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2024-11-07

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精选9篇)

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

《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书

2013-2014第2学期

设计专题题目: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规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课程设计不仅需要控制理论、硬件设计、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工艺知识。设计包括明确控制系统要求、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仿真、硬件系统设计、控制软件的设计等,以便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课程设计需要提供设计报告,通过提交设计报告提高学生们编写报告的水平。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直流调速系统凭借其优良的调速性能在现场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虽然交流电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但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完全适用于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

针对附录中提供的直流电机参数,进行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要求该直流调速系统调速范围宽、起制动性能好、可四象限运行,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绪论

介绍直流调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直流调速理论的发展,通过调查市场上的直流调速产品,了解目前直流调速产品的结构与功能。

2.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设计

(1)根据提供的直流电动机参数,选择相应的主电路形式,主电路主要采用两种形式:基于H桥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

(2)根据附录中所提供的直流电机参数和选择的主电路形式,对主电路中的功率器件进行型号选择,并要求给出选择依据;

(3)根据选择的主电路拓扑结构所采用的电力电子器件,设计或选择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要求给出所设计或选择的晶闸管触发电路、全控型器件IGBT驱动电路的原理图,并对驱动电路的原理简要说明。

(4)根据系统控制要求,选择相应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传感器,要求给出具体型号;(5)要求在主回路设计中需给出相应的保护及缓冲电路;

(6)列出所选用主电路的器件清单(包括:名称、型号、厂商、数量、参考价格)。3.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理论

(1)给出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掌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与特点;

(2)根据提供的直流电动机参数和所设计的电力电子变换环节参数,确定动态结构框图各环节的具体参数;

(3)运用工程化设计方法对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节器进行参数设计,要求必须给出限幅的具体参数及依据,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所设计的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参数;

(4)利用Protel软件绘制带有内外限幅的PI调节器的模拟电路图,要求根据设计的PI调节器参数确定调节器中电阻和电容的参数;

(5)给出确定各环节参数后的直流调速系统完整结构框图。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Matlab仿真

(1)根据上述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建立Matlab仿真模型,并对调节器参数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2)运用Matlab/Simulink下的电机模型,建立基于电机模型的仿真模型,并对调节器的参数作出调整。

5.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1)硬件设计:根据所选数字处理器,进行相应硬件电路的设计,要求包括PWM输出、AD采样及信号处理电路、编码器接口等;

(2)软件设计:给出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整体控制流程图,并给出增量式PI调节器、数字测速的程序流程框图。

三、参考资料

[1]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9.[2]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汤蕴缪,等.电机学(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谢克明,等.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 王兆安,等.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 洪乃刚,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附录:直流电机参数

直流电机1:

额定功率Pe=3k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17.3A;额定转速ne=15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2.5Ω;电磁时间常数Tl=0.017s;机电时间常数Tm=0.076s; 电动势系数Ce=0.1352V/(r.min-1)直流电机2:

额定功率: 2.2kW

额定电压:220V 额定电流:Ie=12.5A 额定转速: ne=15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2.5Ω;电磁时间常数Tl=0.010s;机电时间常数Tm=0.073s; 电动势系数Ce=0.1352V/(r.min-1)直流电机3:

额定功率Pe=1.5kW;额定电压Ue=156V 额定电流Ie=11.5A;额定转速ne=10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2.4Ω;电磁时间常数Tl=0.004s;机电时间常数Tm=0.07s; 电动势系数Ce=0.144V/(r.min-1)直流电机4:

额定功率Pe=15KW;额定电压Ue=440V 额定电流Ie=39.3A;额定转速ne=151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806Ω;电磁时间常数Tl=0.0167s;机电时间常数Tm=0.76s; 电动势系数Ce=0.270V/(r.min-1)直流电机5:

额定功率Pe=18K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94A;额定转速ne=10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45Ω;电磁时间常数Tl=0.0297s;机电时间常数Tm=0.427s; 电动势系数Ce=0.2059V/(r.min-1)直流电机6:

额定功率Pe=10K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55A;额定转速ne=10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6Ω;电磁时间常数Tl=0.00833s;机电时间常数Tm=0.045s; 电动势系数Ce=0.1925V/(r.min-1)直流电机7:

额定功率Pe=11KW;额定电压Ue=230V 额定电流Ie=47.8A;额定转速ne=145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1.8Ω;电磁时间常数Tl=0.00278s;机电时间常数Tm=0.2015s; 电动势系数Ce=0.1290V/(r.min-1)直流电机8:

额定功率Pe=3.7k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20A;额定转速ne=10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1.5Ω;电磁时间常数Tl=0.018s;机电时间常数Tm=0.080s; 电动势系数Ce=0.206V/(r.min-1)直流电机9:

额定功率Pe=60k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308A;额定转速ne=10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18Ω;电磁时间常数Tl=0.012s;机电时间常数Tm=0.120s; 电动势系数Ce=0.196V/(r.min-1)直流电机10:

额定功率Pe=200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1.2A;额定转速ne=16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5.2Ω;电磁时间常数Tl=0.0091s;机电时间常数Tm=0.4825s; 电动势系数Ce=0.1290V/(r.min-1)直流电机11:

额定功率Pe=3kW;额定电压Ue=160V 额定电流Ie=24A;额定转速ne=154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785Ω;电磁时间常数Tl=0.00306s;机电时间常数Tm=0.09437s; 电动势系数Ce=0.0917V/(r.min-1)直流电机12:

额定功率Pe=15kW;额定电压Ue=160V 额定电流Ie=120A;额定转速ne=10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4Ω;电磁时间常数Tl=0.023s;机电时间常数Tm=0.2s; 电动势系数Ce=0.136V/(r.min-1)直流电机13:

额定功率Pe=1.5k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8.7A;额定转速ne=15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5.26Ω;电磁时间常数Tl=0.021s;机电时间常数Tm=0.016s; 电动势系数Ce=0.132V/(r.min-1)直流电机14:

额定功率Pe=22kW;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116A;额定转速ne=15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112Ω;电磁时间常数Tl=0.116s;机电时间常数Tm=0.157s; 电动势系数Ce=0.138V/(r.min-1)直流电机15:

额定功率Pe=90kW;额定电压Ue=440V 额定电流Ie=220A;额定转速ne=1800r/min 电枢回路总电阻R=0.088Ω;电磁时间常数Tl=0.0174s;机电时间常数Tm=0.1s; 电动势系数Ce=0.234V/(r.min-1)

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2

关键词:鉴定模式,课证融合,课程设计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 课程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不宜过深过多, 职业资格标准是岗位能力的体现, “课证通融”就是要在分析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 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将职业资格标准的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一一对接, 将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进行教学。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要求获得“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 而“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在深圳市是采用“任务引领型一体化鉴定模式”进行, “一体化”是指工作过程的知识是系统化的, 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是一体化的, 鉴定采用形成性评价 (理论占100%, 实操占40%) 和终结性评价 (实操占60%) 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鉴定模式也是一体化的。因此, 在进行“课证融合”教学设计时, 先分析职业技能要求与岗位能力, 再对应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从课程标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点、岗位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计划的整体设计, 确定“课证融合”课程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知识、学时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对接。

一、课证基础知识的对接

“智能楼宇管理师” (助理级) 职业资格标准对理论基础知识有明确的要求。具体包括技术基础知识 (基础电气识图、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基础、电工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安全用电基础知识等) 和专业基础知识 (设备监控技术、安全防范、综合布线、通信网络及消防技术等) 。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 就充分考虑到“课证融合”需要, 规划教学计划, 如下图所示。在“智能楼宇管理师” (助理级) 考证之前, 开设前导课程《工程制图》《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及《电气控制与PLC》等技术基础课程, 结合前导课程的知识, “智能楼宇管理师” (助理级) 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知识理论部分是完全可以对接的, 同时为了获取“智能楼宇管理师” (助理级) 职业资格证书, 开设《楼宇自动化技术》《楼宇安防技术》《通信网络与综合布线》《建筑消防与给排水》四门课以及《智能楼宇专业高级技能实训》。下面以“智能楼宇管理师”“设备监控模块” (五大模块之一) 与《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为例介绍“课证融合”的融合方法与实践。

二、学时设置

因深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任务引领型一体化鉴定模式”的“智能楼宇管理师”培训每次3学时 (2.5小时) , 培训人员不超过20人, 实训设备人均一套, 且配备一位主讲教师、一位辅讲教师, 仅仅设备监控模块就需要培训28次 (84学时) , 而且要求学员有相关的理论基础。针对社会人才, 采用一体化鉴定能有效提高学员的技能, 提高学员的出勤率, 全面提升学员的专项能力。但针对学校学生, 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及技能基础, 且教学设备、教师配置均不能满足“一体化”鉴定的要求, 如果完全按照“一体化”鉴定模式操作的话, 需要大量的学时, 显然不符合高校教学安排。

针对“智能楼宇管理师”“设备监控”模块, 《楼宇自动化技术》规划48学时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 要求在每个任务实训之前, 必须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完成“智能楼宇管理师”“设备监控”模块十六个任务的“任务引领型一体化鉴定模式”形成性评价, 在学期末安排一周 (24学时) 的整周实训, 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 实训起来比较快, 基本在20学时内就能做完。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任务引领型一体化训练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 结合“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 提出了“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 将课内及整周的实训任务与“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过程形成性评价 (理论占100%, 实操占40%) 融合, 将课程考试成绩采用举证评估方式与“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理论考试融合, 学生只需要参加“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终结性评价 (实操占60%) 即可获取相应证书。

“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的“设备监控”模块形成性评价通过整周 (24学时) 实训来完成十六个任务, 《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前导课程, 因学时过少 (只有48学时) , 规划教学内容及实训任务就成为关键。

《楼宇自动化技术》主要任务是完成建筑内各系统的编程、下载及调试。根据系统控制要求和结控制方法难易程度, 并根据“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的“设备监控”模块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进行任务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 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及知识结构。

(2) 任务的难易程度。

(3) 任务的操作流程。

(4) 学时数。

基于上述思想, 将建筑设备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细分, 并对原来知识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 开发了九个实训任务, 如下表所示, 包含控制器面板操作、CARE软件基本操作等九个任务。任务设计好后, 任务排序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目的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安排两次基础实训, 再按照从信号类型的递增、控制方式的递增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排序, 信号类型的递增是从最简单的只含有DI的电梯系统, 到含AI、DI的供配电系统, 再到AI、DI、DO的给水、排水系统, 最后是含4种信号的其他系统。控制方式的递增是指从最简单的只需要监视不需要控制的系统, 到只有一种控制方法的系统, 再到两种控制方法的系统, 最后是三种以上控制方法的系统, 按照这两种递增方式排序, 九个任务的顺序如下表所示, 由于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学习, 难度不大, 学生基本能理解, 能掌握, 且大多数任务的训练流程基本一致, 在多次重复流程的任务中再一步步增加难度, 学生学起来易上手, 易掌握, 易有成就感。由于任务设置非常符合学习规律, 在确保知识点、技能点掌握的同时,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训操作技能训练

“智能楼宇管理师” (助理级) 职业资格标准在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中, 对技术人员的操作步骤和流程有明确的要求。因此, 在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中, 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调试流程和步骤, 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 完成“智能楼宇管理师”“设备监控”实训任务。从熟悉系统原理图、硬件连接、系统编程、下载与调试、测试数据记录、硬件端口分配、实训完成时间及熟练程度、安全操作等几个方面, 对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五、“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11年,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中五人获得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评员证书, 有四位专业教师参与国家级及深圳市级“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资格理论题库和实操题库开发, 2010年以来有六百多名学生参加了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智能楼宇管理师” (助理级) 考试, 证书获取率高达92%。

总之, 《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课证融合”教学实践表明, 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标准衔接起来, 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加强和规范了学生的技能, 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由于行业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以及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的相对滞后, 在进行“课程融合”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安平.对高职教育“课证融合, 一试双证”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4 (9) :124-125.

[2]王月芹.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考试改革与探索[J].科技教育, 2014 (16) .

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子设计自动化 课程教学 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51-0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从学习者的角度而言,“任务驱动”则是一种学习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学习内容包括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是职业院校电子工程类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课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电子设计的爱好,促进电子设计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主线、以知识点为纽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从典型的三人表决器设计、四位加法器设计、数字电子钟设计、交通管理器设计、简易电子琴设计、步进电机控制器设计和数字温度计设计等七个具体项目的、可操作性强的电子设计任务出发,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任务”真实情景驱动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知识的内在建构。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电子设计能力,实现了电子设计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学习情景和学习任务的总体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关键要素“任务”是主线和导向,其设计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课程学习宏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微观上“任务”的设计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来设计适宜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设计自动化校级精品课程团队的教师经过讨论和研究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方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利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这一平台,选取来源企业的真实产品“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以任务驱动模式构建了“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也即为七个设计项目,每个情景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学生在设计中学习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又学会真正的设计。表1中列出了电子设计自动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总体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究。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经过不断教学实践和总结,笔者探索出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由“创设任务情景→提出学习任务→探究学习任务→评价学习任务→拓展学习任务”五个环节构成。

1.创设任务情景。教师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学习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流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贴近真实的学习情境,把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三人表决器设计”等七个学习情景的若干个任务之中,引导学习者以“任务”为主线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课程学习情境中。具体为每个学习任务之前,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欣赏、讨论和交流电子产品,激发学生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提出学习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分析“电子产品”实例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着手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项目三:数字电子钟设计”教学,教师安排学生到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的“电子产品车间”授课,先向学生介绍“数字电子钟”典型产品,并展示历届学生设计的产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电子钟设计”的兴趣,创建学习任务情景。然后,教师分析“基于FPGA的数字电子钟”产品,再提出学习“任务1: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分析任务”和“任务2:数字电子钟的VHDL程序设计”,这样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3.探究学习任务。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的调动为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带来了适当的时机。此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需要,围绕一个“项目”中的教学目标这一大任务通过实例演示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提出“项目”下一级的子任务。在子任务中包含了要运用既往所学的旧知识和现在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些知识中有“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如何探索和解决?“任务驱动教学法”“探究学习任务”这一环节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直接去做,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如何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资料、知识等,同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操作练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合作探究来完成,还可以根据教材中列出的操作步骤按程序一步一步操作练习,在操作练习找出解决的办法。

4.评价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设计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这一主线,指出设计操作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辅导,以使学生及时改进和完善,进行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评价;也可以事先安排两名学生结成“一对一”对子,让学习成绩好操作熟练的同学指导学习成绩较差和操作不够熟练的同学,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学互帮,进行学生间对学习任务评价;还可以让表现好的学生把自己完成任务的好方法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介绍,通过学生展示设计思路和操作练习让大家共同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示范”的引领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大家评价该同学“学习任务”完成效果。当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并将学习任务中涉及的知识背景进行归纳、小结,强调设计操作重点、难点问题和操作技巧,同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出现具有创意的好思路和好方法。

5.拓展学习任务。通过“评价学习任务环节”中的师生点评、共同探讨等,学生由此会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他们可以进一步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构思出“电子产品”新的设计思路,并试图尝试操作练习,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电子产品”作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华。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实际,“电子设计自动化”精品课程团队与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为平台,开辟了“电子设计”第二课堂,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并定期开放创新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发挥、自主创新,拓展新的学习任务。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应用案例。在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下面以“三人表决器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教室设在自治区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室“电子产品车间”。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讲解在各种会议、选秀节目、体育竞技中,常常用到电子表决器。然后播放“中国达人秀”表决视频,提出假设中国达人秀的三位评委提出,要用三人表决器来对选手进行评判。提出评判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创设“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情景。

2.提出“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创设“中国达人秀”表决情形创建的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三人表决器设计”课题的积极性,教师进行该任务分析:因为初次接触数字电子技术,本任务是三人表决器,要求设计出一个表决器,二人以上表示赞同,认为通过,否则认为不通过。如何完成这一任务?

3.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任务。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教学的任务。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育人为教学改革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二是要对教学主要载体“教材”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了解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实用性。本任务是在学习了逻辑门电路后,对有关逻辑门电路的一个具体应用。三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学情分析,分析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好奇心,喜欢操作练习。前景知识已有逻辑代数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但学生理论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会在分析设计电路时遇到困难。四是对教学内容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学习目标是掌握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三人表决器原理电路的设计。能力培养目标是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模仿、总结、表达能力。素质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五是定位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完成三人表决器的设计与制作。难点是如何把抽象的逻辑问题和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决的关键点是列真值表。六是选择教法和学法。根据分析,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出学生的学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七是在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始终与学生共同“探究”。不论是教学中力求活动场景的创设、任务的驱动,还是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对设计步骤和操作程序的讲解,关键点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必须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动手参与,教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在探究“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中,让学生置身在真实的情景中,分配每两个同学为一小组,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任务。通过教师对任务的讲解和电子产品案例分析,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4.评价“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学互帮、合作探究,每一组、每一位同学看到自己设计并操作完成的“三人表决器设计”的作品,达到了“少数服从多数”设计要求,大家都很高兴。作品完成后,老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并针对典型作品进行点评,同学们各自对他人作品进行互评,并选出好的作品展示。同学们对这次学习任务总的评价是有收获、有价值和有意义。

5.拓展“三人表决器设计”学习任务。为了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布置新的学习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三人表决器,要求若A为主评,B、C为辅评。只要主评通过,就能过关;或者两个辅评通过,也能过关;否则没过关。要求同学们课后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实训基地”的“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第二课堂中完成任务。

三、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以任务驱动理念编写“电子设计自动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物。为突出教材特色,提高教材质量,编写的教材既要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要求,也更要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因而,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适应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发展为原则,以学习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准则。教材的编写必须充分考虑到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要,技术革新,要有所创新改革、体现“任务驱动”理念,编写中要吸纳企业技术能手和工程师参与编写,使教材更贴近企业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

(二)以工作任务项目建设“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于2015年3月被学校批准立项为建设的精品课程。课程三年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扩展性、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精品课程以创建精品资源项目研究任务为核心,面向“电子设计”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等,实现资源的上传、检索、归档等,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共享与应用,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并与国内区内同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现资源共享,辐射行业,服务地方。

(三)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为了提高高职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训中心”之“电子设计车间”。“电子设计车间”仿照真实企业场景建设,车间作品与企业“电子产品”对应,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除安排好课程教学任务外,定期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创新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敬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操作》中的运用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3)

[2]侯瑞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基金项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精品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XJJP201408);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2JGA295)

【作者简介】王艳玲(1972— ),女,广西临桂县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何新凤(1961— ),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教学评价。

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4

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万年历电子钟的设计与制作

二、技术指标:

1.显示时、分、秒;年、月、日;阴历月、日;星期;温度。

2.可以24小时制或12小时制。

3.具有时间、日期调整功能。

4.具有正点报时功能,正点前10秒开始,蜂鸣器1秒响1秒停地响5次。

5.具有定时功能,即可设计定时时刻(包括定时的时期与时间),并用声光提醒定时时间到。

6.设计一启动时的初始画面,起到美化作用。

7.自由发挥,设计一新功能。

二、设计要求:

1.画出总体设计框图,以说明数字钟由哪些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组成,标出各个模块之间互相联系;并以文字对原理作辅助说明。

2.设计原图电路图,加上原理说明。

3.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在焊接板上接线验证、调试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在接线验证时设计、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在充分电路正确性同时,输入信号和输出方式要便于电路的测试和故障排除。

4.在验证各个功能模块基础上,对整个电路的元器件和布线,进行合理布局,设计一单面PCB。

三、制作要求:

自行装配、接线和调试,并能检查和发现问题,根据原理、现象和测量的数据分析问题所在,加以解决。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元器件和焊接板故障引起的问题。

四、设计报告内容要求:

1.目的。

2.设计指标。

3.画出设计的原理框图,并要求说明该框图的工作过程及每个模块的功能。

4.元器件清单。

5.设计制作的进程,考虑时钟及控制信号的关系、测试、验证的顺序,写出自己的工作进程。

6.画出电路图,加上原理说明。

7.画出总布局接线图。

8.编写操作说明书。

9.总结。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课程设计过程体会

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5

一、课程设计目的

《Photoshop课程设计》是为本课程而独立开设的实践性课程。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

1、加深、巩固学生所学课程《Photoshop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文档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处理图片等的实践训练,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实际业务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

3、利用所学知识,调研查阅相关信息,发挥创造力,掌握运用Photoshop与其它相关设计工具的综合应用的技能及独立设计能力。

4、为后继的《包装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等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题目

本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的多种题材的题目,请从下面提供的题材中两个并确定分别拟定设计题目。

(1)产品销售广告设计(含POP广告)(2)灯箱广告设计(3)公益广告设计(4)海报设计

(5)图书、杂志封面设计(6)贺卡设计(7)包装设计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明确作品的诉求对象,形式感应与传达内容一致; 2)信息突出,正确无误地表达作品内涵; 3)注重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作品的字体图形设计,色彩组合、情节编排等完全符合人的感觉规律,提高作品的视觉强度;

4)注重人文精神,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5)准确分析公众的美学价值观和审美趋势,根据公众的审美需要和大众文化创作作品;

6)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以特色化的视觉形象提高作品的影响力。

四、设计要求

1、按时上机实训,充分利用上机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亲自动手;

3、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要工具,作品保留图层、通道等原始信息;

4、每类题材的作品设计一套(3幅),从两套作品(6幅)中挑选你最满意的一幅撰写设计报告;

5、按基本原则创作作品,作品质量高;

6、设计报告要做到文字通畅、内容充实,格式规范,观点正确;

7、按规定时间提交作品和课程设计报告。

五、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一)前言(主要对本课题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系统功能和使用说明

1、硬件环境:本系统适用于那种类型的计算机,内存容量为多大,应配备的外部设备有哪些等。

2、软件环境:本系统的设计采用的是何种软件,应在什么软件环境下使用等。

(三)主题:选择或确定的主题是什么?完成什么样的需求(作用)?

(四)创作过程及表达意图:说出组成作品每个细节的制作过程及在整体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或寓意(不少于2000字)。

(五)心得体会:写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感受及收获。

(六)参考文献:在设计过程中所参考的书籍、论文等,参考文献格式要符合规范,见附件。

六、提交材料:

1、作品(含所用素材)

2、设计报告(Word文档与纸质文档各一份)

说明:

1、创建文件夹并以自己姓名命名,将作品、素材、设计报告文档复制到该文件夹下相应的文件夹中;

2、作品文件以PSD格式保存,保留图层和通道;

3、纸质设计报告要求手写,封面自行设计;

4、所有材料在设计结束时上交。

七、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综合评定:出勤率及独立工作能力30%、作品40%、实训报告30%。成绩计分按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5级评定。

八、上机安排(详见实训中心下发的实训机房安排表)附件:

参考文献书写规范

参考文献书写应使用顺序编码制,主要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M—专著、D—学位论文、K—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刊、2—其他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业页码(任选).如:

[1]刘国均,陈绍业,王风翥.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推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

[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9]KAYEAMM.ncompatibledisplacementmethods[A].SPRIET J A。Numefic and Computation Methodsin StructuralMechanics[C).NewYork:AcademicPress,1973.43—57.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L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如:

[10]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6

一、课程设计题目

酸洗电镀车间通风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资料

1、工业槽的特性

标号

槽子名称

槽子尺寸(mm)

长×宽×高

溶液温度(℃)

散发的有害物

1

化学除油槽

1500×800×900

70

2

镀锡槽

1500×800×900

75

碱雾、氢气

3

镀银槽

1500×800×900

70

氰化物

4

镀锌槽

1500×800×900

80

碱雾、氢气

2、土建资料

参考车间平面图及剖面图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局部排气设备的选择和局部排气量的计算:

1、工业槽通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排风罩的计算与选取(控制风速、排风量、排风罩的类型)

(2)通风管道的水力计算

(3)选择风机与配套电机

2、抛光间的通风除尘设计与计算

本设计只有抛光间产生粉尘,粉尘的成分有:抛光粉剂、粉末、

纤维质灰尘等。抛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去掉金属表面的污垢及加亮镀件。

(1)排风量的计算

一般按抛光轮的直径d计算:l=a·dm3/h

式中:a——与轮子材料有关的系数

布轮:a=6m3/h·mm

毡轮:a=4m3/h·mm

d——抛光轮直径mm

每个抛光间有一台抛光机,抛光机有两个抛光轮,抛光轮为布轮,

其直径为d=200mm,抛光轮的排气罩应采用接受式排气罩。

(2)通风除尘系统的阻力计算

(3)选定除尘设备、风机型号和配套电机

四、通风系统方案的确定、系统划分应注意的问题

1、排风系统为一个系统;

2、除尘设备可设置在室外;

3、排风系统的结构布置应合理(适用、省材、省工)。

五、本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1、《工业通风》

2、《实用供热通风空调设计手册》

3、《采暖通风工程常用规范》

4、《机械设计手册》同济大学出版社

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7

项目任务:进入本学习情境的实操训练

PLC课程中, 对于强电类专业的学生, 在经过电工基本功的实训并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基础上, 通过下发工作任务书, 描述项目学习目标, 交代项目任务及发放相关学习资料等各种方式掌握FX2N系列基本指令系统、基本编程思路及编程软件的使用之后, 进入本学习情境的实操训练。

1.项目学习目标。在本项目中, 要求初步认识PLC并能运用PLC进行安装调试控制系统。

2.项目描述。根据要求设计安装小车自动往返PLC控制系统, 如图1所示。小车工作要求: (1) 任意一点, 小车能正向或反向起动运行; (2) 任意一点, 小车能停止; (3) 工作过程为:小车原位为A点, 按下起动按钮, 小车从A点运行至B点, 压下行程开关SQ1, 小车停止, 料斗门打开给小车加料;经过8S后关闭料斗门, 小车后退返回至A点, 压下SQ2, 打开小车底门卸料。6S后结束完成一个周期并循环。所设计的系统必须考虑必要的保护措施, 如短路保护、互锁等。安装接线过程必须符合电工安全操作技术标准规范, 完成的系统必须美观整齐, 符合工艺要求。

3.问题提出。 (1) 小车前进、后退是如何实现的? (2) 系统需要哪些保护? (3) FX2NPLC的电源如何选择? (4) PLC有哪几种输出类型?哪种输出形式的负载能力最强?输出继电器为什么分组?

制定项目计划:按照实际要求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项目描述及问题的提出,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收集相关信息, 复习有关知识内容, 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学生在理解了相关知识后, 按照实际要求制定设计方案。

1.如小车电动机的功率为4KW, 各低压电器的规格如何选择?列出明细表。

2.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由哪些信号来驱动PLC的输入继电器?PLC需要驱动什么负载?

3.完成设计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主电路及PLC接线图。

4.完成设计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程序 (梯形图及语句表) 。

5.确定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控制盘安装接线图。

6.确定本工作任务需要使用的资料、工具和辅助设备。.

7.阐述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

8.制作项目完成情况记录表。

项目决策: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在程序设计思路上可以分小组讨论, 分析阐述各自设计的程序及系统电路图, 确定方案,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仅仅担当配角, 起引导作用。

在设计梯形图过程中, 不少学生对辅助触点和输出触点在程序编程方法上认识不多。教师提倡学生“一题多解”, 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多方考虑,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的学生使用起保停电路, 有的采用以转换为中心, 有的使用STL指令进行编程。

方案实施:培养悟性和洞察力

在方案制定之后需进行程序调试运行, 分析方案是否可行。在调试过程中, 让学生观察、感知、对比, 培养悟性和洞察力。当程序运行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积累经验, 修正错误。例如, 某些学生了解在继电控制系统中, 停止按钮采用常闭触点, 而对在PLC控制中停止按钮一般使用常开触点以及如果使用常闭触点程序应怎样改动并没完全理解。因而程序运行时, 发现不能按控制要求实现工作。这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索, 不断调试运行, 主动分析发现原因, 经分析修正后, 达到运行成功。在反复的运行调试实践中,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当通过多方努力最终成功时, 他们充满了自豪感与成就感, 自信心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项目检查:检查单与评价表

通过学生填写检查单, 检查学生PLC控制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程序的设计是否正确、规范及PLC控制运料小车的硬件安装接线是否合理, 小车PLC控制程序的输入及调试是否成功, 学生能否安全文明操作等。这样教师可以填写评价表来完成运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技术文档。

成绩评定与项目总结

1.根据项目考核标准、小组讨论、自我评述完成情况及发生的问题, 小组共同给出提升方案和效率的建议。

2.小组准备汇报材料, 每组选派一人进行汇报。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相当重要。在总结中帮助学生明晰项目所训练的内容及最佳思考方法, 找出不足, 确定努力方向。

3.教师对方案评价说明, 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 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等。

4.整理相关资料, 列表说明项目资料及资料来源, 注明存档情况。

在PLC教学实践中, 采用以真实工作项目为学习情境的教学法不但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更主要的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 兴趣盎然。学生主动要求延长学习时间,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既强化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 以真实工作项目为学习情境的教学法在PLC教学中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杨嘉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典型产品课程开发[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 (3) .

自动化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8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涉外办公实务 开发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1-01

一、高职《涉外办公实务》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1.高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task?鄄based learning)是从交际法延伸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教师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作为学习动力或动机,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体现学习的过程,并展示任务成果。职业教育学院要培养有竞争力的、高技能的毕业生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课程的任务应从职场中来,通过参与、实践、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重中之重。

2.设计《涉外办公实务》任务型教学势在必行

就高职《涉外办公实务》课程而言,我们不仅要重视英语基础,更要注重培养英语实际应用的能力,特别是使用英语来处理办公日常活动和涉外业务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应掌握秘书的基本职责,具备与客户和上司交流的必要的口头、书面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强的判断力和极大的创造性工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取得,仅依靠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或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正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形成的学习过程。

二、课程教学任务的调研计划与实施

1.任务调研计划

按照学生在涉外办公环境下,职业整体规划为主线来进行设计。对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到除办公环境的各项事务之外,理想的面试、迅速融入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在本岗位中获得更多机会的能力和不断提升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增强。对具有涉外活动办公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调查,可获得秘书助理等岗位的语言技能、工作技能、岗位发展动态、职业要求、工作流程、办公礼仪和行业法规的变化情况。为了使得任务的设定更加全面、合理、准确,需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

2.调研实施步骤

(1)文献调研

首先,根据调研的目的确立文献调研的范围。由于外语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行业基础岗位培养懂外语、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涉外服务人员,因此文献的调查范围是北京市相关涉外企事业单位的用人的相关规定。通过网络、报刊、书籍和政府文件阅读了大量的北京市政府对相关行业的用人标准的相关规定,掌握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动态。同时对大量涉外部门招聘秘书、助理等岗位的标准进行调查,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等内容进行认真研究。

(2)校企合作研讨会

通过对涉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一些主管请到现场进行座谈,获取企业对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力的最新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便在相关课程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向专家予以通报,从企业专家那里获取指点和反馈意见。

(3)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以实用为基础,适用为目标,通过对企业的背景信息、发展趋势和办公事务方面的工作流程、办公文员和秘书助理方面的礼仪和相关法规的全面了解,掌握服务行业的发展动态,从理论发展、行业应用等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课程调研现状分析

1.行业的发展动态处于上升趋势

涉外办公文员或助理秘书等职位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和涉外企业、外资公司。它需要精通以英语为主的多种语言的外语人才,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工作实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外资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类文员服务性工作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将北京建设为国际型大都市的战略要求,使得北京涉外企事业机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涉外环境下办公文员的人才需求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对涉外办公人才需求的共同特点是:(1)人才需求量大;(2)人员年轻化;(3)人员流动性大。由于一线的工作人员均为年轻人,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处,适合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另外,这些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有利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度过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期;还有就是这些工作岗位有助于学生反复练习在学校学到的英语知识和使用的基本功以及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升职或调换岗位和工作单位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特征都适合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就业的标准。

四、课程任务设计调研结果

任务式教学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工学结合意味着教学内容要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导向,根据职场岗位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转变。而任务式教学本身也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工学结合意味着教学内容要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导向。任务驱动课堂教学中,先后对任务进行了多次修改与调整。其中在部分任务实施当中发现了有些活动不易开展,还有一些任务通过企业调研发现有些活动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出入,有些任务设计不完善。因此在原有课程任务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具体为:求职面试、新员工培训(包括办公室礼仪、工作描述)、处理日常事务(包括电话业务、接待客户、沟通、安排会议和差旅安排),以及提升业务水平(包括获取经验、工作机会)。4个任务与学生日后工作的整个过程(从入职到升职)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联,更有针对性也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入职后从基础工作到工作熟练及其提升的工作轨迹。

总而言之,《涉外办公实务》课程的任务设计是以真实、合理、操作性强为最基本的目标,同时还应符合语言学习及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这一原则,而且还应注重职场环境语言的形式加以操练和学习。因此既要考虑课堂效果, 又要兼顾外语学习的特点。因此所设计任务要实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真正做到上岗后用英语沟通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谈职业教育改革中的英语教学.教育与职业,2005,(35)

[2]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4]Skehan, P.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based instruction [A]. In Willis, J. & Willis, D. ,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9

一、《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目标

课程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培养基本的对基本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编码及调试程序技能的能力,为整个专业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每位学生可以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备选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自行完成。要求每班中题目不能重复。

三、设计要求

1.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认真主动完成课设的要求。有问题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

2.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设的时间计划,并在课设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向教师汇报。

3.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两周时间完成,学院安排设计时

间学生不得缺席。

4、每位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发现抄袭者或雷同者,一律按零分处理。

5、程序设计语言可选择C或C++。

6、程序要正确且具有一定的健壮性,不会因为用户的输入错误引起程序运行错误而中断执行,对输入值的类型、大小范围、字符串的长度等,进行正确性检查,对不合法的输入值给出出错信息,指出错误类型,等待重新输入。

四、上交相关内容要求

上交的成果的内容必须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1. 上交源程序:学生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所开发的所有源程序(应该放到一个文件夹中);

2. 上交程序的说明文件:(保存在.txt中)在说明文档中应该写明上交程序所在的目录,上交程序的主程序文件名,如果需要安装,要有程序的安装使用说明;

3. 课程设计报告:(保存在word 文档中,文件名要求按照“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起名,如文件名为“001_张三_二叉树动态演示”.doc)。报告要求文字工整通顺、图表规范、思路清楚、内容正确。设计报告必须按照规定格式规范,A4纸双面打印、装订。

将以上三个部分放在一个文件夹里,文件夹名要求按照"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报告题目”.zip命名。每个班将所有学生的文件夹收集起来刻成光盘上交。

五、时间安排

设计时间为两周(7.07—7.18),7月16日—7月18日答辩。考核方式

成绩按五分制,包括课程设计过程、课程设计结果、课程设计报告三部分。其中:

课程设计过程:20%

包括设计态度(10分)、出勤(10分)

课程设计结果:40%

其中:程序正确性:30分,运行效果:10分,答辩:10分。课程设计报告:40%

其中:正确性:20分,完整性:10分,规范性:10分。

六、设计报告格式

上一篇:GRE阅读3大常见丢分原因分析下一篇:公安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