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精选8篇)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篇1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一.现场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证实疫情诊断、确诊是否暴发、描述疾病的分布和特征,找出暴发疫情特异病因或病
原,查明病因来源,传播方式、途径,查明暴露的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最终扑灭疫情。
2.调查内容
⑴核实诊断(临床、化验、流行病学)
⑵对疫情作全面考察,对发病数量、流行特征、原因初步描述
⑶证实爆发,了解疾病分布,计算疾病的罹患率
⑷提出初步假设,并验证假设
⑸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3.调查方法
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
4.调查指标确定
5.调查表设计
个案调查表包括:①一般项目 ②临床特征(包括实验检查)③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可能受感染日期、地点、方式、传播途径、预防接种史、接触者及接触程度)④防治措施⑤结论⑥调查日期、调查者
6.调查步骤
主要包括:1.核实诊断,确定暴发:对报告病例结合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初步诊断,确定首例和首批病人。(4分)2.初步调查,提出假设:调查首例病人的发病时间、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收集病人标本、接触者标本、饮用水标本并及时送检;环境情况调查:人群密度、水源和食品供应、粪便管理等。(6分)3.进一步调查,验证假设: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建立引起本次疫情暴发的可能原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验证假设,同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病原体。(10分)4.采取控制措施:边调查边实施。(5分)5.总结、报告。
二.现场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的原则、方法(P102-120)及监测结果判读(P127-128)
1.生物性样品血、尿、便、呼吸道分泌物
2.环境样品空气、土壤、水
3.食品样品及食品用具
三.资料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指标
P121-P127
四.调查报告提纲撰写和主要内容
P131-132
撰写调查报告(简明):1.前景材料 2.疫情流行强度、分布 3.暴发的诊断及原因 4.措施及效果评价 5.经验教训和建议 6.结论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样本地区选择与抽样
本研究选择壮族人口比例占89. 7% 、县域经济中等水平、从2006年起实施“医院 - 社区一体化”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柳江县作为研究样本县[4]。柳城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县,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与柳江县具有可比性, 仍沿用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按照社会经济状况的高、中、低, 从柳江县中随机抽取3个乡作为样本乡镇; 在柳城县按照人口社会经济状况与柳江县3个样本乡镇配比, 选择3个乡镇作为对照乡镇。2县共抽取6个乡镇。
1. 2 研究对象与工具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中对基层初级保健人员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职责要求, 自编初级保健人员精神服务能力评价问卷, 对6个样本乡镇的所有从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初级保健人员进行调查, 包括乡镇卫生院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医生、村医和个案管理员。经检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5]。
1. 3 数据处理
采用Epi Data3. 1双人平行录入资料。应用软件SPSS16. 0对数据进行清理、查错与统计分析。
2 结 果
2. 1 能力评价总体情况
共调查6个样本乡镇的所有从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初级保健人员316人, 其中有效问卷为291份, 有效率92. 1% 。其中, 柳城县158人 ( 54. 3% ) , 柳江县133人 ( 45. 7% ) 。男性170人 ( 58. 4% ) , 女性121人 ( 41. 6% ) 。平均年龄44. 6岁, 平均工作年限21年。柳江县初级卫生保健人员识别患者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分比柳城县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2 识别患者能力比较
农村初级保健人员能正确判断识别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占64. 3% ( 187人) , 有22. 7% ( 66人) 误判为抑郁症, 5. 2% ( 15人) 认为是神经衰弱; 能正确判断识别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初级保健人员占34. 4% ( 100人) , 而55. 7% ( 162人) 认为是抑郁症; 能正确判断识别躁狂症的占54. 3% ( 158人) , 32. 6% ( 95人) 误判为精神分裂症。
2. 3与患者沟通能力比较
2. 4 工作执行能力比较
2. 5 学习能力比较
初级保健人员在获取精神卫生知识的途径中, 47. 8% 自学专业书籍或文献, 26. 8% 通过报刊、电 视, 30. 6% 与同事间 交流, 56. 7% 通过精神专科医生或非精神科医生培训来获取。
3 讨 论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农村初级保健人员总体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不足, 尤其是识别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新病例、与患者沟通、应急处置等方面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他研究也表明预防、识别和处理精神疾病是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6]。WHO报告指出,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初级卫生保健人员应该承担的工作包括: 识别精神障碍、提供基础治疗以及转诊、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精神卫生促进, 并以识别精神障碍、基础治疗和转诊为工作基础[7]。应对初级保健人员培训正确地识别各类精神症状, 掌握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原则, 熟悉各类精神科药物 ( 特别是抗精神病药) 的常用剂量, 正确地识别和处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急性精神症状能进行合适的应急处理。这样他们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他们的社区防治任务是相适应的。
柳江县初级保健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 ( 识别、沟通、执行、学习) 均高于柳城县初级保健人员。很大程度是因为柳江县自2008年起, 依托“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 对农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 使农村医生在精神病人防治康复网络中参与精神疾病管理、精神卫生宣教、精神病的社会性治疗和预防等工作[8], 因此农村医生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较高。可以看出, 以项目拉工作、带工作、促工作, “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对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初级保健人员在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具体活动中, 开展工作的能力提升更有效。
随着我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全面启动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开展, 初级保健人员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行使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能力影响到整个农村地区能否实现精神卫生工作目标。对相关者进行严格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初级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是今后农村社区人力资源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卫生部,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12-2015年) (征求意见稿) , 卫办疾控函495号, 2012.
[2]王俊成, 张瑞岭, 周芹.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与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5:348-350.
[3]李春燕, 陶菡霖, 刘瑾, 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6:440-442.
[4]韦波, 陈强, 冯启明, 等.广西少数民族农村社区重性精神障碍综合防治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8A) :2579-2582.
[5]马贞玉, 黎燕宁, 韦波, 等.初级保健人员精神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精神医学, 2014, 3:85-88.
[6]陈为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2009, 山东大学, 2009.
[7]WHO, WHO report:Improving health systems and services for mental health.200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篇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大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3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2]。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也是体现政府职能水平的重要方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主要是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预测预警、监测控制、监督管理、事件预防、信息收集分析、科学决策与快速反应、应急保障、紧急救援与医疗救治和事件综合处置能力等方面[3]。而其中各级医院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防治机构和最先感知部门,医院应对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成效。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现状
1997年以来,上海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已进入了体制创新的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承担常住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 “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外,同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2003年SARS的防控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迅速掌握社区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发挥街道、机关团体、医务人员和家庭的群体优势,在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构筑起了三道防线,为SARS防控工作的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作者所在的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先后2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在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2009年4月份,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上海也出现了大量输入性病例,严重威胁着广大市民的健康和安全。中心从完善组织管理、加强预检分诊、病例筛查和登记、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控制、加强重点场所督导检查、广泛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开展重点人员流感疫苗免费接种等多个环节入手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和传播,顺利完成了27名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其中电话随访4名,居家医学观察17名,集中医学观察6名,未发现续发病例,完成8名轻症病例的居家医学观察和随访,切实保障和维护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以及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相关研究时有报道。但是研究者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对于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角色职能以及相关的能力建设往往被忽略。这也导致了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虽有显著的提升,但是在工作实际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能力建设相对落后,组织、人员、财政保障相对不足。
2)医务人员识别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缺乏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预案系统。
4)人员培训、实战演练不充分,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等。因此立足社区医院应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进一步提高社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夯实区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显得尤为重要。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对策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结合世博会安全保障、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防控等工作实际,从以下4个方面探索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3.1 建立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中心通过人员访谈、现况调查等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按照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要求,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灵活性和动态性原则,借鉴其他省市和地区医院应急能力建设的经验,从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应急预案系统、信息监测预警报告、应急人员、应急物质储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等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下设二级指标入手 [5],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相应指标建立后,中心结合应急处置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和修订,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2 建立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的预案系统,定期评估修订
中心立足社区应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自2010年起对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了梳理和补充,形成了1项总体预案、2项工作制度和13项工作预案,预案的重点内容是急性传染病疫情的现场处置,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到最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是保证预案能够取得理想处置效果的关键[6] ,因此中心成立了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应急预案评估小组,定期对预案内容的全面性和预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并对预案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全面性的评估内容指预案内容包括工作原则、疫情发现与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应急接种、现场控制措施、健康宣教、事件进程观察、事件解除报告等要素。预案的可操作性是评估预案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指导作用以及需进一步完善改进的地方。
3.3 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医务人员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他们识别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直接影响到能否快速、准确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心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对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现场处置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况等情况进行了了解和调查,参考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选择和确立的方法,筛选出本中心医务人员识别和报告突发事件能力的影响因素指标,包括基本情况(下设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健康状况、学术任职等二级指标)、知识结构(下设基本认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等二级指标)、实践与技能(下设专业技术、培训演练、参与经历、沟通协调等二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下设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了中心应急处置队伍人员的结构和组成,进一步提高了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能力,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稳定并具有战斗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3.4 加强实战演练,建立对演练过程的考核评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的局限性,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这就很容易造成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要求的淡忘,因此尤其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这也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增加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随机性和突发性,使应急处置队伍熟悉和掌握类似事件的处置要求,同时加深对相关预案的了解[7],并及时发现预案的不足,为应急预案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建议,使之更有效地指导突发事件的处置。
中心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较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先后组织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世博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紧急救助演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和病媒生物应急控制现场演练等。同时组织考评小组和参与演练的医务人员对每一次的演练效果进行评估,考评小组侧重对从疫情发现与报告,直至现场处置结束,撰写调查报告的每个处理环节完成质量进行评估(表1)。演练人员则侧重于从自身参与的角度来评价通过演练得到的帮助和提高,并发现其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评估内容包括演练目标的实现、演练内容与质量、演练内容与个人工作的相关性、演练过程的时间节点把握、应急处置人员的组织协调、演练过程的总体评价等,评估等级分为“差、不足、尚可、好、很好”五个等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中心通过这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逐步建立健全了应急保障机制,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随着近年来上海举办各类国际赛事不断增加、输入性传染病和一些不明原因疾病等的不断出现,使社区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因此今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要坚持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纳入中心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针对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改进完善,确保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发展,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瑞霖,主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问答[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117-134.
[2]宋瑞霖,主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问答[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43-157.
[3]张文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1-3.
[4]庞连智,蔡静芳,施永兴.社区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智能及对策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5):562-563.
[5]徐枫,傅人姣,袁家麟,等.社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指标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9):19-20.
[6]龚卫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及预警警示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6):41-43.
[7]卢慧敏,姚宗蓓,殷良.上海市卢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适用性分析与初评[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2):112-114.
(收稿日期:2011-9-2)
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篇4
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得以不断增强。面对“理财”---
这个崭新的名词,大家
对其逐渐熟悉起来。而其中的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身处校园,缺乏固定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他们正值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缺乏对消费欲望的控制能力。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消费偏差,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关键词】:
消费结构、理财观念、理财方式多样化、合理规划、勤工俭学
正文:
一、社会问卷
在针对周围68位同学的问卷调查中:
1, 男生占32人,女生占36人;文科类占34人,理科类占11人,艺术类占23人;大
一、大二同学占40人,大
三、大四同学占28人。2, 此次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来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身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
300-500元的18人,占27%;500-800元的44人,占65%;800元以上的6人,占8%。其中消费在300-500元之间的同学,花费多用在饮食方面;500元以上的同学伙食比例有所降低,用于其他方面的费用较多。在回答“您有花钱记账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时,仅有28.5% 的大学生回答“有”。此外,我们在该问卷调查中还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供给,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3%,18.2%的同学是依靠做兼职、勤工俭学、贷款等方式。
二、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结构不合理
作为一名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周围事物分析、判断的能力,本应该从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消费,可是畸形的攀比心态和对自身约束力的缺乏使得该群体的消费结构出现了严重不合理的现象---
部分同学每月的生活费用严重超支,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2,理财观念淡薄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同学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以致最终不明确所花之钱具体用在什么地方及是否合理;并且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身的消费心理出现偏差,使得理财意识弱化;
此外,大学生身处校园之中,远离社会,缺乏足够的空间来培养理财方面的能力。
3,理财方式多样化
在接受调查的68名大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同学都有做过兼职的经历,18.2%正在做兼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几乎不具有任何的风险性,因此正逐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此外,勤工俭学、贷款等方式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 广泛的选择。但仍有部分同学依赖父母现象严重。
三、原因分析
从上述消费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理财能力弱、理财意识淡薄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情况,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今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会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再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对孩子的迁就、娇惯、溺爱,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
其主要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
足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
2,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并未得到改善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任务应集中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放。加上部分学校缺乏对消费理念的正确引导,使得同学们攀比心理此消彼长。
3,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滥
校园外不良环境的客观存在,往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也开始利用父母的钱来摆阔。例如,部分同学过一次生日的消费就可达上千元。但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在这种不良环境中迷失自我。
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如大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虚荣心、攀比心过剩等。走进大学校门后,大学生第一次对自己手中的钱做主,对于“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的问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水平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反应了他们在理财能力上的缺乏。
四、理财建议
1,合理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做好个人消费记录---
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的支出情况,做到理性消费。
2,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
身处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
一。所以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状而不能盲目攀比,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
3,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我们适当地进行勤工俭学活动,不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负担,而且还能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让自己变的更加独立、自强,为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塑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合理消费的养成不仅在于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同样承担这十分重要的责任。一方面,学生家长应该改变昔日那种一味娇惯的育人方式,及早引导孩子树立勤俭节约、健康科学的消费意识,科学的规划自己的消费,使其与家庭相适应;另一方面,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开设类似校园生活里才这样的选修课程,切实地帮助大学生制定正确的消费计划,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小结: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篇5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畜牧企业生产一线六类就业岗位应具备能力进行调查,明确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须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作 者:蒋漓生 潘基桂 梁炜 李华慧 廖清华 王革玲 作者单位: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545003刊 名:广西农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年,卷(期):24(5)分类号:G712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畜牧兽医 岗位能力 教学内容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篇6
【摘要】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法对汕头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做了一次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此来了解汕头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探求提高其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章节中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其中《纲要》所提出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各地各级学校在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早在2004年底,教育部就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层面规定了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应该达到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标准》内容,笔者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做了一次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此来了解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探求提高其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过程
1.研究背景
笔者曾多次被邀请到中小学校为教师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讲座,在讲座中发现,许多教师对教育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刻,运用方面也不够娴熟。在此基础上,觉得很有必要调查和分析我市各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状况,以此来探索有效策略,促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于是作出这项研究。
2.调查问卷设计
按照《标准》内容,从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和教师培训五个方面来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并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的教育技术专家进行修改和完善。问卷一共由50个结构化问题(单选题和多选题组成。问卷编制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调查。
3.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本市中小学教师,包括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为了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教师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任教科目、所在学校区域、所在学校级别等。
4.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是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文档问卷两种方式获得研究所需数据。纸质问卷通过本人亲自发放和回收及委托一些学校教师进行发放并回收问卷;电子文档问卷采用网络方式(QQ好友,QQ群、校友录、微博、SNS,E-Mail等进行发放并回收。整个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从2011年3月份开始到10月完成,历经8个月时间,共收到纸质问卷104份,网络问卷239份,经过甄别与整理,得到有效问卷316份,有效率为92.1%。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教师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小学教师占42.4%,中学教师占57.6%。教师基本情况表 教 龄
1-5年19.9% 任 教 学 科 语文
11.7% 性别男(141人 44.6% 6-10年32.9% 数学14.6% 女(175人 55.4% 11-15年29.1% 英语12.7%
年龄
20-29岁30.4% 16-20年11.5% 政治/品德10.1% 30-39岁51.6% 20年以上 6.6% 物理7.9% 40-49岁15.2% 职 称
小学一级19.3% 化学7.0% 50岁以上 2.8% 小学高级13.6% 生物 5.4% 学历
本科以上 2.2% 中学二级24.7% 地理 6.0% 本科64.2% 中学一级27.2% 历史8.8% 专科26.6% 中学高级 5.4% 信息技术9.5% 中师或中专7.0% 其它职称9.8% 其它学科 6.3% 被调查的教师所在学校所属区域分布如图1所示。学校级别分布为:国家示范性学校(6.6%,省一级学校(17.7%,市一级学校(27.5%,区(县一级学校(29.4%,其它类型学校(18.7%。
图1 教师所在学校所属区域分布 2.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分析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的调查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技术
应用意识,教学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的情况。被调查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分布如图2所示。
45.3% 30.1%
91.5% 71.5% 52.8% 61.4%97.8% 57.9%0% 20% 40% 60% 80% 100% 1 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丰富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的职业技术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优化教学过程 图2 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分布
在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3所示。26.3% 42.1%21.5%10.1% 31.3%16.1%
23.4% 43.7% 20.3%12.7% 30.4% 39.2% 23.1% 13.6% 38.9% 7.3% 0% 10%20%30%40%50%有,且经常应用 有,有时应用 有,但很少应用 从来没有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图3 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意识的认识统计分布
在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4所示。13.0% 29.7%34.5% 22.8%25.3% 36.1%22.5% 20.9%32.3% 29.4%16.1% 17.4% 0% 10%20%30%40%50%有,且经常进行 有,有时进行 有,但很少进行 从来没有
您是否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您是否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您是否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图4 教师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认识统计分布
终身学习方面,在回答“您是否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时,61.4%的教师表示可以,38.6%的教师选择很少或者从来没有。在回答“您是否能够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时,56.6%的教师表示可以,43.4%的教师选择很少或者从来没有。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我市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意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
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非中心城区的教师。大部分教师仍然缺乏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以及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
3.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分析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当问及您是否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时,只有1.3%的教师回答非常了解,16.1%的教师回答比较了解,53.2%教师回答略有了解,居然有29.4%的教师表示不了解。而问及是否熟悉教育理论时,近六成的教师对教育理论都不熟悉,结果令人意外,如图5所示。
58.2% 3.5% 1.9%5.7%7.0%15.2% 32.0% 19.9% 23.1% 0% 15% 30% 45% 60%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发现教学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都不熟悉
图5 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熟悉情况
掌握信息技术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其中计算机操作是应用信息技术最主要的部分。在被调查教师当中,大部分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 等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对Flash、Photoshop、FrontPage 等处理图片、动画、网页的软件掌握程度不高,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教师对常用软件情况
2.2%12.3%28.2% 4.1% 21.2% 76.3% 64.6% 87.3% 0% 20% 40% 60% 80% 100% Word Excel PowerPoint Flash Authorware Photoshop Frontpage Premiere 图6 教师掌握应用软件的情况
教学媒体作为教师的辅助手段和传播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逼真、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媒体的使用方面,被调查的教师选择如图7所示。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知,在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市中心城区的教师和非中心城区重点学校的教师比起非中心城区普通学校的教师应用能力要强,但还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基础层面,只能够简单的操作和使用常用设备。大部分教师也只具备了教学中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对一些辅助工具和相关网站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资源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选用教学设备的情况 14.9% 61.4% 13.6% 28.2% 21.2% 33.2% 74.4% 22.8%
0% 20% 40% 60% 80% 1 实物、挂图、标本
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CD/VCD/DVD 摄像机、录像机计算机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图7 教师选用教学媒体的情况 4.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分析
应用与创新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组成,由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四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设计与实施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如图8所示。
53.2% 48.1%55.7%92.1% 100%80.1% 0%
20% 40% 60% 80% 100% 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资源 图8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考虑的因素统计分布
在教学中,有效的支持与管理包括利用技术来了解学生,为学生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环境。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9所示。
39.9% 45.9%11.7%35.8%9.8% 12.0% 20.3% 27.8%38.3% 4.1% 51.9%9.2% 3.2%2.2% 54.4%33.5% 0%
15%30%45%60%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很少能够 不能够
您是否能够利用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您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您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您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图9 教师在教学支持与管理方面的情况
在科研与发展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10所示。
40% 30% 20% 10% 0% 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16.8% 6.6%8.2% 28.8% 26.6% 26.9% 34.2% 32.0% 27.8% 32.6%31.0% 28.5% 很少能够 不能够 您是否能够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您是否能够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您是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图 10 教师在科研与发展方面的情况 在利用技术和学生、家长、同事、专家进行合作与交流方面,被调查教师的选择如图 11 所示。60% 45% 30% 15% 0% 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很少能够 不能够 11.4% 2.8% 3.8% 29.4% 54.4% 33.5% 14.2% 58.9% 47.5% 39.2% 21.8% 16.5% 9.8% 11.7% 2.2% 42.7%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 您是否能够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 图 11 教师利用技术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方面相对薄弱。虽然大部分教师都 能进行科学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够运用传统的方法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但 在利用技术与学生、家长和专家合作与交流方面都不够积极。对于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科研,由于条件 限制,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弱。另外,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较高的 热
情,渴望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可是重“技”轻“教”的现象却十 分严重,即重视学习技术而忽视教育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分析表明,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于教学的作用持正面态度,但觉得与传统教学相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大多数教师使用技术是 为了公开课或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此结果也说明我市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 面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如果没有足够的鼓励措施,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很难得 到提高。5.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分析 根据《标准》要求,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安全使用 和规范行为四个方面。主要调查情况如图 12 所示。另外,教师在回答“您是否了解信息技术应用有关 的卫生、安全、法律和伦理等问题”时,选择非常了解的占 7.6%,比较了解的占 24.4%,略有了解的 占 39.9%,不了解的占 28.1%。6 60% 50% 40% 30% 20% 10% 0% 经常能够 有时能够 很少能够 不能够 27.2% 47.5% 33.5% 31.0% 20.6% 48.1% 47.2% 41.5% 36.7% 27.5% 20.9% 18.4% 13.6% 13.6% 29.4% 13.9% 9.5% 10.4% 5.7% 3.8% 您是否能够将您的教学资源共享给其他教师? 您是否能够将您的学习资源共享给每一位学生? 您是否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在利用资源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您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使用学习,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您是否能够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图 12 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社会责任方面,我市中小学教师在资源的公平利用和有效应用方面做得较 好,但仍然缺乏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卫生、安全、法律和伦理的相关知识,在安全和规范使用教育技术 方面有待加强。特别是对指导青少年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方面更应该引起注意。6.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析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91.5%的教 师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有 98.3%的教师是因为要评职称的原因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35.8%的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帮助很大,43.4%的教师认为略有帮助,15.5%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另外 5.4%的教师表示不清楚有没有帮助。被调查教师中,最想通过培训学习到的内容分布如图 13 所示。对 于培训方式的选择,教师比较期待的是专家讲座(51.6%)教师研讨交流,(39.2%)函授学习,(30.4%),其次是
校本培训(28.2%)校际观摩学习,(24.4%)最后是案例教学,(23.1%)和网络远程学习(12.0%)。30.4% 70.3% 76.9% 1 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想学到的内容 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教学媒体的选择、开发与应用 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56.0% 48.1% 64.9% 33.5% 18.0% 0% 20% 40% 60% 80% 图 13 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想学到的内容统计分布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大部分的教师持肯定态度,但培训形式和方法单一,几乎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评职称而进行的,很少是由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邀请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 到学校给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从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来看,对技术方面的培训已经达到要求,教师普 遍感觉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未发生根本转变,有很多教师对教育技术 理论部分了解甚少,且大多数教师只听说过理论的名称,并未真正理解理论的含义,更不知道如何将 其应用到教学中,因此也希望能够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7
四、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 如何能让中小学教师成为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新型教育教学人才。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合格教师?这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都应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通过调查 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革新教学评价体系,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 新课改呼唤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师必须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揉合全新 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四方面深入考虑,创建体现先进教育 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需要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并 建立具体的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学校的教育技术建设,创设 教育技术氛围。同时,各科教师和技术人员也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技术观,要意识到信息时代教师角色 的改变,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绩效的重要性,要用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审视教育改革。2.创设相对完善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良好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创设相对完善的教育技术应用 环境非常必要。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把教育技术环境
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看待,兼顾硬件投资、软件 建设和人员培养等,应有规划地进行硬件建设,注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健全使用制度,大力加强软 件资源的建设,有规划地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比如,引进与教师课堂需要真正相匹配优秀的资源; 制定符合实际的资源共享计划,共享远程教育资源;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与技术人员组成 学习共同体,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组建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学校教育软件资源建设。3.强化信息技术考核标准,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对教师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中 需要融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受现行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考核标准大多还集中在学生的 卷面成绩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更多地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非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 此,要创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方面,如利用信息技术整 合教育资源能力、设计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的能力、自我提升的能力等,并将考核结果与职 称评定或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对愿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的教师给予鼓励,在学校范围内逐步 形成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风气。4.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及策略培训,加大校本培训 加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尤其要加深教师对发现教学理论、教学最优 化理论论等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理解,帮助教师逐步树立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另外,继续教育培训虽然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实践机会较少,针对性不强,不能使 教师在培训后继续提高。而校本培训立足于教师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可以结合本学校 实际教学的需要,围绕新课改要求进行设计和研究,因此在教学中可方便验证它的有效性,使培训的 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提议有条件的学 校应该邀请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多为教师举行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五、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对我市中小学教师而言,8 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性。建设幸福汕头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 教育环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必备的一个条件就是能够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提 高教育信息技术实践与运用的能力,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加注新的活力。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应更加重视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让 自己成为一名既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又掌握教育技术的学科教育创新人才。【参考文献】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篇7
1 调查过程
1.1 调查对象
从近20所开设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等医学院进行调查, 其中包括对医院的调查, 还包括对学生和专家的相关调查。
1.2 调查方法
通过实地采访、电话连线等不同方式对20多所不同的院校的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开展相关调查, 调查对象锁定在具体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身上。
2 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目标缺乏一定的时代感
医疗市场自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医院已从国家供给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很多医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并未给予一定的时代感, 在思想上依然比较保守落伍, 尤其是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上缺乏一定的前瞻性, 这些都会对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卫生事业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 往往包含很多学科内容, 因此, 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对于知识量的储备也是大有裨益。通过我国颁布的《中国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指南》中可以看出, 我国卫生管理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未脱离临床医学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能力方面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得出。
2.2.1 在课程设置上, 医学课程较多, 其中比较偏向于临床专业, 在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往往还是延续了与临床交易一样的满堂灌的模式[1], 学生在该模式下为了应付考试, 学习缺乏主动性, 无创新意识, 很难培养出具有超强适应性的卫生管理人才。
2.2.2 管理专业课程的松散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有的学校受学时的限制, 往往只会开设一些应用性强的学科, 对于那些基础性的学科开设较少或不开设,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对管理有系统化的认识, 很难将知识学会融会贯通, 运用更加困难。
2.2.3 课堂内容的陈旧, 也使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更加困难, 近年来, 卫生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国法律、政策在面对医疗改革问题上纷纷调整方式, 这些都对医疗卫生的改革大有裨益, 但是作为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学校, 在教材上并未做到与时俱进, 教材自身的滞后性会使限制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的改革思路很难在教材中体现出来, 这对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提高新能力十分不利。
3 培养管理型人才的相关意见
3.1 重视管理理论学习, 合理设置学科比例
卫生事业管理随着近年来被不断重视, 卫生事业管理课程设置已经不断向系统化, 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其中还是存在着很大误区, 医学知识偏重, 管理知识偏轻, 在种情况在国外是很少出现的, 因此在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以扎实的管理知识作为基础, 减轻医学知识在管理知识中所占的比例, 同时, 还要适当扩充一些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2]及医学英语等相关课程, 同时为了提高卫生管理人才的组织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还要加强对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卫生管理人才。
3.2 实践理论强强联手
卫生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之外, 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会变成“理论上的强者, 行动上的矮子”, 实践性差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 这就要求在培养卫生管理人才的过程中, 要加大实践所占比重, 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3 加强与医疗结构的合作机会
医疗机构在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 在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时要加强和医疗结构的合作, 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 让学生在接触实务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和医疗结构发生关系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医疗机构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对于学生自我定位的调整是十分有帮助的, 有利于学生完善人生规划[3], 更好的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4 加强后续追踪评价
医疗结构和高校的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学生在实习完毕之后, 医疗机构加强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好处。学生在评价体系中可看出自我优势和缺陷, 在对优势和劣势的分析上可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优势, 改正缺点, 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从调查中可看出,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定的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卫生事业的发展, 加强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的改革已经是必然, 因此在改革过程重要明确目标, 寻找科学方法, 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景浩, 马月丹.构建新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2) .
[2]杨爱荣, 郑毅, 张慧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适应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07) .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篇8
【关键词】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服务职能;现状调查
The Status Quo Survey of 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Level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LIU Ze-linCHENG Hong-ling
【Abstract】With practical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level,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it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s growing sports fitness,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activities to flourish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level.
【Keywords】Tianjin; public sports service; service function; the status quo survey
收稿日期:2013-07-10;修回日期:2013-07-20
作者简介:刘泽林(1973-),男,天津人,在职博士,主要从事体育管理学方向研究。
先进体育文化一边承载着历史遗存,一边融合着现代文明,积淀出日益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对外交流的新名片,更是展示城市人文面貌,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社会体育工作理念创新,着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产品与公共体育服务,维护和保障市民的基本体育文化权利,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现阶段,尽管相关政府部门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但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服务在整个工作体系中仍处于弱势地位。
1概念界定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公共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人员,为社会公众的体育活动所提供的体育产品和体育劳务〔1〕。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下位概念,是政府公共服务政策在体育领域的体现,是一种相对的要求,一般是指公共组织考虑到公民的体育需求,能够按照全国一般和一致的标准,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
2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现状
21公共体育服务有形产品供应数量稳步增加
近年来,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有形产品供应数量不断增加,如群众体育场地数量、社会指导员审核培训人数的数量都逐年升高。天津市体育局突出“服务利民”,狠抓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见表1)。按照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了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全市体育设施总面积超过2300万平方米、人均达到223平方米,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为886%〔2〕。一批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彰显人文关怀、高标准高档次的文化体育设施正在积极建设和筹建之中。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2010年以来,天津市在350个社区兴建了健身公园,为13个乡镇文体中心配建了室内外健身器材,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2011年天津市进一步加大改善全民健身设施力度,在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路径设施的同时,又建设30个体育公园;创建职工体育健身基地50个,更新、配建的1500个社区、行政村健身园已经完工。2011年初,天津市体育局还将全民健身户外器材的标准由过去4~6年的使用期,提升到8年。2012年,天津市致力把全民健身活动建成民心工程、健身工程、幸福工程,继续建设30个体育公园,更新、配建1500个社区乡村健身园。还在有条件的公园和区域建设塑胶健身步道,建设规模化的健身广场,提升健身设施水平。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的人才资源。根据2010年天津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29万多人(见表 2)。2010年以来对3100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培训,还新增了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13名。 2011年培训、审核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审核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名。成立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天津市马球运动协会和天津市手扑运动球协会。自1996年至2012年,天津市范围获得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的指导员已经达到219人,他们绝大多数仍活跃在全民健身事业的第一线,在县级和市级以上区域开展志愿服务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与天津体育学院联合建立了天津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素质,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22体育法规制度不断完善
天津市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对于落实国务院《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和《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落实天津市“十二五规划”,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体系,为“2012大运会、2013东亚运动会和2017全运会”赛事成功举办提供支撑。明确规划内容:编制未来十年天津市在体育事业领域中以公共管理为主要手段,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主要目的与大型竞技体育赛事相结合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竞技体育设施和群众体育设施),重点落实主要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3〕。《天津市全民健身活动经费配比办法》针对存在的区县全民健身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政策兑现,为基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4〕。《天津市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规定了全民健身工程的选址应是已建立基层体育组织,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便于日常管理,方便群众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居民小区、行政村、公园、广场等室内、户外场所。2012年又出台新《办法》尤其强调了工程选址应“防止扰民”,可谓有关部门规划决策中“以人为本”的一种进步。明确全民健身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收取费用,明确的表述彻底断绝了有些地方或机构利用健身工程收取费用的可能。将对在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投资、使用管理和开展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而对损害、侵占、故意破坏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人员,日常管理单位责其照价赔偿或进行修复,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新《办法》对有关单位和部门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也给予了明确。
23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已经形成,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已经得到天津市体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天津市政府政策已形成对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明确认识,天津市体育群众工作树立新思想,建立新机制,采取新办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理性惠民、普及便民、服务利民、组织乐民的新局面和新特色。天津市提出致力把全民健身活动建成民心工程、健身工程、幸福工程(见表3)。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为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天津市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200个健身气功“和谐站点”。目前,我市有各种群众体育社团107个,这些社团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天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项目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天津市举行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参加市级决赛的运动员达4万多人,各区县和有关单位开展运动会系列活动达950多场次,累计参加人员达400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2012年,天津市把全民健身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乡村星级全民健身站点建设工作。各级体育组织把举办好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项目设置上继续增加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比如健身秧歌、传统武术、钓鱼等;在报名组织上,坚持全免费办法,既可以单位报名,也可以个人网上、电话报名;在比赛安排上,增强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切实让广大市民“练起来、赛起来、乐起来”。各区县体育局分别组织开展本区县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展本区县全民健身特色活动,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成为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助推器。同时,各区县体育局、各行业体协和系统单位积极组织全民健身运动会的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市民、更多的群众参加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市体育局和市教委联合组织好中小学阳光体育展示活动,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把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继续抓好元旦登天塔、健身大拜年、全民健身日纪念活动、奥林匹克日长跑等大型活动,努力形成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新气象。元旦、春节和全民健身日期间,各区县、有关单位就组织群体活动达150多项〔6〕。
24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定位已明确,资金供给逐年上升
“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价值已经从理念、政策向实践领域逐步推进,天津市提出要深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 突出“理性惠民”,着力打造天津群众体育工作新特色。
根据2010年天津市地(市)和县(区)两级政府“三纳入”落实情况统计,本省(区、市)所辖县(区)16个,已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9个,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3个,列入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金额共128121万元。2011年全市16个区县用于全民健身组织活动的专项经费达1600多万元,为基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到2012年本省(区、市)所辖县(区)16个,已全部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经费,并全部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见表4)。各区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大力兴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设施。东丽区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施工建设区体育中心,提升改造东丽区游泳中心;蓟县投资26亿元建设蓟州体育馆。
资料来源:天津市体育局
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明确了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定位,即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是重要的提供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其中,应当以成为服务者作为首要任务,而成为管理者和提供者则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体育需求。所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都应当以社会公众的体育需求为前提,这样的供给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31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应总量相对于需求还不足
尽管天津市体育产品供应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天津市人均体育用地、人均体育消费在全国还有待提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体育发展不平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和活动质量仍有一定差距;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总量不足、标准较低,对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和服务,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2003年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体育场地达85万多个,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与同时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根本无法相比。而根据2011年的数据计算,天津市体育场地数量累计为1,623个,天津市常住总人口为129382万人(天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每万人占有公共体育场地数量125个。比第五次全国场地普查结果还低。而且现有体育场地大多数设施不足,质量普遍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显著。
32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发展不平衡,培训完成率较低
目前,天津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29万,数量上在全国前列,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人均占有量上还比较小,各区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见表5),尤其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还没有形成规模,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我市全民健身的发展,影响到体育强市的建设。
2012年度天津市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合格率很高,参加考试且合格的比例能达到100%。但是从完成率来讲,区县间出现很大差异。本年度参加培训的以红桥、南开、河西、河东、河北、滨海、武术协会人数居多,宝坻、北辰较少,宁河没有参训学员。通过访谈调研发现,各推荐单位参训人数与如下因素相关: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各区、县体育局群体工作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等〔7〕。
33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已经得到天津市体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天津市政府政策已形成对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明确认识,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已形成,但服务效率不高、质量还比较低、供给总量不足,投入多产出少。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政府居高临下的指挥管理意识浓厚,受传统观念束缚,“主导”思想严重,往往将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总是命令指挥,并已形成了特有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政府垄断地位未能完全打破,竞争机制缺乏。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中仍然占主要地位,但政府本身并不是生产单位,不能直接生产物质产品,所以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首先是由政府在市场中作为买者购入的,然后再服务于社会公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将成为市场中众多生产单位的追逐者。由于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具有强大的优势地位,在供给和需求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缺乏竞争机制。
4提高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实现途径
41正确界定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职责,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
明确公共体育服务性质和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职责,正确定位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的角色和作用,体育行政部门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规范角色是: 授权、资助、监督和管理。许多公共体育服务只需要政府进行完善的监管。有些公共体育服务只需要政府付费,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公共部门提供者来提供,因为这些服务也可以外包给其他性质的机构或个人。实际上,政府的责任是确保服务以一种令人满意的形式得到保障,而不一定是自己亲自提供服务。因此,应实行兴办主体多元化,政府职能管办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和大力培育民间服务组织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补充政府能力,形成更广泛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创造更多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
42制定完善的体育法规保障体系,使公共体育服务有法可依
加快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步伐,不断完善体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使各项公共体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益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定颁布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法规,完善依法行政服务体系,加紧制定体育产业、体育市场的管理、体育竞赛管理、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等法规、规章。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和公共体育服务中的权利义务,紧密结合体育改革发展实际和需要,加快地方体育法制建设,有利于维护体育市场秩序,有利于促进公共体育市场规范发展,使公共体育服务有法可依。同时,在立法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确保各项法律规定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执行。
43打破“官本位”观念,树立“民本位”理念和服务
天津市政府和体育部门必须树立全新的、正确的公共体育服务观念,增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强化对其的培训,牢固树立“民本位”的理念,必须从公众真正的体育需求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公民的身心协调发展,向公众平等地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更多地提供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服务、体育竞赛表演等切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并促进全社会体育健身文化的形成,倡导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观念,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权利。
44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支出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结构,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力度,实施财政资金专项审计,确保公共体育服务资金切实落实到位,使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稳步增加,切实解决公共体育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对财政支出进行统筹安排,有重点地、有步骤地开展和实施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避免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以满足社会公共体育需要而生产或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物品或服务。
45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
实现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前提是要改革现行的体育体制和机制。以不断加强各级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基层体育组织、体育设施、体育活动的建设为方向,以努力构建便民、亲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重点,积极推进体育工作制度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办公流程,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及运行机制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府体育部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提高体育运行机制的效率,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全面履行奠定基础。改革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要在继续由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公共体育组织等专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或委托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模式,以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5结语
近年来,天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群众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创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但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过程中,仍然存在公共体育服务资金不足、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定位不准确、竞争机制缺乏、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正确定位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树立“民本位”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体育发展规划,继续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天津市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更高效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参考文献
〔1〕闵健,李万来,刘青公共体育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2.
〔2〕http://rollsohucom/20111218/n329404105shtml 天津市召开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市领导出席并讲话.
〔3〕http://wwwsportscn/industry/equipt/gh/2013-02-20/2200292html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
〔4〕〔5〕〔6〕http://ent163com/11/1217/11/7LFJQDG000
032D GDhtml2011年天津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7〕赵汝梅,依惠琴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天津市2012年度培训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3,01:72-73.
〔8〕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1/05/0055 35324shtml天津市2011年20项民心工程.
〔9〕http://wwwenorthcomcn天津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在东丽区体育中心召开.
〔10〕http://chinafindlawcn/fagui/p_1/368801html转发市体育局拟定的天津市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
〔11〕曹闻民政府职能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高红香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实现路径的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5-117.
〔13〕刘巍关于地方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及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4):55-59.
【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推荐阅读:
公共卫生各专业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11-20
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10-18
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05-28
公共卫生与保健论文06-29
疾病健康与公共卫生09-21
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10-3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