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2024-10-3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精选9篇)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篇1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考试基础理论

知识试卷

(考试时间:2013年11月29日)

1.是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 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此外还有无人值守气象站。

3.按云的、和结构特点,将云分为 族10属29类。

4.目前,地面气象观测气压以 为单位。

5.人工器测日照以 为日界,除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时间外,其余地面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20时为日界。6.观测的是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状态的地表状况,划分为2种类型,20种状态。

7.大气降水的酸碱度采用 值表示,大气降水的导电能力反映大气降水的洁净程度,用 来度量。

8.天气雷达中S波段雷达的波长约为,C波段约为。9.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气象雷达探测大气的基础。

10.在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定时高空气象观测时次是指北京时02时、时、14时和20时。

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的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或工作过程。1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按传感器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地基、和天基气象观测系统。

13.某野外观测点,利用小型蒸发皿测量蒸发,某日降水量为19.2毫米,蒸发原量为20毫米,用米尺测得蒸发余量在蒸发皿中的深度为36.1毫米,则该日蒸发量为 毫米。

二、单项选择题:

1.海洋上暖而湿的空气流到冷的大陆上或者冷的海洋面上,都较易形成()。

A:辐射雾 B:平流雾 C:蒸发雾 D:锋面雾 2.大气中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最强的成分是()。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水汽 D:沙尘气溶胶 3.低压、反气旋是水平尺度为()的气象现象。A:小尺度 B:中尺度 C:大尺度 D:行星尺度 4.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在海波高度5.5千米处,气压仅为海平面的()。

A:1/10 B:1/5 C:1/2 D:1/3 5.当相对湿度为100%时,()的说法是正确的。A:气温高于露点温度,饱和差=0 B:气温=露点温度,饱和差=0 C:气温低于露点温度,饱和差<0 D:气温=露点温度,饱和差>0 6.下列时制中,()是自动观测日照时间采用的时制。A:真太阳时 B:地方平均太阳时 C:标准时 D:北京时 7.下列传感器中,()在安装时应该考虑方向。A:风向 B:温湿度 C:雨量 D:气压 8.干球温度表读数时,若视线偏高,则读数()。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9.在太阳辐射观测中,()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

A:辐射度 B:直接辐射 C:曝辐量 D:总辐射 10.下列表述中,()为积雨云常见的云底高度范围。A:200-1000米 B:600-2000米 C:600-3000米 D:1500-3000米

11.以下关于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维护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每年定期维护一次风向传感器 B:每年定期清洗风向传感器轴承 C:每年对风向标指北方位进行检查校准

D:每年检查一次风杯和风向标转动是否灵活、平稳 12.下列天气现象中,()是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较硬,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小于5mm,有时内部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冰壳。A:冰雹 B:霰 C:米雪 D:冰粒

13.下列天气现象中,()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使远处光亮物体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A:沙尘暴 B:霰 C:霾 D:雾

14.造成干湿球测湿误差最大的天气条件是()。

A:高温高湿 B:高温低湿 C:低温低湿 D:低温高湿 15.地球辐射是地球表面、大气、气溶胶和云层所发射的()辐射。

A:短波 B:红外 C:紫外 D:长波

1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维护要求。

A:仪器每月至少定期检查一次 B:每日用手或其他干净物体抹试翻斗内壁 C:每年对风向标指北方位进行检查校准

D:每年检查一次风杯和风向标转动是否灵活、平稳 17.下列表述中,()是气象观测中温度表的滞后系数要求。A:滞后系数越小越好 B:滞后系数越大越好 C:滞后系数应根据观测目的而定 D:无特定要求

18.()是自动气象站的核心,对各种电信号进行获取、计算和处理。

A:数据采集器 B:串口隔离器 C:避雷器 D:电源系统 19.使用格雷码盘的风向传感器,若其码盘为7位,则风向的分辨率为()。

A:4.0° B:3.6° C:2.8° D:1.4°

20.湿敏电容传感器应安装在百叶箱内,传感器的中心点离地面()m。

A:1.15 B:1.50 C:1.85 D:2.20 21.使用自动气象站的台站以()为观测时钟。A:Internet时间 B:台站钟表 C:计算机时间 D:采集器内部时钟

22.在进行内部一致性检查的时候,下列关于要素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关系表述中,若出现()关系的记录应视为错误记录。

A:总云量>低云量 B:干球湿度>湿球温度 C:定时气温>露点温度 D:最大风速>极大风速

23.自动站对气温、湿度、气压的采样速率均为每分钟()。A:1次 B:2次 C:6次 D:15次

24.下列概念中,()是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A:准确度 B:测量范围 C:分辨率 D:采样频率 25.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大气降水。A:3.20 B:5.60 C:7.0 D:8.0 26.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我国目前采用的是()——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观测系统。

A:C波段雷达 B:L波段雷达 C:S波段雷达 D:X波段雷达 27.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是我国充灌气球所采用的气体。

A:氦气 B:氢气 C:甲烷 D:氖气 28.高空探测时,()不能用于测定探空气球的位置。A:微波辐射计 B:L波段雷达 C:光学经纬仪 D:卫星导航定位

29.目前,我国天气雷达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模拟天气雷达、数字雷达到()天气雷达三个发展阶段。

A:L波段 B:双偏振 C:相控阵 D:多普勒 30.计算机操作时,在“我的电脑”各级文件夹窗口中,如果需要选择多个不连续排列的文件,()是正确的操作。A:按Alt+单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B:按shift+单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C: 按Ctrl+单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D: 按Ctrl+双击要选定的文件对象 31.下列观测仪器,()不属于空基气象观测系统的范畴。A:气球探测 B:飞机探测 C:火箭探测 D:卫星探测 32.自动气象站所用传感器会随时间出现零点漂移或性能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A:订正 B:更换 C:校准 D:清洗

33.配置涂刷日照纸的药液,赤血盐与水的比例是()。A:3:10 B:1:5 C:1:10 D:1:3 34.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自动气象站的维护要求。A:要定期检查维护各要素传感器

B:定期按气象计量部门制定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

C: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由业务部门每三个月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检查、维护

D:每三年对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采集器和整机进行现场检查、校验一次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公20分)

1.在选择地面气象观测站址的时候,其基本要求包括()等。A:观测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B:观测场可建在陡坡、洼地或铁路旁

C: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D: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 2.气象观测按照观测原理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类。A:电压测量 B:直接测量 C:遥感探测 D:电磁感应 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气象测量仪器的基本技术指标进行了规定,以下表述中,()属于正确的说法。

A:“测量范围”表示在保证主要技术性能情况下,仪器能测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区间

B:“分辨力”表示仪器测量时能给出的被测量量值的最小间隔

C:“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D:“采样速率”表示自动观测时获取被测量数据的时间间隔 4.以下云中,()属于高云族的云。

A:碎层云 B:卷层云 C:密卷云 D:高层云 5.下列描述中,()属于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A:具有省装备中心或市气象局颁发的使用许可 B: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

C:仪器结构简单、牢靠耐用,能维持长时间连续运行 D:操作和维护方便,具有详细的技术及操作手册 6.影响目测能见度的主要因素有()。A:大气透明度 B:目标物与背景的物理特性 C:二氧化碳的含量 D:人眼的主观视觉性能

7.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种基本数据产品是()。A:回波强度 B:径向速度 C:速度谱宽 D:龙卷涡旋特征 8.以下描述中,()属于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主要应用领域。A:对龙卷、冰雹、雷雨大风、暴洪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

B:利用单部或多部雷达实现对某个区域或者全国的降水监测

C:进行较大范围的降水定量估测

D: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信息,得到垂直风廓线 9.气象卫星按照运行轨道可划分为()两大类型。A:导航卫星 B:极轨卫星 C:静止卫星 D:北斗卫星 1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为()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小 C:垂直对流运动

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1.有效水平气象能见度: 2.气象观测的“比较性”含义: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地面气象观测时,百叶箱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玻璃液体温度表和金属电阻(如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分别是什么?

2.请阐述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对地面气象观测员有哪些基本要求,观测员应如何做好地面观测工作?

气象观测科技小组活动方案 篇2

冯银山

2012.03

一、指导思想

“气象”是学生熟悉又陌生的科学术语,气象的“具体指向”对于学生甚至部分成人都是模糊不清的,希望通过实践活动、网上搜索、实验操作等途径,使学生知道气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气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精神。

二、工作目标

1.气象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科学精神。

2、运用简易仪器观测天气,运用学到有关知识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长期记录观测数据,归纳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4、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建立校园气象观测基地 器材安排:

1、百叶箱:离地1.5米,漆成白色,内放干球、湿球、最高、最低气温表各一支。前两支竖放,后两支横放。

2、风向标:竖立风杆一根,上面安置风向标,包括指示风向的,表示风力大小的轻、重板各一块及风力刻度计。

3、湿度表:毛发湿度表是根据脱脂人发能随空气湿度大小而改变长度的特性,用人发制成的测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仪器。

4、气压表:气压计应稳固地安放在水银气压表附近的台架上,仪器底座要求水平,距地高度以便于观测为宜。

5、雨量筒:气象站雨量器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cm。冬季积雪较深地区,应备有一个较高的备份架子。当雪深超过30cm时,应把仪器移至备份架子上进行观测。

(二)活动安排:

1、学习培训:(1)结合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学习初步的气象常识,认识观测工具,并学会操作使用。为此,我们还组织学生到阅览室查阅资料,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气象知识。(2)每周集中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①怎样测量、记录气温;②怎样观测、判断风向、风力;③怎样计算日均温、绘制气温曲线;④怎样观察天气变化;⑤本地区的天气变化、气候演变历史介绍;⑥对仪器设备的保养、爱护等。(3)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还参观气象局,并请来了临河区气象局的专业人员作校外辅导员,举办知识讲座,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气象观察的意义和观测记录的方法。

2、观测要求:

(1)每天7:30和16:00时各测一次。每天轮值4人。(2)将每天的观测结果,认真填写在观测记录本上。

关于空管气象观测的两点讨论 篇3

关键词:空管;气象观测;观测资料管理;飞行服务

引言

随着民航空管事业的快速发展,空管气象观测也日趋成熟。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已经成为影响飞行器飞行安全的一个关键点。而气象观测数据实时性较强,目前也无法完全依赖于科技设备,对观测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对空管气象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数据控制成为空管气象观测的一个保障重点。除此之外,对于影响飞行安全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天气的观测工作是空管安全保障的另一重点,因此,本文将以潮汕机场实际运行工作为例探讨当前空管气象观测安全保障的资料控制管理以及相关观测服务在雷雨季节的工作建议。

气象观测资料的控制与管理

气象观测数据是后期气象现象分析和空管安全事件调查的一个重要数据源,如何保障其安全、有效、客观连续也是空管气象观测员的一个重要工作。而与此同时,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也成为民航空管部门相关研究单位研究的重点,以较为先进的北欧国家为例就有北欧气候合作。其通过nord kl m计划实现了北欧五国(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冰岛和瑞典)的气候领域合作。该合作旗帜就有包括对质量质量控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空管气象观测资料控制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国内观测质量控制,可以参考国外先进质量控制经验。例如建立起如nord kl m相似的质量等级。在控制方法上,nord kl m首先将设计的观测资料分为两种,针对不同的资料质量进行分工控制。这给予我们相关的借鉴,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空管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实现资料管理的精细化。例如对于恶劣天气与正常天气进行分类、对白天与黑夜进行分类、对夏季多雨与冬季多雾进行分类等等,而在该模式的实现上,已经依赖计算机的空管观测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据库软件便可以实现电子文档与质量的分类精细化。而依赖计算机的同时,数据必须有相关的后期校验处理,nord kl m提出可以进行范围检查、一致性检查和时变检查等,而针对目前中国空管来说更多的建议采用范围检查,以根据相关气候条件特征进行范围检查做出相应的判断,这对实际空管观测质量控制也是极其有用的。

在质量控制的最后,必须对所有数据进行质量标示。这对于报文要求较为严格的民航空管来说无疑是另一种安全质量控制。对于空管气象报文,报文已经拥有平报、急报和特急报等等级,而此处的质量安全控制标示则从另一方面提出了对观测质量的等级划分,这不仅使现行的实际数据能产生对空管飞行安全服务更好的服务效果,而且对于历史数据的整理、后期区域内气候条件评估和设备评估等一系列观测服务评估有较大的意义。当然,质量标示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统一的规范与支持。

飞行服务中的气象观测

提高观测质量、提高基层地面测报质量对于空管飞行安全及相关安全事件检查极为重要,而对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揭阳潮汕机场来说,以夏季的气象为例,天气变化多端,多雨多雷,对飞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将借助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着重讨论对多雨多雷季节的气象条件下空管观测人员工作应注意的事项及相关对策,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种参考。

2.1 雷雨的测量

首先关注飞行相关度极高的雷雨观测,雷雨是空气极端不稳定情况下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经常可能夹带雷暴、暴雨、冰雹和大风等,容易造成飞行器电子故障雷击。因此在雷雨天气下保证观测质量的可靠准确是民航空管气象观测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确保仪器仪表的安全准确使用。如,浅层低温场保持场地的土质平整疏松无草,确保感应器和温度表感应的雨、灰尘能够及时擦光。而雨后应重新疏土,及时清理积水,确保温湿度的测量准确无误。又如,对于降水量的测量。在雷雨过后必须及时补测降水量,计入备注栏,定时发报时同时编入最新降水量报文,适当增加雷雨季节的观测次数,以免雨水溢满雨量筒。与此同时,应注意查看采集的雨量强度及分钟数据,对降雨量做精度对比,保证误差在相关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总之,对工具及相关测量报告的处理,在民航空管气象观测中应逐步精细化,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人员的工作严格性。

其次,对于雷雨天气来说,云、能和天的测量是业务保障的另一重点。对于特定地点的特定天气,在一定时期内会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例如激烈的上升运动将会产生雷雨。揭阳潮汕机场雷雨季节时气压较低,在低气压的环境下,晨间湿度大、温度大,虽然以晴天少云的天气为主,但根据工作的观察,一般到了午夜便有雷雨,如若当天闷热无风则傍晚即可能打雷,上半夜带有雷阵雨。当晨间有浅薄的云层,对流情况较好,午间则将有浓积云发展,午后或傍晚则容易产生雷雨天气。因此,这一系列的观测经验值也可以通过软件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作为观测的另一个数据资料来源。

2.2 风向的测量

风向与级别是影响飞行的另一重要气象参数,因此如何对风进行全面有效的观测是民航空管气象从业人员的另一关注重点。在相关文献中,风向的统计方法有详尽的解说及规定,本文以实际需求借鉴相关文献经验。风向的统计分为风向计算方法和小时数据统计,其中风向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矢量平均法、滑动平均法和频率最高法等。四者在不同的采样时间间隔有不一样的误差,因此对应不一样的观测业务,无论是设备软件的算法设计还是观测数据的整理控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一样的算法计算。对于雷雨季节下的定时发报来说,宜采用修正算术平均法。

结束语

空管气象观测在空中交通管理中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资料信息与服务,在空管飞行服务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对于观测的基础来说,数据的质量控制日显重要,与此同时雷雨季节造成的空管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另一个观测工作的重点。文章从实际出发,综述了有关国外的气象观测质量数据管理与控制以及相关提供飞行服务的空管气象观测,并与此同时提出一系列建议和对策。为相关空管气象观测兄弟单位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篇4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何春燕

摘 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理论。关键词:气象观测;发展趋势;现状 1 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概念是指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对象的扩充,气象观测已逐步发展为大气探测。《战略研究》对气象观测的概念予以了全新的解释: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其观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2 当前气象观测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2.1 成绩

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气象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了约46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初步实施了大气观测、海洋观测和陆地观测,观测对象涉及大气、海洋、水文、冰雪、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卫星和雷达观测具有世界水平。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2.2 不足的地方

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不足,基础研究、探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些台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被迫搬迁,破坏了观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有些观测数据采集手段和信息传输设备落后,能够获取的数据在时空分辨率、观测精度、观测项目及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系统监测与研究的需要。3 我国气象观测趋势展望

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门类较齐全、站网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气象观测网。在未来系列卫星上合理搭载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结构等探测仪器;逐步构成极轨、静止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小卫星等天基对地气象观测体系,开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实现对全球进行全天候的定量观测;对常规气象要素,大气化学成分及过程,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综合监测。

3.1天基观测系统

是由传感器在中层大气之上的以低轨(极轨)和高轨(静止)卫星为观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测平台和与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组成的天基遥感探测系统。卫星的遥感仪器向卫星探测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测量精度以及全球、全天候、多波段观测”发展。3.2空基观测系统

传感器在地球表面以上、中层大气以下,并以飞机、漂浮气球及系留气球、火箭为观测平台的称空基遥感探测系统,以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观测对象。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规范和常规高空观测规范要求,高空观测站网密度达到200km;加快国内商业航空器气象观测业务体系建设,开展航空器气象资料下传(AMDAR)的业务应用工作,开发气象火箭下投探空仪系统,建立火箭探测试验、开发和应用系统。3.3地基观测系统

地基气象观测是以地面为传感器设置平台,以整个大气圈和相关圈层为观测对象,采用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性观测系统,既是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气候系统观测的主要部分,是气象观测真实性检验和天基遥感探测校准的基础。地基观测系统可分为地面常规观测系统、地基高空观测系统、地基特种观测系统、地基移动观测系统。3.3.1地面常规观测系统

全部建成测量准确度高、运行可靠的自动气象观测站。主要建设内容是调整站网布局,完善“三站四网”,形成260个左右的国家气候观象台、2400个左右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其中一级站约900个,二级站含约1500个)、30000个左右区域天气观测站,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天气观测网;逐步向多功能综合观测平台和多圈层观测系统转变;建设城市天气监测站网、高速公路监测网及气象资料空白区(沙漠、高原、深山、海洋、滩涂、冰川等)的无人自动气象站网,使地面常规观测系统中的基本地面天气站网密度不超过150 km,重点地区建成加密自动气象站网,站网密度达到10~15 km,形成布局合理、观测要素齐全、观测准确度高、时效性强,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系统。2010年前建成S波段和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主的全国天气雷达网, 2020年建成包括双线偏振和相控阵在内的天气雷达网,开展雷达综合探测业务。积极推进激光雷达的业务化应用,发展微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3.3.2地基高空观测系统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篇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建设,在国家基准气候站建设高精度自动气候站,在空白气候区补充建设国家级建设无人自动气候站,在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建设新型自动气象站。同时,还承担着我国气象研究的重要任务,推动我国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

2.2 空基观测系统 就目前我国的气象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现有120个常规气球高空探测站,其中包括87个全球气象资料的交换站和14个高空气候月报资料站。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我国也引进了飞机气象观测技术,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人工作业以及对酸雨进行观测,在气象观测中只能够临时租用飞机,没有专门的飞机进行综合气象观测。随后,我国又进一步发展了火箭气象探测技术,将其送往高空,对气象数据进行测量,其主要应用于国防科学实验中的气象保障中。

2.3 天基观测系统 天基观测系统包括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以及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

2.3.1 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系统 卫星轨道高度距地面800 km左右,卫星环绕地球一圈所用的时间约为100 min左右。极轨气象卫星的优点是观测空间分辨力高,但时间分辨率低。

2.3.2 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 静止气象卫星相对地球静止,观测范围大约是以星下点为中心,直径在10 000 km左右的一个球冠的表面,相当于1/3的地球表面。静止气象卫星的优点是时间分辨率较高,但空间分辨率较极轨气象卫星低,两极区域是观测的盲区。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篇6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随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建设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自动气象站投入了业务运行,维护保障自动站设备的正常运行成为气象技术装备工作的.新问题.针对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日常维护、仪器检测的方法.针对在其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

作 者:刘明峰 朱会芸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气象局,福建永安,366000刊 名:科技风英文刊名:TECHNOLOGY TREND年,卷(期):“”(15)分类号:P4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维护 故障判断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篇7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

(修订版)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文件要求,制定本技术规定。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北京时2013年12月31日20时)起执行,其他业务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之处,以本规定为准。

一、观测业务调整

(一)人工观测时次调整

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时次调整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天气现象白天(08-20时)保持连续观测,夜间(20-08时)按照一般站规定执行。

(二)观测项目调整 1.云

一般站取消云量、云高、云状观测。

基准站、基本站保留云量、云高观测,取消云状观测。云高记录前不再加记云状。

云高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云高人工观测。

2.能见度

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能见度人工观测,其他站保留人工观测。自动能见度观测仪应按《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观测规范(试行)》要求进行现场校准。第一次使用1个半月后应现场校准一次;之后每6个月现场校准一次;仪器更换安装或每次维修仪器之后都应做现场校准。所有现场校准情况均应在备注栏记载。

3.天气现象(1)观测内容调整

保留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结冰等21种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取消雷暴、闪电、飑、龙卷、烟幕、尘卷风、极光、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冰针等13种天气现象(同时取消相应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04、08、13、17、18、19、29、38、39、76、77、79、87、88、91-99和过去天气现象电码9)。

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统一记为雪。当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

(2)观测方式调整 ①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

能见度已实现自动观测,且运行地面集成观测业务软件(以下简称ISOS-SS)的观测站,取消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原则上以业务软件自动判别记录为准。当出现明显错误时,需人工判别记录。能见度记录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气现象不匹配。能见度已实现自动观测,但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仍由人工观测的观测站,以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为判别依据,当自动观测出现明显偏差时,需人工判别记录。能见度记录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数据与天气现象不一致。

②降水类天气现象

降水类天气现象实现自动观测的观测站,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以自动观测记录为准。

4.降水

非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原则上以翻斗雨量传感器为准,称重降水传感器或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作为备份,取消人工观测。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的观测站,保留人工观测作为备份。

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以称重降水传感器为准,人工观测为备份;无称重降水传感器的观测站,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

启用(包括结冰期结束后和更换安装)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前,应参照QX/T 52-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8部分:降水观测》8.1的方法现场校准翻斗基点,并将基点调整后的测量误差值进行备注记载。在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使用期间,至少应每1个月进行一次现场校准,并对基点调整前的测量误差值在备注栏记载,若需进行基点调整,再将基点调整后的测量误差值在备注栏记载,不需进行基点调整时仅作说明。

同时使用称重降水传感器的,每1个月应选取一次降水量达到10.0mm或以上的降水过程,与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同期的量进行对比,当差值超过4%时,应检查原因,确属称重降水传感器测量误差,应对称重降水传感器进行校准。

取消有降水自动观测时,08时、20时定时降水量的人工观测,相应记录以实时业务数据为准,当有降水天气现象,因微量自动观测传感器不能测量时,相应定时降水量按微量降水记录。

5.蒸发

一般站取消蒸发人工观测。基准站、基本站保留蒸发观测。

配备有自动蒸发仪的台站,保留蒸发自动观测。蒸发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非结冰期的大型蒸发人工观测;结冰期按照原业务规定执行。

6.雪深和雪压

雪深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雪深人工观测。

承担雪压观测的观测站,根据雪深自动观测记录,按照原业务规定进行雪压人工观测。

7.应急加密观测

省局按照《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于保留和取消的观测项目,将及时启动应急加密观测。

(三)数据文件和报文调整 1.气簿-1 已经取消的观测项目和已经实现自动观测的相关记录,不再记入气簿-1。

2.长Z文件

基准站、基本站的长Z文件中,编报云量、云状、云状编码等记录按缺测处理。一般站的长Z文件中总云量、低云量、编报云量、云高、云状、云状编码等记录按缺测处理。云高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由业务软件将自动云高记录写入长Z文件云高栏。

实现能见度自动观测的观测站,由业务软件将正点前15分钟内最小的10分钟平均能见度值(以0.1km为单位)写入正点时次的长Z文件CW段人工观测能见度数据栏。

实现雪深自动观测的观测站,由业务软件将自动雪深记录写入长Z文件积雪深度栏。

3.日数据文件

取消20时后日数据文件的打印。4.A文件

一般站取消云和蒸发相关记录的录入。

云量的方式位,基准站仍采用原24次定时观测方式X=A;基本站采用3次定时观测的方式X=9。

非自动观测的实测云高,实测云高记录仍保留,云高前的云属按缺测处理。自动观测的云高记录暂不录入A文件。

自动观测能见度的方式位,采用自动观测方式X=B。自动观测积雪的方式位,仍采用X=0。雪深记录以08时或补测时次的自动观测记录代替。基准站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内容记录为: 10/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基本站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内容记录为: 10/03/08;14;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5.Y文件

一般站取消云和蒸发相关记录的录入,相应位数用“/”表示。

基准站、基本站日平均云量、云量量别日数按照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记录值统计。

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能见度出现次数仍以02、08、14、20时4次定时记录进行统计。其他观测站,采用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记录进行统计。

基准站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内容记录为: 10/05/08;11;14;17;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基本站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内容记录为: 10/03/08;14;20 10/24/24小时连续观测 6.重要天气报

保留大风、雷暴、龙卷、冰雹和视程障碍现象(雾、霾、浮尘、沙尘暴)等重发天气报的编发任务,取消降水、雨凇、积雪等重发天气报的编发任务。大风、雷暴、龙卷、冰雹重要天气报的编发,保持原业务规定不变。雷暴、龙卷现象出现时,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编发的依据。

运行ISOS-SS业务软件的观测站,视程障碍现象重要天气报告由业务软件自动编发,以自动观测能见度10分钟平均值为编发依据。

基准站、基本站夜间(20-08时)时段重要天气报告的编发按照一般站规定执行。

7.航危报

承担航危报编发的观测站,保留原有云、能见度、天气现象人工观测任务不变,取消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值班日记中,按相关业务规定编报。

航空报与地面天气报相重时,取消天气报选组代替航空报的规定,按航空天气报告格式单独编发。

8.气候月报

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取消地面气候月报编发任务。

(四)人工观测设备调整

有2套自动气象站(包括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

仅有1套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

二、异常情况处理

(一)设备故障处理 1.自动气象站设备出现故障时,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业务职责流程(试行)》(气测函„2010‟235号)填报ASOM系统。

2.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气象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1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气象站或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无备份自动气象站或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的,仅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

(二)记录异常处理

部分记录异常时,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夜间正点时次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08时前完成修改、上传。白天非定时的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下一次定时观测前完成修改、上传。

2.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分钟记录、正点后10分钟记录、备份自动气象站记录、内插记录(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若无自动记录可代替时,仅对相应定时时次记录进行人工补测(草温除外),其他时次按缺测处理,若某要素人工观测仪器已按规定撤除,则该要素不再人工补测。

3.降水数据异常时:

非结冰期,降水量观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时,记录按照称重降水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的顺序代替。如该站以称重降水传感器为准,记录按照翻斗雨量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顺序代替。无自动观测设备备份时应及时启用人工补测。

结冰期,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

因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故障进行修复后,应校准翻斗基点。

4.雪深、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或判别出现故障时,守班时段内按人工观测方式观测。

5.若自动观测能见度与人工判断观测的差别较大,能够判定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不正常时,定时观测时次仍需进行人工观测,并将自动挑取的定时观测能见度值改为人工观测值。

6.自动蒸发量日合计缺测时,有备份站的以备份数据代替;没有备份站的,该日记录按缺测处理,不进行人工补测。故障期间恢复人工观测,蒸发降水量用自动降水记录代替。因降水导致记录异常时,按缺测处理。

7.因分钟数据异常造成加密数据文件错误时,加密数据文件一律不做订正处理。

(三)重要天气报

1.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别出现故障时,恢复人工观测及编发。

2.风向风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改用备份自动气象站或人工观测大风数据编发重要天气报。

(四)内部一致性处理

当云高、能见度、天气现象、雪深等自动观测记录与相关要素或人工观测记录不一致时,按以下原则处理: 1.云量与自动云高矛盾时,仅对定时观测时次记录进行处理,有云量无云高时,维持原记录;无云量有云高时,删除云高记录。

2.雪深自动观测记录与积雪现象不匹配时,仅对定时观测时次记录进行处理,有积雪无雪深时,维持原记录;无积雪有雪深时,删除雪深记录,同时清理采样区残留积雪。

3.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定时观测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三、酸雨观测业务补充规定

(一)观测记录

降水量采用自动气象站记录的降水量。

风向、风速取自十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四舍五入后取小数点1位。如果酸雨软件读取数据不成功,人工查看自动气象站记录后手工录入到酸雨软件中。

当自动气象站有降水记录,并且天气现象为雨时,以降水记录为准并判别降水起始时间。

(二)降水采样

按照《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第八章8.1节中关于“夜间不守班的气象观测站”的相关规定执行。即:08时至20时期间,由人工安放、收取采样桶进行采样;20时至次日08时期间,“在20时将未使用过的采样桶放臵于采样架上,并使其处于采样状态,用于对夜间降水的采样”。08时至20时期间的降水采样记录(即采样桶安放和收取时间),按照《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的相应规定执行,20时至次日08时期间的降水采样记录,则按照采样桶的实际安放和收取时间填写(20时xx分至次日08时xx分)。

(三)降水起止时间

1.当有自动雨量记录时,以夜间安放采样桶的时间至收取采样桶的时间之间的分钟降水值来确定,即首个分钟降水量值大于等于0.1mm对应的时间为降水起始时间,最终分钟降水量值大于等于0.1mm对应的时间为降水终止时间。

2.当无自动雨量记录时,降水样品所对应的降水起始和终止时间均记录为缺测。

3.当降水延续至8:00到8:30期间,以收取采样桶的时间作为降水终止时间。

(四)间歇性降水记录

酸雨观测记录中降水时段的起止时刻分别是,降水采样日界内第一次出现降水的时刻(连续降水时,为日界起始时刻)和最后一次降水的结束时刻(连续降水时,为日界结束时刻)。每日只填写一个降水时段记录,不考虑间歇性降水时段的划分。

四、新型站业务运行补充规定

(一)业务运行

新型自动气象站建成后应立即开始试运行,试运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观测人员熟悉软件操作和设备维护后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启用新型自动气象站后,应在当月A文件中对传感器型号、新增观测项目等进行备注。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风向风速传感器距平台高度发生变化的,应对参数变化进行备注。

(二)新增观测要素

新型自动气象站增加了能见度、蒸发、称重式降水、辐射等传感器的,与新型自动气象站同时投入正式业务运行,不需与人工观测仪器进行对比观测。

(三)气压订正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篇8

对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风速滑动平均计算方法的探究

通过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9章自动观测系统中风速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该计算方法有不合理之处.

作 者:王永林 Wang Yong-lin  作者单位:广西区气象局监测网络处,广西,南宁,530022 刊 名:气象研究与应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年,卷(期): 30(2) 分类号:P412 关键词:风速   计算方法   不合理   自动观测系统  

第一次做气象观测员作文 篇9

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雷电、风暴天气不宜进行测量;

11 同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下列操作:

1)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2)进行自测试;

3)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

4)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5)改变天线位置;

6)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功能键;

12 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中,整个作业时间段内,参考站观测不得中断,参考站和流动站采样间隔应相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小姑娘的写人作文下一篇:村支部成员承诺书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