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母爱飘香时作文

2024-11-19

又是母爱飘香时作文(共12篇)

又是母爱飘香时作文 篇1

又是母爱飘香时作文

蓦然回首,已经度过十五个春夏秋冬。一直陪伴我的都是母亲伟大的爱。

“妈,怎么又停电了?”在深秋的一个晚上,我不禁埋怨道。

母亲没有做声,只是默默的坐在床边。

我又埋怨道:“我还有许多作业没做呢!怎么办呀?”这时候,母亲弱弱的说了一声:“我出去看看。”

等到母亲离开后,空荡的房间只剩下我一人,我蜷缩在床角。这时,窗外下起了秋雨,刺骨的秋风透过窗隙吹到身边,还传来一阵阵“呼呼”的风声,我越来越害怕,感觉全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心中充满了无数个不情愿。窗外一片漆黑和寂静,只有一盏路灯发着昏黄的光,眼泪不知不觉间已渗出眼眶,我不禁为母亲担心,她刚才出去的时候没有带雨伞,也没有披一件外套。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母亲还没有回来,寂静的房间里可以听见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和急促的心跳声。

这时,房门被缓缓地推开,母亲回来了,她快速的走到我的房间,颤抖的递上了两支被雨打湿的蜡烛,并说:“赶紧写作业吧!”母亲颤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我点燃了一支蜡烛,微弱的光使我看清了母亲的全身,并照亮了我的心灵。雨水打湿了母亲的`全身,使她脸色变得苍白,她仍是瑟瑟发抖的站在那里,我赶紧把母亲扶上床,给她换好衣服,等她睡着才回到房间。

回到房间以后,再也没有心情写作业,脑海中回想着母亲的身影,流下了热泪。

后来得知,母亲那晚走了好远的路才买到那两支蜡烛,现在其中的一支蜡烛仍在我的抽屉里珍藏。

此时,我闻到了阵阵的清香。没错,是母爱的芳香。

又是粽子飘香时 篇2

端午节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菖蒲、佩香囊、缠五色线,在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依然流传。

最近几年,这些古老的传统已渐渐失传,只剩下吃粽子此一习俗。年轻的华裔后代,只知道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而事实上,在泰国唐人街,一年四季均有粽子售卖。

又是粽子飘香时,我想起了我的故国,想起了居住在故乡的亲朋好友。我祖籍广东省丰顺县,处在潮汕地区及梅县地区之间。端午节来临,没有粽子,没有龙舟赛,父母亲或上了年纪的长辈替儿女子孙缠五色线,并且说几句祝福的话,同时会做一顿比常日丰盛的菜肴,合家团圆庆祝一番。可我们临近的潮汕一代,因为濒临江河,端午节里,除了吃粽子,还有划龙舟赛。

记得在高中时代,有一次恰逢端午节,家居潮汕的同学陈秀雯带来几个潮汕粽子,她家就是卖粽子的。我特别喜欢潮汕粽子的肉馅,一端咸的,一端是甜的,肉馅里还放了少许胡椒粉,又熱又香又辣,直叫人垂涎三尺。

去年暑假因为祖坟扩建,我随着父母回到家乡。祭拜祖墓,探望学生时代的几位老师,第二个晚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竟然是20年未曾见面未曾联络的老同学陈秀雯以及她的先生。

故友相逢,万分欢喜,说不尽的思念之情,道不尽的家庭事业。她紧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知道你回来,我们非常高兴,马上坐车赶来见你一面。”

她的先生在旁边附上几句:“昨晚我们从邱老师那儿得知你回中国的消息后,秀雯便忙着包粽子、蒸粽,她说你特别爱吃潮汕粽子。”

这一番话似一股暖流,乍然间从我的心海深处涌现,流到四肢百脉,并很快地注满了我的眼眶,我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

秀雯羞涩地说:“这些年来,我们继承父业,在广州开店售卖潮汕粽子,日子过得还不错。我没有贵重的礼物送给你,只有你最爱吃的潮汕粽子。在此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希望你在异国他乡能永远记住祖国,记住远方的朋友。”

广州到丰顺,好几个小时车程啊!看着手中还有些热气的粽子,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又是桂花飘香时作文 篇3

缠绕间,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将我勾去。我慢慢地,跟丢了魂一样,向它走去,我竟走到了一个人家的院前,那人家不是别人,而是我的三姨奶家。她种的桂树是最好的,而她做的桂花酱,也是最香的!小时候的我最喜欢放假时跑到三姨奶家,跟在她屁股后面直转悠,而三姨奶每次就像有了预知能力一样,总能知道我在想什么,然后就端出了一个小碗,那里面盛着我最爱的桂花酱。有了这碗桂花酱,我就像有了全世界一样,又蹦又跳,而三姨奶也慈祥温和的看着我,那一刻,她好温柔!

舍不得。我舍不得大口大口的吃桂花酱,我端着那一小碗,看着淡黄色晶莹剔透的胶状体中也还有着片片小小的桂花。我用手指轻捻一下,尝尝它的味道,香甜,还有些清新的酸味,想是加了柠檬片!那甜糯带着点酸味的酱冲击着我的唇齿间,在我的味蕾中碰撞,就好像那跳跳糖一样。那样的清香,令我久久难忘。而我片刻后就端着小碗的桂花酱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很自豪地说:“看!这是我三姨奶做的桂花酱!”他们都争着向我要,我便让他们每人捻一小点,和我一样,他们也舍不得吃,是啊,谁希望一下子就吃完那好似琼浆玉液般美味的东西呢?所以以后我每次去三姨奶家的时候,三姨奶总会端着那飘香的小碗,而我总会欢喜的找小朋友玩耍,趁机会向他们炫耀令我自豪的桂花酱!

难忘。这是我对她和它的思念。桂花酱还在,却不是出自她的手,那精雕玉琢般的晶莹已不在。轻捻一指,那一抹清新的酸变成浓腻的甜。我皱皱眉头,放下手中的碗,愣住了,她不在了,那棵原本开满金黄色桂花的树也枯萎了,像年迈的老人,终于在她离开人世时,也随她而去了。而我手中的桂花酱,也已经不是让我童年时颇为自豪的桂花酱了。

又是桂花飘香时作文 篇4

——题记

时光如流水,浮萍。尘埃轻轻飘扬,激荡我们如歌的岁月,那缕缕桂香,又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镶在心灵的桂香

小时候,我总喜欢粘着外婆,外婆家里有一颗高大的桂花树,挺拔俊秀。秋风送爽,桂花盛开,香飘十里。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跑到外婆家,缠着外婆给我摘几朵桂花,放在鼻子边。那种沁人心脾的香气便弥漫开来。金秋的夜晚,繁星满天,星星在天空调皮地眨着眼睛。外婆总喜欢抱着我到桂树下坐下,给我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很勤劳的孩子,他叫牛郎......后来,他们就变成了两颗星星,是织女星和牛郎星,你看......”秋夜的风微凉,吹来阵阵桂香,听着外婆讲的故事,只觉得岁月静好。定格时间,多温馨的时光,伴着桂香。

桂花糕的味道

在外婆家的时光总是很快乐的,外婆心灵手巧,秋天采摘的桂花,外婆会把它晒干,碾碎,给我们做美味的桂花糕。我这个“小馋猫”是最喜欢吃外婆做的桂花糕了,轻轻咬上一口,唇齿生香,甜到心里。一次,我到外面玩耍,我跑得踉踉跄跄,一不小心就跌倒在地,我感到腿上隐隐作痛,就大哭起来。外婆闻声赶来,看到我摔倒了,连忙把我拉起来,拍了拍我身上的灰,说:“不哭了不哭了,看,外婆给你拿了什么?”外婆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块桂花糕,看到桂花糕,我立马破涕为笑,开心地喊道:“外婆最好了!”啊!多美好的时光,伴着桂香。桂花糕般的童年,香味仍在继续蔓延......

又是桂花飘香时

九月,桂花花开的正好。金秋时节,不光有收获和喜悦,更有离别和分开。今年桂花盛开,似乎增添了一种离愁别绪。桂花飘香时,我刚刚上初中,并成为了一名寄宿生。初中忙碌的学习生活使我陪外婆的时光越来越少,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一天,外婆打来了电话,“小芸,周末有时间就来看看外婆啊,外婆收了桂花,你来的时候,外婆还给你做桂花糕。”听着这些话语,我恨不得飞奔到外婆家,还听他讲故事,吃她做的桂花糕,和外婆一起去看桂花,聆听花落无声,感受水过无痕......

又是端午飘香时作文 篇5

攀折下蜷延篱栅的蔷薇,系在花篮边缘,顺便摘下几片拗绿的箬竹叶,捆成一束,便丢进了花篮中。越过山头,晃去泛黄的麦田,径直院门。木栅间隙中钻出了几支玫瑰,迎风扬着叶瓣间秘酿的恬香。迎门望见姑姑持着瓷碗,扬播着弥散的雄黄。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的诉说着已深入庭院的.端午气息。

折下攀缘的玫瑰,聚在掌心般大小的竹篮中,散落几块冰糖,再盛上一蛊水,便是备好了色香具应的玫瑰酱了。块截板油,制成一盘糖板油,赤小豆煮熟过筛,原先零碎的玫瑰酱与板油,此刻变得粘稠细腻。灌入砂锅,浸猪油,中火烘上半晌,这简单的几步便使我坠入瑰酱的醇香了。待火燃尽,姑姑便取出瑰面,待温适,盘成圆饼,中心置糖板油,搓成零散的圆球,远看却形同一盘圆形的珠落。

姑姑做的小球,便是我在家中品不到的玫瑰洗沙粽陷。看着姑姑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到了天上忙碌的仙子,此刻的她,仿佛融进了身后的竹林间。姑姑取走了我采集的箬竹,拆散开来,连成大片。三层垒级,一崴瑰面团,半勺瑰酱,着手散落糯米,虽未下锅,却好似能嗅到辗转袭来的清香。步满半盘,就准备制作咸蛋黄鲜肉粽了。挖出熟透的蛋黄,洗净盛盘,晶莹剔透,玛瑙般的外表在光线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辉。手握箬竹叶,一颗蛋黄,三勺米,两勺芽菜,紧缠起来,旁搦的叶身便紧实起来了。

左侧瑰粽,右侧咸粽,便将满盘浸入热水中。两小时的等待看似漫长,我们一家却毫无察觉。我掰下茶饼的一小块,浸入壶中,在茶余中漫谈,听姑姑说那山中的趣事,茶壶鸣笛,细细的吐露着炙热炎夏。蒸汽不停的撞动壶盖,发出清脆的响声。品一锢茶,嗅那深山弥漫的清香,待粽煮熟,大家便忙碌起来,拆线,铺在桌上,蒸汽袅袅在林荫中,扑鼻的香气沁人心脾,我咬去粽尖,露出了糯连的玫瑰陷,尽留恬香在口中回旋,打动着大家的味蕾,一口粽,拌入布谷的啼鸣,倾下余茶,这一年如此惬意之时又能有几回?

《又是腊肉飘香时》“三说” 篇6

在写作实践中,许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本是令自己十分感动的事,可写出来自己读一读都感到难如意。读别人写出的成功作品着实唏嘘不已,可仔细一想所写的事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许多都是自己也曾经历过的。那为什么一到自己的笔下就变味儿呢?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写作的切入角度有问题:往往是贪大求全,叙多描少,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硬塞给读者,而不是把事件最动人的部分展示给读者,让读者去做一次心灵的体验,和自己一同去感受、体悟。当然也就谈不上引发共鸣了。比如写亲情,短短千字文,一位亲人从出生写到去世,泛泛而谈,读者读来自然索然无味,难以引发心灵的共鸣。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文学大师们是怎么说的吧。巴尔扎克曾说过:“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得则更为形象:“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强调的都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黄怡欣同学的习作《又是腊肉飘香时》或许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故乡,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永恒而又似乎难出新意的写作话题。那里有着我们太多的儿时记忆,那里有着我们浓得化解不开的故乡情结……小作者慧眼独具,只精心挑选了最为常见的腊肉入文。切入角度小而精巧。

二、内容建构有波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段故事,依次叙来,拉拉杂杂,读之自然易让人生厌。黄怡欣的这篇小文选点虽小,却颇有看点,善于内容建构当功不可没。先是因不喜欢这道家乡的传统菜而将外婆好心好意夹过来的腊肉悄悄扔给了桌下的小狗,继之写目睹腊肉辛苦制作过程而解读出其中包含的年迈的老人渴盼儿孙回家团聚享天伦的那份希冀,那份浓情,那份爱。可谓先抑后扬,一道平常而并不受待见的家乡菜就这样溢出了浓浓的情,散发出浓浓的爱。

三、文字表述有味道

文字永远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唯一有效载体。唯有过硬的文字功夫方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唯有形象生动的文字方能增添文章的韵致。所谓妙笔生花,其意大抵如是。黄怡欣的这篇小文虽说文笔还显稚嫩,颇值称道之处确也不少。单单开头首段,“拥挤地摆满”“密密匝匝地围了一圈”“猝不及防地敲击”“谄媚油滑地钻来钻去”这一组修饰词语的运用就相当传神。可谓一词活一句,读之心生感叹。用心研磨,精于运用,练就过硬的文字表达的内功当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理当重视。

又是烧饼飘香时作文700字 篇7

烧饼,是我的家乡恩平的美食特产。它以其制作精巧、风味独特而驰名。烧饼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粉,还要加糖水发酵,配以冰肉、芝麻、豆沙、叉烧等馅料制作而成。制成后,置于平底的圆铁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现从环保角度考虑,多用机器烘烤)。烧饼具有入口软滑的特点,夹着烧猪肉吃,更有香甜滋润之味,令人齿颊留香,百吃不厌。

每年清明节前,你总会看到有许多卖烧饼的店铺在长堤边一字排开,或在市场边形成临时档口,各种各样的烧饼香味弥漫在恩平的大街小巷。为什么清明节前才有这么多卖烧饼的呢?因为烧饼是恩平人清明祭祖的“礼饼”。所以,从农历二月初二至清明节的这段时间里,恩平城乡便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烧饼摊,现做现卖,成行成市,蔚为壮观。

烧饼的品种繁多,推陈出新,比如:麦香烧饼、咸香烧饼、豆沙烧饼、冰肉烧饼、辣木烧饼、艾香烧饼、{菜烧饼……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咸香烧饼和麦香烧饼。当咬开咸香烧饼的外皮后,一入口就是咸咸的肉馅,深呼吸,沁人心脾的就是那股吊人胃口的香气,使你忍不住想把整个烧饼吃下去,充实整个胃。而麦香烧饼的内馅甜甜的,丝毫没有咸香烧饼的咸和香,咬上一口,哇!浓郁的麦香充满了整个口腔,让人回味无穷!

别的地方没有烧饼吗?有,邻市也有。有一次,我跟妈妈到邻市玩,看到有卖烧饼的,就迫不及待地叫妈妈买了几个来吃,可总吃不出恩平烧饼的那种糯香,嚼来嚼去也没有那种弹性,我吃了两口就不想再吃下去了,总觉得没有我们家乡的好吃。

又是一年清明节,恩平烧饼又飘香。时间变化着,家乡变化着,烧饼的味道没有变,热爱家乡的情结也没有变。烧饼的味道,是我们家乡的味道,一股朴实的味道,咸咸的、甜甜的。

又是槐花飘香时优秀作文 篇8

午后泡一杯槐花茶,热气氤氲了眼镜,轻啜一口,香气便充斥了整个舌腔。白云在天空中翻涌,洁白的槐花挣脱树枝的禁锢,洋洋洒洒地飘落在地,我的记忆也被飘落的槐花唤醒。

我是跟在姥姥身后长大的。父母总是很忙,在商量过后便将我送到了姥姥身边。那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娇小的槐花一片片地挤在一起,挤开自己面前的两片树叶,露出稚嫩的面庞。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我也有些胆怯,藏在父母身后,悄悄探出一个头,听着大人们聊天。

后来,在和姥姥的朝夕相处中,我变得越来越黏着姥姥,寸步不离地跟在她身后。那时候姥姥的头发已白了大半。时光似乎对她格外严苛,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姥姥将摇落的槐花接住,我有些纳闷地挠了挠脑袋,问姥姥这些槐花有什么用处。

姥姥笑呵呵地摸了摸我的头,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显得更加和蔼。她温和地说“槐花晒干之后可以用来泡槐花茶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很快便抛开了心头的疑问,看着姥姥忙碌的身影我也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姥姥将槐花放进筛子,筛去藏匿在槐花中的小石子以及树叶,便只剩下了洁白的槐花静静地躺在筛子里。姥姥的脸上已经浮起一层薄汗,但她的.嘴角却微微上扬,许是在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高兴吧。接着姥姥就要用清水洗去槐花的浮色,用热水焯一下便迅速从水中取出。

待到全部工作完成已是黄昏了,太阳在地平线上徘徊,霞云染红了天空。姥姥将洗净的槐花晾好,我便开始盼着能喝到姥姥泡的槐花茶。于是就每天都到槐花面前站小会儿,见证了花朵从饱满到干瘪的过程,像是走完了人的一些生。等到槐花泛起淡棕色的时候,我喝到了第一杯槐花茶。时至今日,我已忘了那杯茶的味道,却记得清晰姥姥在看见我喝下那茶时脸上恬淡的笑。那杯茶想必是不同的吧。

后来,父母将我接回身边。繁重的学业、忙碌的生活,我和姥姥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姥姥的头发已全然白了,背也弯了,但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我总能收到姥姥亲自晒的槐花。在槐花凋零的时节姥姥去世了,像飘落的槐花一样,无声无息,心蓦地缺了一角却无人帮我填补。

又是月饼飘香时作文400字 篇9

那圆圆的月饼上刻着“板栗蛋黄”4个字,这是我最喜欢的口味,于是,我便买了几块。

一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打开月饼的包装,没有包装的月饼,不但颜色诱人,而且飘出了诱人的香甜味。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要开吃了。我美美的咬下一口,一股甜甜的板栗味渗入我的嘴里,我一口接一口地咬下去,吃着吃着感觉有一点咸味,一看,原来是油滋滋,黄澄澄的蛋黄啊!真是人间美味呀!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作文600字 篇10

生活每一天都在延续,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乐章。有的人在忙碌中错过了美丽的风景,有的人即使在忙碌中也会驻足欣赏这如诗画卷,我想我应该属于第一种人吧!

这是我进入初三的第四周,在这二十多天里我每天都在题海中遨游,每天对我来说都做着重复的动作。唉,何时是个头啊!

这些日子,我发现自己忽视了很多东西,最为严重的是我竟然对这个美丽的季节熟视无睹。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从教学楼后的小花园边踯躅而行,走到了那条回字长廊上,忽然一缕桂花的幽香扑鼻而来,我猛的吸了一口气,好像要把这种馥郁的香气全部吞咽下去。哦,“八月桂花遍地开”,好一个秋天!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天依旧是那么湛蓝;云彩也依旧是那样的洁白,好似一群群雪白的.绵羊在天边徜徉,忍不住使人想要扑上去抚摩一番。我继续往前走着,桂花的香味愈发浓烈,只见一簇簇桂花树正长得茂盛,翠绿的叶片中夹着无数米粒大小嫩黄色的小花。它们好似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向人们嬉笑着报告着秋的到来。我小声地它们说:“谢谢你们哟,让我感到了秋的醇香!”此刻,我忘记了烦恼,只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桂花的世界,都是桂花的芬香。

生活对于一个无暇审美的人来说都是枯燥无味的。无休止的作业使人沉溺其中,我们仿佛难以自拔。但我们在忙碌之际,不妨抽出一些时间,为我们的生活寻找一份小小的欢娱,让大自然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我想天高云淡,桂花飘香,更能让我们埋头读书,催人奋发向上。

又是粽子飘香时 阅读答案 篇11

往昔,当江南的黄梅细雨与大地缠缠绵绵难舍难分的时候,端午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进了千家万户,骤然间,城市农村,大街小巷,都氤氲在了幽幽的粽叶清香里。

记得从我懂事起,每当端午节来临时,家境贫困的母亲为了省钱,总是天不亮就到长江边上去打粽叶,然后披着一身泥水赶回家把它们一一晒干。等到端午节的前夜,母亲吃完晚饭便早早地把打来的粽叶煮熟、浸润,再捞起早已浸好的糯米,放入几把家里剩下的红豆,经过母亲一双巧手的摆弄,一只只精致玲珑的粽子就这样静静地躺在了锅里。

母亲煮粽子时从来都是在夜间进行的,母亲说煮熟一锅粽子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而白天对于她来说永远是短暂宝贵的。于是,常常在端午节的前夜,母亲独自一个人一拨又一拨地在厨房里忙碌着。等到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屋子里已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粽香味,这股香味让我们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迫不及待地奔进厨房,狼吞虎咽地扫荡着刚刚煮熟而香气四溢的粽子。有时候,母亲为了给我们一个惊喜,还会在锅中放入两个家中好不容易省下的鸡蛋。看着它们热气腾腾地躺在碧绿的粽子间,我和弟弟兴奋得又是蹦又是跳,不用说,它是我们唇齿间最最美味的早餐了。

后来,我们的生活渐渐好了些,过端午节时,母亲便舍下了红豆,特意到商场里买来了蜜枣,于是,当我们咬开粽子时,涌入口中的不仅仅是满口的清香味,还有一股甜甜的蜜枣汁,让我们的胃口又大增了不少。看着我们一副狂风扫落叶的模样,母亲总慈爱地站在我们的身后,不断提醒着我们吃慢点,怕一下子噎到了我们。

无疑,我是爱吃粽子的,所以每当母亲包粽子时我总爱蹲在一旁仔细观看。有次趁母亲有事走开时,我照着母亲的动作试着包了一只,没想到也同样玲珑可爱。当母亲看到我包的.粽子时,她竟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从此每当端午节这天,村上议论最多的就是叶家的丫头好聪明,这么小就学会包粽子了。而我,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更是分外甜蜜。

后来,我们都工作了,成了家,过端午节时也不用自己动手,就能在商场里买到各式各样的粽子了。但母亲总是对此嗤之以鼻,她把商场里的那些粽子称做绣花枕头,中看不中吃,远不如她包的新鲜有韧劲。所以每当端午时,她依然孜孜不倦地去长江边上打粽叶,给我们包粽子,然后,煮好了从大老远地给我们捎来。

今年,还没到端午节,母亲就早早给我打来电话,说不要买粽子了,她已经买好了咸肉和蜜枣,准备给我们包咸肉粽和蜜枣粽,还说她腌渍了一些鸭蛋,以后会和粽子一起给我带来。

母亲的话似乎还在耳边缭绕,而此刻,一大包还带着余温的粽子却已经放到了我家的桌子上。呼吸着满屋子的粽香味,我仍像小时候一样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香香地嚼着。恍然间,我仿佛感觉到母亲此时正微笑地站在我的身后,慈爱地注视着我,我的心头不禁一热,有一种东西霎时涌上了眼眶。

1.文章第二段和第六段分别写了母亲天不亮就到长江边上去打粽叶,请你说说这两段打粽叶的原因是否一样?

2.“看着我们一副狂风扫落叶的模样,母亲总慈爱地站在我们的身后”,请你联系全文,发挥想象,说说母亲此时应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3.文章最后一段说“我的心头不禁一热,有一种东西霎时涌上了眼眶”,请你说说是一种什么东西涌上了眼眶?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参考答案:

1.不一样。第二段打粽叶是自己包粽子,这样可以省钱。第六段打粽叶包粽子是因为商场里的那些粽子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吃,远不如自己包的新鲜有韧劲。

2.示例:此时的母亲看到孩子们吃上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后,内心有一种无比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又是槐花飘香时的散文 篇12

望着眼前的槐花,回味在花香中,看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清风吹来,那嫩嫩的槐花,像一串串洁白的珍珠。想起小时,在我老家旧宅,房前屋后,街道村畔,到处是槐树的身影。那时都不富,常以菜叶当粮,每当槐花开时,大人们总是让我们上树采撷槐花。我们象猿人一样,身手敏捷,三下二下,就上到树上,槐树和别的树不一样,它树上有小小的尖,一不小心,就会刺着自已。这时是我们的节日,站在槐树上,伸手就能摘下洁白的花,嗅一下那花香味,是醉人的,吃几口,有一种清香山野味。看着下面的大人,采一枝扔下来,大人们就会抢,纷纷采摘槐花,一串串的槐花,摘到筐子里。想想,少年那神奇的样子,现在想起,还会有一种快乐的感觉。徜徉在槐花丛中,槐花依旧清香,丛下故人去,母亲离开我已十几年了,飘香的`槐花,竞是我相思的情愁,一缕缕,时浓时淡,采撷一串串槐花,凭作相思的信物,送给在天国的母亲。

淡淡的花香,也是淡淡的相思。

上一篇:单位联谊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学生高分作文难忘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