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地区

2024-11-28

南充地区(精选9篇)

南充地区 篇1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疾病。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所以针对高血压的发病趋势和患病特点,我们对雅安市和南充市高血压进行调查分析,对比。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南充市和雅安市管辖的各四个县(区)农村地区为调查点,在每个县(区)中随机抽取一个乡镇,随机抽取150名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高血压病调查。

诊断标准:高血压病采用WHO/ISH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 mmHg。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编制统一的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址,联系电话。(2)饮食习惯等行为危险因素:饮食钠盐摄入量(引用标准化的连续3s24h回忆法,以每人食盐量大于10g/d为高钠饮食)饮酒情况:以每周至少饮酒一次,每次不少于50ml白酒判为有饮酒史,以每周饮酒在四次以上,每次饮酒在在100ml以上判定为过量饮酒;吸烟情况:以每天抽烟2支以上判为有吸烟史;被调查者是否超重肥胖:测量计算体重指数以BMI<24计为体重正常,以BMI≥24计为超重肥胖[1];过去一年中精神压力状况:是否长期性或者有时感到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

1.2.2 调查方法

(1)血压为被调查者休息5min后以标准水银式血压计测得。具体测量方法为:被测者休息5min后,间隔2min重复测量2次血压,取血压的平均值,如2次测得的收缩压或舒张压相差>5mmHg,相隔2min后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平均值[3]。(2)其他内容采用询问法,由调查者询问后填写调查表。

1.3 主要指标定义

(1)知晓率:知晓自己患高血压的人数占高血压总人数的百分比。(2)治疗率:服药高血压患者人数占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百分比。(3)控制率: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人数占高血压总人数的百分比。(4)血压控制标准:既往或调查时血压<140/90 mmHg(若为自测血压则为135/85 mmHg)为血压控制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对调查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双机双人录入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用集中调查和深入样本户面访的方式,调查者在对每个被调查问答完毕后,调查人员都要对填写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如有疑问则重新询问核对,及时查漏补缺,并进行逻辑检错校对更正。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当地中老年人1152人,有效应答1113人,应答率为96.61%。年龄段为40岁至88岁,其中男性643人,女性509人。血压测定情况,收缩压(210.0mmHg-77.0mmHg,129.9±19.0mmHg),舒张压(146.0mmHg-44.0mmHg,79.2±12.4mmHg)。南充市高血压患者165人,患病率为30.78%;其中知道自己为高血压的患者有69人,知晓率为47.25%;雅安市高血压患者184人,患病率为29.85%;其中知道自己为高血压的患者有250人,知晓率为40.53%;因为调查南充市中老年人人数为535人,雅安市中老年人人数为为617人,所以雅安市调查高血压人数高于南充市。

2.2 吸烟

南充市被调查者中吸烟者291人,其中92人患高血压,患病率31.61%。雅安市被调查者中吸烟者395人,其中127人患高血压,患病率32.13%,由此可见南充市与雅安市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比整体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的患病率高。

2.3 高钠饮食

南充市被调查者中172人饮食为高钠饮食,其中78患有高血压,患病率45.34%。正常饮食363人,其中87人患有高血压,患病率23.97%。雅安市被调查者中183人饮食为高钠饮食,其中82人患有高血压,患病率44.34%。正常饮食434人,其中96人患有高血压,患病率22.26%。可见高钠饮食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正常饮食者。

2.4 过量饮酒

南充市被调查者中过量饮酒者179人,其中75人患高血压,患病率41.84%;无过量饮酒者为356人,其中高血压患者为86人,患病率24.04%。雅安市被调查者中过量饮酒者197人,其中84人患高血压,患病率42.57%;无过量饮酒者为420人,其中高血压患者为106人,患病率25.13%。可见过量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过量饮酒者。

2.5 精神状态

南充市被调查者中长期存在有精神紧张者23人,其中15人患高血压,患病率64.29%;偶有精神紧张者428人,其中143人患高血压,患病率33.41%;没有精神紧张者中84人患高血压,患病率30.95%。雅安市被调查者中长期存在有精神紧张者45人,其中26人患高血压,患病率57.78%;偶有精神紧张者459人,其中131人患高血压,患病率28.54%;没有精神紧张者中27人患高血压,患病率19.71%。可见长期存在精神紧张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偶有精神紧张者;偶有精神紧张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没有精神紧张者。

3 讨论

3.1 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表明存在吸烟,饮酒,高钠饮食,超重肥胖,精神压力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与其相关文献报道一致。说明当地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的自觉防治意识较差,对防治自身高血压积极性不强。

3.2 防治策略

南充市和雅安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控制率低。说明中老年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卫生管理部门尚需加强及提高对中老年人的血压监测工作,提早对高血压进行诊断及治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6]。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防治工作急待加强,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手段。重点开展控烟,戒酒。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活动,以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开展监测与评价和提高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技能,指导病人积极预防,合理用药,正确防治。提早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前状态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与干预治疗,减少高血压患病率和高血压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复生.高血压病诊断治疗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0,20(1):4~6.

[2]高慧阳,张艳梅,王永琳.白银市周边农村高血压病诊治情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1):136.

[3]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

[4]张天明,刘艳群,高晓东.武山县25662名农村居民高血压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133.

南充地区 篇2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并且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写作指导】

一、抓关键词。这个题目正确审题,人人都有可写的内容,写得精彩与否就看临场发挥了。结合提示语还得认真领悟几个关键词语:首先是“我”,不是“我们”,因而“这一天”不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是“这一天”让“我”的生命更加丰富。这就不是一般的层面上就需要上升到一个初中毕业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观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和青春的气息。于是,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凡属“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写出“我”为什么值得“铭记”以至如何铭记就扣题了。应该说,考生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甚至平时写过有关的此类的作文。诸如离队的那天珍藏的红领巾与誓言,听某此报告大家很激动的谈论和体会,去作社会调查,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家庭迁进新居的那一天,甚至就是这次初三毕业拍毕业照的时刻,或者去跟老师告别,大家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都可以是“铭记”。不仅清楚而且精彩的。

二、抓提示词。“这一天,让我铭记”,应该说不难写,总有值得铭记的一天吧,相信不少学生事先都做过类似的作文。问题在于题目前面的提示:“‘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提示为作文设立了一个框,要“不同寻常”“不同凡响”。这或许就是为了防止我们事先准备好文章来套。但这样的要求,实在让写作者有点为难。说实话,要想出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确实不容易。联系2008年,还真能想出不少“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日子:3.14拉萨大规模藏独**,5·12四川汶川地震日,5.19全国哀悼日,8.8北京奥运会开幕日„„这些值得铭记。

【满分作文】

这一天,让我铭记

南充一考生

5·12,国难日!

这一天,是个黑色的日子。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到来,让它显的那么不平凡、那么不平静!

这一天,整个中国在哭泣。仅仅几分钟,仅仅几分钟,上千万人的命运就被残酷地改写。刚刚还生动鲜活的生命转瞬间归于尘土!伤痕累累的孩子、老人、孕妇„„在废墟中发出微弱的呼救。即便是幸存者,又何幸之有?因为他们不能不肝肠寸断地面对遽然消失的亲友,化为乌有的家园!

这一天,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唤起了隐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崇高情感。面对一片又一片的废墟,面对死亡、受伤、失踪和被埋的同胞,面对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失去子女的父母,人们一下子成熟了,清醒了——国和家原来是如此融为一体的:国有大难,家无所存。人们放弃了对琐事的计较,忘记了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慷慨地向灾区同胞伸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车的出车,血库前排起了长队,更有人背起行囊奔赴灾区自发投入抗震救灾的战斗„„

这一天,我们众志成城。在一片片残垣断壁之中,在一堆堆瓦砾废墟之中,救援人员艰苦卓绝的搜寻,部队官兵奋不顾身的抢险,医护人员紧张有序的忙碌,机器的轰鸣,物资的调拨,死伤的悲痛,得救的喜悦,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是如此的悲壮和感人。

这一天,我们擦干泪水,扶爱同行。一支支志愿者奔赴灾区,一笔笔捐款送往灾区,一包包血浆融入灾区。丝丝真情汇聚成江河,必将化为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成为永不凋谢的花朵。

这一天,我们万众一心。13亿人发出同一个声音,13亿人表达同一个心愿,13亿人下定同一个决心,13亿人坚守同一个信念: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5·12,让中国人永远都会铭记的日子!

[点评]

小作者紧紧扣住5·12,抓住标题“这一天,让我铭记”来行文。每一段的开头都是“这一天,我们„„”的形式,形成段落排比,结构严谨,有气势,让人感受到小作者对这一天无比沉重的情感。着眼整个灾区,真实反映灾区情景,如实记录救灾场面,对灾区的人民,作者倾注了无比的痛惜之情;对救灾的人群,作者表达了无比的崇敬之情;对面对大地震中国表现出战无不胜的力量,表达了

无比坚定的信念。文章语言生动,极富感染力,有效地调动了读者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无比的豪壮之气。情感表达真切感人。

这一天,让我铭记

南充一考生

5月19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哀悼日。

这一天,大地无语,长笛呜咽。在微露的晨光中,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降半旗,沉痛哀悼在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与凝重,深深撞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

这一刻,我们泪水盈眶,举国同悲。这一刻,13亿人用同一种方式,为罹难的数万同胞默哀;这一刻,13亿人用同一种方式,含泪为他们送行;这一刻,13亿人用同一种方式,共同表达着对普通生命的敬重。

这一天,我们在哀悼中传递情感。从上海到拉萨,从海南到漠河,忙碌奔波的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关上商铺的大门,相拥在国旗下,或点燃蜡烛,或献上鲜花,默默祭奠逝者、向灾区遥寄祝福,高声大喊“中国加油!”

这一天,我们在哀悼中传递力量。数十万救援大军和志愿者仍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生命的价值依然得到最大的尊重,生命的奇迹仍然在不断出现。

这一天,我们在哀悼中传递平安。素不相识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在为灾民们寻找亲人。在人心的烘托下,一个团结平安中国让世人为之惊讶。

这一天,我们在哀悼中传递信心。多难兴邦,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哀悼日同样是我们负重前行,实现伟大复兴的壮行日。

悲伤是一种情感,哀悼是一种力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哀悼逝者,我们昂首前行!

让我们共同燃起心灵之烛,祝福灾区、祝福四川、祝福中国!

5月19日,我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

[点评]

南充:地方融资平台快速发展 篇3

南充金融业发展迅速

信贷投放稳定增长

近年来,在信贷规模控制较严的情况下,南充信贷投放保持了高位求进的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底,南充各项存款余额1668.78亿元,比年初增加306.42亿元,同比增长22.5%;各项贷款余额688.8亿元,比年初增加147.21亿元,同比增长27.2%,贷款增量和增速在四川的各市州中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均处于历史较好时期。

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2012年,南充新增社会融资总额263.9亿元,同比多增92.3亿元。其中,贷款增长147.21亿元,银行表外融资53.57亿元;广南高速保险直投到位资金25亿;集合委托、信托贷款12.96亿元;BT、BOT融资15.8亿;化工园区债券融资8亿。非银行信贷融资占比达到44.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趋于均衡。

金融机构聚集加快

2012年,南充金融机构新增19家。继恒丰银行、交通银行进驻南充之后,兴业银行已经于2013年3月19日正式开业,成都银行已完成选址并开始装修工作;成都农商行在嘉陵区和南部县设立村镇银行已获得中国银监会的批复。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0家,南充小额贷款公司已达到18家,在四川的各市州中位居第二;小额贷款公司总注册资本达到10.5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0亿元。

准金融业快速发展

2012年,开业小贷公司累计放贷16.74亿元,是上年的2倍,年末贷款余额12.06亿元,比年初翻一番;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21.14亿元,在保贷款余额22.38亿元,同比增长19.4%。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百户诚信企业培植计划”和“千户小微企业、万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培植计划”等政策的落实,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得到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提升。2012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4.94%,比年初下降2.1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润19.31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32.2%。

金融业仍难满足融资要求

信贷总量较小,存贷比较低

到2012年底,南充存款余额1668.78亿元,而贷款余额仅688.8亿元,余额存贷比仅41.28%,余额存贷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86个百分点。南充存款余额在四川的各市州中居于第三位,而贷款余额却排在第四位,而且位置还不稳固,泸州和宜宾紧追不舍,随时都有被超越的可能。

由此可以看出,南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运用还不尽合理,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力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信贷投放结构需要优化

2012年,房地产贷款余额163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13.3%;基础设施贷款余额238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2.7%;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9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仅占新增贷款的16.5%,南充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仍然有近30亿的资金缺口;“三农”贷款余额183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仅占新增贷款的23.5%,增幅比新增贷款增速低3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商业银行热衷于投向大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对南充众多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关注不够,对“三农”投入不多,导致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融资难始终未能得到较好解决。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滞后

目前,南充平台公司还没有一家成功转型,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融资。按照政策规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经发给贷款最多的一家银行总行审批,才能退出平台成为一般实体公司。但南充35家平台公司没有一家达到“三有”(有经营、有收益、有现金流)的硬性条件,且迟迟未拿出转型的具体操作方案,导致平台公司无法从银行获得新的贷款,影响其做大做强。

证券融资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

证券融资一直是南充的一大短板,企业上市长期处于培育阶段,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已远远落后于绵阳(9家上市公司)、遂宁(6家上市公司)等周边地区。而且从南充现有的两家上市公司金宇车城和SST华塑来看,经营情况也不容乐观。总体来讲,南充直接融资平台搭建工作起步缓慢,融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尽管这些年南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软环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金融机构普遍反映办理抵押登记难:金融机构为了把控风险,必须挑选中介评估机构对客户资产进行评估,而有的部门在办理抵押登记时强制要求企业到自己单位下设的评估机构再次进行评估,这不仅给企业融资增大了成本,还降低了办事效率。

继续加强金融业融资能力

进一步增大信贷投放规模

四川的信贷盘子在年初就已经确定,全市金融系统必须加强“争、抢、夺”的意识,争取信贷规模。

南充的不良贷款率从前几年的30%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各家金融机构应主动到省行多汇报南充金融环境的改善,积极汇报南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大力争取省级金融机构更多的支持。

加快推进融资平台转型

目前,南充融资平台数量多,个头小,实力弱。根据中国银监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经营、有收益、有现金流”的要求,南充必须抓紧推进融资平台转型,整合有效资源,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当务之急是支持南充发展公司早日转型为一般经营实体,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为南充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融得更多的资金。

加快推进证券融资

企业上市培育要突出针对性,抓住重点,对南充商行、张飞牛肉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势头良好、接近上市条件的重点培育企业要加强指导督促,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早日取得实质性成效。对金宇车城、SST华塑,要支持企业进一步突出主业,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改善经营业绩,力争在资本市场有更好的表现,融到更多成本低廉的资金,在南充开发更好的项目。

继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继续深化南部农信联社改革试点工作,力争试点取得成功经验,为市辖三区乃至南充全市农信社改组农商行创造条件。二是继续做好金融招商引资工作,帮助新入驻的外埠银行尽早融入南充经济建设。通过现有机构的改革和引入新的机构来提升融资规模。

规范银政企合作流程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融资需求急与办理融资程序复杂这对矛盾是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从抓制度建设入手,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流程,减少不必要手续;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坚决遏制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等不正之风。

切实构建信用甄别系统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方面对其信用情况不清楚,怕冒风险,担心放出去的贷款难以收回,且中小企业一般申请贷款的数额不大,因此银行方面既觉得固定成本高,又感到风险等级高,因此往往存在惜贷的现象,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融到资金。

为此各商业银行应主动加强与人民银行、工商、金融办等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借助行政手段,充分整合和挖掘信息资源,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资讯数据库和信用甄别系统,确保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基本对称,让守信用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能快捷地融到资金,冲破资金瓶颈的制约,从而构建起沟通顺畅、信息对称、互利共赢的良性银企关系,以此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南充地区 篇4

南充不靠海、不沿边, 深处四川盆地北部, 南充市所属9个县 (市、区) 全部是丘陵地区, 占全省丘陵地区县 (市、区) 的13.2%;耕地面积30.17万公顷, 占全省丘陵地区耕地面积的13.1%;总人口756.21万人, 占全省丘陵地区人口的14.2% (数据来源:根据《2012年南充统计年鉴》提供的南充数据以及李昌平“在丘陵地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川三农网, 2012-06-20.http://www.snsc.gov.cn/licp Speech/681.jhtml.) 提供的全省丘陵地区数据比较计算) 。目前, 四川省平原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已有较好基础, 而丘陵地区发展则相对困难、办法不多。相比平原地区, 其传统农业比重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产业结构以轻纺、食品加工为主。如何缩小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丘陵地区与平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关键在于促进内陆丘陵地区扩大吸引外资的力度, 促进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走开放型发展道路[2]。未来十年我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发展, 不仅取决于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成功与否, 还取决于内陆地区能否树立全新的发展战略思维, 既与国家开放战略相适应, 又与外部条件相结合, 从而实现超越发展, 提升发展能力。长远来看, 解决内陆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局面, 必须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布局, 走加快内陆开放发展的路子。

1 南充开放经济发展现状

1.1 开放型经济发展平稳, 但总体水平较低

从2008年以来, 南充对外贸易保持了22%的高增长速度, 从全省的外经贸弱市迅速成长为外经贸大市。据海关统计, 2008~2011年, 全市进出口总额累计10.78亿美元, 年均增长12.5%。2011年, 全市进出口总值实现32794万美元, 是2008年的1.5倍。但总体上讲, 南充对外开放程度不够, 开放型经济水平较低。2011年南充外贸依存度仅6%左右, 不仅大大低于沿海地区, 而且只有全省的1/2。其中出口31231万美元, 居全省第九位, 位列广安、遂宁之后, 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8%, 其发展状况与南充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的位置、与南充作为全省首批超千亿GDP的市州地位极不相称。与此同时, 出口拉动对南充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据统计, 2011年全市外经贸企业实现税收2.8亿元, 仅占全市地方税收的9.3%。

1.2 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但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随着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 南充轻纺、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呈下降趋势, 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逐年提高。2011年, 机电产品出口848万美元, 占出口总额比重由2008年的1.2%增长至2.7%;丝纺服装出口22313万美元, 占比由2008年的86.2%下降至71%;食品饮料出口662万美元, 占比由2008年的5.8%下降至2.1%。但外经贸结构极不合理, 出口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相当单一, 以丝纺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受国际市场制约影响大。出口商品档次较低, 深加工不够, 大多数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 竞争力不强, 深度开发市场还有待继续。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 出口区域以新兴市场为主, 对欧美等传统外经贸市场占有份额不足。同时, 地方特色产品和高创汇产品出口不多, 全市获得出口认证的产品种类仅16类。进口产品以中低端设备为主, 高新产业和项目落地率低。

1.3 利用外资有所增加, 但总量太低、结构不优

2011年, 全市利用外资34330万美元, 是2008年13359万美元的2.57倍。其中直接利用外资8469万美元, 是2008年的2.68倍, 外资经济正成为推动南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利用外资总量小, 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份额低, 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3%。国外资金主要以金融业为主, 几乎没有流入其他行业。

1.4 对外投资持续上升, 但“走出去”的格局尚未形成

通过对外投资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流动与配置, 不断提高南充的竞争优势与竞争能力, 形成优势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格局, 这既是南充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2011年, 全市累计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5.8亿美元, 派出工程劳务人员4210人次。投资市场不断开拓, 既有亚洲的越南、老挝和港澳地区, 也有非洲的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投资项目涉及汽车运输、矿产开采加工、农产品种植加工等多个领域, 逐步形成“走出去”发展的良好开局。但总体上讲, 涉外企业少, 对外推介不力。2011年全市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达到了148家, 但主要集中在丝纺服装类行业, 占全市涉外企业的72.3%。作为全省第二人口大市, 南充有对外劳务输出资质的企业仅3家, 远不及周边达州、广安等地。同时, 市内企业参与对外经贸交流活动的热情不高, 对外的主动推介力度不够, 参与国际展会活动几乎为零。

2 南充发展开放经济的实现路径

2.1 发挥比较优势, 强化产业支撑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 一个国家或地区, 其产业状况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产业状况决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决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南充作为内陆丘陵地区, 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特别是劳动力和农产品资源丰富。因此, 南充的产业培育要发挥好自己的比较优势, 发挥比较优势是内陆丘陵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前提, 是最终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基础。事实上, 长期以来, 内陆丘陵地区出口贸易主要也是依靠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品的出口[3]。

因此, 在现阶段甚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南充依然要把发挥比较优势, 要进一步努力培育和发展这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具体来说, 南充要做大做强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 提升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现代农业。当然, 在发展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 要加大科技投入, 促使其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转化, 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最终提高产品出口质量, 并推动这些产业结构升级。

2.2 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招大引强

内陆地区的发展基础较差, 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承接国际产业与贸易转移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借助外力实现内陆丘陵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南充深处内陆丘陵地区, 本身积累有限, 应该抓住国际产业大转移的良好机遇, 坚持以招引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著名品牌为目标, 不断创新招商方式, 努力拓展招商领域, 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 引进带动作用大、链条延伸长、配套能力强、集聚效果好的项目落户建设, 实现借力发展。当前, 要把招商引资重点放在有利资源开发利用, 且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上, 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等行业, 鼓励外资进入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领域, 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2.3 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支撑

内陆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发育机制不完善, 其开放型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此, 一是建立良好的开放平台。将园区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突破口, 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 着力打造关联度高、集成性强的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在条件具备的时候, 可借鉴苏州、成都等地的做法, 设立外资、外企产业园, 形成外资积聚发展新格局。

二是打造优良的服务环境。建立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解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整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商务等部门职能, 优化口岸监管、查验模式, 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洼地”。

2.4 加快园区开发与建设, 构建开放经济的强大载体

实践证明, 空间集聚是导致区域发展的基本因素。开发区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平台和载体, 是各地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区域, 也是新兴产业及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区[4]。南充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区域优势, 以产业集群、空间集聚、项目配套为发展重点, 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依托重点龙头企业, 外引内联, 增强资金、科技、人力等创新要素的有机集聚, 通过集聚拉长产业链;同时要注重开发区产业要素的调整, 开发区的发展不能依赖于廉价的土地和较为宽松的环境资源容量的约束, 要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节约型工业化道路。

2.5 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构建良好格局

内陆地区的开放不同于沿海发达地区, 政府要在内陆开放型经济经济打造的初期阶段采取有力的手段, 向内陆地区强力根植开放经济制度, 汇集发展要素[5]。

一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引导行业协会规范发展, 加强行业技术、信息方面的交流合作, 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企业抱团出击、开拓市场。积极组织参加广交会、厦洽会等国内外展销会和经贸洽谈活动, 主动申办区域展会活动, 着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主动承接成、渝“双核”辐射带动, 打造成渝经济区先进制造基地、现代服务基地和农产品供应基地。注重与周边市的分工协作, 建立定期互访、联动招商、资源共享机制, 构建开放合作的区域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打破地域和行政界限, 推进南充—广安同城化发展, 探索建立产业合作园区, 发展“飞地经济”, 实现互利共赢。

3 结语

发展内陆丘陵地区开放型经济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是探索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尝试;是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南充作为典型内陆丘陵地区, 其在地理位置、开放制度与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发育等方面, 不仅与沿海、沿边城市有很大不同, 即便是与内陆各地区, 特别是与内陆平原地区之间也是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南充内陆丘陵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必将经历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因此, 南充开放型经济需要因地制宜, 发挥特色优势产业, 并科学规划和分步实施, 最终通过开放型经济发展, 推动南充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摘要: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内陆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南充深处四川盆地内陆, 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其开放经济发展缓慢、水平较低, 但由于具有独特的资源和产品,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优势产业的逐步形成, 以南充为代表的内陆丘陵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潜力巨大。南充开放型经济发展关键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 因地制宜,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 加强区域合作、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南充开放型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内陆丘陵地区,开放型经济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2006中国现代化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恒.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以内陆省份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3]李练军.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证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苏娜.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定位及路径选择[J].江苏商论, 2011 (11) .

南充地区 篇5

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充市政务督办工作规则》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南充市政务督办工作规则》已经市政府审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南充市政务督办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市政务督办工作,提高政务督办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四川省政务督办工作规则》,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全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督办工作。

第三条 政务督办工作原则。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政务督办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推动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

(二)实事求是,务求实效。政务督办工作必须求真务实,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反映决策实施情况,及时掌握和反映决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三)依法办事,程序规范。政务督办工作必须依法进行,要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办事程序,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四)分级管理,分工协作。政务督办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政务督办工作。

(五)加强协调,强化服务。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积极主动解决政务督办工作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努力为领导、为群众、为基层服好务。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市政府政务督办工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为全市政务督办工作总责任人,常务副市长具体分管。副市长按照分工对总责任人负责,领导和组织抓好分管范围内各项政务督办工作的落实。

第五条 县(市、区)长为本地政务督办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本地政务督办工作的落实。副县(市、区)长按照分工对本地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负责抓好政务督办事项的落实。

第六条 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政务督办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本部门政务督办工作的落实。其他负责人按照分工对本部门第一责任人负责,具体抓好政务督办事项的落实。

第三章 责任体系

第七条 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是承担市政府综合督办工作职能的办事机构,与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及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办公室组成市政务督办工作体系。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按照本规则要求开展政务督办工作。

第八条 市政府政务督办事项的落实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负责。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指导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及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和市政府各部门办公室开展政务督办工作,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协助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抓好市政府政务督办事项的落实。

第九条 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及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和市政府各部门办公室是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和本部门综合督办工作的办事机构,按照本级人民政府、本部门领导的要求做好政务督办工作,负责指导本县(市、区)、本单位(行业、系统)开展政务督办工作。

第四章 工作范围

第十条 政府督办工作范围。

(一)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上级党委、政府领导批示和督查部门交办事项。

(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

(四)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

(五)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要批示或交办的重要事项。

(六)市政府下达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目标。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十一条 政务督办工作程序。

(一)立项。

1.对上级交办的督办事项,经请示有关领导审阅后予以立项。

2.对重要会议议定事项,根据会议纪要分轻重缓急研究立项。

3.对市政府领导批示件或交办事项,根据批示和指示精神立项。

4.对重大督办事项,由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提出拟办意见,报请有关领导审定后立项。

5.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负责对立项的督办事项进行分类、编号、登记。

(二)交办。已立项的政务督办事项,一般由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以《政务督办通知》的形式书面交办;根据工作需要,也可由市政府领导(或委托督办人员)当面或电话交办。

(三)承办。承办单位接到《政务督办通知》后,应按要求及时、认真办理。办理答复时间原则上为5个工作日(其中落实省政府督办事项为3个工作日),具体要求以《政务督办通知》为准。由市政府领导(或委托督办人员)当面或电话交办的督办事项,应按交办人提出的要求办理。

(四)反馈。

1.承办单位办理政务督办事项时,应按《政务督办通知》的要求及时向交办单位报送《政务督办报告》。《政务督办报告》由承办单位第一责任人签发。

2.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收到承办单位的督办报告后,应及时汇总督查结果,并将情况报告有关领导或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上级督办事项办结情况交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经市政府主要领导审定后上报。

(五)催办。承办单位未按要求反馈办理情况,交办单位应及时催促承办单位报告办理情况,必要时应深入实地了解掌握办理情况,督促落实。

(六)归档。政务督办事项办结后,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将有关材料收集齐全,整理归档。第六章 工作制度

第十二条 政务督办工作制度。

(一)逐级负责制度。政务督办工作实行逐级负责制,层层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政务督办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对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督办,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及时督促、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二)请示报告制度。承办单位在开展政务督办工作中遇到疑难、重大问题时,由本地、本部门第一责任人负责协调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提出建议意见上报,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办理。

(三)通报考核制度。市政府将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办理落实市政府政务督办事项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由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进行监控考核。未按要求办理政务督办事项的,按目标管理有关规定扣减目标考评分值。

(四)安全保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的规定,需要控制知情范围的督办事项,必须在指定人员和指定范围内进行。

(五)公文处理制度。政务督办工作中涉及的各类公文,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机构与队伍建设

第十三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督办工作,落实专门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建立健全政务督办工作体系。

第十四条 市政府各部门要将政务督办工作列入本部门重要工作职能,落实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政务督办工作有效开展。

第十五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政务督办队伍建设,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从事督办工作;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督办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全市政府系统政务督办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八章 附 则

力推丝绸产业南充再获殊荣 篇6

“这次南充能够成功当选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会员城市,充分表明南充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绸都’这面金字招牌越来越有价值。”南充市茧丝办主任李伟说,南充是“渝新欧”国际快铁线上兰渝段的第三站,水运可直通重庆和上海,完全有条件搭接“渝新欧”国际铁路货运大通道和“嘉陵江——长江——上海”大通道,伴随着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南充可充分利用这两大通道和南充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这一品牌,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会员城市为契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推动南充丝绸、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势制造业产品进入全球市场,进一步提升南充的城市影响力。

同时,南充还可以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这个平台,深入发掘南充茧丝绸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丝绸工业文化旅游和蚕桑农业观光,努力提升绸都形象和知名度。以“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为窗口,建设南充丝绸精品馆、仿古丝绸一条街,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实施丝绸文化旅游项目;整合市辖三区旅游资源,以“一港一廊三山三园”为重点,建设集购物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展、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李芳)

南充地区 篇7

关键词:丘陵,全域旅游,高坪区

近年来,大多数丘陵地区选择旅游业作为一种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开发,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受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影响,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较为落后。在经济新常态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和要求下,破解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瓶颈,寻找丘陵地区旅游业跨越发展路径极具现实意义。同时,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全域旅游所蕴含的全空间、全时间、全范围、全产业发展旅游理念和内在诉求,对于正确认识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破除现实制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在分析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优势和瓶颈的基础上,对丘陵地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丘陵地区典型代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为例,尝试提出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旨在为丘陵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借鉴。

1 全域旅游内涵

全域旅游的“域”,本义为“在一定范围的地方”,是一个空间概念。简单地说,全域旅游就是把一个地域(一般是县域)整体作为旅游景区打造,实现全空间、全时间、全范围、全产业的旅游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科学旅游发展观正逐步形成的背景下,全域旅游虽然名为旅游,但其内涵和范围远远超过单一的旅游行业界限。

从内涵和发展诉求来看,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业发展方式或开发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突出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主线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特征为出发点,以突破旅游发展原有空间限制和行业限制为基本形式,以创新旅游资源观、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形式、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注重社区参与等为主要诉求,以实现城乡统筹和产业联动发展为主要目标。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对于全面认识丘陵地区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条件,特别是破除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实践探索来看,全域旅游已有实践大体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以北京、大连、重庆渝中区为代表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类型,主要是丰富其旅游目的地建设内涵、提升其服务质量等;第二类是以沈阳市南部临空旅游区、杭州桐庐县为代表的城乡统筹建设类型,主要是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三类是以都江堰市、汶川县等为代表的灾后重建类型,主要是突出旅游业在灾后重建中的主导和先导作用。

可以看出,全域旅游既是旅游发展成熟地区实现转型提升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旅游发展后发地区实现高点起步的重要抓手,这对于大多数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的丘陵地区来说,全域旅游是实现其旅游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抓手。

2 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基础

丘陵作为一种分布较广的常见地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是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中间地带,海拔范围在200m以上至500m以下之间,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m。独有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决定了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必然呈现出与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的不同特点。

2.1 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优势

随着丘陵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提升,在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等重点建设和重点工作的有力带动下,特别是得益于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丘陵地区旅游发展大多已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经基本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一是城市发展延伸了全域旅游发展空间。随着城镇化速度和规模的提升,丘陵地区通过加快新城镇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城市功能区、近郊生态圈、乡土乡村圈为载体的城区、郊区、乡村“三位一体”旅游发展空间,奠定了全域旅游空间基础。

二是基础建设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支撑。在国家交通干线规划布局和各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的有力带动下,丘陵地区通过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以及境内国、省道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可进入性不强制约,大多数丘陵地区实现城区至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接待点的道路基本连通,重点景区外围和内部交通条件也有极大改善。

三是资源禀赋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内“名山大川”基本已经完成了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丘陵地区分布广泛的以农耕、宗教、民俗为主体的文化资源、以山水林地为依托的自然资源、以美丽乡村为核心的乡村旅游资源则成为新时期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载体。同时,丘陵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中,所形成的大量城市新区风貌,物流园、工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载体的新景观,是发展城市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业态的优势资源。

2.2 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瓶颈

一方面,受地质背景和地貌特征影响,丘陵地区自然景观以低山、林地、河流中游段为主,鲜有“名山大川”,是典型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另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基础制约,丘陵地区还是典型的农耕区和人口密集区,大多为经济欠发达区。综上,由于丘陵地区客观存在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当前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仍很突出。

一是思想观念制约。当前,丘陵地区干部群众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已有初步认识,对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美化城乡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民日常生活等已有直观感受,但对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主线地位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进而主动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不强。二是机制体制制约。与全国普遍情况相似,受到旅游资源和要素在部门归属上过于分散、旅游行政管理长期存在的“小马拉大车”等因素影响,现阶段丘陵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仍较为单一,尚未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政府对发展旅游的主导作用发挥不佳。三是开发要素制约。受用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丘陵地区旅游开发普遍存在用地紧张、建设资金压力大等要素保障不力问题。四是市场主体制约。由于丘陵地区旅游业总体上起步较晚,普遍存在旅游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主体小、散、弱竞争力缺乏、旅游龙头企业和大集团长期处于缺位、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单一等不足。五是产品创新制约。总体而言,丘陵地区现有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文化类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乡村类旅游产品档次不高,城市休闲类旅游产品有待丰富。在区域和全国叫得响的标志性旅游精品还不成规模。此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社会资本引入不足,开发资金压力大。

3 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对策(以高坪区为例)

高坪区是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东岸。全区以平坝、浅丘、中丘和低山地貌为主,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近年来,高坪区依托丘陵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宗教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比例均在30%以上,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在2013年高坪区就提出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全区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包装、旅游宣传营销,但作为典型的丘陵地区,受到丘陵地区旅游业发展传统因素制约,目前高坪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发展思路和手段仍较为单一。这代表了当前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反映出把全域旅游理念转化为推进丘陵地区旅游业跨越发展载体和动力的现实需求。

3.1 科学规划,解决规划理念新而欠特的问题

推进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首先是要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主要路径,这就需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着力把全域旅游从一个新概念内化为丘陵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特色。当前,可考虑结合“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做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突破点,明确实现路径。同时,在编制规划时要注意与更大区域的衔接和融合,不能孤立起来搞全域旅游。此外,还应积极引导全区交通规划、农业规划、城乡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等专项规划积极与旅游规划相对接,形成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就高坪区而言,应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总体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两山一曲,美丽城乡”为产品特色的成渝经济区首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综合型丘陵特色旅游目的地。阶段性目标则可分为实现旅游资源科学开发、旅游产品体系健全、旅游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旅游品牌特色鲜明等。

3.2 文化挖掘,解决资源整合广而欠精的问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差异化必须要通过文化创意来实现。总体而言,丘陵地区的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大体相近,自然景观、植物季节变化景观以及乡土田园景观大体相似,如果丘陵地区旅游产品开发仅仅依托资源的自然本底,必然造成产品雷同和同质化竞争,这就需要通过文化创意来突出差异化。以高坪为例,虽然高坪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但现阶段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和展示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梳理,已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形象展示不充分,应通过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展示来整合已有旅游资源和提升现有旅游产品,如利用高坪特有的船工号子、鱼跃龙门传说等民俗文化,带动嘉陵江曲流及沿岸的旅游产品创意开发。

3.3 农旅结合,解决城乡旅游融而欠合的问题

农旅结合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丘陵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当前,大多数丘陵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方式单一、产品单一、市场单一、效益单一的问题。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一是要尽快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旅游品牌,科学确定各镇(乡)乡村旅游特色定位,形成“一镇(乡)一特色”定位体系,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与品质升级确立方向。二是加快构建乡村旅游、农业休闲产品体系,形成空间上覆盖全区、时间上涵盖四季的美丽乡村主题旅游环线,着力解决方式单一和产品单一问题。三是要争取省市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同时,以节庆活动为亮点,实施整合营销,实现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从本地向主城区及周边城市延伸,着力解决市场单一和效益单一的问题。

3.4 机制创新,解决工作机制顺而欠畅的问题

由于发展基础整体较差、受制约因素多,丘陵地区全域旅游业发展特别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发展全域旅游在体制机制上要着力解决顺而不畅的问题。一是突出政府主导,可以贯彻落实《旅游法》为抓手,充分发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牵头和统筹协调作用,把全域旅游与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招商引资、城市宣传营销等工作有机结合。二是构建大旅游工作格局,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和致富问题的突出作用,树立抓旅游就是抓民生的工作理念。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产业为载体,深化农旅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以城区绿地建设、沿岸景观打造为依托,优化城区休闲空间,全面推进城市休闲旅游发展。三是突出示范引领,激发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支持旅游发展、参与旅游创业的社会氛围;继续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旅游商品专营店的扶持力度,为打造美丽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基础广泛的市场主体。

3.5 项目引领,解决旅游品牌显而欠彰的问题

从各地全域旅游探索实践来看,全域旅游的发展和形成,可以通过先做强做大一个点(现有景区、重大项目),在点的基础上开发旅游环线,最后实现点线面结合的全域全时全景全业旅游发展。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突出景区作为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树立“大景区”工作思路,依托现有成熟景区,加大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运用机制创新、市场运作等方式,突出景区特色和服务质量,实现提档升级,发挥景区对周边社区及乡镇的综合带动。二是加大本地优势自然或者人文资源,特别是大尺度大区域优势资源的挖掘和项目包装工作。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和项目策划,其次,要做好已包装项目的选商引资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着力解决项目前期面临的管理体制、用地等制约问题。

参考文献

[1]鲁佳.低山丘陵区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与开发研究——以湘西南低山丘陵区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曾祥辉,郑耀星.全域旅游视角下永定县旅游发展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1):86-91.

[3]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03):130-134.

[4]毛溪浩.以风景桐庐建设为统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J].政策瞭望,2012(12):36-38.

[5]李柏槐.论旅游统筹全域景区的建设和发展——以汶川县地震灾后重建发展文化旅游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1(04):157-162.

[6]李向婷.南方丘陵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长沙县乌川湖村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7]徐艳晴.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再审视: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3(12):39-43.

南充地区 篇8

一、发展模式

“大凤垭模式”是嘉陵区以凤垭山为中心, 覆盖周边10个乡镇100个村500个社, 面积68平方公里, 以“五园两带一环线”为特征的集生态绿化、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凤垭山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城郊, 1999年, 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 仅为南充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从2000年起, 嘉陵区委、区政府按照“业主+农户”的模式, 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 推进凤垭山综合开发, 迅速取得“绿了荒山、富了农民、发了业主、兴了产业”的喜人成效。2001年6月,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总结推广了这一开发新模式, 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这种政府、业主、农民三赢的“凤垭山模式”誉为“具有四川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2004年8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凤垭山视察, 在充分肯定这种开发模式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提出把“凤垭山建成南充的旅游胜地”。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2005年, 凤垭山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 迅速掀起了“二次开发”热潮。在二次开发中, 嘉陵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 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确立了“集中力量打造典型, 以点带面促进发展”的开发建设思路, 以凤垭山为中心,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 以增加投入为重点, 通过招引龙头企业规模开发和充分发挥种植业的生态资源优势, 不断扩规模、增内涵、提档次, 形成了以“五园两带一环线”为特征的集生态绿化、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大凤垭模式”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 完善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同时有机整合城市资源、人力资源和农村生态自然资源, 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

(一) “业主+农户”模式

“业主+农户”模式是“大凤垭模式”的雏形, 也是凤垭山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发起的第一次挑战。具体做法是:业主与农户或集体, 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 有偿中止农户或集体手中的土地经营权, 由业主向农民租赁土地, 并按政府总体规划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农民按合同领取租赁土地的出让金, 并在同等条件下, 享有为业主打工的优先权, 其收入的增加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和务工收入。2000年, 凤垭山引来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欧阳晓玲等9位业主, 租赁开发凤垭山近6000亩荒坡地, 与农民签订30—50年的土地租赁合同, 在凤垭山建成各种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 返聘当地农民为产业工人, 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农户则通过租金和务工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这种模式的核心, 就是在稳定农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 将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即农民享有农地承包权, 并通过转让土地经营权和支付农业工人打工获取的收益, 使农户收入大幅度增加。当时, 一般支付农户租金300—400元/亩或300—400千克/亩粮食;每个农民在业主处打工年收入达1000—2000元。农民与业主分成后, 每亩收益超过2000元。与过去相比, 农户实际每亩土地增收近130%, 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二) “政府+业主+农户”模式

随着业主经济实力的壮大, 盘活的资本再投入农业, 形成了生产专业化、装备机械化、销售商品化、流通信息化, 并依托土地流转建成了凤垭山农业有限公司, 再把农户有机结合起来, 开始促进了农民工人向农业技术工转变, 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在此基础上, 2004年, 嘉陵区委、区政府在凤垭山及周边乡镇推行“政府引导、业主投入、农户自建、自主经营”的旅游业开发模式, 新建具有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农家乐300多户, 改建农家乐400多户, 启动农房改造8000多户。同时, 引进业主在凤垭山上规划开发餐饮、会展等产业。2005年以来, 嘉陵区采取“大树进地、密植早栽、一步成园”和定苗木、定地块、定补助“三定”政策扶持, 连片建成果园5万亩, 其中核心区水果产业园1.5万亩、凤木路伏季水果产业带2万亩、成南高速公路优质柑橘产业带1.5万亩。一个以凤垭山为核心, 向周边辐射68平方公里的“大凤垭”观光旅游区悄然形成。大凤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区的形成, 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和环境资源、政策资源, 吸引城里人到乡下从事旅游、餐饮、农业项目开发等, 并以良好的生活、生产方式影响当地农民。而农民则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或成为产业工人或进城务工, 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得以破解,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初步格局开始显现。

(三) “承租返包”模式

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将耕地出租给公司发展果园, 公司建好投产后, 又按10—20亩/户的规模, 反租给经培训合格的农民经营管理, 业主统一负责技术指导, 统一商品规格、商标, 统一对外销售。这种模式以土地形式入股, 利益由公司和农户按股分红, 农民既是拥有耕地经营权的主人, 又是果园生产经营的主人, 在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 还降低了业主管理成本, 使农民种果由副业变成主业, 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通过业主经营和“承租返包”等模式的有机交融, “大凤垭”产业园区已初步建成6万余亩规模的水果产业基地, 年产枇杷、梨、桃、葡萄等鲜果4万余吨, 果业经济规模效益和集群优势逐步彰显。

(四) “自主自建”模式

随着种、养、果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先后诞生了凤垭山农业有限公司、凤景园艺、荣升养殖等10多家龙头企业, 为城郊观光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旅游资源。据此, 嘉陵区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要求,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前提下, 鼓励本地农户和外来业主自主自建游乐设施, 兴办农家乐等, 自主经营, 发展乡村旅游业。这种“自主自建”经营模式, 既提高了凤垭山的旅游接待能力, 又解决了失地农民创业难、当地农民就近就业难和广大农户增收难的问题。

(五) “循环经济”模式

发展型循环经济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要求。“大凤垭模式”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前提下, 注重保护环境, 发展集约型循环经济。例如“大凤垭模式”中的木老桂花养殖园区和天兆畜牧科技公司, 采取“畜禽—沼气—果 (菜、草) —畜禽”的循环经济模式, 发展畜禽养殖, 畜禽粪便发酵用于生产沼气, 沼气用于烧水煮饭、沼液作为果、 (菜) 的有机肥料, 菜、草又作为畜禽的青饲料。这样, 既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又节约了肥料、燃气能源、饲料费, 同时还提供了环保无公害农产品。

二、实践成效

从2000年开始引进业主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到“五园两带一环线”的“大凤垭模式”, 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发展基础显著增强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过两次大开发, 建成了30公里高标准油路和25公里便民石板路, 新建蓄水池230多口、变电站3处、沼气池500多口, 在大树垭村等地配套建设3个居民集中点, 新建具有川东北民居特色的农户300多户, 改建农家400多户, 启动农房改8000多户, 基本实现了“村通油路、社通碎石路、户通石板路, 户有一口沼气池、一口饮水井、一个经济庭院”。二是支柱产业逐渐形成。建成了凤木带优质伏季水果2万余亩, 以及成南高速公路沿线万亩桔柑, 形成连片水果产业群;建成了文峰千年绸都第一坊万亩蚕桑产业基地;引进20余户业主落户桂花畜牧养殖园区, 达到年出栏DLY肉猪10万余头、肉鸡30多万只的种养规模, 养殖业年产值近亿元。培育了果业、蚕桑、畜牧三大增收支柱产业。三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扩山门、建广场、实施光亮工程、修建二相阁和都尉亭等, 编撰了美丽的凤凰传说, 建成莲花山庄、春芽山庄、游客接待中心等农家乐200余户。2007年6月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凤垭山温泉假日酒店。2008年又引进了投资1.8亿元的帝豪江山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2008年大凤垭被评为南充市十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之一, 目前大凤垭已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目的地。

(二) 知名品牌独具特色

“大凤垭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高度重视品牌效益的带动作用,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大凤垭品牌。一是业主能人品牌。广泛吸引社会各界能人志仕投身凤垭山开发,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业主, 他们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展示了凤垭山的良好形象。二是创立果业经济品牌。通过与农科院“院企联姻”建凤垭山母本园, 研究并推广新品种, 不断培育壮大果业经济, 伏季水果尤其是梨产业品牌效益明显, 凤垭山优质早熟梨“翠冠”、“雪新”等品种, 先后在省品果大会上荣获一等奖。果业经济规模效益和集群优势逐步彰显, 果业经济品牌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发展旅游文化品牌。整合桃花节、梨花节、采桑节等民俗节庆活动, 统一举办大凤垭乡村文化旅游节;深入挖掘凤凰文化内涵, 打造“凤栖宝地, 天下福山”品牌。旅游文化品牌的逐渐形成, 为凤垭山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三) 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大凤垭模式”以凤垭山开发为起点, 成功辐射、延伸到10个乡镇100个村, 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0年前的不足1000元, 发展到2009年的6000多元。通过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和设施, 新建村级合格医疗卫生站30多个。通过整合村级教育资源, 进一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 改建村支部活动阵地120多处、农民书屋20多个, 建设村级公共体育场地3000多平方米, 文化和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信息化建设显著增强, 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四)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

“大凤垭模式”经过两次大规模开发, 森林覆盖率已从过去不足28%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昔日的“远看红土坡, 近看乌龟壳, 野兔难藏身, 飞鸟难歇脚”巨变为今朝的“春天有花, 夏天有果, 四季有绿, 常年有景”的优美生态景观, 不仅是南充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提升人居魅力的成功典范, 也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

三、体制机制创新

“大凤垭模式”的实践表明, 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 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业主+农户”、“政府+业主+农户”、“承租返包”、“自主自建”等每一次成功的实践, 都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 这为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 创新规划建设机制

“大凤垭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坚持从实际出发, 根据辖区各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 积极探索创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规划建设新机制。坚持“政府引导、群众意愿、突出产业、自然协调”的原则, 依托凤垭山产业基础, 既注重产业的连片整体开发, 又突出了功能分区和区域特色, 重点规划打造了以“五园两带一环线”为主要内容的“大凤垭”样板区。同时, 打破行政区划进行规划, 把处于川东北地区干旱走廊腹心地带、境内无大江大河, 无小二型以上水库、以成南高速公路为纽带联接的10个乡镇纳入“大凤垭”整体规划, 切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进行统一开发建设。

(二)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大凤垭模式”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招商引资等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 但由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进行有效流转, 使得“大凤垭”农业产业化经营受到极大限制。针对这一现实, 嘉陵区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基础上, 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土地有序流转机制。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从最初的小面积租赁土地搞种植到大规模引进业主成片进行农业综合开发, 从业主租赁经营到“承租返包”, 从零星分散的农家乐到“政府规划、业主投入、自建设施、自主 (出租) 经营”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凤垭”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 即“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的土地有序流转机制。这种土地有序流转机制, 既能有效地把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业主和能人手里,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又能让农民在得到土地租金的同时, 还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取务工收入, 形成了农民稳定增收的双保险。

(三) 创新产业经营机制

“大凤垭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创新运用“业主+农户”、“公司带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 引导区域内无劳力、无经验、无技术、无资金的“四无”农户联片转租土地, 公司集中开发, 自愿接收当地农户务工, 开发见效后, 公司“承租反包”挂果树给贫困户, 收益由公司与农户按一定比例分成, 从而在大幅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也节约了企业管理成本。此外, 还通过政府搭台, 整合桃花节、梨花节、采桑节等各种民俗节庆活动, 统一举办大凤垭乡村文化旅游节, 实现了种植业和旅游业的有机整合, 提升了生态农业档次, 增加了业主和农民的旅游收入。

(四)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大凤垭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 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为辅、民间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2000-2003年, 凤垭山在第一轮开发中, 嘉陵区委、政府投资400万元, 修建了上山道路, 并引水、电、光纤等配套基础设施上山;2004年以来, 凤垭山开始第二轮开发, 政府投入各种项目资金2000万元,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两次开发中, 政府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 引来了高达2亿多元的社会资金投入。这种多元化资金投入新机制, 广泛应用民间资金, 聚集闲散资金, 有效破解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投入不足难题。

(五) 创新劳务开发机制

“大凤垭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劳务开发新机制。通过政府先期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引进业主规模开发和城市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就近转移。同时, 还通过政府引导有经济实力和经营头脑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以及与区级部门“一对一”结对帮扶建农家乐和再就业小区等, 有效地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难题。

(六) 创新农民增收机制

一是通过土地有序流转, 农民将土地流转到业主手中后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 再到业主手中打工按月获得固定工资。同时, 农民学到技术后还可以在业主手中将土地返租回来, 业主承诺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保证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收购农产品, 这样让农户回避了市场的风险, 确保了增产增收的目标。二是随着产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 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兴办特色农家乐等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七) 创新基层组织运行机制

南充:生猪养殖跌破盈亏平衡点 篇9

生猪价格下跌成本上涨

据调查,自去年12月下旬以来,南充生猪价格呈逐月下滑走势,养殖户生产经营由保本转向亏本状态。

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一是毛猪价格下跌。据生猪监测调查点监测资料显示:出售毛猪的平均价格不断下降,3月份猪粮比价跌至5∶1,跌破6∶1的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而且远低于7.5∶1的合理比值,部分养殖户已陷入深度亏损区。二是市场猪肉价格下跌。据调查:猪肉价格春节前每公斤26.0元,至3月上旬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2元。

存栏量普遍有所下降

通过对8户不同规模的养殖户进行走访,了解到目前养殖场(户)有纷纷缩减存栏量的趋势,由于目前猪价持续不景气,养殖成本过高,缩减存栏可以直接降低亏损压力。

养殖成本增加

一是人工成本增加。调查显示,目前南充市从事畜禽养殖的工人月均工资为1500元,2009年畜禽养殖工人的月均工资标准为800元,5年时间内人工成本上涨了近1倍。调查中了解到,即使上涨工资,养殖户的雇工难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劳动力普遍短缺,同时养殖行业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强度较大,年轻人不愿干,年纪大了又干不动,养殖户只有用较高工资才能雇到合适的劳动力,雇工难导致养殖业人工费用普遍提高。二是饲料成本增加。据调查,2014年3月育肥猪的全价料为每吨3750元,与2013年3月相比每吨上涨150元;中猪的浓缩料为每吨6500元,与2013年3月相比每吨上涨200元。三是仔猪成本上涨较快。目前自繁自养的仔猪成本为每头360元左右,去年同期为每头300元左右,同比上涨近17%。

养殖户普遍出现亏损

按照目前每公斤11.6元的生猪价位,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平均亏损每头200元左右。以兴隆养殖场为例,其生猪平均出栏时间为6个月,出栏重量为100公斤,一头生猪总计成本为1368元,而收购价格为1160元,亏损208元。通过调查走访,养殖场负责人表示由于仔猪、饲料、人工费用的普涨,生猪盈亏点已经达到每公斤14.6元,此价位是生猪养殖的保本价格。

“猪周期”与养殖成本是亏损主因

南充生猪价格之所以大幅下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受春节因素的影响

南充居民有在春节前腌制储藏腊肉的习惯,加之春节回乡过节的民工陆续返回务工地,导致节后对鲜猪肉的需求量减少,猪肉销量明显回落;

受“猪周期”缩短影响

以前是三年一个“猪周期”,呈“U”型曲线,现在缩短为一年一个“猪周期”,呈“V”型曲线。2013年的情况是上半年低迷,下半年回升,去年7、8月仔猪价格低,猪肉价格回升,导致养殖户大量补栏填槽,导致育肥猪供过于求。

受国家储备猪肉轮换影响

一月下旬以来,国家储备猪肉轮换,冻猪肉投放市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供给,导致价格回落。

受饲料原材料价格影响

目前我国生产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豆粨和玉米,60%靠进口,受国际行情的影响,进口价格步步高升。大型生猪生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宁愿直接进口生猪而不愿意进口饲料原材料饲养生猪再加工销售,因为获得的收益前者高得多。受生猪进口量大幅增加影响,导致全国生猪收购价格普跌,进而波及南充市场行情;

生猪养殖户面临困难

从走访的生猪养殖户情况看:由于生猪价格大幅快速下跌,目前基本上压栏惜售,养殖户面临的出栏压力已明显增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明显降低,补栏意愿跌至冰点,一些养殖大户甚至关停猪场或退出生猪养殖行业。随着市场形势的日趋严峻,养殖户的养殖预期收益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的几个问题需引起重视。

大多数生猪养殖规模户资金短缺

南充市生猪规模养殖户用于生产的资金,绝大多数是自筹,因抵押条件受限,养殖户在正规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近两年来,养殖户的收益水平下降,资金积累能力有所减弱,导致大多数生猪养殖户资金短缺。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养殖户都存在赊欠饲料款的问题。养殖户介绍,若资金充足,养殖户更倾向于现款购买饲料,因为现款购料可以在饲料价格上与经销商或生产商进行讨价还价。但如赊欠饲料款,那么养殖户在饲料价格上就失去了话语权,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据养殖户介绍,赊款购买饲料比现款购买每吨贵100元左右。

市场价格波动和疫病风险导致整体养殖风险加大

一方面市场行情不稳定,市场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养殖户难以及时把握价格变动规律,养殖效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市场流动性加大,畜禽疫病呈多样性、复杂性、频繁性的发生态势,加之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疾病防控能力差,养殖风险增大。

生猪养殖户养殖信心不足

目前南充市生猪养殖可以概括为: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多数养殖场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生猪养殖形势变化越来越快,并且生产风险也越来越大,对未来的养殖信心不足。生猪价格在去年下半年短暂回升后持续回落,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之后,生猪价格再次跌至每公斤12元以下;按照以往规律,生猪养殖业在年底时受节日经济影响,基本会呈现价涨量增的特点,但2013年却出现年底价格下挫的情况,养殖户对当前的生猪养殖形势比较迷茫,养殖信心受到影响。

发挥政府作用确保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民以食为天”。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涉及民生的“菜篮子”工程,各级政府有责任把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的波动稳控在有效范围,以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整合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

目前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性项目资金较多,建议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态势,整合资源,重新研究各项扶持政策,同时加大国家项目资金监管力度。一是恢复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能繁母猪是稳定生猪市场供应的基础;二是加大保险补贴力度。目前生猪保险保额较高,养殖户普遍反映负担较重;三是建立生猪养殖风险调控基金。当生猪养殖效益居于盈亏平衡点以上时,政府可用基金作为担保,扶持部分大型生猪养殖场向银行贷款以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市场供给;当生猪养殖效益居于盈亏平衡点以下时,则加大国家冻猪肉收储力度,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四是对主要畜禽养殖户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扩大规模养殖,坚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政府应着力引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业主开展生猪规模养殖,在政策配套上给予全方位支持。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户,既可以保障市场供应,又能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着力引进或培育生猪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力度

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预警预报、应急反应和公共保障机制。强化执法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控制和降低生猪等畜禽流行性疫病的风险。

加强生猪生产的预测和市场预警机制

逐步完善科学高效的监测、分析、预警预报等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养殖户适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品种结构,使生猪养殖走向均衡生产、有效供给的良性循环轨道。

上一篇:三农气象服务下一篇:工程质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