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气象服务(精选12篇)
三农气象服务 篇1
从2011年江西开展实施“三农”气象服务以来, 南丰作为实施试点县, 在历时2a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在“三农”气象服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问题, 对“三农”气象服务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南丰县气象灾害分析
1.1 南丰县简介
南丰县总面积1909.28km2, 现设7个镇、5个乡和172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 地势中间低, 东南及西北高, 以直通南北的盱江为界, 东南面属武夷山脉, 西北面属雩山山脉。南丰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且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水量1768.2mm, 年平均日照时数1717.2h, 体现了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特点。在自然资源方面, 南丰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南丰是半山区丘陵地区, 森林覆盖率高达68.7%, 水能的蕴藏量理论上也达到了8.11万k W并且在县境内, 有20多种已知矿产, 旅游景点也非常多。南丰县自然资源丰富, 但同时气象灾害也较为频繁。
1.2 灾害特点
因为南丰地处山地和丘陵地区, 山体滑坡、涝灾、旱灾、冻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南丰又是一个农业县, 灾害对农业的生产造成极大影响, 尤其是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 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 严重的减产直接导致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降低, 影响生产积极性。
2 三农气象服务中的成绩和问题
2.1 服务工作中的成绩
在三农专项气象服务中, 主要是面向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及重点涉农企业, 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气象服务。在对气象服务工作的调查调研中, 有以下几点工作做的比较好:
2.1.1 种养殖大户和合作社带头人对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对气象服务的关注度都较强
通过开展“接地气”调查显示, 90%的人认为需要针对性比较强的气象服务, 70%的人已经接受过了专门的服务。
2.1.2 信息化程度较高
78%和69%的人通过电视和手机接收气象服务信息, 还有互联网等途径也被使用, 信息来源更广泛。
2.1.3 宣传教育工作到位
宣传工作的展开, 为“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确保了宣传目标任务的完成。
2.2 有待改善的地方
2.2.1 服务缺少多样性
随着南丰以蜜桔为主的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进一步加快, 在三农气象工作中, 除了普通粮食作物的生产, 在其他菜蔬、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方面, 也要提供良好的气象服务, 让这些名特优经济作物在生育和采摘期间, 得到气象方面的充分的保障, 避免因气象灾害造成减产。
2.2.2 服务缺少针对性
发布的气象信息大致上就是一些常规信息, 没有根据实际农作物情况来有针对性的给予预报, 比如蜜桔种植, 南丰蜜桔的生长有效温度是在10~380℃, 如果温度低于100℃, 蜜桔就会停止生长, 进入到休眠中;在蜜桔生长期内, 要求每月有120~150mm的降水量, 夏季如果少于120mm, 就会水分不足, 影响生长, 雨水过多, 则又会导致土壤积水, 出现烂根情况, 严重的, 引起叶片花果掉落, 使得植株死亡;南丰蜜桔是短日照果树, 在生长的不同阶段, 对光照的需求也不一样, 如果日照的强度与蜜桔生长期所需的光照要求不一致, 就会导致疾病并影响产量。所以, 在果树的不同阶段, 要有适应的气象灾害预报和灾害避抗措施, 让冻害、涝害、高温以及一些其他天气异常给作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2.3 服务缺乏准确性
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气象信息来源比较杂乱, 不同的渠道发布的信息可能会不一致, 气象部门本身的气象预报准确性也有待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比较缺乏对气象知识的了解, 在对信息的解读上, 往往有所偏差, 导致信息的实用性降低。
2.2.4 缺乏及时性
虽然气象信息的获取日益方便, 但仍然需要建立服务信息的直通快车道, 让农村有关部门和农民在第一时间掌握气象动态, 做出应对措施, 基层的气象单位在这方面, 还应多做工作, 与农业生产者加强沟通, 开展一些适当的培训。
3 增强三农气象服务的措施
3.1 拓宽服务领域
除了要加强与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外, 还要统筹林果业、养殖业、畜牧业等的气象服务, 建立以整个气象业务服务体系, 与林果业、农业等的部门合作, 建立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气象指标, 开展专项气象服务。
3.2 提高服务专业化
推进农业系列化和实用化的服务, 特别是在农作物种植的关键时期, 例如播种、育苗等阶段及时准确的提供气象信息, 在这些关键的生产环节上做足工作, 以免造成经济作物减产的情况, 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报信息, 要结合生产需要, 多提供中短期农业气象预报, 预报也要有实用性, 例如可以建立农时标准化气象指标体系, 为农业生产提供监测和评估;开展病虫害预报等。
3.3 提高气象部门预警能力
通过多普勒雷达的监控, 利用已安装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的的电子显示屏和预警大喇叭等设施, 及时播发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的预警。
3.4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在旱季和在恶劣气候条件下, 在重点区域,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解决一些迫切的生产问题。
3.5 加强气象普及
气象部门要结合农村实际, 建立农村气象科普教育体系,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做气象预报, 并通过多方调研, 编写出适合当地特点的种养业气象指标和气象教材。通过宣传单、墙报、现场咨询电话等方式, 加强宣传;联合县科协等部门, 开设气象科技知识课堂, 气象讲座等, 给农民带去直观的气象知识讲解。
3.6 加大政策支持
“三农”专项气象服务属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大加强地方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才能在气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到保障, 从而更好的为气象部门的工作服务。
4 结语
气象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很大作用的, 作为气象部门, 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 要不断的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 将开发农业气象资源、减轻农业气象灾害, 作为工作的重心。
摘要:农业是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的行业, 农村的气象灾害防治工作又是气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所以, 增强对农民的公共气象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气象部门作为涉农单位, 怎样去发挥自身职能作用, 做好气象服务, 成为摆在气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挑战。
关键词:三农,气象,三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彪, 赵美玲.“三农”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2 (8) :38.
[2]胡磊.江西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气象服务[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0 (2) :32-32.
三农气象服务 篇2
邮政物流业务经过五年的发展,邮政分销配送业务已经发展成为邮政新的主营业务,并逐步进入到管理规范化、业务规模化、形象统一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项业务的开展,不但实现了邮政自我良性发展,客观上也为改善和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农业技术、净化农村流通市场,进而现代流通业的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它是邮政服务地主经济建设的最直接体现。
伴随着邮政物流分销业务的发展,邮政农村支局所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这为稳定基层职工队伍、确保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做强县域邮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发展物流业务仍是服务三农工作中的重点。
要实现邮政分销配送业务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立足服务县域经济,要把促进贸工农、产供销的密切配合作为服务的重点,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基本要求,进一步打造全新的“绿色通道”,完善邮政分销配送平台,努力转变发展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品服务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邮政分销配送业务,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经济,做出本地特色,增强分销配送业务品牌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影响力,巩固并扩大分销配送业务服务市场。二是要继续深化试验田样本宣传,逐步做到“村村有示范田”,先示范后推广,以实际效果赢得农民对产品的信任,扩大邮政分销农资产品的使用范围,扩大邮政物流分销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而且,随着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
走进绿野 服务“三农” 篇3
在当前激烈的收视竞争中,作为一档服务“三农”的节目,《绿野》栏目始终保持着它鲜活的生命力和稳定的收视率,究其根源,我认为源于它自身的几大特色:
主题鲜明,定位准确
《绿野》栏目以农村、农牧民为主要传播对象,服务对象明确。节目以走进农牧区、服务农牧民为己任,开播伊始就准确地把握了农村牧区电视观众需求,倾听农民呼声,反映农民意愿,所做节目针对性强。节目不仅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弘扬农村现代文明,还根据农牧民需求,大力推广农业实用型技术,引导农牧民科学致富,帮助农牧民排忧解难,提供信息服务,宣传致富典型,以典型引路,等等。服务“三农”的意识非常鲜明。
立足本土,选题明确
《绿野》栏目在内蒙古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播出,主要面向的是区内广大农牧民观众,因此在选题和策划上,充分发挥了本土特色,做到政策引导更具体化,技术推广更有针对性,农事指导更及时,典型宣传更适合我区农牧民需要。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刚刚在我区开展之时,农牧民正需要了解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内容,《绿野》栏目连续播出了两期关于合作医疗的报道,节目内容既合时宜,又具服务性、建设性,播出后受到了广大农牧民观众的欢迎。当内蒙古大地进入春耕时节,《绿野》栏目又及时制作播出了大型系列节目——“春播在行动”。这一系列节目每一期都有清晰的主题,节目中的春耕调查、农资比拼、防虫常识等都为农牧民所急需,充分体现了节目的“三贴近”原则和浓厚的服务意识;节目中的春播、扶贫等政策性内容,起到为政府和百姓搭桥沟通的作用。又如,节目中播出的“农民经纪人”、“吉祥三宝”、“吉祥草原牧家情”等选题,形式和内容都很本土,不仅贴近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也真实反映了当今农牧民的生活状态,有很高的社会价值。而节目中播出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选题也是我区广大农村牧区观众感兴趣、想了解的内容,节目不仅播出及时,而且做得很“原生态”,以至于节目中“有这三个本子顶三个儿女了”成为观众中流行的经典之语。这样的节目贴近农村牧区,贴近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亲和力,自然深受农牧民观众的欢迎。
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绿野》栏目的宗旨是“走进农村牧区、关注农牧生产、关心农民牧民”,虽然每期只有十五分钟,但每期节目的资讯都非常丰富,时效明显。从政策信息、致富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和科技信息、发展生产的实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农牧民观众最为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内容。如节目中的“农牧新发现”版块,有来自全区的最新动态,有来自农村牧区的新闻;“信息快报”版块,有全国各地有关农牧业方面的最新信息;“有问有答”版块,帮助农牧民答疑解惑;“致富有招”版块,则为农牧民致富提供典型经验、榜样做法。对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存环境都有示范作用。在每个周末,还有一档反映当今农牧民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的纪实节目“绿野纪行”,让观众充分领略了农牧民的生活观念、思想情感的变化发展历程。每个版块都适应农牧民的收视需求。“示范园地”、“创新故事”中的典型事例,不仅有科技含量,而且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像杭锦后旗农民王建军利用废旧拖拉机改装“变形金刚”等,都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绿野纪行”的内容更是以技术含量高、农民可操作性强见长,如,由大学教授带头搞起的蒙猪牧业有限公司的规模和先进的养猪技术,既有发展前途又有推广价值,很适合农牧民朋友收看。
在对实用农业科技介绍中,节目更是讲求服务性、实用性,通俗易懂,让农村较低文化水平的人都能看得懂。如节目中介绍禽药的使用时,节目语言表达清晰易懂,步骤演示形象明了;在育肥羊圈养技术介绍中,科技知识与操作画面相配合,让农牧民观众看得懂学得会。对农民朋友在生产实践中的小发明、致富人物故事、生活小窍门等内容的展示,也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节目还注重在服务中强化对观众的引导意识,通过节目给农牧民朋友以启迪,使他们从中受益,也使他们成为了栏目的忠实观众。
风格朴实,趣味性强
农牧民观众收看电视除了获取知识外还有着获取娱乐的需求。《绿野》栏目在面向基层最广大农牧民、服务基层最广大农牧民,提供大量农牧信息、全方位致富政策、致富方式方法时,将指导性、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节目风格轻松灵活、动感幽默、短小精干、易于被农牧民观众接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绿野》栏目中的“漫话乡村”,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为表现形式,由农民自己来演自己,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每期“漫话乡村”小品后面,主持人总会用四句顺口溜点明小品主题,节目效果很好。这个节目不仅农牧民喜欢看,好多城市观众也喜欢看,虽然是对农节目,由于内容有趣、吸引人,使收视群体变得更加广泛,许多城里人也通过这档节目,了解到农村牧区人们的生活,在城乡之间架起了了解沟通的桥梁。
《绿野》栏目播出的这些节目既突出了鲜活的“三农”特色,又强调了新闻性、季节性、实用性,内容真实、生动。在传播先进技术,弘扬精神文明,丰富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和谐农村牧区建设中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绿野》栏目的实践告诉我们,对农节目只要能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之路,一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三农气象服务 篇4
贴心服务农民种出“黄金叶”
宜阳县地处豫西山区, 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近10万亩, 烟叶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为了帮助烟农告别“靠天收”, 依靠种植烟叶走上致富路, 该公司积极配合烟草部门为全县近30个烟叶基地的机井架电, 共架设高低压线路1 305 km, 安装配电变压器32台, 从池塘、机井和水库多级提水灌溉, 使全县90%的烟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根据烟草部门大力推广新型密集式烟叶烤房的特点, 以及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的新要求, 该公司组织职工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了解新型烟叶烤房分布情况, 加强对输配电线路的日常巡视维护,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组织人员专程到烟草部门咨询有关技术问题,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赶在烟叶烘烤季节到来之前为全县1 067座新型烟叶烤房和2 500多座普通烤房架通了电源, 妥善解决了这些烤房的临时用电问题。此外, 对烟叶烤房所在的低压配电台区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制, 定期开展上门服务, 主动征求烟农意见, 持续改进供电服务, 千方百计保障炕烟供电, 让烟叶真正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叶”。
履职担责农村告别“低电压”
针对部分农村新建住宅远离负荷中心, 先前架设的低压线路没有抵达, 这些用户只能使用单相电照明, 电压低, 用电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该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自筹资金132万元, 从2015年4月份至今, 组织5支施工队历时6个月, 对柳泉、盐镇、赵堡、董王庄等乡村的50条400 V线路进行了对接延伸, 使800余户农民用上了“安全电”“舒心电”。
为确保全年总投资1 502万元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该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健全管控机制, 明确责任分工, 完善规章制度, 严格奖惩规定, 持续规范在规划设计、物资合同、专项资金、工艺质量、现场安全、跟踪审计、工程预决算等方面的管理, 并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有效地解决了局部电网存在的“低电压”“卡脖子”问题, 进一步完善了电网结构, 提升了供电质量。
据统计, 该公司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5 758.48余万元, 新建 (改造) 10 k V线路57.9 km、400 V线路275.5 km, 新增 (改造) 配电变压器64台8 250 k VA, 改造居民下户线9 245 km, 更换计量箱7 488个, 相继完成11个电气化乡 (镇) 和189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 显著提高了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使农村居民用电年增长率达到近20%, 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用电客户的广泛赞誉。
创新机制打造便捷“服务圈”
在改变农村以往走收、坐收等传统缴费方式的同时, 该公司因地制宜拓宽缴费渠道, 在各乡镇相继实施IC卡预存、邮政储蓄代扣、委托社会商业网点代收等缴费方式。近年来又先后开通支付宝、“一卡通”以及POS机自助缴费等多种方式, 让农民朋友自主选择, 就近交费, 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该公司先后向人口居住集中、用电能量较大的乡镇和行政村推广发放缴费“一卡通”数万余张, 可覆盖全县38%以上的用电客户。从实践来看, “一卡通”以其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缴费快捷等优点, 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城区供电所所长郭青峰介绍说, 与以前走收、坐收等传统缴费方式相比, 这种被群众俗称为“一卡通”的用电客户信息卡, 采用磁卡加密技术, 内含客户名称、编号、电话、用电地址以及电能量、电价、电费等相关信息, 用电客户只要在供电营业厅、自助交费机和社会代收点的刷卡机中轻轻一刷, 无需再输入户号、编号和电能量, 就可实现轻松交费。既解决了收费员办理业务慢、劳动强度大, 用电客户排长队的问题, 又有效地缩短了客户交费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反响良好。
邮政服务三农 篇5
摘 要:文章论述了邮政物流在配送网络体系建设、信息提供体系、金融支农服务体系、经营方式、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解决“三农”问题的缘由和矛盾,提出了中国邮政要完善“三农”服务体系,建设物流平台,更新农资配送业务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抓紧政府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协作,使邮政快速融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队伍中,以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邮政;“三农”;农资配送;网络
几年来,中国邮政充分利用农村邮政网点扎根农村、了解农民、服务农业的优势,始终把服务“三农”、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作为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多元化发展各项新业务,积极开办种子邮购、农资配送等业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邮政服务“三农”的背景和意义
1.1 当前农村农资市场的现状
目前,农资分销和农产品销售市场杂乱无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出现了许多不利于“三农”发展的事件。另外,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农民需要生产前的市场预测、生产中的技术指导、生产后的产品销售,这一切均需要一个信誉卓著、实力强大、服务网络遍及城乡通达世界,同时具备物流、信息和金融服务能力的服务机构,为“三农”发展提供物流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
近年来政府格外关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农资涨价抵消了各项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增收实效,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1.2 邮政服务“三农”的背景
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王祥林就“邮政服务三农”课题深入全国十几个省区的农村邮政网络进行调研,并在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利用全国5万多处农村邮政支局(所),开展农资产品配送服务》的提案,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后将提案中“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的内容写入2005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要求: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这意味着党中央将更加关注“三农”问题。
1.3 邮政服务“三农”的意义
中国邮政作为社会公用性企业,对于服务“三农”更具深远的意义。几年来,尤其是近一两年来,邮政充分利用其网点扎根农村、了解农民、服务农业的优势,把服务“三农”、帮助农村致富奔小康作为一项长远战略任务,针对农民需求加强对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服务,以服务“三农”为契机,在办好邮储、信函、包裹、报刊发行的同时,积极开办种子邮购、农资配送以及农民日常生活用品等的经销、代销、配送等业务,取得了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就政治意义而言,经济热点问题是提升自身形象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位的重要途径。就经济意义而言,邮政利润的主要来源在城市,农村支局所的运营、邮件投递及普遍服务是其主要亏损点,认真解决邮政在农村地区的问题,是邮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邮政服务“三农”的优势
2.1 网络优势
全国有7.6万个邮政营业网点,其中5.8万个分布在农村地区;3.2万个邮政储蓄网点,其中2万个分布在农村地区;4.5万个邮政汇兑网点,其中3.2万个分布在农村地区。中国邮政系统在县乡级以下有服务人员近30万,支局所6万个,特别是各省近两年来建起的2万多个村邮站,担负起了为全国乡村农资供应、信息技术等方面“零公里服务”的重担。
2.2 信誉优势
中国邮政是具有百年历史的金字招牌,信誉卓著。在广大农村地区,邮政储蓄始终确保满足农民取款需求,拥有很好的口碑、良好的声誉。
2.3 邮政金融优势
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是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对全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将采取措施促进农村资金回流,以补贴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政策性金融支农业务,以减税等措施鼓励商业金融发挥支农作用。中国邮政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资金优势,在金融支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弥补“三农”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2.4 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优势
在拥有网络设施的地区,可以通过“183”电子邮政网站提供农资配送、农产品销售、就业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为“三农”服务。在没有网络设施的地区,可以通过“11185”客户服务中心,利用公用电话网提供“三农”信息;还可以发挥投递员深入千家万户的优势,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收集农资售后服务信息,提供农产品需求信息。邮政服务“三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尚有部分服务“三农”的邮政基层单位在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农资产品经营许可证时遇到一些阻力,存在不应该的扯皮现象;还有个别部门站在本位主义的角度,层层设卡、施加压力、干预邮政服务“三农”的深入开展,造成负面影响;邮政服务“三农”在技术方面与农机部门脱节,仅靠农资企业的技术人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
目前的农村邮政设施是相当简陋的,邮政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扩大,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邮政服务“三农”的科技含量也要进一步加大。邮政面对的是居住分散的广大农民群众,邮政暂时还不能适应农资物流配送的要求,需要加大服务网络建设的力度,搭建服务“三农”的优势平台。
邮政服务“三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有关管理部门尚未站在大局的高度看待邮政服务“三农”的举措,支持的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全社会服务“三农”的综合大网。目前邮政物流适宜配送的农资受到品种的限制,只能配送一些叶面肥、农药、种子等。邮政服务“三农”的对策
4.1 争取政府支持
邮政开拓农村市场,要千方百计、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争取政府支持。所谓千方百计就是想方设法多接触、多请示、多汇报、多配合,只要有作为,就会有地位。所谓名正言顺,就是指服务“三农”是党和各级政府以及各行各业的历史重任,邮政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和服务“三农”,尤其在农村旧的服务和保护体系解体、新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邮政倾其网力、人力、财力支持服务“三农”,自然名正言顺。因此,邮政部门要理直气壮地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协调,在优惠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得保护和照顾。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一靠态度,二靠贡献。邮政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越大,政府对邮政的支持就越大。
4.2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对邮政服务“三农”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农民都知道邮政还有农资配送服务这项业务。通过知名生产厂家、农技推广部门以及办培训班、示范点加大农资分销配送工作的推广力度,使农民接受邮政服务时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产品、服务、信息、技术是邮政农资配送业务特色品牌中的四个要素,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缺一不可。它们的组合会产生1+1>2的品牌效应,邮政只有在这四个方面提供优质的、独到的、坚持不懈的服务,才能赢得农民的信赖,并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民的心中。结语
我国农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国加入WTO后,农村流通体制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并引入现代流通方式,以促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用现代流通方式,走连锁配送之路,无疑是新时期中国邮政开拓农村市场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立足三秦 服务三农 篇6
1951年-1958年,为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通过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成为支持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1959年-1980年,是农村信用社经历曲折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农村信用社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严重挫折。
1980年-1995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起步阶段。从1980年开始,首先将农村信用社交由农业银行管理,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轨。
1996年-2003年,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阶段。1996年10月。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社从省到地市成立了自己的行业管理機构,由人民银行和自身的行业管理机构分别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脱钩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各项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三农气象服务 篇7
关键词:“三农”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禄劝
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影响较大, 天气因素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等多种因素。自气象部门开展天气预报工作之后,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已经有所减弱, 农民可以结合天气预报或者气象信息来进行农事安排或做好防御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因此, 气象部门一直将提升气象预测和监测的能力作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工作, 以期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禄劝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之一, 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地, 自东北向西南呈现出阶梯状缓降, 地势高低悬殊, 有明显的“立体气候”。近些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 禄劝县的洪涝、干旱、低温、冰雹等造成的危害也在逐年加重, 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农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也阻碍禄劝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禄劝县气象部门来说, 应将农业气象发展放在首位, 将“三农”气象服务工作做好, 降低气象灾害对禄劝县造成的危害[1,2]。
1 禄劝县“三农”气象服务现状
禄劝县以农业为主, 对气象服务需求较大, 禄劝县气象局早在“十二五”之初就启动了改革步伐。从2010年开始, 在禄劝县南北两侧分别建立起了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个二级气象观测站, 不仅服务于乌东德大型水电, 同时还提升了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南北2个气象观测站的建立, 使禄劝县天气预报精准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之后气象部门又在禄劝县中部建立起一个半径为150 km的多普勒雷达, 在各个乡镇内建立起的自动气象站、两要素气象站及能准确预测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气压和湿度的六要素气象站共141个[3,4]。
烤烟是禄劝县境内主要农作物, 自2014年出现冰雹灾害后, 烟办独立出资再加上多方的筹资, 在禄劝县烤烟种植区域内38个方位开展了人工防雹作业。2015年禄劝县烤烟大获丰收, 提升了烟农经济收入水平。
为了将气象信息及时传递到每位农民手中, 禄劝县各个乡镇安装455块气象电子显示屏, 既可以发布气象部门传递的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 还能将县委、政府部门的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农事信息等第一时间内向基层进行传递, 使“三农”气象服务进一步延伸到了千家万户, 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2 存在的问题
2.1 气象服务产品缺少针对性
因禄劝县境内农业产品种类较多, 农作物品种不同、种植地域不同, 其生长发育时间不同, 需要提供的气象信息也不同。当前, 禄劝县“三农”气象服务中仍然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 虽说有一定的指导性, 但是却缺乏针对性。因气象部门与农业部门的沟通较少, 提供“三农”气象服务产品时的科技含量较低, 指导性不强, 信息覆盖面太窄, 很难适应于精细化的农业生产发展。
2.2 农民缺乏对气象工作的认识
农民接受知识水平有限, 对气象相关知识掌握较少, 缺乏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可能是气象部门未做好气象相关知识宣传、农民了解和接受气象信息渠道较少。另外, 相关领导没有重视起气象知识的宣传工作, 加上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年纪较大、接受的知识水平较低的人群, 很难对“三农”气象服务提出合理的建议。
2.3 专业人员不足, 农业气象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 禄劝县气象局内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专业人员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剩余的专业人员较少, 很大一部分人专业知识老化, 很难满足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的要求, 工作人员大多将重心投入在农业气象观测上, “三农”气象服务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
3 对策
3.1 加强气象人员为农服务的意识
气象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提升“三农”气象服务水平, 需要不断强化气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 提升每位气象人员为民服务意识。禄劝县气象局应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之后才能提供农民所需的气象服务产品。气象部门应加大对重大病虫害、生态气象观测的研究, 争取为农业气象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信息。
3.2 加强与农业部门、农户的沟通联系
加强与当地农业部门的联系, 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到农技站、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乡镇政府、粮食加工企业等调查, 充分了解禄劝县农业生产水平、种植情况、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掌握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主要农事和关键农事活动, 获取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等。结合具体情况, 拓宽服务产品形式, 开发服务产品, 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3.3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为解决基层专业气象服务人员短缺问题, 禄劝县气象部门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气象人才, 加强本单位气象人员培训工作, 提升气象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安排培训课程时, 不仅要有相关的天气、气候和农业气象方面的课程, 还应包括有现代农业科技、地理等方面的课程, 不断拓宽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建新, 杨再强, 赵小艳, 等.我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2) :82-85.
[2]王高芳.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2 (6) :115.
[3]许庆双.我国气象为三农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6 (14) :222.
优质服务助力“三农” 篇8
1 强化组织长效管理
清溪供电所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以来, 不断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确保改革持续有序进行, 该所成立了基层站所工作领导小组, 以《关于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文件为指导方针,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创建活动的群众满意度、廉政建设、规范供电、服务质量、服务环境、长效机制等各项工作。制定了活动工作方案, 责任到岗到人, 并列入考核目标。
该所不断加强员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增强员工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和恪守规范的自律性, 中级工持证上岗率达100%。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人才以及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和QC创新等活动,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员工业务技能水平,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凝聚力, 提升班组发展活力。根据绩效管理制度, 修订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 把制度管理与月度生产计划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执行有规范、制度有落实。每月考核实行公示制, 奖优罚劣。营业厅员工每年参加礼仪和业务培训, 组织班前礼仪操, 提高服务礼仪标准, 做到礼貌待人、文明用语、着装规范、微笑服务。供电所环境整洁, 达到了三星级供电营业所标准, 服务环境得以优化, 树立了国家电网品牌服务的优良形象。
2 特色服务品牌形象
清溪供电所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内涵, 创新优质服务举措, 在永康市象珠镇寺口吕村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 开展助力“三农”的优质服务活动。在服务中心大厅张贴、公示对接台区经理的照片、姓名、联系电话, 上墙公示供电服务内容、用电受理流程, 厅内摆放用电宣传资料, 台区经理每周至少一次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现场为村民提供“零距离”服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开通电力优质服务通道后, 农村居民用户可在家门口查询、缴纳电费, 用电申请、故障维修更加便捷, 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 有效提升了对当地农村居民用户的优质服务水平。
随着用电高峰到来, 为了优先确保农村居民生活用电, 清溪供电所开展电力保障行动, 最大限度地减少用电紧张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对农民生活用电的影响。通过加强有序用电科学管理, 优化配置现有的用电负荷, 通过负荷控制装置加强对各企业有序用电监控, 维护电网在用电高峰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该所还积极指导各生产企业优化有序用电方案, 降低电费支出, 各企业按时缴纳电费, 电费回收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大大减轻了电费回收的压力, 实现了双赢。及时了解用电需求, 帮助广大企业用户解决用电困难与问题, 改进和提高对大客户的优质服务水平。
3 助力“三农”促进发展
清溪供电所加强用电故障报修执行力度,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细化服务举措, 组织开展针对“三农”用户的“电力服务在您身边”服务, 发放“便民服务卡”, 推出抢修电话和所长热线电话, 增加快速报修渠道。该所开展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显著提高了农村电网安全运行质量, 增强了供电可靠性, 降低了故障报修率, 把停电时间降到最低限度, 赢得了上万用户的好评。截至2012年底, 该所辖区实现了“村村电气化”, 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的用电环境。
息烽县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探讨 篇9
息烽县属于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 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林作物生长。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的提出则意味着气象服务工作的展开要以促进农村、农业建设及发展为核心, 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宗旨。倡导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 提升息烽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并尽可能丰富气象服务的内涵, 提高气象服务的整体质量。
1 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概述
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的提出是为了顺应我国的总体经济建设的要求, 大力推进农业生产, 改善民生。“三农”指的是农村、农业和农民, 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指的是一个地区的气象服务工作要围绕着当地、农业及广大农民百姓的生活展开, 只有这样, 气象工作的落实才具备一定的现实作用[1]。
相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而言, 我国农村的整体防灾御险能力较差, 而且, 有些农民缺乏必要的气象知识, 如若发生自然灾害, 则会给整个农村环境及老百姓带来不可预估的财产损失, 甚至危及到生命。就从我国贵州省息烽县的气象服务情况来看, 要把群众的安危以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 一切工作都本着“气象防灾, 服务于民”的原则开展, 构建完善的气象防御体系[2]。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供应需求的产业, 对于息烽县的整体经济结构而言, 大力推动农业建设是保障民生的重要途径, 也顺应国家构建新农村的发展要求。因此,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维护极为关键, 只有加快当地气象部门服务为“三农”体系建设, 才能将区域化经济发展起来, 从而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2 气象为“三农”服务方案的实施内容
依照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气象局《2014年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方案》的具体细则, 落实气象为“三农”项目工作。气象为“三农”项目的实施重点在于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以及强化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气象服务等方面。总体来看, 农业气候资源对于推进农业发展及作物产值增长具有较高的价值, 因此, 顺应气候变化来发展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来看, 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目标, 重点加强干旱、低温霜冻、暴雨 (雪) 、冰雹、大风等对农业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 并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农产品产量监测预报、农田土壤墒情预报、作物物候期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年景预报等涉农预报;并为大棚温室等设施, 农业、水果、卷烟、马铃薯等特色农业开展针对性服务, 适时的通过LED屏及农村大喇叭发布农业病虫害监测预报, 主动开展气象监测及信息服务。
3 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的意义——以息烽县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对于农村环境而言, 要能够大力推进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建设, 促进当地农业产业链条的有序发展;倡导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 改善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这便是推动地方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的意义。
3.1 大力推进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建设, 促进息烽县农业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 息烽县做了很多推进气象为“三农”模式发展的具体工作, 例如:在前几年, 实施了“农业气候资源开发保障体系建设”项目, 将新科技、新手段与农业体系建设相融合, 让气象事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联系起来, 搭建农业气候资源查询分析平台, 从而让科学化的气象为“三农”模式在息烽县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农业成果[3]。
3.2 倡导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 改善息烽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农村环境当中存在大量的易燃物, 尤其是秋收过后, 气候干燥, 常伴有大风天气出现, 极易发生火灾, 如若气象预报及时, 则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 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 从而保障农民的处境安全。通过气象为“三农”服务平台的管理, 可以让农民轻松查阅到每日天气状况, 人们就可以根据实时气象数据来进行防灾减灾工作的处理, 从而降低农业种植风险及农民自身风险的发生概率。在气象为“三农”服务领域, 息烽县已经完成了近几年的农业发展规划,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总值。
总而言之, 从目前农业、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来看, 息烽县的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 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的提出与落实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为推进息烽县气象服务体系的构建、改善民生、发展农业生产具有极佳的现实意义。
4 结束语
从息烽县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 农业产值连年攀升, 且群众的生活质量也较以往有所改善,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县政府及气象部门提出的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及其推广实施不无关联。由此可见, 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在息烽县实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产值, 以及该地区气象服务的实效。
摘要: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 很多政策都倾向于该领域建设。息烽县地处我国贵州省东北部的要塞, 下辖四镇六乡, 农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在这种情况下, 气象服务的质量极为关键, 农业发展需要气象服务的正确引导, 避免由于天气情况的变化导致农业减产。本文就以我国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气象局的《2014年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方案》为依托, 针对息烽县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进行深度探讨。
关键词:息烽县,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建萍, 刘耀武, 张永红, 王永茂, 胡晓峰.县气象局气象为“三农”服务模式探讨[J].陕西气象, 2011, 05 (05) :51-52.
[2]夏德奇, 刘梅红.湖南“三农”气象服务效能建设简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06) :75-77.
三农气象服务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农气象服务,农业问题
1“三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是一个与天气有很大关系的产业, 由于农业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之下, 一定会受到土壤、植被、气候等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要数气候了。人们俗语中提到的靠天养活, 讲的就是这个浅显的道理。由于气象跟农业生产有很紧密的关联, 所以我国一直把农业的气象监测和预测问题作为首要问题来解决。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气象灾难让我们措手不及, 比如年内, 中国的南部地区和美国东南部出现严重干旱, 南亚地区出现洪涝, 亚洲和南美洲多国暴雨频繁。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农业的气象发展, 并且不惜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科学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也不例外, 也一直关注着此项工作, 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
有史以来湖北省就被国人誉为鱼米之乡, 肥沃的土壤和自然天成的自然条件使得湖北省的农业发展迅速, 粮食产量居高不下。解放后, 人民开始致力于养殖业, 和农业一起发展, 推进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农业气象问题也逐渐热门起来, 下面我们就我国的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1 农业气象的灾害性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由于我们现在对待和应付气象灾害的观念和手段很落后。即使说, 当前我省的农业生产和当前的气候状况还是基本可以适合的, 还是有很多的气象灾害发生, 严重的对我省的农业稳定生产、农民的收入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且甚至影响到全国的经济持续发展。而且在农业生产和实践的过程中应付气象灾害的观点和手段非常落后, 手段还非常有限, 而且这些灾难特别是洪涝灾害在一般情况下不可避免。以前大力发展和鼓励人民进行抗灾和减灾的工作, 实际上是通过人力、电力和一些物资来换得粮食的总产量。并且这些方法对农民的收入增加起不到大的作用。所以, 我们总结经验教训, 争取大力提倡减少灾难发生、改变养殖模式和调整比例, 因地制宜的发挥地方特色的长处, 提高生产, 兴建水利, 引进新科技手段。
1.2 农业的发展战略中对气象服务的重视不够
而且有很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事情总会发生。有时更会造成很多对农业的决策性问题。而且专业问题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很多大型的农业项目都没有进行适宜性和可行性的检测和分析, 农业生产者们对于气象的知识还很匮乏, 对于农业的气候资源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 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利用它来指导生产。
1.3 当前的气象不能和农业生产充分结合起来, 以至于导致农业生产的脱节
农业科技含量的逐渐提高, 而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变得日益明显, 而且对于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要也必须是全方位的, 并且农业气象是一个和很多学科都有关联的学科。只有很少量的农业气象预报仅供农业的决策部门来决策, 个性化、专业化的农业预报和情报的服务还很少, 农业气象的科学技术专利还不是很多。而且可以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情报服务也很少。在农业气象情报服务的各个环节的把握不够, 存在诸多的变化因素。因此, 把可以和农业知识联系到一起, 是农业气象发展的原动力。
1.4 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水平还不是很高
比较具有个性的农业气象服务还不是很多。气候的变化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 很不好控制。而且气象服务对异常天气气候的探测网还不密, 探测手段和预测水平还不高, 对农业气候资源以及对于天气的预报准确性不够高, 提供和预报天气的设备很有限。所以, 我们要在传统的天气预报基础上加强气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功能。引进气象新科技, 加大预报信息网络的覆盖, 加快气象建设的脚步。
2 改善“三农”气象服务的对策和措施
新世纪新时代的到来也影响了环境的改变, 温室效应, 极端天气, 种种自然灾害的来临让农民倍感压力, 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因此, 及时的灾害和极端天气预警等措施需要服务于农民朋友, 把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也是首要任务, 以准确的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帮助农民朋友们用科技武装保护自己的田地, 提高防灾防害的意识, 以科技的手段面对种种问题都是首要的责任。
2.1 改变“三农”气象服务的观念不可以只是关注生产气象的服务
更要加强生活服务的建设。逐步加强农村气象系列化服务, 不只在一个方面做文章出对策, 对农村各项工程建设开展全方位的气象服务, 促进农村气象服务的持续发展和完善的服务系统建设。
2.2 农村气象监测网点以“细致化、自动化、全方位”的思路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 稳步速度建设农村气象监测站网络。建设农作物、森林场、经济林以及农村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等特殊气象观测站点, 开展对基本气象信息的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监测, 成型综合监测体系。
2.3 气象服务信息机制需进村入户进入每家每户
让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做好“三农”气象信息的发布推广, 以推进气象服进村入户。另一个方面要深入探索稳步市场营销的机制, 不增加农民们的负担的情况下, 采用各种形式建设气象信息快速直播通道, 多发布农民需要的实时天气预报预警、气象农田知识、短时间多方面信息联发。
2.4 协调农村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体系与突发公共灾害应急体系相适应
完善农村气象应急响应机制, 快速实现气象部门对灾害问题的响应。加强预警系统建设, 完善体系的软硬件, 更要加强注意在农村气象监测系统、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而且要全方位考虑气象服务需要, 多在灾害易高发地区、重点地区设置必要的监测站和传输通道, 确保应急服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进一步加强做好灾害防御措施。
3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行业, 它的发展关系我国的人民温饱问题和一些其他行业的发展。而三农气象服务是为其提供根据的最有效途径, 所以保证三农气象的准确性, 提高服务水平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梁潇云, 任福民.200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J].气象, 2006 (04) .
检察监督服务“三农” 篇11
中央巡视组对甘肃的意见反馈中有一条,就是国家扶贫资金的使用存在大量问题。一些贪污挪用扶贫惠农资金的案件触目惊心。甘肃省清水县卫生局局长胡某在任民政局副局长和卫生局局长期间,以虚列支出等手段,侵吞医疗扶助款和农村医疗救助等专项资金350万余元;民勤县院查办的裴家营镇党委书记曾某、镇长王某涉嫌贪污、挪用营双高速公路裴家营镇段国家征地补偿款217余万元案,该镇人大主席、出纳、镇政府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人全部卷入其中。涉农职能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和村级组织的干部在近几年甘肃查处的职务犯罪中占了很大比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么多干部出了问题,往往还是一查一串、一挖一窝,农民不可能没有意见。
让法律监督权“落地”
目前,惠农政策、资金的落实,主要依靠涉农的职能部门和乡村基层组织,这是一种融合决策、执行、监督于一体的工作模式。涉农部门也好,乡镇也好,村社也罢,都在其中既充当运动员,又充当裁判员。在一定意义上,国家涉农政策资金落实不到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发生虚报冒领、侵吞挪用等违法违纪问题,和这种工作模式不无关系。甘肃省院对涉农职务犯罪情况作的调研分析显示,五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共查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涉农案件2045人,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年均升幅达29%。尤其是2013年,甘肃全省查处涉农职务犯罪人数达599人,同比上升33%,在全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总数中,涉农案件占比达44%,接近一半。当然,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采取了很多防控措施,建立了一些机制制度,比如在资金发放上实行“一卡通”或“一折统”等,资金直接由财政划拨到农民个人的银行账户上。这种制度确实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工作模式。制度也好、措施也好,都要靠人来运作。一项工作,尤其是关乎利益的工作,单纯依靠个人的自律是不够的。实践中,“一折统”背后的上下勾连、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第三方监督缺位。在对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甘肃省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
检察机关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如何落实法律监督权,却是个处于不断探索中的新课题。“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的开展,就是要尝试为惠农政策落实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着力解决“上边看不见、下边够不着,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确保涉农政策落实。应该说,这些年来,甘肃省检察工作还是不错的,工作开展富有成效,有不少工作得到了高检院、甘肃省委的肯定。但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检察机关在机构设置上还是有缺陷的,比如在乡镇一级,有纪委,有人民法庭,有派出所、司法所,只有检察机关没有设立机构。由于缺乏基层阵地,检察工作的触角还没有完全延伸到乡镇农村。广大农民对检察机关职能不了解,涉农资金被侵占挪用、涉农补贴被截留侵吞后得不到及时发现与查处,乡霸、村霸欺压百姓得不到及时查办。甘肃省检察机关通过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实现了“三个派出”,即在乡镇设立检察室、在涉农部门和村社设立检察联络室,并为这“三室”选聘了检察联络员,把检察工作触角延伸到了乡镇和村社。使检察联络员成为检察机关的“顺风耳”和“千里眼”,使检察工作更加贴近基层、更好的服务群众。
由“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甘肃省每年中央加地方各级财政拨付的惠农资金约为300亿元。这些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得怎么样?都有哪些类、哪些项?每一类、每一项的补贴资金总量多少、分配情况如何?落到实处的有多少?可能没有哪个部门、哪个人能完全说清楚。基本上成了一本“糊涂账”。把这些情况摸清楚、搞明白,就是检察机关对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切入点。甘肃省检察机关通过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立足现有技术,依托政务网和政法专网平台,建立了一套运行快、查得准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通过利用这一平台,加上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详细收集整理了本地区相关数据资料。经过清理,基本掌握了各地施行的惠农政策,详细掌握了惠农资金的类别、额度及去向信息。如在定西地区,清理出来的惠农政策就有36类74项。
底子摸清了,下一步就是要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将这个底子向群众交代清楚,也就是要推动信息的公开。以公开促透明,以透明保廉洁。推动公开,要着力解决好公开什么、向谁公开、怎样公开这三个方面问题。按照甘肃省院的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惠农政策的公开要符合“县向乡镇公开、乡镇向村社公开、村社向群众公开”的“三级公开”要求,要实现惠农政策种类、标准、资金总量和各乡镇、村分配情况的“三个公开”。按照这些标准,督促做好全部惠农政策的公开公示,让群众搞清楚国家有哪些扶贫惠农政策,享受这些政策的条件、办理流程,扶贫惠农资金数额、标准、发放情况等。将惠农政策资金这本账,由“糊涂账”变成“明白账”,将其来龙去脉向群众交代清楚。通过专项行动推行的信息公开制度,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了国家惠农政策种类、资金来源及流向,各项资金的总量及分配情况,以及本村社其他村民领取补助资金的情况,使农民群众成为了惠农政策资金的明白人。
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发展农电事业倾力服务“三农” 篇12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它是一项基本国策。众所周知,党中央多年一直用“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安排布置“三农”工作,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把此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一国情,决定并赋予了电网企业服务“三农”,为农村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幸福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农电,作为农村基础设施之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电力在“三农”服务中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不言而喻。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电力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保障了国家电力能源供应,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目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能量和电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多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肩负起发展农电事业的责任,始终坚持一切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认真贯彻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三为”服务方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农电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通过加快城乡电网建设、农网完善工程、“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村生物质发电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电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农电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毫无疑问,农电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经过这些年的积极努力,农电事业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农电服务水平、农村安全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农网建设与改造,使农村电网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使农村电网布局更加合理,电力的供应有了可靠保障,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满足了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用电需求;广大农民的用电需求得到了保障,带动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家用电器全面进入农户家中,农村用电能量快速增加,促进了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践行服务承诺,服务好“三农”,广大农电员工始终站在了服务的最前线,数不胜数的农电员工克服了施工任务重、服务范围广、工作条件恶劣等困难,始终坚守在农电一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将光明献给大地,将真情和温暖输送到百姓心中,在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实践证明,农网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农网智能化的建设,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的推广,农网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效提高了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这些成绩令人倍感鼓舞,这些经验值得深刻总结。建设新农村,全面服务“三农”,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发展农电事业也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今后,国家将加大力度推动“三农”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这一形势,必然对加强农网建设、加强农电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刘振亚总经理在公司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会议上,提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我们只有坚持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为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发挥更大作用。“十二五”期间,抓住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时机,加快建设以坚强为基础、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是农电工作新的目标任务,是实现农网与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电更好地服务“三农”的有力保障。
【三农气象服务】推荐阅读:
气象服务“三农”05-19
乡镇“三农”服务06-01
金融服务三农08-29
银行服务三农方案01-06
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05-10
四到基层,服务三农06-18
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难题11-19
服务三农情况总结报告01-05
银行服务三农先进事迹10-22
探索金融服务三农新思路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