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2024-06-16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精选8篇)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1

1、存在问题:

1.1、手卫生依从性较上月尚可,正确率相对下降,护理危重患者手卫生频次高,工作繁忙,手卫生重视不够。

1.2、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够完善:内二医生办公室没有洗手池,其他洗手区未及时补充干手设施。1.3、医护人员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

2、争取做到每洗手区备齐干手设施。

3、建立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监督机制。

2、存在问题:

2.1新上岗实习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相对较差,无菌观念差。2.2缺乏了解院感发生后的危害性及重要性。2.3感染小组督导和培训有待加强。

整改措施:

1、感染小组增加感染控制知识培训频次。

2、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交叉感染。

3、不定期进行手卫生的抽查并督导。

3、存在问题:

3.1、工作忙,感染意识淡薄,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手卫生为了应付检查。

3.2、部分科室对手卫生不重视,对科室的医护人员监管不到位。

3.3、手卫生设施配置不足,手消毒剂及干手纸不能及时补充,不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

整改措施:

1、加强感染教育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提高感控意识。

2、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3、充分发挥感控小组成员积极性,对医护人员进行多元化培训,如现场提问、抽查手卫生操作等。

4、积极完善手卫生设施,及时补充手消及干手纸,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积极性。

存在问题: 1.洗手时间不够。

2.洗手方法部分步骤不规范。

3.洗手步骤不熟练,个别医护人员漏步骤。4.手消毒液有过期或配置不到位现象。5.手消毒液有过期现象。

6.手消毒液开启日期有更改现象。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2

关键词:社区护士,手消毒,调查

多项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手上常常会携带细菌,甚至有时有耐药菌,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媒介[1]。目前,医务人员主要用普通肥皂流水洗手和用消毒剂擦手作卫生消毒以及外科洗手消毒,这是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手段之一[2]。为了解本院社区护士手部卫生的认知情况及卫生状况,找出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对社区护士手部卫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分2007年2-3月和9~10月两次进行,2~3月为突击调查,9~10月护士进行干预后调查。

采用现场调查及问卷调查两种方法相结合。

1.2现场采样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在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采样,然后将棉拭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经充分振荡洗脱,取样作活菌计数培养,计算自然菌总数.结果判定护士手细菌总数为≤10cfu/cm2。且不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1.3根据调查目的并参考有关规范,自行设计问卷项目和内容,要求护士对手卫生标准,洗手指征及洗手方法的掌握情况等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回答实际操作是否按标准执行,实话实说,并说出不能执行手卫生的原因。

2结果

2.1本院下属社区65名护士全部参与调查见表1.

表1所示:护士干预洗手前后两组成功比较,干预后一名护士工作中手受伤未参与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2干预洗手前后手卫生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表格见表2.

干预洗手前后护士掌握手卫生知识的成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干预洗手前后护士执行手卫生知识的成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针对干预前表2~3所示存在的问题,医院护理部和院感控办组织社区护士分批到院部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手卫生知识(包括洗手指征,程序和方法,感控办制定的手卫生标准等)。每季度召开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活动会议,重点解决社区存在的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每月出版医院感染通讯,加强手卫生监测,由每季监测一次改为每月监测一次。国内外大量研究均显示,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教育培训,能改进依从性,特别是多渠道,多方位教育结合行为反馈效果更加明显[3]。增添洗手池,方便护士洗手,并在社区的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贴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说的“七步洗手法”的彩色示意图。洗手设备采用感应式开关流动水装置。治疗车、护理车上配置有深圳协莱康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有保护皮肤作用的HAD-2000快速手消毒剂。多发病季节,根据工作量情况增派药房工作人员及收费员到社康工作以改善社区护士因工作量大而造成手卫生不达标的情况。

3讨论

卫生部的统计表明,每年我国都有近400万人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导致数以百亿计的经济损失。而控制医院感染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做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工作,由医务人员的手导致医院感染已成为不能忽视的现实。只有医务人员将手卫生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所以说,手卫生事小,但意义不小。控制前,本院去年新开五家社区健康卫生服务中心(简称社区),同时老社区扩大,新聘护士18名,老的社区护士也因工作原因,未统一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较差,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有限,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认为接触病人前手不脏,没污染,不需要洗手,根本没意识到从病人脏的部位到干净的部位要洗手和直接接触病人无生命的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前要洗手。没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仅仅洗手掌和手背。部分新开社区因病人数不多,工作量相对较少,配备医务工作人员较少,社区护士集挂号,收费,发药,治疗,护理,甚至清洁工作等多项工作于一身,接触病人次数较多,故认为接触病人前后均洗手较难做到。本医院社区护士每天平均接触病人次数为136次,如果每次洗手,有护士认为洗手次数太多,损伤皮肤,同时洗手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而不愿意洗手。尤其在疾病多发季节,病人增多时,护士工作量加大,时间紧,更是来不及洗手,洗手时间未达到15秒以上,达不到要求。给病人做同种治疗、护理时或为同一病人做多项操作时(同一病人做皮试,静脉点滴与雾化时),没顾上洗手。社区洗手设施不到位,如洗手池不够,没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装置,热气干手机,一次性擦手纸巾,多人共用擦手毛巾等。治疗、护理后洗手为100%,操作前洗手少,说明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强,对病人保护意识不够。日常工作时,护士洗手率(实际洗手次数/标准洗手次数)一般波动在17%~75%[3]。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来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多为首诊,病因不明,有传染病病人存在的可能。如护士不注意手卫生,极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发生,甚至暴发。医务人员手污染率高达50%[4],由于医务人员手传播病毒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5]。操作前不洗手的危害可想而知。本院护理部和感控办共同干预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社区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及定期培训,有报道认为,连续3个月的培训,实地指导,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可从50%上升到90%[5]。粘帖洗手指征和七步法洗手彩图于洗手池旁,配置对皮肤刺激性小的快速手消毒液于治疗、护理车旁,洗手设备采用感应式洗手装置。让病人主动参与改进护士手消毒中去,鼓励病人询问护士是否做到手消毒,从而起到监督作用,进一步提高洗手率。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医院感染执行(包括手卫生)情况,做好信息反馈,进行手卫生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收效明显.本院社区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自觉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操作前、后及接触病人前、后洗手率大为提高。自控制以来,本院所属社区未发生因护士手卫生原因造成医院内感染的病例。

参考文献

[1]刑红霞,武连英,宁赤凌,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

[2]谭琳玲,李亚洁,李英.将感染控制在“手”中,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7:398.

[3]Larson E,Mcy K,Foglia A,et al.handwashing practices and resistane and density of bacterial hand on two pediatrie anuts in lima peru[J].Am J infent control,1992,20:65-72.

[4]王会书,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0(22):55.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3

[关键词] 医务人员;洗手;交叉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115-02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暴发的重要环节,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前约50%的手部细菌量平均高出标准的9.5倍,每次操作后手部带菌率高达100%[1]。而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直接和间接性感染占首位[2,3]。随着全民医保制度在国内的实施,基层医院的工作量也日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在人员紧缺的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状况令人堪忧,手部的带菌量成为引发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强院内感染管理,我院感染控制科在2011年度对268名医护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手消毒前后的细菌量进行了统计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1~12月对我院268名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前后进行跟踪调查,并对手部皮肤进行随机和干预后采样。

1.2 检测方法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 cm2),并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振荡80次,然后取1 mL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并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 h,观察结果。

1.3 判断标准

依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进行[4]。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合格标准应≤10 cfu/cm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68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总体不足50%,见表1。干预前、后手部细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46.8%、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5,P < 0.05)。见表2。

表1 2011年度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一般性诊疗及护理工作,手部污染严重,手卫生的执行率低于50%,如接触患者前、查房时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测量生命体征、煎药、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吸氧、吸痰、换液体等。

上午诊疗繁忙时段,手部细菌量倍增。如上午医生的集中查房、责任护士十几名患者的治疗,每次操作前后规范的手卫生在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执行,干预前后手部带菌率差别大,极大增加了医院交叉感染的机会。

洗手设施欠缺。缺乏洗手池、水池位置欠合理、距离较远;使用普通的肥皂、无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产品因控制成本而被省略;以戴手套代替洗手、洗手后干手措施多以甩干及在白大衣后部擦干。以上原因均导致洗手次数减少,手部细菌量增加,使手成为传播污染菌的直接媒介。

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在不同科室、不同工种、不同操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门诊及医技科室执行率明显低于临床科室;医生执行率低于护士;无菌操作前手卫生执行率高于无菌操作后,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低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及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率低。

3.2 原因分析

3.2.1 对手卫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主要包括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手卫生方法掌握不够[5]。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接触污染物品或传染病人才是造成患者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而事实上因手部污染造成感染传播占相当比例。2003年SARS流行期间密切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其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就是一个有力的铁证。近年来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日渐引起重视,医护人员手部及衣物的污染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此问题在基层中医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个医护人员心中,尤其是非传染病流行季节,往往忽略了接触患者之间洗手的程序。

3.2.2 医务人员数量配备不够 尤其是护理人员,只按照固定床位配比,而实际开放床位有时甚至是固定床位的2倍,在病区走廊加满病床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治疗已相当勉强,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3.2.3 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感染控制方面,财力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洗手设施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工作量要求。

3.2.4 未把手卫生与职业道德联系起来 洗手频繁易导致皮肤干燥皲裂,部分人只注意保护自己而不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明显高于接触前就体现了这一点,未考虑忽略洗手而使手部的带菌量剧增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感染的后果。

4 对策

4.1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

广泛开展全院参与的学习活动,把手卫生培训纳入岗位及岗前培训内容,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张贴宣传资料,规范洗手程序。用流动的自来水洗手,洗手前注意清洁指甲、指尖、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注意干手方式,防止二次污染。

4.2 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将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强化经常性监督,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重点检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将手卫生监测结果反馈全院相关科室,严格推行“精确奖惩”,对手卫生执行率低的科室及监测中手部细菌数超标的个人,按规定处罚。

4.3 争取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

充分开发领导层,加强领导层对感染控制的重视,使尽可能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条件。如安装足够的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清洁剂及干手物品、提供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3]。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改善人员短缺现象,并鼓励科室人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4.4 改善手卫生设施

及时提供手清洁剂,用密闭式液体皂容器,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效避免污染环节[6]。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约需20 s,且除菌率可达95.4%[7];采用多种形式的包装,如安装在墙上、放在治疗车上、个人衣兜内等,方便使用;添加干手工具,最好为一次性纸巾,避免多次重复使用。

4.5 推动计划的实施

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教育监督计划;制作良好手卫生习惯的宣传册,分发给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环境中张贴宣传展板或宣传画,时刻提醒医务人员;鼓励患者及家属监督医务人员手卫生,促进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8]。

[参考文献]

[1] 郝少君,刘德熙,王灵. 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87-188.

[2] 吴安华,李丹.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与环境、手分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同源性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09-912.

[3] 韦正峥,李淑英,王晖. 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洗手液消毒效果的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37-243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 2009.

[5] 周细坤,陶宏坤.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9):2588-2589.

[6] 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改进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58-1859.

[7] 习红英. ICU工作人员两种洗手效果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23.

[8] 唐艳琴,曾娟,杨芳琴.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与干预[J]. 现代医院,2012,12(5):154-156.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4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就必须了解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常见依从性差的原因:

1、对手卫生认识不足,不能按规范洗手。

2、工作忙未及时洗手,缺乏手卫生的教育培训、相关制度与规范,缺乏手卫生的风险意识。

3、增加科室成本支出

使用皂液和无水乙醇成本高,造成科室支出增加,也是造成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差的原因。

4、缺乏科学合理的洗手设施

洗手设施简陋,偏少,设计不合理,手触式水龙头也增加价差感染的几率。

5、缺乏手卫生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改进措施:

1、加强手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反馈。

2、院感科采用抽查(跟踪观察法)和对手卫生用品的要求,对全院各科各级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监测,结果在例会上向各科反馈,对态度不端正,要求不严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3、要求各科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每月的感染自查中,将手卫生作为重点进行检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帮助整改,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感染办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5

我科于2014年2月1-26日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暗访调查。此次共调查9名医护人员,共有手卫生时机59次,执行手卫生措施17次,手卫生方法正确有4次,本月手卫生依从率达到28%,方法正确率达到44%。

一、存在问题

㈠手卫生时机未掌握。㈡手卫生方法不知晓。

㈢不知道手卫生指征及原则。

二、整改措施

㈠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加强手卫生规范培训,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规范要求。

㈡清洁洗手认真,部位达到要求,时间符合。

㈢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培训,人人知晓洗手指征、掌握手卫生方法。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6

责任重于泰山,隐患险于明火,学生公寓安全历来得到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近日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对宿舍进行安全卫生排查。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检查方式

1、分为二个小组,由08、09级辅导员和10级辅导员带队,和6名自律会成员去检查宿舍所存在的问题。

2、由宿舍成员开门,逐楼、逐层、逐间清查,检查对象为1#、4#、5#、。

3、没收违章电器,有关检查情况逐一记入《宿舍情况清查表》,留备复查。

二、检查内容

1、详细检查学生使用违章电器情况,没收违章电器。

2、详细检查学生公寓楼供电线路、易燃易爆物品等其他安全问题。

三、存在问题

1、台灯大量使用。部分学生离开宿舍不关台灯,很多插线板随意摆放在褥子上,容易造成危险。

2、电源线、网线等随意缠绕,还存在跨宿舍连接现象;

3、违章电器的使用成为普遍现象;

4、部分宿舍用的锁不安全(太小);

5、有些公寓有学生离开宿舍不锁门;

四、对策及措施以上罗列的5个问题,是学生公寓管理中遇到的老问题,但也有新的动向,尤其是电脑普及问题、违章电器的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对此,一方面坚决没收违章电器,一方面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安全用电及防火教育,并提出如下方案:

(1)、坚持安全压倒一切,坚决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2)、定期检查,不厌其烦。继续加强安全监察力度,强化检查效果。重点做好老公寓楼的安全保障。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我院及市中医院88名临床护士, 排除手术室、供应室护士。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护理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影响使用流动水和使用手消毒剂的原因等,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发放问卷, 调查后收回, 要求护士独立完成。

2 结果

3 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临床护士直接接触病人前洗手只有43.2%, 无菌操作前洗手69.3%, 处理清洁及无菌物品前47.7%,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洗手34.1%, 而操作后洗手率明显高于操作前, 并且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破损的伤口后洗手率达100%, 说明临床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病人。有调查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率高达50%, 因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达30%[1]。可见, 操作前不洗手的危害很大。引起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主要是临床护士配备不足、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及临床护士对手引起医院感染的认知误区造成的。首先是对手卫生处置不重视, 其次是对工作中手部带菌情况不了解, 未把手卫生与行医道德结合起来, 多数人认为洗手损伤皮肤, 部分人只有在自己需要防护时才进行手卫生, 而不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医院管理者对手卫生的监管也至关重要。

4 对策

4.1 加强培训和教育

有研究显示,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缺乏是造成洗手依从性低的原因之一[2]。对护士进行教育, 是改善其洗手依从性低的重要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要与各临床科室密切配合, 对在职人员定期进行强化培训, 对新上岗人员要进行手卫生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2 增加必要的投入

在治疗室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水龙头和洗手池, 配备足够的皂液或肥皂, 提供擦手毛巾或一次性纸巾, 提供可随身携带的速干手消毒液, 每月检查各临床科室手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手消毒剂尽量选用带护肤成分, 使护士容易接受, 避免护士长时间使用而造成皮肤干燥和皲裂等问题。

4.3 加强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临床科室护士长作用, 强化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护士长要以身作则, 带头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这样可以树立行为榜样, 同时监督管理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工作环境持续的提示、张贴宣传资料等, 如在洗手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 在病房及走廊醒目的地方张贴警示语“今天, 你洗手了吗?”等。应将个人是否遵守手卫生规范与科室对个人的考核结合起来。科室的编制尽量合理, 防止护士超负荷工作等。

总之, 提高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医院管理者和临床护士的共同努力, 持之以恒, 才能使手卫生规范, 造福病人, 保护自己。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 对88名临床护士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及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为:工作忙占69.3%, 缺乏相应的设施供应占55.7%, 缺乏洗手指导和管理占43.1%。[结论]手卫生依从性低原因与临床护士认识误区有关, 与医院管理部门对手卫生的物质供应及督查不力有关。

关键词: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孙丽华, 赵岚.护士对手卫生的认知误区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08, 7 (11) :811-812.

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 篇8

【关键词】 血透室 手卫生 管理干预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3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21-01

血液透析,是一种将患者体内血液利用相应透析器引导到体外,经过清除、过滤、净化等处理,将血液再次引回到患者体内的一种临床替代治疗方法[1]。由于这一方法对环境卫生情况的要求性较高,因此,必须要保障血液透析室内的环境消毒和医护人员手卫生清洁,从而有效保障患者血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院内感染等问题[2]。本文对我院血液透析室中的21例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管理措施,并对他们进行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血透室医务人员实施干预前后的手卫生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的21例医务人员。其人员年龄基本在21岁~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3.5岁;男性医务人员6名,女性医务人员15名;工作时间基本为1年~11年之間,平均工作时间为5.9±1.4年;文化程度中,10例为大专学历,7例为本科学历,4例为硕士学历;人员职称中,8例为护士,6例为护师,7例为主管护师。经过临床对比,21例医务人员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的情况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卫生干预管理

①结合我院血透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严格、规范、细致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管理的力度和监督效率。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他们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提高手卫生清洁的自觉性。③加大血透室在手卫生设备上的支持和投入,完善卫生清洁的配套设施[3]。

1.2.2 问卷调查

对血透室的21例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①干预前手细菌检测是否合格?干预后手细菌检测是否合格?②干预前在血液透析操作前、操作过程中、操作后是否洗手?干预后在血液透析操作前、操作过程中、操作后是否洗手?③干预前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干预后是否存在医院感染?[4]。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6.0软件对21例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进行X2检验。当差异值P<0.05时,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统计对比显示,经过手卫生干预管理后,血透室医务人员的手细菌合格率(90.48%)和洗手率(60.32%)同干预前(52.38%,31.75%)相比明显升高,医院感染率(4.76%)同干预前(14.29%)相比明显降低,前后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透室的消毒以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清洁是患者血透治疗安全性和有效率的重要防范和保障措施。由于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的同血透患者及其污染物进行接触,导致病原菌侵入诱发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5]。所以,加强和提高血透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水平是尤为重要的。本次临床研究表明,血透室的21例医务人员在经过手卫生干预管理后,其手细菌检测的合格率为90.48%,洗手率为60.32%(血透前57.14%,血透中47.62%,血透后76.19%)明显高于干预前(52.38%,31.75%),且干预后的医院感染率(4.76%)较之干预前(14.29%)有显著的下降,前后比较均存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血透室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干预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帮助和促进医务人员养成随时洗手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确保血透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可靠安全。

参考文献

[1] 贾会学,李玲,任军红,贾建侠,赵艳春,赵秀莉,姚希,李六亿.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07):1648-1650.

[2] 武向兰,檀敏,赵慧萍,雷娟,王颖,杨洪杰.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血液净化,2011,08(04):216-218.

[3] 程莉莉,张秀月,臧彬,李国福,于晓江,赵鹤,张丹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对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15):3300-3302.

[4] 许红梅,黄莉莉,朱晓星,褚小玲,熊德华.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J].中国血液净化,2011,04(11):636-638.

上一篇: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下一篇:感恩有您老师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