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

2024-07-07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 篇1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好听的叮叮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班里一名幼儿从家带来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对栗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教学进度,“铜碰钟”是幼儿要学习和认识的乐器,因此预想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细则》中提出:“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依据这一目标,我设计了“好听的叮叮”的音乐活动。活动目标:

1、听辨特定声音“叮叮”,感知曲式。

2、认识铜碰钟。

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栗子、三角铁和圆舞板。

2、物质准备:音乐、小魔棒、魔袋;三角铁、圆舞板各一个;铜碰钟、托盘、栗子若干。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乐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难点:引导幼儿探索铜碰钟的外形、音色和材质。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音乐《慢慢走》,跟老师做动作。

2、感知“叮叮”。

(1)做游戏:出示魔棒,跟着魔棒一起说“叮叮”,指身体的各个部位。

(2)听“叮叮”的音乐,在音乐“叮叮”的时候,引导幼儿拍身体的不同的地方。A段:“叮叮”——拍奏肢体。B段:扭动身体。

3、认识乐器铜碰钟,并用乐器来感知曲式。(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铁、圆舞板、铜碰钟。

(2)教师分别敲响这i种乐器,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根据乐器的音色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3)幼儿分别说出三角铁、圆舞板两种乐器的名称、材质、演奏方法。

①认识铜碰钟:介绍乐器的名称——铜碰钟。

②倾听和分辨三角铁和铜碰钟的音色——都发出“叮叮”的声音。

③探索铜碰钟的材质——木质和铜质。

④探索铜碰钟的演奏方法——可以变换各种造型。(4)用乐器来感知“叮叮”和曲式。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 篇2

一、确定课题

在教学理念中,课例是其重要载体, 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集中体现,为此,选取课题非常关键,为提高课例研究的针对性,在明确研究内容前,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分组座谈、集体调研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来深入了解教师的想法,并及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来确定每学期同课异构的课题。

二、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特点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后,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和设计,因教师之间生活阅历、思维模式、 工作经验等均有所不同,其在教学预设中通常会采取不同切入点和构思。为此,该环节我县教研团队要求教师在教研组长的领导下,首先各自进行独立备课,完成课堂预设,要求教师能够结合个人所长来进行课堂预设;再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说课交流,由教研团队成员共同设想教学效果和分析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最终形成“同课异构”课例。

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简单来说就是指说课、听课、评课,教研团队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担负“观众”的角色,同时还需要担负“演员” 的角色,在教研团队内各教师并无执教者和听课者的区别,而是通过这个平台来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的相互碰撞,不断成长, 从而真正意义上发挥听课和评课的作用, 而不是仅仅对讲课者的教学能力、教学表现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同行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讲课者的教学能力,并以此良性循环,最终构建起互利、合作的关系。对讲课者与听课者来说,课堂就是一个反思、诊断、改进的 “靶子”或者素材。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 教研团队成员首先应当在本校进行该课的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结果对教学中遭遇的困难进行反思,在参与教研活动时能够带着问题参加,并从同行中学习借鉴, 有效借鉴遭遇的困难。

四、共享智慧

“同课异构”音乐教研就是一个“为教师所参与”“为教师所有”的动态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此,我县音乐教研团队专门在音乐教研网上开始了两个模块以便教师能够相互交流。

五、应用分析

开学初,由吴校长牵头召开教研团队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各校教研组组长,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组长全部参与会议。然后由各备课组长整体负责,通过与同组教师的交流探讨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同课异构”安排。主题一确定,大家明白活动意图后,教研团队内的教师先要凭借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设计出最能突出自我特点的教学方案。

异构篇目———《大树桩你有几岁》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次大家教学个性的呈现。下列导语便是出自一次同课异构活动———《大树桩你有几岁》导语设计。

1.肖老师导语设计:创设情境,音乐图片导入法。

多媒体显示图片,配乐钢琴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欣赏美图,走近森林,领略树木魅力。

沙汀《航线》:“系在枯树桩上的破船, 远远的镜子样晃着的湖泊和河道,都明明白白地望得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体会树桩的美。

2.蒋老师导语设计:活跃教学氛围, 谈话导入法。

老师来猜一猜你的年龄:

有节奏地问:

X X X|X X X|X.X X X|X--|

同学呀!同学呀!你呀几岁啦!

出示大树桩的图片,猜一猜大树桩的年龄,引出课题。(播放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3.温老师导语设计:营造诗情画意的唯美。

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无情。唯有树木恒久不变,树桩以其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它的年龄,让我们一起通过《大树桩你有几岁》来学习如何辨识树桩的年龄。

……

以上所述案例是我参与音乐新教材同课异构时和各位老师的不同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不是为了证明孰优孰劣,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前提下,只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其意在切磋,共同研究、分析、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疑难问题,让成熟教师的先进经验能够带动、辅射到每一个年轻教师。

总之,“同课异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教师能够在教研组中发挥个人所长,并不断学习他人经验,完善和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金梅.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构建优质音乐课堂[J].儿童音乐.2013(.5):42-44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 篇3

关键词:同课异构;歌唱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教研活动可谓是异彩纷呈。“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青年教师音乐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我尝试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七课的《手拉手》为题,由四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了一场班级合唱教学研讨。本次活动,四位教师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体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充分挖掘教材意图,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熟练地使用各种媒体设备,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且运用灵活、恰当。经过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后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从而达到“有表情地歌唱”。歌唱教学占据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而进行。因此,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教授唱歌,避免割裂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反复枯燥的练习。歌唱技能的练习也应该是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的,“专业化”“成人化”的技能训练应该避免。

一、情境式教学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情境式教学具有形象鲜明、直观真切、神韵相融的特点,学生可以直接感知到教学的内容,有一种亲切感,因此,常常为老师们所采用。四位老师都运用了这一教学法,设计了不同的情境,也达到了不同的效果。

1.整体连贯,主题突出

如,A老师以“友谊”作为贯穿全课的主线,在导入的环节中,通过播放公益广告《手拉手团结在一起》,配上《手拉手》伴奏音乐,让学生既聆听到了歌曲,又能在视频中感受到友谊的可贵,从视觉和听觉上都为本课的开展作了铺垫;在基础训练环节,以“开展手拉手活动”,设计了两只手,红色小手代表高声部,紫色小手代表低声部,以“让两只小手团结在一起”作为鼓励,让两声部的同学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情感的表现,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珍贵,有感情地歌唱;最后,把“你我手拉手,收获友谊”提升到“人人手拉手,让世界团结在一起。”这样的情境创设给人一个整体的感觉,线条清晰,主题明了,达到了优化教学的效果。

2.语言生动,真情投入

如,B老师在结课环节时,设计了歌曲《手拉手,祖国更美丽》的欣赏,并说道:“在我们的小世界里,手拉手支撑起了朋友间的友谊;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我们手拉手心连心,祖国就会繁荣富强!”教师的语言在情境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尤为重要,有时候一句话或一个词语的运用都会让你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甚至使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入情、入理、入脑,从而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发展个性。但也有个别教师过多地关注音乐知识的传授,将情境的创设切割成小片段、多情节,设计的情境与授课内容毫无关系,造成教学内容的混乱。为了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我们在运用情境式教学时一定要在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上述“同课异构”的做课老师对情境式教学不同的演绎,其实也正好解释了教学法里面“教无定法”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活动,都应有利于学生感悟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本次活动中,从多数老师的活动设计和学生的课堂发挥来看,是科学的、有效的。也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具体学情,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一定能行,结果不仅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减弱了。

总之,“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终达到“异曲同工”之效。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可以让执教者和观课者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发现不同教师的个性风格。音乐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这样的比较研究,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课堂观察视野,还引发了我们对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更多思考。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幼儿园同课异构小班音乐教案 篇4

“同课异构”课教案少年闰土 王朝霞

22 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教学重点:   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习四件事,揣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预习准备:   思考课文中闰土为了讲述了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我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孩子: 出示课件: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 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答。 生:我觉得闰土…… (设计意图:以上节课学习的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来复习导入新课,使学生回顾闰土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认为闰土是个可爱的农村少年,课文中的“我”也很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学生读课文,指名答:文中的“我”喜欢闰土是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啊? 生: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稀奇事是什么样的事?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稀奇事?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6――16自然段,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讲述,师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潮汛看鱼 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你是怎样感受到的?  生交流:  预设:雪地捕鸟生:我想去雪地捕鸟。师:还有谁也想去捕鸟?你想去捕鸟,你能说一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吗?(生读,师表扬: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本段中有这么多的生字,他都读准了!)在生读的基础上展示关于闰土捕鸟的文字。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闰土用这种方法捕到的鸟有什么?生:有稻鸟、角鸡、鹁鸪、蓝背。生:有稻鸟、角鸡、鹁鸪、蓝背还有很多。师:你从哪看出还可以捕鸟其他的鸟的?生:我从后面的省略号看出来的。师:你可真会读书,从一个标点中就读出了这么多,真好。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读出来了呢?师:看来捕鸟的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难怪大家这么喜欢!请大家再读读看:作者是抓住闰土捕鸟时的哪些动作来写的呢?生:有撒。生:有拉。生:有还有扫和支。师:谁能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说一说表示闰土捕鸟动作的词。生说。师:大家找得很准。作者就是抓住闰土捕鸟时的扫、支、撒、拉这几个动词将捕鸟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捕鸟的乐趣,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写作方法呀,你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学着用一用。 从这些件事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些特点的。4、师引: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闰土心里的四件希奇的事,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5、引导学生理解第16自然段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比如说:……等等。)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做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 )啊! 5、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出示课件: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 ),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师引读,生接读: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来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做比较,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三、学习第17自然段 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地难舍难分啊!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五板书设计:   22、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知识丰富   瓜地刺猹  机智勇敢   潮汛看鱼  见多识广  

 

幼儿园语言领域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5

此次赛教活动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不同以往的从各班抽取少数幼儿的“小规模”授课法,而是采取所有幼儿均参与听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赛教,这样,更能直观、清晰地看到老师对平时课堂活动的实际掌控情况,对评定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有一个更好的判断。比赛过程中,教师们精心准备,认真对待,紧扣《纲要》《指南》精神,充分利用多媒体一体机,积极探索课件制作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给定的同一个课题背景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本次活动,除了张红丽、李娟、杨会芳等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表现一如既往的优异之外,还惊喜地出现了几张表现抢眼的新面孔,她们创新能力强、教学方法优,表现同样不俗。大三班的段小毅在讲授计数中的《图形认知——三角形》一课时,创新地将老师主导的贴在黑板上、电视里的三角形变成小朋友们拿在手中“拼拼乐”的玩具纸卡,将图形认知课上成了一节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课,游戏贯穿课堂始终,孩子成了课堂真正的主导。小一班的赵艳娇老师在进行《有趣地排序》一课时,从游戏“猜猜猜”导入,借用简单的盒子、水果模型,成功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顺利地进入了教学活动。大四班的李红利老师在讲述语言课《吉吉和磨磨》时,借助乐器铃鼓和三角铁,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让大家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赛课活动结束后,园内还及时开展了赛教评析总结会,组织听课老师和上课教师面对面交流,展开自评、互评,教学主管郭焕荣从课件制作、游戏设计、环节衔接、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各个老师做了细致到位的点评;该园领导总结了此次赛教活动,既肯定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同时也指出了教师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要求新教师对前辈们提出的意见和不足进行反思总结。

“同课异构”封面 篇6

年级:三年级 教师:史红梅

内容:笔算除法例1

2018年3月6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三年级 教师:史亮亮

内容:笔算除法例1

2018年3月6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史小静

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2018年3月13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贾林川

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2018年3月13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高海军

内容:Last Weekend第3课时

2018年3月20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袁 艳

内容:Last Weekend第3课时

2018年3月20日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陈 云 生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史 红 梅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黄 瑞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史智俊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袁 艳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袁明远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高 海 军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张宏谋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张虎林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史亮亮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贾林川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 篇7

——西区沙小语文科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为推进学校个性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近日,西区沙小举行了中年级同课异构展示活动。

以中年级语文略读课的教学为依托,选取《妈妈的账单》一课,由陈老师、叶老师、林老师三位青年教师承担这次教研展示。三位老师利用同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呈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陈老师采取的方法是紧紧抓住账单上的“0”,联系学生实际,通过让学生解读账单,激活学生生活记忆,唤醒学生真实体验,使他们亲历过程,感悟妈妈“0”字账单后面所包含的浓浓的无私无价的爱;叶老师以读代讲,以读代悟,以读带情,深入文本;而如何让学生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林老师引领学生从读中提取一些关键词语,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细细品味。

对“同课异构”看法 篇8

“同课异构”是一种日渐流行的校本研修形式。它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方法的掌握,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并最终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教师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校本研修的过程,并在研修中取得共识,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通过人人参与、互相听课、课后评课、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效益,并在不断的探求过程中提升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能力,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对学情的分析能力,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发展。

“同课异构”学习心得 篇9

蜀河镇中心学校李昌芝

上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教研活动,我有幸听了各校教师代表送来的精彩课堂,听后感悟颇多。

首先,我明白了什么是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指的是对同一个课题,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进行教学,大家通过磨课,在比较中提高,是扬长避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是啊,“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正式这种指导思想,让老师们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用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进行新课改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听课、学习,我深深的感到这几位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确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一点也不比名师逊色。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你的课备得再细,考虑得再周到,可是课堂随机生成的东西还是有的,毕竟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他们的思维都十分活跃,早已经不再被老师所束缚了,但是这几老师对课堂的处理得恰到好处,真是值得我好好学习呀!

我们的老师总能利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调动了学生的 1

情绪,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民主、平等、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各抒己见,不仅使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自觉地将教学过程处理成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实践的过程,让他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都尽可能的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强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能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历程,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同课异构,聚焦有效 篇10

——对《慈母情深》教学的思考

【摘要】从自身条件的局限,我们深深感受到“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此列举《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展开分析,并对“同课异构”的课进行分析与反思,反思其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升了教研团队的整体素质。最后在当下“同课异构”这一种有效的教研策略,在校本教研中被广泛使用下,如何减少“同课异构”带来的教学差异提几点的建议。

【关键词】背景 概念 分析 反思 建议

一、“同课异构”产生的背景

首先受自身条件的局限,我校教师存在学历“含金量”低、年龄老化、继续教育形式化等一系列问题。真正从正规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只占38%左右,其余大部分教师主要是函授中师或高中毕业到小学任教后通过自修、函授等形式获得的专科文凭。其次,随着农村的学校生源少、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管理困难,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系列的社会问题。撤并学校成为了趋势和出路。我校正是迎着这股“并校”之风先后合并周边的学校三次。近年来并校资源优化不统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教学更应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这新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二、“同课异构”的概念与实施情况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从2006年9月,我校开始了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通用教案(简称通案)开始,在迷惑与彷徨中,我们不断反思。在一次次的交流、探讨、尝试中,我们改革集体备课制度,进行“同课异构”集体研究式教学的思路逐渐明晰,并在2007年上半年我校语、数、英、术科等学科教研组首先推举学科教学骨干进行了尝试。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大家总结了经验,制订了同课异构具体操作方案并推广实施。

三、“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分析、反思

2010年12月3日,我校五年级四位老师共同参加级组“同课异构”活动。四位老师分别以不同的班讲授了五年级语文的同一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以下简称《慈母》)的第二课时。一课四讲,同课异构,异彩纷呈,赢得了听课者的一致赞赏。课后四位老师进行了课例分析,并写出了教学反思。

课例一,优质课型。从整个教学设计,处处迸发出教者的智慧。本文的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教者能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回顾复习,注重了专题单元间课文之间的联系,知识的迁移,揭示了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环节,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试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把觉得最有价值、最能帮助分析、理解课文的问题提出来。目的是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教会学生会提问题。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这个环节目的问题少而精重点突出,避免挖掘太多太细。“以人为本”注重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共鸣。这个环节精心设计了从画面、诗歌、古诗、名言等方面,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爱。第五环节:升华情感,情感内化。在《烛光里的妈妈》乐曲声中,让学生写出此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目的是把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进行人文教育。

课例二,感性课型。《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也就成为教者设计和学生品读的主线。将描写母亲怎样挣钱的三个镜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由于这3句话的表达方式极有特色,学生平时接触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悟句子蕴涵的丰富情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以舒缓的音乐配合学生的朗读,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批文如情”的目的。课例三,实用课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受父母对子女的深沉与宽广。以及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教学中,教者通过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并运用想象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拓展文本之外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失魂落魄”品味感悟。“龟裂”是描写外貌的词,通过观察龟裂图片,以直观理解“龟裂”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想母亲这双龟裂的手是怎么来的,感受文本之外母亲操劳的情景。教学中,还设计了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朗读:老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把整个故事串起来读;分角色的朗读,小组读、男女赛读等形式。

课例四,读写课型。“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只有在“写”中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而“写”也只有在“读”中才得以发展。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者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一吐为快,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的能力,又深入理解了文本。课快要结尾的时候,教者让学生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氛围中,写出自己对母亲说的话,这既是一次写话训练,又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深刻感悟了妈妈对自己的真情。

一课四讲演绎出四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和迸发出不同的教学智慧,这正是“同课异构”带来的教学成果。我们在品尝这“甜果”的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同课异构”带来最直接的是教学差异。在同课异构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用、课程理念的体现等,教师们不同的观念在进行碰撞与融合;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差异,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它更重要的体现在于对于人的差异的尊重,体现出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里,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慈母》的四种教学设计也衍生出不同的教学效果。“优质课型”生成活跃型的学生;“感性课型”挖掘朗读高手;“实用课型”培养出应试能手;“读写课型”练就写作好手。

四、“同课异构”几点建议: 为了减少“同课异构”带来最直接的是教学差异这个“苦果”,在这里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确定课题,自主备课

教研组内每位教师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用的教学资源,再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个性解读和本人教学优势制订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

2、说课讨论,修改教案

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每个教师把自己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设置、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设计理念进行阐述,也提出自己的困惑供大家讨论。可以按每位教师的设计一课一课地讨论,也可以就其中的某几个环节有重点地讨论。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适宜,整个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尤其是在重难点的处理上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最有效,或者某个情景的创设、某一课件的运用是否有实在意义等等问题进行商讨、剖析。大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后,确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或者比较新颖的设计方案两三篇进行细致的讨论、斟酌,再让这几位教师分别进行上课;也可以轮流上课。

“同课异构”的目的不在于评出课的优劣,也不是比谁的教学能力强、谁的教学能力弱,而是引导教师不“唯教材,唯教参,唯名师”是用,将精力用在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求上,用在课堂实效上,使每一位热衷于教改实验的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便共同提高。

3、上课、评课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备课研讨中遇到的问题,预设的教学过程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在比较中就有了结论和答案。

每一次教学都是一种尝试。有尝试,有比较,有反思才能有提高。上完课后,首先让上课教师作课后小结,然后其他老师进行互动评课,最后总结出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4、写课后反思或评课稿

同课异构心得 篇11

大单元整体学习是今年集团的要求,这次有幸参加与地理教学能手于进主任的同课异构,通过这次上课和听课,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我谈一下我上这节课的思路,导入采用最新的《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的新闻视频。让学生在了解时政的时候,对欧洲有个更深入的认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绘制习近平欧洲之行外墙专栏,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对欧洲有个深入的学习,这就需要完成两个活动:活动一是归纳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思考欧洲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活动二是归纳欧洲的人文环境特征,并思考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学生也对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整体效果还不错。但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师生之间不熟悉,互动较少;学生绘制外墙海报时间较长,最后分享时间不够。

其次,谈一下黄柠老师和于进主任的课堂。黄柠老师的课堂主线是让学生争做小部长,回答记者提问。课堂设计思路新颖,学生比较喜欢。黄老师语言非常干练,尤其上课堂上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需要我认真学习的地方。黄老师作为毕业才一年的教师,能把课堂上的这么好,是非常优秀的。于进主任作为压轴老师,他的课堂是非常好的,课堂主线是让学生设计研学路线。于进主任的这节课直接舍弃了导学案,使用新版学习设计与指导,效果非常好。于进主任的课堂非常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而且于进主任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当学生在某个问题上不太会时,于进主任会让学生多次讨论探究,直到把问题解决透彻为止。从于进主任的课堂上,能看出于主任功底深厚,对课标和教材研究很深,这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通过上课和听课学习,我觉得一节优秀的课堂必须包括:

1.巧用导入教学。如果说一节课是一曲生动华美的乐章,那么导入就应该是它扣人心弦的序曲。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能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3.关注学生,使课堂教学生动、实用、有效。我认为这一点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对象,也就是我们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生活化和活动化的加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实用、有效。

同课异构心得 篇12

罗岗小学 董占云

听了代青丽老师和马莉老师的有声有色的作文课,收获颇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两位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两位老师都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然后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识图,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两位老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用赞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课堂中间,马莉老师一直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不断发言,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愿望,点燃了学生习作的热情。在佳作欣赏过程中,不仅欣赏佳作,而且就是普通的作文,教师也从里边找到优秀的片段,优美的句子,好词语来欣赏。在老师眼里每篇作文都有可取之处,每个层次的学生都通过老师的的赞赏而受到激励,享受习作的快乐。

三、在欣赏的过程中还注意“赏中有评”。

马莉老师善于用富有启迪性、商讨性、趣味性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在欣赏过程中,设计了大家评的环节,使欣赏没有流于形式,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代靑丽老师的习作教学抓住了本单元习作的课文,让学生自己发现《可爱的小白兔》的习作特点,然后从课文中发现自己该习得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领悟到写作时该抓住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这样从课文中来,又运用到习作中去,使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课文的价值最大化。又教授学生怎么写开头和结尾。

上一篇:科技节活动方案和总结下一篇:虚拟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