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

2024-07-25

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精选11篇)

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 篇1

气象观测科技小组活动方案

冯银山

2012.03

一、指导思想

“气象”是学生熟悉又陌生的科学术语,气象的“具体指向”对于学生甚至部分成人都是模糊不清的,希望通过实践活动、网上搜索、实验操作等途径,使学生知道气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气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精神。

二、工作目标

1.气象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科学精神。

2、运用简易仪器观测天气,运用学到有关知识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长期记录观测数据,归纳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4、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一)建立校园气象观测基地 器材安排:

1、百叶箱:离地1.5米,漆成白色,内放干球、湿球、最高、最低气温表各一支。前两支竖放,后两支横放。

2、风向标:竖立风杆一根,上面安置风向标,包括指示风向的,表示风力大小的轻、重板各一块及风力刻度计。

3、湿度表:毛发湿度表是根据脱脂人发能随空气湿度大小而改变长度的特性,用人发制成的测定空气相对湿度的仪器。

4、气压表:气压计应稳固地安放在水银气压表附近的台架上,仪器底座要求水平,距地高度以便于观测为宜。

5、雨量筒:气象站雨量器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cm。冬季积雪较深地区,应备有一个较高的备份架子。当雪深超过30cm时,应把仪器移至备份架子上进行观测。

(二)活动安排:

1、学习培训:(1)结合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学习初步的气象常识,认识观测工具,并学会操作使用。为此,我们还组织学生到阅览室查阅资料,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气象知识。(2)每周集中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①怎样测量、记录气温;②怎样观测、判断风向、风力;③怎样计算日均温、绘制气温曲线;④怎样观察天气变化;⑤本地区的天气变化、气候演变历史介绍;⑥对仪器设备的保养、爱护等。(3)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还参观气象局,并请来了临河区气象局的专业人员作校外辅导员,举办知识讲座,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气象观察的意义和观测记录的方法。

2、观测要求:

(1)每天7:30和16:00时各测一次。每天轮值4人。(2)将每天的观测结果,认真填写在观测记录本上。

3、阶段数据整理分析: 安排各小组每天观测天气状况,认真记录各种数据。每月月底填写“月份气象统计数据表”,绘制“月份气温变化曲线图”,进行统计总结。让每个学生掌握独立观测各种数据的能力。每周五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对各小组的表

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 篇2

观测站地属南方多雷区, 年平均雷暴日为84.5天, 观测站采用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和自动化仪器、设备, 并设置有计算机机房, 通过光纤与气象台的计算机机房主机连通。因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机房的防雷安全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 因雷电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占电子设备损坏的26%。因此, 必须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以确保计算机房内的各种设备免遭雷电的损坏和影响。

1 气象观测站的现场情况

1.1 观测站概况

观测场位于某公园内小山的最高处, 大小约25m×35m, 属露天作业场所。在观测场旁50m处是观测站办公楼 (值班室) , 办公楼为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面积约200m2。在办公楼内设有计算机机房, 面积约15m2, 计算机机房主机服务器通过光纤与外界通信, 通过屏蔽电缆与观测站各计算机终端设备连通。

1.2 观测站电源系统概况

市电 (三相四线制) 专线埋地引至观测站总配电箱, 之后单相L1由观测站总配电箱引至观测站第二办公区配电箱, 供电给观测站第二办公区;单相L2由观测站总配电箱引至电源分配电箱, 供电给观测站空调、照明等设备;单相L3一路由观测站总配电箱专线引至电源分配电箱专用开关, 再至计算机机房, 经UPS至计算机机房专用配电箱内专用配电开关, 给机房内用电设备及室外遥测站终端设备供电;UPS设有备用线路, UPS故障时, 可不经UPS直接向设备供电。L3相另分一路至门卫室, 通过分开关向观测场路灯等供电。

1.3 观测站信号系统概况

计算机机房设备主机服务器通过光纤与外界通信, 采用屏蔽电缆 (穿钢管埋地敷设) 与室外遥测站设备连通, 各办公设备终端的信号线路通过屏蔽线缆与计算机机房设备主机服务器连通。

2 防雷要求

对于防雷措施, 建设单位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观测场考虑露天作业的情况, 应安装防直击雷措施;考虑信号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信号线路不串联任何保护设备, 只对信号线路作屏蔽和接地处理;其它措施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施行。

3 防雷措施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2000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和相关规范、标准, 参考建设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对观测站作综合防雷保护。

3.1 防直击雷措施

观测站 (含观测场) 地处南方多雷区, 观测场又属于露天作业场所, 参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 (2000版) 的要求, 将该观测站提高一个等级来安装防直击雷设施, 所有防直击措施参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设计。

在观测场两旁离开3m处设置双支等高避雷针, 针高为20.0m, 对观测场露天作业场所区域作防直击雷防护。按照滚球法, 保护高度按4m计算, 得出避雷针在4m高处的的保护范围。

办公楼为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根据规范要求设置避雷带 (网) 、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施工工艺、接地电阻达到规范要求。

3.2 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措施

(1) 机房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侵入措施:机房地板采用防静电地板, 并于地板下面采用-25×4扁铜设置不大于1m×1m的等电位连接带, 机房内的设备、机架和机柜等就近与等电位连接带连通接地。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设备和各种系统间的电位差。

(2) 电源线路:电源线路的防护措施主要是在电源线路上安装电源电涌保护器 (SPD) , 当有雷击发生时将雷电流泄放入地, 并将线路上的瞬间过电压限制在一个安全的水平。根据历史资料统计, 在雷击损坏设备的事故中, 有70%以上是从供电线路侵入的。因此, 对电源线路实施多级防雷保护是观测站防雷措施中的重要环节。电源系统的防雷措施并非简单地应用SPD保护器件, 而是要根据电磁兼容 (EMC) 原理, 根据雷电保护区的划分, 对一个需要保护的电源系统进行综合的多级保护。

观测站的电源线路安装三级SPD, 将因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强电流泄放入地, 对后端的用电设备进行保护。第一级SPD安装在总配电开关处, 第二级SPD安装在各分配电开关处, 第三级SPD安装于用电设备前开关或插座处。

(3) 信号线路:应建设单位要求, 考虑观测站的特殊情况, 在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方面要求很高, 因此信号线路上的防雷措施主要采用屏蔽和接地的方式, 对信号线路作防雷保护。

具体做法为:主机服务器与室外遥测站终端之间的信号线路全程采用屏蔽电缆, 电缆两端接地, 并全程套钢管埋地敷设, 钢管的两端和中间接头部位也要做接地处理。观测站主机服务器与气象台计算机机房的通信由于采用的是光纤通信, 只需要对观测站主机服务器端的光端机做接地处理。

(4) 接地处理:接地问题是建筑物强电和弱电系统的普遍性问题, 接地按其作用可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两大类, 而接地方式可分为独立接地和联合接地两种。现今电子设备独立接地的做法已经不被先进的国外标准及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推荐。如美国国家标准《IEEEStd-1100-1992》中明确指出, “不建议采用分开的、独立的、干净的、计算机的、电子设备这类不正确的大地接地体”。因此, 观测站的接地方式应除独立避雷针外, 采用综合接地系统, 即联合接地, 与防直击雷接地系统共用, 其接地电阻应≤1Ω。若达不到要求, 必须采用其它降阻措施, 使接地电阻≤1Ω。

观测场的避雷针设置单独的接地装置。

观测场内设置接地网, 并与办公楼接地装置连通, 观测场各设备的外壳、信号线路的电缆屏蔽层就近与接地网连通。

办公楼设置周圈式地网, 并引至室内电源电涌保护器 (SPD) 的安装位置和计算机机房内的等电位连接带, 并在电源电涌保护器 (SPD) 的安装位置设置接地汇流排, 供SPD接地。

接地装置的材料采用-40×4镀锌扁钢和∠50×50×5镀锌角钢, 在有行人行走、通过的地方, 应采取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4 结语

综合考虑气象观测站的特点和可能遭受雷击的各种因素, 在相应的雷电通道上安装防护措施, 减少雷电对观测站人员、设备的影响, 提高气象观测站的雷电综合防御能力, 这样就可以保证观测站的正常安全运行。

摘要:本文通过对气象观测站情况的分析, 根据气象观测站的性质、特点, 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和建设单位的要求, 提出大致的气象观测站的综合防雷措施, 为防雷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防雷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S].2000.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S].

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 篇3

“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Climate knowledge for climate action)。为开展好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公众关心气象、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现根据《xx省气象局关于组织做好20xx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x气函〔〕x号)精神和我市的具体情况,特制定《xx市气象局纪念20“3.23”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各有关单位要根据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宣传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作用。

一、网上气象及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赛活动

x月底前在xx上开设专题页面,开展网上气象及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赛活动,以竞赛的方式普及气象及防灾减灾知识。参赛者登陆竞赛页面后,系统随机从题库中抽取30道题(其中选择题20个、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判断题10个),答题完成并提交后,显示得分和排序。一个注册参赛者只能参加一次答题。活动结束后根据得分高低选取前xx名参赛者给予奖励,如果同分则随机抽取获奖者。

责任单位:网络中心、气象台,其他各单位配合。

二、召开系列会议

x月中旬前完成下列会议,具体时间由责任单位自行确定。

1、xx区和经济开发区气象协理员工作会议

责任单位:减灾处和服务中心,其他各单位配合

2、为农服务座谈会

责任单位:减灾处和服务中心,其他各单位配合

3、部门联络员会议

责任单位:减灾处和气象台,其他各单位配合

4、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座谈会

责任单位:减灾处和服务中心,其他各单位配合

5、防雷用户座谈会

责任单位:防雷办和防雷中心,其他各单位配合

三、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

1、中小学生防雷知识宣传周活动

x月中旬选取x所中小学校和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开展中小学生防雷知识和气象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避雷演练活动。具体开展时间和活动内容由责任单位和有关学校商定。

责任单位:防雷办范文写作、防雷中心、xx公司、办公室、网络中心等,其他各单位配合

2、xx小学校园气象站改造

与xx小学联系沟通相关事宜,共同制定校园气象站改造方案,并开展气象科普等活动。

责任单位:气象学会、观预处、观测站(含xx分公司),其他各单位配合

四、气象科普进社区活动

4月份依托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或宣传活动,选取xx区xx街道下属的3~4个社区,联合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活动。

责任单位:气象学会、减灾处、服务中心、办公室,其他各单位配合。

五、气象节目主持人体验活动

选取2~3个县局,由县局组织并筛选一定数量的中小学生,到市局气象影视中心体验主持气象节目。具体县局、活动时间、体验内容等由服务中心和有关县局商定后实施。

责任单位:服务中心、有关县局,其他各单位配合。

六、开放日活动

3月21日xx时在气象科技中心举行开放日活动。活动时间内在气象局大院开展科普展览和宣传活动,气象台、观测站、气象影视中心对外开放。

责任单位:xx市气象局,办公室和气象学会牵头,其他各单位配合

七、对外宣传活动

通过气象网站、微博、微信、电视气象节目、手机短信(彩信)、乡镇显示屏、多媒体显示屏、悬挂横幅、媒体采访报道等方式和途径宣传气象日及其主题。

责任单位:气象台、服务中心、网络中心、办公室。

xx市气象局办公室

气象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篇4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天气方面的相关知识,怎样才能做到学科学用科学呢?让学生体验气象观测的全过程,理解长期观测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对人们的生活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网上查找有关气象站的相关数据,了解一些相关信息,例如:百叶箱的相关知识等。

2、设计制作气象观测记录表。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成立后车小学气象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四五年级的同学组成,由班级推出上课表现好又对气象观测感兴趣的同学。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观测中去。

1.气象小组成员负责每天记录气温的变化(记录每天早7:50 和下午1:20的气温),风的观测(记录每天的风向和风力),云和雨的记录(云雨天气)。

2.如发现有不负责的气象小组成员及时更换。

3.为了激发其他同学对气象观测的兴趣,组织观看百叶箱,讲解相

关的气象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考试来验收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4.鼓励气象小组成员写观测日记或感受。

第三阶段:逐步完善阶段

对气象观测记录表进行逐步完善。对气象知识的宣传。学会对气温的统计、分析,在适当的时候带领低年级的同学进行观测。

通过气象站、气象小组让学生经历对天气的探究,引导他们利用观察、测量、描述、记录、等方法开展对天气现象的研究活动,去发现自己生活环境中天气要素的变化。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 篇5

为贯彻落实星府办发[20**]19号文件《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水平,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统筹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开发能力、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重点,努力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建设目标

通过方案实施,全面完成县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形成精细化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覆盖面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力争农村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能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覆盖面达到90%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和80%以上农户能够科学使用气象为农服务信息;农户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气象服务专项投入产出比达1:15以上。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准备阶段

1、时间安排:20**年5月至20**年6月。

2、主要工作:①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②拟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三农气象服务专项领导小组、确定气象协理员,召开项目启动会,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年7月至20**年10月。

2、主要工作:按照《实施方案》和《气象标准化乡镇建设任务分解表》中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按时间节点组织实施。

(三)完善提高阶段

1、时间安排:20**年11月1日至30日

2、主要工作:仔细对照县《气象标准化乡镇建设任务分解表》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成立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由镇分管领导领导任组长,各村委会主任、小学校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民政所所长、土管所所长、规划所所长、财政所所长、水利员、林管员为成员,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工作。

(二)各线口协作,形成合力

镇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民政等涉农涉灾线口要打破部门界限,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队伍共建、渠道共用机制,与气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一是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建立部门信息共享与联合发布机制,共同制作、联合发布农村综合防灾减灾信息。二是强化人力资源整合,依托多部门,开展灾害风险普查、评估、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推广示范等业务,努力形成我镇涉农、涉灾部门之间联合调查、联合会商、联合制作服务产品、联合发布信息和联合全程服务的工作合力。

(三)确保投入,规范使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从20**年起,每年将运行、维护、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镇财政每年安排1万元经费,用于全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设施、设备的添置、运行、维护以及日常管理和培训工作。要规范资金使用,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统一进入“三农”服务专项账户,做到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转移、挪用。要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加强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确保专项经费发挥效益。

(四)加强宣传,形成氛围

冬季地面气象观测探索的论文 篇6

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气象观测,需要不同的观测指标,特别是观测器材对观测地点的要求,要符合冬季气象观测的要求。最典型的观测点指标有地面平整、视野开阔、地形简单及无障碍物影响等。具体到实际观测,观测点要保证不小于20m×20m,地面覆盖物不能超过19cm的高度,周围隔壁物要避免辐射产生影响,可以选择白颜色的物体或者涂抹白漆等。

2。2障碍物影响指标

我国对气象观测制定了明确的障碍物指标,障碍物的遮挡仰角小于5。71°时,基准站围栏距离要超过障碍物高度的10倍;障碍物的遮挡仰角小于7。13°时,气象站围栏距离要高于障碍物高度的8倍。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这一指标,按照环境指标进行处理。

3冬季地面气象观测需要注意的问题

3.23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 篇7

一、活动主旨

以纪念世界气象日为契机,围绕《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这一主题,以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引领作用为核心,以进一步树立文明气象人形象为目的,通过开展气象开放日,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普及群众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年3月17日至3月23日

三、活动地点

XX县气象局

四、参加人员

XX县气象局全体职工。

五、活动内容

1、邀请座谈活动:(1)3月18日邀请XX市局同行来局座谈,共同控讨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气象科普的宣传。(2)3月23日邀请县科协.县农委等部门座谈我县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气象工作对我县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观模我局气 象现代化仪器设备和日常工作流程。

2、XX县科协联合开展XX县气象科普开放周活动(3月17日至3月23日),计划接待小学生300-500人。

3、发放气象小常识宣传册。通过发放气象科学小常识宣传册,内容为识别气象灾害,气象灾害防范及灾害发生自救办法,引导群众健康生活,提高灾害防护意识及灾害发生自救能力。

4、宣传气象知识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有针对性的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群众形成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意识。

5、展示气象灾害及其自救图片。通过寓教于图,寓教于画的方式展示气象灾害及其灾害如何自救图片更加有效普及广大师生群众气象科普知识。

七、后期工作

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 篇8

当前我国气象观测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何春燕

摘 要:文章对我国当前气象观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理论。关键词:气象观测;发展趋势;现状 1 气象观测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概念是指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对象的扩充,气象观测已逐步发展为大气探测。《战略研究》对气象观测的概念予以了全新的解释: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对获得的记录、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其观测数据和信息是开展气象预报、预测、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2 当前气象观测的成绩与不足之处 2.1 成绩

综合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气象及其他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了约4600多个各类气象台站,初步实施了大气观测、海洋观测和陆地观测,观测对象涉及大气、海洋、水文、冰雪、陆地、生态等多个方面。卫星和雷达观测具有世界水平。我国成功发射了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双轨气象业务卫星的少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数国家之一;沙尘暴监测网、自动气象站网、L波段探空雷达网、全球定位系统(GPS)探空站、飞机探测、风廓线仪和三维闪电定位仪等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探测的现代化水平。2.2 不足的地方

我国现有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还存在不足,基础研究、探测技术、探测仪器和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离现代气象观测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些台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被迫搬迁,破坏了观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严重影响了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比较性、代表性。有些观测数据采集手段和信息传输设备落后,能够获取的数据在时空分辨率、观测精度、观测项目及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系统监测与研究的需要。3 我国气象观测趋势展望

依靠科技进步,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探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门类较齐全、站网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地基、空基气象观测网。在未来系列卫星上合理搭载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结构等探测仪器;逐步构成极轨、静止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小卫星等天基对地气象观测体系,开展对天气、气候系统的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全天候、长期持续稳定的监测。实现对全球进行全天候的定量观测;对常规气象要素,大气化学成分及过程,气候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综合监测。

3.1天基观测系统

是由传感器在中层大气之上的以低轨(极轨)和高轨(静止)卫星为观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测平台和与其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组成的天基遥感探测系统。卫星的遥感仪器向卫星探测的“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测量精度以及全球、全天候、多波段观测”发展。3.2空基观测系统

传感器在地球表面以上、中层大气以下,并以飞机、漂浮气球及系留气球、火箭为观测平台的称空基遥感探测系统,以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为观测对象。根据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规范和常规高空观测规范要求,高空观测站网密度达到200km;加快国内商业航空器气象观测业务体系建设,开展航空器气象资料下传(AMDAR)的业务应用工作,开发气象火箭下投探空仪系统,建立火箭探测试验、开发和应用系统。3.3地基观测系统

地基气象观测是以地面为传感器设置平台,以整个大气圈和相关圈层为观测对象,采用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性观测系统,既是气象综合观测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气候系统观测的主要部分,是气象观测真实性检验和天基遥感探测校准的基础。地基观测系统可分为地面常规观测系统、地基高空观测系统、地基特种观测系统、地基移动观测系统。3.3.1地面常规观测系统

全部建成测量准确度高、运行可靠的自动气象观测站。主要建设内容是调整站网布局,完善“三站四网”,形成260个左右的国家气候观象台、2400个左右的国家气象观测站(其中一级站约900个,二级站含约1500个)、30000个左右区域天气观测站,构建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本文来自中国月期刊网(http://),转载请注明来源,或到月期刊网进行查询。

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天气观测网;逐步向多功能综合观测平台和多圈层观测系统转变;建设城市天气监测站网、高速公路监测网及气象资料空白区(沙漠、高原、深山、海洋、滩涂、冰川等)的无人自动气象站网,使地面常规观测系统中的基本地面天气站网密度不超过150 km,重点地区建成加密自动气象站网,站网密度达到10~15 km,形成布局合理、观测要素齐全、观测准确度高、时效性强,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系统。2010年前建成S波段和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主的全国天气雷达网, 2020年建成包括双线偏振和相控阵在内的天气雷达网,开展雷达综合探测业务。积极推进激光雷达的业务化应用,发展微波辐射计和毫米波雷达。3.3.2地基高空观测系统

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 篇9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的建设,在国家基准气候站建设高精度自动气候站,在空白气候区补充建设国家级建设无人自动气候站,在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建设新型自动气象站。同时,还承担着我国气象研究的重要任务,推动我国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

2.2 空基观测系统 就目前我国的气象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现有120个常规气球高空探测站,其中包括87个全球气象资料的交换站和14个高空气候月报资料站。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我国也引进了飞机气象观测技术,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人工作业以及对酸雨进行观测,在气象观测中只能够临时租用飞机,没有专门的飞机进行综合气象观测。随后,我国又进一步发展了火箭气象探测技术,将其送往高空,对气象数据进行测量,其主要应用于国防科学实验中的气象保障中。

2.3 天基观测系统 天基观测系统包括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以及相应的地面应用系统。

2.3.1 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系统 卫星轨道高度距地面800 km左右,卫星环绕地球一圈所用的时间约为100 min左右。极轨气象卫星的优点是观测空间分辨力高,但时间分辨率低。

2.3.2 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系统 静止气象卫星相对地球静止,观测范围大约是以星下点为中心,直径在10 000 km左右的一个球冠的表面,相当于1/3的地球表面。静止气象卫星的优点是时间分辨率较高,但空间分辨率较极轨气象卫星低,两极区域是观测的盲区。

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 篇10

【摘要】:一般来说,当前的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指的是依靠设备和目力等,对于气象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地面观测是气象观测的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办法,始终贯穿着气象观测工作的始终。在面临着当前我国气象灾害繁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众多的气象灾害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影响,气象观测的准确与否显得十分必要。切实的做好地面气象观测的相关工作,保证资料数据的完整有效,才能保证更好的协助气象部门对气相分析等工作的开展。我国地面气象观测随着时间的饿推移得到了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每个方面对地面气象观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地面气象 观测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气象科技和气象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气象领域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科学技术依然还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为了顺应这个发展的的大方向和趋势,这对于我国当前的气象观测人员和技术方面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地面气象观测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业务,一定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与重视,不仅要掌握好相关的专业基础性知识,还要依据工作中不同的情况学会随机应变,及时发现在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分析。但是在现在,我国在地面气象观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一、地面气象观测中常出现的问题

1、客观因素 1、1、温度表中的液柱出现中断

温度表是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常用的仪器之一,在温度表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问题,比如液柱的中断,就可能会影响测量的精确程度。想要解决液柱中断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主要有手甩法,加热法,冷却法和撞击法等等。但是这些传统解决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手甩法可能由于控制不好力度的大小,在实际测量过程当中一般都不会采用。再比如冷却法和加热法,这两种方法由于受温度表形状和各种原因的影响,实施起来

较为复杂困难,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一般也不采用这两种方法。在当前的实际测量过程当中,普遍最多采用的是撞击法。撞击法方便操作,受客观影响因素较少,并且安全简单实用。在当前,气象站中多被观测人员实用,并且使用过后很少出现失误的情况。1、2、由于降水可能使蒸发器内的水量不准

在夏半年,由于降水量较大,雨水频繁,所以,很难控制在蒸发器中的水量,稍不留心肯能就会导致蒸发器中的水溢出,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估计准确的蒸发量,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为了防止蒸发器中的水量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对传统的蒸发器进行简单的改造。制造一个可以对蒸发器瓶口进行保护和改造的装置,能够在降水天气确保瓶内水量,同是也保证了蒸发量记录的准确性。但是瓶口放置的保护性装置在降水天气过后不要忘记拿开,以免影响蒸发。1、3、对于所观测的云的形状问题

云是变化万千的,虽然很容易变化,但是对于云状的把握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在对于一些较为典型的云状的变化问题上,气象观测人员一般不会出现记录上的问题和失误,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容易产生一些失误,例如:(1)、云产生的原因不明确,并且产生的变化并无特别明显的规律,气象观测人员就很难通过以往的经验对云的形状等进行进一步准确的判断。

(2)、当存在多个层次的云的时候,或者很难直观的对上层云进行观察等,这时候观测人员就难以对云状做出精确合理的判断,结果就容易产生误差。(3)、云码的编报并无明显的规律来遵循,仅仅凭借依靠固定时刻观测的云状编码。

不仅如此,在夜间的气象观测中,最容易出现误差等问题,因为在夜间,观察视线较差,更加容易出现问题,而在夜间观察中,在这些情况中更容易产生问题:

(1)、气象观测人员对于当时的云状变化特点不够了解,同时还不清楚当天傍晚时分的天气变化情况和云层分布状况。

(2)、由于夜间观测容易产生视觉上的误差,有一些观测人员在眼睛没有对黑暗完全适应了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观测站进行观测,使得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

差。

(3)、在特殊异常的天气情况下,并未对云层进行深层次分析就一味的只知道记录。

2、主观因素

在气象观测的过程当中,气象检测人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主要是由检测人员决定的,但是在当前的地面气象检测过程当中,检测人员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小觑的问题。

首先,很大一部分气象监测人员由于工作时间较长,有了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在所处的当地,对经常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云层云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对于观测结果的纪律上,就容易遵循以往的经验,而并不是认真的加以分析,在很多情况下,观测人员观察到某种云,就自然而然的以为是以前观测到的某种云。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个地方遭遇了雷雨天气,有些观测员就会记录下:多为积雨云等。对于在雷雨天气出现频率小的,不常出现的云,很多人就选择了忽略,但是没想到,这些被忽略掉的云往往都是带有指示性含义的,对于了解天气状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的马虎不仔细,很可能就会为气象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同时,除此之外,还存在另外的现象,有的气象工作人员怕在观测中出现偏差问题,就对记录的结果最大程度上的进行简化再简化,对于观察中拿不准的云则采取了回避不记的方法。还有一些观测员工作的责任心缺失,为了图一时的省事与便利,在很多情况下都尽可能的简化、偷工减料。这些行为都对气象观测结果的精确程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对于当前出现的问题给出的对策 2、1、对于气象监测相关仪器的检查与管理

仪器的检查与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气象观察中,仪器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性工具,仪器如果损坏了,气象监测就难以正常进行,所以,对于仪器的管理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制定轮班管理仪器的规定,在下班前由当天负责的指定人员对仪器进行检查,并且要根据当前的天气特点、观测数据和仪器运行的情况对下一阶段所用的仪器进行管理等。避免因为粗心大意导致在仪器问题上出现偏差失误。所以,做好一起管理的相关工作,认真负责的对需要定期查看的仪器进

行留心观察,这些对于得到精确可靠地检测结果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仪器的管理也是地面气象监测部门需要重视的环节之一。2、2、气象观测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

气象观测人员在气象的监测过程当中是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地面气象的观测工作是枯燥乏味的,同时,在观测过程当中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要求观测人员不仅要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受得住考验,同时还要具备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技能。能够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不管在怎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都能够一心一意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天气状况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与记录,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同时,相关的气象部门也应该时刻关注气象观测人员的生活状况,想办法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培养观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为气象监测做出贡献。

三、结语

地面气象的观测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在气象工作当中不可忽视的核心部分,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气象观测工作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气象观测工作的不断发展起到的是阻碍的作用。气象观测工作能够对农业的生产与发展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同时,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也能够对提前做好灾害的预防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些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不断向前发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积极地面对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的找到应对问题的相关措施对策,不断地加以改进,使得气象监测的数据结果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所用,而我国在气象观测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改进。不断的通过实践经验来总结经验教训,是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能够逐渐地完善进步。

【参考文献】:

[1]《地面气象观测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朱卫民,张艳洁;

[2]《谈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2012[J]北京农业,海花,樊丽坤,张英,史润琴;

校园气象观测活动方案 篇11

为组织做好20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根据《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学会关于印发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的通知》(皖气办发〔2017〕15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三县局参照市局活动方案自行组织开展。

马鞍山市气象局

马鞍山市气象学会

2017年3月11日

马鞍山市气象局 马鞍山团市委 马鞍山市气象学会

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

201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weather and climate: engaging youth)。为组织做好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根据《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学会关于组织做好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2017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宣传我市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加大社会对气象工作的认识,为全市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保障纪念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马鞍山市气象局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周 俊

成 员:余美芬、朱恩源、陈金龙、胡敬喜、葛 曲、王小舟、刘 伟。

三、活动内容及任务分工

(一)举办“天气与气候:青年人的参与”主题报告会

活动内容:由市气象学会邀请专家来马鞍山做世界气象日主题报告会,计划在马鞍山市科技馆报告厅举行。参加报告会的听众包括职业青年、学生以及气象职工。

活动时间:3月21日下午15:00

活动地点:马鞍山市新三馆一楼报告厅

牵头单位:团市委学少部、气象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团市委学少部、办公室、气象学会秘书处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活动的协调安排;团市委学少部负责联系马鞍山市新三馆一楼报告厅、参会职业青年、学生;办公室负责活动宣传。

(二)召开“3·23”世界气象日座谈会

活动时间:3月21日上午9:00

活动内容:局领导致辞、与会代表座谈、参观气象台、影视中心、科技馆。

活动地点:局二楼会议室。(牵头单位:秘书处。参与单位:办公室、农网中心、气象台)

责任分工:办公室负责会务,农网中心和气象台负责参观接待讲解。

拟邀单位:团市委、市应急办、市法制办、市农业委员会、市水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学技术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局、市政管理处、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教育局、中国电信马鞍山分公司、中国移动马鞍山分公司、中国联通马鞍山分公司、市电视台、市电台、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雨山区科协、市七中、钟村小学、东苑小学。

市局参加人员:局领导及科室中心负责人。

(三)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周”活动

活动内容:3月17日-23日,市气象展馆(展厅)及校园气象站对外开放,集中开展科普活动,普及气象知识。

活动时间:3月17—28日,每天上班时间。

活动地点:市气象科技馆及校园气象站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学会秘书处、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开放活动的组织协调,农网中心负责参观者的接待讲解。

(四)开展“市县二级联动,气象科技下乡助春耕”活动

活动内容:围绕我市春耕生产,组织气象专家赴农村开展气象科技下乡工作,现场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现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帮助农民利用气象知识科学防灾减灾、科学开展农业生产。

活动时间:3月18—26日

活动地点:三区各选一个镇(乡)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防雷中心、气象台、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活动协调安排;防雷中心布置宣传展台,农网中心负责活动材料、午餐;气象台、防雷中心、农网中心负责各安排1名气象专家参加有关宣传活动。

(五)科普讲解进社区、进校园

活动时间:3月14—18日

活动地点:3月14日东苑小学15:00

3月18日马向社区14:00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业务科、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农网中心负责学校,业务科负责进社区

(六)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气象短信、马鞍山气象网站等载体,大力宣传世界气象日主题、气象科技知识、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等工作。

活动时间:3月17日至3月23日

牵头单位:农网中心

参与单位:相关直属单位。

责任分工:农网中心分别利用自身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活动;

(七)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组织领导。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根据方案分工,切实履行职责,丰富活动内容,细化活动流程,落实人员经费,加强协调督促,确保各项纪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2、加强联动,有力提升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效果。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促进交流合作。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媒体与公众关注的气象热点问题,扩大宣传覆盖面。要加大气象部门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向新闻媒体积极提供纪念活动的情况。

上一篇:英语四级复习下一篇:语文试题山东省济宁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