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服务

2024-07-21

气象信息服务(通用12篇)

气象信息服务 篇1

前言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能够使我们提前预知未来的天气, 进而安排自己的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标规划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系统是气象服务的基础, 能够及时地拓宽其他业务环节和完善整个气象系统, 并且使得气象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还使得基层气象部门的服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使整个社会生活秩序进入稳定的阶段, 使整个气象的服务效益得到提升。

在气象信息服务中, 应该始终坚持“资源、安全、公共”的理念, 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作为信息服务的核心, 完善整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 并且能够有效地防灾。我国气象公共信息系统可分为服务、预报和综合观测几个业务系统。

二、发展现状

2.1成就

2.1.1服务领域。

如今气象服务的领域已经拓宽到我国的各行各业, 尤其是在农业、交通、林业和环境上取得了防灾的显著成绩。目前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受到了人民的好评, 并且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2.1.2覆盖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 主要是因为气象信息发布的手段和方式得到了优化。现在基层气象部门的队伍正在逐步扩大, 并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2.1.3服务能力。

在基层气象部门工作时, 应该把决策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因为现在我国各地的突发自然灾害比较多, 一个好的决策, 对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防御和救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存在问题

2.2.1满足不了大众的要求,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气象的服务在预备预警时, 很难保证每天的精细化和准确性, 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和国家的需求。现在存在着预报重于服务的现象, 使得公共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信息处理与大众的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2.2现代的世界科技发展比较迅速, 但是基层部门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气象事业的发展, 机构的不健全和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

2.2.3就我国气象服务来看, 基层公共气象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程度和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想使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进入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提高气象防灾能力,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应该加大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投入。

2.2.4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于气象的服务领域来说, 应该使其不断得到新的拓展。为了使其适应国家发展改革的需求, 应该使气象财务、管理、人员和机构方面的工作得到相应的规范。

三、完善措施

3.1壮大基层队伍。

就我国现状来说, 基层台站人员的待遇不是十分优越, 与现代公共气象的服务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气象部门的经费, 这样能够加速基层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 并且能使职工的生活得到保障, 使队伍建设更加稳定。此外还应该加强队伍的专业培训, 定期的考核, 优化岗位的管理。

3.2加强气象服务能力的保障,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基层气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能够使国家和人们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为了提高基层气象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应该普及人们的气象变化知识, 基层气象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预报气象, 并且使预报的领域不断拓宽, 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3.3优化服务体系

3.3.1防灾减灾。

对于灾情的收集和评估要及时, 对于灾情的原因应该有十分透彻的分析, 规划好所属地区的灾害防御体系, 完善灾情调查和报道的网络建设。加强灾害信息的发布, 健全信息发布的制度。做好气象预警、气象应急和灾害的防御工作。

3.3.2普及大众。

基层气象部门在进行气象预报时, 应该将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大众。像一些手机气象平台的建设应该加强, 因为人们能够在工作出行时方便的知道气象的变化。在信息服务中, 应该加强对大众气象变化的各种知识的普及, 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和宣传报的形式向大众传递有用气象信息。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目标、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且结合我国基层气象部门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完善我国公共气象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谢国庆.建立引领预测预报业务的市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思考[J].浙江气象, 2009 (04) .

气象信息服务 篇2

龙州县气象局 签发人:吕锡仑

强寒潮天气过程对甘蔗影响的预估

一、天气回顾

1月22日以来,我县出现今年入冬最寒冷的天气,过程最低气温0.5~4℃。1月24日各乡镇日平均气温仅为3.4~6.1℃;有3个乡镇最低气温降至2℃以下,最低气温(0.5℃)出现在八角乡;全县出现雨夹雪,是30年来第一次雨夹雪。

二、天气预报

预计未来一周我县多阴天雨天,气温小幅回升,2月1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具体预报如下:

今晚到明天,分散小雨,最低气温6~8℃,最高气温15~17℃; 29~30日,局部小雨,最低气温9~12℃,最高气温16~19℃; 1月31日~2月3日,小雨,气温下降。

三、强寒潮天气过程以及未来天气对甘蔗的影响预评估 本次寒潮过程日最低气温24~25日0.5~3.6℃,其中0.5℃有1个乡镇,1~2℃有2个乡镇。日平均气温24~25日全县大部在4.2~6.6℃之间,且整个降温过程均伴随雨雪天气,对甘蔗生产的影响预评估如下:

大部地区甘蔗可能遭受轻度影响。

四、生产对策和建议

1、各蔗区应根据寒冻害情况重新调整甘蔗砍运榨计划,加大榨蔗量,优先抢砍抢运抢榨受冻严重的甘蔗。

2、抓好甘蔗良种的选留工作,对未受霜害的良种蔗,留全茎种,留足种苗。

联系电话:8824068

2016年1月27日

报: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送:县防汛办、农业局

谈增强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意识 篇3

关键词:应用气象;气象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46-1

在社会的气象意识普遍提高,对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全面增强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意识,不仅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长远意义。近几年来,提高气象信息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品种,注重服务效益,已受到普遍重视,各级气象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气象信息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积极增强质量意识的自觉性,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需求,以便创造出更好的气象信息服务新局面。

1树立服务质量全面观

一提起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许多人都把眼光投向在专业天气预报产品准确度的水平上,认为只要报准了未来的天气趋势,就是很高的服务质量。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看法,从市场销售角度来看,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很多事例说明,预报虽然报错了,但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仍然获得了好的效益,赢得了用户的满意。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气象信息服务的成败、兴衰,我们应树立服务质量的全面观。

1.1提高专业天气预报产品质量

这是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的基础,其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上。目前各级气象部门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产品还比较少,专业程度也不高,用公众预报代替专业预报的现象还时有存在。要发展气象信息服务的后劲,首要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的品种和质量。

1.2提高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衡量能否把气象科技信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创利的主要质量标准之一。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给用户高质量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还要帮助用户正确使用产品,使用户趋利避害,获得经济效益。提高服务能力,要求气象信息服务人员要有较深的气象知识功底,要具备较多的边沿科学知识,真正深入用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当好气象与用户的中介。但目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太少,服务还比较一般化,只提供信息,很少调查使用效果,这是当前我们继续拓宽领域,深化服务的主要障碍。

除此外,提高服務能力还体现在:我们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精神状态、文明修养乃至开展宣传、开展服务、接触用户、洽谈服务、签订合同、电话咨询、回访用户等诸多质量因素上,哪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服务质量和服务信誉。

1.3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气象信息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专业性强的业务。为了把服务管理搞好,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除了懂得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具有服务业务知识和经验及协作精神,熟悉有关规章制度,学会组织管理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问题,结合实际工作,采取“交流经验”、“专题研讨会”及“学习培训班”等多种灵活的学习方式。

2增强气象信息服务质量对策

提高气象工作的服务效益是服务工作的重点。质量、品种、效益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质量影响效益,效益又是质量、品种的总体现。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效益可理解为,一是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自身的创收效益。从自身的创收效益来说,气象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气象部门经费供给不可缺少的一个渠道,为了不断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经济效益,应该加强以下工作:

2.1进行有效的基础业务建设,增强发展服务后劲

这是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的基础。“有效”首先就要提高气象信息产品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准确度。这样才能保证目前的气象信息服务从外延速度型转向内涵效益型,在长远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因此,有效的基础业务建设,不是在原有基础上重复或单纯的外延扩大规模,而是在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的制作技术上有适应发展需要的新起点。多开发专业气象信息服务项目,对今后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2深化服务改革,增强气象信息服务人员主人翁责任感

气象台站是气象工作的细胞,增强服务活力,健全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自我约束机制,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深化,也关系到气象信息服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当前,气象信息服务要上新台阶,气象台站领导振奋精神是关键,调动气象信息服务人员的群众力量是基础。服务人员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了,责任感增强了,就会堵塞和减免各种漏洞、事故的发生,真正把服务质量看作是服务工作的生命,提高质量就有把握了。同时要不断的提高气象信息服务人员的理论水平,理论水平的高低,表现在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和认识事物的能力上。有人认为服务没啥学问,不产生经济效益,这是一种很肤浅的见解。目前有的服务出现了停滞徘徊的局面,要想进一步深化服务、拓宽领域,就必须要求我们的服务人员学好有关理论书籍,借助理论指导威力,念好“服务经”。

2.3不断研究气象科技的效益转化机制

为了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效益必须研究气象科技的效益转化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信息产品价值实现条件就是使用者对信息产品的认识水平。在气象信息服务实践中我们对此也深有体会:用户气象意识的强弱、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同一气象产品的应用会产生差异很大的不同效益。研究效益机制转化,不仅要对市场状况进行研究,而且要对用户进行具体的研究,帮助他们提高气象意识,帮助用户学会使用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并培养和开展用户应用气象信息产品的主观能动性,这往往可以起到我们自己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小文,杨武.广东省手机气象短信业务简介[J].广东气象,2002,24(3):48-49

气象信息服务 篇4

一、建设气象档案服务保障体系

气象档案在科学研究、农业、水利、资源等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气候变化、天气分析方面。这些领域用户都要求气象档案信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信息的精确性是气象档案服务的生命线,如果没有质量保证,气象档案服务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

1. 健全法规,有章可循。

为更好地开展和完成气象档案服务工作,气象业务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气象法规、规范、标准及管理措施,使服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开展信息服务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资料共享办法》、《气象资料数据集制作与汇交规定》、《气象资料分类编码规范》、《气象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标准》、《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和标准,这些都是气象档案服务的准绳和依据,也是做好信息服务的保障。

2. 控制质量,提供准确信息。

气象档案服务质量决定服务产品的质量,如果没有质量保证,气象档案信息不仅失去研究和利用价值,而且会干扰用户科学分析,形成错误甚至相反的结论,给科学研究带来损失。长期以来,气象资料有一整套自己独特的质量控制方法,在业务上得到普遍应用。广泛提供服务的地面、高空、辐射气象资料都经过台站、省、国家三级质量控制,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工作中运用多种质量控制方法在源头上实行质量监控,即超前控制,这样减少和避免了贻误记录,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定期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状况评估。近年来,对早年信息化的气象档案进行全面的校对、转存,形成的档案信息极大地方便了信息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现正着手开展地面气象资料均一性检验和订正,这一工作将使长序列气象资料的均一性大大提升。

3. 建全服务系统,注重信息安全。

优质高效的服务离不开对信息的科学管理。在管理上实现各类档案的生成、处理、传递、收集、归档、储存、查阅、利用一体化,实行无缝链接,保证其安全,使档案工作合理化和科学化。为适应信息化需要,对馆藏档案资料实行信息管理,并定期对馆藏档案及档案目录进行追加和维护,形成以数据文件为主的气象资料数据库,并以文件数据库为基础编研了大量的服务产品。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研成果有“地面资料阶段整编成果”、“气象科学数据集”等。如江西省在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服务中,制作多要素、多时段气象资料数据集充实服务系统,使服务产品多样化。开展信息服务时,注重气象档案的信息安全,采取监控预警、应急防范等有效措施,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到实处。认真执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责任制度,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严格气象档案利用审查关,采取有效的防范技术和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对馆藏的信息化气象档案进行光盘、移动硬盘和异地备份,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二、建立气象档案服务策略

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气象档案服务面临的社会要求日益复杂,要求其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适时的信息服务。根据气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程度和需求的信息表现形态,通常采取实体化服务模式和数字化服务模式来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两种服务模式在现今的需求环境下,既可满足传统服务的需求,又可实现数字化的个性需求。

1. 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

档案服务人员要理清思想,树立科学的档案服务理念。牢记气象档案工作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尽量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主动为社会提供准确、完整的档案信息服务。要正视传统用户和数字化用户并存的事实,在服务时避免出现偏废的现象。

2. 构建合理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是档案服务开展的基础。因此,要要不不断断优优化化档档案案信信息息资资源源体体系系,,做做好好档档案案信信息息资资源源建建设设工工作作。。第第一一,,积积极极做做好好实实体体档档案案工工作作。。实实体体档档案案是是传传统统档档案案服服务务的的基基础础,,也也是是数数字字化化档档案案服服务务的的保保障障。。档档案案工工作作者者要要端端正正思思想想,,不不因因数数字字化化而而偏偏废废传传统统档档案案管管理理工工作作,,继继续续做做好好档档案案实实体体的的收收集集、、整整理理、、鉴鉴定定、、保保管管、、编编研研等等工工作作,,为为实实体体化化服服务务奠奠定定坚坚实实的的基基础础。。第第二二,,加加快快数数字字化化档档案案信信息息资资源源建建设设。。在在做做好好电电子子载载体体气气象象资资料料归归档档、、编编研研、、服服务务时时,,同同时时采采用用通通用用标标准准和和先先进进技技术术做做好好实实体体档档案案的的数数字字化化工工作作,,丰丰富富数数字字化化信信息息资资源源体体系系,,提提供供完完备备的的数数字字化化信信息息资资源源体体系系。。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

档案管理者是通过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编研等工作来完成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需求的。所以,档案管理者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适应时代的挑战,与时俱进。第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再教育,成为学有所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第二,档案管理者要积极参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熟悉馆藏,为主动、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服务做好内力积淀。

4.做好档案宣传工作,培育用户档案信息安全意识。

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不仅仅是适应和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社会需求,在被动的信息服务工作中,寻求主动,引导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信息需求服务的同时,通过宣传、培训等方法提升社会档案意识,增强用户利用档案的自觉性,提高用户利用档案的能力,让用户既可在传统实体服务模式下查找所需的信息,又能在网络环境下自由检索所需的信息。在进行档案宣传工作时,要同时培育用户档案信息安全意识,减少档案信息利用风险。

气象信息服务 篇5

即墨市将气象信息服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2期

气象信息服务 篇6

关键词:农村 气象信息服务 问题 建议

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气象信息监测系统和天气预报预测分析系统逐步建成,气候观测基础工作正在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快,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笔者从事农村气象服务工作多年,现就我对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1、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少

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在农村农民均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农民很需要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但也不能及时得到;特别是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气象的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昌乐县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因此,切实增加气象服务种类,增加特色气象内容,具有极大的意义。

1.2气象服务信息的传输渠道不畅通

当前虽然气象信息传播渠道较多,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气象声讯电话、互联网等,但因消费观念的影响,仍然只有少数农民从这些媒介获取气象信息,互联网在农村覆盖率很低,除电视外,基本没有其他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在农忙季节,农民不可能定时看电视、了解天气。目前,县级的基层台站只是每日定时发布天气预报,即便是通过天气雷达等现代的气象先进设备,检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短时、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也只能是上报给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经过层层传达,导致农民根本没有时间预防。此外,乡镇气象台配备的兼职信息员、协助员业务技术能力较差,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预报。

1.3是气象信息产品缺少针对性

气象信息产品针对性问题包括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要使气象信息发挥作用,产品服务要有针对性是其前提,在品种上或时间上过于宽泛的信息产品都会使产品使用者无所适从。如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基本上是一般气象信息产品的翻版,缺少开发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针对性强的农用气象信息产品,产品千篇一律,削弱了气象信息产品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或指导作用。

1.4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一方面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懂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了,经济条件好的人又不断迁居到城市。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还有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平时到农村调查研究少,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不了解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作用的正常发挥。

2、农村气象服务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只有加强事前防范、主动避灾,才能防患于未然。为此,对涉及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迁建选址、民房建造等,通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前有效避开气象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针对农村雷灾隐患较多、防雷技术服务普及不够的情况,结合中心镇村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学校等公共设施、乡镇企业以及成片建造的农民新村的防雷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建(构)筑物防雷安全性能。同时,从源头上加强农村防雷安全管理,组织编制农村住宅防雷装置设计安装指导图集,引导农民按防雷规范标准建房,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2.2完善農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应急预案到村、预警信息入户,促进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格化。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演练,以此检验和完善各气象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提高农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作战水平。

2.3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力度与科普教育培训

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气象部门要深入基层,大力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等活动,最直接的向广大农民讲解气象科普知识,让农民认识气象、了解气象、让气象更好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借助各类宣传阵地,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实施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气象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面提高农民运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千镇万村”气象培训工作,促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好气象知识、用好气象信息。

2.4争取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应急服务、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服务等,只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才能高效、迅捷地开展。

3、结束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在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通过对各种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气象工作必将在防灾减灾,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最高气象服务境界。

参考文献:

[1]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陈利敏.合理利用气象经济促进农产品营销[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8).

[3]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气象信息服务的投诉处理方法初探 篇7

1 气象信息服务投诉的定义和形式内容

1.1 气象信息服务投诉的定义

所谓气象信息服务投诉, 是指用户在接受气象信息服务的过程中, 对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提出异议或到有关部门反映的一种行为。

1.2 气象信息服务投诉的形式、内容

用户投诉的形式:一是打电话或来访表示不满, 要求改善服务或取消服务;二是向移动、电信部门对气象信息服务进行投诉;三是直接向消费者协会或新闻媒体反映, 这一类投诉常常是在采取前2种投诉形式没有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采用的。投诉有的是为了发泄不满, 讨一个说法;有的是希望改善服务, 改进工作;还有就是希望因错误服务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气象信息服务投诉的内容有:未经本人同意就擅自订制气象信息服务、气象信息未及时收到、气象信息收不到、气象信息内容不准确等。其中最多也最难处理的是未经当事人同意就擅自订制气象信息服务。该投诉主要产生于96121包月业务, 在整个以政府政策支撑来推动96121包月业务发展的工作中, 经历了以逆向订制为主向以电话营销为主的发展过程, 而由于以往逆向订制96121包月业务的历史原因, 该类投诉容易形成群体投诉事件, 处理比较棘手, 较难解决。

2 处理气象信息服务投诉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面对用户的投诉, 一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投诉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开展和用户的稳定。投诉处理工作责任重大, 不能有丝毫放松。如果投诉处理不到位, 引起投诉升级, 业务就会功亏一篑。另一方面也要明白用户的利益至上, 只要以诚相待, 用心沟通, 及时处理, 就能争取用户的理解, 避免投诉升级, 气象工作者还可从投诉中汲取教训, 弥补不足, 甚至可从投诉中挖掘商机。处理气象信息服务投拆的原则是:真心受理, 充分调查, 用心沟通, 谨慎思考, 圆满解决[1]。

3 投诉处理的基本流程

对于投诉处理, 气象工作者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要形成统一流程模式 (图1) 。

4 有效处理气象信息服务投诉的措施

4.1 狠抓服务质量, 加强管理工作, 从源头上有效防范投诉发生

4.1.1 建立严格的客服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

为提高客服人员对客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客服人员的敬业精神, 建立了严格的客服管理制度, 并加大对客服工作的考核力度。客服工作好坏与员工的业绩挂钩, 采取重奖重罚的形式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为提高客服人员的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加强对客服人员的业务培训, 经常组织员工针对问题进行探讨, 总结经验, 要求新员工向有经验的老员工学习客服技巧, 以提高客服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4.1.2 加强电话营销工作的管理, 切实提高电话营销质量。

规定营销人员用规范用语向用户发展业务, 要清楚明了、面面俱到地介绍业务;严格要求营销人员保持良好心态同用户沟通, 任何情况下不得与用户发生顶撞;同时要尊重用户意愿, 不能勉强用户接受气象信息服务, 须进行2次确认并如实记录营销结果;管理人员每天按比例抽查营销人员电话录音语音, 对营销质量严格把关, 杜绝工作中的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行为。另外, 由于过去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逆向订制的96121包月业务, 要开始重新对这些用户进行营销, 尽量降低该业务的投诉率。

4.1.3 提供气象信息的优质服务, 加大气象信息的宣传力度。

在气象短信业务方面, 要结合实际生活, 丰富短信内容, 及时提供优质的气象短信服务, 保证用户随时获取到最新的气象信息。在96121业务方面, 针对用户主要来自农村的特点, 在建设信箱方面, 特别增加了“农友天地”栏目, 内容涵盖致富信息、农业指导、法律常识、戏曲节目等, 并根据实际情况, 优化信箱结构, 关闭拨打量低的信箱, 简化拨打程序, 以适应农村用户使用。同时通过发放资料宣传、张贴气象灾情图片、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栏宣传、各种社会活动中穿插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气象信息服务的形象宣传。充分利用自主开发的气象灾害应急主叫服务系统, 做好气象灾害的预警服务, 在灾害性天气 (如雷电、暴雨、连阴雨天气过程、冰冻过程等) 来临之前, 通过主动呼叫提醒用户注意, 尽最大力量、最大范围地提醒群众防灾避灾, 将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让用户真正感受到气象信息服务的好处。

4.2 建立科学高效、管理有序的投诉处理机制

4.2.1 领导重视是建立投诉处理机制的关键。

市局领导十分重视投诉工作, 由分管科技服务的副局长抓落实, 安排信息中心第一负责人管理日常投诉工作, 要求各县局负责人积极配合处理投诉, 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优先配置, 甚至很多重大的投诉事件都是领导亲自出马才得以解决。领导高度重视并主动参与投诉处理管理, 不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使全体职工认识到妥善处理用户投诉行为的重要性, 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还增强了用户对解决投诉问题的信心, 使得投诉更易得到妥善处理。

4.2.2 规范投诉受理流程, 快速传递投诉信息。

为了及时受理投诉, 开设了快速传递通道, 提供多种投诉渠道。市局特别开通了专线电话5331635, 实行24 h值守。同时各县气象局的一把手作为受理投诉的第一责任人, 专门配备通讯设备可24 h随时联系, 随时受理投诉问题, 使投诉事件尽早及时处理到位。不管是谁接到投诉, 必须在第一时间处理, 如果本人处理不了要向上报告, 本部门处理不了的要传递给相关部门。总之, 决不让投诉事件停留在某一环节而得不到处理。

4.2.3 强化投诉过错责任追究, 增进与相关单位的协调沟通。

强化投诉责任追究, 使每一个员工明确认识自己在投诉处理机制所承担的职责及不履行职责的后果, 能有效减少投诉的发生。气象信息服务的投诉牵涉面广, 尤其是那种政府政策支撑下逆向订制的96121业务, 很容易影响到许多其他用户, 形成群体投诉。这种投诉的处理往往需要相关单位相互配合, 才能防止问题进一步扩散。在保持本单位各部门上下联系的同时, 主动加强与移动、电信、消协、工商等单位的沟通, 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理解, 协调解决投诉。

4.2.4 完善投诉处理反馈机制, 从投诉中挖掘出“商机”。

用户投诉是市场信息来源的重要部分, 用户投诉使气象工作者能够直接了解用户的需求等市场信息, 及时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 有效解决用户投诉, 防止投诉的再次发生。用户的投诉是挑战, 同时也是机遇。通过妥善处理用户投诉行为, 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 能够间接赢得与其相关的更多的潜在用户的信赖。通过对投诉信息的分析, 可了解用户需求变化, 在不断改善现有服务的同时, 从投诉中挖掘出“商机”。

4.3 抓住投诉处理过程的关键, 掌握处理投诉的技巧和方法

4.3.1 处理投诉过程的关键。

投诉处理过程的一个关键在于及时, 这样才会让用户感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及时地给予回复是解决用户投诉的第1步工作, 也是能否成功解决用户投诉的关键。这个过程给用户的信号是:自己的投诉得到了重视。切忌不要以为推拖可以解决问题, 延迟处理的结果只有2种, 一种是激起用户的暴怒, 使结果不可收拾;另一种结果是用户的流失, 那是对气象工作者最大的损失。投诉处理过程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沟通, 主动与投诉的用户保持沟通联系, 最大可能地争取用户的理解, 尽量达成共识, 并及时告诉用户投诉处理的进程, 使用户了解气象工作者是真心诚意地想解决问题, 并为解决问题一直在努力, 这样可防止其不明情况继续投诉或升级投诉。

4.3.2 处理投诉的技巧和方法。

(1) 一听。处理用户投诉过程中, 第1步就是一定要耐心地认真聆听用户对所发生的问题的描述, 从而清晰地详细了解用户投诉的前因后果。耐心听完用户的诉求, 并做好用户投诉记录;无论用户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客观和真实, 都应用心倾听, 从中发现用户的真正需求, 领会用户投诉的动机和需求, 从而获得处理投诉的重要信息, 也可以针对问题找出解决之道[2]。 (2) 二问。与用户沟通时, 注意引导用户说出问题重点, 能够深入了解用户投诉的目的和问题焦点, 要使用户确信气象工作者本身已经完全明白问题的实质与严重性;以平和、谨慎、认真的态度与用户沟通, 切勿居高临下或是过于激动, 通过交谈化解用户的怒气, 让用户体会到气象工作者是真诚关心其反映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问沟通找出双方一致同意的观点, 为下一步有的放矢处理打好基础。 (3) 三查。对用户投诉的问题要认真调查, 明确事实。只有查明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处理投诉, 一切客观存在的事实都是处理的依据, 通过核对投诉人的诉说内容, 查找相关业务原始录音、业务系统记录等工作来掌握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准确无误地找出投诉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根据事实查清楚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 (4) 四理。用户投诉情况查明后, 确定妥善解决的方案。如果用户不接受处理方案, 可以询问其提供解决建议, 处理时可适当让步, 若用户提出无理要求, 不应无原则迁就, 应明确予以拒绝。方案经双方确定后, 落实工作一定要及时到位, 包括赔偿。及时处理会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如果悬而不决, 用户不仅会对气象工作者的效率提出疑问, 也会加重其不满情绪。 (5) 五访。在用户投诉的问题妥善解决之后, 还有一项重要工作, 那就是对投诉的用户再次回访, 向用户询问对处理结果的意见, 这样不但可以让投诉用户感受到气象工作者对其投诉意见的重视, 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同时也是了解客户要求和查找投诉深层次原因的途径, 为公司完善服务、处理相关投诉积累宝贵的经验。 (6) 六思。用户投诉处理结束后, 应该做好后期跟进工作。要对投诉发生的原因以及处理的过程进行反思, 对服务工作不周之处进行反省, 把用户投诉的相关书面材料归档留存[3]。一例投诉并不只是反映一个用户的特定需求, 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用户的内心想法。应该据此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用户的投诉来确定问题所在, 更主动地查找潜在的失误, 即在问题出现前能够预见问题, 避免其发生, 从而不断改进自身工作。

5 小结

随着气象和气候科学在指导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提高, 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必须面向市场、符合市场的需要, 才能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只有处理好投诉工作、做好重视客服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 从而提升气象信息服务水平[4]。

摘要:介绍做好气象信息服务投诉处理工作的途径, 总结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工作经验。在处理气象服务投诉工作中, 首先是狠抓服务质量, 加强管理工作, 从源头上有效防范投诉;其次是建立科学高效、管理有序的投诉处理机制;最后是抓住投诉处理过程的关键, 掌握处理投诉的技巧和方法, 对各级气象部门处理日常气象服务工作中的投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投诉处理,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莉群, 秦文渊, 葛秀丽, 等.气象信息服务客观方法探讨[J].内蒙古气象, 2008 (1) :53-54.

[2]邓丽明, 李望, 陈建.公共关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刘鸿芳, 段云波.如何提高投诉处理质量[N].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8-02-28.

气象信息服务 篇8

1 农村气象信息的获取途径

1.1 大众传媒

长期以来, 我国农民获取农村气象信息的途径, 都是以大众传媒为主, 比如:广播收音机、电视机、报纸等, 这也是最为普遍的农村气象信息获取方法。

1.2 现代传播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了现代传播工具的衍生, 比如:手机短信、网络信息等。当今社会, 信息化是主流, 绝大多数农村中青年都开始通过手机短信发送气象信息, 或者通过网络获取气象信息。另外, 在当前农村, 一些集镇、车站等地方安装了电子显示屏, 也可以播放天气预报。

1.3 高音喇叭

在农村, 老年人和儿童较多, 他们不擅长以上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但是可以通过高音喇叭获取气象信息。纵观当前的城镇化发展现状, “空巢村”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和幼童没有配备通讯工具, 用高音喇叭发布气象信息也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手段, 帮助农村老人和儿童解决气象信息获取难的问题。

2 当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

2.1 气象信息的重视度不足

从目前来看, 公众被动地接受气象信息是我国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 足以显示了农村公众不够重视气象信息。比如, 2014年, 记者采访了某地不同年龄段的35位村民, 其中有8位低龄者对天气情况漠不关心, 有7位不太关心, 有8位则偶尔关注一下;另有12位老人会在晚饭后习惯性地收看央台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2.2 气象信息的关注度增加

在特殊的时间段内, 农村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在暴雨、台风、雷电、冰雹等天气快要发生, 人们很关注气象信息;在节假日期间, 比如:国庆节、五一节、春节, 或者是双休日等, 人们也很关注气象信息;在重要的农时季节, 比如: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 农民们更加重视气象信息;在天气之间的转折点中, 比如:进入梅雨季节, 连阴雨结束后转晴时, 人们也很关注气象信息。

2.3 天气预报准确率不稳定

天气预报失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使用气象信息的信心。相比过去, 尽管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会不稳定, 又由于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不断提高, 最终导致了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众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很难消除, 甚至制约了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意愿。

3 做好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建议

3.1 气象信息向农村“全覆盖”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将气象信息服务的重点向农村延伸, 不断推动自动气象站、气象短信、气象高音喇叭等基础设施, 使气象信息服务向农村“全覆盖”, 以便增强农村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意识。

3.2 提升气象信息科技水平

众所周知, “精、准、快”是评价气象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 当前农村公众更加关注更精确的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 以便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所以,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精、准、快”的农村气象信息科技水平。

3.3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农村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具体地讲, 气象部门一定要加密监测, 预报要准确, 服务要及时。与此同时, 气象部门还要科学地开展人工降雨活动, 加强地质灾害防御, 发布森林火险预报, 定期开展农事天气信息服务, 为“三农”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4 结束语

总之, 通过对我国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同时希望气象部门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气象服务的信息化。另外, 还要做到创新服务, 改进传播方式, 优化服务设施,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以农作物生产为主, 对天气条件的依赖程度较大,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给部分农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极不利于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为了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 本文从农村气象信息的获取途径出发, 分析了当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 最后提出了做好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现状

参考文献

[1]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J].农学学报, 2013 (4) :62-67.

气象信息服务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气象服务,应用

气象服务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而信息技术在我国气象服务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使得我国的气象服务更加的科学化、系统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下面就对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叙述。

1 信息技术与气象服务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主要以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光电技术等为基础, 以现代通信和计算机为手段, 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利用的技术总和, 是综合性很强的高等级技术的总称, 各种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从而形成的以智能信息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信息网。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等。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成为可能。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下, 气象服务不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而且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 加大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虽然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深入, 但是在一些人眼中, 气象服务的主要职责仍然是预报天气。然而, 在我们实际的经济生活中, 气象服务是一项基础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气象服务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交通业、建筑业、旅游业、销售业、保险业等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气象服务。而且随着气象服务被人们逐渐的重视, 气象服务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 从最基础的天气预报到现有的气候预测、气候可行性论证、公共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等, 而气象服务领域的拓客, 也使得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也有利于广泛和深入。

2 气象服务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气象服务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扩展, 所产生和需要处理的相关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 并且对于处理速度和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需要及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反馈和传递, 而想实现这些要求, 只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完成。将信息技术有效的与气象服务相结合, 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的协调下, 建立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在气象服务过程中, 优化资源运行, 提高数据合理利用, 在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的同时, 促进气象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将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对于我国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 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气象服务领域, 气象业务管理和服务内容都逐渐实现信息化, 不但提高了气象服务水平, 而且扩大了气象服务受众人群, 拓展了气象服务内容和方向, 信息技术有效的促进了气象服务的发展, 在气象服务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性。

3.1 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气象服务综合平台

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信息技术与现有的气象服务系统相结合, 建立气象服务综合平台, 为气象服务工作做好基础,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 快速收集气象数据信息, 并将信息快速整合, 在第一时间发布, 实现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为群众提供气象信息的同时, 做好防灾减灾的预防工作, 并且建立信息反馈体系, 群众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 对气象信息服务进行反馈,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服务手段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建立和谐发展的气象服务综合平台。

3.2 利用信息技术, 为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 能够得到一手的气象数据, 并且通过数据分析, 得到气象情况的发展趋势, 为气象服务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气象信息的受众人群越发广泛, 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利用信息技术, 气象部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气象服务、灾情报告等信息, 并且能够便于气象部门收集用户意见, 充分了解拜谢的需求, 进而决定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3.3 利用信息技术, 建立灾情监测、报告和反馈机制

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获取和分析气象数据, 对于收集到的灾情信息进行接收、预处理, 经分类、格式化、标准化后存入各类相应的数据库, 构成了整个防灾减灾系统的信息支撑层。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预报信息, 尤其是气象灾情预报,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的监测和预报。基于不同服务的分类发布机制和快速应急发布机制, 为防灾减灾中的信息传递提供有效支持。利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 建立灾情反馈机制, 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

3.4 利用信息技术, 面向全社会提供气象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气象服务的对象面对了社会各行各业, 实现跨行业、跨部门和面向全社会的应用, 为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象。如:交通信息服务、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水文信息服务、潮汐信息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并且完善气象服务监督机制, 通过信息技术面向各行各业用户的服务进行督查。

4 结语

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对于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气象服务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进而从四方面简要说明信息技术在气象服务领域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使气象服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都得到了扩展, 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芬, 陈颖曼.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4.

气象信息服务 篇10

1 气象信息服务业务现状

德州市气象声讯信息服务业务于1994年开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目前12121话路达到300路, 其中移动210路、联通60路, 电信30路, 能同时为240人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基本满足用户需求, 12121年累计拨打次数达1 000万次。随着气象服务产品和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丰富, 12121以其快捷方便、及时、有效的特点, 备受公众欢迎, 业务呈现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德州手机气象短信开始于2003年, 短信平台服务器经过更新换代, 速度明显加快、反应时间缩短, 短信用户拥有总量25.0万户, 其中移动用户18.5万户、联通用户3.6万户、电信1.4万, 短信覆盖率约8.6%。短信业务自2009年来, 由于气象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及短信发布信息的滞后性等因素, 气象短信业务发展缓慢。

2 气象声讯信息业务差异性对比

2.1 12121气象服务业务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

2008—2010年拨打量指标数据统计分析 (表1) 表明, 12121拨打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的特点。夏季拨打量明显高于冬、春、秋3个季节, 其中6月的拨打量最高, 2008年6月拨打量约188.6万次, 2010年6月拨打量突破200万次、约218.5万次。1月拨打量最低, 2008年1月拨打量约29.7万次。春、秋2个季节拨打量大体上接近, 基本保持在60万次左右。

2.2 12121气象服务业务年度对比分析

通过2008、2009、2010年12121拨打量对比分析 (表1) , 可以看出, 2010年拔打量比2008、2009年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年拨打总量1 156.4万次, 比2008年增加322万次, 比2009年增加180万次, 增长率分别为38%、18%。其中, 夏季增长幅度最为明显。2010年6月拨打量218.5万次, 比2009年同期增加约64万次, 增长率约为42%, 其中17日拨打量达到201 382次 (图1) , 创造了日拨打量历史的最好成绩。

(次)

2.3 12121信箱拨打对比分析

对历年12121信箱拨打情况对比分析表明, 顶级信箱 (24 h预报) 拨打量占总拔打量的67%, 最受公众欢迎, 2信箱 (3~5 d天气预报) 也受公众欢迎, 拨打率占总拔打量的21%, 其他信箱均不足1%。根据分析结果, 重点创新、更新12121顶级信箱, 特别是结合夏季拨打高峰期采取措施, 应该对12121信箱内容进行细化, 加大信息量, 丰富内容, 突出信息量大和及时性的特点, 增加预警信号发布、雷达回波信息、临近最新预报、实时雨情、灾害性雨情通报等, 加强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 突出预警信号作用, 一旦出现雷雨等灾害性、转折性天气, 接受到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后, 第一时间内通过人工录制或语音合成形式, 在顶级信箱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 并且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 及时更新预警内容, 提高12121拨打量。公众拨打12121电话,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天气预报, 服务快速、准确、及时、高效。在2010年全省气象部门气象信息评比活动中, 6、7月德州市12121电话拨打量连续位居全省第2位, 连续4个月荣获“电话信息服务效益先进单位”和“电话信息服务质量先进单位”。

3 气象信息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气象信息业务存在的问题

由于气象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多, 人们获得气象预报的手段越来越多, 拨打12121受到一定冲击;12121线路受限, 存在拨打不成功现象。气象短信发展存在的主要难度:运营商通信行业自主业务日益繁多, 对非自主业务的发展重视程度明显减弱, 影响业务发展;服务项目单一, 新服务项目很难开展[1];定制方式复杂, 用户必须自己上行信息进行定制并二次确认, 服务代码升位到106后, 服务号码变得更长, 直接影响短信定制率。

3.2 解决措施

3.2.1 扩容12121线路。

由于夏季汛期雨季12121拨打率集中, 造成12121线路拥挤, 必须扩容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12121路经过扩容后, 目前拥有240路, 基本满足需要, 畅通通讯网络使关注天气变化的人们能够及时拨打成功, 明显提高了12121电话拨打量。

3.2.2 抓住汛期, 突出重点, 提高12121拨打量。

汛期是12121电话信息拨打量 (次) 最集中时段。利用12121电话拨打方法简单、快捷、及时、方便等特点, 大力宣传。利用各通信运营商营业厅分布合理、网点密集的营销网络优势, 印制宣传卡片式小彩页, 通过各通信公司各营业网点进行普及宣传, 加大公众12121拨打量, 提高公众拨打率[2,3,4]。

3.2.3 积极创新, 发展3G气象服务业务。

创新发展短信业务, 目前已建成文字版气象手机网站, 内容与气象局外网同步, 3G手机气象用户登录wap.dzqxj.com直接进入德州气象wap网站浏览。由于3G手机网络技术不成熟等因素, 气象服务网站视频无法畅通或完全实现, 将进行wap网站的再次研究开发, 建立服务器及数据库, 集文字与视频一体, 实现气象预报、实况、雷达、自动站等各项气象资料实时性、及时性、快捷性及方便性[5]。

4 结语

根据2008—2010年德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 结合当地气象信息业务现状, 依托气象预报技术发展成果和信息发展新技术, 明确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采取相应的措施, 努力提高12121的拨打量, 大力开发手机气象服务新产品, 加快气象信息服务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服务[6]。

摘要:对2008—2010年德州市气象信息服务进行综合分析, 对照12121拨打量季节性差异性和气象短信箱拨打差异性, 深入研究, 制订解决措施, 明确气发展思路和方向, 以期全面推进气象信息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差异性,对比现状,山东德州,2008—2010年

参考文献

[1]何佳苗, 郭建鹰, 黎宾燕, 等.台山市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12) :16.

[2]周立清, 唐小清, 张瑞.浅谈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12) :24, 171.

[3]都仁吉雅, 蔡文玮.农牧业气象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0 (2) :45-46.

[4]温亚丽, 马玉玲, 张静.发展湛江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对策和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 (A2) :234-235.

[5]刘春红, 刘敏.德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2) :365, 367.

气象信息服务 篇11

【关键词】县级气象部门 加快气象科技服务发展

一、引言

由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壤塘县气象部门筹建以来,传统意义上的气象业务内容单一,服务层面较窄,参与社会公共管理事务很少,所以公众除了对简单的天气预报有所闻知外,对于气象科学的丰富内涵和其重要的社会服务职能知之甚少。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学文化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气象部门在改革的大潮中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气象科技信息化发展、天气预测预报与业务技能技术水平、防灾减灾与社会综合服务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二、加快县级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几个条件

1.转变观念、狠抓服务

基础气象业务是我们县级气象部门的工作核心,当然必须时刻注重业务质量,必须绝对保障基础气象业务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确保业务监测网络、数据采集传输交换系统、各种气象报表的及时准确。县级气象部门的领导班子必须要注重开拓创新型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要将国家气象局“资源气象、公共气象、安全气象”的最新战略研究成果,真正的实践和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在积极做好传统气象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新时期气象科技服务能力,要科学、有序、认真地把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新一代气象科技服务项目真正的做好做强,并依靠我们的资源技术专长努力研究和开发新的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切实突现我们的科技优势、专业优势和系统优势,以争取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更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加快现代化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增加动力和活力。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县级气象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与外界缺乏交流,和社会缺乏沟通的自我封闭状态,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公众团体组织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要改变以往消极和被动的社会交往状况,要努力展现我们新一代气象人的风采,要努力让全社会来关注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努力通过气象科技服务来体现气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的县局还是停留在过去那种老化呆板的状态当中,除了机械的完成一些测报业务外,很少主动去开拓和提高气象科技服务能力,严重缺乏创新和发展意识。县级气象部门要学会走出去、请近来,要与时俱进的努力拓展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创新气象科学技术的社会利用层面,真正将我们的资源、技术、人才合理有效的应用到气象科技服务中,才能创造气象现代化建设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培养人才、把握市场

人才和市场是决定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方面,重视经验水平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发展和提升气象科技服务层面上要着力培养和使用创新型人才。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要积极鼓励开拓创新,要重用敢于尝试钻研、大胆面对困难、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发现机遇的能力的人才。

气象科技服务要着眼于经济建设,要敏锐洞察市场潜力,要善于把握社会和行业的需求,要根据国家的政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的开展专业和特色气象科技服务,瞅准时机准确切入,才能真正体现服务价值,创造效益。

4.科学管理、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县级气象部门由于业务性质的影响,工作中时常缺乏活力和激情,加上管理中往往缺乏激励机制,很多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工作常常是循规蹈矩,失去了创造力和主动性。所以,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要加强科学管理,要倡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重视广大职工的才华,并尽量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才能干出效率、干出成效。

5.自我加压、强化发展

县级气象部门由于缺乏竞争,很多同志的忧患意识和自我加压的主动性不强,有的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默守陈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袖手观望怕担风险怕丢官,缺少优胜劣汰的激烈考验,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压力,这样以来很容易产生懒惰情绪,失去了勇于改革和创业奋斗的勇气和睿智,一些同志放松了学习,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一些干部十几年在一个领导岗位上产生厌倦思想碌碌无为,甚至渐渐形成官僚主义思想,贪图安乐,不思进取。

所以,要想加快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就要在县级气象部门的人事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思想作风和综合能力的建设与考核,实行竟聘上岗、能上愚下,增压力、添动力,县级气象部门要自我加压、强化发展,真正加快气象科技服务的改革和发展!

三、结论

气象信息服务 篇12

1.1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历程

截至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单个用户为中心,第二阶段引入了互联网,将单个用户进行连接,形成局域网平台;第三阶段是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从信息采集向数据分析方向转变,满足了人们地理信息查询的需要,即Web GIS。因此,现阶段的许多科研机构都试图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构建GIS系统,以确保地理信息服务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满足更高的业务需求。在这一基础上,GIWS得到了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1.2地理信息服务的优势

第一,从分布计算角度方面来说,Web作为一种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最好实现方式,能够将同一应用程序下的不同串口进行连接,实现了跨平台服务和信息传输。利用这种信息传输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平台服务优势,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重复利用和动态集成。

第二,从空间数据共享方面来说,GIS虽然能够初步满足用户数据查找和获取的需要,但是并不能帮助用户对数据进行检索、分类和筛选,用户操作体验不好。而GIWS能够利用网络检索功能,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和信息筛选条件,对不同地域、不同专题的数据进行快速检索,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获得地理信息数据。

第三,从软件服用方面来说,GIWS所使用的是以XML(可扩展标记语言)为基础的标准通用语言,这种语言不仅更加规范,而且能够被各种编程软件所识别,满足了系统编程和控制管理的需要。除此之外,利用XML,还能够将GIS系统中的应用功能进行复制和移植,利用Web借口,转移到GIWS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对象复用,减少了系统重构的成本花费。

2 GIWS与气象业务处理

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服务的处理对象是具有明显空间特征的实体目标。从这一点来看,气象数据信息中所包含的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都能够以数据统计的形式加以整理,GIWS在进行气象数据信息处理时具有明显优势。

气象业务系统根据作用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国家级、省级以及地方级三种,无论是哪一层次的气象业务,都是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GIWS具有的地理位置查询方便、系统集成度高、平台关联性强等特点,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分布式体系结构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也起到了间接的帮助。

3基于服务的气象业务系统框架的构建

3.1气象业务系统的用户分类

气象业务系统的用户大体上可以分类三种:第一种是普通用户,这部分用户由于权限有限,因此只能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例如气象业务的信息集成,或是对正在开展的气象业务的监控等;第二种是高级用户,这部分用户能够根据专业的需要,完成某些具有特殊性要求的管理工作,也可以进行初级的地理信息服务,或是对气象业务进行安排部署。第三种是服务提供者,主要负责对某一区域的气象业务进行宏观指挥,一般是指国家或省级气象部门。

3.2体系机构组成

在气象业务系统引入GIWS后,该系统的主体框架和运行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该体系结构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数据处理中心、服务注册中心、部署工具、集成工具、信息查询中心以及服务引擎等。

3.3系统运行流程

在明确了具体的气象业务需求后,用户首先将业务需要输入到GIWS系统的客户端,通过客户端的识别功能,将气象业务需求转化为二进制形式。随后,通过数据的查找与匹配,在数据库中找出相应的建模工具,并利用实现设定好的数学模型,对气象业务需求进行合理性验证。服务执行引擎接收到任务后,它在各种资源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开始调用各GIWS。一方面,它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信息返回给服务执行引擎的监控工具,另一方面将集成服务的运行结果通过服务集成执行工具返回给客户端用户。

摘要:地理信息服务(GIWS)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上,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服务系统。文章首先对地理信息服务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简单分析了GIWS与气象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基于服务的气象业务系统框架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地理信息服务,气象业务,系统框架

参考文献

[1]郭固良,王文杰,滕立生.湛江市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131-133.

上一篇:工程技术问题下一篇:英语动名词用法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