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9-03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7篇)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市总工会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部署,全力推进我市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和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

XX是一个农民工聚集的城市,目前农民工总数达XX万人。作为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XX的农民工工作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就工会所做的工作来说,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在落实“两个普遍”、开展“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等项工作中,农民工入会一直是工会组建的重点,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推进,目前全市有农民工会员XX万人,占到全市工会会员总数的XX%。同时,全市各级工会积极开展服务农民工工作,为农民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融入城市生活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农民工平安返乡”、“情系兄弟姐妹”、“新XX人集体婚典”等一批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工会服务品牌,赢得了广大农民工的好评。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民主参与、子女上学、看病住房等方面,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应当说,这些现象在全国农民工集中的城市、地区也都存在,XX也不例外。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下更大的力气,把工会应当承担的农民工工作做好做实。

今天,会上印发了XX,这两个文件是市总在前一段调查研究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并经市总主席办公会议认真研究形成的重要文件,对全市农民入会和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项目、组织实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永红同志和中华同志又做了具体部署。希望各级工会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国务院有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主要精神、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有关精神

去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紧迫性。去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8月30日,印发了《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2015-2016年)行动计划》,12月17日,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今年1月30日,又印发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以上5份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文件,这在我国标准化工作历史上是空前的。以上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回答了标准化工作“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主要精神有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总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第二,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的6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国务院标准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标准化改革。二是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通过对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强制性地方标准的“转、修、废”,将能够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能上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转为推荐性标准或予以废止,逐步改变目前由国家、行业、地方多头制定和发布强制性标准的模式,实行强制性标准由国家统一立项和发布。三是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改变推荐性标准包罗万象、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占比过大、公益属性不突出的现状,将一般产品和服务标准交由市场自主制定,政府主要主导制定公益类标准。四是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改变以往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现状,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团体标准,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五是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切实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六是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产品、技术、装备、服务“走出去”。

第三,明确了标准化工作改革“三步走”的实施战略。第一阶段:2015—2016年,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第二阶段:2017—2018年,稳妥推进向新型标准体系过渡;第三阶段:2019—2020年,基本建成新型标准体系。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标准化改革工作,去年6月1日,国务院建立了由王勇国务委员为召集人、39个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7月2日和12月30日,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王勇国务委员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在持续推进标准化改革、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标准化国际水平、抓好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落实4个方面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当前我省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省政府对标准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9月,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去年以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工作改革文件下发后,李小鹏省长、高建民常务副省长和原副省长张建欣都做了重要批示,并于去年9月17日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3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山西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实际,省政府又调整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并将成员单位由37个部门扩大至59个部门。去年11月11日和29日,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几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今年2月22日,省政府专门在省长碰头会上听取了标准化工作有关情况汇报,4月2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昨天,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罗清宇副省长到任以来,对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多次就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作出指示批示,7月14日,专门听取了我局关于编制《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有关情况的汇报,就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亲自起草的下半年分管部门的工作要点中,特别指示: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标准化改革工作;在工程建设、工业产品、养老等服务业方面,制定出台一些规范性标准,以此引导品牌创建,促进行业发展。

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地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集中体现在:

(一)标准制修订数量大幅度提高,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宽

2001年以来,我省共制定地方标准809项,农业方面的495项,占61%;工业方面的90项,占11%;节能环保方面的68项,占8.4%;服务业方面的30项,占3.7%;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108项,占13.3%;其他方面的18项,占2.2%。“十一五”期间发布了152项地方标准,绝大部分为农业标准。“十二五”期间,发布了563项地方标准,除农业和工业方面的标准外,服务业、社会管理方面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明显增多,563项标准中,节能环保方面有50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有70多项。标准化工作从工业、农业领域已扩展到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二)重点领域标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批准发布了覆盖我省主要蔬菜品种的无公害种植系列标准40余项,覆盖养殖场建设、饲料质量、养殖技术的养殖系列标准70余项。从去年开始我们还加大了小杂粮机械化耕种、人工种植中药材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围绕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循环经济“可操作、可考核、可评价”的目标,批准发布了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基础标准8项,批准发布了包括社会、园区、企业3个层面,覆盖钢铁、发电、煤化工、水泥等我省主要行业的12项循环经济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围绕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批准发布了54项覆盖我省主要耗能行业的能耗限额、能源管理、节能产品、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率先发布了《车用压缩煤层气》《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M5、M15车用甲醇汽油》等11项地方标准。《煤层气》《车用压缩煤层气》两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湖北、贵州、福建等8个省份先后来我省学习。

——围绕道路交通发展,针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中湿陷性黄土多、采空区多、长大桥梁隧道多、重载车辆多的“四多”情况,批准发布了53项严于覆盖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方面的地方标准。

——围绕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制定发布了用水定额、污水再生利用、水平衡测试等方面的地方标准9项。

此外,我们还批准发布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为促进发展旅游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明显,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

虽然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纵向比较,进步较大,但与兄弟省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按照地方标准有关管理规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标准项目提出、组织起草、技术性审查、征求意见等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地方标准制(修)订的立项、审批、编号、发布等工作。从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来看,有的部门和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特别是标准制(修)订工作重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高,提出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没有完全符合和满足本领域发展需求,个别单位甚至片面认为标准化工作主要是质监部门的事,影响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省质监局作为标准化主管部门,尽管近几年来,我们着眼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更加注重问题和需求导向,更加注重主动作为,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尤其是在标准立项上,变被动坐等为主动征集,变重点不分为聚焦中心,通过发文、座谈、登门、上网等方式向各相关部门、行业、社会组织广泛征集标准项目,立项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没有相关部门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标准化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我们不可能也做不到全面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标准化工作的所有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提出标准制(修)订项目,促使标准制(修)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也是国家及我省成立标准化领导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推进标准化工作,除了各行业、各部门主动承担起本行业、本部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外,另一关键因素在于建立起本行业、本部门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这样,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才有人抓、有人管,才能真正落地。为此,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全国共有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1284个,北京市已建成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个,山东省已建成45个。而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目前,我省承担的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只有7个,占比仅为0.55%;省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只有1个,为山西省文物保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因此,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已成为制约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地方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目前,我省共有现行有效地方标准780多项,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单一、零散的标准,没有构成体系、形成合力,限制了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此,省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构建重点领域地方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期间,有7个市完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市建设任务。太原、长治、晋城、运城4个市一次性完成了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任务,国家标准委于2012年12月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经验交流会。此外,还在农业、循环经济、旅游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完成了158个国家级、139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的完成,既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推广传播了标准化理念、方法,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省政府制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推动我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抓好这些重要决策部署的落实。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3项任务:

一是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全省推进标准化改革发展2016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2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已制定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管理办法》《团体标准培育发展管理办法》《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适应改革需求、保障发展举措扎实落地。

二是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根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罗清宇副省长的指示要求,结合《山西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完成特色农产品、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电动汽车、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社会治理、“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围绕上述体系建设,要在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标准化+”为抓手,积极推动“标准化+”行动计划,重点做好相关领域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标准化激励机制等工作。

三是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加大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涉及国计民生领域标准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严惩;将市场主体执行强制性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标准实施监督成效;加强标准的培训、解读、咨询、技术服务,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机构,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各行业形成学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通过标准的落地,充分发挥标准“树标杆”,标准“划底线”的引领和兜底作用,促进我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标准化工作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及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一、联席会议是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研究解决职工群众重大利益问题的制度平台

联席会议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创造。联席会议的宗旨是研究解决职工普遍关心、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009年我省恢复建立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初时任省长周强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就支持工会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等事项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联席会议构建了研究解决职工群众重大问题的一个制度平台,开启了沟通政情民意、传递决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府能够通过联席会议这个渠道,了解职工群众的所需所求,工会借助这个制度平台,反映职工的所忧所盼。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联席会议,密切了各级政府与职工群众的联系,解决了一些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真正做到了制度上有安排、政策上有保障、实践中有成效,联席会议成了反映职工群众诉求、解决职工群众问题的“直通车”。

二、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需要赋予工会组织更多资源和手段

省政府和各部门历来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高度重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对工会开展劳动竞赛、劳模评选、技能培训、困难帮扶等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特别是2010年联席会议后,省直有关部门在支持工会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帮扶资金配套和省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各级工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贴近中心促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的工作思路,以劳动竞赛和职工素质提升为载体,以维权帮扶工作为抓手,与时俱进推进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省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职工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劳动关系矛盾比较突出,工会基层组织比较薄弱,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有待提高,需要省政府和各部门一如既往的给予关心支持。为了把这次联席会议开得更有实效,省总进行了专题研究,我和省总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到企业和职工群众中,面对面访谈,近距离沟通,掌握了不少真实的数据和情况,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感到当前职工群众工作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关于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遗留问题的解决。加快推进改革,妥善安置职工,是解决未改制企业困难职工问题的治本之策。国企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省属和中央下放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但仍要打好扫尾战。特别是市州属国企改革还剩下一些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时间拖得太长、市级财力有限、错失优惠政策等种种原因,改革难度倍增。建议省政府加大推动市州国企改革力度,明确责任、制定政策,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打好市州国企改革攻坚战。同时,加强督促协调,解决好社保接续、社区职能移交等相关遗留问题,为改制企业职工排忧解难。二是关于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曾先后四次视察工会帮扶中心。去年3月,习近平副主席作出批示,指出困难职工帮扶是国家帮扶制度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健全机制,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中央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近年来,我们致力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党和政府关心职工的重要载体、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窗口来打造,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开展生活救助、法律援助、就业帮助等各种形式的维权帮扶服务,深受困难职工好评,为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推动帮扶中心由帮扶困难职工向服务广大职工转型,把帮扶工作融入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中。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央有要求,职工有期盼,外省有经验,我省工作有基础。请求政府继续加大帮扶资金财政配套力度,帮助解决帮扶中心的机构编制,使帮扶中心能够更好地服务职工、服务大局。三是关于工人文化宫等职工文化设施建设的问题。我省的工人文化宫建设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服务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着基础建设滞后、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打造湖南文化高地,职工文化建设要与之相适应、相协调。我们明确要求工人文化宫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学校和乐园”的主题不变,坚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不变。省总计划筹集一定规模的资金对各级工人文化宫进行提质改造,完善功能、转换机制、加强管理,开辟一些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为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让广大职工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请求省政府将工人文化宫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使这一传统文化阵地焕发新的生机。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稳就业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稳就业工作。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稳就业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当前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也是民生的“压舱石”。党中央将稳就业放在“六稳”的“第一稳”。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上,都对此提出专门要求,作出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纾困”“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在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财富增长的来源,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六稳”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指示批示,为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做好稳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根本遵循。

总体看,此次疫情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比较大和直接。人社部强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通过六个“一批”来促进农民工就业。一是支持返岗复工一批,建立点对点、一站式服务通道,通过专车专列等方式成规模、成批帮助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

二是帮助招聘录用一批,持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大力推行网上面试,视频招聘,组织开展定向劳务协作,帮助企业新招录一批农民工;

三是动员投身农业解决一批,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参加春耕备耕,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就业;

四是鼓励重大项目吸纳一批,深入挖掘当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用工潜力,鼓励优先吸纳本地农民工和本地贫困劳动力;

五是扶持创业带动一批,为懂技术懂市场的农民工提供线上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资金支持;

六是开发公岗安置一批,为暂时无法外出、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开发一批环卫保洁等临时性公益岗位来托底安置,保障其基本生活。

二、清醒认识,充分肯定农民工创业索取的成绩

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年均在外务工人员达xx万人,年创劳务收入xx亿元。近年来,xx市围绕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市有xx名农民工返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xx家、其中农村专业合作社xx家,覆盖全市xx个乡镇,创业带动就业xx人。

(一)强化组织协调,为农民工退多创业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阳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农民工越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安楼专项经费xx万元。要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确定目标,明确职责并配备专职人员,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每年不定期召开返乡农民工和知名人士座谈会和专场招聘会、利用座谈会和招聘会联络乡情,推介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在外创业务工者联络亲情、友情、同学情等关系,通过情谊架设返乡创业桥梁。通过上下联动,摸清了潜在返乡投资群体,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在外能人的投资意向信息。二是加强部门联动。人社、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紧密配合,制定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实施工作体系,定期召开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二)坚持宣传带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抓好宣传引导。利用电视网络、手机信息、横福标语、宣传牌、宣传资料等各种宣传谋介,大力宣传返乡创业信息、创业政策、创业理念,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及时正确理解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支持、促进农民上用足有关优惠扶持政策,金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工进步创业的积权性、主动性。二是抓好典型带动。大力宣价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优秀返乡人员创业典型事迹,树立创业典型,对越乡农民工做到经济上治实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充分挥其典型引路和示范劳动作用,为农民工退乡创业引领方向,大力营造创业、兴业、乐业的良好氛围。返乡农民工主动揭弃传统的“等、靠、要”和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使更多的返乡农民工乐于创业,敢于创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打造担保贷款品牌。完善“目标考评”、“联动协调”、“保障激励”三个机制,紧扣“政策宣传”、“审核放贷”、“贷款回收”三个环节,重点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简化程序,细化措施,健全贷款发放考核办法和财政贴息资金规范管理约束机制,完善担保基金呆坏账核销办法。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梳理和创新产品,通过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工的创业需求,并优化流程,改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服务。就业服务机构积极争取增加担保资金投入,放大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缩短贷款审批及发放时间,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我市历年来投入担保基金xx万元;当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x万元,贷款余额xx余万元,贴息xx万余元,扶持xx名农民工退乡创业。二是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和落实减视降费措施,按“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财符合各件的送乡农民工落实祝费减免政策。人性,视务、工商、金融等部门,树立服务意识和效事理念,全面落实视费减免,杜会保险朴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槐岗朴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扶持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支持广大返乡农民工不拘形式,不构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放宽经营限制,在符合规划、环保、卫生、安全生产等规定的情况下,允许以家庭住所、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最大限度地拓展创业空间,释放创业潜能。

(四)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升智力支撑。

通过不断完善职业培训机制,让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掌握专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引导其自主创业。一是深化技能培训。强化载体建设,完善培训体系,通过招标确定了专门的社会培训机构。根据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实现了“三结合”,即开设专业与当地产业、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落实培训补贴,促进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该市每年有xx余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掌握1门实用技术,为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创新创业培训。建立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担保贷款、人力资源、技木史持等一党的创业培训提式,使理乡创业的农民工尽快具各企业家活备的个人素质和创业能力。依托当地自然资厚,强化基地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细化培训内容,实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的有机结合。

(五)化化帮扶服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体系保障。

一是支特创业帮扶。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组建后续服务专家团队,建立创业培训跟踪服务机制,对学员建立档案井全程跟踪指导。完善创业项目开发、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办事指引、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筛选创业成功人士与返乡农民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帮一”的对口帮扶活动,对创业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会诊,帮助其顺利发展。把零散产业做大、把特色产业做强、把优势产业做好。二是强化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人社部门及时启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舞台。本着“政府提供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等各类资源,通过摸清情况、建立台账、量身打造专项活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创业平台。推进创业基地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一方面加快推进创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完善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种植、养雅业基地以及商品沈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聚集地。

三、要有所作为,为疫情后促进就业形势好转再接再厉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民工潮“和“返乡创业潮”交相辉映。农民工返乡创业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1.要创新思路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前,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正逢其时。从内部来看,近些年来,在外务工的广大农民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人脉等资源,懂市场经济,懂城市思维。另外,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更多来自回归家乡的情感渴望,而且他们更了解农村情况,能够更顺利推进在家乡的创业。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也是这样,当地回来的人回到当地发展情况更熟悉,遇到一些小问题,很快就能协调处理好。从外部来看,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催生了巨大的创业需求,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来了巨大市场机遇;

以现代农业科技和“互联网”为引领,创业的技术、市场壁垒不断被突破,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等等。内外兼备,东风正好,我们农民工朋友必将成为大众创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提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战略认识,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努力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这篇大文章,推动实现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返乡一人、带动一方”的乘法转变。

2.要创建平台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加速推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宽广舞台。有关部门要着力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建平台,提供舞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入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吸引更多有条件有技能的农民工进入创业孵化园、创业产业区,享受公共的孵化服务和政策优惠。要加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力度,拓展与阿里巴巴产业带、农村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和企业的合作,带动返乡人员依托其平台和经营网络创业,畅通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同时,要扎实推进市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和优化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好服务。

3.要创优环境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毕竟蕴含着风险,尤其是农民工创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离不开我们政府部门的帮扶、呵护和引导。对于创业之初和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要做好帮扶,将过去仅用于鼓励招商引资的特殊政策,也扩大到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来,并要着重加强专业创业培训、降低返乡创业门槛、改善返乡创业市场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对于创业中遇到困难的创业者,要加以呵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对创业的跟踪调查与规律研究,加强与创业者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求,重点要在技术指导、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小微创业者容易遇到困难的方面加强针对性的帮助,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者,要做好引导,重点做好战略规划、全局统筹,引导他们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等更高水平发力。总之,我们要尊重创业者的自主权,不能搞行政命令,既要防止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也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要努力为广大农民工朋友返乡创业创造优良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真正能够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同志们,做好稳就业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进一步把握形势、坚定信心,共同想办法、出实招,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实,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就业工作是老百姓最关心和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检验社会进步、彰显政府职能的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今年,由于省、市在就业工作指标安排上出台较晚,因此今年我们的就业工作会议推迟到今天举行。本次会议对去年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对我市就业工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春亮局长的讲话很全面,也很具体,我完全同意,也请同志们给予高度重视,会后要认真立足工作职责,严格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今年就业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去年全市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一)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去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指标,其中相当一部分指标领先于全市其他各县区,向市委、市政府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就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打造了人民的民生福祉,促进了市政府绩效考核在全市排名靠前,也提升了市委、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和形象。

(二)就业渠道更趋多样化。

坚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广开就业渠道。充分利用省“劳动99”网,广泛搜集企业空岗信息和个人求职信息及时发布和更新;全年举办了数次大型企业用工招聘会,通过积极发动,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热情服务,每次都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和社会效应。这些工作的开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双向选择的桥梁,促进了社会充分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的渠道不断拓宽,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完善,服务逐渐提升,就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就业布局实现了整体平衡。

(三)就业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干,全市就业工作立足就业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建立了统一开放、公平诚信、面向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社会化、市场化的就业培训体系;逐步构筑了以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的基层就业援助体系;逐步完善了合理规范、操作性强、普惠长效的优惠扶持政策体系;逐步改善了管理科学、考评公正的目标责任体系。

(四)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增长点。

立足新时期,着眼新形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新增创业260人,扶持和培育创业带头人159人,带动创业95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85万元,助推创业成效明显。

同志们,我市就业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市就业战线上的同志们的奋力拚博。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

二、当前形势给我市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我们的工作与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间的差距。当前是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着眼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着“七个更高”的要求,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就业工作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就业工作的指标完成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被征地农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岗位开发、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对普惠制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的返乡,对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要求,是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认真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三、今年工作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工作方向

劳动就业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各乡镇街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推动就业工作深入、有序开展。

(一)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

劳动就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做好就业工作不仅需要劳动就业部门付出艰辛努力,更需要各乡镇街、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各乡镇街主要领导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突出位置,把这个民生工程的龙头工作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落实、优先解决。要完善多年来形成的县、乡、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各乡镇街分管领导和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人要主动加强向党委、政府做汇报,主动调研、思考、研究重大问题,当好参谋和助手,主动与市人社、就业部门衔接,争取工作支持,形成政府强化组织、部门狠抓落实、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要以对完成任务指标的昂扬斗志推动工作。

今年市对我市的就业工作任务指标已经下达,并已分劈至各乡镇街。可以说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就是我们今年的工作主线,我们在全年的工作开展上一定紧紧咬住这些硬性指标不放松,确保完成各自工作任务,为全市继续在市各项就业指标完成情况名列前茅履职尽责。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也是市委对各乡镇街的非经济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一些指标还是市政府对我市政府的绩效考核项目,市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在此我不做赘述,在座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都了解掌握。刚才春亮局长的发言材料上,我看到有些乡镇街在某项工作上没有开展或没有成绩,希望这种情况今年不再发生。年末,各乡镇街要针对本地区完成得不好的考核指标做出书面解释,尤其是绝不允许出现结果为零的考核指标。

(三)要以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推动工作。

劳动就业工作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直接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责任非常重大。各就业战线上的组织和同志一定深入学习和落实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强思想、作风、能力建设,严格杜绝“四风”,严格杜绝“吃拿卡要”,尤其是各级业务经办平台,一定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干好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志们,劳动就业工作是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就业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开创全市劳动就业工作新局面!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刚才,X局通报了全区X年重点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三个区、住建局、X集团分别从各自角度作了具体汇报。在今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中,我们虽然面临着很多大项目同时开工、辖区遭受洪涝灾害等实际困难,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而且在项目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有了新的起步和提升,这是难能可贵的。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调度和分析情况,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攻坚克难,抓住今年剩余的X天时间,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展,大干快上,集中力量打一场项目建设的攻坚战,为今年项目建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研判形势,切实增强项目建设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一)有效施工期所剩不多。我区地处高寒,雨水较多,有效施工期短。所以,我们在去年X月份就召开了项目动员会议,安排部署项目建设。目前来看,今年的有效施工期只有X天了,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切实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二)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总的看,全区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大多数项目能够按年初既定进度扎实推进。但受前期审批、房屋征收等方面因素影响,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至今尚未动工。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争取秋季全部开工。

(三)工作任务较重。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很多工作还有历史欠账;每一项工作做深、做实了,又把其他工作带出来了;一个项目做深了,其他项目没有做深;一方面工作做好了,另外一方面工作还有差距;把工程项目做出来了,在管理和服务上还有很多差距;把城市服务设施项目完善了,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上还有很多欠账;经济工作做到位了,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另外,我们还要办好生态论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着手谋划明年工作,等等。这些工作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加在一起比较繁重,要在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扎实做好其他方面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做好当前和明年的项目建设工作

主要是明确“三项原则”、抓好“五个重点”。

关于“三项原则”:

一是规划指导原则。今年,我们投资X万元,编制各类规划X项。通过编制规划,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刻认识到规划先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规划指导下,我们工作的系统性增强了、盲目性减少了。要继续高起点、高水平做好各项规划,用规划引领高标准施工建设,坚决做到工程建设不偏离规划标准和质量要求。

二是工程监管原则。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有关规定,发挥好监理公司和中介部门的职能作用。特别指出的是,要严格监管各类专项资金使用,三个区和建管中心要加强配合,主动承担起主体单位责任。今年我们把一些管理职责、建设责任下放,希望三个区能够承担起辖区的建设主体责任。要本着对事业、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与省档案局做好沟通对接,研究建设档案馆,增加专业管理人员,加强对辖区基建、声像等各类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三是施工安全原则。施工作业要严格按程序规范进行,建筑监管行业要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做到工程建设每个环节都有相应责任人,要完善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安全的相关体系,努力建设安全工程和廉政工程。

关于“五个重点”:

一是制定推进时间表。各项目单位要对照自己的项目计划,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拿出解决办法,就未开工、未启动的项目再拿出一个计划,计划完成后报到经发局。有些问题是部门衔接不到位造成的,要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不落实顽症”问题,加强部门间配合协作。哪个部门不为解决问题服务,哪个部门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加紧施工进度。前段时间,周波同志已就“水灾后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进度”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各单位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抓紧施工进度,抢在建工程、保秋季工程、促房屋征收,把前段时间抗洪抢险损失的工期抢回来。工程建设不是做给管委会看的,是为辖区长远发展打基础,要安排好时间,务求实质进展,不要在形式上做表面文章、浪费功夫。

三是保证工程质量。前段时间我到池北区调研,同一些基层同志、社区群众座谈,我们辖区的老百姓中不乏高人、明白人、有责任心的人,他们特别关心我们的工程建设,对我们目前的建设质量、施工管理不够满意。我们提出建设百年工程,首当其冲必须经得起老百姓审视,经得起历史检验。要牢牢把握和担负起我们建设X的机遇和责任,一定要本着对百姓负责、对X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真正把X建设好,而不是留下历史遗憾,更不要给他人留下笑柄。

在这里,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绝不允许擅自更改施工图,相关单位和人员要定期对照施工图检查施工建设情况,严把按图纸施工环节,绝不能偷工减料、施工缩水;二是在施工质量上,工程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工程中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工程质量;三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建议住建局探索建立通过社会力量监督我们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的组织机构,把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办好。

四是抓好安全生产。近期,通过机构整合,加强管理,深度开展督查检查,我们的安全生产形势整体良好,但也暴露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建筑施工方面连续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在安全生产的方面还存在不按图纸施工、不按设计和工程管理要求监理的问题,建设单位和业主不重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这也反映出了我们监管不力的问题。安监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工作力量,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重点抓好这X天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监管、宣传和引导,在加强项目建设的同时一并抓好森林防火、景区运营、交通运输、食品卫生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五是提早谋划明年项目。从今年的经验看,尽早启动项目谋划建设这一宝贵经验,已经使我们受益。我们要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升城市和旅游功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等,都要求我们的项目建设只能加快不能放缓,只能加强不能减弱。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谋划明年项目。各区、各部门要着眼于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建设文化内涵、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大X”区域合作发展,抓紧时间谋划明年项目,要做好项目可研、立项、审批手续等工作,同时要深刻分析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统筹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资的轻重缓急和产业布局合理性,促进项目建设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文明施工的问题。我们提出“建设世界名山,打造文化名城”,就要用国际化的视野、定位、标准建设和发展城市,必须做到干净、整洁。主管部门要拿出意见,加强管理,并且大家要共同遵守,共同实施,形成合力。文广新局、电视台要更加注重“建设文明城区,争做文明市民”的社会宣传:一方面,引导群众对我们的施工管理、城市建设多提意见,多给予监督批评;另一方面,要号召和发动群众从城市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融入城市建设,争做文明市民,真正成为X的形象代言人。通过各方面工作,要形成既快速发展,又快而不乱的工作节奏和良好环境,让大家到X既能看到我们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建设场面,也能看到我们科学、文明、高效的施工管理,为百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为广大游客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三、紧密结合实际,着重解决好思维和能力两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转变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问题。思路决定出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我们总是强调问题困难,思维受限、思路不多,工作出路也就不多。

关于思维方式。我们想和不想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我们一个人干和大多数人统一思想一起干不一样,干部自己干和发动群众干也不一样,自己单干和团结周边地区一起干更不一样;我们闷头自己建设项目和走向世界、引进外资不一样,固步自封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不一样,坚持X原始文化与引进外来文化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调整思维方式,用国际化的视野、采取国际化手段做好X的事情。

关于精神状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活力和创造力。应该说,全区大多数同志有着朝气、锐气,保持着昂扬士气与生机活力,我们要善于保护这种精神状态和斗志,同时要彻底丢掉那些老气横秋、只挑毛病、不做奉献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要通过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将我们X精神培养壮大,并用这种精神把X建设好。在克服悲观情绪的同时,也要避免自满情绪,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未来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加倍付出去克服。要注意结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检查和深入剖析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把教育实践活动这项工作圆满完成,又切实解决好我们自己的问题。

(二)关于提高能力的问题。加快科学发展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仅是深化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的问题。结合项目建设,我认为要提高四种能力:

一是领导的能力。说到底,领导发展的能力就是抓项目建设的能力。项目建设中领导能力主要体现在谋划项目、招商引资、推进项目、破解瓶颈等方面。现在的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是对我们每个人能力的考验。大家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开动脑筋寻找办法,灵活运用政策,进一步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组织动员的能力。面对繁重的项目建设任务,要靠有效的组织动员来保证,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共同投入X保护开发事业中来。各区、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动员干部群众参与并支持我们工作,一起把房屋征收、项目建设、美化环境等具体工作做好。要做好宣传引导,让大家真正理解我们的工作意图、工作内容、工作部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是创造良好环境的能力。我们正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景区和城区建设的国际化要加快,招商引资环境的优化要加快,干部素质、居民素质的提高也要加快。要努力在X形成能够吸引外资、使我们自身感到舒畅的优良环境。对我们自身而言,还要打造促执行、抓落实的政务环境。年底,我们要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盘点和认真考核,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及奖惩意见。

四是统筹兼顾抓落实的能力。X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如果不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我们的旅游龙头地位就体现不出来;如果只是搞好服务接待,我们就成了一个大的接待办事机构;如果忽略了对外形象宣传,我们就会变成孤家寡人;抓了生产和旅游,没抓人文,我们就会丧失长久的发展动力;各方面都抓了,安全生产出却出现滑坡,我们就会面临事业上很大的损失、停顿甚至倒退;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基层组织建设没有得到同步推进,我们就会丧失执政根基,等等。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善于统筹协调,分清轻重缓急,兼顾当下与长远,把握好整体和大局。特别是今年,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同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将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相结合,将完成经济发展指标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各个社区从现在开始要把党员定时、定点进社区工作抓好,把社区软硬件设施提升抓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暨“清剿火患”战役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XXX

(2012年X月XX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局党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回顾2011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表彰先进,持续推进“清剿火患”战役工作。

总工会领导在推进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1. 总结经验, 充分肯定2009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2009年以来,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 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目标,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求真务实, 开拓进取,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75亿k W, 比2008年增长6.4%。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保持较高增幅, 马铃薯、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机械及畜牧、林果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机作业水平再创新高, 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预计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达48.8%, 比2008年提高约3个百分点。水稻种植、水稻收获、玉米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预计分别达到16%、56%、17.6%, 同比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农机化经营效益显著提升。预计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近20万个, 农机专业户450万个。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将达到1.3万个, 新增近5 000个。全年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预计达到3 800亿元, 同比增长10%。其中跨区作业收入突破200亿元。

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农机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79.3 k W (380 hp) 以上大型拖拉机研发获得成功, 花生、甘蔗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 牧草生产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技术研发实现突破。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研发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事故显著下降,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2009年1—11月全国发生国家等级公里以外的农机事故650起, 较2008年同期下降50.3%;直接经济损失481.32万元, 同比下降42.7%。农机事故指标低于农机安全生产总体控制考核指标,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

一年来,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1) 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由2008年的40亿元增加到130亿元, 补贴机具种类和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精心组织实施, 严格规范操作, 强化督导督查, 确保政策实施到位, 补贴工作总体上做到了启动早、措施实、进度快、效果好。全年共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投入360亿元, 补贴机具343万台 (套) , 受益农户数达到300万个。在补贴的强劲拉动下, 我国农机工业在出口受阻的不利情况下逆势增长, 产销两旺, 规模以上企业产值预计达到2 300亿元, 同比增长20%以上, 增幅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列第1位。农机购置补贴兼顾工农、一举多得, 在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保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精心组织重要农时的机械化生产。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早准备、早部署、早动手, 积极组织调度各类机具投入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季节的机械化生产和农业抗灾救灾, 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的主力军作用, 为保障粮食生产“6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跨区作业期间, 向机手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30万张, 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息等方式发送天气、供求、价格等方面信息, 促进了跨区作业机械的有序流动;在抗旱保春管工作中, 各地投入抗旱机具800多万台 (套) , 机灌面积占小麦抗旱灌溉面积的80%。

(3) 积极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着力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山西、江苏等省为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安排专项资金, 对具有一定服务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给予扶持, 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一条龙”服务。河南省农机局联合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联合推动“银社对接”, 对900余个农机合作社, 提供每个授信贷款100万元的融资支持, 成为金融支农、惠农的突出亮点。

(4) 大力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依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 加大适用技术宣传示范力度, 推动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等节本增效型农机化生产技术应用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新增66.7万hm2 (1 000万亩) , 累计达到366.7万hm2 (5 500万亩) ;北京成为首个整体基本实现保护性耕作的省市。

(5) 扎实开展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 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2009年培训各类农业机械化人才550万人次, 新购机农民106万人次。采取“政企联动”培训形式, 加快培养农机维修高技能人才, 广泛宣传了拖拉机免拆卸检测调试等10大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6) 切实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启动了新一轮“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截至2009年11月末全国共开展农机安全检查行动90万多次, 安全执法行动75万多次, 排查整改农机事故隐患78万多项。制定发布了《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对推广目录产品和获证产品生产企业监管, 依法组织了质量调查督导、投诉打假等工作, 促进农机产品质量的提升。

(7) 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政策法规建设。《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于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机械管理行政法规, 建立健全了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操作、事故处理、监督管理等有关管理制度, 构建了统一、完整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保障。《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 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在600个项目县实施相关建设内容。地方人大和政府也加大了地方性农机化法规和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制定工作。

回顾这些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的工作, 我们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中,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二是必须坚持重点突破, 全面发展;三是必须坚持鼓励创新, 完善机制;四是必须坚持市场引导, 政府扶持。

成就令人振奋, 经验弥足珍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实属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重视和部党组的精心部署, 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合力推进, 得益于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奋力拼搏, 得益于4 000多万农机手辛勤劳动、默默耕耘。在此, 我代表农业部, 向长期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农机化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民机手表示诚挚的慰问!

2. 认清形势, 正确处理新时期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重大关系

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启示我们, 随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农民和农业生产对农机的依赖程度将显著提高, 农业机械化在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中的物质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日益成为影响农民种植意愿进而影响到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农机专业户和服务组织日益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日益成为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回归农业和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农机服务日益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最活跃力量并有力推动着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机械日益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 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农机手日益成为新型农民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业机械化, 面临诸多有利因素。

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

从技术支撑看, 农机产业集中度和产品质量加快提高,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

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在内在成长动力和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 我国农业机械化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工作实践中要深入研究、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好以下6个方面的关系。

(1) 农机装备数量增长与装备结构优化的关系。保持装备数量不断增长是加快机械替代劳力步伐的迫切之需, 推动装备结构合理优化则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单纯追求数量扩张、忽视结构调整, 势必造成低水平重复购置、资源浪费和效益下降, 长此以往将影响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优化结构, 重在科学有效, 贵在持之以恒。必须坚持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 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 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要认真做好现有机具普查和装备需求规划, 摸清存量、结构、使用状态及分布状况, 同时立足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经济地理条件, 对今后发展重点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要大力加强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 充分利用购机补贴、农机报废更新经济补偿等措施, 加强信息引导, 引导农民更多地购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 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 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低档次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粮食作物机械与其他农产品机械合理配置, 充分发挥农机装备整体效用。

(2) 重点突破与协调推进的关系。经过多年攻关和持续推进, 平原地区农机化特别是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日新月异。但是, 必须看到经济作物等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问题很多还没有破题, 丘陵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农机化水平提高仍然非常缓慢, 仍是影响和制约全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颈。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是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在推进农业各环节机械化协调发展方面, 要继续集中力量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 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 全面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 要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 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工作的支持与指导, 针对地理环境复杂、种植模式多样的实际, 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 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支持农民购置使用经济实惠、轻便耐用的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同时, 要引导其他地区农机服务组织到丘陵山区开展作业服务, 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农机、农艺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者相互融合, 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 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农机和农艺不是简单地谁服从谁、谁适应谁的关系, 而应该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彼此离不开的关系。脱离农艺搞农机, 是“无的放矢”, 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农机具“英雄无用武之地”;脱离农机这个技术载体搞农艺, 再好的农艺措施也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推广, 也无法得到渴望降低劳动强度的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接受。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要在3方面下功夫。在能力培养环节, 农艺技术人员要加强农机与工程基本知识的学习, 农机技术人员要增加农艺和生物基本知识的学习, 从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上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的认识。在农业科研环节, 要建立农艺和农机专家共同研究、协作攻关的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 统筹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 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 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在农业生产环节, 要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精准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 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4) 支持购置机具与强化公共服务关系。这实质上是农民买得起和用得好之间的关系。在农机具保有量大幅攀升之后, 保证农民将所购农机用好、用出效益, 必须有政府完善的相关公共服务作为保障。由于缺乏稳定投入, 机耕道等农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滞后于农机装备数量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地要抓住党和政府增加“三农”投入、重视推进农机化的机遇, 做好规划, 明确目标, 找准切入点。一方面, 要积极争取有关规划实施中安排机耕道路、场库棚、维修站等建设内容并予以补助性投资扶持, 改善农机作业通行和保养维修条件。另一方面, 要把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质量监督、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 重点改善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履行技术示范、推广培训职责必需的工作条件, 提高农机监理机构执法装备配备水平, 提高部省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的鉴定检测能力和质量调查及投诉处理能力, 提高农机化主管部门技术信息、作业市场信息等实用信息收集发布能力, 为农机手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优质公共服务。

(5) 发展农机户与农机服务组织的关系。我国户均耕地少、农民收入低, 每家每户买农机, 既不可能, 也不经济。必须坚持走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路子, 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当前, 我国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很低, 购置机具自用为主的农机户仍占很大比例。从发展趋势看, 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关键是要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 我们对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民购置小型农机自用仍要继续给予必要支持。但在平原地区特别是适合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地区, 要围绕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 引导政策、资金和技术指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 积极引导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 支持鼓励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不搞一刀切, 要因地制宜, 不拘一格。具备条件的地方, 可把合作社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合理规划, 因势利导, 积极培育建设, 努力将农机合作社培养为延伸农机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 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6) 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都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农业机械化直接服务农业这个弱质产业, 促进农机化发展, 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农机产品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发展具有自身规律, 要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在当前这个阶段, 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重。政府及农机化管理部门要主动承担农机安全监管、质量监督、应急服务等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 不断创新农机化财政、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将有限的财政资金, 投在社会效益强、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公益性技术推广、共性技术研究等工作环节, 以及打基础管长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 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 提高投入效能, 着力发挥投入的导向和杠杆效应, 整合和调动分散的、潜在的市场需求, 培育规模作业市场, 规范市场秩序, 让各个发展主体从市场服务中获得合理效益。要注重将资金扶持转化为发展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用市场需求来启动农机化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3. 扎实工作, 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农业机械化工作, 意义重大, 任务繁重。

2010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总体思路, 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着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 进一步培育发展主体, 拓展服务领域, 加快技术推广, 强化公共服务, 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为夯实“三农”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2010年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是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k W, 同比增长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达到52%, 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按照以上目标要求, 2010年要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1) 以实施购机补贴为重点, 认真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国务院已经决定, 2010年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新情况, 完善补贴办法, 严格规范操作, 强化监管措施, 确保实施成效。

要科学制定补贴方案, 研究提出农机购置补贴发展规划, 合理确定补贴机具范围, 逐步扩大补贴机具种类, 优化品种结构, 进一步发挥补贴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要完善农机具竞争性选型机制, 增强补贴农机具的适应性, 完善评审标准, 加强选型评定全过程的监督, 着力提高选型过程的透明度;要严格补贴产品经销商由生产企业自主推荐的制度, 增加经销网点数量,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由农民自主选择经销商和补贴产品。

简化购机申请审批程序, 公正公开公平确定补贴对象, 简少审批环节, 方便农民购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及时公布补贴政策、申请程序、补贴产品、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信息, 让补贴政策家喻户晓, 保证农民知情权和选择权。

进一步加快补贴资金结算进度, 明确结算时限, 增加结算频次, 缩短结算周期, 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3个禁止”要求, 坚持“5项制度”, 做到“8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

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特别要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启动应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 加快实现购机申请、审核、结算、档案管理等信息化网络化, 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

在抓好购机补贴实施工作的同时,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参与农机深松作业补贴等政策实施工作, 研究提出实施方案, 明确补贴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 努力扩大农机深松作业面积。要积极拓宽农机化投入渠道, 推动信贷支持、税费优惠、报废经济补偿、政策性保险等扶持政策的实施。争取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

(2) 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继续贯彻实施好《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落实政策措施, 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政策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要积极协调解决合作社资金筹集、用地保障、油料供应、工商登记、场库棚建设等实际困难, 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要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要大力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财会人员、维修人员和高级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落实情况检查工作, 启动农机生产企业维修能力评定示范, 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

(3) 以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为抓手, 不断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及早部署“春耕”、“三夏”和“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工作。全面实施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进度统计报告制度, 启用农机化生产信息报送系统, 及时收集发布市场需求信息, 准确把握农机化生产动态, 提升机械化生产的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提高农机化系统应对灾害性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重点加强水稻、玉米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保障农用柴油供应,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机播等环节拓展。

(4) 以促进节本增效为核心, 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认真做好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遴选储备工作, 提出农机装备研发和改进需求, 提高农机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精心组织实施首批下达的农机化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力争尽早在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具研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启动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建设一批技术推广和工程建设示范县, 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联系区。积极参与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农机的技术集成、示范引领作用。

(5)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 大力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 加快建设管理、技术、作业服务3支保障有力的农机化人才队伍。2010年要对全国10%以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进行培训, 为农机化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开展培训机构购置教学机具与仪器补贴试点工作, 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依托重大农机化科研推广项目, 加强科技推广创新团队建设, 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 采取政企联动、技能竞赛等形式, 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形式多样化。

(6)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 进一步振兴农机制造业和流通业。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 加快农机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步伐, 严把农机产品质量关, 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部省两级农机试验鉴定工作, 扩充推广鉴定产品种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紧密协作, 落实扶持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农机制造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 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机制造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与流通企业销售网络相结合, 形成服务到位、功能完善的农机流通大市场。继续组织开展补贴机具质量督导调查, 推动农机产品“三包”制度全面落实, 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秩序, 切实维护农机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7) 以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主线, 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机械全过程监管、全范围监管、全方位服务3个意识。抓紧制定完善《条例》配套的规章制度, 切实履行好法规明确的各项职责;着力理顺职能、完善体系、充实力量、强化手段, 为《条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要开展《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调研起草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目录》拟定工作, 推动《农机事故处理办法》、《农机报废回收办法》尽快出台。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推动农机化安全发展。

(8) 以提升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 切实加强农机化系统自身建设。随着购机补贴规模的不断加大和农机化工作的深入推进, 农机化系统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 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这对我们工作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几年农机化发展势头迅猛、形势很好, 我们要切实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 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成绩面前不骄傲, 在困难面前不气馁, 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农机化系统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科学决策、宏观管理、应急处置、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 在全系统树立起“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

上一篇: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下一篇:描写清明节的经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