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24-11-03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精选5篇)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1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理清思路开拓进取

扎实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水利部安全监督司司长王爱国

(2010年11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认真研究安排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切实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为推进可持续水利和民生水利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这次会议,是我部多年来召开的少有的全国性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会议,也是我部设立安全监督部门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矫勇副部长、汪洪总工亲自出席会议,矫勇副部长明天将发表重要讲话,汪洪总工程师将作总结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下面,我就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向大会作报告。

一、近年来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简要回顾

在水利部党组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利行业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围绕水利工作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水利实际,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着力抓好安全生产“三个突出”和“三个加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部迅速贯彻部署,对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各地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严格监督检查,加快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水利部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陈雷部长和矫勇副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会议精神以及“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要求,多次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2008年机构改革中,水利部专门设置了安全监督司,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水利部多次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水利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部署各项工作。特别是矫勇副部长亲自率队,对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门的检查和督导,有力促进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各地各单位也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完善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把水利“安全生产年”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流域机构和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机构改革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湖北、吉林和陕西等省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并狠抓落实,在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提升、严格责任和目标考核、强化重点监管和宣传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两个主体责任

各级水利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作为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认真抓实、抓细。一是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目标。根据国务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工作部署,我部制定了水利行业2009年和2010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到有关责任单位。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年”具体工作方案,采取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状),向社会公布重点水利工程安全责任人名单等方式,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和具体人员。二是制定工作规则,建立工作机制。为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我部修订了《水利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对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16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制定了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各成员单位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安全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我部积极探索建立水利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些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进行了大胆探索,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进一步强化了责任追究。重庆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分类分项,以千分制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和等级评估认证,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黄委和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等省通过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纳入评先创优范围、下达“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等方式,对生产经营性单位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了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到位。

(三)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在水利部和地方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力度,对违反水利建设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反水利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无证上岗等行为,采取有力措施,依法依规进行了查处。针对严重影响河道防洪、通航、航道和桥梁、管线等跨河、穿河和临河建筑物安全的非法采砂行为,我部联合交通运输部、安监总局开展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非法采砂、乱采滥挖等非法违法行为。针对小水电站建设中突出的“无立项、无设计、无监管、无验收”“四无”水电站导致安全事故和涉水纠纷明显上升的问题,我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违规水电站“拉网式”清查和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小水电站无序开发、违规建设、事故多发的势头。今年8月,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通知要求,我部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电和河道采砂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集中4个月时间对违反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不执行开工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四无”小水电建设、无证和不按许可要求采砂等行为进行了专项打击。近年来,针对江西大碑水电站、湖南杨家潭水电站等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海南博冯水库除险加固施工溃坝等重大涉险事故,我部加大了督导力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通报。长江委、珠江委、贵州、广东、天津等单位和地区,加强对安全应急预案制定、施工现场支护防护、河道采砂、通风排烟、防触电、防爆炸等的监督检查和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打击查处力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国共开展水利安全生产执法行动7745次,查处违反安全生产市场准入条件从事水利工程建设、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违规从事小水电建设等违法违规活动436起,清查整改违规水电站5200座,水利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成效显著。

(四)扎实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着力消除重点领域安全隐患

结合水利行业特点,以隐患排查和治理整改为主要内容,突出预防为主,积极开展水利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治理行动。一是加大病险水库等工程除险加固力度,加快解决工程安全隐患。按照国务院部署,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中的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将于年内完成,基本消除安全隐患。黄土高原病险淤地坝通过增设排洪设施,提高防洪标准,落实应急预案,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监管。针对大规模水利建设中施工项目多、战线长、队伍杂等特点,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时段、全过程安全监管,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全面强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监管。三是加强了农村水电建设与运行和淤地坝的安全监管。我部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和电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小水电站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审批核准,定期开展安检。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淤地坝“一人一坝”管护模式,加大检查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加强了水文测验和重点实验室等领域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水文缆道、测船等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强化生产安全事故预案编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大对用电、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实验设备操作人员培训。五是进一步加大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针对水利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我部先后组织开展了水利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监督检查、全国水库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督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专项行动,加强了汛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段的安全监管,加强了对学校周边水利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有力促进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

据初步统计,近两年来,通过对全国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出各类隐患65755项,整改60161项,整改率91.5%,发挥了重要的安全防范作用。

(五)扎实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增强安全意识

近年来,水利行业以加强宣传教育为手段,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一是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相继组织了“水系民生、安全发展”水利安全生产巡回演出和专题汇报演出、主题摄影比赛图片展、制作张贴水利安全生产宣传画、开展水利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以及“民生水利与安全发展”有奖征文等活动,增强了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了全行业重视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在水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中,我部获得了国家安监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安全伴我行”全国安全生产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安监司被中宣部、国家安监总局等6部委评为“全国职工安全文艺汇演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09年安全生产月优秀单位”和“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组织单位”,长江委被评为“201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各地各单位面向职工、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黄委、宁夏水利厅等通过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争做“青年安全生产标兵”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加强了对水利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我部组织编写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培训系列教材,先后开展了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利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宣贯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及救援演练等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的培训考核。

近两年来,水利系统共举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培训班、知识讲座1532次,培训人员11.6万人;举办“三类人员”培训班118期,累计培训12931人,考核合格10524人。

(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促进水利安全生产长效监管

为逐步建立水利安全生产规范、有序的长效监管机制,我部积极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一是制定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体制,明确了工程措施、安全管理、应急处置和监督检查等要求。在《中国水利报》上,矫勇副部长提出了贯彻落实《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有关司局、单位、专家以及湖南、云南等六省就贯彻落实《办法》有关情况作了进一步宣传。二是按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开展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并加强了与安监总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的开展。三是修改完成了《水利建设项目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报批稿)》,组织开展了水利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水工金属结构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导则等的研究制定工作。四是为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绩效,制定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标准,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勘测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各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安全。五是为进一步做好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和规范了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和安全事故报送制度。各地各单位也结合实际,积极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广西、广东、重庆等省市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组织制定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意见、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问题举报制度等,加强了法规制度建设,有力地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

(七)切实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强化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基础

一是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强对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计提和使用,落实经费渠道,保障建设项目安全投入。安徽省水利厅把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积极开展调研、测算工作,从定额、概(预)算层面上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专项费用。辽宁省大伙房输水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安全费用近5000万元,为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初步完成了水利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水利安全生产专家库,开展了水利行业安全资质(资格)管理体系和安全评价、评估体系研究,工作报告《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利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安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积极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积极与安监、电监等部门沟通,开展了万家寨水电站“黑启动”演练活动,为电网的应急电源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了水电站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据统计,两年来全国共进行水利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531次,演练人员34403人次。

(八)切实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中,水利部设立了安全监督司,七大流域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安全监督职责。各地也根据安全监管工作需要,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安监职责,充实安监人员,初步建立了水利安全生产专业监管队伍。截至目前,25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安监机构,其余省市也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监督职能。湖北、江西、吉林、甘肃、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市)、县也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强化了基层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有效履行水利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促进流域和地方水利安全监督工作的加快开展,增强水利安全监督系统的交流与沟通,安监司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并分别召开了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安全监督工作座谈会,对各地水利安全监督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探讨交流新形势下安全监督工作的有益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

经过共同努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展开、防汛抗旱任务艰巨的形势下,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8年以来,水利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和伤亡人数同比下降,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较以往减少,没有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水利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向好的态势。

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部党组、部领导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尽职尽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水利安全生产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结果。

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利处于建设提速、管理强化、基础夯实、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水利安全生产也正处于理思路、定目标、打基储谋突破的重要阶段。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部党组对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把握形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更好地推动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安全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总理多次强调,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搞好安全生产,是建设***社会的迫切需要;搞好安全生产,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继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后,今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7月和8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专题对安全生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预防工作、督导检查、应急救援和综合治理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央统一部署开展的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中,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专项治理活动。尽管如此,今年以来全国一些地方重特大安全事故仍然出现了多发频发态势,重特大事故发生周期由2009年的大约5天一起,缩短为今年9月前的4天一起;近日,上海又发生了造成58人死亡的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水利行业近年来虽然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发生了多起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我们要认真汲取教训,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不断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水平。

2、水利安全生产任务更加艰巨

2008年以来,中央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发展。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再次强调和突出了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作用,水利建设与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2010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接近千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有力地推进了甘肃引洮、吉林哈达山、贵州黔中、四川亭子口等一批骨干工程建设,加快了以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步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也将陆续实施,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进一步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量大、种类多样的特点更加明显,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迫切需要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极端气候条件对工程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水利安全生产风险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遭受局部集中暴雨引发的较为严重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洪涝灾害。繁重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频发的自然灾害、潜在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使得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加,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和肩负责任的重大,以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面对新要求,迎接新挑战。

3、水利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有的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从业人员安全观念淡薄,安全防范意识不高,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不完备、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措施少、能力弱;有的安全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责任制流于形式,领导不能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有的安监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监管人员,安全生产监管职能虚化、弱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难以开展到位。与此同时,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不安全因素多,大量病险工程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多,小型水库、小水电站和淤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监管比较薄弱。上述问题,难于满足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既是当前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加强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面。对这些与水利安全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

(二)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健全法规制度、完善监管体系、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为重点,构建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水利生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为指导和推动,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紧紧抓住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这条主线,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安全基础工作、协作联动,构建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监管、技术标准和服务支撑工作体系,不断强化各项措施和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减少较大和一般安全事故,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近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当前水利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近一个时期总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近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落实责任制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水利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切实做到“一岗双责”。要将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落实到各个层次和环节,落实到各级单位和人员,强化职工的“末级责任”,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不断完善水利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把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要建立和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进一步落实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级、逐岗、逐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切实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2、牢牢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是切实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领域,要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现场实施全时段、全过程和全员安全监管,确保施工安全。二是切实加强病险水库、病险水闸等病险工程的除险加固工作。目前全国仍有2万多座小型水库、近3万座病险水闸亟待除险加固,是水利安全的头号隐患,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预期目标完成除险加固任务。三是切实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从法规制度上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要严格执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小型水库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和职责不落实等关键问题;要巩固违规小水电站清查整改成果,认真履行农村水电安全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小水电建设和运行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要完善淤地坝排险避险方案,确保运行安全。要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并完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防范安全事故。四是切实加强汛期、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等重要时段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结合这些重要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防范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特别要做好因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五是切实加强水文测验、水工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对水文测验、勘测设计、科研院所试验室和危险物品存放地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监督整改,抓好治理。

3、不断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措施

一要充实水利安全监督力量。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理清监管职责,整合、充实监管队伍,落实工作经费,为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没有成立专门机构的地方,要把安全监管职责明确到有关部门,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机构负责、有人员管理、有经费保障。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要加强检查督导。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做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行为,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大事故查处和事故多发地区和单位的督导力度,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查处每一起事故,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三要加强群众监督。落实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鼓励职工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支持群众反映和举报各类安全生产违规违章行为,形成职工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4、逐步建立水利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水利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抓紧制定《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逐步形成包括安全监督、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查处、应急管理和教育培训等主要内容的法规体系。加强水利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积极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要健全和完善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联合执法,逐步形成规范高效的水利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三要建立和完善各类水利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做好水利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5、努力提高水利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一是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水利安全监督机构和队伍。政府部门已批复设置安监机构的要抓紧落实到位;机构改革中尚未设置安监机构和明确职能的,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力争得到重视和加强。各地各单位要在建立机构、完善队伍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监队伍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水利安监队伍。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要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要求,落实安全投入,保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生产经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要把安全生产费用列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行。三是要加大水利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展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四是要切实加强水利安全生产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安全评价、检测等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三、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年”安排部署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水利实际,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国务院《通知》的贯彻落实

国务院《通知》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通知》的贯彻落实。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通知》,领导干部带头学,切实把握《通知》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我部也制定了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分工方案的分工意见,各地要按照要求,制定分工方案的具体实施意见。各单位尤其是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紧紧围绕《通知》确定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工作措施,确保《通知》中提出的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二)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部署

两年来开展的“安全生产年”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水利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年”活动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逐一对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大工作力度,从源头上加以研究解决,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年”工作成果;要认真及时总结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工作经验,从法规制度建设、安全生产投入、机构队伍保障、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建章立制,逐步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体系,确保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力开展。

(三)抓好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落实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集中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要求和统一部署,我部在全行业部署开展了以打击水利工程建设、河道采砂、农村水电站及配套电网建设与运行等领域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各地经过自查自纠、整改治理和巩固成果三个阶段的工作,“打非”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前不久,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全国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又对下一阶段“打非”专项行动和以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为重点的联合执法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单位要将“打非”专项行动与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将“打非”专项行动引向深入。要建立水利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要按规定予以处罚,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绝不姑息迁就。要建立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切实抓好水利行业“打非”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检查,落实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做到安全隐患治理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四)加快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步伐

一是尽快开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组织开展水库大坝安全检查调研和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加强大型水库、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有关对策建议,为修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奠定基矗二是加快《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规范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三是制定出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及《水利工程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导则》和《水利工程安全评价机构及人员管理规定》等相关配套办法和措施,推动水利工程安全评价工作,保证水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四是加快水利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各地也要结合实际,根据各类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各项水利安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促进水利安全生产的法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五)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一是各流域机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尽快实现安全生产专业化监管。二是要落实安全监管经费渠道,把安全生产监管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满足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三是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水利安全生产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建档工作,做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的每项工作、每个隐患和每起事故都有据可查;规范安全生产信息的报送、发布和查询等工作,逐步实现水利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四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专家库,对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在水利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建设、事故调查、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五是完善安全监管队伍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问题发生,坚决杜绝生产安全事故背后的***行为。

(六)抓好水利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好“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树立全行业安全生产意识。二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分专业、分层次对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各级水利安全监督部门要加大投入,保证培训计划的完成。严格执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提高各级水利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管水平。三是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三类人员”的管理,切实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培训考核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考核把关不严的,要及时予以纠正,保证安全培训考核效果。

(七)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管理协作配合安全生产不仅仅是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需要各方齐抓共管。水利安全监督部门要充分发挥安委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综合监督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形成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强大合力。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政府安监、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各方共同参与的水利安全生产联合检查执法机制,加强协作,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水利安全生产检查执法工作效能。

同志们,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水利部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做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2

一、校园足球工作的核心任务

第一个核心任务:以普及校园足球教学工作为核心的校园足球普及工作

2015年公布的860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是我们整个校园足球工作的示范学校。这些特色学校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体现在这个学校在体育课上要拿出专门的课时教学生们上足球课,也就是说这8600多所学校所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学会踢足球。有人讲:“中国13亿人口难道就选不出11个会踢足球的人来吗?”事实是,人口基数再大,也只能从会踢球的人中选拔,如果我们的适龄人群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踢足球,即使130亿人口也可能选拔不出11个人。所以,当前推动校园足球工作最基础的或者说最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踢球,在学会的基础上喜欢,在喜欢的基础上就会有一批学生热爱足球。这才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最核心的任务。

特别是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要实现中国足球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是扩大足球人口,而扩大足球人口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当然就是体育课的足球教学,这是我们整个青少年校园足球中最基础的。所谓的基础就是按照教育的规律、足球的规律、运动的规律等扎扎实实地做好足球教学工作。2015年暑期,我们花了2个月的时间,动员了20所高校,从国外聘来了教练,在国内组建了的讲师团队,对6000多名校园足球的教师进行了培训。下一步,培训的规模和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其中就包括从国外聘请100多位校园足球的教师直接到学校去任教的计划。国家要做的就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而这也正是建设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养5000万名会踢球的青少年的核心目标。

《校园足球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很快将要发布,该《教学指南》会告诉教足球的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达到的最基本的技术要领”。然而,从目前来讲,要做好这件事情还要克服很多困难,如,从一年级开始教什么技术,二年级教什么技术。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如何在足球特色学校中进行有效的足球教学。《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与《教育部等6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都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实施意见》要求每周至少安排1节足球课,这每周1节的足球课怎样去编排、组织,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足球课上感受到足球带给他们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从而为他们将来喜欢足球、热爱足球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校园足球工作中一个最核心的任务,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考核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工作及各地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当前首要关注的就是课程的安排、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安排是不是实现了让特色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踢足球。对此,我们将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筹建校园足球教学指导中心;制作大量校园足球课程教学的音频、视频资料;请国际、国内的专家共同研讨,为开展好校园足球教学工作提供免费的在线指导平台,其中包括教学视频、针对不同学校的教学安排、专家指导意见等,并向全国包括特色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推送。

第二个核心任务:搭建校园足球合理的竞赛体系

发展校园足球,首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凸显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其次是改进学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学会技能。再次是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奠定人才的根基。那么,竞赛就是培养足球人才,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式。然而,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中,一直没有把竞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尽管各级各类运动会是以竞赛为主,但是长期以来这些运动会包括学生运动会都只是极少数学生的一个竞技平台,平时在学校中则基本上没有竞赛活动。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校园足球的工作,就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竞赛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先行项目,除了在教学上要真正体现学校体育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这样的目标之外,还要搭建一个完整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

体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不久前,在与各方面的专家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曾讲到:“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下一步从校园足球来讲要建设一个竞赛的平台,我们的学生过去很少参加体育竞赛,只有极少数运动员才有机会参加省运会和全国的运动会”。一位法学家打断我说道:“我们国家现在很多人不守规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上好体育课”。我回应道:“你说得太对了,在体育竞赛中都是有规则的,都要听裁判员的,都要按照教练员的意图去做,都要求队友之间相互配合,都必须相互尊重,都必须胜不骄、败不馁,这不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起码的守规矩吗?而且在守规矩的基础上有团队合作精神,有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但是,我们再想想,如果从学校体育中把竞赛抽走,还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吗?因此,不仅仅是足球项目要搭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竞赛体系,将来学校体育其他项目也要搭建这样的体系,因为这是体现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要作出的最独特的贡献。所以,搭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除了是为足球人才奠定基础之外,也是整个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目前,要搭建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包含三个系列。

系列1:校内比赛。校内比赛包括班级内部的比赛、班级之间的比赛和年级之间的比赛。只有这样一个体系搭建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参加竞赛的经历,这也是学校体育面向人人的一个重要体现。不仅体育课每个学生都要上,体育竞赛也应该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这才是面向人人的体育。竞技体育不是每个人都要参加的,而学校体育则要求每个人都要参加,因为这是学生的人权,每个学生都有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竞赛的权利,这也是他们每一个人成长所必须要经历的。因此,校内比赛是整个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中最基础的,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尽管水平不是最高的,但正是学校体育所需要的。每个学生要想在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体育竞赛中得到成长,就要像学英语要记单词一样,上完体育课不仅要有课余训练,还要组织比赛。英语要考试,体育也要考试,而竞赛就是体育的考试,所以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中最基础的就是校内比赛。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都没有形成过这样的局面,包括前一阶段的校园足球工作,很多校园足球定点学校都没有做到在全校开展足球竞赛活动,即便组织活动,也只是选出很少的一部分学生去参加校际比赛。因此,新一轮校园足球工作的第一个核心就是教学,即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在每个学生都学会的基础上,第二个核心就是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竞赛,或者说给每个学生参与竞赛提供机会,这就是校内比赛。从班级内部的比赛,到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比赛,再到整个校内的足球竞赛活动,都要真真正正地开展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场的机会,这才是学校体育应有的含义。

系列2:以学校为单位的校际比赛。我们要创建小学联赛、初中联赛、高中联赛和大学联赛,但是小学的联赛不会去打全省的比赛,只打到地市;初中的联赛不会去打全国的比赛,只打到省;高中和大学的联赛则打完省里的比赛再打全国的比赛。构建这样的一个体系主要还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积极地参与竞赛活动,享受竞赛的体验,而不是去争全省第一甚至全国第一。我们要为那些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提供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为他们进入到职业队、俱乐部乃至国家队创造机会,通常所说的四级联赛就是这个系列。当每一所学校都普遍开展了校内比赛,就能够在周围的学校之间展开竞赛活动,若能形成这样的局面,那将是中国学校体育最成功的一个画面。

系列3:区域比赛。过去体育部门组织的比赛基本上都是区域组队的,通常是以一个省为单位或是以一个市为单位。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校园足球竞赛,是在校际比赛的基础上,按区域组建区域的联队,然后在区域联队之间打比赛,打完比赛之后再组合出一个全国的最佳阵容。以金水区为例,全区有区属小学47所,如果分成四个或者五个学区,那每个学区就有10所小学左右,各学区的小学通过打比赛可以决出学区的冠军、亚军,之后按照学区的冠亚军组建一支这个学区的最佳阵容,以这个最佳阵容再去跟其他学区的最佳阵容打比赛,打完之后再组建一个金水区的最佳阵容,金水区的最佳阵容再与其他区的最佳阵容打比赛,打完以后再形成郑州市的最佳阵容,郑州市的最佳阵容再去参加省里的比赛,再决出河南省的最佳阵容,河南省的最佳阵容和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最佳阵容再进行分赛区的比赛,形成分赛区的最佳阵容,最后打全国区域的总决赛,最终形成全国的最佳阵容。

2015年暑期,我们在秦皇岛做了一个尝试,当时要求全国每个省都要派一个最佳阵容,结果还有十几个省没来得及组队。20个省最佳阵容,包括10岁组、12岁组和14岁组。其中,10岁组是男女混合的,12岁组和14岁组分别各有男女两个组别,一共是5个组别的比赛。最后,通过比赛分别选出了5个组别比赛的最佳阵容,由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学生组建。即将到来的寒假,他们将被送到国外的俱乐部去训练。训练10天回来再回到各自学校再参加第二年的联赛,再参加第二年的区域比赛。每年这么滚动下来,就可以为各年龄段优秀的校园足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展示、上升的平台,这样就搭建了一个校园足球的完整的竞赛体系。

第三个核心任务:形成全员、全口径、全社会支持学校体育、支持校园足球的新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

推进校园足球的工作,是由教育部等6个部委共同来做,整个《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形成了一个17个部委共同推进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这说明一个小小的足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事实上,过去我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管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还是在教育系统外部,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一是极不均衡,二是相对落后。所以,要做好学校体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场地的问题、师资的问题、经费的问题、安全保障的问题、新闻媒体宣传的问题、激励机制的问题或者评价体系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仅靠教育部门一家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这件事。现在把足球拿出来,形成了17个部委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6部委共同推进校园足球的工作机制,我们要完善这样的工作机制,让其能够发挥作用。而其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基于我们在教学方面要实现的目标、在竞赛体系方面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很多的工作机制,形成很多的具体的政策和制度,而这一项工作的完成恰好又是我们做好教学和竞赛体系建设的最重要的机制。没有这样一个工作机制的形成,前面两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是我们现在校园足球工作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上述三项任务都是非常艰巨的。教学的工作,我们本来就缺体育教师,现在要在特色学校实现每周1节足球课,还要教会他们踢足球;对于竞赛体系,过去的教育系统长期以来没有组织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也缺乏经验、缺乏人才、缺乏制度,更重要的是在师资、场地、经费、激励机制、保障措施、安全保险和面对媒体宣传的时候,我们都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做好这几件事确实非常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到,在很多地方,大家都在深入研究、努力工作,正在不断地破解这些难题,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我们下个月的月底,计划要召开校园足球的工作会。在这次会上,我们将全面总结从2014年3月国务院决定由教育部门牵头,与其他6部委共同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开始,到7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又一次明确提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到11月刘延东副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到2015年10月,一年半的时间,各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我们要总结这一年半时间在校园足球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所面对的困难,要对校园足球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发动。

二、校园足球工作的示范意义

提到校园足球,有三项核心的任务,其中两项和学校体育的内容直接相关,一个是教学,一个是竞赛。发展校园足球就是要做好教学和竞赛的工作,其对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第一个示范意义: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将按照发展校园足球的模式去进一步发展,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真正教会学生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教会学生运动技能

教会学生运动技能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他们运动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的过程。我们不要把目标和手段混在一起,教篮球、教足球、教啦啦操、教田径、教游泳、教武术、教乒乓球和羽毛球,这不是教他们做体能测试时的具体能力,但是这是手段,而且这种手段会成为学生的一项运动特长,会成为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比肺活量更重要的,而且学会以后也能够提高肺活量的这样的一项综合的素质。现在一直在推的“一校一品”的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次集中地以校园足球或者用足球项目在做一个更大范围的试点,就是为了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真正体现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这样的一个综合性目标。

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金水区在“一校一品”的建设过程中还能拿出10%或者20%,或者30%的课时,让学生们再选择另一个项目,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发展。其实,从我们目前的、相对理想的状态来讲,即使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如果说有80%的学生觉得学足球很好,还有20%的学生是真的不喜欢踢足球,就想打篮球。那么,如果学校具备条件,不妨就让这20%的学生把篮球作为他们的特色项目,将来我们每所学校力所能及地能开出多个项目,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开出8个项目,那么,学生们就能分别选8个不同的项目。在体育课教学中,按照金水区的做法——“40%进行基本运动技能训练”,那就是跑、跳、投、体操等内容,这都要学的,不学这个,学什么都学不了;另外“40%的特色项目”,有一部分学生打篮球,有一部分学生打排球,有一部分学生踢足球,甚至可以开更多的项目。对于开设项目这个问题,北京目前有一所学校,他们开了80门体育课,学生可以从80门体育课中任选一门,并且学生只要通过了选择的项目,体育课就通过了。但是,这样的学校北京也就只有一所,实际上,如果能开设8个项目的教学就了不得了。所以,下一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总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们学会一种运动技能。我想这就是我们发展校园足球对整个学校体育的示范作用的第一个含义,就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在内容上和追求的目标上,要做出调整和改革,那么就是参照校园足球的教学模式,要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这样的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模式。目标是什么?是通过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去提高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跑台阶测试,还不如让他们踢足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学游泳,这些都可以提高耐力,而且这样的教法,还让学生学会技能。只要有条件,我们就按照这个模式走,我相信没有人有意见。那么,对于如何教会运动技能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重新实践。过去上体育课,为什么体育教师或者教材、大纲,会把体育课的运动项目弄得特别的丰富多彩,因为一个运动项目简单比划两下是可以的,谁都可以教,但真正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就没那么简单了。而我们的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经常是一个学期要教十几个项目,如,打两节课篮球,再踢两节课足球,再打两节课羽毛球,再学一节课乒乓球,再学一节课武术,再学两节课游泳,结果到最后,学到了五花八门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但一个都没学会。所以,下一步体育课的教学,我们最重要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教会他们运动技能。这是我们的第一个示范意义。

第二个示范意义:促进学校体育竞赛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上述讲到的校园足球的三级竞赛体系,一个是校内比赛,一个是校际比赛,一个是区域比赛。我们国家除了足球落后之外,三大球的女子项目尚可,甚至有的女子项目是世界一流,比如说我们的女排,而女篮和女足也曾经拿过世界亚军。但是,男子项目相对来讲就落后很多。按照校园足球的模式,下一步会不会有校园篮球?会不会有校园排球?我相信一定会有的。但是,体育有那么多的项目,我们是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按照这个模式发展?那倒不一定。但是,不管是什么项目,在学校体育的竞赛体系完整地搭建过程中,至少校内的比赛和校际的比赛这两个竞赛体系是一定要建立起来的。参照校园足球,“一校一品”篮球特色校,要组织校内的篮球比赛;乒乓球特色校,要组织乒乓球比赛。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篮球、乒乓球等各个项目的校际比赛。这就使整个学校体育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竞赛体系。在这个基础上,要不要组织选拔性比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但是,这样一个竞赛体系是真正实现体育的“立德树人”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当前的学校体育,既缺体育课的教学和训练经验,又缺竞赛的组织经验。而正如上述讲到的,只有参与竞赛才能更好地甚至是唯一地发挥好足球或者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所以发展校园足球给我们示范意义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完善学校体育的竞赛体系。现在全国的学生运动会也在改革,2017年将在杭州召开改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我们现在正在制订运动会的竞赛规程,也希望体现这样一个指导思想。

第三个示范意义:形成像支持足球一样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支撑和推进的机制

做好校园足球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做好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同样需要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校园足球给我们搭建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这个平台将来要发挥全力支持全方位的学校体育工作的作用。我们在发展校园足球的过程中,要不断形成支持校园足球的工作机制、推进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师资培训机制、场地改善机制等一系列的体系和机制,将来为整个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三、校园足球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第一个着力点:做好校园足球的教学工作

当前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做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布局和校园足球的教学工作。这件事情,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且这方面我们欠缺经验。如何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优秀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包括国外的足球的师资,包括国内的足球方面的专家,包括足球协会,包括高等院校足球专业,也包括原来就在学校体育一线耕耘足球教学的教师,如何在各方面的专家、组织、机构的通力合作下,解决足球教学的问题,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着力点。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的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个长线的工作。跟搞活动不一样,搞活动拉几个学生“比划”一下也就可以,但是我们要做好教学的工作可就不那么简单。这是日常工作,是每天都要做才能见功夫的。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各省的校园足球办公室、体卫艺处,一定要把校园足球的教学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现在要说竞赛没搞起来,不能够参加那么多的比赛,不是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教学工作真正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培训的工作能不能有效推进、校园足球特色校能不能落实课时、学校是不是重视足球的教学、场地的改善是不是真的做到了、是不是能做到每周1节足球课,这些是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的,也是最重要的着力点。

目前,我们正在制订校园足球特色校的评估考核办法。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起码在三年以内校园足球特色校在评估的时候竞赛成绩一分都不算,我们主要是看学校如何重视,教学如何组织,学生如何上课,有没有课外训练,有没有校内的比赛,有没有班级的比赛等。就是说你取得了什么成绩,主要是强调基础性的工作,千万不要把教学作为一个点缀。我们一定要把校园足球的教学扎扎实实地推进下去,这是实现我们国家足球梦的最基础的工作,没有这项工作就不可能出现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有人曾经提问:“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就有2000万会踢足球的孩子,这2000万会踢足球的孩子将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这2000万会踢球的孩子会成为会踢球的数学家、会踢球的物理学家、会踢球的律师、会踢球的法官等等,但是有很少的一部分会成为有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这就是我们要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而这里边最核心的就是把每周一节的足球课认认真真地落到实处,特别是对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是我们当前的主要的着力点。

第二个着力点:竞赛体系的建设

要把竞赛体系搭建完善,包括校内的竞赛、校际的竞赛、选拔性的比赛,先把这个竞赛的框架搭好。每年都要组织比赛。至于成绩,刚才讲了可以不算,但是要参与,要形成这样的一种工作机制。因为校内比赛组织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校际的比赛也相对容易,因为每个学校就这一支队伍。区域组队,选拔性的比赛这个体系的搭建难度较大。所以,要依靠行政的力量,按学区、按乡镇、按县市区、按地市、按省来组建这样的校园足球的竞赛体系。这样,整个校园足球的竞赛就可以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这里说的竞赛是重要的着力点,不是指竞赛成绩,而是指竞赛体系,而且大家要相信,只要竞赛体系搭建完善了,竞赛水平一定会逐渐提高。这次在秦皇岛举办的夏令营请到了施拉普纳,请到了朱广沪,请了高洪波,也请了荷兰和西班牙的一些青训专家去看。看完了之后,他们很吃惊。他们主要对两个方面的表现感到吃惊,一是他们没想到中国校园足球动作这么大,这可能是溢美之辞;关键是第二个观点,他们认为现在10岁组的那些学生已经是相当好了,而且几个主教练都表示,他们与国少队的水平差不多。这就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信心,只要我们校园足球真正开展起来,全国那么多的学生没准10岁组就能发现“小梅西”。我们要有信心,但是千万不要偏了注意力,现在的核心还是要做好教学和竞赛体系的搭建。我们每一个省、市、区的每一所学校先不要着急出成绩,等这两项工作做好了,成绩自然就会获得;这两项工作没做好,现在就开始重视成绩,甚至为了拿个比赛的成绩弄虚作假,就会重回“老路”,结果可能是什么都没有,最终害了校园足球,也害了学校体育。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学校体育的本源上来,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健全人格,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校园足球的教学和竞赛体系的搭建正是围绕着这样一个目标,不能走偏了,走偏了将欲速不达。2015年暑期,很多地方反映校园足球竞赛太多太杂,我们很快会出台一个规范性的文件—《2015-2016校园足球竞赛安排》,不在安排内的都可以不参加。所以,我们要着眼长远,还是要围绕最看重的两个方面,即教学和竞赛体系,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真正确保校园足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4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讲到了发展校园足球,第一是为了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是为了推进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实现强化体育课、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根本目标;第三个才是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优秀的后备人才。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从中央到6部委到各个省区市到各个地市、到每一个学校,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发展校园足球的逻辑关系,从而既突出重点,又彰显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学校体育在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综合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通过校园足球的示范作用,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够看到,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重视体育锻炼、参与体育竞赛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带动个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学校体育的综合改革就有了希望,包括足球水平、篮球水平、排球水平在内的整个竞技运动项目水平的提高也就具备了基础。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3

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1年5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总结回顾“十一五”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通报表扬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分析当前建管工作形势,安排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任务,努力开创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吉林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长王儒林、副省长王守臣同志亲临会议指导。刚才,王儒林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使我们感受到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活力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良好态势,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投入运行,治淮、治太骨干工程全面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如期完成,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成果,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水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逐步落实,长效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运行调度科学规范;河湖管理持续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和采砂管理不断规范,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水利基础保障能力大幅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战线同志们的辛劳和智慧。特别是在抗御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次生灾害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及历年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广大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者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展开工程查险、抢险、排险、应急处置等工作,为夺取抢险救灾胜利和顺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对受到通报表扬的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攻坚时期。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水利改革发展全局,意义重大而深远。

第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水利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的基本水情没有改变,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加快水利发展的期盼,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第二,完成大规模建设任务,对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中央1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至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明确提出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投资高、规模大、项目多、任务重,尤其是量大面广的民生水利项目,很多由基层水利部门承担,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重大考验。我们必须针对大规模水利建设的新特点,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不断创新建管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充实建管力量,强化质量和安全监督,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加强项目验收管理,确保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

第三,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对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水利建设与管理领域的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仍有大量难题亟待解决,特别是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中小水利工程管护等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深入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领域的改革攻坚,为大规模水利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第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水利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一些地方挤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无序开发等问题日趋严重,河湖管理与保护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全面加强河湖管理,不断创新水利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依法治水和科学管水水平,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第五,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对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与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一些地方工作理念比较落后,建管方式较为粗放,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利信息化步伐较慢。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现代水利的规律和方向,着力建设现代化的工程体系,着力实施科学化的工程调度,着力完善系统化的法规标准,着力推进规范化的工程管理,着力提高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扎实做好“十二五”水利建管工作

“十二五”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部署,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民生水利建设,坚持建管并重,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现代化方向,着力提高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确保大规模水利建设顺利实施,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确保河湖维持健康生态功能,为水利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十二五”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要着力构建四个体系:一是着力构建以骨干枢纽工程为龙头、蓄引提调拦滞排功能齐全、大中小微工程配套,建设达标、质量可靠、运行安全、效益持久的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二是着力构建职能清晰、权责明确、人员精干、技术先进、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三是着力构建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严格规范、监督有力、协调高效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四是着力构建法律完备、机制完善、规划科学、监督有效、水源可靠、丰枯相济的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一要加快实施5400座全国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督促指导,狠抓建设管理,落实各项措施,确保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明年汛前完成工程验收。二要全面实施《全国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确保2013年完成1.59万座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其他小(2)型水库由地方安排资金,同步启动实施,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三要对近年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继续实施除险加固,力争2013年底前完成。四要抓紧启动实施《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规划》,用5年时间完成2721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防洪安全,各地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强化建设管理,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第二,全面提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一要加快推进骨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四川亭子口、贵州黔中、江西峡江等在建工程建设步伐。开工建设西江大藤峡、黄河古贤、淮河出山店等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抓紧前期论证,有计划地开工一批对重要支流和区域防洪有重要作用的控制性枢纽工程,增强对江河洪水的调控能力。二要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提高上游防洪标准,扩大中游河道泄洪能力,加快入江入海水道工程建设。抓紧开展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及重点河段崩岸治理,加强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垸整治。加强黄河宁蒙河段治理和下游河道综合整治,推进标准化堤防建设。加快珠三角重点围堤建设以及海河、松花江和辽河干流河道整治,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与保护。三要切实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完成“润滇”、“泽渝”、“兴蜀”、“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提高抗御干旱能力。加快西藏旁多、吉林哈达山等在建水库建设,抓紧实施全国大型、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提高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和粮食主产区的供水保障能力。四要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甘肃引洮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陕西引汉济渭、安徽引江入巢济淮、云南滇中引水等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调整和优化河湖水系连通格局,进一步提高重点地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

第三,切实加强水利建设领域监督管理。一要切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央已经把水利行业列为今年专项治理的重点领域,水利部与监察部商定,从2011年起,两部建立联合监督检查机制,对中央1号文件落实情况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各地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二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水利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建设各方责任,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创新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探索适合大规

模水利建设特点和要求的监管模式,特别是要加强由县级负责建设与管理的中小型水利项目监管,防止发生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三要切实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严格资质资格审查审批,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快推进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管水平。四要切实保障工程运行安全。进一步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和安全预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切实加强对小型水库、病险水库(水闸)的日常监管,严格控制运用,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

第四,继续加大河湖水域岸线监管力度。一要完善规划体系。加快制定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与管理规划,保障河道(湖泊)岸线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抓紧完成《全国江河重要河道采砂管理规划》、《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规范采砂许可,为采砂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二要规范涉河项目管理。严格涉河项目审批制度,依法履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坚决查处未批先建和不按批准的建设方案实施的行为。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制度,以市场手段遏制水域的无序占用,规范水域管理。三要加强专项整治。依法查处非法围垦水面、侵占河湖岸线的行为,维护河湖基本功能。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强化现场监管,严厉打击河湖非法采砂活动,对重点地区、敏感水域,尤其是省际边界水域要定期开展联合整治和专项打击行动。四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合作,继续深化合作内容,拓宽合作领域,完善执行机制,充分发挥两部行政监管合力。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探索采砂管理的治本之策,研究建立全国河道采砂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河湖及水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积极探索多部门协作共推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河道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和管理经费。

第五,不断深化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一要进一步巩固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足额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两项经费”。抓紧研究制定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政策以及省(市)级财政经费补助机制。加快水管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保问题。二要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特点,明晰工程产权,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采用集中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三要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三项”制度,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创新建设管理机制,规范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组建,积极推行集中组建项目法人、集中建设管理等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设计施工总承包、代建制、施工图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形成公正、透明的水利建设招投标机制。

第六,努力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现代化。一要推进工程现代化。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打造现代化的精品工程,构筑适应“三化同步”需求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二要推进调度现代化。以先进的理念指导水利工程调度,统筹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不同功能,兼顾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强化流域水量统一调度,推进区域工程联合调度,研究梯级水库和水库群优化调度,加强实时监控和远程调度,实现河湖水系的互连互通,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三要推进管理现代化。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手段,改进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加强水雨情测报、通信预警和远程控制等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建设、管理、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三、全面落实各项水利建设管理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投资强度大、建设任务重、时间要求紧、管理难度大,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肩负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和重大责任。5月20日,中央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把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情况列为七项重点监督检查内容之一,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协作,狠抓落实。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水利建设、管理与改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千方百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水库除险加固、水管体制改革、大坝安全管理等工作都建立了责任制,要结合本地区建设与管理目标任务,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逐级逐岗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工作有人管、任务有人抓、责任有人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第二,切实提升政策执行能力。要紧紧围绕落实中央1号文件,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确保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提高组织能力,通过采取月报、旬报及通报公示等相关制度,及时跟踪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采取稽察督导、专项检查、现场蹲点、挂牌督办等多种方式,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对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出对策和措施。要提高统筹能力,把握工作主线,抓住工作重点,着重抓好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全力以赴打歼灭战,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第三,切实强化法规制度建设。要适应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形势,加快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要从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的角度出发,尽快制订出台当前急需的技术标准,抓紧修订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规程规范,加快完善工程技术标准体系。要从保障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尽快修订完成工程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要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健全行政许可、市场监管、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要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着力推进《河道管理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方面的立法进程。

第四,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人才队伍是保障。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加强干部交流锻炼,尽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水利建设与管理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基层水利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要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切实加强对工程招标投标、河道采砂管理、行政审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四个安全”,确保工程优良、干部优秀。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4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 吴永平

(2012年1月15日)

安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山西省坚持把安全发展放在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层面加以推进,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以强有力措施不断开创煤矿安全生产新局面。

一、近年来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与2008年相比,2011年在煤炭产量增长33%的情况下,煤矿事故起数由117起下降到54起,死亡人数由275人下降到74人,百万吨死亡率由0.423下降到0.085,实现了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局面由事故频发转变为持续稳定好转,由全省人民心中的创痛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保障,由影响山西形象的负面标签转变为山西的新亮点。

几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把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2008年底,我们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蕴含的机遇,启动实施了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经过三年全力推进,这一战略性工作圆满结束。目前已逐步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11个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多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煤矿多、小、散、乱的状况,形成了有利于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产业结构。

二是坚持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作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深入开展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年”活动,大力推行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承诺制,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实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企业领导定期对所属煤矿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还在建设矿井实行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领导“双带班下井”制度,加强对建设和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大力开展安全培训,全省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6909人、特种作业人员98973人、班组长19676人等人员参加了资格培训,还积极开展企业全员培训,形成了安全发展的保障机制和体制。

三是坚持把健全完善安全制度作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不断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安全,形成一套既符合安全生产规律又切合山西实际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在全省实行市、县长安全助理制度,为11个市、87个重点产煤县选派了98名市、县长安全助理;建立煤矿安全监管检查包保责任制,组建280个煤矿安全包片监管“五人小组”;特别是以省政府文件出台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十二条”若干规定,还积极探索和研究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新规律,针对元旦和春节期间特点,出台“十五严格、十五严禁”的特别规定等重要制度。

四是坚持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作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抓手。我们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三项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统一实施、相互促进、深入开展。一是持续深化执法行动。去年全省共检查煤矿企业6585矿次,下达执法文书15877份,处理违法违规行为71起。二是持续深化治理行动。加大瓦斯防治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规定》,认真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去年共抽采瓦斯47亿m3、利用20亿m3,瓦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和63%;加大水害防治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的若干规定》,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规定,水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0%和76%。三是持续深化宣传教育行动。制定“十二五”素质提升方案,召开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推进会。同时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活动。

五是坚持把加强安全基础建设作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途径。我们大力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活动,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一是积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出台激励约束机制,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二是积极鼓励企业交流学习,提倡煤矿企业“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推广”,组织省属煤炭集团公司到省外学习。三是积极推动企业岗位达标,组织省属煤炭集团公司编制煤矿井下岗位操作流程和标准,在全省推广应用。目前全省共建成290余座省级标准化矿井、60余座国家级标准化矿井和105座安全高效矿井。

二、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新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正确把握当前安全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全面围绕“文化引领、制度先行、理念统一、执行有力、落实到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做好全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为实现煤矿安全长治久安努力工作。

(一)将紧紧抓住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以更加完善的举措,强化企业岗位安全责任制。重点要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煤矿企业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要强化领导干部岗位安全责任,不断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持续加大安全投入,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要加强区队长和班组长对现场安全管理的决策权和指挥权,制止和处理职工违章作业,抵制上级违章指挥,特别是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工停产撤人命令,组织井下人员安全有序撤离。要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开展“人人都是班组长”的活动,形成班组人人“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持续改进”的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大力创建安全班组。

(二)将紧紧抓住瓦斯、水害两大重点,以更加得力的举措,实施两大灾害治理攻坚行动。以“治瓦斯、摸清水”为行动目标,强力推进两大攻坚行动。在瓦斯防治上,要大力培育“人人都是通风员”的安全理念,综合运用采场布局、系统改造、监测监控、区域治理、抽采利用等综合手段,逐步转变防治方法,加快推进瓦斯防治由风排为主向抽排并举转变、由边抽边采向先抽后采转变、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由被动抽放向主动利用转变,确保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采掘活动。在水害防治上,要自觉遵循“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探测程序,不断改进单一的探测方法,将勘探与问探(水文地质调查)相结合、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将水平探与立体探相结合、将水样化探与征兆预探相结合,提高探水的可靠性。

(三)将紧紧抓住改造提升有利时机,以更加创新的举措,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当前我省整合煤矿全面步入改造提升的建设阶段,为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创造了有利时机。我们将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实行高端标准引领,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目前正在制定新形势下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将按照分项目、分类别和分等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普遍性的一般标准和引领性的高端标准相并存的基本原则,从一般化标准建设向高端化标准建设发展。同时将加大督促检查频次,分或半年开展达标评比工作,积极利用政策扶持、评比激励和处罚约束等手段,全面推动标准化工作。

(四)将紧紧抓住安全执法重要手段,以更加过硬的举措,加大煤矿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一要推行分类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创新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机制,按照分类监管、区别对待的原则,实施差别化、针对性的监管方法,大力开展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增强安全监管工作的主动权和实效性。二要加大打击处罚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严厉打击煤矿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对检查中发现应当依法责令停工停产整顿的煤矿,要下达停工停产整顿指令,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依法实施经济处罚。

王爱国司长在全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篇5

为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进一步做好统计服务

-----在全国煤炭工业统计年报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王广德

(2011年4月26日)

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南京召开2010年统计年报汇审会议,核实各单位统计数据,交流研究煤炭统计工作,这是全行业一年一度的大事。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到会的各单位有关领导和统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今年4月16日-17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四次理事会议和第七次全国煤炭科学技术大会。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以及有关部委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煤炭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对全国550万煤炭行业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关爱,这次大会对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需要进一步做好统计服务,提供有力的统计支撑。我们这次召开的统计年报会议对于把握煤炭工业发展形势,明确煤炭工业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就煤炭工业目前形势和与任务以及行业统计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当前煤炭工业的形势和任务

(一)总体把握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2010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77.2%和 70.3%。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但不均衡。成煤时代长,成煤期多,开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中国煤炭资源赋存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垂深2000米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为5.5679万亿吨,绝大多数探明资源/储量集中于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万亿吨,占国内化石能源储量的94%。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煤炭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煤炭工业从落后的手工开采方式,到建设机械化、现代化的煤矿,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煤炭工业史上发展最快的5年。这5年,国家煤炭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化进程加快,行业发展环境改善,企业效益稳步提高;煤炭投资规模扩大,煤炭产能快速增长;科技进步速度加快,一大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取得成效;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企业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矿区环境面貌改善,职工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和谐矿区建设日新月异;总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1、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中国煤炭产量由2005年的23.49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

32.4亿吨,增加了8.91亿吨,年均增长1.78亿吨。5年累计煤炭产量160.45亿吨。中国煤炭年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46.9%,原煤年产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5%,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0年中国重点产煤省区的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贵州、山东、安徽、河北、新疆等9省(区)年煤炭生产量达到1亿t以上,云南、黑龙江年煤炭生产量达到9000万吨以上,合计产量28.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8.8%。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成就。2010年新开工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规模2830万吨/年,15个大型煤矿项目竣工投产,增加煤炭产能5880万吨/年,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8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7.5%。最突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4.33 亿吨,居全国首位。2011年该市产煤将达到5亿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榆林市和宁夏自治区宁东开发区组成的能源“金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煤炭发展最快的地区。

铁路煤炭运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运送煤炭20亿吨,比2005年提高87%。大秦铁路总长1089公里,2010年煤炭运输量突破4亿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行。神黄铁路总长815公里,2010年煤炭运输量达到1.6亿吨。

2、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步

“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累计关闭小煤矿9234处,淘汰落后产能近5亿t。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其中,2010年煤炭产业集中度比上年度提高了三个百分点。

基本建立了以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主体,以中小骨干矿为补充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了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上下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机制。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山西焦煤、山西同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10家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4%。全国3000万吨及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计20家,原煤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近50%。

3、煤炭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初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机制,一大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行业科技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大型矿井建设钻井法、冻结法和注浆法凿井技术与配套装备取得突破;大型矿井综合机械化、自动化采煤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开发取得新进展,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取得成功,年产1000万吨工作面成套装备井下工业化试验顺利;煤矿瓦斯、水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新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介、跳汰等选煤设备已基本满足年生产能力400万吨大型选煤厂的需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和煤制烯烃技术取得突破,煤矿矸石充填开采、井下地热和矿井水循环利用等矿区环境治理技术取得进展。煤矿装备质量和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对煤炭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9.9%。

目前,全国共建成359处安全高效煤矿,合计煤炭产量10.17亿t,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井工矿平均生产规模259.4万吨,综合单产14.8万/吨(个•月),原煤工效15.0吨/工。

4、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

“十一五”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490亿元人民币,是“十五”煤炭采选业投资总额的5倍多,是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全国有16个行业投资开办煤矿。

“十一五”期间,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t。

5、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突破

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大同塔山煤矿等11个矿区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50%左右,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煤矸石电厂装机容量增加2600万千瓦,煤层气(瓦斯)抽采产业化发展,抽采量达到88亿m3,利用矿井水约38亿m3。

6、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150亿元,地方政府投资4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535亿元,均用于煤矿安全改造。在确保煤炭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煤矿事故起数由2005年的3306起减少到2010年的1403起,下降57.6%;事故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5938人减少到2010年的2433人,下降5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2.811下降到2010年的0.749,下降73%。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成效显著,到2010年底全国保留小煤矿总数为9334处,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5.533下降到2010年的1.417;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与2005 年相比瓦斯事故起数由414起减少到145起,死亡人数由2171人减少到623人,煤矿整体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煤矿安全形势的好转给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7、和谐矿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安排就业510多万人,为2000多万职工家属提供了生活保障。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加大矿区环境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投入,一大批煤矿工人喜迁新居,矿区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5年的1.94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4.2万元。

8、煤炭工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对外开放领域拓宽,开放水平提高,一批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煤炭企业在国外投资办矿和煤矿设备出口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8年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09年净进口煤炭1亿吨。2010年中国进口煤炭1.65亿吨,出口煤炭1903万吨,净进口1.46亿吨,其中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和俄罗斯分别进口5503万吨、3696万吨、1805万吨、1660万吨和1159万吨。

(二)今年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煤炭产销量增加,市场需求旺盛,进口减少,出口略有增加,库存缓慢下降,价格基本稳定。全国煤炭市场继续保持供需基本平衡,受多重因素影响,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供应紧张与宽松现象同时存在。

1、主要指标

煤炭产量大幅提高。据快报,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7.92亿吨,同比增加6059万吨,增长8.3%。

煤炭销量稳步提升价格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煤炭销量完成7.6亿吨,同比增加4854万吨,增长6.8%。

煤炭运量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55319万吨,同比增加6210万吨,增长12.6%,全国主要煤炭中转港口发运煤炭15627万吨。

煤炭进口下降,出口略有增加。1-3月份全国出口煤炭578万吨,同比增长1.3%,3月份当月出口259万吨,同比增长14.5%;1-2月份进口煤炭2332万吨,同比下降18.8%,2月份当月进口676万吨,同比大幅下降47.6%。

煤炭库存减少。截止3月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2.08亿吨,比年初下降了4.3%。其中,煤炭企业库存4820万吨,比年初减少280万吨,下降5.5%。

煤炭企业收入与利润平稳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17.59亿元,同比增长31.13%。应交增值税290.35亿元,同比增长16.59%。

协会初步统计,1-2月64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现利润252.41亿元,增长17.86%。应交税金总额271.73亿元,同比增长16.7%。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1-2月份完成全国煤炭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52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1.1个百分点。

2、当前煤炭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是煤炭企业货款回收压力加大,承兑汇票增加。随着国家控制流动性措施的实施,各大钢厂、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贷款难度加大,企业的运营资金周转困难,现金流出现了问题,支付煤款增加了承兑汇票的数量;二是国家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和控制通胀,国家加强对电煤稳定供应和价格的调控,并将组织对重点省份开展煤炭价格专项检查;三是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降低煤电比重。从一季度的数据看,水力发电量同比增长30.9%,核电同比增长19.4%,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50%以上,而火力发电量仅增长11.7%,增幅明显低于其它发电形式。四是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将给煤炭调运带来变化。

3、下一步煤炭市场变化趋势

我们分析,下一步煤炭市场变化趋势主要是:

煤炭供应稳步增长。近几年煤炭投入高速增长,现有产能规模大,且集中释放。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底,全国合法矿井规模超过36亿吨,在建规模12.3亿吨。2010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0亿元,增长23.3%。“十一五”时期的煤炭投入高于建国以来到“十五”期间投入总和。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的煤矿整合使产能规模继续扩大。同时,煤炭转运能力增加,随着包西、太中银等多条铁路运输通道的投产及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使煤炭产能得以释放。

煤炭需求增长趋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国内煤炭需求还将保持适度增长。但考虑到我国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煤炭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随着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煤炭需求增幅将有所趋缓。另一方面,从各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看,各地经济指标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如果满足各地发展需要,煤炭还将继续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煤炭进口将维持高位。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世界煤炭需求快速恢复性增长,2010年,美国、澳大利亚、印尼等世界煤炭主要产煤国的煤炭产量都出现增长,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煤炭进口增加,国际煤炭价格一路升高。2011年以来国际煤价继续高涨,日前日本与澳大利亚最终敲定的2011-2012财年的煤炭进出口长协价格达到129.8美元/吨,同比大幅提高32.5%,高于国际现货价格,并创出历史新高,在国内煤价相对稳定、国际国内价差拉大的情况下,现货煤炭进口将有所减少,但是预测全年煤炭进口量将继续保持高位。

从近期市场运行情况看,仍存在着一些影响市场平稳运行的因素。总体来看,展望全年,煤炭市场供需将维持供需基本平衡、总量略显宽松、结构性过剩与区域阶段性偏紧并存的态势。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部分区域可能呈现阶段性的偏紧。

(三)正确认识中国煤炭工业今后时期的发展要求

1、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

今后五年,我国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通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将从8.3%提高到11.4%,提高3.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将下降,增幅将回落,但煤炭总量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煤炭在中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很难改变。

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在全国GDP增长7%的条件下,预计到2015年中国煤炭生产量将达到38亿吨以上,年煤炭净进口量2亿吨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0亿吨左右。

2、“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煤炭工业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煤炭工业发展,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能源发展方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制定了《“十二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2011-2015)》,为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非化石能源和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等已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依然面临着资源约束强化、环境压力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安全生产难度增加等挑战。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煤炭工业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十二五”时期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规模化、现代化,走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把增强科技进步和组织创新能 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真正摆在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3、中国煤炭工业总体开发布局将大规模地由中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统筹规划全国能源开发布局和建设重点,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的指导思想,从今年起,煤炭开发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西部陕、蒙、宁和新疆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主要运煤大通道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为西部大规模开发布局创造了条件。一大批现代化矿井(露天)将重点在西部地区动工,将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启动新疆煤炭基地建设,依托以上煤炭基地建设若干个大型煤电基地。

4、“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工业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实现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抓住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减少煤矿和工作面个数,提高单井产量,合理集中生产,努力实现煤炭行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二是实现由粗放的煤炭开采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加大煤炭行业重大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性技术研究,推动煤矿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大型化、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大型煤矿形成安全高效集约化发展模式,中小煤矿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煤炭企业管理由经验决策转向信息化、系统化、科学化决策上来,推动煤炭生产向安全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是煤矿安全实现由控制伤亡事故向职业安全健康转变。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把煤炭工业发展建立在煤矿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全行业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明显好转并向根本好转迈进。

四是实现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消费布局特点,以资源开发为龙头,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价值空间,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促进煤炭产业升级。

五是实现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型转变。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发,推进煤矿绿色开采,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机制、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消耗,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2011年煤炭工业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的五年是煤炭行业所经历的极不平凡的五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经济伴随着国民经济大起大落,煤炭市场时好时坏,紧随而来的节能减排又给正处于恢复期的煤炭行业带来了更大压力。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行业统计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迫切需要翔实、可靠地数据做为行业决策的依据。煤炭行业广大统计人员在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10年行业统计工作再次受到国家统计局的年度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行业各级领导和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2010年以来行业统计完成的重点工作

2010年以来行业统计完成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完成了《煤炭工业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办法》的修订工作。为适应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煤炭工业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和统计数据质量,从2009年6月起,我们组织行业内各方面专家、学者,在1989年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制订的《煤炭工业计划与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修订本)》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从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运销和基本建设、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勘察设计、地质勘探各方面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对煤炭工业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办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修订。目前,《煤炭工业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办法》作为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之一,国家统计局已批准执行,目前正在抓紧最后的编辑校印,很快将下发到全行业实行。这次修订工作,由于相隔二十年,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工作头绪多,反复修改反复研究,到最后达成一致,全体执笔研究、编辑、审核人员付出了辛勤努力,受到协会领导的充分肯定。显政部长称赞说,编写组为行业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编写组的同志再次表示深切的感谢!

二是初步开发建立煤炭行业数据采集系统。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快,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加准确、快捷的掌握行业信息。而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汇总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煤炭行业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十一五”期间统计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的关怀下,在广大行业统计人员的支持下,在协会统计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初步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培训,绝大多数统计人员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能够通过系统上报数据。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实现统计信息化,提高统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极大地解决和发展统计生产力,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切实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减轻统计人员的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二)关注国家统计改革,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切实为行业发展做好统计保障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1年的春天被称为中国统计的变革之春,有着不同往常的意义。到会的代表们都已经注意到,在这个不同往常的春天里,国家统计局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统计制度方法的调整改革,力度不小。最主要的有六项。其中三项与价格统计有关。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简称PPI),三是房价统计改革。其他三项调整分别涉及工业、投资和贸经统计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起点标准,由过去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统计起点标准从以往项目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总的来说,这些改革措施都是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制度方法的规范性,中国统计正朝着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向努力。

国家统计局即将推出的几项新举措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建立主要统计指标环比制度。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等。二是准备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三是推进工业增加值科学核算。为积极稳妥推进GDP核算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将在全国进行以工业企业为重点的“三上企业”的核查,以便为科学核算工业增加值,进而为推进GDP核算制度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统计改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一年。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进一步推进统计工作规范统一、公开透明,要着力推进行业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建设行业数据采集软件系统、统计直报系统,加快推进统计现代化,努力开创统计科学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就行业统计发展提几点要求。

1、全面贯彻落实新的《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2010年协会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修订完成了新的《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协会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结合国家统计局要求,统筹各方面需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认真研究完成了两年一次的统计报表制度修订工作,并通过了国家统计局审核,现已制发到各省局煤炭管理机构和全国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关事业单位。新的《煤炭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对一些重要的标准、方法做了必要的改革和规范调整,这些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2011年,各单位要严格按新的制度、标准和方法要求,认真组织贯彻实施。

2、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切实提高统计能力和煤炭行业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新形势下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增强统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感,不断提高统计践行党的宗旨、服务社会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强化推进统计改革、推动统计发展的责任感。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第一意识,始终恪守“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准确完整”的职业操守,谨记“以求真务实为天职,视数据质量为生命”的从业要求,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3、进一步提高协会统计与行业各级统计部门的工作协调性

煤炭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虽然经过这几年的整合、重组,煤炭企业数量已经有了大幅度下降,但是统计直报队伍却不断增加,目前已达三百多人。随着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队伍还会继续扩大。而协会统计一直处于工作重、人员少的状态,仅仅依靠协会统计部门与直报人员联系很容易疏漏。尤其是由于行业统计的专业性分工,各单位综合、生产、财务、劳资、投资大都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协会报表的填报单位和报送渠道目前还存在一些盲点,导致有的单位报表报送不全,指标不全面、数据不完整。这就需要各单位重视综合统计部门的作用,强化行业各级综合统计部门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发挥企业综合统计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做好劳资、财务、投资等专业报表的填报工作,消除盲点,确保行业各类统计数据的完整性。

4、协会统计要继续努力服务政府、服务会员单位

随着企业和行业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行业数据分析在政府工作、企业决策和政策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方面对煤炭市场和煤炭行业运行各项数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煤炭管理机构需要协会给予数据和情况咨询。协会统计部门和行业各级统计机构要继续努力为政府和会员单位做好统计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

5、抓紧完善数据采集系统软件,为行业统计尽快发挥作用

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是煤炭行业统计手段的一项重要改革。经过前面两期的专业培训绝大多数统计人员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该系统报送数据,但是在系统试运行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各单位密切配合完善。希望各单位重视,尽快实现统计数据全部网上采集和全行业数据共享。

各位代表!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做好今年的统计工作,关乎煤炭行业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让我们牢记使命,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更加坚定地信心、更加积极地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开创煤炭行业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上一篇:向男生表白的句子下一篇:英语教师职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