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冬天的诗歌高中生

2024-06-16

写冬天的诗歌高中生(共15篇)

写冬天的诗歌高中生 篇1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雪花的高兴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偏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偏向

不去那冷寞的深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难过——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偏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圃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籍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写冬天的诗歌高中生 篇2

我们的祖国被称为“诗的王国”, 诗歌是我们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说:“读诗的好处, 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尤其是读中国的古典诗歌, 可以有一种兴发感动足以变化人之气质的作用的。”然而, 考察目前诗歌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越来越多的学生是为了考试的需要而学习诗歌, 我们的诗歌教学也背离了我们的传统, 现在诗歌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 下面笔者主要谈谈教师层面的因素:

1. 认识不到位

很多老师也不过是把诗歌当做高考的必考内容, 仅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生读几首诗歌, 无疑将诗词教学淡化了, 使得学生也有了为了考试而学的功利心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2. 教学内容太窄

现在使用的人教版1~5册课本, 5册书中的古诗词有:《琵琶行 (并序) 》、古诗二首 (《氓》《行行重行行》) 、《兰亭集序》、宋词二首、《滕王阁序》、《离骚》、《孔雀东南飞》、唐诗三首。课本中的篇目是非常有限的, 学生只接触课本中有限的诗词, 而课外的基本不看。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还一味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传授”所谓的鉴赏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 其难度可想而知, 老师的要求过高, 导致学生有了厌学情绪!

3. 教学方式单一

普遍使用的是讲授法, 先介绍作者和背景, 接着读两遍诗歌, 就开始分析内容, 而且是逐字逐句地分析, 然后是赏析情感, 最后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几乎不管是什么诗词, 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而整个过程中, 老师按照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 学生只要跟着记、读、听、背就行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 根本无法调动自己的情感经验来感受文学作品, 更不可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很多时候学生对作品还一知半解, 似懂非懂, 而老师却已经结束了教学。

二解决教师层面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言以蔽之, 目前诗歌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分析有余, 鉴赏不足。现行的诗歌教学, 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 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 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故而老师花了不少时间与精力, 仍不能提高学生诗歌鉴赏题的分数, 更不能起到熏陶学生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 我在诗歌教学上做了深入的思考, 并在教学中做了尝试:

1.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激情教学

情感是诗歌中最本质的东西, 换句话说, 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力。每一首诗歌中都饱含着诗人热烈的情感, 没有情感, 诗歌就失去了价值。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 最重要的是入情入境,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 以满怀的热情投入诗歌教学。只有将教师之情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 达到彼此合一的境界, 才能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真情实意, 并产生共鸣, 受到强烈的熏染。只有激发了情感才能让学生发现诗歌的魅力。而诗歌教学要面对浩如烟海的古诗词, 和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个性的诗人, 再加上应试压力使得教师在实践中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不能潜心研读古诗词领会其精髓, 无法找到古诗词教育中情感倾注的突破口, 很少能激起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这种情况下, 老师只能依赖教参, 从各种教参中拼凑各种理解与认识, 课堂上多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了, 或是干脆放给学生读读背背, 根本没有激情, 学生也就难免会昏昏欲睡了。要想激发学生兴趣, 必须先提高教师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才能摆脱对教参的依赖, 激情教学。

2. 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是只讲课本中有的诗歌, 学生的学习是断断续续的。而教学也是片段性的, 无法构建诗歌学习的体系。不妨将诗词教学看做是一项研究性的学习, 将诗歌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第一, 高一阶段, 以背诵的方式进行量的积累。俗话说:有量变才会有质变。每个班放一本《古诗文背诵》, 利用语文早读的时间由学生轮流往小黑板上抄写, 然后进行背诵, 还要抄到各自的诗歌积累本上, 当天上课时, 师生还可以齐读、齐背, 让语文课堂时时有朗朗的读诗声。这样一周下来学生可以积累两到三首诗歌。这个阶段不要求学生一定要会赏析, 更别拿各种诗歌题目来考查学生。为了更好地鼓励、督促学生, 也必须有评价机制, 评价方式主要是激发兴趣, 常用的是诗歌朗诵比赛、十分钟名句默写竞赛、小组间对诗比赛, 因为这些活动趣味性较强, 很受学生欢迎。

第二, 高二阶段, 引导学生正确鉴赏诗词。在平时积累的前提下, 开设《唐诗宋词》选修课, 开始就诗歌鉴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课堂教学中不急于教学生如何做题, 也不急于灌输解诗歌鉴赏题的方法与思路。而是做好三方面的引导:首先, 引领学生了解诗歌鉴赏方面的专业术语, 如诗歌意象、意境、抒情主人公、抒情方式、艺术特色等。其次, 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欣赏, 诗歌欣赏就是展开想象的过程, 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后,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整体美, 不要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

第三, 高三阶段, 化整为零进行答题训练。进入高三开始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练习, 有了高一、高二的积累, 此时进行答题的练习与指导, 就会水到渠成。诗歌鉴赏的练习题很多, 但有很多是不典型、不适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 可以选择近年的各地高考题给学生练习。由课代表利用每天晚自习的时间抄一个题目在黑板上, 并要求学生将其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作为课下的作业要求既要背诵又要解题, 第二天上课时由教师拿出五分钟时间来讲解和诵读。这样一来, 避免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而且一天一首, 化整为零, 学生不觉得有压力。

我读到了爸爸写的诗歌等 篇3

我把爸爸写的这首小诗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决心向爸爸学习,争取做一名小作家。

开学后,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师和同学。

老妈怪招奖励芝麻张羽诺

妈妈的教育方式很别样。

这次寒假期末摸底考试,我数学、语文、英语都是一百分,其他科目也都是A,自然又得到了妈妈的奖励。我经常会得到妈妈的奖励:有时是一个故事,有时是一个童话,有时是一个谜语,有时也会是一次劳动,当然,偶尔也会是一顿美味啦;而这一次,妈妈奖励我一粒芝麻。我不明白就问,妈妈却说:“等到春天,你把这粒芝麻种到花盆里,到了夏天就会长出答案的。”我不明白妈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啥药,心里急呀,想早点知道答案。可是妈妈却稳坐“天台”——就是不露声色。我查字典,翻书籍,找资料,甚至连妈妈的《本草纲目》也翻弄了出来,也没弄出个所以然。不过也不能算是白忙活。以前,我以为芝麻不过就是粒芝麻而已,可以吃,还挺香的。没想到芝麻里有这么多的学问哩。——芝麻分黑白两种,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芝麻已被列为上品药,称它能“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髓脑,久服轻身不老。”另据《本草纲目》记载:“刘、阮入天台,遇仙女,食胡麻饭,为仙家食品矣。”晋朝葛洪《神仙传》载:“鲁女生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余年,甚少壮,日行三百里。”近代研究证实,芝麻确实含多种营养成分,老年人多食芝麻,对身体虚弱,大便干燥,乌须黑发,颇有效验。乖乖,没想到小小一粒芝麻,竟有这般“武艺”。

还有戏剧《七品芝麻官》、歇后语“芝麻绿豆官”、“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成语“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莫非妈妈的答案就隐含在这个成语里?妈妈希望我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登高”。老妈,你可真行,我算是服了您啦!不过,我为有这样一位良苦用心的妈妈感到自豪。——没有妈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优秀。妈妈她从不对我进行枯燥乏味的说教(妈妈对儿童心理捏得很透,可当专家啦),而是把道理隐含在故事、童话、谜语、甚至是一次劳动过程中,让我自己去循序渐进地慢慢领悟,并且在寻找领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就像今天,如果妈妈只简单的告诫我,我可能体会不深,甚至会在成绩面前产生自满情绪。而妈妈通过一粒小小的芝麻,自自然然的就勉励了我,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芝麻的知识。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僵直生硬的向我灌输有关芝麻的知识,我可能非但听不进去,还会产生厌烦心理,而妈妈通过一粒芝麻设下一个扣,打一个埋伏,就调动起我的好奇心,让我积极主动地去学海中寻幽,一举两得。妈妈达到了目的,收获了她的轻松;我也达到了目的,收获了我的知识。妈妈不累,我也不烦,各得其所。

妈妈,编辑伯伯说得对,您是想让我自己亲手播下希望的种子,待到秋天,去收获累累果实!

初中生写冬天的作文400字 篇4

我讨厌冬天,因为它让人们穿上厚厚的衣服,害得人们做什么都行动不快。公园里,再也看不到像夏天一样的热闹情景,没有人钓鱼,也没有人散步,做游 戏……呈现給人们的公园是一片荒凉,没有一点生气。枝叶繁茂的树木变成了光秃秃了,它们好像在说:“我讨厌冬天,都是冬天害我成了这个样子。”就连枯萎的 小草弟弟也说:“原来我翠绿的腰杆多好呀!可是现在冬爷爷却把我变成了枯黄色的,难看极了!”植物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说着冬天爷爷的不好。

可是在北方,冬爷爷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因为孩子们可以玩雪球、打雪仗、掷雪球、做雪人….雪地里,传来孩子们一阵阵的欢笑声……

冬天的南方,让人讨厌。可是,冬天的北方却让孩子们快乐!

写冬天作文:美丽迷人的冬天 篇5

四年级写冬天作文:美丽迷人的冬天

今天我开心极了,妈妈领我和姐姐们去江边照相。

我们坐车来到了江边,映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连绵不断的山峰披着银色的外衣,柔美的线条在

 

 

 

四年级写冬天的雪作文:美丽的雪花

下雪了。

我从来不知道,雪花,是这么的美丽。

我抬头,漫天飞舞的雪花,那么白,那么纯,

 

 

 

雪就是雪,怎么成为了花呢?也许是雪花太美好了,如花一般美丽吧。晶莹剔透,无叶无根。逍遥自在了呢。

我爱雪,但是雪不爱我。她为了世界去牺牲,把世界装扮成了晶莹剔透,冷魄如冰的世界。

雪啊雪,为什么不试着多爱我一下呢?或者,让我多欣赏你一会儿。

四年级写冬天的雪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描述冬天四年级作文:寒冷的冬天

四年级作文:冬雪

浅析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与意境 篇6

意象是诗歌的外在表现, 是诗歌的躯体;意境是诗歌的内在灵魂, 是诗歌的生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言气质, 言神韵, 不如言境界。有境界, 本也。气质、神韵, 末也。”诗歌创作中, 首先要注重意象的选择或者构建, 其次要强调意境的营造或者深化, 这样诗歌才能传形、传神、传情。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对意象和意境的分析是阅读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只有注重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把握, 才能深入作品感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悟, 感知作品的真情实感, 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鉴赏诗歌, 感悟艺术, 拓展空间, 提高审美能力, 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初步感受诗歌意象

诗歌是一泓由诗人的心灵、才智、良善汇聚而成的清泉, 是诗人丰富情感的产物, 但是这种情感不是虚无缥缈的, 其往往物化在诗歌的具体感性形象之中, 这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之一, 分解开来看, “意”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 “象”则是指诗人“意”所依附的客观主体, 即相对主体而言的客观物象。所以, “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的融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首先要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象, 只有对诗中的具体意象有了深刻体验, 学生才能深入把握诗人真切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情感体验, 才能真实地感知作者的喜为何物? 哀为何物? 叹为何物? 嗔为何物? 如在诗歌鉴赏中, 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意象。月———思乡, 怀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杜鹃鸟———凄怨哀伤, 乡愁乡思 (梨花雪, 不胜凄断, 杜鹃啼血) ;鸿雁———思乡怀亲, 羁旅之悲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柳———离情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芳草———离恨 (青青河边草 , 绵绵思道远 ) ;芭蕉———孤独与忧愁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纵芭蕉, 不雨也飕飕) ;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斜阳外, 寒鸦数点, 流水绕孤村) , 等等。这些意象能让读者产生丰富想象。它们具有特定的含义与象征, 已经内化为一代又一代诗歌读者内心固有的情感基奠。

三、立足意象, 进入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 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

“有造境, 有写境,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 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古人为词, 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不难看出, 进入意境, 必须立足于意象, 如他所列之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意象就是落花、乱红、秋千、孤馆、寒春、杜鹃、斜阳, 感知这些意象, 我们才能进入有我之境, 能以我观物, 真切感受作者的孤独、无助、凄凉, 然后“物皆著我之色彩”, 我占主导, 物由我化。再看他说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 意象就是菊、东篱、南山、寒波、白鸟, 再加之动词“下”、“见”、“澹澹起”、“悠悠下”, 我们感知这些意象 , 就会随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 进入他所营造的意境中, “以物观物”, 达到“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的效果。就如神秀和慧能的对诗, 神秀曰:“身如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慧能对曰:“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前者为有我之境, 后者为无我之境, 皆因为意象而起。前者有具体的意象, 后面直接由意象进入意境。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认识、归纳意象, 感知体验意境, 带领学生沉浸于诗人所创设的意象中品味诗歌意境, 同时, 要站在艺术世界以外的实用世界看世界、看诗歌, 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 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提升人生境界。

摘要: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学体裁, 诗人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 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 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 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由此可知, 优秀的诗歌, 意象鲜明, 意境深邃, 传之以情, 给人以美。在高中教学实践中, 阅读鉴赏诗歌,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意象,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逐而进入意境, 因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领悟诗的意境,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高中诗歌教学,意象,意境

参考文献

[1]胡立根.古诗文阅读复习指导和能力训练[J].语文学习, 2006.

[2]王通才.浅谈如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J].语文天地, 2005.

[3]王汉添.有关诗歌意象和意境[J].中学语文教学, 2006.

儿童诗歌教学现状与评写结合策略 篇7

一、儿童诗教学现状

现使用的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至六年级一共收录了儿童诗47首,占所有篇目的13.3%,但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1. 部分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局限。(1)把儿童诗当成普通课文进行阅读教学,当作文章来分析。教学中讲得过多过细,过于追求诗中原本朦胧、模糊的用词的意思,将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整体性。(2)把诗当成古诗进行教学,忽视了儿童诗的童真、童趣。朗读时过于注重技巧的指导,读得过多,方式过滥,不能凸显儿童诗特有的节奏与韵律。(3)出现成人趣味化现象,即不能理解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儿童情趣,以成人的审美趣味取而代之等等。由此,老师们一致产生了“诗难教”的共识。

2. 学生文化底蕴的欠缺。学生生活单调,他们能背出的是电视广告词,唱的大多是肤浅庸俗的流行歌曲、灰色童谣,严重影响品位、素养。

3. 儿童诗教学读写脱节。(1)教师对诗歌教学不够重视,较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对写诗缺乏有效的指导,忽视积累,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2)学生的阅读量较小,语言积累少,写诗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对于儿童诗的写作更是难上加难。

二、评写结合策略

1. 诗歌单元教学的环节

“读”——吟唱与诵读。选择以吟唱与诵读为主体和特色的诗歌朗诵教学课型,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朗读效果,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并配合聆听欣赏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渗透诗歌的其他教学内容,保证基本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当堂背诵环节曾广泛应用于儿歌短诗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确定为诗歌欣赏后,背诵便不应再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估指标重点反映和体现在诗歌教学中。

“听”——聆听欣赏。诗歌聆听欣赏同样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活动,在诗歌教学中不应该代替学生和教师的诵读活动,也不要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聆听欣赏,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教材配备的音像资料,亦可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和录制。在诗歌聆听欣赏环节,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聆听欣赏。通过诗配画欣赏,能够实现诗歌意境的图像化,在诗歌欣赏中,还需要其他的绘画资源的补充。教师可以自己挑选最为切合诗歌境界的名家经典画作,协助对诗歌画境的解说,也可向学生征求最能反映诗歌意境的美术作品。

“链”——阅读链接。各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应注意唤起学生以往诗歌阅读的记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联想与链接。中外同题诗歌、同一作家的多篇诗作、古代格律诗与现代白话诗等,在比较中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以“家庭趣事”“考试”为主题,分小组分主题阅读大量相关作品。

“展”——阅读拓展。提供相关联的新的阅读资源。当作品内容单薄或抽象时,可以引进新的阅读资源进行补充,以实现延伸性学习,但应该注意新资源的适量,分清主次。也可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将新的阅读资源作为课外内容布置,以巩固学习成果。例如学生黄嘉庆写的《楚庭 广州》:“千古悠悠,似珠水长流。/天降五羊,穗城粮满仓。/陈祠流芳,红棉满城芳。/沙面风韵,岁月远流淌。/北京悠悠,古道华灯亮。/白云飘飘,城郊花更香。/千年风韵,岭南楚庭长。”这首小诗里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很多,这是他在平时阅读中善于拓展阅读资源的结果。

2. 儿童诗歌创作

学生的诗歌创作可能处于摹仿阶段,教师给予充分鼓励。课后的写作和课堂中的即兴创作,都是积极的、有意义的诗歌学习的体现。尝试性的诗歌(仿写)创作最好有学生的普遍参与,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天赋可能有参差,但无论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估。

强化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写诗能力,要求教师研究各种诗歌教学理论,大量收集、赏析诗歌,进而整理出强化诗歌教学的教材并从中发现诗歌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在积淀自己对语言的悟性,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保持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热情,为高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奠定了基础。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指导下,在长期大量的诗歌的浸润下,他们创作儿童诗的能力将会得到有效且快速的提升。

江南的冬天诗歌 篇8

爱火点燃了我们的青春

却没剩下一点温存

江南烟雨迷离

已过了萧瑟的秋天

寒风刺骨冰冷

爱情失去了春天的温暖

心事随风凋残

夜晚凄冷没有月光

只有寒风吹得窗棂摇晃

再也看不见你的背影

小桥流水如此静谧

缠绵的等待和相思

遗落在断桥烟柳边

看不见一艘乌篷船

江水怎么能载动我的忧愁

吴侬软语,难解思念情怀

清波在水面发起清冷的光辉

无限惆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江南烟雨朦胧

多少过客只顾匆匆赶路

来不及相望和祝福

高中古典诗歌的教学目标之拙见 篇9

一、了解术语, 掌握古典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古典诗歌的教学必然会涉及意象、意境、借景抒情等专业术语, 掌握专业术语及其用法将会有利于古典诗歌的学习。

意象, “意”指诗人主观的思想和感情;“象”指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事。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意象的组合构成了意境, 王国维认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 唯有鉴赏到诗歌的意象意境之美, 方可体悟到古典诗歌之精妙。

借景抒情, 指的是诗人不直接抒发感情, 而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 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感情。《人间词话》中云:“昔人论诗, 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 关键在“借”, 所以写景是次, 抒情是主;写景只是手段, 抒情才是目的。“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被许多评论家称道, 清代王夫之认为:“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 , 倍增其哀乐。”

二、诵读诗歌, 背诵积累一定篇目的诗歌名篇

《尚书·舜典》中的“诗言志, 歌永言”早已指明, 诗是诗人用歌咏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所以理解诗歌最好的办法是诵读诗歌。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声律的和谐, 注重音乐的美感, 通过声音来传达深义。所以学习诗歌不能条分缕析, 也不能埋头于前人的注疏, 而要遵循由感 性到理性 的认识过程。 首先要反复吟咏诵读, 对诗歌充分地感知, 然后大胆想象, 设身处地去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情绪意趣, 逐步形成对诗歌的整体印象。当然, 一两遍吟咏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只有往复吟咏, 才会自然领悟到诗人内心情感。或浅吟低唱或高声诵读来寻旨觅趣, 洞明诗歌的真内涵、诗人的真性情。所谓“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道理大概就在于此。

三、积累意象, 感受古典诗歌独特的意境之美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 合 , “意”是主宰 , “象”是载体。如杨柳, 因为“柳”与“留”谐音, 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意象的组合、叠加就形成了意境, 意境有眼前的“实境”和想象空间中的“虚境”。南唐李璟的《浣溪沙》, 上阕从“菡萏香销”“翠 叶残”“西风 ”“绿波”等眼前意象开始一一叙写, 基本上是以眼前意象之感发为主, 是“实境”;而下阕的场景空间上由江南飞至边塞, 时间上由白昼转为黑夜, 侧重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目睹凋零景物之后内心的想象和感受, 故为“虚境”。虚实结合使得诗歌意境更加含蓄悠远。

诗歌优美的意境, 能让读者驰骋想象并提升其思想境界和审美情趣。高中生多多积累意象, 方能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涵泳品读, 欣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技巧美

古典诗歌的语言力求创新别致, 强调含蓄凝练力求言简意赅。诗人在诗句中省略虚词, 甚至主语。从而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

形象性和生动性是诗歌语言的另一个特色。“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寥寥十字便描绘出一副气象恢弘壮阔的独特景象。“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以一个设问句揭示出 方塘清净 恬淡的原因, 同时揭示出经常读书加强积累方可增加知识提升自我的道理。可见无论是写景还是说理, 诗人都能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意趣, 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

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象征比兴、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艺术技巧。艺术技巧可以使诗歌的形象更鲜明、情感更真挚、意境更隽永。

冬天的优美诗歌 篇10

你是一个天,一个冬天

简单,简单去了

所有的丝丝繁华与装点

省去了所有的喧哗与色彩反转

你是一个天,一个沉思的天

田间泥土翻开,回忆梨耙上的唇印

那个齿味上的咀嚼,是披着绿的笑

一个笑的剖开

层层泥上,切开繁华的始结页

一个空白,

一个冬的勇敢,去深思空白的起始天

你是一个天,一个洁白的天

一个空谷的心胸

迎接那轻轻的白花

洗去所有红花的感怀

一个天,一个笑风的天

一个厚风的情结

白皑皑,硬骨上坐着软的春天

一个彩,一个韵色的天

雪花暧起,

万花色纹的起始线

一个洁白,

融色、融味、融韵,万物的情怀

你是一个天,一个透明的天

月夜也泛起银光的白天

雪地上,踩过的脚印

多像一枝笔上,春夏秋的记事薄

只要你向前

透明的远方,就是洁白浸泡的春天

你是一个天

一个披着百鸟翠鸣的天外天

一朵朵雪花里面,

开着花的笑靥的天外天

--------你是暧,是希望,是方向

冬天早晨的诗歌 篇11

关于冬天早晨的诗歌

《冬季就让它寒冷吧》

作者:郑煜洲

穿过八月桂花飘香的夜

走进又一轮明月

我放轻脚步

不忍惊醒沉睡的秋

生怕你醒来

带走我的红叶以及果实

我额上的皱纹

就是征战冬天风刀霜剑的印记

穿过九月夕阳满山的路

那里的海拔无关高度

我只是一匹从草原进入林间的野马

速度是苍鹰的

我是悠闲的

在斜阳静静的余晖中

在草木萧萧的晴空下

我想把盛夏的余温全部安葬

冬季就让它寒冷吧

《冬天的阳光》

作者:皇灵

冬日的阳光明亮柔和

如老人脸上盛开的笑容

温暖着季节里的苍凉

寒风清冽萧索

拨动着心灵的那根独弦

枯黄的日子繁杂庸凡

一片片飘落在荒芜的记忆里

绚丽的.时光早已在

岁月里怆然老去

唯有斑驳的创痕

时隐时现刺痛着隐忍的胸膛

心如深埋的草根

咀嚼着孤独的碎片

用阳光喂养那生命里的热望

寂寞的文字吮吸着

冷艳清傲的梅香

灿然开放丰韵了枯瘦的诗韵

点燃了凋落的残阳

远方交错的目光里

一首热辣的歌正从舒展的眉心

缓缓流过……

《冬天~颜色?》

作者:莫言吾

深秋的夜有些凄冷

我透过窗帘

看到外面茭白的月光

是那样的安静

忽然一阵风

吹开窗帘向我直面扑来

我来不及躲闪

被她紧紧拥抱

没有因为拥抱

让我感觉到温暖

颤抖的身体告诉自我

冬天快要来了

我畏畏缩缩专进被窝

看着天花板

静静的问自我

这个冬天会是什么颜色

《冬日情思》

作者:自留地

这个秋季充满着诗意

因为有你装饰我的梦

将到来的冬天不太冷

因为有你的陪伴

挽着你的手,靠着你的臂弯

在一场烂漫的飘雪里

放飞着我们浪漫的风花雪月

《冬夜》

作者:风摇竹影

冬夜

灵魂将颤栗的身躯抱紧

――宝贝,别怕

寒夜很快过去

光明就要来临

凝耳细听

一片小小的雪花

在窗外悲吟

――我是如此美丽而圣洁

为何逃不脱落地无痕的命运

我说:我是如此坚强而乐观

却总是沿着死神的脚印

雪说:季节衍生了我

黑暗扼杀了你

《初冬的早晨》

一丝清凉

新风满怀

单纯了

初醒的目光

看惯了

纷忙的大街小巷

熟知那各种进出的

一些过往

并不意外

昨日暮色

寂静的昏黄

轻薄的云色

不想让出舞台

冰冷的季节

总想占满天上

可太阳总还是微笑

温过岁月的匆忙

只为那一份淡泊

围绕地球的期望

雾最后揭开

神秘的面纱

现出坦荡的胸怀

隐约的风景

开始

慢慢爽朗

寂静的枝头

悄然挥落

晶莹的露珠

伸展压抑的翅膀

起伏的节奏

闪耀着

放飞的星光

《这个冬天太冷》

作者:真情告别

在红豆的树下

冻僵的热血

停住了

脚步的狂奔

在独立的窗台

吊死的兰草

只剩下

深埋的根

灰色的天空

惨淡的云

迷漫的雾

任凭你怎样尽力遥望

远的

总看不清

从岸柳的发间

垂下无色的思绪

飘落的沉默

千万条的

梳理

让无法脱去雨珠的流云

三番五次

洒下

自然的风景

《隔着冬的春》

作者:灵动的夜莺

如毛的雨丝

被风斜织出满地的惆怅

人流如织的街

以前的繁华

时今清冷

我一抹舒畅迷失在这秋风秋雨里

秋的天空

与湛蓝无缘

朵朵云安在

挂在树上的金桂

悄悄而谢去

幽香已失

还许

那冬的脚步已迈出

还许

已临关山下

等着秋谢幕

西南的冬天

冷而干燥

没有雪花飘飞

更没有银装素裹

我寄望的浅浅淡淡的情愫

只好在等待中冬眠

《等待冬天》

等待冬天

等待一场雪

将世间的一切覆盖

那个时候

我走在无叶的树下

想起花开的样貌

有些梦

还是会给我微笑的美丽

有那么多

没来得及去做的事情

和没来得及说的话

就这样

埋没于即将流逝的韶华

在心里

在无法描绘的意境里

请让我

将所有的遗憾清除

让我从容应对

如何分析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情感 篇12

关键词:诗歌情感,形象,诗眼

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 凝聚着中国人三千多年的智慧结晶。诗歌不仅语言精炼、优美, 而且向我们展示着众多杰出诗人的多彩生活和情感世界。每首诗歌不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体味, 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高中生感悟诗歌情感的过程, 无疑就是享受美、提升个人素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诗歌、品味诗歌情感对高中生情商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显而易见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高中阶段诗歌鉴赏却始终是个难点, 教学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已经越来越浅淡。早些年的高中生对喜欢的古诗词句反复地背诵, 还会有个别学生把诗句自然而然地用于平时的练笔里, 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 只有调动各种方法让学生更准确地体会诗歌的情感, 并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感悟诗歌的魅力, 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诗歌乃至古典文化的兴趣。根据之前教学的一些经验, 除了让学生在早读和课下多读诗歌培养语感之外, 在如何分析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情感上, 我还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经历对体悟诗人的不同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诗歌是诗人有感而发, 而“感”肯定又和诗人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所以想要读懂诗词就先要了解作者。例如, 白居易的《琵琶行》, 只要知人论世, 便可以了解到白居易有着“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 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却因为得罪了官僚及皇帝, 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由于上书皇帝, 言辞急切, 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 先被贬为江州刺史, 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对于心怀抱负、关心民间疾苦的白居易, 可想而知, 当时失落、悲伤的情绪自然充斥着整个胸臆, 诗人也只能依靠《琵琶行》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知道了白居易的经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的情感就很容易把握了。又例如, 李清照, 她的生活经历以南宋为界, 诗歌情感也因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多写少女、少妇时期的欢乐美满和相思的愁苦, 清丽明快, 如《点绛唇》《一剪梅》;后期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 诗词变为凄凉悲痛, 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具有爱国主义和讽政色彩, 如《武陵春》《夏日绝句》。所以在鉴赏李清照诗歌情感时, 只要知道属于哪个时期写的, 所要表达的情感就很容易体悟了。

二、关注题目

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往往透露着诗歌情感方面的信息。古人云:“题者, 额也;目者, 眼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题目是诗歌情感的窗户, 我们可以通过“题目”这个窗户来观察、透视诗歌的情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是很典型的例子, 其中的“归”字很有意味。即使没有读诗, 也可以大致猜到情感主线是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分析完诗歌的内容后, 的确也是如此。题目还暗示着题材, 诗歌题材大致分为: 羁旅思乡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闺怨诗、边塞诗、咏物言志诗等。能初步断定诗歌的题材, 情感也就更好把握了。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首诗歌属于怀古诗, 而怀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无非就是昔盛今衰的感慨, 壮志难酬的苦闷, 年华流逝的感伤, 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对统治者的劝谏等内容。再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很容易就发现《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诗歌的情感就是其中的两个, 即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年华流逝的感伤。

三、把握形象

形象往往是诗歌情感的载体, 鉴赏形象到位了, 情感也就迎刃而解了。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 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从形象的定义中便可看出, 形象和诗歌情感的密不可分。如朱敦儒的《好事近·渔父词》, 诗中的渔父是分析这首诗歌情感的突破口。如果能分析出诗人塑造的是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 诗人借这个形象所要表达的坚决放弃官场生活、追求恬淡自适的隐居生活的心志就自然而然地浮现于眼前了。再如杜甫的《登高》, 诗歌前两联塑造了特定的景色, 即一幅苍凉凄清的秋景图。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形象的塑造正是为了渲染氛围, 烘托情感。苍凉凄清的秋景烘托出诗人孤独漂泊、年老多病的悲苦之感。形象中还有一些有特定含义的意象,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 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比如,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 思乡之愁;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等。

四、揣摩语言, 推敲诗眼

“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所以抓“诗眼”是鉴赏诗歌的关键。比如, 杜甫的《咏怀古迹》 ( 其三) 中最精炼传神的字就是“怨恨”, 这两个字正点明了这首诗的情感。接下来再分析“谁怨恨”“怨恨什么”又“为什么怨恨”, 便能顺藤摸瓜, 体悟出诗人想要借王昭君表达出的羁旅漂泊、功业无成的悲愤了。再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 这两首诗的诗眼都是“愁”, 只要抓住这个“愁”字, 弄明白“愁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愁”“诗人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愁的”, 就能分析出《醉花阴》表达的情感是独处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 《声声慢》表达的情感则是亡国之痛、家破之恨、夫死之悲、孀居之苦。

冬天的希望的诗歌 篇13

没有睡醒的老榆树伸着懒腰l

风没完没了的刮着

妖媚的阳光照进屋子

我和我的家人围坐在火炉旁

火苗时不时探出了炉口

急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父亲大口大口的抽着旱烟

母亲不停的蜡着千层底

我默默端坐

风拍打着窗户

也拍打着我的那颗不安分的心

我的评论:诗是由心发,要写出内心的感触,而不是如记流水帐似的,空洞无味。

下面是我的修改《冬天的希望》

寒冷的北风凛冽的肆虐,遍地的银装还没有褪色,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可是依然未能驱赶冬日的严寒。

洁白的冰雪闪烁着七彩的光芒,给大地增添了绚丽的景色。

人们围坐在火炉旁,熊熊的火焰不时的冲出火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庞,红晕的笑脸充满祥和的气氛。

母亲戴着老花镜,干枯的双手不停的纳着千层底,慈祥的脸上透着无限的关爱与希望。

寒风无情地拍打着窗子,我默默的望着窗外,思绪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那希望的远方。

………… ……

写诗注意以下要素:

1写景要修饰(比喻),还要赞美。

2写事要有评论,要有感悟。

3写人要有人的思想,写自己要有感发。

写冬天的诗歌高中生 篇14

春夏秋冬,岁月更替,这是自然规律。四季以它各自的魅力装扮着世界:春的和煦,夏的热烈,秋的金黄,冬的洁白组成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四季中,我对冬天情有独钟,我一直认为冬天并不一定只是寒冷的归宿。

迎接冬天的大雪XX年12月13日,迎接冬天的它来了,无声无息的来了。呜!呜!!早晨的风呼呼的刮着,不知疲倦的刮着。叮!叮!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不管风吹得多么猛烈,吹的多么冷,他们只顾着飞奔餐厅。

这个冬天不算冷秋天一去,寒冷的冬天马上接踵而来。这是我曾写过的一句话,而我也渴望XX的冬天能如常年一样寒冷。这时大部分看官会说了:别人都希望冬天能不要那么寒冷,为什么你却希望这个冬天寒冷呢?呵呵,看官们请听我一一道来。

在我眼中,一年四季就如同人的.一生。春天有幼儿的娇柔,夏天带着青年的热烈,秋天又不失中年的成熟,而冬天呢,也许是老年的苍凉吧。看见在寒风中颤抖的枯树枝,如漆的夜幕上一轮朦胧的冷月,或是即便在中午也无精打采的太阳,冬天的气息。

心情好差。眼看冬天来了,天气冷了,期末考将近了,却又和好朋友闹了别扭,好烦。第二节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又沸腾了。我把手插进口袋,走出教室,抱怨这个冬天太冷了。数学小测成绩出来了,很不好,很不好。

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循环着,人们也对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感触。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身边的事物认识也随之增加或减弱,对环境问题也很少重视,而中国的公益广告也不少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有点感触呢?冬天...

论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审美 篇15

关键词: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1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教学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诗歌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 在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要倡导学生走进经典,品味优秀古代诗歌,从而提高学生诗歌阅读的审美能力。

一、品味语言美

古代诗歌往往讲究押韵,读起来具有一定的节奏和美感,这些因素使古代诗歌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充分表明朗读在诗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读、齐读、竞赛朗读等形式展开朗诵,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代诗歌的语言美。在品味诗歌语言美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节奏、声调等的变化,体会古代诗歌通过押韵带来的美的感受。

古代诗歌创作过程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更具美感, 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感受其妙处。如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把早晨头发比做“青丝”,把晚上满头白发比做“雪”,形象生动地表现光阴易逝的遗憾,触发无数读者的万千感慨。又如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通过夸大描写达到突出和强调的效果,如王维《终南山》诗中“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一句,用夸张修辞手法突出了终南山的巍峨高大接近天都, 横跨辽远直到大海。

二、感受意象美

古代诗歌创作中诗人往往通过含蓄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品析感受含蓄的意象美。如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几句,诗人用了许多富有含蓄美感的意象。教师激励学生细细品味诗中意象,“昨夜星辰”这一意象表面上写昨夜的繁星,但表达的却是良辰美景之夜和思念的人相遇时心中的欢喜。“灵犀”这一意象运用得很传神,把无形的恋情写得真切可感,从而使整首诗更有韵味,表现出美的情思,使整首诗歌更具含蓄美感。

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意象是自然景物,如春花、秋月、松柏、白雪等, 这些意象本身就富有美感, 有利于我们进行审美感受。教学中先让学生找到诗歌中的意象,然后激励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美的意蕴,在整体朗读感知之后,提示学生结合整首诗歌的意境思考这些意象的涵义,感受意象的含蓄美,进行深层审美体验。如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阅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到词作中的意象,如“黄花”、“雁”、“梧桐”等自然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会。在学生对词作有了初步感知之后,提示学生联系整首词作的意境感悟“黄花”、“雁”、“梧桐”等意象的内涵,对这些意象展开审美,感受这些意象内在的含蓄美。在品析意象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北宋灭亡的时代背景,介绍作者遭遇到国破夫亡的悲惨境遇等, 从而让他们更进一步领会词作的思想感情,感受词中意象的深层内涵。最后让学生朗读这首词作,进一步感悟“黄花”、“雁”、“梧桐”等意象的凄楚之美,升华审美体验。

三、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丰富, 有的赞美祖国大好山河,有的表现恋人相思之情,有的表达慷慨激昂的报国之志,如此等等,表现出情感美的特点。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美。知人论世是感悟诗歌情感的重要方法。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总是有感而发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感悟情境,在一定的具体情境中体会诗人倾诉的情感。

中国古代诗歌多运用比兴手法, 诗人往往托物言志表达感受,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因此,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言外之趣,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词人描写了云、月、花三种自然景物,分别用破、来、弄三个动词饶有情趣地描绘了相继的动作,展现了美的情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激励学生展开想象:风吹云破后,月光洒下照在花儿上,地面上摇曳着斑驳陆离的花影。通过这样的想象感知作者描绘的美的图画、美的姿态。这样能更好地感悟作品表达的美妙情思。像这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诗歌赏析中深入领悟,美好的情感就会在学生心灵深处开出美丽的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2。

四、学会鉴赏美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中的美,通过多种方法开展古代诗歌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鉴赏诗歌中的美有很多方法,朗诵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感受美的意象,体会美的意境,从而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享受。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对诗歌鉴赏有着重要作用。多媒体能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展开诗歌鉴赏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美的画面,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受古代诗歌蕴含的美。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根据这首词作意象、意境特点选取表现波涛汹涌、悬崖峭壁的形象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苏东坡描绘的气势磅礴的“大江东去”图,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之中,更好地鉴赏诗歌中的美。

上一篇:次贷危机案例分析下一篇:高一学生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