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 “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通用3篇)
永德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 “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 篇1
永政计生字„2008‟16号
永德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关于 “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
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
市人口计生委:
“十一五”以来,我县的人口计生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巩固“三为 —1— 主”成果,强化基层基础,主攻重点难点,狠抓督办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工作情况作如下评估报告
一、人口发展基本概况
(一)1995年以来的人口发展基本状况
1995年末,全县总人口311121人,出生率12.10‰,死亡率5.40‰,自增率6.70‰,计划生育率84.76%。通过全县计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人口计生工作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出生率、自增率逐年下降,计划生育率逐年提高,自1995年以来,全县少出生人口1万多人,按照国家统一测算标准,相当于少需要5600万元的GDP总量;可为国家和家庭节约教育成本2.3亿元,为家庭和社会节约物资技术装备费2.5亿元;可节约耕地8000亩,可为各级财政节约退耕还林经费6.4万元,每年可为国家节约退耕还林粮食补助1200吨;每年可节约木材砍伐1.15万立方米,可保护有林地0.383万亩。从源头上减少财政支出,为化解“三农”问题、缓解就业压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近三年来的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发展态势 1.出生率
2008年9月底,全县总人口为339660人,出生2126人,出生率为6.28‰,2006、2007年全县出生分别为3167人、2832人,出生率分别为9.44‰、8.35‰。
2008年9月底,全县出生性别比为116,同比下降7。2005 —2— 年、2006年、2007年分别为114、112、116,均有所偏高。
2.人口自然增长率
2008年9月底,自然增长率为2.72‰。2006年、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52‰、2.75‰,用2007年末与2005年“十五”计划末比下降0.79个千分点。
3.计划生育率
2008年9月底,计划内生育2038人,计划生育率为95.86%。2006年计划内生育3069人,计划生育率为96.91 %,到2007年计划内生育2744人,计划生育率为96.89 %,2007年末与2005年“十五”计划末比上升1.94个百分点。
4.优选节育率
2008年9月底,优选节育率为82.10%。2006年优选节育率为84.58%,到2007年81.90%,2007年末与2005年“十五”计划末比下降1.88个百分点。由于开展优质服务以后,已婚育龄妇女对使用的避孕方法进行了选择,所以导致优选节育率的下降。
5.独生子女领证
全县2007年末累计领取独生子女证7882户,与2005年“十五”计划末比增加1972户;其中农业人口领取独生子女证4550户,占一孩户的42.17%;农业人口领取独生子女证与2005年“十五”计划末比增加1348户,一孩户领证率提高了9.64个百分点。
至2008年9月底止,农业人口本期领证156户。6.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
全县累计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85个。
—3— 7.出生缺陷变动态势及育龄人口生殖健康状况
1979年以前,全县人口增长处于无计划生育状态,特别是在农村,所以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极低,因为无科学的指导生育,出生缺陷率高,白化病、身体畸形、先天性精神病等病变现象较为严重。自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以来,通过全县上下努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出生缺陷率逐年下降,“十一五”以来降到最低,保障了出生人口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一直是我县的一个工作难点,主要原因有:一是流出人口随意性大,一部分不经计生部门登记就擅自出门打工,导致流出人口底数不清;二是流入人口流动性大,除有固定铺面的经商者外,大部分人难以纳入正常管理。2008年,县政府制定了《永德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8月底止,永康镇已完成流动人口清理整治工作。9月17日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于10月份对德党镇流动人口进行清理整治。其他乡镇11月底全部完成清理整治工作。
10.计划生育家庭人口规模及变动情况
在1979年以前农村家庭几乎每户人口超过4人,7至8人的家庭居多,人口最多的家庭达10人以上。“十一五”以来基本稳定在平均每户4人。
二、2005年以来人口和计划生育重点工作及其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4—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保障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开展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全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分析全县的人口形势,深入基层督促指导,严格考核奖惩,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人口计生工作,把人口计生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位臵,综合决策,切实加大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投入力度。各乡镇按县委、政府的要求,加大了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领计生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为计生工作解决了不少的实际因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 “一票否决”制度,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机制建设进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积极以宣传教育为基础,积极推进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一是结合实际,制订创建和巩固计划生育“合格村”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检查指导,严格按标准狠抓落实。把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与文明生态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联创共建。同时建立“合格村”创建激励机制,对符合“合格村”标准的村(居)委会予以奖励,并及时兑现奖金。二是加强计生协会组织建设。目前,全县计生协会组织机构131个,会员人数占总人口的8.33%,有计生协会宣传服务阵地131个。三是稳妥推进计生“村民自治”。加强中心户长队伍建设,实现计生工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法治化进展情况
计生工作者肩负着维护和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职责,计生工作者形象的好坏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望的高低,关系到计生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因此,我县注重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和塑造形象上下功夫。一是建立起行政管理、信息宣教与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工作,层层建立计划生育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认真执行“七不准”规定,做到规范、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了计生工作由“行政管理型”向“优质服务型”的转变。计生信访渠道畅通,初信初访结案率达95%。二是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结合全县各项中心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抚养费的依法征收工作。与法院配合,严格按照征收程序依法征收。切实加强社会抚养费的管理,实行“乡收县管”,统一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及时上缴国库。所有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县、乡、村三级计生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全县没有违法行政行为,所有征收工作全部依法进行。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流动人口管理中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并主动提供宣传教育、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保健等优质服务。县成立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永德县流动人口查证验证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认真开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集中服务月活动,—6— 同时每年组织公安、工商、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每季度开展全县性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大检查活动,并结合计生信息化个案管理工作,抓好流动人口落实计生相应措施和婚育证的检验、催办工作。2006年、2007年,全县外来流动人口验证率均达95%。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进展情况 一是成立县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各乡镇、国营农场和各职能部门相应成立综合治理领导机构,使全县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制订综治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永德县B超使用管理制度》、《医学性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管理制度》、《非医学性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管理制度》、《出生人口统计报告制度》等9个制度,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综合治理工作。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活动。县综治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一次全县性的督查活动,深入到各医疗机构及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详细检查。通过检查,找准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管理制度。四是结合“三查”工作,加强对孕妇的管理。有效地遏制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施行人工终止妊娠行为。五是推进关爱女孩行动,提高妇女社会经济地位,使全社会形成“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
(六)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开展情况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近两年来,我县全面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工程。一是开展婚前培训,对未婚男女青年进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 —7— 培训,培训率达50%,对新婚夫妇进行优生优育、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培训,培训率达100%,同时对新婚夫妇推广叶酸、福施福等营养素。采取孕前培训和孕期保健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有效开展。
(七)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两个转变的必要措施。通过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我县于2008年1月被省政府考核验收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达标单位。2006年、2007年亚练乡、大雪山乡先后被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2008年6月,县政府印发了《永康大山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同时提出了2010年全县各乡镇均实现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创建的目标。在县人口计生局的指导下,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永康和大山优质服务工作开展较好,有望2008年底通过市人民政府考核验收。
(八)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2003年省政府出台“奖优免补”政策以来,我县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算清经济帐,引导独生子女家庭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送办证服务上门,提高了办证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认真落实国家奖扶政策,加强了计划生育家庭中老人的养老保障。另外,协调民政、扶贫、工商、林业、水务、教育等部门在实施扶贫攻坚等项目的同时优先照顾计划生育家庭,进一步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通 —8— 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大部分群众自愿放弃生育二孩,有效控制人口数量。
(九)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情况
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有两部分组成,一是专业技术服务人员,二是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共有51人,行政管理共有34人,共有118个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近年来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反复培训,队伍素质有很大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相应提高。
(十)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2006—2007年)上级投入新建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资金148万元,其中:
1.2006年投入亚练服务所新建综合楼20万元,自筹10万元,总投入30万元,现已竣工使用。
2.2006年投入永康镇服务所20万元,因新建综合用房资金缺口较大,现在正在筹备之中。
3.投入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扩建工作用房资金108万元,目前正在筹备中。
“十一五”期间的后几年必须做的两件事:
1.新建永康镇服务所综合用房,现已基本准备就绪,经永康镇党委政府班子研究决定,于6月中下旬开始动工,预计2008年底完工。
2.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扩建工作用房,现已基本准备就绪,经局班子和服务站班子研究决定,于12月份开始动工,预计2009 —9— 年上半年完工。
三、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取得经验
领导重视,上下联动是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前提。人口计生工作一直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难事”,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为此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人口计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组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基本国策,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使得我县的人口计生工作有了大突破,大发展。
创新思路,优质服务是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全面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以贯穿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两个转变”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是树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县抓住机遇2007年创建了省级优质服务先进达标单位,2006年、2007年亚练乡和大雪山乡先后被评为市级优质服务先进乡。2008年大山乡、永康镇有望被评为市级优质服务先进乡镇。
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是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关键。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开展人口计生工作必须大处着眼,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我县围绕目标责任书,采取广泛宣传,重点突击的方法,着力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
—10—
(二)存在问题
我县“十一五”以来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与乡镇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有及少数乡镇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生育观念得不到根本转变,导致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仍然存在,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所以,必须进一步夯实基础,进一步抓紧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二是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计生服务所工作用房简陋,医疗器械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严重制约着有些乡镇计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有些乡镇村行政管理人员更换平凡,基层统计台帐得不到及时运转,起不到好的作用,导致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所以,要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必须加强计生队伍素质;四是部分下岗职工、城镇居民的独生子女保健费没有得到落实。涉外婚姻与年增加,所涉人员办理结婚证难,其子女落实难。这些因素给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四、推进规划实施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深刻领会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全面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清醒认识当前人口发展的严峻形势和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乡领导挂村、村两委成员包片挂组以及公安、卫生、民政、综治、教 —11— 育等成员单位相互配合、严格把关的责任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和服务网络。继续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凡是计生工作“滑坡”、存在问题突出以及部门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将坚决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家。
(二)切实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加快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把综合改革和新机制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实现以单纯控制数量为主向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以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综合施治转变。
(三)切实推行人口计生工作利益导向
要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法定奖励和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贡献奖励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机制,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教育、救助、养老保障等方面向计生户特别是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实施优先优惠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以救助贫困母亲为重点的“幸福工程”,深入开展以帮助群众发展生产为主的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政策体系。
(四)切实开展计划生育“合格村”创建活动
—12— 要按照“合格村”创建 “六好”(领导重视好、政策落实好、宣传教育好、技术服务好、制度落实好、干群关系好)的标准,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并以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为有效载体和措施,促进村民自治,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形成目标一致、上下互动、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科学管理格局。开展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促进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组,大力推进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持之以恒地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五)切实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技术服务
要进一步加强乡计生服务所、村级药具发放点的规范化管理,突出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提高管理能力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扩大避孕药具发放网络,确保育龄群众能够及时领取安全有效的避孕药具。继续实施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宣传避孕节育等生殖科学知识,开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
(六)切实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要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内容新颖的宣传品提高群众的参与知晓率,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认真落实《永德县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专项活动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加大对“两非”和溺弃女婴行为和打击力度,形成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平台的作用,按照“属 —13— 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把流动人口和计生管理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要规范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程序,严格征收标准,积极配合县法院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强制征收工作,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提高群众依法生育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经常性工作,提高“双查”到位率和优选节育措施落实率,提高计划生育整体水平。
(七)切实发挥计生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基层计生协会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围绕“生育关怀行动”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进一步开展乡、村计生协会、协会小组“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总结和推广“三级联创”工作的新经验,培育新典型。
(八)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稳定健全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队伍作风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全面提升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水平,严肃查处各种弄虚作假和“三假三乱”行为。加强计生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基层计生干部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切实解决好“想服务、会服务、能服务、常服务”的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确保人口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4—
—15—
二○○八年十月二十日
主题词:卫生 计划生育 人口规划 中期评估 报告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发改局,统计局。
永德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 2008年10月20日印发
校对:姚继承(共印:10份)—16—
永德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 “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 篇2
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凤冈县人民政府(2009年7月15日)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凤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期完成情况总体较好,绝大部分按照进度要求有序推进。
(一)预计可提前完成的规划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11%,到2010年达19亿元。2008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比2005年增长47.5%,年均增长12.9%。2009年预计增长12%,总量将突破20亿元,可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呈加快发展趋势,预计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1倍,年均增长将超过12%。
2.人均生产总值。规划目标比2000年翻1.15番。2008年完成人均生产总值4119元,比2000年翻1.1番;预计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4660元,比2000年翻1.3番,可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可望达到5000元,比2000年翻1.4番。
3.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10%。2006—2008年,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6.8%,后两年预计增长12%以上,可提前完成五年规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2006—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5%,提前两年完成年均增长10%的目标。总量上,2008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1205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89万元;2009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23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240万元。
虽然财政增收速度超过预期目标,但财政支出压力也随之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加之偿还欠债和支付项目建设匹配资金,收支平衡压力更大。如2008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89万元,增长36.2%,但财政总支出达到63047万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8.1%,公共安全支出增长7.9%,教育支出增长54.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0.1%)。
4.工业总产值。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15%。到200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3173万元,比“十五”末翻了1.1番,年均增长28.7%,提前两年实现了规划目标。
5.规模工业增加值。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20%以上。前三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5%,尤其是2008年增速达到41.5%,突破1.1亿元。2009年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将增长25%以上,达到1.3亿元,可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13%左右。2006—2008年年均增长18.3%,从量上看,2008年完成5.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009年预计达到6亿元以上,可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
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7%。2006-2008年年均增长11%,2008年达到8840元,2009年预计达到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6%。2006-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从总量上,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56元,2009年预计突破3000元, 可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
8.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为45%,随着“天保”、“人工林”、“长防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到200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3.7%,比“十一五”规划高出8.7个百分点。
(二)预计可以完成的规划目标
1.农业总产值。规划目标为年均增长5%。到200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6918万元,比2005年增长18.2%,年均增长5.7%。今明两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能够确保年均增长5%的水平。
2.人口自然增长率。到2008年全县人口自增率由2005年的6.17‰降低到3.06‰,总人口425178人。按照目前人口自增率增长的趋势测算,总人口可控制在44万人的目标值以内。3.城镇登记失业率。规划目标为控制在4.3%以内。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18%以内,今明两年,随着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等政策的实施,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到“十一五”末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可控制在4.3%以内。
4.城镇化率。到2008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1.3%,比2005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今明两年,随着县城建设的稳步发展,工业园区的加快推进和乡镇集镇扩容建设,到2010年城镇化率可以达到35%。
5.污水处理率。规划处理目标为6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总投资2730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6000吨,该项目已于2009年5月动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底建成投用,建成后污水处理率可以达到65%以上。
6.节能减排指标。随着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实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能控制在目标值内。
(三)预计难以完成的规划目标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规划处理目标为90%以上。我县垃圾填埋场项目总投资1926万元,日处理垃圾60吨,建成后的垃圾处理率可达到90%以上。但目前该工程因选址问题,今年难以动工建设,明年建成投用的难度也较大,预期目标难以完成。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1)农田水利建设。到2008年底,共实施烟水配套工程三期,完成总投资6815万元,修建小水池937个、小水窖100个、整治山塘41座、渠道223千米和管网建设1123千米。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工程,解决了11.16万人的饮水困难。湄凤余灌区、4座病险库治理顺利实施。投资1.9亿元的河头水库工程已列入国家建设规划。
(2)农业生态建设。三年来,以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重点,共造林115000多亩。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全面启动,工程涉及8个小流域,治理面积50.41平方公里,总投资3400多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000万元,分三年组织实施,建设内容有水保工程、坡改梯、牧草种植、林业工程、茶叶种植等。同时还对“十五”期间实施的退耕还林进行了补植补造和兑现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共完成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 15048口。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1)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稳粮、强茶、壮烟、兴畜、重特”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在18万吨以上,发展有机水稻5000多亩。茶叶产业规模壮大,知名度提升,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5万亩,产值2.12亿元,比五年规划面积15万亩增加了3万亩,提前两年实现了规划目标。茶叶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在近几年获得国家级金奖24个、银奖7个的基础上,最近在省委、省政府举办的“贵州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中,我县选送的“凤冈锌硒茶”、“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绿宝石”三支茶叶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占全省名茶近1/3,全市名茶的3/4。优质烟基地地位得到巩固提高,2008年全县收购烟叶14.7万担,10年来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生态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实现畜牧总产值3.65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1%。辣椒、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
(2)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三年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茶叶、精米、油菜、生猪、烤烟、家禽等产业化经营,逐步构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引导企业推进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正在搬迁扩建的食物油脂厂,建成后年增加7.5万吨加工能力;兴阳米业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有机米加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贷款扶持和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引进了黔风茶业、万发蚕丝厂等,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订单输出”。三年来共培训6万多人,转移输出10多万人,实现务工收入16.5亿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成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4)扶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针对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强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顺利推进。2006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370万元,完成整村扶贫一类镇1个(土溪镇),二类乡4个(王寨乡、新建乡、石径乡、天桥乡),三类镇4个(花坪镇、永和镇、永安镇、绥阳镇),共实施项目示范点171个,受益人数7万余人。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模式改革,实现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经营。出台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办法,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市场不断开放。加快农村投融资体系建设,完善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创新农村金融体制,规范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改革,探索农村农业保险。成立了农业发展信用担保中心,为推进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关于新型工业化建设
“十一五”以来,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县城生态在机工业园区启动实施,《凤冈县有机生态型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通过市级评审,组建了工业园区筹委会,搭建了机构和平台,被市政府列为市县共建工业园区,为加快生态工业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省级重点项目年产60万吨水泥厂已于2009年6月28日点火运行;黔风、春秋、寸心草、仙人岭等一批新老规模茶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年产20万吨的凤冈净宇生物有机肥厂即将建成投产;油脂厂整体搬迁和新厂规划建设正按协议督促落实;兴阳米业、神农米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3个米业商标被授予全省“放心粮油”称号;新能源开发项目竣工投产;8家整合煤矿正在全面建设;碳酸钡项目完成环评和选址;各类乡镇企业发展加快,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三)关于以城建和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1亿元,占总投资的6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6亿元。
1.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
坚持以县城扩容和提质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与管理。一是《凤冈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获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邀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县城新区控制性详规,11个乡镇集镇发展规划通过市级评审,26个重点村规划编制有序进行。二是完成了凤凰广场、步行街、龙凤大道、星港湾等市政工程,城北客运站、县城兰球馆、县城南部新区供水、县城平安工程有序推进,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县城区重点实施了兴阳花园、金苑小区、广湖雅居、石景小区、金久小区、望湖小区以及步行街和星港湾等商业住宅小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按计划实施。四是全县“三创五治”和“整脏治乱”工作全面推进,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五是乡镇集镇和农民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创建“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41个,受益2.1万人,完成黔北民居513栋,完成第一批农危房试点235户,第二批1027户已全面动工。村庄整治力度加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三年来,交通项目共完成投资2亿元以上。以县际公路、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和乡镇客运站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杭瑞高速公路凤冈段建设前期筹备工作有序推进。“8”字型公路网络和一小时经济圈骨架网络提前三年完成,“一横一纵五联线”路网构架基本实现,全面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完成通乡油路102.7公里、通村砂石路646.5公里,通村水泥路76公里。到2008年我县拥有省道公路41.5公里,县级公路187.3公里,乡级公路103.2公里,村级公路1494公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县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
3.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三年来,完成无电村、无电户等电网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投资1亿元以上,抗冰保冻、雪灾加固、无电村建设等电力工程顺利实施。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网络等通信业快速发展。新建农村通讯基站100余个,通讯网络覆盖村村寨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和14个乡镇站点建设全面完成,县、乡数字电视平移工程提前三年完成。
(四)关于第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旺盛,《凤冈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有序实施,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快速推进,永安田坝村于2007年成功申报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成功申报为国家AAA级景区。旅游宣传和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大,在第二届中国生态旅游论坛会上,凤冈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同时,完成了玛瑙山古军事洞堡综合开发规划,“黔羽枝”古生物化石保护得到省级高度重视。
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物流、餐饮娱乐等健康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税收1470万元。
(五)关于社会事业建设
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兑现,“两基”迎“国检”深入推进,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高中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凤冈中学成功申报为省级示范高中。县职中申报为省级重点职校,正在创造条件申报国家级重点职校。民办教育和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和法制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工作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6.65%,城镇居民参保率达71%。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通过省级验收。卫生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县医院和部分中心乡镇卫生院正在实施规范化建设,14个乡镇卫生院和69所村卫生室全面建成,医疗巡回服务广泛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两个确保”和城镇低保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殡葬改革顺利推进,文明丧葬新风尚正在全县形成。农业普查全面完成,经济普查有序开展,统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三关”工程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工作发展规划落实较好。《凤冈县志》修编、科技事业、气象服务、档案管理、老年工作、残疾人事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全面推进。
(六)关于依法行政建设
深入实施县委“三化五能”党建工程,严格执行政府“三问”责任制,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廉政责任制,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反腐倡廉等工作取得新成果。制定出台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五项制度”。“五五”普法全面开展,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切实加强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审计、监察力度,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及时纠正。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三、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调整的规划指标 通过对“十一五”规划实施前三年和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充分体现了《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预见性,体现了规划编制“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但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个别规划指标不能如期实现。因此,特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对以下规划指标进行审议调整。
(一)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目标调整为36∶38∶26。2008年,全县经济结构比由2005年的49∶12∶39调整为40∶16∶44,实现了一产下降了9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分别上升了4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结构调整逐渐趋于合理。但从二产的增幅看,三年才增4个百分点,虽然近年来工业发展增速加快,但总量小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在两年内要达到38%,需上升22个百分点,难度非常大。拟将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6∶26∶38。
(二)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为年增长25%,五年力争完成投资突破50亿元。2006年—2008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占规划目标的34%。预计2009年和2010年可完成投资18亿元。五年预计完成总投资35亿元,占规划目标的70%。拟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调整为35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四、确保规划目标完成的对策措施
(一)加速发展壮大生态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一是以标准化为引领,以突出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为主要抓手,加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强力推进茶叶产业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特色名优绿茶基地县。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的目标。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水稻、油菜、畜禽、辣椒等有机产品基地建设,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进一步强化烤烟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切实加强对烤烟生产的领导,力争烤烟产量稳定在16—18万担,巩固提升烤烟支柱产业。
二是突出发展生态工业。着力抓好六大骨干工业项目(年产60万吨水泥厂、年产100万斤“绿宝石”茶叶标准化体系生产能力建设和年产400万斤“春江花月夜”茶叶系列产品及配套建设、油脂厂全面搬迁、20万吨有机肥项目、8家整合煤矿、缫丝厂搬迁扩建和产品深度开发),提升壮大规模工业发展水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和统一企业入驻标准”的要求,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确保2010年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成型,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大力引进和发展符合我县产业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
三是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将湄潭—凤冈“百里生态茶园观光长廊”打造成国内最大的茶叶观光风景带的重要决策,全面提高以永安田坝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景区建设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水平,努力建设集生态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中心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整体提升凤冈旅游品位。加强“黔羽枝”古生物化石保护和研究成果对接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同时,加快玛瑙山古军事洞堡、乌江流域凤冈段等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努力将凤冈打造成杭瑞和黔北高速大通道上的黄金驿站。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跨越发展的基础能力 一是夯实交通基础。按照交通引领经济发展的理念,切实按照全省县县通高速公路发展规划,抓紧编制新一轮公路建设规划,积极配合做好杭瑞高速公路和黔北高速公路凤冈段建设的各项工作。积极申报326国道遵凤段和凤冈—余庆、凤冈至务川、正安、石阡等县际公路提等改造,尽快形成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体系。抓住乡村公路养护费纳入国家统筹的机遇,健全县、乡、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明确管理责任,调动乡镇、村、组建设和养护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提高公路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打破长期形成的低水平内部循环局面。抓住思林电站关闸蓄水机遇,抓紧申报建设河闪渡码头,大力发展航运事业,实现通江达海目标。
二是夯实水利基础。抓住中央和省大力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机遇,深入研究我县现代水利设施建设,科学编制符合我县跨越发展的水利设施规划,着力抓好河头水库、穿阡饮用水源保护、县城新老城区供水管网、龙潭河综合治理、病险水库治理、农村“三小”工程和安全饮水以及田坝旅游风景区饮水等重点工程建设,认真抓好项目实施,加快实现人均0.6亩保灌田和人人享有安全饮用水目标。
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电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生活保障型用电向经济发展型用电转变,努力构建现代电力设施体系。2009年完成进化110千伏和土溪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2010年基本完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供电质量,增强电力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是提升城镇品味。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三张城市名片为载体,以建设生态文明城镇为目标,深入推进“三创五治”和“整脏治乱”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品味,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努力把城乡建成绿色家园。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切实抓好集中饮水源保护,加大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认真抓好石漠化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以骨干公路、主要河流、重点村镇及茶区、景区景点为主的绿化、美化工程,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环境承载力,努力夯实发展基础,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高度关注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使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分别控制在目标值以内,确保计生创“国优”目标顺利实现。巩固提高教育“两基”成果,积极为“双高普九”创造条件,推进县职中、农村中小学改造、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等工程建设。抓好抓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巩固提高城乡参保率、参合率,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做好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全力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扎实抓好城乡低保扩面工作,切实保障群众最低生活水平。
永德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 “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 篇3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
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搏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重要步伐,继续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一、人口规划目标执行总体顺利
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人口计生统计报表、120个监测点调查等来源数据表明,近几年人口变动态势基本平稳,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5亿,比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5.05‰。2006年以来,受年龄结构影响,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增加(见图1),加之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二孩家庭比例的提高,出生人口略有增加(见图2)。
图1 2006~2009年已婚育龄妇女数
资料来源: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报表数。
图2 2006~2009年出生人口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各级各相关部门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各地扎实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采取重点县监测管理、探索建立出生实名登记制度、提供孕产期全程服务管理、推动区域协作查处“两非”行为、建立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社会保障制度等系列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措施,在部分地方村民民约修订工作中加入性别平等、维护计划生育女儿户家庭合法权益的内容,综合治理力度明显加大。综合分析各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趋缓。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1.11个点,“十一五”以来首次出现下降(见图3)。
图3 2000年来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全面推进。结合部门职责、工作特点和网络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推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以县、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人口学校为阵地,以计划怀孕夫妇为重点,将优生科学知识普及到户到人,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科学规范的、个性化的孕前优生指导服务。各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出生缺陷预防工作模式。“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省份由8个扩大到12个,试点地区人群覆盖率最高达87.4%。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得到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推动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机制。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国“一盘棋”、“三年三步走”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省内“一盘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和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得到加强。各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出“一站式”、“一证式”、“网格化”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区域协作和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工作深入推进。启动了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试点工作,初步完成了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省级集中和跨省个案信息上报等任务。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三项制度”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奖励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720元,“少生快富”工程范围扩大,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稳步实施。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新农保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计划生育保险试点顺利推进。推进各地完善和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自觉性进一步增强。2009年,“三项制度”中央投入资金12.65亿元,直接惠及265.50万人。其中: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中央投入9.25亿元,惠及221万人;“少生快富”工程中央投入1.72亿元,受益家庭7.18万户;特别扶助制度中央投入1.68亿元,扶助22.86万人。(见图4)
图4 2004-2009年三项制度进展情况
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与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论、人口因素对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影响等人口发展重点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地震带、边境地区及国家重点规划区域等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已经启动。人口发展战略与“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正按计划推进。与高校合作研究机制进一步得到加强。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一期工程完成建设目标,通过竣工验收。人口信息整合和利用进一步深化,人口宏观管理及决策支持能力不断提升。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已有17个省基本建立全省统一的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并初步实现省级数据集中。区划代码应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人口计生与公安、民政、卫生、统计等部门信息共享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六普”工作,开展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和基础信息核查工作,努力提高人口计生统计质量。
优质服务继续提质提速。2009年新增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199个,全国“国优”单位达到918个,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覆盖率从2005年的12.23%提高到32.11%。(见图5)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西部地区整体推进的格局正在形成。四川地震灾区再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已有2980名妇女再孕,1789个婴儿健康出生,并有3例辅助生育技术孕育的婴儿出生。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确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性质。全国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等7部门共同开展全国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规范了计划生育药械市场。
图5 2005-2009年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覆盖率
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开展。召开全国依法行政会议,明确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依法行政重点难点问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行政执法有关制度和程序逐步建立完善。加强对地方人口和计划生育立法的指导,推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完善,已有江西、陕西、贵州、宁夏四省(区)完成条例修改工作。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监督的力度,赴13个省(区、市)开展行政执法督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成效。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执法责任,建立处置媒体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培训,提高政法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宣传教育先导作用进一步发挥。筹划和组织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人口与发展60年系列成就展。人口宣传阵地不断巩固,中国人口报成功改版,中国人口出版社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通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平台,加强高层倡导,“抓人口就是促发展,抓计生就是抓民生”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拓展,人口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取得新进展,新建了一批新家庭文化屋,开发了一系列民族语言宣传品。农村人口文化大院蓬勃发展。部署开展了人口早期启蒙教育和独生子女社会行为培养工作,收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人口与发展国际合作取得新的进展。成功组织召开第五届亚太生殖健康大会,参加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42届会议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会议,举办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战略国际研讨会。国际合作工作进一步保持和发挥其前瞻性、示范性作用,开展与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日本政府、澳大利亚政府、德国政府、福特基金会等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理念,积极倡导探索,与国内工作结合,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
三、事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综合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制定下发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重点,提出加快建立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等“六大机制”。国家层面的三项重点改革稳步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试点已在7省启动,绩效考评“以奖代投”奖励办法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出台了指导县乡服务机构管理机制改革的意见并稳妥推进。国家级综合改革示范单位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试验区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启动“万村(居)示范”活动。军队人口计生工作继续走在全社会前列,军地人口计生工作优势互补、双向促进的局面正在形成。
“强基提质工程”顺利实施。“十一五”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投资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年中央安排14亿元新增投资,其中5亿元用于县级服务站、乡(镇)中心站的新改扩建,6亿元用于设备更新,3亿元用于流动服务车购置。抓紧实施今年国债资金新增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截至2009年12月底,已开工项目1485个,开工率80%以上,完工项目210个。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得到提高。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把稳定机构、提高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有26个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人口计生委的“三定”新规定出台,职能有所拓展,人口计生工作机构整体保持稳定。队伍职业化建设全面推进,在7个省(市)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试点并取得积极成效,家庭计划指导师、人口社工师、早期教育师和人口信息统计分析师等新职业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成功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题研讨班及第14期省级人口计生委主任研修班。市县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组织了1000多名西部地区乡级服务站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实习,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各级人口计生事业费投入进一步增加。2005年至2008年,计划生育事业费从226.39亿元提高到36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44%;人均人口计生事业费从17.31元提高到27.41元,年均增长3.37元。(见表1)
表1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情况
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深入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开展有奖举报、便民维权活动,充分发挥“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和行风监督员的纽带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加大对人口计生“两个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大力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
【永德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 “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报告】推荐阅读:
永德县中医院开展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情况汇报10-16
永德县教育考察团到县城幼参观考察学前教育05-13
旌德县局汇报材料新05-16
隆德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主持词07-21
广德县生活垃圾处理调查报告05-20
贵德县城管大队关于2011年攀岩赛环境卫生整治方案10-18
2011.9 隆德县城关一小简介06-02
喜德县医院放射防护试题一10-17
同德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简介10-28
广德县校舍建筑安全排查工作小结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