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2024-08-02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精选12篇)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1

1 创新建立气象服务会商制度

结合之前“汛期气象服务会商”的成功经验, 在引入媒体策划服务新理念的基础上, 中心今年正式形成了《公共气象服务会商制度》, 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机制开展。

制度规定每周周一举行服务会商例会, 遇到重大天气情况或者应急气象服务启动, 采取日报制。会商参与人员为各业务科室 (包括专业台、宣传中心、气信息中心、影视中心) 当日值班人员。此外, 中心另内设总编导、首席预报员、技术总监列席会议总把关。

2 公共气象服务会商的5个功能模块

2.1 热点分析

热点包括重大天气过程、社会热点、农事热点以及重要事件4大类。每次会商会都会对最近一段时间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形成一个服务重点, 中心对外服务都围绕这个重点统一口径, 打组合拳, 形成合力。此外, 中心今年还组织了气象防灾减灾、世界气象日、春运专题、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汛期暴雨服务、高考气象服务、中秋国庆气象服务等10多个服务专题, 并配套拟定了服务方案。自主策划外, 中心的记者与各大网络、报刊媒体记者保持密切联系, 在遵守气象部门信息发布制度的前提下, 最大可能与之合作, 借助公共媒体平台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 同时快速掌握舆论方向, 及时把握话语权, 引导公众及时获取正确信息, 趋利避害。

2.2 联动联防

服务不是闭门造车, 而是面对社会, 服务公众, 这需要我们不仅要了解百姓所需, 更要与社会互动, 与部门联动。为了更准确地使用预报信息, 提升气象服务的效益, 中心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服务会商会, 务求服务准确性。2012年中心与国土、水利、电力和农业部门的联合会商, 为水电部门联合调度, 大型水库蓄泄兼筹提供科学建议, 为后期用水高峰储备了宝贵的水资源。2012年全年统调水电电量达到260亿KW·h, 创历史新高。

2.3 舆情监督

会商会还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舆情的监督, 对网络、报刊、影视各类媒体受众意见反馈、舆论氛围, 都可以通过会商进行交流, 确保汛期气象服务宣传导向正确, 统一口径, 快速反应、控制处理。

3 总结与评估

通过召开服务会商, 业务科室都会对上一周的服务情况进行小结, 突出亮点, 总结不足。积极开展气象开展服务效益调查工作, 将之作为公共气象服务反馈和服务总结的重要部分。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保险气象服务调研问卷调查”、“新媒体气象业务统计”、“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等。评估的问卷调查结束后, 通过会商, 各部门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查找优势与不足, 并形成会议纪要为来年的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决策和开展提供参考。

4 科普宣传

建立气象志愿者队伍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议题之一, 也是气象科普宣传的重要手段, 通过会商制度, 把之前零散状态的气象科普串联起来, 而这个引线就是“气象志愿者”。热爱摄影的, 可以做一名天气拍客, 为气象部门提供精细化的原始数据;热爱数学物理的, 可以钻研数值预报和专家“叫板”;热心公益事业的, 可以成为一位传递者, 超前预警, 挽救宝贵的生命。中心将精心搜集来的气象服务案例做成课件到各个行业部门宣讲, 树立气象部门形象同时号召更多热爱气象的人加入到气象志愿者队伍中来。

5 创新服务方式为公共气象服务带来的显著成效

公共气象服务会商制度的建立明确了公共气象服务重点、服务要求, 进一步清晰岗位职责及公共气象服务各项业务流程, 强化了各项值班值守制度, 统一了对外服务口径, 提高了时效性、准确率, 进一步优化预警服务工作模式, 将气象服务与公众需求紧密挂钩, 全面提升了公共气象服务能力。2012年, 7月12~20日, 湖南省遭受连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 导致洪涝、江河库湖水位上涨, 城市内涝以及山洪地质灾害, 湖南省气象局全力做好应急气象服务, 为政府决策和灾区群众自救赢得了时间。省局启动应急后, 中心第一时间策划“2012年盛夏强降水气象服务专题”, 内容涵盖预警预报、气象服务、防汛动态、科普知识、灾情收集、服务反馈等各个方面, 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短信、微博等媒体和信息平台万箭齐发直击防汛抗灾前沿。12日晚到13日, 湖南卫视频道、湖南都市频道、湖南公共频道、中国气象频道节目全部发布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对湘西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重点提示, 提醒相关单位科学安排调度, 确保水库运行安全。

6 结束语

正是有一套日臻成熟完善的公共气象服务流程和应急服务模式, 湖南省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在全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观摩交流会上荣获公众气象服务组第1名,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共享数据库年初起投入业务运行, 得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信息中心领导专家的高度好评, 通过省局组织的验收鉴定, 获得省局科技开发奖并推荐参评省政府科技进步奖。

参考文献

[1]矫梅燕在浙江检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工作[N].中国气象报, 2012-11-12.[1]矫梅燕在浙江检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工作[N].中国气象报, 2012-11-12.

[2]朱临洪, 范永玲, 王少俊, 等.提升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强化部门社会管理职能[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2]朱临洪, 范永玲, 王少俊, 等.提升气象应急服务能力强化部门社会管理职能[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 2011.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2

问卷编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服务能力调查问卷

您好!

为了解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居民,进行此次问卷调查。此问卷是甘肃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项目重要环节之一,采用无记名式,请您实事求是认真填写,将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填入每题后括号内。感谢您的配合!

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方评估专家组

2014年8月

一、基本信息

工作单位:

岗位:岗位类别:(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职称:在岗时间:年(月)

二、问卷内容

1.单项选择题

1.组织管理

1.1.不属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是(D)

A.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

B.定期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

C.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D.免费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

1.2.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人员是(A)

A.首诊医生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

C.病人D县级以上卫生机构

1.3.2012年,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为(C)

A.15B.20

C.25D.30

1.4.下列哪个机构不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体单位(D)

A.乡镇卫生院B.村卫生室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D.疾控中心

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1.居民健康档案编码中最后5位编码为(D)

A.居民家庭序号编码B.乡镇(街道)编码

C.村委会或居委会编码D.居民个人序号编码

2.2.以下选项不属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的是(B)

A.0~6岁儿童B.青年人C.孕产妇D.老年人

2.3.以下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表单内容需要更新的是(B)

A.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B.健康体检表

C.孕产妇健康管理记录表D.0~6岁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

2.4.健康档案数据不一致的主要表现为(D)

A.数据表示不一致B.数据名称不一致

C.数据含义不一致D.以上均是

3.健康教育

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公共健康咨询活动的次数是(C)

A.4B.6C.9D.12

3.2.每个机构每年最少更换(B)次健康宣传栏的内容。

A、4B、6C、8D.12

3.3.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

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C)学时。

A、10B、8C、6D.4

4.预防接种

4.1.乡镇卫生院、服务中心要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A)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

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6个月

4.2.接种机构至少(D)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检查和整理。

A、1年B、3个月C、半年D.1季度

4.3.新生儿出生后应接种的疫苗是(B

A.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B.卡介苗、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糖丸、乙肝疫苗D.肺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

4.4.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的时间是(A

A.出生、1、6个月B.1、2、6个月

C.1、2、5个月D.2、3、6个月

5.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5.1.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必须做到(A

A.无害化处理B.集中存放 C.市场流通D.有偿处臵

5.2.《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C)

A、1年B、2年C、3年D.4年

5.3.以下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艾滋病B.鼠疫C.狂犬病D.麻疹

5.4.丙类传染病不包括(D

A.急性出血性结膜炎B.流行性腮腺炎C.风疹D.梅毒

5.5.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A

A.粪-口传播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空气飞沫传播

5.6.传染病人留观的隔离原则是(D

A.传染病人可多人同室

B.传染病人和非传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C.传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D.疑似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收住在单独房间,确诊病例可同室安臵

5.7.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报告时,非必须报告的信息是(B

A.波及人群B.原因

C.发生地点D.潜在的威胁和影响

6.0~6岁儿童健康管理

6.1.0~6岁儿童总共进行的随访次数是(D

A.4次B.6次C.8次D.13次

6.2.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应于(C)相结合。

A、随访B、就诊C、预防接种程序时间D.诊断疾病

7.孕产妇健康管理

7.1.母亲是HIV感染患者时应(C))))))))))

A.提倡人工喂养B.提倡母乳喂养

C.避免母乳喂养D.避免人工喂养

8.老年人健康管理

8.1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B)

A.辖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B.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C.辖区内5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D.户籍区内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8.2.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服务要求描述错误的是(B)

A.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B.预约55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接受健康管理

C.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

D.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

9.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9.1.对辖区内(B)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A、30岁B、35岁C、60岁D.65岁

9.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D)

A.至少1次面对面的随访B.至少2次面对面的随访

C.至少3次面对面的随访D.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9.3.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

在(B)

A.1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B.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C.4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D.6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0.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0.1.糖尿病典型症状不包括(D)

A.多饮B.多尿C.多食D.眩晕

10.2.属于糖尿病患者独特且必须进行的检查是(D)

A.血糖B.血脂C.肝肾功能D.足背动脉搏动

10.3.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D)

A.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B.建议其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餐后2小时血糖

C.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

D.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

10.4.对于紧急转诊的慢性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B)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A、1B、2C、3D、4

10.5.社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A)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

访结合。

A、1 次B、2次C、3次D.4次

1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1.1.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服务对象是(C)

A.户籍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B.户籍区内诊断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C.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D.辖区内诊断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11.2.以下关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描述正确的是(A)

A.所有登记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以上人口数×患病率)×100%

B.规范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总人口数×患病率)×100%

C.所有登记的确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内15岁以上人口数×100%

D.规范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数/辖区总人口数×100%

11.3.重性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1级为(A)

A.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C.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D.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11.4.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描述,错误的是(C)

A.精神症状基本消失B.自知力基本恢复

C.社会功能处于较差状态D.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12.卫生监督协管

12.1.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应当及时报告并协助调查的机构是(A)

A.卫生监督机构 B.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上级医疗机构

2.多项选择题

1.2011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较2009年版增加了哪些专项规范(BD)

A.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规范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规范

C.预防接种服务规范D.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2.以下属于非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常规检查项目的是(AD)

A.身高B.体质指数(BMI)C.眼底D.皮肤

3.以下哪些是老年人健康体检的免费辅助检查项目(ABCD)

A.血常规 B.心电图C.空腹血糖D.肝功

4.哪些机构需要提供健康知识讲座(ABCD)

A.乡镇卫生院B.村卫生室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D.社区卫生服务站

5.健康教育的考核指标有哪些(ABCD)

A.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B.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

C.宣传栏设臵和更新情况D.举办健康教育讨论和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

6.以下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有(AD)

A.麻疹B.手足口C.流感D.乙肝

7.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有哪些?(ACD)

A、新生儿访视服务2次

B、1岁以内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2次

C、获得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

D、开展心理行为发肓,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8.以下属于孕产妇健康管理考核指标的有(BCD)

A.高危妊娠管理率B.早孕建册率C.孕妇健康管理率D.产后访视率

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的内容包括(ABC)

A.组织管理B.资金管理C.项目实施情况D.社会效益和综合情况

10.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内容除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还有(ABCD)

A.食品安全信息报告B.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C.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D.学校卫生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3

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与中国船检文化、加强船检文化建设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中的作用和基层船检文化建设

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基层 公共服务 文化理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航运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也为世界港口和航运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远洋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4位,总运力已位居世界前列,航线遍布全球各地。在新建船舶方面,中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据克拉克松统计(按载重吨计),2010年中国在三大指标上均超过韩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第一造船大国。但从金额来看,中国在完工船舶和手持订单方面的金额实现均落后于韩国,显示出中国在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和船舶建造平均周期仍落后于韩国。这也反映出中国离全球第一造船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作为为中国航运和船舶制造业提供公共安全与技术服务的中国船级社就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切实提高我们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基层船检的服务能力建设,在努力实现中国航运大国和造船强国的宏伟蓝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船检工作本质的需要

1、船检工作中的公共服务内涵

中国船级社的宗旨是通过对船舶和海上设施提供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入级标准,并通过提供独立、公正和诚实的入级及法定服务,为航运、造船、海上开发及相关的制造业和保险业服务,为促进和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防止水域环境污染服务。

所以,船级社的本质是一个参与提供为促进和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防止水域环境污染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

2、增强基层船检公共服务能力的紧迫感

公共服务的职能主要在基层,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是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2月的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当今世界在社会科技不断进步的推动下,随着海运贸易的增长以及船舶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船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以经验应用为主的传统观念正逐步被取代。在国际上,海洋运输业的环境保护和人命安全一直是各国际性组织所重点关注的方面。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ACS协会批准通过新的决议和技术标准要求逐年增多,这些标准的设定越来越多地重视船舶航运带来的环保、人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并且从局部的、单项的技术调整,越来越多的发展为新科学、新知识的船舶设计理论上的全面应用和全面更新。首先,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必然不断地提升船舶技术标准的快速发展和更新;其次,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存问题之一,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船舶航运也不能置身事外;同时,通过设立标准以达到技术输出等目的,也是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中常用的手段。在这一社会转型、技术大发展的年代,作为第一服务窗口的基层船检必须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增强紧迫感,积极加强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综合服务能力的建设,以适应时代,满足中国海洋战略发展的要求。

3、基层船检工作在服务能力建设上的不平衡

发展了的船舶工业基地与新兴船舶工业基地船检能力的差别。据国防科工委所统计的数据,我国船厂有三千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是387家,主要位于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和环渤海地区(以大连为中心)三个基地,可以说中国船舶工业数量较多,除了三个中心外,大多处于水平低、小而散的格局,地区造船能力差别凸现,而地区船检能力的发展是依附于地区船舶业和航运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地区发展与人力资源滞后造成的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后发展地区的专业船检人员的人力资源与地区快速发展不匹配,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的不足。

发展地区与后发展地区的船检管理服务能力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后发展地区船舶工业的大面积发展在这些地区也就近几年开始,船舶工业与地区原产业毕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工业系统化与产业个体化的矛盾在这些地区向船舶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将始终伴随着,人的思想观念转型也同样在矛盾中前行,这对这些地区船检管理服务能力将产生影响。

加强船检文化建设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公共服务能力与中国船检文化

我国船检是伴随着近代海关和航政机构的设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船检作为近代航政管理机构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和促进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中国船检也经历了由公共行政到公共服务的转型发展过程,这种转型需要以权利为本位向以民为本位、以社会为本位转变,即向服务性船检转变。而服务性船检的基本理念就是:第一就是服务,船检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应该尽可能的为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第二个就是服务性船检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法规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的程序,以业界、社会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船检。这就是服务性船检的基本含义。为提高服务型船检的服务能力,就要对它原有的文化进行转型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型中定义: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船检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它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否则船检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文化建设自然要以民本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并通过这一思想的开发利用,使职工群众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参与船检的民主管理。坚持人的平等性,认为“人皆为尧舜”,这正是过去中国革命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的增值开发并用于现代船检的文化建设,将为船检职工提供平等竞争的,倡导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运行机制。务实精神要求人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对此如能发扬光大,必将形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船检精神,努力提高船检公共服务能力的精神。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定义文化:“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企业文化则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建设船检文化,实际上就是要重新审视船检所遵循的价值观体系,根据长远发展战略重新建立起一套可以共享传承,可以促进并保持船检正常运做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提高船检人的公共服务能力。

2、加强船检文化建设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中的作用

能力素质模型创始人大卫.麦克里兰认为,不同层次的能力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可以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研究表明,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的表现在于人,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理解,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这充分体现建设良好的船检文化对提高船检公共服务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船检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实践基层船检文化建设的体会

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置于重要位置。文化需要渗透,为了用船检核心价值观引领基层船检队伍,我们在实践基层船检文化建设中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工作,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推进单位的“共产党员示范岗”的创建工作。树立“服务至上,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员工的专业技术应用服务质量,加强廉政建设,设立廉政专题走廊,加强我们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把我们的基层船检建设成为一个“管理精细化,理念先进化,技术精湛化,工作廉洁化”的在地区具有良好影响的基层单位,使我们队伍的船检工作服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结语

船检服务是一种混合型的公共服务,是政府服务的延伸,以标准为基础,它的科研成果在社会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同时也是一种基础性公共服务,按照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我国交通、特别是海上交通基础性科研,如应引导对我国的船舶业相关标准、以及涉及环保节能的船用设备标准的系统化梳理和研发制定,并进行相应的资金投入,使之与快速发展的海洋交通发展相适应。

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 篇4

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和能力

“知识像烛光, 可以照亮一个人, 也可以照亮一个民族”。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 公共图书馆既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公益部门, 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 也是公众丰富自身知识、扩大视野的最佳选择。现代科学技术的信息化, 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信息的知识能力、训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知识、扩大自身知识面, 才能促进知识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图书馆可以根据馆员所在部门所在岗位, 不定期地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的培训, 使图书管理员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图书馆流通工作现状及服务提升

传统模式下,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都必须由馆员来完成, 其中有很多是机械性、重复性劳动, 这种工作对工作人员没有技术要求, 更无需创新, 同时又浪费掉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自助服务系统的出现, 加速了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也使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专业知识的提升、课题研究与信息咨询等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现在推广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流通部门的自助服务, 它包括:1.自助办证服务, 自助系统可以自动获取读者身份证上的个人信息, 通过网络与图书馆所使用的业务系统进行连接, 读者按提示就可以自助完成借书证的办理。2.自助借还服务, 读者可以将借阅证和所要借还的图书放在指定的自助设备上按提示操作, 就可以自助完成对图书的借还。3.自助续借服务, 读者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图书归还, 可根据提示自助完成续借。4.自助预约服务, 如果读者不能当时借到自己需要的图书, 可以通过自助设备提出预约申请, 图书馆工作人员收到申请后, 会通过不同方式及时与读者联系。5.自助信息查询服务, 读者可以通过系统对书目的信息进行检索, 快速准确找到所需图书。6.图书馆流动服务车, 它的优势是贴近居民, 服务便捷, 使图书馆服务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居民生活, 使人们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开放时间的延长、借阅手续的简化、服务方式的发展和创新, 都是为了人们更加便利地获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图书馆平等服务的对象和范围, 同时也有助于营造更为温馨和谐的文化环境, 提升当地的社会形象和文化品位, 推动社会稳步发展。

采取多种途径提升阅读服务

“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宗旨, 馆员要始终把这一宗旨贯穿到工作之中,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化阅读方式在不断增长, 图书馆指导人们网络阅读的任务越来越重。来到图书馆的每一位读者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热情的服务和正确的引导, 所以, 馆员要认真听取读者的心声, 细心体会他们的需要, 真诚地为他们服务, 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宣传图书馆, 让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 也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讲座、培训或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开辟读书论坛, 对读者进行导读和推荐, 也可以邀请一些有专业知识的专家, 在论坛中与读者进行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对读者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氛围

图书馆应该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光线柔和、清雅宁静、空气新鲜的阅读环境, 让到馆的读者在享受阅读带来愉快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环境所带来的舒适感。可以在馆内摆放一些花卉、风景名胜、壁画等, 让读者缓解视觉疲劳, 提供一些供读者交流和休息的场所, 让读者时刻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

积极宣传使读者主动寻求服务

公共图书馆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来, 必须积极主动地大力宣传, 用口号、标语、展览等活动, 向读者介绍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服务。调动潜在或者不活跃的读者, 引领他们走进图书馆享受阅读, 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每年的“4.23”读书日, 图书馆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 大力宣传自己, 吸引到尽可能多的读者, 使他们接受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应该利用海报、展览、广播、网络信息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向读者推荐新资源新服务, 更新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5

新干县卫生局

新干县疾控中心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按照《江西省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3年)》要求,始终坚持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与实施县政府“民生工程”结合起来,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疾控服务能力建设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中心主要领导负总责任,指定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确保各项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本中心一年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4人(包括县皮防所6人),至2012年5月底,有正式职工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人,专业技术人员占87.5%(包括中级12人,初级16人),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专业人员16人,占53.3%。房屋建筑面积达1750 m,业务用房1200 m,实验室620 m,占总建筑面积35.4%,达到了县级标准。我中心主要承担全县传染病监测和控制;规划免疫;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和重大灾害防疫;健康相关产品的检验检测、鉴定和卫生学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爱国卫生技术指导等。多年来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2

22以人为本, 诚实守信,准确高效,努力为在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的疾控服务。

二、才人和队伍建设

目前我中心已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有4人(不包括县皮防所),完成任务达50%(任务数8人),按照省疾控中心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疾控能力培训的通知要求,我中心积极组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医学教育和疾控能力专业培训,参加培训率达100%,考试合格率100%。同时,每年派出专业骨干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专业培训达300多人次。并已规划检验人员的培训安排,按要求完成了疾控中心主任的培训,逐渐提高了我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开展了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参训率达100%。

三、仪器设备及检验能力

经中央和省级疾控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及我中心自筹资金的投入,目前我中心仪器品目数已达47类(标准48类),实际装备77台,实际装备仪器率达97.9%。至目前止,我中心实际已具备开展检验检测项目101项(标准116项),达到县级基本检验能力项87.1%,并已通过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证的评审。

四、疾控服务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疾控能力建设,我中心疾控能力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相继建立健全疾控内部机构和运行机制。目前,根据工作实际设有办公室、流行病科、计划免疫科、结防科、卫生监测科、检验科、性艾科、卫生应急科等8个科室。已基本具备对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中毒及生物化学恐怖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具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和常见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卫生检验诊断和预防控制能力;能有重点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综合防治工作,规范和强化免疫规划服务,能基本满足政府和群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和需要。

五、困难和不足

经过努力,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由于本级财政对疾控能力建设没有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公益事业,涉及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作繁重且责任大,专业人员明显偏少,而编制人数相对太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三是专业技术职称名额设定比例不合理,严重挫伤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忱。

因此,建议县财政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疾控经费投入,减免新干县疾控中心的疾控服务性收入的政府调剂资金,以弥补我们的经费不足;建议县编委适当增加疾控编制人数,增加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在额定的专业技术职称名额之外,允许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增加部分专业技术职称(尤其是中级职称)名额,以缓和和化解目前因职称评定而造成的矛盾,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调动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扎实工作作风来推动疾控服务能力建设上新台阶,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新干县疾控中心

年6月26日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6

【关键词】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途径

要想更好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需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故基层财政工作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健全相应制度、政策,从我国国情出发完善地方管理,增加政府财力,以在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时,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

一、扩大地方的经济基础

通过对财政因素的分析得知,经济是比较基础的环节,只有实现国家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总量,保证财政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在实际的财政管理过程中,应强化其服务能力,进而促进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从这样几点进行:①做好农业的发展工作。在税收制度改革的影响下,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上税收的减少,但需注意的是,农业仍是提高國民经济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在农业的持续影响下,能为工业提出相对充足的材料。针对这种情况,需做好各种经营工作,从而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业的商品率,满足农业增值的需求。并且,还应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从根本上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②促进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财政情况上来讲,工业是较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基本建立相对完善、规范的工业体系,并于近年进入全新阶段。但仍需格外注意的是,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需将基础性的制造业国家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完善农业、工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制造业机构,实现高效的发展目标。另外,优化、发展通信设备,增强综合能力。

二、完善财政体制

体制是保证相应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故要想建立规范化的财政体制,需做好工作的划分处理,解决财政困难,保证财政财力的有效扶持。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城市化建设速度极快,但因外界环境、国家面积等因素的影响,使国家经济处于不均衡状态。故而,财政管理中需创建相对合理的财政体制,包括:①提高省级的财政调控能力。要想将省级式的财政体制落实到日常管理中,需提高调控能力。伴随着分税制度的影响,省级下也可使用该体制,并根据自身情况落实该体制。该过程需注意的是,无论是税源出现怎样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到财政收入;②推行财政体制。对于省级的财财政体制来讲,最为主要的任务是直接结算省级、县级财政,有效预防市刮县现象,增强财政管理水平;③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待省级具备财政调控能力后,应立即按照相对基础的服务需求,适当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一般来讲,财政的转移、支付具备调节财政的作用,从根本上预防财政资金分配不均现象的出现。该过程最为主要的是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转移和支付,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各地区均衡服务需求。

三、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手段

在财力既定的基础上,选用怎样的管理制度和财政能力关系密切。因此,要想从实际上解决财政困难,应在既定财政体制的帮助下,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管理体制,完善财政管理方法,提高财公共服务能力,可从这样几点进行:第一点,统筹政府的财力。基层财政管理中,导致财政能力降低、财政困难的原因相对较多,但财力的分散,部门自成体系等是无法忽略的因素。要想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应理清财政的分配秩序,巩固财政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应取消部门的银行账户,将税收纳入统一的账户管理;第二点,编制综合预算方案。财政的集中,财力的统筹,是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故需编制综合的预算方案。综合预算是反映政府支出的全貌,也是安排财政支出的指标。并且,综合预算也是体现民生财政的需求,是为社会提供基础性的产品,满足卫生、教育等需求的基础,进而保证基层财政的科学、合理。

四、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

基层财政除具备公共服务作用外,还具备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大,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保证公共服务的高效。另外,对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大,还能从根本上预防腐败现象的持续,减少资金的浪费总量,规避资源的大量浪费,可从这样几点进行:①细化部门的预算。部门的合理预算是综合预算基层财政的关键,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细化,抛开相对传统的预算方式,综合考量财政资金,将科目细化到款、目、类等,以更好反映财政的服务能力;②评价财政资金绩效。以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作为标准建立监管体系,这是保证相应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虽现阶段的财政评价体系不完善,但能从某种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无论是资金的使用,还是资金的剩余,都具备一定的监督、管理效果,预防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的发生;③公开理财。理财过程中,公正、公开、公平是较为基础的原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基层财政统一了,理财也就处于公开状态,预防暗箱操作。公开理财过程中,不但要接受来自国家政府的监督、管理,还要向其公开,自觉接受监督。此外,向社会公开,接受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真正体现基层财政的本质需求。

五、小结

综上所述,基层财政的服务能力和当地的经济水平关系密切,只有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发挥服务作用。本文通过对基层财政情况进行调查得知,完善和基层财政相关的制度,扩大地方的经济基础,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健全财政预算的管理手段等措施的实施,能在提高财政管理、监督有效性的同时,实现真正的财政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宗美.简析增强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途径[J].财经界,2016,(30):5.

[2]陈娟.基层财政改革路径浅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2,(10):38-39.

[3]段平,张德武.浅谈如何健全基层财政考核机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44.

[4]师军生.基层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4,(29):87-88,89.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7

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展顺利。该市加强了对市本级和县 (市、区)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汤阴县、内黄县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林州市和滑县的人力资源市场年内将竣工建成, 殷都区也在积极筹建自己的人力资源市场。二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建设, 该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成型, 在促进就业工作方面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并被作为河南省三个试点之一。三是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硬件建设得到巩固的基础上, 该市十分注重软件建设的跟进, 将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管理有机融入就业工作中。目前, 北关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深入, 该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何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篇8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图书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要从自身条件出发, 结合所在地方具体情况进行, 要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 使图书馆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图书文化建设。

(一) 营造品牌效应。

扩大图书馆影响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而塑造品牌文化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微观方面讲, 图书馆品牌建设要求全员参与、全面投入、全新改造, 坚持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 科学的管理看建设, 并有针对性地对图书馆存在的弊端进行修正。最终使图书馆达到功能全面、设施齐全、馆藏丰富、特色鲜明的目的, 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品味与社会价值。

(二) 加强员工职业教育。

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 并且要使员工认识到, 图书馆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 可以为社会提供知识与力量, 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这样就能够使图书馆组织内部形成一股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的力量。并且对员工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树立良好的团队形象。此外, 要培养员工爱书、爱岗、爱馆的情节, 使其价值观与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观保持一致, 并有助于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 增强创新意识。

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与服务能力的提升要体现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手段、服务方式、经营观念应该与时俱进。在实际工作中, 鼓励员工多思考、勤创新。对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的职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并且在图书馆显著位置设置读者意见箱, 定期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分析总结, 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 进而推动图书馆工作有序、平稳地进行。

(四) 树立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属于服务性行业, 对公众提供图书、报刊的阅读以及专业资料的查询服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社会服务工作, 图书馆职工需要摆正服务态度、转变服务观念、树立服务品牌。城市公共图书馆隶属于文化主管部门, 体制不同于其他商业服务性行业, 但服务水平要向商业服务行业看齐。将服务质量与奖金挂钩, 并要求员工微笑服务、细心服务, 使职工明确自身的地位以及所承担的责任。

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

公共图书馆制度层面的管理是与图书馆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也是图书馆实现文化建设的最基础环节。目前国家对图书馆建设采取的普遍做法是以文化为中心开展图书馆工作, 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人的管理与图书馆的管理相结合, 形成目标的“一元化”推进, 这样既可以节约管理成本, 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一)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环节。

制度建设是图书馆管理的最根本环节,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才可以使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图书馆才能够规范化地发展。图书馆的各项细节与各项日常工作都需要制定标准要求,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考评, 对考评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 对考评较差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处罚, 一定要做到奖惩分明、科学合理、尊重规律、符合要求, 以此提高图书馆的制度建设水平。

(二) 以部室建设为具体方案。

合理的部室建设能够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并且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部室建设的重点是规范管理, 制定相关规范制度, 将读者的满意度与部室考评直接挂钩;从年龄、学历、知识水平、服务技能以及培训安排几个方面, 对部室进行优化组合, 充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增强部室的服务能力、执行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保障。

对于图书馆员工队伍, 要进行强化队伍、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不断创新教育。首先, 对员工队伍进行定期考评。由于图书馆工作比较轻松, 员工多为具有事业编制人员, 对工作热情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图书馆发展的最大问题。为杜绝这一现象, 要对员工队伍严格考评, 不合格者给予相应处罚, 使其对工作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其次, 要加强对馆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当地高校联合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一些大学的图书馆专业可在毕业后定向进入指定图书馆实习工作, 一方面为图书馆输送了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也使得高校的图书馆专业明确了培养人才的方向。同时在图书馆内部要定期组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最后, 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创新。通过对图书馆员工创新思维的培养, 使图书馆员工在工作中具备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 同时使图书馆工作脱离固化、程式化的“怪圈”, 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积蓄能量。

(四) 以效能建设为重要目标。

效能建设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具体工作中,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做到认真接待读者、耐心解疑答难, 并且在工作程序上化繁为简, 方便读者与办事群众。裁减冗余部室, 将工作重心从行政化管理转移到社会性服务。此外, 要加强图书馆自身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认真处理读者投诉, 架设与读者之间交流的有效渠道, 既可以使读者感到满意, 也可以使图书馆建设更加具方向性。

三、重视图书资源管理

图书馆既是知识的集散地, 又是文化资源的集散地。通过馆藏图书, 使图书馆、社会与读者三者融为一体。在馆藏图书方面, 不同倾向性的图书馆有着不同的馆藏偏好。比如在一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其城市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原版外文图书, 并且偏向于文学以及经济管理类书目;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城市, 馆藏一般以大众化报纸、杂志等读物为主;而在一些乡镇等类似图书馆的“农家书屋”, 则是以农技等方面的书目为主。可以理解为, 馆藏书目的确定是与当地读者的取向密不可分的, 因此, 在提升图书馆服务建设的过程中, 要对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进行与时俱进的管理。

(一) 规范馆藏书目。

在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 要以馆藏质量为立馆根本, 将收集与整理文献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长期任务去抓。同时, 在图书馆组织机构中, 调配相关人员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图书上新工作以及地方文献工作, 并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办法基础上, 完善馆藏书目的体系建设, 使其具有规范性、实用性, 杜绝随意性, 形成科学治馆的发展模式。

(二) 突出特色馆藏。

近百余年来, 公共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及整理工作, 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其专业性与固定性, 使很多传统文献以及地方志保留下来, 对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做出了极大贡献, 这也是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一大职能。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 要发挥这一优势, 突出地方特色, 比如在新疆以及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公共图书馆可以收集关于边疆史实这一类文献, 对于边疆的文化建设以及文化研究有现实意义。

(三) 利用数字存储。

传统的纸质印刷书籍, 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 为图书馆收集与整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如今更多的图书馆采用数字存储技术对文献进行保存, 大大节约了存储空间, 在书目的核对与管理上也提升了效率。同时图书馆可以引入数据库, 如万方、知网等, 提供在线查询, 这样既能够使图书馆馆藏得到丰富, 还可以使数据平台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为我国搭建网络知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

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与办公管理环境是构成图书馆整体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阅读环境要体现出典雅、整洁、安静、舒适的特征, 并且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氛围, 比如桌椅的设置等;办公环境要以简洁、大方为主, 突出图书馆管理高效实用的特征。下面针对两方面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 营造优雅阅读环境。

首先, 在图书馆的读者分流处, 如大厅入口、楼层入口、阅览室入口等, 放置一些绿色植被, 这样可以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并能够使读者联想到读书人的清淡无欲;其次, 根据图书馆具体情况设置休闲区, 若规模较小的图书馆, 可以设置一个休闲区, 若规模较大的图书馆, 可以在每层设置休闲区, 免费提供饮用水、手机充电等服务;再次, 利用阅览室的墙壁以及各个立柱, 进行一些名人名言的张贴, 可以起到激励读者奋发的作用;第四, 通过电子显示屏, 对热门书籍、新上架书籍以及即将上架书籍进行介绍, 并引入自助系统进行相关收费、书目存量的查询服务;最后, 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做到WIFI覆盖, 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是自带电脑在图书馆的局域网内下载资料, 并可以与读友进行资料共享, 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二) 构建高效办公体系。

首先, 要加强图书馆形象建设, 可以通过征集的方式, 创作并确定图书馆的标志、图书馆馆歌, 甚至可以进行民间的读书形象大使选拔活动,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并在日常工作中规定工作人员必须穿着正装或图书馆发放的统一制服;其次, 可以通过编撰图书馆馆志等方式, 提升工作人员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 有助于其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再次, 定期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围绕图书馆工作的活动, 使图书馆工作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 发挥工会的积极作用, 开放面向员工的内部图书借阅室, 并在工作之余, 为员工提供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场地, 使员工劳逸结合;最后, 对图书馆员工的办公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不搞等级与部门差异, 有效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五、积极拓展延伸, 主动服务社会

坐等读者上门查阅图书资料在当前新形势下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与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图书馆发展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为此, 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 积极开展活动, 把图书资料送到周边的社区、学校、部队、农村, 在更为广阔的空间, 采取多样化的服务举措, 增强服务辐射能力, 扩大服务覆盖面, 丰富服务内容与方式, 使图书馆服务向广度与深度延伸, 让整个社会人人有机会享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一) “请进来”。

如, 邀请毕节市消防教官到图书馆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 掌握消防知识, 创建平安幸福家园;定期举办读者座谈会、“读书日”等活动, 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为各族干部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举办“再现两会”图片展。集中展览“两会”期间重要图片, 使各族群众了解“两会”, 学习“两会”精神, 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走出去”。

首先, 服务进社区。开展“全民读书”进社区活动, 提供多种图书到社区供广大市民现场阅读, 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把社区敬老院作为图书馆流动服务点, 长期为老人们提供优质服务, 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毕节市和谐社区建设。其次, 服务进校园。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与引导方面有着良好优势, 开展图书馆走进校园活动, 为老师和学生现场办理图书借阅证, 推荐红色经典图书,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最后, 服务进农村。如毕节市广大农村经济落后, 群众的文化生活贫乏, 为此我们开展图书进农村, 读书促致富活动。毕节市图书馆给对口帮扶的乡镇免费赠送科普书籍和报刊杂志, 这样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巩固了农村文化阵地, 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燕.图书馆功能的时代特征刍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10.1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9

一、免费开放, 全面提升文化 (艺术) 馆公共服务能力

历史地看, 文化 (艺术) 馆由于长期处于被边缘化, 长期的资金不足, 导致了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过多;同时, 人才流失、年龄老化和后备力量不足构成了文化 (艺术) 馆发展的双重困境。更为人的思维模式和形为观念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与我国十二五期间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旺盛需求形成反差。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群文人有没有做出准备?

(一) 整合社会资源

文化 (艺术) 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从政府投入到内部机制和基本职能都深刻地保留着时代的烙印, 伴随着时代的历史车轮, 进入到网络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向文化馆提出了全新的时代命题:必须要更新观念, 扩大服务社会覆盖面, 创新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破解过去群众文化服务形式单一, 服务内容与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难题。

群众文化活动进入新世纪, 伴随着全在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渴望需求越来越旺盛, 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势头。找准发展定位, 整合社会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为我所用, 建立起文化服务的网络体系, 是新时期对文化 (艺术) 馆提出的崭新课题。

(二) 建立内部机制

目前文化 (艺术) 馆所面临是不仅仅是阵地建设、资金保障、人才支撑、观念更新和评价机制等问题。可以说制约文化 (艺术) 馆的发展是多方面的, 应该说是我们的运转的整个系统出现了问题, 解决好运转系统问题要统筹兼顾, 找到解决根本问题的着力点, 也就是说, 解决好文化艺术馆的主要问题关键是先解决内部机制问题。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机制是保障运行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过去文化 (艺术) 馆没有科学有效的运转机制, 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极大地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造成成工作效率不高, 服务质量不高, 文化 (艺术) 馆的公众形象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建立以项目管理为目标, 以绩效考评激励机制核心的内部机制, 才能有效保障一个单位的有效运转和充满活力。

二、免费开放, 重新确立文化 (艺术) 馆社会地位

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发布的《意见》精神, 重新确立了文化 (艺术) 馆的社会地位。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十大六中全会更具体地指出,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体系, 将两个体系列为“文化强国”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时上升为国家战略。文化 (艺术) 馆肩负起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免费开放的社会价值

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 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开放进一步强化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一的文化 (艺术) 馆重要职能, 这重要的职能包涵三方面的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一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方面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重要的价值取向;二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所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所达到的社会效果, 是否能够完成这一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使命;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 文化工作者不但肩负娱乐大众的社会使命还肩负着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使命。

(二) 免费开放是文化民生

免费开放作为政府的重要文化民生项目, 免费提供的是与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职能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应由政府予以保障落实。这就决定了免费服务是由政府财政为依托, 也就是说国家要保障文化 (艺术) 馆用于正常免费开放的所需费用, 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

近年来, 各地政府部门的文化 (艺术) 馆的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建设标准提高, 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较发达的区域的馆舍建设标准越来越高, 服务功能也趋于多元化, 中东部地区的文化设施也大有后来之上的发展趋势, 这与国家提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分不开的, 充分体现了政府实现文化民生、文化惠民的执政理念。

三、免费开放, 为文化馆提供了绝佳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免费开放的重大举措, 客观上对推动文化 (艺术) 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示文化 (艺术) 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国家免费开放工作的全面推进, 一直以来困扰文化 (艺术) 馆的资金支撑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和落实, 一直以来困扰文化 (艺术) 馆的基础设施问题也将相继得以落实。严重阻碍文化 (艺术) 馆发展的硬件解决了, 并不等于说我们就能够做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工作, 不等于说公共文化有供需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一) 实施“人才兴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文化是一个民旅“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文化人首先要实现自我的救赎实现文化自觉和自强。文化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深刻认识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深刻认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责任。作为文化人要对自身所依赖的民族文化和对所从事的文化领域有规律性的把握, 这是文化自强的标志, 也是时代赋予文化人的历史担当。

建设文化强国, 需要造就时代的文化大师, 更需要培育一大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客观地说, 人才是公共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专业、热心于群众事来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 进行短期或长期培训人才;二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 因为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 需要有研究型人才;三是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吸引文化志愿者加盟。采取面向社会与服务对象形成良性互动, 让人民群众成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二)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目前,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抢抓历史机遇, 迎头赶上, 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工作者的共识, 作为文化 (艺术) 馆, 必需要建立起服务网络系统,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从而提升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效能, 树立起文化 (艺术) 馆的公众形象。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篇10

一、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1.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目前,理论界对“公共服务”普遍认可的一种表述是:公共服务就是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利用公共资源或权利,为满足公众需求提供的有形的公共产品和无形的公共服务。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据此,公共服务能力可以描述为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2]210。作为保存和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共机构,档案馆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即是档案馆为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档案信息和信息利用过程中的服务。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可以理解为档案馆能够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控制并运用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用户、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能力。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作为公共服务主体的档案馆在整个公共生活过程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承担并办理好所有的公共服务事项。

2.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归根结底是档案机构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产品的服务,所以公共服务能力就主要涉及物、人、服务这三方面的因素。档案馆的馆藏资源和基础设施都是“物”的因素,是提供服务的客观物质条件,档案工作人员是服务的提供者,是“人”的因素,服务本身的内容、方式也是影响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关键因素。(1)馆藏资源。档案馆的馆藏信息资源是一定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 合理的馆藏结构、丰富的馆藏内容是档案馆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建立种类齐全、载体多种多样、结构完整、更新及时的档案馆信息资源体系才可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档案信息。(2)基础设施。档案馆的基础设施是其提供信息服务的场所和工具,也是档案馆必须具备的硬件条件,如库房、装具、设备等。随着社会经济和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档案信息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也应不断地更新和改善,如增加建筑面积、经费投入,提高硬件设备的配置、网络等,为档案信息公共服务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条件。(3)人员。档案馆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水平。只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保障,档案馆才可能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优质的公共服务。(4)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内容主要提供档案咨询、档案外借服务、举办档案展览、制发档案副本和档案证明等方面。在公民自身权利意识逐渐觉醒的新形势下,帮助公民通过档案信息实现和维护其自身利益,以及满足公民对文化休闲的需要。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档案馆以哪种方式或者途径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方式直接影响用户利用过程的直观感受,反映档案馆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二、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一方面,指标的设置应考虑到影响档案馆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便于从不同角度对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作出全面评价。另一方面,影响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选择主要因素,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2.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繁简适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评价,数据要容易获取和采集,否则,评价工作难以进行或代价太大。权重计算方法也要简便易行。

3.独立性原则。各指标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仅能协调一致从不同侧面反映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不能相互矛盾和冲突,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三、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模型的主要指标

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的一级指标反映影响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各个不同方面,包括馆藏资源、服务保障条件、馆员综合素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四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化,共有十个,分别是:馆藏内容丰富性、馆藏结构合理性、档案用房、档案装具、档案设备、专业素养、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传统服务和网络服务。

1.馆藏资源指标。(1)馆藏内容丰富性。馆藏资源丰富的档案馆,对于满足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馆藏内容是否丰富可通过以下可量化的指标来具体评价:档案资源的总量、年增长率;开放档案比例;档案征集渠道、征集力度;是否突出馆藏特色或档案馆所属地区特色;民生档案如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员资料、房改档案、死亡档案等的接收数量;为公众解决贷款、工龄、年龄、法律诉讼、婚姻等实际问题的情况;档案载体状态、完整程度等。 (2)馆藏结构合理性。档案馆馆藏结构合理性的评价应该考察馆藏档案的种类及各种档案的比例。首先,档案门类齐全合理。文书档案是档案馆馆藏的主体,应占馆藏的60%左右,声像档案和专门、科技档案应占馆藏的30%以上;其次,来源必须有合理的梯级机构层次。 各级各类机关、团体、单位的活动,以及以家庭和个人为单位的“平民”档案,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地方特色档案应种类齐全,数量丰富。例如名胜古迹档案、名优产品档案、著名人物档案“、典型事物”档案、重大事件档案、谱牒档案等。

2.服务保障条件指标。(1)档案用房。档案馆是否有专业化的库房,库房建筑和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档案馆公共服务设施是否齐全、 布局风格如何、是否干净安静、光照通风情况;安全方面涉及逃生通道、防火防盗措施;档案柜、档案架以及各种档案保护设备是否满足 “十防”的要求;各项安保系统是否完善;整体的公共设施是否有利于档案的长期保管。(2)档案装具。档案装具主要是指存放并保护档案的装置或容器。具体可以考察档案装具是否使用便利;是否符合人体基本活动的尺度;活动装具是否具有防倒安全装置,传动系统是否灵活,运行平稳。(3)档案设备。档案设备种类和数量是否齐全、 是否运行良好、系统是否先进、软硬件能否可靠运行和网络通畅程度、故障反馈处理是否及时。

3.馆员综合素质。馆员综合素质主要包括馆员的专业素养、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素养主要考察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包括档案专业知识、计算机、互联网知识;学历情况,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的比例情况;每百人中接受档案专业知识教育的人数。服务态度是工作人员所拥有的知识、礼貌、激发信任的能力以及对顾客的关爱、个性化服务。沟通能力是个人的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可评价的显性标准可以参考顾客对档案馆人员服务的反馈,对客户遇到的问题能否妥善的处理。

4.服务内容和方式。(1)传统服务。传统服务主要指借阅服务、咨询宣传服务、编研服务等。具体评价内容包括:评价档案馆提供阅览室的形式,是单一式还是多媒体形式;档案馆有无提供外借服务; 借阅服务的目录形式,手工目录和机检目录以及条目数量;提供档案证明的数量;每年档案宣传活动数量;档案展览、档案咨询的形式数量;档案寄存服务的数量;利用档案进行文件汇编的数量;馆际互借情况。(2)网络服务。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档案信息服务形式,主要分为目录、全文、多媒体形式;在线办事能力,考察有无提供表格下载、在线查询、在线问题反馈服务;信息的交互性,是否提供信息发布功能,有无邮箱、留言等方式的互动途径。

档案馆服务观念的转变、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档案馆重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三大推力。本文初步提出的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主要评价指标可以对档案馆的服务能力进行初步地测评,有助于促进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最终促进档案馆为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尚不完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摘要:文章首先阐明公共服务能力的含义,并具体分析了影响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档案馆公共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馆藏资源、服务保障条件、馆员综合素质、服务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

参考文献

[1]赵洋月.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于然花.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国内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4).

[3]张锐.加强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J].山西档案,2006(2).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篇11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人才培养

一、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

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中都开设了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等,主要是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专门人才。伴随我国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公共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多,但是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却存在公共服务能力培养不足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导致公共管理人才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相关部门难以招募到能力强的专业人员,这种人才供给和社会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公共管理类人才的现实需求较大

公共管理类相关专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数院校正式开设公共管理专业多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作为一个新专业,公共管理相关专业到本世纪初期在很多学校争相开设。这与我国现实的政治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紧密相联,当前形势下,我国正经历着最为强烈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事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等形势,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等变革要求公共管理人才做出表率,为社会提供示范力量,并且推动政治经济改革走向深入。高速发展的社会离不开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的支撑,因此,中国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的总需求将不断增加。

(二)对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对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社会对于公共管理人才需求不断加大,但是现实中却存在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由于起步晚,以及管理和服务的公共性特征,使公共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未被相关部门和人员广泛认可与重视。很多公共管理专业在院校中处于边缘地位,教学资金投入、人员投入较少,发展较为缓慢。

其次,重理论培养,缺乏实际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对于公共服务能力培养明显不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公共管理相关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以管理学中一般管理理论为学习内容,注重对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是缺乏对于公共管理职业有针对性的公共管理服务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忽略了公共管理类人才未来从业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就业中缺乏竞争优势。培养目标与定位不明确,社会认可度低,培养口径过于宽泛阻碍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

二、对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认识

公共管理相关专业学生除了应该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系统扎实的公共管理基础理论之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能力,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党政、教育、科研及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管理工作。公共管理人才较之一般的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求,而掌握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这些能力属于公共管理人才应该具有的一般能力,而政治决策能力、政策科学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则是构成公共服务能力的最重要的要素。

政治决策能力是公共管理者应该具有的重要能力,是提升公共服務最为核心的要素。科学的决策,能够有效服务于社会;反之,一项错误的决策对公共事业来讲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远比其他领域决策失败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公共服务能力就是公共服务主体意识到公共服务客体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能力。政治决策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公共服务主体是否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对于整个公共生活过程当中能否真正承担公共服务事项具有决定性作用。

政策科学能力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关注公共政策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过程与基本原理,了解政策制定、执行的常见问题,能科学地寻找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且使政策过程更加科学化和民主化。政策是公共管理人才工作中的主要议题,好的政策有助于社会发展。

危机管理能力是公共管理人才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所应具有的一种能力。现代社会,挑战与机会并存,高速发展的社会也必然存在诸多的社会问题,问题与矛盾的积聚一定情况下使公共管理危机频发。因此,公共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危机管理能力,沉着应对危机,理智化解危机,这是保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能力。

综合协调能力是公共管理人才服务能力强弱的直观表现。作为公共管理人员,经常要面对处理政府部门、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和非营利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工作,面对的服务对象十分广泛,服务对象也较为复杂,要求具有极强的综合协调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三、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加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公共职业伦理教育,加强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研究、改进公共管理人才教学方式方法,全面促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

(一)强化公共管理伦理教育

公共管理活动需要协调好个人利于与组织利益、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公益思想、正义观念等公共伦理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突出公共管理中“公”的价值理念,公私分明、勤政为民等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是促进其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发挥的保障。

(二)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公共管理是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公共管理有别于企业管理,是专注于公共领域和以公益性为目的的管理,需要加强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科学的理论对管理发挥指引作用,公共服务能力也将随之提高。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公共管理人才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采取情景模拟、小组式教学方式促进公共管理人才公共服务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四)面向互联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国务院于2015年7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创新的新趋势。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立足于互联网+的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秉权.公务员公共行政能力培训与小组教授式[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 (1):46;48

[2]曾国平,周树娟,张甲庆,刘苏,颜家兵.试论乡村干部公共服务能力及其提升策略[J],广东农业科,2011(4):197-198

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篇12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构成则是由乡镇政府在对本乡镇辖区公民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形成公共服务效果的静态职能配置和动态管理流程的组合, 是乡镇政府在履行各种管理职能中体现出来的获取、配置、整合与运用资源产生实际效果实现目标的水平, 安德乡位于湖南省安乡县, 总面积39.68平方公里, 辖9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 1个园艺场, 2个渔场, 1个林场, 总人口18000多人。作为中部省份一个典型的农村基层政府组织, 安德乡是一个管理处在农业经济为主状态的乡村公共组织, 其公共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各种资源管理乡村社会服务乡村居民的方面, 包括获取乡村公共管理必需的资源, 将资源分配到进行各种职能管理的政府机构以及各职能机构运用资源进行公共管理与服务实现公共管理服务目标的整个流程, 其公共服务能力构成如图1所示:

在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构成中, 资源获取能力是安德乡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 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需要资源投入作为支撑和保障, 资源包括有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也包括合法性、正当性和民众认可度等无形资源, 从动态过程的角度来说, 安德乡政府资源获取能力就是乡政府运用各种合法合理方式获取各种资源的行为过程, 从方式上说政府可以通过申请、征收、强制、购买以及合作等手段来获取, 从来源上可以将资源划分为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具体如图2所示:

在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构成中, 资源配置能力是安德乡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整体的安德乡政府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是通过具体的政府机构以及各种社会和市场组织来实现的, 从配置主体上来说, 拥有决策权的安德乡政府决策中枢机构是配置的主体, 而各职能部门以及政府选定的社会和市场组织是资源分配的对象, 但由于安德乡发展的实际情况, 社会和市场组织空缺,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是资源分配的直接对象。分配方式上也就主要以划拨和转移为主。具体如图3所示:

在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构成中, 资源使用能力是安德乡公共服务能力的最重要和直接体现, 各部门将政府决策中枢分配来的资源吸收转化后运用以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实现管理目标和政府职能, 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并获取村民的评价和认可, 是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中直接反映, 从运用主体上来说是乡政府各职能部门, 从服务对象上来说直接对象是公共事务, 最终对象是乡村民众, 从服务方式上来说有管制、补贴、计划、协商等;从内容上来看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执行政策和法规。具体如图4所示:

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一个包括资源获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源使用能力三大部分在内的一个系统, 其静态组成部分包括安德乡政府资源获取能力、安德乡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和安德乡政府资源使用能力三大部分, 从动态流程上看, 安德乡政府从政府外界获取必要的资源, 并将其通过分配和转移交给具体的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通过对资源消化和吸收, 并将其使用到制定乡村公共管理决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执行政策发挥来管理和服务村民,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体现其公共服务的能力。

2 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

2.1 公共服务能力有所发展

近年来安德乡公共服务能力有所发展, 表现在公共服务体系整体更加完善, 资源获取较为稳定, 资源配置更加全面和资源使用更加合理。从政府自身建设来说, 政府机构进一步精简、规范。2011年安德乡政府机构共有36名工作人员, 其中在领导岗位上有8人, 全乡人口数量接近19000人, 村民与公务人员数量比约为528:1, 低于全国的256∶1, 学历上安德乡政府公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31人, 占政府人员比例86%, 学历层次较高, 年龄结构上在35岁以下有12人, 35-45岁之间的有16人, 45岁以上的8人, 整个公务员队伍以中青年为主, 比较年青化。从政府整体机构设置来看, 形成了设“七站八所”的较为完善的政府职能机构, 各职能机构人员一般维持在3人, 至多不超过5人, 机构较为精简, 公务员队伍学历与年龄也日趋合理。从资源获取能力来看, 从2007年到现在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财政收入, 农业生产稳定, 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5300元, 略低于全国水平, 但较之“十五”期间有较大提高。

2.2 资源获取逐渐多元化

安德乡政府在获取资源中逐渐多元化, 从原来单一的政府来源逐渐向市场、社会靠拢, 方式也由原来的单一由上而下转变为结合由下而上横向协商交流, 以财政来源为例, 2007年财政收入中80%来自上级政府拨款, 2011年财政收入中政府拨款占比例则下降到50%, 财政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 在无形资源获取方面乡政府也有进一步强化, 农业补贴的加大、村务的进一步公开和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大, 政府在处理村务时也逐渐改变单一的管制型, 加大了对村民权利的尊重, 开始重视协商合作获取村民的支持与认可, 而乡直选制度的实行, 则进一步促使政府通过依法行政, 民主协商来获取合法性, 正当性与村民认可。2009年乡政府又建设了湖南安德乡人民政府网站 (http://hnad.anxiang.gov.cn) , 一方面是对村务公开的实践和村民知情、参与监督的尊重, 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介绍特色产业、服务三农和对外招商引资的一个平台。

2.3 资源配置使用凸显公共性

安德乡较为均匀的将资源配置于乡公共治理领域。以最具代表性的财政资源为例, 2011年乡财政支持300万元, 其中像公共福利性支出如医疗卫生支出22.83万, 社会保障支出15万, 文化娱乐支出15万, 基础建设支出98万, 教育支出3万, 污染整治支出5万, 这些支出额超过财政支出的50%, 说明乡政府在配置资源时并没有忽视村民的公共福利, 另外乡政府领导岗位有8人, 每人在分管不同职能部门时也兼管一个行政村, 工作范围划分比较清晰, 而且每个职能部门配备的人员也比较平均, 同时对于村务管理, 注重必须的财政支持和专人负责, 基本上做到了领导班子专门分工, 各负其责, 各项村务工作都能够切实开展。

安德乡乡镇府内设“七站八所”, 包括经管站、计生站、农技站、统计站、文广站、建环站、劳保站、党政办、财政所、司法所、国土所、综治办, 1个社区居委会, 与县职能部门对应设置, 管理职能较为全面, 各职能部门运用资源服务村民, 管理村公共事务较为有效, 从教育供给来看, 全乡有3个幼儿园, 1个小学和1个中学, 2011年幼儿园应入学率为78.7%, 幼儿园教师人数13人, 小学入学率100%, 教师人数54人, 小学教育总经费投入19.44万元, 人均教育经费400元/人;中学入学率100%, 中学教育总经费投入17.16万元, 人均教育经费600元/人;“两免和两基”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09年来县教育局考核均为良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乡通电, 村村通覆盖率为62.5%, 拥有电话200部左右, 网络覆盖率90%, 医疗设施拥有26个卫生院, 医护人员27人, 治安方面乡设置有芦林铺派出所, 2011年处理治安事件30起, 无重大特大治安事故, 全乡实现医疗保险覆盖率100%, 养老保险覆盖率92%, 困难救助率85%, 乡政府主办安德乡敬老院, 费用全免, 现有15位老人入住, 工作人员2人, 运营平稳。社会保障考核近两年考核均通过。文化站主要进行文化宣传与活动组织, 拥有10个图书馆, 2011年计划活动2次, 实际组织活动2次。

3 安德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制约因素

3.1 公共服务定位认识不清晰

安德乡明确认识到政府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 然而理解并不清晰, 乡村公共服务应该是乡政府运用资源有效满足村民现代生活合法合理需要的过程, 需要与居民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实现现状并提供服务, 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在执行公共政策或者提供公共产品时往往抱着完成上级任务或者从政府单方面考虑忽视村民实际感受的现象, 如文化宣传不能有效调动村民积极性促进村民参与, 图书馆资源更新慢, 管理方式以习惯于以命令、控制等强制性方式居多, 缺少横向沟通交流等民主行政意识, 还存在行政行为不够文明的现象。

3.2 公共资源投入总量不足

安德乡获取资源能力比较有限, 以财政经费为例, 从2007年以来财政收入呈明显下降趋势, 如表1所示:

从表可以看出安德乡财务经费从2007年的500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200万元, 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2011年全乡财政支出300万元, 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100万元, 乡政府在教育、水利和工资都存在欠债, 2011年乡财政收入中政府拨款100万元占50%, 文化建设, 教育投入, 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 由于获取资源能力有限导致公共服务攻击总量不足, 如乡自来水供应人口覆盖率只有1.7%, 水质严重不合格, 专业教师比例很少, 卫生经费紧张需要职工集资, 职工待遇不高影响工作绩效。

3.3 管理体制阻碍资源合理配置

安德乡政府在面对执行上级管理意图和服务村民方面, 在我国现行的官僚科层体系和管制型行政模式下, 乡政府往往会将资源倾斜于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与村民整体利益产生冲突, 但是也存在资源投入侧重与村民实际需求不一致的状况;各职能部门往往会基于职能范围采取预算申请尽可能多的方式, 而条块分割的职能结构又往往会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 主动局部利益忽视整体服务效果, 资源分配后成为部门利益, 使用时应为缺乏协调和沟通导致无法产生协同效应实现服务的整体目标。

3.4 资源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安德乡政府在使用资源进行公共服务时缺乏有效的监督, 虽然2009年开始安德乡开始对各职能部门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但是绩效考核还处在比较粗放不够细化和科学, 民众对资源使用的知情和相关统计也存在很大疏漏, 很多政务信息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资源实际使用也受政治权力运作影响, 缺少科学民主行政规范。

参考文献

[1]肖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 2011, (04) :60.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275.

[3]刘骥.转型时期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4]郑桂荣,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以龙岩市为例[D].南昌大学, 2009.

上一篇:研究性教学影响因素下一篇:塑料模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