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散文《白帆》

2024-10-15

席慕容散文《白帆》(精选11篇)

席慕容散文《白帆》 篇1

白帆[散文欣赏]

松花江捧起了往昔的白帆,

松花江回溯了我的蹁蹁少年。

白帆有多少次装饰了我的梦,

慰藉我在异乡的江南。

你从记忆的银幕里走来,

我走下江畔的.石阶来看望你,

浪花掀起我激情的波澜。

你可载来我少年的歌声?

你可载来我儿时的伙伴?

我们经常徜徉在夕阳下,

伫立在岸边指点江山。

你曾经伴过我横渡松花江,

太阳岛的阳光把你洒满。

火热的哈尔滨之夏时,

你弹起了优美的琴弦。

你见证了我的恋爱时光,

傍晚漫步杨柳长廊下的浪漫。

滚滚东逝的江水淹没了我的韶华,

复出的你却充满了玲珑的惊艳。

你是兀立风浪的弄潮儿,

用毅力战胜峰谷的浪颠。

你是风和日白帆[散文欣赏]丽的天使,

当下勇敢地面对就会一马平川。

你像数只江鸥游弋在水天,

你是中秋的月亮一轮皎白。

你用活力突破了我沧桑的郁结,

席慕容散文《白帆》 篇2

中新网消息,前不久,席慕蓉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作 《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流动的月光》 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草原的回声:席慕蓉诗文道路”主题活动。在《流动的月光》里,作者用一颗澄澈的诗心,来体认生命中幽微辽远的感动与牵挂;用温润入心的文字,讲述时光长河里绵长的喜悦与哀愁:童年动荡年月里的辗转与彷徨,初踏蒙古原乡的悸动与澎湃,与灵魂相契的友人的倾心与交流……《写给海日汗的21 封信》 是席慕蓉的最新作品集。在这本书里,她预先设定了一个生长在内蒙古的蒙古少年作为自己的诉说对象,她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海日汗”,意为山神所居之山岳。席慕蓉解释,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来写作,使她更能畅所欲言。而这21封信,作者整整写了六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古学文献大系总主编贺希格陶克陶认为,《写给海日汗的21封信》“所谈的内容很丰富,涵盖蒙古族及蒙古高原其他游牧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诸多问题。席慕蓉却把这些枯燥的历史文化话题从只有极少数人阅读的学术著作中解放出来,以散文语言和书信形式,以故事化、情绪化的叙述方式呈献给读者。深入浅出,又亲切感人”。

席慕蓉散文的结构艺术 篇3

一 切分,以求板块松活

切分手法,主要运用于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在席慕蓉的散文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说来这类散文,所叙内容时间跨度较大,或为一段漫长经历,或为某人终生际遇,或为一个完整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形成冗长沉闷的叙事板块,使读者失去阅读兴味。因而,作者采用了化整为散的方法来结构。

漫长经历的切分。《猫缘》写恋爱的经历与婚后的生活。从上大学到恋爱结婚到孩子长大,时间跨度是很长的,作者采用数字标题联章的形式,把这段长长的经历切分成五个片段:最爱是猫——同学会上——与他重逢——订婚结婚——开始厌猫。除了第二章、第三章隔时较短外,其余均较长,形成了若干艺术空白,结构也就自然松活了。《异乡的河流》是一篇万字长文,写自己的情感经历。为了避免结构的死板,作者把完整的经历拆开来,再进行精心的拼接。全文分为“少年时”、“美好的时光”、“离别后”、“启蒙”四章,以莱茵河畔为背景,记写了父亲对后人的关爱、对故乡的怀念。每一章内部,也把完整的经历拆开了,由若干片段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板块,这些片段之间用“﹡”号隔开。比如“美好的时光”用了四个片段:赴波恩请教父亲——父女谈生命原乡——带凯儿重到波恩——凯儿闻噩耗大哭。这些生活分镜头的转换和组接,有效地克服了结构的板结之病。这种切分,有时表现为主体叙述内容的偶尔中断。《几何惊梦》以恶梦起,以恶梦结,主体部分则是追忆中学生活,但这个主体内容的叙述并不一律是“过去时”,作者时而插进“现在时”的叙议。如叙及当年在数学书上画满图画之后,初三数学补考及格如期毕业后,以及台师艺专不再上数学课之后,笔墨都一一跳回现在,这些“现在时”叙议的插入,把漫长的“过去时”的追忆暂时阻断了,读起来使人不致感觉沉闷。

人生际遇的切分。席慕蓉散文写人的不少,《我的泪水》、《玛丽亚》、《老伊凡》、《阿克赛》都是写人,不过写得最长的是《歌王哈扎布》、《丹僧叔叔》和《席德进》等篇,这几个作品展示的是人物一生的命运,几乎相当于人物传记。但是,作家并没有采用人物传记通常的写法。《歌王哈扎布》的开头很特别,用六个“他们说”分别领起小段落极写歌王歌声的美妙、创造的奇迹和获取的荣誉,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而后两用“而我来何迟”连接起两大叙事板块,民间歌手的命运悲剧被切分成两半来叙述,前一叙事板块写他的传奇经历,虽说总体上以时为序,但不是编年式的琐述,只侧重写他几次因歌罹难的片段;后一叙事板块插进“我”对他的探访,写歌王晚年境况和人生态度。《丹僧叔叔》的叙事容量更大,时间跨度更长,它写一个喀尔玛克蒙古人的一生,借个人的悲剧来反映种族的悲剧(战争和政治高压给他们带来的灾难)。这篇13000余字的长文读来也丝毫不感冗长,不感单调,在内容上将个人命运与部族命运相融合,在结构上采用了切分重组方式,时而由“我”转述,时而“丹僧”自述,时而听者、述者一同出现。漫长的部族迁徙史和个人命运史的流水式叙述,因了切分和表述方式的变换,经常被暂时阻断或转弯,不仅结构松活了,且引发了读者对部族和人物命运的急切关注。《席德进》写一位孤独的艺术家的人生,作者把画家艺术上的求索和精进切分成几次画展片段,在片段的拼接之间,又插进“我”与画家几次接触的情景,如此切分重组,哪怕表现的内容很专业,读者也不生厌倦感。

完整事件的切分。《解谜人》叙述米文平解“鲜卑石室”之谜的经过,作家把完整事件切分成三个板块,每一板块又切分成若干片段。比如第二章分为未被留意的“嘎仙洞”、史学精英错失“机缘”、游寿教授点醒、米文平顿悟等片段,文章这样结构,不仅仅避免了平铺直叙,还扩大了表现空间,加浓了生活气息。再如游览某地、参观画展,也可以说各是一个完整事件,事件本身的时间跨度即使不很长,作家也惯于把它们切分成数个片段,加以艺术组接。《欲爱的神殿》是一篇印度圣地卡修拉荷游记,作者并不采用移步换景的传统布局,而根据游地最重要的特点——神庙中有许多男女交媾的优美雕像——来设置标题:“前言”、“生命的根源”、“昌德拉王朝”、“刹那的永恒”、“沧桑”、“复活”。章节与章节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又呈现跳跃状,自始至终有眼光贯注,有思想贯注,有热情贯注,时空被无限地扩大了,历史与现实、画面与想象、形而上与形而下诸端得到了完美融合,文章结尾以想象收篇,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莲池》叙述一次画展,但作者没有逐一介绍林玉山的画作,而是重点突出《莲池》一画,切分成四个片段表现:六十年前的创作——六十年后的展出(收藏)——画家谈其他作品——画家深情回望《莲池》,末了拟声结情,余韵不绝。此事换成他人撰述,也许“密不透风”,而《莲池》却“疏可走马”,留白多多,不写胜写。

二反复,以求前后钩连

台湾散文家王鼎钧曾这样谈及席慕蓉散文的语言:她“有一种本领,能把一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或者一个词用了一遍又一遍,而每次包含不同的感情或表示不同的意思。”其实,这不仅是她语言上的特色,也是她结构艺术的体现。的确,在席慕蓉散文中,反复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

通篇的反复。《远处的星光》是作家为一本现代蒙古语诗集所撰写的前言,题目中的“星光”在文中反复出现:以渴望“星光”的心情渴望读到蒙古诗(“这样的渴望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实现的梦想,恍如在夜里眺望那远处的星光。”“心中充满了渴望,渴望能够亲近那些星光。”)——以亲近“星光”的心情赏读集中诗作(“一直高悬在远处的星光如今近在咫尺,明亮而又炽热,这些诗里深藏着蒙古民族的渴望与梦想。”)——期待着“星光”向人们靠近(“每一首诗都是穹苍上的一颗星光。/只要你肯读它,再远的星光也会向你靠近,炽热而又明亮……”)。“星光”多次反复,实际上已成为象征性意象和贯穿凝结全文的线索。《夏天的日记》写人生感悟,“莲花”在文中三次出现:“只要夏天到了,在浅水的塘里,荷花总是欢然开放。”(第一章)—— “莲花”乃时间和季节的标志;“合掌为朴素礼敬/微启又如莲花。”(第四章)——“莲花”已带有宗教意味,象征宁静的世界;“让我拿起笔,摊开纸,再来细细地描绘罢。我可以描出一朵又一朵的荷花。”(第五章)——“莲花”又象征着单纯的心境。“莲花”通过反复,内涵渐次丰富,文章结构也凝结得更为紧密。《生命的滋味》由一个朋友“学着不后悔”的话生发,这句话在文中也是几次反复:“还要学着不后悔,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我能学着会不去后悔吗?”(第一章)“请让我学着不去后悔。”(第四章)这一句话的反复出现,显示了由不解到自疑再到醒悟的心理历程,结构也就在内容的逐渐深入中愈来愈紧密了。《风里的哈达》第一章、第六章、第十一章均为献哈达语,此语在文首、中腰、尾部三次反复,像主题句串接全篇,既使结构趋于稳实,又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表达效果。

局部的反复。在席慕蓉散文中,更多的是在层次转换和上下照应中使用反复。《父亲教我的歌》中,层次之间的衔接是通过特定词汇的反复来实现的。比如,第一层次的末尾是“年轻的我,却不十分在意,也丝毫不觉得疼痛”,第二层次的开头是“那强烈的疼痛来得很晚,很突然”,特定词语“疼痛”在上下层次之间的反复,收到了类似顶针的效果。这样的反复,用于叙事,有利于展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于说理,可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丰饶的园林》先讲述了一个等车、乘车的梦,结尾处写“只见来路上竟是一片漆黑”,这句话紧接着反复一次“来时的路上一片漆黑”,引出醒后所思,梦中和梦后两个片段就这样绞接在一起。再如经南横公路去东部时在车上睡着醒来,有一句“满天都是闪烁的星星”,下面紧接着反复:“满天都是晶晶亮亮的星星,”对自然景观的观照和其后对生命的感悟,就因为这句的反复牢牢地钩连了起来。《在那遥远的地方》,反复也起着连缀章节层次的作用。如“我用我整个的心来祈求,希望一切都不会太迟”,类似的话语在文中反复三次;“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的原因了”,也在文中反复两次,这些无疑起到了缝章合片的效用。《黄粱梦里》写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前两章叙事,后两章议论,叙事与议论两大板块之间用同一个词“永远”绾合起来(“永远都不会忘记”、“可是,‘永远的定义是什么呢”)。后两章结尾都用差不多的话:“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遗憾的呢?”文章若是没有这些反复运用的词语和语句,结构的紧密度会削弱不少。

首尾的反复。在上面谈到的反复例证中,如《风里的哈达》、《夏天的日记》、《生命的滋味》等篇也同时是首尾反复。再看几例:《琉璃的旷原》写草原行车的经历,表现身在高原故乡心情纯净美好。文章开头引用了夐虹的诗句“心情还在琉璃的透明的旷原”,结尾处则是一句“只为,我的心情在琉璃的旷原之上”。夐虹的意思是心情若此不用写诗,而作者认为此时此刻正宜写诗,这样一个反复式的反呼,使结构的圆合中显出命意的灵动。《一个春日的下午》的开头与结尾是同一句话:“人生也许就只是一种不断的反复。”中间诸多小片段,依次谈迷与悟的反复、得与失的衡量、离与聚的好坏、求与败的计较、有限与无限的分别等,这么多内容就被容纳在这首尾反复语构成的理性框架内,彼此之间产生了割不断的联系。《星期天的早上》洗菜时听到墙外女孩歌唱:“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华年如水……”心有所动,引发人生思考;结尾又回到当下洗菜情节中来,以女孩的歌唱“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华年如水……”收束。这一首一尾,采用歌词反复以遥相呼应,形成“实(歌声)——虚(思考、追忆、自问)——实(歌声)”式的结构,中间所有的文字都包容于年光如水的咏叹氛围之中,构成和谐的艺术整体。

三、粘贴,以求通体简洁

凡诗人写散文,一个普遍的特点便是结构的跳跃,这是长期写诗对其他文体写作的潜在影响。席慕蓉首先是诗人,其次才是散文家,其散文结构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她的作品大都是小标题联章体,不是文字标题,就是数字标题,或者干脆空行分节,这似乎成了她结撰散文的一种偏好。她散文的片段与片段之间,除少数运用反复或关联词外(如《原始林》的“然而”、“可是”、“然而”、“然而”),一般都无衔接性文字,呈现出“粘贴”风貌。

事件的粘贴。《说梦》叙述了三个梦:锦旗梦、吉它梦、长发梦,这三个梦之间没有必要的过渡,一个梦叙述完,接着就粘贴上另一个梦,显得紧凑而利落。《飘莲》写了与刻骨乡愁有关的几件事:儿时外婆教我说蒙古话、唱蒙古歌;童年听父亲讲赛马的故事;壮年听父亲谈故乡的草香。这几件事被安排在数字标题的序列中,是典型的粘贴。《飞鸟们》写身在异乡的孤独感,既是写鸟,又是写人。文章讲了三个故事,两个自己的(“金丝雀”、“燕子”),一个别人的(“白鸽”),故事与故事之间也无任何结构关系的暗示。《花的极短篇》写几对少男少女的故事:“昙花”写志成给文美送了一朵昙花,此后无缘再见;“圣诞红”写幼梅因球赛错失与昌伟去看话剧的机会,从此再无交道;“栀子”写康平把一朵栀子郑重放进心茹的掌心,因没点破“盟约”终未结成良缘。这三个情感故事都没有任何文字上的钩连,也是粘贴。这些事件省去一切拖带,接二连三地拼接在一起,结构上却不显松散、生硬,什么原因呢?因为它们或有其内在线索,如《说梦》中的“梦”,《飘莲》中的“乡愁”,《飞鸟们》中的“孤独”;或有一个能总挈的标题,如《花的极短篇》,三个故事虽然各殊,但有其共同点,即故事均与花有关,又都是少年“极短”(生命中极短的时光)的情感故事。

场景的粘贴。《成长的痕迹》写对生命的感悟,对青春美的渴望。“山百合”(荒岭采花)、“那一轮月”(林中望月)、“八里渡船头”(凝视对岸)、“在南下的火车上”(窗前流泪),四个场景的转换(花前、月下、途中)隐喻人生“没有一段永远停驻的时间,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空间”,短章之间没有任何粘合性文字,也无时间上的联系,粘贴在一起的内在依据是情调一致:对青春易逝、心灵易伤、生命永不重回的感伤。《此身》文题后省去了“如寄”二字,表达的是漂泊者的怀乡之情,以不相连贯的“四月早上”、“秋日下午”、“夏日薄暮”,连起香港、波恩、台湾三个不同地点,展示了三个不同的人生场景:长廊独眺:追忆童年、故居、友伴——河畔散步:父女携手而心中隐隐作痛——山坡观景:欣喜之后是无奈的喟叹。三个场景之间没有衔接文字,只有“四月香港”、“十月波恩”、“山坡上”三个毫无关联的标题。但场景的粘贴决不是任意的,其内在的线索是“乡愁”,即使温暖回忆、亲人相携、奇景在目,也驱不散“乡愁”。《月色两章》也是用两个小标题(“明月夜”、“花香”)连接两个场景:夜间行车,一路月光相伴;昙花开放,人睡在花香里。这两个场景之所以能粘为一体,就在于它们都在月光的统摄下,情调上是和谐的,一个触动恍惚的乡愁,一个勾起朦胧的忧伤。不论前后场景之间时空距离多大,一经粘贴,就珠联璧合。

话题的粘贴。那些谈艺术、谈人生、谈环境的散文,大话题中有诸多小话题,小话题之间也是粘贴式处理。《画幅之外的》三个话题:“美的归还”、“魔鬼与天神”、“美的来源”,这绝不是一篇美学论文,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但能粘贴在一起,就因为它们都被统挈于一个总的话题:美。《从画面看现代人生》因不同的画作而逐一谈及现代人的自我禁锢、绝望不安、孤独感、乡愁和心灵上的战争阴影,五个话题不存在进层的理性牵连,也不存在因果逻辑联系,后面的话题逐一粘贴,共同展示了现代人生的荒诞和无奈。《妇人之见》谈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第一章)、文化环境的破坏(第二章)、天然美景的破坏(第三章)、怎样面对未来(第四、五章)……这些话题也是粘贴式的,下面的话题与上面的话题虽有联系,但不存在互证或进层关系。《她的一生》谈女性问题,先谈对事物的敏感女性胜于男性;再谈天赋才情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接着谈女性与男性大“同”中有小“异”。表面看这是分总式结构,而骨子里还属于话题粘贴,三个话题从不同的侧面申述女人有理由拥有丰盈而充实的人生。粘贴成倍增大了信息容量,却排拒了一切拖泥带水,作品结构因之远离臃肿,走向简洁。

读过席慕蓉散文的人,大都会发现:她的散文与传统散文不很搭界,有一种明显的现代感。这种现代感的来源,不仅在于作品所表现的现代意识,也不仅在于作品所展示的抒情格调,而且在于作家营构作品时成功地运用了切分、反复、粘贴诸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她散文文字的布列遵循着一种特有的秩序,结构于缜密中有松活,随意中见匠心,简洁中寓繁复。这样有意味的艺术形式,理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口味。

回家席慕容散文 篇4

他在支票簿上写下“二十元”的款数,洒洒利落地签下他的英文名字,然后,他给友人写信:

请你,请你买一顶手编的草帽;请你,请你买一张赴吾乡的车票;然后,请你在车站转角,那常穿褪色唐衫的阿伯处买一挂荔枝,我知晓,现在是荔枝时节。再然后,请你,不要乘车,戴着草帽步行过喧闹肮脏泛着污水的露天小菜场,拐边卖卤味牛肉面的老王的面摊,到吾家。不必敲门,请唤声:“阿朗伯仔!”那是吾爹,请将荔枝留下,陪他老人家饮一杯茶;再,请你转到邻舍,看有一年轻的妇人,粗陋,衣衫简朴的.妇人,她是吾初恋的爱人。看她是否仍有健康甜美的笑靥?是否又为她的丈夫增添了儿子?请你,请你为我做这些,寄上费用美金二十元。谢谢。

他将信与支票放入信封袋,以泪和吻舐封了袋口,黏贴了航空邮票,然后,再取笔,在支票记录簿上记载:

席慕容散文集 篇5

在这一个暑假中,我看完了《席慕容散文集》这一本书。虽然席慕容在她的大学时期学的是艺术系,在出国留学时也是专攻油画方面,但是她写散文的水平却一点也不比画画差,甚至还更好一些。

在席慕容的这一本散文集中,整整68篇散文大致上可以分成四个大类,分别是:作者对于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欣赏、作者对于往事的回忆、作者对人的内在精神品质的描写、作者对于一些词语的解释。

全书的四大部分中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于自然事物的观察和欣赏”这一部分,而在这一部分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写给幸福》中的《独木》这一篇。这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坐在火车上看到的两种在不同环境中生长着的树木。第一种是生长在成林的树林里的树木,每一棵都是又细又长,用委婉的方式来争取阳光来生存。而这也代表着在现实生活中你所要去学习的迁就与忍让,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不得不生活在社会中,与很多人生活在一起,一起竞争着,也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如果去和别人硬碰硬,对一个人也许会赢,但是一对好几个人就可能不会赢,甚至落得一败涂地。而第二种树木则是生长在空旷德尔田野中央的一棵孤独的树。它恣意地伸展着枝叶,长得像一把又粗又大又圆的伞。而这又代表着在你心灵的成长中所需要学习的独立,并尝试着不去向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寻求依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你最信赖、最亲最忠诚的人也不可能陪在你身边、帮助你到永远,而他也更不可能去代替或是帮助你的心灵去成长。如果你违反这一规则,像第一种树木一样去用委婉的方式让你的心灵成长,那么你的心灵将是不完整的,是畸形的,而你也就是在逃避现实,逃避成长。但是这两种树木又是不能同时成长的,只有让心灵中的树木先长才行,因为它将带动下一颗树的成长,如果相反,就将连第一棵树叶长不成。

席慕容的散文原文 篇6

成长的痕迹

席慕容

有时候,对事物起了珍惜之心,常常只是因为一个念头而已,这个念头就是:这是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仅有的一件。

然后,所有的爱恋与疼惜就都从此而生,一发而不可遏止了。而无论求得到或者求不到,总会有忧伤与怨恨,生活因此就开始变得艰难与复杂起来。

而现在,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看窗外风景一段一段的过去,我才忽然发现,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又岂只是一些零碎的事与物而已呢?

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的一生,也是我只能拥有一次的,也是我仅有的一件啊!

那么,一切来的,都会过去,一切过去的,将永不会再回来,是我这仅有的一生中,仅有的一条定律了。

那么,既然是这样,我又何必对某些事恋恋不舍,对某些人念念不忘呢?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在相见时仍会狂喜,在离别后仍会忧伤呢?

既然没有一段永远停驻的时间,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空间,我就好象一个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流浪者,我又有什么能力去搜集那些我珍爱的事物呢?搜集来了以后,又能放在哪里呢?

而现在,坐在南下的火车上,手不停笔的我,又为的是什么呢?

我一直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只是,时机没到时,你就不能领会,而到了能够让你领会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份了。

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迟,才能在刚好的时刻里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

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若真的能就此错过的话倒也罢了,因为那样的话,就如同两个一世也没能相逢的陌生人一样,既然不相知,也就没有得失,也就不会有伤痕,更不会有无缘的遗憾了。

遗憾的是那种事后才能明白的“缘”。总是在“互相错过”的场合里发生。总是在擦身而过之后,才发现,你曾经对我说了一些我盼望已久的话语,可是,在你说话的时候,我为什么听不懂呢?而当我回过头来在人群中慌乱地重导你时,你为什么又消失不见了呢?

年轻时的你我已是不可再寻的了,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错阳差。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却无处追寻。只能在一段一段过去的时光里,品味着一段又一段不同的沧桑。可笑的是,明知道演出的应该是一场悲剧,却偏偏还要认为,在盈眶的热泪之中仍然含有一种甜蜜的忧伤。

这必然是上苍给予所有无缘的人的一种补偿吧。生活因此才能继续下去,才会有那么多同样的故事在几千年之中不断地上演,而在那些无缘的人的心里,才会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模糊的愁思吧。

而此刻,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窗外的天已经暗下来了。车厢里亮起灯来,旅客很少,因而这一节车厢显得特别的清洁和安静。我从车窗望出去,外面的田野是漆黑的,因此,车窗象是一面暗色的镜子,照出了我流泪的容颜。

在这面突然出现的镜子前,我才发现:原来不管我怎样热爱我的生活,不管我怎样惋惜与你的错过,不管我怎样努力地要重寻那些成长的痕迹;所有的时刻仍然都要过去。在一切痛苦与欢乐之下,生命仍然要静静地流逝,永不再重回。

也许,在好多年以后,我唯一能记得的,就是在这列南下的火车上,在这面暗色的镜前,我颊上的泪珠所给我的那种有点温热又有点冰冽的感觉了吧。

赏析:

我一直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早有安排,只是时机没到时,你就不能领会,而到了能够让你领会的那一刹那,就是你的缘分了。

有缘的人,总是在花好月圆的时候相遇,在刚好的时间里明白应该明白的事,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迟,才能在刚好的时刻里说出刚好的话,结成刚好的姻缘。

而无缘的人,就总是要彼此错过了。若真的能就此错过的话倒也罢了。因为那样的话,就如同两个一世也没能相逢的`陌生人一样,既然不相知,也就没有得失,也就不会有伤痛,更不会有无缘的遗憾了。

遗憾的是那种事后才能明白的“缘”。总是在互相错过的场合里发生,总是在擦肩而过之后才发现,你曾经对我说了一些盼望已久的话语,可是,在你说话的时候,我为什么听不懂呢?而当我回过头来在人群中慌乱的重寻你时,你为什么又消失不见了呢?

年轻时的你我已是不可再寻的了,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错阳差。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却无处追寻。只能在一段一段过去的时光里,品味着一段又一段不同的沧桑。可笑的是,明知道演出的应该是一场悲剧,却偏偏还要认为,盈眶的热泪之中仍然含有一种甜蜜的忧伤。

席慕容散文集摘抄 篇7

二岁,住在重庆,那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刚玻,记忆就从那里开始。似乎自己的头特别大,老是走不稳,却又爱走,所以总是跌跤,但因长得圆滚倒也没受伤。她常常从山坡上滚下去,家人找不到她的时候就不免要到附近草丛里拨拨看,但这种跌跤对小女孩来说,差不多是一种诡秘的神奇经验。

有时候她跌进一片森林,也许不是森林只是灌木丛,但对小女孩来说却是森林,有时她跌跌撞撞滚到池边,静静的池塘边一个人也没有,她发现了一种“好大好大蓝色的花”,她说给家人听,大家都笑笑,不予相信,那秘密因此封缄了十几年。

直到她上了师大,有一次到阳明山写生,忽然在池边又看到那种花,象重逢了前世的友人,她急忙跑去问林玉山教授,教授回答说是“鸢尾花”,可是就在那一刹那,一个持续了十几年的幻象忽然消灭了。那种花从梦里走到现实里来。它从此只是一个有名有姓有谱可查的规规矩矩的花,而不再是小女孩记忆里好大好大几乎用仰角才能去看的蓝花了。

如何一个小孩能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池塘边窥见一朵花的天机,那其间有什么神秘的召唤?三十六年过去,她仍然惴惶不安的走过今春的白茶花,美,一直对她有一种蛊惑力。

如果说,那种被蛊惑的遗传特质早就潜伏在她母亲身上,也是对的。一九四九,世难如涨潮,她仓促走避,财物中她撇下了家传宗教中的重要财物“舍利子”,却把新做不久的大窗帘带着,那窗帘据席慕蓉回忆起来,十分美丽,初到台湾,母亲把它张挂起来,小女孩每次睡觉都眷眷不舍的盯着看,也许窗帘是比舍利子更为宗教更为庄严的,如果它那玫瑰图案的花边,能令一个小孩久久感动的话。

二、《桐花》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

4月25日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他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

5月8日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5月11日

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由此前去,只记得雪白的花荫下,有一条不容你走到尽头的小路,有这世间一切迟来的,却又偏要急急落幕的幸福。

5月15日

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周遭无限沉寂的冷漠,每一棵树木都退回到原来的角落。我回首依依向他注视,高峰已过,再走下去,就该是那苍苍茫茫,无牵也无挂的平路了吧?山峦静默无语,不肯再回答我,在逐渐加深的暮色里,仿佛已忘记了花开时这山间曾有过怎样幼稚堪怜的激情。

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象他一样也把这一切都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三、《野生的百合》

那天,当我们四个有在那条山道上停下来的时候,原来只是想就近观察那一群黑色的飞鸟的,却没想到,下了车以后,却发现在这高高的清凉的山上,竟然四处盛开着野生的百合花!

山很高,很清凉,是黄昏的时刻,湿润的云雾在我们身边游走,带着一种淡淡的芬芳,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

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而虽然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连我心里的感觉竟然也完全一样!

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同行的朋友,这眼前的一切和我十八岁那年的一个黄昏有着多少相似之处。一样的灰绿色的暮霭、一样的湿润和清凉的云雾、一样的满山盛开的洁白花朵;谁说时光不能重回?谁说世间充满着变幻的事物?谁说我不能与曾经错过的美丽再重新相遇?

我几乎有点语无伦次了,朋友们大概也感染到我的兴奋。陈开始攀下山岩,在深草丛里为我一朵一朵地采撷起来,宋也拿起相机一张又一张地拍摄着,我一面担心山岩的陡削,一面又暗暗希望陈能够多摘几朵。

陈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他给我采了满满的一大把,笑着递给了我。

当我把百合抱在怀中的时候,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和满足。

一生能有几次,在高高的清凉的山上,怀抱着一整束又香又白的百合花?

多少年前的事了!也不过就是那么一次而已。也是四个人结伴同行,也是同样的暮色,同样的开满了野百合的山巅,同样的微笑着的朋友把一整束花朵向我送了过来。

也不过就是那么一次而已,却从来不会忘记。

令人安慰的就是不会忘记。原来那种感觉仍然一直深藏在心中,对大自然的惊羡与热爱仍然永远伴随着我,这么多年都已经过去了,经历过多少沧桑世事,可喜的是那一颗心却幸好没有改变。

更可喜的是,在二十年后能还再重新来印证这一种心情。因此,在那天,当我接过了那一束芬芳的百合花的时候,真的觉得这几乎是我一生中最奢侈的一刻了。

而这一切都要感激我的朋友们。

所以,你说我爱的是花吗?我爱的其实是伴随着花香而来的珍惜与感激的心情。

就象我今天遇见的这位朋友,在他所说的短短一句话里,包含着多少动人的哲思呢?

我说的“动人”,就如同几位真诚的朋友,总是在注意着你,关怀着你,在你快乐的时候欣赏你,在你悲伤的时候安慰你,甚至,在向你揭露种种人生真相的时候,还特意小心地选择一些温柔如“花香”那样的句子,来避免现实世界里的尖锐棱角会刺伤你;想一想,这样宽阔又细密的心思如何能不令人动容?

我实在爱极了这个世界。一直想不透的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总是特别仁慈?为什么我的朋友都对我特别偏袒与纵容?在我往前走的路上,为什么总是充塞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有时恍惚,有时清晰,却总是那样久久地不肯散去?

我有着这么多这么好的朋友们陪我一起走这一条路,你说,我怎么能不希望这一段路途可以走得更长和更久一点呢?

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竟然开始忧虑和害怕起来,在我的幸福与喜悦里,总无法不掺进一些淡淡的悲伤,就象那随着云雾袭来的,若有若无的花香一样。

然而,生命也许就是这样的吧,无论是欢喜或是悲伤、总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地来走上一趟。

我想,生命应该就是这样了。

四、《小卫兵》

幼年时的记忆总有些混乱,大概是因为太早入学的关系,记得是五岁以前,在南京。

只因为姐姐上学了,我在家里没有玩伴,就把我也送进了学校,想着是姊妹一起,可以有个照顾,却没料到分班的时候,我一个人被分到另外一班。

不到五岁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无能是因为年龄的幼小,却只以为是自己笨。所有同学都会的东西,我一样也不会,他们都能唱的歌,我一句也跟不上,一个人坐在拥挤的教室里,却觉得非常寂寞。

总是盼望着放学,放学了,姐姐就会来接我,走过学校旁边那个兵营的时候,假如是那个小卫兵在站岗,他就一定会送我一朵又香又白的花朵。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在众多的放学回家的孩子里,他会单单认出了我,喜欢上我,在那整整一季花开的季节里,为我摘下,并且为我留着那一朵又一朵香香的花,在我经过他岗亭的时候,他就会跑出来把那朵花放到我的小手上。

已经忘了他的面貌了,只记得是个很年轻的卫兵,年轻得有点象个孩子。穿着过大极不合身的军服,有着一副羞怯的笑容,从岗亭里跑出来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的。

花很大很白又很香,一直不知道是哪一种花,香味是介乎姜花和鸡蛋花之间的,这么多年了,每次闻到那种相仿佛的香味时,就会想起他来。

想起了那一块遥远的土地,想起了那一颗寂寞的心。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 篇8

席慕容的文章,如一杯香茗,让人在品过之后,感觉沁入心脾,久久不能散去,又如一股清泉,流入心底那干涸的湖,滋润整个灵魂。

她,就是这样,以一篇篇绝好的文章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让我在生活最困顿的时候,给我以人生积极的鼓励和润泽。

席慕容,蒙古族人,全名穆伦•席连勃,

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等。

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文章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我对她有着特殊的感觉,总认为,她为我们的心灵寄托写了一个极好的诠释。

看完她的《花事》,更让我对生命的价值有了一个更新更深的认识。

对于生命,我们有太多的感慨,也有太多的无奈,而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是对生命的内涵有一个深切理解,对生活有更深的感悟吧!

我们在少年的时候都有着单纯和宽厚的心灵,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让它逐渐变得复杂和锐利?

在种种牵绊里不断得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要学着不去后悔?

是的,我们应该学着不去后悔,不去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那就让自己拥有一颗豁达的心,去容纳别人的种种的非难,不要让自己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变得那么尖锐和刻薄。

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人问禅师:“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

禅师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容他、信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禅师所说的心态就是宽容,劝世人用一种宽容的心去面对世间的嘈杂和忧烦。

一个人生活在尘世间,就难免会碰到忧烦的事,与人产生误解、矛盾、和积怨,而从此相互怀疑、憎恨,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这时,如果能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会一笑泯恩仇,化解矛盾,说不定,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人的生命里充满着大大小小的争夺,包括快乐和自由在内,我们也总是急着想知道一切,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付出很多的努力甚至代价去争取。 等到了年龄大的时候,原来认为重要的东西竟然不重要了,而一直被自己忽视的种种却又开始呼唤自己,就像那草叶间的风声,就像那夜里的一地月光。

所以,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把脚步放慢,希望自己能够回答大自然所有的美丽生命的呼唤!

可是,我们又在何时将自己置身于“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境界,让自己真正去感受生命的这种恬淡和怡然?

那么,让我们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着不去做后悔的事情,也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学着去真正地爱自己的生命,爱人和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时,也许我们终于会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它跋涉的理由,都有它选择的方向,都有它无以言表的艰辛。

那么,也让我们在生活的这一刻,

好好的享用今天,

席慕容散文集读书笔记 篇9

2、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不知道此时的选择是否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后悔是于事无补的,我认为只要我们为此尽了力,即使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也应该宽容自己。

3、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我们真正爱的人,有我们真正牵挂的人,那么我们一定会留恋这个世界。

4、幼小的孩童那水灵灵的眼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幼童笑着舞爪时,大人们会会心的微笑,原来我们热爱的还是那份纯真和天然。

5、孩童高兴就笑,委屈就哭,任何表情都表现在行为上,而很多的成人却要隐藏自己的心情,我们将之称为成熟,原来孩童是自然的产物,成人是社会的产物。

6、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次的离别,或亲人、或朋友、或同学,每次的离别都会带来忧伤,虽然时间已经冲淡了这一切,将之变得模糊,可一旦想起总会感觉世事无常。

7、人性是人的共性,不论你多么伟大,依然在这个范围内。

8、虽然上帝没有给你惊艳的容貌,但你却拥有惊人的才华和善美的心灵,我们从心底里尊重您。

9、美丽的事物总是及其短暂,可美丽的事物总能给人无法抗拒的诱惑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作文 篇10

她的文章充满温馨。细读进去,她的`文章和水墨一样平易朴实:匆匆的过客,小路上的野花、野草、海边小小的贝壳……许多不起眼、会忽略掉,甚至觉得毫无意义,根本不会去看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

我感叹,我感叹于她的细腻和她那淳朴语言,文中没有可以推彻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成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透明的哀伤》中的《严父》。作者对一个卖牛肉的男子发出感叹,通过男子的面容,猜想出他的家庭。在这样的炎热夏季在外奔波,想必是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这样操劳,又不觉想出他的孩子能理解他的父亲吗?

看过许多写文章,发现父爱的文章是那么的深沉。父亲常常为了家这个家,为了这个家的生存,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美满,常常不分日夜的在外奔波,让处理烦琐事情的父亲有了一张严厉的面容。严父,寂寞无言,表面严厉,实际爱在无言处。可年幻无知的孩子们却不能理解,他们喜欢投向母亲柔软和温暖的怀抱,劳苦了一天的父亲回到家,发现自己支撑的家的那份甜美,自己虽不能进去,不能享有,或许这样父亲就很快乐了吧!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也无所谓,只要是做为父亲,爱着他们,这样就足够了吧!

看完这篇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心情,想流泪,还想立即给父亲一个拥抱,同时也有着疑惑,为什么父亲不去辩解他们行为?让孩子们理解他,让他也享有家的这种温馨,我的思绪不觉想到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虽然不是严父,但他也常常奔波在外,甚至等我睡了才回来,我认为在父亲心中工作比我重要,所以总是对父亲忽冷忽热,有时他说话我也不理,可他什么也不说。

有时我会从父亲的开门声中惊醒,发现他不管回来得再晚也会来到我的房间。夏季,为我关掉电风扇,冬季,为我扯扯被角,当时小,没放在心上,可现在却知道这小小的动作,却也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他是爱我的,我是不是也应该对操劳的他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体谅,多一点爱呢?

席慕容散文集的读后感 篇11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切入生活,就会发现实现这样的梦并不难。我只是喜欢在忙碌与紧迫的一天后,在认真地扮演了种种角色之后,可以终于在灯下,终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拂拭掉心上所有的尘埃,与另一个自己静静的相对。

然后在极白极光滑的稿纸上,享受我内心的悲喜而已。忙碌的生活很苦,但如果你不会学着享受生活,那么心会很累。真正的生活是苦并乐着。再繁忙的生活,也要发展自己的兴趣,至少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乐趣是其他东西无法比拟的。慢慢的,你会觉得,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你找到真正的快乐。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跟随自己的脚步,寻找生活的真谛。细细品味一叶一草,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么,人生便多一份快乐,少一分忧愁……席慕蓉的作品,给人一种生活的幸福感。在她的故事里,可以看出她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就好像她在谦卑的心里写道:以后,每当我起了骄傲的意念时,我就会想起这位卖花的老妇人,和她的谦卑的心。

上一篇:行政部实习周记下一篇:电商网站设计小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