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2024-10-02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精选12篇)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篇1

2012年,我镇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效提高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作自我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信息服务站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我镇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气象信息服务的工作水平和力度。

(一)按时转发每周天气预报,及时查看气象预报,把大风、暴雨、大雪、冰冻、寒流、高温等气象信息及时呈送给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作人员、各村、社区和各种养殖大户。

(二)积极做好汛期防汛抗灾气象服务,在汛期到来之际,我们及时将天气情况通报到各村、社区及一些养殖大户手中,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遇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立刻通知乡镇领导及相关人员做好预防工作,减轻受灾程度。在发生灾害性天气时,信息站及时统计损失,把灾情上报给民政、农服中心等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救济,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今年7月,我镇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镇信息站及时发出了气象预报,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桃州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发出红色预警,因应急措施及时得当,在本次灾害发生过程中无一例因灾伤病或因灾死亡事件。

(三)通过公告栏、宣传栏、传单等方式将各种气象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涉农政策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干群,让群众认识到气象减灾的重要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是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拓宽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仅仅依靠乡镇一级的少量信息员,想要全面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着不小的困难,因此我镇今年着力推进村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要求各村、社区均上报了村(社区)气象信息员,直接负责本村、社区的气象信息预报预警、灾情上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

同时通过上下联动,积极与各村、社区青年志愿者和防汛抗旱突击队联合,及时参与到抗灾救灾活动中,并及时上报灾情信息,为我镇民政等部门的灾后救助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通过村级气象信息员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上报气象灾情信息,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有效性,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灾害自救互救的能力。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方面做的不够。2012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宗旨,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不断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篇2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能够使我们提前预知未来的天气, 进而安排自己的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目标规划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科技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系统是气象服务的基础, 能够及时地拓宽其他业务环节和完善整个气象系统, 并且使得气象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还使得基层气象部门的服务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使整个社会生活秩序进入稳定的阶段, 使整个气象的服务效益得到提升。

在气象信息服务中, 应该始终坚持“资源、安全、公共”的理念, 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作为信息服务的核心, 完善整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使得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 并且能够有效地防灾。我国气象公共信息系统可分为服务、预报和综合观测几个业务系统。

二、发展现状

2.1成就

2.1.1服务领域。

如今气象服务的领域已经拓宽到我国的各行各业, 尤其是在农业、交通、林业和环境上取得了防灾的显著成绩。目前基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受到了人民的好评, 并且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2.1.2覆盖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 公共气象信息服务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 主要是因为气象信息发布的手段和方式得到了优化。现在基层气象部门的队伍正在逐步扩大, 并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2.1.3服务能力。

在基层气象部门工作时, 应该把决策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因为现在我国各地的突发自然灾害比较多, 一个好的决策, 对于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防御和救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存在问题

2.2.1满足不了大众的要求,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气象的服务在预备预警时, 很难保证每天的精细化和准确性, 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和国家的需求。现在存在着预报重于服务的现象, 使得公共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信息处理与大众的需要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2.2现代的世界科技发展比较迅速, 但是基层部门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气象事业的发展, 机构的不健全和人才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

2.2.3就我国气象服务来看, 基层公共气象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程度和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要想使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进入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提高气象防灾能力,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应该加大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投入。

2.2.4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于气象的服务领域来说, 应该使其不断得到新的拓展。为了使其适应国家发展改革的需求, 应该使气象财务、管理、人员和机构方面的工作得到相应的规范。

三、完善措施

3.1壮大基层队伍。

就我国现状来说, 基层台站人员的待遇不是十分优越, 与现代公共气象的服务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气象部门的经费, 这样能够加速基层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 并且能使职工的生活得到保障, 使队伍建设更加稳定。此外还应该加强队伍的专业培训, 定期的考核, 优化岗位的管理。

3.2加强气象服务能力的保障, 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基层气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能够使国家和人们有效的预防突发事件。为了提高基层气象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应该普及人们的气象变化知识, 基层气象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预报气象, 并且使预报的领域不断拓宽, 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 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3.3优化服务体系

3.3.1防灾减灾。

对于灾情的收集和评估要及时, 对于灾情的原因应该有十分透彻的分析, 规划好所属地区的灾害防御体系, 完善灾情调查和报道的网络建设。加强灾害信息的发布, 健全信息发布的制度。做好气象预警、气象应急和灾害的防御工作。

3.3.2普及大众。

基层气象部门在进行气象预报时, 应该将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大众。像一些手机气象平台的建设应该加强, 因为人们能够在工作出行时方便的知道气象的变化。在信息服务中, 应该加强对大众气象变化的各种知识的普及, 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和宣传报的形式向大众传递有用气象信息。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对基层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目标、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且结合我国基层气象部门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完善我国公共气象的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的网络气象服务初探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气象服务数据共享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迈进了信息时代。气象作为与数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都有关联的综合学科,是最早进入信息时代的高科技部门之一。也是始终处于信息革命和技术革命前沿的科学。这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计算速度最快、性能最稳定、存储量最大)都应用到气象预报方面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气象预报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依据对象。

因此,购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气象信息共享是2006年国务院3号文件中规定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明确要求:“要加快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气象资料的实时有效共享”,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也对气象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信息咨讯时代,网站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最直接也是最好的平台。因此,要实现气象信息共享,必然要建立气象服务网站。本文根据气象服务网站共享框架和功能要求,网站设计上我们按功能分成数据导航、数据查询、下载服务、内容管理、数据管理、访问统计、用户管理、安全管理与系统管理等九个主要模块。

1数据导航

气象数据共享网站系统通过以原数据信息为核心,为用户提供包括地面常规观测基本资料、高空探测资料、辐射资料、气象灾害资料的导航与检索查询服务。网站为共享用户提供多方位的导航服务,引领用户快速定位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快速,全面的查询机制。

导航系统对注册用户提供单点接入的应用界面,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内容服务和数据导航,包括:可共享的各种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档案目录查询、实时资料查询,针对会员用户的留言板、公众数据服务和公开的数据资源下载人口。根据元数据导航,把信息定位到地面常规观测基本资料、高空探测资料、辐射资料、气象灾害资料等详细的数据集信息,可以检索到分类中的具体资料项目的基本情况和记录查询人口。

2数据查询

通过模糊查询提供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列表,用户选择要下载的数据集,获得某个数据集的元数据描述,如资料类别、数据集名等信息,用于进一步检索该数据集的气象资料数据。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访问到数据库,进行数据查询。数据检索查询基于B/S模式设计,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经过用户认证后,在检索表单中输入检索关键字,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根据检索条件,发送查询语句到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由数据库返回查询结构,再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页面。目前网站主要以HTML格式传输消息,将来XML将作为主要载体进行交互信息的传递。

3下载服务

主要针对两类产品提供下载区域的管理:一个是文档,一个是打包类的数据产品,给用户提供内容下载。下载区域的管理包括分类、内容、链接、描述。就用户的查询或导航结果,提供http、ftp方式的下载。

4内容管理

由于共享网站信息量大,机构非常复杂,同时具有伸缩性和可定制的独立部署特征,所以气象资料共享网站和传统的Web网站建设有所不同。所有的特征决定在我们需要部署基于模板技术、支持内容自动发布、以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的内容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望站的信息可移植,可以有效降低服务器的负载,同时将信息内容按逻辑进行组织并降低改版和升级的成本,而且也适用于各类信息发布、检索系统的建设。内容管理提供对内容生成过程的管理和部署,并提供内容生成模板。

5数据管理

基于元数据描述,提供对数据的统计管理:更新时间、更新记录。权限设计上,在数据库端除建立数据密级外,对系统管理员、用户大类的管理分别设计相应权限操作。

6访问统计

系统要提供网站信息访问统计和分析系统让内容管理者可以方便地获得各个共享数据资源或应用被用户访问的统计数字,从而对内容建设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科学数据。访问统计工具可以从多方面产生检索和访问请求的统计报告,并提供对用户流量、行为、内容的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访问统计(点击、类别)会员用户信息统计(包括访问类别、次数、流量)。

7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实现网站基于角色的安全性和信息存取控制,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气象共享信息服务,提供对用户的角色定义,功能设定,以及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新注册用户的激活、修改、添加、删除、用户流量控制、登陆次数控制、时限控制等功能。同时系统提供用户注册用户自身的密码修改、信息修改、MAIL地址修改等功能,使得用户个性化特征增强。

8安全管理

网络层提供针对网络的入侵检测、防火墙。在应用方面,主要解决如下问题:创建用户机制,允许用户访问哪些资源信息密级)。

用户用这些资源可以执行哪些操作(权限)在用户权限划分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每一个进入系统的用户的合法性进行检验,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入会员制系统;二是对合法用户在网上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内容进行控制,保证用户在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

9系统管理

该模块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日志、字典维护等子模块构成。它为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提供支持。

重庆市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篇4

对大风、暴雨、雷电、冰雹等突发性灾害天气信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和通报。

为国防建设、国家安全需要提供的决策性气象信息服务,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决策性气象信息服务应当准确、及时、主动。

决策性气象信息服务为无偿服务。

第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决策性气象信息属于内部资料。有关机关、部门和单位在管理和使用决策性气象信息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九条 公众气象信息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按以下规定向社会发布:

(一)市气象台负责发布全市范围内的公众气象信息;

(二)区县(自治县、市)气象台站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的公众气象信息;

(三)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公众气象信息、国外公众气象信息需要在本市媒体上传播的,由市气象台统一发布。

第十条 其他专业、专项气象信息的服务,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信息只能供本系统使用,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或在公共媒体上传播。

第十二条 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个人研究探讨气象信息的预测预报结论和意见,可在各级气象台站组织的气象信息预测预报讨论会和其他专业会上发表或者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但不得以其他形式自行向社会公众发布。

第十三条 提供和发布气象信息必须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统一的标准、规范用语和规程,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订正。

第十四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主要车站、码头、高速公路、大型桥梁和户外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及时发布暴雨、雷电、大风、高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制订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设置方案,报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毁损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广播、电视台站和报纸,应当安排专门时间或版面,每天定时播发或刊登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公众气象信息。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警报、火险等级气象预报、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影响环境质量的气象预报以及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等,应当及时安排增播或者插播。

电视台在接到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后,应在电视屏幕显要位置设置气象预警标识。

广播、电视台站和报纸需要更改气象信息的播出时间,应当事先征得提供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的同意。

第十六条 气象信息节目由发布该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负责制作。各级气象台站应当保证气象信息节目制作的质量。

第十七条 电信、通讯等单位应当保障公众气象信息电话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传递畅通。

第十八条 非政府指定的传播媒体,以及有关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传播公众气象信息:

(一)有合法的法人资质;

(二)有符合国家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气象信息接收和传播的专用仪器及设备;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四)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第十九条 传播公众气象信息的单位,应当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签订气象信息传播责任协议,并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传播气象信息。

第二十条 传播气象预报时,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预报,并标明发布台站的名称和发布时间。

未经气象台站同意,任何传播媒体、公共场所不得擅自转播、摘播和更改其发布的气象信息。

第二十一条 传播媒体在编发重要天气预报、天气评述或气候评价等气象新闻报道前,应当征求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的意见。

气象主管机构对采访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气象预报以及灾害性天气警报等重大气象信息的媒体,应实行登记制度。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制作广告以及进行各种宣传活动时,不得使用虚假的气象信息、可能引起公众误解的气象信息用语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严禁利用气象信息传播谣言、宣传封建迷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广播、电视台站和报纸,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用于支持气象事业发展。

其他传播媒体、公共场所传播气象信息,应当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有偿使用气象信息。

第二十四条 在公共场所设置实时气象要素显示器的单位,应当接受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要素感应装置的定期技术指标检测。

第二十五条 外国组织在我市的媒体或国外在我市注册的互联网站传播公众气象信息的,应依法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并遵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气象信息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或传播公众气象信息;

(二)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信息时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或擅自摘播、更改气象信息;

(三)在广告及其他形式的宣传用语中,使用虚假的气象信息、可能引起公众误解的气象信息用语或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第二十七条 毁损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赔偿损失;造成严重损害,致使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不能正常传递的,可处以3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违反保密规定,擅自向社会传播决策性气象信息的,依照有关保密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警告、记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信息的;

(二)玩忽职守,漏发、错发、缓发气象信息的。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市气象局春节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篇5

一、春运工作早部署,为做好春运气象服务提供领导保障

为切实加强今年春运气象服务工作的落实,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业务股室成员参与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长、副局长带班制度,制定了“xx市气象局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方案”、“xx市气象局春运气象服务应急预案”、“灾害性天气服务流程”,更新了春运领导小级服务平台名单,保证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把天气信息传到各级领导手中,我局值班领导、业务人员号码和春运市办公室号码上墙,保证服务提前及时,各业务技术人员昼夜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业务通讯线路畅通,加强春运期间值班勤,后勤车辆时刻准备,严格实行领导制度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确保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扎实有效;春运各岗任务、各项工作具体细致到人,有利地保障了春运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气象信息、气象资料通道畅通,及时上传下达,春运前,我们对自动站、计算机,通信网络等设备进行了检修、维护,确保耗材、备件供应充足,各种业务系统和信息网络技术装备的正常进行,各类观测资料及时上传,信息传输和技术保障,业务系统稳定运行,对发电机进行了检修,确保春节业务不断电。做好车辆调度,组织协调和宣传报道工作。

二、准确预报、严密监测,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春运期间,为确保领导决策有科学依据,旅客出行及时掌握天气信息,保证人民群众过上安定、祥和的春节,我们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等多种形式,将最新的天气信息发给市委、市政府、市春运办及有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达到家喻户晓。我们还与市安监局联合,通过气象短信平台,宣传安全知识,提醒大家注意节日安全,过好祥和幸福的春节。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寒冷,我们提前预报,及时服务,1月25日开始发布“春运期间天气趋势第一期”、1月31日又发布了“春运期间天气趋势第二期”,2月7日发布了“春运期间天气趋势第三期”,作出了春节期间(8~15日)多阴雨天气,但降水强度较弱,主要冷空气过程有2次,分别出现在7~8日及11~12日,其中,7~8日受地面强冷空气影响,有一次明显降温天气过程,并可能出现雨夹雪天气,高寒山区有轻冰冻;9日开始中低层转为西南风,但地面仍有冷空气渗透南下,我市以阴天为主,气温回升缓慢;11~12日受中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冷空气再次南下,我市还将有一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后期低层暖湿气流较强,阴雨天气维持。

截止2月17日,春运期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共发布春运专题预报6期,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布预报、预警信息10次,共计2.4万人次,并通过电视天气预报、广播、网络等将最新最准确的天气信息及时传送给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篇6

湖南省气象局局长 祝燕德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性事业。这个定位决定了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是气象部门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体现,是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密切相联的纽带。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必须适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保障和资源环境保护提供服务,尤其要在防灾减灾工作中作出贡献。

防灾减灾: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是前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经济总量的增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已把气象服务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公共需求,高度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有着十分迫切的要求和日益增长的需求。防灾减灾同人口、资源、环境一样,都是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而气象工作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其中的首要环节。气象灾害作为大自然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防与不防存在天壤之别。当不可抗拒的灾害来临之前,气象监测预报“一字千金”。一次哪怕提前几分钟的准确预报就有可能为抗灾救灾抢得先机,避免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再准确的预警,如果不能及时广泛发布,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气象预警只有发布及时,覆盖面广,才能为防灾赢得时间,从而做到有效的防灾、抗灾、减灾。构建无缝隙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仅有利于社会公众有效做好防灾避灾准备,也有利于党政领导及时指挥防灾抗灾工作,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和效率。因此,做好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是构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极其关键的环节。

气象预警:湖南防御山洪灾害的“利器”

湖南是一个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灾害频发的中部省份。尤其是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已经成为湖南防灾减灾的重中之重。湖南的山洪灾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季节性强,频率高。二是区域性明显,突发性强。三是来势凶猛,成灾快。四是破坏性强,危害重。而湖南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又往往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山区农村,这些弱势群众更加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气象灾害发生的危急时刻,更加需要及时得到赖以“救命”的气象预警信息。因此,如何在山洪发生前把预警信息传递给他们,既是政府最关心的,也是气象气象实践“公共气象”理念的职责所在。

传统的气象预警信息传递方式包括广播、电视、报纸121电话以及网络等,但传统手段在预警信息发布上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如果身处室外,看不到报纸、电视,也不能上网查询,或是错过了收看收听时间,就无法接收到广播、电视发布的预警信息,而且对于突发性天气灾害,普通的传媒手段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反应。

湖南气象部门早在2005年就主动向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利用手机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的建议。因为

手机短信有传播迅速快捷、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是传递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发布短时突发气象灾害以及在夜间或是在偏远山区发生的气象灾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手段。湖南省气象局的建议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副省长杨泰波的领导协调和各部门配合下,很快建立了手机短信气象预警系统。当年就通过这个系统向21363名防汛责任人免费发送气象预警信息,对减少山洪地质灾害人员伤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至今年汛期,湖南手机气象短信免费用户已达69789户,居全国气象部门第一位。湖南省气象局始终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公益性定位,对防汛责任人免费服务,并且实行专人管理,单独建库,优先发送,实时监控。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还直接打电话进行紧急预警服务。今年仅“圣帕”台风影响湖南期间,湖南省气象局就通过手机短信向839万人次(移动、联通、小灵通手机用户)免费群发暴雨预警短信,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肯定。

实践证明,气象短信成了基层防汛工作者的得力助手,在暴雨山洪灾害的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被新闻媒体赞誉为“穿山越岭的关怀”。省领导对手机短信气象预警在组织人员紧急转移安置过程中的明显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在2007年召开的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指示,在手机短信气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农村广播系统,防汛责任人收到气象预警短信后,及时启动农村大喇叭发布警报,配套采用高频口哨、打锣、放山铳等方式,及时通知村民转移,避让山洪地质灾害。这是对我省手机短信气象预警的延伸和完善,在今年防御山洪灾害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与去年“碧利斯”相比,今年“圣帕”台风影响湖南时间更长、强度更强、范围更大,但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远比去年少,人员伤亡不到去年的2%。这样的成效,既是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和指挥的结果,也是全国气象部门准确预测预报的成效,这其中把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送到群众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积极作为:努力扩大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

国办49号文件明确要求“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国务院领导也多次批示,要求采取快捷有效的手段把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告诉广大群众。因此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提高覆盖面应当作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主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专用发布平台。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从为乡村防汛责任人预警服务扩展到为城市社区、街道、学校、企业和气象敏感行业(单位)安全责任人提供预警服务。在发布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向所有手机用户免费发送预警信息,有效扩大防灾减灾气象预警服务范围。

二是加快推进中国气象频道湖南落地和本省气象灾害预警预报节目插播系统建设工作。尽快让中国气象频道落地进入省委、省政府大院,以便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时了解参考全国气象灾害信息和各地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动态,方便领导及时科学决策。加快中国气象频道进入城市有线网或数字网的进程。

三是广播电视实时插播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各级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增加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播出密度,确保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所有广播电台和电视频道实时插播。

四是建立气象灾害预警终端显示屏系统。在乡村、广场、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公交车站、宾馆酒店、机场、高速公路入口、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立电子显示屏,接收和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五是建立12121气象信息电话预警预报主叫系统。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通过12121电话向各级政府、行业、单位、乡镇值班电话和安全责任人电话主叫通知,确保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可靠传递。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篇7

1 农村气象信息的获取途径

1.1 大众传媒

长期以来, 我国农民获取农村气象信息的途径, 都是以大众传媒为主, 比如:广播收音机、电视机、报纸等, 这也是最为普遍的农村气象信息获取方法。

1.2 现代传播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了现代传播工具的衍生, 比如:手机短信、网络信息等。当今社会, 信息化是主流, 绝大多数农村中青年都开始通过手机短信发送气象信息, 或者通过网络获取气象信息。另外, 在当前农村, 一些集镇、车站等地方安装了电子显示屏, 也可以播放天气预报。

1.3 高音喇叭

在农村, 老年人和儿童较多, 他们不擅长以上气象信息传播方式, 但是可以通过高音喇叭获取气象信息。纵观当前的城镇化发展现状, “空巢村”越来越多, 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和幼童没有配备通讯工具, 用高音喇叭发布气象信息也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手段, 帮助农村老人和儿童解决气象信息获取难的问题。

2 当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

2.1 气象信息的重视度不足

从目前来看, 公众被动地接受气象信息是我国农村存在的普遍现象, 足以显示了农村公众不够重视气象信息。比如, 2014年, 记者采访了某地不同年龄段的35位村民, 其中有8位低龄者对天气情况漠不关心, 有7位不太关心, 有8位则偶尔关注一下;另有12位老人会在晚饭后习惯性地收看央台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2.2 气象信息的关注度增加

在特殊的时间段内, 农村公众对气象信息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在暴雨、台风、雷电、冰雹等天气快要发生, 人们很关注气象信息;在节假日期间, 比如:国庆节、五一节、春节, 或者是双休日等, 人们也很关注气象信息;在重要的农时季节, 比如: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 农民们更加重视气象信息;在天气之间的转折点中, 比如:进入梅雨季节, 连阴雨结束后转晴时, 人们也很关注气象信息。

2.3 天气预报准确率不稳定

天气预报失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使用气象信息的信心。相比过去, 尽管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会不稳定, 又由于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不断提高, 最终导致了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众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很难消除, 甚至制约了农村公众使用气象信息的意愿。

3 做好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建议

3.1 气象信息向农村“全覆盖”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将气象信息服务的重点向农村延伸, 不断推动自动气象站、气象短信、气象高音喇叭等基础设施, 使气象信息服务向农村“全覆盖”, 以便增强农村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意识。

3.2 提升气象信息科技水平

众所周知, “精、准、快”是评价气象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 当前农村公众更加关注更精确的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 以便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所以, 各级气象部门必须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精、准、快”的农村气象信息科技水平。

3.3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农村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具体地讲, 气象部门一定要加密监测, 预报要准确, 服务要及时。与此同时, 气象部门还要科学地开展人工降雨活动, 加强地质灾害防御, 发布森林火险预报, 定期开展农事天气信息服务, 为“三农”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4 结束语

总之, 通过对我国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同时希望气象部门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气象服务的信息化。另外, 还要做到创新服务, 改进传播方式, 优化服务设施, 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落实到位。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以农作物生产为主, 对天气条件的依赖程度较大,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给部分农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极不利于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为了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 本文从农村气象信息的获取途径出发, 分析了当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现状, 最后提出了做好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现状

参考文献

[1]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J].农学学报, 2013 (4) :62-67.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篇8

关键词:农村 气象信息服务 问题 建议

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气象信息监测系统和天气预报预测分析系统逐步建成,气候观测基础工作正在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快,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笔者从事农村气象服务工作多年,现就我对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1、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少

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在农村农民均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农民很需要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但也不能及时得到;特别是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气象的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昌乐县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因此,切实增加气象服务种类,增加特色气象内容,具有极大的意义。

1.2气象服务信息的传输渠道不畅通

当前虽然气象信息传播渠道较多,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气象声讯电话、互联网等,但因消费观念的影响,仍然只有少数农民从这些媒介获取气象信息,互联网在农村覆盖率很低,除电视外,基本没有其他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在农忙季节,农民不可能定时看电视、了解天气。目前,县级的基层台站只是每日定时发布天气预报,即便是通过天气雷达等现代的气象先进设备,检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短时、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也只能是上报给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经过层层传达,导致农民根本没有时间预防。此外,乡镇气象台配备的兼职信息员、协助员业务技术能力较差,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预报。

1.3是气象信息产品缺少针对性

气象信息产品针对性问题包括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要使气象信息发挥作用,产品服务要有针对性是其前提,在品种上或时间上过于宽泛的信息产品都会使产品使用者无所适从。如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基本上是一般气象信息产品的翻版,缺少开发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针对性强的农用气象信息产品,产品千篇一律,削弱了气象信息产品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或指导作用。

1.4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一方面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懂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了,经济条件好的人又不断迁居到城市。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还有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平时到农村调查研究少,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不了解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作用的正常发挥。

2、农村气象服务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只有加强事前防范、主动避灾,才能防患于未然。为此,对涉及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迁建选址、民房建造等,通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前有效避开气象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针对农村雷灾隐患较多、防雷技术服务普及不够的情况,结合中心镇村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学校等公共设施、乡镇企业以及成片建造的农民新村的防雷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建(构)筑物防雷安全性能。同时,从源头上加强农村防雷安全管理,组织编制农村住宅防雷装置设计安装指导图集,引导农民按防雷规范标准建房,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2.2完善農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应急预案到村、预警信息入户,促进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格化。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演练,以此检验和完善各气象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提高农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作战水平。

2.3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力度与科普教育培训

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气象部门要深入基层,大力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等活动,最直接的向广大农民讲解气象科普知识,让农民认识气象、了解气象、让气象更好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借助各类宣传阵地,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实施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气象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面提高农民运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千镇万村”气象培训工作,促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好气象知识、用好气象信息。

2.4争取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应急服务、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服务等,只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才能高效、迅捷地开展。

3、结束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在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通过对各种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气象工作必将在防灾减灾,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最高气象服务境界。

参考文献:

[1]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陈利敏.合理利用气象经济促进农产品营销[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8).

[3]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篇9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首先,我们根据全县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气象服务机构,成立了气象服务决策领导组,制定了服务方案, 明确了服务目标和服务重点,增强了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为使我县的农业生产取得好收成,今年我局对气象服务工作事先做好了安排,井然有序,步步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发布了秋季长期天气趋势预报,较准确地报出了秋季暴雪日期,为各级领导指挥生产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

第三、充分利用各类内网信息,密切监视雪灾发生发展变化情况,以做好秋季的森林防火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十月初,我局根据今年气候异常、降雪量多的气候特点以及对今秋防火工作形势的分析,指出了火灾潜在的几种可能性。如大风日数的增多,增大了森林防火的难度,且随着秋收秋种的日益进行,农事活动等都会引发森林大火;滥砍滥伐分子进山后抽烟打火,隐患明显增多等等。建议县委县政府和森林管护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以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第四、有效利用地方电视台和短信群发系统向全县发布各乡镇及旅游景点的天气预报,同时,发布各种气象信息、气象月报及雪情、农情等气象预报和情报共计36期。为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和农民朋友适期播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第五、根据秋收秋种气象服务需要,我局分别制作了南片和北片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区,分类指导,并根据不同的气象要素和南北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制作了不同的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信息,并通过县电视台和手机短信群发系统,指导各地的秋收秋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篇10

春运是我县双节期间的头等大事,今年春运开始早,为切实做好我县2012春运气象服务工作,保证我县春运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旅客出行安全,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早部署细安排,按照上级对今年春运气象保障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春运气象服务方案,确保我县春运气象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一、春运工作早部署,为做好春运气象服务提供领导保障。为切实加强今年春运气象服务工作的落实,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业务股室成员参与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局长、副局长带班制度。制定了“唐河县气象局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唐河县气象局春运气象服务应急预案”,“灾害性天气服务流程”,更新了春运领导小组服务平台名单,保证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把天气信息传到各级领导手中;我局值班领导、业务人员号码和春运县办公室电话号码上墙,保证服务提前及时,各业务技术人员昼夜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业务通讯线路畅通,加强春运期间值班备勤,后勤车辆时刻准备,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确保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扎实有效;春运各岗任务、各项工作具体细致到人,有利地保障了春运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气象信息、气象资料通道畅通,及时上传下达,春运前,我们对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计算机、通信网络等设备

进行了检修、维护,确保耗材、备件供应充足,各种业务系统和信息网络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行,各类观测资料及时上传,信息传输和技术保障,业务系统稳定运行、资料与产品的及时分发;对发电机作了检修,确保春节业务不断电。做好车辆调度,组织协调和宣传报道工作。

二、准确预报、严密监测,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春运期间,为确保领导决策有科学依据,旅客出行及时掌握天气信息,保证人民群众过上安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利用手机短信、“12121”气象信息答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广播等多种形式,将最新的天气信息发送给县委、县政府、春运办及有关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达到家喻户晓。我们还与县安监局联合,通过气象短信平台,宣传安全知识,请醒大家注意节日安全,过好祥和幸福的春节。

今年春运前期,我县冷空气活动频繁,虽然雨雪量较少,但雨雪连绵,天气寒冷,自1月17日开始到22日连续六天雨雪天气,正值大家臵办年货、春运返程的繁忙时期,大家十分关心天气变化情况,我们提前预报及时服务,自1月16日开始发布“春运天气预报”,至春运结束,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先后发布了10期雨雪天气预报和周、旬预报,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出行安全。随着双节的临近,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把做好春节春运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做为重点工作,1月18日我们发布“春节期

间预报”:预计未来3-4天我县有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并伴有4级左右东北风,气温下降6-8度。18号阴有小雨,19-20号有小到中雨雪,局部大雪,21号阴有小雪,22号阴天转多云,23-24号多云,25-27号多云间晴。为了保证全县人民过一个祥和安全的春节,告知大家春节前夕有雨雪天气,春节期间天气晴好,有利于外出和走亲访友。

元宵节期间我县举办元宵烟火晚会,当时有次弱降水过程,我们立即发布元宵期间天气预报:预计我县5号白天到夜里阴转小雨雪,6-7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风力增大到5级左右,最低气温下降到-6到-5℃。元宵节期间降水不明显,但风力较大,气温较低,对观灯有所影响,请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截止2月16日,春运期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共发布春运专题预报6期,重要天气报3期;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布预报、预警信息10次,共计2.4万人次; 并通过电视天气预报、广播、网络等将最新、最准确的天气信息及时传送给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

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思想高度重视,行动落实迅速,后勤保障细致,我局圆满地完成了春运气象服务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唐河县气象局

气象服务及应用气象探究 篇11

关键词: 气象;服务;能力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应该受个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在公众对气象服务支付意愿中,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的公众在愿意支付方面存在显著性,其中,年龄因素对是否愿意支付费用方面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收入因素对是否愿意支付呈正相关,并且,通过自变量贡献率分析可知,在以上三个显著变量中,年龄因素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因素和收入因素;在支付多少方面,性别、年龄、对气象的关注程度、气象预报的及时性、气象信息的准确性、总体气象服务满意度、文化程度以及收入因素都是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其中,总体满意度、文化程度、收入因素对支付多少方面呈正相关,性别、年龄、关注程度、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呈负相关,并且,通过自变量贡献率分析可知,在显著变量中,收入因素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因素,以及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综上研究结论,也即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支付意愿确实受到个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收入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利用公众支付意愿视角评估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是有效的。

在现代社会,气象探测数据、气象信息和产品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安全保障领域,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对公共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能源、国防、食物、空间安全提供了越来越有效的科技支撑。建设公共气象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体系,要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和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建成气象、海洋和空间三位一体的全程、连续、滚动的综合气象服务系统,以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建成高度共享的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系统及相应的灾难备份系统,实现对各种观测资料的快速采集、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和产品分发,最终达到面向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开展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敏感经济部门和敏感地区综合影响的定量评估;建立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雷电防护设备等综合研究;建立空间天气监测预警预报业务,提高全方位空间环境变化监测和分析能力;加强海洋气象工作,在我国海域岛购布设自动气象站,收集气象数据料,为我国远洋航行和海洋资源开发作好气象服务等工作,在国家和社会安全领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具体而言,如天气预报、气象灾害及气象次生灾害预报警报、公 的气象探测资料、数据、等就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有时又称国家气象事业。还有如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旅游气象服务、水电气象服务、城市污染指数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大型工程建设的专项服务、风景区天气预报服务、局部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水文气象、农业气候区划等专题专项气象服务产品,是准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有的又称地方气象事业。还有少量为企业单位或个人单独提供的专业有尝服务产品,在国外,有私人气象公司,专门为私人提供气象服务,还有专门为某商场、公司、企业生产和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则属于私人产品,由使用者付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提供方式和手段也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提供方式变为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纸、灾害预警系统等传播渠道的十多种提供方式。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是以气象现代化为依托,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核心,气象工作围绕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四个部分。气象科技发展的进程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社会需求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牵引,公共气象服气象在人们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资源利用、气象灾害防御等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项目不断增多,对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三农”等方面,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

公共气象服务不仅国内需求增长,而且国际需求也在增长,公共气象在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防御和安全诸领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对公共气象服务的共同需求断增加,合作日益加强,我国公共气象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还为世界人民服务,中国气象工作也在相关国际事务中为中国争得了话语权。

公共气象服务涉及工业、农业、国防等及为广泛的领域,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产品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高科技、精细化、多层面的气象服务格局正在形成,在气象基础业务、气象科技创新、水电气象、交通气象、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开发论证、烤烟气象、农业气候区划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服务领域不断出现,针对本地特色和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任洁.公共服务能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张康之.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杨欣.公共服务外包中政府责任的省思与公法适用.中国行政管理[J].2010.

[6]孙鸿烈.把握科技趋势紧扣国家需求加快中国气象事业发展[N].2004.

[7]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8]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气象信息服务站总结 篇12

1 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近年来, 新民市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 坚持气象为农业服务不动摇, 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 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核心, 以加快气象现代化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 依靠科技进步, 因地制宜, 逐步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不断提高气象信息为农服务的覆盖率、及时性和有效性。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气象信息为农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具体表现为: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产品;开展针对不同农事、季节的农用天气预报;根据国家级、省级开展的主要农事活动、农用天气预报指导产品指导市、县级单位使用;通过预订上级业务单位的指导产品来面向农民开展服务, 及时了解服务效果和需求, 并将结果反馈给上级业务单位。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布局, 发展适合“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专项气象服务业务, 在省、市级指导下开发适合本地精细化服务的信息产品, 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

近两年, 新民市在一些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安装了气象服务电子显示屏, 并装设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由省气象部门向全省种植、养殖大户发布乡镇天气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和作物长势监测与评价等各类服务信息, 实现了对农业特别是设施农业的直通式服务。2013-11-18, 新民市出现了降雪、降温天气, 享受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大棚种植户提早收到了预报信息提示并做好了防范措施, 大棚蔬果都没有受到影响。通过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和网络等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 使广大农民可以及时、有效地接收到气象部门发送的气象信息。同时, 利用科普日开展科学知识宣传活动, 利用培训、专家传授、乡村大喇叭、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将基本的气象防灾常识普及给广大农民群众, 增强了农民对防灾常识的掌握和基本的防灾能力。

2 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的不足

尽管新民市气象部门在农村气象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信息服务需求, 仍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有限, 信息传递有盲区; (2) 现有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3)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产品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亟需进一步研发新的产品, 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

3 完善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的措施

3.1 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新民市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努力实现县、乡 (镇) 两级有分管领导, 乡镇有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协理员, 村村有气象信息员, 力争气象信息服务站乡镇覆盖率和气象信息员村屯覆盖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5%, 气象预警喇叭和电子显示屏的数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5%, 加大“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的力度, 重点强化面向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的信息服务, 使“直通车”重点服务对象数量提高10%.

3.2 加强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强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继续深化部门合作, 推进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的资源共建、共享, 推动气象部门农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由单一气象信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由省级气象部门建成统一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实时监控平台, 健全气象信息员和气象信息服务激励机制, 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实现气象信息全覆盖, 强化气象部门农网在防灾减灾“两个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3.3 研发新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加强对气候的监测和天气预报,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设备不断提高天气预测、预报的水平, 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率和时效性。根据当地实际的农业生产, 加强气象信息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并使气象信息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和强烈的导向性, 开发专门针对农业气象服务的信息, 致力于开发新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使气象信息更准确、更全面,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3.4 完善各级有效联动业务服务机制

要求气象部门建立并完善省、地、县三级有效联动业务服务机制, 强化省、地两级制作、发布针对不同县、市灾害特点和农业特点的分县业务指导产品能力。2014-01,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沈阳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联合在新民市气象局召开了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座谈会, 4个县区共15名一线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先后就涉农政府部门的需求、农民等生产者的需求和服务经验, 围绕当前服务业务的产品种类、主要内容、技术积累、服务形式和希望省、市两级业务部门提供的技术支持问题展开讨论, 并集中讨论了如何实现业务扁平化,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效率;如何调整农业气象业务;如何适应农业耕作技术的应用, 跟进服务指标和技术研究;如何整合、研发农民真正需要的服务信息;如何坚持需求调研常态化等问题, 为准确提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近年来, 新民市气象部门在农村气象信息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 仍然面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有限、现有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产品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就应该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加强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研究开发更准确、更全面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完善各级有效联动业务服务机制等。

关键词:气象信息,农业,生产服务,防灾减灾

参考文献

[1]李强, 陈明, 左小强.1981—2010年新民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9) .

[2]梁玉英.农业生产中气象信息服务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3, 33 (10) .

上一篇:自然保护面临主要挑战下一篇:雪乡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