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精选7篇)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他的崇高风范。目的是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是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党内外、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全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过了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僵化的不平凡历程,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深深扎了根,从根本上摆脱了一再困扰我们的教条主义束缚,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以他所起的开创性作用,奠定了他的卓越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正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这个理论,开创了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局面,开创了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是邓小平同志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他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过光辉的足迹。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苏区生活和工作了近四年的时间,担任过中共红七军前委书记、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务。在任瑞金县委书记和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期间,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坚决纠正前任书记所犯的“肃反”扩大化错误,保护了大批党员干部。并且十分重视培养训练本地的工作骨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和革命武装建设;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土地政策,认真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他以毛泽东同志为榜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疾苦,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苏区群众更加热爱共产党,热爱苏维埃政府;更加支持红军,支持革命。由于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领导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在1933年春夏间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批判、打击,被撤销党内外职务,下放农村劳动,1933年8月调到红军总政治部工作,负责主编《红星》报。他虽身处逆境,但革命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对党的忠诚始终不变,对工作的热情始终不减。时间虽然过去了70多年,邓小平同志当年那种面对惊涛骇浪指挥若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采、甘冒风险纠正“左”倾错误的革命胆略、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中。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时刻,我们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这个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欣欣向荣,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滚滚热潮,处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在今年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加快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争当全省改革开放先锋和加快发展排头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830万*人民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一定要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快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进一步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同志还多次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又反复告诫,“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邓小平同志这些光辉思想和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20多年来,*和全国、全省一样,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基础差、底子薄,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快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了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一切为民谋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的发展战略。通过重点加快与“长珠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体制机制的对接、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的对接以及产业发展平台的对接,实现与“长珠闽”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的一体化,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增长极、以工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这个发展战略,顺应时代潮流,切合*实际,是全面提高我市改革开放水平、提升崛起速度和发展质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必然选择。为了确保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我们提出,必须以建立和完善“十大体系”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十大体系”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全市上下正在认真组织培训和宣讲,相关的配套文件正在抓紧出台。实践证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只要在工作部署中加以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的发展就大有希望,*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一定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他告诫全党,一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坚持和实践邓小平同志党建理论,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大对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五个能力”建设的要求,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个能力”构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各级地方党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同时,各级地方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还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和本地实际,把这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紧紧围绕地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抓紧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我们提高执政水平,就要增强执政意识,增强服务观念,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要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就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环节,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善于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划发展,全面提高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一定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邓小平同志在回顾党的历史时说,“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为什么我们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央苏区时期形成的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苏区精神,仍然是我们新时期团结群众、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要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体现群众的愿望,符合群众的利益,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同志们,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百年沧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神州巨变;伟人已逝,精神永存。回忆起邓小平同志非凡的业绩、崇高的风范,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回忆起邓小平同志当年在*工作、战斗、生活的情景,我们*人民倍感亲切。我们永远敬仰他、怀念他。我们一定要将无限的怀念之情化作巨大的工作动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始终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篇2
今天, 我们在此隆重集会, 纪念邓小平同志倡导发展电化教育30年, 表彰全国电教系统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工作者, 庆祝30年来我国电化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是全国电教系统的盛事。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全体员工和全国电教系统的同仁, 对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 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电化教育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社会各界的朋友, 表示由衷的感谢!向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和优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们深切地怀念邓小平同志。1978年,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踏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1978年,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中, 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发展电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倡导发展电化教育事业。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高屋建瓴地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 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同年, 经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意、国务院批准, 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随后, 一个由中央、省、地市、县电化教育馆和学校电化教育机构组成的电化教育网络系统初步形成。到80年代中后期, 覆盖全国的学校电化教育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和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已经形成。在这三大系统的有力支持下,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电化教育蓬勃发展。
发展我国电化教育事业, 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30年来,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 在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 我国电化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技术事业日益繁荣, 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 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电教系统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奋发努力, 不断进取, 为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技术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开创性的实践, 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是基础。在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重视下,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 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取得显著进展。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全国电教系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要求, 始终将电教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服务作为中心工作, 经历了从幻灯、投影、电影到录音、录像、广播、电视、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教材和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后,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加快, 我国加大了教学光盘和基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计算机互联网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在组织电教教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 全国电教系统为了丰富电教教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 作出了不懈努力, 为国家实施“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电化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离不开教师。教育部在不同时期推出了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全国电教系统积极承担任务, 通过集中面对面培训、专家巡回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 使数以千万计的教师经受了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洗礼, 帮助他们提高了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水平, 促进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了师生互动方式。
———从1983年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开始, 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体系, 具备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能力。几十年来, 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服务于电化教育事业、远程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 为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实践是理论的基石,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面对蓬勃发展的电化教育事业和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实践, 电教系统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重点科研课题,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应用研究不断推进, 丰富了教育技术理论。先进的教育技术理论引领着我国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我国电化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中, 《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远程教育》等一大批期刊杂志, 以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目光, 始终活跃在实践与学术研究前沿, 为宣传党的教育方针, 推动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促进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在这里积淀, 墨香中散发着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思想魅力和光芒。
———开放的时代需要聆听世界。全国电教系统以开放的心态和兼容并蓄的胸怀, 实践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殷切期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电教系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各级电教馆和学校电教机构与国外相关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交流渠道, 考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 借鉴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经验和做法, 引进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承担了众多中外合作的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工作, 为繁荣我国教育技术事业、发展远程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0年来, 我国已经建设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形成了一支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服务的专业化队伍, 不断丰富了电教教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基本形成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体系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积累了大规模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实施的经验。
回首30年来的发展历程, 我们的体会是:
———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 离不开教育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电教系统的工作,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只有坚持从国情出发, 密切关注并追踪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自觉服从、服务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 才能带来电化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建设, 只有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从教育实践中来到教育实践中去, 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确定研究对象和主题, 在教育和技术的实践层面上延伸、拓展, 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水平, 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体系。
———创新是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是教育技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不断推进理论与应用的创新, 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教育技术事业才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电教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加强系统协作, 实现优势互补, 形成合力, 才能使系统的整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造就一批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各领域的领军人才, 广泛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业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信息化及教育信息化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发展远程教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远程教育, 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中央电教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和全国电教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以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为重点,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加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教育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大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探索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深入开展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 加强应用指导, 不断推进应用的普及和深化;逐步完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系统建设, 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服务的水平和为广大师生服务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年代, 我们拥抱机遇, 开拓奋进。事业发展的岁月, 我们戮力同心, 快马加鞭。30年来, 对教育现代化的真诚期盼, 始终是我们一切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不竭动力。30年风雨兼程, 我们矢志不渝, 奋发进取, 追寻着教育现代化的梦想和美好的明天。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篇3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
钱学森同志于1986年至1991年期间担任中国科协主席,1991年5月起担任名誉主席,为科协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衷心爱戴。今天,中国科协召开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和追思钱学森同志的丰功伟绩,总结和梳理他的科学思想,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对于进一步调动激发广大科协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曾与钱学森同志共事多年的老同志、老专家,以及科协机关的代表、上海交大的青年学生代表作的发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使我们更加崇敬和仰慕钱学森同志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和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
钱学森同志在中国科协工作期间,给科协系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是身体力行倡导学术民主,重视学术组织建设和学术交流的作用。钱学森同志认为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交流经验的重要载体,可以把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1977年中国科协刚刚恢复工作,钱学森就强调学会在科技人员横向联系学术交流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学术讨论总要搞个学术组织。一是成立研究所和在大学里设置专业,二是成立学术组织。我们要严肃认真地搞学会工作,不能随随便便,更不能有江湖习气。搞学术,态度就是要认真、严肃。当然,认真并不等于不活泼。我们要诚恳地交流,有活泼的气氛,有话就说。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学术组织就可以搞好。”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倡导推动下,成立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钱学森同志始终坚持民主办会,践行学术民主的理念。1984年他在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支持学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民主办会,保证科技工作者当家作主。这就是说,必须克服和防止政群不分、以政代群的现象,切实贯彻‘双百’方针,实行学术民主,增强学会的活力。”他多次讲过,“在新的科学领域里,没有什么权威,决不能搞一言堂。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互相交流,争吵一下也没有关系。暂时统一不了认识,不要紧,慢慢来。总之,我们既要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充分发扬民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二是积极推动树立“大科普观”,丰富发展了科普工作的文化内涵。钱学森同志强调科学技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把科普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他多次提出,现代科技和文学艺术应该结合起来,使科普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的思想。温家宝总理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同志再次提出,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他坚持“科普学”是“文化学”中的实用学科,支持并亲自参与科学普及的实践工作和理论探索。钱学森同志提出科普工作的三个层次,把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列入到科普工作的内容中。他敏锐地指出,科普对象应分成三类:一是为农村及小集镇的“大农业”和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大面积科普;二是为提高广大干部科学素质服务的科普;三是为科技专家们了解非本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为开阔思路服务的科普。这种划分,对现阶段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特别是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注重人才培养,竭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钱学森同志甘为人梯,竭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他几十年来坚持给来信求教的青年书写回信,帮助青年提炼思想、找准方向。他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才培养经验,设计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下受教育者与年龄关系的新方案,探索青少年教育培养的新理论和新方案。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看望他时说:“您一直热心培养和提携年轻人,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格,带出了一批优秀科学家,其中有的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才。”2009年,在病榻上的钱学森还对温家宝总理说:“培养杰出人才,不仅是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钱学森同志鼓励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推动建立国家创新人才奖励体系。1987年9月,中国科协三届六次常委会在审议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设立奖项时,他说:“我们这样年纪的老家伙,已经不需要这类奖励了,真正需要鼓励的是青年人。……,科协应该面向青年科技人员设立奖项,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得到了朱光亚、王大珩等赞同,并改设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1994年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至今已评选了12届,获奖者多已成长为两院院士、首席科学家和科研骨干。
四是重视“专家群体”的整体优势,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钱学森同志强调集成专家群体的智慧,推动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他大力提倡用系统科学的观点考虑科协工作,力图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零金碎玉”打造成一个“纯金美玉”。他在1986年的一次政协会议上讲到:“我之所思,除了希望科技人员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之外,主要是一件事,即把系统工程的科学引进到政协工作中来,以便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库’的优势。”1989年3月17日他在谈关于多学科、综合性学术交流和决策论证的重点课题问题时说:“决策咨询,一定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定性、定量的分析。不那么搞,就很难说你的建议到底是怎么来的。”钱学森同志要求提炼决策咨询建议必须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他指出,作好决策咨询,一要选题准,必须围绕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确定,可以是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与科技有关的问题,也可以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是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科技方面的问题;二要有时效性;三要利用好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他明确提出“学术活动的成果,对科技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应有专门的反映。不是送一个大本子,而是要加工,把那些有份量的建议整理送中央,发挥助手的作用。” 钱学森同志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前瞻性地提出在西部地区发展沙草产业。他认为,要转变关于西部沙漠的思维定势,看到沙漠上也有搞农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不仅是“治理”,更重要的是“开发”,将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他积极倡导建设知识密集型沙产业和草产业,为西部地区破解“三农”、“三牧”难题提供了重要途径。
五是开创科协工作理论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科技社团体制机制。钱学森同志坚持中国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要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来办事。他认为,中国科协之所以是人民团体,首先是因为它是群众团体,但不是一般的群众团体,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它代表的是全体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明确这个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中国科协的性质,增强责任感,使科协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地积极地参与社会协商对话,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具体利益。在他积极支持和推动下,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钱学森同志大胆构想建立“大科协、小机构、多中心”式中国特色的科协组织体系,积极推动中国科协的改革发展。他曾描绘对中国科协的构想,一是“大科协”,包括理工农医等所有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应用;二是“小机构”,指机关要精简,人员要精干,办事效率要高;三是“多中心”,就是要多办一些服务性实体,大科协、小机构,办事就得靠实体,把日常工作交给实体去承办。钱学森同志还把“中国科协学”纳入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他认为科协工作的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的范畴,是社会科学部门里的实用学科。他提出中国特色的科技群众团体理论,是中国科协史上的一大创举,大大提升了科协理论的研究水平。
我们在深切缅怀钱学森同志的同时,更要把学习纪念的成果转化为激发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的精神力量,内生为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起来,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的褒奖,努力争当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积极倡导民主讨论、平等待人的学术风气,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勇作科学精神的守望者,努力争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大力弘扬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操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永远保持内心的一片净土,努力争当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的传承者、维护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钱学森同志的科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国科协的改革发展;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同志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篇4
(2009年6月23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李先念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毕生奋斗,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同志出生于湖北黄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大革命影响下,他积极投身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李先念同志就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同志一直从事军事斗争,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他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在重大历史关头不怕牺牲、勇挑重担,敢于斗争、屡建奇功。
1927年,李先念同志率领农民武装参加著名的黄麻起义。随后,他随红四方面军艰苦转战,先后参与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战争血与火的磨练中成长为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军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他受命指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攻占懋功,率先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他向毛泽东同志详细汇报了川西北形势和红四方面军情况,为党中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同志等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斗争,率先遣军和红二方面军一道北上,为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作出了贡献。会宁会师后,他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率部突破黄河天险,执行宁夏战役计划。随后,他担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指挥红三十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奋战,重创敌军,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西路军失败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率领西路军余部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新疆,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同志是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五师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他受党中央重托,前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原地区,开始了创建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他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先后创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开辟并发展起鄂豫边区这块地处要冲、孤悬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他善于正确判断形势,不失时机发展壮大人民力量,领导创建了拥有1000多万人口、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原抗日根据地,创建了拥有5万余人正规部队和30余万民兵的武装力量,从战略上有力配合了全国各个地区的抗日战场,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先念同志领导的中原军区成为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的首要目标。他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沉着果敢,机智灵活,指挥6万中原军区部队突破30万国民党军队的重围,并亲自率领北路突围部队转战千里,在战略转移中创建了豫鄂陕边区根据地。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显示了他统帅大兵团同强敌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前夕,他任新成立的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之后又任重建的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参与刘邓大军重建大别山根据地斗争和淮海战役后勤保障工作,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李先念同志是党和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达26年,长期分管财政、金融、贸易等工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倾注了大量心血。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先念同志主政湖北省,在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团结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等一系列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1954年,李先念同志调到中央工作,不久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等职务,协助周恩来、陈云同志领导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他强调国家财政必须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提倡增产节约、挖掘资金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政、信贷收支平衡,确保国家重点建设资金需要。他高度重视发展城乡贸易,扩大商品流通,建议改善财政管理,调整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适当扩大地方财政管理权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党的八大前后,他支持防止急躁冒进的正确意见,强调“财政、信贷和物资三者必须统一平衡,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参与领导国民经济调整,为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做了大量工作,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先念同志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成员受到错误批判。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努力协助周恩来同志维系国民经济运转,为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打开外交新局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全面整顿期间,他积极配合和协助,为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付出了大量心血。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他作为主要决策人之一,为从危难中挽救党、挽救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粉碎“四人帮”后,李先念同志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积极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他坚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倡导解放思想,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其他老同志一起协助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李先念同志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重要职务,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积极推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主张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以务实果敢的作风为实行和推进改革开放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提出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而不要滥用行政方式,充分和正确运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力量;在加强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改革计划、财政、物资、内外贸易和企业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积极大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他强调“一定要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的道路”。他十分重视在改革开放中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强调“把经济的发展同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劳动者经常得到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参与制定对外政策,妥善处理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在担任国家主席期间,他经常去各地考察了解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情况并给予指导。他出访20多个国家,向世界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介绍改革开放的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在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开展调查研究,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积极推动海峡两岸交往,为积极开展人民外交,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先念同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统一大业殚精竭虑,奋斗到最后一息。
同志们、朋友们!
李先念同志的崇高思想风范是激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缅怀李先念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崇高品德、高尚风范,使之成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们要学习李先念同志信仰坚定、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崇高品格。李先念同志对共产主义理想始终抱有必胜信念,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毫不动摇、毫不退缩。他一生遭遇许多险境、逆境、挫折,始终坚韧不拔、乐观向上、英勇斗争。他说:“革命军人要坚决与勇敢。对革命决不动摇,对敌人决不投降。头可断,真理不可丢,这是我们的美德。”“要保持和发扬革命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具有对崇高信仰的坚定性,“才能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毅力,才能迸发出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孕育和繁衍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土地,产生无限的热爱和血肉相关的情感”。
我们要学习李先念同志勤于和善于学习、坚持群众路线、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优良作风。李先念同志出身贫寒,只念过3年私塾,是在革命斗争和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说:“我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什么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都是学来的。”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一切内行的同志学习是他的鲜明特点。坚持实事求是,贯彻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是他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他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期都必须依靠群众,一切工作都必须将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为此,就要
深入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交朋友、谈心,了解他们的基本要求,启发他们的觉悟,解决他们的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李先念同志每到一个地方,总能扎下根来,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创建起根据地,开创出新局面;在领导国家财政经济工作期间,总能及早发现问题,向中央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冷静观察和正确判断形势,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难题。他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辩证法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要学习李先念同志坚持党性原则、谦虚谨慎、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李先念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说:“我们一切事业的成功,是全党力量的成功,也是全体干部与群众力量的成功,决不是个人力量的成功。我们不能把成功的事业,当成自己私人的家当。”他具有极强的大局观念,强调“凡是对全局有利的事情,大家都要勇于承担义务,坚决去办,而且一定要办好。凡是对全局不利的事情,即使从局部来看是必需的、有利的,也决不能办”。他把为维护全局利益而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看作是党性的体现,他说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如果我们共产党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就不可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李先念同志始终自觉维护团结、遵守党纪。他说:“党的团结,军队的团结,干部的团结,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他善于发现和珍视人才,始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反复强调“共产党是马列主义的党,不是帮派、小团体,不应该有‘山头’与地区之分,也不能以个人关系分亲疏。提拔干部只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决不允许搞歪门邪道”。他作风民主,注意倾听不同意见,善于营造使人敢讲真话、畅所欲言的氛围。
我们要学习李先念同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李先念同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表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家,必须永远保持革命热情和奋斗精神,把为人民服务,把改造客观世界,当成自己的天职和应尽的义务”。他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座右铭,经常说“要与别人比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性,不与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更不允许贪污腐化”。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但在生活上始终保持勤俭朴素作风。他经常叮嘱家人要精打细算过日子,对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
同志们、朋友们!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
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树了卓著的功勋。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少奇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他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他的名字永垂史册。
刘少奇同志出生在十九世纪末。那时候,中华民族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重苦难中。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猛扑过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唤醒无数爱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寻找民族解放的道路而顽强求索。刘少奇同志是他们当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
在学生时代,刘少奇同志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主义者。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他同我们党的先驱们一样,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努力从当时的中国实际出发,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一九二0年,他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春,他前往苏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实地考察十月革命的经验,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这年冬季,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他矢志不移地投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的伟大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主要工作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发展工人运动。一九二二年九月至一九二五年春,刘少奇同志受党的委派,到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江西安源路矿,参与领导闻名全国的安源工人大罢工。罢工胜利后,他肩负起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全面工作。他同工人打成一片,把党的政治任务同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实际的斗争策略。他组织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汉冶萍总工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产业工会组织。
在二七罢工失败后的低潮中,安源地区成为继续激励全国工人运动的一面旗帜。刘少奇同志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一九二五年夏,他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他参加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刘少奇同志长期负责指导工会工作,是我国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刘少奇同志在上海、天津、北平、哈尔滨等地坚持革命活动。
他尊重实际,勇于独立思考,同“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决定党和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刘少奇同志作为中央政治局成员,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瓦窑堡会议制定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后,刘少奇同志出任中央驻北方局代表。他总结党在白区工作的经验教训,从思想上理论上清算“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提出白区工作的正确方针和策略,对遵义会议后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起了重大指导作用。正如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刘少奇同志是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
刘少奇同志在华北地区正确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巩固和发展了党所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北方局书记,深入敌后,坚持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放手发动群众,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抗日新军的创建工作。一九三八年底,他南下担任中原局书记,组织和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与陈毅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领导华中军民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新四军的阴谋,迅速改变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发展壮大了华中地区的革命力量。一九四三年春,刘少奇同志回到延安,进入中央领导核心,成为中央书记处成员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科学地概括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精辟地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同志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此后二十多年,他一直工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岗位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中共中央主席。他根据形势的急剧变化,果断地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地指导在东北实施“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
一九四七年春,国民党重兵进攻延安。中央决定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留在陕北领导全国解放战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斗,刘少奇同志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与朱德同志一起转移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一九四七年七月,刘少奇同志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全国土地法大纲》。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指引亿万农民摆脱封建土地制度的压迫,汇入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力量。
建国前夕,刘少奇同志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对新中国的经济构成和经济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建设的蓝图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同志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九年,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一九六五年连任这一职务。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分成一线二线后,刘少奇同志长期主持中央一线工作。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伪证,罗织罪名,残酷迫害刘少奇同志,他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对党和人民、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充满信心。他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刘少奇同志,他为中国人民建立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刘少奇同志非常重视经济建设。他提出,生产事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全体人民一切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的基矗建国初,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了大量工作。他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文件,对指导全国各地土改运动的健康发展,彻底消灭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的焕然一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提倡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在他倡导下建立的各级供销合作社组织,对建国初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加强城乡物资交流,保证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九五六年,当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制定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路线。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八大路线指引下,全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六十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刘少奇同志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为我国经济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刘少奇同志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五十年代中期,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要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六十年代,他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他指导中央有关部门改革生产资料的管理和流通体制,试办托拉斯,按行业改革工业生产管理体制,收到了初步的效果。他认为,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还主张实行全日制和半工半读两种教育制度。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刘少奇同志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施行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他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他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一任委员长,曾经用很大的精力来建立和健全这个制度,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工作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等的监督作用。他主持制定的一大批重要法律法规,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刘少奇同志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作出了重要建树。他写的党的建设方面的著作,特别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论党》,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和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维护思想上组织上的纯洁、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保证。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个鲜明特点。这部著作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党的建设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加强和平时期党的建设,这部著作六十年代又修订并重新发表。
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刘少奇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对我们加强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一生不懈奋斗的历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留下的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他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赤胆忠心的精神。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奋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即使在处境异常艰难的时候,仍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信念毫不动遥他说过,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他以自己顽强奋斗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在对敌斗争中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多次临危受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始终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忠心耿耿,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他善于为党保存和巩固力量,以待时机;在革命运动涌起高潮的时期,他又善于抓住时机,迅速打开新的工作局面。他多次在关键时刻独当一面,机智果断,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贡献。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他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经过切实的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凡属符合实际的,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就坚持;凡属经过实践检验不符合实际的,他就勇于在工作中加以改正。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刻苦学习,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精神。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善于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刘少奇同志具有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勇气,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表现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的可贵品格。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篇6
专题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专题阐释】
热点讲解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是2005年政治学科高考应涉及的重要热点之一。我们缅怀伟人,更应该颂扬他的丰功伟绩。改革开放初始,审时度势的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了我国要把经济建设当做工作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社会主义,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他又指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中国不能乱。面对港澳台问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指出实现祖国统一是民族的愿望。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的财富,以及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在2005年高考中,不论是政治学科内综合,还是跨学科综合,都会涉及到这一重要内容。
背景材料
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无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材料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100年前的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今四川省广安市)。他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材料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邓小平同志响亮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无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学科解读】
从政治常识角度看,可结合党的性质、宗旨、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以及“一国两制”等知识点,分析邓小平理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对党的建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从哲学常识角度看,可结合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知识点,分析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评价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经济常识角度看,可结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对外开放等知识点,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从历史学科角度看,可联系我党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问题上的重要决议以及建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历史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判断能力,其中要特别注意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从地理学科角度看,主要是联系邓小平同志生活和工作过的相关地点,考查可能涉及的相关地理知识。
【样题精析】
【例1】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指出,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据此回答1-2题。
1.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因为他的个人活动
A.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受社会意识的支配
C.超越了社会发展的制约
D.显示了英雄创造历史的风范
2.邓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这说明
A.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B.个人素质的高低对实现人生价值有重大影响
C.能否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人的社会地位
D.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做好本职工作
【答题思路】解答第1题时应正确认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答第2题时应分析主观因素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试题解析】第1题选A项。B、C、D项的说法本身都不正确,均不能入选。第2题选B项。题干未涉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A项不选,C项的认识本身不正确,D项的说法不是材料要说明的观点。
【试题评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邓小平同志作为社会中的个人,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又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这要求学生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例2】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理论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答题思路】第(1)题应看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第(2)题应主要分析精神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试题解析】(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哲学理论依据是: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①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开发人的精神资源,调动人的精神能量,就会有力地推动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进步。②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能够使人民群众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篇7
万里,男,汉族,出生于山东省东平县,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参加工作,师范毕业。万里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12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老一辈革命家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和美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学习万里同志坚定理想、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我们就要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以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学习万里同志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学习万里同志锐意改革、攻坚克难的政治担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习万里同志重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万里同志他严于律己、勤政廉政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正,人民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我们要坚持严字当头,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同志在社区工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07-18
肖玉文同志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06-29
向地平同志在工会换届选举大会上的讲话07-07
在李文学同志表彰奖励大会上的讲话1105-23
朱小平同志先进事迹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