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论文

2024-06-18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论文(精选8篇)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论文 篇1

当代世界经济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全球不仅在经济领域使商品和资金快速流动,也使科技日新月异,它使人们改善生活和增加财富的机会增多。经济全球化的效应实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疑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使其有了发展空间,有利于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可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人才,并创造机会。然而,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处于非常不同的地位,虽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极大地进展,但是,发达国家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和支配地位。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况和进程: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全面自由大量结合式的流动与配置,使各国经济越来越开放和相互依存,使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变动越来越紧密和相互制约。

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基本内涵是经济资源跨国流动。其特点,一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自由,即弱化国家界限,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二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全面,即包括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在内;三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大量,即流动速度加快,借以流动的国际市场容量增大。四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愈益结合,即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结成一体,而非各自互不相干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第二个基本内涵是各国经济相互影响。随着世界贸易增长超过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的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一方面,一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外部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一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是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既反映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国际范围内的生产关系状况。国际分工的二重性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

在历史上,正是由于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分工才超出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国际分工,并且通过世界市场把各个民族国家的经济联结起来,促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国际化(那时还不叫“全球化”)发展。各国经济因而越来越具有世界性。

在当代,也是由于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才得到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各国经济的联系、交融愈益广泛和深入,经济国际化因而表现为强势发展的经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时任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可见,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代表了人类走向文明和进步的社会历史潮流;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并非人为造成的。参与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必然的和必须的。

国际分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国际化的性质,取决于参与国际分工的各国生产关系的性质。且不说最初的国际分工是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就是在当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参加者。尽管这些国家仅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一成,这些国家的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近两成,但体现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对外投资额、国际信贷额,以及国际技术专利申请额等,均占世界相应总额的七成、八成、甚至九成。因此,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性质,主要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国际分工、从而经济全球化,也就具有不平等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世界经济获得总体发展,并且给所有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也可以使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但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并非是通向各国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不会改变世界经济的南北两极分化,甚至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继续走向更大的落后:或者被卷入全球化进程之内,失去经济自主性,得益不多,受害不小;或者被排除全球化进程之外,成为世界经济的边缘化国家。

其实,上述危险正在变为现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经济全球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不平等的国际生产关系的支配下,南北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持续拉大。随着不平衡的全球化继续发展,世界经济还将继续分化。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世界上将只有20多个富国和20来个不断缩小同富国之间差距的新兴国家。而其余的大多数国家依然是穷国,其中最穷的50个国家会更加落后。

面对全球化和两极分化的挑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战略选择。其一,切实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化进程,才能更广泛、更深刻地融入世界经济,更好地运用比较优势和禀赋资源,更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多地实现价值、积累财富,有效地发展本国经济。其二,正确处理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家经济利益、经济安全的关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扩大开放、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同时,必须采取适合本国实际情况、又符合国际经济规则和惯例的保护手段,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特别是注意运用当前各国普遍通行的“技术壁垒”做法(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论文 篇2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 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大趋势。世界政治的民主化, 就产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现象, 国际重大事务不再由一两个超级大国说了算。世界政治的民主化, 还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民主政体。在当今世界, 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正在逐步减少, 政党或统治集团实行独裁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所以, 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 还是贫穷落后国家, 都在逐步向民主的方向迈进, 只是步伐的快慢不同。执政党实行民主执政, 为国民谋利, 顺乎民意, 这是世界的潮流, 滚滚向前, 不可阻挡, 顺之者益昌, 逆之者迟早必亡。民主执政既是当代政党执政的一条普遍规律, 也是当今时代任何一个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民主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也有弊。不搞民主, 天长日久则慢慢人亡政息;不会搞民主, 不能有效驾驭民主, 民主的闸门一旦开启, 则似决堤之洪水, 必会快速地导致亡党亡国。我们不能把民主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更不能把民主自由等同于资本主义。其实, 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更讲民主自由, 社会主义应该让人民享有更加高度的民主自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 就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了民主, 没有人民当家作主, 这样的社会绝不是社会主义, 甚至连资本主义都不如, 其实质是封建社会主义, 是封建主义披上了社会主义的美丽外衣。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了一条避免人亡政息的历史新路, 就是走一条民主新路, 真正使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同志也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指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要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经济改革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在政治体制上进行积极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一个国家要想在经济上发达起来, 必须融入世界经济之中, 而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中发展壮大。在世外桃园中搞点小农经济还有点可能, 而要想实现经济现代化, 搞现代经济, 就必须实行开放, 必须加入到世界经济大家庭中来。在当今世界, 各国经济已经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劲增长, 往往会带动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 相反, 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重大衰退也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引起全球经济的动荡。如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 弹丸之地的迪拜发生经济危机立刻让全球股市翻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由全球经济市场化所引起的, 也就是说搞市场经济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原因。从客观事实分析来看, 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经济的全球化, 因为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你搞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越发展, 资本、商品必然要突破国门限制, 必然走向世界, 面向全球, 这就必然导致每一个国家的市场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联。所以, 我们讲经济全球化时, 一定要认识到是经济市场化在起根本性作用, 是经济市场化决定了经济全球化, 市场化是内因, 全球化是外在表现。不是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搞市场经济, 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的全球化。搞市场经济,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人类社会还处于市场经济阶段, 进入产品经济的条件尚不具备。一个国家要参与到全球化中来, 而且要在全球化中发展壮大, 就必须在经济体制上搞市场经济体制。一个计划经济的体制不可能参与全球化, 更不可能发展起来, 只能在全球化中越来越落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搞市场经济, 才能有效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来, 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迅速发展本国经济。不搞市场经济, 置身于全球化之外, 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三、社会人性化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随着地球文明的发展进步, 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自由幸福, 是为了人的不断解放。社会的人性化程度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越发达, 社会的人性化程度越高。在越是落后、贫困的条件下, 人的动物属性就体现的越多, 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牲口买卖。社会人性化, 就是全社会以人为本, 把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服务人、关爱人、善待人的良好风尚。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性化要求保障人权、尊重个性, 社会管理和服务要面向普通民众, 要关心、帮助每一个社会成员, 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越贫穷落后, 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冲突就越多, 就越不把人当人看待。如奴隶社会就把奴隶当物品、“会干活的牲口”。贫穷落后就导致愚昧无知和野蛮。现在人类经济、科技、文化发达起来了, 所以, 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自由全面发展。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逐步成为共识和主流。如中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上提出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各国加强反恐合作等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社会人性化的必然要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自然, 都应和谐相处。不论出于什么目的, 暴力、恐怖、战争等都越来越为人类所摒弃。用暴力革命打碎旧世界、用武装起义来推翻旧政权, 都越来越为当今世界所不容。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和谐社会等词语越来越成为时髦的词句, 并逐步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国家的政策、世界的规则。

四、思想多元化

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人性化, 必然导致思想理论的多元化。世界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也一定是思想理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用一个主义、一个思想、一种理论来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已经不切实际。现代经济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的经济基础。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 特别是手机、电话、网络的迅速发展, 人们接受思想理论的途径已经多样化。现代传播手段可以使一个重要信息在瞬间传遍全球。如果说言论自由还受许多制约的话, 思想自由却难以受到有效限制。社会思想的多元化与政党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矛盾, 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而是可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为一个政党或国家, 可以只将一种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 不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决定了社会思想必然是多元化的。当今世界学派林立、思潮众多, 如经济上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 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人本主义等。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并不是铁板一块,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也不是铁板一块。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是多样化的、不平衡的, 不可能用一个主义、一种思想、一个制度、一个模式来统一世界。在当今时代, 我们既不能希望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世界人民, 美国式的民主自由理念也不可能独行天下。从世界上来讲, 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斗争必将逐步缓和。

五、世界和谐化

随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理论多元化的发展, 必然是世界和谐化的发展。从总体上看, 和平和谐不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也已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旋律。就拿战争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只相隔了20多年, 但从二战结束以来, 世界已经走过60多年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 这期间也有局部战争、恐怖袭击等, 但毕竟没有暴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也许今后就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因为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世, 暴发世界大战可能意味着人类共同的毁灭。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指出, 资本主义要向社会主义发展, 而且预计社会主义首先应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在, 离马克思讲这话时已有150多年, 在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科技先进, 生产力发达, 国民富裕,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可以说, 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本身起码有20%~30%的因素就是社会主义的, 现代资本主义正在向社会主义发生量变, 也许再过100年、200年, 美国等发达资主义国家就真正进入了社会主义。他们进入的也许就是马克思早就向我们描述过的美好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在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美国等发达资本国家将要建成的社会主义将是社会主义的中级或高级阶段。所以,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 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都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学习, 共同建设和谐世界。今后全世界都将向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过渡, 随着这个步伐的加快, 整个世界必然是越来越和谐。

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人性化的发展, 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思想自由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和谐化的发展, 也必将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迈进。总之, 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世界和谐安定, 这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 也就是马克思所描述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现在, 人类在追求民主、富裕、和谐、自由的道路上尽管还有很多曲折, 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发展也还很不平衡, 但前途是光明的, 世界前进的历史车轮不可能逆转。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只有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才能与时俱进, 日益发达兴旺, 如果违背这些趋势, 则必然日益衰落, 为时代所抛弃。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经济社会已有机融入国际社会之中。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 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趋势, 对于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人性化,思想多元化,世界和谐化

参考文献

[1]王缉思:当代世界政治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全球角色[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

[2]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中国经济十年螺旋[J].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1) .

[3]康新贵:多元化的和谐福利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思考[DB/OL].湖南社会学网, 2005-12-15.

[4]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DB/OL].新华网, 2005-09-15.

当代世界死刑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废除死刑;限制死刑;死刑改革

当前,有一组数据显示,世界上完全废除死刑的国家,有96个;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就是说虽然在法律当中还保留死刑,但在近10年却没有执行过死刑,有34个国家;只对特定的罪犯,比如说战争犯适用死刑的国家,有9个;剩下保留并执行死刑的国家,有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58个国家。所以,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得知无论是法律上废除还是事实上废除,废除死刑的国家占了大多数,特别是欧洲大陆,整个欧洲大陆,除了白俄罗斯,白俄罗斯曾在2010年的时候对两名恐怖分子执行了死刑,其他国家都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特别是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有的18世纪就废除了死刑,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就是,死刑太残忍、太不人道,是对生命权的极不尊重,所以在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欧洲就不应当有这样的执行方式存在。就算是一个外国人杀了一个自己国家的人,这个外国人如果是判死刑的话,也会在这些国家引起强烈的抗议。

那这个价值观反映在政治运作上,就形成了一种欧洲价值。首先欧洲这些国家只要想加入欧洲的组织,无论是欧州委员会还是欧盟,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必须要废除死刑,所以,死刑在欧洲就成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经贸、外交来往的绊脚石,所以,欧洲的这些国家为了能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都相继废除了死刑。不仅如此,欧洲的这些组织还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不断向欧洲以外的死刑保留国去施加一些压力。希望从“一个没有死刑的大洲”变为“一个没有死刑的世界”。像欧盟就曾经公开表示:“欧盟所坚持的一项政策观点就是要全世界逐渐废止死刑,为此,欧盟将会在与第三国的对话中提出死刑的问题。”所以,在死刑这个领域,很多国家在与欧洲各国的外交活动中面临着巨大的外交压力,比如说“死刑犯不引渡“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与欧洲这些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因为我们知道,国家之间签署引渡条约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国家法律对同一种犯罪行为规定的刑罚相近才可引渡。欧洲大多数国家早就取消了死刑,而我们却有死刑,所以,这就意味着,这些犯罪分子只要能跑到这些国家,因为没有引渡条约,那就可能会因为无法引渡而逃过我们国内的法律制裁。在这一方面,我们建国以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比如赖昌星的案子。为什么赖昌星逃到加拿大12年,没有被引渡回国,最后他是以非法难民的身份被遣返回来的,这当中除了法制、文化的差异以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加拿大没有死刑,按照他们国家的法律,他们是不和有死刑的国家签订引渡条约的,所以他们就没有这个义务给我们引渡回来,而赖昌星最后能被成功的遣返回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承诺了不判处他死刑的。所以,我们国家的死刑政策,特别是大量的经济犯罪仍然存在死刑,这对于我无论是们签订双边引渡条约也好,还是要求有关国家及时的遣返犯罪嫌疑人回国,都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所以,我们为了缉拿外逃的罪犯,06年,我们国家与西班牙签订的引渡条约、07年与法国、葡萄牙、10年与意大利签订的引渡条约,都包括了“死刑犯不引渡”条款,这也是我们国家对这一趋势趋同的一个重大的表现。

从亚洲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是保留而且执行死刑的,但是从近几年的执行情况来看呢,总体上也是朝着废除死刑、暂停执行死刑或者是限制死刑的这个趋势来发展的。例如韩国,截至到2011年,已连续14年没有执行过死刑,按照国际上“连续10年没有执行过死刑就归入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的标准,韩国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再比如印度,印度这个国家的死刑比较特殊,因为司法体制的原因,每年实际上有很多死刑的判决,但却没有死刑的执行,因为他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主张保留死刑,而他的执行机构对死刑保持沉默,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案件,包括前一阵子女大学生在黑公交上被多人强暴的案子,也是被告人判了死刑而一直没有执行的情形。所以,从2004年执行最后一次死刑以后,至今印度实际上也没有再执行过死刑。还有新加坡,众所周知,新加坡的刑罚是非常严厉的。像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都要罚几千到几万块钱,有时还要被起诉。而且,到现在他们还保留着古老的鞭刑。所以,在这样一个刑罚严厉的国家,过去他的这个人均死刑执行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按照每一百万人口来计算的话,他的年度执行率能高达13.3%,这在世界范围也是很少见的。但从2004年开始,新加坡的死刑适用率也是在明显下降。从2004年至2009年,新加坡年均执行死刑数为仅6个。

中国也是死刑保留国,为什么?在这样一种全球废除死刑的背景下,我们仍要坚持死刑的适用?除了我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大刑事案件常发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意。虽然我们国家从来没有正式的进行过关于废除死刑的全民调查,但是从网上的一些调查和一些网民对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的反应来看,绝大多数人是主张保留死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我们历史上就是一个“重刑轻民”的国家,老百姓已经习惯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以命抵命这是再公正不过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己安全的担心。因为如果废除了死刑,那些杀人放火的顶多就判个无期。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无期徒刑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监禁,所以很多人对这个无期徒刑是有疑虑的,觉得他还是有可能会跑出来危害社会的。所以就是在现在这样一种刑事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民众还没有达到那种充分尊重生命权的程度,那我们作为一个民主法治国家,你这种制度的改革就不能完全不考虑民意。脱离了民意,就脱离了中国的现实状况,改革能不能进行下去就会有疑问。那相反,如果我们一味的去顺应民意,我们的改革也会裹足不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我们政府、学者、包括媒体,多方面的、去引导民意理性的发展。

所以,很多人说,在中国,废除死刑是一个百年的梦想。现在的工作重点只是如何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此,我们这几年也做了很多的改革。

比如说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的核准权,这个死刑的核准权是1983年严打的时侯,最高法院下放到各个高级法院的。但是因为我们适用死刑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罪,因为各省的法院认定的轻重程度不同,实践当中可能会出现,在这个省会判死刑,在其他的省不判死刑的情况,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公平的事情,07年的时候,最高院就收回了这个死刑的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来断生死。这在中国死刑改革的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亮点。因为,正是收回死刑的核准权,我们国家的死刑判决才会大幅度下降。因为死刑的核准权收回最高院了,所以各个中院和高院对于死刑的判决就会严格掌握和严格控制,因为判了还要报到最高院,最高院如果打回来的话,这里面还会有个考核,你办案的质量还要受最高院的监督,所以能不判死刑的就不会再判。这是我们死刑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 篇4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

民族宗教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也是目前全球性的重大政治问题。当今世界国际争端和地区性冲突,大多与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相关联。本论文的特色就在于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放在国际关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对民族宗教问题的影响,以及冷战后新的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关系与世界和平的影响。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历史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以及跨学科研究分析的方法,从探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民族、宗教及其相关理论,全面描述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深入分析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和宗教问题热点对世界和平进程的影响,并提出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文还针对国际学术界诸如“文明冲突论”等一些有争议的民族宗教问题理论进行了辨证分析。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就体现在这些论述中。本论文内容共分四章: 第一章:着重研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民族宗教问题属于非传统安全因素。指出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民族宗教因素对世界和平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民族宗教问题具有复杂性、突发性、持续性等特点,民族宗教纽带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众多追随者,而且也会在瞬间摧毁为地区安全和国家稳定所作的长期努力。民族宗教问题中的极端化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又往往与恐怖主义势力相互勾结,被并称为世界和平的“三大公害”。第二章:首先阐述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论述20世纪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21世纪全球化给世界民族问题带来的新的挑战,对世界民族问题的演变进行历史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国际性民族问题热点、地区性民族问题热点及某些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问题热点的成因、具体表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及后果,来研究和揭示不同类型的民族问题的深层因素及其对世界和平构成的不同的危害。第三章:该章贯穿始终的是宗教矛盾及其引发的冲突和对抗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这条主线。首先阐明宗教的概念,介绍世界宗教概况,进而论述宗教问题的历史发展。重点阐述当代世界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就世界上突出的宗教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论述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文明冲突论”背景下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披着宗教外衣的邪教的危害等。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寻找总体问题的规律性,来阐释宗教问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第四章:通过前面的研究,认识到当今世界的民族冲突和宗教纷争虽然还只是局部现象,但它的危害性极大。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有其独特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要化解和消除这些己经生成和正在生成的矛盾冲突,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快速处理好的问题。真正的世界和平就是建立在宽容和谅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民族宗教的和睦共处上。因此,在这里不仅探讨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的作用,还试图寻找合理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合作框架。认为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公正、平等、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才能遏制国际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途径,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论文的最后,得出对我国民族宗教工作具有警示性作用 的启示。总之,本文将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置于国际格局演进的大环境中,对国际上现存的民族宗教问题与世界和平的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研究,以期丰富学术界对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研究层面和推动对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同时,也探索了如何消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途径,希望能为更好地解决我国民族宗教问题提供某些参考。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和虚幻的反映,是对超自然力量、神、魔鬼、灵魂等存在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实际变迁及人们的宗教观念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不论是对于个人或是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当代史考试范围 篇5

一、名词解释(8选6)

1、杜鲁门公平施政: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提出的公平施政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就业、工资、物价、住房等方面的建议合并,形成一个更广泛、系统、具体的计划,将政府的宏观调节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其实质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目的在于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延缓经济衰退,促进企业的生产,为冷战政策和全球霸权主义服务。但公平施政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许多重要立法由于受到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保守派竭力反对而未获通过。公平施政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随着杜鲁门政府忙于朝鲜战争和应付国内危机活动,公平施政逐渐停止,宣告失败。

2、麦卡锡主义:1950-1954年间风行于美国的反共反民主政治思潮。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指控国务院里有共产党人,并得到一些垄断财团和反共组织的支持。共和党人把麦卡锡作为攻击杜鲁门政府和民主党人的党派斗争工具而大力支持。从1950年3月开始,麦卡锡利用自身特殊职权,对许多组织和个人进行关于共产主义渗透调查和迫害,整个美国被恐怖气氛所笼罩,成千上万人受到迫害。当麦卡锡主义指向美国军界时,遭到民主党和共和党内艾森豪威尔派的反对,随后参议院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很快便衰落下去。

3、新边疆: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企图用其重振美国国威,所谓新边疆,并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领域和新的挑战,开拓新边疆是指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经济势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提出了登月方案,反经济衰退计划,资助教育、民权法案等,标志着国家更深的干预经济生活,但其控制剩余农产品的供应管理计划及教育法案、医疗保健法案等法案在国会中被反对势力所否定。

4、尼克松主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和纲领的统称。尼克松的关岛声明,将关岛主义归结为三项原则,随后又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主旨的新和平战略,并将上述原则和战略被推广为全球外交政策。尼克松主义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尼克松主义是关岛主义及其延伸,广义还包含新和平战略,其主要内容有:调整美国的海外义务,从全球进攻态势转为防守态势;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一种伙伴关系;增强实力,继续在世界一些重要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缓和与苏联、中国的关系,以谈判代替战争;世界政治呈现为美、苏、中、日、西欧的多极政治等。

5、里根主义:里根执政期间逐步形成的美国对第三世界推行的总体战略,其目的是要与苏联在这一地区争夺阵地,谋求夺回苏联已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巩固和扩大美国的影响。里根《自由、地区安全与全球和平》咨文中,提出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阻止和反击苏联在第三世界对美国利益的威胁,遏制它的扩张主义,把它取得的政治和军事进展推回去;鼓励第三世界亲美政府的活动,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和抗苏武装的经济、军事援助。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和技术竞争。在强硬对待第三世界不听话的同时,在美苏争霸中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并作出以经济拖垮苏联的战略方针。在里根主义的实施下,苏联逐渐被迫采取守势,为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6、戴高乐主义: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维护了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了法国国际地位,推动了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

7、新东方政策: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对美国的依赖。新东方政策反映出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8、撒切尔主义:撒切尔主义是撤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合。撒切尔夫人政治上主张与美国合作,保持与里根政府高度一致的政策。经济上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撒切尔主义明显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削

弱及瓦解工会力量,阻止工会骑劫政府运作。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

9、五五年体制:五五年体制指的是日本政坛自1955年出现的一种体制,即政党格局长期维持执政党自由民主党与在野党日本社会党的两党政治格局。该体制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上指的是1955年大体成型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在内的战后体制的总体,狭义指自民党和社会党之间形成的拟两大政党制。该称谓最早由政治学者升味准之辅提出,一般认为该体制结束于1993年。九十年代初期,由于政权腐化、派系平衡崩溃,自民党陷入分裂,加之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长期经济不景气,社会党一度上扬,然不久之后,两党皆陷入衰退局面。在1993年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未能获得国半数议席,沦为在野党,五五年体制崩溃。

10、日美安保协定:日美安保协定即日美互相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是由美国与日本于1960年在华盛顿签订的互助条约,用以取代1951年的旧安保条约。条约宣示两国将会共同维持与发展武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同时也将日本领土内一国受到的攻击认定为对另一国的危害。条约还包括美军驻日的条文,以及后来进一步的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的条款。条约在冷战时期强化了美日关系,美国还多次表态中日争端的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

11、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是苏共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会上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震惊了世界,也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后果,社会主义阵营内产生强烈反弹,大批共产党员在无比惊愕的同时,对社会主义产生了严重的困惑、怀疑,以致出现了退党潮。赫鲁晓夫还提出三和新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同样也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些共产党肯定了苏共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路线的修正。而一部分共产党指责三和理论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国际形势盲目乐观,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三和理论与后来的两全理论,深刻的改变了整整一代苏联人的意识形态。

12、波匈事件:波匈事件是指1956年波兰波兹南发生的流血事件,简称波兹南事件,和同年匈牙利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大**,称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发生原因是波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搬苏联模式,致使经济不景气,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要求政府增加工资和减少税收,向市政当局请愿,部分示威者冲击政府机关,政府当局出动警察进行镇压。波兹南事件对匈牙利事态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布达佩斯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会和支援波兰的示威游行,并发生流血事件。波兰政府请求苏联军队协助恢复秩序,部分学生、工人、士兵同苏军的武装冲突,苏军在镇压**中,枪杀了许多无辜群众。

13、蒙巴顿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制订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方案,亦称印巴分治方案,由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表而命名,并得到英国国会通过。蒙巴顿方案根据人民宗教信仰,将印度分割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包括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两个自治领和王公土邦(可自由加入任一自治领)。印巴分治后,英军撤出印度,印度的殖民时代告终。分治后,大多数土邦并入印度,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导致了印巴战争的爆发,印巴停火后划定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分界线。1950和1956年印、巴先后宣布为独立的共和国。

14、印巴分治:印巴分治指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的。分治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然而两国的对立直至今日都在继续,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难民问题。分治方案规定各土邦可自行决定是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选择独立,分治条款未涉及孟加拉国和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保护国,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划分问题,故称为“印巴分治”。

15、阿以冲突:阿以冲突指在以色列和阿拉伯诸国(包括巴勒斯坦)之间,已持续超过一个世纪的政治和军事对抗。冲突实质是领土问题的矛盾,双方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主要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其他冲突主要体现在巴勒斯坦难民,巴勒斯坦地区、约旦河、以及黎巴嫩南部水资源,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等方面。争执的直接起因可能是受锡安主义成形之后的犹太人大量移民、1948年的以色列建国和泛阿拉伯主义的影响。自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两方便因政治和民族主义的关系而对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拥有权争执不下。数十年以来,双方的对抗已从大规模的中东战争转变成较地区性的以巴冲突,但仍偶有武装对抗事件发生。

16、斋月战争:即十月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在其他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支持下反击以色列的战争。因爆发之日为犹太教赎罪日,伊斯兰教斋月,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强渡苏伊士运河,摧毁巴列夫防线,突 入 叙 利 亚 军 队 在 戈 兰 高 地 同 以 军 激 战,包 围 重镇 库 奈 特 拉 ;巴 勒 斯 坦游击队在 以 军 后 方 出 击 ;阿 尔 及 利

亚 等 国 派 出 坦 克 和 空 军 支 援 部 队 ;阿 拉 伯国家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实行石油禁运。结果以军损失惨重。10月16日后形势发生逆转,以军在北线取得主动后偷渡苏伊士运河成功,切断了埃军补给线。随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 停 火 决 议,埃 叙 接 受 停 火,但 以 军 表 示 接 受 停 火 的 同 时 向埃叙发动新的攻势,占领了更多的土地。安理会决定七成维持和平部队 中东监督停火,战争遂告结束。

二、列举

1、五次中东战争时间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至1949年7月,巴勒斯坦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11月,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六·五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斋月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9月,黎巴嫩战争。

2、二战后美国历任总统在任时间

哈里·杜鲁门:1944-1953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953-1961

约翰·肯尼迪:1961-1963

林登·约翰逊:1963-1969

理查德·尼克松:1969-1974

杰拉尔德·福特:1974-1977

吉米·卡特:1977-1981

罗纳德·里根:1981-1989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89-199

比尔·克林顿:1993-2001

乔治·沃克·布什:2001-2009

巴拉克·奥巴马:2009-今3、1995年以前的欧盟成员国:荷比卢、英法德意、爱瑞芬丹、西葡希奥。

1950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

1981年:希腊;

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

2004年: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塞浦路斯; 2007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2013年:克罗地亚。

4、1955年时的北约、华约成员国

(1)北约:美加、荷比卢、英法德意、丹挪冰、希土葡。

1949年:美国、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法国、意大利、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

1952年:希腊、土耳其;

1955年:联邦德国;

1982年:西班牙;

2004年: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2)华约:苏德波捷、匈阿保罗。

1955年: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捷克。

三、简答

1、撒切尔夫人的社会经济改革及后果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面对前任政府留下的烂摊子,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被称为“撒切尔革命”。经过十年的革命,“英国病”得到解决,经济衰退被遏制,并迅速转入繁荣周期。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在货币政策上,奉行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政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大幅度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家干预、重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

第二,国有企业私有化政策,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禁区;把原属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出售给私人;取消物价管制委员会,缩小国家企业局权力,废除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听任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以此来更多地发挥市场和竞争的调节作用。

第三,限制工会权力,压制工会运动。对英国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策略,以取代过去政府所采取的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方针。用铁腕手段,成功抵制工会组织利用其对劳动力的垄断势力向政府不断索取市价以外的补贴的企图。

第四,改革税制,降低税率,削减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开支,扩大公共产品提供领域的市场经济成分。撒切尔的经济政策对医治“英国病”、发展英国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通货膨胀得到缓解,财政出现盈余,经济增长率也显著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在西方国家中始终名列前茅。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并不是要完全放弃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而是要把国家干预限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是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的一个根本性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的一些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党重新上台后,继续以“撒切尔主义”为参照,对传统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彻底改造,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声称要在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主义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维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社会效率和社会公平间的平衡。

2、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后果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通过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的政治体制,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其改革主要包括:第一、指导思想多元化,不再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建立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第二,政治多党制和议会政治,进行全盘西化,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第三、经济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四、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

戈尔巴乔夫国内“新思维”改革政策和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特别是停止武力干预,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地震,即东欧剧变,结束了从二战以后长达四十五年的全世界范围内冷战格局;东欧民主化,同时削弱了苏共政权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的控制能力,最后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对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自由主义者认为它促进了苏共极权体制的和平瓦解,结束了全世界范围的冷战对峙局面。戈尔巴乔夫开创的是一个大的改革时代,他之后的叶利钦、普京还在继续他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的共同目的是要把俄罗斯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民主国家。亲共产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和共产主义的叛徒,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于草率、脱离实际,他对西方特别是美国的近乎幼稚的过分信赖,导致了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严重后果。

3、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人类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身而过。

古巴革命后,美国对古巴实施封锁与禁运,而苏联则答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支持,认为可以通过古巴来补偿它的地理劣势,古巴则视苏联为自己最重要的商业伙伴和保护人。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布署导弹,直接威胁苏联本土。苏联秘密在古巴布署可以装置核弹头的导弹,并布署四万苏联红军士兵来保护古巴,抵御美国的入侵。随后,中情局通过U-2侦察机发现了古巴导弹发射装置,美国立即对古巴实施军事封锁,在本土集结大量部队,并派大量舰队游弋于古巴周围,拦截苏联船只,并发生冲突。美苏瞬间进入高度紧张的对抗状态,核战争一触即发。

最后双方通过秘密外交达成协议,苏联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美国宣布不再对古巴进行任何入侵行动,美国撤回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为了不使得美国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感到难堪、另外也出于宣传目的,美国从土耳其撤军比苏联晚一些,而且是秘密撤军。美国从表面上来看是这场危机的胜利者,但通过在古巴布署和撤出导弹,苏联达到了美国从苏联的邻国撤出导弹的目的。双方都达成了原先所设定的目标,也都各自保住的面子,算是一个相当圆满的解决。

古巴危机尤其强调了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危险。古巴危机后两国开始考虑如何避免类似的危机。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建立了美苏热线,这样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立刻进行双边首脑谈判来避免危机升级。

4、柏林危机

柏林危机共有三次。第一次柏林危机又称柏林封锁,指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际危机。根据二战期间苏、美、英、法四国协议,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1948年东西柏林分别发行不同的马克,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柏林危机。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苏联做出让步,结束封锁,柏林危机缓和。柏林的封锁和解除的过程中,西方阵营是赢家。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苏美之间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发生的冲突事件。1949年,东西德分别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西柏林成为东西冷战的前哨。民主德国宣称要统一柏林,苏美双方态度强硬。赫鲁晓夫提出要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限定西方三国在6个月内撤军。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最终赫鲁晓夫决定收回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期限,美国则倡导召开新的四国会议,讨论柏林问题,危机暂告平息

第三次柏林危机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共领导赫鲁晓夫在维也纳讨论柏林问题时,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随后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增加军费,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要求国会增加国防预算,扩军备战,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筑起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入东柏林需经过边境站的检查,办理入境手续。这一举动令西方国家措手不及,但除发出警告外,不得不把柏林墙的事实加以接受。后来,苏联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的问题,美苏关系再度缓和。柏林墙筑起后,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一系列试验。肯尼迪也不甘示弱,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新高潮。

四、论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篇6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和特点的目的,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本书

从世界总体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从世界主要力量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以及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同世界问题相联系,本书适应这一需要,为读者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前三章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和综合的分析。后面七章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 掌握“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 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明确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章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了解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理解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明确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第四章 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 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掌握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 明确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 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了解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 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掌握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 明确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第六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了解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 掌握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 明确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 理解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掌握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

明确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第八章 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理解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

掌握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 明确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第九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掌握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明确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十章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

理解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掌握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 明确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 三.媒体资源介绍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媒体,采用文字教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多种形式。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李淑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本教材包含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科学严谨、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通俗易懂、适于自学、体现远距离教育的特点。这门课现实性、综合性、政策性、理论性都很强,在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紧扣国际关系的最新变化,分析有关各方的对外政策,努力做出科学的回答,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音像资源

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和必要补充,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提示或解释的问题,一般采取重点讲授或重点辅导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

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服务。

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3.面授辅导平台。五.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模式构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等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一MAIL)、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本课程操作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化自主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及选课要求。每个学生在入学后,必须在教师指 导下根据要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计划中写明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过程。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为保证开放教育试点的正常进行,省电大和市电大为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至少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并通过这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参加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通过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即除了阅读文字教材外,还应通过收听(看)音像教材(包括课件和直播课堂)、上网学习(包括收看IP课)、参加网上讨论、利用电话或电子信箱与辅导教师进行学习等。学生是否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学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

(2)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学习是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一种有利形式,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协作式学习。学生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内容。

(3)集中学习;除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教材外,学生必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辅导,通过辅导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是否参加辅导情况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1)传统手段;

(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讲练式,模拟式,角色扮演等方式。4.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重点讲解、课堂讨论等。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一)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之外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安排总学时的25%左右为自学时间、技能操作训练时间,总学时的5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25%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

1.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集中辅导,有安排有计划地参与实习考察;

(4)积极参加网上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本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学习者选择的方式。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1)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2)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3)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面授辅导、集中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指南:由安徽电大开展网上教学,地方电大面授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媒体手段的使用;

2、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组织,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辅导与答疑;

3、函授辅导:安徽电大本课程的辅导文章

4、平时作业:4-----5次

5、网上教学: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学习重点、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

6、考核:本课程期末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有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获得学分的合格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1、形成性考核。

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由辅导教师批改。教师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学生必须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不完成形考作业或形考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2、终结性考核

考试卷面成绩按滿分折合为70分计入总成绩。

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表(2007、10-2008、1)周次

导学内容、方式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备注

第三周

(10月6日)

导学课:调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重点介绍课程资源、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学习方法、网上学习资源的查询和使用等。重点演示如何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网站查询学习资源和参加网上讨论以及如何参加网上形考改革试点工作。并串讲第一章绪论内容

1、根据教师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际的网上操作,尽快掌握网上学习技能。

2、自学教材绪论,并就绪论相关问题进行串讲。

3、了解第一次作业要求,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五周(10月14日)

第二章内容串讲课: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查看第二章课件

3、预习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和第二章的内容结合起来预习,布置第一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0月21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就当前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七周

(11月4日)

第第三章内容串课: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完成第一次作业;布置第二次作业

3、预习第四章内容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八周(11月11日)

网上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九周(11月18日)

串讲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1、预习教材第五章内容;

2、复习当堂课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完成第二次作业;布置第三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2月2日)

网上期中测试

第12周(12月9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3周(12月16日)

1、串讲教材第五章重难点内容,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2、串讲教材第六章内容: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阅读有关日本的资料

3、完成第三次作业;布置第四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4周(12月23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5周(12月29日)

串讲教材第七章内容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1、复习当堂课内容。预习教材第八章内容。

3、完成第四次作业

4、布置第五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6周(2008年1月5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十七周(1月13日)

1、串讲教材第八周、第九章十章内容; 总复习:

2、对全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准备迎考

1、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2、预习教材第九章内容。

3、完成第五次作业。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十八周(1月20日)

网上答疑(6月26号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全部内容进行网上答疑。并就课程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进行回答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论文 篇7

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发明创业奖”典礼上,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科院老院长路甬祥和国家科技部原部长、中国发明协会会长朱丽兰等, 向来自全国各行业的11名“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

该奖项在国家科技部、全国总工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与指导下, 由中国发明协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等联合主办。在11名上台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的获奖者中, 有来自世界顶尖科技领域的航天技术发明家;有来自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的国防领域的海军工程技术发明家;有造福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医药科技发明家;有造福众生生态的重大环保科技发明家......然而, 一位发明者姓名最有特色、发明领域爆出冷门的发明家, 却成为本届发明创新颁奖大会的一大亮点和热门话题。

这项爆出冷门却成为热点的发明项目是:引领世界防伪科技前沿、为世界品牌保驾护航的烫印膜纹理防伪标识和直接印刷纹理防伪技术;

这位20年前发明电码防伪技术并早已推广全国、后又发明系列纹理防伪技术再度使中国防伪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的发明家, 便是来自海南特区的海南拍拍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发。

陈明发?发明的“明”、发明的“发”?这名字生来就与发明结缘, 天生就该是个大发明家!——与会者饶有兴趣地纷纷议论。

防伪发明?电码防伪?纹理防伪?我们常用的品牌饮料、品牌药物等等包装盒上的防伪标识, 还有税务发票上的刮奖标识, 都是陈明发发明的?——与会者颇感欣喜地纷纷惊叹。

鉴此, 本刊记者兴致盎然地约请陈明发董事长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探究了陈明发如何与发明结缘、中国防伪技术如何引领世界并为世界品牌保驾护航的故事与奥秘, 当然也顺便探秘了一把这位神奇发明家的未来之梦。

天赋使命:陈明发与“陈发明”的一串故事

“我叫陈明发, ‘明’是发明的‘明’, ‘发’是发明的‘发’。常常被别人错念为陈发明。”这是陈明发自我介绍时的惯用语。陈明发, 显然是一个与发明有着某种天然默契的名字。爷爷给他取这个名字时, 希望孙子有一个光“明”“发”展的前途, 未曾想到启发了他的宝贝孙子爱好发明创造的天性、最终成为一个创造奇迹的发明家。联想到陈明发后来四十年如一日, 情有独钟地倾心于发明, 痴心不改地投身于创造, 乃至引领全球防伪技术前沿、为世界品牌保驾护航, 不能不说是“天赋使命”。

记得初中开学那天, 班主任点名时, 一不小心把他的名字喊成:“陈发明”。老师的这个口误, 使陈明发从此在学校里有了一个与原名相反却与发明结缘的外号 (或者叫别名更为合适) :“陈发明”。这也许冥冥之中是上苍幽默的暗示吧?

当然, 陈明发能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发明家, 并非仅仅依靠这个名字。除了老师的口误、同学们的调侃或将错就错, 启发并强化了他的天性与爱好, 主要还在于他从小就好琢磨、爱动脑。还是在上初中时, 晚自习教室里点的还是学生自带的煤油灯或小蜡烛。有一天晚自习时, 他抬头发现蜡烛流下来, 在桌上摊开, 灵机一动, 并产生灵感, 想到如何制造蜡纸。于是他拿起燃烧中的蜡烛, 有意让蜡汁均匀地流到作业本上。同学们很困惑, 都好奇的围过来。他找到一节铁钉, 在“蜡纸”上一笔一画开始刻写……这时老师忽然走进教室, 同学们“哄”地散开, 老师责问:“你们干什么?”一个胆大的同学回答:我们看“陈发明”搞发明。全班哈哈哈响起了笑声……

回想自己的少年时期,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叫《科学21世纪》的儿童读物, 这是他从一个来自城市的同学手里借来阅读的。书中曾这样描绘:到了21世纪, 桥梁只要桥墩就够了, 汽车将会像青蛙那样以连续跳跃动作过河......这本书对未来科技的畅想, 极大的激发了他发明创造的幻想。从那时开始, 他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兴趣, 每天都要琢磨如何发明, 梦想有一天通过自己的发明, 造福人类幸福, 推动社会进步, 成为“中国的爱迪生”。

1983年, 陈明发大学物理系毕业, 被分配在一所山区中学当物理老师。他一边当好老师, 一边业余搞发明。

参加工作不久, 陈明发已经在县人大会议室里举办过一场“陈明发个人发明成果展览”, 展示的各种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成果20多项, 在县城轰动一时。而那时我国的专利法还没有颁布实施呢。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小发明家的发明个展。

有一天, 陈明发发现老师用剪刀剪信封时, 一不小心把里边的信也剪破了。他就把这个问题记录下来, 寻找拆开信封、但不伤到信纸的方法。直到1984年, 他终于找到方法, 发明成功, 并且在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年, 作为他人生提交的第一项发明申请, 获取了人生第一项国家批准的发明专利。他的方法就是:在信封里埋一根拉线, 拆信时用手拉动线头, 让线从里向外把信封割开, 不再担心被撕剪坏。这个专利在1986年获得转让费8000元, 他因此差点成为那个时代令人“羡慕嫉妒恨”的“万元户”。这个巧妙拆信的方法, 至今还应用在国家邮政局185等特快专递的信封上。今天读到此文的各位读者, 也许都曾亲自使用过, 都曾享用过这种信封的便利。

因为善于发明创造, 1985年, 县委书记批示把他从学校直接调到当地一家国有企业——陕西省商南县食品饮厂当厂长。但那时政企不分, 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差不多, 不利于他搞发明创造。后来他便毅然辞职, “下海”到西安一家科技企业担任技术开发工程师, 专心专意埋头搞发明。

因为发明成果突出, 1985年, 他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优秀边陲儿女”奖章, 1987年, 他获得陕西省专利局授予的“优秀专利工作者”称号。这时我国专利法实施才两年时间, 他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知名发明人之一。同一年, 他被共青团商洛地委评选为“十大杰出青年”。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陈明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 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担任项目开发工程师, 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1992年, 陈明发进一步“闯海”来到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 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从此开始带领团队走上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

电码防伪:开创全球信息化防伪技术的先河

上面的一串故事, 解码了陈明发与发明结缘、走发明之路的天赋使命, 然而, 陈明发又是如何与防伪结缘、创世界防伪技术前沿、担当为中国和世界品牌保驾护航的人生使命呢?

1994年春节之后的一天, 陈明发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深圳某商店进了一批五粮液名酒, 想趁春节期间热卖一把。不料有人举报这是假货, 当地工商局凭此举报先把这酒查封了, 一边联系四川五粮液酒厂派来技术人员查验真假。恰逢春节期间各方都忙, 又要过节, 折腾了好些时候, 等到五粮液总厂技术人员前来人工品尝、查验暗记, 方才验明真身, 说是真酒。再一探究, 原来是同行诬告。终于解禁封条, 但春节市场热卖商机早已错过!那蒙冤商家, 欲哭无泪……

若是旁人看了这报道, 一声叹息, 以示同情, 最多发发牢骚、骂骂诬告者心黑、怨怨工商局草率, 也就罢了。可偏偏撞上了当过厂长的发明家陈明发, 岂能就此放下?他当时就想:能发明一种什么方法, 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让工商管理人员就能查验产品真假, 甚至让普通消费者就能识别商品的真假呢?就此他陷入了沉思……

当时, 全国假冒伪劣产品开始蔓延、此起彼伏, 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防不胜防。假冒伪劣现象已成为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中伴生的一种严重社会问题。面对这个问题, 受害企业的解决办法是:设立打假办, 出动打假队打假, 耗时费力又费财, 但难如人意;有关政府部门的解决办法是:执法检查, 专项行动, 没收、罚款、提交司法惩处, 但收效甚微;学者们则呼吁:修改法律, 提高惩罚力度, 发现一次售假就罚得他倾家荡产, 但遭遇各种地方保护……

作为天赋使命的发明家陈明发, 冥冥之中感到了一种人生的使命, 也是上苍赋予他发明天资、天分与机遇的使命, 即神圣天职:一定要发明一种技术、方法, 帮助厂商和消费者大众维权, 为知名品牌保驾护航, 为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国际发明专利系列证书

于是, 他大胆设想:给品牌产品设“密电码”!把防伪电码设在防伪标识里, 把防伪标识粘贴在产品瓶盖或包装上, 消费者只要刮开暗藏“密电码”的标识, 就可打电话核对产品的电码, 验明真假。陈明发称之为:电码防伪技术。

1994年, 陈明发发明并申请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一项防伪发明专利——电码防伪技术。

说起电码防伪, 你可能不认识陈明发, 但你绝对在日常生活中与他的发明创造打过交道。电码防伪就是刮开密码核对真伪的防伪方法。目前国家在定额发票上使用的刮开密码核对奖励, 就是他的发明;国务院下文在全国69类商品上强制使用的电子监管码, 也是他的这项发明;国家药监局在药品上强制使用的药监码, 还是他的这项发明。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 1996年, 国务院五部委联合成立“全国电码电话防伪系统工程领导小组”, 请陈明发担任分管防伪技术的副组长, 协助有关部委在全国实施推广电码电话防伪系统工程。

电码防伪的发明, 突破了国际防伪技术停留在传统的物理特性识别阶段, 开创了全球信息化防伪技术的先河, 使中国的防伪技术一举率先进入信息化时代。电码防伪一时风靡全国, 刮标识看密码, 打电话查真假, 妇孺皆知。而且, 在中国还成功地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领域——查询类防伪技术这一产业门类。1997年, 为海南特区创建了第一家国家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兆信防伪公司 (2010年已成为上市公司) 。目前国内专业实施这一技术成果的科技企业500多家, 创造就业岗位约10万个, 累计创造的经济效益总值达到80亿元, 使用这一防伪方法的企业用户超过50万家, 维护了数以亿计的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单就受保护的流通产品的市值而言, 其总额已超过10000亿元!在全球防伪市场的占有率, 已达60%以上......

从此, 陈明发一举成为了开创并引领全球信息化防伪技术前沿、为中国和世界品牌产品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和健康安全保驾护航的功勋发明家!

纹理防伪:为世界品牌保驾护航的一大利器

国际上公认和追求的防伪八字原则是:无法复制, 易于识别。

陈明发按此八字原则的最高境界来对照, 发现电码防伪有两大不足:一是消费者只有先买下商品, 才能去刮开防伪标识, 验明真假, 一旦发现是假货, 索赔维权费时费力, 不能事先辨明真假。二是商品个体的密码有可能被盗复制。事实上也曾经发生过某防伪企业的职工盗取成千上万的商品密码、出卖给不法商家用于复制、造假的事件。

什么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东西呢?——此刻, 陈明发这个发明家的头脑又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树叶,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那是因为没有两片树叶的叶纹相同;指纹, 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指纹的人。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东西道理都是一个:纹路不同。对了!陈明发灵感一闪:纹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独一无二的特性, 是纹理!……

于是1998年, 陈明发发明并申请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第二项防伪发明专利——纹理防伪技术。这项发明专利同时还获得了美国、俄罗斯等4个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这是中国在美国获得的第一项防伪技术专利。在全国防伪办组织的技术评审中, 专家组一致确认:纹理防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项发明的高明之处, 就在于把古老的指纹识别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 使少数专家借助仪器才能应用的鉴别方法, 变成广大消费者人人会用的大众防假利器, 是“世界首创、国际领先、极难伪造、长期有效”的防伪技术。

为中国品牌保驾护航的防伪发明家陈明发

纹理防伪问世后, 迅速成为中外各行业1000多家知名品牌的防伪首选。到目前为止, 采用纹理防伪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超过20家, 中国500强企业超过80家, 各行业第一品牌客户超过50家。如世界水泥行业第一名的法国拉法基, 如世界化妆品第一品牌的美国宝洁等。宝洁中国曾连续3年, 每年投入超过500万美元用于中国市场打假, 但市场统计发现, 假货并未减少, 以至于中国区域总裁感到空前压力, 既无法向总部申请继续扩大打假预算, 也无法向总部解释自己是如何工作的。2012年, 宝洁中国尝试在其中一个品牌上采用纹理防伪, 当年统计结果显示, 该品牌的市场销量增加了15%, 这意味着把7亿美元左右的市场份额从造假者手中夺了回来。

中国人的发明, 不仅能为中国品牌保驾护航, 而且可以有效保护世界品牌, 为全球品牌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这项新发明, 又为中国催生了一批相关科技企业, 目前国内专业实施、推广纹理防伪的科技企业有60余家, 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

1998年, 陈明发获得海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年, 陈明发获得海南省首届“十大发明人”称号;2012年, 陈明发的纹理防伪发明荣获中国防伪协会颁发的“中国防伪科技奖”一等奖, 结构纹理防伪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中国第14届专利优秀奖”……

陈明发在全国政协礼堂被授予“当代发明家” (前排右三)

陈明发与美国技术专家在生产现场交流

陈明发 (左)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迄今为止, 陈明发个人取得的专利成果已经超过300余件, 其中60余件已经实现转化为生产力并实施推广。

“拍拍看”:让人人能做防伪监督员的一大神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 可以全程追溯商品生产、物流、营销、消费全过程的物联网技术相应兴起。与时俱进、永不停蹄、始终动态引领世界防伪技术前沿的发明家陈明发, 自然联想到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增强防伪打假的便利性、快捷性和广泛性。

2012年7月, 陈明发在物联网技术领域提出6件专利申请, 联合北京、辽宁、湖北、广东、海南、福建等省15名企业家, 共同出资创建海南拍拍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将互联网与物流、防伪打假、产品营销等领域的一体化融合, 计划引进风险投资, 将拍拍看公司发展成上市互联网公司。

谈到“拍拍看”, 陈明发抑制不住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拍拍看”是纹理防伪技术应用的升级版。“拍拍看”的最大特色, 是运用了物联网和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来防伪打假, 使品牌防伪更加便捷化、大众化;“拍拍看”的最大功效, 是可以让每个消费者人人都可以做防伪监督员, 让假冒伪劣产品陷入人人都能防伪打假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之中, 无处藏身!

“信不信你来‘拍拍看’试试, 只要用你的智能手机扫一扫商品上的二维码, 马上就能查阅到商品的产销流程信息和独特的个性化的纹理防伪信息, 一对照‘拍拍看’的网络数据库, 当场立刻马上就可以判断真假!……”陈明发董事长和夏海波总经理手把手地教记者用手机体验了一把。果真灵验!神奇!

据介绍:“拍拍看”网络平台是中国首创的移动互联网二维码防伪-防窜-营销平台。其提供的二维码是“一码四用”, 即:集防伪-防窜-包装-营销四项功能于一体, 兼具了链接网址、标识序号、防窜货编码、营销编码 (含积分码及兑奖码) 、用户反馈、质量投诉等等功效。协同效应超乎想象, 综合应用成本降低, 查询率大幅提高。统计显示:查询率提高约20倍, 达到6-9%。

正是基于不断更新升级、世界领先的纹理防伪技术经过十余年上千家用户的应用考验, 正是由于“拍拍看”网络防伪技术平台的实践检验, 陈明发和他的拍拍看公司才敢于向用户庄严承诺:“假一赔百”, 使之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向用户作出“假一赔百承诺”的防伪企业!

陈明发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扶持新一代二维码纹理防伪技术的应用推广;媒体进一步对此加大宣传力度;品牌厂商进一步扩大对新一代二维码纹理防伪技术的参与合作与实施;广大消费者都来“拍拍看”试试, 买东西前扫一扫看看, 体验防伪自卫。这样, 全社会形成合力, 构建防伪打假、维护健康与安全的“万里长城”, 汇成让假冒伪劣产品及其造假者无处藏身的“汪洋大海”!

诚信天下:愿防伪产业终将消亡的一大梦想

记者探问陈明发:你的发明一直引领着世界防伪技术的前沿、为成千上万中外品牌和无数中外消费者保驾护航, 可谓功德无量;不过, 你希望中国的防伪产业永远兴旺吗?还是希望防伪产业终将消亡?

陈明发露出了坦诚的微笑, 充满激情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构建一个人人真诚相待、个个信用为本的‘诚信天下’, 希望终有一天, 天下无贼, 无伪可防, 防伪产业终将消亡!”

记者继续深问:那么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诚信天下、无伪可防的梦想呢?

陈明发思考了一会, 答道:一是要靠制度的制约与保障, 以法治取代人治;二是要靠道德诚信的教育与引导, 以诚信至上取代金钱至上;三是还要靠防伪技术的网络化、便捷化、大众化, 让人人都做监督员, 让假冒伪劣无藏身之地。最后共同合力消除假冒伪劣的制度土壤、心灵荒漠和技术条件, 形成诚信天下的体制和道德环境。这样, 防伪产业最终就会自然而然地消亡了。

记者“穷追不舍”地纵深提问:当诚信天下逐步构建、当防伪产业逐渐消亡, 你的防伪使命似乎可以完成, 但你作为发明家, 还希望做些什么呢?

陈明发长吁了一口气, 笑道:“那当热, 需要我去发明的东西还多着呢!发明的行业可以改变, 但我发明的天性和使命不会改变。其实我更喜欢发明一些贴进我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东西。譬如:当人们议论街上汽车又撞人了, 我就在想:能否发明一套汽车防撞系统?当看到有人在室内抽烟污染空气:我就在想:如何发明一种无烟的烟?看到中秋节人们送月饼成灾, 我就想:可否发明一种电子月饼, 既满足人们送月饼、传情感的需求, 又不造成浪费?从报纸上看到某银行工作人员盗盖印鉴偷窃银行资金, 我就在想:可否发明一台叫‘印鉴管理机’的防盗装置……人们经常问我, 你的哪项发明成果最重要?我的回答是:‘最重要的发明是我的下一个!’”……

中国“当代发明家”陈明发

有人说世界上的人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男人, 一种是女人。陈明发说世界上的人也可以这样分成两种:一种是会发明的, 一种是不会发明的。发明家和普通人都能看到问题, 区别在于普通人遇到问题, 就开始抱怨, 或者躲避;发明家遇到问题, 就迎面而上, 寻找解决方案。哪里有问题, 哪里就有发明。就像哪里挂着一把锁, 就意味着一定有一把可以打开它的钥匙。发明家就是寻找钥匙的人。

正如面对社会问题, 也有两种人:一种是牢骚派, 一种是对策派。牢骚派遇到问题, 就始终抱怨, 满腹牢骚, 或大加挞伐, 或回避绝望, 甚至与社会对立、逆反;对策派发现问题, 则着眼分析原因, 寻找对策, 建议或推动有关方面着手改革。对策派或曰建议派, 就是寻找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改革钥匙的人。这种人和发明家一样, 都是值得社会和政府倍加珍惜、倍加尊重的人。因为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拍拍看”的防伪二维码

大漆世界:古典回归与当代延续 篇8

《收藏·拍卖》:2009年,武汉曾举办“造物与空间——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2010年武汉又将举办首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请问为什么在武汉这个城市连续两年举办漆艺展?湖北武汉和“漆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傅中望:2000多年前湖北就是楚国漆器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在这里出土了很多漆器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造型色彩或者图案上来讲,都是中国古代漆器作品的经典之作。湖北的漆器传统很深厚,但是在传统漆艺到现代漆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断层,没有继续去传承发扬漆器传统。在这个历史文化背景下,我们就想把漆艺在这个地域从新发扬。希望以“漆艺三年展”为契机,一方面延续东方漆艺数千年“器以载道”的传统精华,让传统漆艺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追寻古昔的文化记忆,重塑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一方面呼吁学术界关注传统漆艺所具备的向当代转型的多种可能性,让漆艺重回我们的现代日常生活,从而使新漆艺走向国际艺术舞台。

皮道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对一些采用本土传统艺术媒材(水墨、陶瓷、天然漆)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一直比较关注。我关注这些艺术家在当代文化中的处境,以及他们现实的文化表现。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理想,我与张颂仁先生以及漆艺家陈勤群一拍即合,通过我们可以互补的基础和积累,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共同打造了2009年呈现出来的“造物与空间”当代漆艺展。展览本想在香港做,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先生知道了这个计划以后,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我想这与他本人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有国际视野的当代雕塑家有关,他对这个展览的文化意义非常敏感。另一个因素是湖北本就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悠久的漆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漆文化资源,就这样,这个展览便“落户”了湖北。

《收藏·拍卖》:漆艺与水墨、陶艺并列为东方三大传统艺术媒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但现在的人们对漆器的了解甚少,请问中国目前漆器艺术的发展现状如何?

皮道坚:精湛的传统漆艺造物有着特殊的形色质地,蕴涵着东方人特有的精神情感,积淀着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传统漆艺近代以来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传承和更新。与水墨和陶艺在当代的发展相比,中国当代漆艺的现状也略显滞后,与世界当代漆艺的创造与发展相比还有差距,首先是独立的学科地位尚未确立,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天然漆(大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与学术上中国数千年的天然漆语境被现代化的人造物资屏蔽有关,从而偏离了东方漆艺亲近自然、崇尚自然的传统文脉。令人高兴的是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首先在漆艺教育方面坚守大漆传统受到了有识之士的重视,如在中国美术学院就建立了坚持纯粹大漆的学科专业。其次是我们在一些坚守传统大漆媒材的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了许多与纯粹西化的现代艺术方式迥然不同的艺术表达,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东方文化的自觉。

傅中望:在漆器发展方面,过去漆器的材料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被一些新型的材料慢慢取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制作工艺以及相关的艺术表达方式就慢慢地淡化及失传。不过,湖北目前不是完全没有漆艺这种工艺,大漆这种材料还普遍适用于家具和室内陈设品——同时湖北还是一个产原材料漆的大省,在荆州、武汉等地方现在还有很多漆艺厂在大量地做一些日常生活漆器用品,还有~些传统的楚国漆器仿制品。当下,漆器工艺还是存在,只是在艺术创新上比较少。

《收藏·拍卖》:2009年的“造物与空间——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漆器艺术的当代转型,请问今年首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关注的主题是什么?

皮道坚:“造物与空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关注当代漆器艺术的转型,希望通过当代漆艺家们的“造物与空间”去探讨运用传统的大漆媒材进行当代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另一方面的考虑是希望通过这些大漆的“造物与空间”去唤起一种新的文化感觉,去营造一种属于我们东方人自己的精神空间。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有“回望传统和回归古典”的意味。事实上,正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原院长华立强先生在观展后所说:“我留意到这次策展的宗旨里强调了三点:平和、宁静和礼仪性。这三点都是和漆艺材质本身的特性结合在一起的。”

今年首届国际漆艺三年展的学术主题是“大漆世界——材质、方法、精神”,是去年学术主题的深化。我们今天对水墨、漆艺问题的关注,实质上是关注我们在文化方面能够给这个世界的未来做出一些什么样的贡献——东方传统艺术媒材它所代表的观察世界的方式、艺术思考的方式,和现在满世界流行的主流的艺术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就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总之,“大漆世界”的提法就是为了表明大漆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媒材,在它背后有一种独特的方法论意识,它体现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哲学思考和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强调“大漆世界”就是强调这独特的方法论意识、哲学思考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差异性特质。参展作品的风格面貌与精神内涵显然更加丰富,但与上次一样,展览不只关注漆艺的当代转型,也包括对漆艺传统的缅怀、回望与回归。

张颂仁:“当代转型”这个提法需谨慎,“当代转型”之所以提出是因为传统被败坏,如果没有败坏这个传统,其实所有工艺在每个时代都会自动更新。首先,这个词的意义已经表明,国民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中断。转型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复兴工艺。第二,怎么复兴,我们要为这个材料找到当今的任务。第三,如果要找到这个任务,我们必须从高的艺术层次来定位,要让大家重新思考,在精神艺术里面意识到漆的特性,重新定位漆怎样成为一种工艺材料。所以我觉得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界定漆?如何意识到漆的独特审美特征?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可以用“幽”这个词来形容漆,这是其他材料无法达到的一种境界。

《收藏·拍卖》:此次展览有来自亚洲和欧洲7个国家的漆艺家参展,请谈谈漆艺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现状如何?欧美的漆艺与亚洲的漆艺是否有各自的特点?

傅中望:日本和韩国的漆艺传统是从中国流传

过去的,但是他们在漆艺传承教育上面非常完善,不仅是在民间有这样的作坊,在美术学院也设立一些相关的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漆艺家。在日本和韩国,漆艺的发展分很多方向。把漆器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来做的漆艺家有很多,对他们而言,漆艺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部分人很可能不太去做日常生活用品的漆器。除了漆艺家以外,还出现一批实用产品设计师,比如家具、生活器具设计等。生活上能够运用到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漆器的方式做出来。此外,现在是一个强调环保的时代,所以日本和韩国喜欢使用一些天然材料来做生活用品,尽可能减少用那些污染环境的生活用品,所以漆器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普遍应用面很宽。

张颂仁:总的来说,西方没有漆艺这个传统。然而在日本和韩国,漆艺在日常生活中从没有断过,尤其在日本,一个家庭能拥有一套珍贵的生活漆器是一个很有面子的事情。漆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很高,但在中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漆器的价值所在,所以形成漆在工艺上尤其是在日常使用这个范畴上很难成立的,所以在中国艺术品这块,其实后退到过去欧美的阵线上了。我们必须要首先把材料的纯粹性和审美性重新建立,我们现在希望通过艺术的渠道把它本来就有的艺术性尽可能地发挥。

陈勤群:欧美与亚洲漆艺各自最大的特点或者说差异,其根本区别就在于材料的不同,亚洲漆艺材料以天然漆为主,欧美漆艺则以化学合成漆为主。所有的差异都是由不同材料所呈现的。最能体现亚洲天然漆特点的是素髹,天然漆有不可替代的视觉及手感,如厚重、幽深、静谧等。而使用任何合成漆,实际是在追随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西方化学合成漆的传统,波洛克用油漆滴洒出抽象表现主义的激情:斯特拉在直线中以油漆不同的次数呈现光泽微差的形式理性;德·库宁以家用瓷漆的流动性尽情涂抹的狂野……欧美漆艺所使用的化学漆在平面上产生过一些杰作,在工艺和艺术上欧美漆艺早已形成他们自身完整的体系。

《收藏·拍卖》:本次参展要求中有条是限制所用材料均为天然漆,不得混用其他类漆材料,为什么要严格限制材料?

陈勤群:在同属东方漆文化圈的亚洲国家中,因为“漆”在汉语中的同字歧义的原因,使我国对漆艺媒材的学术定义处在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无论是高校还是产业,能旗帜鲜明言行一致地坚守以天然漆为研究和创造对象的已屈指可数,“漆”字在中国是多义字,所有的漆都可简称“漆”,使漆画的媒材一开始就有了混血儿的面貌。而在日语、英语中天然漆与化学漆是不同的词,他们不会犯“名与实”之间混乱的低级错误。

问题是从事天然漆的创造,首先是一种文化选择,是以中国数千年漆文化为学术立足点、其创造对象、语境、文化身份和文化使命都与合成漆不尽相同。我们尊重其他媒材的艺术实践,如果说合成漆的艺术是话剧,那么天然漆的艺术就是昆剧,但在高校和产业中的漆艺面临材料上名存实亡、文化上严重失忆的关头,在有着七千年漆艺史的漆艺发明古国,在每年占全世界90%以上的天然漆的资源大国,有一两个展览从漆艺的母语出发,只关注天然漆的艺术创造是题中应有之义,十分正常非常必要。

张颂仁:现在,漆艺现在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学科的改组,漆艺从专科的工艺学科整合到美院的材料学科里面,只是变成了一个材料。漆艺跨在两个世界里面,一个是漆艺的原生态世界:另一个世界则因为最近几十年生活形态被改变,大家对材料品味也发生了转变,并存在一种明显的崇洋心态。这就把漆引申到另外一个题目上去:要是漆作为绘画和平面材料的话,为什么我们要继续沿用漆呢,艺术性比材料更重要吗?现在出现了很多非漆材料,包括化学材料,植物材料,而且有一种说法认为,漆器不一定要用纯大漆和纯天然漆。所以学科改组后,对原来的漆艺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其他材料一样可以代替“漆”的功能。

我们做这个展览是因为相信漆是个非常珍贵的材料,漆艺有着非常珍贵的传承,以及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为这三个信念,我们觉得还是有办法恢复的。

《收藏·拍卖》:通过漆艺三年展的举办,是否有可能让与日常生活距离遥远的漆艺重回人们的现代日常生活?如果让漆艺变成人们生活的一种媒材,漆艺界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傅中望:这问题很重要,我们举办漆艺三年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我们传统文化漆器技艺的重新追溯。如果说让它完全变成日常生活当中的物品,好像也不太可能,因为现代的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使用其实是很昂贵、很奢侈的事情,即便是古代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使用漆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设立一些具有传统漆艺特色的体验生活区,让参观者像古代人一样的席地而坐,陈列很多酒具和茶具的摆设,通过这样一种环境氛围的营造,让观众有一种传统生活的体验。同时我们也可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做一些作品来影响人们的生活,通过展览让更多普通的公众对漆器这种艺术有全新的感受,甚至让他们有一种审美的需求,生活的需求。

陈勤群:漆艺回归日用,由于天然漆材料昂贵,制作周期长,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必须打造成为近乎于侈奢品的媒材,才可以进入良性循环,维持正常的艺术再生产。都彭、登喜路、卡地亚、迪奥等名牌在漆艺精品上的成功案例历历在目,所以文化机构的介入、品牌化的策略是漆艺界的重要工作。

《收藏·拍卖》,我们看到“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的举办采用了当下流行的当代艺术双年、三年展的模式,这种国际三年展的模式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漆艺文化的发展?

张颂仁:是的。首先,这种三年展的模式给人家两个信息:一个是这个时间段过了,下次还可以再来,对艺术家做漆艺的决心和对艺术的投入带来信心及期待。其次是达到延续性,我们以后连续再办“漆艺三年展”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回顾,调整,参考,慢慢地通过这种延续性形成一种现代漆艺的文化。

傅中望:三年展和双年展其实都是当代艺术的一种概念,其实我们也想通过这种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模式,连续性地提供给全世界艺术家一个交流平台,形成种制度体系。连续做几年这个活动可以慢慢建立个我们对漆器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评价标准,希望通过三年展这个平台,不断推进创作和交流,同时也建立东方国家漆器艺术的选择标准,这也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收藏·拍卖》:请问策展人和主办方对“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的远景是怎么期待的?

傅中望其实办展览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每三年次的展览发现一些好的作品和好的艺术家,同时让我们漆艺的创作和作品,每年都达到一个更高的提升。从长远来看,我希望漆艺三年展可以直接影响公众生活,让漆器艺术能更多地走进日常生活,因为漆器和生活是非常紧密的东西,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大量工业产品制造充斥在我们生活当中,漆器这种传统技艺和工艺品种会显得越来越珍贵。我觉得漆器会不断影响我们民族的生活,成为人们一种更高,更具有品味的生活追求。

张颂仁:我对漆艺三年展有三点期望

第一,希望打开漆的密封世界。漆是种密封的涂料,本身的功能就是密封的。有人说漆艺世界本身也是密封的,于是人们会慢慢对“漆”产生误解,把“漆”这样珍贵的东西和其他廉价的,普通的材料混淆了。我们觉得漆器要提升到艺术概念上来,必须把不同的美术界和创作界的才华延伸到这个领域,所以要我们打开这个密封世界,希望多元化,能给好的艺术家使用。我们还希望漆艺能进入到高档的工艺品里面,以后人们可以不追求欧美玻璃艺术、银器器皿,而是追求漆器,因为这种材料完全是从我们历史渊源中提炼和传承下来的。

第二,是给漆正名。按照现在的话就是给漆艺恢复名誉。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人们把真正的漆材料混淆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给漆正名。

上一篇:薄板厂职业健康安全关键岗位人员任职要求下一篇:和大树做朋友社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