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人物的通讯稿范文(共11篇)
校园人物的通讯稿范文 篇1
心火相传,助力前行
他人助我,永志不忘,秉承着感恩回报的精神,在16级影像,15级中医学生转校区之际,17级受资助、贷款的同学自动自发去帮助本院系的学长搬运东西,各位同学积极踊跃参与其中,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在此之前,第二临床医学院年级资助专员陈玉琦分别在教学楼四楼阶梯教室与A309举办了资助政策暨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还贷宣讲活动。在会议中,陈玉琦老师详细讲解了有关评定奖助学金及校园贷款的标准与过程,并给予同学们谆谆教导: 把握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专注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自立自强,培养感恩回报的优秀品质。17级受资助、贷款的同学在会议后纷纷表示:感恩是爱的延续,而他们会用实际行动来传递这份暖暖的爱心,让校园更加美好和谐。
此次搬运东西结束后,17级受资助、贷款的同学对陈玉琦老师的教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对于推动我系资助政策的宣传也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人物的通讯稿范文 篇2
新闻无法离开人物。新闻就像影子一样难以与人分割。由于人们需要了解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状态, 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望, 并需要从同类当中寻找思想和行动榜样, 催生了读者对人物报道的需求。相较于无生命的事实, 人的题材更易于唤醒读者的反应, 引起关注和思考。同时人物报道更能经受时间的长久考验并能广泛传播, 所以媒体都对人物报道厚爱三分。
受传统观念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我国新闻界曾一度在极左的泥潭中挣扎, 以违背客观规律为代价, 臆造出许多脱离实际的“典型人物”, 把人“塑造”成了“高、大、全”的“神”。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我国社会朝着价值多元化、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自主性相对大为增强, 价值观念趋势明显多元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受众和新闻媒体都在改变。一方面, 随着传媒时代的来临, 国内受众对于媒体不再陌生, 自媒体也为其积极参与新闻报道提供了平台基础;另一方面,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发展, 媒体竞争更加激烈, 媒体开始愈加关注受众群体的趣味和喜好, 努力贴近受众, 非典型人物报道日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角之一。作为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 始终热情地为新生事物鼓与呼的精品报纸栏目,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在激烈的历史变革中脱颖而出, 它选取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并以此反映社会真善美及社会变迁, 推动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市场经济进程。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及其人物通讯
在《中国青年报》异彩纷呈的系列专栏专版中, 《冰点》光辉耀眼。从1995年至今, 从原来的冰点栏目专版到后来扩充的《冰点周刊》, 新闻价值取向一以贯之, 取得令业内瞩目的成就。1996年, “冰点”栏目获得“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专栏”称号;2003年, “冰点”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闻名牌栏目”。多年以来, 《冰点周刊》的报道一直在中国青年报读者阅读调查中稳居阅读率前列, 在全国新闻界中深受推崇。
在《冰点周刊》报道的这顶王冠上, 人物通讯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冰点周刊》报道中的人物通讯以“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为新闻报道方针, 率先将“平凡人”、“平凡事”作为中央媒体新闻诉求的对象, 以“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 只有赢得平凡, 才能赢得世界”作为采写理念, 闯出了一条以对“非典型人物”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 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 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新路子。
《冰点周刊》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曾经的典型性报道中的人物, 如同京剧中的脸谱, 事迹往往被八股化, 远离了人的本性, 让人感到可敬但难以接近, 也难以引发向其学习的动力思潮。而有些电台、都市报的一些人物报道中, 则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情杀暴力的故事情节, 部分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 在喧嚣躁动的世界继续释放恐慌焦虑, 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人物通讯不是让受众阅读思考的, 而是让读者厌烦或受刺激的。如何让人物真实地跃然于报道之中, 又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呢?
《冰点周刊》原主编李大同在《漫话冰点》一文中说:“一个专门刊登长篇报道的栏目, 要做到使读者愿意读并持续读下去, 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选题得当, 二是与所选题材相称的内容和最佳的表现手段。”这样的观点, 对于人物通讯报道同样如此。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总结, 笔者认为, 以下6点写作技巧有力强化了《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可读性、传播力, 使其人物通讯具有了非常独特的魅力:
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普通的非典型人物的独特经历或遭遇能成为新闻, 价值就在于故事的精彩。此外, 记者不能自己跳出来描述一个人, 比如这人怎么感人或险恶, 如此会显得单薄而无说服力、感染力, 要用人物自己的行为来举证, 因为行为能真实而具体地表现出他的追求和内心, 而有效反映人物性格的行为集合就是精彩的故事。此外, 精彩故事也是判断被报道人物价值的标尺。选择或写作被报道人物的故事时, 不能让读者一看标题就丧失阅读兴趣。
获得《南方周末》2006年“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的是《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无声的世界杯》。“天下着大雨, 6名农民工卷着裤管, 打着伞, 深夜站在广州街头一个露天大屏幕下, 仰着脖子凝神观看正在转播的世界杯。边听广播电台的直播, 边看无声的大屏幕。”[1]此文有力地诠释了记者要想刻画出精彩的人物形象, 必须在立意上避热就冷, 从那些相对不惹人注意的百姓生活中寻找选题, 而不是任意拔高和修饰。
突出表现人物个性。一个非典型人物能够被报道并为读者所乐于接受, 重在表现个性。个性化的情节表现个性化的人物, 个性化的人物又表现特质主题, [2]而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个性, 因此要在一个人纷繁复杂的事例中淘得真金, 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精挑细选。
例如《人在流泪心已宽恕》一文中记者就写道:“可这个日夜思念爱子的悲痛欲绝的母亲, 却在两年后接受了调解, 原谅了一个杀人犯, 挽救了这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的生命。事情传开后, 有人这样形容这个母亲:‘她的心脏有两个心房, 一个在流血, 一个在宽恕。’”“她的心脏病突然犯了, 苍白的脸黯淡下去, 眼圈越来越黑, 嘴唇越来越紫。”[3]希望凶手以命偿命是母亲们的共性;然而目睹凶手及其母亲的可怜, 张艳伟人性中的善念促使她原谅了年青可怜的凶手, 这则是张艳伟人性的光辉。
在场景中刻画人物。人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中。通过场景的描摹和勾勒, 刻画人物当时的内心状态和所处的环境, 能更真实准确地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 现场感的描写可以打破一般人物报道中平铺直叙的索然无味, 使静态的文章动起来。
好的记者, 一定是一个非常棒的裁缝, 他能把人物和背景不露痕迹地缝合。在《乡村恶教》一文中, 笔者在文中描述了一个内心阴暗的代课教师上课前的场景:早晨8点, 上课铃响了, 19岁的乡村小学教师杜保岑走上讲台。“上朝!”杜老师扯着嗓门喊。“吾皇万岁万万岁!”班里27名小学二年级学生跪在地上或凳子上回应, 奶声奶气。[4]在这幕滑稽而可悲的场景中, 虐待学生的代课教师杜保岑粉墨登场, 其扭曲的心态令人一览无余。
巧妙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人物不能在作品中用眼神和动作交流, 让人物自己站出来说话, 是让人物报道保持原生态的重要途径。对话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直接话语方式, 能叙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思想。另外, 陈述时让被采访人自己出来说, 整个文章的节奏就发生了变化, 避免一陈到底。《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通过把对话引入到人物报道中, 从而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和内心世界, 凸显人物的独特性, 并使人物形象更为细腻、生动、丰满。
“今年农税改革, 正税是多少, 附加税是多少?”48岁的农民叶彦智询问。“反正就是这一疙瘩, 写在纸上的全是农业税。”乡干部很不高兴地回答。[5]在《宪法给我的权利》一文中, 寥寥数语就将农民叶彦智争取权利的执著努力和乡干部跋扈蛮横表现得淋漓尽致, 并运用话语之间的矛盾拉开下文双方的冲突。
用细节描绘人物的生动与丰满。著名导演郑君里强调说, 如果能抓住并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一些细节, 人物就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 使人物在细节中显得更为丰满和真实。细节描写还可以把单调乏味的题材变成令人关注的话题。精彩的细节描写, 会增加报道的可读性, 强化读者对报道的印象。
《冰点》的人物报道就十分注重用细节呈现人物个性, 在《〈每周质量报告〉的双重困扰》一文中, 记者徐百柯用这样的导语来引导读者关注一个女记者痛苦的心情:出租车的计价器一个劲儿往上蹦字。已近午夜, 司机时不时会疑惑地看看表。佳琳望着窗外, 一言不发。上车以后, 她只说过一句话:“师傅, 你拉着我随便逛逛吧。”[6]
交叉使用陈述、描写和话语。一个好的人物报道通常用陈述、描写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言语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一般新闻主要是以叙述为主, 但一定要交叉使用描写和引语, 长报道更要交叉用, 一陈到底很容易让受众丧失兴趣, 不断地来回转换, 故事才能写得跌宕起伏。
在《乡村教师的打工日记》一文中, 笔者讲述了54岁的乡村教师杜满堂为劝阻儿子辍学外出打工, 隐瞒年龄和身份, 挑选最苦的地方亲身体验打工生活的故事。在文章中, 笔者按照编辑的指导, 交叉使用陈述、描写和话语, 将杜满堂打工时经历的种种磨难写得细致入微, 整体故事也因此得以讲得引人入胜:有一次, 卸冻鱼时, 几十个铁盘哗啦一声从车上滑下来, 两盘冻鱼砸到杜满堂的腿上。老板不管, 他只好自己掏钱到诊所里包扎了一下, 整整一个月都蹲不下去。直到现在, 他的腿上还留着两个巴掌大的黑疤。这一切, 都原原本本地记录在杜满堂的小本子里。在打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 他随时做好了遇险遇难的准备, 还给爱人打了个电话, 告诉她日记放在什么地方。“万一我出了什么事儿, 她可以找到日记本。”[7]
结语
人物报道形式的变革已成为时代呼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平民化浪潮使非典型人物报道的地位日渐重要, 以往“高、大、全”的报道模式已经逐渐被打破, 人物报道开始注重个性细节, 还原人物本身, 回归于人性。《冰点周刊》人物通讯运用贴心平实的写作技巧表达新闻事实, 叙事风格呈现出较强的文学性, 始终以人性和求实的态度, 关注“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 代言人性与良知, 既呈现了当代普通个体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同时又使人们分享了普通人身上所折射出的信仰和价值, 以真正推动社会进步。这种人性的回归和尊重而不一味地迎合读者的定位是对传统报道方式、题材乃至领域的突围和创新, 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 具有风向标作用, 也为更好地改革人物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由此探索出的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值得广大新闻从业者借鉴和学习, 从而为其变革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包玉敏.无声的世界杯[N].中国青年报, 2007-10-24.[1]包玉敏.无声的世界杯[N].中国青年报, 2007-10-24.
[2]叶永泉.克服人物报道的同质化问题[J].新闻爱好者, 2012 (3下) .[2]叶永泉.克服人物报道的同质化问题[J].新闻爱好者, 2012 (3下) .
[3]从玉华.人在流泪心已宽恕[N].中国青年报, 2011-03-23.[3]从玉华.人在流泪心已宽恕[N].中国青年报, 2011-03-23.
[4]韩俊杰.乡村恶教[N].中国青年报, 2004-06-23.[4]韩俊杰.乡村恶教[N].中国青年报, 2004-06-23.
[5]刘万勇.宪法给我的权利[N].中国青年报, 2004-07-14.[5]刘万勇.宪法给我的权利[N].中国青年报, 2004-07-14.
[6]徐百柯.《每周质量报告》的双重困扰[N].中国青年报, 2004-07-07.[6]徐百柯.《每周质量报告》的双重困扰[N].中国青年报, 2004-07-07.
一篇写作新颖的人物通讯 篇3
通讯从杜小平脚上那双污垢的大头鞋入笔,经过记者的直接观察、间接釆访、面对面沟通三部分,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平平凡凡、辛辛苦苦、坦坦然然的环卫工呈现给读者。整篇通讯都是记者的亲见、亲闻与被采访者的亲诉,没有材料“二传手”的痕迹,将被釆访者写得生动形象、亲切感人。
通讯虽然没有明确分几个部分,也无小标题,但在行文中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通讯开头并没有介绍杜小平是干什么的,而是由杜小平那双大头鞋入笔,写他到不远处的平房开出一台奇怪的拖拉机,车尾安置着一个周身是污水残渣的废水罐,杜小平要去工作了。至此,对杜小平的工作,己给了读者一个大体的交待,接着以极简的笔墨介绍了杜小平的工作。
通讯第二部分用适当夸张的笔法写污水的臭味几乎渗透到杜小平的身体里,但他的名字却留在了人们的心间,记者用这种强对比写法,记述了间接采访得来的素材并高度浓缩,将居民们同杜小平这个环卫工之间的关系、情感写得真真切切,十分感人。这部分用这样一段话概括:“在乌拉盖,说起环保局长的名字,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说起杜小平,从大人到小孩几乎没人不认识。”将一个“官本位”思想还很浓重的社会环境下的生动感人的环卫工呈现给了读者。
通讯第三部分记者以提问的方式与被采访者互动沟通,将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环卫工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展现了出来。记者以凝炼的笔法既简单地介绍了杜小平的经历,又以回忆往事的形式,让被采訪者以轻松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过往,文章写得自然流畅,读起来没有雕琢的感觉。在这个“拼爹”“啃老”的年代,在人们普遍纠结于子女上学、社会就业、看病养老等问题时,记者与一个环卫工就这些热点话题进行交流,使读者很想知道这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是怎样看待和对待这些实际问题的。从报道中我们可以感到杜小平的回答实在而豁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环卫工的思想情怀和精神境界。这一部分是通讯写得最成功的地方,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总之,这篇通讯由表及里,由远及近,最终进入被采访者的情感和精神世界,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既不被拔高、又很普通、且人格高尚的环卫工的形象。整篇通讯思路清晰,文字清新,写法自然流畅,叙事生动感人,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附原文:
脏兮兮的杜小平 干干净净的乌拉盖
□本报记者邓玉霞
下午三点,杜小平蹬上他那双穿了两年的大头鞋,从家里出发了。被污垢覆盖的鞋,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他步行到离家不远的一处平房。平房有个院子,院子里的两只小狗,看见杜小平便汪汪地叫着扑向他,在他身边亲昵地玩耍,他走到哪儿,小狗就跟到哪儿,仿佛他们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杜小平走进院子里的仓库,不一会儿,清脆有力的声响传到耳边,他开着一辆奇怪的拖拉机出来了:车尾安置了一个长约2米,直径约1.5米的废水罐,废水罐上面有个口子,周围全是污水残渣。
他要去工作了。
杜小平是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的一名环卫工人,一年365天, 十二年如一日。他每天都挨家挨户去收污水,等废水罐装满了,便拉到郊区垃圾场倒掉,每天来回好几趟。
污水的臭味儿,几乎渗透到他的身体里,怎么洗都洗不掉,但是杜小平这个普通人的名字却留在了百姓心里。
趁他收污水的时候,记者随机走访了街边几家商店,问店里的人:“认识杜小平吗?”所有人一听到这个名字脸上都立刻挂起温暖的笑容。五金用品店的老板郭先生说:“他非常敬业,那么脏、那么累的活儿,一干就干了这么多年,实在是不容易!”百货商店的周女士告诉记者:“杜小平,对工作太负责任了,有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把污水桶放在门口,他就会主动进屋里把污水收走。”还有一位白发老人,见杜小平来收污水,热情地握住他的手说:“今天天气冷,冻坏了吧,谢谢你啊,辛苦了!”
有人曾说,在乌拉盖,说起环保局局长的名字,可能没几个人知道,但是一说起杜小平,从大人到小孩几乎没人不认识。其实,现在的社会,干点啥一个月不能挣个千八百块,他这是何苦呢?“既然当初我选择了这份工作,那我就要坚持,干一行爱一行!”杜小平告诉记者。
杜小平是土生土长的乌拉盖人,90年代的时候,他曾在当地一家地毯制造公司当技术员,主要负责按照客户提供的样图在地毯上绘制坐标,供其他技术员绣出图案。可是没几年,公司倒闭了,1年的时间里,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对刚结婚的杜小平来讲,压力巨大。后来的一段时间他靠做点零工挣钱养家。
回忆往事,他开玩笑说,幸亏在公司倒闭前娶了媳妇,不然以他的条件,这辈子估计都娶不到媳妇了。杜小平的儿子在霍林郭勒读高中,说起儿子他一脸骄傲的表情:“我儿子可懂事儿了,学习很努力,而且还擅长画画儿,获了很多奖。”记者问他,儿子对他是否有抱怨的时候,他说:“在他小的时候,同学之间都喜欢炫耀自己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但是我儿子从来不说。因为我经常帮他同学家收污水,大家都知道我。但是我告诉儿子,爸爸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家糊口,没啥丢人的。”
记者去他家拜访的时候,杜小平把获得过的奖状、证书都拿了出来,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到:“这是我们环卫系统颁发的证书,这是盟里发的奖状,还有这个是乌拉盖管理委员会发的证书……”记者问他:“除了这些纸上的荣誉和百姓口中的表扬,您还得到过什么实际的奖励吗?”他说:“这就够了,这是一种光荣,我很骄傲。”
杜小平一家三口全靠他一个人每月18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可想而知日子过得不算太如意,记者问他:“想过以后怎么给儿子娶媳妇、买房买车这些问题吗?想过怎么养老吗?”他回答:“儿孙自有儿孙福,他的未来只能靠他自己打拼了。对于养老问题,虽然我是个临时工,但是单位给我五险一金的待遇,老了有养老保险,不怕……”
杜小平心里清楚,这份工作需要强健的体魄,他终有干不动的一天。对未来,他虽然有些忧虑,但是他觉得,把每天的工作做好,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环卫工人杜小平,他黑黑的,胖胖的,脏兮兮的,但是心灵却是洁净美丽的。
责任编辑:赵萱瑞
素拓通讯稿(范文模版) 篇4
本次活动充分贯彻了赵跃先书记在学生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精神,推动了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保持纯洁性活动(这两个活动的名称我记不大清楚,学姐可以改一下)在我院的开展,体现了我院领导对学生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此次素质拓展增加了学生干部之间的了解程度,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升了团学干部的整体战斗力,为以后政法学院学生工作更上一层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篇二:大学生素质拓展通讯稿(1)大学生素质拓展通讯稿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我院团委举办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某某素质拓展基地举行,我院共90多名学生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旨在通过,提高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某某素质拓展基地。活动开始,首先,在教官的带领下,我院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所有学生干部分成四组,每组分别选出队长、队名、队歌、口号,之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的训练。
训练第一个项目是“高空断桥”,我组23名团学干部共同协作,展现了团队的力量,相互鼓励、相互激励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接下来,又进行了“信任背摔”和“地雷阵”两个训练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只要相信自己,乐观接受挑战,无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中午,同学们集体在户外进行午餐,休息片刻之后,又开始了下一个项目——毕业墙,这次任务就是不借助任何东西,只靠自己的身体,爬过一面4.2米高的墙壁,同学们在经过一番讨论和实践之后,最后用搭人梯的方法爬上了墙壁,当最后一个人爬上墙壁之后,同学们不禁发出了胜利的欢呼,有些同学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最后一个项目——攀岩,同学看着眼前十几米高的凹凸不平岩壁,同
学们并没有畏惧,而是按照教官的指示系好安全带,一步步的开始攀爬,最后,所有人都顺利爬上了岩壁,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笑容。本次活动提高了团学干部的整体战斗力,培养了他们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营造一个更为和谐的干部团队。111181班 邱厚权
2012年4月25日篇三:素质拓展通讯稿
拓展素质,实践真知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支部干部培训活动之户外素质拓展
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的关怀下,经过院党建办的精心策划组织及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何克老师与几位研究生组成的团队的精心安排下,2009年9月12日,院党委书记杨建红老师,院党委副书记李建老师,朱院长,院党委党建办主任、教工三支部书记孔霞老师,王光彦老师,李梅老师,许亮老师,丁媛老师,陈晨老师,赵老师,安娅老师以及来自学院党建办、团总支学生会、青分会、就业指导办、各党支部组长、08级各班团支书等30余人学生干部代表来到了金翠湖参加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支部干部培训活动之户外素质拓展实践活动。
到达目的地后,在教练的安排下,40余名师生分为两组,在短短的时间内开始进行取队名、定队训、定队歌及设计队旗,队员们竭尽全力发挥个人智慧,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想出了具有代表意义的队名、队训、队歌及设计好了队旗并且用独特的表演方式展示出来。集体的合作性和集体中每一名成员在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中的个性都彰显得淋漓尽致。接下来进行的依次是“多人多足竞赛”“信任背摔”“生死电网”“ 毕业墙”等活动。“多人多足竞赛”是每一个队中的所有成员站成一排,用带子把相邻队员的脚绑在一起,两队站在相同的起点,最终以所有成员都通过终点的那个队获胜。这个活动需要一定的技巧性,这就要求每个队成员在比赛时步伐节奏能够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在比赛之前,两个队的师生们都积极地练习、研商,情绪高涨,热烈沸腾;比赛时,每个队的参赛者配合得都相当协调,边走边大声喊着口号,以此来调节步伐节奏,同时也使大家比赛的情绪更加高亢。“信任背摔”是在教练的帮助下,队中的一位成员登上站在一米五六的背摔台上,背面朝下两手用绳捆在胸前,团队其余成员中选出八位,四人一排,膝盖顶住,两手交叉平放在方肩上,身体略下蹲,头部稍往后仰,听到背摔者大声喊着“我需要帮助”后齐声应答“我们值得信任”,被摔的成员身体尽量保持平直并顺势倒下。这项看上去似乎很平常没有什么蕴涵深刻道理的信任被摔,然而它确确切切的验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及信任度,如果互相信任,那么人真的可以无所畏惧的去完成动作,因为你完全信任团队的伙伴。这是一个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增加团队沟通的好机会。每一个队员都体验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感受。“生死电网”是一张用绳子织的网,上面有一些孔洞,要求全部队员从孔洞穿过,到达另一侧,在穿过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得碰到网上,包括头发、衣服等,“电网”网眼大小不一,且每眼只能用一次。这个游戏结束时给大家留下的是“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重要性,如果每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怎么样过去而不去考虑别人的话,也许这个队永远都不可能成功!在“毕业墙”项目训练时,一堵4.2米的高墙,光滑、没有任何工具,要求所有的队员都翻越过去才算胜利。刚开始,每一个队员仰望那堵高高的墙,都发出“不可能完成”的嘘
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何老师和教练们以寻求帮助,然而得到的回答是“真的没有任何帮助和任何提示,只有靠你们自己,如果今天通过不了,我们就在草坪上露宿”。大家不再有任何其他帮助的想法,积极思考实践,有的队员甘当基石,让同伴们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爬,有的人勇敢探在墙头,用有力的双手拉起一个个同伴,当最后一个人成功跃上墙头,大家都欢呼起来,含着热泪,为每一个付出的同伴感动着。这需要集体的智慧、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周密的计划,这需要激励和强化顽强的的斗志和互助取胜团结必胜的信念,在这个项目中,大家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能力是伟大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2009年9月13日篇四:学生会户外拓展通讯稿
物电学院全体学生会成员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 2013年10月17号下午,物电学院学生会各部门全体成员在物电大楼前的足球场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
此次活动以“团结、合作、信任、沟通”为主题。活动前期,由科创部的成员们对活动场地进行了简单的布置及规划,素质拓展活动便正式开始了。首先,同学们被平均分成六个分队,选出队长。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创建队名和口号并进行自己的团队展示,使得每一个小团队更加的团结起来。接着,紧张刺激的“动力火车”在消耗同学们大量体力的同时也点燃了大家的热情。随着各个活动的进行,逐渐地展露出了属于同学们的风采。在每个活动完成之后小组都会做一次集体的小交流,大家一起来讨论活动中的得与失。小游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亲近感,也考验了队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最后,在相机的“咔嚓”声中,本次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的拓展活动,不仅培养了部员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还提升了部员们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会各个部门的战斗力,为营造一个优秀学生会团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篇五:大学生户外拓展训练营通讯稿 我院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营正式开营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中营造快乐和谐、合作进取的良好氛围,4月17日,由心理咨询中心主办的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营在升旗广场正式开营。
本期训练营将通过“团队文化建设”“雷区取水”“举案齐眉”“同舟共济”“蒙眼障碍”等活动项目的陆续展开,引导学生重视个人成长和团队关系的重要性,树立起“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观念,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处理好与同学及他人的关系,为个人的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参与团队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党课通讯稿范文可编辑版 篇5
党课培训讲座由炮院基础部谢老师主持,介绍了本次党课培训讲座的目的及内容。其间介绍了我院学生党建活动计划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工作。谢老师简单阐明要以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为重点,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并回顾了建党89年、建国61年来的光辉历程,畅谈党的建设的伟大成就,增长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增强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激发同学们的爱党爱国情怀。
谢老师结束发言后,由中北学院辅导员周老师继续发表讲话,内容包括《共产主义宣言》的概述、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纪、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近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党的整体认识。
通过本次党课培训的讲座,加深了同学们对党组织的深刻认识,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以及原则的了解,让同学们在党的关怀下不断成长。相信通过本次基层党校三级培训的讲座,中北学子们定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为学院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保护环境的校园通讯稿 篇6
4月13日,我校全体师生在校广场隆重集合,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校督导室主任陈主任作了题为“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的国旗下讲话。陈主任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保护环境,就是热爱生命。但是当前人类环境问题很严重,很多人没有环保的理念。中学生应该反思自己,为保护环境而努力。
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参与环保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养,争做环保卫士。
浅谈人物通讯中的形象树立 篇7
一、抓住主题, 呈现人物多极多彩的“人生观”。
人物能不能站起来, 首先取决于他有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这个“人生观”就是人物通讯中的主题, 是人物形象能否在受众心中活起来的头等要素。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必须有鲜明的主题, 也可以说, 让人物有个好的“人生观”。人物的正确“人生观”来自这个人物身上反映的时代特征, 在一些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身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代表了时代的主流。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不可能每一篇人物通讯都有重大的主题。这是因为重大的主题是相通的, 也是相似的。一个时代最需要回答的问题, 即重大的主题只有几个甚至是一个, 有些重大的主题是跨时代的, 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通讯能影响几代人的现象。这是因为一个时代最需要回答的问题不可能一天一变, 重大的主题不可能一天出现一个, 但记者却不能因为重大主题少了, 今天写人物通讯明天就不写人物通讯了, 也不能把一个重大的主题今天用了明天用, 重复是新闻的大忌。因此, 对主题的提炼和选择, 要放开眼界, 不受局限, 多姿多彩, 只要表现的“这一个”能够反映时代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特征就可以了。
人物通讯的主题应该像纷呈的生活一样, 突出多彩的时代感, 向着多极化、多彩化发展。
如何让人物通讯多极多彩化?“针对问题”、“面向未来”、“实际有用”……都是提炼主题的基点。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提炼主题的基点, 从这些基点出发, 运用多元化的思维, 可以提炼出各种人物通讯的主题。
那么, 怎样来确定提炼主题所依据的基点?这些基点是不是可靠的、准确的?用一句话来确定, 就是看社会的“需求”确定主题的可行性。其社会的“需求”越多, 则其主题的价值就越高。运用这种“需求”法提炼主题, 我们可以得到无穷量的可行主题, 也可以得到无穷量的人物形象。
那么, 怎样来得知社会的“需求”如何呢?较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相关的分类, 如进行行业分类、年龄分类、属性分类等等。在相当多的情况下, 分类提炼的主题, 有利于树立鲜明的人物形象。从一个行业提炼出的特色主题, 最后变成了对整个社会有意义的主题。对一个人物, 主题提炼的不同, 写出来的形象也不会相同的, 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要提炼多极多彩的人物通讯主题, 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提炼与剖析。但不管用什么方法, 其主题必须是一方面符合社会需要, 另一方面是人物身上所固有的“天然物”。
二、人物要有自己的性格。
说起人物性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好像仅仅是文学作品里的事情, 和人物通讯不相干。其实, 写人物通讯同样需要鲜明的人物性格, 以便更好地突出人物通讯的主题, 反映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一篇好的人物通讯要想把人物写活, 写精彩, 人物性格出神入化的刻画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一个性格, 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那么,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是不是要有性格?是不是要讲究有性格?对这两点回答是肯定的, 有性格可以让人物活起来, 形象丰满起来。在很多成功的人物通讯中, 人物的性格是鲜明的, 是有特征的。
如果说主题是人物通讯中人物的灵魂的话, 那么性格则是人物的独具特色的外貌和五官。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缺一则不完美, 形象则立不好。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要注意观察, 从中找出性格特征。二要选取能够表现这个人性格的情节和细节, 三要注意性格的丰富性。记者对所写的人物, 只要有可能, 最好多接触, 多来往, 力求把握所采写的对象的特征, 最起码要掌握一个甚至更多一些特点:细节和情节。有利于表现主题、突出性格。
三、请人物开口说话。
人物通讯的写作, 不管用什么办法, 其总体要求是通过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 特别是人物“所说的话”对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性格是很重要的一面, 而且没有任何一种表现形式可以代替人物的话。
作家李准在《情节性格和语言》中说:“写人物, 一般是作家介绍, 再者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语言很重要, 要严格的性格化, 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红楼梦》里写了那么多同类人物, 他们又是有差别的, 讲的话绝对不一样。运用群众语言要自然, 贴切, 不要故意炫耀, 要表达明快、流畅。”可见人物的话和对话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来说是那么的重要。
对于人物通讯来说, 人物的话同样像文学作品中一样重要。人物通讯中人物所说的话, 也是表现他思想感情最有力的证明。人物金口不开, 没有人物自己的语言, 要表现和刻画好这个人物的形象就缺少了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因此, 在人物通讯里写好人物的话或者对话, 对表现通讯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 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园安全通讯稿 篇8
管理学院管研11会计党支部组织校园安全学习活动
文 管理学院
针对近期学校发生的安全事件,为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4月25日,管研11级会计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校园安全稳定”为主题的支部学习活动。与会者有支部书记蒲玉娟,组织委员赵盈盈,宣传委员邹松庆,以及管研11级会计党支部所有党员、预备党员。
本次学习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由本次学习活动主持人介绍此次学习活动的主题、活动流程以及活动意义;第二,由支部内小组组长结合PPT就该小组成员收集的关于“校园安全”的重要新闻及相关安全事件进行分享;第三,以小组为单位对各组所收集的重要信息内容展开讨论;第四,每一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就该小组讨论结果进行五分钟的发言;第五,由主持人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在班级内开展安全稳定活动的具体计划。
现阶段,党支部安全稳定工作正有条不絮的开展。首先,支部委员会对同学们的个人信息进一步完善,建立起完善的管研11信息联系制度。其次,每个宿舍指派一名党员为负责人,协助班长实行周末晚点名,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再次,支部委员会进行不定期夜访,到宿舍查看同学们的安全情况以及党员负责人信息的真实性。管研11会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同学们提高了安全意识,此次活动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管研11会计学生党支部
教师人物通讯稿 篇9
在将近20年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把课上好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赢得学生幸福和尊重的首要条件。
从当教师的第一天起,她就树立了一个信念:用心上好每节课。只要一进课堂,所有的私心杂念会全部抛在外面,脑海里只留下学生,她会根据课堂的内容,听课的对象,上课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探讨式,合作研究式,自学式和讲授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是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才华,更多的是提出自己不同见解和疑惑,课堂气氛活跃,活而不乱。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得。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数学好玩”,学的越好越有趣,越善于思考和交流。
王海燕常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因为师爱是理智和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当上老师以后,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后,这成为了她的行为的准则。
有人问她怎样关爱学生呢?她是这样说的:首先,了解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有个性的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从表面上看,学生之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第二,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她采取的方式是:我尊重你的隐私,尊重你的权利,不主动找你。如果你找我,我总在那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生们渐渐的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好看的书,好看的电影推荐给我看,并且交流观后心得;有好吃的东西,有趣的事,拿来跟我分享;和父母间的矛盾,同学间的不合,学习上的难题,来征求解决的方法。第三,作为教师,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她非常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
在将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的学生普遍认为,从她这里不仅学到了课堂上的文化知识,也学到了社会知识---为人处事之道 :严于利己,宽以待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学生家长都说把孩子放在她的班上,非常放心。一灯如豆,四壁青辉,身在校园,胸怀天下。在物欲横飞的年代,她安于三尺讲台,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在事业追求中体现自我价值。
范文大全将继续为您提供关于教师人物通讯的文章,请继续关注范文网。
校园通讯稿 篇10
活动中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相应的画面,让浓浓的诗意春天变成鲜活的`画面。不少学生的作品构思独特,富于想象力,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更有部分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学生那一幅幅稚嫩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画充分展现了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每个班级都进行了展览观摩课间,不时有学生驻足欣赏。
校园清扫活动通讯稿 篇11
由于人数比较多,队员们被分配打扫二教的I区和H区所有的教室,每个同学都热情高涨。队员们被分成了6组,每组一个楼面,有打水的,有擦桌椅的,有扫地的,有的擦瓷砖,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分配到的任务。活动过程中,同学劳动并快乐着,把教室的角落打扫的干干净净。看着平日里生活、学习的教室焕然一新,队员们觉得自己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
同时,我们也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同学将吃到一半食品、喝完的奶茶、废草稿纸等留在桌子上,破坏了教室环境。在此,我们希望大家离开教室时带走自己的垃圾,还大家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校园人物的通讯稿范文】推荐阅读:
师德师风人物通讯稿11-08
优秀驻村干部人物通讯稿08-20
校园通讯稿06-10
校园安全通讯稿06-14
感动中国人物通讯范文12-02
校园生活通讯稿10-24
人物通讯体 范文 500字09-02
防校园欺凌讲座通讯稿06-11
某校举办校园厨艺大赛通讯稿06-10
加强法制教育共建和谐校园通讯稿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