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应用(共12篇)
“三农”应用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三农”问题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逐渐转变, 很多农民自主创业与投资项目增多, 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金融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金融投资帮助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面向农民的农村信用社逐渐转变为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这一金融主体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一部分地区的“三农”问题格局。本文就从我国“三农”问题对金融行业的需求出发, 具体论述如何才能应用财政以及金融手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实质提升。
关键词:财政,金融手段,“三农”发展
在新一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 大多数农村信用社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形象加大了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然而, 就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性。这表现了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不平衡, 也为我国政府调控农村金融行业发出了警报。所以总的来说, 我国政府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将金融调控理念运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当中。
一、我国“三农”问题对金融行业的需求
经济发展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性是我国近阶段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所以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也一并处于金融抑制之下。根据经济学理论来看, 金融抑制应该是我国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发展的不平衡所致。不过, 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更多的是由于国家金融部门对农民或者农业贷款的供给过少造成的。根据上文分析, 可以清楚的看出, “三农”问题在我国目前金融环境的条件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农村对金融供给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也为我国政府“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所以“三农”问题对金融行业的具体要求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 需要大力的金融支持方面。
农村金融供给短缺的现状是我国很多地方面临的相同问题。也从侧面表现出来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 以及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不完善。根据近些年的农村发展材料数据发现, 农村金融的供给所面临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民在收支比例上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而且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闭塞以及落后导致刺激农民消费的难度极大, 无法利用政府直接政策进行改革。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看出,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基本方法为农民的消费刺激。
二、利用农村合作银行促进“三农”问题发展
金融行业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帮助很大, 但是, 具体到农村经济发展上, 就需要提及农村合作银行对金融行业的作用了。农村合作商业银行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 “三农”的概念也变化较大, 对于发展较快的农村来说, 农业所占比重反而降低。作为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农民大多并不再从事传统的农业劳动。所以此时的农村信用社实际已经面临着改变。对于这种信用社可实行股份制改造, 组建商业银行。这也就是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然而这一趋势并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方向, 而是面向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行业的短暂改革。所以政府应当抓住这一改革契机, 将农村合作银行运用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方面。让农村合作银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投资更多的金钱与精力, 让农业走向现代化, 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开展新型业务, 让农村合作银行对农民创业和投资采取更大的帮助政策。同时, 让员工以业务为中心提高对农村经济建设投资管理的认识水平。所谓开展新型业务, 就是将业务从纯粹的商业用途转变为补助农民的创业和投资。新型业务的改变会让员工从工作中感觉到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根本转变。同时, 可以以员工为单位, 分别负责不同的农村经济建设投资业务, 让员工对农村经济建设投资业务更加熟练。同时也要引入财务考核方案, 让员工以财务考核为方法, 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 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正处于转型时期, 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经过笔者分析发现, 以下三点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投资有阻碍作用。第一, 从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 经历了不少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改革, 然而由于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理念并没有参与进去, 所以农村合作银行的投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入市场经济中来。第二, 我国对“三农”发展的具体补助政策并不算清晰, 对许多环节的制约都不够完善。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制度是农村合作商业银行投资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第三, 农村合作银行的分工不明确,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转变, 使一些员工还没有完全适应商业竞争的模式, 所以有些问题会产生权责不明的问题, 从而导致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在投资后的后期管理不善的问题发生。
三、巧用经济杠杆原理调控农村经济发展
经济学杠杆原理是集不同原理与一身的发展原理。一般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复合杠杆等。在实际经济调控中利用最多的是财务杠杆, 通俗来说, 就是利用金融行业的发展进行经济宏观调控。下面笔者就财务杠杆对经济的调控进行如下分析与论述。
1. 通过金融行业的利息调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市场经济模式是我国现在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且我国新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放权让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竞争性变的更加明显。从城镇的角度来看, 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等银联机构也都面向市场经济的竞争, 所以, 很多银行对政府的借贷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情况。正是由于这种风险规避的思想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的严重不足, 也进一步导致了“三农”问题解决的不力, 这一现象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存在的普遍现象。对于这种问题, 笔者认为, 政府应该积极主动控制金融行业的存贷款利息, 让金融行业真正的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利用经济杠杆对农村经济调控的具体表现
经济杠杆如何利用呢, 简单说来就是在分析现行经济问题之后, 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经济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政策。例如, 河南省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省。河南省的发达城市甚少, 大部分属于发展状况下的城市, 而中小的贫困城镇更加之多, 所以小型轻工业的发展对中小贫困城镇的消费是一种促进。政府可以鼓励并扶持个别有竞争实力的小型企业, 使其拥有占据市场的能力。这样就从另一个层面出发, 巧妙的运用经济杠杆原理将“三农”发展转化为对农民收支比例的改变, 用比较容易且有力的措施达到最终的结果。
四、两个关键点论述财政及金融手段对“三农”问题的意义
1. 重点抓金融调控的核心措施招商引资
从全国的发展来看, 大至一个市, 小至一个乡镇, 都应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的发展核心。尤其以河南省、山东省等几个独特的农业大省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首先, 农业大省对外的开放度不高, 没有沿海城市的地理条件, 同时, 与国外的交流比较少, 自身具备的交通水平较差。其次, 农业大省的主要资源就是土地, 没有更多的矿产资源, 如何引起投资商的注意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下, 农业大省的招商引资应该先把目光放于国内的大型企业, 而引起投资商的注意的筹码便是人力资源。
农业大省的农民多, 自然农民工也就多, 目前的状况下, 我国许多农民工外出务工, 让很多耕地处于闲置状态。所以在国家新政策下, 可以看出, 政府要鼓励本地的企业在本地招员工, 这就是一个发展企业和运用人力资源的大好时机, 毕竟是这是一个根本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远途径。所以把握金融调控的关键点对农村发展, 农业稳定以及农民工的安置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2. 改善经济政策, 拓宽农村金融的供给途径, 让农村发展立足于充足的后备力量支持之中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发展速度。我国自十八大以来的简政放权, 让市场经济决定市场的走向, 利用市场竞争决定市场经济实力的体现。这样一来每个企业对会计管理和会计成本的核算要求将会更高。所以企事业单位对风险的应对能力需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只有企事业单位在应对风险方面有了更突出的能力时, 政府才能减少融资, 为农村金融供给提供更多的途径。所以把握住金融供给这一关键点, 就解决了农民留守在农村的发展难题, 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三农”问题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逐渐转变, 很多农民自主创业与投资项目增多, 也让中国政府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新的分析和考察。在市场经济之下, 对农村进行金融供给与金融补偿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所以我国政府应该抓住农村合作银行改革这一契机, 利用经济杠杆理论原理, 将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转变到更快的发展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张海猛, 何虹.从财政、金融支农看三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野县为例[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1, (9) :68-70.
[2]唐青生, 陈爱华, 袁天昂等.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与网点覆盖建设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0, (8) :179-184.
[3]文耀光.发挥金融在扶持“三农”工作中的杠杆作用[J].决策与信息:下旬, 2012, (1) :210-211.
[4]吴旭峰.公共财政体制下支农资金来源及特点[J].学术交流, 2013, (9) :102-105.
“三农”应用 篇2
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近期理论界的文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挑战和战略等三农问题的几个焦点进行梳理,试图为下阶段的改革和有的放矢的争论理出思路。
关键词三
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县域经济
引言
尽管农村是掀起中国改革的先锋,但随后长期的忽视已导致农村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随着其他各方面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场机制的基本建立,所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导致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因素,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我们这里将近期学术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讨论作一综述,以对目前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作一梳理。
1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这三者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1]:农民是经济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水平,农业是农民经营的产业,农业发展的如何,及其结构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稳定性。农村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函数当中的重要变量。在“以农补工”和“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状态下,农村越来越被置于边缘化境地;在“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困局中,农民于市场经济语境中表现得越来越失语。如此,以土地为生存技术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只有选择外出逐利谋生,同时也把更多的梦想和希望留给了他们的下一代。在广大农村,父母双双出去打工,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已经愈来愈多。实际上,很多外出打工者基本上是为他们的子女积攒学费而“投资未来”不断流动的。可是,这些“留守儿童”又成了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盲点他们小小年纪便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处于空白,一些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来,一些家庭“投资未来”的理想也随之破灭。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提出对“三农”问题解决措施,并且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3]。他提出,2004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等。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表示,必须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4]。他提出了完善支农政策,改善生产条件,稳定涉农价格以及拓宽增收渠道等措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8]:“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重要历史任务
今日的新农村建设不过是过去10年中国乡村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而已。当然,它也有自己独特的内涵[5]。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负担重、农民增收难等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6],“三农”问题又一次引起朝野上下的广泛关注,且成为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新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蓬勃而起,并从前人那里获得了经验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而新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问题又使这次新乡村建设运动有了新的样式、特征和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农业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l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生命科技的世纪[7],是自然科学发生重大变革并取得突破进展的时代,是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世纪。技术、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给农业科技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将具有智能化、生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的明显特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加紧密结合,人们在21世纪能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完善,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农业科技的发展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首要任务。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提升、土地产出率的提高还是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还是环境资源的保护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尤其是我市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农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显著改观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作用更显突出。
2.3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应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9]。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坚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小城镇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创业、就业、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大舞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推动了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农民分工分业,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联动、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增强了城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生机勃勃、快速发展的县域经济是沿海地区发展的一大亮点。比如,浙江省坚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乡镇企业为主体,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形成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同时,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实力强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强的优势,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促的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而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又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农民素质全面提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可以实现良性互动[10]。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发展县域经济。
3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1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挑战
县域经济是以县(市)级行政区划规定的范围为管理对象,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是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单元,是一个县(市)范围内的经济的总和,是区域经济的概念之一[11]。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其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丰富性。在县域经济这个范围内,既有城镇经济,也有乡村经济,既有第一产业,也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比较全,可以说,几乎整个国民经济的所有指标,在县域范围内,都可以得到反映。
建国后,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2]:农村经济阶段、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和全面推进“三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县域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11]。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的发展时期。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壮大和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它是强国富民的基石,是工业资源的基地,是拉动消费的“超市”,还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县域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如城镇化发展滞后,高等资源要素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体制性影响等等。面对县域经济的这些特点,我们应以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县域经济的发展。
3.2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措施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城乡一盘棋,工农一齐抓”[13]的指导思想。把县域经济的发展摆在战略位置,打破城市工业、乡村农业、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壮大县(市)经济的实力。
笔者认为,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扭住经济中心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增加财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笔者觉得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10]的思路,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安置就业、活跃市场和保持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14]。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
四、把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12]的原则,积极推进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尽快向城区集聚和重组,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五、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3县乡干部在县域经济中的职责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县乡干部的正确领导,县乡干部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县委书记在一个县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发挥得如何,对该县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5]。而要推动县域经济,就必须提高县乡干部的领导发展能力。
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6]。笔者认为领县乡干部要提高领导能力,应着眼于抢抓机遇、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突破封闭思维模式,面向市场,创新配置资源思路。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准确定位;应着眼于把握重点,推动落实能力的提高,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切入点,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应着眼于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机制创新能力的提高,实施人才战略,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不竭的推动力。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县域经济能否走向壮大,关键在于培育人力资源,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瓶颈”[16]。因此,必须从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局考虑,把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落到实处。
总之,三农问题错综复杂,任重而道远,以上仅仅是对近年来学术界对三农政策论述的一个综述。任何改革的一小步进展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群策群力,本文只是就其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梳理,试图为下阶段的改革和有的放矢的争论理出思路。
参考文献
[1]叶昌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
[2]董洪霞.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j).商场现代化,2006,474(1).
[3]温家宝: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重中之重(j).农化新世纪,2004,5.[4]马凯称解决三农问题是今年经济工作重中之重(j).农机市场,2005,1.[5]李昌平,贺雪峰.在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看新农村建设[n].中国证券报,2006,2.
“三农”应用 篇3
这是胡锦涛、温家宝自2003年执政以来的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九个一号文件,一以贯之,全与”三农””有关。九个主题,从农业生产力、农民收入、农业基本建设开始,到建设新农村、水利改革到这一次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几乎已涵盖了所有与农业、农民、农村有关的”三农”课题。这与1980年代也曾连续出现五个与农业有关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但相互辉映,且重视程度犹有过之。这样的现象,既反映了”三农”问题已成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主要的阶段性问题,也折射了”三农”问题迄今尚未获得根本性的改善与解决。
这就值得做进一步更深入的省思了。为什么长期以来,在政策上持续重视,在资源上不断投入,”三农”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是不是在过去所有与”三农”有关的一号文件所触及的课题之外,还有一些误区或盲点未被发现或正视?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改革开放迄今三十多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轨迹中去作一些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改革,农业是作为第一步领先于工业及服务业开始启动的。1979年,在工业还未开始进行四个特区实验之前,农业发展就废除了人民公社,采取包产到户及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结果是立即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释放了农业的生产力。短短五六年时间,到1984年,数以亿计的老百姓基本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了。这六年,堪称是中国农业发展成果最突出的阶段。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几个特区设置5年来的成效,对特区模式产生了信心,于是作出了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重大决定。自此开始,中国的以城市为重心的工业改革开始提速。
城市工业改革的 成效也是立即而且明显的。城市地产与工业领域就业快速增加,资金蜂拥而入,出口大幅狂增,所得明显上升。恰恰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快速发展的农业,增长出现了减缓,新、老问题同时呈现,这也就是1980年代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大背景。
难道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农业或”三农”问题的出现存在着某种关联?正是如此,而且恰恰是因果关系。
就理论而言,或者就全球范围中的经验来看,工业部门的生产力与竞争力都大于而且远大于农业部门,因此只要工业出现,农业就很快变为弱势产业,其必然的发展逻辑是,所有资源与要素,无论土地、资本、劳动力,都会持续从弱势的农业部门流向强势的工业部门,农、工两业因之此消彼长。此等竞争效应除极少例外,普遍发生在几乎所有国家。
该如何面对此等形势?尊重市场机制,自由竞争,优胜劣汰?NO!理由?只要看美、德、法、日这些所有高科技的工业发达国家就知道了。这些强调市场经济的国家,没有一个不违反所谓市场经济的原则对它们自己的““三农”“给予尽可能最大的补贴,目的就在于让它们的农业在强势工业的竞争下能维持住一个足够大的规模,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环境生态、生活风俗,以及一切附着于”“三农”“之上的有形与无形的价值。
中国祖先有神农氏,三千年历史“以农立国“,那是因为未曾有工业革命。近两百年,全球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时代,发达国家已明白必须”以国立农“,期待发达国家的发展哲学与战略思维能够给中国的”三农”政策一些有用的启示。
“三农”应用 篇4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三年建设, 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张高速、安全、可靠、可扩展的全冗余新一代网络, 实现辖内所有网点双运营商、双线路高带宽连接上级行, 全省各地市骨干传输网双运营商、双线路百兆带宽连接省分行, 在系统内和同业中均走在前列, 创新性使用多项新技术来保障金融生产数据和办公管理信息的高速隔离传输。如何紧跟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进一步提升新一代网络为全行生产业务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的能力, 有效推进网络增值服务和应用, 成为当前我们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服务“三农”愿景与营销需求
结合农业银行自身实际和社会责任, 目前农业银行已经明确定位服务“三农”, 从长远看, 中国的县域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将出现蓬勃的发展走势, 如何确保农业银行上市后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在“三农”产品开发上,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已经推出了惠农卡、农户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等业务。但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原有传统的网点没有覆盖到乡镇 (即金融空白乡镇) , 限制了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三农”产品的推广。如要在所有的空白乡镇重建农行网点, 在营业场所、网络基础建设和终端设备架设上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因流动网点在空白乡镇有可移动性需求, 采用固定线路需要租用能够覆盖整个移动路径的所有点, 租用费用成倍增加、浪费巨大。同时, 为营造“三农”产品良好的使用环境, 需在农村建设大量的“三农”产品使用终端, 而固定线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高昂的租用费用和施工难度, 使终端推广的成本大幅度提高、覆盖面受到制约, 直接影响投放量的增加和覆盖效果。
当今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快速响应、派驻营销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 而固定线路的施工滞后性往往会让我们失去最佳的时机, 向来稳坐网点、甚至与客户隔着厚厚玻璃、“高高在上”的银行形象正在逐步改变, 其服务理念也正在逐步改变, 已经远远不满足坐在家里等客户上门, 特别还针对一些高端或特殊群体和有潜力的客户群, 除了常规的专员服务、电话问候, 还提供上门服务。
二、基于3G网络的VPN组网技术优势
利用3G无线传输技术解决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服务“三农”、二级分行灾备、快速营销和移动办公等需求, 主要是依托3G技术的低成本投入、高度灵活性及与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效率, 以运行商3G网络为广泛接入介质, 再通过运营商网络专线接入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内网。
相比于专线模式, 利用3G网络接入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网络, 在数据传输上相对复杂。专线模式在传输上一般是独享带宽、传输层只涉及二层网络, 比如ATM, SDH, MSTP, 帧中继等, 安全保障性较好。而利用3G技术接入是共享带宽, 传输上不仅涉及二层传输网络, 还涉及运行商三层IP数据网络。因此, 如何保障网络接入的安全性, 确保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业务数据在传输中的高度保密成为利用3G接入网络的首要问题。
目前业界流行的组网技术, VPN方式不仅技术成熟, 在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上有高可靠性, 而且在广大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金融领域, 今年以来更是飞速发展,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都是VPN技术引用的典型案例。
因此, 从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需求出发, 利用3G网络和运营商提供的VPDN技术为基础, 组建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自有的安全VPN网络, 是一种有效的接入实现方式, 形成L2TP Over IPSec无线传输网。目前, 已经有部分银行在离行式ATM网络中应用VPN技术, 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将对银行服务品质带来质的飞跃,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3G VPN网络安全性
在考虑便利性和覆盖广泛性的同时, 安全性是银行网络最需要关注的方面。
首先, 从CDMA技术本身的技术特点来对比,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有GSM和CDMA。与GSM相比, CDMA网络系统在安全保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CDMA本来就是起源军事保密技术, 在战争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具有抗干扰、安全通信、保密性好等特性。如果要进行移动手机信号的窃听一般使用以下3种方法。首先, 需要捕捉到通信信号。在空间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无线电波, 用户手机信号也混杂在其中。要想窃听某一个用户的通话, 首先必须捕捉到这个用户手机发出的特定的电磁波。由于CDMA系统采用扩频技术, 经过扩频以后的有用信号的频谱被大大地展宽, 用户信号隐蔽在互不相关的信号中, 要想捕捉到这一有用信号非常困难。因此, 窃听器捕捉不到, 也无法识别出哪些是CDMA手机用户的通信信号, 哪些是噪音。其次, 窃听器必须锁定手机用户通信的信号, 继而才能分析和破解信息。而CDMA采用的跳频技术, 通信时快速切换频率, 即便是窃听设备捕捉到了用户手机信号, 也不能锁定快速功率切换下的有用信号, 因此, 跳频技术让CDMA信号很难被锁定、侦听。第三, 需要破解用户信息编码。而CDMA采用伪随机码技术, 用长达42位的伪随机码来标志区分用户, 每次通话都有4.4万亿种可能的排列, 窃听器很难破译出CDMA的编码。所以CDMA技术本身就很安全。
在CDMA信号的基础上, 我们将形成其他5级安全措施来保障银行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和不被窃取。
(一) 电信CDMA网络侧的AAA认证
电信CDMA网络侧的AAA认证过程是对用户的域名进行鉴权认证, 其中数据网的用户 (VPDN成员) 是以username@xxx.133vpdn.xx形式登录的。CDMA网络侧的AAA服务器对登录用户的域名和该用户使用的3G卡IMSI串号进行核对验证。验证通过后, 方可接入CDMA的3G网络。
(二) 基于CDMA网络L2TP over IPSec VPN
CDMA网络和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网络之间采用专线连接, 并支持多层VPN嵌套加密保证的安全传输, 可以采用无线路由器或终端设备支持的L2TP over IPSec/SSL VPN, 实现了一个私密网络的安全需求。
(三) 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用来实现网络安全措施的一种主要手段, 主要是用来拒绝未经授权用户的访问, 阻止未经授权用户存取敏感数据, 同时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资源。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 阻止终端对内部网络其他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将在用户认证环节部署防火墙, 同时隧道建立后对内网的访问同样需要经过防火墙的访问控制, 最大限度地保护内部服务器的安全。
(四) 网络的AAA鉴权认证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AAA鉴权认证可以实现对VPDN成员的身份认证。与电信第一级的AAA认证不同,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AAA服务器将鉴别VPDN成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密钥的正确性, 同时完成内网IP地址分配, 还可以进行一定访问授权控制, 比如认证时间设定 (如只在正常办公时间开放认证) 、用户密码有效期和重试次数、用户访问控制授权、访问会话限制等。
(五) 远程移动定位
目前3G可以支持移动定位功能, 启用此功能可以实现无线VPN网络应用的定位跟踪, 以位置来校验其身份的合法性。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 即可实现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覆盖金融空白乡镇, 服务“三农”的先决条件和环境, 可支持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生产系统在空白乡镇运行, 进行惠农卡、惠农通、农户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等业务的正常开展。
四、面向数据的3G无线接入审计审查
保障安全可持续接入的前提下, 银行对于金融数据的审计审查要求一向非常严格, 3G无线接入技术也能实现传统银行业数据数据审计需求。
安全审计主要记录终端的接入、使用痕迹, 提高网络安全监控, 增强抗抵赖性。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将在系统中设计主要通过安全审计实现这样的目的:登录审计,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AAA认证服务器记录用户登录、离开时间, 实现用户登录审计;VPN网关通过Web行为审计, 监控用户访问行为;业务流水审计, 应用服务器通过业务流水实现对具体应用的数据行为审计。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应用系统执行严格的审计制度, 每项业务都有固定的流水日志可循, 系统自动记录数据日志, 并定期保存, 最大限度地实现应用系统审计功能。
五、3G无线接入网成本核算及优势
最后从成本核算上来看, 由于3G无线网络具有可移动性、可复用性的特点, 与传统专线网络相比, 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本可以节约95%以上, 其中还不算营业场所及安保成本。
按照服务“三农”的定位,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将对金融空白乡镇实施全覆盖战略, 如果按照每周每个空白乡镇实现1天的金融服务计算, 表1是传统网点与无线VPN网络成本的对比。
(成本估算参考目前普遍设备及线路价格)
基于3G网络的无线VPN接入, 将作为中国农业银行现有新一代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容灾备份, 保障全行网络在各种情况下的可靠运行, 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务的可持续性, 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为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提升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三农问题 篇5
一、何谓“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二、盐城地区的“三农问题”概述
江苏省盐城市近年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切实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实行以点带面示范,突出农村环境保护,使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盐城地区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水平,让农民群众真正得益受惠。
2010年盐城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先易后难、扎实推进”的原则,在距市区、镇区较近的村庄和“清水走廊”沿线的镇(村),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严禁垃圾随意倾倒、随意堆肥;大力推进简便易行、适度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推广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多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完成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逐步提高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进一步组织和发动广大干群在村庄内外、道路两旁、河道两岸、房前屋后及非耕地资源区域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建设“微型林网”,推广乔、灌、草立体林网建设标准,年内将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5%以上;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按照农业技术生态化、农业生产清洁化的要求,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鼓励采用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形式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新格局;坚持不懈地推进区镇河道和村庄水塘疏浚,切实让水动起来、活起来,实施河圩、沟坡、河坡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改善农村水环境。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从宏观战略高度,把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盐城各地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环保、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镇村包保、合力推进的组织网络。要强化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使得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化、工程化、时限化和责任化,并将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
2、创新机制,提供保障。要积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的有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广农村环保适用的新技术,制订农村环境整治相关政策,激发基层开展整治工作活力,切实破解整治资金瓶颈,不断优化“以奖代补”办法,探索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一些公益性较强的项目,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解决。
3、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区、镇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整治责任,使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环保部门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唤醒农民的环境意识,倡导农村低碳生活,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4、强化督察,扎实推进。各地区委、区政府要派出专门督察组,赴各镇村对整治情况进行跟踪督察,通报情况、表扬先进,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新农村的建设成果
1、今年,大冈镇把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农民就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全面部署创业就业富民“五百工程”,掀起了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截至目前,该镇已新发展民营企业9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88户。为使创业就业富民工作再上台阶,为帮助100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多次组织召开用工就业协调会,让用人企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双向选择”。同时,组织100名专业大户和党员骨干到亭湖南洋镇、东台溱东镇、兴化戴南镇等地参观学习,召开全民创业现场会,举办农副产品加工、市场流通专业技术辅导班,全力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技术、办证等难题。在此基础上,积极制订优惠政策,促进100名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在用地、融资、住房、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吸引在外人员将新理念、新技术带回家乡创业就业,促进经济大发展。大冈财政所、农经站、大冈信用社、冈中信用社等数家金融财税部门还协调了100万低息或无息贷款,用于农民创业所需。
2、近年来,潘黄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集镇、高标准建设集镇、高效能管理集镇的理念,以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总抓手,相继实施了集镇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四大”工程,实施净化工程,着力维护集镇秩序。实施美化工程,着力改善城市形象。实施亮化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实施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生态潘黄。集镇形象得到改善,镇区品位不断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3、近年来,响水县认真落实“一定三有”要求,健全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建立村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对在职村干部报酬实行结构化管理,即基本报酬+考核报酬,基本报酬根据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增长适时提高。为切实解决优秀村干部的出路问题,该县专门出台了文件,对选拔、录用村干部进乡镇领导班子、乡镇事业单位和定向招录公务员作出明确规定,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该县先后有4名村干部被选拔为乡镇领导班子,7名村干部被县委明确为副乡级,7名村干部通过定向招录考录为乡镇公务员。
„„
六、调查感想
两会三农(一) 篇6
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新的一年,如何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持续向好发展?农产品市场又面临什么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如何应对?本刊特别聚焦两会,陆续解读两会中的“三农”话题,聆听代表委员的声音。
保障粮食安全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点评】粮安天下,粮稳民心。虽然我国粮食已经连续10年增产,但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要稳住经济增长的底线,守住物价涨幅的上限,不容农业有大的波动和闪失。如果粮食和农业稳不住,不仅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影响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
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
【点评】在今年2月初,国家发改委在部署2014年农村经济重点工作时表示,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今年的一号文件也首次提及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并提出,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国家此前实行的最低价格收购和临时收储制度,虽然能够保护农民利益,但也具有明显的政府干预市场的特点,致使拉高了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使其国际国内市场严重倒挂,收储、加工企业的库存成本也大幅增加。建立目标价格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同时,对于实现市场农产品资源配置,协调国内外农产品价格也起到重要作用。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点评】农业保险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的政策性保险,在专家看来,虽然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不多,主要是存在巨大不确定性风险,不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从2004年开始,由于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我国应“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保监会开始试点,历经十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仅次于美国。虽然目前农业保险收入占保险公司保费的比例还很小,但未来的前景巨大,因此各大保险企业都不愿放弃这块业务。
“舌尖上的安全”:全方位构建机制“最严”监管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点评】近些年,国家已越来越认识到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认识到需要构建机制,运用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这三个“最严”彰显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力度。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今年农业部开展了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一手抓执法监管,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一手抓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主粮转基因并未商品化生产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全世界都在重视,中国人一定要重视,我们一定要尽我们的所能占领这个农业生物技术的制高点。这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软实力及竞争力的需要。
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有严格的安全评价制度。通过了安全的评价制度之后,还不能马上进行商品化的生产,要进行实验。从实验室出来以后,考虑最大的两个影响,一个是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一个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两个评估了、合适了才能进行商品化生产。目前我们就是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这三个阶段在进行推进,目前我们的转基因农产品只有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其他的没有。主粮(转基因食品)现在还没有商品化生产,肉蛋奶和水产品也没有。
【点评】世界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所有权威机构,都对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没有争议。转基因在农业增产方面潜力巨大。“如果我们国家在这个重大问题上继续迟疑不决,将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要看转的是什么基因,要分类而谈,不可一概而论。因此,转基因产品在生产前,政府会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定。
“绝不能让耕地成为一笔糊涂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据我了解,全国耕地总量虽然没有减少,但新增耕地大多位于光照、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或地表土层破坏的矿区。而减少的耕地大多为鱼米之乡的连片平坦耕地。耕地质量下降已对粮食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点评】我国一直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以确保粮食安全,但是快速城镇化、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都让耕地保护压力重重。土地违法案件屡禁不绝是威胁耕地红线的重要原因。在基层,土地使用有时候就是党政“一把手”说了算,造成土地违法案件高发、农民利益受损案件多发。资本逐利是导致土地“非粮化”。在农业生产市场化的今天,资本的逐利性致使种植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特色养殖等高附加值项目成为追逐的对象。这样的“非粮化”项目还被当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扶持。
日益严重的水土污染影响土地质量。2013年年底公布的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5000万亩耕地已经受到中、重度污染而“不宜耕种”,面积相当于两个特大型城市。
“三农”应用 篇7
移动学习是在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观点。Alexzander Dye等认为, 移动学习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 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促进了移动通信与教育的结合, 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有效辅助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除了具有数字化学习的网络性、交互性、个性化等基本特点之外, 还有其独特优势。
(1) 移动性。
移动性是移动学习最明显的一个优势, 也是其它优势的前提条件。移动学习设备终端一般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等, 它们都具有易于携带、无线性、可移动性的特点。这些移动学习设备可以随身携带, 使学习者不受传统教学中固定场所的限制, 突破了有线网络固定接入点所带来的束缚。学习者可以带着移动终端在步行时、公交车上, 任何地方进行学习。同样, 教育者也可以在移动中进行教学。
(2) 适时性。
移动学习的移动性以及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 使得移动学习的适时性优势体现了出来。在学习者一旦遇到困难或疑问时, 可以随时拿出移动终端查找所需信息或利用无线网络来寻求帮助, 还可以利用无线网络与老师或其他学习者联系, 彼此进行交流、分享经验。
(3) 泛在性。
是其区别于其它数字学习的一个根本特征。所谓泛在性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信息。移动学习的泛在性使得学习者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 随时随地学习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移动学习的以上优势是其它学习方式望尘莫及的, 它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学习需求, 也奠定了它在未来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移动学习将会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教育全民化、学习终身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移动学习应用于“三农”远程教育的可行性
2.1成熟的技术支持和硬件条件
目前, 移动终端普遍支持红外传输、蓝牙和Wi-Fi等无线传输方式, 还可通过内置浏览器实现www、WAP上网, 通过电子邮箱收发E-mail, 这些技术为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者提供了多种获取资料的方式, 也为移动学习的交互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从移动设备的配置上说, 现在屏幕都采用彩色液晶屏, 并且尺寸大, 很多屏幕都有触摸功能, 比起键盘式的操作更简便, 屏幕分辨率也越来越高, 内存容量大并且支持大容量存储卡的扩展。
此外, 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的性能高, 可承担复杂的运算任务, 以便学习者运行相关软件, 以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播放。这样的硬件配置足够满足“三农”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需要。现在有一款比较典型的用于“三农”远程教育中的移动设备, 就是由山东电视台授权品牌, 由海尔集团生产、山东中澳通讯全国发行的国内第一部多功能农民专用手机——乡村季风手机。该手机中的多种特殊功能针对农民设计, 极具实用特色, 其中的农科讲堂功能就包括几十种作物的病虫害管理专家讲课和“农药辨真假”等专题系列片。
2.2日趋完善的软件条件
3G技术的应用, 使很多公司都在开发适用于移动终端平台的软件, 比如, QQ、微博等可以及时交流的软件。许多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课件正处于开发状态。例如,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推出了应用于智能机的农务通软件, 以及应用于普通手机的农信通平台。在农务通手机网络平台上, 为农户提供了一个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农作物信息查询和互动平台, 农户可以便捷地查找关于农作物的各种信息, 为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辅助决策。这为“三农”远程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资源。
2.3农民素质和经济条件逐渐提高
一方面农民学习者属于成人学习者的范围, 他们都是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较为成熟的个体, 大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习特征和兴趣取向, 并且有较强的自制力, 不易受移动学习环境的干扰, 加之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农民越来越重视学习。我国多年来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也使得广大青壮年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学习基础有了很大提高, 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利用手机收发短信和彩信, 通过网页浏览获得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 由于农民不断增收, 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较高, 农民也能承担一定的上网费用, 使得农民采用移动学习方式有了现实基础。
3移动学习应用于“三农”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3.1新时期农民学习者的特点使得“三农”远程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
成人学习者学习动机强, 学习目的明确, 要求学习的内容实用, 能做到即学即用。新时期农民学习者作为一种特殊的成人学习者, 除了具有成人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外, 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现在的农民所从事的职业不同, 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外, 有的还自主经营, 这就使得农民学习者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不一样;农民学习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不同, 使得他们的学习起点不同。这些就导致了农民学习者个性差异比较大, 学习需求多种多样。此外, 农民还负担着生产生活的重任, 学习时间有限, 尤其是农忙时节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以上这些农民学习者的特点对当前的“三农”远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远程教育模式虽然不需要学习者集中到校学习, 但要求学习者必须坐在电视机前或有网络连接的电脑桌前, 学习地点比较固定。如果学习者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难题或疑问, 传统的远程教育模式就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另外, 传统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和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资源一般是教育机构提供的, 很难满足不同农民学习者的需要。农民学习者文化水平和集体意识有限, 使得“三农”远程教育培训难以组织。这些因素要求“三农”远程教育补充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以满足农民学习者的需求。
3.2与传统的远程教育相比, 移动学习更能满足农民学习者的需求
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决定了移动学习的移动性优势。在移动学习过程中, 农民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学习者不必局限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学习, 同时, 还可以使有限的空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农民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 移动学习的适时性优势就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农民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查询相关知识或利用无线网络与专家在线交流, 使知识能够即学即用。移动学习的泛在性优势可以使农民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农民所需要的任何知识和信息。总之, 移动学习可以让农民学习者根据工作和生活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
4移动学习在“三农”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根据移动学习丰富的交互性以及农民利用手机网络进行查阅信息和交流的能力, 可以把移动学习在“三农”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分成以下两种:
(1) 单向型移动学习模式。
这种应用模式只是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学习知识, 查找有关资源, 不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进行交流。它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
一是基于静态网页浏览的应用形式。该形式是农民学习者使用手机上网随时在线浏览相关网站上的学习资源。在这种学习模式下, 学习者使用手机根据自己的需求, 在合适的时间访问相关的网站查询资料或自主学习, 也可以在线收听相关的音频或在线观看相关的视频。这种模式的信息容量大, 学习资源丰富, 内容形式多样, 可以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在3G技术支持下, 信息传输的速率也在不断提高。从网络费用来说, 通信公司提供了多种手机上网流量套餐, 从5元到几百元不等,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访问的信息量来进行套餐的选择。但这种形式需要支持网络浏览器的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支持。所以, 这种形式一般应用于农民自主的在线浏览、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获得最新的农业信息。
二是基于手机中第三方软件的应用形式。该形式是利用手机中自带的学习软件或是从网上下载到手机中的第三方软件进行学习。例如, 电子书、多媒体课件、电子词典等。在这种形式下, 农民可以在自己想学习的任何时间和地点拿出手机打开相关应用软件进行学习, 大部分软件支持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不需要移动网络的支持, 并且一般的第三方软件都可以免费下载到手机上, 所以没有网络费用的产生。但是, 这种形式的信息容量受移动设备中存储卡和扩展存储卡的限制。存储卡内存越大, 所下载的软件也就越多, 内容也就越丰富。与基于静态网页浏览的应用形式相比, 该形式在学习资源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比如在乡村季风手机中自带的农科讲堂功能, 虽然里面包括了几十种农作物的信息, 但是也比不上丰富的在线浏览的信息, 并且软件不能进行及时更新, 就会导致当前出现的农作物信息不能被农民及时获取。另一方面, 适合农民学习和应用的软件数量有限, 并且有些软件不在手机中自带, 这需要农民先在有网络的地方下载安装, 才可以方便以后的使用, 并且所用手机系统还需要支持所下载的应用软件。例如, 农科讲堂功能是专门为“乡村季风手机”开发的, 用到其它牌子的手机上可能就不能运行。所以, 该形式一般应用于在没有移动网络的地方利用手机应用软件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2) 互动型移动学习模式。
这种应用模式可以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它包括3种应用形式:
一是基于短信和彩信的应用形式。该形式是利用手机中的短信和彩信功能收发所需的信息。短信这种模式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和较早的一种传输信息和交流的模式, 它只能发送文本式的内容, 内容形式单一, 并且内容容量也小。但是, 这种模式的用户数量比较多, 并且费用一般较低, 可以把需要这些信息的农民分到一个组, 进行短信群发, 这样不仅费用更低也方便了教学者。并且, 一般的手机都支持短信功能, 它不需要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支持。例如, 农民最关心的天气问题, 就可以向通信公司定制天气预报服务, 定制后组内农民每天都会收到关于天气预报的短信。基于彩信的应用模式和短信的应用模式相似, 它与短信相比, 能发送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形式的文件, 但是内容容量有限, 并且费用比短信高,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常用。这种应用形式一般应用于简短信息的收发。
二是基于网页的在线互动应用形式。这种形式和基于静态网页浏览的应用模式只有一点不同, 就是该模式是在静态网页的基础上加上了动态的功能, 可以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两种情况, 例如论坛、电子邮箱、博客、微博的应用。学习者遇到问题, 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告诉同伴或专家, 如果他们正好在线, 就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 如果这时他们不在线, 可以给专家留言等待回复。这种形式是农民在学习过程中, 遇到不急于解决的问题时常用的模式。
三是基于QQ、微信等在线实时交流软件的应用形式。该形式一般应用于学习者与教师同时在线情况下进行实时的教学和交流。QQ的应用在电脑中使用很广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腾讯公司专门开发了手机QQ软件以便手机用户的使用。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合实时的交流, 信息收发迅速, 也支持图像、音频、视频的传输, 并且高端的智能手机还可以照相并随时传送给对方。这种功能可以在问题难于描述的情况下使用。例如, 棉花叶子上的虫子以及叶子被咬后的形状, 可以拍照传给专家。但是传送图片、音频、视频等流量比较大, 费用相对就多一些, 如果只单纯地进行文本交流, 所需费用就比较低了。微信是腾讯公司最近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也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输。微信现在最主要的应用功能就是语音短信, 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 更灵活、智能, 且节省资费, 用户双方更像是在面对面的聊天, 不需要文字输入, 这也为对键盘使用不熟悉的农民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更方便的交流方式。这种模式是实时的交流, 学生和教师都同时在线, 适用于问题急于答复的情况下。
以上两种移动学习模式各有优缺点, 应互相取长补短, 结合使用。比如, 可以利用单向型模式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 如果问题急于解决, 就可以通过在线的实时交流的应用互动型模式。农民学习者要根据这两种模式和各自应用形式的优缺点和问题的难易度以及需求度, 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进行学习。我们要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 加大在“三农”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提高政策扶植力度, 使远程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李晶, 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许宝健.重中之重———“三农”随想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3]王玉芳, 张玲.手机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9) .
[4]姚红静, 于忠, 周亮, 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0) .
[5]张敬辉.移动学习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 (9) .
[6]龚丽娜.手机移动学习: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新途径[J].高等函授学报, 2011 (5) .
“三农”应用 篇8
鸡东县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具有快捷、高效、通俗、易懂的特点,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受益的方式, 依托具有固话、宽带、移动手机三网覆盖能力联通公司, 实现村委会组织构架、村民信息管理、村务管理、通知短信下发、农业知识培训、补贴款发放通知、自然灾害防御、农电查缴费等项功能, 并与鸡东农业信息网对接, 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信息化平台体系, 实现村务办公信息化, 遍及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了解农产品销售行情、查询了解补贴发放等领域。
该项目由农业服务部门 (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供销联社、国土局、农机局、多经总站、水产总站、农村信用联社) 、公益服务部门 (推广中心、气象局、经管总站、种子管理站、乡建处、民政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乡镇政府三部分组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组建成庞大的三农服务系统, 通过平台, 发布涉农公共信息链接到信息平台上, 实现资源共享, 便于农民查询, 从而形成农村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平台, 使信息真正实现共享, 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 服务农业的网络信息系统。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通过免费发送各类涉农信息, 网关由政府管理, 实现对短信内容的及时发送和有效的过滤屏蔽。平台植入了3G客户端, 用户通过3G智能手机就可登录平台查询、发布各类信息, 平台与用户间还可以通过微信的形式进行信息互动, 通过客户端软件, 平台及时将公共信息发布给用户, 用户也可通过客户端软件将信息上传到平台或发给指定用户。
3 应用情况
通过两年的发展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已辐射全县102个村, 辐射面达到全县83%的村, 各部门、各乡镇均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 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到位的热线管理、行政执法和专家咨询的队伍, 制定并完善了值班制度、专家定期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探索了适合本县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据初步统计, 累计发放生产信息5万余条, 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和帮助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 发放便民信息5000余条,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1 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一方面, 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网络的连接, 实现了农业信息的高效快速传播。同时, 使我县的农业信息搜集、发布和传递有了更新、更快、更有效的途径, 提高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 通过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村务政务通知、农电费用查询与缴纳、医疗卫生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农业技术信息、村级防灾预警信息、粮食收购价格信息、种子农药的销售等信息的发布。使农户、合作社及相关农业企业不出户就能收到相关信息, 让信息化改变人们的生活, 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信息化为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4.2 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
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生产比较盲目, 交易途径单一, 缺乏市场信息观念。随着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不少农民、企业及合作社纷纷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信息, 指导种植、养殖并通过网上发布供求信息, 销售农产品。
4.3 加速了农科技术、政策法规的推广和普及
“三农”应用 篇9
八五三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宝清县境内,属于温暖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57.2 mm。在地理位置上,东南部紧邻完达山,西北及北部以挠力河为界,西南的蛤蟆通河,西北的挠力河,东北的越岭河,是八五三农场的三条界河。农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在地貌上以山区到平原呈阶梯式下降,地形起伏很大,本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和沉降带的一部分,区内中生代以来主要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所控制。在地貌上形成以阶地和漫滩为主体的堆积地貌景观。本区有基岩裂隙孔隙含水层、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层、第三系裂隙承压含水层,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系统在区内最重要,含水层较厚,从山前向河谷富水性渐增强,地下水埋深渐浅。第三系裂隙孔隙水流动系统内,承压水的赋存条件差于第四系,富水性差于第四系。该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第四系含水层,该层地下水易于补给和排泄,因该区内地下水的开采还为深入到第三系含水层,所以本次模拟以第四系含水层为主。该区的主要补给方式是河流渗漏、灌溉入渗和侧向地下径流;人工开采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还包括向河流排泄和侧向径流排泄。
2 地下水流数学模拟
2.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
为建立研究区的地下水流模拟模型,首先要对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加以概化,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根据上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研究第四系含水层,山区第四系覆盖较薄,仅有少量孔隙裂隙潜水存在,且仅存在于完达山前,本次模拟忽略不计。第三系裂隙孔隙承压水埋藏于巨厚的第四系含水层之下,本区尚未对其进行开采,且收集资料困难,所以本次模拟也不考虑。由于第四系含水层上部普遍有10~35 m厚的亚黏土层,最厚达42 m,具有良好的隔水能力,地下水具有承压性质。故将含水层在垂向上概化为1层,即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层。根据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南、东南边界属于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带,概化为定流量边界;西部以蛤蟆通河为界,西北及北部以挠力河为界均概化为河流边界;东边界处理为定流量边界。综上所述,将研究区地下水流系统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二维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
2.2 数学模拟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根据上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可建立与其相对应的地下水流数学模拟模型[4],其微分方程如下:
式中:Ω为立体计算域;K为沿x,y坐标轴方向的渗透系数,m/d;h为点(x,y)在t时刻水头值,m;h0为含水层的初始水头,m;μ*为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L/m;W为源汇项,m/d;Kn为边界法线方向的渗透系数,m/d;D1为第一类边界;HRIV为河流边界的河水位,m;D2为第二类边界;q为渗流区二类边界上的单位面积流量,m3/d;D3为第三类边界;
采用Visual MODFLOW3.10对上述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对比例尺为1∶10万的八五三农场综合水文地质图进行扫描,然后用ArcGIS进行矢量化处理, 导入Visual MODFLOW模型作为计算模拟区的剖分底图,计算区面积为1 182 km2,采用800 m×800 m的正方形网格进行剖分见图1。图中白色为有效计算单元,绿色为无效计算单元,计58行、68列,共剖分了3 944个正方形单元, 蓝色边界为河流补给边界,红色边界为定流量边界,即第二类边界。垂向上分为一层即承压含水层,将承压含水层的顶、底板高程以ASCⅡ的形式输入到模型中。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承压含水层渗透系数分为4个区,弹性释水系数分为3个区,第四系承压含水层由于资料较少,其参数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前人的抽水试验,参照经验值给出初始值。
模拟期为2000年11月5日到2001年11月5日,以一个月为一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以5d为一个时间步长。利用13眼观测井的2000年11月5日的观测水位进行插值计算生成初始流场如图2,以ASCⅡ文件形式赋给模型。
2.3 模型参数识别及验证
为了使数学模型能正确地反映计算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流状态,达到数值仿真效果,根据实测的水位及其动态变化曲线,对模型进行识别和调试。根据八五三农场的特点,每年从11月到翌年的4月,不需要进行农业开采,源汇项相对简单,且当地地下水埋深均在10 m以下,冬季冻融对地下水运动无影响。所以选择2000年11月5日到2001年4月25日作为参数识别时段,识别阶段没有降雨补给和灌溉补给。源汇项包括山前测向补给、人工开采等,各项均换算成相应分区的开采强度分配到相应的单元格。对模型采用PCG2(预调共轭梯度法)进行求解[5],得到在给定水文地质参数和各均衡项条件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反复的修改参数,当两者之间误差达到标准后,观测井识别阶段水位拟合图,即认为此时的参数值代表含水层的参数,参数识别结果如表1。
结果表明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拟合较理想,说明所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是比较正确的,可以用于地下水位与水量的近期及远景预测。为了进一步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的可靠性,选择2001年4月26日到2001年11月5日作为模型验证时段。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108 m,标准均方根为1.558%,在模拟区选取4个有代表性的观测孔,其地下水位计算值与观测值拟合见图3,地下水流场拟合图见图4,模型识别和检验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边界条件、水文地质参数和源汇项的确定都是合理的,该模型可以用于地下水流系统的预报。
3 模型的应用及地下水预报结果
将规划的地下水开采量和预测的地下水源汇项水量输入经过识别和验证后的数值模型,可预测出未来年份的地下水位变化,所以模型预报前要先设计开采方案以及预报边界条件和源汇项。边界条件包括流量边界和河流边界。流量边界的预报是采用迭代逼近法预报边界处的水力坡度,再由达西定律计算出单宽流量;河流边界的预报采用回归方程法,由于河流特征值基本不变,故只需预报河水位。源汇项的预报主要是灌溉回渗量、井灌开采量和农村人畜用水量等[7]。
根据八五三农场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水位预报期为10年,即2005-2015年。根据已掌握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选择了距本次模拟计算时间较近的2005年11月5日的地下水位作为预报时段的初始水位。本次预报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人工开采量根据需水定额法计算,按一定的增长率对未来年份需水量进行预测,即在2005年用水量的基础上,预测以后10年中各年份的用水量;方案二,2006-2015年工业、城乡生活和其他地下水用水量采用方案一的预测结果,2006年到2009年农业开采地下水量按年平均3.31%的增长率增长,到2010年以后农业增加的灌溉用水量全部取用地表水。预测期间研究区内灌溉回渗量由已知定额和区域面积来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表3。将地下水设计开采量和经预测得到的地下水各种源汇项代入到模型之中,通过模型运转计算,得出按设计开采量进行开采后,研究区地下水位及流场的响应情况。
由预报结果表明:方案一,到2010年地下水开采量将达到8 464.57万m3,到2015年将达到9 986.78万m3。10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为8 645.01万m3, 2006年到2015年,区内地下水位有明显持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井灌水田地区,地下水位降幅明显,年平均下降0.4 m,到2015年局部地区将下降6.43 m。说明在此种开采利用方案下,地下水的排泄量大于补给量,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方案二,2006-2010年地下水位有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以后由于农业开采量的减少,承压水位持续稳定,流场的整体形态未发生明显的改变,可见地下水位在该开采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地下水水位有回升趋势。两方案比较见图5、6。
4 结 语
(1)MODFLOW程序结构合理,离散方法简单化、求解方法多样化、易于理解和便于操作,是一种专门用于孔隙介质中地下水三维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的较为权威的模拟软件,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2)从八五三农场地下水的数值模拟结果中可以看出,所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是正确的,选取的参数和计算的源汇项基本合理,符合该区的地下水实际情况,可用于流场研究和水源地的开采规划。
(3)导致八五三农场水资源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必须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8],调节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开源与节流并重,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并重;发展节水农业,创建节水型社会,尽可能地提高区域整体的用水效率,以促进八五三农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用水为本地区的用水大户,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发展节水农业具有很大潜力,应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节水管理技术,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最终实现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
(4)通过水均衡计算:研究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补给量为8 328.09万m3/a。根据不同开采方案地下水位的变化,在不增加水源地的情况下,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8 202.11万m3/a。
摘要:针对八五三农场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问题,首先建立了地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国际通用的可视化标准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的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预报了2010年和2015年的地下水水位及流场变化情况,得出了该区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8 202.11万m3/a,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可以用来进行预测和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关键词:VisualMODFLOW,地下水,数值模拟,八五三农场
参考文献
[1]Mc Donald G,Michael and Arlen W,Harbaugh.A modularthree-di mensional finite-difference ground-water flow model[M].United State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1998.
[2]James L Osiensky,E Williams.A Two-Di mensional MODFLOWNumerical Approxi mation of Mise-A-La-Masse Electrical Flowthrough Porous Media[J].Ground Water,1996,35(4):727-733.
[3]卞玉梅,卢文喜,马洪云.Visual MODFLOW在水源地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6,(3).
[4]孙讷正.地下水流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25-51.
[5]Meyer P D,Valocchi AJ,Ashby S F,et al.A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as applied to three-di men-sional groundwater flow problemin randomly heterogeneous por-ous media[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89,25(6):1 440-1 446.
[6]卢文喜.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过程中边界条件问题探讨[J].水利学报,2003(3):33-36.
[7]洪林,李明罡,刘刚,等.开封市供需水量预测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2):56-57.
围绕“三农”贴近“三农” 篇10
那么, 县级电视台记者该如何围绕“三农”工作实践“三贴近”呢?
在报道“三农”工作情况时能反映出国家的有关“三农”政策, 广贴“三农”
利用电视新闻报道“三农”, 应传播宏观信息, 在对县农业部门、各乡镇党政机关开展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进行报道的同时, 能够传播宏观信息, 能够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三农”政策方针, 所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电视新闻以它可变的小视窗上演“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 利用图像、声音、文字等组织元素去记录现场, 推动新闻叙事。记者亲临现场用最佳的位置、视角、距离去获得准确的、真切的、独特的资讯, 以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 准确、有据、公正、客观, 让“三农”状况得到摹写, 丰富观众对“三农”的感知, 进而引动农村干部对“三农”政策的普遍贯彻落实等积极行动, 使事实、思想、感情的发布变得平易流畅、水到渠成。宣传报道“三农”人物事件只是一种形式, 其主题、灵魂、统帅是宣传报道国家的“三农”政策方针, 因此, 材料的选择、使用都应以表达主题的有效性来确定。
搞好深度报道, 长贴“三农”
深度报道的对象往往是有代表性的重大题材, 它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充分性报道, 思维之宏观、题材之重要、占有材料之丰富、理性之充足等可想而知, “容量”是相当大的。只要详尽占有系统资讯对事件进行综合、立体的分析和科学的调查, 就能用长镜头、广角镜对系统中的人、事、物作全方位的立体报道, 从而产生强大的冲击效应, 详尽地、多侧面地、多角度地展开事件, 达到深度报道的目标。画面和解说相配更能满足大众的期盼和需求, 显示出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
笔者怀着对“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对农民兄弟的真挚感情, 曾对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进行过深度报道。商水县作为豫东平原的农业大县, 人口上百万, 经济却欠发达, 商水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阶段, 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农业增收幅度缓慢。因而收集材料时, 用战略的目光去审视, 在摄像、动笔时, 则需要寻找亮点。经过反复分析,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了正面宣传的突破口, 才得以有条不紊、逐层进入地进行深度报道。
优化区域布局, 发展特色农业。要把镜头对准具有特色的、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 对准区域化布局与规模化生产的结合点, 对准“有特色、上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
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竞争力。笔者在采访中发现, 商水县要改变落后的农产品结构, 引导农产品生产向“品种优良、品种多样, 既有丰富的营养, 又有安全保障”的方向发展, 使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这就要求把镜头对着优良品种的选育, 品种的开发、引进和改良,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绿色食品等方面。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笔者认为应主要从科技下乡入户, 建立农技推广队伍, 利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开展技术咨询, 农技服务110等方面着眼, 去采写农民接受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搞活农产品流通。搞好这一方面的报道, 就要从该县为市场建设营造宽松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着手。
发展旅游农业, 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笔者先后去该县的魏集白鹭森林公园、练集美人指葡萄园、黄寨名贵花木场等处采访, 感触颇深。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培植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笔者把镜头对准了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 特别是聚焦特色种植园区和规模养殖场, 了解到不少乡镇将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 这种经营组织机构的调整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感受现场短新闻的采写
笔者在县级电视台从事新闻采访工作10多年, 常常深入有关“三农”新闻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 拍摄、采写有较高新闻价值、现场感强、短小精悍的现场短新闻。笔者努力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握, 对现场环境和人物情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拍摄, 广角镜头与特写镜头交替使用, 在中间适当插入目击者或当事人的话语, 引用农业部门公布的数字, 使报道既灵活、受人青睐, 又具有权威性。
2009年秋收时节, 在商水县魏集镇党委有关同志的陪同下, 笔者不失时机地走进该镇许寨牧业公司秸秆收购现场, 惊喜地看到:从省道217线到许寨牧业公司大门口100多米的路上, 满载玉米秆的农用机动三轮车、四轮车和架子车排成长龙, 公司院内的秸秆粉碎机正在飞快地运转着, 员工正忙着称量玉米秆、粉碎玉米秆、堆放玉米秆。收购的玉米秆堆积如山, 蔚为壮观。笔者在现场, 采撷现象与事实, 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嗅、用心灵去感受体验, 以自身去感受实录现场的事件、氛围等。由于在现场, 笔者看到了农民出售秸秆和牧业公司收购秸秆、储存秸秆的全过程。在报道中, 笔者尽力回避抽象与概述, 追求形象与精彩, 让电视观众如临现场, 有立体、鲜活的感受。
三农,永恒的话题 篇11
1月份以来,全国地方两会陆续拉开大幕,截至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级两会已经或正在召开。从目前各地传出的声音可以看出,三农问题仍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福建:“三化并举”,做好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是今年福建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他们纷纷表示,在三农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福建要一如既往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去年,福建小城镇改革发展步伐加快,42个试点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宜居城市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福建省城镇化率接近53%。对此,代表、委员们深受鼓舞。福建省人大代表、莆田市荔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秀霞建议,小城镇建设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等作用明显,推动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她建议,在小城镇建设中,不仅要注重硬件建设,而且要探索强镇扩权的新举措,赋予乡镇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使小城镇成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推动器。
2011年,福建加大“五新”成果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增收逾12亿元,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对此,与会的代表、委员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东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坤说,发展现代农业对做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福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与以精致农业闻名的台湾联动优势明显。另外,福建非常重视现代科技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茶叶、花卉等产业发展都很成功,为福建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建议,要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从资金、技术、人才、营销等各个环节入手,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福建的现代农业发展尽快迈上新台阶。
广西: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民幸福感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一边感叹2011年来之不易的成就,一边为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幸福感”建言献策。
“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来自来宾市的杨和荣代表说:“发展农业必须跳出农业,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采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完善产后服务和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专业化服务组织,强化市场开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非常丰富,提升农民幸福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农民是否有幸福感,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来自来宾市的罗胜奇委员说,自2009年以来,来宾在全市724个行政村均建设了篮球场、文艺舞台和配备图书室等功能的综合楼,共组建了1000多支篮球队和900多支文艺队,使得200多万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和城里一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此举不仅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来宾市也因此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必要途径。
甘肃:走特色农业之路
2012年甘肃省两会期间,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们积极为三农发展献计献策,建议走出甘肃的特色农业之路。
甘肃省政协委员宋尚有将甘肃划分为四大区域,即河西及沿黄灌区、中东部旱作区、陇南山地、高寒阴湿民族地区,“根据不同地域特征,实施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河西是甘肃资源条件较好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但水资源短缺,并存在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宋尚有建议,当地可发展以玉米和瓜菜为主的现代种业产业,推广以垄作沟灌为主的节水农业技术。
此外,宋尚有还建议,中东部旱作区可发展集水高效粮食主产型现代农业;陇南山地则可发展特色农产品主产型现代农业;高寒阴湿民族地区可发展生态保护型现代农业,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快草场和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畜产品和草原生物资源。
浙江:让农民钱包持续鼓起来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形势多变的大背景下,浙江农民今后如何才能继续领跑全国?浙江两会代表、委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于农民增收问题,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老百姓收入增长需要有更快的步伐。
“物价上涨是正常现象,关键是老百姓的收入要涨,而且要比物价涨得快、涨得高。”宗庆后认为,解决物价上涨问题不在于一味地抑制,而是要让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水平高于物价上涨水平,让收入增长、物价上涨和经济发展三者互为推动、良性循环。
日前刚刚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代表、委员们认为,应该使这项政策最终让农民受益。目前以农户为主的批发商,只承担市场管理费、运输费等成本,因此在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还是将蔬菜配送到大型超市、卖场的蔬菜配送企业。
因此,需要压缩中间环节。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岭箬横镇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友达认为,伴随着流通环节增值税的减免,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费用;此外,降低农产品市场的进场费、摊位费,也将直接影响蔬菜价格。“这样可以帮助农产品更快更有效地销售出去,让农民和消费者两头受益。”彭友达说。
湖北:高度关注种子问题
三农问题也成为湖北两会关注的焦点。以“反映湖北农村新貌新颜,基层建设可喜的变化”为主题的湖北两会新闻发布会于1月12日下午举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问题纷纷畅所欲言。其中,种子价格问题备受关注。
“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枣阳的人大代表黄明军表示:“现在种子卖到了50元一斤,价格上涨得太快。”他接着说,保障种子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种子质量,对促进农业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新闻发言人,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回应说,从全国看,现在种子不仅是价高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国外种子企业“渗透”的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湖北是农业大省,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选择对路作物品种。湖北省农业厅每年根据全省10亿斤粮食的布局需要,主推粮食的作物品种。比如,在恩施州可根据适宜的地区来种粮。二是拿出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湖北省政府已拨出专项资金,扶持6家水稻企业,壮大这些种子公司,稳定种子队伍,提供给农民适宜适合的种子。
据介绍,湖北省财政注重扶持三农,每年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仅种粮四项补贴就达59.82亿元,其中良种补贴资金11.7亿元。四项补贴湖北省农民达到人均149元。
此外,据有关人士观察,“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农村环境污染”“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等也都是地方两会聚焦的一些共性问题。
“三农”应用 篇12
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大大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了新台阶。与此相应的,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现有农民九亿多, “三农”问题在我国不仅关乎经济发展而且关乎社会进步, 也就是说, 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全社会的长久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实的重大问题。
1“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目前为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问题》下发了一系列的一号文件, 突然“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1.1突破僵化体制 198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1]。
1.2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3年1月, 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提出, 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 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 模范地执行政策, 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 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1]。
1.3承包土地15年不变 1984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 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 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1]。
1.4扩大市场调节力度 1985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 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 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 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
1.5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986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 强调增加投入,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1]。
1.6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 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 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要调整农业结构, 扩大农民就业, 加快科技进步, 深化农村改革, 增加农业投入, 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 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1]。
1.7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
1.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 建设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1]。
1.9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 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
1.10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 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 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 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 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 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 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1]
1.11 2008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 描绘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 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定不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切实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1]。
1.12 2009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 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1]。
1.13 2011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下发, 重要内容是水利建设。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1]。
1.14 201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下发,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 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 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
文件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因为现在一些地方将优质高产良田留做建设发展, 而将条件较差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虽然耕地数量没有减少, 但质量不断下降, 威胁到了我国粮食安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让优质耕地永久留在农民手中, 保证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提高了粮食的质量安全,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2“三农”图书出版的重大作用
2.1对“三农”图书出版的认识
2.1.1全社会、全民要提高对“三农”图书出版的认识中共中央
国务院一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先后下发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十几个“一号文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6月2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 强调要多出版发行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读物, 为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
《意见》指出,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生活水平是否提高, 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三农”独舞的出版和发行工作肩负着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任。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各类出版和发行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服务“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服务“三农”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作为整个出版发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实抓好[2]。
由此可见, 全社会、全民要一贯提高对“三农”图书出版的认识, 重视农业科技普及的同时, 科技出版业面对党和政府的号召,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该做些什么?肩负什么职务?首先是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技能,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其次是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为此, 必须多出版农业科技图书, 方方面面优质服务“三农”, 为广大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科技出版工作者神圣的职责[3]。
“三农”图书是地方出版社整体图书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三农”图书的经济效益偏低, 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也是出版同仁普遍认同。这与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偏低, 购买能力偏低直接相关。因为读者对象的购买能力决定“三农”图书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
2.1.2利用政策优势, 得到政府财政支持, 免费发放“三农”图书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 “新疆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于2007年1月正式实施。两个工程实施以来, 新疆的各出版行业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积极出版免费发行“三农”图书, 受到了新疆各族农牧民和基层干部的普遍欢迎,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东风工程”一期项目投资总额为37910万元, 分五批向全疆851个乡镇和8661个行政村赠阅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语言文字的报纸39种, 36.93万份;期刊16种, 44.25万本;图书 (挂图) 1281种, 1267.20万册 (套) ;音像制品267种, 308.09万盒;为自治区15个地州市、部分重点县 (市) 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配备出版物市场监管专用车67辆;为自治区出版物市场稽查队配备业务设备 (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及电脑12台 (套) ;为自治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 (市、区) 新闻出版部门配备出版物市场监管设备 (电脑、传真机、数码照相机等) 1526台 (套) ;为《新疆日报》喀什南疆印务中心及十个地州党报党刊配置印刷及照排设备18台 (套) ;为新疆电子、音像出版单位配置音像制作设备388台 (套) ;对23个县级新华书店发行网点进行了新建或改建, 总建筑面积20418平方米;为全疆地州市及县级新华书店配备流动售书车98辆;投资建设了新疆新闻出版技工学校教学综合楼及出版物市场监管用房, 总建筑面积10528平方米。
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新疆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切实抓好工程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责任落实, 在农家书屋建设中, 本着求真务实、力求实效的工作原则, 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截至2011年7月已建成农家书屋7000个, 实现了南疆地区全覆盖, 共配送维、汉、哈、蒙、柯5个语种期刊35种, 1.14万份;报纸46种, 0.55万份;图书18012种, 1102万册;音像制品2238种, 82万张;配发图书架及报刊架21000个, 标牌、播放设备等配套设备7000套。
两个工程项目的实施, 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农村牧区, 把先进文化带到牧场毡房, 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丰富了农牧区建设文化生活, 使农牧区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一是加强了农牧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农牧区出版物缺乏、农牧区各族群众“看报难、读书难、购书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改善。农牧区群众借助两个工程提供的出版物, 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接受了先进文化, 转变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对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 帮助农牧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依靠科技劳动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了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两个工程享受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三是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了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各地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 充分发挥两个工程的作用, 使“东风工程”阅览室和农家书屋成为农牧民学习了解政策、法律、生产技术的重要阵地, 并以此为载体广泛开展读书竞赛、科技讲座、文化巴扎、双语学习等活动, 吸引了众多的农牧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普遍参与, 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加大“三农”图书出版的措施
2.2.1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构成“三农”图书的主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生产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3]。广大农民最普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近年来, 通过下乡调研、结合与粮食高产对口联系工作, 每年出版“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丛书”及到基层免费发放, 调研座谈活动等大量的调查, 争取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的反映和建议, 以反映和建议为主选题策划, 要出版发行农民最普遍、最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4]。
2011年来, 我们农业厅编译室,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翻译工作在少数民族农牧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进一步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类科技图书的利用率和编译室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做好编译工作, 把翻译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农业科技面向新疆的农业生产实际, 同时把我们编译出版发行的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进一步适合于新疆农业发展的需求, 编译室的工作人员轮流奔赴南北疆的各县市, 开展调研, 与基层干部、农技人和有些农民员座谈, 认真听取了他们对农业实用技术类图书的反映和建议, 考察了《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情况、新疆少数民族农牧民对科技图书的真是需求, 收集了选题策划的第一手决策参考资料, 为今后科技图书翻译出版发行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定地基础[4]。
2.2.2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新疆是土地辽阔, 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南北疆的气候差异较大, 农业生产呈现明显的区域性, 也体现了对农业科技图书不同的市场需求, 为农业科技图书出版的多元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编译室根据“农技人员对农业科技图书的反映和建议”, 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选题策划出版发行南北疆少数民族农牧民最需要的农业实用技术类《新疆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新疆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防治》、《新疆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农村实用汉语》教材、《汉英维农业分类词典》、《农民生产生活安全100问》、《农产品质量安全100问》、《新疆核桃和红枣栽培技术》、《新农村文化建设》、《新疆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蔬菜生产技术》、《乡村经济管理》教材、《动物疾病防治》、《禽病防治技术》、《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农村法规政策知识问答》、《温室大棚果树栽培技术》等44种图书, 其中《农民生产生活安全100问》、《农产品质量安全100问》、《新疆核桃和红枣栽培技术》、《新农村文化建设》、《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等25种图书列入了《全国农家书屋》推荐目录, 《新疆核桃和红枣栽培技术》、《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等两本图书荣获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全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优秀地方教材》称号。以上得到了广大少数民族农牧民和基层科技人员的好评,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总之, 我们要提高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充分利用“三农”政策优势, 以“三农”服务为编辑出版宗旨, 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民、稳步推进全疆农牧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确保新疆社会稳定方面多出版发行“三农”图书而贡献。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现有九亿多农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特别是1982年以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一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出版“三农”图书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 承担着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引导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发展等重大责任。
关键词:“三农”问题,重要性,“三农”图书出版,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历年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1982至2014年.
[2]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6月21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读物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
[3]黄达全, 催坚志等.出版农业科技图书, 竭诚服务“三农”[C].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 P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