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安全

2024-07-14

“三农”安全(精选9篇)

“三农”安全 篇1

摘要:农村水利设施既要保障农业灌溉, 又要保障农村用水基本需求, 更重要的还要保障农民饮水安全。要把握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不能忘记安全, 建设不能破坏生态, 生产不能污染水源。我们要做到不能用污染水环境作代价来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又将赚得的钱用来治疗因水污染而患上的疾病。发展农业科技, 增产、增收, 不要局限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工上, 而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关键词:水利设施,养殖,水体污染,安全

1小型水利设施功能的微妙变化

在农村进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后, 小池塘、大堰塘或拍卖或租赁或承包给农户经营管理了。让农民自己管理小型水利设施, 坚持“谁投资、谁所有, 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是一项事关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广大农民利益的重要工作, 对于管好用好水利设施,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促进节约用水、高效利用水资源,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减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政府 (集体经济组织) 也可将出让产权回收的资金专款专用于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建设。可有些地方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 产权、经营权的拥有者, 压根儿就想不起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淡化了它的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功能, 把水面利用起来搞养殖业, 由于养殖业的无序发展, 农村水塘可谓污水横流。

有的中小型水库, 没有发展后劲, 眼前的运行费用也成问题, 水管人员待遇比其他行业低了不少。水库的唯一资本就是水, 把水用活了, 水库管理单位也就盘活了, 于是把水库水面包出去, 发展自身经济, 这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把握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不能忘记安全, 建设不能破坏生态, 生产不能污染水源。可是有的水库没有做到这一点, 承包人肆意投放饲料、动物脏器、人畜粪便等进行水产养殖, 水体受到极大污染;再则, 养殖密度一旦决定, 水量的多少对水产养殖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 承包人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他会特别注意保持水量, 水量的减少将威胁水产养殖安全, 影响其经济利益, 经营者不会让他人无限制的从水库放水 (取水) , 可是这样势必影响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用水似乎有安全隐患。

2水产养殖与农业生产用水矛盾显现

近些年来, 人们都有了经济头脑, 处处不忘发展经济, 有能耐的承包大、中、小型水库, 包不到水库的买堰塘, 买不到堰塘的挖池塘, 大兴水产养殖业, 发展经济。水库、堰塘、池塘的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每户一座, 也不可能所有的农户都能拿出那么多钱来在任何地方去挖水塘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也就是说水利资源还要共享。但得到小型水利设施的人, 由于利益驱动, 都在发展渔业经济。于是, 农村灌溉用水与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些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在风调雨顺的年份, 反正天时地利, 也倒无所谓, 鱼养了, 田种了。一旦遇到天旱年月, 养鱼的可比种田的厉害, “要放水保收, 拿钱来, 这池塘我买了、水库我包了, 如果把水放了, 养殖经济损失几万元、几十万元谁给?”人们闻之生畏, 钱太狠了, 谁也拿不出钱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水管理单位收取了承包人缴纳的承包费, 从中获取了利益, 没有理由不保护承包人的利益。今年, 也出现过因灌溉用水纠纷闹出命案的。

其实, 在地处丘陵、平原的农村, 真还难得找到一座没有渔业养殖的水塘。也就在近几年, 许多农户眼看旱情扩大, 凭借那些养了鱼的小型水利设施, 是没法保障庄稼生长的, 有的借钱、有的贷款打井 (井深20米~30米) 取地下水来确保庄稼生长期用水, 可有的农户是投资打井了, 但没有找到地下水,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只好望天兴叹。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用水难得保障。

3种、养殖与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突出

有的水库库区发展水产养殖业, 给部分人带来了收益, 是致富的一条途径。但问题是, 现在库区里的水产养殖对水体污染较大, 影响了人们对水的质量要求, 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响。当我们意识到水体污染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时, 保护水环境就成了我们不可轻视的问题, 必须限制或取缔人们对水体污染的活动行为, 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官司, 因为以前有约或者说有政策。在农村, 最近几年养殖业发展迅速, 农民依靠这一方面的技术致富的家庭不少。一是畜牧养殖,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农民们很少建沼气池, 而且废水直接排放到池塘、农田、溪流的水体中, 这种处理方法虽使得养殖场的问题迅速解决, 给场主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却扩大了污染区域, 造成了河流的富营养化, 浮藻、水草丛生, 鱼类死亡;二是水产养殖, 为追求经济效益,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含有饲料添加剂的强化饲料, 迫使水体富营养化, 催生高密度的藻类和浮游生物, 还有的饲养以动物内脏等为饲料的鱼类, 动物内脏的细菌、病毒及其他原生动物胞囊污染水体, 加剧了治理的难度。在那里, 可以不夸张地说, 地表找不着一滴净水。养鱼人说:“水清澈鱼不长, 鱼不长则钱就不涨。”水体一片污浊。但就是在那污浊的水塘里, 居然有人洗菜、洗衣, 能不影响健康吗?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造成水、土污染。过量施肥也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危害之一:削弱庄稼生产能力。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容易倒伏, 倒伏一旦出现, 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同时容易发生病虫害, 氮肥施用过多, 会使庄稼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易遭病虫侵害, 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 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之二:浪费大量紧缺资源。据统计, 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 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 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危害之三: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 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导致藻类滋生, 继而破坏水环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 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农业病虫害防治也出现对水体污染的情况, 随着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农药的广泛使用, 有机氯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由于虫害抗药性的增强, 农药年年在加大剂量喷洒, 可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一般地仅为20%~30%, 大部分漂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 后者又大部分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 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

还有人们因为对洁净的需求, 化学洗涤剂广泛使用, 尤其是含磷洗衣粉排入水中后, 使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变坏。人们感觉生活方便了, 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可水却是日积月累地被污染了。这些污染源渗入土壤, 进而污染了地下水。水的净化能力远远不及人们对水的污染能力。有人说用洗衣粉洗过的衣物, 如果没有被彻底清洗干净会被皮肤吸收从而影响肝脏, 这可能有点夸张。但那样污染了的水, 人们接触或者饮用了, 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 应该是毫不夸张的。即使短时间没有反映, 长时间的沉积, 会威胁生命健康, 到那时, 卖鱼、卖粮的钱可能不够治病。我们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患病的, 如果知道了原因, 肯定会后悔, 辛苦一辈子挣来的钱都用来治病了。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 其中包括: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毒物污染后, 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便会造成中毒, 如甲基汞中毒 (水俣病) 、镉中毒 (痛痛病) 、砷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等。农药、磷、化肥是水的污染源之一, 水被工业污染的强度更大, 汇集到河流, 不仅仅只影响城镇人口, 农民也是受害对象。我国农业人口众多, 农民饮水安全隐患更大。

4必须尽快停止对水的污染

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 水污染就发生了。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容量和自净能力, 使水质受到损害, 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就受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最大的特点是污染物会在水体中迅速扩散, 很小体积的浓缩污染物, 会使大面积水体顷刻间全面污染, 鱼虾死亡, 使人和其他生物依赖的水源立刻失去利用价值。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有些污染物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 例如水污染后, 有漂浮物、水变颜色、有异味等, 而有些污染物则需要测定。如果我们现在被当前的经济利益所迷惑, 一如既往地污染、浪费、破坏水资源, 我们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其实水被污染后再对污水进行治理, 成本是非常高的, 现在有些花巨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说是运行成本太高, 束之高阁;水环境污染对人、畜身体的伤害致病后, 治疗费用之高就更不用说。所以, 我们要警觉, 否则, 到那时后悔的代价就太大了。我们何必要用污染水环境作代价来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继而又将赚得的钱用来治疗因水污染而患的病呢!因此,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对水的污染。

解决农业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办法, 可以从资金扶持、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方面去探讨。如政府投资研制低能耗高效率的灯光捕蛾装置杀灭虫害, 将农业种植病虫害的化学药物防治改为以生态防治为主, 减少使用农药对水的污染;政府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重拳打击农资营销中的骗农、坑农事件, 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使之放弃以水污染为代价的种养劳作;加强畜牧、渔业养殖场污染排放监督机制, 鼓励水利设施无污染养殖, 严禁养殖对水体造成直接污染;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 加大《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地力和养分测定以及要求的产量水平进行科学施肥, 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溢出对周围水体污染;多方筹集资金, 解决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费用, 建立污水处理运行机制, 强化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鼓励人们使用肥皂, 少用洗衣粉, 减少水中磷的污染等等, 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逐渐恢复到自然洁净状态。

5结束语

因为近几年来, 在农村的亲身体验, 感受太深, 尤其是看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存的生命之水受到如此污染, 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生存安全, 进一步地说, 是在惩罚我们。看到那大小的池塘一片漆黑的水, 总觉得水利人有责任呼吁人们停止污染, 还我清洁的生命之水。体验一下农村的真实生活, 会发现一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 是在拿自己的生命作代价。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环境毫无节制地污染, 吃的、喝的、洗的都有被污染的成分, 日积月累, 地下水也不能逃脱污染, 被污染的水反过来再又影响人的生命健康, 这是人们给自己划定的一个灾难之圈。现阶段人们对水环境污染的自觉或不自觉行为, 可能都很难马上禁止, 但这些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对滋润我们的生命之水产生污染。水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 土壤对水的净化能力也不是无穷的。不能正视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迅速控制这种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那么, 今天的水遭殃, 明天的水害将会大于水利。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 水利部.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Z].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三农”安全 篇2

“八查八看”安全大检查动员部署会讲话材料供借鉴

仅供参考

为深入贯彻安全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严落实上级指示要求,现就狠抓“八查八看”安全大检查行动,扎实组织开展安全管理教育整顿,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迅即行动组织部署,切实统一思想认识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上级指示精神,坚持将安全管理教育整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召开党委会、主官会,专题研究部署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一要深入动员宣讲,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讲政治、顾大局”的思想认识。上级安全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各单位要深入细致进行补充动员,切实将全体人员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指示要求上来。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就如何抓好安全管理教育整顿、搞好隐患排查“回头看”、季节性事故预防等工作进行具体谋划,切实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大家要清醒认识到:此次安全大检查不同于以往,上级态度之坚决,措辞之严厉,部署之具体,标准之高、声势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必须深刻吸取近期各地重大事故的惨痛教训,坚决按照上级指示要求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二是明确领导分工,牢固树立“抓安全就要严制度、定责任”的职责意识。

各单位要立即成立以主任、书记为组长,机关各部门领导、基层单位主官为成员的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安全形势,排查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各级真正把力量向安全稳定聚焦。要具体细化检查实施方案,对检查内容、时间安排、方法步骤作出明确安排,并将近期各级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分门别类,作为附件下发,确保各级检查整治有目标、落实有抓手。

三是强化教育引导,牢固树立“抓安全就要从我做起、身体力行”的作为意识。

针对少数同志认为“天天抓安全、雨过地皮湿”、“抓安全只是领导机关的事,与基层人员无关”等模糊认识,各单位要迅速召开职工大会,引导全体人员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及时克服麻痹思想,具体明确安全职责。此外,注重在教育引导中,针对单位工作特点和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房屋租赁管理、处突能力等四个方面作为教育重点,要求全体人员坚决克服厌烦情绪和侥幸心理,在安全管理教育整顿中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确保各项要求落到末端、见到实效。

二、从严落实“八查八看”,切实构筑安全屏障

XXX局党委坚持将“八查八看”作为此次安全管理教育整顿工作的重点,狠抓“规定动作”落实,积极谋划“自选动作”,着力将隐患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构筑起安全工作的防范屏障。

一是将“八查八看”的责任分工明确到位。

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要求,逐级签订《“八查八看”责任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层层建立承包、互管对子。人人签订《安全管理保证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检查签字谁负责”,确保问题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切实形成按级负责、按责行事,齐心抓好“八查八看”工作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是将“八查八看”的规定动作落实到位。

自下而上认真对照八个方面的内容,深入细致地进行排查。基层各单位采取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听取思想骨干汇报、开展大谈心活动的等形式全面自查,并由安全整顿工作小组逐个进行检查验收。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在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查找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制定“一本账”,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将“八查八看”的自选动作延伸到位。

着眼提高安全整顿的实际成效,围绕防范冲击火灾、电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准备,积极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根据应对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突发事件的需要,对应急分队进行细致深入的专题教育,明确应急行动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步骤,完善专项预案和保障计划。近期,要积极组织应急分队开展应急行动演练,进一步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为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安全稳定奠定基础。

三、严肃细致集中整改,切实清除安全隐患

各单位要坚持将问题整改作为安全教育管理整顿的落脚点,本着“发现一个隐患,解决一类问题”的原则,对查找出的问题严肃纠治。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的整治:

在人员管理方面,针对时紧时松的问题:一是加大人员管控力度。注重加强公勤人员及偏远坐落人员“八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尤其对因公外出、因病住院的人员,要求他们通过电话的形式,定期向所在支部汇报个人思想和生活情况。二是严格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基层主官、机关值班员每天将人员管控、车辆管理、场所安全等情况向值班领导汇报,增强安全工作的管理效能。要完善节假日休假人员登记制度,明确人员去向和联系方式,做到人人在管理中,时时在控制中。

在仓库租赁管理方面,针对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组织专项检查小组对所属坐落和租户进行安全摸排,对租赁手续、经营资质、从事生产活动情况以及用电、消防、煤气管线设备安全状况等逐一进行排查,确保租赁场所的安全稳定。特别是要对查找出的消防安全设施不完善、电路老化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有效封堵隐患漏洞。

在车辆管理方面,针对思想有所松懈的问题:一是加强驾驶员管理教育。坚持抓教育促管理,抓法规促正规,抓预防促安全,组织车勤人员原原本本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上级一系列指示要求,让车勤人员熟悉掌握有关管理制度。二是加强车辆使用管理。紧盯车辆安全管理不放,严格落实车辆管护、派遣、合并用车、干部带车制度,集中对车辆钥匙、运行凭证进行管理。采取统管、统派和定出车点、定停车点、定出行任务、定行驶路线、定带车干部的“两统五定”措施,确保不出私车、不出人情车、不出故障车。

四、全面检查总结验收,切实打牢安全基础

安全大检查结束后,工作小组将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座谈会等形式,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各单位主官务必切实扛起责任,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全方位、全时段、全人员的管理力度,不断巩固拓展安全教育整顿成果,维护好单位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提出更具体要求。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

“十四五”三农工作2021年谋划供借鉴

仅供参考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开端,是开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开局时期、实施创新强国阶段的开局时期。我镇将在“十三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以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三农工作的主基调,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造有效需求相结合为主线,以深入推进结构改革、优化产业布局为目标,提升我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一、目标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市委市府目标规划,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有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尽管我镇近年在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深知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在“十四五”期间我镇将继续把乡村振兴摆在工作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二、工作重点及举措

聚焦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镇。“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当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普遍,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因此,我镇将继续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让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扎实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让农村住房有权可依;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元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形式,拓宽农村就业渠道,解决就近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激发经济活力,做到富民强村。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努力挖掘区域内可发展的经济潜力股,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打造有特点、有优势的乡村经济主体,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乡,留得住人,实现真正的农民增收。在原有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全力支持返乡人员回乡创业活动,推进人才创业园建设,打造功能全、服务优、覆盖面广、承载力强、孵化率高的返乡入乡创业园,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遇扩大招商引资的覆盖面,促进有意在乡镇发展产业的大型企业与发展意愿强烈、发展条件匹配的农户的有机融合,达成长期合作意愿,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汇通,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保障人才供应,破解空心难题。“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二是一个总要的战略部署。要想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需要破解的难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吸引培育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依托现有的“农民夜校”、“工匠人才培训”、“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一是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农民知晓并能够积极参与到中间来;二是提升课程质量与多样性,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百姓需求,按需开设课程,提升实用性,真真正正能够帮助到百姓。

三、2021年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乡村规划设计。

全面推进“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抓好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继续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垃圾清运运转机制,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秸秆禁烧值班制度,落实秸秆禁烧奖惩制度,大力倡导农业有机循环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围绕“利用”“节约”“减污”“增收”,引进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落实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继续加强水库饮用水源地治理和龙洞河雨污分流整治,保障群众拥有健康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制定全面的发展计划,向省、市级争取资金发展基础设施及孵化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做强现代种养业。

全镇现有耕地3.5万余亩,粮食常年播种面积6万余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万余亩,农业基础深厚,因此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巩固提升粮食产能,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实行土地集中流转,发挥现有种植规模引领带动作用,辐射周边村社,集中打造水稻、油菜、玉米、莲藕等优质高效示范片,实现10000亩玉米高产示范、10000亩优质水稻种植建设,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

三是做精乡土特色产业。

我镇现拥有省级知名品牌2个,远近闻名;千亩柑橘产业园基本形成,景色优美;24个家庭农场,各有千秋。这些产业发展已日趋成熟,我镇将以打造精品经济作物、绿色生态畜牧为重点目标,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让产业有亮点,近而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

四是加强乡村治理领导。

抓实建强基层党支部,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领导。开设法制课堂,引导干部群众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强化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以德治弘扬正气,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制定村规民约、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回归“十三五”的奋斗历程,汗水犹在鬓边,而“十四五”的发展蓝图已徐徐展开在眼前,我镇将紧紧围绕市委赋予“打造‘锂业之都’核心区、建设市域副中心、辐射带动北部地区发展”的目标任务,继续深化我镇农村改革发展,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农用水安全的探讨 篇3

在农村进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后, 小池塘、大堰塘或拍卖或租赁或承包给农户经营管理了。让农民自己管理小型水利设施, 坚持“谁投资、谁所有, 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是一项事关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广大农民利益的重要工作, 对于管好用好水利设施,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促进节约用水、高效利用水资源,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减负,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政府 (集体经济组织) 也可将出让产权回收的资金专款专用于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建设。可有些地方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 产权、经营权的拥有者, 压根儿就想不起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之大事了, 淡化了它的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功能, 都把水面利用起来搞养殖业去了, 由于养殖业的无序发展, 农村水塘可谓污水横流。

有的中小型水库, 没有发展后劲, 眼前的运行费用也成问题, 水管人员待遇比其他行业低了不少。水库的唯一资本就是水, 把水用活了, 水库管理单位也就盘活了, 于是把水库水面包出去, 发展自身经济, 这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把握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不能忘记安全, 建设不能破坏生态, 生产不能污染水源。可是有的水库没有做到这一点, 承包人肆意投放饲料、化学肥料、动物脏器、人畜粪便等进行水产养殖, 水体受到极大污染;再则, 养殖密度一旦决定, 水量的多少对水产养殖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 承包人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他会特别注意保持水量, 水量的减少将威胁水产养殖安全, 影响其经济利益, 经营者不会让他人无限制的从水库放水。这样势必影响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用水似乎有安全隐患。

2水产养殖与农业生产用水矛盾显现

近些年来, 人们都有了经济头脑, 处处不忘发展经济, 有能耐的承包大、中、小型水库, 包不到水库的买堰塘, 买不到堰塘的挖池塘, 大兴水产养殖业, 发展经济。水库、堰塘、池塘的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每户一座, 也不可能所有的农户都能拿出那么多钱来在任何地方去挖水塘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也就是说水利资源还要共享。但得到小型水利设施的人, 由于利益驱动, 都在发展渔业经济。于是, 农村灌溉用水与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些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在风调雨顺的年份, 反正天时地利, 也倒无所畏, 鱼养了, 田种了。一旦遇到天旱年月, 养鱼的可比种田的厉害, “要放水保收, 拿钱来, 这池塘我买了、水库我包了, 如果把水放了, 养殖经济损失几万元、几十万元谁给?”人们闻之生畏, 钱太狠了, 谁也拿不出钱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水管理单位收取了承包人缴纳的承包费, 从中获取了利益, 没有理由不保护承包人的利益。今年, 也出现过因灌溉用水纠分闹出命案的。

其实, 在地处丘陵、平原的农村, 真还难得找到一座没有渔业养殖的水塘。也就在近几年, 许多农户眼看旱情扩大, 凭借那些养了鱼的小型水利设施, 是没法保障庄稼生长了, 有的借钱、有的贷款打井 (井深20米~30米) 取地下水来确保庄稼生长期用水, 可有的农户是投资打井了, 但没有找到地下水,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只好望天兴叹。由此可以看出, 农村用水难得保障。

3种、养殖与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突出

有的水库库区发展水产养殖业, 给部分人带来了收益, 是致富的一条途径。但问题是, 现在库区里的水产养殖对水体污染较大, 影响了人们对水的质量要求, 尤其是人们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响。当我们意识到水体污染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时, 保护水环境就成了我们不可轻视的问题, 必须限制或取缔人们对水体污染的活动行为, 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官司, 因为以前有约或者说有政策。在农村, 最近几年养殖业发展迅速, 农民依靠这一方面的技术致富的家庭不少。一是畜牧养殖,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农民们很少建沼气池, 而且废水直接排放到池塘、农田、溪流的水体中, 这种处理方法虽使得养殖场的问题迅速解决, 给场主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却扩大了污染区域, 造成了河流的富营养化, 浮藻、水草丛生, 鱼类死亡;二是水产养殖, 为追求经济效益,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含有饲料添加剂的强化饲料, 迫使水体富营养化, 催生高密度的藻类和浮游生物, 还有的饲养以动物内脏等为饲料的鱼类, 动物内脏的细菌、病毒及其他原生动物胞囊污染水体, 加剧了治理的难度。在那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地表找不着一滴净水。养鱼人说:“水清澈鱼不长, 鱼不长则钱就不涨。”水体一片污浊。但就是在那污浊的水塘里, 居然有人洗菜、洗衣, 能不影响健康吗?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造成水、土污染。过量施肥也会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危害之一:削弱庄稼生产能力。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 倒伏一旦出现, 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 氮肥施用过多, 会使庄稼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易遭病虫侵害, 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 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之二:浪费大量紧缺资源。据统计, 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 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 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 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危害之三: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 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导致藻类滋生, 继而破坏水环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 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农业病虫害防治也出现对水体污染的情况, 随着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农药的广泛使用, 有机氯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由于虫害抗药性的增强, 农药年年在加大剂量喷洒, 可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一般地仅为20%~30%, 大部分飘浮在空气中或降落在地面, 后者又大部分进入土壤、水体、生物体内, 通过食物链形成危害。

还有人们因为对洁净的需求, 化学洗涤剂广泛使用, 尤其是含磷洗衣粉排入水中后, 使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变坏。人们感觉生活方便了, 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可水却是日积月累地被污染了。这些污染源渗入土壤, 进而污染了地下水。水的净化能力远远不及人们对水的污染能力。有人说用洗衣粉洗过的衣物, 如果没有被彻底清洗干净会被皮肤吸收从而影响肝脏, 这可能有点夸张。但那样污染了的水, 人们接触或者饮用了, 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 应该是毫不夸张的。即使短时间没有反映, 长时间的沉积, 会威胁生命健康, 到那时, 卖鱼、卖粮的钱可能不够治病。我们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患病的, 如果知道了原因, 肯定会后悔, 辛苦一辈子挣来的钱都用来治病了。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 其中包括: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水体受化学毒物污染后, 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便会造成中毒, 如甲基汞中毒 (水俣病) 、镉中毒 (痛痛病) 、砷中毒、氰化物中毒、农药中毒等。农药、磷、化肥是水的污染源之一, 水被工业污染的强度更大, 汇集到河流, 不仅仅只影响城镇人口, 农民也是受害对象。我国农业人口众多, 农民饮水安全隐患更大。

4必须尽快停止对水的污染

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 水污染就发生了。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容量和自净能力, 使水质受到损害, 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就受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最大的特点是污染物会在水体中迅速扩散, 很小体积的浓缩污染物, 会使大面积水体顷刻间全面污染, 鱼虾死亡, 使人和其他生物依赖的水源立刻失去利用价值。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有些污染物是可以用肉眼看出来的, 例如水污染后, 有漂浮物、水变颜色、有异味等, 而有些污染物则需要测定。如果我们现在被当前的经济利益所迷惑, 一如既往地污染、浪费、破坏水资源, 我们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其实水被污染后再对污水进行治理, 成本是非常高的, 现在有些花巨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说是运行成本太高, 束之高阁;水环境污染对人、畜身体的伤害致病后, 治疗费用之高就更不用说。所以, 我们要警觉, 否则, 到那时后悔的代价就太大了。我们何必要用污染水环境作代价来获取眼前的经济利益, 继而又将赚得的钱用来治疗因水污染而患的病之上呢!因此,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对水的污染。

解决农业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办法, 可以从资金扶持、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方面去探讨。如政府投资研制低能耗高效率的灯光捕蛾装置杀灭虫害, 将农业种植病虫害的化学药物防治改为以生态防治为主, 减少使用农药对水的污染;政府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重拳打击农资营销中的骗农、坑农事件, 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使之放弃以水污染为代价的种养劳作;加强畜牧、渔业养殖场污染排放监督机制, 鼓励水利设施无污染养殖, 严禁养殖对水体造成直接污染;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 加大《水污染防治法》的执法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地力和养分测定以及要求的产量水平进行科学施肥, 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溢出对周围水体污染;多方筹集资金, 解决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费用, 建立污水处理运行机制, 强化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鼓励人们使用肥皂, 少用洗衣粉, 减少水中磷的污染等等, 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逐渐恢复到自然洁净状态。

5结束语

因为近几年来, 在农村的亲身体验, 感受太深, 尤其是看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生存的生命之水, 受到如此污染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生存安全, 进一步地说, 是在惩罚我们。看到那大小的池塘一片漆黑的水, 总觉得水利人有责任呼吁人们停止污染, 还我清洁的生命之水。体验一下农村的真实生活, 会发现一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 是在拿自己的生命作代价。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对水环境毫无节制地污染, 吃的、喝的、洗的都有被污染的成分, 日积月累, 地下水也不能逃脱污染, 被污染的水反过来又影响人的生命健康, 这是人们给自己划定的一个灾难之圈。现阶段人们对水环境污染的自觉或不自觉行为, 可能都很难马上禁止, 但这些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对滋润我们的生命之水产生污染。水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 土壤对水的净化能力也不是无穷的。如果不能正视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迅速控制这种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那么, 今天的水遭殃, 明天的水害将会大于水利。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 水利部.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S].2000.

“三农”安全 篇4

中国农业银行十堰分行综合部

二○一○年九月三日

━━━━━━━━━━━━━━━━━━━━━━━━━━━━━

郧县支行: 创新三农服务模式 做实三农金融服务

郧县支行按照“找准、做实、出亮点”总体思路,把握“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三条标准,坚持“要做实惠农业务、要全程控险、要取得实效和不讲理由、不讲条件、不讲困难”的“三要三不”原则,力克服务三农工作面广、量大、人手不足等困难,锁定县域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突出重点,找准路径,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实现了“三农”业务又好又快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支行累计发行惠农卡19139张,当年新增发卡9359张,激活率达100%,完成进度计划的104%,发卡辐射全县20个乡镇、40多个行政村;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3043万元,6月底余额2590万元,净投放160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率先发售惠农信用卡364张,占计划的173%。营销转账电话42部、POS机7部。县域金融生态图绘制工作得到市分行的肯定。

一、厘思路,造环境,夯实基础

2009年初,为实现“普惠制、广覆盖”的惠农卡发行目标,让惠农卡服务千家万户,支行首先从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入手,成立“三农”业务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行“三农”业务的统筹规划、指导和协调;增配了个人金融部和营业网点的“三农”客户经理,把长期在基层工作、有丰富农村金融实践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并把网点客户经理全部纳入“三农”客户经理序列,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架构和人员保证;组织“三农”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上级行下发的业务规章、制度,做到对三农业务知识娴熟掌握和熟练运用,为业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思想认识教育,廓清误区,厘清思路,使大家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提高了服务“三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卡为媒,稳推进,真情惠农

为确保惠农卡整体推进工作的迅速、有效开展,支行坚持“以我为主”与多方协作相结合,全力打造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业务发展新格局。“以我为主”,就是制定2010—2012年三农业务三年发展规划,构建三农业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目标客户选择上,支行把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为优先选择对象,并以连片营销、批量开卡模式强力推进。在计划目标的实施上,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及做大规模、做实功能的总体要求,层层、岗岗下达惠农卡营销任务,并组成流动客户经理组,全程参与惠农业务拓展。支行建立了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营销统计台帐,通过旬报等形式公布各网点、各部门业务进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多方协作”就是以卡为媒,借助外力,推进三农业务加快发展。一是与供销社强强联合,抓住“四大经营网络”、农资配送中心、农村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社、“万村千乡”工程,强力推进转账电话和POS机具布设,奠定了新农保、新农合代理工作的前期准备基础;二是与农村专业合作合作,批量营销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郧县谭山镇乌峪村是县里养殖专业示范村,支行通过与镇、村干部全面接触,深入交流,达成意见,由农行客户经理上门受理农户开卡申请,制卡后委托村委会代为发放。通过周密部署,细致工作,发放惠农卡500余张,授信123户,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3户107万元。还注册网银4户,布放转账电话3部,打造了惠农卡良好的用卡环境,实现了服务渠道有效覆盖。农民朋友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便捷办理金融业务,书写了整村推进批量发卡的精彩一笔!

三、抓机遇,做亮点,创新模式

为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分类、找准面向“三农”的切入点,使服务三农真正做到“找准、做实、出亮点”,巩固和提升农行在县域的主流银行地位,支行在学习福建泉州和借鉴湖北浠水金融生态图谱的基础上,支行行长身体力行,走村入户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了清晰标明全辖各经济区域的支柱产业、产业特征等金融资源的服务三农作战地图──“三农”金融生态图谱,明确了“三农”工作的行动路线和主攻方向。一是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体,开设了“郧县农行三农金融服务站”,帮助做好农户信息收集、贷款推荐等,形成畅通有效的工作体系,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与“机构人员不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既贴近了农民,又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利用这个平台,广泛宣传涉农金融业务品种,使农民充分了解我行的业务产品,为今后深层次服务“三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持续开展“自助设备进农村”活动,实现“把银行搬进店堂”。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乡镇卫生院以及电信移动部门广设转账电话,为农户提供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结算便利的自助银行服务,解决农户医、食、种、讯等问题。目前已实行了乡镇全覆盖,成为服务三农新亮点。支行还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签订了金融同业合作协议,为持卡农户存取现提供方便。三是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按照市分行的整体部署,充分借鉴随州“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的经验,加强与市分行领导和农户金融部的沟通与汇报,深化与县工商局的关系协调,积极推进组建具有担保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分行领导亲自协调,市县两级金融办、工商局的大力支持,郧县白桑兴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三家具有担保功能的专业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围获得核准注册。为支行深化惠农卡发放及代理、渠道产品建设、农户小额贷款等服务三农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四、细条件,严防控,构筑安全

对小额农户贷款的风险防控能否达到“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系到服务“三农”的成败和业务可持续发展。在“三农”业务推进中,支行始终把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臵,贯穿于业务处理全程,做到流程对接无缝隙,风险防范无盲区,业务处理无违规,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防控体系,有力地保证了“三农”业务健康有效发展。首先要求“三农”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恪尽职业操守,时刻绷紧防范道德风险这根弦。主要是要求三农从业人员做到“三把关、四坚持、五必须、六严禁”。“三把关”——即严把客户准入调查关、集中审查关、用信核实关;“四坚持”——即坚持流程制约,坚持责任管理,坚持贷后管理,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五必须”——即必须提供真实、合法的有效身份证件,必须坚持持卡人本人激活并独立修改密码,必须坚持上门实地调查,必须坚持取得借款人及配偶无不良信用纪录证明,必须坚持专职客户经理管户完成规定工作。“六严禁”——即严禁向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户发放农户贷款,严禁惠农卡代激活、批量激活、代改密码等业务行为,严禁向非惠农卡持卡人办理授信、用信业务,严禁单人进行授信调查、单人操作用信,严禁降低条件向关系人发放小额农户贷款。在坚持合规操作的基础上,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双单作业”,采取公务员担保、农机具抵押、行内职工担保等方式完善担保手续,控制风险发生。并采取“回头看”检查、风险经理“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经营状况等真实性核实,确保了农户贷款用途真实、合规。自农户小额贷款办理以来,我行发放的贷款无一笔形成不良。

━━━━━━━━━━━━━━━━━━━━━━━━━━━━━━━━━━━━━━━━━━━ 本期发送:省分行办公室;本行各行级领导,各部室,各支行、各直属单位、各直管分理处。━━━━━━━━━━━━━━━━━━━━━━━━━━━━━━━━━━━━━━━━━━━ 中国农业银行十堰分行综合部

2010年9月3日印发 编 排:张平

“三农”安全 篇5

1. 三农问题至关重要。

毛泽东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要重视三农问题, “城乡必须兼顾, 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 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 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 仅顾城市, 如果这样想, 那是完全错误的。”[1]

2. 毛泽东三农观形成的基础。

首先, 他出身农家, 耳濡目染, 对农村和农民的境况有深切的体会。投身革命后, 毛泽东仍与三农结下不解之缘——领导农民运动, 深入农村调查, 这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实践基础。其次,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悉心研究和批判继承, 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 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如儒家的“民本主义、重农抑商”思想, 李自成等农民革命领袖的“均贫富、等贵贱”思想以及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思想等等, 这就为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最后,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精彩论断则是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理论基础。正是应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 形成了他系统的三农观[2]。

3. 毛泽东探索三农的路径。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则对三农问题作通盘考虑。正因为毛泽东思考三农的重心有所不同, 因而对三农问题的解决采取了相应的步骤:第一步, 解放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 消灭农村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第二步, 将分散的个体经营方式转变为合作社经营、个体劳动转变为集体劳动, 实现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初步意义上的社会化;第三步, 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生产力, 实现以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现代化[3]。

二、毛泽东三农观的具体内容

1.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理论。

第一,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所需的商品粮;第二, 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第三, 农业是出口商品的重要来源;第四, 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这说明农业的发展对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还特别重视粮食问题, 多次指示要大办粮食。发展农业必须优先安排好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须知中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 吃饭是第一件大事”[4], “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 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5]

2. 农业现代化的理论。

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即要通过发展与推广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并总结了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 毛泽东多次强调农业不搞技术不行;其次, 重视研究和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提出了农业耕种“八字宪法”;再次,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他还强调, “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 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中国建成一个工业国, 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5]

3. 农业合作化的理论。

毛泽东合作化思想的内涵:第一, 农业合作化的目的———提高农业产量,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以及防止农村的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消灭资本主义的需要;第二, 农业合作化的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第三, 农业合作化的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第四, 农业合作化的步骤———互助组 (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

4. 农村城镇化的理论。

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有新的进展, “农村人口要减少怎么办?不要拥入城市, 就在农村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6]多余的劳动力的出路主要还是在农村, 因为“生产范围大了, 部门多了, 工作细了, 不怕有力无处使”[7], 以后还“将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工业、交通和交换事业的发展, 更是前人所不能设想的。”[7]毛泽东还提出了农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1959年他提出通过国家投资和公社自身的积累办社办工业;1966年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以集体积累为主, 国家扶助为辅”,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启动和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的方针应以发展中小企业为主, 实行“土洋结合”、“两条腿走路”和“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8]。

5. 农民教育的理论。

毛泽东还探寻了农民教育的内容: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 包括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组织纪律的教育, 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第二, 普及文化教育, 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第三, 开展科技教育, 包括农业技术教育、军事知识和技术教育、卫生科技教育以及消除迷信的教育等[9]。对于农民教育的步骤和方法, 毛泽东主张首先组织农民识字, 扫除农村文盲;其次, 创办农民技术夜校, 将扫除文盲与普及技术相结合;再次, 加强基础设施的创建, 办小学、中学, 出版适合农民需要的通俗读物和书籍, 发展农村广播、电影队, 组织文化娱乐等。还提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 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 使广大农民成为现代农民。毛泽东还号召知识分子下乡去, 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10], 以积极投身农村的文化建设。

6. 照顾和实现农民利益的理论。

一是要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合作社、合作社同农民的关系。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 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关系要兼顾国家和农民利益, 不能将农民挖得太苦的原则;二是注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问题, 强调采取缩小剪刀差, 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三是毛泽东提出要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农民收入, 如减轻农业税、发放农贷、兴修水利等。

三、毛泽东的三农观对库区三农建设的启示

1. 三农问题是库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不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均从不同角度强调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目前, “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 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11]。而库区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就业压力大, 移民安稳致富任务重;社会矛盾多, 困难群体大,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任务重;城市综合实力不强, “以城促乡、以工哺农”能力较弱, 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骨干企业支撑力、核心竞争力不强;生态比较脆弱, 环境压力大, 资源、环境、人才等发展要素制约加剧。库区的三农问题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只有认清形势, 着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才能实现库区的现代化。

2. 库区三农问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有主次地解决了旧中国的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则对三农问题作通盘考虑, 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当前, 库区的三农问题的解决, 一是要注意地域之间的平衡发展, 尤其是远离城镇的边远山区。搞好乡村规划, 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引导政策, 支持农村村落建设, 引导农村集中修建农民新村, 加强基层组织服务设施建设, 培养农村居民的社区观念, 把有条件的农村村落培育成为场镇或社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二是要注意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协同发展, 尤其是农业问题。逐步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道路,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以农村标准化、农业多元化、农民知识化为目标构建库区新农村。

虽然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与库区的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但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理论仍具有现实价值。他关于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关于农民的教育观等理论, 今天我们仍可资借鉴。当前一定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 推进农村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的主城区, 重点培育都市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沿江生态农业带重点搞好库区周围绿化带建设, 大力发展柑橘、竹笋、蔬菜、畜禽、水产产业及其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浅丘高效农业带重点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山区特色农业带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茶叶、烟叶、反季节蔬菜和特色果品, 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林草业和中药材, 建设牛、羊、兔等草食牲畜基地。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 打造特色产业及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培训, 搞好“阳光工程”、扶贫培训, 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大学生进村工程和干部下挂基层工程, 增添农村新活力。为农民办实事, 让农民盼望的“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寝有所安”的幸福生活更加真切。

摘要:毛泽东在不同时期, 从不同的角度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拟就毛泽东探索三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内容两方面加以讨论, 并以此提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库区该如何借鉴毛泽东的三农思想,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 打造特色产业及发展生态旅游, 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培训, 搞好“阳光工程”、扶贫培训, 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以建设和谐新库区。

关键词:毛泽东,三农观,库区,三农建设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427.

[2]孙海林.毛泽东三农思想概论[J].湖南社会科学, 2004, (6) .

[3]何景春.毛泽东对三农问题探索的历史性贡献和现实意义[J].安徽史学, 2005, (4) .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49.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28-310.

[6]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会.毛泽东与中国农业[C].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5:192.

[7]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252-253.

[8]杨海明.试论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J].桂海论丛, 2004, (6) .

[9]钟凯雄.论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精神内涵与精神实质[J].嘉应学院学报, 2005, (4) .

[10]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316.

“三农”安全 篇6

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大大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了新台阶。与此相应的,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现有农民九亿多, “三农”问题在我国不仅关乎经济发展而且关乎社会进步, 也就是说, 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全社会的长久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

1“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目前为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下发了一系列的一号文件, 突然“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1.1突破僵化体制 198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1]。

1.2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3年1月, 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提出, 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 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 模范地执行政策, 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 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1]。

1.3承包土地15年不变 1984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 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1]。

1.4扩大市场调节力度 1985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 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 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

1.5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986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 强调增加投入,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1]。

1.6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 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 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要调整农业结构, 扩大农民就业, 加快科技进步, 深化农村改革, 增加农业投入, 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 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1]。

1.7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

1.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 建设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1]。

1.9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

1.10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 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 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 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 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 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 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1]

1.11 2008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 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 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切实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1]。

1.12 2009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1]。

1.13 2011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下发, 重要内容是水利建设。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1]。

1.14 201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下发,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 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 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

文件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因为现在一些地方将优质高产良田留做建设发展, 而将条件较差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虽然耕地数量没有减少, 但质量不断下降, 威胁到了我国粮食安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让优质耕地永久留在农民手中, 保证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提高了粮食的质量安全,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2“三农”图书出版的重大作用

2.1对“三农”图书出版的认识

2.1.1全社会、全民要提高对“三农”图书出版的认识中共中央

国务院一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先后下发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十几个“一号文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6月2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 强调要多出版发行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读物, 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

《意见》指出,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三农”独舞的出版和发行工作肩负着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任。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各类出版和发行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服务“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服务“三农”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作为整个出版发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实抓好[2]。

由此可见, 全社会、全民要一贯提高对“三农”图书出版的认识, 重视农业科技普及的同时, 科技出版业面对党和政府的号召,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该做些什么?肩负什么职务?首先是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技能,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其次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为此, 必须多出版农业科技图书, 方方面面优质服务“三农”, 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科技出版工作者神圣的职责[3]。

“三农”图书是地方出版社整体图书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三农”图书的经济效益偏低, 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是出版同仁普遍认同。这与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偏低, 购买能力偏低直接相关。因为读者对象的购买能力决定“三农”图书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

2.1.2利用政策优势, 得到政府财政支持, 免费发放“三农”图书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 “新疆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于2007年1月正式实施。两个工程实施以来, 新疆的各出版行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积极出版免费发行“三农”图书, 受到了新疆各族农牧民和基层干部的普遍欢迎,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东风工程”一期项目投资总额为37910万元, 分五批向全疆851个乡镇和8661个行政村赠阅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语言文字的报纸39种, 36.93万份;期刊16种, 44.25万本;图书 (挂图) 1281种, 1267.20万册 (套) ;音像制品267种, 308.09万盒;为自治区15个地州市、部分重点县 (市)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配备出版物市场监管专用车67辆;为自治区出版物市场稽查队配备业务设备 (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及电脑12台 (套) ;为自治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 (市、区) 新闻出版部门配备出版物市场监管设备 (电脑、传真机、数码照相机等) 1526台 (套) ;为《新疆日报》喀什南疆印务中心及十个地州党报党刊配置印刷及照排设备18台 (套) ;为新疆电子、音像出版单位配置音像制作设备388台 (套) ;对23个县级新华书店发行网点进行了新建或改建, 总建筑面积20418平方米;为全疆地州市及县级新华书店配备流动售书车98辆;投资建设了新疆新闻出版技工学校教学综合楼及出版物市场监管用房, 总建筑面积10528平方米。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新疆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切实抓好工程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责任落实, 在农家书屋建设中, 本着求真务实、力求实效的工作原则, 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截至2011年7月已建成农家书屋7000个, 实现了南疆地区全覆盖, 共配送维、汉、哈、蒙、柯5个语种期刊35种, 1.14万份;报纸46种, 0.55万份;图书18012种, 1102万册;音像制品2238种, 82万张;配发图书架及报刊架21000个, 标牌、播放设备等配套设备7000套。

两个工程项目的实施, 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农村牧区, 把先进文化带到牧场毡房, 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丰富了农牧区建设文化生活, 使农牧区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一是加强了农牧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农牧区出版物缺乏、农牧区各族群众“看报难、读书难、购书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农牧区群众借助两个工程提供的出版物, 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接受了先进文化, 转变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对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 帮助农牧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依靠科技劳动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了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两个工程享受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三是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了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各地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 充分发挥两个工程的作用, 使“东风工程”阅览室和农家书屋成为农牧民学习了解政策、法律、生产技术的重要阵地, 并以此为载体广泛开展读书竞赛、科技讲座、文化巴扎、双语学习等活动, 吸引了众多的农牧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普遍参与, 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加大“三农”图书出版的措施

2.2.1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构成“三农”图书的主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生产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3]。广大农民最普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近年来, 通过下乡调研、结合与粮食高产对口联系工作, 每年出版“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丛书”及到基层免费发放, 调研座谈活动等大量的调查, 争取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的反映和建议, 以反映和建议为主选题策划, 要出版发行农民最普遍、最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4]。

2011年来, 我们农业厅编译室,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翻译工作在少数民族农牧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进一步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类科技图书的利用率和编译室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做好编译工作, 把翻译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农业科技面向新疆的农业生产实际, 同时把我们编译出版发行的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进一步适合于新疆农业发展的需求, 编译室的工作人员轮流奔赴南北疆的各县市, 开展调研, 与基层干部、农技人和有些农民员座谈, 认真听取了他们对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的反映和建议, 考察了《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情况、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对科技图书的真是需求, 收集了选题策划的第一手决策参考资料, 为今后科技图书翻译出版发行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定地基础[4]。

2.2.2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新疆是土地辽阔, 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南北疆的气候差异较大, 农业生产呈现明显的区域性, 也体现了对农业科技图书不同的市场需求, 为农业科技图书出版的多元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编译室根据“农技人员对农业科技图书的反映和建议”, 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选题策划出版发行南北疆少数民族农牧民最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类《新疆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新疆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防治》、《新疆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农村实用汉语》教材、《汉英维农业分类词典》、《农民生产生活安全100问》、《农产品质量安全100问》、《新疆核桃和红枣栽培技术》、《新农村文化建设》、《新疆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生产技术》、《乡村经济管理》教材、《动物疾病防治》、《禽病防治技术》、《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农村法规政策知识问答》、《温室大棚果树栽培技术》等44种图书, 其中《农民生产生活安全100问》、《农产品质量安全100问》、《新疆核桃和红枣栽培技术》、《新农村文化建设》、《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等25种图书列入了《全国农家书屋》推荐目录, 《新疆核桃和红枣栽培技术》、《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等两本图书荣获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全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优秀地方教材》称号。以上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农牧民和基层科技人员的好评,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总之, 我们要提高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充分利用“三农”政策优势, 以“三农”服务为编辑出版宗旨, 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民、稳步推进全疆农牧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确保新疆社会稳定方面多出版发行“三农”图书而贡献。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现有九亿多农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特别是1982年以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一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出版“三农”图书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 承担着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引导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发展等重大责任。

关键词:“三农”问题,重要性,“三农”图书出版,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历年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1982至2014年.

[2]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6月2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

[3]黄达全, 催坚志等.出版农业科技图书, 竭诚服务“三农”[C].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 P83, 84.

“三农”安全 篇7

贴心服务农民种出“黄金叶”

宜阳县地处豫西山区, 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近10万亩, 烟叶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为了帮助烟农告别“靠天收”, 依靠种植烟叶走上致富路, 该公司积极配合烟草部门为全县近30个烟叶基地的机井架电, 共架设高低压线路1 305 km, 安装配电变压器32台, 从池塘、机井和水库多级提水灌溉, 使全县90%的烟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根据烟草部门大力推广新型密集式烟叶烤房的特点, 以及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的新要求, 该公司组织职工深入全县各乡镇调查了解新型烟叶烤房分布情况, 加强对输配电线路的日常巡视维护,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组织人员专程到烟草部门咨询有关技术问题,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赶在烟叶烘烤季节到来之前为全县1 067座新型烟叶烤房和2 500多座普通烤房架通了电源, 妥善解决了这些烤房的临时用电问题。此外, 对烟叶烤房所在的低压配电台区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制, 定期开展上门服务, 主动征求烟农意见, 持续改进供电服务, 千方百计保障炕烟供电, 让烟叶真正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叶”。

履职担责农村告别“低电压”

针对部分农村新建住宅远离负荷中心, 先前架设的低压线路没有抵达, 这些用户只能使用单相电照明, 电压低, 用电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该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自筹资金132万元, 从2015年4月份至今, 组织5支施工队历时6个月, 对柳泉、盐镇、赵堡、董王庄等乡村的50条400 V线路进行了对接延伸, 使800余户农民用上了“安全电”“舒心电”。

为确保全年总投资1 502万元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该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健全管控机制, 明确责任分工, 完善规章制度, 严格奖惩规定, 持续规范在规划设计、物资合同、专项资金、工艺质量、现场安全、跟踪审计、工程预决算等方面的管理, 并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有效地解决了局部电网存在的“低电压”“卡脖子”问题, 进一步完善了电网结构, 提升了供电质量。

据统计, 该公司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5 758.48余万元, 新建 (改造) 10 k V线路57.9 km、400 V线路275.5 km, 新增 (改造) 配电变压器64台8 250 k VA, 改造居民下户线9 245 km, 更换计量箱7 488个, 相继完成11个电气化乡 (镇) 和189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 显著提高了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 使农村居民用电年增长率达到近20%, 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用电客户的广泛赞誉。

创新机制打造便捷“服务圈”

在改变农村以往走收、坐收等传统缴费方式的同时, 该公司因地制宜拓宽缴费渠道, 在各乡镇相继实施IC卡预存、邮政储蓄代扣、委托社会商业网点代收等缴费方式。近年来又先后开通支付宝、“一卡通”以及POS机自助缴费等多种方式, 让农民朋友自主选择, 就近交费, 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该公司先后向人口居住集中、用电能量较大的乡镇和行政村推广发放缴费“一卡通”数万余张, 可覆盖全县38%以上的用电客户。从实践来看, “一卡通”以其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缴费快捷等优点, 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

城区供电所所长郭青峰介绍说, 与以前走收、坐收等传统缴费方式相比, 这种被群众俗称为“一卡通”的用电客户信息卡, 采用磁卡加密技术, 内含客户名称、编号、电话、用电地址以及电能量、电价、电费等相关信息, 用电客户只要在供电营业厅、自助交费机和社会代收点的刷卡机中轻轻一刷, 无需再输入户号、编号和电能量, 就可实现轻松交费。既解决了收费员办理业务慢、劳动强度大, 用电客户排长队的问题, 又有效地缩短了客户交费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反响良好。

“三农”安全 篇8

1.在市场定位上, 县域农行应把“三农”作为蓝海市场, 立足商业运作, 追求城乡联动、相互促进。努力开发和推广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 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建立起独特的比较优势。以县域规模化融资为基础, 以缓解农民“贷款难”为突破口, 以惠农卡为载体, 以农户小额信贷为推手, 以“三农”金融事业部为组织保障, 走出一条具有农行特色的新路子。

2.零售业务是农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做大做强零售业务对提高农行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随着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切实做好基金、代理保险、外汇、理财、现金管理、电子银行、投资银行等一批城区成熟产品的推广工作, 并要借助ATM、POS、智付通、超级柜台等现代电子银行新渠道, 有效扩大“三农”服务的覆盖面, 加强与当地农商行、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同业的合作, 切实做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3.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的显著特点, 它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而且还能起到服务客户、稳定客户、促进农行资产负债业务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因此, 县域农行要将拓展中间业务作为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和绩效的重要方面, 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农户、个体私营企业及经济联合体提供资产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家庭理财和评估等多种咨询服务, 及时掌握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动态, 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型金融产品, 为农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业务。

4.积极竞标新农村养老保险代理工程。仅保定农行定州分行一家, 2013年“新农保”缴费及养老金的发放涉及65万农户。

5.积极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 通过合理布放电子机具、搭建助农取款服务点, 在农村编织一张庞大的农行服务网络, 并使之与新农保发放工作相结合, 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基础金融业务。以“代理人+电子机具”服务模式, 大到供销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小到便民店、小超市等。截至8月末, 累计发放惠农卡164万张、累计发放农户贷款46.6亿元。共建成县域金融服务点10500多个, 乡镇及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7%, 全面提升了县域金融服务能力。

二、以“三农”为依托, 提高服务水平

保定市下辖9个贫困县, 占市辖县总数的40%, 其中国定贫困县8个、省级贫困县1个, 农村扶贫对象112万人, 县域经济发展难度大, 脱贫任务重。所以县域农行的发展要以“三农”为依托, 做到以下几点:

1.选准重点贫困县, 制定扶贫开发综合服务方案。农行保定分行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旅游特色产业及京津冀一体化制定相对应的政策,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对涞水的野三坡和阜平县天生桥景区升级改造项目分别投放贷款900万元和500万元, 为涞源白石山旅游开发项目投放固定资产贷款近2亿元。

农行保定分行将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 统筹制定金融服务总体规划和具体推动措施, 实行营销团队责任制, 由营销团队一对一跟踪相关项目, 建立市、县分支行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营销支撑作用。为助力京津冀发展打通绿色通道, 扩大业务授权, 足额转授县域支行审批权限。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 搭建银政企三方合作平台, 及时获取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第一手信息。以白沟农行为例, 抓住白沟作为承接北京大红门搬迁商户主要场所的契机, 积极发挥产品组合营销强大优势, 迅速推出对项目方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向商户配套提供自助机具、电子银行和自主理财渠道等配套产品的整体服务方案, 最终获得项目方青睐, 目前已发放贷款5.4亿元。

2.密切关注贫困地区基础建设和民生工程。为加强基础设施投放, 打造产业承接高速通道, 农行保定分行发放津保铁路项目贷款2亿元, 京港澳高速项目贷款3亿元。同时积极支持产业园区发展, 紧密跟踪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京涞科技园、涿州临空产业区和白洋淀科技城等重要首都功能承接区的招商引资及建设进程。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 立足“服务三农”使命, 努力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对龙头企业金融服务覆盖近百户。

随着农业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对“三农”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 “三农”市场和客户已发生持续而快速的变化, 县域农行要清醒认识县域农行服务“三农”既是农行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又是农村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广阔的县域金融市场既是农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来源, 又是加快有效发展的基点。县域农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 不断加大支农、惠农、便农力度, 让千百万农户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 成为“老百姓的贴心银行”。

三农资讯 篇9

新华社北京2009年12月28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

(新华社)

今年将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今年,水利部将加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三大任务,着力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全力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这是记者从1月17日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了解到的。

会议对今年的水利具体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地要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台减灾工作,全面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努力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提升依法治水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快推进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继续强化水利行业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着力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

(农民日报)

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工作将全面推开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化债工作。

自2007年12月在内蒙古等14个省份开展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以来,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下,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基本实现“三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圆满完成,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确保化债过程中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截至2009年11月底,14个试点省份已完成化债任务的98%,17个非试点省份和中央直属垦区、林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和审计锁定等基础工作。

(《中国财经报》)

财政部:今年将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据新华社电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说,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重点在扩内需、调结构上下工夫,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谢旭人强调,2010年要把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从三方面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主要包括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者劳动报酬;其次,保持政府公共投资力度,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此外,2010年还将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居民消费。

(人民网-《京华时报》)

今年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杜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6日表示,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照中央关于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的要求,在基本保持现有试点范围、补助对象、建设标准等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2009年中央安排40亿元资金开展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5000元,在此基础上对东北、西北和华北等三北地区试点范围内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各地在确保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前提下,结合翻建新建、修缮加固等不同情况自行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分类补助标准。

(人民网一《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社部:将探索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

综合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后我国将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制度,同时组织开展公务员公开遴选试点。据了解,2009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2万人,其中,省级机关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比例超过60%,中央和国家机关达到7 0%。

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在会上表示,今后要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制度,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充分发挥考录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中国青年报》)

卫生部部长陈竺:新农合补助标准今年将提高

在1月5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2010年,我国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各级政府的补助水平达到每人每年120元,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和补偿比例。据统计,截至去年9月底,中国新农合筹资水平已达到人均100元,全国已有4.9亿人次获补偿,1560万人得到健康体检。

(人民网一《京华时报》)

全国9 1.5%的行政村通互联网99.86%的行政村通电话

本报北京1月5日电(记者王政)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经实现了99.86%的行政村和93.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乡镇通互联网比例从2009年初的98%提高到99.3%,行政村通互联网比例从年初的89%提高到91.5%,村村通电话工程年度计划整体超额完成。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09年村村通电话工程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偏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克服困难筹集资金103亿,组织力量在大山深处、雪域高原艰苦施工,年内为2.7万多个偏远自然村和行政村开通电话;二是农村信息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全国新增4228个乡镇和行政村通互联网;三是信息下乡活动进展迅速,已在15个省份的1.3万余个乡镇开展信息下乡。

(人民网一《人民日报》)

今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多项重点工作涉及农村

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1月15日在京召开。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部署2010年工作重点时强调,今年,交通运输系统要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实施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在全国免收通行费政策、加快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

李盛霖说,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的要求,今年将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东中部地区要完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任务,西部地区要完成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和建制村通公路任务。已经完成“十一五”目标的省份要重点加强危桥、安全防护和排水设施建设。同时总结推广“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经验,推进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加大农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力度。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可跨省转移接续

中新网1月14日电从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出台《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接接续暂行办法》。

上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气道下一篇:《致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