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

2024-06-16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共4篇)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 篇1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

金融危机下金融支持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到,沈阳和大连两地的金融机构贷款合计占到全省的58.16%、57.26%和57.48%,到了该比值急升到64.18%。但是20沈阳和大连两地的生产总值占全省比值只有50.64%,与其占用的金融资源明显不成比例,说明辽宁省内金融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而且使用效率明显较低。另一方面,产业发展的差距也导致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大企业和垄断行业,这种金融集中度的不断提高正成为区域内一个突出问题。

(二)经济增长受到金融弱化的明显制约在金融危机前,辽宁省的GDP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增长(图1),但是从20到年,由于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导致了GDP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年GDP增长15%,而和2009年分别下降到13.4和13.1%,这说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辽宁的经济增长速度受到抑制(图2),GDP增长率变得不稳定,而且变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国内外双重危机背景下2009年GDP增长率的下降幅度非常大。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信贷对辽宁经济的支持度呈现不稳特征金融机构贷款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84.08%下降到20的78.44%,下降了6.04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水平同期则仅从2007年的104.49下降到101.91%,下降了2.58个百分点,因此,辽宁省区域金融在2007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收缩发展,必然对该省经济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到了2009年,为了减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中央政府调动了4万亿的投资拉动,使得辽宁地区的贷款水平迅速回升,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贷款占比,达到了91.36%。但是,进出口贸易却比2008年下降了13.1%,说明信贷资金反经济周期运行的效果不佳。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业占比波动较大2007年末,辽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6%%,金融业增加值为386.34亿元,同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0.19%。200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下降为3.33%,下降了0.1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占比为38.10%,下降了2.09个百分点。不过,金融业占第三产业的比值却从2007年的8.61%上升到了2008年的8.74%,说明其占比低于第三产业整体下降的速度.

(五)资金虹吸现象导致辽宁金融资源的流失由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带,导致辽宁地区的金融支持呈现不断弱化趋势。大型商业银行从西北经济带大量撤出、邮政储蓄银行对落后地区资金的加快虹吸等因素一直制约着辽宁省内经济的振兴,甚至影响了新兴产业带———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因此,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辽宁省区域金融资源在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资金分配、开发性资金投向、民间资本的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等方面的失衡发展,以寻求解决金融资源外流危及辽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问题的良好措施。

金融支持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主要措施包括:争取倾斜性的金融政策;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以开发性金融组织弥补商业金融大举撤出留下的空白;重点扶持西北经济带的资本市场发展,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证券交易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等等。建立制度的核心目的是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省外金融资源和省内发达地区多余资金流向区域内的资金洼地,形成一个分工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从而保障辽宁主要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构建大连区域金融中心以促进辽宁区域经济发展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为了落实这一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大连市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服务为两翼,金融后台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为依托,金融生态环境和人才建设为保障的金融中心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国际期货交易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在建设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大连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对必将对辽宁经济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辽宁省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较少,缺乏金融风险保障机制,资金外流数额逐年加大,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目前,更多农村资金需求是通过财政拨款和扶贫资金得到满足的。但长远来看“三农”的发展,还要依靠经济自身的内在推动力。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促进农村资金回流,解决目前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 篇2

关键词:当代金融危机,经济学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金融危机的特征,实质和根源

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 又称华尔街海啸, 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 至此, 经济危机得到了广泛关注。理论界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原因分析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

1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

国内的一种观点认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是由美联储货币政策改变和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所导致的, 即由于利率波动和房价下滑引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 (2008) 即持这种观点。首先看美联储利率政策及贷款利率的变化。美联储从2001年初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推动次贷规模迅速提高, 但为了对抗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从2004年6月开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与房屋贷款利率。利率的上升给借款人的还款增加了压力。其次是美国房屋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下滑, 利率变动影响到借款人的贷款成本和还款能力, 而房屋价格下降则使得借款人的还款意愿降低, 两者共同加重了次级贷款的违约率[1]。

2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与金融市场操作混乱

从金融市场挖掘次贷危机的原因, 强调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的滥用与金融市场操作混乱造成的影响。何帆、张明 (2007) 认为利率提高和房价下滑是次贷危机发生的导火索, 从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市场操作视角出发, 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宽松的贷款标准和各种花样翻新的贷款品种的证券化以及人为高估的信用评级。

3金融监管不力。

还有许多学者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原因归结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学者罗熹 (2008) 就持此种观点。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信奉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贸易主义、最低政府干预以及最大程度的竞争。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大的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国家正是实行此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日益放松金融监管, 这使得上述国家的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当中。一方面, 美联储在金融市场动荡时采取的一些不恰当救市行为助长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另一方面,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被推翻, 混淆了投机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之间的区别, 使商业银行的职能无限扩大, 已明显超出了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次贷危机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2]。

19世纪中后期, 马克思对全球推广过程中日渐严重的金融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在马克思危机理论中, 马克思通过贴切实际的生产关系、交往关系以及他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阐述紧密联系, 从而得出货币和金融危机的理论。而且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 金融危机有规律地出现和爆发, 使它的许多特点都表现出来, 这些都在无形中为马克思提供了深入研究的条件。他在研究自己所处时代金融危机的同时, 还顺势寻找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对之前的金融危机展开阐述, 阐明了能够造成金融危机的实际条件, 及其本质、发生机制、与生产过剩危机的关系、在经济周期中的表现等, 从而形成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危机思想。

马克思主义建立的金融危机思想, 其出发点就是货币理论。由于货币和商品产生对立, 且一定要进行互换的情况在价值形式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以马克思表示这种情况下在资本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货币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概率会很大。

第一, 买卖商品时期相互分离就包含危机的可能性。商品在买卖过程中, 被分成了卖和买两个阶段, 这样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处于分离环境下。在这样的环境下, 商品和货币之间的转变就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进而导致兑现价值和生产商品时出现间断等危机, 所谓危机就是让两种既相干又单独的个体被迫合并在一起。

第二, 商品买卖中货币与商品的时间分歧随着信用机构的不断改革发展而被逐步放大。纵然信用代表的是优良品质, 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虽然统一货币具备多次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并可以通过信用实现, 但如果其中某一个企业在支付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那么很可能促使在很多点上终止了社会支付链条, 并且涉及信用机构或其他企业,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 但归根结底,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马克思认为, 只要社会经济在发展, 出现经济危机的现象就无法规避, 由于构成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就是货币和商品, 且二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金融危机。马克思曾在其金融危机理论里指出:“万一劳动的社会性质体现在商品的货币存在上, 进而使其成为一个脱离实际生产的物品, 那么不可回避的就要面对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的货币危机或者独立的货币危机[3]。”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仅组成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而且依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生产范围的无限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由资本的本性造成的, 并导致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一矛盾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通常情况下, 生产过剩的危机和银行信用的危机往往成为经济危机的两种类型。马克思认为, 资金链条的中断表示出现了货币危机, 这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债务不能变更为现实货币, 货币也不能用商品转换, 所以导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以及引起商品贬值, 信用货币亏损的状况最终导致工厂和银行的破产。

马克思对金融危机特征论述的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1) 突然性

金融危机总是毫无征兆的出现, 没有人会想到它会到来。马克思根据十九世纪发生的金融危机非常明确地说出:“所以, 在崩溃之前, 营业都是一如既往, 没什么突发状况……在崩溃即将来临之际, 营业都是像平时一样, 甚至比平时的生意还要好。”[4]

(2) 传递性

在危机比较广泛的时候, 所有国家的支付差额, 特别是商业发达的国家, 都存在逆差, 这样的情况是按照支付的序列, 在这些国家的不同时间段像排炮一样的发生;而且, 不论在任何一个国家, 拿英国做一个比喻, 如果英国爆发危机, 那么所有的国家都会出现一样的危机, 这是马克思以前的观点。

马克思对危机的根本原因作出解释:“所有危机的根源, 都是群众不能进行更多的消费,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金钱, 但资本主义生产却无视这一问题, 盲目的进行大量生产, 生产量应该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的。”[6]经济危机出现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产生的有效需求不够与生产量过多。然而, 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理解这一观点。对于局部意义上单纯因投机而产生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否认它们的存在, 这些只能看做是“真正的危机”的一个环节。而并非是马克思所讲的“真正的危机”。

马克思认为危机本身爆发的顺序, 起初从投机领域中逐渐蔓延到生产领域。危机的典型过程:“实体经济危机——虚拟经济危机——实体经济危机”该过程, 即为典型的危机体现过程, 具有复杂性和联动性特点。还未发生投机危机时, 就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则此时生产领域受到来自投机危机的影响, 最终实体领域受到波及。这恰恰就是现如今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基本原理, 林毅夫提出, 美国在6年之前, 就已经“产能过大”了, 这难道不是爆发危机的前兆?而金融危机一直到如今, 现阶段, 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转变为实体经济危机, 此现象完全和马克思的观点相同。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J].中国经济研究报告, 2008.

[2]何帆, 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 2007 (20) .

[3]刘克崮.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原因及启示[J].管理世界, 2007 (12) .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 篇3

一,经济金融新常态概述

“新常态”一词,最早是在2010年的达沃斯年会上被提出的,当时是被用来描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领域范围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经济的逐步恢复过程被称作为“新常态”。目前,“新常态”一词一般被用来描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状况,“新”说明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常态”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稳定。我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内在蕴含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也表明了我国经济正在进入转型时期,需要相关部门及人员给予高度重视。

二,经济金融新常态对金融公司的影响

经济金融新常态的出现,给很多领域带来了重要影响,其中,对金融公司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行业业务层面影响

经济金融新常态对金融公司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行业层面方面。金融公司的主要行业业务有向经济个体进行小额贷款,但是,这类贷款不可以吸收存款,这与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是有着严格区别的。金融公司根据行业层面划分,可以分为消费金融公司、销售金融公司、商业金融公司。与此同时,金融公司的主要客户一般都集中在某一行业领域之内,如房地产行业、矿产行业、能源行业等,也有一定数量的个人用户。但是,随着经济金融新常态的出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都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样就会造成金融公司所涉足的行业层面发生重大变化,自身的发展形势、客户来源、业务模式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资金影响

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股东的股本金、历年的利润、银行贷款等。金融公司主要是非银行信贷性质的机构,金融公司自身的负债端,主要的资金一般来自于银行借款。在经济金融新常态的影响之下,商业银行未来的存款很有可能降低,这样一来,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就会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经济金融新常态会使我国财政部门出台很多新的经济政策与相关条例,资金的流动性会被进一步压缩,金融公司的融资、筹资等工作都会面临很多困难。这样一来,金融公司外部资金渠道得不到合理的发展运行,会给公司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三)风险影响

金融公司主要的业务与发展空间一般都集中在了房地产行业、矿产行业,这些行业虽然能让金融公司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应较高的风险。在经济金融新常态的影响之下,我国经济发展会进入新的运转形式,房地产行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进行调整,矿产行业也会进入调整周期。这样一来,金融公司的信用风险就会被相应的提高,甚至会比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还要高,这就给金融公司在未来规避风险、化解风险方面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金融公司应当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新常态

金融公司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就需要针对现存的经济金融新常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

(一)侧重财富管理

在经济金融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我国的金融公司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依靠比较单一的业务主线进行发展,而是应该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之上对内部业务进行丰富和革新。金融公司业务范围内的资产收购、重组、投资、融资等都应当真正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金融公司可以将业务拓展至财富管理方面,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对于金融公司发展的约束,还能有效扩大公司的自身规模,使公司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

某金融公司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的背景之下,为了使公司发展与新常态相适应,在公司内部业务方面增加了财富管理内容。该公司的管理者为了保证公司是朝着真正的资产管理方面发展,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成立了财富管理方面的子公司。这样一来,该公司在财富管理领域就得到了新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这不仅使该金融公司的业务得以丰富,还保证了资产管理工作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使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具备了较强的综合价值。

(二)重视风险

金融公司在经济金融新常态的影响之下,一定要重视公司风险。在存量业务风险方面,公司可以对金融抵押物进行更为合理、细致的评估,还要实行风险报告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隔日报告,并且要在工作中加强风险问责的力度。在流动风险方面,公司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使资金的来源变得更加丰富,还要保证负债管理与资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增量业务风险方面,可以对准入体系进行完善,严格控制相关业务的审批工作。金融公司做到这些,就能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业务风险。

(三)谋求转型

金融公司在面对新常态所带来的相应影响的时候,还可以主动谋求转型,金融公司可以对金融市场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对公司自身的业务进行合理创新,以此实现合理转型。

某金融公司在经济金融新常态的影响之下,决定主动转型。该公司的管理者在对市场进行分析之后,决定对业务进行合理创新,使业务向房地产业务产业链的深入部分进行延伸,实现产融结合。除此之外,该公司在运行过程中认识到“债转股”的重要性,在公司发展中进行资产与债务重组工作,还进行“问题企业”重组工作,并将公司内部的业务向新兴领域及第三产业领域进行扩展。长此以往,该公司的内部业务范围得以扩大,内容变的更加丰富,公司实现了合理转型,不仅适应了新常态所带来的影响,还获得了更高的利润,实现了深度发展。

基于当代金融对经济发展策略透析经济论文 篇4

浅论伦理道德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观念,伦理道德也必须介入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在经济秩序的`调控中发挥作用.当前要解决的是伦理道德建设目标的可信性与可行性问题,使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建设目标同协共振,构成一个较完整的道德目标的运作系统.

作 者:董俊峰 DONG Jun-feng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06刊 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年,卷(期):25(6)分类号:B82关键词:伦理道德 经济发展 伦理建设目标

上一篇:与预备党员谈话下一篇:手卫生原因分析与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