钥匙在彼此碰撞。可过了好半天, 也没听到门锁扭转的动静。

好奇的我跳下床, 蹑手蹑脚地跑到前厅, 猛地一把拉开门。妈妈就站在门外, 脚边搁着几只塞得满满的纸袋。看着我, 她愣住了, 我也愣住了——虽然妈妈的脸上迅速地换上了笑容, 可眼角的泪痕并未被及时彻底地檫干。

“怎么了, 调皮鬼?还没睡呀?”

妈妈一手拎起地上的纸袋, 一手扶着我的肩, 和我一起走进家门。

我一直没问妈妈为什么要站在门外哭。可几天后, 我究竟还是知道了答案。

那天, 妈妈下岗了。

今天, 妈妈又迟到了。但她没有在门外踯躅, 而我开了门, 回了家, 然后又轻轻地阖上了门……

第二道门, 是妈妈的卧室。

妈妈的卧室里有一张大床, 床头一直并排地摆着两只枕头。

我一直很不喜欢那对枕头, 因为它们不仅蒙着一层俗气的大红色布套, 而且上面还各绣着一对土得掉了渣的鸳鸯。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偷偷地把它们藏了起来, 藏在某个自认为妈妈永远都找不到的角落里, 可妈妈总是能轻轻地把它们从一堆杂物里翻了出来, 然后在我的脑门上温柔地弹一记响指。

我问妈妈为什么舍不得。妈妈说, 那曾是她的嫁妆。

可五年前, 爸爸离开了家, 而妈妈等回来的却只有一页薄薄的纸……

那一对枕头始终成对成双, 肩并肩地躺在一起, 可枕上只有我的妈妈。

我还曾不止一次地偷偷地潜入妈妈的卧室, 在那枕头上找到了未干的泪痕。可在我的面前, 妈妈从来都只有笑容。

我躲在被子里, 仔细地辨别着那些细碎的声音——门打开来, 短暂的寂静后又掩上了。我知道, 那是妈妈卸下了她的行李。

第三道, 是阳台的门。

阳台是妈妈最喜欢呆的地方——晾晒衣服的时候, 妈妈的嘴边总是会哼着小曲;没有家务活时, 妈妈也喜欢扶着阳台的护栏, 沐浴着阳光, 随意地望远;兴致来了, 或许还会做套广播操什么的。

可我知道, 阳台上也留着妈妈惨痛的记忆……

妈妈失业后, 曾经和朋友合作做生意。可仅仅几个月, 妈妈用来进货的我们一家的积蓄就被她的那位老朋友、新伙伴给卷走了。

我记得, 那天, 妈妈把自己藏在了阳台上, 在搪瓷脸盆里点燃了火, 然后将那一份份合同撕碎, 又一片片地投了进去。

我也记得, 那天, 妈妈的脸色和那纸灰一般苍白。

我还记得, 那天起了风, 将那灰烬和妈妈的希望一同卷到了天上……

妈妈总是说, 秋夜风凉, 阳台的门窗要关好。

第四道, 是洗手间的门。

我一直在想, 洗手间里的那面镜子, 该见过妈妈多少次的眼泪啊?

自妈妈下岗后, 家里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 外公也越来越凶。只要是和妈妈有关的事情, 他总是挑刺, 然后当着所有家人的面大声责骂妈妈。

虽然很多话, 我还听不懂, 但我读得懂妈妈的眼神。

那是痛苦, 是倔强, 是委屈, 是隐忍, 是不被理解的孤独……

但妈妈没有哭。

只有在我卧室的灯熄灭后, 妈妈才会一个人躲进洗手间, 关上门, 然后对着那面镜子, 捂着嘴, 低声地呜咽。

妈妈不知道, 我曾经站在那门外……

可现在, 我只听见了水声。那是妈妈拧开了水龙头, 用水洗去一身孤旅的仆仆风尘。

第五道, 就是我卧室的门了。

在妈妈的口里, 除了“调皮鬼”, 我唯一的称谓就是“宝宝”。

妈妈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宝宝是妈妈心上的一块肉, 宝宝痛, 妈妈就痛。”

可每当我写作业时画漫画, 背单词时打瞌睡, 温习功课时神游天外, 妈妈便不再理会我会不会痛了。

我的小床, 就是妈妈监视我的“哨卡”。

我的卧室也便成了妈妈的“行刑场”。

而窗前书桌上的那把塑料尺, 则是妈妈最常用、最趁手的“凶器”。

可好几次, 妈妈也“失职”了——我乖乖地坐在书桌前履行我作为一个学生的职责, 不经意地一回头, 却发现妈妈已疲惫不支地倒在我的床上, 沉沉睡去……

也许是因为我“受刑率”早已降至为零, 妈妈终于可以放心地接受那些需要出差的任务了。妈妈的收入多了, 家里的环境也渐渐地好了, 可我倒开始怀念起原先那些被“监视”、被“施刑”的日子了。

我卧室的门被推开了, 客厅里的灯光透过门缝, 将一个影子投在我的床头。这影子就那样静静地伫立着, 仿佛凝固了一般, 直到过了好一会, 才不舍地掩上门。

“妈……”

“宝宝还没睡啊?”

门再度被推开了, 灯光下是妈妈的笑脸。我坐起身, 跳下床, 赤着脚, 走到妈妈的身旁, 一把握住了妈妈的手, 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怎么了, 宝宝?就这么想妈妈啊?”

“妈妈……”

“什么事?”

“让我来……”我把手轻轻地放在妈妈的手上, “我要和妈妈一起关门。”

妈妈, 以后这个家的门, 就让我陪着您一起严严实实地关上!

[点评]门, 将世界一分为二。站在门外, 我们永远看不清门后发生的一切。打开门, 我们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秦唐府 吾家有女初长成 篇3

后来一位曾在西安上过学的好友介绍说,他们单位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陕西小馆子,味道很正宗。于是我慕名而来,在朝内南小街的北端,找到了这家叫做“秦唐府”的小饭馆。

那时它真的是家小馆子,小家碧玉一般藏在槐树后面,门脸儿不大,进得屋子地方也小,四四方方一个厅,不足百平米,只放了不到十张小桌子。但就是这么个弹丸之地,却被主人布置得清清爽爽,装饰得别有洞天。地面铺着黑色的石质方砖,墙面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陕西风翔泥塑和皮影作品,显得即乡土又艺术,一下就把陕西小吃从街边摊提升了一个档次。桌椅也是农家那种低矮的四方桌和小椅子,露着木料原有的肌理,桌子下面是藤编的小筐,可以放提包和外套,处处透着周到和体贴。服务员姑娘们身着蓝花对襟小褂,像是从乡野中刚刚走来。还没点菜,我已经开始喜欢上这里了。

饭菜上桌,果然很让人惊艳。凉皮、肉夹馍、臊子面、荞面饸(饣各)无不像模像样,有滋有味,更难得的是原料和味道几乎没有一点走样,还保持着它们在老家时该有的状态。终于吃到了久违的故乡味道,我一点点品尝着,既相见恨晚,又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后的欣喜。孕期还光顾过几次它家,以至于后来我抚摸着女儿细嫩的小脸儿,会暗自想这该是我当年吃下的那些凉皮、肉夹馍的功劳吧。

这以后的日子里,我不知多少次去过秦唐府,有时是和家人,有时是和朋友、老乡,还有几次是带着国际友人前往,他们也一下就被这里的环境和饭菜所吸引,说想不到中国还有这样一种独特的风味。不过一两年以后,小厅就扩大了,老板把隔壁打通后,就又多了一个更加宽敞的大厅,可以放下二十多张小方桌,但依旧是顾客满满;又过了一段时间,秦唐府又在隔壁辟了一家门脸儿,专做起羊肉泡的生意来,生意也很火爆。食客中既有陕西乡党,也有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人,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近年来,我陆续听朋友说秦唐府又在东四和惠新西街开了新店,不禁替老板高兴。

说起秦唐府的主人,也是我喜欢这家店的因素之一。每次我到店里,都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白净斯文的女士在前台忙碌着,时间长了,我才知道她就是秦唐府的女主人。不同于一般餐饮女老板的风风火火、干练泼辣,她举手投足之间总流露出特有的温和与从容,甚至带着一丝书卷气。在顾客爆满的时候,她一边指挥着员工有条不紊地服务,一边亲自引导客人、端菜结账。我没有见过她因忙乱而急躁,也没有见过她大声说话过,她总是对着每一位光顾的客人微笑致意,并不多话,偶尔寒暄几句,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温暖。她的这份从容和淡雅,让我对她家餐馆的饭菜品质产生了更多的信任。

9年时间,在人的一生中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它让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变成了一个小小少年,也让一家不起眼小饭馆化蛹成蝶,成为了在京城小有名气的地方品牌企业。这几年,北京城里陕西风味的饭馆渐渐多了起来,但每当想尝尝家乡的味道,我还是马上会想起去秦唐府,这也许就是一个老顾客的情怀。

吾家有女初长成经典散文 篇4

十年前的春天,那个有着花香的清晨,我安逸地靠在沙发上,突然感觉微隆的肚子被你轻轻地踹了下,一种莫名的惊喜瞬间就袭上了心头。我知道,是你,我的宝贝,你正用你独特的方式与妈咪打招呼。虽未谋面,但我已经感受到了我们之间脐带相连的亲情。

几个月来,我们朝夕相处,寸步不离,你调皮地在我肚子里翻来覆去,像浪花一样的层峦叠起。把手轻放在小腹,似乎能触到你的足尖,你的手心,还有你小小的头颅。若有哪天,你突然文静下来,我就会不自觉地紧张,生怕你有任何不适。不断地用音乐唤醒你,用温柔抚摸你,直到你回应后才放下我那颗悬着的心。

五月,花儿竞相开放的季节,你这朵小花也如约而至了。那一声响亮的啼哭哦,竟然如天籁般动听。你躺在我的怀里,怯怯地睁开双眼,悄悄地窥探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我也小心翼翼地张开怀抱,轻触你微皱的皮肤,脸上若隐若现的红痕,内心中充满着喜悦也带着惶恐。从此刻开始,我该如何适应这个角色的转变呢?

在磕磕绊绊的摸索中,我与你一同熬过了艰难的月子。你的精力啊,永远是那么的旺盛。你那颗小小的头颅啊,也不知哪来的那么多的智慧,也永远的不甘寂寞。白天,你还算安静,一到晚上,尤其是下半夜,万籁俱寂的时候,你就开始了经久不衰的“哇哇”奏鸣。一月下来,默默无闻生活多年的我在院子里也小有了名气,经常有些顶着黑眼圈下班回来的邻居来家里窜窜门,瞧一下你这个罪魁祸首,也顺便传授育儿经验。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邻居都是善意的,直到现在,只要碰到我们母女俩,都会亲切地摸摸你的头,笑着问“现在还爱哭吗?”

只有伴着孩子的成长,才觉得时间是最漫长也最短暂的。不知不觉中,你一天一天逐渐长大。当你用软软的糯音叫“妈妈”时,当你跌跌撞撞向我扑过来时,当你的小手牵着我,那无邪的`眼睛充满信任的望着我时,当你童言无忌爆笑全场时,我真想向世界宣布:我是幸福的!

当然,生活中,也充满着无奈,我们的家庭之舟在摇曳中也开始支离破碎。其实有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对你满心歉疚。我不能给你丰厚物质保障的同时,还不能给你健全的父爱和母爱。但,无奈中我也甚感安慰,你年纪虽小,却已开始知道体贴人了。还记得那一次,我伤心得眼泪决堤,你悄悄地走过来,轻倚在我身边,温柔地擦拭我的泪水,对我说,“妈妈,别哭,忘了吧,忘记了你就不会痛苦了!”瞬间,我泛滥了我整个泪海,紧紧地拥抱着你,我感动着你的体贴,也心疼着我的痛苦竟然让你过早地懂事。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我努力还你最纯真的童年。

直到今天,我的宝贝,你已经九岁了。你学会了独来独往上学放学,你学会了料理自己的生活起居,当然,你还是会调皮、耍赖,我也会经常性疾言厉色地批评你,你也会很委屈地生着气,发着小脾气,但每到夜晚,当你轻轻地偎在我身边,当我亲吻你的嘴角时,我们都会握手言欢。我的宝贝,我希望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你能理解妈妈偶尔的严厉,也能体会到妈妈的宠溺,无论是怎样的方式,都归根于一个字——“爱”!

我家有女初长成散文 篇5

元旦后的一个晚上,上高二的女儿打开门对我说:“爸爸,我送您一件贵重的礼物,是我想办法帮您留下来的哦!”然后,从她的书包里把一本书庄重的递给我。哦,那是一本叫《溪梦》的校园文学。

一眼触及那构图清新,意境淡雅的封面,就让我眼前一亮。再轻轻地翻开书本:卷首语《把你手中的灯给我》,卷尾语《第101封情书》,读来饶有趣味。她用青春的文字记述了一个十几岁孩子最朴素的思想和最纯净的生活,也描绘了那美好而又并不遥远的梦想。

今年女儿担任了学校《溪梦》文学社的“社长”后,就着手出版一期《溪梦》。然面,当面对如何处理学习与开展活动的时间安排、向作者约稿与排版、出版与资金等诸多问题时,这个计划在刚开始时就有要破灭的迹象。既然接过了这盏灯,就不能让它熄灭!于是与她的小伙伴们经过几个月的组稿、改稿、排版、校对并找到广告商后,付诸印刷……其中的苦与乐只有她与她的小伙伴们才知道了哦,但这些点点滴滴从来没有对我说起过。

日月如梭,韶华易失。她那歪歪扭扭的步子似乎还在眼前,她那稚嫩的声音仿佛还响在耳边,然而,这确确实实已是过去很久很久的事了。转眼间,她都能编出有模有样的“刊物”了。

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阅读充满了兴趣,偶有作文被报刊选登,她都要乐上好几天。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跑书店,把喜欢的书啊搂回一大捆,然后在家慢慢的细读,我也经常陪她一起阅读,晚上就轮流讲故事。我也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于是,我陪女儿曾在岳阳楼上观看洞庭湖船只穿梭,感叹八百里湖面的浩淼;曾在韶山冲里缅怀伟人,深知幸福来之易;曾在祝融峰上赏云海,领略如梦似幻的大好河山;也曾在华山顶上论见解,探讨人生的意义…….在陪伴她的日子里,我也在不断的成长。然而,真正陪她成长的日子却是那么的短暂。懂事的.女儿也常说“爸爸,等我长大了,一定在美得乱七八糟的天池边上买套房送给您,或者陪您在烂漫的法国乡间小道上散步!”是啊,我没理由不相信女儿的许诺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呢?!

进入高中后,女儿变了。经常回来诉说同学的不是了,不容许别人改变她的主意了,有时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变得沉默寡言了;特别是自费出国留学读高中的那件事,因各种原因,我们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她却对我不理不睬三个月。这是十六年来遇到最头痛的事,于是,我上网查阅过如何与女儿沟通的文章,也在微信上认真地读过专家们的育儿心灵鸡汤,更有向朋友们讨教过教育法宝.......在这三个月里,我不责怪她,我反而想,女儿也许是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独立个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她不再是我意志的延伸了。我通过写信从情感上感化她,并让她懂得了如何正确地对待理想。

前几天,女儿在信中说“爸爸,坐在您电瓶车后面的我,发现您乌黑的头发里已悄然冒出了些许白发,我恍然才意识到,岁月竟如此匆忙和无情……”

谁家有女初长成读后感 篇6

怎么认识严歌苓这位作家,已经模糊的记不清了,好像是因为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里有节选她的文章,可是是那篇课文早就不记得了。高三那会开始流行玩微博,我最初常玩的是腾讯微博,那个时候还是步步高的键盘手机,没有所谓的APP一说,新浪微博刷网页并不方便,腾讯的微博貌似是在QQ里有个链接,用起来反而方便很多,那时候关注了很多作家,笛安、落落、阿来、迟子建、严歌苓等等,忘记具体时间了,有段时间严歌苓的父亲去世了,严歌苓在微博里说很长时间了依旧走不出亲人离世的悲伤情绪,大概是感同身受吧。也在杂志里看过关于她的采访,大概是有讲她的爱情经历,二婚嫁给美国的外交官,美国政府以泄密为理由要调查严歌苓的家属等等,两个人才能结婚,外交官为了维护严歌苓的尊严毅然决然的辞去了政府的工作。采访里还提到严歌苓反对“女作家”这样的称呼,“女作家”的头衔实际上是对女性的“歧视”,男性作家的人物介绍里就从来没有“男作家”这样的称呼。采访里也说到写作其实是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程。时隔多年,采访内容也没有记得特别清楚,但也是从那篇采访里详细的了解了严歌苓,虽然没有读过她的作品,那篇采访是《文艺风赏•青梅煮酒》,具体哪一期不记得了,是早期的杂志就没错了,有兴趣的可以直接去网上找来看。严歌苓的很多作品都被拍成了电视剧,我就看过《一个女人的史诗》,赵薇刘烨主演的。

(废话一大片,只是在说我和严歌苓的“渊源”。)

《谁家有女初长成》其实是在去年就开始看的书,当时太过粗心大意了,封面上明明这些“作品集”三个大字,我硬生生的没有看到,以为这是一部小说,在读完了上卷后,故事突然风格大变,从妇女拐卖变到部队生活,觉得很生气,第一个故事刚读到高潮就戛然而止,还意犹未尽呢就翻篇另起炉灶了,让人觉得真是不负责任,硬着头皮下卷的故事也是断断续续的看着,直到回家了实在是无事可做拿出来接着读下去,发现其实下卷是接着上卷写的,喜出望外之际,没读多久故事也就结束了,真的结束了,真正的“另起炉灶”了,写起另一个女孩的故事,实在是不对头,翻到封面上才发现是“作品集”,一直都是这么粗心大意的人,以前玩游戏的时候,任务没有看清楚就去做,做完了回来领东西的时候发现自己理解错了,浪费了40个钻石啊!再往前了说,考试的时候题还没有读完就着急下笔了,写了一半写不下去,又看了一遍题,发现理解错误,这样的亏没有少吃过,可是从来就没有“吃一堑长一智”,摔多少跟头,都依旧我行我素着,像一头没了耳朵的驴,横冲直撞着。

《谁家有女初长成》并不是严歌苓写的最好的作品,众所周知,严歌苓做擅长的就是写写移民生活,当然在这部作品集里,就很好的体现了严歌苓擅长写,穗子系列的故事是这部作品里最精彩的部分(仅仅是我认为),描写穗子和外公感情的部分更是精彩中的精彩。最后一篇《也是亚当,也是夏娃》,有人说这是严歌苓在写女人的“中年危机”,不过我却觉得有一点亦舒的感觉,但严歌苓并“不屑”于亦舒的浪漫会尽可能的给女主一个美好的结局,严歌苓没有给伊娃爱情,没有给伊娃婚姻,没有给伊娃家庭,她只给了伊娃友情,给了伊娃“成长”,或许是给了伊娃“洒脱”。

这是我读的严歌苓的第一部作品,也决定继续去读其他的作品,看透人生却并不失望,算是读完《谁家有女初长成》的感受吧,可能理解的并不正确,但也是自己的正确。

我家有女初长成 篇7

女儿中考前的一个学期我特发愁,怎么办啊,我经常看她跟同学长时间通电话(我怀疑十有八九是男同学),或者去音像店淘各种CD,而且每晚睡觉都是听着MP3,而不是看着书睡着的。我跟她爸爸告状,她爸爸火气上来,把她的手机、MP3、一整箱CD盘全部摔碎了。

后来我又去找她班主任,我说别让她当班长了,学习成绩唏哩哗啦往下掉,也没资格给同学们做榜样。其实我是想让她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不愿意她管班里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老师同意了,在班上宣布了女儿“辞官”的事情。女儿回到家,总拿眼剜我。后来她跟我说,那一段时间,是她最鄙视我的时候。

后来民主选举,她又高票当选并重新坐上了班长宝座,回家一见我就得意洋洋地长叹一声:“哎,民意难违啊!”我没办法,就嘱咐她现在一切的一切就是学习,就是中考,这是重中之重,是最首要的任务。“不就是个中考嘛!”女儿摆出不屑的神情,“到时候我让你满意就是了!”我说你拿什么让我满意?牛皮是剥下来而不是吹下来的。因为那时候她的成绩已经滑到二十几名了。我说:“这样吧,你进前十,我奖励你五百。”她伸出拇指和食指:“八百!”我说:“八百就八百!”“要进了前三呢?”“前三?不大可能吧?那几个小牲口(我跟女儿学的,她一直管学习最好的同学叫牲口)把课本背得比老师还熟呢,你能超过他们?”女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作了个拈钞票的动作:“在这个面前,没有什么做不成的。”我一咬牙:“那好,进了前三,我给你两千!”其实我知道,进前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我要是给你考个第一名呢?”我乐了:“要啥给啥!但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那之后,看得出来女儿在下功夫。可那时候离中考仅仅只有一个月了。我看她那么努力,就紧着表扬她:“就你现在的状态,应该说进一中没问题了。”女儿放下书本,瞪大眼盯着我:“进廊坊一中?你不会就这么点理想吧?我要考的是石家庄二中,那是全国重点!”我的天,我摸摸她额头,没发烧啊。能考上石家庄二中的,那必须是整个廊坊市的尖子生。她把我哄走:“我总算知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话的意思了。您赶紧闪,别影响我斗志。给我做好吃的去吧。”

中考结束了。成绩下来之后是电话查分。女儿输入考号考场什么的,电话里面报出她的成绩是598分。她生怕错了,又查了一遍。之后搂着我在客厅里使劲跳,如果没有天花板的话,估计我们就有可能飞出去了。我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就亲自在电话上输一遍再次确认。一个亲戚打电话过来口气特欣喜:“咱们菲菲560分,她们学校第一名!”我赶紧捧场:“菲菲太棒了!我请她吃饭!”亲戚接着问:“咱们若若呢?”我假装平静地说:“她也还可以,598。”“天啊!太厉害了!”那一刹那,我感觉是我一生最有面子的时刻!

女儿很快拿到了石家庄二中的录取通知书。之后是铺天盖地的同学聚会。女儿在饭桌上感慨了几句:“唉,说起来我应该反省,回首初中这三年,我真是没怎么学习。能不写作业就不写作业,能在课堂上眯一会儿就眯一会儿。哪有我这样上学的?说起来我真是上对不起老师家长,中对不起广大同学,下对不起全国百姓啊!我就最后了最后了下了那么几天功夫,想不到考成这样!唉,天意难违呀!”她话没说完,几乎饭桌上的全体同学都忍不住围过来要集体扁死她!

超女情结

因为瑞士大水,我和妈妈、婆婆绕了好多路都进不去,只好在奥地利的提落尔省瞎转,到提落尔省省府因斯布鲁克的时候,女儿的国际短信过来了:“最新消息:李字春第一,周笔畅第二,张靓颖第三。妈妈别沮丧啊,第三也不错了。看好老太太们,丢一个我拿你是问!”

我带两个老太太去欧洲之前,超级女生的比赛正如火如荼。我喜欢张靓颖除了是因为她唱歌好听外,还有那天她对柯以敏说:“我感觉我状态很好!”我当时就从沙发上跳起来了,激动地对张靓颖说:“对,就这么撅她!”随后对身边的女儿说:“看见了吗?这就叫不卑不亢!这就叫没有媚骨!所谓不媚俗,就是既不媚评委的俗,也不媚观众的俗!唱好歌就是了。我必须给她投票。”我先用我的手机连投15票,然后拿女儿的手机再投15票。女儿说:“我不反对你投张靓颖,但有个条件,你必须给黄雅莉也投15票。”我说:“为什么?你不是一直支持周笔畅吗?”女儿说:“周笔畅的票已经很领先了,就不用我投了。你看黄雅莉进步多大呀!多本真呀!多纯洁呀!这《杀破狼》唱得多地道啊!”

我拗不过她,在给张靓颖投票之后,又给黄雅莉投了票。一次一家三口晚上去西餐厅喝咖啡,女儿和她爸爸下五子棋,我在旁边穷极无聊,就拿我们三部手机轮流投票。女儿忽然对爸爸说:“爸爸,你辖区几十万人,你给他们做个电视讲话,发动他们都给黄雅莉投票,每人一票,就是几十万票。如果每人15票,就是,就是几百万!”说几百万的时候,女儿眼中都放着光芒。她爸爸断然回绝:“你以为你跟你妈有病我也有病啊!”

黄雅莉被纪敏佳PK下去的时候,女儿急了。大骂纪敏佳小气、势利、妒忌心强、面目可憎。我安慰她说黄雅莉还小,才15岁,以后有的是机会,诸如此类。而且,凭良心说,她走进六强已相当不错了,那么多有实力的连十强都没有进来呢,应该知足了。女儿同意我的观点。

我们终于等到大水退去,进入瑞士的卢塞恩的时候,女儿的短信又过来了:“美女(她但凡高兴或者要钱的时候,都是这么称呼我的),你偶像决赛时唱了一首《What’s up》,巨好听巨好听啊!我给你弄机子上,你回来好好听啊!”

凡大才都是低调的

那天我对正听艾薇儿的女儿说:“我最近喜欢许巍了。”女儿看着我点点头:“嗯,那说明你眼光不错。许巍挺有才的,自己作词作曲,唱得也有味道。就他的《执着》,给田震唱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不错了,他自己偶尔一唱,整个把我都给震了。”我说:“那说明他作为一个词曲作者对这首歌有更好的把握。像他这样有才而且低调的人不多了。”女儿接口说:“凡大才都是低调的。”凡大才都是低调的,我仔细体会这句话,觉得可以放人《名言集锦》里面。

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买黄国骏的《真爱你的云》,这是《风云》的主题音乐,虽然《风云》那个连续剧特烂,这个主题曲却巨好听。可是我们转遍了廊坊的音像店,也没有找到黄国骏的个人专辑。我很遗憾。我说:看见了吗?真正有才的人就是这么玩的,他突然给你拿出一个最好的东西,让你对他狂热喜欢和无限期待时,他却突然隐形,抽身而退,人家根本就没拿音乐这个东西太当回事!他的才华就是用来挥霍的,而不是用来做事业。我的话感动了一个女老板,她认为我的说法很高深,她说她也喜欢黄国骏,还把她每天听的一个盘送给我们,里面就有黄国骏的那首《真爱你的云》。

飞儿、爱戴、陶喆等等都是和女儿一起听的。她看中的歌手,就会把他们的新专辑买回来。《七里香》上市,她买了两张,一张给我,一张自己带到学校听。《13131》出来时,女儿知道我喜欢陈琳,马上买了送我,还大力推荐里面的《雨夜》,她说:“这首歌未推先红。而且很适合你唱。”后来我们两个去练歌,我唱完《雨夜》,女儿等掌声(她按的鼓掌键)停息,认真地总结说我唱歌的味道超过陈琳,就是节奏上稍微有些问题,不过陈琳的歌节奏的确不太好把握。还说我唱《怕黑的女人》超过田震;唱《听海》超过张惠妹;唱《想你的365天》和李玟持平,音色绝对可以,差距依然在节奏上……

没外人的时候,我们会互相吹捧一会儿。我经常从多方面赞美她,她也会从多方面赞美我,有时候不知不觉会发展到很肉麻的程度。我曾经夸张地说:你要参加“超级女声”肯定有大批粉丝崇拜你。她说你这不是把自己亲生女儿往火坑推吗?千军万马、水深火热的海选,众目睽睽下的PK赛,时喜时悲的心理大落差,我可经不起那样的剧烈折腾。还是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你普通的乖女儿舒服一些。至于音乐,偶尔玩一玩,仅仅作为业余爱好是最合适不过了。

吾家有儿初长成散文 篇8

儿子要去清华大学参加自主招生夏令营活动了!为此,儿子要买一像样的背包,但习惯节俭的他又觉得县城实体店里的太贵,想从网上买,又恐县城偏僻,到他该出发时快递送不到。于是儿子便打电话给我,想让安阳一亲戚代买,市里肯定会快些,走时从那儿上火车正好用上。我倒没什么异议,因多读古书而略显迂腐的老公却露不悦,嫌儿子不该这么讲究,还埋怨我有点儿纵容他。我马上款言解劝,老公才释然!

仔细回忆,十几年来,儿子极少有令我们不满意的地方!

儿子的出生,除了带给我们所有年轻父母见到自己孕育的新生命的那份欣喜之外,还让我提到嗓子眼儿的那颗心彻底放下了。因为在怀孕期间,老公曾诙谐地模仿着“东北腔”说:“孩子若遗传我的黑,你的矮,像个小黑皮球在我们面前滚来滚去,你说可咋整?”然后肩一耸,手一摊,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滑稽地表演不仅没把我逗笑,却让我心里沉沉的,甚至还落下了眼泪,后虽经他婉言解劝,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不管怎样,他都会一心一意地爱我们娘俩儿,但还是在我心里留下了些许阴影。春节过后,在经历了撕心裂肺的几个小时的阵痛之后,我见到了儿子粉嘟嘟的小脸儿和细长的胳膊腿儿。后来,儿子的皮肤越发白皙、娇嫩,眼睛大而有神,且模样俊秀,不知情的陌生人老以为他是女孩儿呢!熟悉的`人都说这孩子才真叫“结晶”,遗传了爸爸柔和的面庞和高挑的个头儿,妈妈白白的皮肤和明亮的大眼睛。现在十六岁的儿子已长成一米七以上的小伙子,皮肤因风吹日晒虽不如小时候白嫩,但属不算黑的健康色,眼睛因近视也已不如小时候大而亮,但还属浓眉大眼之列。

人的长相乃自然天成,非人力所能左右,评判一个人的好坏优劣也绝不能以此为据,但好的相貌却真的能让他人特别是父母赏心悦目,亦能让自己心满意足,不是么?

产假后上班,因孩子的奶奶体弱多病无法照看他,我们便搬到了本村的学校,所以,孩子的幼儿期就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儿子天性的温和爱笑与不认生使得他特招人喜爱,每当我繁忙时,不管哪位老师与同学抱走他时,他不哭不闹,有时会有些不情愿离开我的怀抱,但马上就会被抱他的人的逗笑而吸引。儿子从小就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掐着胳肢窝就疯狂地上窜下跳,斯文的个性便初露端倪,及至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确信了这一点。大约在他两岁多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和老公正做菜,儿子来到放了做好的几样菜的桌子旁,以商量的口吻问:“妈妈,这个我能吃吗?”这句话问得让客人们都惊叹不已,面对好吃的,这么小的孩子,特别是农村里的哪个不是冒失地上去便抓起就往嘴里捂,谁还会有个商量?于是,客人还有我和老公都纷纷夸奖他做得对,并用小碗给他盛菜吃奖励他。

儿子从小就显示了他的聪颖。记得两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教他识字,便惊诧于他的记忆力了。教启蒙孩子的“人、口、手”之类的字时倒没发现,及至教他日常用具的名称如“煤、壶、电”等字时,他依然马上记住,且不见实物并写在其他地方还能认出时,我就认为他聪明了。后来,在一次吃完晚饭与洗碗的短短的间隙,他就学会了用“凑十法”进行20以内的加法,我就确信他是智力不一般的孩子了。在他入学前,我就让他通过熟字学拼音,又通过拼音学更多的生字,他的认字量与阅读量便与日俱增了,他也一步步迈进了知识的殿堂。鉴于他的“心有余力亦足”,在他上学之后的寒暑假,我和老公或为他推荐课外读物,或教他练字,或为他补充农村小学未开的英语课,或做数学奥赛题以开发他的智力。儿子作为一个农村生长的孩子,见多识广谈不上,但不算孤陋寡闻,便得益于我们给他加的这些“小灶儿”吧!

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认识我们的人便慨叹我们孩子的遗传素质好——聪明,不可否认,遗传在智力因素中占主导,但此乃天成,人力不可逆转,不足道!还有人羡慕我们是教师之家——会教,为此,我要说,不是所有老师家的孩子都能如此,但我儿子的成长却离不开我俩的言传身教。

还记得儿子四五岁时,我与老公工作繁忙,每每要晚上加班备课,儿子见了,便向我们要求:“你们都看书,那让我看啥书呀?”自此,我与老公便深感“身教”之重要。于是,为他买了好多的小儿书,并适时教他认更多的字。在我们工作不繁忙时,即使是寒暑假,我们也会不断地阅读,一为给自己“充电”,二为给儿子“做榜样”。

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儿子都在我们的羽翼下成长,高中需到县城去上,年龄又小,刚开始他会适应吗?我和老公很是担心。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小子的适应能力挺强,马上爱上了他的新生活,说“学习、吃饭、活动、睡觉都在学校,且该干嘛都有铃声提醒,多好啊!”“好小子!”我与老公不禁感叹:孩子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天地越来越宽广,见识越来越广泛,哪像我们生活圈子越来越狭小,生活内容越来越贫乏哟!更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俩倒不适应儿子不在眼皮子底下晃荡了,此时才信电视上说“孩子断奶容易,妈妈不容易”了。于是自我安慰:雄鹰应该在蓝天翱翔,蛟龙应该在深海潜游,孩子应该有他自己的天地。历经大半年,我才渐渐适应。

儿子在同班同学中年龄是最小的,但他的成熟与老练却不逊于他的同学,于是,在高一下学期他便荣膺班长一职。据他所说,工作起来还挺得心应手的。七月中旬,他与十几位同学去郑州参加自主招生培训,作为领导人,他照顾同学、天天向老师汇报情况,最后即使自己要在郑州亲戚家呆一天,他依然把同学们安全送上车才放心,儿子的责任心与组织领导能力便可见一斑。此次去清华,他依然自信满满,他回敬我之担心的那句话差点儿没让我笑喷:“妈,你看我都多大岁数了,再过两年就成年了,您就放心吧!”为此,我的忧虑便烟消云散了。

现在,儿子正在清华进行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晚上与儿子通话,问吃住、学习等各方面情况,依然是那句快乐的河南话:“妈,得嘞!”然后便历数这儿怎么好,那儿怎么好。但愿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儿子爱上清华,并为明年投入它的怀抱而努力。只要努力了,便无怨无悔,即使结果不如所愿也了无遗憾。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儿子多数方面还是令我们满意的,但他的个性过于张扬,有时甚至是狂妄自大,令我们甚是不悦,为此,老公也常常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以及众多名人虚怀若谷的事例教诲于他。但愿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他会变得谦虚起来。

邻家有女初长成 篇9

外观最大变化在哪

成都的小通巷,虽然不如宽窄巷子那般名声大噪,但是它有着原汁原味的老成都的感觉,也是当今很多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尤其是宽窄巷子商业化之后,这里就成了年轻人聚会的新去处。我们此次试驾选择在这里,就是为了找到都市人驾驭新QQ驰骋于大街小巷的感觉。

3月的一个清晨,记者将车子停在路边,下车拍照,顺便仔细打量这款A00级霸主车型。新QQ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变得更宽更大了。3564×1620×1527mm的车身尺寸,使它的内部空间在A00级市场中可谓称雄。记者注意到,就连后视镜都变大了,高度上比老QQ高了2cm,别小看这2cm,它可增加了很大的视野范围。不过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应该是新QQ的“色彩革命”。从车身到内饰,共有20余种色彩,可以由消费者DIY,个性搭配选择。这一点上,新QQ确实满足了很多都市人追求个性、混搭、跨界的渴求。记者试驾的这款1.0L时尚版车型,采用了黑白内饰,据说另外还有四种内饰配色。

新车如果说还保留了老QQ的元素的话,那么也是它深入人心的可爱部分,比如圆形大灯,进气隔栅的笑脸等。但是仔细看过去,你会发现,每一处细节都与老QQ不同。

内饰有什么不同

坐进驾驶座,新QQ的深色织物座椅比老QQ上的那种浅色款式更耐脏,也更显时尚。座椅的舒适性不错,更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包裹性较好。后排座椅在细节上,新QQ还设计了ISOFIX儿童安全座椅接口,并且这项配置是全系车的标配,大大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家里有小朋友的车主来说,亦是非常方便。

新QQ的车内拥有众多的人性化储物空间,特别是前排乘客,曾经在老QQ上不知道将水瓶放哪儿的烦恼再也不会出现了。对于后排乘客,虽然车门板上仍然没有设计储物格,不过前排座椅的后背下设计的储物袋还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做工提升了吗

对于新QQ做工的直观感受首先来自于关上车门的一瞬间。新QQ的关门声比以往更加实沉,这意味着在车身的隔音材料和车门与车身框架的匹配精度上,厂家确实是下了功夫的。

打燃发动机,新QQ的那颗小心脏开始跳动,这次试驾的车型虽然是MT车型,但手动变速器入挡很顺滑。这个价位的车型,新手操作不当的话很容易熄火。但是新QQ在努力避免这个问题,踩下离合器,慢慢抬起,达到半联动状态时会发现车子在缓缓移动,即便是稍微快些的抬起离合器,车子也不会表现出将要熄火的状态。

吾家有女初长成 篇10

如果说张晓刚的作品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特殊阶段的历史的话,那么徐冰的作品则偏向于反思中国文化的传统。徐冰的综合媒体装置作品《The LivingNord》(“活字”)以40.8万美元成交,也创下了他个人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徐冰与张晓刚一样科班出身,并且从小近水楼台,长时间浸淫在北大图书馆中,因此他的作品较多的是通过新的装置、新的媒介来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有许多保守派人士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但他的作品还是获得了国际的认可。此作品通过“鸟”字的发展来反映历史的变迁,也可以理解此作品是对艺术起源的一种暗示。徐冰自己也承认,他是通过打“中国牌”来获得世界的认可,并且以此为豪,也有人评论这是批判地继承传统的一种方式。徐冰另一最著名的作品“新中国汉字”系列《毛泽东诗词》在此次拍卖会中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以16.8万美元成交。徐冰的“新中国汉字”体现了他作品中始终一脉相承的元素,他自创的书法看似标准的楷书,而实际上却又是由英文字母组成的。在许多展览上,他的这个极具互动性的装置作品吸引了不分国籍人士的参与,无论是老外和中国人都以在“徐体”中寻找自己名字为乐,由此看来,这中国牌打得的确掷地有声!

或许岳敏君的画可以体现出如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现象。他的作品多出现咧开大嘴笑的人,一些笑得“见牙不见眼”的男人。岳把这种咧嘴大笑的男人作为自己绘画的代表符号,并且多年来一直坚持这个符号,从在圆明园饿着肚子画画,直到现在大获成功,甚至他的画室都几乎成为宋庄的一个旅游景点。25号拍品《狮子》拍出了56.48万美元,被一位匿名收藏家所得。此作画了标志性的5个光头大笑男人,跪坐在大理石基座上,让人联想起如今中国许多大厦正门的大理石狮子。岳敏君的画里表情怪异夸张的男人的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更冲击人心的,当然是成交价!

与岳敏君名字读音有点相似的方力均,他的作品中也多出现这种光头咧嘴笑的男人,40岁出头的他跟岳敏君一样是河北人,一样在圆明园饿过肚子熬生活,如今不仅在画坛上风光,也在影视圈、饮食业中大展拳脚,关于他的八卦也一度甚嚣尘上,成为城中热点。方力均的《无题》在此次拍卖会中以27.36万美元被一位美国收藏家买走。

王广义作品的代表符号是政治波普,他也是如今当代艺术的一员猛将,此次《大批判:波普艺术》拍出24万美元。还有拍出了22.8万美元的艾未未的《中国地图》,以自虐形式闻名的张洹的作品《和平》,在此次拍卖中也卖出了40.8万美元,比估价的15万到20万美元高出了一倍,同样打破了他个人作品的拍卖价格纪录。

在纽约这次的拍卖会上,其余许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如陈逸飞、刘小东的油画,张洹的行为艺术照片,都以破纪录的价格高价拍出。本次的成交额远远超过预期的800万美元。在所有245件作品中,只有25件流拍,参加拍卖的收藏家来自亚、美、欧等地区,许多是这次拍卖会上的新面孔,有些则是老手。拍卖现场一直异常火暴的状态让工作人员始料不及——150名买家通过电话竞拍,25名苏富比的工作人员负责电话竞拍,在拍卖进行到一半时,热线电话居然全部占线,令买家心急火燎。4500本拍卖会画册转眼被收藏家们抢购一空。对此,纽约苏富比的当代亚洲艺术部专家张小明称:“本次当代艺术作品的质量都非常高,市场反应非常好,这种景象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我们也非常期待能有大量的美术理论对亚洲当代艺术作品进行补充和包装。”

在纽约中国当代艺术专拍结束的几天之后,香港苏富比的春拍战绩揭晓,个中成绩最好的又为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3978.347万元,成交率高达98%!其中旅法艺术家常玉的《花中君子》成为了报纸头条:此画可说是破了中国油画的吉尼斯纪录,以2812万港币的落槌价(合360.4万美元)被一位亚洲收藏家拿下,是估价上限的4倍多。有评论认为:“这幅画,捕捉到了常玉生命中凄凉的时刻,荷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对故乡中国的思念。”常玉此画将书法的灵动线条娴熟地运用于画布上,作为中国画传统母题的荷花,更表现出一种自由不羁的力与美。除此之外,林风眠的《荷塘》以740万港币的价格创造了其个人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比估价为300万—500万港币多出200多万;一位中国藏家以258.4万港币拍下颜文棵的《万里长城》,创其作品的最好成绩;刘野尺幅巨大的《烟》,估价为印万—120万港币,最终以370.4万港币的价格被一位美国收藏家买下,刷新了他的个人拍卖纪录。

吾家有女初长成 篇11

一、《传宗》中对子嗣传宗的重视与《吾家有女》里柳雯雯在中西文化夹缝的徘徊

中国传统一直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嗣观念在中国传统里影响深远,男性接班人有着传宗接代的重要任务,韩家骐中年盼来了儿子韩平,为韩家传了香火,儿子韩平也终于生了孙子韩飞,韩家的香火顺利地传了下去,孙子的出世让韩家大出一口气,韩家后继有人,连开明善良的老好人韩家骐也说:“孙子毕竟是孙子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别的不说,有个孙子在那里,毕竟心头宽敞,底气足,这可是无法否认的事实”[1]尤其可以形成对比的是老韩在心理对外孙和孙子的不同感情:“韩枫的儿子已经五岁,外公对他的热情一向不大高涨,虽然也有玩笑逗乐的时候,但总带着那么一点心不在焉,和他对飞飞的全身心的关注,形成巨大反差。”[2]从知识分子老韩的心理可以看出,传宗思想仍然是十分严重,在老韩心里,女儿的儿子因不能传宗而显出与孙子地位的千差万别,一家人把孙子捧为至宝,甚至亲家在韩平夫妇出国后上演了一场抚养韩飞的心理、行为的暗战。

另一篇表现华裔的小说《吾家有女》颇能代表余曦写作艺术的成熟,精雕细刻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母亲江雪的心理描写尤为细腻、真实,在海外作家中能如此敏锐准确地刻画女性心理的男作家并不是很多。母亲与女儿的价值冲突,中西文化的矛盾,都在两人,尤其是母亲的心理活动中展现了出来,所以《吾家有女》甚至可以说是海外心理小说的典范。《吾家有女》中移民加拿大三四年的十五岁华裔柳雯雯要去参加男同学为其办的通宵生日会,母亲江雪却认为未婚女孩在男性家中过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违背,面对受西方个性自由与性开放文化浸染的女儿,母女之见的价值观与思想几乎无法协调:“惊恐万状的她清楚地意识到,女儿此刻仅仅是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并不是征求她的意见,更何谈请求她的同意!”[3]“看她说话时决绝的眼神,近乎生硬的口吻,就可以知道。她其实预知做妈妈的是不会同意她的行径的,可是她仍然和她的同学们商量决定了!”[4]在女儿的惊世骇俗行径面前,江雪只能缴械投降,否则强行压制可能适得其反。于是江雪只能用西人的方式为女儿准备了避孕套,江雪的大度与得当措施,让柳雯雯理解了母亲的苦心,选择了留下避孕套,而没有作出与传统有违的事情。在这篇小说里,柳雯雯已经在中西文化中开始了徘徊,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叛逆与自由,另一方面她也知道在中国文化中未婚女性不能在男性家里过夜,身在西方文化之中,她更倾向于挑战中国文化传统。

二、华裔面临的文化危机:失语与传统沦陷的可能

中国人看重的是男性的传宗接代功能,有自己的男性子嗣在,姓氏就能延续,几千年来形成的传宗意识使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深受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男权社会里还将继续存在下去。余曦在《传宗》里出神入化地刻写了三位老人对孙子这个香火继承人的重视,大篇地叙述也为后来韩飞的失语现象引起的老人心里震颤做了良好的铺垫,三个老人都没有想到,融入一个文化是以丧失另一个文化为代价的。韩飞在加拿大生活五年后,当祖父母和外祖母到加拿大探亲时发现,这个韩家的香火继承人居然忘记了中文,汉语的失语让老韩深受刺激,他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传宗思想,在此遭遇了严重的威胁:“一个躲避不了的声音却在他的耳边大声嚷着:‘连中文都不会说了呢,这孙子跟你还有什么关系啊!’”[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汉语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承载物,华裔子女如果出现汉语失语那就意味着他不再体认中国文化,可以说是完全变成了西方人。韩飞的中文失语现象让韩家老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汉语对传宗的重要性,不会说汉语就不会再体认中国的伦理道德,那么传宗接代的性质也将发生质变,就像老韩心里面的斗争一样:“他的飞飞,他的来之不易、寄予厚望、希望靠他传承香火的孙子,怎么会把中文彻底忘记了?这怎么可能?怎么得了?难道今后他就和中文绝缘了?就不会讲中文、看中文、写中文了?蓦然间,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心底升起: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根,却要在这万万没有想到的地方断绝。祖宗传给他、他又传给了儿子韩平的根,就要在韩飞那里断了。明明有了孙子,还要断根。”[6]正像老韩心里所忧虑的,不能讲汉语则意味着根的断裂,这也是老韩所后怕的,韩飞所遭遇的文化危机,此时已经深深地威胁到了老韩的传宗目的!

而《吾家有女》中的柳雯雯,到国外之后生活方式逐渐靠拢西方,亲情也在与父母之前的分别中淡薄下来,在国外受西方教育的浸染,使其身上的传统因素逐渐减少,逐渐有了叛逆心理和自由的个性,所以,她敢于在最后一刻才告诉目前“我的一位同学为我举办生日派对,接下来,我们会在他的家里过夜”[7],未婚女性在男生家里过夜,这在中国文化中是禁忌,但在西方社会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敢于接受所以在她要到男同学家过生日时,母亲对其的焦虑是怕她作出有违中国传统的行为,在江雪的头脑里有代表传统的母亲说的话:“一个女孩子,最要紧的,是自己的名节,名节没有了,那么人就走到绝路上去了。”[8]中国文化中,女性婚前不能与男性同居,否则将会败坏名节,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江雪头脑中排斥的是西方的性开放,这在母女俩所处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自己当年和柳理华谈了整整八年恋爱,别说过夜了,就是摸也没有让他摸过一次啊。自己的女儿怎么做得出这样的事?她跟那个男生什么关系?怎么就决定住到人家家里去!她怎么还好意思告诉她!”[9]对于半中半洋的女儿,能否接受自己这套理论,江雪并没有信心,只能用西人的方式,送给女儿避孕套作为生日礼物。在柳雯雯这里传统也面临着沦陷的危机。

三、余曦对华裔传统文化承袭的思考

华语与传统是华人对宗的承袭载体,韩飞的失语,有可能象征着文化承袭失去载体,柳雯雯面临的在男性家里留宿的问题,都象征着中国传统的体认面临的沦陷危机,三个老人的努力是否会让韩飞重新拾起汉语?《传宗》里作者并没有给读者一个答案,余曦思考的是也许当华裔成为香蕉人时,完全认同西方文化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根,中国的宗是否将失去?

在华裔人群中,对传统的认同已经随着对先辈的远离而显得愈加淡漠,中国的优秀传统在华人这里仍然是一个传宗的重要命题,传宗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承袭,也许韩飞能够重新拾起汉语,也许柳雯雯也终将成为地道的香蕉人遗忘传统文化。

当新移民初到国外时,面临着生存危机,许多深层次的文化意识被他们忽略过去,当他们稳定下来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子孙身上“根”的意识竟然是如此的淡漠,传统文化竟然面临着沦陷的危机,华裔文化承袭要么沦陷至一去不返,要么坚守至地老天荒,现实情况是很多的华裔正在脱离中国文化融入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宗是如此的艰难与不易,是否有一天,华裔完全背弃中国传统,未来不可预知,但余曦那颗敏锐的心已经为我们的目光聚焦做好了预言!

注释

[1][2][5][6]余曦,传宗,《当代》,载2007年第4期

上一篇:帮助同学的我写人作文下一篇:安全生产法班会教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