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2024-07-26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精选15篇)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1

在纪念华罗庚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钱运录

(2010年11月12日)

2010年11月13日08: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华罗庚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学习他的崇高品德,表达对他的无尽追思。

华罗庚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同志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后又不幸身患伤寒致使左腿残疾,但他在逆境中奋发努力,刻苦自学数学,青年时代就在数学研究领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931年到清华大学工作。1936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深造。1938年回国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赴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1950年,他毅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把全部精力投入新中国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中。华罗庚同志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学部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等职。1985年6月12日,他应邀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因心脏病突发倒在讲台上,不幸逝世。华罗庚同志的精神和事迹感染、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努力学习,献身科学,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努力奋斗。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华罗庚同志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一生留下2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有的已经成为20世纪数

学的经典著作,其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和“华——王(元)方法”等。由于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华罗庚同志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华罗庚同志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以及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并亲自组织和领导了“双法”的普及推广活动,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法”的推广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普队伍。毛泽东同志对他这一创新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和1965年两次写信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华罗庚同志是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写道:“不经过黑暗的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贵;不经过严冬酷寒的人,不知道春日的可亲”。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使他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强大信念。他不断加强学习,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在以后的经历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曲折,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和追求。1979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新起点,以“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自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奋不顾身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华罗庚同志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1951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中央常委、副主席。他始终牢记参政党的历史使命,积极参加民盟的各种活动,团结带领广大民盟成员,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创民盟工作的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4月,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积极参加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献计出力。他利用自身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华裔

知识分子中开展大统一、大团结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科学文化交流。

华罗庚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赤诚对党、科教报国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科学事业,奉献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大业,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为我国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时代的楷模,为青少年一代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崇高的品德和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他未竟的事业,需要我们继续为之奋斗。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同志为国分忧、为民尽责的坚定信念。华罗庚同志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祖国的”。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完全可以在国外享受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待遇。但是只要祖国需要,他就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把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热爱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我国科技事业最前沿,常年奋战在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生产第一线,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他坚持运用科学、求实、创新的理念指导科学理论研究,牢牢把握科技工作的正确方向。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领导和组织人民政协和民盟的各项工作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是贯穿华罗庚同志一生的不懈追求。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同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敬业精神。“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这是华罗庚同志因病致残后的呐喊,更是他敢于与命运搏斗的誓言。他身残志坚,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率先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解决了许多关键性难题,为我国数学研究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不管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不管条件如何艰难困苦,他对科学研究的痴迷没有改变,“醉心于科技创新”的信仰没有改变,“重上前线,再试宝刀”的干劲没有改变,历经种种劫难不折其志,经受重重考验不悔其行。即使到了晚年,他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但仍然手不释卷,勤奋研究,组织带领一批又一批青年科学家勇攀科技新高峰。病重住院期间,他仍继续坚持工作,鞠躬尽瘁,直至倒在学术报告的讲坛上,用行动实践了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追求。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在磨难中顽强拼

搏,是贯穿华罗庚同志一生的伟大精神。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同志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华罗庚同志曾说过:“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这是他作为优秀教育家的心声,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为国家和人民甘当伯乐、培育英才的真实写照。为了新中国科学事业的进步,他不计个人名利,从无门户之见,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进、培养人才,亲自指导和培养了陈景润、王元、陆启铿、万哲先等一大批数学研究事业的接班人。他亲自撰写科学通俗读物,引导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向科学进军,以使我国科学研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为培养人才甘当人梯,为青少年一代无私奉献,是贯穿华罗庚同志一生的崇高风范。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天,我们纪念华罗庚同志,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承以华罗庚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2

《中国文化报》报道, 为了纪念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诞辰100周年, 由其子季承授权、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纪念季羡林诞辰100周年图文纪念版文集”近日面世。该文集共包括5部作品:《季羡林自传》展现了他的奋斗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病榻杂记》收录了季羡林自2001年住院后在病榻上所撰写的文章, 涉及生死观、思想道德等诸多方面;《季羡林谈人生》是一本探讨生活态度、传递生活智慧的温馨读本;《牛棚杂忆》则详述了他在10年动乱期间的生活、思想及著书的经历, 其豁达与乐观令人动容;《季羡林谈佛》展示了季羡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 对佛教研究的锲而不舍。这5部作品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季羡林人生各个阶段的精彩瞬间, 有评论认为, 这些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详尽地了解季羡林的生活细节, 感受一代大师的风范。

纪念郭力诞辰100周年 篇3

在纪念郭力同志诞辰100周年的重要日子里,我怀着深深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向这位深刻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被几代汽车人深情记忆和怀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代表,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历经以郭力同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汽车人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我国汽车工业迅速摆脱了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局面,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从一汽建厂开始,到1956年7月15日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2009年产销双双超过100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5年产销双超2300万辆,连续7年蝉联全球第一……这里凝聚着建国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饱含着郭力同志等为代表的共和国汽车工业第一代创业者的心血结晶,也显示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与创新精神的薪火相传。

从1950年到1964年郭力同志在“一汽”的15年,是拓荒的15年,也是创新的15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造汽车的历史;第一辆东风牌轿车使中国人开始有了自己的轿车……,无数个第一开创了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由生产单一品种发展成卡车、军车、轿车等多品种生产,由此奠定了今天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基础。而这些成绩,与郭力同志的巨大奉献是密不可分的。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之一,郭力坚韧果敢、艰苦奋斗,在无人力、无阵地、无经验的三无情况下,从零开始,带领“一汽”在一片荒野和残垣断壁上,选址建厂,广纳人才,开创了“一汽”发展的重要基础。他是”一汽”的第一任厂长,从国家利益和车厂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让贤,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在“一汽”的15年里,他做的一系列重要决策让人不得不对他的睿智和胆识称叹。他拥有科学的严谨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正是这些优秀品质和卓越领导才能,让“一汽”没有在“大跃进”中遭受太大损失,迅速恢复生产,为后来年产6万辆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一机部副部长兼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经理期间,在中央确定方针指导下,又开创了汽车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局面。

郭力同志是我国第一代汽车人的杰出代表,胸怀博大、事业为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缅怀郭力同志,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甘于奉献、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学习他科学务实的作风、勤奋的工作态度,学习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始终以郭力等老一辈汽车人为榜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断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奋斗。

在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的今天,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郭力同志等老一辈汽车人把中国建成汽车强国的梦想还未实现。我们要继承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懈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力争掌握一批引领和带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力争拥有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力争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强国梦。这将是对郭力等共和国第一代建设者最好的纪念。

最后,再次向郭力同志,向所有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4

万里,男,汉族,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参加工作,师范毕业。万里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12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和美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学习万里同志坚定理想、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我们就要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以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学习万里同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学习万里同志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的政治担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习万里同志重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万里同志他严于律己、勤政廉政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正,人民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要坚持严字当头,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5

纪念陆宗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综述

今年是我国当代训诂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继承者、章黄学派的传人、北京师范大学已故教授陆宗达先生诞辰100周年.

作 者: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通讯组  作者单位: 刊 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6

2010年中考优秀作文素材: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革命战斗七五年,道路坎坷志不移;

棉里藏针胸坦荡,柔中有刚闪光辉。

市场经济中国式,改革开放总设计;

港澳回归垂千古,一国两制史无例。

综合国力速增强,人民生活天天变;

国富兵强立世林,世界和平是中坚。

饮水不忘掘井人,十三亿人齐悼念;

纪念邓公百诞辰,手捧红旗把花献!

临睡前,我总是习惯性把这首诗念一遍。邓小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我曾听过那么一句话:温饱不忘毛主席,小康不忘邓小平!是啊,这句话说的一点不错。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

民!”在此,我想说一句:您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您的祖国和人民深深爱着您。邓小平爷爷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每个人成功人生的伟大导师。他在艰难中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在压力下安排好了香港的回归工作„„然后,他安详地走了。如今,中国人民已经比较富裕,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更加怀恋他——邓小平!

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虽然邓小平爷爷逝世的时候我还小,但从书上,网上,电视上了解到了邓小平爷爷是一位历史的巨人,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的骄傲,是他身后一代代爱国者的伟大楷模。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决定性地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并为国际关系的稳定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实质性贡献。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祖国的日益强大;如果没有你,我们就不能在世界上挺直腰杆;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一天比一天好的生活。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7

领导、嘉宾为丹青系列藏品揭幕

开场节目-锣鼓喧天

北京工美是国礼诞生地, 为纪念人民艺术家赵丹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北京工美集团精心设计制作的“丹·青”限量版纪念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首次为人民艺术家独特设计的系列艺术品, 凝聚着北京工美设计团队的智慧和追求, 共同追慕赵丹先生在艺术创作中走过的珍贵时光, 畅怀赵丹、赵青两代艺术家情思下的艺术雅趣。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8

吴健雄陈列馆5月31日上午正式开馆。在30日举行的吴健雄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两院院士、国内外高校教授、吴建雄亲属等近500人出席。家属代表、外籍院士代表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吴健雄一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身在海外、心怀中华”的爱国情怀。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江苏省侨办副主任季俊秋出席“纪念吴健雄诞辰100周年活动”。

纪念活动包括吴健雄铜像落成典礼暨吴健雄陈列馆揭牌仪式、“现代科技、大学教育、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太仓市人民政府合作签约、纪念吴健雄袁家骝诞辰100周年瞻仰仪式、明德小学建校100周年庆典、两院院士太仓行等。

吴健雄当年从太仓市浏河镇走出来,1929年她以最佳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随后又前往上海中国公学,就读胡适先生门下。1930年她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她资质俊秀,学习游刃有余。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她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1934年离开了母校,赴美继续深造。她在读博士期间就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

1963年,她推倒了“宇称定恒定律”,先后获得了各国政府及世界著名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和奖励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物理女王”。

吴健雄的成果震动了国际科学界,1958年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将名誉科学博士称号授予这位女性。吴健雄还获得其他15所大学的名誉学位。美国总统授予她1975年国家科学勋章。1978年她还获得国际性的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奖金。她发表过100余篇科学论文,与丈夫袁家骝合编《实验物理学方法·原子核物理学》、与S·A·莫斯科夫斯基合写《β衰变》,由于她坚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献身科学的精神、以及巨大的成就,国际科学界称她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吴健雄还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她从1973年起多次到中国探亲和讲学,1992年在东南大学建立了吴健雄实验室;1994年6月,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她对于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关怀备至,尤其是由她父亲一手创办的明德学校。

从1973年起,吴健雄曾先后多次回到祖国大陆,为明德小学的风雨操场剪彩,设立以其父亲为名的太仓市吴仲裔奖学金基金会,创立吴健雄实验室,建造科技楼、教工宿舍等等,呈现出一位海外赤子对祖国和家乡的那颗“火热的心”。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9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抗日英雄包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这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

包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名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史册,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事迹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包森,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人。生于1911年,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陕甘宁边区和西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秋,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虽受尽各种酷刑,但仍然威武不屈,并积极组织难友开展绝食斗争,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拘禁和迫害,为此被敌人定为“首乱分子”,隔离关押,加以重铐,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获释出狱。出狱不久,包森即奉命赴延安抗日-1-

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党总支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地区,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队巧妙设伏活捉了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此事不仅震动日本朝野,也极大地鼓舞了华北军民的抗日热情。同年秋天,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

1940年2月,包森率部进抵盘山,全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设伏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首开冀东地区整建制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同年秋,冀东军区十三团正式组建,包森任团长。经一年浴血奋战,在盘山周围地区建立了7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人口200多万。1941年春,包森率部参加反“治安强化运动”。同年秋,冀东军区开展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果河沿战斗。1942年1月,包森率7个连的兵力在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毙伏日伪军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

胜强的奇迹。当时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队长”、“包团长”、“包司令”,而日伪军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发生口角时,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

包森上百次地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多次负伤,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指挥战斗的最前沿。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军遭遇,他在指挥作战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以自己31岁的生命,为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蒲城是包森同志的家乡。虽说他自幼离开家乡,但是,无论时隔多久,家乡人都始终牵挂着远在他乡的游子,都始终不会忘却他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丰功伟绩,都始终以包森同志引以为荣。

包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风范,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对党无限忠诚、矢志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复杂,他始终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包森同志一生经受了多次复杂严峻的考验,但他“从来没后悔过”。他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中见真情,合作中增共识,历经风霜而意志弥坚。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精神。包森上百次地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不止一次地负伤挂彩,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战斗指挥的最前沿。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创新工作、果敢决断的精神。包森多谋善断、英勇果敢,在他的指挥下,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七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勤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包森同志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工作作风深入踏实,在他身上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团结部下、爱护战士、深入群众,被大家亲切称为“我们的包司令。”

蒲城是包森同志的家乡。把英烈的故乡建设好、发展好,是包森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无限希冀,更是76万蒲城群众的殷切期盼。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十二五”新的征程,蒲城正处于一个大步向前、大幅跨越、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继续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化联动、壮大产业集群、实现富民强县”的总体思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赶超为主调,以项目带动、工业推动、城乡联动、创新驱动为主攻,凝心聚力,锐意进取,鞠心给力兴蒲富民大业,促进蒲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确保“努力再造一个新蒲城”目标如期实现!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10

陈直先生的学术风格-在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

陈直先生在秦汉史、历史文献学诸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继承并发扬了“二重证据法”,他的史学成就与方法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

作 者:张岂之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69 刊 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30(4) 分类号:G06 关键词:陈直   二重证据法   学术风格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11

那是在1972年春节前夕。当时,高元钧大师所在的北京军区“五七”干校要和当地群众搞春节军民联欢晚会。我们南铜冶大队“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参加了演出。当晚,节目进行时,我正在后台备场。突然,观众不断爆发的笑声和如雷的掌声惊动了我。什么节目这么受欢迎?好奇心驱使我跑到侧幕条偷看。只见舞台上一位五十岁开外的男演员,身穿崭新的军装,手里打着一副铜板,操着外地口音,一个人在表演节目。当时我还不知道那叫山东快书,也从未见过这种表演形式。台下黑压压的观众鸦雀无声,听得入神,连小孩儿都吸引住啦!演员说到紧张处,观众的表情跟着紧张,演员说到有趣处,观众瞬间爆笑、一片掌声!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太神奇啦!

一位演员,不用乐队、布景,一人多角、引人入胜,我要是学会这一手儿,那该多好啊!那天晚会上,高元钧大师在观众的掌声中,满头大汗,一人说了半个多小时,两个大段《智斩栾平》和《侦察兵》。

戏散人走,回村的路上,在我的询问下,有人告诉我,那个节目叫山东快书。演员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全国著名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就住在离我们村不远的上庄村附近军营。之后,每过上庄村,我都要多望军营几眼,心中总会萌发出一种向往。没想到,心想事成。那一次同台演出的邂逅,竟奠定了高元钧大师和我一生的师徒缘分。

年底,县文化馆组织《冬季农民业余文艺骨干训练班》,我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时,要留几个优秀骨干学曲艺。文化馆许老师告诉我有京东大鼓,山东快书……问我想不想学,我既兴奋又坚定地说:“我学山东快书!”

1973年春节过后不久,我兴高采烈地怀揣着县文化局的介绍信,来到上庄军营,找干校领导接洽学山东快书的事。没想到,碰了个软钉子。干校领导说:“眼下‘批林批孔’运动正紧,我们分校无权批准教学,你得到黄壁庄总校找胡校长。”情急之下,我骑上自行车,赶到60里外的县北黄壁庄总校。胡校长接过介绍信犹豫了半天,批了一行字:在不影响政治学习的情况下,每天酌情抽半小时教学。我的天!才半小时,太少啦!我心里想,嘴上可没敢说。

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高老家,把介绍信递给高老时,顺便说了一句:“老师,您看,才批了这么点儿时间。”没想到高老却高兴地说:“没关系。只要批准了就好,时间咱安排,我没事儿的时候都能教!”高老朴实的话语,显露着真情,如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使我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没想到,这么有名望的大艺术家,竟然这么平易近人,让我这个初入师门的农家子弟着实感动。更让我感动的是,在无任何报酬的情况下,高老欣然接受了我。那天的情景,在我心里记了一辈子,一直指导着我做人。他老人家待人宽厚、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处处替别人着想,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首次相见,高老在不经意间,给我上了“作艺先做人”的生动一课。

自此以后,为了方便学习,我就近借住在“五七”干校附近上庄村一户人家,几乎每天都要到高老家去上课。那个时期,高老教的学生很多,有部队的、地方的、还有来深造的。有和我一样初学的、有刚会说的、也有专业团体的山东快书演员。初学者先学打板,同时,给一个作品背词,但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不一样。记得当时,高老同时教学生的段子有《侦察兵》《抓俘虏》《智斩栾平》《生擒海霸王》《巧捉马振华》《长空激战》《一车高粱米》《赔茶壶》等。因为那时候,传统段子被列入“四旧”,不让教,也不让说。给我第一次分配的段子是《智斩栾平》。

每逢学生多时,在部队一间空旷的大厅里上课,选教一个作品。高老先示范,学生来一遍,其他旁边看,最后作评判。高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作品,不同的程度,进行具体指导。从打板到板式,从表演到动作,从眼神到场景,从人物到语言,高老都举一反三、认真耐心地、掰开揉碎地教,从来没见他老人家和谁发过火,批评过谁。对每一个前来学习的学生都和蔼可亲,都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亲切。每每教得满头大汗,甚至忘了吃饭,直到师娘来叫。

高老当时有个习惯,每天早饭后“溜词儿”。我有时去得早,高老放下饭碗,拿上鸳鸯板,让我搬上两个小马扎,到他家西边的空屋里一坐说:“来,熏熏”。接着,高老清清嗓子打起板,一板一眼地如唱似说,我坐在旁边儿听。“闲言碎语不要说,表一表好汉武二哥。那武松,在阳谷县替兄报仇,杀了恶霸西门庆,问了个充军发配把笔落。点出来董平、薛霸两个长解,押解着好汉武二哥……”那是我平生在那个年代面对面第一次听高老说《武松传》里的台词。真美,真动听!

学习期间,每逢有成熟的专业山东快书演员到家拜访或探亲,高老就把我们初学者召集到家里听一段。记得当时,我欣赏过孙镇业表演的《巧捉马振华》,高洪胜表演的《装灶王》,崔喜悦表演的《智斗鸠山》,刘志华表演的《一张车票》,赵洪声表演的《巧开车》等。每一次,当表演者说完,高老都告诉我们,哪一段处理得好,哪一个人物处理得有特点,哪一个动作漂亮。以此来开阔我们初学者的眼界,提高我们初学者的表演和借鉴水平。

不仅如此,只要高老有演出的机会,都会带着我们一同前往观摩学习。那年“八一”建军节是个休息日,附近驻军连队指导员鲁晓威,就是后来电视剧《渴望》的导演,他来请高老到自己连队和战士们联欢演出。高老欣然答应,带着我们来到连队,战士们坐得整整齐齐,一见高老来了,“唰”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欢迎!高老摆摆手,示意战士们坐下,几句开场白过后,高老开始了表演。一段《巧捉马振华》把战士们乐得前仰后合。演完后,战士们掌声经久不息,高老一再鞠躬致谢。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武松打虎》!”战士们群情高涨,小小连队沸腾了,掌声、喊声连成了一片!只见高老稍稍犹豫了一下说:“今天没外人儿,你们指导员是我的朋友,既然大家爱听,我豁出去了!把《武松打虎》奉献给在座的战友们!祝你们建军节愉快!可有一样儿,大家记住,到外边儿可不能宣传。”高老幽默机智的语言和眼神儿,逗得战士们都心领神会地笑了。紧接着,铿锵有力的鸳鸯板声和着阵阵掌声响起。“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高老声情并茂、高亢激越的声音在军营里回荡。利落、优美的身段和动作,随着故事情节瞬间变幻,台词清晰、稳、准、狠,富有感染力、穿透力,说唱层次分明,融合入化、错落有致。时而行云流水,婉转优美;时而高亢、阳刚有力、张中有驰。刻画人物惟妙惟肖,跳进跳出切换自如,一景一物细致入微。幽默之处分寸精准,皆显睿智。一段“打虎”,引人入胜,令人惊叹!在那个年代,高元钧大师在公开场合表演《武松打虎》是冒着风险的。现在想起来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那场演出的意义,它充分体现出大师执着的情怀、超人的胆略和睿智,以及对观众的满腔热忱。

nlc202309091016

短短两个多月的学习,高老为我们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他白天教、晚上教、牺牲休息时间教,为了山东快书事业乐此不疲,精神百倍。在一个晴朗的晚上,高老和我走在金黄色的麦田旁。我背词,高老边听边给我纠正。我劝高老早休息,可高老却兴致勃勃地指着天上的月亮说:“你看,今晚的天多难得,万里晴空!再来一遍,这叫‘月下传艺’!”记得那天晚上,高老一直教到我十点多钟才回去休息。多么可亲可敬的好师父啊!他知道自己可能在“五七”干校待得时间不会太长了。于是,他总是这样抓时间、挤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让我们初学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的领略山东快书知识。从打板到跟句,从慢板到快打慢唱、各类板式;从手眼身法步、三合一、平爆脆美到人物刻画、场景设置、装新活的方法;从喷弹啃吐磨到迟急顿挫、点到而已、点深点透;从演出中常用的数字一至十的表现手法,到神仙老虎狗、喜怒悲恐惊和单甩、双甩包袱以及“小嘟囔”一一示范讲解。他还教导我们:山东快书演员要特别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原型。在当时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高元钧大师采取了自身示范,学生模仿,单个熏陶,交流观摩,基础知识、常用表演手法统一教授。重点排练一个学生,多人听课、多方面知识结合排练交叉灌输、递进,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这对于我们初学者压力最大,等于小学生同时跳跃式地也要听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课,近似速成班,逼着你长能耐。两个多月的学习,我背完了七个大段的台词,观摩了高老多段山东快书示范表演,听了高老为多个学生排练、讲解作品,领略了大师对不同作品、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情节的处理手法。况且,我背过的七个作品七道大辙,对于我从获鹿家乡话转济南四音大有好处,也为我离开师父后学习创作、表演新节目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经高老推荐,1974年5月,我入伍到了昆明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1976年,辗转调入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成为一名专业山东快书演员。

记得初学时,一个月我才勉强学会打板,台词也背下来了,板慢不下来,说得慢,板快。就在这时,突然有一场演出,高老说:“小解,你今天晚上准备演出。”“啊!”我当时汗就下来了!师命不能违背。当晚,我紧张得要命,硬着头皮第一次上台表演山东快书《赔茶壶》,也不敢看观众,板也慢不下来,催得词儿也快,稀里糊涂一个包袱都没响就演完啦!天挺冷,我却说得满头大汗,等我演完鞠躬回到台口,没想到,高老站在台口拿着手绢等着我呢!高老把手绢递到我手里慈祥地笑着说:“来!快擦擦汗。第一次上台,说得不错,挺卖力气,有劳动观点!就是说得有点儿快。”我知道自己说得水平太差了,可高老没批评,还拿手绢给我擦汗,鼓励我,我心里知道师父的用心,当时百感交集哭了,心里暗下决心,一定好好跟师父学,将来决不给师父丢脸,不给山东快书丢脸。

高老不仅爱每一个徒弟,耐心口传心授山东快书技艺,尤其重视传德。记得高大师不止一次谆谆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山东快书演员,要时刻想着为工农兵群众服务。水平低不怕,慢慢提高。首先在台上要卖力气,要有劳动观点。你连力气都不卖,观众怎么能喜欢你?无论大场小场,人多人少,哪怕是只有一个观众都要用同样的热情表演,因为观众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高老的嘱托,我没齿难忘,至今记忆犹新。

在那个年代,高元钧大师创造条件争取演出,不间断传承教学,为燕赵大地乃至全国各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山东快书人才。据回忆,当时,仅石家庄地区至少有30多名山东快书演员在演出,具都出自高派。高洪胜、刘志华、张英山、周向荣、单明来、梁凤川和我等,都是当时活跃在石家庄地区舞台上山东快书演员中的佼佼者。

正是那时,由于高元钧大师的辛勤耕耘,使山东快书这一民族艺术的奇葩,在冀中平原生根开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大师精彩纷呈、热情火爆、无以伦比的精湛艺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在当地掀起了高元钧热。

至今,40多年过去了,那一带的老百姓中间还流传着高老曾对着地里的高粱说山东快书,在开往石家庄的公共汽车上为乘客表演山东快书的故事。当时,由于演出机会极少,高老有时兜里装上一把水果糖,到村外的打麦场上找一群玩耍的小朋友:“来来来,我这儿有糖,发糖啦!都别抢!一人一块儿,都有份儿!”那时农村的小孩儿家里穷,轻易吃不上糖,见着糖就像过年一样高兴,“唰”都跑过来围成一圈儿向高老要糖吃。高老一边给小朋友们分糖一边儿说:“听话,拿到糖的小朋友都坐好喽!我给你们表演一段山东快书好不好啊?”“好!”“看谁表现得好,等我演完了还发糖!”闻此言,“呼啦啦”小朋友们席地而坐围一圈,高老打起板就演。演一段发一圈儿糖,直到高老兜里的糖发完为止。听到这样的故事,我心酸楚、潸然泪下……后来,我才知道,水果糖是部队节日发的,可高老竟没舍得吃。

“十年动荡”百业凋零,许多艺术家心灰意冷,中断了演出和教学。而高元钧大师,作为一名全国著名的军旅艺术家,作为山东快书领军人物,作为一名军人,身处逆境、不忘使命,默默蛰伏在太行山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以他那博大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冲破重重阻力,双手奋力挺举起民族艺术的旗帜,以极大的热情和感召力,用山东快书照亮了一方舞台,给一方百姓送去了欢乐,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和艺术财富!

纪念高元钧艺术大师诞辰100周年,回顾大师一生的光辉足迹和辉煌的业绩,心中感慨万千!让我们山东快书人,学习高元钧大师把山东快书融入生命,当作肩负的使命,为山东快书事业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为传承山东快书艺术,推动山东快书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努力!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12

人民网消息,2015年正值曹雪芹诞辰300周年, 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也为了更好地扩大曹雪芹红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的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组委会组织社会各界力量举办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六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目标是把曹雪芹300周年纪念活动打造成2015年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之一。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六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是跨越2015年的全年活动,于2015年4月—2015年12月全面展开。2015年10月 , 在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地区,组织开展“全球红迷嘉年华”活动,邀请全球红迷共聚西山,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互动让大家真切认识、感受并一起打造属于大家的红迷嘉年华。活动将由论坛、展览、讲座、演出、游戏等板块构成,历届艺术节中的精品活动将继续展现在参与者面前,通过在现场对红楼相关琴、棋、书、画、诗、酒、茶、花、香、衣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让普通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度关注曹雪芹阅读 《红楼梦》,从小红到大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涵养和文化自信。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13

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宣部部长 刘云山(2012年6月1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胡乔木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学习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

胡乔木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们党思想理论宣传文化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100年前的今天,胡乔木同志出生于江苏盐城。自青少年时期起,他就立下救国救民的志向。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宣传组织活动和学生运动,是党在上海抗日救亡工作的领导者之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乔木同志来到延安,参与领导青年工作。1941年起,担任毛泽东同志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参与领导文艺界的整风运动,参加起草中央的重要文件。抗战胜利后,他作为毛泽东同志到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的随行人员,同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进步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解放战争初期,他跟随毛泽东 同志转战陕北、历经艰险,撰写了许多社论、时评。党中央迁到西柏坡后,他历任新华社总编辑和社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做了许多重要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胡乔木同志历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署长、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重要职务,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闻出版、文化教育等事业付出大量心血。1954年起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1956年9月后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从事重要文件起草,对于宣传党的正确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以及制止和纠正实际工作中“左”的错误起了一定作用。“文化大革命”中他身处逆境,仍保持共产党人的信仰,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反思。1975年5月担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任后,积极投入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全面整顿工作,为坚持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批判极左思潮作出了艰苦努力。

粉碎“四人帮”后,胡乔木同志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先后担任中央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为确立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做了大量工作。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三大上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后,他虽退居二线,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党和国家工作,关心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护中央推进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始终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胡乔木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光明磊落的一生。他在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热爱祖国和人民,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宣传文化工作。

胡乔木同志为党和国家许多重大决策的确立竭尽了智慧才华。胡乔木同志是党内外闻名的“一支笔”,在党的重要岗位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参加了党的两个重要历史决议的起草,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党的事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问题,为形成《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重要贡献,为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统一全党思想付出了艰辛努力,为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贡献了才智。他参加了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的制定,在起草党的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等重要会议文件中,显示出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宽广眼光。他积极投身新中国重要法律的制定工作,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为推进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参与重要文献起草过程中,胡乔木同志呕心沥血、精益求精,他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才,多次获得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誉。

胡乔木同志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宣传文化工作作出了卓越贡 献。从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他曾长期负责思想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几乎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部门。他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提出要坚决维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他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根本特征,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不可能建设。他明确提出,我们的报纸要坚持党性,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加强思想性和政策性,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他积极倡导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强调要高举社会主义文学的旗臶,鼓励文艺家们认清历史责任,繁荣文化艺术的创作。他倡导“文章要明白像语言,语言要流畅像文章”,并为《解放日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撰写和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新闻稿件和理论文章,有不少堪称典范。他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讲话、谈话、批示,蕴藏着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胡乔木同志为党的文献编纂和党史研究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长期参加和主持党的文献编纂,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第一版的编辑工作,领导了第二版的修订工作,撰写了许多具有重要思想内容的题解和注释。他协助邓小平同志审定《邓小平文选》,悉心指导该书的编辑出版和学习宣传。他参与编辑《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等重要文献,主持编辑出版了《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新时期党的文献和老一辈革命家著作,为推进党的 文献编纂和档案管理工作贡献了智慧。他把中共党史研究和宣传作为毕生的事业,早在1951年就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重要的党史简明读本,影响教育了几代人。四十年后,他提议撰写和参与审定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对推动党史的教学、研究和宣传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晚年身患重病,仍以顽强的毅力撰写了《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力作。他强调党史研究要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阐明党的各种根本问题。这些真知灼见,有力促进了党史等历史科学的研究。

胡乔木同志为推动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胡乔木同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创始人和首任院长,也是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开创者。他提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强调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头等重要的任务”。他提出社会科学院要努力为国家的现代化服务,积极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忠实的、得力的助手”。他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划工作,领导制订了《1978—1985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他大力倡导、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建立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新闻学、人口学等重要学科研究机构,恢复建立了社会学、政治学等一批研究所,为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学术研究格局奠定了基础。他领导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倡议编辑《当代中国》丛书。作为中国 文字改革的推进者,他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胡乔木同志为党、为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他的坚定信仰、鲜明党性,他的品格风范、道德文章,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需要我们紧密联系新的实践,大力弘扬胡乔木同志的崇高精神,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我们纪念胡乔木同志,就要学习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崇高追求。胡乔木同志的一生,历经革命斗争的艰难曲折,历经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始终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在革命理想信念的引领下,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挺立时代的潮头,以其如椽巨笔,鞭笞一切反动的、腐朽的事物,歌颂一切革命的、新生的、进步的事物。面对逆境与挫折,他将个人荣辱臵之度外,始终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在错误思潮面前,他立场坚定、旗臶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胡乔木同志,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不动摇。我们纪念胡乔木同志,就要学习他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探索精神。胡乔木同志积极倡导、身体力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张思想理论工作要有勇气、有远见,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他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学习胡乔木同志,就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时代和实践提出的课题,勇于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创造性,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我们纪念胡乔木同志,就要学习他求知若渴、好学不倦的高尚志趣。胡乔木同志一生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长为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他强调,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够在对待复杂问题的时候,不至于慌乱、不至于迷糊;才能使我们所坚持的先进的思想,不是一种简单的信仰,而是一种科学的结论。学习胡乔木同志,就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好学、爱学、勤学,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使学习成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动力。

我们纪念胡乔木同志,就要学习他尊重知识、爱才惜才的远见卓 识。胡乔木同志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他尊重知识分子,关心知识分子,坦诚地同他们交换意见建议,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爱才惜才用才的鲜明风格。对于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他总是给予细致入微的关照和帮助;对于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他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关怀。思想理论和宣传文化战线的许多同志,都曾得到他的指引和教诲,把他视为良师益友。学习胡乔木同志,就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同知识分子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努力为知识分子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环境,更好地把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汇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我们纪念胡乔木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谦虚谨慎的优良品德。胡乔木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政治生活准则。他把为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光荣,只要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工作,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心忧天下的情怀受到人们的敬重。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虚怀若谷,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修正错误,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品格和气节。学习胡乔木同志,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先锋本色和浩然正气。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3周年 篇14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13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1前,邓小平同志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之中,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封建统治的压迫,社会动荡不已,人民饥寒交迫,民族危在旦夕。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激烈的社会矛盾,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着艰辛探索和顽强抗争。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孕育了邓小平同志救国救民的理想和追求。他16岁远渡重洋勤工俭学,并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70多年。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同中华民族抗争、独立、振兴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始终坚持正确路线,以充沛的革命热情,先后担任党和军队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创建发展新型人民军队、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伐战争期间,他从苏联回国直接参加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先后在上海极端险恶的环境下从事地下工作,在广西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参加艰苦卓绝的长征,亲历标志着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策,军政兼任、勇挑重担,不畏艰险、出奇制胜,一直处在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特别是先后同刘伯承、陈毅等同志一起,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组织实施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进军解放大西南,建立了赫赫战功。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同志主政西南,不久就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1956年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此后间,他负责党中央大量日常工作,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克服经济困难提出许多正确主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始后不久,他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直到1973年复出。1975年他开始主持党、国家、军队日常工作,为扭转““””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开展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同“_”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不久,他再次被错误撤职、批判。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结束,“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高超领导艺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1978年13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时代要求、国家发展、人民期待的高度,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系统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彻底否定了““””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他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我们实现香港、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打开新局面。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正是这些重大思想理论和实践,使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邓小平同志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同志赢得了中国人民衷心爱戴,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广泛尊敬。

像我们党的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正如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篇15

2011年的10月18日是陶行知诞辰120周年纪念日。重庆、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太原、合肥、成都、南宁等地及淮安、嘉兴、无锡、歙县、休宁、大埔、运城……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陶行知辞世也已经65周年了, 我们不禁要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 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他?

人们对陶行知持续不断的缅怀和纪念, 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 陶先生的伟大人格为人们树立了一座道德的丰碑。凡对陶先生有所了解的人, 无不为他的人格风范所感动。在他心中始终装着的是平民、是农人、是小孩子, 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 唯独没有他自己。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他可以抛却名利官位, 可以不计利害成败, 虽屡战屡败, 仍屡败屡战, 用不断的创造、试验, 全力以赴那个崇高而伟大的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 践行着他“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许诺。“万世师表”的评价对他来说, 真的是名至实归。

其二,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富含的价值和智慧, 值得人们永远去开采和借鉴。教育为了什么?对他来说, 就是为了个人人格的完善, 使人成为“真人”, 成为自觉、自动、自立的共和国的公民;就是为了社会的改造, 使社会充满和谐、创造, 民主、富强, 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是为了生活的提升, 使人人都能过上向前向上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并使人人都能够成为这种社会和生活的创造者。但是“旧教育”、书呆子教育、文凭迷教育等等, 都是“大规模的消灭民族生存力的教育”, 对这种教育必须彻底改造。他提出的能够彻底改造旧教育的教育, 就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提倡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他要求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 与社会的结合,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对人心的改造进而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最终创造出一种新生活——健康的生活、民主的生活、创造的生活、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创造这样的新生活, 不是“坐而言”, 更要“起而行”, 用“做”来统一“教”和“学”, 让大家在科学的生活中学习科学, 在创造的生活中学习创造, 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对他来说, 生活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 因而是为共和国打基础的事业。教育与生活隔离、与社会隔离, 这个“打基础”就无从谈起。这样的教育毫无意义。

上一篇: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下一篇:居里夫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