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教学反思(共9篇)
飞天教学反思 篇1
飞天畅想
教学反思
本课扣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启发学生巧妙地利用易拉罐进行卫星制作上,制作的方法应灵活多变。在制作中应从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1.如何利用易拉罐的原来的形体特征和外包装图案进行制作;2.如何将易拉罐改造成你所需要的形状;3.如何将“卫星”的各部分连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卫星”。对于在设计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让他根据卫星图片进行制作。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篇2
《梦圆飞天》这篇通讯报道了我国“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所以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最后以自然段入手,抓住“梦圆飞天”是中国人的骄傲由此引出“神5”即将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让学生从时间上面感受倒计时时紧张的气氛,反复请学生朗读倒计时的十秒钟。
这节课上下来中总的来说我和孩子们配合得还不错,学生的表现非常的好,而我却逊色多了。在这堂课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的地方:
1、“兴奋”的读音应该是一声,我却说了一节课的四声。
2、问题不明确。
3、我本身对课文的理解不到位。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更深层次的抓住课文要点,整节课只是让孩子在文字表面理解飞天成功的喜悦,并没有从文字背后体会到“神5”发射成功对于我们中国人的重大意义。
4、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朗读。学生在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洪亮,可是没有感情。在朗读杨利伟描述从太空看到地球的那段文字时,没有体会到从太空看到地球的美,读起来硬邦邦的。这是我的失误,平时在指导朗读时就忽略了这一点,总是认为放声的读就是好的。
5、课堂应变能力不强。在问学生读了6---15自然段哪个场景给你留下的影响最深刻时,学生一下子就说到“神5”发射的场面,而我却没有及时引导,没有及时播放课件。而是在第二次引出这一段时才播放课件。浪费了不少时间,也打乱了我的思路,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看来还是缺乏磨练啊。
6、时间把握不好,这已经是第二课时,但是由于前面的时间没有把握好,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处理,最后仓促结束,使整节课显得不完整。到后面“神6”“神7”“嫦娥一号”……这些飞天历程没有呈现出来。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篇3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卢建红 学校 孟庄镇初级中学 授课班级 八三 学生人数 45 课 题 《“飞天”凌空》
课 型 略读 授课日期
一、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
课标描述: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关注社会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注意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新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无论是文体特点还是结构学生都比较陌生,所以要慢慢的引导。
四、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评价方案设计
1.针对目标一,采用有讲故事进行测评; 2.针对目标二,采用采用课堂练笔进行测评;
3、针对目标三,采用启发式进行测评;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3.感受我国跳水运动员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
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三)、板书设计
飞天圆梦教学设计 篇4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过程:
一、“飞天”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梦想,你们知道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想?交流。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 10月15日,重温我国飞天梦想实现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气氛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
(1)检查认读
(2)齐读词语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时正音,并指导学生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4、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1)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说)
(3)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学生说:中华民族……
投影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课文,深入研读
1、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同学们再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神舟”5号飞船发射,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写在相应的段落旁,做上批注。
(送行 发射 问候)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送行”的场面,哪几个自然段写“发射”的场面,又有哪几个自然段写“问候”的场面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交流。
3、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描写送行场面的2——5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分别从哪里感受到的?(随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出示句子(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送行时的场面):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1)齐读。想想还会有谁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呢?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来说说呢?
出示: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与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来了, ,嘹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来了……
(2)是啊,那么多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心系神5,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为飞船和杨利伟送行,谁能来读读这句话?
(3)教师引读: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他向总指挥报告:
学生接读:“总指挥同志,---------”,谈读后的感受?
4、小结。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 篇5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1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2、学习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习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赛场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站在领奖台上,国旗下、金牌旁,国歌声响起,那一刻,耀眼夺目!今天,让我们跟着夏浩然、樊云芳的镜头,走近跳水池畔,欣赏中国跳水姑娘吕伟演绎的1、7秒的神话。
新闻特写,记录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场景,具体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新闻事实。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
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本文是一篇人物特写。
1、给加点字注音。
掠过:lüè屏息:bǐng翘首:qiáo悄然:qiǎo一刹那:chà
2、解释词语。
修长:细长、苗条的。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投影或板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敏锐精细的观察、迅速准确的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我国运动员吕伟夺魁的美妙瞬间。
2、小结。
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富有层次的描写和清新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用简炼的词语概括吕伟跳水的分解动作,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明确:分解动作:起跳、翻空和入水。
相应的描写:第二自然段起跳;第三自然段腾空;第四自然段入水课件展示
1、(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2)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跳水姑娘比作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3)“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侧面烘托了吕伟夺取桂冠中美妙的表现,同时也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凸显出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
从篇幅、报道对象、时效性、表现手法等角度,区分消息与特写的不同。
板书设计
“飞天”凌空
新闻特写新闻:新闻性、时效性、真实性
(特点)文学:形象思维、生动形象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2【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
难点:
(1)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动之美。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导学流程】
一.导
二.学
1、知识链接
2.自学教材(7分钟)
(1)自主研读课文(7分钟)
(2)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4分钟;读准字音;了解文章大意3分钟
(3)自学指导:勾画相关重点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4)注意事项:端正坐姿,零抬头,零游离。
三.测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
2、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记叙了什么内容?
1.小组讨论“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2、作者写吕伟准备工作时,为什么要写白云与飞鸟呢?
3、作者是如何写出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的?请简要分析。(可从选词、修辞、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4、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展(“测”2板展,其余口展)
六.评
七.总结归纳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3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yǎ)掠过(lüè)翘首(qiáo)屏息(bǐng)
一刹那(chà)慷慨(kǎi)哧地(chī)悄然(qiǎo)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交流点拨】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交流点拨】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交流点拨】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点拨】运用的有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运用的有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附:板书设计】
“飞天”
凌空“飞天”前——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飞天”时——凌空翔舞,从容不迫,自天而降
“飞天”后——沸腾,如梦初醒,惊讶不已对比
烘托
侧面描写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通用4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
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
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
(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文题切入,批注美点
(一)聚焦文题聊“飞天”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是高升到天上或耸立在空中,这一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把运动员吕伟高台跳水比作飞天凌空,我们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明确:吕伟跳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动作的感叹和赞美。
(二)自读课文寻美点
自读课文,小组内分享交流能具体表现吕伟跳水如“飞天”般美妙的文段。
(三)小组展示品美点
小组推举代表品读、赏读描写细腻精彩的美文佳句。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以文题为切入点,在优美语句中直观感受当时现场,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美美读美文佳句同时,从文学角度,引导他们感受语言文字慢镜头描述的技巧方法,如动作描写、修辞手法、修饰的形容词,正侧面描写的结合等等。)
三、提炼补白,对比学习
这篇仅540多字的新闻特写,30年后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一样,现场感十足,这篇特写被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相比我们补全的那则消息,这则新闻特写有何独特之处?请阅读课文关于《什么是新闻特写》的补白,提炼重点信息,以《“飞天”凌空》为例来说明。
明确: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着重描写精彩的瞬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补白阐释精准但抽象,同一新闻内容不同新闻体裁的表现,即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对比归纳更加直观,二者结合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此环节也是对学生提炼整合、对比归纳等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领悟到本文作为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即对“何人”“何地”“何事”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集笔力于具体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通篇以表现“如何”为主。)
四、反刍美点,探究语言
这则新闻特写的`文学味儿我们之前已经感受到品析过,那么作为新闻作品,如何体现新闻语言客观真实的特点,达到细腻动人与客观真实的有机融合呢?
明确:客观展示跳水动作本身;使用的跳水动词准确形象;“犹如”“似乎”等词的使用区分了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四字词语的大量使用体现新闻语言简洁的特点。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个环节的美点反刍是在了解了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后,让学生从新闻语言角度来进行探究发现,避免学生将新闻特写等同于文学作品,也为最后练笔环节做铺垫。)
五、视频拓展,精彩再现
时光逆转,让我们一起穿越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赛场上,就在那一天,刘翔,这位21岁的中国人,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栏奥运会冠军,而我们就是在场的优秀记者,我们将用我们的笔将时间定格,将那惊心动魄的12秒91定格为永恒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到那天的赛场,请仔细观察感受,将下面这则新闻特写省略号部分补全。
“红色闪电”横空出世
——刘翔百米跨栏夺冠记
距离比赛开始10分钟,刘翔静静地坐在起跑线前,目光投射在眼前十道高高的栏架上。110米外,是那道醒目的终点线;身旁,是七个如狼似虎的强悍对手。其中的有法国人“一条狼”多库里,美国奥运亚军特拉梅尔,古巴的奥运冠军加西亚,以及拉脱维亚名将奥里加斯。
……
最后一栏后,刘翔已经遥遥。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12秒91!全场人惊呆了。刹那间,全场爆发出震耳的欢呼声……
刘翔赛后恢复了平静和往日的谦虚:“我今天的起跑非常好,我没有想到自己能跑出这么好的成绩。我把这块金牌归功于祖国和人民。”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刘翔跨栏夺冠的新闻价值很高,夺冠的12秒91分也很值得学生去观察并模仿着来进行新闻特写,并且视频的观看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补全新闻特写的方式减少了写作时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将新闻特写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比较阅读,归纳总结
通过两篇新闻特写的阅读,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明确:着力描写最有价值的精彩瞬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不是只盯着瞬间“特写”,其所存在的环境也要涉及。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同类新闻特写的比较阅读能从感性层面加深对这一体裁特点的掌握。)
反思
新进教师入门课上,大家以漫不经心的心态听她的新闻特写教学,结果却收获了震惊。整节课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流畅的表达、语言的衔接与展开十分顺畅,同时每个教学环节也稳重自然,每一个节拍都踩在点上。
授课者、听课者、观课者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学校的文化核心在课堂,课堂所呈现和积淀的东西是这所学校所达到的层次。
授课者的课有新闻特写概念的引入,采用了导读这一方式,事前还做了消息作的复习,其目的是对比与特写的异同。学习课文的时候,授课者先让学生用阅读消息的方法去体验读这一篇新闻特写,结果发现新闻的要素弱化了,新闻的结构连最主要的导语也在前面找不到了。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出新闻特写这种体裁,指出新闻特写仍然具有消息的要素,但是更注重消息的过程是怎样的,于是开始关注这一篇特写所截取的新闻的横断面,看它是如何采用描写这一手段记录吕伟夺冠这一精彩瞬间的。
对特写的分析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授课者首先带领学生找到了特写的文段,梳理站上跳台、起跳、腾空、入水4个环节。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总结方法,以举一反三的形式进行。学生总结出描写环境正衬和观众表情反衬两种方式来表现出吕伟的沉静,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这类文章的一般格式,即先分析采用了什么修辞、表达方式、描写方法、写作技巧等,再结合本段描写的对象和内容明白是怎样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的。第三步,肯定这种方式对于特写的好处,对后面的3个自然段从修辞、炼字、对比等几个角度进行探究。
如何处理次要环节呢?在分析完特写镜头后,发现后面还有4个自然段,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特写写完了,后边这几个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呢?很快就发现是用侧面描写来衬托跳水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学生很快总结出来有几个方面的侧面描写:记者、观众、评委的点赞。通过寻找侧面描写,学生很快就概括出作者对运动员的情感。
语文课堂上的拓展训练以及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完这篇新闻特写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新闻特写这种题材的认知以及提高学生捕捉特写镜头的能力,授课者选择了大量的环境特写和人物特写的图片,引导学生去发现特写的点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而让学生从概念的理解到阅读的体验,最后再到写作的实践,完整地对新闻特写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
《“飞天”凌空》新闻教学课件 篇6
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本文就是报道当时的盛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欣赏法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
六、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新闻特写,它不同于消息,学生可以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新闻特写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来源:学科网Z__K]明确: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四边互动感受语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四】四边互动感受描写的魅力
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托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跳水运动姑娘吕伟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姿,不仅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五】小结
1、主题: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2、写作特点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2】文字清新优美。
【3】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结合,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
【六】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七】课堂练习
【1】作者对吕伟跳水瞬间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夺冠一跳”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高、险、难、美的特点,描写得准确贴切、优美传神。
【2】.文章结尾写外国观众的称赞,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八】作业
美术9册教材《飞天》教学设计 篇7
三维目标
1.了解飞天形象的历史发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及美感。2.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品评飞天形象。3.感受东方艺术中的线条表现的独特美感。
重点:
了解飞天形象的历史发展,感受东方艺术中的线条表现的独特美感。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品评飞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赏析课,什么叫赏和析呢? 生:赏就是欣赏,析就是分析。
师:当一幅画呈现在你面前时,你觉得应该欣赏什么?又应该分析什么呢?
生:我觉得应该欣赏画面内容,应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我觉得应该欣赏和分析画面的美感。师:这些同学说得都有道理,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幅画——《飞天》。(图1)
二、初步感知
图1 师:当这幅画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在画面中看
图1 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两个在天上飞着的仙女,她们披着长长的飘带,自由自在的,那线条真美。
生:我看到飘带非常美丽,让人遐想。生:整幅画面的色彩淡雅、古朴。
师:哦,同学们有的关注画面的内容,有的喜欢人物动态,有的关注色彩,有的对长长的线条感兴趣。看来,当一幅画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每个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板书关键词:动态、色彩、内容、线条)这就是我们赏到的东西,也是画面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那么,看过这幅画后,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大家写在一张纸上(学生写)师:这些我们想了解的问题,画面不一定会呈现出来,所以就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就叫分析。如何能了解的较为深入呢?就需要我们了解这幅画的背景。
三、了解背景
师:你们知道飞天形象在我国什么地方吗? 生齐答:敦——煌
师:敦煌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你知道酒泉吗?最近在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我国在这里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师:对极了!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着实让我们的国人扬眉吐气了一番。(放课件图2——图3)可是,在几千年前,这里曾是茫茫沙漠,自从开辟了丝绸之图2 路,人类走到这里,才留下了文明的种子。从此,敦煌石窟便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敦煌石窟近500多孔石窟中,几乎窟窟有飞天形象,所以,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佛教艺术。佛教是博大精深的,以至于世界各国都有哲人在研究它。佛教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们听过九色鹿的故事吗?
生:听过 图3 师:它就是一个佛教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教育我们与人为善,与自然和谐共处,蕴藏着极深的哲学智慧。那么,飞天这个佛教形象蕴含着什么含义呢?你能猜猜吗?
生:飞天就是佛教中的仙女儿。生:我觉得飞天应该代表着快乐。
师:飞天是佛教中的飞神,她们弹奏歌舞,喷香散花,象征着快乐和自由,寄托了人们希望征服太空的美好愿望。而现在,这个美好愿望已经逐渐在实现,位于酒泉市的航天基地就名为“飞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把古人的飞天梦变为现实,我们中国人已把足迹留在茫茫太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行为。
师:同学们,现在看看你纸上写的问题。如果你的某些问题已得到答案,就把它划掉,如果还没有解决就请保留。好,现在谁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生:老师,我的问题是古代人是如何创作出那么美的飞天形象的? 生:我有两个问题,一是画家画飞天时是什么心情?二是飞天只有一种样子吗?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精彩,都动了番脑筋,但现在老师还不想告诉大家答案,我们继续来欣赏、分析。其实,大家的问题很多都集中在飞天形象的美感和她所传达的情感上,那么对作品进行美感、情感的分析就是我们最终欣赏的目的。
(归纳板书:美感、情感)
四、引导赏析
1.用文字表达感受(播放课件如图5)
师:这幅《双飞天》是敦煌石窟中唐代的作品,我们都知道,唐代是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一个时代,这时
图5 的佛教艺术也达到了顶峰。当你进入敦煌唐代石窟,你会觉得像进入了一个梦的宇宙,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飞天?(欣赏图5)这些飞天美吗?美在哪里?你认为体现了创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请你把自己的感触在纸上用5分钟的时间写下来,写成一小段精美的文字。
(学生写赏析文字)
(音乐响起,选三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其他学生互换读。)2.细致品味
师:同学们用稚嫩的语言写出了对飞天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来细细深入地体会。首先我们先来欣赏她们的姿态,!可以用“有的……有的……”来形容。
生:她们有的手拿鲜花,有的吹起长笛; 生: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低头思索。
师:有的昂首回望,顾盼多姿;有的翘首仰望,摇曳生姿;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而至;这些美的飞翔姿态,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看到了超脱,看到了和谐,这便是姿态中传达给我们的情感。
师:我们再来看看线条。这些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呢?这美的线条又传达给我们什么呢?
生:线条都是很长的曲线,很柔和,很美,让看了的人心情很舒畅。生:我最喜欢飘带上的线条,非常有动感,让人觉得她们好自由啊!师:是啊,自由多么可贵,画家是在用心作画,在他们的笔下,让这些线条有了永恒的生命力。我想,通过同学们写短文的独自分析,又到老师带领下的分析,大家应该深刻地了解了赏析的方法,我们再来复习一遍这种欣赏方法,那就是,我们不仅要赏一幅画所呈现的内容及美术语言,比如姿态、线条等,还要能分析出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深刻的情感。
五、了解飞天发展的历史
师:古代艺术家们运用自己高超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飞天那动人的身姿永远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那么,飞天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创造出来的呢?这也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飞天形象历时千余年,经历了十个朝代,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兴起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 期、衰落时期。
兴起时期(十六国)
(欣赏右图)石刻
师:老师选取了前三个时期的飞天图片,刚才我们细致的赏析了唐代飞天,与它作个比较,你能看出它发展的历史足迹吗?老师先给大家作简单的介绍,并提一些简单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先说兴起时期,这时佛教刚从印度传入我国,我国的艺术家还处于摹仿阶段,这时飞天的姿态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当时代发展到北魏时期,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当进入西魏、隋代,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唐代飞天已经进行了创新,创新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用老师刚才教给大家的欣赏方法来交流交流。
发展阶段(北魏)
(生交流讨论)浮雕 师:谁愿意谈谈自己的看法呢?
生:兴起时期飞天的姿态比较笨拙,线条很生硬,说明这时候的画家还不成熟,他们只是照猫画虎;北魏时期线条开始变得复杂了,有了一点美感,但脸部还是生硬,但能感觉到画家有了自己的想法。到隋代飞天更好看了,姿态变得轻柔了,说明这时期的画家已经成熟了,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想法作画了。
生:我和刚才同学的意见一样。我想补充一点。我觉得飞天从不美到美,是因为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
师:总结的太好了,我们就应该这样去想问题,去琢磨艺术作品。那么大家再想想,作为鼎盛时期的唐代飞天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
生:姿态更多更美了,线条更柔和,好像我们也随她一起飞了起来。(生笑)
师:从最初造型单一而粗犷,进而变得经柔流畅、千姿百态,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足迹,艺术的发展。
六、艺术实践
师:现在,想问大家个问题,西方壁画中也有飞天形象,就是长着翅膀的天使。那么,我国的飞天形象没有翅膀,是靠什么感觉在天空飞翔呢?
生:飘带
师:你们觉得这个创意怎么样? 生:我觉得飘带比翅膀更有想象力。
生:我觉得飘带更美,感觉更加自由自在。
师:别小看这个创意,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仅凭几根薄薄的丝带,却飞得那么轻盈自如,更加体现出美的韵律。所以说,飞天最美的就是她们的飘带。我们来看看这么美的线条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用鼠标表示线条的起承转合),从有力的起笔开始,滑出圆润、饱满、流畅的曲线,渐渐转回来,变窄,而后顿挫、转合,酣畅淋漓。
下面,我们也感受一下画飘带的潇洒吧。(教师简单示范)
(部分学生上台在老师准备好的飞天形象上用水粉色加飘带,学生兴奋地作画,争先恐后地尝试)
七、结课,升华感情
师:好漂亮啊!感觉怎么样? 生:太爽了!意犹未尽!生:我有了飞的感觉。
师:飞天以她优美的姿态和线条引发了大家的无限遐想,著名的诗人李白就这样盛赞她们,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我们一起来读。(音乐响起,学生齐读):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空 霓裳曳广带 漂浮升天行
李白有如此的佳句,离不开他的赏析;我们画出了这么美的飘带,也离不开赏析。愿大家通过上这样的课,能逐渐练就一双欣赏美与发现美的眼睛。
飞天教学反思 篇8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读通读顺课文,弄清“神舟”5号飞船升空的先后顺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航天事业之情。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2、抓好朗读训练,以激情激发激情。
3、重视学生的字词及表达的积累。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此环节设计意图:配合着一个一个越来越大,越来越近的脚印,把梦从千年以前延伸到现代,既引出课题,又暗示梦想的久远,圆梦的迫切,在这里让学生从内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1、边出示边讲述:从“嫦娥奔月”到屈原的《天问》,到敦煌的“飞天”,一直到现代的航天事业,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始终做着同一个梦(板),这是一个关于——飞天的梦。(板)直到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发射成功,这个梦终于圆了!(板齐课题)
2、读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课文《梦圆飞天》。
3、简介杨利伟。认识这个人吗?(杨利伟
中国首位飞入太空的宇航员)
二、初读。
[此环节设计意图:培养自学的能力。语文是具有人文性及工具性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每位语文老师所思所想的,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希望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能有所帮助。]
1、过渡:课文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精彩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意思。
2、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处多读几遍,有疑处做上记号。
2、检测自学情况。
A.先出示生字。乳白色
执行
划破长空
控制
华侨 B.二类字。橘红色
澎湃
游弋
C.难读词语。寒风凛冽
大漠震颤
烈焰升腾
直指苍穹
肃然伫立
浩瀚太空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的预习得扎扎实实地进行。充分地自读,充分地检查,把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集中出现,化解难度。
3、快速浏览课文,按飞船升空先后,课文写了几个场面?(相机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设计意图:通读课文后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脉络,这是高年级学生预习时须达到的要求。
三、悟读“发射”一段。
[此环节设计意图:直奔重点段落,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也是教学重点与难点集中之处,希望以教者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激情,以读促悟,体会人物心情。]
1、而课文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就是写了神五发射的过程。让咱们走进指挥大厅,感受当时的气氛。这儿得听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的命令。他下达了哪些命令?自由读一读。指名读。(出示)“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点火!”
“起飞!”
预设:你为什么要用这种语气指挥?(简短有力)强调五个感叹号。强调倒计时给人的紧张感,并由此联系教学第六自然段。(出示: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此时此刻,你还紧张得怎样?出示练说:此时此刻,我也紧张得__________。设计意图:把语言的训练无痕地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达到拓展与表达的提高。大家为什么都这样紧张?(千年飞天梦,今朝就将梦圆,怎不紧张?)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生齐读
3、相机出示视频。老师在一边范读第12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板:壮观)再读这段,你的感受会更深。眼中焰火激动你的心,耳畔轰鸣燃烧你的情,用你们的朗读来见证这伟大的时刻。
4、紧张与激动中,我们的目光紧盯着火箭的一举一动,直到三分钟后传来杨利伟的声音:(指名说)飞行正常!师评议(引导读出不同的声音:从容镇定、铿锵有力、激动人心„„)的声音。这声音穿过——,传到——,传到——,传到——,其实书上还少写了一句,咱们来添上一句好吗?中国人的心中已经传到了,还传到——(全人类的心中)。设计意图:通过揣测杨利伟的内心来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训练。通过师生接读与给文章加上一句的形式,更延伸飞天的意义。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意味着什么呢?(成功)
5、对!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呢?看,大厅里此刻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无限的自豪。)
练习说话: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人们有的(),有的(),有的()„„ 设置意图:披文入情和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文本在学生心目中血肉丰满起来。引发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思考,促进读写结合。
四、小结。
[此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回味“发射”一段以及教师的朗诵,再次激起学生心中无限的喜悦、激情与自豪,为下一课的圆梦旅程打好基础。]
1、指挥大厅里的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中,我们也再来回味一下那让人期盼千年的三分多钟,齐读六到十五自然段。
2、飞天的梦啊,探索的梦,飞天的梦啊,强国的梦!虽然通往飞天的路是那样坎坷而崎岖,虽然多少代人为之付出了不计其数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但现在,这一个梦实现了,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日子:2003年10月15日,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宇航员:,让我们记住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梦圆飞天。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精彩的圆梦旅程。
五、指导书写。(如课前学生预习时已认真描红,此处就不指导。)
六、作业。[此环节设计意图:再读,不断地读,不断地有感情地读,这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和好机会。以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时间起疑,激发学生课后探索航天科技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我们知道了2003年10月15日发生的事情,那2005年10月12日呢?2008年9月25日呢?请查找有关资料。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飞天教学反思 篇9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教材分析】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其写法区别于消息与通讯,极具感染力,是学生认识和学习新闻特写这一体裁的典范之作。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特写,大量使用文学笔法的同时,仍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特点,即客观、简洁,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学情分析】
新闻特写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本篇特写的阅读理解和美点赏析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八年级学生具备自读自学能力,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新闻特写的独特之处,故通过“以学助写”的小练笔来帮助夯实新闻特写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2.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3.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比较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
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天”和“凌空”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
“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指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被作者比喻成“飞天”仙女的运动员。同学们看看课文标题,猜猜她是谁?
预设
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吕伟。
师:吕伟10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许多关于吕伟的新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一代“跳水皇后”的“飞天”之美。
(板书:“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设计意图】由“飞天”的含义引入课文,补充交代吕伟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了解新闻特写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补白部分“什么是新闻特写”,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题材。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文体裁的特点,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记、书写、记忆,夯实词语基础。
3.扣住体裁特点提炼信息
设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扣住新闻特写的特点来回答问题的能力。(学生举手回答)
预设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故事。课文着重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1.7秒)来细致刻画的。
设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讨论作答)
预设
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方法,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部分,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三、探究写法,美点寻踪
1.分析写作手法之美
师: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学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
预设
本文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态的物象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做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师补充: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师: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
(1)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形象地说明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2)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时间以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义,从而写出了吕伟的跳水动作完成得既快又潇洒。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品味美词佳句的同时,感受动作描写、正侧面描写、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2.品味语言特点之美
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预设
本文作为一篇新闻作品,语言很准确,这也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点。作者不仅准确使用“舒”“蹬”“飞”“托”“插”等动词表现跳水动作,还以“犹如”“似乎”等词语,时时提醒读者注意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这样就区分了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体现了写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本文在修辞手法的使用方面也很值得学习。例如,以“飞天”这个极富动感的静态形象来比喻吕伟起跳时的身姿,既表现其优美,又体现了“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的动作特点。又如,以“轻盈的、笔直的箭”比喻吕伟入水时的身体姿态,既呼应了前文的“修长美妙”,又表现出她身体打开得很充分,并引出了下文对她精彩入水的描写。
作者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概括力,体现了新闻“尽量简洁”的语言特点。同时,这些四字短语又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典雅的美感,可谓以美写美,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对其“美”有更深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体会价值
以下是1982年吕伟亚运会夺冠的一则消息:
课件出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在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对于这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师: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与本篇新闻特写的异同。
(学生讨论作答)
预设
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写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
师补充: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简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师:与这篇消息相比,你认为新闻特写有哪些独特的传播价值?
(学生交流讨论,师小结)
预设
一般说来,消息是要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新闻特写则描写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这样的写法细致入微且现场感强,为消息(甚至通讯)所不及。同时,由于新闻特写呈现的事实是真切细致的,而越真切细致的事实往往越能打动读者,因此,新闻特写往往能赋予新闻事实以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从新闻受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对一些重大的或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了解“发生了什么”,还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在文字新闻中,新闻特写是最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它能与消息、通讯互相配合,使新闻报道更有层次,更加丰满、立体。
师小结: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作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并认识到新闻特写独特的传播价值。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领悟本文所表现的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通篇以表现“具体情况如何”为主,重点而具体地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呈现出真切、细致的事实,赋予新闻事实以温度,从而打动读者。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健儿的精彩照片,要求学生运用从本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特写。
[学生自由完成习作(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模拟写作,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有“新闻味”的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飞天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飞天》09-09
飞天计划终策划07-05
3 《“飞天”凌空》教案08-16
玩“飞天弹弓”作文09-13
作文神七飞天10-21
读梦圆飞天有感06-28
四年级美术《飞天》教案08-03
第八届飞天杯获奖08-25
中学生作文:飞天之梦10-06