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农保险情况(精选7篇)
推进三农保险情况 篇1
龙岩市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全方位、多领域的农村保障体系,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决定,制定我市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关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深化涉农保险“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公司承保”的政企合作模式,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增强农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构建覆盖全市农村人口的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三农”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农村民生。
二、基本原则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先易后难,协同配合,整乡(镇)推进”原则,探索建立政策性支持、商业化补充相结合的农村保险新模式,大力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减少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
三、总体要求
(一)推进目标
总体目标:从2011年起到2013年,实现全市范围“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农村人口的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性农村保障体系。街道办事处和县城所在镇不列入推广范围。
——2011年,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先行开展实施三农综合保险。上杭县要充分发挥古田镇“三农”保险试点示范作用,“三农”综合保险推广先行一步,全县覆盖面达到50%的乡(镇)。据此,2011年全市组织22个乡镇实施:①上杭县11个,古田、才溪、蓝溪、南阳、湖洋、溪口、茶地、蛟洋、步云、旧县、中都。②其他县(市、区)11个,新罗:白沙、东肖;长汀:新桥、河田;永定:高陂、湖坑、下洋;漳平:永福、西园;连城:朋口;武平:十方。
——2012年,上杭县全面推广,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其它县(市、区)将推广工作扩展至50%的乡镇。全市组织60个乡(镇)实施。
——2013年,全面推广,实现全市 “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
(二)推进项目
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中央、省、市确定的农村住房、自然灾害公共责任、水稻、能繁母猪、森林综合等五项政策性涉农保险险种,同时认真总结古田镇“三农”保险示范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根据农民在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等方面保险的迫切需求,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先行推出适合本地的“三农”综合保险险种。具体推进项目及要求如下:
1.推广十一个“三农”综合保险自主选择项目。根据古田“三农”保险试点经验,主要推广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并根据农村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主要推广的险种包括: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计划生育手术安心保险,村干责任险,农民小额信贷保险,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务工农民小额保险,露地蔬菜种植保险,日光温室大棚保险,茶叶、果树种植保险,鸡、鸭、兔养殖保险等11个险种。各地可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开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保险试点。
在推广期间,要求每个推广乡镇在推出的11个险种中因地制宜选择3~4个险种进行全面推广,第一年承保率达到70%以上,第二年承保率达到80%以上,第三年承保率达到90%以上。其他险种要求各县(市、区)、各乡(镇)根据地方特色有选择性的开办。
2.全面开展烟叶种植保险项目。烟叶种植作为我市农业生产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此,烟叶种植保险由龙岩市烟草公司牵头投保,各级有关部门积极主动配合,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所有种烟乡(镇)实行全面推广。
四、支持政策
为快速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全面提高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障水平,对所有进行推广“三农”综合保险的乡(镇),由市、县、乡三级财政给予支持推进。
(一)保费支持
1.十一个推广险种的保费支持。采用递减式补贴模式,所有推广乡镇享受财政补贴政策,第一年保费市、县两级财政补贴50%,农民自主承担50%;第二年递减到30%,农民自主承担70%;第三年及以后按15%补贴,农民自主承担85%。
2.烟叶种植保险的保费支持。采取“三方”筹集模式解决,由龙岩市烟草公司统一组织全市烟农投保,保费由市、县两级财政补贴30%,市烟草公司承担50%,烟农承担20%。
以上所有险种财政补贴按市级30%、县级70%的比例承担。如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则按新体制执行。市、县财政补贴资金,根据农民投保额,每半年拨付至市、县人保财险公司。
(二)办公费用支持
各推广乡镇机构筹建费用3万元由人保财险公司出资并统筹安排。各推广乡镇聘用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平均每人每月1200元的标准,村保险协管员(以下简称协保员)的基本工资按平均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由乡(镇)政府、人保财险公司按各50%的比例分摊解决。人保财险公司根据实际业务量(保费总额)提取10%作为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协保员的补贴和办公费用。在保证“三农”综合保险推广工作的前提下,乡、村两级人员工资和按业务量提取10%的费用可由乡镇统筹安排。
五、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全面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工作机制的长效性。市、县两级均成立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农办、财政局、民政局、人民银行、人口与计生委、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劳动局、卫生局、烟草公司、人保财险公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人保财险公司,具体负责当地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的规划、指导、检查、落实等工作。由市、县两级人保财险公司具体负责“三农”综合保险承保工作。
(二)健全工作体系。重点建立乡村两级工作推进和服务体系。
1.乡镇成立“三农”保险服务机构。“三农”保险推进工作由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开展“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的乡(镇)政府设立“三农”保险服务工作机构,整合现有工作力量,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承保、理赔、宣传、咨询等服务工作。
2.在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乡(镇)的每个行政村设保险服务联系点,各联系点聘请一位协保员。建立农村协保员队伍,做到村村有协保员,随时为农民群众做好“三农”综合保险服务工作。
(三)实行目标考评。将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列入市对县、县对乡(镇)的考评内容。建立以市级为指导、县主抓、乡镇为主体的责任机制。加强对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的乡(镇)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并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各县(市、区)的阶段性进展情况汇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督查,对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每年对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的乡(镇)进行专项考评,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考评办法由市推进“三农”综合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另行制定。
(四)做好综合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三农”综合保险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流动宣传车、文化活动、宣传图册以及现场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三农”综合保险。深入各村户开展宣传,并在各行政村开辟“三农”保险宣传栏,让每位农民都了解“三农”保险的内容,了解“三农”保险的政策,使“三农”综合保险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强气象、水利、农业、民政、畜牧防疫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切实做好防灾防损工作。
人保财险公司要以服务“三农”、保障民生为出发点,不断地改善服务手段,增加服务内容,做到投保程序简便化、业务操作规范化、报险出险快捷化、赔付标准合理化,准确及时地做好理赔服务工作,让“三农”综合保险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保护神”,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政策性三农保险方案 篇2
白沙洲乡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方案
各村委会: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扩在农业保险种和覆盖面,建立农业保险体制, 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总体部署, 建立和完善三农保险基础服务体系和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切实增加农业、农村、农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应对特大意外事故的能力,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促进我县农业发展。根据赣府厅发【2012】6号和赣农发【2009】16号文件精神及要求, 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富裕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三农”保险基础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多层次保障、多渠道支持农业持续发展,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和农业保险制度框架。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政府运用保费补贴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户、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积极推动农业保险的开展。
2.农户自愿。在宣传保险政策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做工作,引导农户积极参保,不准强制农户参保。
3.协同推进。将保费补贴政策同其他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作用。财政、农业、保险等部门和各村委会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构建“三农”保险服务的高效工作协调机制, 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农业保险的承保、查勘、定损、理赔工作。
二、农业保险工作内容
我县2012年主要农业保险的险种:涉及油菜、水稻、花生、棉花种植业保险﹑能繁母锗保险﹑林木保险。
(一)油菜种植保险
﹙二﹚林木保险
1.保险标的:生长正常,由投保人持有和管理的商品林。2.保险责任:由火灾或火灾施救过程中造成部分林木的死亡。3.保险期限:一年。
4.保险金额:以由为投保计量单位,保险金额为单位保险金额与保险林木面积的乖积。每亩保险金额为500元。
5.绝对免赔。投保面积100亩﹙含﹚以上的,每次保险事故绝对赔偿﹙率﹚10亩或损失金额的10%,以两者之中高者为主;投保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每次事故赔付对赔偿投保面积的10%。
6.保险费率:1﹒5‰。
7.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25%,县财政补贴5%,投保人自行承担40%。
﹙三﹚能繁母猪养殖业保险 1.保险标的:
﹙1﹚投保的能繁母猪品种必须在当地饲养1年以上﹙含
1年年龄﹚;
﹙2﹚投保时能繁母猪在8月龄以上﹙含8月龄﹚4周岁以下﹙不含4周岁﹚;
﹙3﹚猪只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能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猪只必须且有能识别身份的统一标识。2.保险期限:一年。
3.保险责任:因雷击、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风灾、冰雹、地震、冻灾等自然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意外事故、重大疾病及难产导致保险能繁母猪死亡。
4.保险金额:1000元/头。5.保险费率:6%。
6.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12%,县财政补贴6%,农户自交12元/头。
三、措施和要求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惠农支农的重要举措,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必须强化农业保险依法合规经营和规范管理。切实做到“三到户,五公开”即宣传到户、承保到户、理赔到户;惠民政策公开、实施方案公开、承保情况公开、理赔办法公开、工作程序公开。
(一)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业保险工作覆盖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为切实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全乡农业保险有效开展。乡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成立农业保险办公室。确定一
名副职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财政所、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和人保财险公司聘请的专业人员组成。各村组要指定专人负责农业保险工作,协助人保财险公司做好农业保险的投保农户花名造册,农户自缴部分保费收取。同时协助人保财险公司处理受灾农户的农业保险理赔工作。
(二)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召开农业保险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墙报等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农业保险的重要意议和政策内容,介绍农业保险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充分让参保农户享受到国家“三农“保险实惠。
(三)明确操作流程,合规用好政策
1.按照农户自愿投保的原则,由村委会按水稻每亩3.6元﹑油菜每亩2.25元、花生每亩4.5元、棉花每亩3.6元的标准,统一收取农户应交保费并填写承保分户清单一式四份,承保分户清单须由农户签字认可。
2.各村委会将农户缴纳的保费和分户清单上交乡政府汇总,由各乡政府工作人员统一交到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
3.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收到乡镇交来的分户清单和农户保费后,以村为单位进行承保(对农户保费实行“见费出单”)并按照分户清单逐户打印保险凭证;保单和保险凭证打印后,由各乡、镇网点领回。保单交村委会保管,保险凭证由村委会逐户发给农户。
(四)保险公司要认真做好承保和理赔工作
人保财险鄱阳支公司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要从服务“三农”的全局出发,积极稳妥的做好下列工作。
1.要通过乡、镇场农业保险办公室,村协保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人才、管理、服务等专业优势,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
2.要公布报案电话(保险公司报案电话95518),及时受理好受灾农户的报案。接到报案后,保险部门要迅速会同农业、财政及相关乡镇,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勘查、核实灾情。
3.要按照合理公正、公开透明、惠民利民的原则迅速、及时、足额做好理赔工作,要坚决做到据实理赔,不惜赔、不拖赔、不滥赔,保险双方确认理赔金额报上级公司批复后,必须在十日内支付赔款。
4.要严格执行省财政厅和省保监局的“见费出单”要求,即农户自负保费缴齐后才能出单,保单上要载明各级财政、农户各承担的保费比例和具体金额。保险卡上要载明户名、承保公司、险种、保额、保费、期限、保险责任、报案电话等要素。要指导各乡、镇、场、村组农户按规定填制投保清单。
5.按照省财政厅的规定,及时足额缴付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确保全县农业保险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附件1:白沙洲乡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2:白沙洲乡“三农”保险村级协保人员名单
二0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主题词:“三农”保险实施方案抄送:县农工办各村委会
白沙洲乡党政办2012年3月11日印
发(共印30份)
附件1:
白沙洲乡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汪才合(乡长)第一副组长: 彭俊立(分管领导)
副组长: 彭永阳、汪晓芳(主管领导)成员: 汪维贵、李秋浩、李阳春、范金星、余义好、赵青红
沙洲乡政策性“三农”保险服务站
分 管 领导:彭俊立联系电话:*** 农技推广站: 余义好联系电话:*** 电脑操作员:赵青红联系电话:*** 会计报表员:李阳春联系电话:***
附件2:
白沙洲乡“三农”保险村级协保人员
推进三农保险情况 篇3
推进三农服务
加快沂堂新农村建设
赵洪香
2011年,迈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镇农经管理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区农办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农经局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农经“四大管理”职能作用,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的大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重抓五项工作要点(即:一是进一步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二是规范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三是积极引导,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四是严格把关,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与审计;五是全面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统筹我镇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信息工作,突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打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优秀乡镇农经站,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围绕“三农”工作,明确任务,坚定信心,不断增强减负政策的落实,强化管理职能,不折不扣的执行减负政策。一是为了加强减负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减负工作有序,稳妥进行,成立了华塘镇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镇各村减负工作一票否决制,对群众反映和查实收费的问题,影响了减负政策落实的单位,按程序报请上级部门,追究责任,并严肃党纪政纪。年初,调整了华塘镇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肖亮任顾问,镇长陈亮任组长,人大主席龙铁富和分管领导李佳琦镇长为副组长,成员由财政所长李小兵、党政办主任李小华、纪委副书记黄杰华、中心学校校长邓小龙、国土所长余亮、经管站统计站干事罗能定组成,下设办公室,由经管站站长黄春田任办公室主任。七月肖亮书记调走,现任书记黄进兴接任顾问。二是严格执行上级各项减负政策和种粮直补政策。今年的种粮直补每亩13.5元,水稻良种补贴15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80.6元,全镇采取先公示,后发放,存入信用社各户账号,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明白卡中的“五个严禁,四个不准”。三是严格规范学校收费。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村级报刊“限额制”。政府还设立了举报箱,接受监督领导小组,对各部门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规范了单位部门,同时也监督了个人的不良行为,树立了廉洁高效的法制政府形象。四是减负政策监督落实到位。全镇没有出现乱收费、乱筹资摊派现象。全镇共下发了农民负担监督卡5000多份。其次,做好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今年,力争在去年38万元奖补资金基础上,有所突破,在公益事业项目数量和质量监管上,有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办群众迫切、受益长久,受益更全面的公益事业,积极向上级申请,快速反馈上级惠农政策,使“一事一议”项目奖补工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以及资料整理上和事后社会效益上都有其更好的优势,强农惠农工作项目成熟一个开展一个,使其依法依规依程序,人民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我镇根据各村组要求上报了“一事一议”项目8个,涉及筹资人口14157人,按每人筹资15元,共计21.2万元,筹劳5.2万个,项目总投资221.7万元,预计争取兑现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应在40万元以上。其中公路硬化工程的有:三合村进大湾扩路,大泉头村4、5组村组道;石山头村4、5、6组村组道,村级自来水改水工程项目的有,豪里村1.2.3.4组,塘昌村11.12组,华塘村15.16组;塔水村4组新农村建设休闲乐园项目工程;南岸村8组山塘内坝防渗项目工程,以上几个项目工程,由于各村严格按照年初计划及工程预算要求,工作认真负责,督促落实到位。现已竣工完成的有塘昌村、塔水村、三合村、豪里村、南岸村六个村的一事一议工程项目,而石山头、大泉头村正在施工当中,以上六个项目经区财政局、农经局领导验收,认定为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并同时访问了部分村民,特别是村民老人,终于改变不用担水—老大难问题。虽然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不多,但效果明显,体现了政策的惠顾和上级的关心。
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经营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今年初,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全镇土地流转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华塘镇“民生 100工程”暨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陈亮任组长,分管副镇长李佳琦、许寒春任副组长,党政办主任李小华、财政所长李小兵、经管站站长黄春田、经管站办公室人员罗能定、党政办抽调人员王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经站负责日常工作。并在村级成立相应组织,村秘书为土地流转信息员,负责日常的土地流转登记及上报工作。
(二)、提高认识,全面发动。
从制定实施方案到配强人员,我们始终认为:加大对村、组、农户的宣传力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光是下下文,而且是要求驻村干部、村干部层层传达上级的土地流转的核心精神贯彻到农户,并由镇服务中心负责指导、督促到位,落实到人。各村土地流转上报资料实行季报制,按照上级要求书面向我镇土地服务中心提交相关流转信息资料、报表等,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比以往有创新,内容有特色,方法更科学,设备更先进,信息更快捷,效益更明显。有条件的村组人员,采用短息直报和书面面送相结合等,力求信息准确快捷。
(三)、规范制度,强化职责。
年初,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土地流转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明确了主任、档案员和信息员岗位职责,制定了土地信息发布、土地备案审查、档案管理、土地纠纷调解、土地流转风险预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维权等3项职责制度和6项管理制度。建立了系统的土地流转台账,制定了土地流转工作程序。实行了按章办事,依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依法依规按程序有序流转土地,切实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更新设施,亮化形象。
为了更好地贯彻区委区政府“民生100工程”暨土地流转工作的需要,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为镇土地流转中心高规格配备了动态信息电子显示屏,对办公室进行了装修和制度版牌上墙,让前来办事的群众能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到流转信息和办理流程。新添置了电脑、电话、打印机、办公桌椅等一系列硬软件,进一步实行了现代化办公,使我镇土地流转中心更好更快地为群众服务。
(五)、归档资料,巩固成果。
今年来,我镇进一步加强了对土地流转各项资料的归档整理。从收集的流转资料上看,截止9月底止我镇土地流转面积达6530亩,其中:1.耕地3310亩(转包77亩,互换300亩,入股500亩,出租2433亩);2.林地3180亩;3.水面40亩。从流转期限看:流转1-5年1170亩;流转5-10年1200亩;流转10年以上的4160亩。在今年上报流转大户的土地面积为2954亩,土地流转涉及全部流转农户110余户。从以上数据得出,土地流转面积一年比一年多,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种养殖户,发展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长效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向经常化、程序化、制度化发展,维护农村集体经济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实行>的通知》、农业部财政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以及《郴州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实行>》、《北湖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
今年以来,我们以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规范化建设检查”为契机,以郴州农经网、郴州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为平台,强化农村财务管理,不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力度,着力从健全制度、强化民主、规范运作、深化监督入手,围绕管人、管钱、管事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村账镇管、组帐村管”、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监管、审计监督与村务公开等一系列农村“三资”监管制度与措施,使村级“三资”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有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完善制度,严格“三资”管理及使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三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对“三资”事务管理进行梳理并细化操作程序,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严格村级财务收支及报账、集体资产发包、处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管理运行制度,通过实施村级收支预算制、票据统一制(村级收入一律到经管站开具入账,并加盖村级行政公章)、支出报账制、用款审批制、村务公开制等制度规范运转,严格资金使用管理,避免了坐收坐支及村财超支等现象的发生,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财务公开更加及时、规范和准确。推行审计式报账,严格支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集体“三资”规范运作水平。二是村账镇管,规范村级财务运行。今年,我镇在村账镇管工作上大下功夫,实行了严格的基本账户管理制度,由村报账员负责开具发票,由村出纳提取资金,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不合理开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好地集中了村级资金,逐步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并为村民兴办水利、交通等公益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确保了“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村干部清白,老百姓放心。同时,也使全镇的财务管理工作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强化监督,扩大民主公开。成立以政府镇长为组长、财税所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将村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分管,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决策等各项制度,重点抓好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程序、监督管理五个环节,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村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四是严肃纪律,加大项目招投标管理。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对于2011年实施项目建设工程的村的工程招投标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管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资产处置。全镇各村招投标工作进展扎实有效,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五是清产核资,切实抓好财务审计。我们把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与部分村审计工作作为今年“三资”监管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开展村级三资清理工作,重点对全镇14个村属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进行全面摸底、逐项核实、盘点登记,切实做到三资清楚,债权债务明晰。六是抓好财务公开,实行网上公示制度。由原来的半年一次记账改为每个季度一次记账并在郴州农经网按时按期公示。
四、鼓励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和农业整体素质,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检查指导促规范。至目前,我镇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共有7个。其中,2011年新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2家,共有合作社成员233人。今年,我镇利用上级惠农的政策,对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合作社自身必须具备的基本办公设施,包括办公场所、组织机构设置、制定规章制度、设立财务账薄等,对条件具备的合作社进行检查验收并申请上级颁发合格证和示范挂牌,很好的完成了市区农经局交办的专业合作社新增任务。
二是深化培训促发展。1至10月份,我镇共举办了农业技术、务工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会6场次,其中:南岸村、塘昌村、塔水村各两次。7月中旬,在区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公室、镇劳保站的指导协助下,重点对我镇7个合作社的233名会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通过培训,使合作社负责人增强依法办社、依法维权意识,全面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使业务工作人员全面准确吃透法律精神,掌握依法正确指导合作社发展的方法,提高指导和服务工作水平,引导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三是建全档案促管理。对所有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建立详细档案,统一规范备案材料,要求备齐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章程等复印件和合作社简介、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登记表、办公场所拍照留档等,加快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五、全面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落实郴州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信息发布与审核工作
按照区农经局的要求,华塘农经站定时定期上报和上传农经信息,用郴州农经网为平台,落实我镇农经工作的惠农强农政策的公示,村级财务与审计公示,以及党务村务公开,上传了土地流转动态流转信息等,完成了年初的目标任务。
总之,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举全站之力,并在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 “民生100工程”暨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示范点的高标准验收通过,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其次在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方面,村级财务实行了印鉴支票账户管理,由原来的半年记账改为每季度一次并网上公示,凸显新的特色;在农经信息化建设方面,从除原来的手机号码信息的收集,更突出了惠农强农政策公示,建设了乡镇级、村级郴州农村廉政信息直通车网站网页;在办公软件场所方面,更新办公设施,亮化部门形象。在服务质量方面,站所实行了每日定人值班、值守制度,方便村级会计开票等其他事务。
农资打假服务三农情况 篇4
农资打假服务三农情况
----监督科
围绕服务三农,结合自身职能,我们在制定方案、专题部署、积极宣传、全程督查的基础上,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时段、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紧紧抓住春耕秋播农资购销旺季,以化肥、农药、农机及其零配件为主要清查对象,对火车、汽车等大型装卸场区和主要批发公司进行了先期监控,不断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农资打假下乡活动,狠抓坑农害农违法案件的查处,形成了农资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和识别真假的能力,有效地扼制了违法行为的发生,积极推动了农资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从3月15日开始至今,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深入52个乡镇200多个村,积极为农民免费检测化肥等农资产品,引导农民购买放心农资产品,共发放宣传材料18000余份,便民服务卡2600多张,接受农民现场咨询4000多人次,设立授课点46处,讲解如何识别真假农资。检查生产、销售化肥、农药、农机配件、地膜、种子单位155家,个体零售摊点80个,达800余个农资产品,总标值达230万元。接受群众举报农资作弊案5起,共查处计量不足化肥20吨,罚款0.24万元,为农民朋友挽回经济损失达11.2万元。检查65件农机配件标识不合格,查封不合格化肥28.5吨,现场处罚1.53万元。对46家经销点销售的51个批次共计4193吨的化肥、9个批次共计580吨的种子、3个批次的地膜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并及时进行了以帮扶规范为主的后处理。
推进三农保险情况 篇5
江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左 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谱写新的篇章。我县迅速进行了学习和贯彻,特别是日前举办的江安县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培训班,将我县学习和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向了高潮。本人作为1名西部丘区县财政工作管理者,积极投入到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结合我县财政工作实际,认真进行了思考,深受启发,有以下体会和感受。
一、财力保障是农村改革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当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迈出了关键步伐;实现免征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调整了财政收入再分配格局;加大了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强了农业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等等。应该说,财政在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财力保障是农村改革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我县财力现状与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我县财力有所增强。一是收支规模持续扩大。四年来,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相继跨越4000万元、5000万元、7000万元、1亿元台阶,全县总收入相继跃上2亿元、3亿元、4亿元台阶,2008年已突破6亿元大关,四年平均增速达到4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相继跃上3亿元、4亿元、5亿元、6亿元台阶,四年平均增速达到40%。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保证政府公共支出需要、支持我县农村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财力水平不断提高。四年来,全县按财政供养人员计算人均财力比上年增长均在18%左右。
从近年我县地方财政收入与总支出相比可知,财政收支明显失衡,我县70%的财政支出是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专项补助来维持,说明我县财政面临很多困难。如:可支配财力有限,公用经费困难,债务负担沉重等。近两年我县虽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起色,但农村薄弱的经济基础所决定财力总量有限,中、省、市不支持就无法正常运行。主要原因:一是现行财政体制没有理顺。从实行分税制开始,地方财力特别是县乡财力不断层层向上集中,但各项职能和支出责任却不断下放,县财政承担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治理等诸多责任,使得地方财政负担较重;二是政府运行成本过高加重了县乡财政困难。机构臃肿,人员冗赘,公共财政理念淡薄, 转移支付制度管理不规范等等,使得政府运行成本较高;三是缺乏稳定可观的税源,目前我县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较少,零星税源多,且依赖性强。乡镇企业不发达,农业板块没有上百万元的纳税户。
虽然我县财力有限,但近年来严格按照“三个继续高于”的要求,增加“三农”投入。2006年安排资金1.34亿元,2007年安排资金1.71亿元,2008年安排资金达2.7亿元。近三年每年“三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都高于35%,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三、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可以说,当前我们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既有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又有很好的政治条件和经济基础,面临着难得的大好机遇,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提出了农村经济体制、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做出了长远的谋划,既符合国情又符合我县客观实际。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并做出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既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的根本出路。作为西部欠发达县财政工作,应按照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突破工作年”的要求,抢抓机遇,增添措施,立足县情,以工促农,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任何一项改革成功的后面,都凝聚着无数的艰辛努力。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其结果也只能是止步不前,劳而无功。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来开展工作,以敢想、敢拼、敢于胜利的精神来指导财政工作,管好、用活财政资金,使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要树立抢抓机遇,花小钱办大事的观念。切实增强敏锐性和主动性,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牢牢把握中央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有针对性地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要敢于加大投入,满足项目争取的前期费用支出,积极主动地争取国家支持,力争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多落实一批项目,扩大内需,促进发展,从而达到“舍芝麻、抱西瓜”的效果。
(二)不断做大财政蛋糕,做实做强财政实力。一是以工业强县为战略指导,建立县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以阳春工业园区的全面建设和阳春工业功能区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我县工业产业的拓展延伸;全力推进双赢公司的扩建项目、华夏酒业扩建1200吨/年基酒生产项目、高金食品有限公司总30万头/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和鸿源化工、蜀星纸业、金世界化工等企业项目建设,促进以上企业产销两旺,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二是以工促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培植替代财源。在加大工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地方农业发展。特别是竹业、沿江蔬菜、畜牧业以及沿江物流等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村、农民自主创业,形成有规模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大粮食、水果、畜牧、林竹产业和江安县三江獭兔养殖等农业专合组织的财政补贴;加大以“阳光工程”为主的农民工培训力度,积极支持返乡民工创业增收。
(三)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支农投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完善财政支农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全力配合主管部门争取上级支农资金。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支持农村改革与制度建设,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让广大农民直接受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惠农补贴及时足额落实到农民手中;做好政策宣传与信息公开,使补贴政策家喻户晓,实现惠农补贴“阳光化”。四是转变财政支农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在不断加大支农投入的同时,切实转变支农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调控引导作用。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加快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开展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五是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村教育保障能力,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发展,着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大力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农民培训投入,发展壮大农村劳务经济。
(四)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从制度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农村;二是鼓励各种金融机构下乡入村为农民开展贷款服务,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三是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探索农业再保险和巨灾保险办法,稳步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四是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篇6
7大专业群体,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一个,省级教试点专业两个。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服务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龙江农业主辅换位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科技优势在基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现代农业技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步提高。学院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美国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绿化苗木。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保鲜库,可进行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室,进行马铃薯脱毒薯生产和草莓、蝴蝶兰组织培养等生产项目,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马铃薯脱毒薯10万公斤,并为周边提供大量的草莓脱毒苗。畜牧养殖基地,包括奶牛尝种蜂尝畜牧兽医指导站。奶牛场有奶牛40头,每天提供鲜奶500公斤。种蜂场除满足教学需要外,在牡丹江市地区还起到了养蜂技术示范作用,提高了牡丹江市400多养蜂户共4万多箱蜂的管理技术,使经济效益每年增加20多万元。畜牧兽医指导站除为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外,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服务,使周边10多个大型养殖场和近百家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近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各项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适应目前农村的现实,农民学得来、用得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坚持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宗旨,组织教师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先后对我省东南部地区六个县(市)的30个乡镇中的200多个村屯进行科技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农村生源进入我校。
1.科技承包。以水稻专家李钟学老师为组长的水稻组从1991年起在宁安、穆棱等地连续10年承担了省丰收计划集团承包任务。在基层连续举办了67期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6370多人,并坚持经常下乡指导水稻生产。水稻组在指导农民生产的同时,选育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质稻新品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农粳1号”于~年初通过品种审定。承包组获集团承包一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获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八次、三等奖一次。
养殖系在宁安、海林、东宁、密山等市县及851农场举办养牛、养猪及养蜂技术培训班15期,共培训1000多人。养殖系还以技术合作方式参加饶河县创办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以黑龙江省养蜂协会温春咨询服务站的身份为当地进行养蜂技术咨询服务,每年召开协会年会,以会代训近百人。畜牧兽医站负责周边地区养牛、养猪、养羊户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辐射面为学院周边三县
11个乡镇近百个饲养户、10个饲养常
2.技术指导。绿色农业系还组织成立了咨询指导组,每年确定10个乡镇为技术服务点,从整地到秋收,按季节定期到现场进行查看指导,并设立了咨询服务电话。同时也分期分批的组织学生到服务点进行实习。
3.科技三下乡。连续多年参加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农委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大田农作物丰产技术、马铃薯及草莓等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新菜特菜种植技术、高寒地区提高养蜂效益技术、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农村政策法规咨询、蔬菜保鲜技术、优良树种繁育技术、家畜饲养防疫技术等。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科技三下乡先进集体。
4.参与地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牡丹江市温春镇党委开展的“建、争、带”活动:建立和延伸农村服务区;争当为“三农”服务先进党委;带动农村加快奔小康的进程。学院参与此项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流通领域的经济人。帮扶对象是温春镇的新立村、共荣村。通过参与活动,已使两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建立了实训基地。
(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
以经济贸易系和财务管理系为主导,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经营、法律咨询、经济核算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经营活动,帮助农民理财赚钱。
(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注干得好的人才
为了落实黑教高[~]309号文件和黑教联[~]3号文件精神,搞好“村村大学生”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业科研专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调研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调研,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的学生在农村真正能够“用得上,留得妆。
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在制订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对农村各季节情况进行了调查,按学生的要求制订了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每年分三个学期授课,在农忙季节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和社会调查,其余时间回学院学习。
3.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与牡丹江农业科研所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发挥技术和教学的双重优势。经过整合壮大了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由20人增加到40人,本年牡丹江农科所有五位副研究员承但“村村大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把先进实用技术直接带入课程,深受农民大学生的欢迎。
4.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村村大学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色是以实用技术为主体,采取纵横交错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果树栽培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各类内容每周2学时平行教学,每类内容作为一项技术实行纵向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果树课程先概论、后各论的课程体系;作物栽培技术、经济作物和蔬菜栽培技术在授课过程中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生产季节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在学生回家实训期间即可指导生产。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实践操作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如蔬菜育苗、定植、管理等都是在田间授课。
5.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针对农村大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绿色农业系和养殖系利用学院高科技示范区,在村村大学生中建立了十三个专业教师与学生合作课题组,如元葱栽培技术组、棚室蔬菜生产技术组、马铃薯脱毒技术组、良种繁育技术组、花卉养护技术组、蔬菜保鲜技术组、家畜繁育改良技术组、奶牛生产技术组、家畜饲料配方及加工技术组、家畜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组等。
6.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我院一惯的做法,对村村大学生的跟踪服务在入学后就开始了。部分学员家里或村里正在养猪、禽、牛、羊等。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专业教师就亲自到现场解决问题进行指导。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培养了学生服务农村、扶持农民的意识。
二、产学研互动,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
(一)对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搞好专业设置与开发,我院首先成立了由专业所属的行业专家、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和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校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改造出谋划策。在专业设置中,必须始终坚持专业设置的组织方式固定、能力构成明确、有特定的职业入门资格和较强的社会职业组织性、系统化的职业知识、能提供独立的服务、具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等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为了保证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始就要深入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等问题,保证“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工作调研,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各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二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而形成“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学院按着产教结合、实业兴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办制药产业,促进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特色道路。
1、围绕专业办产业
依靠专业优势来发展校办产业,以校办产业创造的经济实力和实践教学条件支持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是我院对产教结合、依托专业兴办产业的一贯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院从60年代末,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利用药理实验室创建大输液药品制剂室起步,到2000年与北京双鹤药业强强联合,组建牡丹江温春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春鹤药业),开创了以校办企业——春鹤药业为主体,以印刷厂和纸箱厂为辅助的校办产业群。作为校办产业主体的春鹤药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近亿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厂房2万平方米、员工700名、药品生产线8条的中型企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
(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
我院依托校办产业群体的技术和实训条件优势,创办制药类专业,成为学院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1998年创建化学制药工艺专业开始,到~年为止先后创建了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中草药资源、执业药师、药品营销等6个专业9个专门化方向。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00人,中职在校生260人。制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依靠校办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实训条件,组织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了前校后厂、层面,构建招生、专业培养、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科学构建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培训机构,构建就业网络体系。就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深入研究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面指导。
(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系,以保证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为保证“零适应期”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配套改革。
1.跟踪企业,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特色教材。学校应根据各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编写的教材能反映岗位实际工作特点,能力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在教材使用上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高职人才要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就必须随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企业需要什么,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练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的特点。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企业培训模式,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采取仿真模拟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技能在对话、交流中得以提高,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无缝连接”。
4.进行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已越来越不适应以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应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试制度。第一,要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第二,要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突出职教特色;第三,要建立起职业资格考核鉴定体系,实现学生的“多证制”。
推进三农保险情况 篇7
根据《中共X区委
X区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区民政局认真研究、逐项梳理民政领域涉及“三农”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典型经验
(一)着力强化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村“两委”选拔任用制度,指导各街道按程序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并协同组织部门开展培训,提高村“两委”干部干事能力。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严把村级组织决策民主关,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的决策行为和程序,严格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决策制度。二是不断规范基层治理。开展“亮栏行动”,对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栏等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完善全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各涉农街道申报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提升计划,推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稳妥有序推进合村并居。三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干部清理出去,并按照补选程序及时补齐配强班子。加强民政重点行业线索摸排,狠抓“行业清源”。同时,配合区司法部门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核查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大力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在集体互助、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进社会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发起X民政社工“伙伴计划”,组成“X民政社工乡村志愿服务队”入驻吴家堡明里村、席庄村和美里湖街道西沙村,积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二)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研究制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指导全区社区(村)修改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并把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进一步细化《婚丧事宜操办简办标准》,发挥典型村引领示范作用,实现各村婚丧简办流程上墙,从制度层面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同时,按照移风易俗宣传工作零死角的要求,不断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并开展了“移风易俗、扫黑除恶”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弘扬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移风易俗新风尚。(三)持续做好儿童兜底保障工作。
落地“护航成长”儿童福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开展全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摸底排查工作。目前全区共有X名孤儿、X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X名农村留守儿童,累计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X万元,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与街道、村委会签署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先后召开全区儿童福利工作会议、举办全区儿童福利工作能力提升培训班、启动“大力水手”儿童主任增能计划,不断提高儿童关爱保护专业化水平。建立“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关爱服务网络,搭建“专业社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关爱服务队伍,扎实开展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四)健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标准打造农村幸福院建设。将农村幸福院建设及管理运营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有效衔接,与现有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村级阵地建设等民生保障工程有机结合,坚持一村一策,给予运营补助,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现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同时,不断夯实区、街道、村三级责任,倡导村监委会、农村老年协会积极参与管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截至目前,全区已建农村幸福院X处,在建X处,基本满足所在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二是全面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建立健全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组织相关涉农街道对辖区内留守老年人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信息台账,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实现部门数据共享。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建立关爱服务清单,以着重为留守、孤寡、失能和失独等困难老年人提供以“五帮四查”为主要内容的关爱服务,确保留守老年人得到基本生活照料。(五)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贯彻落实省、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制定《X区民政领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比对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低收入困难人群,建立信息台帐,并对民政领域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全面整改。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年增加、保障程序不断规范,实施了保障标准与物价指数挂钩联动制度,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率先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政策落实,确定自202X年X月X日起,统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X元/月提高到X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X元/月提高到X元/月,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截至目前全区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已纳入社会救助范围X户X人。二、存在问题
(一)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
农村幸福院在民政部门倡导的村级主办和互助服务上,政府支持及社会参与发展不平衡,亟待加强;在资金短缺问题上,省、市、区三级虽然给予扶持资金,但力度较小,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幸福院建设的需要;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差,自身投入资金不足,难以打造高标准高档次的农村幸福院。(二)推进移风易俗方面。
群众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少数村民婚丧嫁娶中相互攀比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有待加强,个别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和热心服务的能力不足。(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
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存在衔接不畅问题,省里已出台新的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与现行市政策在资格条件、认定标准、收入计算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市新办法刚出台,存在政策执行上不确定;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社会救助经办能力有待提高,规范化、动态化精准施助仍有差距。三、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深入开展“亮栏行动”,对全区X个村不定期组织开展检查,指导各街道加大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度;指导各街道加强村务公开工作监督落实,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规范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将“两委”换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重紧紧抓在手上。全面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标语、横幅等方式加强对换届选举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文件精神的宣传和学习,为换届选举工作打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依法推进,要求各街道充分学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严肃程序规定,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益。(二)进一步规范农村养老服务工作。
一是多渠道宣传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促使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参与城乡一体社会化养老体系,提高农村幸福院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留守老年人关爱工作,充分发挥养老协会作用,鼓励留守老年人自助、互助养老。并建立留守老年人志愿者队伍,提升关爱服务水平。三是规范和完善幸福院制度建设,为农村老人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保护伞”,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实现更快、更高发展。(三)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婚丧事宜简办标准监管,强化红白理事会对村民不按简办标准操办婚丧事宜行为的管理,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同时,实时监督红白理事会活动服务情况,全面了解掌握村民满意度,不断提升红白理事会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倡导节地生态安葬,不断加大生态安葬宣传力度,在全区倡导“文明祭扫、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努力提升全区村民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文明意识。【推进三农保险情况】推荐阅读:
围绕服务三农 推进合同帮农05-15
借“新国十”保险政策 发展现代三农保险06-28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05-12
保险如何推进消防工作发展08-10
重点推进项目情况汇报06-12
产业扶贫推进情况汇报07-24
某某项目推进情况汇报07-25
“三农”安全07-14
“三农”融资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