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平台方案(通用12篇)
气象服务平台方案 篇1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
赛气象服务方案
威海市气象局
二零一二年七月
2012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将于9月22日至23日在威海市举行,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按照锦标赛组委会的工作部
署,结合我市的气候特征,特制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与分工
锦标赛期间各保障组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及负责人如下:
二、提供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9月19日开始提供制作到9月23日的天气预报。(产品模版见附件
1、附件
2、附件3)
三、服务安排
服务产品由分管局长把关。
预报形式:预报产品主要以中文形式发布,通过传真和手机短信的方式向组委会和相关部门提供。
四、其他
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组委会成员和其他有关领导,建议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重要气象预报信息,手机号码由组委会提供。
五、应急方案
9月20日下午,将移动气象台的各种设备、仪器等修检完备,随时待命,一旦需要,立即启动。
9月21日下午,由气象台组织一次大会商,参加人员:局领导以及气象台、专业台全体预报员。将最新、最准确的预报结论及时发布给锦标赛组委会。
短时临近预报的服务在此次气象服务中也将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9月22日早上8点30分,气象台台长将准时到达气象台大平面,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严密监视云图、雷达等的监测信息,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与预报不一致的天气变化,立即电话和传真向组委会服务,同时通过决策短信息服务平台向这次活动的主要领导发送短信服务,尽一切可能确保这次活动的预报服务质量,为锦标赛的最终成功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附件
1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当前天气预报
签发:某某某
附件2 锦标赛预警信号发布(变更、解除)模板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有效开始时间:2012年9月22日16时00分 预警信号有效结束时间:2012年9月23日08时00分 预警信号描述: 24小时内威海市最高温度将升至40℃以上。防御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签发:某某某
附件3 预警信号解除: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解除)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解除
威海市红色预警信号自2012年9月**日**时**分解除。
签发:某某某
气象服务平台方案 篇2
关键词:农业项目,气象服务,方案,流程,重庆丰都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指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指挥安排特色农业生产, 合理开发气候资源, 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提供的专业气象服务。随着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生产逐步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同时,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 特色农业对专业气象服务的依赖更加强烈, 凸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越来越重要。
各地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进展不一, 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广西等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比较早, 也比较普遍, 有的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苏省进行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1], 苏州市开展了茶叶和蟹虾特色气象服务[2], 福建省南平市开展了葡萄特色气象服务[3], 广西桂林开展了特色效益农业气象服务[4]。在重庆市范围内, 北碚的花卉专业气象服务[5]和潼南蔬菜专业气象服务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是, 各地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内容、方案、流程都存在差异和不足, 不像常规农业气象服务有比较标准的内容和流程。因此, 在总结常规农业气象服务的方案和流程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和流程, 为今后全面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这也是解决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之一。
1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1.1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案的思路
在丰都县烤烟特色气象服务过程中, 发现烤烟从播种育苗到采烤、储存、运输等环节, 都需要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应对措施等气象服务产品。烟草公司、烤烟专业合作社、种烟大户、烟农都离不开气象服务。同时, 烤烟生产对气象灾害十分敏感, 烟农把握对气象灾害信息的监控和利用并趋利避害有利于烤烟增产。烤烟从播种到采收再到烟叶储存等环节, 对气象灾害敏感性不同, 提供的气象信息和应对的措施也不同, 这就要求为整个生产周期制定专业气象服务方案, 使得烤烟特色气象服务更加科学规范、具体量化。
在特色肉牛气象服务过程中, 不仅要针对肉牛生产提供专业气象服务, 还要针对牧草生长提供专业气象服务, 在每个时段牛和牧草遭遇的天气情况的不同, 它们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也不一致, 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有区别, 这也说明制定特色肉牛气象服务方案的必要性。
同理, 开展蔬菜、水果、畜禽、渔业、中药材、花卉、蚕桑等项目的特色气象服务, 也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气象服务方案, 而且各个方案大同小异, 可以借鉴参考。由于农业生产一般以年为周期, 因此选择周年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案, 便于服务人员每年有条不紊地实施方案, 从而收到最佳的气象服务效果, 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2 烤烟产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
结合笔者15年烤烟生产专业专题气象服务经验, 综合提炼出丰都县烤烟产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 (表1) , 可供烤烟产区的气象台站参考, 也适宜为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蚕桑等特色农业提供气象服务借鉴。
1.3 肉牛产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
从2009年至今, 在丰都肉牛特色气象服务的过程中, 积累了肉牛产业的气象服务经验。通过对畜牧专家、肉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的走访和沟通, 了解其对气象服务和气象产品的需求, 也清楚气象灾害对肉牛及牧草生长的影响, 这是制定肉牛产业气象服务方案的依据。由此, 制定了丰都县肉牛产业周年气象服务方案 (表2) 。此服务方案对牲畜养殖、家禽养殖、渔业养殖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2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流程
依据丰都县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方式, 结合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的需求, 梳理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流程 (图1) , 有助于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规范、精细、高效。
3 结语
当前, 各地推广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 目的是面对基层服务群众, 同时, 特色农业项目离不开气象服务的支撑。因此,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具备旺盛的生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气象服务理念, 把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深入、更精细, 让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鉴于特色农业项目较多, 开展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还有不足之处。因此, 要续继探索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建立更科学、更规范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和流程, 完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库, 推广县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进一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旭辉, 商兆堂, 蒯志敏, 等.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0) :13332-13333.
[2]王俊, 蒯志敏, 张霞琴, 等.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践和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4) :355-356.
[3]沈长华, 张洁薇, 祁敏, 等.闽北葡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实践与启示[J].福建气象, 2012 (2) :53-55.
[4]蒋运志, 唐熠, 黄东林, 等.桂林开展特色效益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考[J].农技服务, 2009, 26 (8) :167-169.
气象服务及应用气象探究 篇3
关键词: 气象;服务;能力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应该受个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在公众对气象服务支付意愿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的公众在愿意支付方面存在显著性,其中,年龄因素对是否愿意支付费用方面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收入因素对是否愿意支付呈正相关,并且,通过自变量贡献率分析可知,在以上三个显著变量中,年龄因素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因素和收入因素;在支付多少方面,性别、年龄、对气象的关注程度、气象预报的及时性、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总体气象服务满意度、文化程度以及收入因素都是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其中,总体满意度、文化程度、收入因素对支付多少方面呈正相关,性别、年龄、关注程度、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呈负相关,并且,通过自变量贡献率分析可知,在显著变量中,收入因素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因素,以及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综上研究结论,也即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确实受到个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收入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利用公众支付意愿视角评估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是有效的。
在现代社会,气象探测数据、气象信息和产品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安全保障领域,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对公共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能源、国防、食物、空间安全提供了越来越有效的科技支撑。建设公共气象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体系,要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建成气象、海洋和空间三位一体的全程、连续、滚动的综合气象服务系统,以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建成高度共享的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系统及相应的灾难备份系统,实现对各种观测资料的快速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产品分发,最终达到面向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开展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敏感经济部门和敏感地区综合影响的定量评估;建立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雷电防护设备等综合研究;建立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预报业务,提高全方位空间环境变化监测和分析能力;加强海洋气象工作,在我国海域岛购布设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料,为我国远洋航行和海洋资源开发作好气象服务等工作,在国家和社会安全领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具体而言,如天气预报、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灾害预报警报、公 的气象探测资料、数据、等就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有时又称国家气象事业。还有如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旅游气象服务、水电气象服务、城市污染指数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大型工程建设的专项服务、风景区天气预报服务、局部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水文气象、农业气候区划等专题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是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有的又称地方气象事业。还有少量为企业单位或个人单独提供的专业有尝服务产品,在国外,有私人气象公司,专门为私人提供气象服务,还有专门为某商场、公司、企业生产和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则属于私人产品,由使用者付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提供方式和手段也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提供方式变为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纸、灾害预警系统等传播渠道的十多种提供方式。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是以气象现代化为依托,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核心,气象工作围绕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四个部分。气象科技发展的进程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社会需求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牵引,公共气象服气象在人们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资源利用、气象灾害防御等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项目不断增多,对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三农”等方面,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
公共气象服务不仅国内需求增长,而且国际需求也在增长,公共气象在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防御和安全诸领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共同需求断增加,合作日益加强,我国公共气象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还为世界人民服务,中国气象工作也在相关国际事务中为中国争得了话语权。
公共气象服务涉及工业、农业、国防等及为广泛的领域,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产品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科技、精细化、多层面的气象服务格局正在形成,在气象基础业务、气象科技创新、水电气象、交通气象、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开发论证、烤烟气象、农业气候区划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服务领域不断出现,针对本地特色和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任洁.公共服务能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康之.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杨欣.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责任的省思与公法适用.中国行政管理[J].2010.
[6]孙鸿烈.把握科技趋势紧扣国家需求加快中国气象事业发展[N].2004.
[7]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8]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气象服务平台方案 篇4
根据安徽省有关文件精神和《宿州气象局2014年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方案》。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夏收夏种任务,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灵璧县气象局2014年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方案。
一、气象服务时间
我省夏收夏种气象服务期为每年的5月21日至6月25日,并根据各县、区实际可提前启动和推后结束。
二、气象服务内容
(一)制作服务产品
1.制作并递交灵璧县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
文字内容:前三天夏收区和夏种区天气实况及其影响、未来三天天气对夏收和夏种影响分析以及应对的措施建议。
要求:
每周编写灵璧县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并送到政府和相关单位,复杂天气时适当加密。
(二)全县夏收夏种针对性气象服务
1、及时提供决策气象服务信息。夏收夏种期间,及时开展专题气象服务,向相关决策部门提供。
2、多渠道提高夏收夏种气象信息覆盖面。充分发挥乡镇信息站及信息员的作用,及时传递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广播、影视、96121、专刊、电子显示屏、大喇叭、乡镇信息员等渠道扩大夏收夏种气象信息覆盖面。
三、气象服务总结
及时总结夏收夏种气象服务开展情况,并于6月27日前传至市局业务科公共信箱。
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论文 篇5
摘要:本文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切入点,概述公共气象服务内容,分析其重要性,切实探讨公共气象服务加强措施,更好的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加强;防灾;减灾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也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公共气象服务事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其发展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整处于发展状态,人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认识程度也不够,需要加强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研究,充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改善气象防灾减灾效果。
1概述公共气象服务
所谓的公共气象服务是指公共气象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应用气象监测技术,对各地区的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并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给用户,让用户掌握气象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气象变化。公共气象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其本质是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气象服务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其与众多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也非常之大。
2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分析
通常来讲,公共气象服务可以向旅游业、种植业、畜牧业、交通业等诸多行业提供气象信息,这些行业的人们在生产生活都需要提前参考气象情况,良好的气象条件可以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有利条件,相反恶劣的气象条件也可以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可以更加全面的、精准的、细致的提供气象信息,监测出恶劣气象情况如台风、暴雨、冰雹等,对于各个行业的人们生产生活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充分做好预防措施,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有效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将恶劣气象条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对于公共气象事业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故而,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气象事业及众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措施有很多,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气象防灾减灾效果,为了更好的确保公共气象服务成为防灾减灾的先决条件,切实优化防灾减灾工作效果,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以下是对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探讨。
3.1提高气象服务受众定位的服务效益
做好受众定位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正确的定位受众人群有利于集中精力强化气象信息传播力度,让更多需要了解气象信息的人及时接收到正确的气象信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效果,更好的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在受众定位过程中,要综合分析不同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强化与多种媒体的合作,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已基本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让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气象服务也可以充分结合网络优势,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科普宣传及防灾减灾知识等拓宽服务渠道。与此同时,也不可忽略传统气象服务途径的影响力,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比如电视对受众的文化层次没有限制,可实现声、画一体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形象性,故比较适用于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而重大灾害性气象信息的发布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手机之类的新媒体因其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及时将灾害预报发布到广大受众手中,为公众避险、安全转移等争取更多时间,降低灾害损失。故而善于将传统的服务与现代化的服务途径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着服务作用。
3.2利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促进农业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气象灾害来临之时,很容易造成农田颗粒无收,农民颠沛流离的情况发生。为了切实确保我国农业的顺利发展,要特别关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气象机构在处理气象信息时,要注意气象信息的细化与准确性,对监测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提高与农业生产的配合度。气象机构要加大与农业大户的沟通与联系,二者共建气象信息发布及获取渠道,保证气象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与权威性。针对气候多变的季节要适当加大气象信息发布的频率,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动性,不仅要提供气象信息,还要对气象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辅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3.3建立特种气象监测系统,拓展气象预报服务
特种气象监测系统包括空气污染浓度监测、紫外线、花粉浓度、负离子、太阳辐射、粉尘、酸雨、土壤水分、泥石流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陆地生态、海洋气候、湿地气候、二氧化碳、太阳风等学科前沿的热点研究项目,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的内容,利用气象卫生监测技术进行土壤湿度、植被、河流水域、生态环境、草原森林火灾、城市热岛效应等进行监测,并对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城市环境等进行遥感评估。
3.4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各类气象灾害是导致国家、人民群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因此公众气象服务要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面要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应急处理方案予以完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规定及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方案,完善已有的气象灾害预备应急处理方案;针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其它类型灾难的自然灾害,则要特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灾难应急处理的队伍建设,选择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组成应急处理队伍,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组织各类实训活动,丰富应急处理人员的实战经验,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此外,要进一步提升抗击灾害及救灾的实际能力,比如滑坡、山洪等灾害就是其它灾害处理不当导致的,因此要提高灾难应急处理队伍的实际抗灾、救灾能力。
4结束语
气象服务工作 篇6
灌南县气象局
(2012年2月27日)
过去的一年,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以“转变事业发展方式,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为主线,着力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展。
一、围绕服务民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逐步加大、极端气象灾害逐渐增多的新形势,我们高度重视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民共享气象服务的目标。
一是引导气象工作政府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先后出台《灌南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气象工作的组织、宣传,将其纳入全县专项规划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施,为气象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县财政每年投入气象经费30-50万元,用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视频会商系统、信息传输网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等不断得到完善加强。
二是开展服务形式多样化。我们时刻关注灾害性天气,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针对性、多样性;紧贴关键农时,提供精细化指导提醒服务;抢抓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提供及时准确的保障服务。去年,我局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4万余条,常规气象信息40.6万条,《重要天气报告》31期,电视专访、新闻发布会9次等等,力求做到在时效性上坚持常规天气按时报、灾害天气及时报;在服务方式上实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声讯服务等随时报;在灾害天气时做到书面材料重点报、新闻媒体公开报。
三是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在已建成由全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土壤水份自动监测系统和开通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又初步建成了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完成了Micaps系统的升级改造,气象现代化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质量建设规范化。扎实开展业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提升质量意识,夯实业务基础,业务平台、业务流程、业务制度、业务学习交流等工作规范化开展,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去年有四位同志获得百班,获批一个省青年气象科研基金项目,一篇文章获第六届苏皖研讨会优秀论文。
二、围绕三农需求,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当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
务能力。
一是打造服务平台。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县政府出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六有”建设标准,并将“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列入各乡镇“三农”工作考核,与农工部、农委、卫生、安监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专项验收检查。截止去年12月份,全县14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提前两年实现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阵地作用,进一步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我们把乡镇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自2008年组建气象信息员队伍以来,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县14个乡镇、239个村、总人数达到863人的乡镇协理员,村(社区)、学校、部门、大学生村官气象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在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上报、灾情调查、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年终进行检查考核,每年都对气象信息员队伍更新梳理。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开通为农服务工作平台(网站),强化业务技术人员为农服务知识培训,加强与农委、海洋渔业部门等业务技术人员交流,完善为农服务方案,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旱情监测,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去年,我县累计投入 25万元,实施四
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旱情,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次在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报道;在“三夏”期间,连续第十年组织“三夏”流动气象服务小组,分赴全县14个乡镇,面对面向农民朋友进行服务,这一做法在中国气象报进行了报道。
三、围绕灌河经济,打造气象服务特色品牌
06年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县先后建立了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园区等经济园区。我们立足园区企业对气象的特殊需求,开展特色气象服务。先后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和《临港产业园区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建立了临港产业和农业园业气象服务系统,园区、产业区的气象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用户近100家,年发送服务信息达5万余条。为了更好服务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我局从2010年开始着手建设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打造灌河水上日常运营服务平台。截止去年底,沿灌河沿线已建成5座6要素自动站,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县级气象部门建设的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为尽可能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和费用,保证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高临港产业的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立足优化服务 提升防雷减灾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优化服务意识。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主题培训、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四治四提升”、“为党旗争辉 为气象添彩”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六个活动,努力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着力营造便捷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防雷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并完成防雷检测实验室资质认证,优化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流程,防雷工作标准化水平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强化防雷检测平台和气象法制管理平台网上运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许可工作更加规范。
三是开展防雷安全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深入部门企业提供防雷技术服务,送发防雷安全宣传材料,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企业180余家次,全县的防雷减灾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领导、同志们,灌南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上级领导、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局将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提升四个能力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科学化。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防灾减灾组织,制作印发灾害防御规化,开展乡(镇)、村示范点建设,全力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二是以加强现代业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预报业务能力、测报业务能力和现代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推进业务体制改革工作。三是以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做好乡镇自动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四是以防雷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科学管理。五是以加
探讨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 篇7
1 概述公共气象服务
所谓的公共气象服务是指公共气象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应用气象监测技术, 对各地区的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并将气象服务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反馈给用户, 让用户掌握气象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气象变化。公共气象服务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其本质是将气象服务信息和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决策、管理和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公共气象服务不是一个独立发展的领域, 其与众多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影响也非常之大。
2 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重要性分析
通常来讲, 公共气象服务可以向旅游业、种植业、畜牧业、交通业等诸多行业提供气象信息, 这些行业的人们在生产生活都需要提前参考气象情况, 良好的气象条件可以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有利条件, 相反恶劣的气象条件也可以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高水平的公共气象服务可以更加全面的、精准的、细致的提供气象信息, 监测出恶劣气象情况如台风、暴雨、冰雹等, 对于各个行业的人们生产生活来说都非常重要, 可以充分做好预防措施, 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 有效实现气象防灾减灾, 将恶劣气象条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小;对于公共气象事业本身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故而, 高水平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气象事业及众多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探讨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措施有很多, 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气象防灾减灾效果, 为了更好的确保公共气象服务成为防灾减灾的先决条件, 切实优化防灾减灾工作效果, 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以下是对如何加强公共气象服务,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探讨。
3.1 提高气象服务受众定位的服务效益
做好受众定位是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 正确的定位受众人群有利于集中精力强化气象信息传播力度, 让更多需要了解气象信息的人及时接收到正确的气象信息, 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效果, 更好的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工作。在受众定位过程中, 要综合分析不同受众的年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强化与多种媒体的合作, 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现阶段我国已基本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让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气象服务也可以充分结合网络优势, 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科普宣传及防灾减灾知识等拓宽服务渠道。与此同时, 也不可忽略传统气象服务途径的影响力,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优势, 比如电视对受众的文化层次没有限制, 可实现声、画一体的效果, 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传播的形象性, 故比较适用于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科普宣传。而重大灾害性气象信息的发布对时效性要求较高, 因此手机之类的新媒体因其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可以及时将灾害预报发布到广大受众手中, 为公众避险、安全转移等争取更多时间, 降低灾害损失。故而善于将传统的服务与现代化的服务途径相结合, 最大程度上发挥着服务作用。
3.2 利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促进农业发展
众所周知,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气象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 气象灾害来临之时, 很容易造成农田颗粒无收, 农民颠沛流离的情况发生。为了切实确保我国农业的顺利发展, 要特别关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气象机构在处理气象信息时, 要注意气象信息的细化与准确性, 对监测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提高与农业生产的配合度。气象机构要加大与农业大户的沟通与联系, 二者共建气象信息发布及获取渠道, 保证气象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与权威性。针对气候多变的季节要适当加大气象信息发布的频率, 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动性, 不仅要提供气象信息, 还要对气象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辅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3.3 建立特种气象监测系统, 拓展气象预报服务
特种气象监测系统包括空气污染浓度监测、紫外线、花粉浓度、负离子、太阳辐射、粉尘、酸雨、土壤水分、泥石流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陆地生态、海洋气候、湿地气候、二氧化碳、太阳风等学科前沿的热点研究项目, 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的内容, 利用气象卫生监测技术进行土壤湿度、植被、河流水域、生态环境、草原森林火灾、城市热岛效应等进行监测, 并对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城市环境等进行遥感评估。
3.4 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各类气象灾害是导致国家、人民群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 因此公众气象服务要加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降低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面要对气象灾害的预备应急处理方案予以完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规定及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理方案, 完善已有的气象灾害预备应急处理方案;针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其它类型灾难的自然灾害, 则要特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另一方面, 要加强灾难应急处理的队伍建设, 选择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组成应急处理队伍, 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组织各类实训活动, 丰富应急处理人员的实战经验, 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此外, 要进一步提升抗击灾害及救灾的实际能力, 比如滑坡、山洪等灾害就是其它灾害处理不当导致的, 因此要提高灾难应急处理队伍的实际抗灾、救灾能力。
结束语
气象服务平台方案 篇8
关键词:玉米生产;气象条件;气象服务;干旱;涝灾;低温冷害;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90-1
1干旱
干旱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和最终产量影响很大,是最主要的灾害。严重干旱会对出苗和苗期生长不利。苗不齐,植株矮小、细、弱,根系发育受阻,甚至造成叶片凋萎植株死亡。拔节以后,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对水分要求迫切,抽雄前10d至后20d是水分临界期,严重干旱会造成雌雄花期不遇,授粉不良,果穗籽粒少;甚至雄穗和雌穗抽不出来,雌穗部分不育形成空秆。拔节一成熟:严重干旱将造成花粉死亡,花丝干枯,不能受粉。玉米籽粒成熟:严重干旱会造成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2涝灾
玉米是耐涝性较强的作物,但严重的涝灾也会导致玉米产量严重受损或者绝收。玉米生长盛期正是雨季,在低洼地种植易涝,导致大片玉米绝收。玉米受涝后下部叶片先枯黄,中上部叶色变浅,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成熟。(1)生长减慢,植株较弱。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当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使根部受害,甚至死亡,当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90%时形成苗期涝害,持续3d玉米三叶期表现红、细、瘦弱,生长停止。(2)叶片发黄,茎秆变红。(3)根系发黑、腐烂。
然而在大喇叭期以后,玉米耐涝性逐渐提高。但是花期雨量过大,玉米根系在缺氧环境生长下受抑制比地上部分大,淹水越久,受害越重。这是因为呼吸和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受抑制及土壤养分淋失,对养分的吸收减少了。氮素流失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减弱。长期积水通气不良,还造成土壤的嫌气性微生物活动占优势,产生有毒还原性物质,使根系发黑。涝害往往伴随光照不足,温度偏低,日较差小及杂草丛生和病害蔓延等。
3低温冷害
(1)低温冷害会导致玉米生育期延迟或造成减产。(2)不同生育阶段的低温冷害。幼苗期:遇2-3℃低温,影响正常生长,-1℃的短时低温幼苗受伤。受冻死亡指标-2-4℃。日平均气温≤10℃,持续3-4d,可发生烂种或死苗;持续5-6d,死苗率可达30-40%;持续7d以上,死苗率达60%。拔节期:低温影响发育速度,幼穗分化期:日平均气温17℃,不利于穗分化。开花期:日平均气温18℃,授粉不良。灌浆成熟期:日平均气温16℃停止灌浆。玉米生育中后期:日平均气温15-18℃为中等冷害,13-14℃为严重冷害。
4病虫害与农业气象的关系
4.1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幼芽出土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播种深度、出苗快慢、土壤中病菌含量等,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此病发生适温为20-25℃,适宜含水量为18-20%,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
4.2玉米大小叶斑病
7-8月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增大,品种抗性差者发病重,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施肥不足都会加重发病。
4.3玉米螟
玉米螟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是其发生限制因素。在25℃,相对湿度90%以上时,卵孵化率达100%:当相对湿度降至70%,卵孵化率下降为83%:当相对湿度为47%时,卵死亡率达32%。当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为100%时,幼虫存活率最高。我市玉米螟发生程度及时间早晚,决定于5月末至7月初的降水情况,一般雨水充足,气候温和是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成虫产卵到幼虫卵化期,若降雨日过多,降雨强度大,虽湿度较高,但常因雨水冲击影响成虫交尾产卵活动,并可造成初卵幼虫大量死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玉米螟的发生为害。
5指导玉米安全生产,及时制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通过对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气象周年服务方案,指导玉米安全生产,是气象为民服务之本。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影响,提前做出不定期天气预报,当预测到未来天气对玉米生长不利时,与市农业推广中心联合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天气预报与生产建议,为市领导指挥安排农业生产当好气象参谋,让农民朋友及早防范,确保玉米生产过程中能趋利避害,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6根据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不良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措施
气象服务平台方案 篇9
------新都“三农”专项气象服务纪实
郑俊
成都市新都区气象局
“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是响应中央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成都市新都区气象局被列为“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示范区县后,紧密结合新都区委、区政府打造“两线三带五园区”,构建“一主两翼四走廊”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气象基础设施向城乡延伸,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全覆盖,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一、领导重视 部门配合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都“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工作。分管区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农业、财政等部门全力支持。区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专项试点工作。《成都市新都区2012年“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新都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成都市新都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政府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和责任,也进一步搭建和完善了机制的建立。
二、深入调研 探索创新
为全面推进“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区气象局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农发局、应急办、水务局、林业局、重点乡镇进行座谈交流了解气象服务的需求。赴安岳、青神、双流、三台等“三农”专项示范县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成绩突出市县进行考察学习,通过调研考察学习,拓宽了视野,按照“北部新城、成都新区”的发展定位,气象服务重点是“一区一园一中心,两城两镇两区域”,积极推进气象服务城市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气象服务均等化的新都“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工作的思路。
三、建全基层气象组织,服务城乡社会需求
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 篇10
一、指导思想
围绕xxx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宣传我市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加大社会对气象工作的认识,为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保障纪念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xx县气象局xxx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夏xx
副组长:刘xx
成员:郭xx
具体活动由刘xx负责。
三、活动内容及任务分工
(一)开展“气象台站开放日”活动
活动内容:向社会公众开放气象观测站、气象台,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及气象服务等工作;提高气象部门、气象科技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引导公众关心、理解和应用气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活动时间:3月21日
活动地点:气象台、观测站
责任分工:樊凡负责联系学校和学生参观,刘梅香安排讲解员讲解;其他人员协助。
(二)参加省局“您身边的气象故事”有奖征集活动
活动内容:通过省局相关网站和微博、微信,组织参加征集“您身边的气象故事”。网友可讲述自己或家人、朋友在生活中关于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经历,分享交流自己气象防灾减灾的经验或自己关注的气象灾害,争取获奖。
活动时间:3月上旬开始
责任分工:每位职工积极参与,王文宝负责组织征集。
(三)开展“市县联动,气象科技下乡助春耕”活动
活动内容:围绕我市春耕生产,组织气象专家赴农村开展气象科技下乡工作,现场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现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帮助农民利用气象知识科学防灾减灾、科学开展农业生产。
活动时间:3月上旬
活动地点:县乡镇
责任分工:气象台负责实施;刘梅香负责活动具体安排。
(四)举办街头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在街头集中向公众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专家科技咨询活动,发放《中国气象报》、《气象知识》、气象法规、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等宣传材料,展出气象防灾科普展版,并设立彩虹门以烘托宣传气氛。
活动时间:3月23日上午
活动地点:县主要街道
责任分工:王文宝负责牵头以及宣传材料的征订;领导小组全部参与宣传活动,各位职工积极主动参加。
(五)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为扩大气象宣传覆盖面,世界气象日期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以及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气象短信、96121咨询电话、彩虹门等载体,大力宣传世界气象日主题、气象科技知识、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气象法规等。
活动时间:3月17日至3月23日
责任分工:王文宝负责条幅宣传;荣先远负责媒体宣传,以及整个过程的材料收集和总结。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成员要根据方案分工,切实履行职责,丰富活动内容,细化活动流程,加强协调督促,确保各项纪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二)加强联动,有力提升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效果。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促进交流合作。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媒体与公众关注的气象热点问题,扩大宣传覆盖面。要加大气象部门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向新闻媒体积极提供纪念活动的情况。
气象为农服务途径探索 篇11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213-01
气象为农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长期以来,气象工作在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形式明显落后于农业气象信息需求,气象公共信息覆盖面低,难于及时将灾害性天气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手中桎梏了气象为农服务效果。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是防范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的首要环节,是有效减轻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关键措施。气象公共信息覆盖面低,难于及时将灾害性天气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手中。过去由于需求简单,预报准确率不高,气象信息的发布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定时发布,公众只能被动的接收,这种情况下,农民很难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往往人还在地间地头,天气预报已经播完,而报纸气象信息很难看到,即使看到也多成过时信息。近几年,气象短信发展迅速,但农村通讯设施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通讯信号较差是农村存在的普遍问题,即使有信息接收,也不能保证完整、及时接收。此外,农村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尚不能普及,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等因素影响了气象信息在农村发挥的作用。因此,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多数农民只能望天兴叹。
针对以上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渠道,做好新时期好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
1 加大气象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应急处置能力
启动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专题资料、墙报、手机短信、气象声讯电话、现场咨询活动等手段不断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 气象主管部门要进行多方调研,编写适合农村特点的、通俗易懂的气象预报运用、气候资源利用、种养业气象服务指标、避雷防雷技术等乡土教材。定期地举办农村气象技术培训班,传授经济实用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技术,培养乡土气象专家;为小学校学生免费发放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手册,组织气象专家到学校作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基地、参观气象部门,做到科普宣传从娃娃抓起。
2 多部门联动,扩大气象信息发布途径
加强部门合作,尤其是涉农部门,及时了解农业生产进展和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进行关键季节、关键农时的会商,共同发布气象与农事信息。采取多种手段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地方广播电视部门要建立重要天气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及时插播农村种养业的关键期预报、突发性的强对流大风、暴雨、雷电等预报。此外,应大力发展农村手机短信订制用户和固定电话包月用户,同时相关信息产业部门也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让更多农民能用得起这些信息。同时气象部门积极建立好高效的信息快速分发流程,实现重要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农村,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及防御和减轻农村气象灾害的影响。
3 健全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气象预警专用发布系统
要增加对农村的信息化投入,一是逐步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普及电脑和信息网络知识,大力加快网络信息传播系统的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便捷的方式随时获取所需要的各类气象信息。二是在各村、镇、集市、学校、大型企业等公共场所建立以电子显示屏为主的气象预警专用发布系统。三是在气象灾害多发的行政村,建设农村大喇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即利用现有的农村大喇叭,进行设备改造,布设24小时待机的受控高音喇叭音频播出设备,确保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接收,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救防护能力。
4 扩大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他们在农村防灾减灾中发挥著重要作用。为确保气象服务进村入户,气象部门应扩大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保持与各气象信息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每次天气过程前通过短信向气象信息员提出灾害防御措施并督促其通过大喇叭或其他有效途径将预警信息传达给辖区内各村民,从而减轻气象灾害,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切实保证各气象信息员各司其职,各级政府与气象部门应制定完备的气象信息员考核机制,设立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信息员工作积极性,切实发挥气象信息员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途径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做好这项工作,取决于广大农民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自觉程度,取决于气象部门科研开发和服务的主动性,取决于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取决于各级政府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国光.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N].中国象报,2008-11-4(1).
[2]邓振镛.干旱地区农业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3]邓振镛.高原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应性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4]邓振镛,林日暖.河西气候与农业开发[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5]鲁金舟,刘家清.新农村建设中气象服务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
[6]徐金芳,邓振镛.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防旱减灾技术述评[J].安徽农业气象,2009,37(29):14229-14231.
[7]徐金芳,邓振镛,陈敏.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J].干旱气象,2009,27(2):163-167.
[8]邓振镛,张毅,胡文超,等.设立青年科技开发基金,大力培养年轻科技人才[J].干旱气象,2004,(增刊):90-92.
[9]矫梅燕.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N].中国气象报,2008-09-12.
作者简介
气象服务平台方案 篇12
结合相关研究[2,3,4],本文主要依据旅顺口区樱花节相关气候专题服务的基础上,结合樱花节期间樱花的开放和旅顺口区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得出合理的科学结论,旨在为旅顺口区的樱花培养、种植和樱花节保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价值。
1 资料来源与处理
旅顺口区当地气象部门根据旅顺樱花节基本日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这段时间内统计了2009—2016年连续开办8届的樱花节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樱花节期间相关的气温、降水量及日照等相关参数值与樱花花期之间的关系,并利用SPSS相关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樱花开花之前1—3月资料分析,得出气象资料对樱花花期早晚的影响[5]。
2 结果与分析
旅顺口区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兼有大陆和海洋性气候双重特点。一年四季节气变化较为明显,空气湿润温和,降水比较集中,季节特点相对分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本呈现出“春早晚夏、秋先冬迟”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0℃左右,最高温度27.5℃,最低温度-8.2℃,无霜期186 d,年平均相对温度66%左右,日照时数可达2 700 h。
2.1 温度
针对旅顺樱花节开放日期统计4月11日至5月10日每天的日平均温度,统计发现日平均温度在10~15℃对樱花花期保持最好。根据日常记录的樱花萌动、开花、生长、落叶相关文字记录发现[6],2010年樱花到4月17日左右才开始萌动开花,低温的出现容易出现樱花节开幕只有零星樱花的现象;在10℃以上樱花赏花期持续稳定,因此气象统计部分根据日平均气温大体预测时刻上报给樱花节管理部门,及时根据温度来推迟相关的开园日期,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
2.2 降水
统计发现,樱花节期间旅顺口区降水量基本在中雨量以下,小雨量占80%,小的降水对赏花的影响不大;大到暴雨会对花瓣造成掉落,影响较大,如2009年4月20日降水量达到62.4 mm,达到暴雨级别。到樱花现场发现到处是散落樱花花瓣,往往暴雨夹杂着大风天气会造成樱花节期间樱花大量减少的局面,更直接的后果就是游人减少,后续影响较大。1—3月,降水量的大小影响樱花树木的生长和养分的吸取。统计发现,前期降水(1—3月)合计在20 mm以上,此降水量可保证樱花树木前期对水分的正常吸收[7]。
2.3 日照时数
对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发现,樱花节期间的日照时数在0~12 h之间,绝大数日照时数维持在6 h以上。日照时数对温度有影响[8],日照时间长温度就高,樱花花期就长;日照时间短,温度就低,樱花花期就短[9,10]。4月一定的日照时数是保障樱花正常开花的前提。阴雨寡照天气对樱花的开花非常不利[11,12],因此樱花节举办通常在5月中旬临近结束,因为进入6月,旅顺口区进入汛期,下雨天气增多,日照和温度得不到保障。
3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旅顺口区4月中旬至5月中旬,日平均温度10℃以上,樱花进入开花期,持续时间长,如果1—4月持续低温天气,不利于樱花开花,樱花节开放日需推迟;4月中旬至5月中旬降水量基本在小雨级别,对樱花开花保持有利;4月中旬至5月中旬日照时数大于6 h,有利于樱花赏花期持续稳定。
摘要:根据旅顺口区气候因子如日平均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进行分析,得出大连市旅顺口区樱花花期与之的关系,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樱花花期,日平均温度,降水,日照时数,气象服务,辽宁大连,旅顺口区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文友萍.樱花专类园的园林植物配植[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3):28-29.
[2]杨中义,马晋,张妮娜,等.太谷地区园林树木始花期对气温变化的响应[J].山西农业科学,2015(7):866-869.
[3]陈正洪,肖玫,陈璇.樱花花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变化的关系[J].生态学报,2008(11):5209-5217.
[4]邹娜,曹光球,林思祖.观赏樱花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6):42-46.
[5]李海云,郭富强.樱花品种资源介绍[J].农业科技通讯,2006(12):52-53.
[6]魏秀兰,孔凡中,张宗灏,等.菏泽牡丹开花期的长期预报[J].气象,2001(6):55-57.
[7]段晓梅.樱花繁殖综述[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82-85.
[8]罗丹,张喜春,田硕.低温胁迫对番茄幼苗脯氨酸积累及其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16):90-95.
[9]张秀英,胡东燕.桃花花期预报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4):88-93.
[10]罗佳.陕西杨凌近30年来日本樱花花期的演变及其指示意义[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165-170.
[11]饶红欣,彭信海,王萍,等.日本樱花花期观测与规律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4(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