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2024-05-23

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昌学射》教案(精选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1

《纪昌学射》是四下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篇幅短小,语言直白,粗粗一读,觉得学生没什么好学,单单就故事情节而言,学生读一遍两遍就了解了内容,这样的文章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呢?文章没有把笔墨用在纪昌是如何学习射术,而是详细的讲述了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说明只有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目标:

1、认识《纪昌学射》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学射箭的恒心和毅力,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一、谈话导入,兴趣盎然

我是这样设计的:看图片猜故事游戏环节,什么叫“寓言”?并通过介绍一个有关纪昌向飞卫学射之前的故事,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并且指导“纪”的读音以及“昌”的写法。

二、注重体验,读中感悟

1、文中两次练眼力,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

让孩子理解“注视”意思。

让学生用飞卫师傅的话来解释词语,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切身体验,有感而读。

请孩子们睁大眼睛,注视着老师手中的“梭子”,几秒钟后谈感受,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

3、创设情境,再感而读。

让学生想象纪昌在练习眼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如果你是纪昌的妻子、朋友、邻居,你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种身份写下你想说的话。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层深入的感悟纪昌的学习品质。

三、渗透学习方法,并贯穿课堂始终

能用课文的句子来解释词语,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注视”、“相当到家”我都引导学生尝试去找可以理解词语的句子,学生饶有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兴趣盎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纪昌的学习品质的理解更加深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引领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向孩子们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课文的2,3段在段式上十分相似,按照飞卫指点,纪昌练习,练习成效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学习第二次练眼力时让学生运用第一次练眼力的方法去自学,首先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句,体会感受。再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盯着虱子看是什么感受。最后让学生做做旁观者,会怎么样劝说纪昌。

领悟寓意时还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们想想自己学习一些其他本领需要练好哪些基本功,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课堂的朗读依然少了点声音,少了点感觉。写话练习的设计也有缺陷,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力求多多实践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2

全文总共400 个字, 读一遍就知道文意, 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 没有文字上的障碍。既然学生自己都能读懂, 那还有什么好教的呢? 40 分钟的课堂, 如果教师走上了一条“浅语文”之路, 原地踏步, 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寓言如何浅文深教呢?笔者结合《纪昌学射》的教学, 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紧扣文眼, 悟出“深”意

对于寓意的把握, 是寓言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说教的境地, 而且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紧扣文眼“成功”, 辐射全文:通过读悟“功夫”, 引出“一万小时定律”, 感受纪昌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明白恒心与毅力对学习的重要性;紧接着, 聚焦飞卫的语言, 在品读鉴赏中获悉“基本功”的重要性, 从而引出“功到自然成”这一深刻哲理。课文教到此, 学生对于“成”和“功”的关系已经有所感悟, 内化于心, 一切都水到渠成。继而, 再以课文为生发点, 紧扣“成功”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推荐他们大量阅读经典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在同主题阅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从而更深地体会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

二、品析词语, 培养“深”读

精彩词语是文字作品中的珍珠, 绽放光彩, 辐射全篇。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水乳交融、紧密结合的。在教学中, 笔者以“抓关键词读悟”为主线展开全文的研读过程:首先紧扣关键词“功夫”, 聚焦词语群“注视”“盯”“睁大”“两年”……深入、丰富地了解人物特点, 促进学生在词语鉴赏中理解寓意;接着通过品析关键词“牢牢地”“紧盯目标”“极小的”“很大的”, 让学生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然后, 紧扣关键词“成功”开展群文阅读, 将本课中习得的“抓关键词读悟”的方法迁移运用, 加以巩固。通过几个环节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深读”的能力。

三、体味语言, 促其“深”品

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语言表达, 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事情之一, 也是落实对言语作品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全盘吸收的一个原点。本课的寓言语言特色最明显的一点, 就是使用了夸张手法:“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课文运用极其夸张的语言, 表现纪昌下苦功夫练习眼力的效果。教学中, 笔者通过关键词语“相当到家”引出寓言“夸张”的语言特色的品读、仿说, 由体味寓言语言特色入手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 深入文本语言的深处, 使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能更多地去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表达方式。

四、引发质疑, 唤起“深”思

读一则寓言故事, 能引发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思维方式走向多元思维方式, 这就是寓言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地方。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本课的教学中, 在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这一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质疑:“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 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 他会百发百中吗?”“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 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 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了解寓意, 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不仅提高了质疑能力, 也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昌学射》教案 篇3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设计中,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题导入

1.出示词语: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

2.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齊读,——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检查反馈。

(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①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②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①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后练。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

(三)读读议议,感受纪昌

1.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交流,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读读这两句话,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

(2)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①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②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③创设情境,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④再读第二句,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3)第二次练习,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四)反观飞卫,感悟寓意

1.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1)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纪昌想学的是射箭,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指导朗读。

(4)学习射箭是这样,那要学习书法,或是学习其他本领,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帮助下复述课文,有所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钱财和信用的名言。课件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提示

1、自由读,划出令你有感想的句子。

2、交流: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3、你特别欣赏什么?让我们进入本组的打头课文,板书:中彩那天。

二、大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想方设法读正确流利。

1、自由读,老师巡视。

2、出示要掌握的字词

维持生计 技术精湛 深得器重 馈赠 缓缓驶过 喜悦 生活拮据

梦寐以求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捎了一张

(1)指名读,你学懂了那些词语?

(2)交流:重点有以下几个

生计,就是生活,除了维持生计后,你还能说维持什么?(维持秩序,维持生活 ……)精湛:精深、精通、熟练你能说什么精湛?(手艺精湛,工夫精湛……)

馈赠(赠送) 缓缓(慢慢)喜悦(高兴欢喜)

拮据:生活困难。

(3)刚才你们所用的方法大多是采用什么方法?(换词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解词方法

(4)再读。画出对你特别有想法的句子,简单处理,然后对这句话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应该用事例来说明,我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3、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中彩那天,一家人的表现是如何?请你找出来。(快速的课文)

5、反馈板书

父亲:严肃(闷闷不乐)——高兴

我:兴奋——疑惑不解-——明白

6、看到板书:你有什么疑问?

三、体会兴奋。

1、自由读3——5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用笔划出我兴奋的句子。

2、 汇报:抽生读句子

3、 即然是这样兴奋,你能用声音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吗?试着读——抽读——评议——你能像他那样兴奋吗?齐读。

4、文中的我为什么这样兴奋?请同学们读1、2自然段认真体会。

5、师总结:是啊,在生活这样拮据,父亲又是做梦都想得到一辆车的情况下,居然中了一辆奔驰牌汽车,真是雪中送炭啊!

同学们,你能把这种心情带到课文中去吗?齐读第3、4、5自然段。

6、我是那么的高兴,而父亲呢?父亲为什么还闷闷不乐呢?我们下一节课来学。

四、重点字形指导(惑 拨)绝对容易错的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父亲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为什么还么闷闷不乐呢?我们也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疑惑不解,让我们回去问问母亲吧?

2、 引读第6自然段。

二、体会迷惑不解。

1、出示母亲的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板书:道德难题。

2、出示句子并质疑,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还是自己去读书吧

3、小组合作学习7、8自然段。

4、出示自学提示

5、 汇报:讨论提出来的问题。

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奖是自己抽中的,但中奖的彩票却是同事的;大奖还给富裕的同事,自己仍将那么贫穷;不把大奖还给同事,自己的良心就不安。这又是一对矛盾。)

板书:留下 送回

6、你们的观点如何

说出留下车和送回车的理由,老师看谁最会读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

适时引进名言

人穷志不短,黄金自饶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抓到就要。

有道之财方可取,无道之财莫强求。

7、小练笔: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你会对儿子说什么呢?请引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或者屏幕上的一些名言,给你的孩子写一段真情告白。

真情写话:孩子,此时你的贫穷却富有的父亲有许多话要告诉你_________。

8、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谁有这样的品质。也正是母亲的话。

9、 我在父母的熏陶下,尽管开始感到迷惑不解,但成年以后我明白了父亲的做法。齐读第十自然段。

三、体会明白。

再出现: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读句子质疑。

(1)联系课文实际理解句子。

(2)练习生活理解句子。

四、作业:写课文后的小练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中彩那天-教案,中彩那天,中彩那天-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教学难点:

体会三处“万年牢”的内在关系,学会为人和做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3#

教学目标:

1、我会认识8 个生字。

2、我要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3、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

新凤霞是我国的评剧演员。小时因家境贫寒,她没有上过学,六岁开始学戏,十四岁就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她唱的评剧《刘巧儿》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得演员一等奖。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后来因得病上不了舞台,于是刻苦学习写作,成了一名作家。写出了二十九部、近百万字的作品。对于自己取得的优异成绩,她觉得最应该感谢的人是父亲。

教学过程:

一、导学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下你吃糖葫芦的模样,好吗?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自学

1、我会读,我理解。(我会认真地读词语三遍,有不懂意思的词语我会查字典。)

走街串巷 掉皮损伤 晾晒 竹签 耽误 甩糖风 掺假 赚钱

2、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我还有不懂的问题,我要记录下来。

三、组内小展示

1、围绕自学要求小组内展示汇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2)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四、整理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复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2、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重难点:通过学习,懂得运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复习准备:小黑板、相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主题。

二、进入标点符号的王国。

1、出示标点符号,介绍它们的特点。

2、出示句子,说明常用标点符号的用途。

三、进入实践阶段。

根据教师出示的句子,理解意思,填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各小组进行比赛。

四、进入训练场。

五、教师巡堂指导。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教案 篇6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出示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 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上一篇:衰退下一篇:肖田中小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梳理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