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技术(共12篇)
气象服务技术 篇1
摘要:介绍花椒农业气象服务技术, 以指导农民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保障花椒生产实现趋利避害、高效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花椒,气象条件,农技措施
花椒产量和品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为探讨其生育期内所需的适宜气象条件, 分析总结丰、欠产年气象因子的特征, 确定有利、不利气象条件指标, 在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各种气象监测资料, 当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时, 及时采取适当的农技措施, 以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
1 芽开放至展叶期
花椒芽开放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旬平均气温10~12℃开始, 到盛期15 d左右, 萌芽出叶的早晚易受早春气温变化的影响, 气温高有利于花芽早发, 物候期提前, 如遇低温天气常可推迟发芽期。
1.1 适宜气象条件
日平均气温≥6℃树液开始流动, 稳定在6℃以上时芽开始萌动, 10℃左右萌芽抽梢[1]。萌芽到展叶期适宜温度在10~15℃;第1个芽萌发到全部芽萌发需要15 d左右, ≥0℃积温110~120℃;花椒根系分布较浅, 一般在10~30 cm, 适宜土壤相对湿度为50%~80%。在适宜的土壤水分下, 花椒物候期整齐, 抗冻能力强。
1.2 不利气象条件
3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高于10℃对花椒生产不利, 芽开放期提早, 遇降温天气极易受冻害;芽生长期出现0℃以下低温或气温连续3 d以上低于3.0℃, 芽将受害[2];土壤相对湿度小于50%使土壤提温快, 物候期偏早不利于防御霜冻害。
1.3 农技措施
花椒萌芽后可采取轻剪、抹芽等修剪技术, 增强树势, 还可采用撑、拽、拉等方法张开主侧枝角度, 增强通风透光性;可选用以氮肥为主的化肥每株盛果树施用约500 g, 施用地点距离树根50 cm左右;适当灌溉, 既可补充土壤水分, 也可降低地温、推迟萌芽, 有利于防霜冻害, 但应注意不要深灌, 20 cm深渗透即可, 在土壤干旱的年份比较适用;及时收听天气预报, 当大风、降温天气出现时采用熏烟法、灌溉法等防霜冻措施[1,2]。
2 开花至果实膨大期
当萌芽率达80%后, 4月上旬花蕾出现, 蕾期持续8~14d进入开花期, 4月中旬至下旬进入开花盛期, 花期长短受气候影响较大, 在气温高、光照强、干旱的情况下, 花期短;气温低、阴雨天气多, 花期延长, 从初花期至末花期14~18d。5月至6月上旬是椒果显著膨大期, 对营养、水分要求高, 干旱、高温少雨对果实膨大不利, 同时也可导致生理落果。
2.1 适宜气象条件
开花期适宜温度为15.0~18.0℃, 果实膨大期18~20℃;4—5月累计降水量80~150 mm, 有利于果实膨大;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60%~80%, 有利于养分输送、吸收。
2.2 不利气象条件
初春气温骤降, 且持续时间较长, 最低气温低于3.0℃, 或日平均气温降幅大于6.0℃花芽易受害;大风降温、“倒春寒”、晚霜冻天气是花椒减产的重要原因, 可导致生理落果;土壤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 花椒受旱, 影响授粉, 坐果率低, 自然落果量大, 果实瘦小, 严重影响产量。
2.3 农技措施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 当大风、降温天气出现时采用熏烟法、灌溉法等防霜冻措施;剪除徒长枝, 减少水肥消耗;雨后及时深翻, 以提墒保墒, 提高土壤从深处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适时灌溉, 采用喷灌和滴灌方式, 切忌大水漫灌;清除并烧毁枯死、濒死椒树。采用锤击法和刮皮法杀死窄吉丁幼虫, 对树干涂药抹泥, 阻止成虫羽化[3]。对树冠喷药杀死成虫;适当追施坐果肥, 采用根施或叶面施均可, 配合一定的微肥及防落素等, 提高坐果率;及时防治病虫害, 从5月上旬开始, 每旬1次, 注意多种药剂交替使用, 不能连续使用一种药剂。采摘前1个月应停止喷药。
3 着色期至成熟期
花椒属喜光树种, 年日照时数应在1 800~2 000 h, 特别是7、8月花椒着色成熟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充足的光照能促进果皮增厚, 产量增加, 着色良好, 品质提高[4,5]。
3.1 适宜气象条件
果实发育适温为20~25℃。25℃时, 花椒色泽好, 品质高。平均气温15~16℃时, 粒重增加;7、8月累计降水量达100~120 mm较适宜, 水分条件良好, 果皮继续增厚;日照充足有利于着色、采摘和晾晒。要求旬日照百分率在50%以上。
3.2 不利气象条件
≥35℃高温天气不利于物质积累, 造成果皮薄, 颜色发白, 持续1周以上的高温天气常常引起干旱, 花椒根系分布较浅, 难以忍耐严重干旱, 造成椒叶萎蔫, 严重的可使果实脱落;阴雨天气会延迟成熟期, 特别不利于采摘晾晒, 使商品率下降;在花椒成熟采摘期易出现连阴雨天气, 日降水量≥5 mm连续3 d以上影响采摘晾晒。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土壤积水过多容易引起花椒锈病发生, 造成落果[3]。
3.3 农技措施
土壤10~30 cm相对湿度小于40%时要及时浅灌, 表面不能有积水, 最好选择滴灌, 在气温≥35℃的高温天气里可在早晚对叶面进行喷水;6月底以前中耕除草, 该时期椒树生长最旺盛, 同时也是杂草繁殖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在干旱后灌溉或雨后均应及时中耕, 有利于保墒。要选择晴好天气, 及时采摘避免阴雨天或有露水时采收, 及时晾晒。
参考文献
[1]王有科, 南月政.花椒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18-19.
[2]李小卫, 贺文丽, 张西玲.韩城大红袍花椒冻害分析及预防[J].陕西气象, 2005 (6) :28-29.
[3]朱健, 冯敏杰.花椒[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71-73.
[4]李晓华, 成锁权.花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 :129, 136.
[5]王福芹, 赵宝艺, 李红艳.花椒丰产栽培技术总结[J].陕西林业科技, 2003 (1) :80-81.
气象服务技术 篇2
致:〈招标人(业主)〉
根据贵方招标项目的投标书,具体内容如下:
1、我方的售后服务机构:
2、维保细则:
①在合同执行期内,我司将严格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配合业主管理和使用单位做好该工程维护工作。
② 本项目质保期为二年。
③ 凡因我公司责任造成的质量问题,我司将给予免费维修,若因建设单位责任造成的质量问题,我司将给予优惠性(材料成本价)维修。保修期过后,我公司也将给予优惠性(材料成本价)维修。
④ 因施工质量问题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脱落、损害或外墙渗透,我司提出维修方案,经甲方确认后我单位保证于6天内修复,维修费用由甲方承当。
⑤ 在施工期间,自行协商施工用水用电,自觉与业主协调好进场
施工问题及其他一切问题。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我公司将免费传授有关建筑产品保养及防护知识,将对该工程成立专门维修小组,如果有需要维修,保证在12小时内进行服务,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⑥ 技术人员在维修时,希望业主或管理单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与配合。
技术培训计划、内容、措施
技术培训
培训的目的是培训甲方相关人员。通过培训后使他们能够熟练的维护本工程,并能处理一些基本相关问题。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培训人员约2至4人。所需费用包含在投标报价中。
a.基础培训
这项培训在施工现场内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装修项目维护保养的基本原理
·装修项目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装修项目维护保养的日常注意事项
这项培训安排在工程完成后进行。培训前我方将提供操作、维修手册。培训时间为2天。
b.现场培训
这项培训着重培训甲方相关人员对工程完工后的维护操作与问题的处理,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本工程装修项目的日常维护
·简单的问题处理
·简单的产品故障处理
培训地点在施工现场。
信息通讯技术服务 篇3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通讯技术的世纪,并且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成就将决定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信息业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主要产业,并成为了在提高经济技術和革新的基础上积极致力于经济追赶发展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策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进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通讯技术商品和服务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显著部分。在此,如果信息通讯技术商品贸易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已成为扩大出口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信息通讯技术商品服务贸易就是它们经济增长的新源泉。这本身也给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经济的多元化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承担重要角色。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决定,信息通讯技术服务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和包含信息通讯技术的服务(也就是全世界所有借助于信息通讯技术生产和供应的贸易服务)。1990-2007年间世界信息通讯技术服务出口额增长愈6倍,为16000亿美元,同期信息通讯技术服务在世界服务出口中的比例由32.5%上升为48%(见曲线图)。进而可以肯定,这一时期出现了稳定并迅速的增长。但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信息通讯技术服务行业的短期发展前景已经不那么乐观,这在世界经济的所有组成部分中无一例外。这导致了世界对信息通讯技术服务需求量的降低,进而导致贸易和投资的滞后以及工作场所的缩减。尽管关键指数呈下降趋势(收入、就业、研发支出),但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专家们指出,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信息通讯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稳定。总之,我们认为信息通讯技术服务业的长远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发达国家在国际信息通讯技术服务贸易中占领先地位。因此,在前十个主导出口国中有八个是经济发达国家,两个属于发展中区域(印度和中国)。前十主导出口国的出口额占世界信息通讯技术服务总出口额的愈60%之多。对中国经济而言这一发展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2007年中国服务总出口约为1220亿美元,为世界服务总出口额的3.6%。据数据显示,中国巳超过其他快速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相对超印度1.4倍,俄罗斯——3.1倍,巴西——5.4倍。1995年服务出口额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5%,而2007年增长为3.8%。尽管呈现增长,但是服务出口与商品出口相比仍为经济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印度服务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6%。因此,中国服务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信息通讯技术。
直到20世纪末中国在国际信息通讯技术服务市场上的地位还是有限的。但是从九十年代国家鼓励和扩大信息通讯技术服务行业政策的积极实施促使了形势的重要变化。这样,1996-2007年间中国信息通讯技术服务的出口增长了6.5倍,约为480亿美元(见下表)。信息通讯技术服务在中国服务出口中占39%,这暂时低于世界指标(48%)。这一时期中国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已跻身于世界前三(仅次于爱尔兰和印度)。在此,2005-2007年间的发展趋势证明,中国在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30%的信息通讯技术服务前十主导出口国中是独一KS,的。最终,中国由信息通讯技术服务主导出口国的第18位(2000年)晋升为第10位。
气象服务技术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气象服务,应用
气象服务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信息技术在我国气象服务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使得我国的气象服务更加的科学化、系统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下面就对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叙述。
1 信息技术与气象服务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主要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光电技术等为基础, 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为手段, 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利用的技术总和, 是综合性很强的高等级技术的总称, 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从而形成的以智能信息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信息网。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等。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可能。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下, 气象服务不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而且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 加大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虽然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深入, 但是在一些人眼中, 气象服务的主要职责仍然是预报天气。然而, 在我们实际的经济生活中, 气象服务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气象服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交通业、建筑业、旅游业、销售业、保险业等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气象服务。而且随着气象服务被人们逐渐的重视, 气象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 从最基础的天气预报到现有的气候预测、气候可行性论证、公共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等, 而气象服务领域的拓客, 也使得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也有利于广泛和深入。
2 气象服务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气象服务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扩展, 所产生和需要处理的相关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 并且对于处理速度和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需要及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反馈和传递, 而想实现这些要求, 只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完成。将信息技术有效的与气象服务相结合, 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的协调下, 建立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在气象服务过程中, 优化资源运行, 提高数据合理利用, 在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同时, 促进气象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将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对于我国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 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气象服务领域, 气象业务管理和服务内容都逐渐实现信息化, 不但提高了气象服务水平, 而且扩大了气象服务受众人群, 拓展了气象服务内容和方向, 信息技术有效的促进了气象服务的发展, 在气象服务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性。
3.1 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气象服务综合平台
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技术与现有的气象服务系统相结合, 建立气象服务综合平台, 为气象服务工作做好基础,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 快速收集气象数据信息, 并将信息快速整合, 在第一时间发布, 实现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为群众提供气象信息的同时, 做好防灾减灾的预防工作, 并且建立信息反馈体系, 群众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 对气象信息服务进行反馈,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服务手段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建立和谐发展的气象服务综合平台。
3.2 利用信息技术, 为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 能够得到一手的气象数据, 并且通过数据分析, 得到气象情况的发展趋势, 为气象服务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气象信息的受众人群越发广泛, 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利用信息技术, 气象部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气象服务、灾情报告等信息, 并且能够便于气象部门收集用户意见, 充分了解拜谢的需求, 进而决定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3.3 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灾情监测、报告和反馈机制
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获取和分析气象数据, 对于收集到的灾情信息进行接收、预处理, 经分类、格式化、标准化后存入各类相应的数据库, 构成了整个防灾减灾系统的信息支撑层。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预报信息, 尤其是气象灾情预报,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监测和预报。基于不同服务的分类发布机制和快速应急发布机制, 为防灾减灾中的信息传递提供有效支持。利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 建立灾情反馈机制, 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
3.4 利用信息技术, 面向全社会提供气象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气象服务的对象面对了社会各行各业, 实现跨行业、跨部门和面向全社会的应用, 为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象。如:交通信息服务、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水文信息服务、潮汐信息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并且完善气象服务监督机制, 通过信息技术面向各行各业用户的服务进行督查。
4 结语
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对于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气象服务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进而从四方面简要说明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使气象服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都得到了扩展, 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芬, 陈颖曼.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4.
技术服务费 篇5
技术开发合同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就乙方单位为甲方单位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的技术开发,经充分协商,订立本协议,供双方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开发期限
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即从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月_____日止。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延长或缩短该期限。
第三条验收标准
现场验收
以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验收标准。
第四条成果归属
在本合同的履行中,甲方将所有费用结清后,乙方为甲方开发的_______________版权则归乙方所有,甲方在业务范围内享有永久使用权。否则,乙方开发的产品归乙方所有,甲方对该产品不享有任何权利。
第五条开发费用及结算方式
1.开发费用总金额为人民币
2.甲方应当于项目开发工作完成后的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向乙方付清所有咨询服务费用,乙方应开具相应发票给甲方。
第六条保密条款
本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当事人应对技术资料承担保密义务:
第七条其他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后以书面形式补充,加盖甲、乙双方公司印章并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后生效。
2本协议有效期壹年,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均认可自款项结清的同时,甲乙双方在本协议中涉及的权利义务已履行完毕。
3.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代表:(签章)代表:(签章)
浅谈气象防雷技术 篇6
关键词:气象防雷;雷电灾害;防雷技术
引言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气象防雷领域取得显著成果。近些年城市中高层建筑物数急剧增长,而且建筑中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日益增多,住户对网络和室内电气设备过度依赖,导致建筑物雷电灾害发生机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雷电危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因而加强对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十分必要。
一、 气象防雷的定义
所谓的气象防雷,就是指:通过一定的防雷手段来进行雷电
危害防范。一般包括包括直击雷防护、公共接地、和感应雷防护等三类。直接雷击防护是指气象传感器线的雷击抵抗,观测通过避雷针的雷电,掌握直击雷产生的特点,并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此为依据来来改善信号线的雷击抵抗的能力。公共接地就是指为了避免气象观测站点中不同金属设备在雷击时的影响,设立的可以确保正常气象防雷,安全可靠开展的设备。感应雷电保护是指一些容易受感应雷电信号破坏的相关设施进行相应的防雷保护,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運行。
二、 防雷工作的基本技术前提
加强安全工作是气象防雷技术的的基本前提工作包括电子设备的安全和人员安全系统从两个方面。首先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代码技术。根据要求和规定的安全措施以及正确的方式操作。其次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定期检查相关的所有设备,维护并确保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最后,关注电子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气象防雷技术的主要设备系统,尤其是获取的雷电监测实时数据的自动化系统,很容易受到感应雷击,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以确保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 防雷工作的技术发展综合要求
(一)、加大对更新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
相关防雷设备的支持,是防雷工作的基础。防雷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就应该意识到在日常工作中、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的重要性。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更新防雷设备,升级换代技术,提高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二)、规范工作要求,统一技术规范,便于各气象站进行数据交流
规范工作要求,规范的工作制度是提高雷电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性,同时也便于各气象站进行数据交流。工作中员工必须完全理解的气象相关工作中有关防雷的法规。依照新的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操作,避免违规行为。避免造成的雷电监测数据失真,形成不必要的损失。气象部门同时应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相关操作,使员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标准化操作。
(三) 、加强防雷技术培训,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始终掌握最新的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高端防雷设备等技术和研究与防雷技术密切相关,所以随着时代不断革新,必须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促进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防雷技术的发展,使气象防雷工作与时俱进。
(四) 、构建高效的、智能化的气象防雷监测网络
要保证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联络,可以在气象防雷机构和气象联络人员之间形成气象防雷网络,用以提高预测气象防雷工作效率,一旦发现雷电信息生成的,可以迅速通过这样一个高效的网络,传输信息到有需求的地方。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研究各种先进技术,提高高端设备的使用频率,也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的信息网络,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推动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使多个部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促进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
(五)、发展对雷电预警的预测技术
雷电袭击过程很短,通常很突然,无法在事中控制。所以对于雷电袭击来说只有加强雷电的预测水平,可以避免雷电袭击,减少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防雷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雷电预警技术。
(六)、借鉴历史,持续改革创新
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前提,是做好防雷技术的总结,借鉴以往的不足并不断的创新,避免再次发生错误,不断探索新的防雷方法。并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避免重复工作,浪费时间,提高防雷工作的效率。
四、气象防雷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工作要点
通常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在现代智能建筑内,更容易受到直接的雷击和闪电的双重影响。因此,针对智能建筑加强气象防雷技术,是一个非常实用、前景广阔的工作内容。这也是主要的气象防雷技术发展的趋势。智能建筑防雷措施要至少三个相应的防雷设计。首先要在建筑的外部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以扩散巨大的雷击电流。其次,要相应的防雷装置安装在智能建筑的内部,为了防止二次闪电引起的感应雷击损害;最后是采用综合防雷装置,使用避雷针拦截闪电带来的强电流和并利用分流指引下线将电流引入地下。再利用接地分流装置和泄放直接雷装置来防止电磁干扰智能建筑中的各种电子设备从而保证智能建筑的安全和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 结语
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事关社会利益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强防护,加大投入,提高气象防雷的预测能力,发挥出气象防雷技术的优势,降低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以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胡淑娟;叶智;关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点的探讨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15
[2] 谈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 胡程晨; 《科技展望》; 2015-02-20
[3] 李晓婷,唐丽娜,王剑锋. 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03)
气象服务技术 篇7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开放源码,操作系统,网页开发技术
1、概述
HTTP1.1 (超文本链接协议1.1版本) 是HTTP协议的最新版本, 基于开放源码的Linux操作系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网络操作系统。Linux最早是在1991年由芬兰黑客Linus Torvalds为尝试在英特尔x86架构上提供自由免费的类Unix操作系统而开发的, 但现在它以独有的占用空间少、高效、健壮、功能齐全、符合POSIX标准和安全等特性, 特别是它可以免费得到以及源码开放的特性, 赢得了主流软硬件厂商、开放人员和用户的青睐。
由于Linux源码的开放以及所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 同时考虑到网站建设的投资规模和管理成本, 我们在构建气象服务网站时采用它作为操作系统, 同时结合开放源码的WWW服务器Apache、数据库服务器MySQL、Web开发语言PHP等环境进行建立网络应用开发的基础技术平台。在网站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开放源码不仅极大的降低采购成本, 而且系统的稳定性与性能也非常高。
2、操作系统介绍
我们规划整个网站系统架构在以LAMP为核心组成部分的开放源码软件之上, 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操作系统采用RedHat Linux AS V3.0 (内核版本为2.4.23) , WWW服务器采用Apache HTTP Server V2.0.54, 数据库使用MySQL4。应用层的编程语言选取PHP 5+Perl的组合, 同时Web层采用squid实现CACHE服务, 用以提高Web服务的响应速度。
RedHat Linux AS V3.0本身是Red Hat针对企业级应用服务开发的专用服务器操作系统, 应用服务器专门发布的版本, 是官方声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家族内最强的版本, 并是主要的作业系统和企业架构方案。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成为大型企业部门及计算中心的最佳解决方案。默认支持邮件、文件、打印、防火墙、DNS、LDAP、SSL、WWW、认证等服务。
Apache是世界排名第一的Web服务器, 根Netcraft所作的调查, 世界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Web服务器在使用Apache。A-pache几乎可以运行在所有的计算机平台上。其支持最新的HTTP/1.1协议, 具备简单而且强有力的基于文件的配置 (HTTPD CONF) , 支持通用网关接口 (CGI) 和module模式, 支持虚拟主机、HTTP认证、SSL、SSI、日志、代理、会话跟踪、FASTCGI, 同时集成了强大的脚本开发工具PERL。
MySQL是一个广泛应用, 性能优异的关系数据库系统软件, 其具备并发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管理简洁等特点, 可支持各种主流的操作系统平台。
PHP是一种嵌入在HTML并由服务器解释的脚本语言。它可以用于管理动态内容、支持数据库、处理会话跟踪, 甚至构建整个电子商务站点。它支持许多流行的数据库, 包括MySQL、PostgreSQL、Oracle、Sybase、Informix和Microsoft SQL Server。
3、软件部署
3.1 获取
从正规销售渠道购得正版RedHat Linux AS V3.0光盘。
从http://httpd.apache.org/download.cgi下载Apache软件包httpd-2.0.54.tar.gz。
从http://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4.1.html下载MySQL软件包mysql-standard-4.1.13-pc-linux-gnu-i686.tar.gz。
从http://www.php.net/downloads.php下载PHP 5软件包php-5.0.4.tar.gz。
3.2 解压
在安装完RedHat Linux ASE V3.0操作系统后 (不要安装随盘自带的Apache、Mysql、PHP模块) , 将源码包拷贝到/home/install下。执行以下命令:
3.3 编译安装
由于PHP编译时需要MySQL支持, 必须首先安装MySQL:
接下来我们使用源码包提供的脚本来初始化数据库。
将MySQL的启动命令添加到系统的/etc/rc.d/rc.local文件中, 这样每次启动系统时都会自动启动MySQL。
MySQL守护进程启动后, 可以利用MySQL客户端"/usr/local/mysql/bin/mysql"来测试MySQL是否正常运行。
以Dynamic Shared Object模式安装PHP模块前需要以下方式安装Apache:
在Apache 2安装完毕后, 再编译安装PHP模块。
[--with-apxs2表示以DSO模式编译成apache 2的模块;--with-mysql表示支持mysql, 需要提供mysql的安装目录;--enable-track-vars允许自动提取cookie和跟踪用户提交的变量。
修改在Apache 2的设置文件httpd.conf加入下面两行代码后保存。
使用/usr/local/apache2/bin/apachectl start即可启动apache服务器。当然你也可以将系统启动脚本中加入Mysql和Apache的启动命令, 使之成为自动启动的服务。
4、Web服务器动态网页开发技术
PHP是一种广泛用于Open Source (开放源码) , 并可以嵌入HTML, 跨平台、多用途的脚本语言。它的语法接近C、Java和Perl, 易于学习。该语言的主要目标是让Web开发人员快速的书写动态网页, 然而, PHP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此。PHP普遍被认为可以更快和更有效地实现复杂的编程任务, 而且正是因为它的更稳定以及占用更少资源的优点成为开发B/S结构系统的必备的WEB脚本设计语言。
PHP目前拥有丰富的函数库, 外围有数据库、图象处理、安全认证、数学计算、正则表达式、网络通信等上百种函数库支持, 同时PHP 5也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在开发河北政务信息网站过程中我们重点采用PHP的高级特征解决了两类典型的网页开发问题。
4.1 MVC的设计模式
MVC最早是在SmallTalk语言的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一种设计模式, M、V、C分别代表了"模型"、"视图"和"控制", 目的就是让不同的开发角色在大中型项目中各司其职。在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中, 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图-2展示了一个简单的WEB应用程序, 用户在View即浏览器上看到的信息是Model即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内容, 但在这之前经过了Control应用服务器加工。开发人员负责的就是建立数据结构、处理数据的逻辑以及表示数据的方法。
传统的Web应用往往采用脚本内嵌HTML代码的方式开发, 但当Web系统上了一定规模之后, 基于CGI过程模式的开发已经无法胜任网站的开发和维护, 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将页面与逻辑处理剥离, 实现MVC的应用设计模式。这需要模板技术来实现, 模板是一种联系逻辑和表示的中间层, 它是结合了HTML和脚本语言特征的一种表达方式。利用模板, 表示层可以按照用户所希望的格式来显示经过逻辑层处理过的数据。而逻辑层的处理更为专注无须过多考虑显示层的问题, 使得开发效率和代码可读性大大增强。我们采用的SMARTY是目前最流行的PHP模板引擎之一, 实现对PHP应用中逻辑和表示的分离。SMARTY作为PHP的官方推荐引擎 (http://smarty.php.net) , 本身具备功能全面, 支持模板、自定义标签、预编译、面向对象、插件技术、缓存技术等特性。SMARTY是一个使用PHP写出来的PHP模板引擎, 它提供了逻辑与外在内容的分离, 简单的讲, 目的就是要使用PHP程序员同美工分离, 使用的程序员改变程序的逻辑内容不会影响到美工的页面设计, 美工重新修改页面不会影响到程序的程序逻辑, 这在多人合作的项目中显的尤为重要。
4.2 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
对于Web开发, 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数据库的存取。如何寻求一种统一的数据库开发接口, 对于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和改进系统的可读性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使用PHP的一个外围软件项目ADODB实现了这种功能。ADODB是Active Data Objects Data Base的简称, 它是一种PHP存取数据库的函式组件。它允许程序员以一致的方式来存取数据库, 从而忽略后台数据库的种类的差异。它的优势是能让程序员在转移数据库平台时, 可以不用花费大量时间重新书写代码。它支持以下数据库:MySQL, PostgreSQL, Interbase, Firebird, Informix, Oracle, MSSQL, Foxpro, Access, ADO, Sybase, FrontBase, DB2, SAP DB, SQLite, Netezza, LDAP, and generic ODBC, ODBTP等。
传统的PHP程序可能要使用特定的函数库, 比如对于Mysql数据库而言要采用Mysql库函数来做开发, 对于Oracle数据库则要考虑选用OCI8库函数。利用ADODB, 我们只要实例化一个ADODB数据对象, 就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操作, 而无须关心其是Mysql还是Oracle, 而且ADODB内嵌了非常强大的Web开发功能, 他的两个基础类ADOConnection和ADORecordSet支持自动生成Update和Insert语句、换页卷页功能、Transaction模式、日期处理、数据字典、column管理、取单笔记录、取全部记录、卷动、选单生成等功能。
5、结论
到目前为止, 我们已经利用以上的开放源码平台开发了新闻发布系统和天气信息显示查询系统等应用软件。这些软件系统在Linux平台上运行稳定、可靠、安全, 经实践检验这套Linux+Apache+MySQL+PHP站点服务解决方案是可行的, 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利用开发源码系统构造的河北政务信息网站, 依托开放源码领域丰富的软件资源, 不断推出新的基于Web的气象网络服务和气象信息产品, 满足公众和专业人士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河北政务信息网站在气象公众服务和灾害预警领域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网络通道之一。
参考文献
[1].LINUXAID.《GNU/Linux高级网络应用服务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JAMES LEE, BRENT WARE.《开放源码网站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SCOTT MANN, ELLEN L.MITCHELL, MITCHELL KRELL.《LIN-UX系统安全--开放源码安全工具管理员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气象服务技术 篇8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公共气象服务,应用实例,模型
0 引 言
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了以气象卫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闪电定位监测网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为主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而且气象观测网络所提供的科学数据已经应用于公共气象服务中,这些海量的数据为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气象灾害监测的时效性和精确度铺下了坚实的基石。然而绝大多数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只不过是对常规天气预报产品进行适当的订正(甚至直接使用)所形成的单一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如何从这些海量的数据和气象服务途径中快速准确地提取适用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信息,必须突破传统的、简单的数据库表模式,结合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观测数据和预报产品进行复杂的数据与信息处理,及时为公共气象服务提供所需的全部信息,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以此减少暴雨(雪)、雷电、冰雹、大风、大雾、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威胁[1],实现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性作用、对国家安全的基础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作用。
1 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数据挖掘作为一项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知识的信息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希望能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2]。数据库系统虽然可以高效地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等常见功能,但无法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关联和规则,无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为解决这种“数据爆炸而知识贫乏”的现象提供了有效方法[3]。由于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不但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而且更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因此很多企业开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判断哪些是最有价值的客户,以重整产品推广策略,用最小的花费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就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模式的非平凡过程。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4]。这些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 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5]。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了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还可以进行数据自身的维护。
并非所有的信息发现任务都被视为数据挖掘。例如,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查找个别的记录,或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引擎查找特定的Web页面[6],这些都是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领域的任务。虽然这些任务是重要的,可能涉及使用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但是它们主要依赖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数据的明显特征来创建索引结构[7],从而有效地组织和检索信息。然而,数据挖掘的主要特点是对气象基础资料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于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关键性数据。
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如按发现的知识种类、挖掘的数据库类型、挖掘方法、挖掘途径及所采用的技术等[8]。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分类与预测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分类方法在数据挖掘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其中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气象、金融、医学、电力、水文、工业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数据挖掘所采用的算法主要包括海量数据挖掘、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快速在线分析等[9]。
2 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业务的出口和气象事业的窗口,由于公共气象服务与社会需求直接联系,是气象事业发挥作用的最终环节,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需要将以气象为中心的视角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的关注视野是从气象服务与关乎民生、关乎发展、关乎和谐的角度来看待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的,其服务对象更宽,更深。
虽然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日渐丰富,但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下列一些问题,如闭门造车,一些产品以不变应万变,服务产品缺乏“精加工”和包装,缺少针对用户需要而提出的科学措施建议,不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服务,导致服务与需求相脱节,用户难以用于决策,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不能充分利用多轨道的业务产品,存在着服务产品与服务需求相脱节的现象,缺乏符合社会需求的深加工、个性化服务产品;多数公共气象服务仍以原有的长、中、短期预报产品直接充当或稍加改头换面,造成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的气象服务,如航空、航海等仍由国外的气象公司提供,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的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气象服务仍然停留在初级水平;沿袭多年的用预报产品代替服务产品的做法根本无法满足公众现实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对于一些局地的突发灾害性天气,即使探测系统能够提前发现,预报服务人员也难以对灾害的影响做出准确的判断,预警信息就会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然而这些局地的突发灾害性天气往往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对预报的“专、精、尖”和服务的“深、细、活”要求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内涵不断深化和延伸,只有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提供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和贴近用户的公共气象服务,才能贯彻“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针对现状,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气象局今年提出了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组建了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决定积极开发与政府决策、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产品,提供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区域的专业服务产品,不断改进和创新公共气象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和针对性,提高服务满意度。为此,需要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完善气象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以便对大量的气象原始资料和服务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出符合不同用户需求的城市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生活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电力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等多种公共气象服务产品。
城市气象服务就是针对城市特点,结合服务需求,使天气预报具体反映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如城区路面积水预报,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把城市中各个路段自动雨量站采集到的历史数据结合路段积水实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研制出各个路段在降水量达到多少时路面容易积水的分析系统,在遇有降水天气时提前根据降水的预报量级发布城区路面积水预报,提醒人们及时预防,以免影响交通出行。
生活气象服务就是根据降水、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影响,采用数据挖掘的关联规则方法制作出“以人为本”的差异化服务产品,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状况对气象要素需求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如老年人对晨练、晾晒、养生保健、钓鱼、花草养植等方面的气象服务有较大需求,而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则对穿衣、带伞、上学和放学时段的天气状况等比较关注。
农业气象服务就是不断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收集不同作物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气象条件资料,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制作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要求的服务产品(如早稻育秧要求能适应春季移栽气温较低,养分释放速度较慢的环境,需要发根力强,碳氮比大的嫩壮秧;晚稻则需要能够适应移栽时气温高,辐射强,蒸发大的环境,要求碳氮比较低,适应性较强的壮秧;杂交水稻必须培育带多个分蘖的、能充分利用分蘖优势的带蘖壮秧),指导农民巧用天时,趋利避害,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其他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也能基于不同或相同的气象数据,再结合各自服务对象需求,采用不同的数据挖掘技术制作出不同的服务产品。
3 数据挖掘的应用实例
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建成了政府服务专线、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12121声讯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公共气象服务传播途径。虽然每种传播途径都有不同的受众群体,然而气象服务中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气象服务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只有不断思考和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才能改善民生的高度,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为公众提供更快捷、更有质量、更全面的服务。数据挖掘所提供的数据探索能力为从海量的气象资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下面简要地描述数据挖掘利用12121电话自动答询系统中数据提取公共气象服务决策信息的应用过程,主要用来说明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取得应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1 定义主题
主题是数据挖掘的主要目标,决定了数据挖掘的主要方向,因此要应当十分明确地定义主题。12121电话自动答询系统的主题主要包括拨打该系统用户的有关特征、用户的拨打率、用户拨打系统中最多的服务产品、拨打同一产品所具有的区域性等。
3.2 数据选择
数据选择是数据挖掘的前提,主要是确定数据字段的收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用户信息都会对气象服务决策信息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尽可能地降低数据的复杂程度才能发掘彼此关联度的高低,因此要区分收集用户的价值信息,剔除部分冗余数据,减少数据噪音。注意合理设置数据采集时间的间隔,因为从数据仓库中采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调查用户拨打信息的变化情况。
3.3 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主要是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对预测输出影响最大的数据字段,并决定是否需要定义导出字段。在分析数据时需要谨慎选择哪些对预测相关的用户数据参与建模才能有效建立模型[10]。分析数据过程还应包括数据清洗和数据预处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是建模前的数据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数据抽样、数据转换、缺损数据处理等,既能保证建模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又能使数据格式及内容符合建模要求。数据抽样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数据进行样本抽取,选择抽样而不是对整体进行处理,以降低系统的处理量。另外,样本一般分为建模样本和测试样本,一部分用来建模,另一部分用来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检验。数据转换是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比如某些数据挖掘模型需要对连续数据进行离散化、归一化处理等。缺损数据有时可以不做处理,由后面具体选择的数据挖掘模型来处理。
3.4 建立模型
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在多个可供选择的模型中找出最佳模型。初始阶段可能模型拟合度不高,需要反复更换模型,直到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模型来描述数据,并从中找到规律。
3.5 评估与检验模型
模型建立之后,需要通过测试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应用。因为有的模型可能没有实际意义或没有实用价值,也可能没有准确反映数据的真实意义。比较常规的验证方法是输入一些历史的用户数据,运行此模式予以判断,比较数据挖掘的结果与已知历史结果的差异。用户信息对不同气象服务产品的判断一般存在两种错误结果。一是弃真错误,即原有历史用户拨打的产品内容变化很大,但是模型未能够准确预测用户的需求倾向;二是存伪错误,即原有少数用户依赖程度较高的产品,但被模型判断为不再具有需求价值。
3.6 应用模型
从前面的工作中可以得出一些简单的结论,比如拨打某种气象服务产品越多的用户,说明他对其依赖程度越高,拨打频率越少的用户越容易流失等。除此之外,数据挖掘人员还应配合业务专家,根据数据挖掘分析寻找拨打的原因,并找出潜在的规律,对未来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效果进行预测,指导业务行为。
4 结 语
数据挖掘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最
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商业领域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因此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完全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不同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其数据模式及特征,观察其变化趋势,然后结合不同用户需求制作出不同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延龙,王建兰,孙倩,刘兴允.利用Ajax技术实现天气预报(警报)的实时更新[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3):334-336.
[2]朱玉全,杨鹤标,孙蕾.数据挖掘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范明,范宏建.数据挖掘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范明,孟小峰.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曹聪聪,康耀红.Web数据挖掘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4):92-94.
[6]薛鸿民.Web数据挖掘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5):99-101.
[7]廖晓闽,张引发,林初善,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光传送网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2):69-71.
[8]陈莉平,屈百达.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7):71-74.
[9]王春梅,王曙燕.抢先赢得商机的Data Mining———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2):103-105.
气象服务技术 篇9
1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天祝县农业 (种植业) 技术服务体系由县、乡镇两级技术服务机构组成, 共有22个独立机构。其中, 县级5个, 分别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农业广播学校和马铃薯原种繁育场, 以及乡镇农技农经站17个。
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隶属于县农牧局, 为县农牧局二级科级单位, 财务独立核算, 业务上受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农牧局双重领导。从形式上看便于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人事管理、工作安排和统一考核, 但在编制核定和岗位设置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未能按单位性质和业务量的大小核编定岗, 不同单位之间客观上存在“苦乐不均”现象。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业务界限不清、交叉重叠比较严重等问题, 导致在一些业务上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 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而在另外一些业务上出现推诿扯皮, 无人问津的现象, 使一些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一些关键技术推广到位程度和技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乡镇农技农经站归乡镇政府主管, 人事权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 工资、主要办公、工作经费等财权由乡镇政府管理, 业务上接受县农业主管部门和县级业务部门领导和指导, 造成“管事与管人、管钱”分离。这样一方面一些乡镇农技人员对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置之不理, 出现“接受任务推三阻四、召开会议拖拉不到、工作情况按时不报”等现象;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乡镇农技人员为搞好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不得不接受乡镇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 导致从事技术服务工作的时间不能保证, 业务水平和技术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另外, 全部乡镇农技农经站在乡镇政府办公, 没有拥有所有权的办公场地, 没有试验示范基地, 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 一半以上的乡镇没有必需的办公设备或办公设备不齐全, 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必需的交通工具和比较先进的服务设施。
2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现状及业务素质提高方面存在的问题
天祝县县、乡两级农业 (种植业) 技术服务机构在编人数为133人, 其中45岁以上39人、35~45岁 (含) 56人、35岁 (含) 以下65人, 分别占在编人员的29.3%、42.1%、48.9%。年龄偏大问题比较突出, 特别是县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 年龄偏大问题尤为突出, 45岁以上人员超过42%, 35岁 (含) 以下人员不到21%。在编人员中, 本科及以上学历45人、大专58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0人, 分别占在编人数的33.8%、43.6%、22.6%, 大专及以上学历绝大多数为在职学历, 相应专业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专业人才比重偏低。专业技术人员120人, 占在编人员的90.2%, 而且近40%的技术人员为招聘人员或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取得相应专业学历后转为技术人员的工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 高级职称11人, 中级职称41人, 初级职称54人, 无职称人员14人, 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的9.1%、34.2%、45.0%、11.7%。高级职称人员不到10%。天祝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中存在年龄结构偏大, 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技术服务人才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天祝县农业技术人员除了为评职称而参加自学考试或函授等学历教育外, 几乎没有人员参加过为期1个月以上的中、长期专业知识培训, 即使由上级业务部门或县上邀请省、市专家举办的为期1~4天的短期业务培训, 每年人均参与不到2次, 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基本上靠自学和在实践中积累, 导致技术队伍整体知识面窄, 专业知识陈旧老化现象比较普遍, 很难胜任天祝特色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3 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增强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3.1 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改革
国家和省上对深化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改革, 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已有明确意见和具体操作方案。因此, 全县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不断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增强服务体系, 特别是增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这项工作提高到加强服务“三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上, 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为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改革, 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县上应尽快研究并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改革文件, 成立由财政、人事、编委、发改等相关部门参与的改革领导机构, 加强统筹协调, 明确职责分工, 制定和完善相关措施, 研究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 总结和推广改革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为改革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特别是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要积极配合机构改革, 不折不扣地执行县上出台的改革方案, 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 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改革的进程。
3.2 突出重点, 优化配置, 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改革, 理清职能关系,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鼓励农业技术部门大胆探索, 不断创新, 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益定位, 突出公益职能, 保证工作经费, 改善服务手段, 优化机构配置, 创新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能力。
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中, 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有较好的办公场所、有齐全的办公设备、有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有一处较好的培训场所、有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的“五有”标准进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 或根据区域气候特点和作物布局, 探索建设高标准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管理上实行县、乡双重管理,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人事、财务、技术培训、业务指导、职称晋升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 出勤、政治思想学习等由乡镇政府负责;尽快理清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 将“管钱与管事”、“管人与管事”充分结合起来;综合考核坚持以农业主管部门考核为主, 以农民、乡镇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共同考核的办法, 考核和管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性质, 明确划分管理职能和公益服务职能, 根据各单位的业务范围和工作量重新核编定岗, 使编制、岗位和工作量、业务性质相适应,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三农”的作用。
3.3 广引人才, 强化培训, 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人员年龄偏大, 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县上要尽快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长效机制, 定期从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中引进相关专业的急需人才, 补充到相应岗位上。同时县农业部门要建立农业技术人员定期轮训制度, 使全部在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每3年至少接受为期1~6个月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 继续实施在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计划, 不断提高在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 全面提升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
3.4 优化配置, 创新机制, 全面激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活力
“车轮服务”依靠成像技术 篇10
“车轮运输是各赛车队运输车辆的一大磨损来源, ”该公司总经理Todd Carpenter解释说, 在每场赛事中, 各赛车队每辆车需要使用约60只车轮。“同时, 如果各赛车队自己搬运车轮, 当他们不比赛时, 他们不仅需要空间来存储车轮, 而且还需要处理轮胎安装和拆卸等事宜。很显然, 最有利的做法是让他人来处理这些事情, 以便他们能够专注于赛事。”
Champion将裸车轮运输到赛道, 安装轮胎, 并将安装好的组件运回到夏洛特市, 在那里, 他们需要将旧轮胎拆卸下来, 并送到回收站。然后, 清洁车轮, 重新存储, 重建索引, 并重新运到下一个赛道。
Champion将每支队伍的ID印在车轮上, 并在计算机系统中跟踪这些车轮, 各队伍可登录该系统, 查看他们车轮的状况以及哪些车轮将用于哪些比赛。约有20 000只车轮存储在Champion的安全设施里, 这里采用了气温控制措施。
基于图像的自动化
每天, 在比赛结束之后, 约有1 000只赛车车轮通过自动化设施, 从货车挂车返回到存储仓库。在抵达存储仓库之前, 每只带有条码标识的车轮沿着输送带移动, 途径各种检验站。Champion公司以前采用激光扫描仪来读取条码, 但采用该系统时, 每天平均有200只车轮会被剔除出去, 需要人工进行检验, 因为该系统无法读取它们的条码。操作员通常会多次尝试将这些被剔除的车轮重新放回到输送带上, 以查看激光扫描仪是否能够读取这些车轮上的条码;当这种方式行不通时, 操作员不得不使用扫描枪, 手动读取这些条码。这样做, 每天会额外花费20~30min的时间, 而且无法将扫描枪数据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同时, 这些车轮还会错过耳孔检查。
采用旧系统时, 该公司将轮胎拆卸下来并清洗车轮之后, 在车轮抵达耳孔检查站之前, 会将激光扫描仪放置在输送带上。该扫描仪的读取率约为80%, 读取率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热源和工作循环, 导致条码磨损, 变得越来越难以读取。
Champion公司采用康耐视基于图像的Data Man302L读码器, 取代了激光扫描仪, 该读码器能够处理条码质量下降问题, 使Champion公司实现了97%的读取率, 比其以前采用的激光扫描仪高出了17个百分点。该读码器是一种固定式设备, 配有高分辨率 (1 280dpi×1 024d pi) 传感器, 用于读取较大视场中非常小的代码以及较小部件上的代码。
该系统消除了非常耗时的人工采集条码信息的需求, 使所有车轮都能够经过所有检验站, 并由该公司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跟踪。“该系统帮助我们确保发送到赛道上的每只车轮均能够提供各赛车队所期待的性能。”Carpenter说道。
此外, 基于图像的系统还提供最大的景深灵活性, 因为其使用液态镜头模块, 该模块采用两种等离子液体, 其中油为绝缘体, 水为导电体。由于液-液界面上的电压不同, 因此导致出现曲率变化, 反过来, 这也改变了所安装的光学镜头的焦距。对于Champion公司而言, 这意味着, 即使当相机与代码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这是因为条码可能位于给定车辆的任意位置, 代码也仍然能够始终保持在焦距以内。同时, 液态镜头也非常坚固耐用 (无活动元件) , 而且结构紧凑, 其具有响应时间非常快速、光学质量良好和能耗较低等优点。
最终结果如何, 每天只需特别处理30只车轮即可。而采用激光扫描仪系统时, 每天都有200多只车轮被剔除出来, 需要人工检验。现在仅有3%的条码是无法读取的, 这是由于严重损坏造成的。“现在, 如果Data Man读码器无法读取条码的话, 我们会更换标签。”Carpenter说道。操作员无需再反复尝试让被剔除出来的车轮移动经过扫描仪。“操作员现在无需再感到沮丧了。”Carpenter说道。
工程上的成功
Champion公司基于其对赛车队需求的充分了解, 建立了自己的业务, 并利用其主要人员在工程方面的丰富背景, 以妥善的方式搬运车轮, 以优化车轮的性能。
“我们尝试从车队经理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并询问自己, 如果是他们, 我们希望他人如何搬运我们的车轮和轮胎。”Carpenter说道, “因为我们是工程师, 因此我们将自己的方法进行了自动化处理, 主要目标是确保车辆性能始终保持一致, 并且是可以预测的。”搬运的确会严重影响车轮性能。因此, Champion公司使用输送带系统来搬运车轮, 而不是让车轮弹跳, 或者将车轮堆叠起来, 因为输送带不太可能造成车轮损坏。同时, 每只车轮均标有条码, 每当其进出存储设施时, 系统均会自动扫描每只车轮, 从而创建该车轮的完整运输历史记录。当每只车轮从赛场返回时, 其需要经过全面的检验流程, 以检查车轮和耳孔的圆度以及横向和径向偏离度。
信息技术如何为课堂服务 篇11
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
现代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而课堂上的信息技术,是指一些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如配套的光盘、音频、视频、PPT、计算机、网络等。教师应更多的把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新课导入是教与学的起点,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的行为方式。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渴望求新知的欲望。因此,在设计课的导入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趣味因素,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设计一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增强趣味性。
运用信息技术充分演示,突破重点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老师讲解例题、学生听,从而做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最后的运用知识。但是,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感触不深,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使图形更直观,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高年级面积单位“公顷”的认识中,如果只介绍说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学生肯定一片茫然,头脑里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到底“1公顷”有多大,这时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从抽象思维中跳跃到实际情况,从而理解概念。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具体有多大呢?可以利用多媒体,层层深入。从身边的边长是1米的地砖开始,到边长是10米的报告厅,再显示学校的平面,先理解100米,再画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看看,在学校“1公顷”大概是哪里到哪里。从直观的显示联系到生活实际,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运用信息技术挖掘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数学是一门数字逻辑、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科,但是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渗透德育。但面对低年级学生大谈哲理性的知识,教师往往会感到自己讲得很卖力,可他们仍一知半解,停留在疑惑中。所以,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天真、活泼的特点,经常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小故事,在故事中渗透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休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实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方面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使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化、清晰化。如此,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使以往的教师“教”为主变成现在学生以“学”为主,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结束语
气象服务技术 篇12
随着现代经济理论和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企业由最开始的纯制造业不断的向制造业与服务化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转型[1]。我国是制造业的大国,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我国也正在倡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展[2],不断朝向服务发展。高技术服务与低技术服务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在经济环境变化和国际经济形势的驱动下,高新技术服务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并逐渐完善其服务创新理念,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改革,使其发展模式向工业服务型经济和知识密集型服务经济发展。然而,我国低技术服务的发展水平较低,再加上国外贸易发展的阻碍因素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的低技术服务发展困难。此外,我国的高技术服务也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但由于低技术服务的发展创新和服务创新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限制了高技术服务的发展。故通过对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低技术和高技术服务的进行相关分析,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协同发展、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同时构建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企业低技术与高技术服务的协同创新模型,并阐述了该协同创新模型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中的运作机理,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制造业服务化内涵
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提出的不同理解,通过对文献的整理阅读,国内外学者对制造业服务化进行了概念性界定。通过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界定,制造企业服务化是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整个战略规划、运营系统和价值体系中的动态行为过程与战略执行过程,从而通过服务进行创收。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1][2]整理
二、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构成
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可以分为四大维度,即技术链、 空间链、供应链、价值链,这四大维度概括了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的各种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即制造产品从需求分析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这一系列过程,包括了各个阶段的各种服务活动。制造产品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共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实现阶段;产品使用阶段;产品维护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结束。这六个阶段又各自对应于各大维度,其中空间链包含需求分析阶段、产品研发阶段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这三个阶段;技术链包括产品研发阶段和产品实现阶段;供应链包括产品实现阶段、产品使用阶段和产品维护阶段; 而价值链又包括产品使用阶段和产品维护阶段。在国际经济和市场变化时,制造企业产业链将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宏观经济的变化。
由图1知,当外界环境或宏观经济趋势发生变化时, 制造企业就会收到一个“输入信号”(经济或环境的变化程度),针对这个输入信号,企业将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 从而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进行相应的生产制造和服务活动调整,由于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连续整体,从而使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也做相应的调整,知道适应环境或经济变化为止。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循序渐进调整的过程中,服务化产业链上各个生产制造阶段也各自通过其相应的创新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从而加快制造企业适应环境或经济趋势的变化。各阶段的具体服务活动如下:
1.需求分析阶段。企业在环境与国际经济趋势变化的条件下,可以通过金融服务及一些辅助服务活动对市场变化进行需求分析,同时,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下, 企业服务系统中的高技术服务与低技术服务开始了创新与发展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环境变化。
2.产品研发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低技术服务和高技术服务都会加大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进行技术服务创新,该阶段企业主要的服务活动有合作开发服务、协作设计服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
3.产品实现阶段。在该阶段,企业通过精益的管理模式,规模化的发展战略,、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艺创新来实现技术创新,推动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创新。
4.产品使用阶段。该阶段的主要服务活动有物流配送服务与产品服务。在该阶段,企业可以进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推动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创新。
5.产品维护阶段。该阶段主要的服务活动有通过维护服务与产品服务。
6.产品生命周期结束。该阶段需要对产品进行延续或者退出市场。
三、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企业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协同创新机理分析
(一)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企业低技术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创新
在整个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所涉及到的技术服务活动主要有金融服务、合作开发服务、协作设计服务、 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服务、维护服务和技术服务等。 各服务活动对应的分布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的各个生产阶段,在这些生产阶段中,有的需要低技术服务的支持,有的需要高技术服务的支持,有的需要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的协同支持。如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的产品实现阶段,既需要低技术服务做基础服务,又需要高技术服务的高兴技术服务,只有在两者协同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企业的最大利益。但低技术服务和高技术服务的影响因素又不尽相同,故需要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在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相互协同与配合,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创新。
在图2中,环境与经济趋势变化时,制造业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通过协同研发与协同合作,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与此同时,低技术服务在工艺创新程度、管理模式、资源、加护专业化、竞争力等影响因素作用下,对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低技术服务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加快低技术服务的发展,实现低技术服务创新;而高技术服务在研发创新程度、技术服务水平、经济发展趋势和技术服务的专业化等影响因素,对制造业产业链上的高技术服务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加快高技术服务的发展,实现高技术服务创新。简言之,就是在环境与经济趋势变化的条件下,制造业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通过协同研发、合作配合,实现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的协同创新。
(二)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企业低技术与高技术服务的协同创新分析
1.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企业低技术与高技术服务的协同创新模型
高技术服务创新是低技术服务和高技术服务协同创新的组合体的竞争力所在,在高技术服务创新与低技术服务创新的协同体中,高技术服务随着环境和经济的变化不断创新,低技术服务创新为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高技术服务。
在高技术服务创新与低技术服务创新的协同体中, 环境及经济趋势共同影响着高技术服务创新和低技术服务创新,由于经济趋势的变化,企业的低技术服务通过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技术专业化和研发强度等进行低技术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低技术服务创新企业为高技术服务创新提供基础服务,而高技术服务创新又反作用于低技术服务,促进低技术服务创新,在低技术服务创新和高技术服务创新的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作用下,提高的企业的技术服务效益。基于协同理论[4]和协同创新[5]和产业链相关理论知识,可得制造业产业链上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协同创新模型,如图3所示。
2.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企业低技术与高技术服务的协同创新机理分析
在图1和2中,通过分析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对环境和经济趋势变化的适应状况,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在其各自的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结合图3中的制造业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协同创新模型,可知在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协同创新概念模型中,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因为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方面,低技术服务是高技术服务的服务基础;另一方面,高技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又激励着低技术服务,促进其发展。此外,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可以通过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以及改变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的影响因素来进行低技术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创新。并且,在低技术服务不断创新发展中, 有可能变成高技术服务。所以,在企业服务系统中,只要实现低技术服务创新与高技术服务创新相互协调发展, 就能实现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协同创新。
制造业服务化产业链上,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都各自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低技术服务是所有技术创新服务的基础,而高技术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低技术服务的发展起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当技术服务系统的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发生变化时,为了能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低技术服务通过增大研发创新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服务专业化和其竞争力,向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迈进,从而实现低技术服务创新,能更好的为高技术服务提供服务基础;而高技术服务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来实现高技术服务创新,激励着低技术服务的快速发展与创新。可见,低技术服务创新和发展与高技术服务创新和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高技术服务创新在技术服务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
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的协同创新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1)首先,制造企业低技术服务部门与高技术服务部门根据环境与国际经济趋势的变化,针对其各自在制造业产业链上服务活动的范围,做相应的市场调查,并在一定程度上交流调查结果。
(2)其次,制造企业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协同研发,合作配合,各自制定相协同的服务技术和战略。
(3)然后,其低技术服务与高技术服务在合理分配和协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技术服务的交流与分享,同时, 又在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和创新模式上加以创新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