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抒怀的作文

2024-11-01

中秋节抒怀的作文(精选9篇)

中秋节抒怀的作文 篇1

故乡似乎有种特别的魔力,不论是在海外工作的华侨同胞,还是在异乡求学的莘莘学子。只要一提起故乡,心头便漾起一股温暖与眷恋。尤其是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一天,本该与家人同在阳台上端着小茶,品着月饼,赏着月亮。可独在异乡的我却只能闻着空气中似有若无的龙井茶香,望着没有从前那般圆润的月亮,在摇椅上慢慢回忆起在故乡赏月的时光

微微蝉鸣的夏夜里,老一辈的人总会躺在小摇椅上,握着扇子轻轻扇着,时不时抬头看看月亮,像是在凝视着一位许久未见的故人。幼时的我不谙世事,心里想着什么便说出来。见奶奶时常望着天,便扑到奶奶的腿上,央求着奶奶回答我的问题。奶奶总是笑而不语,只是静静地看着我,长叹一声,似乎带着浓浓的忧愁与无奈。

直到某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仍旧与奶奶坐在朦胧的月光中,奶奶却不同往日那般给我讲她年轻的故事,反而说起了凝视天空的事情。“很久很久以前,月亮是没有这么圆和亮的,科技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总是在各地为了生活而奔波,很少很少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就借着月亮来寄托思念之情。到了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抬头望着月亮,便能感受到月亮另一头自己亲人的思念。月亮变得又圆又亮就表示思念越深。我时常抬头看着月亮也是希望月亮能将我的想念带给我的孩子。”我张开口想说话,却如鲠在喉,怎么都说不出来。

思绪又飘回现实中,再次抬头望着月亮,不禁想起了浪漫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月色朦胧,月下的景物也似乎在月影的环抱中变得黯淡飘渺了许多。月下的大地,山川,高楼,都似乎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在月色的环抱下沉沉地入睡。一切,世间万物,有了月的映衬,在和夜色中,却有了一丝静谧与安详,月亮仍在散发着它的光彩,树影婆娑,在风中摇曳,水声潺潺,在繁星下流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此时散发出自己独特的美丽。

故乡的中秋节,故乡的那一轮月亮啊,似乎总有一种特别的韵味,总是能轻意地,就勾起我对故乡的眷念。

咏物抒怀的作文 篇2

也许,只因了那个绿色梦,才深深的枝埋于地下。

梦想着荒漠里腾起的绿云,梦想着绿云里闪出妩媚的花朵,梦想着花朵能邀来洁白的小鸟,梦想者小鸟能衔来蓝色的河流和绿色的草地,梦想者蓝色的河流奔涌着不息的生命之歌,绿色的草地生长着不败的`情爱之果——

于是,深深的深深的植埋于地下,深深地深深地饮着这份永无尽头的黑色寂寞。

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黑色寂寞。

没有语言,没有交流,没有阳光,没有欢呼,千年万年,有的只是一种强烈的生存欲望和绿色的梦想。

缄默是唯一的语言。也许,唯有缄默才能有真正表述万语千言也难以表述的丰蕴内涵。缄默也是一种灵魂的对白。再无月的黑夜,假如你悉心谛听,黝黑而神秘的僧林里有一颗热情的灵魂在痛苦地呻吟或欢乐地喊叫。

有什么比家雀和秋蝉更乐于絮絮叨叨呢?那么,就成全他们吧!让他们一千遍一万遍尽情地陈述着肤浅的生命感悟吧根无须表白,跟永远默默无语,用生命的伟大为人类撑起一片绿荫。

缄默,才有力量倔强地延伸

每天每天,都是一场无言的抗争,与坚硬的地壳,与冰冷的岩层,与灼人的干渴或泛滥的洪涝。根痛苦的扭曲着身体,探寻着点点沃土,吸吮着滴滴甘露。千年万年,生生不息,于是,才有了着宇宙伟大的奇迹:树木——树木——树林

把绿色的荣耀拖给森林,把美的微笑交给花朵,把爱的温柔送给草地,把生命的歌声让给长流不息的江河,却把苦难和寂寞,永远地,永远地留给自己。在深深的,深深的地下,永远地永远生活着,盘错着,虬曲着一个可歌可凄的根的家族

或许,会有风景,但风景只能摧毁地上的茎干,却不能摧毁地下的茎干,却不能摧毁地下深植的根;或许,会有野火,但野火只能将大地化为焦土,却不能烧掉根的绿色的梦想,而风暴和野火过后,满山遍野照旧奔涌出那神奇的绿

小草的咏物抒怀作文 篇3

每当人们赞颂那芳草萋萋的原野,我便会联想起小草,草,它没有香气,不必树高,只是一颗无人问津的小草,也许很少有人记得那原野是由无数的小草铺成的,可每当我看见它从缺少氧气的世界屋脊上,山地或山间上,顽强的存活下来,不为它的顽强意志力所感动。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这真切地唱出了小草的心声。小草嫩绿着无私地衬托着鲜花,让花儿出尽了风头。花儿在风的鼓动下,婀娜着身段,笑着脸,打开心扉,散发着浓郁的芳香。花香打着暧昧的手势,喃喃自语,用秋波勾引着羽翼蹁跹的.彩蝶,觊觎演绎出热恋的花事。小草羡慕地相随在花儿左右,扶侍着,但没有气馁,心想花期苦短,而我长久地陪伴大地,头顶着蓝天,笑看着四季。同时,多情的小草温柔地染绿大地,默默地伴随大树,却从不与大树争抢空间。娇小的温柔与高大的伟岸相恋着,携手和谐地美化着人间。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祖国大花园中的一颗颗小草,都在默默地干着本职工作。正是有这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奉献,才使国家更加繁荣,人们生活更加殷实。专家、学者重要,这是必然,但是没有平凡的劳动者实施科技成果的进化也是枉然。所以,如小草一般的劳动者同仁人志士同样的重要,同样的伟大!

暑假抒怀作文 篇4

一个学年又过去了。

八个多有点紧张努力,

都已经成为历史。

那欢乐,淘气的元旦,

仿佛就是昨日。

那一张张有丰富表情的年,

已深深地刻在心中。

那些动听的嗓音,

仿佛就在耳畔,轻声呢喃。

闭上眼,我一人置身在这个硕大的班级中,

那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

在闭上眼,那个硕大的班级又浮现眼前,

走进去,看见那些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和往常一样,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

可回到现实中,

一切又烟消云散了。

只剩下不知是真是假,

若有若无的呢喃。

校园生活已一去不返,

永远也不会复回。

唯有珍惜现在,

才有美好未来。

(时空流转,初心不变,

从此我们都将彼此当作

知心的人,即使天各

一方,依旧形影不离)

新年抒怀作文 篇5

在新年前的一个星期,爸爸妈妈开始购置年货:鞭炮、烟花、食材、新衣……那样多需要买的年货,万一现金没带够如何解决?今天可时尚微信二维码付款了,扫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付钱,也无需担忧钱包丢失。母亲每次付钱都会感叹:“真是太便捷了!”买完年货,大大小小的年货全堆在客厅,看起来好不热闹,也就有了一点年味了。

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间,这一天被称作“扫尘日”,也叫“迎春日”。母亲说,扫尘有驱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有哪些用途,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打扫完房间,大伙会贴几个倒挂的“福”字,还会贴春联,意味着新年正式拉开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终于把新年给盼来了,这一天大伙都起的非常早,来筹备忙碌又喜庆的一天。刚起床,耳边就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与烟花声,热闹极了。大伙穿上新衣服,吃完饭,就筹备去拜年了。所谓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给亲戚朋友送祝福。长辈们在拜年前都会包好红包,递给孩子子们,当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红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可以与大家推荐这份喜悦,如何解决呢?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伙新年快乐!”嘿!科技可真便捷啊,让远在他乡的小叔也能送来祝福。在大伙互相祝福的声音中,拜年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晚上,就该吃团圆饭了,团圆饭的桌子上最不可以少的菜有鱼和饺子。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鱼),而饺子作为中华传统食物,有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的含义。一家人围在桌子旁,谈笑风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爱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着父亲就让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父亲笑着说:“要让老人先动筷哦!”爷爷说:“没关系的,让他先吃吧!”弟弟听了将来,认真地把一个肉丸子放进了爷爷的碗里,说:“爷爷,这个美味!”“爷爷咬不动这个哇!”大伙都笑了。

吃完饭,一家人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在大伙的欢笑声中,奶奶感慨:“大家那时候可没这么好的电视啊!真好!”老大家仿佛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从前的生活……

月下抒怀六年级作文 篇6

夜,无言地笼罩着大地。无声无息的,天边流露出一泓(hónɡ)传神的秋波。皎(jiǎo)皎寒玉宇,默默流幽辉——那是月姑娘的眼眸(móu)!

月下,我独自一人漫步在弯转曲折的小桥上。这月光,洁亮而无暇(xiá),柔和而朦胧。一轮明月,将远处的山峰洗得幽蓝。在泛起阵阵涟(lián)漪(yī)的湖面上,洒下片片碎银。

猛地,一片云朵遮住了明月。原来的月亮变得残缺不全了,像是被天狗咬了几口。但月亮仍毫不吝(lìn)啬(sè)地向大地洒耀着她那纯洁的光芒,洒耀着那独特的气息。

又是那么一个静谧(mì)的夜晚。我惊奇地发现,那明月已变成了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得神秘,弯得醉人!这月亮好似一叶满载着幻想的小舟,在宁静的夜湖悄然划来,为我送来一份情思……在这迷人的`月夜,我想象得出古人对月吟(yín)诗的浪漫情景。当人们把一切美好而奇妙的遐(xiá)思都沉浸在这融融月色中,那该会是多么温馨(xīn)而神奇啊!

也就是几天的工夫吧,月亮又在向人们表演着她那令人百观不厌的魔术了。似乎是奇迹般地又变成了一位珠圆玉润的少女,羞答答的,小半身躲在云雾里,把大半部分透过薄薄的云层展现出来,大概是想张扬张扬自己吧。望着这副“犹抱琵(pí)琶(pá)半遮面”的情景,我仿佛也随着那东坡居士,登上了神秘的琼(qiónɡ)楼玉宇……过了一会儿,月亮扯开了云雾,又变得丰满圆润了,露出了恬(tián)静柔美的笑容。月姑娘静静地、安详地俯瞰(kàn)着大地,不紧不慢地编织着她那纯洁的梦和那天真灿烂的童话……

在这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如思如梦。“独月春水之夜,何不胜那伊甸(diàn)?”

小草咏物抒怀作文 篇7

春天,小草拼命地从田野里钻出嫩芽,唤醒了沉睡的苍茫的大地。小草带着绿,将春天的气息告诉人们。

夏天,小草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织成了宽广的地毯,让我们在上面追逐、嬉戏。

秋天,秋姑娘在小草的外衣上加上了金子,黄中带绿,看似柔弱的小草,却显得十分坚强。在茫茫的草原上,被动物的蹄践踏而弯下了腰,可没过一会儿,又生长出来,无论,在马路上,在田野,在树林,到处都有小草的身影。

它总是默默地为人们奉献,在大地上,都被小草装饰得美美的,为春天增添绿色。北风呼啸着,寒冬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尽管在严寒的冬天,小草却依然顽强着与狂风斗争。

小草咏物抒怀作文 篇8

小草那种刚毅坚强的意志我们可以学习。被风吹雨打都不怕,很勇敢的站起来,它的根生生的扎入在地底下,对世界生活从来都不屈服,所以我很敬佩小草的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小草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一大片,从浅到深的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让人多么的向往,对事业卓有追求,小草就是这样的生长着,从来对生活都不屈服的生长着。

小草这样无谓不具,不怕困难,用用无就像那首诗写得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撒下一颗草种他就可以长成一大丛草堆;只要还有一点根,等到春风一吹,他就又可以“起死回生”。这就像那不屈不挠的人。它也不攀附高贵,随便在什么地方都能发芽、生根。哪怕是在沙漠中。这又是那洁身自好的品质。两者结合就是那坚贞不屈品质。

我就是要高声赞美小草,就算别人用鄙视的目光看着它,我还是要赞扬它,赞扬它是多么伟大,多么坚强不屈,有着人类顽强的精神。

小草,我要赞美你!

中秋节抒怀的作文 篇9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较明显,常用第一人称叙述,个性鲜明。正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总之可以说是表现自我。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一、由虚到实,聚焦特定景物。

咏物抒怀类散文少不了写景状物,因为所抒之情都是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往往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事实上,题目本身就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比如,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它们看上去很抽象,是虚幻的,或者不够明确,不够集中,到底是哪里的雪,哪里的桥,哪里的叶;另外,变换一个视角,这里的明月悬挂在哪些人的星空,这里的春雨滋润着哪些人的心田,我们必须清楚,一旦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聚焦该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景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

比如鲁迅的《雪》,就写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指向非常明确。看,“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最快乐,最美好的事情有两个,其一“赏雪景”,可以看到“血红的宝珠山茶”“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冷绿的杂草”;其二,塑雪罗汉,“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把母亲脂粉奁中的胭脂涂在嘴唇上,一个奇异无比的白雪大罗汉顿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熠熠生辉。而后是“朔方的雪”,这里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偶尔,晴空万里,北风呼啸,它们顿时“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奇异壮观的景象令人惊叹,毫无疑问,这就是作者要高声赞美的雪,心中的雪。

二、由面到点,扣住景物特征。

一旦明确要写的景物,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或某个特点场景,我们就要细致入微地刻画,由面过渡到点,紧扣其特征。原因很简单,这类景物比较普遍,不少地方都会呈现,同时,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靠景物特征来展现。

就拿茅盾的《白杨礼赞》来说,着重写北方白杨树的不平凡,侧重三个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尽管土壤不肥沃,但它依旧“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尽管环境恶劣,有北方风雪的侵袭,它却始终“保持着倔强挺立”。这就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它那“力争上游”“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的外部特征、内在气质无疑震撼了每一位读者。试想一下,还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义无反顾地坚守阵地?还有谁能不高声赞美白杨树,和具有白杨树精神的西北农民和守卫他们家乡的英勇哨兵?

三、由看到想,融入自身情感。

咏物抒怀类散文是一种主观色彩非常浓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放眼世界,令我们浮想联翩、触目伤怀的景物的确不少,“一枝一叶总关情”。虽说景物随处可见,但我们不仅仅是“传声筒”“复印机”,我们应当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引出赞美、讴歌的对象。常见的是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更有深度。

举个例子,郭沫若写的《石榴》,一方面写石榴的形态美,包括枝干和叶片、花朵、果实;另一方面写石榴的精神美,面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凸显石榴花敢于同骄阳作斗争、毫不示弱的崇高追求,而这恰恰是作者喜爱它的深层次原因。联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在严冬即将到来的日子,郭沫若向我们描绘出一幅火红的石榴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火一样的热情,乐观豪迈的气质,不甘示弱的抗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经过“夏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定会品尝到鲜美可口的果实,表明作者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定执著的人生追求。

上一篇:劳保费用管理规定下一篇:二个苹果历险记作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