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春游活动的教学反思

2024-10-20

大班春游活动的教学反思(共12篇)

大班春游活动的教学反思 篇1

大班社会教案《我们去春游》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进行简单记录,用完整地语言说出选择和决定的理由,乐于参与到自己做决定去春游的活动中,获得自己做出决定的成功感,通过去春游的活动,锻炼选择决定的能力,懂得作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我们去春游》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自己做决定去春游的活动中,获得自己做出决定的成功感。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进行简单记录,用完整地语言说出选择和决定的理由。

3.通过去春游的活动,锻炼选择决定的能力,懂得作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简单记录的经验。

2.材料准备:图片、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幼儿讨论春游的地点。

指导语: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也开啦,小树叶长新芽!公园里啊真漂亮。园长妈妈想带小朋友们去公园春游。三个公园都是很漂亮,选哪一个好呢?她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

(1)出示公园图片,幼儿选择自己的想去的公园。

(2)请幼儿讲述想去的理由。

(3)教师用简图记录幼儿的理由,帮助幼儿分析,综合全面选择春游的地点。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去公园的路线。

(1)出示图片,两条到公园的路线:一条小路,一条大路。

(2)请幼儿分组讨论,并且记录自己小组的理由。

(3)请代表讲述选择走大路或小路的理由。

3.集体讨论,选择去公园的交通工具。

(1)讲述去公园的方式:公交车、出租车、步行。

指导语:交通工具如果选择不合适,路上会耽误很多时间,请小朋友认真考虑。

(2)请幼儿阐述做出决定的理由。

4.师幼共同总结:考虑问题要多方面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1)指导语:看来,作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很多事情,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今天小朋友作决定时考虑得就很周到,并且自己作了三个决定,真能干。

(2)教师结合幼儿的意见,作出最终决定,并说出根据。

5.集体将最后的决定告知园长妈妈,结束活动。

活动提示

1.本次教学活动是社会、科学的整合活动,让幼儿做出春游决定的同时,用投票、记录等方式来进行操作,在活动前应先让幼儿掌握用简图记录的方法。

2.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做出春游地点、路线及交通工具的决定;难点是引导学会多方位考虑问题。环节二、三是有内在联系的,选择小路还是大路与选择交通工具是有相关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两方面综合考虑。

3.日常活动中,选值日生、决定班级区创设等等,都可以让幼儿多方位考虑问题,共同作出决定。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如果教学时只注重认知过程,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感的调动,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苦而无味。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易兴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能达到以“情”促“知”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尝试。

一、开发重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与学生情绪有密切关系,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热爱数学。我想选一个学生亲身经历、深有感触的情境。正巧学校刚刚组织过春游活动,于是我决定以这次春游作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春游吧!”一语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整个教学过程我结合教材上的3道练习题分别安排了“人民币的整理”、“食物的准备”、“照片的分类”三个活动环节,以贯穿“我们去春游”的全过程,注意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经验,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学生非常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内容的特点,将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可使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例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欣赏统计的美”,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情境中,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花,仿佛置身于百花园中,从而在欣赏美的同时,体会统计的多样性。又如教学中让学生模拟春游的情境,边唱郊游歌,边欣赏孩子们春游时的照片,听到优美的音乐,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另一种“游戏与娱乐”,甚至觉得是一种“玩耍”,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经历富有层次的统计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重视通过富有层次的统计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让学生体会数据来源的多种方式。一是直接为学生提供数据。如“人民币的整理”,这样便于学生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分类整理数据这一学习重点上。二是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如“食物的准备”,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学生喜欢的食物,整理后填写统计表。第二,分类的要求逐步提高。如“人民币的整理”一起找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和具体的分类项目,让学生按不同的项目整理数据。“食物的准备”给出了两种分类的标准,但具体的分类项目没有全部列出,需要学生根据问题自己补充完整,再整理数据。“照片的分类”中,分类标准的具体项目都没有全部列出,都留给学生自己补充。这样的安排,既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扩展阅读:春游,古称踏青,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族民俗文体活动,古时一般在上巳节,清明节。“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描绘的就是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

大班春游活动的教学反思 篇2

在参加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学习时, 我们有幸观摩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的大班语言活动“花婆婆”。同去的老师感慨万千, 赞不绝口:哎呀, 到底是特级教师,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轻松地与应老师交流与对话。回到幼儿园后, 为了向园内教师传递新观念、新信息和新方法, 我们请参加培训且已有两年教学经验的王老师作专题汇报———将应老师的课展示给全园的教师观摩。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 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

2.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故事《花婆婆》的PPT。

2.四季花卉图。

3.《四季花儿开》歌曲图谱:

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第一次活动:模仿中起步

活动再现

1.老师播放PPT, 讲述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干什么的? (教师忘了问“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幼儿没能进入故事情景中, 回答仅限于生活中的婆婆。)

2.教师接着讲故事, 引导幼儿讨论: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 (大部分幼儿说出两件事, 对第三件事有些模糊。有个男孩子勇敢地站起来请求:“老师, 你再讲一次, 好吗?”王老师满脸通红。接着老师重复讲三件事, 幼儿回答得很正确, 但老师对于幼儿表达中的语言不规范问题未作纠正。)

3.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 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 (看图认识四季的花卉)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呢? (幼儿回答得有些笼统, 个别幼儿说错了季节。)

4.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并用动作表示节奏。 (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 幼儿既要记歌词又要打节奏, 王老师上得有些吃力, 显得有些混乱。)

5.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买了许多花籽。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 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儿的回答有“弹钢琴”“做纸花”“画画”……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 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自我反思

第一次执教后, 小王老师脸色通红:“唉!应老师上得那么轻松, 我怎么教得那么累呢?好几个活动环节都被我搞乱了, 特别是唱四季歌环节, 幼儿缺乏自主探究, 教师缺乏有效引导, 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王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较低, 失望的表情挂在脸上。

同伴互助

江老师:开始部分的花婆婆作用没能体现出来, 其实发挥花婆婆的作用是重点, 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对于孩子进入故事情境有引导作用, 而王老师在活动开始阶段未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李老师:交流四季花卉, 是为后续活动作一铺垫。教师的提问应具体到季节, 以免孩子混淆花卉开放的季节, 影响后续学习。

杨老师:教唱四季歌时, 孩子的节奏未唱准,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唱, 为幼儿提供隐性的示范, 还可以使活动气氛更轻松。

我们的思考

王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是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的, 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 王老师没有很好地注意将每个环节、乃至每个问题的教学目的落实到位, 课堂处理相对急躁含糊, 从而形成了幼儿理解中的断层。

整个过程中, 王老师比较拘泥于预先设计好的问题, 回应策略欠缺, 较多表现为单纯重复幼儿发言, 未能体现对幼儿语言回应的归纳性和启发性。同时, 教师对于幼儿的课堂反应和突发状况考虑得不够周详, 一旦幼儿的反应超出教师预期, 王老师就显得有些慌乱, 生硬地接上下一个环节, 使整体环节之间缺乏流畅感、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在教唱四季歌的环节中, 学唱设计不够自然, 表现为:幼儿自主探究较少, 歌唱节奏不准, 处于被动状态。当教师发现时, 应该灵活机动地融入幼儿之中, 以平等的伙伴“角色”出现, 既增加师幼互动机会, 又提供幼儿示范与生生互学的机会。

就本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需要进一步梳理, 帮助教师理解教学活动对应环节的价值, 并充分考虑应对策略。当然, 要达到这一目标, 不能仅靠一次指导, 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关注和引领。

第二次活动:改进中深入

活动再现

1.老师播放PPT, 讲述故事, 引导讨论:婆婆是怎样的人?花婆婆是做什么事的? (幼儿的回答紧扣教师的提问, 很快进入故事情境中。)

2.教师接着讲故事, 讲到三件事时, 放慢速度, 提问:小女孩答应了爷爷哪三件事? (幼儿回答内容正确, 但教师对幼儿表达中语言不完整的问题仍然未做纠正。)

3.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 交流四季开的花。

出示四季的花卉,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四季的花卉? (幼儿能根据教师出示的季节说出花卉, 但教师的提问过于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4.唱一唱《四季花儿开》。教师出示图谱, 幼儿学唱四季歌并用动作表示节奏。 (教师示范后, 幼儿跟唱, 在打节奏时幼儿采用了一样的动作, 教师没有提醒幼儿换动作。)

5.说一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知道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买了许多花籽, 花婆婆说如果到处开满鲜花世界一定更美好。你觉得做什么事,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儿的回答有“跳舞”“宣传环保的知识”“唱歌”……最后的环节深化“美好的事情”, 背景音乐的利用也恰到好处。)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的感觉好多了, 环节上没有问题, 层次清晰, 环环相扣。但我完全照搬了应老师的教案, 没有自己的特色。幼儿和老师的配合不够融洽, 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

同伴互助

朱老师:今天幼儿在学唱四季歌时很轻松, 可以加大难度, 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打节奏, 应提醒幼儿交换。

周老师:出示的四季花卉图片过于单一, 提问应注重幼儿思维的发散。教唱四季歌时教师直接灌输给幼儿, 难以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李老师:在认识四季花卉时, 可以让幼儿自由分组, 摆放花卉图, 教师最后小结, 做到教师引导与幼儿自主相结合。

我们的思考

分析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应该说活动效果有所提高。教师能够针对上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与改进。首先, 教师较好把握和调整了具体问题的推进时间和方式方法, 并用恰当的语速、语调变化提醒幼儿关注重点;其次, 本次活动的步骤较以往清晰, 不论是提问还是学唱, 幼儿均能较好地达到预设目的;再次, 活动最后背景音乐的加入, 起到了烘托氛围, 升华情感的作用, 给孩子以美的情绪体验。

当然, 本次活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活动中, 王老师仍然未能采用积极的回应策略, 将幼儿不规范的陈述语言自然转化为对应语句, 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归纳性。此外, 教师的课堂提示语和学唱部分的引导, 虽注重了规范性、同一性, 却在尺度把握上有所偏颇, 使启发性、多样性的幼儿活动理念未能体现。

我们认为,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学习特点的把握不到位, 而不是幼儿的不配合。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为了幼儿的发展, 而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的才华。故而, 我们建议王老师在倾听同事不同意见的基础上, 能够重新反思, 找准师幼关系定位, 在拓宽自己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执教能力。

第三次活动:创新中升华

活动准备:以上活动准备中, 再增加图谱: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再现

一、故事导入

1.引出活动。

师:今天, 老师带来一个故事 (出示PPT) , 认识吗?花婆婆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干什么的?

幼1:种花的。幼2:买花的。幼3:喜欢花的。幼4:喜欢用花打扮自己的老人。

(活动的引入, 调动了幼儿的学习情趣, 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期待。)

2.讲述故事。

师:花婆婆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音乐声中,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完第三件事后,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幼1:到世界去逛逛。

师:就是去旅行。

幼2:在海边住下来。幼3: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师:花婆婆想做一件什么事, 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呢?花婆婆想, 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 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 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3.丰富幼儿四季花卉的经验。

(1) 说一说:四季不同的花

师:你知道什么花儿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由故事延伸出关于花卉的学习活动, 十分自然。教师的提问没有直接指出答案, 而是来自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

幼1: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荷花是在夏天开的。

幼2:迎春花是在春天开的, 睡莲是在夏天开的。

幼3:菊花是在秋天开的, 腊梅花是在冬天开的。

师:除了这些花, 你还能说出其他花的名字吗?

幼:梨花、康乃馨、玫瑰花、月季花、向日葵花、桃花、马蹄莲……

(这里的两个问题, 前者难, 后者易。按逻辑, 应该先易后难。教师现场要观察孩子对于花卉的经验有多少, 如果孩子对花卉的生活积累比较丰富, 那就可以“先难后易”。“先难”, 让有经验的孩子集中精力积极搜寻自己的记忆;“后易”, 让幼儿绷紧的思维, 稍稍地“松一松”, 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2) 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 你和好朋友去认一认这些是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再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 (字卡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幼儿操作, 教师再和幼儿共同检查。对错误的地方, 教师重点讲解。

(3) 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师:这些美丽的花会在不同的季节里开放。如果把花儿在四季开放唱出来, 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

师: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暖和的春天来到了, 桃花花儿朵朵开。

师: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炎热的夏天来到了, 荷花花儿朵朵开。

师:我们还可以用边唱边打节奏的方法来试着唱一唱。

师: (拍手)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 (拍手) 凉爽的秋天来到了, 菊花花儿朵朵开。

师: (跺脚)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什么花儿朵朵开?

幼: (跺脚)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腊梅花儿朵朵开。

(这里既帮助孩子认字, 又有了节奏的范式。在春、夏唱完后, 用拍手、跺脚、转手腕动作表示节奏, 边唱边打节奏, 幼儿学得很开心, 非常投入。)

师: (出示“我们种的什么花儿开) ”) 谁来试一试, 怎么唱呢?

(教师邀请一个女孩子唱, 女孩子唱得很动听, 节奏也完全正确, 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并跟着学唱。)

师:啊, 让这么多的人夸奖你, 这真是件美好的事情!

(这里的生成性教学, 既帮助幼儿巩固了前面的唱法和节奏, 又是对幼儿新的挑战。教师对幼儿的赞扬, 既让幼儿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做一件美好的事情”, 又为情感的升华作了铺垫。)

二、一件美好的事

师:花婆婆种了那么多四季开放的花, 让世界从此变得更美好了!孩子们, 你们可以做什么事,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幼1:我用好听的声音念儿歌, 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幼2:我用彩色的纸做出各种美丽的花, 送给每个来扬州的游客, 让世界更美好!

师:那些花可美丽了!谢谢你, 我们扬州的小主人!

幼3:我弹的钢琴声传到许多人家里, 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啊!真的美好!你一定会成为钢琴王子的。

幼4:不要在水里扔垃圾, 世界就变得更美好!

师:对!小河干净, 世界也就更美好!

师:孩子们, 你们已经知道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请你们记住这件事情, 努力去做这件事情。世界因为有你们, 会变得更美好!

自我反思

王老师:这次活动, 变开始时的一味模仿, 为融入个人与集体的想法与智慧;在组织活动时, 变一味背教案、走教案, 为对幼儿充分尊重、信任和引导;变“牵”着幼儿的鼻子走, 为引发幼儿的好奇、兴趣、自主探究, 教学效果非常好。

同伴互助

张老师:这次活动组织得很成功。由于有了前两次的经验,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放”得开, 而不是忙着走“环节”。

华老师:在两次学习唱四季歌以及和幼儿的交流互动中, 教师尊重幼儿差异, 注意面向不同层次幼儿, 分解了难点, 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李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中, 王老师也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 利用孩子们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不露痕迹地渲染了主题, 使活动达到高潮。

我们的思考

本次“一课三研”活动, 始于对特级教师一节公开课的模仿。在三次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 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相互启发, 不断反思, 认识逐渐深入, 最终解决了前两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刚开始的模仿其“形”, 演变为领会其“神”, 不再拘泥于“应老师是怎样说的, 下一个环节有哪几个步骤”, 而是多思考:应老师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对达成教学目标有何益处,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手段能帮助我园幼儿理解接受。

通过修改后的第三次教学尝试, 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和我们的教师团队已摒弃了“拿来主义”, 而将视点落在“有想法、有创新”这样的学习层面上。教师的授课也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表达行为, 而是根据课堂状况与幼儿需要的一种对话式、互动式行为。在整体的活动过程中, 自然体现出与故事、音乐的和谐, 与他人的和谐, 以及多种思路视点的和谐。孩子们很自然地被吸引, 并主动探索, 也给了观课者不同以往的新鲜感觉。

附故事:花婆婆

当花婆婆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她和爷爷住在一个靠海的小镇上。花婆婆的爷爷在他们家楼下开一间店。到了晚上, 还是小女孩的花婆婆就坐在爷爷的大腿上, 听爷爷说些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每次爷爷说完故事, 花婆婆就接着说:爷爷, 我长大以后, 也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 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爷爷笑着说:好啊, 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什么事?”花婆婆问。“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大班语言活动:兔八哥去春游 篇3

春天到了,太阳露出了笑脸,白云在蓝天上飘呀飘,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小鸟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孩子们都很盼望着春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支持幼儿的发展。”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兔八哥去春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标志,都将引发一系列的猜想,将这些标志串联在一起,让幼儿乐看、乐想、乐说。,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促使他们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述,体现了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此外,幼儿在活动中也体验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真切情感!

目标预设

1.根据标志展开想象,合理创编故事情节,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2.尝试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兔八哥春游过程中的不同情景和心情。

3.感受春游的有趣,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理念,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制定为幼儿乐意参与活动,根据情境能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讲述。同时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兔八哥春游过程中的不同情景和心情。

设计理念

1.注重主题背景:随着春天的临近,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春天里让幼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春游”是极具吸引力的,利用情境的创设让幼儿体验春游过程中不同的心情,从而主动获得感性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

2.注重教学手段:问题和操作的设计有多样性、层次性,给幼儿留有生成和发展的空间。

3.注重体验原则:尊重幼儿的兴趣,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

设计思路

冬去春来,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丝丝春意,他们对春天既熟悉又好奇,作为大班幼儿已有春游的经验,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去春游。他们已处于大班第二学期,应该学习有计划、有主见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活动首先让幼儿思考兔八哥出去旅游,必要的准备有哪些?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画出不同的标志:天气、物品、心情等等,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接着创设不同的情境:兔八哥春游时走上小桥、掉入洞穴,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词汇描述不同情景和心情,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然后兔八哥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局,这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最后的延伸活动让幼儿用标记的形式画出旅行过程中还可能到过的地方、发生的有趣事情。这样幼儿通过观看、互相交流、亲身操作,层层递进地完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过程

一、以兔子标志作为第一幅图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先猜猜讲的可能是谁的故事?(出示 )

一开始就直接出示了兔子的标志,一方面让幼儿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另一方面让幼儿对标志有了初步感受,一个好的标志能用最简单的图形,让别人明白一个意思。

2.师: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都看见了兔子的标志。这只兔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兔八哥,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幼儿和课件互动)

3.师:故事里会讲兔八哥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标志。(出示 )

4.师:兔八哥悄悄地告诉我,春天到了,它要做一次春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变化。你们春游过吗?去过哪些地方?

每一次旅行对幼儿来说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幼儿天性外向,都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教师的这种提问引导调动了幼儿原有的相关生活经验,因此回答非常丰富

二、串联各种标志,创编故事情节

1.师:那我们就跟着兔八哥春游吧,出去游玩,准备哪些东西?天气要怎样?兔八哥会是一个怎样的心情?(晴天的天气,快乐的心情)

出去游玩前必要的准备就是了解天气,在出游前选定一个明媚祥和之日,会给人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当场在白板上画出 和 ,用太阳作为天气标志,用笑脸作为心情标志。这种师生互动既体现了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标志的兴趣。

2.师:兔八哥开始春游了,它走呀走呀,突然在路边看到了一个标志,你来猜猜,这个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出示 ,幼儿猜测:小桥、游乐场的大门、长城、电话亭、火车隧道、城堡等)

3.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噢,兔八哥走上了小桥,这个标志就表示前面是座桥。站在桥上,兔八哥会看到什么景色呢?站在桥上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心情会怎么样?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提问,但能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表述自己看见的景色:①抬头看:蓝蓝的天空上,有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有像棉花一样的白云;小鸟快乐地飞来飞去。②低头看:清清的河水里,一群小鱼在做游戏;绿绿的水草扭来扭去,好像在跳舞;小螃蟹伸着大钳子吐着泡泡。小蝌蚪甩着尾巴快乐地游来游去;③向远处看:有一座座高高的山;密密的树林里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天边还有七彩的彩虹。在春天里,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风景,幼儿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高兴、喜悦的心情。

4.师:兔八哥带着这份好心情向前走,继续着它的春游。哇!在路边又看到了一个标志,这会是什么地方呢?(出示 ,猎人的陷阱、神秘洞穴、地下通道、打球的球场、一口井、红绿灯)

5.师:正在这时,听到“咚”,兔八哥不见了,它去了哪儿?哎呀,不好,它掉入了一个洞穴。哦,原来这个标志就是小心洞穴(动画课件)在这个黑乎乎的洞里,兔八哥的心里会感到怎样?

情节峰回路转,兔八哥本是看到美丽的风景,心情很愉快,可到了这里,不小心掉入了洞穴。幼儿的情绪也跟着起伏,可能会看到很恐怖的东西:邪恶的女巫、身体比树还要粗的蟒蛇、巨大的黑熊、吸血的红蝙蝠、凶猛的怪兽等。幼儿们将联想自己在黑乎乎的洞穴里会遭遇到什么,此刻是害怕的心情,体会到人物的心理变化。

6.师:谁来救救这只可怜的兔八哥呀?怎么救?

幼儿的想法会是稀奇古怪的,其实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体验是想象力的来源,只有联系生活经验,大胆展开想象,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7.师:瞧,谁来了?(动画课件,小老鼠说:兔八哥,你别怕,请你跟我往前走,你会看见一扇神奇的门,打开这扇门,就会发生有趣的事。孩子们,快看就是这扇门,门上的神奇标志就躲在小椅子底下,快把它找出来。)每个幼儿座位下有不同的标志门,比如多拉、星星、恐龙、金币、树林、花园等。如果兔八哥打开的是你这扇标志的门,它会看到什么,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请幼儿先自主找朋友说说,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

8.师:兔八哥究竟打开的是哪扇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画课件:魔仙棒标志,兔八哥推开门进入到魔仙岛,变成了兔八哥小魔仙啦。)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我们把这么多标志串在一起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兔八哥去春游》,这个故事可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编的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把一张张标志以电子画册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梳理整个故事)

动感电子画册给孩子带来了视觉的冲突,将平面的东西立体化,将故事中的标志串在一起,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通过立体动态的形象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给孩子最有效的传达方式。

四、延伸活动

师:兔八哥下次出去游玩,还可能会去哪里,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可以用标记的形式画下来!

大班春游活动方案 篇4

活动地点:宁国恩龙山庄

活动目的:

1、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

2、了解家乡“恩龙山庄”的景色,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3、增强环保意识,做个文明旅游人。

4、注意安全,遵守集体活动纪律。

活动准备:

1、提前和恩龙负责人联系,了解门票及景点情况,为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2、向家长说明本次活动的意图,得到家长的同意,争取家长的合作。

3、各班提前出通知,详细交代春游时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必需品。

安全保障措施:

1、每班请两位家长协助教师共同出游,负责幼儿安全工作。

2、各班教师对幼儿进行春游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春游活动期间一切行动听指挥,准时出发,准时返校。

4、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上、下车有序;在车上不能大声暄哗,不能将头和手伸出窗外。

8、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时一定要清点好幼儿人数,确保幼儿安全。

活动程序:

7:30——8:00幼儿来园

8:00——8:10幼儿活动前准备

8:10—— 准时出发

8:20—&mdash

;11:00游恩龙

11:00——11:10返园准备工作,清点物品及人数

11:00---11:30到园就餐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美景。

大班远足春游活动总结 篇5

那一路,还是往常的路。可是孩子们的心情和往常都不一样。油菜花盛开得金灿灿,还有柳絮儿也在空气里飘扬着。偶尔还可以看见一两株热烈盛放的桃花,微微的笑脸迎接我们的孩子们。

在走路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比较喜欢走边边。于是我便在队伍前面提醒幼儿:“不要走边边!”可是似乎效果不大。突然想起自己小的时候,也喜欢尝试走走边边,似乎那是有一种挑战和新鲜的心理在作怪。于是,我便有意识的引导前面的孩子尽量走在马路中间一点,再往后看时,后面的孩子也一样跟上来了,看来领头人的作用真的非常重要。

到了我们的预定目的“田野”。孩子们就像小鸟儿一样飞向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那青幽幽、嫩嫩的绿草地以它那博大的胸怀迎接着我们的孩子。孩子们尽情在田野里欢叫、嬉戏、玩耍……一会儿看看野花儿、一会儿追追黄蝴蝶、一会儿还要我帮他们拍照留念……他们领略了平时忽略了的大自然的美丽,这种别样的情怀让他们童真的内心也翻腾不息。

在相互品尝食物的过程中,我又捕捉到一些孩子懂得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的一面。还有一些孩子陆续跑过来把自己的小食物送给我们老师吃,我也没有拒绝,孩子们的这份心意虽小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啊。

大班体育活动的教学反思 篇6

本次活动是利用我们平时普通的实木梯子平放在两条长凳子上,孩子们非常喜欢,尤其孩子们一个个的从上面成功的通过,这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培养了他们不怕困难,勇敢向前的品质,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的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老师在设计本次活动中是从简单到难的过程循序渐进,老师先做好示范,讲清楚游戏规则,再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地从上面走过去。

针对个别胆小的孩子,何老师会在一旁鼓励并手牵着孩子走过去,第二次在玩时就能自己独立的走过去了。再后面增加难度环节中老师还鼓励孩子们自己想办法通过,有些孩子看着梯子已经调整了高度,怕在上面走会摔下来,就双手双脚并用的过去。有一个小男孩刚走了两步不小心掉下去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自己勇敢的爬起来重新来一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身心愉悦,更容易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此次游戏中孩子们自己尝试了平时不敢做的事,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遇到困难也要努力克服,勇往直前。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合作,相互鼓励,体验了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

我觉得还这样的活动中还应该加强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目标。

大班春游活动的教学反思 篇7

孩子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自我并逐渐成熟长大,同样,幼儿情绪控制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一节活动并不能立竿见影的达到学会情绪管理的目的,但我认为对孩子来说是会有触动和借鉴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活动让孩子关注自我情绪,敢于直面自己的消极情绪,知道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因此,在多次调试后,本节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愿意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

2、知道生气是正常情绪的一种,尝试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本活动中也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打磨

1、教材的运用。

《大火球要爆炸》图画书篇幅长,前部分是讲述故事主角出现“生气”情绪的影响,后部分是介绍舒缓情绪的方法。在活动的设计之初,为了让孩子熟悉故事内容,我在讲述、提问故事内容方面用的时间比较多,忽略了本节活动所体现的是社会领域目标,第一次的教学活动演变成了语言教学活动。经过调整,我选择了《大火球要爆炸》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作为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话题素材,重点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于是,再次开展教学活动便回归了主题。

2、表格的设计。

在首次的教学过程中,在讨论“爸爸、妈妈、阿姨、叔叔……他们会生气吗?”及“生气好不好”的问题上,幼儿明显经验储备不足且有所顾忌,因此交流讨论的气氛不热烈,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活动开展前,我设计了问卷调查,从课堂反馈情况中,问卷的铺垫很有必要,孩子通过与他人交流,有了新的认知,了解到生气是正常情绪的一种;在教学过程有一个环节,最初是通过阅读、提问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中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明显觉得此环节略显累赘,影响课堂的节奏,效果也不明显,于是,在阅读故事内容后,采用制作“生气时可以怎么做”图表的方案,通过绘制简单的图标,很好的帮助幼儿梳理提升获得调节情绪的新经验。

3、环境的创设。

我注重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营造轻松愉快讨论的氛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随意否定孩子的情绪,我想,当他们充分体现到生气的情绪,同时又不被这种情绪所左右的时候,才能建立起平和、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收获

大班春游活动的教学反思 篇8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教育幼儿懂得要爱护牙齿,少吃甜食,预防蛀牙。

作品《狮王拔牙》是一个有幽默诙谐情境的故事,让幼儿可以通过感受作品的情境的同时,学会要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

过程设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狮王的图片引出狮子外形特征的话题。第二部分是故事的欣赏,第一遍是分段欣赏,第二遍完整欣赏,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意境。第三部分是内化迁移,从故事引出如何保护牙齿的话题,让幼儿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的良好习惯。第四部分是活动的延伸,师幼一起跟着音乐《刷牙歌》结束。

一节课上下来,基本上完成了活动的目标,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将内容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要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四个环节层次清晰,层层递进,并结合《狮王进行曲》等音乐效果,动静交替,让课堂活跃起来。但也发现许多问题:

第一,导入部分出示图片,不应该将图片拿在手里说,而要将图片出示在黑板上。这样可以既可以美观,又方便讲课。

第二,整节课的气氛没有引导的很好,师幼互动不够多,幼儿的参与性也不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回答不到点上。第三,对于幼儿抛出的问题没有很好的接下去。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向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请有蛀牙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你会长蛀牙?”我们班的果儿回答说:“我每天都刷牙的,可是我还是长了蛀牙?”这个一个很好的引导话题,让幼儿了解要及时保护我们的牙齿,在牙齿坏掉前就要开始保护牙齿,等到牙齿坏掉了就来不及了。可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给这位小朋友一个肯定或者是否定的回答,而是一句话带过,这样课显得有点死板。

第四,在第二遍完整欣赏故事的时候,我采用了听录音磁带,在听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图片或者表情让幼儿集中注意地去感受故事内容。

大班春游活动的教学反思 篇9

这两周我们小班的教学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通过观察、发现和感知声音为脉络,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和探索声音的奇妙无穷。为了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声音,我们以风铃为载体,组织家长和孩子开展了一次制作风铃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随风舞动的风铃声中,更加真切的感受周围环境中的美好声音。

家长们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利用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制作风铃:有用羽毛的、有用光盘的、有用纽扣的、有用罐子的、还有的用上了晾衣架……真是各色废旧物品齐上阵,变废为宝价值高。教师们把孩子和家长一起做的风铃挂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在温暖的春风中,风铃随风舞动,发出了悠扬的叮当声,孩子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的看着风铃舞动的姿态,聆听着美妙的声音。从中感受着声音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惊喜。

通过此次制作风铃活动,一方面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另一方面发挥了家园共育的最大功效;最终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篇10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范文1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具备了学习《摇篮》这首诗歌所要求的类比、迁移能力。在活动中我运用了鼓舞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我做了如下反思: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纲要》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的快乐。在活动中,我借助语言、音乐、图片、肢体语言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我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诗和歌本是一家,通过音乐与诗歌的有机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儿,引起“我”、“诗歌”、“音乐”的共鸣,使幼儿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歌的学习起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作用。如老师在引导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我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

2、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有效学习。

(1)运用启发性语言。

运用启发性指导语能拓展幼儿的思维,活动中我注重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如在学习活动中,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摇篮?摇着谁?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既适合大班孩子的现有水平,又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

(2)充分运用课件图片。

《纲要》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学习诗歌时,我针对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展示了不同色彩漂亮、内容贴切的图片,幼儿能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诗歌,边看边想,边想边学,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需要个别指导时,我能根据幼儿的困难需要“审时度势”的为他们提供帮助及适时的引导,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活动存在的比较不足之处:

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该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活动习惯不是很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

2、幼儿在学习诗歌时,我发现有的幼儿学习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念,分析原因,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提醒幼儿一边看老师黑板上的句式一边仿编。

3、幼儿表演诗歌时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孩子都只能重复教学中的内容,表现力方面的潜能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总之,教学课中有得有失,但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信心,继续加强学习,学习更多的教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借鉴别人的优秀方案,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广阔天空。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范文2

《蚂蚁飞上天》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很简短,却很有意义。这个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够大胆想象让蚂蚁飞上天的各种办法并表达出来。

首先在出示图片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提问幼儿答的模式,而是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开放式的提问,既关注了故事的`本身,又为幼儿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语言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灌输知识,而是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在活动中,我一直引导幼儿围绕“蚂蚁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是谁帮助它?”这个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讲述,孩子思维活跃,表现非常出色,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如有些幼儿说地方时,一些说在草地上,一些说在草原上,一些说在森林里,一些说在花丛里;在说情节时,一些幼儿说是蜻蜓帮助小蚂蚁想出让蒲公英带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一些说是蜻蜓要带小蚂蚁飞上天,可是蜻蜓没有力气背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一些说小蚂蚁请蜻蜓带它上天,蜻蜓不乐意,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等等。当幼儿讲述时思维枯竭,快要没辙的时候,我能及时予以点拨,并适时、适度地引导,于是幼儿也想出了降落伞,热气球,飞机,小鸟等会飞的物体。但在天空中,会看到什么景色,孩子们的回答大同小异,这可能与幼儿缺乏从高处往下看的经验有关。其实,我可以根据季节,适当的给孩子们提示:春天来了,小草、小花怎样了?太阳公公怎样?风儿怎样?夏天来了,又是什么样的?相信孩子们的思路会打开得更广一些。

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不能面对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提高。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让更多的能够单独讲述。

大班语言《你很特别》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学习悦纳自己、尊重别人。我为了帮孩子更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我用了动作、启发提问、追问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让孩子有目的的看、猜、说,发现画面中隐含的内容,如:在欣赏挂图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卡勒的表情和神态,再给他们语言上的暗示:“卡勒高兴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孩子们一经提醒,马上都能从眼睛、嘴巴等方面看出卡勒很不高兴。因为个子太高遇没有合适的衣服穿的画面时,通过追问:“你从哪里看出卡勒的衣服不合适?”

(一)优点是引导发现,互动表达

在活动中我有创造了很多互动的机会,包括幼儿之间,材料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多种互动交替中,幼儿自然会进行语言和情感的表达。而在最后环节,通过游戏高个子和矮个子的游戏延续孩子们的快乐情绪,在变高变矮的交替中不仅心情愉悦,又能进一步体验主题:个子的高矮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心快乐和长大。

(二)不足的地方

1.在时间控制上不够严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够,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时间。在完整欣赏故事环节花了较长的时间,应适当将故事改编地较短一点。

2.在讨论长高的办法时,幼儿记录无价值,只要教师简单记录,幼儿能围绕话题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以。

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范文3

《我们的祖国真大》是一首简短的诗歌,诗歌内容讲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也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南方于北方的气候差异。

首先通过PPT中的中国的地图进入活动中,其次通过地图中南方和北方的人们的比较,让孩子知道中国的广阔,从而激发孩子的自豪感。为了使幼儿能更有效的记住诗歌,我利用了东西南北的手势方向,将歌词中的事物放入相应的位置,帮助孩子记忆。诗歌中的“十月就飘大雪花”“围着火炉吃西瓜”通过讲解以及与我们自身的比较,还有游戏“找一找,说一说”,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了解了北方的气候特点,知道南北方有着明显的气候差异。

诗歌中心句:伟大的祖国——妈妈,幼儿对于妈妈的概念只局限在自己的妈妈上,对于祖国妈妈还不能理解,一直有小朋友问:“为什么要叫祖国妈妈?”在念诗歌时也经常落下这句,在此老师还需要做更多的讲解,让幼儿真正理解句意基础上,更有效的学习诗歌,不仅知道中国的地大物博,也增进幼儿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

大班教学活动反思 篇11

幼儿园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由于教师自身审美水平、欣赏能力、理论知识的限制,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仍普遍以绘画、手工为主。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一个“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指南》艺术领域也从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我将美术欣赏活动逐步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及其含义。

2.能运用格子画的特点,尝试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以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3.乐意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感知作品的用色风格和构图特点。

活动准备

1、PPT: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代表作品。

2、视频剪辑:作品欣赏——生活中的蒙德里安。

3、取材于周边日常用品,材质不同的手工材料若干。

4、4、剪刀、颜料、笔刷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色彩和构图的特点。

1、游戏导入,说说生活中带格子元素的物品。

2、欣赏蒙德里安作品与众不同的格子画,感受其色彩和构图风格。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特别的格子世界,看到这些画,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的话匣子,根据生活经验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想法)

3、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他们使用了哪些相同的颜色?

(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这些红、黄、蓝色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除了这些色块,你还看到画面中有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些线条是有变化的,哪里不同?

师:画上所有的黑线条都是什么线?

(这是重难点。幼儿在自主欣赏是容易易被色块吸引而忽略线条的特点。让幼儿伸出小手,比划画面中的线条画一画,感受水平横线和垂直竖线的特点对蒙德里安作品构图能准确体验、表达。)

4、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用色风格和构图的理解。

师:不仅是这几幅作品,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也都呈现出这种风格。

(通过欣赏画家的系列作品,进一步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

二、情感迀移经验提升

1、通过对比欣赏,让幼儿发现含有蒙德里安元素风格的设计出的作品更加的时尚前卫。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鼓励幼儿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2、现在通过一个视频小短片一起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看看人们从格子画中得到了哪些灵感,都有哪些创意?

(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通过欣赏他人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引导幼儿了解实用美术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进行创作的兴趣。)

三、幼儿讨论尝试进行美术创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选取幼儿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创作材料,让萌发幼儿对艺术、生活、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联想)

师:现在请大班的孩子做设计师,你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根据蒙德里安画的风格进行设计。

(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师:说说看,你想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进行设计?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粘贴和绘画。)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拍成照片,利用多屏互动功能导入电子白板,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反思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包含格子元素的物品为切入口,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引出活动的主题。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你想说什么”“你觉得这些画看上去像什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色彩和构图特点这一环节,孩子们观察思维敏捷,相当非常仔细。他们结合自己的不同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得以化解、突破,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审美能力。

大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 篇12

看到这个活动方式新颖,决定学以致用。但是考虑到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年龄差异,对照渗透式领域上的教案,在课的目标和环节设计上作了一定的修改。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几次的观看录像领悟,在第一次施教的时候,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存在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简单的节奏还看不出,但是8分音符稍微出现的多一些,幼儿跳的协调性就不行了。所以我把原本活动过程中的这个环节:把原来的三个幼儿一组,练习XXXX,前三拍轮流,最后一拍一起跳的节奏练习方式给去掉了。因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以掌握。接下来的环节我脑子里最多的应彩云老师的教学模式,所以没有考虑本班幼儿的特点及自己原有的特色。

为了解决活动过程中这个跳节奏的切入点,通过听课教师的课后评议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于改进:(1)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节奏要放慢,XX这个节奏要重点练习。教师可以示范跳。(2)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用教小猴子怎么跳的方式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

听了同行的意见,我重新考虑了本次活动中班幼儿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还不如大班,一节课下来,幼儿跳的太多也比较热。所以在节奏感的表现方式上,同样的节奏用拍手的形式能够准确的表现,但是用跳的方式就必须有个铺垫的过程,所以我用了拍手或跺脚作为跳节奏的铺垫,这样结合着进行节奏练习,幼儿在拍拍、跺跺、跳跳玩玩的过程中,幼儿玩得开心,教学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幼儿跳节奏的准确性也明显提高。不足之处就是在课前分组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由于和幼儿原本座位的混淆,有些幼儿分不清自己是哪一组的,有像在绕圈圈。

上一篇:写人的观察日记怎么写?下一篇:学会向校园欺凌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