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2024-12-20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共13篇)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1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一.贝林厅——动物星球

1.野性非洲大陆,辽阔的稀树大草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密度的动物群体。这里既是动物们惬意温馨的乐园,更是生存之战的竞争斗场。为了生存繁衍,这里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迁徙壮观景象。2.深邃亚洲雨林,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是整个亚欧大陆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具有地球之肺的美名,是数目的王国,野生动物的天堂,活跃着丢球上半数以上的野生动物。

3.孤独南美澳洲,长期孤悬海外的澳洲与世隔绝的南美大陆为受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侵袭,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一亿年前大陆分离时的动物门类,且不断分化发展,形成了远古类群与现代类群共生的局面。

4.四季北美印象,以四季变换的形式展示了北美的动物种群,有很多珍惜动物标本,甚至是濒危灭绝的动物孤本。5.动物生存之道,6.地下乐土,庞大的犬鼠等地下动物家族的乐园,洞穴曲折巧妙,安全且隐蔽。

世界因多姿多彩的物种而精彩,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人类走向孤独的脚步。

二.恐龙厅——恐龙世界

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数量有11万余件,其中珍贵标本超过1000件,涵盖现生生物、古生物与古人类、地质矿产等学科类别,是一个集天文、地理、生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以恐龙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其特色之一。新馆恐龙厅上下两层打通展示,走进恐龙厅,你就会看到巨大的恐龙骨架,分散各处、形态各异的恐龙骨架也给人一种神秘和紧张感。这里是全国最齐全的恐龙家族集聚地。恐龙厅展示了大型恐龙骨架和数百件恐龙骨骼、牙齿、蛋及蛋巢、脚印化石标本,包括在重庆境内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上游永川龙,在逼真巨幅画的映衬下,展厅仿若一个“侏罗纪公园”。展厅内还有透明的恐龙化石修复工作室,你可以看到科研人员是如何为恐龙化石“疗伤”的。

三.重庆厅——山水都市 亿万年来,强烈的地质运动所引起的海陆变迁及江河发育,造就了今日重庆奇特的山川形貌,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重庆有着许多远古的印痕,大江大河串连起众多古遗址,三峡地区是古人类演化的重要通道。古朴的吊脚楼,山水相间轻轨穿梭的城市美景„„

在重庆厅,可以看到各种长江鱼类标本的展示,包括两个巨大的中华鲟标本以及中华鲟从幼仔到长大的生长全过程。

四.进化厅——生命激流

进化厅主要取材于中国古生物化石重大发现,以典型的时间、事件、标本等生物进化节点串联出生物演化大戏,揭示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的阶段与规律。五.地球厅——地球奥秘 地球厅以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标本为主,重点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运动、内外动力等地质作用。

失去地球家园,人类别无所依,地球的明天将会掌握在今天的我们手里。

六.环境厅——生态家园

环境厅通过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阐述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世界因生命而美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颗蔚蓝美丽的星球是我们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现在呢,她变得满目疮痍,变得肮脏污秽,令人触目惊心。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因为他们不可遏制的贪婪之欲,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等让我们的家园变得岌岌可危。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地球上的无数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和整个世界陷入了困境。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2

1 陈列内容结合教学

1.1 陈列展示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自然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应与中小学的生物课程相结合, 从简单的细胞构成和生命的起源开始;讲述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的演化过程;保持生态平衡的食物链不能被破坏等等。教育我们的后代热爱大自然, 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 从小树立起尊重生命, 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1.2 陈列展示与地质矿业教学相结合

自然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应与地质矿业等教学相结合, 从地球的构造讲述, 根据地层怎样划分年代, 介绍在不同地质年代有哪些动植物的出现和灭亡。火山的形成、火山的爆发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石油、天燃气、煤碳、矿物质等的由来, 让人们了解这些不能再生的资源怎样合理的使用。

2 陈列展示的内容贴近生活

2.1 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

人在地球上为什么能生存?因为地球上有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没有被污染的土地供人们种植粮食和蔬菜瓜果及饲养家禽, 保证了人类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人类与动植物保持着生态的平衡关系。所以, 人类与动植物才能生存和繁衍下去。

2.2 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异严重, 尤其是在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方, 完全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资本积累。工业企业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生活中大量燃烧排放的废气进入大气, 污染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工业企业排放重金属超标的污水流入河流浸入土壤, 还有农民使用禁用剧毒农药, 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水;城市建设对木材的需求, 出现滥砍滥伐现象, 造成水土流失, 1988年长江等河流洪水泛滥淹没了以下的大面积农田和村庄;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人们对不能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燃气、煤碳等各种矿藏进行掠夺式地开采, 将会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和地面塌陷等灾害。

近年在我国北方平凡出现的雾霾天气, 空气中的PM2.5严

注: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闻政策重超标, 主要为人为排放, 包括燃煤、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 都会为增加PM2.5做“贡献”。在我国部分地区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和滥采矿重金属含量超标, 土壤被污染, 种出的粮食隔含量超标不能使用;从小孩到成年人, 不同年龄的村民汞含量超标, 严重影响着村民的身体健康;水变成了红色, 村民无法饮用;种植户使用禁用的剧毒农药;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污水等多种原因使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人们健康受到威胁, 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通过以上陈列展示宣传, 让大众了解对环境的破坏, 等于人类自我的毁灭, 环境的保护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 是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德。自然博物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举办科普知识宣传义不容辞, 让人人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人类才能继续生存和繁衍。

3 陈列形式多样化

3.1 固定陈列

自然博物馆利用馆内收藏的动植物和古生物化石标本, 以实物标本为基础, 采用图版和雕像还原它们当时生存的环境和形态, 加以文字说明, 形象生动地展示给观众参观和学习, 自然博物馆受众对象广泛不分男女老少是普及科学知识教育最佳场所, 也是对学校教学的一种补充, 通过陈列展示对科普知识的宣传, 自然博物馆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第二课堂。

3.2 播放录象

自然博物馆应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 把馆藏的珍稀自然标本摄成录像;录制稀有具代表性的动植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发掘现场;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等, 向观众播放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让大家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唤起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不断地扩大自然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作用。

3.3 举办专题陈列

自然博物馆利用人们对恐龙的好奇,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标本的修复, 专设恐龙陈列厅, 集中该馆不同种类的恐龙复原模型, 采用现代科技还原恐龙时代的场景, 让人们走进展厅就向进入了恐龙时代, 来到了恐龙之乡的感觉。自然博物馆根据每年的“博物馆日”、“爱鸟周”、“科技周”、“世界环境日”等不同的节日, 举行不同的专题陈列宣传教育, 提醒人们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 树立人们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卫士。

3.4 举办流动陈列

流动陈列进入社区和学校是自然馆深入基层, 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自然博物馆的生物教学辅导陈列, 针对中小学生物课举办的, 主要运用丰富的自然标本和科研资料, 用形象直观的方

对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

熊英

(重庆渝中区市政管理局)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将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 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是对传统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作为一名市政系统的财务工作者, 如何转换传统的思维定式, 通过学习尽快适应并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更好地为行业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思考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通知要求, 市政系统从2011年7月开始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这是对传统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笔者从市政系统财务人员的视角, 针对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浅谈个人的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1对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

1.1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一项国库管理制度。它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 以计算机网

式, 易于广大中小学生所接受, 这样既能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又不影响学校的教学, 受到中小学生和学校的欢迎,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国家对实行免费开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每年必须完成到基层展出的任务。

4 结合陈列宣传提供一些有偿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重视, 外出旅游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自然博物馆应做好宣传接待工作, 根据本单位的特色搞一些创收项目, 如:制作独特精美的纪念品出售、组织青少年冬令和夏令活动, 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和标本带回家, 尤其能激发青少年参与动手热情, 树立他们从小热爱劳动的思想, 为自然博物馆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既能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又能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4.1 怎样留住观众

自然博物馆怎样打造成能产生周末效益的旅游胜地, 首先是陈列内容丰富多彩;陈列形式多样化;陈列手段创新;科技含量高等具有科学性、趣味性, 生动活泼地展示给观众, 让观众留念往返带动更多的观众来自然博物馆参观, 既扩大了自然博物馆的社会影响, 又给自然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其次要解决观众的吃、住、行等问题, 自然博物馆应配套相应的餐厅、宾馆、游乐场、停车场、纪念品展示等供观众消费和休息, 交通要方便快捷。目前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 购买力强, 自然博物馆应重视陈列展示教育工作, 把陈列展示教育工作列为自然络技术为依托, 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1.2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1) 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管, 防范了资金风险。该制度可以促进整个财政管理的法规化、制度化、科学化。有效地解决了原有财政资金支付管理体制下, 缺乏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前监督, 在支付、采购等环节存在资金截留、挪用、挤占等问题。国库集中收付的逐步实施, 为财政资金的有效划拨、管理职责及工作步骤提供了严格的制度保障。为预算用款单位和财政部门建立起资金使用的相互监督机制, 不仅有效地增强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公开和约束力, 而且更利于及时对不合理的财政支出进行实时监管, 从而实现财政部门从预算管理到资金筹集使用过程的有效监管。

(2) 便于宏观调控, 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便于财政资金实现集中统一的调度和管理, 细化了资金用途, 确保了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财政资金集中统筹, 是政府集中优势资源投放重点领域建设的重要保障, 也提高了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和防范风

博物馆的重点, 增强创新意识, 改变经营理念, 依托缙云山和北温泉相互之间的互补关系, 打造成旅游胜地, 为无烟工业做出贡献。

4.2 制作纪念品出售

自然标本只能在自然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中才能直观地看到, 没有来自然博物馆参观的群众欣赏不到自然标本那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形态, 尤其是中小学的生物课, 只能看到动物、植物、古生物的图片, 没有实物进行教学, 学生也很难接受, 所以, 结合中小学的生物课, 制作一些各式各样模型出售给学校作教育用具, 也可以出售给观众留作纪念。

4.3 出售大型恐龙模型

恐龙在国内外享有胜名, 尤其是小孩最感兴趣, 恐龙化石珍稀, 恐龙化石的发现很有限, 所以, 自然博物馆翻制和复原一些大型恐龙模型出售给其他兄弟单位, 让兄弟单位增添恐龙陈列内容, 本单位也增加了收入。

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 篇3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

一大早,我们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集合,广场上有恐龙模型,还有猛犸象的巨幅海报,同学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都想先睹为快。

我们先参观一层北侧的“古哺乳动物厅”。厅内正中有一组动物骨骼化石,最高最醒目的是“天山副巨犀”,也叫“吐鲁番巨犀”,它可是目前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

猛犸象背上的毛有一米多厚;还有铲齿兽,它的下巴上长了一个像大铲子似的东西,特别坚硬,看起来十分凶恶,可是讲解员告诉我们:不能光靠外表來判断动物哦,别看铲齿兽长得这么凶狠,它可是食藻类动物呢!我们只知道不能以貌取人,看来也不能以貌取“物”啊!

接着,我们参观了“动物之美”。据介绍是美国慈善家肯尼斯·贝林捐赠的世界动物标本展,这里有许多珍稀动物、已经灭绝和濒危动物的标本,它们一个个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激发了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最后,我们参观了人与自然展厅,这里展示了人体塑化标本和器官标本,从婴儿的发育过程、人体各部位解剖、各种疾病器官到各神经部位等都有详细的展示和说明。

参观结束后,我们还为随行的家长表演了节目,感谢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这次参观我获益匪浅,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一个窗口。

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 篇4

阅读完一本自然科普书,我突然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想要在自然科学知识上,获得更深一层的了解。

走进自然博物馆,从门口的介绍中了解到全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馆。馆藏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历程。“植物陈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细菌、蓝菌,真核生物的藻类、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标本及生态照片,展现了诸位的多样性,再现了植物演化的历程,反映了植物对动物、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古生物陈列”蹋着史前生命的足迹,通过大量的化石标本展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由变温到恒温、由卵生到胎生的演化历程。“人之由来陈列”展示了由猿到人的历史进程,以及个体的人十月怀胎的诞生过程,勾画出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恐龙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恐龙复原,配以声光电,让我仿佛回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生态环境中。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有相当数量为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动物植物标本,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模式标本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珍贵标本,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马门溪龙、世界上最早鸟类之一 的三塔中国鸟以及完整的整窝恐龙蛋化石等。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江泽民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矛尾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主席的亚洲象标本、朱德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澳大利亚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最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5

陕西自然博物馆位于西安长安南路电视塔周围的舟形环岛上,北望钟鼓楼。南眺终南山,占地面积110亩,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自然馆和科技馆组成。科技馆如同一个蓝色的玻璃球,而自然馆就像一个乳白色的月牙,犹如“日”和“月”,蕴含“日月同辉”。

首先我们来到了“月馆“——自然馆。走进自然馆,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生物世界,真切感受生命的诞生、发展和进化过程。那里摆放了一个个古生物化石,有马门溪龙、黄河象、三趾马等等古生物化石。最引人注目的是马门溪龙,它身高4。5米,体长24米,听讲解员说,马门溪龙大约重20吨到30吨,长长的脖子相当于体重的一半,好惊人啊!

离开古生物长廊,我们来到了昆虫王国,一进门,就看见有一个人举着一个杠铃,而右边的蚂蚁轻而易举地举起了五个杠铃,听讲解员说:“人只能举起比自己重三倍的东西,而蚂蚁能举起比自己重400倍的东西!”我不由得为昆虫世界里的大力士伸出大拇指赞叹!在展厅右边的墙壁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蝴蝶标本更让人生爱慕之心。听讲解员说全世界有14000多种,其中以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和中国的横断山脉最为丰富。全世界的蝴蝶分为17个科,我国分布的有12个科。一幅幅蝴蝶标本千姿百态,色彩斑澜,栩栩如生,令我目不暇接。有的就像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令人陶醉;有的像猫头鹰一样的斑纹,特别有趣;有的像京戏中张飞的脸谱,引人发笑。在这些蝴蝶中我最喜欢的是枯叶蝶,枯叶蝶的形状就像叶子一样,当它落在树上的时候,就会收起翅膀,如同一片枯叶,多么巧妙的“隐身术”。

除此之外,我们在神奇秦岭展厅里看到了许多珍稀名贵的动植物标本。有老虎、狮子、豹子、河马、野猪、羚羊、黑熊、西北熊……它们神态各异,姿态万千,或奔跑或捕食,或散步或咆哮,或追逐嬉戏或闭目养神。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这个展厅我最喜欢秦岭四宝中被誉为“东方红宝石”的朱鹮,它是世界珍惜的动物,形态丰满,红头顶,白羽毛,犹如一位高贵典雅的女士,楚楚动人。你们知道吗?它可是我们陕西的象征呢!

最后我们又走进了“日馆“——科技馆。看了穹幕电影,玩了不倒翁、坐上了月面弹跳,走进了神奇的音响小屋,参观了解魔方机器人……有趣的东西,感受到先进科技带给我们无限乐趣。

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6

今天早上妈妈爸爸带我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我非常开心。

我们来到自然博物馆内,我首先看见了庞大无比的灰鯨骨架,和别的一些动物的标本。我们来到下一个展厅看到了22米的恐龙骨架和一些别的恐龙的骨架。

来到二楼,我知道是因为出现海底黑烟囱现象才能让古细菌生存最终变成现在的人。我还看到了化石,有植物的、还有动物的……

你我还和霸王龙赛跑,我赢了它,我很开心。我还知道鸟和人的膝盖是不一样的。

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有感 篇7

关键词:重庆自然博物馆,BSAP,策略,行动

0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经济、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大国, 中国率先签署并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4年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国家战略, 2008年开始重新修订该战略, 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与行动计划》 (简称国家BSAP) 。

2008年, 由重庆市环保局牵头, 联合重庆市发改委、教委、科委、财政局、国土房管局、规划局、水利局、农委、林业局、旅游局、园林局等十几个市级部门、国内外专家、科研院校和非政府组织, 启动《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 (简称重庆BSAP) , 重庆自然博物馆参与其策略和行动计划的编制。2010年, 在我国省级层面上, 重庆市率先编制完成了该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

BSAP, 即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 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重庆市制定和实施BSAP是中国政府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活动之一, 是重庆市政府履行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庆示范项目承诺的需要。重庆市具有特别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编制和实施BSAP对于重庆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 作为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中的一员, 重庆自然博物馆在BSAP中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行动呢?

教育与宣传的职责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改善大众受教育和获取信息的机会是自然博物馆这一公共科普教育机构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首先应当充分发挥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的作用, 对BSAP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教育, 影响公众、社区和非政府组织能够积极参与BSAP的制定和实施。在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方面, 第一, 促进和鼓励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所需要的措施的理解, 并通过大众传播工具进行宣传并将保护题目列入教育大纲;其二, 酌情与其他地区和组织合作制定关于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和公众意识方案。其三, 应便利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一切公众可得信息的交流。同时, 在科普教育的基础上, 挖掘收藏丰富的标本科研价值、开展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1 重庆自然博物馆基本情况

该馆现设有生命科学部 (包括动物学及植物学) 、地球科学部 (包括古生物学) 两大学科研究部门, 现有动物学、植物学、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人员30余人。该馆自1930年创建以来, 我国老一辈动植物学家俞德浚、施白南等曾先后在此任职, 进行野外采集、科学研究以及科普工作。该馆经过80余年的学科积累, 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 担负着生物标本收藏、展示与科研的职责。

该馆展览面积1800余m2;生物标本馆1400余m2;生物标本制作场1200m2;收藏生物标本近11万件, 向公众固定展示生物标本约800件, 承担并从事着西南地区 (特别是重庆市) 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科学普及工作。

2 重庆自然博物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

该馆固定陈列有脊椎动物陈列、恐龙陈列、古生物化石陈列。年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 展览面积1800m2、出展标本数1000余件。

近10余年来, 举办巡回展览50余场次、观众累计人数364.5万人次、展览面积63400m2、出展标本数9300余件。从展览内容上分, 蝴蝶及昆虫展览8场次, 观众人数26.5万, 展览面积2400m2, 出展标本数3200余件;鸟兽展览7场次, 观众人数28万, 展览面积30000m2, 出展标本数4400余件;恐龙展览35场次, 观众人数310万, 展览面积31000m2, 出展标本数1700余件。从展览地区分, 内展展览37场次, 观众人数80.5万人次, 展览面积53000m2, 出展标本数8390余件;外展展览场次13次, 观众人数284万人次, 展览面积10400m2, 出展标本数910余件。

通过历年所作的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普及取得一定成果, 参观或参与科普展览或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 尤其是2008年3月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以后, 民众生物保护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基本陈列, 每年大约接待10万余人次的参观, 是重庆地区动植物知识科学普及的重要基地。通过直观生动的展览, 使人们在趣味中认识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 在提高民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自觉关心和爱护地球家园、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每年坚持在“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科普日”等全国性活动中, 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把自然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环境教育基地来开展工作, 使环境教育者能够方便利用基地资源对来访的学生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在此基地, 参与者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来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体验人与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种种活动的开展, 达到普及环境教育理念的要求。帮助人们学习许多知识和技能, 形成能力和价值观, 理解持续保护地球资源的义务和保持环境质量的责任, 有助于培养民众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促使人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 积极采取行动, 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自重庆市直辖以来, 该馆就开始实施绿色志愿者行动。绿色志愿者主要以大、中学生为主, 紧紧围绕“通过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这个主题, 积极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支持, 在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志愿者开展了宣传活动、举办知识讲座、组织环保行动等一系列活动, 开展了学校环境教育 (由志愿者在学校长期开展环境教育) 、志愿者绿色行动 (号召使用一次性餐具、可分类回收垃圾等的宣传) 。有效地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爱护环境, 参与环保”的热潮, 绿色志愿者从无到有, 活动规模逐步壮大, 通过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 维护公民合法的环保权益, 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力量,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 重庆自然博物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与行动

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 引起了全球环境的迅速恶化, 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 那么,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灭绝规模将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物种大灭绝。因此,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目标旨在促进人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明了生物多样性起源、分布与灭绝的规律与机制,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和方法。

3.1 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普及工作的规划和设想

3.1.1 建立“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普及”电子信息交流平台, 促使公众的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从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具体实施办法:

建立一个具有查询、搜索功能的电子公共信息交流平台 (可通过互联网网页进入) , 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所收集的信息测试和更新此平台系统。

每年有超过10万人通过填写问卷调查、浏览点击网站或参加项目活动而直接参与到项目中来, 让其在项目执行期间有超过100万人次通过媒体接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

总结政府采取电子平台等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经验, 并在国家和地方层次进行交流。

通过参与式的方法, 让地方NGO (非政府组织) 、专家和公众跟踪、监测、评估和总结该平台的运行情况, 在地方上进行经验交流, 并把经验总结后在国家层次上进行交流。

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性, 在各大专院校对学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进行领导能力培养和相关的培训。

让来自大学学生社团、受过培训的学生领袖进入各个中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生物多样性最生动体现的有花植物花的多样性、目前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专题, 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与影像资料, 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引导学生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切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领域, 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将来在学习和工作中关注生命科学、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提供知识背景。

3.1.2 搭建“户外自然教育”平台。以重庆自然博物馆为组织、联络和执行机构, 开展各种户外自然教育活动。

“守望家园, 共同分享”。在学生和公众中间建立各种亲和自然的联合会, 组织各种诸如“观鸟”、“踏青”、“赏虫”、“露营”等野外活动, 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绿色未来——与孩子共享自然”。针对低幼儿童群体, 通过以家庭为小单元组成的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的体验式户外活动, 用全新的环境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情景活动中传达具体的环境知识, 强调对儿童的环境教育, 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情感、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环保之旅”。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 针对中小学生或大学生, 开展深度不同的、以传播绿色文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旅游。环境问题的特性之一, 就是每个人既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 又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 而且往往并不自觉。通过旅行所见的工业污染、水资源匮乏、森林和树木花草遭遇的厄运、汽车工业过度发展带来的交通拥堵等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公害和环境灾难, 针对所见所闻, 书写报告、讨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样, 融知识教育、科学教育和警示教育于一体, 使参与者更能体会到公众的环境意识对于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特殊重要性, 从而提高认识、影响行动。

“绿色社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必须在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地方深入开展, 把自然博物馆作为社区环境教育的共享资源, 为地方社区的有效保护工作创造条件并给予鼓励。建立健全的环境行为、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从而建立起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方式的联系, 采取健全的环境行为, 除认识和避免污染, 还要在更高的层面, 主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以崇尚简单和节俭、亲近和回归自然、适度消费、降低资源消耗等等为特征的绿色生活方式。

3.1.3“自然之美”讲堂 (论坛) 。

在自然馆新馆规划设计的自然教室 (367.3m2) 中, 常设“自然之美”科普讲堂, 请中小学老师、博物馆生物专家、高校或研究机构学者, 针对学龄前儿童、大中小学生、社会公众, 举办不同层次的讲座或活动。并利用大小会议室 (共758m2) , 举办地区或全国层次的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 以提高地区的保护知名度、促进保护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提升该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水平和科普能力。

3.2 重庆自然博物馆在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该馆新馆规划设计、即将于2012年建成的现代化的标本收藏、展示和研究场馆中, 将以标本收藏为依托, 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标本收藏中心、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和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所收藏的标本, 集中反映以重庆以及四川盆地为主的西南地区物种多样性状况和典型性;所展示的物种, 体现重庆以及四川盆地为主的生物多样性;所进行的研究, 代表在重庆以及四川盆地动植物研究中的水平。重庆自然博物馆在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提升该馆动植物学研究的科研能力、对区域动植物学科的发展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3.2.1 西南生物多样性标本中心

在该馆新馆设立库藏面积4536.5m2的标本库, 预计收藏并保藏现生动植物及古生物标本20万件 (组) , 并保藏一、二级标本、珍贵标本、模式标本数百件。收藏的标本将能反映地区层次上的进化历程, 作为保护和恢复的物种参考基础。并将向公众传播有关进化历程和自然资源管理的信息。

3.2.2 西南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

该馆新馆拟分室内展项和室外展项2大部分, 室内展项有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西部富源、山水重庆7大板块, 展厅面积16252m2;室外展项有动物观察区、植物观察区、恐龙生态园、名人雕像园、儿童乐园等。展示以西南地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 即此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有机体 (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在生物多样性的展示中, 将生物的自然属性按照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人们, 并充分表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面, 即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2.3 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该标本中心在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保藏在该馆内的动植物标本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最直接可靠的凭证。每份采集标本上的原始记录, 如时间、产地、生境、海拔、习性、特征等描述是当地动植物资源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代表着一段历史, 分析其分布、数量、生态适应、生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对研究西南地区动植物的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标本库特设标本观察室 (55m2) , 为来自各地的访问学者提供标本查阅, 并进行合作研究。尤其可作为分类学研究的基地, 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中心。并在生物多样性的信息收集和保存上将起到积极作用。动植物标本的各个部分, 比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 在人为创造的适宜环境条件下被保存下来, 随着生物标本技术的发展, 许多干制或固定标本所携带的遗传物质, 将成为不可多得的天然植物基因资源库。从采集标本的数量、种类组成情况上可分析, 从年代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比如分析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若明显下降, 则可知该群落结构日趋单一, 生物系统越来越脆弱和敏感。其研究结果可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在保护的前提下, 开发利用动植物资源, 利用对资源的掌握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3.2.4 战略目标和定位, 以博物馆标本藏品库和展览场馆为平台, 立足重庆以及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西南地区,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 瞄准国际现代动植物科学前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前沿, 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 加强战略高技术创新, 为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与保护、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跨越式的重大贡献。

到2012年新馆开馆, 将该馆建设成为具有现生动植物和古生物科学研究体系、具有较完整标本收藏体系的国家区域中心级自然博物馆, 成为我国西南生物多样性普及生物学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基地, 以及收藏、研究基地。

S即将建成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 占地面积143856m2, 建筑面积30842m2, 场馆面积16252m2。现代化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 必将与重庆市的科研教育体系, 如市环保局、市科委、教委科技处、生命科学学院、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等专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民间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研究机构一道, 共同构成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 共同为重庆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环保局办公室.《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会会议纪要[Z].2008-7-14.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金鉴明.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策略和行动计划[Z].2002-1-21至23.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Z].1993-12-29.

[4]全球环境基金会,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的行动计划制定指南[Z].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篇8

门口,写着“上海自然博物馆”金色的大字。一进门,只见几只庞大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一只的脖子特别长,都长到屋顶了,而它的头却很小,还是食草动物。通过参观其它恐龙化石骨架,我猜一般吃草的恐龙的头很小吧!接着,我们参观了古人类馆。我了解了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那里还有人、猩猩和小猩猩手脚比较,我觉得都差不多。

二楼是无脊椎动物馆。那里有一只巨大的帝王蟹,有大龙虾,还有超大的大贝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虫,它的壳是漂亮的深蓝色,闪闪发光。

三楼是一些两栖动物,那里有很多的鸟类。

自然博物馆参观作文200字 篇9

来到杭州,天气非常炎热,脚踩在地上,火辣辣的,但这不影响我去自然博物馆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地铁站,里面人来人往,我们买了票进站了,地铁非常快,一下就到了博物馆,雄伟的博物馆就在眼前。里面有陨石,我做了个实验,陨石的重量一样,但是它们的大小都不一样,为什么呢?真奇妙!穿过山洞,突然使我眼前一亮,原来是我最感兴趣的恐龙展,恐龙的身高有的大,有的小一点,其中最大的`一只恐龙身高22米,重40吨,叫“马门溪龙”,距今一亿三千万年以前。还有小巧玲珑的恐爪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高飞的翼龙等等,让我目不睱接,眼花瞭乱!

我们来到了陆地馆,那里有很多动物标本,有企鹅、乌鸦、鹦鹉,还有些我叫不出来的名字的鸟类。

时间过得飞快,当我走出博物馆,我知道了很多科学知识,明白了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400字 篇10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看见了一条大白鲨、一只恐龙、一条大鱼和大树后面一只刚吃过偷来的蜂蜜的马熊。往里走,可以看到各种恐龙的骨架化石。合川马门溪龙的脖子是恐龙里最长的了,也许真会掉下来呢。我还看到了鹦鹉嘴龙,它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身体很小,所以活动起来很灵巧,善于爬树,以吞噬树上的小型动物为生,有时也吃些树叶。恐龙大多数属于冷血动物。在这里,还有圣贤孔子鸟、始祖鸟、猛犸象等珍贵的化石,这些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也是生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地球上,曾经有过许多微生物,它们是地球的起源,如果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人类。就连我们的祖先――猴子,

也是一步步进化而来的 。如果恐龙没有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灭绝的话,就会进化成“恐人”,即由恐龙进化而成的类人动物,这将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命。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宣称找到了恐龙灭绝时的陨石撞击坑,它被命名为“奇克舒鲁” 陨石撞击坑。

人类的文明史,起始于两万年前。那时还只有北京的猿人,周口店的“北京人”现在虽然已经在珍珠港销声匿迹,却还留下了几块宝贵的骨骼。它们,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参观自然博物馆写景作文450字 篇11

小记者团组织我们小记者去参观杭州自然博物馆,我兴奋极了。

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生物展示墙。有古老的海百合化石、千年阴沉木、灰鲸骨骼、鲸鲨等大型标本。如果我和灰鲸骨骼比,那我就像庭院里的小鸡,显得非常渺小。

我们看完了一楼的一些标本,现在来到了二楼。二楼有各种海洋生物标本。有奇虾、菊石、三叶虫······数都数不清。各种各样的陆、海生物标本聚集在那里。

二楼的标本看完了,现在可以去看真的化石标本了。

一个巨大恐龙标本吸引了我的目光的我走近一看,这条恐龙大约有5米高,身长12米,牙长3米,显得十分威武,在化石下,站直身体,伸直手臂,还够不着它的胸骨。恐龙化石的身体由上百块骨壳组成,大大小小,紧密结合,每个骨头都那么坚固,真让人难以想象,距今约几百万年的恐龙化石还那样完整无缺的`保存下来。望着这巨大的恐龙化石,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正昂首阔步向前走。

猛犸象体型巨大,有许多长毛,所以又被称为长毛象。永川龙化石在四川被发现,貌似霸王龙,但它前肢有三个爪子,而霸王龙有两个爪子所以不同。今天的参观之旅结束了,我还没看够,以后一定要

今天的参观之旅结束了,我还没看够,以后一定要再来看看!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12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澄城县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博物馆陈列的东西。让我们队关于未来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重新的了解。

博物馆的院子里陈列着720尊拴马桩,一口金代大铁钟,三尊石佛像。拴马桩是渭北农村富裕人家用以栓系骡马的石桩。立于稍门两侧,桩头以雕刻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展区陈列拴马桩720尊。桩头雕刻多为单狮、单猴、双狮、人骑兽,也有多猴、狮猴、飞禽、大象、蟾蜍、寿桃。以及八蛮进宝。“送子娘娘”等多种形态。参观了拴马桩后,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气息。我仿佛到了古代,看到了人们放牲口时,把牲口从拴马桩上解下来,将牲口带回时,又把牲口拴在拴马桩上的情景。

我来到二楼,看到了条形码、未来医疗、未来家居、未来出行、未来购物、智能家居、3D电影、手眼协调、食物金字塔、健康误区、窥视无穷、光的路径、心跳、认识脑、反应测试、豆瓣的旅行、美丽的辉光、磁铁与线圈、幻像、空中成像、旋转的银蛋、神秘的磁力、声驻波、声波看得见、光纤传输、激光竖琴、哪个滚得快、听话的小球、滚出直线、双曲线槽、最速降线、全息照片、雅各布天梯、对称脑型、椭圆焦点等。参观完这些后,我明白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参观博物馆有感 篇13

一大早我就和同学们、学生家长及老师一起坐大巴车去了山东省济南市的省博物馆。到了目的地,我们先去参观了昆虫系列的知识,然后又去看了长着又细又长的犄角、满身带着黑色斑纹的大蝴蝶,五彩斑斓的,好看极了!接着又去看了刻着古老图案的瓷器,各式各样、形状不一,富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特色。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观赏的——“非洲大迁徙”那里面有各种各样在动物园里所看不到的.动物模型,非常有趣!

希望老师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因为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把自己没有听到的,没有看到的,都可以借鉴一下,补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也通过这次的活动把我们不所熟悉的、有疑惑的问题都解答出来了,又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

上一篇:年度济宁市继续教育沟通与协调能力考试题及答案整理下一篇:五年级快乐暑假200字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