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绿色网络平台

2024-09-03

构筑绿色网络平台(通用8篇)

构筑绿色网络平台 篇1

构筑绿色网络平台

对许多学生而言,上网几乎已经成为每天必经的仪式。许多人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计算机,或者上网玩在线游戏、聊天,或者只是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览。但在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却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情况之严重令人担忧。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网络的吸引力对青少年竟如此之大。各种网络游戏充斥着网络世界,什么“梦幻西游”、“魔兽争霸”、“跑跑卡丁车”……令人眼花缭乱;而一些不良信息,例如暴力、色情等资讯也在侵蚀着青少年。那么,为什么青少年会沉迷网络,甚至不能自拔呢? 作文网

首先,要说说青少年本身。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甚至不懂得怎样去防范;而且他们的`自制能力都较差,很难抵受诱惑;自我控制能力不好,就容易迷恋网络,容易上瘾,容易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 作文网

其次,要说说他们的父母。一些父母因为工作太忙,无暇照顾子女,故常常只有子女一人独自在家,让佣人帮忙照顾起居生活,时间一长,孩子萌发孤独感,渴望着一种理想生活,而这种生活也就只能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得到,因此他不停地从网络中得到满足与快感。也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纠纷或亲子矛盾而产生逃避或者报复心理,对自身影响甚大。

最后,要说说这个社会。虽然现在的社会日益进步,但不良信息却越来越泛滥。那些发布色情信息、暴力信息、欺诈信息、网络谣言的人从中牟利,逍遥法外;而一些青少年却沉迷其中、蒙在鼓里。难道这就是社会的所谓“进步”吗?这些信息明显触犯国家法令或者违反道德规范,正是这种歪风蔓延于社会,才会使青少年堕入其中,泥足深陷。

,在北京发生了一起因沉迷网络而导致家庭死伤的悲剧,年仅17岁的北京少年小新为了偷钱上网,残忍地将奶奶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现在,小新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然而,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如此严重,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吗?要还给青少年一个绿色、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要青少年自我约束上网行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青少年应该尽量控制好正确的上网时间,不要过度上网;要抵制一切不良信息,注意分析、鉴别信息,不要在网上发布不良信息。

第二,家长要配合,努力改善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要使关系恶化,否则要帮助孩子戒掉网瘾简直就是难上加难。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上网,共同分享上网心得。也可适当提醒孩子注意上网时间,向他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性。

第三,社会要尽力协助。各个社区可以建立“绿色网吧”,控制上网时间;也可多召集一些义工,帮忙开解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政府可以设立一些戒网瘾的机构,让一些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尽早悬崖勒马,浪子回头,不要等到踏上不归路才有所行动。同时也要阻止不良信息的发布,对一些不良信息要严加打击,保护青少年的心灵。

构建绿色网络平台已经刻不容缓,青少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希望。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为清除网络阴影,还给青少年一个洁净的网络世界而努力。

构筑绿色网络平台 篇2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以及物流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的发展观。它要求从循环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形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 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

2.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 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 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国内企业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必须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的物流业将遭受打击。绿色物流的实施,将改变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并使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发生极大改观,这必将使企业获得原来没有的竞争优势。

3. 绿色物流代表着21世纪物流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绿色物流不仅重视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低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将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代表了21世纪新的物流管理发展趋势。

三、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绿色物流观念尚未形成

一方面,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很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更少。对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

2. 绿色物流政策滞后

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各做各的规划,各建各的物流基地,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3. 绿色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物流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 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产业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四、构筑实施绿色物流系统的建议

1. 政府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促进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制定政策法规。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2. 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企业营运的绿色化。绿色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企业的改造,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采取绿色运输策略,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减少货流,有效地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降低企业库存水平,减少物流成本。实施绿色包装管理,使用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3. 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培养绿色物流人才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设置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现代物流高层次、复合型研究人才;相关协会负责短期培训,重点是物流具体操作、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美]布隆伯格勒·梅汉纳.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构筑我国万里绿色海疆 篇3

去年3月,在大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风暴潮,先后出现的暴雨、雨凇、冰粒、降雪等多种恶劣天气现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而在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后牧村,由于有环绕村屯的沿海防护林的保护,全村一半以上的大棚安然无恙。

有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沿海特色经济林面积达350万公顷,总产量达1200万吨,总产值达320亿元。2007年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总产值已达6857亿元、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58.6%,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这都要归功于沿海防护林。

20年来,从最初以建设海岸基干防护林带为主要内容,到沿海地区的生态初步改善,许多地方已初步建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和滩绿水秀的海滨公园,海防林建设工程在经历了一次次蜕变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次次的惊喜。

近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在接受《经济》专访时表示,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对于提高沿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家园

《经济》:4月22日,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它的启动有何迫切性和必要性?

李育材:实际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关心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万里等同志先后就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作出过重要批示。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明确指示,要求抓紧编制《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为落实好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国家林业局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认真分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相关规划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

之所以启动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首先是抵御重大自然灾害、保护沿海地区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沿海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浪、护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起着其他工程体系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区可增加森林覆盖率3.1个百分点,加之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林木生长量大,固碳能力强,同时沿海防护林又地处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保护两大生态系统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

其次,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2005年仅“卡努”、“麦莎”等6次台风就造成8478余万人受灾、19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88.78亿元,其中“麦莎”台风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达177.1亿元。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是防御海洋、气象等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沿海地区这个全国经济发展“火车头”的重要措施。

再次,是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障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科教文化进步、人才资源丰富,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林业基础,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推动林业产业向高层次发展,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是沿海地区实现林业现代化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

最后,是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扩大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状况,美化人居环境,强化投资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履行《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濒危动植物种进出口贸易公约》等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公约;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对外交流和扩大开放。

《经济》:1991年实施了全国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各地不断加大建设力度,近20年过去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李育材: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1991年以来,各地始终将沿海基干林带作为特殊林带来保护,作为造林重点来建设,累计新建和改造基干林带9384公里,基干林带总长度达到17800多公里,初步实现了合拢。同时,沿海地区不断加大荒山荒滩、村屯“四旁”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力度,截至2007年累计造林390万公顷,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0万公顷,控制率达81%以上,村屯绿化率达35%以上,基本形成了以村屯和城镇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和农田林网为面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

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各地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加强对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共建立29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我国珍贵的红树林资源。同时,通过建立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开展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沿海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沿海防护林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工程治理、社会造林和义务植树,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24.9%提高到35.6%,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13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0%,部分流动、半流动沙丘基本得到控制,干热风、风沙、冰雹、风暴潮的危害程度明显减轻,为粮食稳产高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沿海防护林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能力逐步提升。2007年沿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总产值已达6857亿元、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58.6%,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沿海地区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各地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尤其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建起了一大批花园式村庄和单位,农田林网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少数地方的认识还不到位,将沿海防护林简单地看成一条绿化带,没有认识到沿海防护林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层次简单、标准偏低,基干林带宽度不够、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尤其是全国约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还没有基干林带,约有5000多公里基干林带需要更新改造。三是一些地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破坏红树林、海岸基干林带和自然湿地,围湖造田、挖池养殖、乱建开发区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投入渠道不稳定、投入标准偏低、政策机制不配套。五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与建立高质量防护林体系的要求不适应。六是沿海防护林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难以满足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保护的需要。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任重道远

《经济》:据了解,《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该《规划》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该规划对今后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李育材:《规划》要求,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37.3%,林木覆盖率达37.8%,基干林带达标率达92.3%,红树林恢复率达95.1%,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5.0%,村屯绿化率达90.0%。红树林建设与保护得到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生态防护功能进一步发挥,防灾减灾功能进一步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步入良性循环,沿海地区林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为确保目标顺利实现,各地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全面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好工程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是当前工程建设的关键。同时,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要实行“规划到省、目标到省、任务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的“五到省”责任制。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精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工程管理。另外,资金投入是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沿海地区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气候差异巨大、立地条件复杂,尤其是经过多年建设,条件较好的区域基本实现了绿化,剩下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必须把依靠科技进步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

烟草公司构筑信息平台 篇4

一、“为我所用、注重实效”,正确定位企业信息化目标企业信息化在**烟草(集团)公司有着较长的发展过程,尽管各个阶段信息化实施的内容不同,但**烟草始终坚持信息化必须能够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实际的作用,各阶段实施的内容必须得到实际的应用。但对于一个传统加工型企业而言信息化毕竟是比较新的事物,必然会带来变革。因此要能够真正做到企业信息化“为我所用、保证实效”,就必须针对信息化的应用和作用,分析企业的特点,正确定位信息化的目标。

1、建设难点 作为一个传统的大型烟草制造企业,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化推进所需克服的难点:作为传统工业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对信息化接受程度不高,信息化必须渐进式推进。**烟草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本身有着较深的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的烙印,再加上在烟草专卖制度的保护,企业竞争压力小,企业各级领导和职工不可避免地存在传统管理体制下的思维定式。而传统企业所惯有的基础管理薄弱的通病同样存在,比如业务流程不够精简,各部门的权责划分是按照比较传统的职能制,层次化的管理层级较为繁冗。相对薄弱的企业基础,必然会成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信息化推进的障碍。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现状,特别注重企业内部对信息化有影响的关键因素,比如企业文化、员工技能、标准化管理现状等。企业内部的组织特征决定了信息化在**烟草必定是渐进式推进,需要一个过程,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作为烟草企业,高额利润和高速发展,使得对信息化的迫切性不强,信息化的推进必须基于企业高层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烟草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企业利润连续实现高位增长,在这种形势下,通过企业信息化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否有必要通过信息化来改变现状,是否需要化精力推进业务流程的变革。这些疑问在信息化的推进中是客观存在,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公司高层在规划企业发展未来时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高额利润和高速发展是在专卖体制保护非市场竞争环境下所取得的,这必然是暂时的。未来几年烟草行业将面临的是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规模的竞争、资本的竞争;因此竞争的方式也必然从传统的生产过程和规模的竞争转变为整体价值链的竞争、商业模式的竞争、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拉动企业各类资源,并使资源在价值链环节流动中不断增值,为用户提供快速和满意的产品,这些要求正是企业信息化能够帮助实现的,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建立基于信息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这将是现代企业所必须

具备的。因此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公司已经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信息化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信息化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2、总体目标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通过反复的学习、讨论,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致的认识,即现代管理思想是信息化的灵魂,要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智能化、管理过程网络化”。因此**烟草(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技术装备、改进生产工艺来提升企业的过程控制水平;通过建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来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决策水平;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改变营销手段,提升企业采购、销售的市场化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与工业技术创新的结合,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物质能源消耗,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实力,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达到全国烟草行业的领先水平”。

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构筑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基于对企业信息化的正确定位,**烟草在信息化实施的各个阶段,均按照总体规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有序推进,目前基本完成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信息化支持主要生产经营业务,并开始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构筑起一个分层次覆盖全局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1、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展,**烟草建成了包括13台小型机、15台工作站以及PC服务器的主机系统;建设了以CISCO网络产品为主的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共有网络节点3800个,网络线路总长177公里,覆盖了全市各个区县有限公司和集团各成员单位,并通过卫星和国家局联网;应用了Informix数据库系统、Oracle数据库系统和BEA的中间件产品、SAS数据仓库,为各类业务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的软件平台;初步建立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体系,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应用的技术在全国烟草行业和**工业系统中处于先进水平,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平台。

2、业务集成系统建设通过35个大中型项目的实施,生产经营的主要业务均实现了电算化。为使企业信息化能够支持发展的战略,从2001年开始重点通过产供销集成系统建设,形成对市场快速响应的网络化管理体系。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并以该计划作为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干,原辅材料供应、质量保证、卷烟生产组织、成品运输、设备管理等均围绕生产计划这一主干实现信息和业务功能的集成,这样将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扁平和对市场的响应能力。产供销集成系统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龙头,以定单为导向,科学调度和配置企业资源,实现最佳生产组合结构,最佳的物资储备结构,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使企业内部实现最低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通过内、外贸的业务系统收集客户需求,按照市场变化趋势和销售策略等因素,生成以日定单为基础的月、季度客户定单,以此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确定合理的库存结构和数量,在充分考虑库存、设备能力等各种相关因素后,在最佳的生产投入下制定生产计划。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利用实际工业周转库存,采取滚动跟踪日需求等办法来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保证企业的经济运行最佳,生产计划一旦确定将成为其他各个业务系统所围绕的核心。因此产供销集成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库存模块和智能排产模块,库存模块根据定单信息和对市场的预测对库存进行维护,智能排产模块则是根据库存的要求、设备能力和开动规则、利税指标和限产压库等各种因素自动生成、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和日作业计划,并根据市场的情况和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变化情况,实现计划的滚动和调整。在确定了生产计划后,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执行,原辅料供应、质量、生产的指挥和组织、成品运输等业务均会从各自的角度予以保证,因此以生产计划为主干,这些业务系统将进行优化和完善,并和产销的核心部分进行集成,从而形成贯穿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除了核心的库存和计划模块外,其他相关子系统还包括:

卷烟销售管理系统、物资集成系统、烟叶仓储运输集成系统、质量集成系统、卷烟生产指挥系统。目前该集成系统已经开发完成,主干系统正式运行,配套的集成系统开始试运行。

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阶段,**烟草通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企业内部进行信息流转和共享的平台;通过建立经理信息系统(EIS),开始尝试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整合和分析,辅助支持决策;通过企业网站,对电子商务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随着大量业务数据的积累,建设企业数据中心,通过当前细节级、轻度综合级、高度综合级的三层结构,实现对业务数据的抓取、整合和存储,并形成统一的平台提供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应用数据,数据中心同时通过以“数据指标卡片”制定为主的标准化工作,形成统一、有效的数据管理规范,形成企业数据资源的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完全充分和安全的共享,彻底消灭“信息孤岛”,逐步实现“数字化企业”。企业各级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对业务和管理科学准确的统计和分析,因此对业务系统所积累的大量业务数据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是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现代化手段,而由此所逐步形成的企业员工应用数据的学习能力,将成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通过数据中心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使信息化的作用有质的提高,直接开始支持企业的战略实现,帮助企业全面提升管理决策能力。

三、“提升管理水平,追求整体效益”,企业信息化成效显著

1、加强和提高了企业生产和业务过程的控制通过信息化实施,实现了主要生产过程数据的自动采集,通过数据的积累,应用辅助分析工具,下至车间工段,上至职能处室,都开始应用SPC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对生产工艺的研究和优化。通过信息化同样加强了企业业务过程的控制和制约。卷烟销售过程中调拨卷烟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销售管理系统来进行控制,不但能及时发现问题,在渠道管理中进行控制和调整,同时实现了客户管理透明、货源分配透明、销售利润透明,杜绝了人为因素,加强了监督制约。在物资和零配件管理中,实现了计划职能和采购职能的分离,避免了盲目采购,通过系统使审批流程规范,杜绝了经办人员业务处理中的随意性,系统还在采购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强制执行货比三家和参照历史采购价格的操作,增强了经济活动的透明度。

2、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企业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通过企业整个业务过程的电算化,将许多业务操作人员从烦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速度,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在财务核算和记帐、劳动工资处理、仓库的盘库等业务活动中最能够得到体现。卷烟销售中客户的货款结算原先使用银行卡拉卡结算方式,需要2名拉卡员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结算工作,采用网上结算后,系统一次性自动向银行发送开单信息,几分钟内便能够集中完成资金的网上扣款。信息化的推进同时规范和简化了业务管理,提高了企业各项业务的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例如,烟叶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整个烟叶管理流程全部电算化,并局部优化精简了业务流程,出仓时间由原来的5天压缩为1天,入仓时间也由原来的7天压缩为2天。通过引入“可用烟叶资源”的管理概念,实现计算机实时配方,既充分应用烟叶库存信息资源又对沪产卷烟配方进行了严格的保密,通过清晰的资源、畅通的信息、合理的配方,使烟叶成本更加稳定,配方质量持续可靠,烟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据测算,1997~1999年减少烟叶库耗3852.32万元,2000年卷烟成本同比节约1750万元,2001节约1400万元,配方成本降低12744万元,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的库存损耗为0,换牌几率也几乎为0。经测算,从2000年-2002年,**烟草信息化对企业综合利润的贡献约为49,903.87万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

3、实现了信息资源积累和共享,提高了企业各级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决策水平设备零配件仓库的信息化从1989年开始使用,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设备处组织技术人员利用历史数据,应用计算机模块提供的功能对零配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制定了1到5年没有使用过的零配件库存备货策略,几年来使零配件库存总金

额从1亿3千万降到5千多万,并在最近几年设备机种增加的情况下,仍保持这个水平,资金周转率保持在1年的较好水平。卷烟厂利用SAS分析工具,对工艺质量检测数据、部分制丝数采数据进行了分析,为车间管理提供大量有意义的参考资料。基于各个业务系统和外部数据的经理信息系统(EIS)使企业的高层开始通过了解企业内部资源情况和外部各类信息,及时掌握信息,辅助进行决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形成了企业的信息资源,并使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不断提升企业销售的市场化水平**市的卷烟销售网络,全部基于卷烟销售计算机管理系统,从烟草贸易中心组织货源投放到区县有限公司开始,卷烟市内的销售过程全部通过网络的电子商务应用实现。通过POS机系统、有限公司MIS系统、电话订货系统、网上结算系统、客户档案系统等,再结合目前正在建设的物流运输系统,依托信息技术,**烟草已经形成了“电话订货、网上配送、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市内销售模式,该模式在行业中处于国内领先,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在国内烟草行业学习和推广销售。同时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网上订货系统,**烟草同时实现了市外卷烟销售的线上沟通和合同签订,并通过销售网站直接和渠道中的客户实现沟通,卷烟销售的电子商务覆盖率达到了100%。通过卷烟销售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保证了营销策略的有效执行,极大地提高了销售的市场化水平。

四、“保持战略对应,注重实施策略”,保证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

1、信息化规划必须始终保持和企业战略的动态对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如何定位,必须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而正是在主管信息化的高层领导的决策和亲自推动下,信息化建设每个阶段的重点与策略,都同整个企业的发展策略紧密对应。正是紧密围绕了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策略才真正发挥其对企业战略的使能作用。集团公司组建之初,企业业务建设主要以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益为主要目标,业务电算化所取得的效果很好地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随着卷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成为本阶段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追求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高级阶段,建设企业数据中心,逐步实现商业流通电子商务,都是信息化建设策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

2、要根据各阶段特点采取合适的实施策略在业务电算化阶段,以“写实”的方式进行启动,普及信息化应用,实现对企业主要生产业务运营的辅助支持在业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系统开发十分注重应用于实际业务,在各个重要业务条线上,都有应用系统覆盖;在业务条线的各个环节,都有应用系统支撑;在每个关键业务岗位上,都有按照业务操作所需要的信息产生。在企业管理信息化阶段,首先强调项目的需求必须从企业价值链的整体进行梳理,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需求最终都由分管局公司领导亲自把关,高层领导对信息化推进的直接支持,特别是对业务流程的再造进行具体的指示和指导,保证了各系统的实施得到了根本的推动。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业务部门积极牵头、主动到位。各业务部门目标一致,在项目实施中始终坚持了全局意识,使得业务流程的梳理得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以管理的变革和提升为主,坚持了“高层领导推动,业务部门为主,以业务驱动,注重业务过程的扁平和简捷合理”的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的实施策略,信息化推进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3、根据企业信息化定位采用合作开发的实施方式传统的工业企业基础管理较为薄弱,信息化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业务流程梳理与管理流程重组相结合开展的过程。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更需要一套由企业需求出发,贴合企业管理现状,稳步提升

企业管理水平的开发方式相配套。“为我所用、注重实效”决定了他们将按照先进的管理思想,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开发,同时在业务流程的梳理和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将以企业为主进行,因此在信息化的实施方式上,他们采取了确定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开发。在合作开发过程中,他们确定与熟悉了解烟草行业特点,具备较丰富开发经验的长期合作伙伴

进行合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管业务部门负责提交需求概要报告,牵头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协调相关部门的业务接口,组织管理论证,负责系统的时运行和推广应用,对项目总体负责;计算机信息中心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提供技术支撑,负责协调用户部门和开发商,组织技术论证,进行详细需求调研分析;合作伙伴具体负责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程测试,最终将系统交付使用。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以业务部门为主体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业务部门、计算机部门、开发商团结协助,积极配合,对确定的业务流程用信息技术加以固化,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合作开发的方式使得系统的实现更为灵活,同时为系统的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业务流程的梳理更加贴近企业实际,能够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渐进式方法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前进,少走弯路。同时这种方式又保证新技术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和适时进行应用,较好控制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以及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和先进型。

4、保证信息化应用必须加强信息化的管理1)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企业信息化的顺利推进必须依靠有效的组织体系予以保证,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信息化的实效。企业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由决策层、职能管理层和实施维护层组成的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决策层是以公司一把手为组长,其他局公司领导为副组长,各单位处室的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职能管理层是以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局领导为组长,公司办公室、综合管理处、财务处、组织处、劳动工资培训处、计算机信息中心等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小组;实施维护层由计算机信息中心、各单位专兼职的计算机职能部门和人员组成。2)信息化本身的管理为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转,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安全、保密管理。各处室(部门)建立了严格的安全运行制度,公司实施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分离的措施,对一些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的业务系统,其计算机设备实行“专用机”管理,如同生产设备,不得另作它用。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标准,形成便捷快速有效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流程,使关键核心系统的运行维护处于受控状态,建立规范有序、高效运作的企业信息化运行维护体系。公司还同步制定和实施了企业管理信息化中有关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在推进过程中适时审视、修改完善,确保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

五、以“业务系统集成、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在今后几年要加快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1、重点建设产销、财务和人力资源三大业务集成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按照系统的总体目标,完成产销主干系统和各相关业务集成系统的建设,并通过管理流程的调整,实现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形成基于集成系统的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行机制。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实现财务和产销业务流程的集成,加强财务分析,支持财务科学决策。构建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集成系统,梳理主要业务流程,以人力资源开发出发对这些流程进行集成。2005年底将完成以上三大集成系统的实施,在企业内部形成“以市场为驱动、以计划为主线、集中调度控制、信息及时到岗”的扁平高效的管理流程,基本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2、建设企业数据中心,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统计及决策支持系统统一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指标和数据,以业务系统为基础实现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和传递,建立分层次分主题的企业数据中心框架和机制,并逐步覆盖公司生产经营的各处室部门。加大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培训,提高通过查询、分析工具进行决策的效率和能力。

3、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跨区域集团的管理模式按照商业集约化管理的要求,紧紧围绕客户关系管理,以科学准确的定单预测分析为核心,整合各销售网点、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等各个环节。集中开发,统一推广,将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信息纳入管理系统。同时通过建设销售网站,积极探索网上营销实现方式,在外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结合**烟草实际开展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等电子商务。同时积极运用信息

以程序公正构筑司法公正的平台 篇5

以程序公正构筑司法公正的平台2007-12-15 22:56:5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以程序公正构筑司法公正的平台以程序公正构筑司法公正的平台(2)司法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司法裁判则是司法活动的终局结果,法律的公正性由此而体现,人类活动最关注的首要价值就是社会制度的公正性。通过司法活动的机制表现出来的实体公正性至少应具有公平、正义、秩序、效率等方面功能,现行我国司法制度虽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但与社会的发展、演进、观念的更新尚有差距,况且要实现向人类为之奋斗的公平正义目标推进需要有一种外部程式化的保障,即诉讼程序的公正体系,在此,通过完善司法程序的机构设施、公正高效地付与操作

和运行,架起一个社会公众通向公正之境的平台,以实现法律的应有的为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功能。

一、司法公正理念的确立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象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自古为人类所追寻与挖掘,并产生过一代代的杰出代表,从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共和论”到当代正义大师英国伦理学家罗尔斯的“自由与平等论”;从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天下为公”到近代改革先驱康有为的“大同论”,多少哲人贤士为穷其精义而身践力行,但历史从未对此作出过一种肯定的回答。人性中的自由本能及社会不公的现状无疑决定了人类对正义理念将生生不息、无穷尽地追问下去。“上古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在人类没有出现阶级及法律现象以前,人们处事断疑解惑依靠的是良心构筑起的一架天平,当时的社会矛盾、彼此关系相对较单纯,解决问题的法则也较为简单,人们相信通过公认的法则能够达到绝对的公平正义,比如分割一块蛋糕,为了能绝对公平合理地划分,让具有权威性的主事者执刀均分,其他人都被允许在他之前拿,他本人最后拿其中一份,他必定平等地划分这蛋糕,因为这样他才能确保自己得到可能有的最大的一份。这就是一种确保公平实现的秩序,这样的秩序,排除了人们的主观猜测性与操探性,其中的技术因素人们是可以忽略的。当时的社会因遵守这种和谐有效的秩序而达到了理想的公平正义境地,这段历史就是一直为后人所追慕的“旷世清宇”。自从社会被分裂为独占生产手段与丧失生首长手段的阶级后,随着私有化及人类文明的层层推进,文化的激越发达,法律制度也随之发展起来,它始终贯穿着公平正义这根主线条进行穿行,因为“正义所关注的是法律规范和制度性安排的内容,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及它们在增进人类幸福与文明建设方面的价值”。(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标应当更具妥当性与实践性。所以

罗尔斯曾这样指出,某些法律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或有条理,只要它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人类都拥有一种基于公平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正义的价值应当是其他利益不可逾越的,甚至于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与利益的权衡,这就是司法公正独具魅力的神圣性所在。司法公正的内容应当通过社会制度的设置而体现,社会制度决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人类生活所包涵的经济交往、市场竞争、财产的所有形式及夫妻关系、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等等都是由社会制度所安排,社会体系通过机构功能之一司法制度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从中定纷止争,体现调节种种交往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前景或人们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成果。司法制度的公平正义对社会结构的稳定与支撑影响十分深刻并自始至终,当正义的观念和公平的原则被运用到法律制度中时,它

就成为法律规则。法律规则应当是人类交往活动准则的最高性标准,具有权威的指导意义,是实现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上升为法律规则的人们的行为准则的核心问题还是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分配、社会和经济的利益冲突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合法期望的调节。应当讲法律的公正性亦有其相对性一面,它也不能完全克服的一些有失公平的现象,如人的自然才能(天赋)的分配和社会环境中的偶然因素即出生、身份、机遇等社会性问题存在着不公对等,司法制度同时要为维护当时的社会制度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共享的基本权利,立法者和执法者运用他们的特定权利改善较不利者的状况,其实质也改善了所有公民的状况,这就是司法的公信力。然而,我们也应当确认在法治的国家中,法律所确认的公平正义是既存社会制度下的社会关系对比的合理性,而非所有社会关系的对比表现,这种社会制度基础衍生出的不平均状态,必然要转到人类社会体

制的安排之中,这是司法功能所无法达到和制约的。因此,探求司法公正性不能脱离社会制度来孤立地谈,在人们的认识中有时会陷入要求实现这种绝对平均价值观的不现实境地,这是现阶段认识上的误区。在阶级划分突出的地域,社会制度使人们的出发点存在不平等,它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影响到人们有生活中的最初机会,然而人们大概并不能通过诉诸司法来为这类不平等辩护。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应当相信当今的社会存在着司法制度保护下的公正事实是占主流地位的,如法律有效地保证着市场的竞争,保证着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并通过税收及其他片收手段保证财产和财富的普遍分配,全民教育保证

构筑绿色网络平台 篇6

中国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缜密的国家安全体系,这反映在日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国家安全法草案,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新增加了包括经济、金融、文化、网络信息在内的条例。尤其是在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新增的“建设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规定,让外界猜测中国将进一步通过网路管控舆论,不得不说这是长期以来海外舆论对中国网络管理的一个误读。

正在提交审议的国家安全法草案有关新增的网络安全部分,是中国适应当前网络发展新环境的必然之举。其最终目的是为这个国家和民众构筑一道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长城”,而非网络封锁和舆论管控,这也是任何一个深度倚赖互联网业态的国家顺应安全新形势的通行做法。据悉,制定专门的网络安全法也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立法工作重点。“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判断并非夸大其词。当今世界正在向着信息化快速迈进,网络空间其实已经成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疆域”。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应用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嵌入制造、服务等传统业态,并广泛运用于从政府、社会到个人,政治、金融到军事的信息管理中,触角之深让网络信息与主权的保护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各国安全领域的新命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速构建各自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作为世界互联网头号大国的美国,一向将互联网安全视为头等大事。仅在去年12月,就签署了数项涉及网络安全的法案,包括《网络安全人员评估法案》《2014网络安全加强法案》《2014国家网络安全保护法》和《2014联邦信息安全现代化法案》等。

英国则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出发点,自2009年出台首个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后,连续多年发布此领域战略方案,英国政府还成立了网络安全办公室和网络安全运行中心。德国亦在2011年出台“网络安全战略”,以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为核心,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机构,为网络安全提供多重制度保证。

由于技术演进和发展周期的制约,目前网络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直至各种标准都由发达国家制造和制定。“信息霸权”概念下的“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分化已然出现。无形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就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仅今年2月,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近221万个,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达9708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网站数为2607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有6776个。

众所周知,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主权不被干犯、政权不被颠覆、国家机密不被泄露窃取、国防能力不被侵蚀、金融体系不被破坏,更因其与公民个人信息、财产信息等联系密切,在有着超6亿网民的中国,拥有庞大且繁荣的互联网及移动支付、购物市场,公民的个人信息和资产数据同网络有着深入的交互,不管是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还是来自境内外的网络诈骗、盗窃、色情、赌博等犯罪行为,都将对公民利益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2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无国界,但网络安全有边界。在继续坚持开放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下,中国以法律形式界定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用法治规范网络空间的行为,是与国际社会同步,是为了优化互联网治理体系,确保国家利益、国民利益不受侵害。

构筑绿色网络平台 篇7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的今天, 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其学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加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构筑绿色的数学课堂。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探究活动出现在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中。然而, 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中职数学教学探究活动对于学生主人意识的唤醒作用, 也没有运用构建绿色课堂的有效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 笔者选择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极有必要的。

一、探究内容面向全体学生, 唤醒学生主人意识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教师必然要设计探究课题。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 教师利用某一个课题的研究,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让学生具有开发与研究数学知识的体验。在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中职数学的知识面较广, 涉及的内容较多。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 只有对探究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 对探究的话题进行合理的设置, 才能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教师关注的是探究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全体学生在研究内容的引导下都可以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另外, 教师还要关注探究课题的有效性, 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满足。最后, 教师要关注探究内容的基础性, 只有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的探究性活动才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上, 教师需要合理把握。

比如在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就学生对于集合的概念与性质的理解程度出发, 为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研究课题。如果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较强, 教师就可以选择“集合的性质”这样的课题让学生探究。如果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不足, 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集合的构成”这样的课题进行研究。在科学合理的探究过程中, 学生有信心完成探究任务, 便会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探究, 唤醒学生主人意识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今天,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成为当代中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 引导学生主动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教师需要对探究活动进行有效创新,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学习潜力。有效的主动性探究可以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在中职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利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探究活动中。另外,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 为学生安排有目的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学习中。

比如在讲解《命题》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命题? ”就是一个很有探究意义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命题的真正含义,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有效的数学知识, 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数学探究的积极性。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设置合理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实践, 也是构筑绿色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

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交流, 构筑数学绿色课堂

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 是一种有效的课堂互动, 更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 营造探究氛围, 有利于学生对中职数学知识点进行讨论与归纳, 使学生建立起立体的知识体系。所以在中职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交流, 在讨论中得到正确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逻辑用语》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中的逻辑用语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给小组成员安排合理的探究任务。让每个小组对数学学习中出现过的逻辑用语进行总结, 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 得出探究学习的成果。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需要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临时指导。在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过程中 , 学生的探 究能力会 大大提高 , 有利于数 学学习水 平的提升。

结语

在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引导者地位, 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及时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笔者从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出发, 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出了对策。当代中职数学教师要正确应用探究性教学方法,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构筑数学绿色课堂。

摘要:探究性学习对于中职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得以唤醒, 课堂气氛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以活跃。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 对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文娟.自主探究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3 (12) :95-95.

[2]Colin Foster.Teaching with tasks for effective mathematics learning[J].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13, 15 (3) :309-313.

构筑绿色网络平台 篇8

一、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情况

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共拥有垃圾处理设施26座,总设计处理能力13680吨/日。其中,转运站7座,填埋场16座,综合处理厂2座、焚烧厂1座。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的比例分别为:84.6%、4.6%、10.8%。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较去年减少0.55%,日产生量1.83万吨,其中城八区垃圾产生量44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100%,郊区垃圾产生量22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87%。郊区垃圾清运量、处理量较去年同期均有上升,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提高。

二、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监管执行情况

(一)国家相关政策及监管标准

2004年、2005年,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建城[2004]225号),《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建城[2005]154号),要求各部门充分认识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与运营监管的重要意义,并切实加强垃圾处理场站的质量监测和运营监督。

北京市从2002年就开始组织制定全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检查考核标准并进行运行监管。随着监管经验的积累和设施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2008年在原有检查考核标准基础上,根据国家及地方新颁标准修订完成第四版检查考核标准,并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行。新标准整体上分为生产运行、环境保护、安全与应急三项,监管思路、重点更为突出。

2004年至2005年,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处(简称市渣土处)起草了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环境监测和运行管理共五项地方标准,于2005年4月28日开始实施。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规范全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作业标准,推进环卫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得设施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008年,北京市建设完成市属8个垃圾粪便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对厂界大气、外排污水、工艺运行等实时在线监控;并于2009年2月将在线监控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在线监控系统在设施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标志着北京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监管向科技化迈进了一大步,全市环卫设施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监管内容

对全市正式投入运行的共39座垃圾和粪便处理设施进行监管。一是环卫信息管理与成本核算,对环卫数据报送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对环卫运输记录单的填写、逻辑进行考核。根据全市垃圾流向要求对各设施实际处理量及超额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对设施作业质量现场检查,包括工艺运行、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内容。三是环境监测管理,对定期和在线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考核评价。

除日常检查外,每年开展设施重点专项检查,包括雨季迎防汛、污染防控、安全运行、重大节日联合专项检查以及专家评价等,进一步丰富监管方式,完善全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监管工作。

(三)发布评价报告

按照月、季考核周期,编制全市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行评价报告,上报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经市政府同意后通报相关区县政府和北京环卫集团。通过评价报告对设施作业量、作业质量、污染控制和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一是警示潜在的风险,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二是促进信息公开,使各相关方及时了解信息,特别是政府和公众。

(四)加强指导与培训

以“考核与指导并举,监管与服务并重”为指导思想,在做好检查考核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设施管理新思路和新举措,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薄弱环节及重点问题以技术指导函的形式进行专项指导,并建立跟踪机制,最终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闭合管理体系。

三、监管工作成效

(一)设施工艺完整性逐步提高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运营和监管双方之间已逐步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一方面监管工作促进运营单位自主创新、改进技术工艺、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设备配备水平,在计量、工艺、环保、智能监控设备上不断完善以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垃圾处理水平的提高,也促进监管方强化人员培训、更新监管办法、严格监督制度,从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二)加大污染防控,促进设施节能减排

近几年,政府不断加强设施污染防控工作,建设和完善除臭系统、渗沥液处理设施、填埋气收集利用设施,大力推进设施节能减排工作。截至目前,全市26座垃圾处理设施均建有或正在建设较为完善的除臭系统,垃圾卫生填埋场增加包括调节池、渗沥液处理系统、填埋作业面、环场周边喷淋的综合臭气控制措施。全市16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中11座已有和正在建设渗沥液处理设施,其余填埋场的渗沥液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保证渗沥液达标排放。6座大型垃圾卫生填埋场均建有沼气收集利用系统,其中5座实现沼气发电,其余中小型垃圾卫生填埋场均建有沼气火炬点燃处理系统。

(三)设施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整体提高

随着垃圾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目前垃圾处理行业已和人们心目中传统简单的垃圾处理方式有了很大不同,目前正朝着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大幅迈进,因此对于从事垃圾管理的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设施管理人员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知本行业相关法规、标准。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近几年环卫行业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在环卫管理和作业部门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北京环卫正在打造一支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工作队伍。

四、进一步做好垃圾处理设施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化发展,垃圾管理工作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化,政府环卫行政管理向三大职能转变:一是健全和完善环境卫生的行政管理构架;二是强化政府行政的规划、法规、政策、标准职能;三是切实履行好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质量的监管职责。在新的市场化条件下,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的管理格局变化,才能创造出更高的效率。

(一)从设施建设入手,提高设施工艺完整性

正确处理好设施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理顺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体制,做到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促进设施长远可持续发展。一是明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加快设施建设进度。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区县自行协调相关区县或企业落实设施建设,同时制定鼓励政策,调动区县积极性,加快设施建设进度,包括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市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鼓励政策,设施建成后的运行补助政策,调整生活垃圾异地处理环境经济补偿政策。二是新建或改、扩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应同步建设在线运行监管系统。包括在线环境监测、在线计量称重、主要运行工艺参数及主要工艺环节视频实时上传等,并与市级环卫设施运行监管平台对接。三是建立行业内环卫设施工程竣工验收程序。建设单位应依法组织相关单位和市市政市容管理行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除依法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质量监督备案外,同时向市市政市容管理行政部门办理工艺运行监管备案,经批准后方可投入试运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制度。四是对从事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的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选择有一定从业经验的运营商,对于保证垃圾正常处理,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污染物达标排放都有重要意义。

(二)多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全市性监管体系

一是从横向上整合全市资源,建立多部门监管工作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修订与政府监管职责相适应的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形成全市统一的设施监管体系,最终形成“大市容、大环境、大卫生”和“全社会、全行业、全过程”的管理理念。二是从纵向上建立市、区两级监督机构。各区县建立与市级相配套的监管机构,保证人员编制,提高监管人员岗位技能,培养专业化和有责任心的监管队伍。三是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设施与居民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四是建立监管专家储备库,指导、帮助设施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三)充分依托科技监管手段,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适应垃圾处置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监管体系的要求,如何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已成为新的挑战。要运用综合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质量。如现场监管采用夜查、设施互查、专家检查、移动环境监测车等灵活多样的检查方式,力争提高检查效能。非现场检查要充分依托科技化监管手段,建立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系统,实现计量称重、环境监测、视频等实时监控,实现设施全面监管、全程监管、全日制监管。监管机构可通过网络设备实时监控设施日常运营状态,及时对设施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监测,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规范设施工艺作业流程,强化工作人员严格作业意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效果。同时,利用网络传输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提高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决策能力。

(四)建立全市生活垃圾物流及经费结算调控平台

产生生活垃圾的区县需要跨区域处理生活垃圾的,由市市政市容管理行政部门根据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进行有效物流调配,指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处理量,统筹优化全市生活垃圾流向和流量。建立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应急机制,确保紧急或特殊情况下生活垃圾的正常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建立生活垃圾处理经费调控结算平台,设立专用账户,归集市区两级垃圾处理相关资金,统一结算垃圾处理费、异地处理费和补偿费,并且建立生活垃圾处理阶梯价格机制,即按照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控制目标来核定各区县生活垃圾产生量,超出核定部分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由产生区县政府按照超量价格承担费用。

(五)建立市容环卫监管综合评价系统平台,形成对区县垃圾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的综合评价

要整合、完善现有市容环卫管理系统和考评体系,建立一套涵盖内容全,同时又突出重点,综合反映区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指标的考评系统,纳入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监管信息平台及时向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发布,可以做到信息公开,使各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信息,从而建立各环节联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用先进技术手段,使复杂问题能够有效、快速解决。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把北京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因此打造适合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的环境友好型垃圾处理设施,是今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始终应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目标。

北京市垃圾处理工作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对于垃圾处理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巩固相依。而作为首都市容环境的维护者,我们运营监管部门承担着打造城市整洁、优美市容环境的硬任务,必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依靠科技手段、闭合管理、真诚服务,打造客观、公正、高效的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设施科学有效监管,构筑首都绿色城市。

上一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中学生每日演讲稿下一篇:描写桂林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